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德总结

2024-10-31

四年级品德总结(共9篇)

1.四年级品德总结 篇一

立贤学校(小学部)2014学第一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四(2)班 温小玲

一、教学计划执行情况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本人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二、主要的做法

1、让学生在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的过程中,感受了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富有特色的家乡物产,勤劳、可爱的父老乡亲,熟悉了养育他们的土地,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爱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良好品质。

2、通过对商业活动的初步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商业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而体会到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服务的关系。应该尊重、感谢商业工作者的劳动,做文明顾客。具备初步的勤俭节约、合理消费意识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能够主动关注身边的安全问题形成了初步的安全意识;养成了对自己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形成了自我保护意识;尊重人们为安全生活所付出的劳动。

4、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能力;运用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初步的分析和解决社会事务、社会现象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5、初步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和作为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能力。

6、逐步形成了观察社会现象的能力,提高了安全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在面临危险、灾难时,初步学会了选择正确的方法保护自己。

7、知道了自己家乡的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征,初步了解了家乡农林牧渔的情况,认识了家乡的特产,了解了家乡丰富的文化生活,以及家乡的历史变迁。

8、知道了有关商业的最基本常识及商业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了消费活动、商业活动与人们的关系,树立了正确的购物行为规范,学习在消费活动中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9、学习、了解了有关的交通安全、居家安全和生活安全等方面的小常识,知道了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了解了安全事故的无情以及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的伤害和灾难。

三、取得的成绩、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4、抓好培优扶差工作。我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只有把优生培养好了,优秀率才能升高,班级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我坚持做到有计划、有效果、有记录、有辅导、有鼓励、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四、存在的不足

1、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一部分同学应该记忆的东西没有记住。

2、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3、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

好动,发言积极,导致课堂纪律比较乱。

4、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品德与生活不是主要科目,学习积极性较差,虽然所学内容浅湿易懂,却不能很好地掌握。

5、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写有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五、改进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法。

2、多读、多说,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总之,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有得有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四年级品德总结 篇二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德育专家鲁洁老师也指出, 必须深入研究课程转化为生活的具体机制, 要开通课堂走向课外生活的品德践行渠道。

《品德与社会》需穿上“务实的鞋”, 迈向课外作业常态化、艺术化之旅, 教师应巧妙设计作业, 提升作业品质, 以使学生更自主、生动、活跃地参与并努力完成作业, 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使学生的精神完成内蓄—发酵—发育—丰满的历程。笔者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为例, 谈谈有效设计课后作业的体会。

一、转换设计理念, 提升作业品质

1. 生活为基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课堂教学的问题、情感、认知、价值等也向课外有效拓展。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 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 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 课后作业应根植于生活的土壤, 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 到生活中去探究体验, 于现实生活与理性世界的情感道德交互作用中, 发展学生的品性、道德、情操。

【案例1】我们去超市购物

课题:浙教版四上《家庭收入知多少》

着落点:去超市购物

要求:

(1) 在购物之前, 先做一个小调查, 家里需要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我需要什么?

(2) 每人40元, 独立逛一次商场。

(3) 请父母按照文明购物和明白消费的要求给孩子打分。

(4) 一周后在班里汇报。

商场购物, 实践着品德与社会“作业就是生活”的理念, 让学生欢欣雀跃。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购物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学会了文明购物、按需购物, 还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课堂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建立起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 作业成了“我要的”而非“要我的”, 成了学生成长自觉的生活需要。

家长的介入, 既能弥补学校教育鞭长莫及的遗憾, 帮助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 又提供了父母与孩子情感交流的平台, 帮助他们体验作业的美好, 于作业的实践中完成对道德的建构。

2. 实践为桥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假如学生用非所学, 养成学习与生活、言与行相背离的虚假品性, 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布置实践性作业, 就是希望通过蕴涵着生命质感、精神力度的作业, 让学生在实践中念诵体味,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道理运用于生活实践, 促进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强化道德行为。

【案例2】打招呼

课题:浙教版四下《和睦相处》

着落点:“扫楼道”“打招呼”

意图:鼓励自己主动问好, 学会与人和善相处。

要求:

(1) 每天主动和多个邻居打个招呼, 打过了就画张笑脸, 每天对照、每天小结。

(2) 每天放学回家, 打扫单元的楼道卫生, 擦净楼梯扶手, 请邻居评判自己的打扫情况并填好卫生打扫评判表。

(3) 一周后在课堂上诚实地反省。

此作业的实施,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与养成教育, 消除学生对陌生人的恐惧感, 能主动与人交往, 与人为善, 学生们有了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体会到了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的密切关系, 并掌握了与邻里和睦相处的基本技能, 巩固了教学效果。

3. 学科为拐

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 “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此, 在布置综合性作业时, 尤其是趣味性和实践性强的体验反思类作业, 可以遵循整合性原则,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依托学科的平台来展示活动的成果。

【案例3】“小太阳”感恩行

课题:浙教版四下《谢谢你们, 我的父母》 (第一课时)

着落点: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要求:

(1) 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小事”, 可以是洗洗脚敲敲背, 也可以是倒杯茶提提东西, 请家长用手机、相机或摄像机帮忙拍摄或录制整个过程, 包括父母的表情语言等。

(2) 组织一次汇报会, 让学生展示拍摄事情的过程, 讲讲当时的心情。

(3) 作文:语文作文课时将这次活动落笔成文, 评选“最佳作业奖”“最佳孝顺奖”“最佳创意奖”等。

这项知行统一的作业, 结合了语文的写、科学与技术的多媒体展评, 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亲历亲为, 帮助“小太阳”从小养成敬老、爱老的好习惯, 引发其对生命的感悟, 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所悟的感恩之情如春雨在实践中“点点落地”, “感恩之花”如“雨后春笋”悄然绽放。

如此以学科为拐, 教化无痕, 荡气回肠, 拄杖孩子“在精神上站立”。

二、根植人本意识, 精选作业类型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 且活动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植人本意识,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让学生感兴趣, 容易并乐意完成的课后作业, 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作业中探究、在作业中成长。

1. 体现开放性的弹性作业

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 尊重独特体验, 设计有梯度和区分度不同的课后作业。如可分为必做和选做,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布置一些发散型的题目,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最简单的题目, 以便其熟悉最基本的知识, 夯实基础, 加强基本训练。

【案例4】社区的公共设施

课题:浙教版四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着落点:知设施懂爱护

要求:以下为弹性作业, 每个同学可以选做一个。

(1) 爱护:学会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用实际行动证明你是社区的小主人。可以清洗一次公用电话亭, 可以为社区图书馆设计一条标语, 还可以……

(2) 叙写:写写有关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爱护公共设施与注意安全的小故事, 在班级宣讲。

(3) 调查:调查生活中公共设施被随意损坏的情况, 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设想。

上述作业中, 对于没时间和能力完成复杂作业、语言组织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选做第 (1) 题;对于情感细腻, 文笔好的学生可以完成第 (2) 题;而活动能力强, 又有挑战性的学生就可以选择第 (3) 题探究型的作业。

2. 呈现挑战性的趣味作业

作业的布置, 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儿歌、绘画、制作实验等活动贯穿起来, 不仅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而且通过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向生活世界回归, 寓教于玩, 玩中求进, 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团结协作的愉悦。

【案例5】数手茧

课题:浙教版四上《孝心献老人》

着落点:数手茧知孝顺

要求:

(1) 小游戏“数数家人的手茧”, 数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手上的手茧数。

(2) 问问这些手茧背后的故事, 想想手茧是怎么造成的。

“小游戏”, “大道理”。“数手茧”作业很简单也很有趣, 学生们乐此不疲, 数完了这个数那个。很多孩子家在农村, 父母或爷爷奶奶长期从事体力劳动, 工作环境较差, 手粗糙不堪。有的孩子拉着爷爷奶奶裂着大口子渗血的手, 泪如雨下。真是不数不知道, 一数泪涌不已。

作业催生领悟:手茧源自操劳, 自己的成长延续了长辈许多的关爱, 倾注了他们的劳动和心血, 不孝顺他们确实不应该。

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后, 趁热打铁布置“感恩四个一”作业:“为家里手茧最多的长辈剪一次指甲、洗一次衣服、备一次早餐、聊一个小时的天”。这样蕴涵情感的挑战性感恩作业, 促使学生自致其知, 自健其德, 自导其行。

3. 显现长期性的多样作业

课程整合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 要有利于展示个性,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 在内容紧扣教材的三维目标之外, 课后作业的形式还应丰富多彩, 彻底改变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的局面, 可以是说唱、书写、绘画、实物或卡通式、卡片式、图表式等活动性的作业。完成作业的周期可以加长, 以此深化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案例6】诚信银行

课题:浙教版四年级上《诚实是金》

着落点:储蓄诚信

作业实施:

(1) 3月5日, “诚信银行”启动, 学生签订“诚信每一天”承诺书。明确在签订了承诺书后的每一天所做的每一件事, 即承诺的10条目标。

(2) 3月7日, 下发“诚信卡”, 试行“诚信卡”每月刷卡制度。由各班的诚信银行“四大行长”负责对自己班内学生进行诚信考核, 即每月诚信卡刷卡。操作形式为:人手一张“诚信卡”, 卡上10项承诺目标, 每做到一项, 得1分“信用金”, 得10分“信用金”的为“A级信誉储户”, 由各班“四大行长”对照所签承诺书的内容, 每月对班内同学“刷卡”一次。

(3) 6月份, 进行诚信风采展示, 开展“A级信誉储户”诚信大使评选活动。评上的同学, 下发“A级信誉储户”金卡, 并以“喜报”形式表彰送寄家长。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而这样的帮助以作业的形式实现延伸, 没有道德的说教或形式化的条文, 有的是孩子们乐在其中的“诚信银行”的“诚信储蓄”, 真正是“课虽尽, 意犹存”。

有效作业的设计与践行, 是一种富有柔韧性的教育期待, 它不仅彰显品德与社会课程独特的人性魅力, 而且能够通过充满期待的“作业生活”达到教与育的目的。假以时日, 灵活多样的作业使行为训练在心灵的潜移默化中进行, 使德育感知内化为自觉行为和内在素质, 健全着学生人格。学生的认识、情感与行为渐次升华到一个全新的、意寓深远的美好境界, 道德教育也走上“长善救失”的宽阔道路。

3.四年级品德总结 篇三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3一个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一个基本方针: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国家制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这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两方面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三大基本国情:人口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国情: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尊重: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四大基本国策: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五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

4.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总结 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实验稿)》的要求,以家庭、学校、社区与家乡板块为主要范域,按照从个人到社会的线索,设置了珍爱生命、合理消费、关爱他人以及社会责任感主题。与其他各册相比,本册教材在体现新课标理念、新教材观的同时,还突出表现为对主题内容认识角度上的创新。

(一)本册教材体现的新课标理念

“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

首先,本册教材突出其“范例”的特点,引导教学回到儿童生活中,让来源于真实生活的素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基础,让教学活动能够解决儿童真实存在的问题。

本册第一单元中“呵护我们的身体”,打破了以往直接给出几种行为指导,或者呈现一个他人怎样呵护身体的故事的做法,而是首先引导学生回到自己生活中,看看自己都有哪些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大家讨论一下: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良习惯,怎样才能形成良好习惯。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教材设置了学生在养成习惯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几种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问题进一步思考:当有了良好习惯意识以后,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曾经怎么处理?现在还有哪些地方仍然觉得困难?大家在交流、激思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总之,第一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第二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 题。

其次,尊重儿童生活。只有充分尊重儿童生活的现实状况,尊重儿童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才能提出适宜的“发展区域”,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

我们在破除陋习这部分,教材并没有一味地对“陋习”说“不”,而是在尊重儿童生活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引导儿童采取相宜的做法。教材的三个范例分别代表三种不同情况:第一个范例是随地吐痰,这属于大家普遍知道是陋习,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不以为然,认为是小事一桩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其涉及面的广泛与人们长期不以为然的态度,注意教育的长期性与劝诫性,开展一些制作宣传栏、小标语等活动,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第二个范例是宰杀、食用野生动物,这属于随着人畜共生疾病出现以后,人们新认识到的不良习惯。教学目的是要学生及时掌握这个新信息,主动去避免养成这样的不良习惯。但是,有些地方的饮食习惯就是这样,教学的时候要尊重这个现实情况,在尊重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自己的健康,要注意些什么?(尽可能不直接与这些活的野生动物接触,对加工刀具高温消毒,食用时减少食用量,并可食用蒜葱等帮助杀菌……)从而形成一种卫生意识。第三个是相互夹菜,这在全中国的家庭里都比较普遍,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做法。我们并不是要通过这样的范例,让学生都回家反对家人夹菜,而是让他们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家人的意识强弱、有无病人等),采取相应的做法。其三,以儿童生活的逻辑为线索,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安排各话题的教学内容。这个理念贯穿我们教材始终。如“安全地生活”这个单元,就是根据总体

上儿童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划伤、摔伤、溺水等),根据儿童生活的几个主要空间(家庭、学校、社区公共场所)来安排各课内容。尤其突出了学生普遍容易遇到的火灾险情。各地教师要根据当地的情况,有主有次、有轻有重地安排教学内容。

“点面结合”

“点”指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面”指社会生活的领域。

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涉及到儿童社会生活的好几个领域(面):家庭、邻里(社区)、社会,同时也包含其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点):(1)与家人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2)恪守传统美德、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弘扬人性的真善美;(3)养成社会关注意识,形成社会责任感等。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本着在面上选点,将各点融合在面里的原则,组建了四课“让爷爷奶奶高兴”“伸出爱的手”“我的邻里乡亲”“大家的事情大家做”。所以,这四课的关系不是一个单一的由小到大的扩延关系,而是一个多维际关系,有相互交叉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儿童生活世界的多维交叉特点而来的,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各课的主题目标以及各课之间的关系。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本课程的综合,不仅仅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同时也是各种认知、情感、能力的综合。

如《美丽的生命》一课,“生命使世界美丽”呈现了一幅反映大自然各种生命共生共存、美丽如画的图画,让学生通过欣赏图中的各种生命之美、生命带来的世界之美,移情到自己的身边,感受身边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带来的美丽,引发学生对生灵万物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体验、欣赏、反思、移情等心理都得到参与;读图、观察、联想、询问等学习方法得到运用;关于生命类别、生命历程的生物学知识,关于发现美、欣赏美等美学知识,关于爱惜生命的道德体验等都融会其中。

又如在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中,我们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家庭的开支主要有哪些方面,以此培养他们的认知。同时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意识到家庭开支包括方方面面,在一定时期就能累计到一个不小的数目,以此形成“花钱要节约,要有计划”的意识。

螺旋上升指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可以重复出现,但主题思想是不断发展深入的。如在第一单元“美丽的生命”中有关于生命的话题,这个话题我们在低年级也涉及到,但低年级主要是让学生从感性出发关爱花草树木,这里侧重让学生从生命的角度认识对待动植物,这里不仅有关爱,还有尊重。不仅认识到动植物的可爱魅力,更主要的是体会到他们作为活生生的生命的情感、生存状态、生命需求。

(二)本册教材主题内容认识角度的创新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本单元编写思路是从“欣赏”生命、感知生命的美丽入手,唤起心中对生命个体的爱、尊重,从而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关爱动植物是一个老话题,但从生命的角度来认识动植物才是一个新思维。这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教学的时

候,要注意让学生具体体会到动植物的“命”本质,比如:花朵散发出的芬芳气息,怒放的样子;小狗对主人的忠诚等。了解其生命需求,给予其生命的关爱与尊重。

第二单元 安全地生活

本单元不是让学生重温耳熟能详的“远离危险”“走近安全”的道理,而是通过情景体验真正建立起安全意识,通过模拟活动,实实在在掌握一些正确的做法。

如《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通过两幅图画呈现了与陌生人打交道两个典型情景,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我该怎样与陌生人说话、说怎样的话?我要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开门,如果不开门,怎样做到得体有礼貌……续写小故事意在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其他场合遇到陌生人应该怎样做。研讨问题的提出,不追求固定的、统一的结论,而是为学生留出了更多的选择和创造的空间。

第三单元 花钱的学问

谈到钱,以往的教育主要是谈“省钱”,说节约,这也是本单元的目标之一。但不同之处在于:本单元不是告诉学生“省钱”的道理,而是让学生在了解家庭收支、知道钱的有限与需求的无限基础上,体会到要合理与有计划地消费。仅仅知道“省钱”属于理财范畴,涉及的是人(主体)与钱财(客体)的关系;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行为属于消费观范畴,涉及的是人(主体)与钱财──消费品(复合客体)的关系;前者在目标上属于认知(知道省钱的道理),后者在目标上更侧重能力(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行为)。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活动的目标性。

本单元还注意引导学生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联想,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如《购物场所我知道》一课,“瞭望台”的设计,就是让学生对购物方式有更加开阔的视野,知道一些新颖的购物方式和支付方式。

第四单元 关心你,爱护他

本单元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社会是一个人与人组成的“众”,社会里的每个人各有特点,有的年老体弱,有的身强力壮;有的生活幸福,有的遇到一些麻烦……我们只有相互扶持、关爱,才能组成一个“众”(社会的本义)。这种关爱的基石是平等,不是“施与者”对“弱势群体”的情感。所以,在关爱老年人部分,一要让学生了解老人过去与现在为家庭社会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形成尊敬老人的情感;二要学生从“特点”的角度认识老年人的种种表现,从而知道这样的表现是人在某一个阶段必然要经历的,每一个人都如此。在此基础上认同老人的特点。教学时,要避免局限在单一的因为老人老了,腿脚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关爱残疾人部分,一要让学生了解残疾人因为身体不如健康人,一些健康人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却很困难,要让学生体会残疾人为此付出的努力,欣赏他们坚毅的精神与巨大的生活勇气。二要学生了解有些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健康人做起来却很困难,比如,盲人触摸盲文。从而欣赏残疾人,尊重残

疾人。

5.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2012—2013学第一学期

本学期,本人还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 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品德与生活这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6.四年级品德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一、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的成绩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成绩,本人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成绩,这包括:

其一,学生思想政治科目的成绩,通俗讲就是应试教育上讲的思想政治科目的成绩。即思品科成绩。

其二,学生实际掌握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即思想品德素质。

其三,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以及在思想政治方面思考、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即政治作文能力。

二、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提高听课效率

把课上好是吸引学生的最好、最主要的方法。要上好一堂课,最基本的是要先把课备好。备好一堂课,把握教材和大纲要求是最起码的,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同时还要备好学生。当然,提高提课效率,学生课堂纪律是保证。在理清知识体系、把握好重难点之后,主要是通过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并当场掌握这两点办法来实现。重要知识点要学生当场掌握,主要是当场背诵。

第二、完善备考材料

政治科目是开卷考试,材料就是生命线。带什么材料,怎样用材料,都是我们老师要重视的。关于材料,教师要提早准备,勤整理,多比较,善于分析总结。考前指导是必要的,选择题也要,重点是问答题的分析。老师讲了,也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考试前还要保证每位学生人手一份。有些学生较为调皮,会丢材料。所以要多印一些,多次提醒,考前逐一落实。

第三、强化作题技巧

答题技巧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类型的答题技巧。因为选择题期中考之前有作系统讲解和练习,此次期中考也得到验证。今后在强化作题技巧方面,主要是侧重于问答题的讲解和练习。

具体还是三步骤:首先,阅读材料,把握其主要内容。其次,联系课本相关知识点。最后,按题目所问,结合课本理论和材料内容组织语言。

7.四年级品德总结 篇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

1.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_______”在西昌发射中心成功升空。12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举行探月工程庆祝大会,探月工程是我国航天活动的第_______个里程碑。

()

A.东方红一号 二B.嫦娥一号 三

C.东方红一号 三D.嫦娥一号 二

2.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关于__________方案的决定,批准了这个方案。会议要求,国务院要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保证机构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

A.深化行政体制改革B.推进改革开放

C.国务院机构改革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下列有关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A.图中孩子以实际行动履行孝敬父母的义务

B.图中孩子不能体谅长辈、不能尊重长辈

C.图中孩子具有较强的自立自理能力

D.图中母亲非常关爱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

4.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布,30天收到群众意见191849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次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中所收集意见最多的一次。时隔8个月,充分吸纳百姓建议的新草案出炉。这主要表明()

A.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制定国家法律

B.我国民主法制进程不断深入,人民群众法制意识不断提高

C.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D.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少选一项即少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三项者得2分,选一、二项者均得1分)

5.1980年,隋国宏接父亲的班,成为辽宁省丹东市一个印刷厂的工人,上班第一个月他领到的工资是37元,这个数字固定不变地伴随了他好多年。1992年的元旦,隋国宏和爱人度过一个不眠之夜。他至今仍无法忘记妻子的鼓励:“只有出来自己干,你才更有希望,更有出路。”随后,隋国宏辞职“下海”。他去沈阳进了一批挂历批发给丹东的商场,一下赚了几千元。后来他的生意越来越好,收入也跟着不断增加。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A.只有“下海”才能取得成功

B.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C.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作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具有多样性

6.中学生小海在课堂上违反纪律,受到班长小郭的批评,心存不满的他就在同学中散布小郭曾在图书馆盗窃书籍的谣言。小海同学的这一行为()

A.是违法的,侵犯了小郭同学的名誉权

B.是不道德的,要受道德谴责

C.是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

D.虽然违法,但小事一桩,不必大惊小怪

7.下列有关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A.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降低

B.我国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D.我国城乡居民已经实现了共同富裕

8.2008年3月5日,从农民工中选举产生出的胡小燕等3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第一次选出农民工代表,数以亿计的农民工队伍从此在全国人大中有了最直接的政治代言人。这表明

()

A.我国不断促进完善民主政治建设

B.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不断加快

C.农民工是国家的主人,直接享有国家权力

D.我国积极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二、请你概括(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各题蕴含的道理)

——聚焦现象,提炼观点!

9.观察上图,进行概括。

10.河南省提出到2010年,全省科研投入要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等目标。2003年至2007年,全省研发投入315亿元,年均增长29%。

三、请你简答(4分)

——快乐驿站,勇往直前!

11.上图是某居民楼一角,针对这种情况,你想对存放杂物的居民说些什么?

四、请你辨析(8分)

——积极思辨,其义自现!

12.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读书,不必与异性同学交往。

五、请你进行观察与思考(10分)

——用心观察,有感而发!

13.材料一:2008年春节临近,冰雪灾害肆虐南方大部分地区。全国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雪灾、重建家园,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篇章。

材料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雨雪冰冻灾害后,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截至2008年2月21日,社会各界向灾区捐款物已达15.3亿元。2008年1月31日,财政部、民政部再次紧急下拨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1.38亿元,帮助广东、安徽等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抗冰救灾工作。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我国战胜冰雪灾害的原因。(4分)

(2)谈谈你对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捐款捐物这种做法的看法。(6分)

六、请你参加活动与探索(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创新成果,快乐分享!

14.一位农民打工者说:“俺是2007年春节过后来到郑州市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的。为了多挣钱,俺们天不亮就起床。就这样,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年底领工钱的时候,工头以厂家没钱为由,拒绝兑现年前许诺的工资,一个人只发500块钱回家过年。俺们急了,就把工头围了起来,不让他走。后来,警察来了,叫俺们放人,我们只好把人放了。”

请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下列问题:

(1)请对工头这种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2)针对农民工把工头围起来这种做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3分)

(3)为了帮助农民工,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三种具体途径。(3分)

15.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参与进来,与他们一起探讨下列问题:

(1)请你为此次班会设计一个主题。(2分)

(2)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民生问题?(4分)

(3)为了改善民生,你有哪些具体建议?(4分)

参考答案:

一、1.B 2.C 3.B 4.B 5.BCD 6.AB 7.BC 8.ABD

二、9.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尊老爱幼重在行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等。

10.我省积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我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等。

三、11.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生活中要尊重他人,给人提供方便;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公共利益等。

四、12.(1)受教育是中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作为中学生要积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认真读书。(2)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中学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交往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提高锻炼交往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因此,中学生要积极与异性交往。(3)作为中学生,既要认真读书,也要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五、13.(1)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灾区人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等。(2)这种做法是公民对自己的财产行使处分权的具体表现;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弘扬了扶危济困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等。

六、14.(1)工头这种做法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等。(2)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等。(3)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情况,维护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权益;向新闻媒体举报,维护权益等。

8.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总结 篇八

工作总结

(2016——2017学下学期)

守金店小学 秦XX 紧张的一学期已结束,为了更好的开展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提高本班教学成绩,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比较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我精心地设计了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9.品德与社会四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篇九

导语: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1、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为了上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我认真做好制订的“思品、社会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意见”的学习、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思想品德、社会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研讨讲座。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四、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五、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

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纵观得失,觉得社会学科面对不同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内容,要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并着眼于更开放的、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力图在短短的40分钟内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更感兴趣,更想探究,更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做自己的小主人,做社会的小主人。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按照课程特点制定实施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工作计划,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注重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从他们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入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自然社会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

二、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互动的小组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小组合作,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4、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6.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5、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乃人之灵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则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反映一个社会的性质。为此,《品德与社会》教育凸显其重要性。为了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责任重大,也义无反顾,乃事业之崇高。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收效明显,成绩突出,得到领导的认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给予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师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到释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课堂得以真正“活”起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对他们而言,课堂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探求知识的过程,而是他们快乐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课堂是他们的,自由而且快乐,他们是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每个学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作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6、小学四年级思品教学工作总结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岁暮归南山》译文及赏析下一篇:政府采购工作服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