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精选9篇)
1.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篇一
金属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金属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最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本篇论文主要论述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应用,并且展望金属材料在未 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金属材料、镁合金、铝合金、稀土、汽车
引言
金属材料是指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的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金属材料等。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其时代的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对金属材料的认识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一、分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的工业纯铁,含碳 2%~4%的铸铁,含碳小于 2%的碳钢,以及各种用途的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精密合金等。广义的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铬、锰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的结构金属材料和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的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4、金属材料按生产成型工艺又分为铸造金属、变形金属、喷射成形金属,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铸造金属通过铸造工艺成型,主要有铸钢、铸铁和铸造有色金属及合金。变形金属通过压力加工如锻造、轧制、冲压等成型,其化学成分与相应的铸造金属略有不同。喷射成形金属是通过喷射成形工艺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组织性能的零件和毛坯。
二、性能
金属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两种。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
三、应用现状:
金属材料的发展已从纯金属、纯合金中摆脱出来。随着材料设计、工艺技术及使用性能试验的进步,传统的金属材料得到了迅速发展,新的高性能金属材料不断开发出来。如快速冷凝非晶和微晶材料、高比强和高比模的铝锂合金、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及机械合金化合金、氧化物弥散强化合金、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高温结构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以及形状记忆合金、钕铁硼永磁合金、贮氢合金等新型功能金属材料,已分别在航空航天、能源、机电等各个领域获得了应用,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镁及镁合金
镁由于优良的物理性能和机械加工性能,丰富的蕴藏量,已经被业内公认为最有前途的轻量化材料及21世纪的绿色金属材料,未来几十年内镁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有色金属。1.1在汽车领域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汽车的节能和尾气排放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这些要求迫使汽车制造商采用更多高新技术,生产重量轻、耗油少、符合环保要求的新一代汽车。据测算,汽车自重减轻10%,其燃油效率可提高5.5%,如果每辆汽车能使用70公斤镁,CO的年排放量就能减少30%以上。镁作为实际应用中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的减重和性能改善中的重要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1.2、电子及家电用镁合金
汽车行业对镁合金的大量需求,推动了镁合金生产技术的多项突破,镁合金的使用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从而促进了镁合金在计算机、通讯、仪器仪表、家电、医疗、轻工等行业的应用发展。其中,镁合金应用发展最快的是电子信息和仪器仪表行业。在薄壁、微型、抗摔撞的要求之下,加上电磁屏蔽、散热和环保方面的考虑,镁合金成了厂家的最佳选择。另外,镁合金外壳可使产品更豪华、美观。在电子信息和仪器仪表行业的镁合金制品的单位重量和尺寸不如汽车零部件,但它的数量大、覆盖面广,其用量也是巨大的。所以,近几年电子信息行业镁合金的消耗量急剧增加,成为拉动全球镁消耗量增加的另一重要因素。1.3、其它应用领域
其它如铝合金添加剂、镁牺牲阳极和型材用镁合金等。镁牺牲阳极作为有效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长距离输送的地下铁制管道和石油储罐。目前,作为镁牺牲阳极的镁合金有3~4万吨/年的市场需求量,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镁合金型材、管材,以前主要用于航空航天等尖端或国防领域。近几年由于镁合金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其生产成本已下降到与铝合金相当的程度,极大地刺激了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如用做自行车架、轮椅、康复和医疗器械及健身器材。
2、钛及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和耐蚀性好等优良特性。随着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的发展,钛日渐被人们普遍认识,广泛地应用于汽车、电子、化工、航空、航天、兵器等领域。
从钛金属的应用领域来看,以美国、日本为例,美国钛的最大应用领域是航空航天,占到总消费量的58.5%;日本则是火力、核电厂,及板式热交换器,两者合计占总消费量的41.9%。从下表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日本在更多方面使用钛。在体育用品方面,除了在高尔夫球杆头上使用钛以外,还有短距离用跑鞋的销钉、羽毛球拍及冰杖等登山器具、滑雪滑冰用的冰刀刃、自行车架、轮椅等等。美日两国在化学工业及油气田钻探装置上的用钛量都在增加。在计算机磁盘(真空镀膜)、纤维纺织机的框架、餐具、帐篷用具、拐杖和照相机等方面都巧妙地使用钛。
3、铝及铝合金
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易于成形、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轻工建材等部门,是轻合金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合金。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冶炼技术的突破,其性价比大为提高,目前交通运输业已成为铝合金材料的 合性能等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汽车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泡沫铝材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前途的未来汽车的良好材料。泡沫铝材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多为三明治式的三夹板,即:芯层为泡沫铝或泡沫铝合金,上下层为铝板或其他金属薄板。德国卡曼汽车公司用三明治式复合泡沫铝材制造的吉雅轻便轿车的顶盖板的刚度,比原来的钢构件高7倍左右,而其质量却比钢件轻25%。
四、发展展望
可以预见的是,金属材料依然不会被人类忽视,甚至应该是更受到重视和发展。但是就金属材料从古至今的长期发展规律我们可以发现,金属在人类的应用历史,正呈现着一种不断减重的趋势,即人类所最为依赖和一种的金属质量正在逐渐减少。这其实并不奇怪,在人类日新月异的技术,几乎越是高端的技术,就越是追求精巧别致,比如如今火热的纳米技术,核能开发等。而金属作为传统的人类常用材料,自然也要跟上这一趋势。这也便是人类在利用金属的过程会渐渐向质量轻的金属去靠拢。从最初的铜铁,到之后的铝,到如今,未来最热门的金属已变为了镁,钛等轻金属,这些,既证明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时也让金属的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大的发掘和提高。而在这其中,稀土的金属的开发已成为了全世界的一个焦点,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稀土元素是典型的金属元素,它们的金属活泼性仅次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比其他金属元素都活泼,可与多种元素化合,稀土氧化物的熔点都很高,生成自由能负值很大,说明它们都是很稳定的化合物。由于稀土元素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稀土的用途。其中炼钢生产中最常用的有两种,一是稀土合金,块状稀土硅铁合金,以前用于大包投入,大包压入,粉状一般用于大包内喷粉、模铸中注管喷粉等方法加入钢中;二是混合稀土金属,制成丝(φmm-φmm)或棒(≥φmm),丝用于钢包、中注管或连铸结晶器,使用喂丝机喂入钢中,棒采用模内吊挂的方法熔入钢中。稀土金属包芯线作为线性添加材料的新品种,由于喂丝技术在炼钢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随着人类生活中的不断需要,还会有更多的金属被开发出他独特的用途,成为人类社会中所必不可少的材料。也将同样引起未来科技的震荡,从而强力的推动社会的发展。好不夸张的说,未来社会人类能否生存,是否能利用好一些新兴金属将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而,金属在未来的前景依然一片大好。
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已不需多言,其体现的价值早已不再是简单一种人类所熟知的材料而已了。更多的,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显而易见,金属材料的存在让人类的社会的进步加速了很多。而能够学会利用金属材料,毫无疑问,也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前进中的一大幸事。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中起到的作用,也应更好的在未来利用好金属,让他的光芒更加闪耀。参考文献:
1、《材料与社会进步》 戚飞鹏 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金属材料学》 王笑天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3、《中国古代冷兵器》 郑轶伟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4、《铝合金及应用》 潘复生 张丁菲 等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5、《航空航天材料》 李成功 恒志傅 著 国防工业出版社
6、《稀土材料学》 刘光华 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篇二
桅杆的一般定义是具有高耸特征的结构,这里所探讨的桅杆指的是具有伸缩功能的、高宽比在20以上的结构设备。桅杆在潜艇上的应用从潜艇一出现便开始了,从最初的机械式潜望镜到目前最新的光电式非穿透型桅杆,桅杆在潜艇技术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陆基侦察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光电桅杆作为光电侦察系统的载体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对光电桅杆的应用进行了重点探讨。
1 光电桅杆的分类与应用现状
光电桅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照固定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有纤绳式桅杆和无纤绳式的中低高度桅杆。按照载体的不同光电桅杆可分为舰载、车载、潜艇载及地面固定式几种形式;按照外观形式可分为圆形、方形、格状塔形;而按照伸缩驱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几种。机械式机构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拉绳式结构、丝杠式传动结构两种。在这里以外观形式的不同对光电桅杆的特点进行探讨。图1分别为3种外观结构的桅杆形式。
圆形桅杆: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桅杆外观样式,其驱动形式可以采用机械、液压、气压等多种方式。其体积较小,相对质量较轻,起升质量较小,适于车辆安装,这种形式的产品在抗扭、抗弯等能力上存在一定缺陷。
方形桅杆:这种结构以四方形截面为主要特点,其优点为在一定的安装空间内这种形式的结果在强度、刚度、抗弯能力、抗扭能力上要好,如果这种形式的结构采用内部拉绳则能够明显的延长钢丝绳的寿命[1]。方柱形机构虽然提高了每节强度,但整体刚度不一定提高,同时也增大了迎风面积,增大了风载,这是其缺点之一。
格状塔桅杆:这种形式的结构多以机械或液压为驱动形式,这种桅杆不是以光电探测等设备为载体,而是作为一种机—液结合的一种成熟的升降机构广泛用于无线电传输等较高高度要求的场合。其优点为相对起升质量较大,自身质量相对较轻。当前其升起的高度达50 m以上,起升质量在1 000 kg以上。该结构一般采用特殊铝合金材料,它的刚度与钢材相当。它的比重要比钢材轻约三分之二。这样在满足升降装置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其自身质量,又由于其型材特殊的断面形状和定位机构形式,不但其迎风面积较小,而且也满足承受较大风载的要求。在可靠性上这种结构设有液压锁定和机械锁定机构,并对起升和下降过程设置了相应的电控限位和机械限位,防止人为误操作使设备造成不必要的损坏。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安装所占的空间较大。
下面对应用于光电领域的桅杆研究与使用现状进行探讨。在该领域中目前美国、日本、以色列、德国等发达国家具有较好的技术。无论是在升降的承载能力、升降时间、机动性上还是在升起后的稳定精度控制、附件的先进程度、甚至不同系统间的坐标转换方面,这些国家都具有较好的技术储备。通过表1来对当前国外在光电桅杆上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探讨。
2 光电桅杆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光电桅杆系统是一种高精度、高性能要求的设备。在其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诸多关键技术,从结构定型、材料选择到装配配合、稳定控制都涉及到一些重要技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现存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光电桅杆在载体上的合理安装、光电设备与桅杆的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连接、降低光电桅杆对光电系统的探测精度影响、提高桅杆系统的抗风载等环境适应性、光电桅杆升降后的坐标定位与转换、各种控制命令、信息数据的传输与接口设计、自动化光电桅杆设备支持的载体综合电子系统等。下面对上述各关键技术进行简单探讨。
(1)光电桅杆在载体上的合理安装:光电桅杆系统作为一种光电探测设备的载体,是由于载体具有自身隐蔽性和机动性的要求才采用的。如何做到载车在平时的机动中保证光电桅杆探测系统的良好状态,同时能够在桅杆系统非工作时间其完全缩入车厢保证隐蔽性,而在需要工作时迅速支起并可靠运行是光电桅杆研究之初就应探讨的问题;
(2)光电设备与桅杆的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连接:光电设备一般架设在光电桅杆的顶部,光电设备在进行远距离探测侦察与跟踪时,对桅杆的稳定性就有极高的要求,尤其是桅杆的转动误差对光电系统的可靠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桅杆在周向有0.1°的误差,则经过光电系统的远距离放大后会产生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误差,原来光电设备能够探测或跟踪的目标很有可能由于这0.1°的误差而跑出视场,这对于光电设备的有效探测而言影响巨大;
(3)降低光电桅杆对光电系统的探测精度影响:光电探测系统的探测精度除了受到本身精度的影响外还受到作为其载体的光电桅杆的性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表现出相互交织特点,如目前在光电探测的控制上比较流行的步进凝视策略所采用的循环加速与减速的运动方式会直接对光电桅杆的稳定性造成冲击[9]。而这种造成光电桅杆加剧不稳的状况会进一步导致桅杆顶部的光电探测系统的探测精度。这种载荷与载体间的精度控制问题也是光电桅杆研究领域中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4)提高桅杆系统的抗风载等环境适应性:光电桅杆系统作为一种野外作战设备,对其环境适应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桅杆是一种长宽比非常大的结构,其在较为空旷的野外工作时必然受到风载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该系统又是一种高精度要求的设备,这就对其抗风载、沙尘、淋雨、雷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该设备的研究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5)光电桅杆升降后的坐标定位与转换:在实际的应用中光电桅杆系统往往并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作为远距离目标的概要预警、精确跟踪装备。其所探测到并跟踪的目标的精确方位是非常关心的信息,不确定的位置关系给系统的动态坐标变换带来了困难,因此光电桅杆升降后的坐标变换与定位是系统探测有效性的重要保障;
(6)各种控制命令、信息数据的传输与接口设计:光电桅杆系统是一种复杂的设备,由于桅杆的负载能力,以及防护的需要,不可能将所有设备及其电子单元都安装在桅杆顶部[10]。该系统涉及到的各种桅杆控制命令、探测系统控制命令、各种环境传感器信息、电源、探测图形信息需要互不影响的可靠的工作,这就需要有较为合理有效的接口设计;
(7)自动化光电桅杆设备支持的载体综合电子系统:光电桅杆系统往往是一个综合化光电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综合化系统的效能并不是由各个组成部分单独体现的,而是通过探测、图像匹配、信息处理等各个部分的有效联合,依靠自动化信息共享来实现[11]。这种交互式信息共享能够为系统带来整体的效能提升,但这种信息交互的信息复杂性、大量性没有有效的控制策略是无法保障的。
3 光电桅杆的发展趋势
光电桅杆系统特有的高机动性、高灵活性及远距离探测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光电对抗领域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光电对抗系统的小型化、集成化与高抗干扰能力的发展是此类装备在光电桅杆上应用的关键因素。而光电桅杆本身则向着承载能力更高、稳定性更强、与光电对抗系统融合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多探测手段的融合是光电桅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采用的多个设备分别对不同目标进行粗略告警、精确告警、精确跟踪,这导致了系统的复杂性。如果将如此复杂的多个设备安装到光电桅杆顶端将对桅杆的承载能力、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多探测手段集成融合技术的发展是该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当前国外在这一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如美国目前发展的一些车载光电桅杆型光电探测与激光扫雷装备均采用宽波段,高数据融合与高集成化技术,尽可能地减小系统的体积与质量,减小对光电桅杆的载重要求。对光电桅杆本身的研究而言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桅杆系统本身的精度以及其环境适应性。光电探测系统对于载体或自身的精度非常敏感。尤其是在载车运动过程中的探测,其晃动量由于路况等因素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这就需要解决这类大晃动量对光电桅杆探测系统的精度影响。因此在光电桅杆的研究中采用新的驱动结构提高桅杆抗扭与抗摇摆能力,同时提高桅杆展开后的整体刚度是当前该领域中的研究重点之一,如在一些文献中提出的采用滑动丝杠与滚珠丝杠相互嵌套组成光电桅杆驱动装置的方法能够提高桅杆传动效率提高桅杆载重能力,同时简化桅杆锁止结构提高桅杆可靠性。另外采用不等宽桅杆导向长键的结构设计思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电桅杆展开后的方位扭转精度。这些结构上的研究对光电桅杆在光电对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光电桅杆的材料选择与加工精度上也有提高的空间,通过选择更加耐磨、刚度更好、比重更小的材料进行特殊部位的高精度加工可以在不大幅提高制造成本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应用于光电对抗领域环境下光电桅杆的精度水平。总之,随着战场信息化建设的急速,光电桅杆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如何解决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阻碍因素对于其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结束语
文中对光电桅杆的分类、特征、应用现状、关键技术、存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为光电桅杆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http://www.sino-winner.com/gezhongshengjiangganbijiao.htm,2006-06-13.
[2]http://www.deagel.com/Ground-Sensors/Stalker_a001232001.aspx,2006-12-09.
[3]http://geroh.org/chinese/3931839029/3931839029_115.html,2012-04-01.
[4]http://www.gs.flir.com/,2012-08-11.
[5]http://www.mgkj.com/detail.asp?t=2&id=12&ptypeid=8,2009-11-06.
[6]http://www.shengjianggan.com/,2012-02-14.
[7]http://b2b.mainone.com/trade/05/28/40/5284035.htm,2012-12-04.
[8]http://www.tlchangtian.com/chanpin.aspx?id=29,2009-01-23.
[9]陈兆兵,王兵,庄昕宇.桅杆型光电探测系统总体可靠性分配与校核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24-28.
[10]陈立学,刘宇,李瑞峰.车载升降桅杆系统的关键技术思考[J].应用光学,2009,3:30(2):117-190.
3.玉米秸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三
关键词:玉米秸秆;应用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12-0061-02
我国玉米秸秆产量每年约3亿t,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大部分秸秆采取焚烧方式处理,导致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近年来更是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亟需探索研究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将秸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我国玉米秸秆应用现状
1.1 玉米秸秆还田
将玉米秸秆进行还田,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培肥地力,农作物吸收玉米秸秆分解后产生的矿质成分,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玉米秸秆还田分为机械化直接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两种方式。机械化直接还田是指在收割玉米后,直接粉碎玉米秸秆并均匀铺洒在田间,以提高土壤的质量,通常需要配合添加一定量的氮肥。快速腐熟还田是指使用秸秆腐熟剂来尽量缩短秸秆腐熟的时间,需要将秸秆收集运出田间堆放,加入腐熟剂密封一定时间后,再运回田间铺洒。
1.2 玉米秸秆饲料
玉米秸秆可以作为饲料被一些牲畜所食用。秸秆饲料制造有青贮和干燥两种方式。青贮是将新鲜的玉米秸秆切碎后密封保存,通过微生物厌氧反应等制成饲料,该方式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可以为牲畜在冬季提供新鲜的饲料。干燥是将风干后的玉米秸秆粉碎,拌上适量的粗粮或进行氨化、盐化、碱化处理以供牲畜食用,该方式可以为牲畜提供更加全面的营养,还可以提升饲料的口感。另外,将玉米秸秆制作成颗粒饲料是目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通过利用生物和化学的双重作用,培育出可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菌株,改变玉米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将玉米秸秆转化为高能效和高营养成分的新型生物饲料。
1.3 能源燃料
玉米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原料,可以通过直接燃烧、制生物柴油、固化成型、沼气、气化、液化和发电方式加以能源化利用。但由于机械收获后的玉米秸秆大部分散落在田间,原料收集和运输难度大,使得其综合利用经济成本太高,目前这些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使用。
1.4 其他应用转化技术
1) 玉米秸秆中富含木质素及维生素等有机物,可以利用玉米秸秆进行食用菌的栽培,既能节约生产成本,其产生的食用菌底料还能作为有机肥使用。2) 玉米秸秆具有可天然降解性,可用于生产缓冲包装材料、人造板、轻体隔墙板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并能缓解对木材需求。3) 玉米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类物质,包括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蛋白质等成分,适合作为造纸原料,可利用玉米秸秆进行工业造纸。4) 利用玉米秸秆为原料,添加由多种物质综合而成的辅助材料,经交联发泡成形,再经干燥、消毒等工序,可制成一次性全降解发泡餐具。
1.5 艺术创作
现在有许多地区艺人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艺术创作,如用稻秆编制工艺品、麦秸画和干草艺术盆插等,可带动当地手工业发展,创造经济效益。
2 我国玉米秸秆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玉米秸秆的利用有多种渠道,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应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尚未能大规模应用。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
2.1 技术问题
从我国玉米秸秆的应用现状来看,虽然应用渠道广泛,但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应用技术水平较低,一些技术难点仍需寻求有效解决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经济成本、操作难易程度、转化率等方面的问题。
2.2 设备问题
玉米秸秆应用是一种新兴技术产业,企业投资具有一定风险性,运营模式需要逐步完善,而与玉米秸秆应用技术相关的设备种类较少,目前仍无法实现产业化与商业化发展。
2.3 成本问题
目前,由于缺乏专门的收集设备,废弃在农田里的玉米秸秆只能靠人工收集,工人工资高,导致玉米秸秆收集成本高,以致最终无法实施商业化利用。利用机械装备取代人工,对秸秆进行高效收集和高密度加工,降低玉米秸秆的收集成本,是使玉米秸秆资源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关键所在。
2.4 社会问题
由于国家经费投入限制,我国农林类高校及科研院所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和创造的科研成果相对匮乏。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政策,玉米秸秆类转化产品享受政府补贴的限制较多,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导致产、学、研难以充分结合成为一体化。
3 我国玉米秸秆应用的发展趋势
一是要加大对玉米秸秆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解决技术难点和“瓶径”问题。
二是要加强玉米秸秆利用技术的推广,将玉米秸秆充分转化为新能源,拓宽产品市场,增强竞争力,形成特色和支柱产业,创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
三是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加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经费投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财政补贴方案,提高科研人员研发和技术转化的积极性。
四是要从多方面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玉米秸秆应用技术的推广和转化。
4 结语
玉米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课题,可形成多途径、能源化、产业化的利用模式。今后应对玉米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大力推广,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雪茜,陈正华,孙军.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途径与方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4(10):35-38.
[2] 宫娜,孙嘉燕,王述洋.田间秸秆收集处理新技术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3(6):92-94,101.
[3] 于朝波,郭红梅.大力发展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新举措[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1(3):28-29.
[4] 孙红闯.玉米秸秆加工前景广阔[J].农业工程,2005(8):58-59.
[5] 李常广.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2(9):78-79.
4.远程教育发展现状与应用探讨 篇四
蒋燕妮 王海昆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浸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随之浸入到了一个普及化,终身化,全民化的阶段。而远程教育正是随着时代潮流应运而 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新的世纪远程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各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本文将在简要的介绍远程教育的定义和基础上对远程教育 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远程教育;终身教育;发展现状;教育资源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远程教育被提上日程。远程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教育网络提供了条件。目前,远程教育模式已经被世界各国采用,它自身彰显出的优势和特点势必会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一、远程教育的定义和特点。
目 前,学界对远程教育的具体定义还有争议,从广义上来看,现代远程教育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非在校学员手中,让 非在校学生也能及时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目前的远程教育主要依靠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远程 教育有了质的提高。简单的说,远程教育的定义是由一下几个因素构成的:学员与老师在空间上的相异性;政府教育部门对远程教育机构的认可;方便快捷的多媒体 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学员上课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与传统教育相比,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有下面几个特点和优势:第一、教学资源的利用可以达 到最大化。通过远程教育每个学校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各种优势,把最优秀最典型的教学科研成果放到远程教育的网络中,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第二、中学教学论文学 生学习行为更加主动。由于远程教育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随机的学习,不再有时间空间的限制,人们学习完全靠自己的主观自觉性。第三、师生之间更趋互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教师、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师生互动困难的局面。第四、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且容易修改。远程教育中,教师的 备课其实就是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随时变更,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最后,远程教育 的教学管理更趋自动化。从学生开始报名、到交费、选课、作业、学籍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远程教育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
远 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为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了较为平等开放的教育资源。世界各国纷纷采用远程教育模式,为大规模培养社会发展 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提供条件。虽然远程教育有着传统教育不可超越的优势和特点,并在全社会发展继续教育、全民教育及终身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远程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
1、教学资源不够公开且质量低下,对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太低。
2、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倾向性比较大,结构设置不合理。
3、由于远程教育的自动化,导致教学管理方面的缺失。
4、远程教育中信息网络传输受到很大的限制。
资格考试
当然,目前的远程教育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如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教学模式改革不够深入及教师信息不全面等。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给予重视。
三.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将远程教育模式有效的融合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能有效的提高课堂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无形中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学校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我们以远程教育在数学教育中应用为例来分析其对现代教育的帮助。
在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教育中,数学学科仍旧是现代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学科,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很多大型的、重要的考试中数学学科的分数 都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比如中考、高考等重大的考试。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教育中学好数学这个科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使得利 用公式和公理以及专门的数学图形来对其进行形象的教学演绎仍旧是现代教育中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画图的基本工,而 且教师手工作图的教学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时间浪费,使本就有限的课堂时间显得更加的急促。而将远程教育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法将所需要的图 形、公式等等直接的导入,这样一来就大大的节省了课堂时间,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教师备课的困难和压 力。更重要的是远程教育可以提供与所学章节相关的比较好的教育素材,这一功能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进行备课,同时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谓是一举多得。
远程教育通过对视频、图像等多种不同特征的信息资源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有效的打破了传统的靠教师的口述和粉笔的板书进行教学的模式,让原有的死气沉沉的数学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起来。
四.结语:
远程教育在未来的信息时代势必占有重要的一席,教育学界必须正视目前远程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职业教育论文建立公开平等的教育资源平台和服务网络体系,将教育的重点工作放在对教学的引导和辅助方面,营造一个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网络。参考文献:
[1]王永军,金文,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初探[J].信息化教学,2010,33(135)
[2]袁慧,赵四化,浅析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现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56)
[3]刘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及对策[J].改革与创新,2010,10(15)
[4]陈家旭,王利敏,远程教育的发展与优势[J].现代远程教育,2003,4(7)
5.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篇五
地面地震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手段,如何将地面地震技术成功地移植到煤矿井下,仍是世界各国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问题.为此,回顾了国内外煤矿井下应用槽波探测工作面内部构造、利用瑞雷波进行独头巷道超前探测、利用声发射技术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和利用微震观测确定“三带”发育高度等技术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煤矿井下地震勘探技术存在的`理论问题和工程应用难题,展望了煤矿井下地震勘探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作 者:程建远 李淅龙 张广忠 杨辉 Cheng Jianyuan Li Xilong Zhang Guangzhong Yang Hui 作者单位:程建远,张广忠,杨辉,Cheng Jianyuan,Zhang Guangzhong,Yang Hui(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李淅龙,Li Xilong(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54)
刊 名: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英文刊名:PROGRESS IN EXPLORATION GEOPHYSICS 年,卷(期): 32(2) 分类号:P631.4 关键词:煤矿井下 地震勘探 技术现状 发展前景
6.论我国综采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篇六
关键词:综采技术,甩采技术,产业领域
1 我国综采技术与装备现状
随着我国煤矿综采技术不断发展, 相关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依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距。
第一, 装备方面,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综采装备装机功率较小, 其工作性能相并没有达到先进技术标准, 与之相配套的能力较弱, 装备的安全性有待提升, 尤其表现在装备的使用寿命方面, 此外, 在新型技术与装备更新方面也明显不足, 特别是将现代高新信息技术与装备相结合应用。
第二, 技术方面, 相关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一定距离, 就工作面长度来讲, 我国使用的综采工作面基本没有300m以上的, 直至2007年, 400m加长综采工作面在局部地区试点使用成功。
最后, 我国地势地貌非常复杂, 严重制约了产业技术发展。我国的煤层厚度在全国范围之内分布并不均匀, 煤层倾角大等一些地质原因, 制约了我国技术与装备的正常应用, 严重影响了相关先进技术的发挥。
2 综采大采高甩采技术应用
2.1 技术方案
针对某煤矿的综采大采高工作面机尾滞后机头长达68m, 不能满足工作面正常生产要求的情况, 就必须对工作面进行甩采技术处理, 调整工作面支架、运输机的状态, 使工作面正常回采。
工作面自切眼开始甩采, 通过“短”、“长”刀割煤配合的方式甩采;“短刀”即煤机割煤长度小于工作面长度;“长刀”即煤机在工作面全长割煤。短刀首次割煤长度为35架, 以后每次递增15架, 直至工作面割全长。“短”、“长”刀配合完成一个过程为一个循环。在甩采过程中, 为调整运输机与支架的状态, 可平推一峒, 待运输机与转载机搭接合理且运输机不上窜、下滑时停止甩采, 工作面正常回采。
方案一:工作面长度160m, 煤机机身长度17m, 煤机正常割煤时, 其后运输机弯曲段长度18m, 煤机从机尾向下首次割煤运行长度不得低于35m, 其后每次按35m递增, 直至工作面割通峒, 从而确定机头、机尾甩采比例为1∶4, 采用此方案, 每圆班机尾进尺4峒, 需29天完成甩采。
推车、移架均自上而下进行, 移架时将支架尾部向上调整。工作面煤层较软, 易片帮, 甩采期间采高控制在3.8m-4.0m。机尾露头煤人工采煤, 采用铰接顶梁配合液压单体支护。
方案二:“短”、“长”刀割煤配合的方式甩采;“短刀”即煤机割煤长度小于工作面长度;“长刀”即煤机在工作面全长割煤。短刀首次割煤长度为35架, 以后每次递增15架, 直至工作面割全长, 工作面割通后, 根据运输机状况, 机头少推进或不动, “短”、“长”刀配合完成一个过程为一个循环, 采用此方案, 每圆班机尾进尺4峒, 需21天完成甩采。
推车、移架均自上而下进行, 移架时将支架尾部向上甩。工作面煤层较软, 易片帮, 甩采期间采高控制在3.8m-4.0m。机尾露头煤人工采煤, 采用铰接顶梁配合液压单体支护。
2.2 技术方案比较
方案一优点:
(1) 机头、机尾按一定的比例推进, 工作面下部支架可以得到及时调整, 能够避免出现支架、运输机发生挤架、戗劲现象。
(2) 工作面下部有一定的推进度, 可避免因下部进尺慢, 支架长时间受力过大而导致支架损坏的情况。
(3) 工作面下部断层影响带进尺快, 缩短过断层时间, 有利于顶板管理。
缺点:
(1) 由于工作面机尾滞后机头70m, 整体推进过多, 可能导致支架、运输机大幅度上蹿, 机尾支架进入风巷或风巷上帮, 机头短, 机、风巷均需向上帮撕帮, 人员投入及劳动强度较大, 下出口管理将较为困难。
(2) 甩采施工距离及工期较长, 不能尽快进入正常回采。
方案二优点:
(1) 由于机头进尺少或不动, 能有效控制或避免运输机、支架上蹿。
(2) 甩采施工距离及工期较方案一缩短, 使工作面尽快进入正常回采。
(3) 可以避免因运输机、支架上蹿导致的撕帮、下端头跨度大管理困难等工作, 可减少人员投入, 降低施工人员劳动强度。
缺点:
(1) 由于工作面下部进尺慢, 支架状态得不到及时调整, 随回采受力不断增大, 可能导致支架部件损坏。
(2) 工作面下部断层影响段推进慢, 底板反复支撑, 片帮、掉顶等危险系数加大, 不利于顶板及煤壁管理。
“方案一”与“方案二”比较后, 根据我区713、714、716大采高工作面回采经验, 以及区队管理层和职工整体水平, 为缩短施工工期, 减少劳动投入及劳动强度, 最终决定采用“方案二”进行施工。
2.3 相关问题与优化方法
(1) 如按原方案施工, 工作面下部进尺少, 机尾及上部进尺较快, 造成工作面呈狐状, 工作面煤壁、支架及运输机都由一定的弯曲, 顶板压力分布不均, 易出现挤、戗架现象, 且不利于顶板及煤壁管理, 施工推进过程中及时调整支架、运输机, 保证车直、架直, 确保顶板及煤壁得到有效控制。
(2) 工作面支架为ZY11000/28/63型, 吨位较重, 如采高较大, 支架重心偏高, 支架调整将较为困难, 回采期间严格控制工作面采高在3.8m~4.0m, 确保煤机正常通行且有利于支架调整。
(3) 方案施工初期, 支架间隙富余量大, 机尾支架也有向上调整的空间, 因此采用单体靠架的方式调整支架, 单体靠架存在不安全因素多, 人员及工时投入大, 随甩采循环推进, 机尾及工作面支架调整空间减少, 使用支架侧护板调整支架可以满足要求, 甩采后期采用支架侧护板进行靠架。
(4) 甩采期间合理控制工序及劳动组织, 采用单体靠架期间, 每一小班机尾进尺2峒, 后期采用支架侧护板靠架调整, 每一小班机尾进尺3峒~4峒, 即加快了推进度, 亦减少了劳动投入。
(5) 甩采过程中, 重点把握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 跟班及班队长严格监督, 保证支架峒峒调整, 且调整后支架状态要满足要求, 此过程为不可逆的, 如一峒不靠架或靠架不到位, 则需要更多人员及工时进行整改。
3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关产业技术也得到了革新, 就甩采技术而言, 它在我国相关煤矿条件下可以被广泛应用, 并有效的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本利.深部矿井煤层超大采高综采技术研究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 2014, 11 (4) :101-103.
7.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篇七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物联网技术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多个行业当中。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推动了整个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依旧存在整体技术先进性不强、相关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大等不足之处。因此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当中的应用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1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物联网之上的发展还较为落后。目前,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系统,通过在车辆与道路之间信息通信的建立,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完成智能化和信息化两大方面。众多的先进无线技术被先后应用到其中,包括信号优先、职能定位等,并且在速度分析、信息采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之后更是被定为重点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提出应当针对物联网几项关键技术进行发展和突破,并且为之后的发展进行了提前的规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由国家批准,我国于该年九月正式组建标准工作组,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出台一系列发展政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十二五”期间,该产业将研究的重点对准信息安全、网络等方面,2010年,在我国首都正式成立了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其研究重点为技术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2推进策略
(1)加强设计
在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要不断的加强设计,尤其是顶层设计。在整个行业当中通过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的推动整个该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针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行业发展策略、交通系统等方面的发展与研究。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提升行业整体的水平,从而实现渐渐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物联网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的目标。
(2)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通过科技专项的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撑,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为专项科技进行发展,并且进行信息化规划,给予充分的人财物的支持,推动该行业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应用。尤其是关键性技术还需要着重的推广和突破,从而提高该行业整体技术含量。并且不断的完善其发展机制,确保整体系统的长效运行,积极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要求。
(3)完善应用标准
着重进行应用标准的建设,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物联网智能交通标准工作组,与国家的相关工作有效的衔接,并且针对该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相关标准,以及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其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互联互通。
(4)建立示范工程
要推动该行业的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就必须通过示范工程完成。这就要求要加强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不断的优化在应用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在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当主要以交通运输为主,积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相关部门、企业、政府等的配合和支持,进行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不断的完善实施机制,结合行业特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通过示范工作,不断的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提取成功的经验,促进关键技术的进步。充分结合“十二五”提出的重点发展任务,选择一些综合实力较好,具有一定优势的业务领域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的推广工作。转变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先进性不足等劣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5)突出服务,进行协调性发展
转变之前的发展途径,突出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人们真实的感受到物联网的优势和便利性,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规模应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协调性的发展,统筹整体步调,不仅需要重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关注相关行业,注重协调性发展,确保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有序应用。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现状,要求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性不足、设备依赖进口等多个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任务等,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而不断的促进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通过提高顶层设计水平、完善应用标准、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突出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从而推动关键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促进行业转型,缩短与国际应用水平的距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品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长松.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 郑欣. 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3] 周世杰. 物联网的应用及产业链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
[4] 俞华,路红艳. 物联网在我国流通领域应用前景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8:32-38.
8.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篇八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37)
关键词:墨控 PPF CIP3 现代印刷机向着高速平稳、高速多色、高速灵活,数字网络化、操作与管理的一体化、自动控制化以及安全环保化(即“三高四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印刷机的自动控制化就可以包括墨量调整、色彩管理、水墨平衡、套准调节、质量检测与控制、印版装卸等大量的工作环节。自动化控制的印刷机结束了多年来印刷过程控制与印刷质量仅凭人为的经验确定的非标准化和非数据化的历史,提高了印刷品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印刷品的质量,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印刷机的数字化、自动化技术使得印刷机的印刷过程与印前、印后等全部生产过程结合起来,这些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对提高印刷质量与生产效率都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国外先进印刷机“三高四化”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层次,而国产印刷机正经历从传统操作向自动化控制阶段变革的阶段。利用上海全印展的平台,本文针对本次展出国产印刷机匹配的墨控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并对目前国产墨控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墨控系统的组成与作用
墨控系统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墨斗控制组件、墨控操作台和墨控软件。其中墨斗控制组件是依据印刷机幅面大小设计的一组控制给墨量的墨刀开度元器件及电路系统,其作用是通过电路系统指导电机控制不同的墨刀开度,使墨斗辊在给墨量厚度上形成变化,从而实现在指定区域给墨系统中墨量的需求变化。墨控操作台则是一个将数据采集、数据修正、数据备份、信号转换、墨斗控制及质量评价的操作平台,其作用依据不同层次配置可以完成以下不同功能的组合。对墨道信号数据的采集,根据机器设备的类型、环境情况、材料选择等因素对原始采集的数据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信号传递到印刷机上并形成墨刀的开度控制,同时墨控操作台可以借助标准或指定的观测环境对印刷抽样样张与打样稿进行视觉或仪器的质量评价比对形成印刷修正反馈从而实现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墨控软件的主体一般可以包括三个部分,其一是一个可以对印刷机墨刀开度进行预置计算的CIP3 墨道数据预设软件(一般称之为预墨软件或预墨系统),它的信息获取途径是多样的,即可以直接读取RIP 后的图文数据(1-bit Tiff文件),根据印版大小及墨键数量分析得出机台控制墨区信息,也可以通过PPF 档案中的信息得到墨区信息,然后将该信息记录在介质上、打印到纸张上或者直接转换为印刷机墨斗控制组件信号,用于印刷机的墨键预置,从而确保了较高的数据预制精确度,提高印刷机墨区分配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其二是对墨刀开度控制进行操作的控制软件。其作用是通过软件进行墨刀控制的各类操作,其中可以有一般操作台直接控制的墨刀开度操作,也可以有对墨刀系统进行的维护性操作,例如零点设置与校正,远程维护等。其三则是印刷质量品质控制软件,其作用是通过选择的仪器对印刷品进行测量,可以是整版检测也可以是部分检测,可以是色度检测也可以是密度检测还可以是色度加密度检测,可以是品质检测也可以是缺陷检测,不同的检测目的应匹配不同的检测仪器。例如整版检测需要匹配整版扫描仪,而部分检测主要是指测控条的检测,此时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密度计或色度计。同时印刷质量品质控制软件还应该具有动态墨控的功能,在印刷过程中影响墨道数据变化的因素较多,通过墨控软件中的印刷质量品质控制功能得到相关的信息,结合印刷运行情况对各墨区的墨道数据进行动态控制。
尽管一个完备的墨控系统可以有多个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要求进行配置,例如对于墨控软件,如果印刷机应用厂商未使用流程进行生产,或者未配备PPF生成系统,则可以不需要墨道数据预设软件而只需要墨刀控制软件。再如墨控操作台,如果印刷机应用厂商对印刷品未进行数据化的质量品质控制要求,在配置过程中则不需要加入质量控制模块。因此,一套完善的墨控系统应该具有积木式的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印刷需求匹配不同的功能,同时还应该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升级或改造。例如一个未加入品质控制模块的墨控软件在出现印品控制需求后应该可以通过便捷的硬件技术改造与软件功能的开放或升级实现控制功能。图1为某品牌的墨斗控制组件,图2为某品牌墨控操作台,图3为某品牌墨控软件匹配的检测设备。图1 图2 图3
二、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的现状
综观全印展的国产印刷机,除了印刷机本身的技术发展外,各大印刷机厂商开始向用户传递一个信息——墨控系统已经到来。据不完全统计,在展出的30余台国产(合资)四色单张纸胶印印刷机中装有各类墨控系统的超过50%,其中有两家国产印刷机厂商还专门开出了装备有国产墨控系统的专场演示。在本次全印展中,国产(合资)胶印机使用的墨控系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厂商: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墨尼、南京春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华太企业(荣润墨控系统)等几家公司。图
4、图5为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墨斗控制组件与墨控操作台,图6为南京春海科技有限公司墨控操作台,图
7、图8为墨尼墨斗控制组件与墨控操作台,图9为华光精工墨斗控制组件(因技术人员未透露信息,故不知具体品牌),图10为华太企业的墨斗控制组件。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对比几种墨控系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1)、均拥有较为完善的墨斗控制组件,但是实现与维护方法却有一定区别。从外观上看,不同品牌的墨控系统均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墨斗控制组件。通过简单的改造,墨斗控制组件可以便捷的安装在印刷机上,并对印刷机不产生除墨控外操作上的影响。由于采用不同的电机及安装方式,所以在外观上墨斗控制组件之间有一定区别,同时在维修及电机信息反馈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绝大部分的墨斗控制组件在外观上均标注了墨区的标号与位置,通过标注位置操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将其与控制台上墨区控制部分对应起来,一方面可以直观的获知控制区域的位置,同时对于机电的维修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内部检测软件获知准确的问题电机的标号与位置。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是,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机配备有信号提示灯,该提示灯在工作时提供灯光信号。当电机出现问题时,可以直观的通过电机灯光信号获知问题电机的位置(如图4)。(2)、均拥有较为直观的墨控操作台,但是在功能规划与实现、便捷程度以及标准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墨控操作台是印刷机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控制台不仅可以实现对设备的便捷控制,同时还可以得到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因此不同品牌墨控操作台针对不同的主要功能方向确定了不同的控制结构与内容。作为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不同品牌的控制台均拥有一组观测光源、一个看样板平台、一片标准样张粘贴板、一组墨键控制器,一台中控电脑以及数据传输、控制、转换组件等部分。观测光源是为观测者提供观测环境的重要部件,在国产印刷机器所匹配的墨控操作台中对观测光源大概有两种配置方法,一种提供普通的观测光源环境,另一种则为标准的D65光源。几乎所有的操作台都可以匹配安装标准D65观测光源。墨键控制器是精确控制墨刀开度的控制平台,从操作角度看基本都是采用的按键式的,有直接数字显示的,也有标尺格显示的,也有两者结合的,无论哪种方式均可以为操作者提供墨道开度信息。中控电脑则是整个控制台乃至整个墨控系统的中枢部分,是各类控制软件的实现平台。操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墨键控制器实现控制操作与信息获取,同时还可以通过中控电脑得到控制信息以及实现控制过程。同时,通过中控电脑操作者还可以实现对墨控系统的维护、数据的下载与接受、软件的升级(借助网络)、数据的统计与只能化修正(借助软件)等功能。与墨键控制器一样,在墨控操作台上还可以通过中控显示设备实现等同于墨键控制器的功能,除此之外,结合印刷机本身的控制要求,显示器还可以实现对印刷机本身的控制。区别普通的品牌,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墨控操作台配备了独立的单片机用于应付突发性事件。在墨键控制边缘配有一个触摸屏,与之相关联的是一台单片机,它能够实现部分常用的墨控软件的功能和存储少量墨控数据(数量视匹配的存储器大小而定),当中控电脑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可以脱离开中控机而通过单片机实现数据的上传与下载以及其他控制功能,人性化设计较为合理,如图5。(3)、均拥有不同功能的墨控软件,但是在控制能力、操作方法以及流程理念上有较大的区别。墨控软件是硬件设备实现精确墨控的中枢系统,墨控系统在印刷过程中的精确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硬件设备的精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墨控软件数学模型及算法建立的合理程度。通过对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的比较,在硬件设备上,各种墨控系统的差距不明显,区别主要在外观设计,电机性能、加工精度、数据总线与接口、传送方式、操作便捷程度等方面,但是在墨控软件上则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墨控系统的功能理解。墨控系统是实现印刷全过程墨量控制的系统,应该包括预墨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两个部分,其中预墨系统实现上机版的墨量预设功能,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印刷过程中依据不同条件实现墨量变化控制。上海全印展中展出的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基本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是只具有过程控制系统的预墨系统,另一种则是能够实现预墨功能和过程控制功能的墨控系统。展出墨控系统中绝大部分为第一种类型,该种墨控系统实现了印刷过程中的墨量变化的控制,但是在实现过程中人为的影响因素还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例如在墨量的预置阶段,各墨区的墨量是通过对印版的观测根据经验得到,再如印刷过程中一旦印刷局部出现问题时,也是通过人为的观测实现墨量的改变控制。江苏科思机电墨控系统结合大族冠华印刷机在印展上展示了全功能墨控系统在印刷过程中应用,通过墨控系统的预墨过程与印刷过程控制的过程结合,实现了快速高效得到理想印刷品的结果。展示的过程主要是通过现场制作印刷版面,使用印前流程制作CTP印版同时获得墨道数据,通过获取的数据计算得到印刷机预墨信息并上传至印刷机,开机印刷得到满意的印刷样张。整个过程效率高,不含制版过程基本在几分钟就可以得到第一张满意的印刷品;同时耗损少,过版纸基本都可以控制在十几张以内;精确度高,预墨系统提供的初始墨道数据准确率较高,在一般印刷质量要求下几乎不需要对墨道进行进一步修正。
②墨控流程的数据获取。预墨数据的获取源应该是印刷版面,如何获取原始墨道数据则成为预墨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涉及到软件本身的技术保密因素,上海全印展过程中并不能对各个墨控软件进行深入的了解,结合技术人员的咨询及对软件的观测,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分析。从软件界面的使用和技术咨询来看,绝大部分的的墨控软件或技术人员均提到了CIP3和PPF文件。CIP3/CIP4作为一个组织制定了一些标准的格式,形成了所谓符合CIP3/CIP4的规范,在CIP3中与墨道数据息息相关的可能就属于PPF文件了,在PPF文件诸多的信息中,一个低分辨率的版面图则成为获取墨道数据的关键。其实获取原始数据的途径有很多,只是获取的方式不同,平台不同,精度不同而已(考虑到CTP技术的影响,不考虑读版设备的使用)。例如可以通过RIP过程生成低分辨率的1-bit Tiff文件获得原始数据,可以通过读取PPF文件获得原始数据,可以通过PDF文件获取原始数据,还可以通过扫描印刷品获取原始数据等,获取途径不同则处理的方式也不同。遗憾的是全印展中提PPF的公司较多,但是真正在软件演示中实现的只有江苏科思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预墨软件。在其软件中明确给出了原始数据获取方式的通道,共提供了三种方式:扫描图片、1-bit Tiff、PPF,在通过PPF文件获取原始数据时,还提供了不同格式PPF文件的选项。仅从提供的方式上看,该软件在对印前数据的获取上已经为不同配置的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平台。该公司的预墨软件根据提供的方式读取图像文件,快速的获得图像信息,并根据环境参数和材料参数的不同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修正,得到较为准确的墨区信息,用于印刷机的墨键预置,从而确保较高的墨量预置的精确性。
③影响因素分析。墨控系统可以通过版面文件提供预墨信息,但是在印刷过程中影响墨道信息的不仅仅是原始的版面数据,这也是行业内常说墨控软件预墨不准确的重要原因。墨控软件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墨道数据影响的评估则成为预墨系统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在提供预墨功能的墨控软件中,江苏科思机电的墨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纸张、油墨及环境的预设情况,同时根据参数在不同区域的变化对预墨参数的值进行了修正。此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材料对墨控数据的影响,而其他大部分墨控软件则很少能看到对影响参数的分析。
④主观与客观评价。墨控系统要实现精确的墨道控制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前文中提到通过墨控系统可以快速得到满意的样张,那么什么是满意的样张?这不仅是墨控的问题,这是国内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印刷状况的问题。在上海全印展中一个参观者可以非常轻松的得到几十甚至上百张样张,但是如何去评价手中样张的好坏则是大部分国产印刷厂商以及国内印刷机生产厂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墨控系统应该是建立在一个健全的印刷品质量评价体系上的,在印刷过程控制中对于墨区墨量的调整应该通过专业的仪器测量再通过计算得到调整量才是符合质量要求的墨控过程。
三、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的发展分析
以海德堡的自动控制系统为例,其经历过三个自动控制过程,CPC系统、CP-tronic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CP2000系统。其中CPC1-01就是给墨和套准遥控装置,CPC1-03则提供了手动控制、随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可以通过数据线与CPC2印刷质量控制装置连接,将CPC2装置测得印刷品上的每个墨区的墨层厚度转换成墨量调控值,并将其与设定的数值进行比较,在根据偏差值进行校正,从而能更快,更准确的达到预定的数值。而第二代CP-tronic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的实在CPC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配备了全面控制、监控和诊断印刷机用的全数字化电子显示系统。第三代CPC2000型控制系统拥有一个图像和色彩管理模块,可以对整个图像进行测量,通过分光光度计技术进行真实的测色分析,通过印前接口CPC32-CIP4输入印前信息,自动显示与标准值得色差,自动生成墨区控制值并可人工干预等。对比海德堡控制系统,目前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尚处于CPC系统中的CPC1-01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也有少数公司正致力于CPC2印刷质量自动控制的研究与开发,为了能紧跟国际印刷技术的发展步伐,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应该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数字化、规范化。墨控系统进行预墨设置与印刷过程墨量控制应该建立在不同层次的规范的基础之上,通过数据进行控制,同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过程因素的影响,例如在过程控制中,通过对测控条的测量得到各墨区的各类评价信息与国际或国内各种规范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对各墨区进行调整与修正,得到较为精确的修正值。(2)、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控制能力。目前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的操作较为方便,但是集成化程度还不高,例如是否可以将印刷机本身的操作与墨控系统的操作进一步融合,数据的处理是否可以建立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自动修正等。(3)、与质量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墨控本身就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目前国产印刷机墨控系统尚未形成综合质量控制系统的层面,在推广与研发过程中可以将其进一步与质量控制相结合,从而形成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为印刷生成提供更为方便、准确的操作平台。
9.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篇九
计与规划、教育与训练、遥作与遥现、医学、艺术与娱乐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用于遥控机器人的遥现技术
遥现技术〖4〗是指当实际上在某一个地方时,可以产生在另一个地方的感觉。虚拟现实
涉及到体验由计算机产生的三维虚拟环境,而遥现则涉及到体验一个遥远的真实环境。遥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虚拟环境的指导。例如,在遥控宇宙空军站的开发计划中,从安全性以及费用的角度考虑,我们有必要使用空间机器人。这种空间机器人的特点是由地面上的操作员进行遥操作,或进行部分自主操作。对于像零件更换的固定操作可以完全自主进行,而对于故障检修等难以预测的操作则有必要依赖于遥操作。这时,虚拟现实技术和遥现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新一代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技术,日本开发了宇宙开发地面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有人-机交互、计算机系统以及机器人系统所构成。现在,在该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零件更换等空间机器人的典型操作实验,实现了实验平台的基本功能。
仿真技术
虚拟环境是计算机生成的具有沉浸感的环境,它对参与者生成诸如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等各种感官信息,给参与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虚拟环境是一种新发展的、具有新含义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
飞行仿真系统
飞行仿真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飞行员的操纵舱系统显示外部图象的视觉系统产生运动感的运动系统计算和控制飞行运动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飞行仿真系统的中枢,用它来计算飞行的运动、控制仪表及指示灯、驾驶杆等信号。视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与虚拟现实密切相关,其中,视觉系统向飞行员提供外界的视觉信息。该系统由产生视觉图象的“图象产生部”和将产生的信号提供给飞行员的“视觉显示部”组成。在图象产生部,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现在使用称为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的视觉产生装置。在CGI中利用纹理图形驾驶可以产生云彩、海面的波浪等效果。另外,利用图象映射驾驶可以从航空照片上将农田以及城市分离出来,并作为图象数据加以利用。视觉显示部向飞行员提供具有真实感的图象,图象的显示有无限远显示方式、广角方式、半球方式以及立体眼镜和头盔式显示器等四种方式。
作为飞行仿真系统的构成部分,运动系统向飞行员提供一种身体感觉,它使得驾驶舱整体产生运动,根据自由度以及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万向方式、共动型吊挂方式、共动型支撑方式以及共动型六自由度方式等。利用该运动系统,飞行员可以感觉到实际飞机一样的运动感觉。
与虚拟生物对话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与虚拟生物对话的仿真系统。在该系统中,虚拟世界中的虚拟生物和现实世界中的生物一样,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并且能够动态地应付周围的情况。对于人的挑逗也能够根据情况的不同作出各种复杂的反应,甚至能够进行对话。通过引进虚拟生物,可以实现系统的自主性、交互性及其自然的魅力。
作战仿真系统
各个国家在传统上习惯于通过举行实战演习来训练军事人员和士兵,但是这种实战演练,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将耗费大量资金和军用物资,安全性差,而且还很难在实战演习条件下改变状态,来反复进行各种战场态势下的战术和决策研究。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军事演习在概念上和方法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即通过建立虚拟战场来检验和评估武器系统的性能。例如一种虚拟战场环境,它能够包括在地面行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空中飞行的直升机、歼击机、导弹等多种武器平台,并分别属于红、兰交战双方。图(4)为一多机空仿真系统,它除了多台有人驾驶的飞机模拟器和“数字”飞机外,在网上还连着地面威胁环境、空中威胁环境、背景干扰环境等结点。该系统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飞机的飞行、火控、航空电子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同时研究多机协同空战战术。
图(4)多机空仿真系统
对象可视化技术〖5〗
虚拟风洞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总会面对大量的随机数据,为了从中得到有价值的规律和结论,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例如,为了设计出阻力小的机翼,人们必须详细分析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因此人们发明了风洞实验方法,通过使用烟雾气体使得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气体与机翼的作用情况,因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机翼的动力学特性的了解。虚拟风洞的目的是让工程师分析多旋涡的复杂三维性质和效果、空气循环区域、旋涡被破坏时的乱流等,而这些分析利用通常的数据仿真是很难可视化的`。
虚拟物理实验室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有待解答。虚拟物理实验室〖8〗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D做、看、听来学习的方式成为可能。使用该系统,学生们可以很容易的演示和控制力的大小、物体的形变与非形变碰撞、摩擦系数等物理现象。为了显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对不同大小和质量的运动物体进行轨迹追踪。还可以停止时间的推移,以便仔细观察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数据手套与系统进行各种交互。
虚拟电力控制室
在现行的电力控制室的设计中,控制台以及显示器的设计一般是用和实物同等大小的模型。研究人员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研制了一个辅助设计控制室的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自由地改变控制室内的配色、照明、报警、显示器的画面构成,以及各种仪表的配置等室内环境。另外,用户还可以在室内移动,以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室内情况。
现在人们正在研究将图形与实际图象进行融合的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用虚拟空间监视远方的现场,也可以给用户一种自由往返于虚拟空间和远方现场的感觉。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输出装置。相信这种需要必将会促进虚拟现实技术中硬件装置的研制。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同步发展和相互促进成为全世界信息技术与产业飞
速发展的主要特征。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使得信息应用系统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即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6〗。所谓DVR是指一个支持多人实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软件系统,每个用户在一个虚拟现实环境中,通过计算机与其它用户进行交互,并共享信息。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分布式虚拟现实的研究开发工作可追溯到80年代初。如1983年美国国防部(DOD)
制定了SIMENT的研究计划;1985年SGI公司开发成功了网络VR游戏DogFlight.到了90年代,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开展了对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工作,并陆续推出了多个实验性DVR系统或开发环境,典型的例子有美国NPS开发的NPSNET(1990)、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RADISE/Inverse系统(1992)、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DIVE(1993)、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rickNet(1994)、加拿大Albert大学的MR工具库(1993)及英国Nottingham大学的AVIARY(1994)。
模型结构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位于不同物理环境位置的多个用户或多个虚拟环境通过网络相联结。根据分布式系统环境下所运行的共享应用系统的个数,可把DVR系统分为集中式结构和复制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只在中心服务器上运行一份共享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是会议代理或对话管理进程。中心服务器的作用是对多个参加者的输入/输出操纵进行管理,允许多个参加者信息共享。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对网络通信带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高度依赖于中心服务器。
复制式结构是在每个参加者所在的机器上复制中心服务器,这样每个参加者进程都有一份共享应用系统。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其它工作站的输入信息,并把信息传送到运行在本地机上的应用系统中,由应用系统进行所需的计算并产生必要的输出。它的优点是所需网络带宽较小。另外,由于每个参加者只与应用系统的局部备份进行交互,所以,交互式响应效果好。但它比集中式结构复杂,在维护共享应用系统中的多个备份的信息或状态一致性方面比较困难。
3.DVR的网络通信
我们在设计和实现DVR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下网络通信因素:
带宽 网络带宽是虚拟世界大小和复杂度的一个决定因素。当参加者增加时,带
宽需求也随着增加。这个问题在局域网中并不突出,但在广义网上,带宽通常限制为1.5Mbps,而通过Internet访问的潜在用户数目却比较大。
分布机制 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可扩充性。常用的消息发布方法为广播、多播和单
播。其中,多播机制允许任意大小的组在网上进行通信,它能为远程会议系统和分布式仿真类的应用系统提供1-多和多-多的消息发布服务。
延迟 影响虚拟环境交互和动态特性的因素是延迟。如果要使分布式环境仿真真
实世界,则必须实时操作,从而增加真实感。对于DVR系统中的网络延迟可以通过使用专用联结、对路由器和交换技术进行改进、快速交换接口和计算机等来缩减。
可靠性 在增加通信带宽和减少通信延迟这两方面进行折衷时,则要考虑通信的
可靠性问题。可靠性由具体的应用需求来决定。有些协议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传输速度慢,反之亦然。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多协议模型
由于在DVR系统中需要交换的信息种类很多,单一的通信协议已不能满足要求,这时
就需要开发多种协议,以保证在DVR系统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协议可以包括:联结管理协议、导航控制协议、几何协议、动画协议、仿真协议、交互协议和场景管理协议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程序类型,组合使用以上多种协议,图(5)即为一个例子。
图(5) 不同的客户需要使用不同的协议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在远程教育、科学计算可视化、工程技术、建筑、电子商务、交
互式娱乐、艺术等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它可以创建多媒体通信、设计协作系统、实境式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虚拟社区全新的应用系统。典型的应用领域有:
教育应用
把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用于建造人体模型、电脑太空旅游、化合物分子结构显示等领域,由于数据更加逼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结合、促进和发展,系统因此能够提供更加协调的人机对话方式,
工程应用
当前的工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图形工具,以便直观地显示各种产品,目前,CAD/CAM已经成为机械、建筑等领域必不可少的软件工具。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将使工程人员能通过全球网或局域网按协作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交流和发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并削减成本。
商业应用
对于那些期望与顾客建立直接联系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在他们的主页上向客户发送电子广告的公司,Internet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分布式虚拟系统的应用有可能大幅度改善顾客购买商品的经历。例如,顾客可以访问虚拟世界中的商店,在那里挑选商品,然后通过Internet办理付款手续,商店则及时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娱乐应用
娱乐领域是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人们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带来更好的娱乐感觉。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展望
正如其它新兴科学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也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传感器、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心理学等〖7〗。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这个领域的技术潜力是巨大的,应用前景也是很广阔的,但仍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尚未克服的技术障碍。客观而论,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还仅仅限于扩展了计算机的接口能力,仅仅是刚刚开始涉及到人的感知系统和肌肉系统与计算机的结合作用问题,还根本未涉及“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感觉信息是怎样在人的大脑中存储和加工处理成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重要过程。只有当真正开始涉及并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技术实现途径时,人和信息处理系统间的隔阂才有可能被彻底的克服了。我们期待这有朝一日,虚拟现实系统成为一种对多维信息处理的强大系统,成为人进行思维和创造的助手和对人们已有的概念进行深化和获取新概念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汪成为,高文,王行仁。 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Earnshaw R A,et al,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cademic Press,1993
曾建超,俞志和。 虚拟现实的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Bejczy A K Virtual Reality in Robotics. ISBN:0-7803-3685-2/96 1996 IEEE:7-14
5.Jacobson L. Garage Virtual Reality. Sams Publishing,1994
6.Wodaski R Virtual Reality Madness. SAMS Publishing, 1993
7.Wexelblat A Virtual Reality:Applications and Explorations. Boston,MA:Academic Press
Professional, 1993
8.Wickens C D Virtual Reality and Education. In: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east应用的现状与发展】推荐阅读:
采购管理系统应用现状10-08
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10-07
虚拟仪器的发展与应用09-27
论文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09-15
邮政储蓄银行的现状与发展前景09-29
工程造价管理理论的现状与发展方向11-04
商业银行现状与发展08-04
水处理现状与发展研究10-23
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