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

2024-09-22

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共7篇)

1.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 篇一

酒文化的传播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以仁怀市发展为例

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亦是如此,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白酒文化,仁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史沉淀,形成了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白酒文化,促进仁怀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酒文化的丰富多彩添上了一笔,本文从仁怀酒业的发展,透视出一个地区文化的传播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地区文化来支撑。

关键字:酒文化 传播

中国

仁怀市

经济发展

一、酒的起源

酒是人类饮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植物发酵酒精饮料,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在我国,由谷物粮食酿造的酒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果酒所占的份额很小,因此,酿酒的起源问题主要是探讨谷物酿酒的起源。我国酒的历史,可以上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纪》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经》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和“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等,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据考古学家证明,在近现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专用的酒器,说明在原始社会,我国酿酒已很盛行。以后经过夏、商两代,饮酒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铜酒器占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饮酒的风气确实很盛。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酿酒起源的传说: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杜康造酒说。

二、酒业的发展及酒文化

(1)中国酒业的发展概况

白酒是我国的传统行业,同时也是一个利润较高的行业,在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逐渐增加及国家放松对酿酒用粮的限制后,白酒行业的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白酒产量从1980年的215万吨,迅速扩展到1996年的801万吨,1994年国家开征消费税,大幅度增加白酒税收,从而引起了白酒生产开始大幅度的萎缩,直到2002年开始,白酒业才逐渐摆脱颓势,走出低谷,2003年,白酒业主动出击,利润开始增长。在酿酒企业中,以白酒企业为主力军。贵州仁怀市以茅台为龙头的白酒生产企业在全国同行都占有重要地位和崇高声誉,白酒利税居各类酒之首,主要得得益于白酒生产大省的普遍增长,而白酒企业2011年的业绩也是红红火火。

据了解,2011年14家白酒上市公司业绩整体预计平均增长83%,表现出行业极强的成长价值。从企业来看,贵州茅台司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较上年增长65%以上。五粮液集团2011年业绩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1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19,295万元,除此之外,老白干、金种子、泸州老窖业绩也都出现了上涨。

伴随着2011年白酒企业的业绩大增,2012年白酒行业将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让白酒行业、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白酒产业格局。

中国酒种类多,品质高,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良好的信誉质量,有许多产品已经品牌化,国际化,如茅台酒,五粮液等,14亿人口的国内市场以及有待开拓的国际市场,给中国酒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酒与商业的联系来说,有普遍城乡的不计其数的商场,商店,酒店,酒楼,以及各类酒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拍卖会,可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2)中国酒文化及其传承 酿酒,饮酒,用酒,以及由此而产生或衍生的行为和观念,是一种文化现象,人们称之为“酒文化”,这是世界上共同的现象。

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酒类最早的国家之一,又是酒类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因而,中国酒文化的沉淀极为深厚,同时,由于中国特有的古老文化的影响,又使得中国酒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中国酒文化,大体反映在酒的渊源,酒具发展、酒礼酒俗、酒诗、酒话、酒故酒典等发面。

中国有酒祖和酒神的传说,由于酒祖、酒神之说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加之酒的本身又有极其神秘的魅力,所以,在中国的名酒中,又都各有自己的神话或典故传说,这就是中国酒文化的一枝奇葩。

如国酒茅台,就有几种神话典故传说是“飞天仙女赐神液”,说是占时的赤水河畔上,就有很多人会酿酒,但酒味都不理想,有一年,一个衣衫褴褛的姑娘啦赤水河畔讨饭吃,善良的赤水河人就给了她很多好吃的,夜间,人们忽见那个衣衫褴褛的姑娘换来一身鲜艳的衣裙,腰间还束着一条红绸彩带,手端一只金碗,将金碗中的酒洒入了赤水河中,从此赤水河上的酒就成了“天下第一美酒”。人们这才明白,是仙女给赤水河送来了神液,使赤水河上人家过上了好日子,所以,至今茅台酒的商标图案上,还是“仙女捧杯”图像,仙女腰间还束着一条红绸彩带,人们称之为“飞仙”。飞天茅台的由来就在此处吧。举世闻名的五粮液,名酒泸州老窖、汾酒都各有其传说。中华美酒的神话典故传说,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一本书。

中华民族还有其特有的酒器文化,酒礼酒俗文化风情,五月端午有饮药酒的习俗,中秋佳节把酒赏月。九九重阳有喝菊花酒的习俗等等。还有丰富多彩的喜庆酒俗,如婚宴喜庆酒、接风洗尘酒、过生日和寿宴酒、义结金兰酒等,都丰富多彩,令人陶醉。

五花八门的酒令之戏往往使得酒席之上气氛热烈,友情洋溢,酒不醉人人自醉。其中有一种大众化的既简便易行,又文明诙谐的酒中之戏——拇战,也就是饮酒之中的豁拳行令亦称“猜拳”,由于拇战既是一种活跃酒席之上的气氛又是一种交流感情的好方法,既是一种锻炼智力的好方法,又是一种互相学习的机会,所以从古至今,一直受大人民的欢迎。

酒,在中国历史上与文人墨客跟是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句话,中国的历代文人因酒赋诗,留下来大量不朽的诗篇和佳话,这又是中国酒文化宝库中的无数明珠。陶渊明醉入桃花源,李白举杯邀明月等等。

丰富多彩的酒文化需要我们后人的传承,延续酒文化的精神,直到如今,酒作为一种特殊饮品,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依然在中国文化领域里传承。(3)白酒业的经济贡献

中国酿酒工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酿酒工业利润总额从2004年的104.08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360亿元,5年增长246.14%。白酒5年来收入和利润复合增长率领先整个酒类行业,2010年上半年,全国白酒总产量约400万千升,累

计销售收入约1200亿元,实现利润180亿元。成长性和稳定性继续领跑整个酒类行业,在通胀的大环境下,白酒行业持续表现出收入增长大于产量增长,利润增长大于收入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白酒企业财报中同时披露,企业业绩增长均源于主营业务白酒销售量大幅提升。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对白酒产品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全国白酒生产量已达到1025万升,销售量突破3500亿元,产销率约为98%。可以看出,白酒业依然以强劲的势头发展着,为经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三、酒文化带动仁怀经济发展

(1)仁怀酒业的发展现状及其经济状况

汩汩流淌的赤水河,难以解密的微生物群,闻名中外的国酒茅台,世人对这块土地的神奇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中国酒都——贵州仁怀。弥漫着浓浓的醇香,这个神秘的原生态河谷,让仁怀众多的白酒品牌冲出大山,走向世界。

白酒产业作为仁怀市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使得仁怀不仅是贵州经济强县,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酒都,其中茅台集团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237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创汇首次突破1亿美元。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增长,利税总额、利润、税金等指标居全国白酒行业第一。目前在全市的14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中,注册商标143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53个,贵州省名牌产品6个。2011年,仁怀市规模企业完成白酒产量19.8万千升,占全省规模企业白酒产量的80.3%,完成工业总产值235.4亿元。截至2011年底,仁怀市共有酱香型白酒生产窖池25000多个,全市规模以上酒类生产企业66家,除茅台酒集团外,还有国台酒业、云峰酒业、钓鱼台国宾酒业等多家大中型优质酿酒企业。对仁怀市财政总收入的贡献率达90.2%,对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贡献率达72%。因为白酒产业的发展壮大,仁怀作为一个绝少有烟囱的县级市,占据着贵州省经济强县的头把交椅。

近年来,仁怀市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倾力打造“中国国酒之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经过几年的努力,绿化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效实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多赢。“十一五”期间,我市白酒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599.27亿元,利润270.55亿元,全市白酒累计实现产量逾47万千升,其中茅台酒产量11.9万千升,到“十二五”期末,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要求,开发区将完成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亿元以上,全市白酒产量将达到60万千升,产值将达到600亿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目标。(2)仁怀酒业发展的优势

(一)品牌优势:

以“国酒”之名,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茅台集团本身的经济实力世人皆知,但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少有人关注。茅台镇共有400 多家注册的酒厂。在偏僻的山区小镇,有如此规模的企业,可能仅此一家。茅台镇白酒年产量8 万吨,占仁怀白酒生产量的50%,占贵州白酒生产量的70%,酒利税占贵州省酒利税的90%。有如此产量和经济效率,除了品牌赤水河良好的水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茅台酒声誉的影响力。茅台镇因国酒茅台而出名,而茅台镇酒业因茅台集团系列酒而获得国内外市场的

认可,这是茅台集团为当地酒业发展带来的得天独厚的名誉优势,可以使许多酒厂缩短了在市场开拓中获取认同的漫长征途,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节约资金,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上规模的酒业产区。在国酒茅台的强力引领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仁怀逐步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品牌群;依托茅台,厂市同心,仁怀酒业园区化的步伐正有序推进;高扬绿色旗帜,仁怀酒业集群已经初具雏形,目前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地域优势:

贵州是酱香型白酒的主要生产地,茅台酒是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仁怀市是贵州酱香型白酒的生产集中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酒茅台的发展速度加快,有力带动了仁怀白酒产业发展,已成为仁怀的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

酿制茅台酒的用水主要是赤水河的水,赤水河水质好,用这种入口微甜、无溶解杂质的水经过蒸馏酿出的酒特别甘美。故清代诗人曾有“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东下”的咏句赞美赤水河。茅台镇还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一年有大半时间笼罩在闷热、潮湿的雨雾之中。这种特殊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于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时也部分地对茅台酒中香气成分的微生物产生、精化、增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离开这里的特殊气候条件,酒中的有些香气成分就根本无法产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以来,茅台镇周围地区或全国部分酱香型酒的厂家极力仿制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

与国内其它白酒集聚区的做法不同,面对交通、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仁怀独辟蹊径,狠抓酿酒产业链条,在酿酒原料等方面大做文章,引领当地酒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政策优势:

[2012]国发2号文件明确提出:“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做强做优特色食品工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贵州省明确将白酒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把白酒业的发展列入《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贵州全省正积极推动白酒,特别是酱香型白酒的发展。为加大贵州发展白酒业,特别是酱香型白酒发展的宣传力度,贵州省经信委,新华社贵州分社,仁怀市委、市政府联合开展对贵州酱香型白酒发展的深度调研及宣传活动。这就有效地推进了白酒产业的迅速发展。

(3)仁怀酒业的发展特点、方向、存在的问题

(一)特点:首先,地方政府逐渐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在地方酒业品牌发展过程中,仁怀市审时度势,凭借自身的一系列优势,及时制定了《酿酒工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致力于改善酒类企业发展软环境,为地方酒业发展壮大搭建了提速平台。同时实施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战略,酿酒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了企业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还积极支持酒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次,以“国酒茅台”为龙头,带动其它酒企的发展,茅台就是仁怀的生命力。仁怀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茅台酒集团的发展速度和程度。秉持这一信念,仁怀市确定并按照“依托茅台、服务茅台,厂市同心、共谋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支持茅台酒厂技术改造和扩建,广泛开展茅台酒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茅台品牌的跨越发

展,带动了仁怀地方酒业的迅速崛起。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地方酒业纷纷看齐领航快跑的茅台集团跨步追赶,努力增强自身实力和品牌形象,中小酒业的发展风起云涌。

(二)发展方向:一是以酱香型白酒为主导,制定规划,引导发展。酱香白酒产业是仁怀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其资源优势集中体现在茅台河谷酿造优质酱香型白酒的特殊环境,使茅台这一地域品牌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当前,已启动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二是实施品牌战略,做强酒业品牌。首先对茅台河谷酱香型白酒这一优势资源申报实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充分开发利用好“茅台”地域品牌和“中国酒都”地域品牌;其次是倾力维护支持国酒茅台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使茅台集团实现“百亿”集团并向更高目标迈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发展质量。积极探索“粮、酿、畜、沼”等循环经济模式,切实抓好酒糟的循环利用,形成“三低一高”的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发展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战略的问题。茅台河谷的酱香型白酒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是,目前对这个优势资源还欠开发,且开发难,投入资金较大。二是产业规模的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白酒产业“小、散、乱”等问题比较突出。三是茅台酒知识产权和茅台地域品牌保护的问题。对茅台品牌的侵权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尤其是受外地地区保护等深层次问题的影响,保知打假工作没有形成很好的合力。异地包装生产、出卖品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保护茅台酒和茅台河谷酱香白酒知识产权工作的任务非常艰巨。还有就是环境污染问题,“十二五”规划以来,仁怀加紧白酒企业的建设,沿河白酒工业迅速发展,但是排污系统的处理不当将带来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对赤水河的污染。(4)以茅台酒为支撑的仁怀酒文化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就这个释义而言,仁怀的酒文化,仅在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酒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上还能有所表现,也就是说,在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上有所表达,而在其他方面即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上乏善可陈。在仁怀的酒文化历史上,我们只有茅台酒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与长征的结缘,以及新中国成立后茅台酒在国家政治外交舞台上的表现,但是,仅仅这些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城市的文化性格的要知道,茅台酒真正在仁怀历史起到的巨大作用,不只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这几十年,几十年的时光所能够塑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态和性格的。

说起茅台酒,世人少有不知,讲到茅台酒文化,不去深究,不去考察,不去领略是难以体会到的,贵州茅台享誉四海,是我国的“国酒”。茅台酒是以它的产地命名的,它产于贵州省西南部仁怀市西13公里处的茅台镇,该镇因而也被称为“国酒之都”。酒镇茅台前临赤水,当年红军长征曾四渡赤水,后依寒婆岭,酿酒条件得天独厚,早在汉武帝时期,当地人便已经开始酿酒,到盛唐时代,已经酿出美味的蒸馏白酒,这可能便是茅台酒的前身。1915年巴拿马斩获万国金奖,一举名扬天下,现在,茅台酒已经与法国的“白兰地”和英国的“威士忌”齐名,被公认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作为国酒的产地与红军长征途经之地的茅台还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经建设成为以国酒文化、红军长征文化、赤水河自然风光三位一体的国际旅游区,区内具有上百个古朴秀美的景点,主要有赤水河小三峡、十

里长滩、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国酒文化城、怀阳洞国嘉陵江洞穴探险和攀岩基地等等。

自古至今,向往茅台、赞美茅台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毫不夸张地说,茅台酒的每一个细小的“侧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故事,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文价值。犹如中国发给世界的一张飘香的名片,具象的茅台酒和抽象的“人文”,在以醉人的芳香让世界了解自己的同时,也将中华酒文化的魅力和韵味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世界,让其了解了中国、中国酒文化。茅台酒是一种文化。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酒文化的代表就是茅台酒。

走进茅台酒的故乡仁怀市和茅台酒产地茅台镇,一股清醇的酒香散发在空气中使人有未赏茅台先自醉之感,茅台酒文化的魅力更是吸引人,感染人,特别是四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声誉传遍了各大洲—最大的实物广告(茅台酒瓶)、体积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美酒河”、最大的石刻龙建筑、规模最大的酒文化博物馆“国酒文化城”。这些都有效的支撑着仁怀的酒文化。

(5)酒文化创造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茅台酒已有的品牌优势是茅台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保障,赤水河一带自古以产美酒而闻名于天下,沿岸分布着茅台、五粮液、郎酒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白酒,是中国白酒的主要产区。深入挖掘酒文化内涵,发展酒文化旅游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且目前贵州境内的旅游目的地多以自然风光及少数民族风情为主,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尚只有茅台一处,应该具有资源垄断性。近年来白酒产业的“隐形经济”更是为仁怀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不管是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还是鲁班镇生界苗山人家,整洁干净的乡间小道、独具黔北民居风格的小洋楼,已成为众多游客青睐之地。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仁怀市旅游接待人数达73.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19亿元。酒文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今非昔比了。

(6)仁怀酒文化的传播方式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地区的酒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融。酒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酒文化是指酒在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称。酒文化包括酒的制法、品法、作用、历史等酒文化现象。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在贵州这个有着深厚酒文化积淀的地方,仁怀市茅台镇又以其特别的历史背景和迷人的神秘色彩吸引了众多的历代名人,迷倒了众多政客文人,甚至成为有些人心中朝拜的圣地。其酒文化的传播可谓方式多样:首先是人际传播,人与人之间通过交谈,讨论对话等面对面的传播,也可以借助传播媒介进行,如打电话,传真,电子信件等。像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将仁怀的酒文化散播在每一个角落;其次是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在一些如酒博会等活动上,少则上百人,多则成千上万人,通过这样的方式,仁怀的酒文化得到了宣扬。还有是大众传播,这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方式,当我们看新闻联播的时候,前面几秒的广告无不为之震惊:“国酒茅台为您报时”。在大众传播媒介如广告、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仁怀酒文化,在仁怀电视台,还专门做了人文茅台这样一个节目。另外就是跨国传播,茅台做为国宴用酒,外交礼酒。国家通过互联网、各种外交活动等传播酒文化,让世界人民知道国酒文化。

(7)仁怀酒文化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仁怀白酒企业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仁怀的经济支柱,而已“国酒茅台”为首的国酒文化,也正以快速的步伐向前行进,借助自然环境和民族基因造就豪爽品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了仁怀人豪爽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开怀饮酒的生活习惯延续了仁怀独特的酒文化。这也是酒文化得以衍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按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要求,到“十二五”期末,仁怀名酒工业园区将完成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亿元以上,园区形成年产40万千升酱香型白酒产能,能为全市白酒企业提供80%以上的配套产品,仓储物流配套完善,实现工业总产值800亿元以上,可解决就业人员8万人以上,名酒工业园区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把仁怀市茅台镇打造为中国国酒之心,把国酒茅台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国酒文化中心,使茅台镇成为具有良好的历史风貌、优美的自然环境的酒文化古镇和世界名镇,是一个融合了茅台酒厂与当地民居社区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

仁怀酒业的发展,延续辉煌的同时,一方面要不断尝试引入和创新出新的技术,窖藏、洞藏、凤香、芝麻香等等创新之笔不断涌现的时候,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创新。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利用茅台品牌优势,打造中国第一酒镇,另外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这里有历史悠久的茅台酒文化,有红军四渡赤水留下的足迹,有四项世界之最,这里有实力画出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总之仁怀要想快速发展,就应该由单纯的酿酒文化向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等更深层次迈进。同时各个品牌应该尽快走出国门,尝试新的品牌定位或者新文化概念,赋予仁怀酒品牌以现代时尚、新潮浪漫、高贵典雅、豁达向上的精神内涵和基因,让文化引领行业品牌的发展。

四、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又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域文化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体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地域文化观念与文化价值系统、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等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作用。与此同时,地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并非是以整体形态而发生的,而是内部各要素的不同组合以及形成的地域文化需求、文化导向、文化行为和文化精神等层面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精神风貌都是该地区地域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地域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精髓,也是支撑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以“国酒茅台”文化为主体的仁怀酒文化,成为了仁怀经济和精神的支柱。对于我国而言,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也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历史长久的仁怀酒文化,大力发展白酒产业,特别是“十二五”开局以来更是突飞猛进的发展着。

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媒介来讲,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主体,是在一定产权制度安排下对各种生产资源、生产要素进行配置的基本生产单元。就拿仁怀来说,白酒企业就支配着本地区的发展;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企业则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共同体,酒企的绝对优势,造就了仁怀独特 7 的酒文化。因此,可以说企业是文化和经济的复合体,地域文化通过影响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讲,一个地区的文化,决定了本地区的人文走向、经济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等。地区文化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的体现出来。一个地区要发展,需要一种文化的支撑,从而揭示出经济发展的本质。文化就是一支指挥棒,时不时的在指引着地方经济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传播学》-邵培仁-2006年

2、我国白酒业发展趋势2007, 34(4)

3、贵州白酒行业营销策略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006(2)

4、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统计出版社

5、中国经营报-鲁娜-2000-02-01

6、基于酒文化的贵州省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康珺-2010-13

2.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 篇二

信息传播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从最初只是为了传递信息、记录生活,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传播宗教、反映朝代文化的公共艺术,可谓由来已久,并一直不断创新。在现代社会的城市空间,壁画的功能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思想精神的表现形式,但究其根本的功能,仍然是信息的传播。

一、壁画具有信息传播功能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会在岩石上作画,记录天气、狩猎的过程、每天的心情和一些突然的想法;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利用壁画记录礼制刑法。随着社会发展,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例如佛教兴起,壁画开始担任宗教艺术的传播媒介等。壁画作为信息传播媒介有着卓越的长久性,让千百年后的现代人依然可以窥见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

(一)壁画的概念及演变

壁画在《中国美术词典》里的定义是绘画的一种,指绘制在土砖木石等各种质料壁面上的图画。而《西洋美术词典》则将壁画定义为各种壁面装饰的统称。用《中国美术词典》里壁画的概念来解释传统意义上的壁画是合理的,因为传统壁画大多的表现形式是以绘画为主,但就如今壁画的发展而言已经不能完全用这个概念去解释了,会显得比较片面[1]。如今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也不拘于绘画这一种手法。因为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使现代壁画艺术家更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全球化的大趋势,也使艺术家能更广泛地接触国内外的壁画艺术,加强文化的融合和交流。所以就目前壁画艺术的发展来看,《西洋美术词典》的定义更为合适。从我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大量的壁画创作痕迹,从考古发现中能理出清晰的壁画发展史。旧石器时代多是在自然的岩壁上作画,所以也被称为岩画,表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采集和狩猎,记录了很多动植物形象。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了发展,巫术作为原始社会时期的医术被记录到了岩壁上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历经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壁画来到比较繁荣的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帝国开辟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打通了汉朝和欧洲的联系,外来文化开始被传播到古代中国,佛教便是这个时候传入的,而壁画在宗教上的表现可谓不俗。佛教发源于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从未留过任何画像在世间,那个时候的佛祖是不能有具体形象的,但后来传到波斯帝国之后,人们开始开凿石窟创作佛祖的形象,后来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以后,很多世家大族、官宦相继请工人在石壁上作画描绘佛教的经典教义,从波斯传入的佛祖形象也渐渐被汉化,表现出当时人们的审美。到唐朝鼎盛时期,石窟壁画的发展越发精进,出现了非常多的杰作,比如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等。莫高窟可谓是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其中220窟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图》,从壁画颜色的鲜艳度到人物的衣着形象再到背景的描绘,完全可以展现当时长安城人们的审美、流行趋势、国家开放程度、科技的发展。而到宋时期壁画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衰落的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壁画艺术又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回看整个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壁画具有反映时代特色的特征,即其在当时是可以作为一种宣传媒介的。所以我国知名公共艺术家、教育家袁运甫曾说:“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形势下,壁画艺术应该是公共性的,是具有时代特征、具有中国气派的、体现时代理想的公共艺术。”[2]

(二)对壁画艺术传播功能的理解

壁画艺术传播信息的作用是很大的,前文笔者已经就壁画历朝历代的发展做了探讨,其实壁画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具传播价值的,如在欧洲的宫殿顶有非常多的壁画反映时代的特色,都是艺术的瑰宝,像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就曾经在西斯廷教堂大厅天顶创作了闻名世界的《创世纪》,描绘了天主教9个宗教故事。所以,壁画的传播价值是世界范围的。并且不同的阶级都可以了解和观看壁画艺术作品,打破阶级之间的文化束缚,让各个阶级的人可以相互了解,从而形成主流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现在的壁画更是雅俗共赏,具有大众传播性。文字是信息传播非常直观的一种方式,近代之后打印机的发明,使报纸开始变成人们了解时事的有力渠道;到如今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每天可以接收铺天盖地的信息,但人们对短时信息的记忆力也变得越来越差,甚至一些大事件也没办法长时间停留在脑海里面。当信息量过大,人们需要通过艺术的形式来传递社会公共信息和文化精神,这样,信息会更深刻地停留在人们的印象里,尤其是好的作品甚至可以警示后人。这是艺术在城市空间信息教育传播的意义,而壁画作为公共艺术形式的一种,有着同样的责任和作用,需要用深刻的作品启迪社会。

二、壁画艺术教育信息传播功能的体现

(一)审美教育的传播功能

审美教育是通过欣赏美的途径促使欣赏美感形成的教育手段,它增强了人们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立足于陶冶心灵、怡情悦性的整体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了教育理念的培养,上世纪90年代末的学校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国要开展素质教育。而壁画作为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的公共艺术,是学生很好的教育美德的范本。不论是宣传城市建设、强调政策法规、宣扬民风民情与生活品质,还是单纯的艺术创造,都是壁画存在的方式。既然不论大人小孩都可以观赏,那么壁画创作所强调的美感和体现的审美就格外重要。例如重庆黄桷坪四川美术学院的老校区有很多涂鸦是学生和重庆政府组织策划的大范围壁画宣传,经过壁画的渲染,原本非常普通的居民楼变得极具艺术气息,甚至成为重庆的一处旅游景点。这是壁画赋予城市空间宣传的意义,其能化腐朽为神奇,既丰富了城市文化,又可以吸引人群到访增加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主流文化审美的宣传。

(二)公益宣传的教育信息传播功能

公益宣传方面的壁画信息传播主要是传递主流的价值观和思想,宣导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首先是提高大众对于社会公共事业的认知。比如说现在的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迅速、人口呈几何增长、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这些在壁画创作中都是经常出现的题材,提醒人们增强环保意识,要爱护自己的家园、保护树木、不乱丢垃圾并且分类处理、减少汽车出行等,身体力行地去爱护地球生态环境,对于教育下一代有深刻的影响。其次,城市空间中壁画的信息传播还有人性的启示。比如在火车站有宣传孝道、礼节等主题的壁画。中国自古以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留下了很多关于孝道礼节的故事,都是需要传承的精神。壁画创作者也可以由此入手,创作出宣传公益的作品,表达人类对于理想生命幸福的不懈追求。

(三)城市文化的传播功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体现。回溯历史,在盛唐时期,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曾经有万国来朝的盛况。盛唐时期文化的发展也是领先于世界水平的,长安街道随处可见外国人,同样,中华文化被其他各国学习和吸收,这是文化鼎盛的表现。所以,文化不仅能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水平,更能体现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只是经济发展好,文化落后,这个国家的人民依然不会幸福,因为人的本性就是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所以,壁画在城市公共空间传播的功能表现还有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播。当前,文化全球化发展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很大,政府有关部门提倡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重庆城市文化宣传中,经常能看到浮雕壁画的身影,“巴人”的精神体现、火锅特色美食等,这都是壁画艺术在公共空间中对于城市文化的艺术体现。

三、壁画艺术在城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首先,由于社会发展太快,年轻人往往追求娱乐至上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导致很多艺术创作中缺乏对于内涵的思考,流于低俗化。其次,我国城市建设缺乏对民族文化传统特征的自觉思考,偏重商业价值。城市特色越来越少,高速公路旁的建筑千篇一律、新农村建设的房屋雷同,很多壁画出现的公共区域很不协调,缺失审美。所以壁画在公共空间的创造一定要有思想内涵,传递正能量和核心价值观,不能随波逐流地进行创造,更不能流于低俗化,要保持艺术的情操。地方政府在做城市规划的时候不能太过武断,造成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壁画艺术是文化传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需要做到承古启今,传承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并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创新,为城市文化添砖加瓦、为人们审美提高而创作。这些才是作为公共艺术的壁画未来应该展现的功能。

参考文献:

3.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 篇三

文艺作品只有在广泛传播中才能发挥作用、兑现价值。艺术基金资助优秀艺术作品的传播,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实现有效传播的传播交流推广活动。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从形态上可以分为展览类、演出类和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项目;从区域范围上可以分为国(境)内和国(境)外。由于评审侧重点,特别是资助方式不同,国(境)内和国(境)外项目不可在同一个项目中混报;包括在港澳台地区开展的项目,由于资助方式与在内地实施的项目不同,可在国(境)外开展的项目中申报。

传播交流推广类项目实施期限为两年,申报主体应严格审视申报作品的代表性、影响力和独特价值,应与国(境)内外有实力的演展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做好剧场、展馆、宣传、票务及食宿交通等方面的相关准备,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力求将一流的内容在国(境)内外的一流场馆、主流人群进行传播。

二、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资助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艺术基金资助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体现中国精神的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符合传播规律,体现创新意识,为人民喜闻乐见,公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艺术品位和艺术个性,内涵丰厚、方式灵活、手段创新,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项目。资助范围包括舞台艺术、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和网络文艺(网络演出、网络音乐等)作品的展演、展览等传播交流推广活动。

三、哪些项目属于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的项目?

艺术基金自2016年起,开始资助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传播交流推广的项目,以鼓励创新探索艺术传播推广方式,推动艺术传播交流推广的覆盖面和群众参与度。申报这类项目应着重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握传播规律,注重渠道建设,促进优秀艺术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项目实施一般应包括专业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等较有代表性的线上传播方式。

四、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资助重点有哪些?

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作品,应是内容优、主题好、质量佳,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且制定的实施计划切实可行,编制经费预算科学合理,符合艺术传播规律,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9年,艺术基金重点资助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巡演、巡展的项目,以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现实题材作品开展巡演、巡展的项目。

五、获得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资助的艺术作品,能否用于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获得立项资助的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项目,在通过结项验收后,其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再次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组织开展巡演。在创作阶段,通过艺术基金资助,艺术作品已经具备良好基础。结项验收合格后,艺术基金鼓励项目主体多演、多改,避免“刀枪入库”。继续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有助于推动形成作品创作演出的良好生态。

六、申报在国(境)内实施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符合哪些要求?

为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对在国(境)内实施的项目,除思想性、方向性的要求外,申报在国(境)内演出的舞台艺术作品还应是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过程中,深受欢迎,产生过良好社会影响的作品。艺术基金鼓励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面向“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以“送文化、送艺术”为目标的传播交流推广活动。

此外,申报在国(境)内实施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还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好承接方、项目经费和剧场展馆等。

七、申报在国(境)外实施的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符合哪些要求?

传播交流推广国(境)外项目承担着将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优秀艺术作品推介到国(境)外,以展示我国文化发展成果,通过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使命,申报主体应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水准,申报项目也应是具有较好口碑和声誉的代表作品、经典作品。因此,在国(境)外实施的展演、展览项目,应为国(境)内有代表性艺术家群体或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团体的代表作品。国(境)外合作方应为有实力、有经验、有渠道、有平台、有影响力、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能够推广主流内容,安排主流场所,吸引主流观众。

由于在国(境)外实施项目的情况更为复杂,不可确定的因素更多,申报主体应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在获得立项资助后出现难以实施的情况。

八、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对申报主体资质有哪些要求?

申报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单位或机构,应是2015年4月30日前在行政机关登记、注册的单位或机构。因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重新登记、注册的,登记、注册时间可与改革前连续计算。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管理,明确提出申报展演项目的艺术单位、机构应提交《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为体现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单位性质为机关法人的单位、机构不宜作为申报主体申报艺术基金项目。

为确保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有效实施,已获得艺术基金2014、2015立项资助的项目主体,资助项目延期两年仍未能完成结项验收的,不能再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需要说明的是,2016、2017、2018立项资助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主体申报不受限制,可综合衡量本单位、机构开展创作生产、组织艺术活动的能力水平,策划申报项目。

九、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哪些?

申报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主体须提供详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申报工作开始前,与展演、展览承接方或软件开发、内容制作方签署意向协议;展演项目应于申报前完成作品创作演出,展览项目应于申报前完成策展和展品征集。在国(境)外开展的项目申报前须征得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对应由申报主体承担的经费,需要提供已落实资金的证明材料。

十、申请在国(境)外开展的项目为什么需要提供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审批文件?

《文化部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管理规定》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是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计划,监督和检查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机构及活动情况。”各艺术单位、机构在实施涉外项目时,均需要向同级文化行政部门报批,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考虑到艺术基金在2018年组织申报拟在2019实施的项目,申报主体在申报期内向同级文化行政部门报批,但在项目实施开始前才能取得正式审批文件,因此,艺术基金要求申报主体在申报前须征得同级文化行政部门的同意,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

十一、设计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如何确定展演展览场次?

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制定相应演出展览场次要符合艺术传播规律。不同艺术门类、主题和题材内容有相应的受众群体,且申报主体组织策划展演、展览的能力也各有所长,重要的是要保证演出效果和展览质量。前几年都出现了向艺术基金申报“千场演出”“百场展览”的情况,一方面专家在评审时会对申报主体的实施能力和项目实施效果产生疑问,另一方面艺术基金在确定资助资金核算标准时,原则上从公益资助的角度将国(境)内展演项目场次的上限定为25场,展览项目场次的上限定为10场,超出部分需要申报主体自行筹措资金。

另外,申报主体确定的时间安排和展演展览路线要科学合理,有序实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在立项签约后,项目主体应避免因变更项目实施地点或缩减项目规模引起经费预算大幅度调整,因此,在填写项目经费预算时要真实完整、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并在申报前落实好自有资金,防止因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实施。

十二、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资助资金用于哪些方面?

艺术基金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以匹配资助为主,资助资金有指定用途,不能挪作他用。对在国(境)内实施的展演和展览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展馆剧场租赁、交通运输、学术研讨、资料录制和工作人员差旅食宿等费用;对在国(境)外实施的展演和展览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国际间交通运输、资料录制和工作人员国际差旅等费用;对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展传播交流推广的项目,资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软件开发、内容制作和工作人员差旅食宿等费用。不在资助范围之内的费用开支,需要申报主体自行解决。在立项签约后,实施主体应避免因变更项目实施地点或缩减项目规模引起预算经费大幅度调整,因此,在填写项目经费预算时要真实可靠、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并且在申报前落实好自有资金,防止因资金不足影响项目实施。

十三、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资助额度是怎样确定的?

国家艺术基金成立时确定了三种资助方式,即项目资助、优秀奖励、匹配资助。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采取匹配资助的方式,是对已经确定实施项目的资助,目的是帮助项目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艺术基金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的资助主要集中在剧场展馆租赁、交通运输、差旅食宿等标准相对清晰的几个开支项目上。为科学合理地确定资助额度,艺术基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了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类艺术单位、机构的意见,经反复测算,依据艺术门类、国(境)内外、规模体量、成本投入等因素,根据资助项目资助额度核定方案,划分为不同档次。其中,舞台艺术演出类项目的档次根据艺术门类、参演人数、演出场次、演出地点等指标确定;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展览类项目的档次根据展览的地点、场次、时长、展品数量等指标确定。对通过专家评审的拟立项资助项目,艺术基金将按照上述相关指标,针对申报项目实施计划与预算方案,重新核定经费预算,并组织财务专家论证,确定资助资金。这也是申报主体在签订《资助项目协议书》的同时,需要重新填报经费预算的原因。申报此类项目的单位、机构应特别注意,不能在获得立项资助后因资金问题变更项目实施方案。

同时,由于传播交流推广项目经费开支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要求申报主体要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获得立项资助后签署的《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协议书》也约定承诺的配套资金必须足额、按时到位。对于自筹资金数额,艺术基金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但应保证申报项目顺利实施,申报主体要根据实施计划做好经费预算,一些实际需要又不在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预算开支范围内的费用,可以在自筹经费中开支。

十四、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接受监督?

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监督管理工作遵循“目标—效果”原则,尊重艺术规律,坚持内容监督和经费监督相结合,把好“导向关”“质量关”和“财务关”。对立项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艺术基金分别在立项签约和结项验收两个阶段,按照70%、30%分批拨付资助资金。中期监督在资助项目首演、首展期间开展,管理中心将直接组织或委托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组织监督专家对首演、首展进行现场监督,围绕资助项目的内容导向、项目质量、修改意见进行交流研讨,填写《中期监督专家意见表》。同时,管理中心也将采取“点面结合”的片区集中巡查监督方式,集中听取、检查各片区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确保内容导向正确,艺术质量上乘,经费使用规范。

十五、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能否申请提前结项或延期?

艺术基金按照“完成一批、成熟一批、结项一批”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结项验收工作。项目主体按照申报时制定的实施计划,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后,可以随时向管理中心监督部寄送结项材料。同时,艺术基金对实施周期的要求不是呆板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硬性要求,申报指南中明确注明,“2019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应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结项验收。如确需延期完成,必须于2020年10月31日前以书面形式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延期。”

十六、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结项验收有什么具体要求?

4.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篇四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

1民间工艺美术之剪纸艺术概述

我国的民间工艺美术遗产丰富,历史悠久,技艺高超,比如:剪纸。

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的手工工艺,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刻)刀为工具,进行艺术创作的一种轻软媒体艺术,它的灵感主要源于民风、民俗和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基于它简捷的制作方法和特殊的镂空技术,又为后来的民间工艺装饰服务。

纸的折叠性使工艺师的雕镂工艺变成剪刀的掏剪、对折与多折剪刻,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形。

民间剪纸艺术的装饰美化功能与民间工艺美术存在着一种审美共性:装饰、实用。

“镂空”是剪纸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可以运用到平面设计、服装刺绣、建筑界面装饰等各个领域,属于劳动者的艺术,是最经济、简捷、最便于抒情的民间艺术形式。

人们以唾手可得的纸和最原始的剪刀工具创造了最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剪贴艺术,它扎根于民间,服务于人民,作者和欣赏者众多,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艺美术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承载着新的文化传承任务;而从国内、国际各个设计领域来看,剪纸艺术面对着与新时代发展的脱节和边缘化问题,同时,这种边缘化倾向也为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带来了创新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2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民间工艺美术在新的知识、技术、观念的冲击下将面临着自身的延续和发展的巨大压力与挑战。

民间工艺美术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民间工艺品价值认识的偏移和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难以与时俱进上。

在现代生活中,民间工艺品的实用功能在逐步减弱,其审美功能更加受人们的关注。

在当下发展潮流中,人们寻求一种脱俗怀旧既没有失去现代的功效又与现代的样式形成反差的审美方式,其“实用”的背景以及严峻的内涵已经逐渐消散。

“因此,一种放弃民俗深度追寻的浅表感,一种注重物质实效的笃实感,一种热衷声色气氛的浮艳感以及一种突出自我价值的个性感,可谓民间美术蜕变形态表现于现阶段的一些品格特征”。

[1]民间工艺的创作观念受其传承方式的影响也难以与时代同步,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民间工艺技法的风格慢慢地走向程式化,难以与时俱进。

3民间工艺美术的机遇与优势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过“轴心时代”的理论,“每个文明都有它成熟的自给自足的阶段,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该文明所依赖的土壤已经不能再提供更多有效的养分时,这种文明必须借鉴其他的文明资源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否则,该文明虽然存在却缺乏活力,逐渐成为一个走向衰落的文明。”[7]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贵在传承与发展,重在与时俱进,在社会化大发展中,新的技术,新的文化不断促使着剪纸艺术汲取其他工艺元素的优点与精华来充实自己,以致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使其能够很好地复苏与蓬勃发展起来。

4民间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41保持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充分地认识和理解剪纸艺术作品特有的民族气质、性格及其特有的美学观念,把民间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形式、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的剪纸艺术作品。

尽量避免采用将传统的图形与符号在表现形式上进行重组和挪用来传达某些历史信息;而是应该基于民族传统又结合生活实际,对剪纸手工艺进行挖掘与创新,突显出剪纸的民族特色。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创新,使得剪纸的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剪纸文化进一步升华,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地完善自己。

42在原有审美基础上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民间工艺美术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如果对民间工艺进行深入地发掘与整合,然后再在原有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审美理念,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进行深入地提炼再创造,这样既延续了民间艺术,又可以进一步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唤起人们对民间艺术的重视。

传统的手工艺往往被人们看成是艺术品,我们应该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将它转化为设计作品。

艺术重在表现个性、表现生活,感性内容较多一些,而设计的目的是用于服务人类、服务社会,因此,民间工艺美术要与时俱进,跟上社会生活的节奏,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应该主动适应社会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所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民间艺术可持续性地发展。

正如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里所说的一样:“在艺术的继承中,人类审美意识的连续性对艺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6]虽然人们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但是人们的审美判断是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不管过了多少年,东施依旧是东施,终究不会变成西施,嫫母也不会变成毛嫱丽姬。

人类的审美意识就像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突然断裂是不大可能的,突然断裂而完全另起炉灶的审美观念就丧失了为人所理解的基础,以此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很难服众。

因此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性进行深加工,才能更好的保证民间工艺发展的继承和创新。

43遵循市场规律,探析发展对策

根据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一般原理,当剪纸艺术作品由自娱自乐的单纯目的的作品走向市场谋取利润时,剪纸艺术作品就具有了劳动价值,就转换成了劳动产品,就成为了商品,剪纸这项民间工艺也就成了艺术生产劳动,它面对的消费者就是那些花钱来购买剪纸作品的人,生产与消费的规律就开始了,确切地说这就是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规律,要想持续发展就得遵循市场经济里的规律也就是要满足市场供求关系。

据分析,传统民间工艺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间工艺创新匮乏、发展不平衡、后继乏人或后继无人,无以形成市场化。

剪纸艺术作品要想持续性发展下去也应走市场化的道路,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技法应精湛。

商品只有经过流通才能实现其价值,剪纸这种工艺美术作品不经过流通也是难以实现其真正价值的,剪纸商品的价值只有在剪纸商品消费中才能得以体现,工艺美术师生产出的剪纸作品,无论其蕴含有多少劳动力,有着多大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如果缺少了市场的需求,没有消费者的购买,那它的价值也就无法实现,“以活态的形式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才是实现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进步,工艺美术品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从古至今,大量的客观事实证明,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与振兴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都需依赖市场,如果没有市场,工艺品便无从传承、发展与振兴。

因此,剪纸艺术作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适应市场经济大趋势的发展,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长盛不衰,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44提供剪纸艺术生存的土壤

“传统手工艺的衰落,究其根本,是因为现代社会不能再为它提供一个生存的土壤”。

[9]要想让剪纸艺术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首先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剪纸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他们对剪纸艺术作品的认同感,甚至积极投身到剪纸艺术的创作中去,这样可以填补人才的断层,使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剪纸艺术的发展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没有人才,剪纸艺术的发展便是纸上谈兵。

任何艺术想要发展都必须遵循“技术是血液,人才是资本,质量是生命,发展是生存”的理念。

[8]只有这样剪纸艺术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深深地根植于社会文化的土壤中。

5结论

每一种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都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乡土风情中,同时也依赖于人们对它所寄予的深切期望和无尽关注。

5.中国当代艺术的策展传播小议论文 篇五

在肯定独立策展人对中国当代艺术传播的重要性的同时,我们要正视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独立策展人所面临的困境。

一、策展与策展人

策展的工作内容非常繁杂,从确立展览主题、立项申报、遴选作品,到设计展览形式、制订布展方案、确保展览安全;从设计展览宣传册、作品简介,到展览宣传、推广发布;从展览预算论证、资金分配,到材料费发放、作品包装、仓储、运输……这些都是策展工作,都是由策展人负责的事务。

二、策展人在艺术展览中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艺术市场也日益活跃,画廊、展览、拍卖会开始频频出现。独立策展人已经成为艺术生态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当灵感乍现或创意迸发时,独立策展人可以凭借自身敏锐的文化意识猎取与其相符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品策展,对作品背后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与表达,赋予艺术品更多的内涵和价值。由此可见,能否精准遴选出合适的艺术作品,并深入挖掘、表达出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清晰地呈现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进而引发受众的共鸣,是衡量艺术策展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也是对策展人策展能力、文化修养的考量。策展人在整个策展工作中,承担着传达文化内涵、塑造文化形象的职责。优秀的策展人只具备创新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甚至要具备与艺术家相似的创作经历,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作品。同时,还要坚持以观者为本,让他们在充分感受展览现场独特氛围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展览的主题内涵和文化意义。展览是否成功,除了体现在学术意义方面以外,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教育意义方面。成功的展览是具有开创性和时代性的,并非简单地搜罗与主题相关的艺术作品就可以。独立策展人是当代艺术的领军者,扮演着负责人的角色,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实现了对艺术市场的整合,推动了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独立策展人在艺术展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三、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独立策展人无疑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广泛传播,对于这样一个独特的职业身份,一些艺术家、媒体人、投资商人、评论家、教师等,都在尝试以策展人的身份进行展览策划。在他们看来,独立策展是一种能够创造效益的行为,而他们往往对于展览的文化品位、学术意义、教育意义以及社会效益不甚明了。由此带来专业水平较低、主题阐释不够、无法引发观者共鸣等问题,这些都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策展传播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必须加强对其的关注。

目前,独立策展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所组成的非专业群体,他们在策展方面没有太多经验,属于业余人士,文化意识不强,学术研究能力较弱,无法充分体现展览的主题思想。虽然这些人中不乏对艺术充满兴趣的、具有较强文化意识和学术钻研能力的策展爱好者,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创意与展览主题相结合,能够赋予艺术作品一定的内涵与价值,但总体来看,这样的人比较少。另一类则是专门从事策展工作的职业策展人,他们具有丰富的策展经验,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在全面阐释展览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能够营造强烈的展览氛围,他们是当代艺术风向的引领者。所以,加强对独立策展人的培养,提高策展人的.策展水平和学术品位,构建完善的策展人制度,充分发挥他们在当代艺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是走出当前困境的解决途径。非专业的策展人最好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避免因过多参与策展,造成本职工作的延误。否则,不仅无法起到推动当代艺术的策展传播作用,反而会因为理论研究的落后而影响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只有将当代艺术策展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才能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6.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 篇六

摘要:近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不仅使民族经济得以高效迅猛发展,还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上得以快速提高,人们在的衣食住行消费上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心理,需求带动消费,“衣食住行”首当其冲,社会审美价值改变了人们对于服饰美及服饰文化的理解。服饰文化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之一其中有包含着人类精神文化的因素,服饰能够直接反映文化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显示出一个人的地位,还体现着一个人对于美的需求,同时,人们对于服饰文化自身所拥有的精神文化因素要求越来越多,人们通过美丽的服饰装扮自己,增加对自己的自信,而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服饰文化;大学生;校园文化

一、大学生服饰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校园服饰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不同于大众时尚文化的特殊文化,它强烈地反映出学生在这一特殊环境下所拥有的特殊审美观念、时尚观念以及着装观念。1.大学生服饰文化能反映出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占据校园文化的核心地位,是一所大学的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而服饰穿着在人的身上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思想,不同的服饰不同的搭配就能够体现出一个人不同的气质,而大学生对于服饰的选择无不显现着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习惯、审美追求,所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对服饰美的追求体现出大学生的内在心理和对于美的欣赏与价值观,服饰穿在身上就像赋予其生命,不同的类型形成了校园中不同的风景。2.大学生服饰文化能够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在校园这个特殊的氛围环境中,举办多样化活动就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而从服饰方面就能够更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里大学生对于自身的穿着搭配停留在怎样才能通过服饰展示自己,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会体现出服饰文化带给我们质的改变,整体环境的变化拥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生服饰风格的研究现状

1.时尚前卫风格。大学生着装引领着校园服饰文化的潮流,这是校园服饰文化的一显著特点,他们追求时尚着装,必然会带动消费的时尚,有些大学生追求品牌、偏好名牌,追求前卫潮流、个性的服饰,显现出随性,标新立异的特点,而有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性格爱好,追求特别夸张而又不显张扬的服饰,各种各样的群体在校园服饰文化中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展示校园的文化形象。2.单一的服饰风格。大学生服饰中的时尚和简约,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服饰的单一化,曾经做过一份调查研究显示,在大学大一、大二学生群体中,对于穿着类型的调查,拥有70%的学生穿着的运动服,15%的学生穿着休闲服装,另外15%的学生穿着一些比较前卫时尚潮流的服饰,同时,他们对于服装类型喜好的调查研究显示,65%的学生喜欢前卫运动休闲装,20%的学生喜欢一些品牌效应下的时尚服饰,15%的学生喜欢成熟稳重的服饰,服饰的单一显示着学生的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审美观念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氛围下有一定的影响。

三、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

校园的文化精神是由教师与学生构成,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需要的精英群体。服饰的艺术与审美功能以独特的文化内涵理念影响着大学的文化建设,学生群体的穿衣打扮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体现着大学文化的精神。大学生群体对服饰认识与理解较为前卫,标新立异的穿衣方式体现着自身的与众不同。1.服饰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服饰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因素慢慢渗透服饰文化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饰慢慢向实用和美观发展,更成为一种文化的符号,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大学生服饰文化是校园时尚精神的直接表达,作为一种时尚文化,体现出年轻人的审美观念,生活品位和价值观取向。大学生拥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素质修养,他们穿着的不同体现出文化水平的不同。2.服饰艺术传播的意义。服饰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符号,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重大的意义,服饰中蕴含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观念和习惯,体现一个人的审美标准;服饰还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身份,通过服饰的传播能够带动别人的审美观念,把前卫时尚积极的信息传递给人们。服饰也是审美文化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体现出个人的修养、气质。

四、服饰文化的艺术传播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

7.地方民间艺术传播措施论文 篇七

第八章 效果分析(上):劝服艺术

在传播学的所有研究,以研究如何取得最佳效果为核心的效果分析一向最受重视,可以说是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赖以安神立命的根基。效果分析在传播学的学术体系中至少在经验学派的研究框架中海处在百川归海、众星拱月似的地位上,其他方面的研究最终都归结到效果问题上,如果不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那么传播活动就是去意义,如果不探讨效果问题,那么传播研究便成为无的放矢。

效果分析中最令人感兴趣,也最具实际应用价值的就属劝服艺术,因为它直接涉及什么样的传播方式最有效。

第一节 霍夫兰与耶鲁研究

传播学的早期阶段,耶鲁学派最有实力,简直就是传播学的正宗所在,在耶鲁研究更是代表着传播研究的主流与方向。

耶鲁研究的三个特点:主要致力于理论性探讨与基础研究;从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引申出理论上的创建;强调通过控制性实验来测试一些命题

霍夫兰的代表作《传播与劝服》:围绕态度问题的耶鲁从书中最重要的一 部论著。

态度是指个人或团体对某人某物、某一事情或某种观念的心理倾向。态度的三个组成部分:认知、情感和行为。

情感成分包括一个人对某些人或物的评价、爱好和情绪反应;认识成分被概括为一个人对某人某物的信念或真实知识;行为成分包括人指向物或人的外显行为。

态度中的认知成分是这种态度的基础,没有对某事物的认识,就不会形成对此事物的态度;态度中的认知成分不一定都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东西,在许多态度中认知往往表现为偏见或成见。

在态度中起关键性、支配性作用的还要数情感成分。先有态度后找根据,许多态度都是感情用事的产物。决定一种态度即心理倾向的关键因素在情感而不再理智。

态度中的行为成分,则是情动于中而发于外的自然结果。不过有时候态度和行为并不完全一致。

第二节 从传播来源看劝服

传播来源的三种变量:可信度、知名度和动机。

一、传播来源的可信度

霍夫兰研究启发:为了进行有效的劝服,为了提高传播的效果,需要重视传播来源的可信度,尽量挑选可信度高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取得最佳效果的关键还在于传播的内容本身,睡眠者效应会使人们忘却传播的来源,而最终只对感受到的信息内容保有印象。

二、传播来源的知名度

传播来源的知名度与传播来源的可信度一样,同传播效果成正比。传播者的知名度与其可信度为往往合为一体,可以统称为“威信”。

E·阿伦森实验证实:知名度高的传播来源比知名度低的传播来源更具有劝服的优势。

三、传播来源的动机

E·阿伦森实验证明:当传播者的动机同他本人的利益相反时,他的劝服力量才最大。这种情况下,即使传播者的威信不搞,也能导致人们对某事物的态度改变。

第三节 从传播方式看劝服

传播方式上探讨劝服艺术的四个命题:只说一面之词好还是正反两面都说好;先说为好还是后说为好;结论由传播者明白给出好还是由受众自己得出好;理智型的宣传好还是情感型的宣传好。

四命题围绕怎么说才能使你信服。“怎么说”的问题可以说是耶鲁研究的中心所在,事实上耶鲁研究的特色与贡献也在于对“怎么说”的问题、也就是对传播方式的问题做了大量很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一、一面之词与两面之词

是说一面之词还是说两面之词,主要得看受众方面的情况而定。

对反对者和程度高这,宜说两面之词,而不宜说一面之词;对赞成者和程度低者,则宜直说一面之词,而不宜正反两面都说。

二、先说后说孰更有利

人们对事情的开头语接喂为女鬼王印象较深。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对开头的记忆较牢,近因效应指对结尾的印象较深。

与先说后说这一问题有关的因素涉及学习和记忆各个方面,在学习上总是先手为主,在记忆上近因效应则表现得更明显。倒金字塔结构有利于唤起人们的注意,金字塔结构有利于加深人们的印象。

三、结论是由穿着给出,还是由受众得出

耶鲁研究的答案是:明白优于含蓄。

结论由受众自己得出也并非一无可取。这样做有时效果更加,因为自己得出的结论要比传者给出的结论更容易接受,记得也更牢,同时也就更不容易动摇变更。结论由自己按照传播者提供的线索而得出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四、理智型劝服与情感型劝服

理智型劝服是以充分的事实依据、周密的逻辑推理、冷静的分析论述为特点;情感型劝服则不大顾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主要是通过调动人的感情,打动人的内心,煽动人的情绪来达到目的。

一般来说,情感型劝服比理智型劝服更加奏效。

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在态度的形成于改变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情感。情感型劝服作用的正是态度中的情感部分,正如理智型劝服影响的只是认知成分。认知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态度的变化,而情感的变化则必定引起态度的变化。

如果把理智和情感综合在一起,那么劝服的效果就比单纯的理智或情感大得多。

耶鲁研究的许多实验过于琐碎,甚至相互矛盾,更主要的是只讲手段而不顾目的。也许忽略传播的内容而专注于传播的方式,正式耶鲁学派在这个问题上难以深入、难以卓见的主要原因。

第四节 从传播对象看劝服

传播对象方面分析影响劝服效果三点变量:听从性、恐惧诉求和接种免疫论

一、听从性

不论传播的目的何在,也不管传播的方式如何,总有一些受众比较容易劝服,另有一些则比较顽固。

决定受众听从性大小的,是对自己的主观评估。自我评估低的人比自我评估高的人更容易接受别人的指教、听从别人的劝导(前提是转播者的观点合情合理);自我评估高的人催自己充满自信,总是立场坚定,顽固不化。

其他决定听从性的个人特征:心怀敌意的人比心怀善意的人更难受他人思想的影响;想象力贫乏的人比想象力丰富的人较难于劝服;内向性的人比外向性的人更不容易说通;具有社会进步倾向的人比遇事保守的人劝服的困难要小一些。

二、恐惧诉求

在劝服信息中夹杂有威胁成分,使受众产生惧怕心理,借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贾尼斯实验证明:在宣传一种主张时轻微的恐惧比强烈的恐惧能得到更佳的效果,这是由于过度的恐惧会引发心理上的抑制反应,强烈的恐惧信息也会抑制人们对信息的注意与理解,因而也就削弱了信息对人们的影响力。

霍得华·利文撒尔实验证明:最强的恐惧最有效。

恐惧诉求的研究中似乎得不出个明确的答复,因为实际情况多种多样,而决定恐惧度强弱的主要因素又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

三、接种免疫论

站在受众的立场,着眼于如何抵御传播者的宣传与劝服,如何保持原有的态度。霍夫兰指出,接受正反两面信息的受众比起只接受正面信息的受众更能抵御反面信息。

人的思想抵御反面宣传的两种方法: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增加思想上的抵抗力;二是进行适当的反面教育(有意识地向受众灌输一些反面的信息,使他们的

思想先对这类反面信息产生抵抗性,这样一旦他们真正面临反面信息的大规模侵袭时,便不会轻易发生动摇)。

上一篇:教师年度总结个人总结下一篇:巡视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