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修改(共7篇)
1.公共政策复习修改 篇一
六年级复习修改病句教案
教学目标:
复习病句的类型,能独立修改病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查找病句的病因,修改病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笑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笑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笑话。大家可别把肚子笑疼了:某大学生物系设有动物系、昆虫系、植物系三个专业,在全系学生大会上,主持人大声招呼:“动物坐左边,昆虫坐右边,植物坐中间。”看大家笑得前俯后仰!
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笑? 学生说理由。
教师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有人会闹出这样的笑话,让人尴尬不已。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规范语言。(板书课题)
观看微课,学生自学。
二、教师带领学生梳理总结微课内容。
(一)修改病句的原则: 1.保留句子原意,少改为佳。2.防止以造新句来代替修改病句。
(二)复习病句的类型
病句的类型有: 1.成分残缺 2.重复啰嗦 3.搭配不当 4.词序颠倒 5.前后矛盾 6.用词不当 7.归类不当 8.表意不明 9.不合事理
(三)修改病句四大法宝:
增、调、删、换
(四)复习病句修改符号。
(五)修改病句步骤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3.改,对症下药。4.检查。
(六)讲解本节课重点知识。
1.搭配不当:词语与词语间搭配不当。2.前后矛盾: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自相矛盾。3.表意不明:意思表达的不清楚,使人误导。
三、练习
(一)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前后矛盾:
1.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2.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3.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搭配不当:
1.同学们都要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2.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3.小明不但认真学习,而且成绩很好。
表意不明: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2.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
(二)指出下列句子的语病并修改。
1.小刚成了光荣的少先队。2.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增加了。3.少先队员们十分爱惜大自然。4.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发展了。5.他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6.秋天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7.妈妈带我去参加蝴蝶展览。
8.我海岸炮兵击落了敌人许多飞机和坦克。9.他的学习成绩比过去增加了。10.锯是鲁班发现的。11.我们应该爱护时间。
12.学语文要养成天天诵读的行为。13.小周接受了虚心地同学们的建议。14.小红家培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15.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积极。
16.老师带领我们去参与少儿书法比赛。17.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18.在联欢会上,同学们热情地欢乐。19.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他仍然坚持长跑。
20.上课了,教室里非常宁静,同学们正在专心地听讲。21.“六一”那天,我班演出了大合唱和文娱节目。22.亮亮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23.气象小组的同学们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24.我们要发扬好的优点,改正不好的缺点。
25.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馆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26.今天中午下了一天的雨。27.她的成绩在班上是比较最好的。28.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29.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0.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31.即使这部电影拍得好,但也不能获奖。32.他终于端正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五、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修改病句的窍门。
检查语病要细心 主干残缺是病因
再看枝叶各成分 能否搭 配语中心
下面语病常常见 是否恰当用词语
次序是否属合理 前后矛盾要解决
词语重复留其一 修改病句法牢记
添删调换百病去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怎样修改病句。针对病因,用增、删、调、换等方法,把让句子意思表达得明确、清楚。值得注意的是在改病句时,修改的方法多种,必须保留句子原意,改动少。总之,修改病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
2.公共政策复习修改 篇二
关键词:公共利益,土地管理法,土地资源,属性
公共利益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我国, 也存在大量的关于公共利益的法律文本和条款。“公共利益”术语, 已经成为我国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法律话语之一。但是, 公众利益一词, 由于长时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和我国特有的法律概念和法律系统, 法律文化的深刻影响。如何合理界定公共利益, 这在长期以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集体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 其内生的经济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我国宪法规定土地征收必须基于公众利益, 但当前公共利益的法律定义不清楚, 政府试图获得“公共利益”的私利案件频繁发生。该现象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的利益, 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甚至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此, 明确其属性是准确把握土地制度和机制的关键点。
据悉,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提出要与立法机构配合合作, 加快土地管理法律和其他关键法律的修改, 加强土地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体系。经济新常态下, 土地管理基本法律, 在保护耕地, 促进城市化进程起着核心作用。由于我国《土地管理法》所秉承的立法思维, 束缚了现实进展, 滞后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和土地管理的客观要求。因而, 修改《土地管理法》迫在眉睫。
一、公共利益的产生
公共利益概念是一个实质很不确定的法律概念。概念是阐发剖析问题的逻辑出发点, 概念指导我们进行摸索真理。若是我们对概念观念的理解不准确, 那么, 理论研究与探究极可能会误入歧途, 得不到想要的成效。关于差别性概念, 公共利益区别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私人利益等其余概念, 也能够说是各类共同体利益的集中表现, 是处于最高水平的利益。
经济新常态下, 经济发展会导致我国对土地需求日益增长。从本质上讲, 土地征收是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尽管国家法律系统中以不同的方式对相关具体内容加以规范。国家应根据公共利益目的征收土地, 但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的“公共利益”法律定义过于概括和模糊, 没有详细的概念。
法律是用来协调和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冲突, 从而平衡不同群体的需求, 形成有机规范的系统。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各种团体的利益需求变得极其多样化, 这使得人们对法律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 在法律内部有必要进行合理分工, 发挥其协调和保障利益的功能, 确保法律有效调整各种利益关系。
二、公共利益的含义与本质
2004年3月14日, “公共利益”从一个学术概念正式成为一个法律的观念。但仅提出“公共利益”的概念, 而不是确切、详明的定义。于是, 学者众口纷纭, 试图诠释“公共利益”内涵和外延。通过一段时间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我们发现, “公共利益”实际上是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在域外, 美国著名的法社会学家庞德这样解读利益概念:“美国闻名法社会学家庞德如此界说的:“它是人类个别地或者在集团社会中谋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欲望或要求, 因此在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安排人类行为时, 必须考虑到这种欲望或者要求” (1)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 人类不能仅靠自身力量去保障个体的生存, 而必须团结起来保证集体生存及种族延续。 (2)
仔细分析以上内容, 可以看出, 公共利益包括以下几方面含义: (1) 需要是利益的始因; (2) 利益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积极关系; (3) 利益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机; (4) 利益具有客观性。 (3) 所谓的利益, 是基于一定的生产基础, 获得的社会实质和功效的需求。人们之间会形成众多利益关系, 也反映了人类的政治关系与生活。
三、公共利益的属性
(一) 确定公共利益属性的必要性
研究公共利益的属性, 是明确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国土资源, 也是解决客观变化的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 土地由于其特有属性, 即使不参与到生产环节, 但也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价值。从这个角度分析, 土地理所当然被认为是经济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资源不仅有功能性, 而且存在稀缺性。在配置国土资源要考虑到其承载能力和修复能力, 也要考虑到与相关资源的牵连性。稀缺性加强, 竞争性使用的格局会呈现出来, 其严峻的格局不得让我们深入研究思虑。因此, 理当使用监管方法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 确定公共利益属性的可能性
梁彗星先生在《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48条中指出, “所谓公共利益, 是指公共道路交通、公共卫生、灾害防治、科学及文化教育事业、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公共水源及引水排水用地区域的保护、森林保护事业, 以及国家法律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公共利益形式众多, 远于列举形式所能穷尽。因此, 对属性进一步讨论可以把握其实质性内容。确定公共利益属性的达成, 必须考虑以下疑虑:1.何为公共利益?2.公共利益的特征包括哪些?土地征收下的公共利益是以国土资源是以土地为客体, 其属性在土地征收背景和我国国土资源格局框架下来研究。
客观地说, 与传统方式解释的公共利益含义相比, 其属性解释不周延。但提及基本属性, 应该有一个接纳性更强的法律思维方式去适应当前学说。于是, 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公共利益的属性, 而非纯粹意义的公共利益的属性。建立合理有效的协商合作机制为手段配置国内土地容量对公共利益属性进行制度设计, 应将公共利益属性确定性走向现实。
(三) 确定公共利益属性的现实性
公布于2011年1月21日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中, 列举五个关于公共利益的内容加上一条兜底条目。从某个角度来说, 这是“公共利益”在法律范围上的一次重大突围。以上解读, 能明确的是,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独特属性有以下几点:
1. 客观性
公共利益不是主观, 人为孤立的不同种类, 不同层次级别的价值所得, 不因主体不同或者感性解读而发生变化。由于它自身的客观性属性, 也为阐述公共利益定义准备条件。
2. 正当性
本文论述的正当性, 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个方面。 (4) 财产权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只有在法定条件下, 才可以对其进行征收或征用。即是说, 它是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 符合实体在体系上的公众利益。
3. 优先性
公共利益的价值, 除了在相比其他价值上更有优势, 可以理解为这是实现公共利益和征收行为的集合。“只有在公共收益明显大于个人因正常期望受挫而蒙受的损害的情形中, 才能允许对私域予以上述必要的干预” (5) 。换句话说, 在房屋土地征收过程中, 是在公共利益与私人权利之间权衡价值的基石上, 从而做出最终均衡选择。
四、公共利益属性的特征
(一) 非营利性
公共利益属性的非谋利性, 是指公共利益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以营利为目标, 任何包括商业利益都不能定义为公共利益属性, 不得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制约或褫夺公民的权益。
(二) 开放性
这意味着, 公共利益不该被任何特定的主体垄断, 而由所有成员共同享受, 但不能仅用单纯数目多寡决议, 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形, 综合判别。
(三) 统一性
统一性, 是指利益主客观的统一性。尽管公共利益是不确定的, 但不等于在处理公共利益的问题, 没有客观规律。基本上, 认定的利益和价值的形成, 是由客观物质条件和社会实践决定的。作为同一的社会共同体, 应当把握人们的共同利益追求。
(四) 相对性
新常态经济下, 必须对进行种种公共利益问题全方位考量, 从而确定一个顺序予以排序筛选。公共利益具有相对性, 它不是永恒不变的, 会因社会发展进步和法律变化发展, 人们对存在冲突的公共利益予于取舍的确定, 合理均衡各方利益。
五、公共利益属性的状态分析
(一) 自然状态下公共利益的属性
对国土资源的使用, 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放眼世界各国, 为了满足本国需求, 必定会使用到其国土资源。在自然状态下, 即在国土资源没被透析利用, 国土环境并未被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而更多是被看待为一种土地的商业开发价值的存在。土地的利用从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自然权利的状态, 更多是政策方面的规制和保护。而在经济新常态下, 这种现象愈发明显。国土资源是稀缺资源, 为了适应和满足土地未来的发展, 厘清公共利益的属性必不可少的。
在三权分置的大格局背景下, 国土资源具有有限的流动性等属性, 解决冲突的法律机制会在不能继续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时候发挥法律功效, 以期维护各类资源和谐利用的格局。此时的《土地管理法》, 就应将其逐渐从自然权利进化到法定权利, 相应的公共利益属性正在接受一场新的发展和变化。
(二) 土地制度下公共利益的属性
我国的土地制度下, 土地资源不再是无限资源。公共利益的原始定义边界也将做出改变。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和有限的流动性。因此, 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本质上是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下, 对国土资源在主体之间的分配, 从而达到合理配置国土资源。公共利益属性制度有其研究的价值, 不论是在最初分配环节还是在交易过程等环节, 公共利益属性制度都将起着重要影响。
六、结语
《土地管理法》修改完善我国的土地权利体系。经济新常态下, 在有关土地权利制度的设计中, 关于公共利益属性问题的探讨可以让土地权利真正走入人们群众的权利, 赋予规范的制度标准, 恢复其土地权利的功能, 从而实现改革现行土地权利制度的有利进步, 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沈宗灵, 董世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
3.一堂病句修改专题复习课的反思 篇三
关键词病句修改 复习课 教师教学
近日整理书籍,偶尔翻出几年前的一本备课笔记,上面有一篇关于病句修改的专题复习课教案,其教学设计大致如下:
一、教学目标
(一)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
(二)了解修改病句的步骤、方法、原则,并运用所学知识修改病句。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复习内容。
(二)出示病句例题。
1.语文对我特别感兴趣。
2.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3.经过普法教育,使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4.山村里,满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5.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6.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8.大家对他的批评虽然十分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他的爱护。
(三)引导学生改错,并归纳病句的错误类型,随即板书:
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4.重复罗嗦
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7.句式杂糅8.用词不当
(四)结合例题,归纳修改病句的步骤:
1.读原句。边读边想句子的本意。
2.找病因。找准有毛病的地方,分析所属类型。
3.对症改。对症下药,进行增删调换。
4.改后查。检查是否改动了句子的原意,新句子是否通顺、流畅。
(五)借助例题,明确修改病句的方法:增、删、留、调。
(六)习题演练。
1.探究成功者的足迹,大多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社会教育。
2.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3.早晨6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满了数万名迎送的人群。
4.为了防止树病造成的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5.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6.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房屋、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感情。
7.同学们对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8.是否努力学习,使我们取得优秀成绩的保证。
9.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树立不畏艰难的勇气。
10.中学生理解和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七)交流讨论修改结果。
(八)总结病句修改的注意点:
1.病因要查清。病句属于哪种类型首先要判断清楚。
2.修改尽量少。要使用增删调换的方法,尽量少动,小改,不大动干戈。
3.原意必保留。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句子形式可以小有出入,但是句意不能有丝毫改变。例如:北京是个美丽的秋色。可改为:“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但是不能改为“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三、反思
这堂课有其可取之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着重引导学生归纳病句的错误类型,掌握方法、促成能力,并以练习加以巩固,比较好地体现了专题复习课的一般模式。但现在再来审视这堂课,用有效、高效的标准来衡量这堂课,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一)目标的确定。
本堂课所归纳的八种错误类型基本能概括病句的一般错因,但这样的归纳未免太笼统、太含糊,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太多的指导价值。如例题的第八题,归纳为“用词不当”当然无可厚非,但用词不当实际有感情色彩不当、词义轻重不分、词性误用、错用近义词、生造词语之分,本题错因是属于感情色彩不当。对于初三学生的一轮专题复习,不宜过于浅显,那样没有深度的归类是没有实效的,只有将学生对病句错因的感性认识向理性的知识系统上引领,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知识框架才能形成解题的能力。
(二)例题、习题的呈现。
一堂有效的复习课,是非常讲究例题、习题的质量的。本堂课中出现的题目,显然缺乏精心的选择。首先是没有难易的坡度,如果说前面的例题设计得简单是为了让学生较容易地归纳出病句错因的话,这似乎是可行的。但后面的巩固练习,一眼洞穿的问题起不到训练的目的,没有思考价值的训练对于形成学生的能力帮助不大。其次是题目的呈现方式。本堂课的题型比较单一,都是几个小句子的修改,不能体现中考题型的特点。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其题型有选择题,更多的是语段的修改,需要联系一定的语境,甚至要运用恰当的修改符号,才能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时的拟题多与中考接轨,这一命题意识一定要加强。再次,题目的设计要联系生活,体现时代性。教者可以选择学生习作和报刊等媒体上的常见错误句子,给学生进行训练,也许其效果还不仅在于修改病句本身,对养成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是不无裨益的。
(三)方法的指导。
本堂课归纳出的修改病句四字法则:增、删、调、换,这其实是最终的修改方法,是建立在对病句错因的精准把握上的,其本身并无奥秘可言。而对于学生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读出句子的破绽,找出病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对这方面的指导,本堂课做得并不充分,所谓的方法指导并无实效性。
针对揣摩病因这一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语感审读法 。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例如:
不管气侯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都……"显得不合习惯,正确说法应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主干为"品质浮现",明显为主谓搭配不当。)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
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他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老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
(四)学生的活动。
本堂课在归纳病句错因以及讨论习题答案时,虽然有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教者关注更多的是结果,并非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教者可以设计更多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如一题多改、异中找同等训练,让学生参与归类,自己摸索出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复习课中活跃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复习课才更有效果。
4.复习修改病句课堂实录 篇四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用PPt展示出病句闹出的笑话。
2师:刚才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开怀大笑了,请同学来说说你为什么会笑呢?
生:因为这些句子很搞笑,都是病句。
3、师:那这些句子都是哪里出错了呢? 生1:姑娘都是女的,没有男的。生2:没有把自己算进家里人口。
4、师:那今天我就来学习一下如何对这些病句进行修改,来当一回病句医生。
二、熟悉病句类型,掌握病句修改方法:
(一)、了解病句类型:
1、用ppt出示以下一组病句: ◆我有一次看见小军经常到网吧上网。◆我喝了一杯牛奶和一块蛋糕。◆现代信息技术这门课对我很感兴趣。◆同学们都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考试结束了,他首先第一个走出教室。
2、师:请同学们讨论这几个句子哪里出错了?
3、师:请同学起来说一下第一个句子哪里错了。生1:第一个句子“经常”和“有一次”矛盾。师:也就是前后矛盾型。那这个句子应该如何修改呢? 生:我有一次看见小军到网吧上网。师:还可以怎么修改呢? 生:我看见小军经常到网吧上网。
4、师:第二个句子是属于哪种病句类型? 生:搭配不当。师:如何修改呢?
生:我喝了一杯牛奶吃了一块蛋糕。
5、总结接下来几个句子的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归纳总结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前后矛盾、重复啰嗦、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二)掌握修改方法:
1、师:一位好的医生不仅能够准确地判断病因,而且还要能对症下药。我们修改病句也要求能够运用正确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请同学上黑板画出我们学过的四种修改符号。(学生上黑板画出修改符号,对于不标准的进行指导)
2、师:修改符号我们已经画出来了,那么请同学说一下修改病句的方法。
生1:成分残缺型的病句应该给补上;
生2:重复啰嗦型的病句应该把其中的一个删除; 生3:搭配不当型的病句应该把不恰当的词语替换掉; 生4:语序不当型的病句就用换位符号把位置换过来。
3、师:那总结一下就是:补、删、换、调。
4、师:请同学们运用修改符号对这一组病句进行修改(采用小黑板的形式呈现,并且一、二两组由老师示范,剩下的请学生上来改。)。
5、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总结病句修改的基本步骤:①读:读懂句子表达的意思。②查:查出病因。③改:对表达不清楚的地方进行修改。④检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是否完全正确。
6、让学生做第二组病句练习,要求学生首先能够判断病句的类型,然后上台改。
三、学后总结,谈谈收获:
5.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 篇五
病句常见的类型有:(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语赘余。其它病句还有关联词语误用、前后矛盾、句式杂糅、语句产生歧义等。
本复习应对《考试说明》,只重点复习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赘余,其余的点到为止。
2.辨析及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辨析A.语感法B.紧缩法C.分解法D.聚焦法
(2)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病句修改八项注意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后面不能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
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能力提升: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二.注意出现“禁止” “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 “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应去掉“不”。能力提升: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2.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3.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4.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三.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要注意。
命题者也喜欢用多个否定词来迷惑考生,因此我们对反问句要有清楚的认识:肯定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果是双重否定句则表示肯定意思。在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不妨算清究竟有几个,然后运用数学“负
负得正”的理念去理解,如果发现有多余的否定词把本意弄反了,那么就可以确定有语病,就要把多余的否定词删去。
例: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分析:“谁也不会否认„„” 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三重否定表示否定。)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2.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相信高科技不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3.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不受到责备吗? 4.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不承认,太阳不是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5.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谁也不能否认这不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四.注意句中的介词。
介词的运用上,极易出现语病。这类句子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介词短语做状语,另一部分有正常的句子主干,命题者就常在这里设陷阱,给两个部分都加上介词,使句子的主语隐藏了起来,造成成分残缺的语病。修改时常会发现两个介词删去任何一个都可以,这时仍要留心读句子,尤其有上下文的句子,准确把握句子的真正主语后,才把多余的介词删去。
例: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分析:介词“通过„„”,“使„„”与后面的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整个句子没有主语。应该去掉其中一个介词。能力提升:
1.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2.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她很快恢复了健康。
3.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4.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使他打开思路,掌握了解题方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5.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五.注意并列短语的搭配、语序情况。
这类句子常出现由并列短语作谓语部分或宾语部分的情况,命题者常设置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语病。若由动词性并列短语作谓语时,就要注意语序是否合乎逻辑;此外就要留心它们是否都能与前面或后面的中心语搭配。例1: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例2: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分析:例1句中先“解决”再“发现”不合逻辑,属于语序不当的语病。应改为“及时发现并解决”。
例2 “注视和倾听着”这一并列短语中“倾听”可以与“报告”搭配,可“注视”与“倾听”就不能搭配了,句子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能力提升:
1.各种新发现的流行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2.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3.老知青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经历过的感受和状态。4.同学们明确了学习态度和目的。
5.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六.注意有关数量增减的句子。
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对此我们要掌握它们的使用规则: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词;使用“降低”“减少”“缩小”
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否则产生矛盾。我们平时掌握好这些规则,即可以避开命题者的陷阱了。此外还要注意出现重复啰嗦的语病。
例1: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例2: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分析:例1使用 “减少” “降低”“下降”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应改为几分之几或用百分比。
例2“大约”“左右”都表示不确定,重复了,应该删掉其中一个。能力提升:
1.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
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3.我们的语文教材本子几乎是世界上最薄的,比几个主要国家同类教材少好几倍。
4.由于“猪流感”的影响,今年来我市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一倍以上。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发出通知,大幅度降低24种常用药最高零售价,平均降价幅度为30%,降价金额约35亿元左右。
6.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好减少一倍。
七.注意出现“能否”“是否”等词的句子前后搭配情况。
如果句子中有“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词时就要小心了,这个句子可能犯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因为这些词提出了两种情况,表示双提,它们后面大多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承接,这样才能搭配。可是命题者常在这里设置语病,有 的在双提词的后面跟了“能”“否”等表示单承的词,有的则在单提词的后面跟了表示双承的词,造成前后表意不一致的逻辑错误。
例1: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例2: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分析:例1前面的“内容正确与否”表示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却是单承,前后不一致,产生语病。可以在“作品”后面加上“优劣”并删除“一个”。例2 “做好”是单提的、“是否深入”是双提的、前后不一致。应该在“做好”前面加上“能否”。能力提升:
1.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2.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3.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4.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转变,是我们解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问题的重要保证。
5.小王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6.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八.注意句子中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没有上述病态特征,从语法上也看没有语病,这时就要注意句子中的成语或词语的感情色彩,读题时要注意这个句子的褒贬义与使用的词感情色彩是否搭配。
例: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分析:“效尤”的意思是“学坏的样子”,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应改为“学习”。能力提升:
1.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的行径。
2.这次演讲比赛暴露出了很多才思敏捷的学生。
3.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小明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5.我军识破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河对岸。以上介绍的这几种辨析语病的方法,简单易行、快速有效。当然,不是所有的语病都能通过这些方法辨析,做题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答 案:
一. 1.把“就能”改为“才能”;2.把“也该”改为“就该”;3.把“以及”改为“还是”;4.把“不管”改为“尽管”;5应为“不仅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更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6.把“却能”改为“都能”。二.1.删去三个“不可”;2.3.5.句删去“不”4.删去“不要”6.删去“免” 三. 分别删去1.“不需要”2.“不会”3.“不受到”4.“不是”
5、“不是”中的“不”。
四.1.2.3.句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删去“使”或前面的介词都可以。4.删去“才使”,5.删去“从„„中”。五. 1.“改正并认识”应为“认识并改正”;2.应为“艰苦卓绝的开采和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3.删去“感受和”;4.删去“态度和”;5.删去“优美 的舞姿”。
六.1.把“一倍”改为“二分之一”或“50%”;2.删去“至少”或“以上”;
3.把“ 好几倍”改为“几分之几”;4.把“一倍以上”改为“50%以上”;5.删去“约”或“左右”;6.把“一倍”改为二分之一“或50%”。
七. 1.删除“能否”;2.把“ 是解决”改为“是能否解决”;3.删除“的好坏”;4.把“是我们解决”改为“是我们能否解决”;5.把“能否” 改为“可以”; 6.删去“能否”。八. 1.“行径”改为“行为”;2.“暴露出”改为“涌现出”;3.“洗心革面”改为“调整版面”;4.“举一反三”改为“百般抵赖”5.“神机妙算”改为“阴谋诡计”;6.“始作俑者” 改为“首倡者”。中考病句题大盘点
一、搭配不当
1.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2.广安的春天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地方。
3.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是襄樊市建国以来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重要组织。
4.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5.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6.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句1“鼓山”不是“季节”;句2“春天”不是“地方”;句3“运动会”不是“组织”;句4“事迹”不能“塑造”;句5“笑声”不能“看到”;句6“原因”不是“结果”
二、成分残缺
1.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2.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3.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北部,是个以畜牧业为主的。
4.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我就萌发了学好外语,2008年去北京当个志愿者,为奥运服务。
5.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句1句2滥用介词,致使主语残缺,句1删去“对于”,句2删去“通过”或“使”;句3句4缺宾语,可分别在句尾加上“国家””和“的志愿”。句5句6缺主语,句5可在“资源”后面加上“的意识”,句6可在“和谐”后面加上“社会”。
三、重复累赘
1.在第49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五个项目的金牌。2.在同犯罪分子的搏斗中,他身中数刀,浑身遍体鳞伤。3.本小区多处新建了若干垃圾回收点。
4.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5.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句1连用“囊括”“包揽”,语意重复;句2“身中数刀”与“浑身遍体鳞伤”语意重复。句3“多处”与“若干”重复;句4“十分”与“刻不容缓”重复;句5“眼下”与“当务之急”重复。
四、语序不当
1.公安干警们认真讨论并听取了任长霞局长的报告。2.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3.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4.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5.我生长在婺剧之家,婺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6.燃油价格的一再上涨,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致使工农业生产成本连锁式提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句1“讨论”与“听取”颠倒;句2“纠正”与“指出”颠倒;句3应该是先重视后保障再改善;句4应该是先观察后分析再解决;句5应该是“我对婺剧”;句6应将“引起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不断下降”与“致使工农业生产成本连锁式提高”互换位置。
五、不合事理
1.“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参加户外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这对青少年来说,无疑不是个好消息。
2.无数攒动的人头和背脊,在我前面突然渐渐出现又在我身后悄然隐没。3.能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4.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5.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6.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7.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8.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句1否定不当,删掉最后一个“不”字;句2“突然”与“渐渐”矛盾;句3至句6都是一面和两面不能照应的错误;句7、8“防止”“不”语意说反了、删去各自句中的“不”字。
六、用词不当
1.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2.缺乏长远的规划,缺乏创新精神,都会障碍企业的健康发展。句1是假设关系,误用了关联词“但是”,可改为“也”;句2“障碍”是名词,应用动词“阻碍”。
6.初中语文病句修改复习教案 篇六
解答这类试题,应注意的是:①了解句子大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②逐层压缩句子成分,显示句子主干;③注意各种句子成分的位置规律;④分析各种病句产生的原因,摸清规律;⑤了解各类试题的考查要求,运用解答的方法和技巧,如语感审读、提取主干、造句类比等;⑥严格按照题目要求,正确使用病句修改的规范符号;⑦对一些应用性的题目要认真把握题干信息,紧密联系上下文语境,仔细揣摩。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如“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缺主语,应删去“在”“时”。
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质量”“提高”搭配正确,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应改为“数量”“增加”。
3)分类不当。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4)前后矛盾。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这类语病是由于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8)用词不当。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9)句式杂揉。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改正。”“只要”应对“就”。所以应把“才”改为“就”。
11)不合事理。即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当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明朗星稀”。
二、示例精析 例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切实地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要唱好一首歌,必须理解歌词的内涵,这个理解的过程需要文化的功底。C.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校园艺术节”制作班级网页的任务。
D.克里竞选美国总统的另一张王牌,就是他越战中出生入死的经历,人们认为他是一位完美的军人。分析与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病句的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对句子进行分析。分析此四个选项,就会发现B、C、D三个选项是正确的。A选项中,句子前面是肯定的,句子后面是肯定否定的,致使前后不一致,修改时只要前后改成一致即可。故此选答案应为“A”。(参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无敌中考》(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p72)
例2:从上下文连贯来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苦难的残疾人告诉我:“命运给了你一条崎岖不平的路,;给了你一个碗,;给了你永恒的夜晚,学会坚强吧!它比什么都珍贵。” A.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展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B.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
C.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
D.你却要开垦美丽的草坪;你却要寻找温暖的阳光;你却要寻找丰盛的食品。
分析与解:
本题选择的是相配套的句子以填入原句,做题的依据是善于把握原句题干和新句题支之间的联系点,只要从这个角度着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对应点了。“崎岖不平的路”与“美丽的草坪”对应。“一个碗”与“丰盛的食品”对应,“永恒的夜晚”和“温暖的阳光”对应。考生要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应重在找出其相对应的对应点。故此选答案为“B”。(参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无敌中考》(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p73)
三、练习巩固
病句辨析与修改练习
13.(2004年杭州,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出于保护文化遗址的考虑,余杭良渚文化的大部分遗址区域均处于未发掘。② 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大型基建工程施工,必须经过文物部门批准,但有些基建单 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而感到担忧。③目前,余杭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已经正在制定中,以后文物保护就有了更为有力的措施。14.(2004年沈阳,3)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
⑴大家看了赵本山的小品,往往会忍俊不禁地笑。
⑵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15.(2004年河南,2)修改下面的病句。
⑴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⑵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16.(2004南通,5)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集躁不安等。③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
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一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17.(2004年广东,2)下面一段话中划线的句子均有语病或错别字,请在原文上改正。
目前,地球的绿色之肺——①森林正在日益委缩。②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强烈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④对人类的生产而且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22.(2002年福州,3)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⑴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⑵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⑶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⑷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参考答案
13.答案:①删去“处于”或在“发掘”后加“状态”②改为“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 挖掘,这种状况令人担忧”,或“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③删去 “已经”或“正”。
解析:
①句成分残缺,缺必要的宾语。“处于”,必须带宾语,要么去掉“处于”,让“发掘”充当谓语,这样句子结构就完整了。②句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感到担忧”的主语不是承前省的“有些基建单位”,故不能放在“挖掘”的后面。改为“而有些基建单位却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这种状态令人担忧”,或“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基建单位擅自动工,导致破坏性挖掘”。③句谓语“制定”的状语修饰语“已经”“正”不能并列在一起,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可去掉其中的一个。
14.答案:⑴去掉“地笑”或去掉“忍俊不禁地” ⑵ 去掉“否”或在“是”后填“能不能”。
解析:
第一句语义重复,“忍俊不禁”本来就有“笑”的意思,后面没有必要再加“笑”了。第二句判断模糊,谓宾搭配不当。前面的条件是“能否保持”,后面结果也应是“能否„„”。所以,要么去掉“否”,要么在“是”后填“能不能”。15.答案:⑴将“喜闻乐见”改为“喜爱”。⑵ 将“把它”改为“被”。
解析:
第一句“喜闻乐见”用词不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对她的画,我们能说喜欢听吗?所以将这个词改为“喜爱”。第二句的后一分句“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主语不能承前省,没有主语,不能为主动句,而应改为被动句。将“把它”改为“被”。不理解成语的意思,滥用成语;不注意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句式特点和用法,是造成这种病句的主要原因。16.答案:③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④将“有效的”调到“寻找”后面。
解析:
第③句否定性动词“阻止”和否定性副词“不”放在一起,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而句子要求是否定意思,即“让孩子不上网”,显然,原句把意思搞反了。应删去“阻止孩子不上网”中的“不”。第④句修饰语“有效”位置不当。“有效”应修饰“治疗疾病的方法”,而不能修饰“寻找”。应将“有效的”调到“寻找”后面。滥用否定词,修饰语位置不当都是产生病句的主要原因。17.答案:①“委”改为“萎”。②“大约”与“左右”重复,删掉其中一个。③“强烈增加”搭配不当,改为“急剧增加”或“大量增加”。④“生产”和“生活”是并列的,不是递进关系,应将“并且”改为“和”或者改为顿号。
解析:
①句“委”是错别字,应改为“萎”。②句语义重复,“大约”、“左右”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应删掉其中一个。③句状语修饰语不配,不能说“强烈增加”,而应改为“急剧增加”或“大量增加”。④滥用递进关系词“并且”,“生产”和“生活”是并列的,不是递进关系,应用表并列关系的词或标点符号。22.答案:(1)将“也”改为“就”。(2)应该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不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3)把“防止”改为“做到”“保证”等。(4)将“重要”删去。
解析:
7.六年级专项复习修改病句 篇七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迅速地向前走。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李兵和王刚在课间散步时,他对他说“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讲”。
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父亲保持着他那经常惯有的严峻态度。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就有了保证。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我们要避免下次再发生不安全事故。
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六年级专项复习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句子愿意。)我的家乡是从化人。
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迅速地向前走。
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李兵和王刚在课间散步时,他对他说“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讲”。
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父亲保持着他那经常惯有的严峻态度。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就有了保证。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我们要避免下次再发生不安全事故。
【公共政策复习修改】推荐阅读:
名词解释公共政策08-23
第3讲公共政策系统07-06
幼儿教育与公共政策07-30
公共政策导论习题集08-16
公共政策a卷答案09-02
公共政策概论网考答案08-29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08-15
公共政策题库(公务员、军转考试)11-06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以及经验借鉴论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