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

2024-10-09

《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精选14篇)

1.《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 篇一

曾看过很多文章、书籍,唯独这篇文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记忆犹新。

记得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他曾学着一位演说家,含着小石头讲话,看见自己的儿子被石头磨烂的嘴巴和舌头,他的母亲劝他,不要再练了,然而懂事的他却对母亲说:“妈妈,一本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它的茧之后才变成的。我一定要做一只美丽的蝶。”后来,他可以流利的讲话,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人缘。而且,他说的“我要带领我的人民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的竞选口号,使他当选为加拿大的第一位总理,他就是让“克雷蒂安。

故事结束了,让”克雷蒂安的坚强地毅力却使我深受感动,相比之下,我们生活中的一点小小的挫折,又算的了什么。让"克雷蒂安面对那么大的挫折――口吃,都没有放弃,我们哪还有理由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呢?

是的,正如书上所说,有些东西我们无法改变,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茧”。然而,只有自尊、自信、毅力、勇气,才能使我们冲破命运之茧,化蛹成蝶。

请永远记住这句话,“只要你心中有目标,它就会像一盏灯照亮你的人生道路,让你冲破困难化蛹成蝶。”

2.《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 篇二

忠实操守,是档案文化的核心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不阿权贵,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开创了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因为忠于历史、无愧后人的内心信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忍受了常人精神和肉体都难以忍受的宫刑,最终完成了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坚忍、坚持和坚守成为一代代档案人薪火相传的品格特征。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的刘义权同志38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档案事业,收集了83万件红色珍品,为追寻红色记忆和中美军事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档案界的光荣和新时代的楷模。“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其对信念的执着与坚守,不但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也以其自身无悔的付出在历史长河中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在当前市场经济下浮躁之风盛行之时尤显难能可贵。

还原史实,是档案文化的基本特质。揭开历史谜团,抽丝剥茧地再现重要历史瞬间是档案权威性特质的重要体现。2009年辽宁省档案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征集了张学良档案缩微胶片,字里行间可以体味到“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决策脉络、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遭到幽禁后不改爱国热忱的心路历程,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佐证;大连市档案局赴俄罗斯征集到珍贵档案资料,揭示了110年前大连建市的历史真实,填补了大连建市初期历史档案的空白,全面反映了当时大连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情况。

教化心灵,是档案文化的重要功能。建设“五位一体”的档案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档案文化的集中表现。辽宁省档案局编辑出版的《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足迹———辽宁工业60年发展历史回眸》、《奉系军阀密信选辑》等文献资料,以解放战争及建国以来辽宁工业发展的历史图片、《东北日报》原汁原味的报道,奉系政要的亲笔手书等毋庸置疑的实证回顾了中国革命复杂的历史背景,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光辉历程,用铁的事实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砥砺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和致力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钟集文脉,是档案文化的时代责任。随着时代的前进,传统文化面临自然减损、消失和人为的遗弃、破坏,此时档案就成为见证历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辽宁省档案局为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把抚顺战犯管理所“修旧如故”的指示,查证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历史沿革、旧址规模和建筑图纸等档案资料,提出了修复方案,为恢复抚顺战犯管理所历史原貌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抚顺战犯管理所现已成为辽宁省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生,使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彰显特色,是档案文化的终极追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产生世界影响,重要的是依靠文化的力量,中国要崛起,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表达,必须向世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纯正民族形象,扩大影响力、吸引力。档案文化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广征博采、兼收并蓄、去伪存真,建设积淀丰厚、特色鲜明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才能更深入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瞄准政治、经济、社会需求,“以销定产、精确制导”,以档案特有的原始性、权威性为立足点,推行差异化档案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在卷帙浩繁的档案资源中提炼出更具影响力、感染力的档案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服务于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大业。比如在历史题材影视节目创作、涉外宣传片的制作,世博会、全运会的举办等大型活动要更多体现档案文化的映射,以更加贴近真实、更富有现实意义的文化产品推介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粹和“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昂扬向上的发展锐气,体现发展中大国应有的风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化是生产力,档案文化也是软实力,档案事业需要大发展, 档案文化需要上层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民族复兴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崛起、“凤凰涅槃”已是不争的事实。档案文化也要相应实现“蝶变”,这些应从档案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档案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教育功能的拓展、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档案文化应成为追寻民族之根、弘扬民族之魂、走向强国之路的重要环节和渠道。

3.转型攻坚,化蛹成蝶 篇三

五中全会最大看点是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是“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任务。

如何看待这次转型的历史方位?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论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时就提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三次重大变革,那就是60年前的社会制度转型、30年前的经济体制转轨和今天的发展方式转变。第一次“政治制度”抉择打下了中国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第=次“经济体制”抉择激活了中国现代化的动力源泉,这次“发展方式”抉择将奠定未来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由此可见,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开启的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三级跳”。这一跳,将在未来五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将为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完成关键的改革。为此,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均等化公共服务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和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从深度和广度上全面、协调、联动推进。

这是改革的大考,这是转型的攻坚。攻坚战能否攻下,取决于两大硬仗,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速度,一是政府自身推进“善政”趋向“善治”的程度和速度。

这两大硬仗,都是无可逃避的持久战。

就经济结构调整来看,过去五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旧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强大惯性,由于科学发展观在一些地方贯彻不够有力,由于急功近利的“GDP主义”在一些地方还大有市场,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在一些地方“名调实不调”,甚至宁愿饮鸩止渴,也不敢壮士断腕。这使得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呈粗放状态,经济高迷度增长的另一面是资源环境、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高代价。重速度轻效益、重出口轻内需、重GDP数字轻民生投入,并不是个别现象。

经济结构“调而不快”“调后反弹”,发展方式“转而不快”“久推难转”,中央高层深刻洞察,五中全会召开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就是针对调结构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发出的政治动员。而体制的突破,将是决定攻坚成败的关键。只有从体制上对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违背市场规律的资源配置、以GDP论英雄的干部考评来一个釜底抽薪,才能让调整结构的雷声变成雨滴,才能彻底解决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才能优化产业结构。

就政府自身转型来看,建设法治政府、贵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廉洁政府,已经是既定目标,步伐也已迈出。但毋庸讳言,实现这五大方面的“善治”,阻力与难度同样不小。说到底,除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工作与管理方式,还需要社会建设的落到实处,需要培育公民社会和社会自治机制,并从制度上给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渠道。

寄望“十二五”期间解决的所有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无论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建立竞争性市场格局,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还是改革资源要素的配置方式,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真正实现中央高层宣示的“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都必须直面利益格局的重构,落实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

4.化蛹成蝶作文 篇四

小学一年级了,我们开始学拼音识汉字,一次,老师让我拼读“潘”字读音,我紧张地站了起来,答道:“p-a-n”。顿时,班内像炸开了锅一样,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刺耳的笑声冲击着我的耳膜。

“哈,哈,结巴……”有个外号叫“大脸猫”的男生大声喊着,并向我挤眉弄眼,只记得我飞快地跑出教室,一路狂奔,眼泪纷飞,直奔到家。

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下定决心帮我治好口吃的毛病。于是,找了一块干净的鹅卵石让我含在嘴里,用舌头上下左右来回摆弄,然后练习说话。有了一线希望,我便刻苦练习,有时嘴里磨出血泡,我也硬着头皮,毫不在乎。

我无时无刻不在读书、朗诵。春天的清晨,我坐在门前的草地上,让睡眼惺忪的小草听我朗读;夏天的傍晚,我不畏炎热,欲跟树上的知了一比高下;秋天的放学途中,我让翩翩起舞的落叶伴我一起朗读;冬天的午后,我在家里的阳台上,欣赏着纯洁的雪花,高声朗读。有位哲人说过:“成功来自坚持,执着创造奇迹。”故而,我坚信:只要不懈努力,我定能成功化蛹成蝶,改变自己。

上三年级时,我在一节语文课上,勇敢地举起手,即使说话磕巴,我也坚持回答完毕。当我释然地坐在座位上时,仿佛内心有个声音在说话:“看吧,你也能完整地回答问题,你是好样的。”慢慢地,我说话变得流畅了,读书也不磕磕巴巴了。我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变得阳光了,我仿佛已经咬破了坚实的茧壳,化蛹成蝶了。

六年级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学校演讲活动。流畅的语言,激情的演讲,让我成为了领奖台上闪亮的一员。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台下的阵阵掌声,我感慨万千。

一颗最不起眼的砂粒,只要经过不断打磨,也会变成闪亮的珍珠;一直沉睡着的虫蛹,只要经过不懈努力,也能化茧成蝶。当人们为我的成功喝彩时,我却要为自己敢于面对现实、直面人生的勇气而喝彩,为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大声叫好。

5.化蛹成蝶作文 篇五

生命,沿着它既定的轨道淡淡地行驶着,静静地,如潺潺的小溪。其实,真实的生活原本就是如此的安静,没有太大的起伏,没有太大的波澜。我们每一个人,行走在自己的生命中,静静享受着这份安谧与祥和。

偶尔有过的失意或悲伤,偶然有过的迷茫与惆怅,永远不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主题。心里偶尔有过淡淡的忧伤,也会随着时间的流转,沉入浩渺无际的宇宙。多年以后,当再次拾起记忆的瓦片,也会有一种别样的满足。想着,那时,我是那样的啊;那时,我还很意气用事的啊。这样想着想着,有些人,有些事,也就随着年华的逝水,沉进了我们记忆的天空。

我始终坚信着,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或光鲜,或黯淡,或明丽,或失意,或这样,或那样……无需再去歆羡别人所拥有的美丽人生,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美丽的生命,自己不拥有,徒有歆羡于事无补。我们能做的,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即使不成功,只要曾经为之努力过,足矣。因为,人不可以总是活在悲观失意中,偶尔低下了头,当你再次抬头去仰望时,就会发现,生活原来还是很美好的。

轻轻吟咏陈与义的诗: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纵使昨暮的梧桐不同于今日,毕竟,它是经了岁月的洗礼、经了年华的沉淀,变得更加伟岸与坚强了。

6.那时,我化蛹成蝶作文 篇六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时,我化蛹成蝶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嘀嘀……”一个熟悉的头像闪烁着,像一颗耀眼的星,我那敲击键盘的手忽然停住了,我定定地盯着那个新头像。良久,轻轻地打开。蓝色的对话框内,醒目地闪现着几个大字:“尹梓凡,还记得姐姐吗?”是她,她还记得我的名字!一种久违的怀念轻轻地荡漾着,润湿了时间,我的记忆欢快地跳跃到从前……又逢暑假,我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早已做好了浑浑噩噩、自由逍遥的准备。可是,她的到来却打乱了这一切。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她背着一个普通的双肩包,个子不高,瘦瘦的,面色黝黑,眉眼清秀,虽然天气炎热,可是她的笑容却能让人感到丝丝凉意。见到我,她微笑着冲我打招呼,可我像一只受惊的小兽,忽地闪到门后去了。她是我的家庭教师。我与她的隔阂,在见到她的第一眼时,就不复存在。

采用倒叙的方法开始,字里行间透露出这段回忆的温馨,一种久违的怀念在轻轻的.荡漾着与其叫她老师,不如叫她姐姐或是朋友。学习的时候,姐姐就坐在我的旁边,耐心地指导我。那时候,我的数学成绩很差,特别是奥数,因为没学过,所以几乎是一窍不通。在我的记忆里,一道奥数难题经过她的讲解后我还是不明白。她望着我的疑惑的眼神,绝不会粗暴地骂我笨,她鼓励我提出问题,然后尽可能地用浅显的解答让我能够理解。最有趣的是做题比赛。我们一起做题,因为有了她这个强劲的“对手”,而我又特喜欢争强好胜,所以我每次都尽可能地将脑细胞全部运动起来,我用它们制成一个个“钥匙”用尽全力去打开题目。有一天,我做出来了,兴奋地手舞足蹈,居高临下地冲她挤挤眼睛。

7.化蛹成蝶 活力下朱庄 篇七

京津新内核——是度假也是生活

从北京南二环驱车出发,两个小时不到记者一行人便来到了下朱庄街道。下朱庄,作为京津版图上崛起的新地标,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熟完善的产业格局、氣韵天成的生态环境成为了环渤海经济圈、京津都市圈的强劲驱动力之一。

“2014年是下朱庄街抢抓机遇,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全街上下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实施‘主轴带动,两翼齐飞’发展战略,推进产城互动,加速优势聚集,打造生态宜居新城。”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道办主任赵希云带领记者参观下朱庄街道规划馆时,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今年下半年的工作举措和目标,“争取通过这一年的发展,使得下朱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00元。”

驾车来到沿承千年的运河水道,水道环绕天然南湖风光,这里就是下朱庄著名的南湖景区。午后的南湖景区绿草依依、波光粼粼,不少工人还在景区内铺设路面。“整个南湖公园规划了五个功能区,包括城市故事展示区、水街休闲商业区、家庭休闲娱乐运动区、湿地生态体验区和高端商务休闲区。”天津市武清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马宏骄介绍说,各区域间的特色和功能划分十分清晰。

城市故事展示区将建设水岸大舞台和城市故事LOGO雕塑广场,正对水秀舞台的广场进行石材铺装,距离岸边十几米处的水中已经安放了几十台喷雾及灯光设施,稍远处的两座彩绘投影楼也已经安装完毕,“这里规划了6000多平方米的灯光水秀舞台和水幕电影等标志性景观。”马宏骄接着告诉记者,湿地生态体验区由三座湖心岛组成,其间通过栈桥相连,与杭州西湖异曲同工,“湖面还将进一步种植荷花,湖心主岛将作为鸟类栖息地,只能通过游船上岛。”马宏骄说道。木栈道的沿湖船桨式码头上将设置三座主题博物馆餐厅,“目前其中一座已经确定为船坞主题餐厅,其他两座的主题正在策划中。”最后,马宏骄指向不远处的家庭娱乐运动区介绍道,该区域将把家庭活动引入绿色自然的环境中,通过户外运动、园艺和讲座等活动,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一个集体活动的户外场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可以说,下朱庄实现了生态缔造的环境与城市肌理的有机融合,凸显了大城市居民的“慢生活”梦想。根据规划,南湖公园将于2015年8月完工并向游人开放。

居民新选择——是投资也是养老

“住上高楼了,钞票增加了,就业医疗有保障了,好日子怎么才能过好?”记者来到天津武清区下朱庄街走访时,一场居民自编自导的小品在排练时说出了这样一句台词。“我们排练这个小品,就是想表现一下‘三改一化’之后的群众生活。”“土导演”何录荫告诉记者。

近年来,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耕地面积的前提下,武清区下朱庄开展了推进“农改非”、“村改居”和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的农村城镇化工程。据下朱庄街道办事处经管站站长沈海军介绍,目前13个村全部完成撤村建居,建成还迁住宅110万平方米,4000多户居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原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和身份的转变。”沈海军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菜市场和学校等关系民生的工程已经完成,下一步,他们将以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目标,让下朱庄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在下朱庄街道城镇化建设中获益的群体不仅局限于下朱庄本地人,京津居民也“沾了光”。目前,“结婚买婚房”已成为了中国家庭的一项“传统”,而父母们面对的不仅有儿女婚房问题,还有自己的养老问题。对于工薪家庭而言,两者兼顾将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但刘华女士似乎在武清找到了这两者间的权衡之法。

“我们的积蓄只够给孩子在市区交首付,后面的贷款一贷就得20年,孩子日后的生活压力太大。”刘女士作为北京普通工薪家庭的一员,谈及此事就忧心忡忡。刘女士曾考虑为孩子在近郊置业,但实地考察后,发现每天坐车上下班需要近3个小时,实在不便。“但是我们老俩口都退了休,没有赶时间的顾虑。”

于是,刘女士改变思路,将市区的两室房留给孩子,自己重新选房。看了多个区域的房子后,她将目标锁定在了武清。“和老伴去武清看房,纯以游乐赏景的心态。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一家人开车过去,沿途不到两个小时,第二次是坐的京津城际,从北京南站出发,俩人79元,30多分钟就到了,交通很方便。”

8.《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 篇八

热心服务百姓,鼎力扶持企业,锦州银行心系客户;

【同期声 储户:信得过 温馨】

【同期声 企业家:放心托底 保增长】

促进金融繁荣,推动经济发展,锦州银行业绩卓著;

【同期声 陈福喜:支持发展作用更大】

【同期声 赵铁桩:创外埠第一行】

敬请收看《记者视点》——《化蛹成蝶舞翩跹》。

(主持人出像)

【你好,观众朋友:

欢迎收看《记者视点》。

一家外埠银行落户凤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不仅立稳了脚跟,而且,还颇有建树,赢得了同行的钦佩和客户的信赖,它就是锦州银行凤城支行。】

(现场声:汇报经营情况)

每天早上上岗之前,锦州银行凤城支行的各部门负责人都要面对全行员工,简要汇报业务进展和吸储情况。这样做,既便于领导及时掌握储蓄计划完成情况,又可以让员工互相激励,增强工作干劲。其实,这是锦州银行凤城支行加强银行管理的系列举措之一。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的前身是凤城城市信用社,成立于1998年,经过十年的经营发展,其自身体量也逐步壮大起来。当时,拥有各项存款7.2亿元,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6.5亿元,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机制和体制上的缺陷,导致其化解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偏弱,也难以实现后续发展所必需的经营规模。

2007年9月,锦州银行将其收购。当时还先后收购了新宾、清原及宽甸三个县的城市信用社。

当年,锦州银行拥有各项存款270亿元,在锦州占有40%的市场份额。锦州银行的综合实力在东北城市商业银行中位居第二,在全国商业银行百强中排名第15位。

锦州银行十分看重凤城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较好的经济基础,他们果断决策,伸出橄榄枝,收购凤城城市信用社。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行长 赵铁桩:吸引锦州】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的成立,使这家银行顺利突破了原来的发展瓶颈,它在完成华丽变身的同时,综合经济实力和投放贷款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党总支书记 陈福喜:变化大】 锦州银行落户凤城,不仅给凤城金融业带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风,也进一步推动了凤城银行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它良好的声誉和规范的服务,得到了银行储户的肯定和好评。

【同期声 储户:信得过 态度好 温馨】

身份的归属变化、实力的强大支撑、管理的科学规范以及优厚的福利待遇,这些都给银行员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切感受。

【同期声 银行员工:归属感 连系命运;先进 踏实;福利】 银行从行长到员工,每一个职员的激情都被充分调动起来。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石桥储蓄所所长 王雅乐:走进千家万户】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十分注重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和移植,推动银行工作提档次、上水平。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行长 赵铁桩:学习国外管理】 注重细节是锦州银行凤城支行着力强化的一个重要理念。他们把所有的工作流程细节化,甚至连着装仪表、早操考勤、宣读行训,以及营造温馨环境等细节都有所规范。在点滴之中,追求服务的到位和完美。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行长 赵铁桩:细节定成败】 锦州银行立足凤城,已走过近两年的发展路程,仅吸储一项,经营业绩就相当显著。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行长 赵铁桩:全市第二 存款以亿递增】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也是当仁不让,功绩卓著。

仅以今年为例,他们对我市的骨干企业一次性提供授信额度达7.35亿元。凤辉实业、丹玉种业、鑫兴碳素以及天正地产开

等企业都得到他们强有力的贷款支持。在当前经济危机背景下,锦州银行的大手笔贷款动作更加彰显了他们的胆识、气度以及对凤城发展的坚定信心。

【同期声 凤辉实业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 苏吉仁:贷款4亿】

【同期声 丹东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景希强:鱼水关系】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行长 赵铁桩:银企双赢】 截至目前,锦州银行凤城支行的各项存款余额为亿元,累计为社会融资亿元,其中累计发放贷款亿元。它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发挥了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党总支书记 陈福喜:作用大】

【同期声 锦州银行凤城支行行长 赵铁桩:创外阜第一行】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锦州银行凤城支行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化蛹成蝶的蜕变。昔日弱小的金融机构,借助改革的东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下,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而且,还真正成长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只重要生力军。在我市经济腾飞的征途上,它一定会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好,感谢收看《记者视点》,再见。】

9.破蛹成蝶作文 篇九

我是世界上最残忍的女孩,我伤害了太多人,夜,我放弃了,如果可以,请照顾好我的好姐妹,夂咖团永远等着你的加入。我选择了放弃你,请不要怪我,你已经让我等了5年了。再见了,最爱的暗夜。为什么当初是你得了遗传病?就不能是你哥哥吗?你的身体一直比你哥哥暗晨要好啊!为什么是你,你可以告诉我吗?我等的5年不会就这样没了吧!你浪费了我最纯真的年代。[本文主题曲《纯真年代》]

我受够了,或许要离开了!我不再看着天空,望着你。那句诺言,只有3个人知道,你,我,暗晨。我好天真,等了你4年多快5年,6月1日,原本是我最开心的儿童节,可是没到那天,相遇的场面就出现在我的眼前。使我不再开心。卡萨布兰卡,你还记得吗?卡萨布兰卡的花语有很多、花色蔷薇,你还记得吗?花色蔷薇的花语是永恒的爱情。那片花色蔷薇我还留着,现在我把它撕碎了,证明我们的爱情到此结束。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不能被你的阴影而遮阴着、我变了,变得不再相信你,你这个讨厌的家伙,让我等了5年,而你却在天堂享受着天伦之乐。或许像童说的那样,你过得真的很好,也只有我还在原地傻傻的等待。

我现在不傻了!我脱离了蛹的时代,变成的蝴蝶。我变成了高傲的蝴蝶,你,已是空气,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呆着。我好开心,开心看不到你,如果看到你,我都不知道会怎么样,你知道的对吧。我现在很伤感,就因为你,全班草痴天天盯着我,全班花痴嫉妒的要命。天啊!我这在的是什么班级?花痴、草痴多的是,随便抓一把,不是花痴就是草痴。看到美女,草痴的眼睛都快蹦出来了,盯着美女的胸看的出神,花痴的嫉妒手绢都被咬碎了、看到帅哥,花痴的口水都快流成海了,看那花痴样,真让人恶心,草痴的拳头都待不住了、

你看看我,再看看你。可想而知,我生活在充满爱与恨的世界里,而你,却生活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

不知不觉的,我都开始嫉妒你了!

10.“四子”登科“后进村”化蛹成蝶 篇十

强底子,破解发展难题

马战村是革命老区村,有294户1186人,以前不仅村民收入低,党组织还软弱涣散,经济社会发展步履维艰。2014年,该镇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广东中烟公司的帮扶,吹响了马战村“减贫摘帽”扶贫攻坚号角。

一年来,争取扶贫资金近千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0多项,硬化水泥村道2.8公里,建设2座引水渡桥,雷公畔山塘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同时,争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工程项目落户马战,建设机耕道、排水渠、涵洞等农田水利设施,2368亩农田直接受益;投入45万元安装了67盏太阳能路灯,解决了长期以来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广东中烟还投入70万元帮助该村入股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6万元。2014年,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5435元提高到917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1.3万元激增到6.4万元。

盖房子,改善村居环境

“以前住在泥砖房,逢雨必漏,住得胆战心惊的,现在政府不仅帮扶我建房资金1.5万元,还请专家培训农业生产技能,脱贫就有希望了。”住房困难户钟达祥说起新居喜上眉梢。

马战村仍有不少村民还居住在几十年前的泥砖房,该镇争取帮扶单位的专项资金,帮助1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进了新居。同时,通过盘活闲置用地13000平方米,科学规划,建设40套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现代住房。新村不仅有文体小广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绿带,还有图书室、卫生室、物业管理等。当地村民逢人就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建起咱农民自己的‘碧桂园’。”

抓票子,实施产业帮扶

“以前由于道路狭窄难行,尧坑500多亩田地基本荒废,去年修好了机耕道,村里新增300余亩果树、200余亩水稻,”村干部王五妹告诉记者。

邓坊镇是广东金友米发迹地,也是传统的黄烟之乡。该镇成立了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技术培训、政策和资金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合理发展优质稻种植,鼓励发展大户种植。为解决烟农烤烟难的问题,该镇争取帮扶单位投入120万元建设20间电烤烟房,预计今年可扩大黄烟种植200多亩,为群众增收100万元。与此同时,还为贫困户发放1500只五黑鸡和2吨鸡饲料,大力发展生态养殖“走地鸡”,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建班子,筑牢扶贫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们认真学习了南雄先进村党组织的经验,支部成员都有一个共识,要发展必须先加强党建。”村主任钟英群说。

11.破蛹成蝶的开学作文 篇十一

蝴蝶属于昆虫类,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于背部,腹瘦长,吸花蜜,种类繁多,全世界大约有一万七千多种。

现在,我来讲一讲蝴蝶卵是怎么样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如果是在纯野生的情况下,这个卵就只会被蝴蝶妈妈生在叶子的背面。原因是能够遮风挡雨,而且可能还会有其他动物会伤害这些蝴蝶卵,所以,聪明的蝴蝶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就会把蝴蝶卵产在植物叶子的背面。还有哦,蝴蝶的幼虫也会脱皮,而且,幼虫每脱一次皮,就会长大一龄,一共有五龄,也就是说,幼虫一共会脱五次皮。

蝴蝶妈妈常常将卵产在幼虫一出生就能吃的植物上,一种蝴蝶的幼虫只有吃固定的两种植物,所以,蝴蝶妈妈会十分慎重的判断。从蝴蝶卵到幼虫大约要一个星期的时间《这个卵的形态就是蝴蝶刚刚出生时的形态(离它老死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呢刚刚破壳而出的幼虫,皮肤十分稚嫩,很容易就会被它的天敌(是它小时候的天敌蚂蚁给刺穿皮肤。但是,蝴蝶幼虫的皮肤在空气中慢慢地变硬,以后也就不会再怕蚂蚁了。

慢慢的,幼虫长到了五龄虫之后,就会变成蛹,要经历不吃不喝的七天,然后破蛹成蝶,最后就能够变成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蝴蝶适合生活在十摄氏度到二十五摄氏度的环境里。如果低于十摄氏度,蝴蝶就会被冻僵;如果高于三十摄氏度,蝴蝶就会因为太热而中暑而亡。

12.破蛹成蝶作文400字 篇十二

小毛毛虫出生了,它是一只如同在泥中爬一般又黑又秃的眼睛,胖胖的身体他稀少的毛更令人唏嘘。因此森林里的小动物他都不喜欢他,而他只有两个朋友甲壳虫和橡皮中。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所以为了保存能量,他开始吃的很多。

终于等到他要钻进茧里的日子了,但是他吃的`太多,愈发的肥胖了。他无法凭借一己之力钻进那个茧,所以他找来了唯一的两个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他终于钻进钻了进去。等到毛毛虫钻进去之后,甲壳虫和橡皮虫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如何搬运肥胖的毛毛虫。

阳光透过了树叶照了进来,他在茧中努力的把茧咬破。慢慢的他探出了头,这回她如天使降临人间般出现了动物们眼前。

13.《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 篇十三

受访人:李建华(珍尔)

问: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答:20世纪80年代,确是一个值得回味和纪念的年代。经历了漫长的十年“文革”,人们从盲目崇拜和迷惘苦闷中大梦初醒,开始用自己的头脑反思,“文革”的苦果被咀嚼出一些苦味,思想解放的暗潮开始涌动,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的探求,对民主、自由的呼声的日益高涨,都如惊涛拍岸,让人亢奋而激动。但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禁区又如无形的桎梏,一时似乎难以冲破,所以,人们在探索的迷茫中抗争,在思想的痛苦中徘徊,在不同的声音中争辩。文学,特别是诗歌,便成为青年学子们表达思想的利器。

“文革”后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的青年人,无疑是一代人中的佼佼者。尽管大家每每叹息,说我们这代人是如何不幸,在长身体的时候遭遇了饥荒,在该上学的年代被迫中断了学业,在该结婚成家、养儿育女的年纪却又阴差阳错地走进了大学校门;但大家同时又为自己庆幸,总算有机会弥补此生的遗憾,圆了多年来的大学梦,比起那些无缘上大学的人,这还不够幸运吗?那就努力追回这失去的十年光阴吧,路在脚下,梦在远方,一定要将失而复得的机会牢牢抓在手里。这批人不同于那些正常年代从校门到校门的学生,他们中间,工农兵学商都有,下过乡,插过队,进过工厂,到过兵营,经历了社会底层的历练,丰富的阅历,成为他们的文学创作的源泉和财富。他们纷纷组织文学社团,不少大学生刊物在此时应运而生。

诗歌,原本就是属于青年人的,他们以诗歌为利器表达心声,办诗刊,写诗歌,在百废待兴的废墟上建造着精神的大厦,用文学创造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激情年代。不读诗,无以言。诗人、文学青年,成为那个年代赞美夸奖年轻人的最佳头衔。诗人成为时代的宠儿,诗歌成为青年学子们交流思想的通行证,各种民间诗刊、诗社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那时候,虽然经济不发达,但风清气正、充满活力,走进大学的年轻学子们,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大家希望国家能够进步,我们高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觉得社会是蓬勃向上、充满希望的。

但是到了后来的若干年,有理想的人反被嘲笑,认为不切实际,全社会崇尚金钱和物质,真是一种悲哀。相形之下,那个年代是多么可贵,那真是中国大学生诗歌的黄金时代。

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的“革命生涯” 。

答:说到写诗,应当说我起步算比较早。我从1975年开始,就陆续在公开报刊上发表诗歌。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学生作家,为此还有不少同学表示很羡慕我。但客观地讲,当时受“文革”意识形态的影响,那个年代写的所谓的“诗”,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大多数都只能算作充满标语口号式的颂歌,是押韵的“顺口溜”,有着“假、大、空”的时代色彩,现在看来,令人汗颜,不过那也是环境和时代的产物。

真正唤醒我的,是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当时张志新的事迹公开后,犹如在我的背上猛击一掌。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写的那些颂歌既是真诚的,也是愚昧的。记得当时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泪流满面。从那时起,我觉得自己的诗歌创作才算迈进一个新阶段,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表达。后来,我和同学们一起创办了山西大学的学生期刊《春天》,我发表在《春天》上的诗歌《余悸》就表达了当时环境中一种对追求真理的艰难性的思考。后来,又陆续写了《追求者的道路》《我原本是一棵树》等诗,受到同行的好评。

我在校期间创作的诗剧《大海的审判》在全校的新年联欢晚会上演出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创作的歌词《敬爱的老师》,被艺术系的郭路路同学谱曲,曾参加了1980年的山西省大学生合唱比赛并获了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问:在大学期间,您参加或者创办过诗歌社团或文学社团吗?担任什么角色?投身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您是如何积极参加并狂热表现的?

答:那个年代,大学生结诗社、文学社、办刊物等,已开始在各校兴起,武汉大学的《珞珈山》《这一代》;北大的《未名湖》,还有《今天》《视野》等民刊,已在山西大学的学生中间流传,各种令人振奋的信息不胫而走。我们山西大学中文系77级的学生们也坐不住了。翻阅我当年的日记本,清楚地记载着,那是1979年1月3号,新年刚过,我们几位爱好文学创作的学生,有陶文实、秦培昌、孙卫东、姚剑、王晓勇和我,六个人聚在一起,商量关于成立《苗圃》文学社的结社事宜。当时就议定,假期过后文学社正式开张,创作出一批作品,并努力创造条件,争取能办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文学刊物。王晓勇是中文系学生会主席,由他来起草章程;老三届的才子姚剑负责写邀请书,约请有关名人和领导的支持;陶文实是本校子弟,在学校里人头熟,负责联络和疏通关系,争取经费和校方的支持,其他几个人也各有分工,并商定假期后每个人都要拿出像样的新作来。

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和努力,终于有了眉目,我在日记中清楚地记载着:1979年9月18号这天,在《苗圃》文学社社员的聚会上,大家兴奋地得知,学校领导支持我们创办文学刊物,并同意划拨办刊经费两千元。大家听了都很兴奋,而且,我们有信心将成本收回来。经过热烈的讨论,决定将刊名定为《春天》。因为,大家有一种共识:文学的春天要来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春天也要来了。会上还议定了具体分工,小说编委由擅长写小说的陶文实、孙卫东担任,评论的编委由才子姚剑和系学生会领导王晓勇担任,诗歌的编委自然由诗人秦培昌和我担任。(这里顺便提一句,秦培昌为北京知青,诗才甚佳,当年曾在山西原平插队,与著名诗人公刘有过密切交往。可惜毕业后数年不幸因病早逝,在此仅表悼念。)大家都说,创刊号的作品一定要保证质量,打响第一炮很重要。于是,由王晓勇起草征稿启事,向全校大学生征稿。张作峰是校学生会宣传部的,负责协调各方关系。于是,《春天》的序幕就此拉开。

nlc202309081234

记得那时,大家对文学的痴迷达到了狂热的地步,每天除了正常上课以外,我们常常夜间挑灯不睡,写诗写到凌晨两三点钟。小台灯的灯泡都烧坏了好几个。记得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我写了一首诗,想请诗友同学秦培昌提提意见,但一连几天在食堂都没找到他。后来我到了男生宿舍,问他为什么没见他去食堂吃饭,他说,自己为了创作,两天都没有出楼门了,就靠买来的二斤馒头就着开水充饥。我还听说,老三届同学任存弼和年龄最小的同学边新文都写了很多。他们的勤奋,顿时使我汗颜,比起他们来,我还差得很远,必须再加把劲才行。

1979年12月上旬,《春天》横空出世。手捧着凝聚着众人心血的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刊物,编辑部的同人们都止不住热泪盈眶。《春天》受欢迎的程度更是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仅在校内,一天就销售出去400册。12月10号这天,我们组织同学们分头到闹市街头去宣传销售《春天》;姚剑、段建国、陶文实、孙卫东等同学站在五一大楼门口,漂亮的刊物引来人潮涌动,一时竟将交通也拥堵了,民警们见状将他们几位叫到了交通大队,当得知是大学生们宣传自己办的内部刊物时,表示十分理解,后来还主动帮助维持秩序。我和另外一些同学则是到太原最繁华的地段柳巷、钟楼街等地去宣传销售,刚刚站定,就有一群人围了上来,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几百册杂志便一抢而空。喜讯继续不断传来,12月16号,太原街头大雪纷飞,校学生会主席马大为亲自带领同学们冒雪上街,去宣传《春天》杂志,在雪花飘舞的寒冬里,一上午竟然卖出去一千多本。我们没料到《春天》会如此受到读者欢迎,初版的五千册很快售罄,于是决定紧急加印,当时还是铅字排版,工厂的师傅们将铅印纸型做了整理,又加印了一万五千册才基本满足了需要。

《春天》最终不仅做到了收回成本,还小有盈余,于是编委会决定将学校支持我们的两千元办刊经费还给学校。并利用卖刊物的盈余搞一次联欢。1979年12月31日晚上,由《春天》杂志社和校学生会文艺部联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年联欢晚会。师生们齐聚一堂,做着猜谜语、套环、打汽枪、龟兔赛跑等有奖游戏,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大家尽情地歌唱,展示着青春的舞姿。在欢快的气氛中,迎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新年。

问:当年,您创作的那首《我们是朋友》曾经很受读者喜欢,能否谈谈这首诗的创作、发表过程?

答:《我们是朋友》是我在大学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后来改成歌词发表在北京的《词刊》杂志1981年第1期。歌词不长,第一段是这样的:“朋友啊朋友,在我忧伤的时候,你也紧锁着眉头;当我跌倒的时候,你伸出了有力的手,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患难中才显得情深意厚……”可能是因为在“文革”那种畸形的政治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友情被践踏、扭曲的缘故,这首表达了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友情和呼唤真善美人性回归的歌词,发表后很快引起了许多人内心的共鸣,反响十分热烈,先后有陈枫、尚德义、牛畅、茅地、石晓明等十多位知名的作曲家主动谱了曲子寄来,这些歌曲先后发表在《歌曲》《西湖之声》《长江歌声》《黄河之声》《山西歌声》等刊物。后来还被著名歌唱家刘秉义在中央电视台演唱并收入了《刘秉义演唱歌曲集》(漓江出版社1983版)。记得当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收到发表了作品的刊物和稿费,让同学们很是羡慕。

问:您参与创办过诗歌刊物吗?编印或出版过自己的诗集吗?

答:我们在山西大学创办的《春天》,是一本综合性的文学杂志,其中有不少的篇幅是诗歌。

说到出版诗集,也有很有趣的经历。当时,我和酷爱诗歌的同学边新文一起,自己用油印的方式,在大学毕业前夕,各自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我们找同学帮忙设计了诗集的封面,又让朋友帮忙刻在木板上,用印刷木刻版画的方式印出了套色封面;内文是求人用当时的手工打字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再油印而成;纸张也是四处寻找来的,当时内文油印用的是那种又薄又脆的白色粉连纸,还是我妹妹和妹夫帮我到太钢等单位四处求人赞助来的。我为我的第一本诗集取名为《帆影》,封面上画了一艘帆船,海鸥在日影里飞翔,寓意为乘风破浪的帆船在海上留下的影子,这幅黄河底色、黑白图案的套色木刻,至今看来都很有气势。毕业前夕,我将这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看上去颇为简陋的诗集分送给老师和同学们作留念,他们都很感动。山西大学历史系的罗元贞教授,在全国都很有些名气,他在收到我赠的油印诗集后十分感慨,特意为我亲笔题写了一首诗:“神州人海正茫茫,喜见如花处女航……”这首诗的墨迹至今我还珍藏着作为纪念。

问:当年各大高校经常举办诗歌朗诵会,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诗会是哪几次?

答:1977级当时是在1978年春季入学的。记得刚进校不久的4月17日那天,山西大学中文系专门为1977级新生举行了一个联欢会。我在会上激情洋溢地朗诵了自己新创作的诗歌《美好的未来在招手》:“白杨,绿柳,环绕着雄伟的高楼;歌声,笑声,飞出了教室的窗口;是谁?在幸福地歌唱啊,是谁?在兴奋地拍手。这是什么地方啊,又是什么时候?……是欢聚一堂的新同学啊,是来自四方的好战友……快展开我们理想的彩翼飞翔吧,美好的未来在招手……”之所以在这里引用原文,并不是说这些诗句有多好,而是感觉多年以后读这些青春的诗句,仍会令人感慨万分。当时气氛那个热烈啊,真是眼含热泪、掌声雷动。那些青春的岁月,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还有印象较深的,是在电视中看到《诗刊》社举办的诗歌朗诵演唱会,听了《小草在歌唱》的朗诵,大家都热泪纷飞。那时,爱好诗歌的同学们,会三三两两经常聚在小小的学生宿舍里,自发地朗诵诗歌,有自己创作的,也有名家的。我至今难忘历史系的石民民同学,当时含着眼泪给我们朗诵郭小川的《秋歌》,听得大家都哭了。不少同学不会说普通话,也用着各自的方言,南腔北调地朗诵着喜爱的诗句。老三届的同学还以“甜蜜的回忆”为主题,唱起儿时的歌曲,如《太阳光晶亮亮》《准备好了吗》《快乐的节日》等,听得许多人泪光闪闪。泪水、笑声、尖叫声,伴着校园里那些激情的岁月,令人多年后想起来仍会热血沸腾。

nlc202309081234

问:在您印象中,您认为当年影响比较大、成就比较突出的大学生诗人有哪些?哪些诗人的诗歌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时隔多年后,大家都很关心您的近况,能否请您谈谈?

答:最初给我很大震撼的是看到学生中辗转流传的一本《今天》杂志,那几句诗让我的心为之一颤:“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那时我并不知道北岛是谁。只是觉得这诗句太深刻了。后来,陆续读到了舒婷、顾城等朦胧诗人们的作品,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诗歌可以这样写。特别是舒婷的《致橡树》,非常喜欢。但是对顾城的一些诗也觉得有些费解。所以,当时读到了一些老诗人对朦胧诗提出的“看不懂”的议论,觉得他们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同时,由于过去写传统的颂歌式诗篇的惯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还有所保留和观望。总是难以打破长期以来写诗的一种“启蒙情结”和“救世情结”,所以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段时间很是彷徨和低迷,内心总是无法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也影响到自己后来的诗歌创作。

走出校门,当了出版社编辑以后,更是整日忙于冗务,为他人作嫁。所以后来写得很少。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虽然也出版过诗集《飘零岁月》《爱的花环》和散文集《女性的私语》,但始终觉得自己的创作并未进入理想的状态。近几年,诗风和思想也还在不断调整,但在这个变化动荡的时代中,自己总有一种落伍的感觉。所以接受你的专访,我很惶愧,觉得自己也许没资格在这里饶舌。不过现在退休了,有了时间和精力,对诗歌的爱好始终不能释怀,也在读诗的同时,写一些随心所欲的文字。以散文、评论居多。最近正在准备将自己近年来的作品编选出新的集子。

在审视和回望自己的创作历程中,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文学是心灵的出口,诗歌是痛苦的结晶。在思考和跋涉的痛楚中,只有让心灵化蛹成蝶,诗歌的翅膀才能飞翔。但愿自己还能够诗心不老,重新拾回写诗的感觉。至于是否飞得起来,一切随缘吧。

姜红伟,1966年生,黑龙江海伦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倡导者,曾创办《中学生校园诗报》。系中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历史研究者,八十年代民间诗歌、校园诗歌报刊收藏者。

珍尔,本名李建华,女,诗人,作家。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歌词、评论等各类文学作品数百万字。著有诗集《爱的花环——一个女诗人的自白》《飘零岁月》;长诗《寒夜》《往事如烟》;散文集《女性的私语》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本。曾任北岳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

14.《生命化蛹成蝶》演讲稿 篇十四

——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回眸

顾永军沈金东

学校教育科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从自身实际出发,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提高综合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教科研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托教研,加强管理,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靠团队协作,追求卓越,化蛹成蝶。

一、观念:学习+更新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认识,学校首先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树立“科研兴教”意识;二是树立“科研兴校”意识;三是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四是树立“教师是教育科研主力军”的意识。我校制定了《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和《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教科研工作长远规划》为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方向。

以校级领导为示范,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为骨干,广大青年教师为主体,学校组建了强大的教科研队伍,建立了运河中心小学教科研组织和网络,创氛围,展优势。要求班子成员都要参加课题组,并进行实质性研究,同时,逐步将一批年富力强、有建树的业务骨干充实到校班子中,让他们担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积累即成果”的原则,鼓励教师围绕学校教学科研总方向,结合自己实际,申报研究课题。我校从2009年以来申报省、市、县级课题20个,已结题的市级课题6个,县级课题3个,目前有3个县级课题正在申请结题;2010年春学期我校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每位教师自主申报课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多次获奖并受到上级

1教育主管部门表彰。

二、能力:展示+提升

在全市“有效教学年”旗帜的指引下,我校的教改教研活动在扎实稳进中创新特色,我校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研理念,把教改教研的视觉由课内转向课外,由书本转向校本,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学校各学科组除了加强常规教研活动外,每个学期课堂教学展评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比武”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教研平台。通过课堂教学能力基本功考核,较为全面地考核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能力,很好地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态度与水平,风格与风采,为青年教师的崭露头角实实在在地提供了个舞台。

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快速成长,真正走进教改教研阵营,学校开展了“一带一”的帮扶活动,即年级或学科组长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一个青年教师,每个星期随堂听课学习不少于两节,老教师还要对青年教师的备、教、辅、改、考等进行跟踪指导。在这样的引领下,再由年级或学科组指导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以便及时帮其发现、查找教改教研中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改正,快速提升教学教研能力。近年来,我校有18人荣获市教学能手、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称号,2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近30人在市、县课堂教学中分获一、二等奖,近百人在县组织的“有效教学年”活动中开设公开课。

三、经验:学习+总结

我校大力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增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指导教师从专业化的角度对课例进行反思,从而增强新课程的适应性和个性化。我校先后派出30名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还请专家来我校作报告和讲座。为更快更好地培养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我校与市县教育局同步开始实施名师工程,营造了学习和教研氛围,为名师成长积

淀丰厚的土壤。

在全市“有效教学年”旗帜的指引下,我校领导高瞻远瞩,统筹策划,坚持走常规教研与特色教研相结合的道路,努力创新教研形式,充分发挥“一主两翼”的作用,即以常规教研为主,以“校本教研”和“特色教研”为翼,努力让学校教改、科研的理念、方法、成果等永远行走在前沿阵地。学校在办学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为广大教师订阅《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盐城教育研究》等教育报刊,每位教师自身订阅教育教学杂志,以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学校还自办了校本教材《法在我心中》和《书香古韵》。目前,我校已有300余人次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县教育论文评比中获奖,20余人次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辅导50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竞赛中获奖。在市县组织的新课程综合能力考核中,他们的成绩始终遥遥领先。积极提倡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网站和教育博客。我们在校园网站“运小教研网”的基础上全校组建多个QQ博客群,通过博客群提高我校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提高我校的知名度,树立我校博客群品牌。

目前,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已经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常规,一种氛围,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提供信息交流的场所,使教科研工作稳步前进。在成绩面前,我们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满怀信心,扬鞭奋蹄,锐意进取,矢志不渝,去实现我们美好的教育理想!

蛹不经历刻骨铭心的痛苦,不经过撕心裂肺的挣扎,怎么能展开绚丽的双翅在阳光下轻灵飞舞?如果说我校夯实教育教学科研常规,让学校走出迷茫与困境,是一次化蛹成蝶的嬗变;那么,全力先进的教科研理念,求真务实的远景规划,清晰明确的办学思路,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就是化蛹成蝶的飞跃与升华!

上一篇:十分美好作文800字下一篇:书摘:管理七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