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共8篇)
1.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篇一
将生命融入沃土
——周新武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昨日上午,咸宁市嘉鱼县举行周新武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400多名干部群众静静聆听报告。
9点整,报告会开始。嘉鱼县委宣传部长廖朝晖、高铁岭镇党委副书记殷志刚、周新武侄女周莎、湖北日报记者崔逾瑜先后讲述了周新武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
廖朝晖动情地说,“周新武四次选择下基层,为的就是回报这片深爱的沃土。1999年,周新武大学毕业放弃了省电力公司的邀请,选择报考了选调生来到基层。2004年,他婉言谢绝了省纪委的挽留,义无返顾地选择留在了咸宁。2007年,咸宁市委准备从市直机关选拔一批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周新武又谢绝了组织部的挽留,选择来到了农村。”
“叔叔从来就是一个不顾身体、拼命工作的人。叔叔1999年在贺胜桥镇工作时挂宣传横幅,不小心从扶梯上掉下来,摔断了几根肋骨,一直到他去世后我们才知道。他从不在家人面前叫苦叫累,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扛着……”周新武侄女周莎哽咽着说。
1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优秀基层党政干部的形象,定格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嘉鱼选调生张旭在聆听报告的过程中一直泪流满面。“谁说选调生就一定会东南飞,周新武用行动告诉我们,扎根农村大有作为,奉献农村大有价值。”
嘉鱼县工商局局长李河生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他表示,一定要像周新武一样,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潘家湾镇党委书记、镇长周亚澜表示,要以周新武为榜样,坚持在基层岗位上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2.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篇二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职体育教学,融入研究
随着大学生不健全心理与行为的逐渐增加,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系统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将生命教育恰当地融入高职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各高职院校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科学选择
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关键动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想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价值,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展开,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压抑与限制。同时,生命教育还应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此,高职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注重其趣味性、知识性,还要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全面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也就是说,即使是体育教学,也要加强与学生专业的结合,从而让学生以最好的身体素质来适应岗位需求。
比如,对于汽修、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就要着重锻炼其上肢力量,并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增强学生下肢耐力。另外,对于一些工作强度较高,极易形成职业病的专业的学生,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则应多讲解一些日后工作中比较实用的内容,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了降低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患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几率,应多融入一些肌肉放松、按摩方面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体育与专业间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也能够充分体现出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加强体育生命情感教育
生命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加强学生对生命美与珍贵的体验,来全面激发其热爱、珍惜生命的情感。首先,就要从爱他人出发,给予生命足够的关怀。比如,某高职院校的一位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由于天气较为闷热,在进行准备活动中,一位学生突然昏厥了,很多学生都比较惊慌,而这位教师定定神后,立即给该学生掐人中穴,并派一名学生快速去叫校医,同时让围着的学生散开,空出较大的空间,等待校医。在这起突发事件结束后,教师便把握住生命教育的契机,教育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沉着冷静地对待,准确、快速地判断出原因,并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进行急救,做好人群的疏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互相关心、帮助,要善待每一个生命。
另外,还要懂得欣赏生命的美。其中涉及形体、表现形式方面的美。人们只有在真正体会到自然界、生命的美与多样性后,才能够真正地去发现和体会生活中的美,才能够积极地去抵抗各种负面情绪,以及可能危害生命的各种现象。
三、强化生命行为倾向教育
要将生命教育融入高职体育教育,仅凭借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加强开展体育实践教育活动。
首先,应针对教学任务与目标加强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比如,对于耐久跑项目的教学来讲,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结合定向运动,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现在同学们都处于野外的森林中,你们每个人都只有地图、指南针,看谁能够结合地图的指示达到指定地点。”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完成耐久跑的教学任务,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看地图,还掌握了相应的生存技能,也锻炼了身体素质,提升了生命意识。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应对紧急危险。对于这方面的生存技能教育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火灾逃生演习”等游戏来完成教育任务。在游戏中,要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在发生火灾时,在紧急撤退过程中,一定会有较大的烟雾,为了安全,在撤退过程中,学生应降低自身重心,并利用湿手帕等捂住鼻子快速地赶到指定地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于逃离不及时,或防护措施不合理的小组给予扣分处理。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轻松地掌握了相关的火灾逃生知识与自护自救方法。
四、完善生命教育评价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性。为此,教师应全面了解和掌握每位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体育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应注重学生学习态度、表现、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积极发扬其坚韧不拔、勇敢的意志。并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选择更加适合的评价方式,进而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与指导,不能一味地追求其成绩、技能方面的提升。
3.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伤害生命的事件,大大小小的生命危机事件使得人们将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和思考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些事件催生了国内的生命教育并推动其发展。生命教育既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变得非常的必要和迫切,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下探索生命教育的合理模式,而利用现今大学里普遍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中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和时代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实施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腊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讲,学校“生命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和生命的价值。
从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看,生命教育主要有两大类实施形态,一类是渗透式实施,另一种是独立式实施。渗透式实施主要是在多学科教学和学校生活、管理中进行渗透。独立式实施则包括独立设置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讲座式生命教育课、开展专题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安排生命教育课外活动等几种形式。生命教育的知识信息容量大,涉猎的主题内容较多,专业性不强,学科分类不明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在大学现有的学制和专业学科设置下,开设一门独立的生命教育因为涉及的范围广、缺乏专业人员、教学内容不确定等原因而在短时间里难以实施,然而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又破在眉睫,刻不容缓,在这种情况下,采用渗透式实施手段,搭借其他课程的平台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避开大学生课程设置较满难以加入新课以及生命教育课程设置过长导致过多的空洞说教等现实冲突。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基于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的考虑,以学科教学为载体的渗透式实施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务,所以要协调和发挥好学科教学在生命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生命教育可以渗透的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理论课等,而在诸多可渗透的课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更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客上互相包涵,存在许多交叉地
从广义上来讲生命教育包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也包涵着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深入的一个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健康的价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义与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生命,关注学生成长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价值。在关注的主题上,生命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有共同的关注点,例如对于生活的兴趣和意义,生命教育将其上升为生命的意义,而心理学将其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和教育目标之一;对于自杀,生命教育从尊重生命,重视生命价值的角度出发呼吁人们珍惜生命,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则强调及时有效地处理自卑、抑郁、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困扰,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来避免自杀;对于死亡,生命教育中着眼于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理性看待生与死,而心理健康教育将其作为心理应激来处理,着眼于心理创伤的处理及心理状态的恢复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是一门直达学生心灵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对的是人本身,生命的个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健康、和谐、统一发展,它涉及到个体生命成长的整个历程,追求一种客观向上的生命态度与精神状态和一种不断完善的生存价值和生命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人,就是关注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心理健康教育应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同生命教育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一为发展性功能,即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点;二为预治性功能,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预防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三为矫治性功能,即对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学生予以矫正治疗。而生命教育具有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干预性功能。不同的是,生命教育的发展功能体现在发展生命认知、生命体验和生命实践上。而在预防、矫治或者干预的功能上,二者均体现在对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大学生可能面临的重大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生存问题进行预见性处理,防患于未然,对已经出现生命困惑,人生挫折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与及时、有效的援助、救护和治疗。
同时,心理学起源于哲学,在思想上具有一脉相承的基础和优势,生命教育追求的五个取向分别是生理取向、心理取向、生涯取向、社会趋向、死亡取向,这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
随着国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人们发现,当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的问题时,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无能为力。例如,在引发大学生自杀自伤的原因中,除了压力、抑郁、自卑、绝望等情绪心理问题之外,大学生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本身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很多心理问题的出现也是对于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追问。例如学业和求职就业问题,自我意识中的自我价值等这些都会引发大学生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而一旦关于这些问题的某些消极思考占了上风则必然会带来生活无目标、丧失价值感、网瘾、自杀自残等严重的心理社会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治疗可以给人以心理和行为上的调试,但关及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方面的教育却是心理教育所达不到的,而这些内容却正是生命教育所涵盖的。
在这个信息量空前丰富,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里,大学生迫切需要有关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澄清和指点,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引发生命危机。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现今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引发当代大学生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开展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势必会带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新理念,使其突破心理专业的局限。然而在具体的运行和开展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障碍和阻力,为了让生命教育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从目前的生命教育教材来看,生命教育的内容大体上包含欣赏生命的自然生命教育、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的人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等涉及内容非常的广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中的生命教育需要抓住最主要和最精髓的部分,生命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及生命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认识生命的价值、探索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死观、直面死亡,同时将生命教育中的对抗生活挫折、驾驭生命的情绪情感可与心理健康中的挫折应对、情绪管理等相结合。
(二)师资力量的培养
将生命教育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备开展生命教育的知识和素养。所以课程前的学习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现今大学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多是心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师,他们所具备的专业基础和教学技能有助于对于生命教育的把握。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
生命教育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脱离单纯的理论说教,让学生结合内在心灵世界、心理状况来体验生命、感悟生命、进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可以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有开展有关生命议题的讨论,开展增加生命体验的生命实践活动,养动植物感受生命的存在等等,这些形式克服呆板单一的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同时也增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趣味性、生活化。
参考文献:
[1]曾伟玲,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浅析青少年漠视生命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汕头科技,2008,(1)
[2]王文伦,生命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施形态[J],校长论坛,2010,(6)
4.如何将德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 篇四
如何将德育融入初中语文课堂
作者/ 陈梓荣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丰富的知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目前,很多学生有家庭教育缺失、攀比心理严重、生活自理能力差、协作意识不强等问题。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特征的学科,最能深入到学主的内心世界,是适合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平台。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融入相关的德育教育,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培养其博爱之心以及合作能力。
为了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选准切入点
所谓切入点即课文和所选材料的共同点,课文中的材料和课外拓展材料要一致,要选准共同点,必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精心研究课文
首先,教师自己必须精心研究课文的本身,了解课文产生的背景,在此背景之下文章所表达的思想等。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以背影为题记叙了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的这件事,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感人。表达了作者思念父亲,感激父亲情感。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的细节描写,因为这些细节的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与思想。
2.选准课文可拓展部分
在深入了解课文的基础上,选准课文可用作拓展的部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思念父亲、感激父亲的情怀,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我们正好可以利用这种感恩的情怀和具体细节的描写配合感恩教育,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文中父亲关心作者的每一个细节。具体细节有:(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为什么父亲要“再三嘱咐,”嘱咐的次数比较多,“甚是仔细”表明嘱咐的内容甚是详细。把送行中所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提到了,字里行间流露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2)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是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仅仅八个字表达了父亲内心依依不舍之情,爱子之心跃然纸上。
3.选准与课文拓展部分相呼应的课外德育材料
选准拓展部分之后,必须寻找与拓展部分相配合的材料以利于逐步引导学生,配合材料要贴近学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前面讲到在课堂之上着重引导学生去发掘文中父亲关心作者的每一个细节。(1)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2)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不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和你们的父母一起外出时父母是如何照顾你们的?(教学论文 )同学甲:“我们外出,爸妈为我准备好矿泉水、换洗的衣服、零食等。”同学乙:“我和父母外出旅游都是他们安排的,什么水啊、吃的啊、衣服啊去哪玩啊,他们都会问我。”然后教师总结,现在的物质生活肯定是以前不能比的,但我们如果细心一些可以发现父母是怎么照顾我们的。以至于我们喜欢什么颜色的、什么款式的衣服,什么口味的饮料等,可以说,父母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
二、善于思考和总结
只有善于总结,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的勇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自己在不断地总结中不断的进步。
1.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
要善于引导学生融入文章的情景,体会文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思考中净化灵魂,培养爱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做?”甲生:“我们会直接给钱让脚夫搬”。乙生:“我会和脚夫讨价还价后让脚夫搬”。师:“回答的很好,我们也可以和脚夫谈价格,现在请告诉我父亲为什么要给脚夫小费?为什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甲生:“因为行李太多。”师:“回答的很好,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乙生:“因为行李太多,父亲舍不得儿子搬。”师:“回答的非常好,这里体现出父亲疼爱儿子,舍不得儿子干活,后面还有没有再要补充的?”丙生:“除了父亲疼爱儿子,舍不得儿子搬行李之外还有,父亲舍不得多花钱,要谈价钱,节约钱给儿子。”师:“回答的非常好,你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发现父亲对作者的疼爱很不容易,谢谢这位同学,我们为这位同学的发现鼓掌。”通过引导学生不断的深挖、完善,其意义才会不断被放大,所以,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才能够更全面的思考问题,才能反思自己、对照自己。
2.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
如果只是思考而不总结,肯定不会有效果,那会失去进一步提升的机会,所以,在每一节课都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刻记忆每一个细节,加深对每一个问题思考的`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升能力的同时,提升思想境界。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我们不仅从多个细节的描写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也从作者关于自身一些心态的描写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与感激,思考父亲为什么如此的疼爱儿子?儿子又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自己外出,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具体的细节,你有没有感激自己的父母?如果有,是怎么感激的。用课文对照一下自己,自己平时有哪些做的不够的地方要勇敢的说出来,只有勇敢的说出来,我们才有勇气努力做到。
其实,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作为教师,不仅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更要利用好课堂的有效时间,把文章结合日常生活,让情理交融,给学生最能感知的影响,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学生的爱心,让学生拥有感恩之心,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篇五
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布依传统文化在现代人的意识中逐渐被淡化,甚至被遗忘。布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传承弘扬布依文化,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为农村基层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地处黔西南州兴义美丽的万峰林腹地的则戎乡,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景色独特。这里的师生们大多是布依族,从小耳濡目染布依族多姿多彩的名族风情与独特的名族特色,师生们的布依文化底蕴深,学校布依名族元素氛围浓厚。为了更好地挖掘地方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使布依文化得以更好传承,让学生感受布依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热爱祖国的情怀。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盛开布依文化之花,以课堂为主渠道,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着手融入:
(一)结合课文内容,挖掘布依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篇章,隐形的蕴含着深厚的布依文化意韵。因此,以课堂为主渠道,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从课文内容入手,通过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课题内容,将教材中隐形潜藏的相关布依文化元素的内容知识点挖掘出来,在授课过程中恰当适时融入。大体归为四类:一是民族风俗方面的文章;二是与乡土人情有关的文章;三是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文章;四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等均可融入。举例如下:
1.例,在三年级的《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教学过程中,就自然的融入介绍地方布依传统文化-----查白歌节“查郎与白妹”的布依族口传民间故事。又如,在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一课中,穿插布依传统文化-----蜡染,让学生了解布依传统文化对于不同图案的染制智慧,受到艺术感染及美的熏陶。
2.例如,在五年级《彩色的非洲》教学中,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万峰林的自然景观和本地区布依族的风土人情。让学生了解布依文化的同时,也让布依文化得以传承。从而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再如,在《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中,主要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其间,融入巴结少数民族的房居和当地布依族的杉木楼居。让学生对当地的布依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通览教材,把握意图中渗透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实施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破坏教材原意。深挖教材内涵,从教学内容出发,挖掘发现渗透融 入点,自然贴切的参合穿插融入进去。并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将显性渗透与隐性相结合,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既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再如,在《藏戏》一文中,穿插地方布依传统文化-----“六月六”让学生从中感受发现布依族的价值观、文化方式、社会关系结构、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原型。真正达到了教学环节中传统文化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和相互融合。
(三)驾驭教材,把握时机中渗透
教师要抓住上课契机,结合教材内容,因材施教。精准地把握好课题内容的知识点,因势利导。注意挖掘教材蕴含的布依文化元素,有的放矢地进行融入渗透。例,在四年级《渔歌子》一课,授课过程中引入欣赏美丽的万峰林风光,了解布依族传统习俗:布依族米酒、打糍粑等等,同时师将本地的风土人情等一系列以自编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万峰林中风光美/布依山寨喜鹊飞/五色饭味儿美/八音坐唱让人醉/布依米酒味道美/查白歌节吸引人/打糍粑有趣味/田园风光不须归。(引用同事查玉仙老师自编诗歌)”与此同时,授课教师将这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亲生感受,犹如身临其境又通俗易懂。这样就很自然的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通过口语交际及习作形式,将布依文化与教学有机结合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布依传统文化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充分利用口语交际及习作等形式将布依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
1.在口语交际中,例,通过教学《我看到了》这一习作口语交际,以布依族“五色糯米饭”为例,首先,教师介绍布依族五色糯米饭的来历和传说。其次,让学生在观察了解中学习“五色糯米饭”的特征及传说。让学生将观察到的通过口语交际,有步骤地介绍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仔细观察,反复地看,多角度地观察。通过课堂教学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的能力。
2.在习作方面,例《介绍家乡的景物》时,由风景区-----美丽的万峰林这一景点为切入点融入。通过让学生学当“小导游”,为前往万峰林观光赏景的游客,介绍家乡景区,同时恰当引入景区内的布依族民间曲艺“八音坐唱”。让学生通过了解“八音坐唱”的演出形式和美妙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让游客对布依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生对万峰林秀丽 景色和布依民间艺术的介绍,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再如,通过教学《身边的艺术-----布依舞蹈‘三月三’》为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三月三”的布依民族习俗,接着播放布依“三月三”的视频,从而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布依族舞蹈的特色,同时更让学生了解到布依族对于祖国家乡的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搞好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以激发了学生对布依文化的热爱之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感受到布依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通过以上途径,有机地将口语交际与地方布依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既让本地方的旅游景点提高了知名度,吸引八方游客,同时也让游客感受到风景的独特,金州美景好去处-----魅力东峰林。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基层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既要充分合理科学运用资源,又要很好的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要发扬祖国的布依文化,回归语文课堂教学,前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无论属于哪类题材的课型矣或是内容形式上的别异,只要教师在授课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融入布依传统文化,有效地将地方布依文化与语文课堂有机结合,结合教材内容与地方实际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恰当适时渗透融入相关布依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布依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吸取厚重的地方布依传统文化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儿女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承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布依文化之花!
6.将环保融入低年级美术教育 篇六
桃花工业园中心校 江洁
如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的热门话题,美化环境、保护环境、创设环境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美术是小学生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还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理想时,美术作品是孩子最好的表达感情方式,也是提高孩子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地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长期以来都被全世界,全人类所关注。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要保护环境,教育必须先行。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成了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孩子们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美术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这对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感到低年级学生对于美术活动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下面我就谈谈小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一、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通过对于环境有关的图片、绘画作品进行欣赏,会更直接、更深刻地使小学生受到教育。例如:《美丽的家园》、《鸟儿的世界》等作品。其中《鸟儿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和一群小鸟欢快得在唱歌的美好画面。在活动中,我先引导小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然后谈谈自己对画面的感受。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有的说:“小鸟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有的说:“小鸟跟我们一样都爱唱歌,真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对小动物的爱。在活动《美丽的家园》中,让孩子们把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破坏的环境图片向对比,更唤起了他们对优美的大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破坏大自然行为的憎恨,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在手工课中渗透环保教育。
手工课及区角活动是小学生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既能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开展了“变废为宝”的主题,给孩子创造了“变废为宝”的环境,小朋友和老师平时把家里的废品拿到班级里来,渗透到手工及区角活动中。让小学生在活动时,会自己去选择有用的材料,拼拼、搭搭、剪剪、做做、玩玩,孩子们用的蛋壳做成的蛋娃娃、吸管穿成的项链、瓜子壳拼贴装饰画等等,真是漂亮极了。有的孩子把一次性杯子组成了小娃娃、小水桶,还有的孩子把牙膏盒、废旧纸盒粘贴做成了汽车、飞机。雪碧瓶、易拉罐、矿泉水瓶子、做成娃娃、可爱的小动物等等。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还使小学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也能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从而使小学生们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增进了小学生的绿色环保知识。
开展废物利用手工制作活动。在发展小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小学生懂得用废物,变废为宝;让小学生收集无毒无害的废物进行制作,使小学生懂得有些废物也可以成为有用品,并使小学生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了小学生不应随意扔垃圾,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在绘画主题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中加之环保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得丰富多彩。首先,在绘画中利用电脑范画进行教学,能直观的向小学生传授环境知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如:在主题绘画《地球妈妈》这一活动时,我准备了这样的内容:一个流着眼泪的地球妈妈,到处是垃圾,蚊子、苍蝇、蟑螂四处飞跑。看完这张画,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地球妈妈流泪了?”孩子们都抢着回答:“因为有人破坏了地球,地球上到变得很脏,地球妈妈就伤心地哭了。”我接着问:“怎样才能使地球妈妈高兴起来?”有的孩子说:“大家不要随便丢垃圾,要保护环境。”有的孩子说:“我们来给地球妈妈种上好多树和花让空气变新鲜。”„„孩子们就开始动笔发挥各自的想象画了起来。通过这节绘画活动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并增加了小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小学生爱护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其次,开展环保主题画展“春天在哪里”“美丽的秋天”“小动物的乐园”“让未来的家园更美好”等通过小学生的想象、创造、采用剪、贴、画等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了人物、风景、花鸟的不同,是主题画展表现形式多样,在描绘春天时,红花绿草、蓝天白云、表现大自然美丽风景,鸟儿欢快、自由飞翔、茂密森林、鸟雀共鸣的同时,环保教育就渗透在了其中,并且使画面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充满生机。
开展环境绘画主题活动,使小学生不仅自身得到学习、发展,更能使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从同伴那里获取信息,增长更多的知识与才干。
我进行绘画教育不仅仅只是通过绘画课、各种的绘画主题活动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环境教育的渗透,更能使绘画主题活动变的丰富多彩。
四、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
绘画创作的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创作者的个性行为,融合着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在绘画创作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进行环保创作,能充分开发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对环保措施提出一些新奇、美妙的设想。例如:在命题创作《梦想家园》中,针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现状,引导小学生讨论,大胆想象,表现一种理想的无污染的、环保的世界。在小学生互相的讨论,构思过程中,他们会有种奇思妙想,设想出种种环保措施,让人类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有的小学生画的梦想的家园,针对目前大街上到处是垃圾,设计了会飞在城市上空的“垃圾吸收器”,能把地上的垃圾吸收进去,并转变成新鲜的空气排出来,有的小学生表现自己的家园建在一片大树上,人们站在窗户边就能欣赏到周围的美景,问到清新的花香,有的小学生创造了一种穿梭在城市中的各种“会飞、会跑的环保垃圾箱”,把这些垃圾转换成花,让整个城市都笼罩在一种花香中。孩子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还会滔滔不绝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从小培养了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激发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环保意识。
再者,还可利用绘画活动中的写生渗透环境教育。写生课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形式。我会常带小学生们到外面去欣赏美丽的风景,知道美丽的环境能促进人们的健康,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但有时他们也会看到一些不和谐音符的存在,如乱丢垃圾、工业污水、烟囱冒黑烟等与自然景致极不协调的景象。通过直观的对比感受,使小学生主动意识到创设一个美丽环境的重要性,必须人人从小养成爱护 环境的良好的习惯,使小学生进一步增加环保意识。
五、美术活动渗透环境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1、要遵循美术教学和环境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渗透环境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自然而然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环境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将这两方面分裂或对立起来,应是让小朋友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
2、注意不应反客为主的原则。美术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和单纯的环境教育课,环境教育仅仅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方面,是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如果把环境教育的时间花得太多太长,这可能完不成《小学生美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美术课中应把握准教育的时机和时间的长短,不应喧宾夺主。
3、遵循教师教育,小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三种教育形成巧妙有机结合的原则。在环境教育中,教师的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应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环境知识素材,这样就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中让孩子把自己收集的环境知识都讲出来,就可起到相互教育的作用。这种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形式,往住比教师的教育效果还要大。
7.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融入;生命教育;途径
1 引言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是无价的。但在我们的这唯一一次生命中,也会出现很多小的分水岭,于是整个生命过程就又因为某些重大转折的出现被划分为一次次的生命活动。因此,这一次次小的生命活动就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进而影响到了每个人生命进程的质量。我们关注生命,就要关注每一次小的生命活动,关注每次小的生命活动的的质量。教育,是传播知识与洗涤灵魂,塑造第二次生命的过程,因此每一次教育都是对学生生命活动无形的关怀,换言之,学生的每一次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的价值、个人的价值、教师的价值、教育自身发展的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是学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环节。语文是初中阶段众多课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一门课程,它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价值业已为教育界所认同[1]。我们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教育,去引领学生感悟生命实际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许多素材都旨在养人、塑造人、完善人,而且从初中语文本身的特点也要求课堂上教师需要把人性中最主要的东西——生命和爱放到重要的位置,不断采取一些措施去挖掘、教育学生要更加珍视生命,感受生命[2]。
2 初中语文课堂中有效融入生命教育的途径分析
2.1 关注情感教育,用“爱”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得罗说的,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陶冶情操、密切师生关系、健全学生个性,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但过去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都是教师“一言堂”式的,很少有教师过多的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因为很多教师都是受应试作用影响严重,基本上不注重情感教育,更不会去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但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用爱心去关注学生,把每一堂课都融入弄弄的关爱之情,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便不会在呆板和机械,而是会逐步的变的有生命力,变的开始丰富多彩。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友爱、互助、团结的温情课堂,让学生始终处在自己被关注,自己是课堂的主体的感觉。同时教师也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和“眼中有学生”,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力求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学生,给于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应有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思考和学生的自我发展。
2.2 充分发掘教材,用“善”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美好,体现在很多角度,其中一个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但我们目前的很多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是集体主义差,个人主义强,不善于关注与关爱他人,而且这种社会现实会越来越严重的影响到未来全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非常有必要去通过发掘语文教材中任何关于人间的真、善、美的素材去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善待他人。比如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时,“祥林嫂”做为文中的一个悲剧人物,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产物”,但周围的人对祥林嫂的冷漠和无情加重了祥林嫂的悲剧人生。文中有这样一段:祥林嫂捐了门槛后坦然去拿酒杯和筷子筷子时, 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由此可见,虽然祥林嫂按着规矩捐了赎罪门槛,但依然无法得到世人的认可,这种现实使得祥林嫂感觉到了人生的绝望和悲哀[3]。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课来告诫学生们,漠视他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使他人对生命丧失信心和希望,那么如果是别人漠视我们自己呢?因此,我们需要平等的看待周围的所有人,不管他们是贫穷还是富贵,也不论他们是正常还是残疾,绝对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任何人,要真诚友善的对待所有人,关爱每一个生命。
2.3 开展第二课堂,用“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我们日常的对话、信件来往、表达、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因此,语文的学习早已超越了45分钟的课堂,已经拓展至学生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或者语文课堂的延伸,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或者多元化的作业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对生命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完成语文课堂的生命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主动接近社会,尊老爱幼,学会关爱社会, 关心他人,学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又如学习写作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进入大自然之中,让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植物、动物、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懂的亲近自然,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且在大自然中体会季节的轮转所带来的生命的感触;或者带领学生观看一些有意义的影片,比如关于人类对和平向往的,对社会深刻感触的等许多类型的影片,如《唐山大地震》、《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等,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 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知识并且促进个性的发展的环节有很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需要注意发掘,不仅让学生知识技能有收获,而且还要从整体上为生命成长打下根底。
3 结语
生命教育就是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人的生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这个人生活当中的很多层面都相互联系。一般而言,当一个人的生命出现问题时,那么他的自我价值、人际关系、价值观、人生观可能都会有问题。因此,开展生命教育应该渗透于日常教学中的细节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自己生命的重新审视,丰富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马中伟,马青.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探讨[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1).
[2] 蒲中治.浅议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J]. 现代阅读,2011(3).
8.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 篇八
教师:段利华
《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生活是最贴近幼儿的,怎么样从生活中发现美的、新的用于课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着眼于激活思路、启迪智慧、触发创新的活动,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美丽的环境》这一主题中,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丢弃的废旧纸如(报纸,粉碎机碎掉的纸屑、街上丢得满地的宣传单、废旧的纸壳等)孩子们都想把这些纸再次利用起来。可是这些废旧的纸到地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于是就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寻找答案。借助于网络,我知道了纸浆画,并且深深的吸引了我。恰逢我园正在研究《挖掘当地本土资源,优化幼儿园教学活动》课题,所以根据幼儿园工作以及孩子的兴趣,把《纸浆画》定为本次课题研究的内容。
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就有了探索的方,于是就预设了共同性活动:《认识纸浆》、《创作纸浆画》,选择性活动:班级区域活动、年级组走班、全园走班等活动。
一、《纸浆画》共同性活动的探究
纸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在《美丽的环境》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对纸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很感兴趣。
1、《认识纸浆》
纸浆画的共同性探索首先是《认识纸浆》,通过欣赏漂亮的纸浆画,从而引导幼儿知道纸浆可以做成美术作品,轻易的激发了幼儿对探索纸浆的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认识纸浆画活动中通过将各种纸放入水,通过比较知道哪些纸是能容哪些纸不溶于水,让孩子有这个感知后再来学习制作纸浆。
纸浆的制作很简单,孩子和家长通过网络基本上都知道怎么做,孩子在这个过程孩子们非常开心,并且都对制作过程很感兴趣,且有进一步探索、创作的欲望,于是我们提供了报纸、蛋架等材料让孩子来制作纸浆,体验制作纸浆带来的乐趣。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特别兴奋,对活动特感兴趣。在制作纸浆画时,有个小朋友提出来了这个纸浆好臭啊!其他的小朋友听到了,也纷纷的把纸浆凑到小鼻子前闻了起来。我闻了闻,就发现了是工业颜料的味道。我就告诉孩子们,不是我们纸浆臭了,而是我们用的工业颜料的气味。孩子又说:不能用其它的东西当颜料染色吗?于是就生成了新的问题:能不能用其它的东西做颜料染色?可以用什么东西当颜料?孩子们有了疑问,我就充分发挥家长资源,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资料,寻找什么东西可以做染料?怎么做?而我则是通过网络以及生活经验来收集资料。
2、《香香的纸浆》
(1)、在老师、家长与孩子的努力下,收集到了很多资料,在我们班星期五下午的经验分享活动时间请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信息,老师这个时候就对孩子们做好观察和记录,帮助孩子们做好经验的梳理和总结——植物汁液能够染色。于是,就在小朋友周末的时候请爸爸妈妈帮助收集各种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花朵等物品;并且家长和孩子收集各种能够捣碎植物取汁的工具。孩子们带着任务回家的同时,我又通过本班建立的微信群在里面告诉家长我们的目的,争取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请家长帮助提醒幼儿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们收集了材料个工具后,老师吧材料用刀切小备用。(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发现旧报纸色彩比较灰暗,制作出的纸浆缺乏美感,无法激发幼儿的创作激情。于是我想到分别使用卫生纸、废旧的纸来做纸浆,让幼儿对比两种纸浆和工业颜料和植物颜料制作的纸浆进行对比得出一致的答案:用雪白的卫生纸通过撕碎、加水捣烂、添加颜料后,变成了色彩鲜艳的纸浆,孩子从感官上更加喜欢,更能体验植物纸浆的美。)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了纸浆,提升了他们的创作激情。而纸类的选择,因为植物的颜色淡不易盖住纸原来的颜色,为了让幼儿在制作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幼儿有成功的体验,为幼儿树立自信心,特选了容易上色,易捣碎的卫生纸来进行纸浆的制作。(2)、植物纸浆的制作
准备工作做好了,小朋友们就可以开始制作植物颜料:将植物用工具做成植物浆——用纱布将浆中的纤维滤出——卫生纸撕碎放入浸泡——把纸捣细染色——取出染好色的纸浆挤干加入乳胶——植物纸浆就做好了。
在孩子们动手操作制作纸浆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由分成五组:一组使用研钵制作植物汁液;二组使用手动榨汁机、手动蒜泥粉碎器;三组使用压板;四组五组使用冰浆机;(使用的工具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操作时除了给孩子交待清楚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外,还请班上的保育员老师和实习老师共同指导.)幼儿操作时自由操作,适时的指导.孩子们作出的植物颜料透着浓浓的香气,特别是水果汁,有的小朋友偷偷地用手指蘸一点水果汁,偷偷的放在嘴里。(在组织活动之前,我发现让自己试染纸浆时,植物汁液染的会纸浆越来越淡)所以,在孩子操作前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借此引导孩子提醒孩子们,在染纸浆的过程中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孩子们带着问题动手操作,孩子们兴趣浓,可开心了!做出了各种颜色的纸浆,并分类存放在相对应标记下的盆里。
最后小结时,我提问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孩子七嘴八舌的说:老师,我发现我做的纸浆染的颜色越来越浅,为什么?这时,王紫菱小朋友说:老师老师,我知道我知道,是因为,卫生纸把植物颜料里面的颜色吸走了。余酉娟小朋友说:老师,我发觉我的手放在植物颜料里制作纸浆时会痛,为什么呀?在小朋友提出发现的问题时,我并不是马上给出正确的答案,我希望孩子们能互相学习,请小朋友帮助提问的小朋友找答案,虽然孩子能给出的答案不一定全面,但是给孩子去共同寻找答案的机会,使他们共同成长。(3)、再次制作纸浆画
小朋友再次制作纸浆画时,兴趣更浓,因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孩子们全程参与,每种颜色的纸浆都是孩子们亲手做的,孩子们这次对纸浆的使用非常珍惜。再次制作纸浆画时,我增加了制作难度,请幼儿自己设计纸盘,这对本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在指导孩子制作纸浆画时,针对第一次存在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指导,比如:要求幼儿作画时填的纸浆要薄而密;把绘画的轮廓线留出来,不要盖住以及填纸浆时,一种色一种色的填等等。
两次纸浆画的制作,给了孩子们不一样的体验,通过孩子们制作纸浆画,对比了工业颜料和自制的植物颜料的优点和缺点。植物颜料的的优点是:颜料的气味很香,孩子们很喜欢的味道,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并且是纯天然的,安全、环保;缺点就是保存的时间不长,容易变质;做出的纸浆的颜色淡、容易褪色,不易保存;且植物颜料制作耗时,成本高。而工业颜料的优点是颜色种类多,保存的时间长,不容易变质;颜色的遮盖性加强,能遮住废旧纸类制作的纸浆的颜色,颜色鲜艳,不容易褪色;易于保存;而缺点就是气味刺鼻。所以对比下来,工业颜料方便、易保存。选择性活动 班级区域活动
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设置班级特色区——纸浆画区,幼儿根需探索和体验纸浆的制作和纸浆画创作,提供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动手创作。(附图片)
2、年级组走班、全园走班
在班级特色区与活动为了让全园的孩子都有机会体验和学习纸浆画,特在园内走廊设置纸浆画区,通过年级组走班、全园走班的形式,设置各个年龄段孩子适宜的目标,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特点投放材料和工具,让全园大、中、小班的孩子都能够体验制作自己纸浆画和香香的纸浆的快乐。(附图片)
3、纸浆画亲子活动 A、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促进幼儿与家长沟通能力的提高。通过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满足孩子们的创作需求。通过活动,增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4、在活动中,能在活动中大胆展示本身,体验纸浆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5、通过活动,让家长走近幼儿园,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近幼儿园。B、环境与材料准备:
1、亲子活动场地设置在幼儿园大四班活动室,入口处标有活动名称和活动规则及玩法。场地划分为:规则区、取放材料区、操作区、盥洗区、作品展示区等。
2、在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工具等物品全部都是利用废旧材料自制而成的。有各种废旧纸(旧报纸、宣传纸、废旧打印碎纸、卫生纸、纸质鸡蛋架等)自制的纸浆;有塑料盖子,旧鞋盒子、生日蛋糕盒子和盘子以及叉子、旧的水彩笔盒子、旧纸壳、泡沫板等等,提供给幼儿自由游戏和创造的空间。C、家园同步:
1、家长与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废旧物品(旧报纸、宣传纸、废旧打印碎纸、卫生纸、纸质鸡蛋架、塑料盖子,旧鞋盒子、生日蛋糕盒子、旧的水彩笔盒子、旧纸壳、泡沫板等),自制纸浆为亲子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家长与幼儿收集环保袋,为幼儿制作围裙和袖套。D、预期效果:
1、幼儿能够与家长协商选择材料进行互动,能够大胆的幼儿与家长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2、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能满足孩子们的创作需求。
3、能增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4、在活动中,能在活动中大胆展示本身,体验纸浆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将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推荐阅读:
让快乐融入生命初一暑假作文08-05
如何将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结合10-30
生命教育内容07-16
小学生命教育08-15
小学生命安全教育10-17
小学生命教育校本教案06-23
生命与健康教育07-25
珍爱生命防溺水教育08-21
生命健康教育讲稿10-02
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