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2024-09-07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共6篇)

1.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篇一

第八单元 整理和复习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一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1)。P112页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解简单方程,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以及100以内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76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期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谁能说说什么是方程?能说说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吗?

首先我们来复习方程的有关知识。(板书:方程)

二、复习方程有关知识

1、完成第1题。

生口答:哪些不是方程,哪些是?为什么? 师:要判断是不是方程?关键有什么?

2、完成第2题。

师:我们在解方程时,是根据什么解的?(等式的性质)谁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 汇报交流,集体评价。

3、完成第3题。

师:你知道这卷薄膜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吗?(长方形)

“正好铺满”说明这块长方形秧田的面积就是多少?

表示长方形面积的等量关系是什么呢?(长×宽=长方形面积)根据这个关系怎样列方程解答呢? 解:设展开后长为X米。1.5x=30 x=30÷1.5

x=20

4、完成第4题。(1)理解每小题的题意。(2)说出数量关系。(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三、复习公倍数和公因数

1、复习概念。

师:我们还学习了有关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谁来说说你掌握了哪些内容? 6和10的公因数还有哪些?公倍数还有哪些?你是怎么找到的?

2、完成第五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师:每组数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找到的?

3、完成第6题。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说说每组数的特点,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对方程的意义及解方程还有什么疑问?在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112页2-6题。板书: 数的世界(1)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二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数的世界(2)。P112-113页第7~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约分、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第77课时。教学过程:

一、概念复习

师:本期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哪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约分与通分

师:能根据三分之二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吗?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小组中说说各知识点的内容。

二、应用练习

1、完成第7题。生在书上填空。

师:四分之三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6是8的几分之几?

2、完成第8题。

生在书上填空,指名回答。

怎样进行约分?根据什么约分?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完成第9题。

生分类,说想法,指名汇报。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怎样将假分数化带分数。

4、完成第10题。

师:你准备怎样比较每组中数的大小?

生回答。重点指导:八分之五,七分之三,和0.5的比较方法。

5、完成第11题。

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36分怎样化时,要注意什么?

6、完成第12题。

师:知道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

观察一下,随着横轴上时间的变化,折线上的点,表示距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独立解答,交流反馈。

三、课堂总结

师:分数这个单元内容多,大家在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时,还要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作业:117页第7、8、10、12。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三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3)。P113页第13~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并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复习,能合理的方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试题,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应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第78课时。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板书课题:数的世界——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2、完成第13题。生在书上完成,集体口答。

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第14题。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师:应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时怎样找公分母?还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15题。

师:观察一下,每题有什么特点?可以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吗?生独立完成计算。汇报交流。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第16题。

师:三分之一、六分之一是以什么为单位“1”的?从题中看出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2、完成第17题。

(1)理解题意:借助地图让这生了解“陆地”“海洋”“七大洲”。(2)指导分析:

师:要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陆地总面积)怎样求其余五大洲的总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呢?(3)学生完成解答。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第13、14、15题。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四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图形王国。教科书第114页第18-2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并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1、能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第79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圆的哪些知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板书:图形王国

二、复习圆的知识

1、完成第18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19题。知一求三,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第20题。

师问:要求钢丝长多少米,实际是求车轮滚动多少圈的行驶的距离。(40圈)首先要求什么?(车轮的周长)怎样列式解答呢?(3.14*45*40)注意什么?(单位的统一)学生完成解答。

4、完成第21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第22题。

引发讨论:要想知道哪些铁皮剩下的废料多?关键是看什么?在小组中讨论。学生小组活动。

汇报讨论结果:应该算出每个正方形中圆的面积或面积和哪个大。在小组中完成计算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追问:知道圆的面积或面积和为什么都是相等的吗? 正方形中还可以怎样剪,能使剪下的面积和不变?

6、完成第23题。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三、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作业:第19、20、21。板书设计:

图形王国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五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统计天地。教科书第115页第24-2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并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第80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统计的哪些知识?统计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回答。板书:统计天地

二、复习统计的知识

1、完成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结果以及自己是怎样算的。

三、复习数对

师:在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师问:(4,3)表示什么?(7,y)(x,0)表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列,行)。

四、复习折线统计图

师:本学期,我们学习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完成第25题。

师:想一想,自己运动后的心率大概是怎样变化的?分组收集数据,讲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及统计图的填写。

展示学生作业,说说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第24题。板书设计:

统计天地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六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内容:应用广角。教科书第116页的第26-28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自己在本学期的整体学习情况,体会与同学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8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学是为了用,本学期同学们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数字和数字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应用广角

二、综合运用

1、完成第26题。

(1)理解题意,明确要求,只能用物体。(2)学生在小组中尝试完成。(3)汇报交流操作情况。

2、(1)集体说出分母是8的简真分数有哪些?他们的和是多少?

(2)每人选两个整数,并写出用这个整数做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并求出和。指名汇报,师适当板书。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任何一个比2大的整数,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3、完成第27题。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5、完成第28题。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表述。

三、自我评价

1、在小组中说说每项指标的意义。

2、自我评价。

3、说说中自的优点和不足。

四、作业:第28题。板书设计: 应用广角

2.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篇二

第八单元 认识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通过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3、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总课时:6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P64——6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看过猴王分桃吗?听说花果山上有一位猴王准备今天给小猴子们分桃呢,想去看一看吗?

(课件演示)猴王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你们会算吗?”只见小猴们连连摇头,表示不会。

第八单元

二、教学新知。

1、学习例1 ⑴谈话:小朋友们,关于猴王分桃的事引出了一个数学问题“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这就要把4个桃看做一个整体(课件演示)。你能帮小猴们分一分吗? ⑵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结果。⑶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⑷师生归纳: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就要把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1/4。

2、学习“想一想”

⑴谈话: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只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

⑵学生动手画一画,分一分。⑶小组合作,交流分法。

⑷汇报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

⑸师生归纳: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先让学生填写,再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

小结:只要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

小结:这两幅图都是把12个小方块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用来表示其中一份的份数也不同。

3、想想做做3 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平均分一分。

让学生看每份是几个,然后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第八单元

集体评析。

4、想想做做4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拿出相应根数的小棒。

5、想想做做5 学生直接完成在书上后集体交流。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用哪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66——67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

课件演示,问:一共摘了多少个桃?老大说:“我可以分得这盘桃的1/4。”老二问:“这盘桃的1/4是几个呢?”

第八单元

二、主动探究,感悟新知

1、合作探究

谈话: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这盘桃的1/4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⑴分组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想法有: *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想法二:画图看一看。*想法三:联系分数的含义想。*想法四:列出除法算式。⑵比较方法

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⑶小结:要知道这盘桃的1/4是几个,就是要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

3、尝试练习

(课件演示)猴老大说:“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这盘桃的1/2就好了。“

问:这盘桃的1/2是几个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4÷2=2(个)表示的意义。

三、组织练习,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

集体订正,问: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

2、想想做做2 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第八单元

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1/2。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1/2。

问:都是拿出圆片的1/2,为什么拿出的个数不一样呢?

3、想想做做3: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订正。

4、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解答,班级交流。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第1课时)

教学内容:P68——6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例题的场景。

谈话: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

二、探究新知

第八单元

1、教学例题

⑴提出问题

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⑵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

谈话:请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小组内成员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⑶班级交流。

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吗? ⑷课件演示分地3/4的过程。

2、教学“想一想”

⑴提出问题,猴妈妈:“我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⑵学生用学具分一分。⑶班级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一是分得这些桃的3/5,另一是分得这些他 3/10,引导学生讨论。⑷课件演示分得3/5的过程。

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1份,在图上分一分。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2 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的份数,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涂色,同桌交流。

第八单元

4、想想做做4 问:2/

3、3/4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

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

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四、全课总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第2课时)

教学内容:P69——70第6——1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

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过程: 独立练习。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图中涂色部分用怎样的分数表示。

2、口答

2/5里面有()个1/5 3/4里面有()个1/4 3/7里面有()个1/7 7/10里面有()个1/10

3、想一想再口答:一堆小棒有18根。

第八单元

*这堆小棒的1/3是()根。*这堆小棒的2/3是()根。*这堆小棒的1/6是()根。*这堆小棒的5/6是()根。学生回答后问:你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指导

1、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说说,各涂了几个小方块,为什么要这样涂。

2、想想做做7 看线段填分数: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与“1”、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联系。

3、想想做做8 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3厘米和7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4、想想做做9 看着图,说一说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5角和8角呢?

5、想想做做10 学生尝试练习,直接填写在书上。交流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游戏:

提出游戏规则,及游戏目的。学生活动并填写。全班交流。

四、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P71——72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2、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教学新课

1、谈话:(课件演示)森林里小兔们在采蘑菇,小白兔一会儿就采了一大箩筐(12个)。聪明的小白兔说:“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能拿出这堆蘑菇的3/4吗?”

⑴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指名说说分的过程(你拿出了这堆蘑菇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分的?是几个?)学生回答后出示:把这堆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出这样的3份,是9个。

⑵谈话:我们可以分一分得到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我们还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呢? 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

⑶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根,12÷4,求出每份是3个,再取出这样的3份,3×3,算出12个蘑菇的3/4是9个。

2、谈话:你还能拿出这堆蘑菇的几分之几呢?是几个?先分一分,再和同桌说说可以怎样算。

学生利用学具自主进行操作,同桌交流算法,然后班级交流,实物演示。

二、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第八单元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动手分一分,算一算。和同桌交流,看算得对不对。

2、想想做做2 同桌分别按两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列式计算。指名在班内汇报操作情况和计算结果。

3、故事:小白兔采了12个蘑菇,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小灰兔采了9个蘑菇,也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问:他们送给妈妈的蘑菇数同样多吗? 算一算或摆一摆。指名汇报算法。

问:都是拿出所采蘑菇的2/3,为什么送给妈妈的个数不一样呢?

4、想想做做3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各自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并列式计算。指名回答计算结果,班级交流。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决的?

阅读P72“你知道吗?”,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四、作业:想想做做4

练习七

教学内容:P73 教学目标:

一、练习指导

1、P73.1 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请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其中

第八单元的几份?

2、P73.2 先分一分,再涂一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涂了几个?

3、P73.3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1米怎么分,6分米是其中的几份?把1元怎么分?4角是其中的几份?

你能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让学生充分用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使学生感受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P73.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想一想:12时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小时?你是怎么算的?那时针应该走到了几呢? 独立练习后集体交流。

5、P73.5 指导读题,明确要求。让学生先对折一次,然后把纸打开,数数把这张 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并填在表里。再对折„„并填表。组织学生观察统计表,问: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讨论。班级交流,并归纳出规律。

二、课内练习

1、饲养场养的白猪和黑猪共60头。填写表格。

拍球的和丢沙包的学生各有多少人?

三、拓展练习

把相等的分数用线连一连。

四、全课总结

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篇三

姓名:

得分:

一、用分数表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

()

()

()

二、分一分,涂一涂,填一填。

①这些△的三、填空

1、把20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桃的(),每份是()个。()()。()162334是()。

②这些△的是()。

③这些△的是()。

2、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3次,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3、3分米=

5()()米

10元=()角

9角=元()()84()分米=()厘米

厘米=()毫米

6厘米=分米 1010()

4、69支钢笔的13是()支,1时的34是()分。

5、小芳做幸运星,做了6个红色的,3个蓝色的,还有1个绿色的。红色幸运星占总数的

()()(),蓝色幸运星占总数的,绿色幸运星占总数的。()()()

五、计算 15+=

7722-=

3六、解决问题 4143-=

+=

5995119+=

1-=

810104316-=

+= 877843153+=

-= ***、一箱苹果30个,小明吃了这箱苹果的,爸爸吃了这箱苹果的,妈妈吃了

1051这箱苹果的。谁吃得最多?

2、三(3)班有36名同学,大扫除时有玻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3、一块长方形菜地的面积有60平方米,王伯伯准备用这块地的瓜,蕃茄和黄瓜一共种多少平方米?

11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擦玻璃。扫地、擦9612种蕃茄,种黄454、冬冬看一本240页的《格林童话》,第一天看了(1)前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2)还剩多少页没看?

4.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篇四

植物的一生 第1课、种子里面有什么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意识到坚持性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是做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素养。

1、能够做种子前发实验。

2、会解剖种子,会用放大镜观察种子。

3、能够将观察到的种子画下来。知道种子里有“胚”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的构造。教学难点:

1、设计种子萌发的实验。

二、课前准备 教师:

放大镜、绿豆、培养皿或学生。3个分格的小盒子或三只同样的小器皿。(每组一套)学生:

用水泡过的菜豆、花生、葵花子、蚕豆、黄豆种子和与之对应的干种子自带做绿豆发芽实验的器皿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

一、谈话

导入,回忆原有知识,引发研究内容

1、你已经知道那些植物的知识?

2、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已有知识。

3、了解种子吗? 发表自己的看法 填写活动记录

学生提出种子构造!

能参与讨论,并在小组中发表意见。较快的记录;对研究问题有兴趣

二、解剖观察种子,发现种子的共同点

1、提出:你认识那些植物的种子?

2、提出:只有解剖了种子,才能观察。

3、你觉得解剖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4、解剖观察其他植物种子,你发现什么?

1、说出常见植物种子的名字。

2、讨论发表注意点。

3、解剖、观察大豆的种子,并记录。

4、学生解剖其他种子,发现种子的构造相同点!讨论归纳

1、讨论积极,认真倾听。

2、实验、观察、记录合作好。

三、讨论种子的萌发

1、猜一猜种子为何能长出一棵植物?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吗?

2、指导实验(讨论注意点)

1、讨论,发表意见

2、一起做好种子萌发的实验,填写活动记录

1、积极发现问题

2、能完成7天实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四、交流问题

关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共同讨论

第二课、种油菜

一、教材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植油菜的乐趣

能够用图画和文字把油菜最初的生长状况记录下来。了解油菜生长过程 教学重点:

会用图画文字记录实验日记。教学难点:

持之以恒种植与管理。

二、课前准备 教师:

大花盆l~2个。或校园内选一块种植地

学生:油菜种子(或别的短生长期草本植物种子)、小花盆。牙签、小铲、水、纸巾。学具袋里提供的油菜种子需要经过“春化处理”,教师可集中处理,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延伸导入

种子里的胚,有何作用? 汇报

回答积极

二、观察油菜籽,种植油菜

油菜籽中有没有胚?你怎么认为? 我们来种油菜,研究?

1、讨论回答

2、看29页图学生讨论种植注意点;

3、按步骤种植 讨论积极 小组和作好

三、种好我们的油菜

谈话:油菜籽我们一种到土壤中了!是不是万事大吉了?怎样才能种好油菜,使它也快乐的生长?

学生讨论、汇报,如何管理,观察、记录

汇报积极,有好的建议,并呈现对种植好油菜强烈的兴趣,并能持续的管理种植油菜。

四、深入研究

你能在种植油菜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吗?比如用对比实验,研究油菜对光、水、土壤、肥料不同的要求!学生积极讨论;

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汇报

能有自己组的研究课题,会设计实验,并能去做。

四、教学后记(反思与重建)

第三课、油菜开花了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会到种植的辛苦,意识到要爱惜油菜花。

1、会用镊子摘取油菜花,将它解剖并制成标本。

2、记录花蕾的形状和颜色。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

认识油菜花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镊子解剖油菜花,观察记录

二、课前准备 教师:

一朵油菜花、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台纸。(每人一套)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谈我的油菜

请你根据你的种植记录,描述油菜的生长,到花开过程 学生汇报,并补充发表自己不同的发现 汇报积极,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发现。

二、解剖油菜花,观察 教师演示用镊子解剖油菜花

1、学生提出疑问,共同解答;

2、学生进行解剖油菜花的实验

认真观察演示实验,能提出疑问困难,实验认真细致

三、制作油菜花标本

1、指导看图34页

2、为什么要做标本?

3、标本制作注意点讨论

1、讨论怎样做;

2、动手做一做;

3、完成标本、保护方法 小组合作协调,互相帮助。

四、课后延伸

观察更多的花,了解它们的构造,或做标本,鼓励学生好好做 注意保护花草树木!

1、说出自己想要观察的花

2、说说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对课后研究有热情,更有自己的研究打算

第4课、谁给花传粉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探究 科学知识

体验种油菜带给自己的乐趣,增强继续照料好它的信心。

1、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2、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1、认识蜜蜂在传播花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蜜蜂与花的关系。

2、知道干蜜蜂的身体是什么样的,为“昆虫”概念的建立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教学重点:观察干蜜蜂的身体,并能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能够对“棉签和干蜜蜂谁沾花粉的本领高”进行预测,并进行相应的探究活动

二、课前准备

教师:油菜花、棉签、干蜜蜂(没有计学具、工具箱的学校可以选择别的昆虫)、小塑料袋、放大镜。学生:

三、教学过程(含课后活动)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一、谈话导入

在解剖油菜花、制作油菜花标本的时候,我们不小心碰掉下来的花粉。也许只知道它是生长在雄蕊顶端的一种粉末状的东西。

学生汇报:没有想到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会与它有关。

二、观察花粉

找一找花粉在花的什么地方。(2)说说传粉是怎么回事。

1、学生观察花粉;用放大镜观察,用手指沾一点儿花粉捻一捻,说一说花粉是什么样的一种物体。说说花粉的形态

2、讨论传粉的意义 认真观察,积极汇报

三、探究蜜蜂粘花粉本领的特点

1、观察蜜蜂的身上脚上,你发现什么?

2、有什么作用吗?

3、怎样证明蜜蜂的这种构造和传粉有关?

4、比实验设计意图、实验注意点

1、学生观察汇报

2、讨论汇报蜜蜂特点可能的作用

3、学生设计实验

4、根据36页提示,实验分析,汇报 讨论热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设计实验 观察认真细致

四、花和蜜蜂的关系,讨论:蜜蜂与花的关系

探究传粉后与花那部分有关,指导学生实验方法!学生汇报,说说实验的方法:

传粉后摘去:1花瓣,2花萼,花蕊,分别用塑料袋罩(可以选择做不同的实验)敢于假设,设计实验

五、作业与延伸

1、查阅资料或观察发现: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蜜蜂蝴蝶传粉,2、观察其他传粉昆虫的特点

3、了解植物其它传粉方式,记录在活动记录本中

1、学生讨论

2、选题研究

对课后研究兴趣浓,能简单说出自己研究的设想和方法

种子、死昆虫、喷水壶等。教学过程:

一、指导捉蚂蚁。

1、准备几只干净的瓶子。

2、用筷子前端沾点糖水,靠近蚂蚁。

3、蚂蚁一上来,就把它甩进瓶子。

二、观察并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

1、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

2、学生分组自己观察。

3、指导学生把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研究不同蚁穴中的蚂蚁的相处情况。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① 把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映。② 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数量不等。

2、学生分组研究。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活动结束,告诉学生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四、研究蚂蚁的食性。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

2、各小组实验。

3、各小组汇报研究结果,教师把各组的结果汇总板书。

4、全班统计结果。分析蚂蚁吃什么。

五、研究下雨时蚂蚁的反应。

1、教师指导实验方法:

用喷水壶模拟下小雨。观察蚂蚁在下雨时的反应。

2、分组研究观察。

3、学生分组汇报研究结果。

六、研究蚂蚁的其他行为和习性。第5课、收获和播种

第四单

1、学生讨论自己研究的项目。

1、教师重点指导有难度的小组。

2、学生自主研究。

5.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篇五

教学内容:p.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被除数首位够除)。

2、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方法。

3、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估算意识的培养,注重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1:

1、今年是鸡年,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养鸡场。(光盘演示例1)

把你看到的,用数学语言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注意适当地引导组织语句。)

(图上只能看到:整齐地排列着3排鸡笼,还有3排鸡蛋。)

问:利用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吗?

补充信息:一共有600只鸡,现在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平均每层有多少只?)

2、会解答吗?说给同桌听

交流:600÷3是什么意思?

算的时候你是怎么想到200的?

(注意发现学生合理的算法,尽管要注意算法多样化的问题,但也不要太刻意。

其中书上的第2种算法可能对后面的计算更有启发,要引导学生多说。

如果有说第3种算法的,那可以及时地把p.2的第1题拿出来让学生做掉,做完后,交流答案并说说自己从中发现了什么?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看成几个百除以一位数,这样就相当于是在做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只是在后面别忘了加两个“0”,这样算可以使计算更快。)

二、学习例2:

1、说常识:(1)、养鸡场养的鸡主要有2种,一种是肉鸡,我们吃它的肉;还有一种是蛋鸡,我们吃它的蛋。

那图里的这些鸡是什么鸡?(蛋鸡)

(2)、鸡生蛋,也有它自身的规律,你大胆猜一下,这600只鸡一天可能会生多少个蛋?

指出:事实上鸡不可能每天都生蛋,所以不会等于甚至超过600个;也不能都偷懒,那样养鸡的人就亏大了。所以可能生400多或者500多都是合理的。

2、继续出示:这些鸡2天共生产鸡蛋986个,平均每天产多少个?

读信息后,一起列出算式,指名说说为什么要用除法。

板书:986÷2 第一步:估计

现在根据这个算式,你再来估计一下600鸡平均每天下多少蛋?并说明理由。

2、估计只是解决了一个大概是几百多的问题,那第二步就是算了。

板书竖式(略)

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你认为该怎么算?(先算百位上的9除以2)

老师有意把后面部分遮去,就让学生算9除以2部分,算到商4,问:4写在哪里?为什么?

(先继续把后面的遮起来说,在不遮的说。后者在说的时候就要强调:9个百除以2,得到的是4个百,所以4要写在百位上。)

你会接着算吗?学生自己完成在书上。

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

请学生说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或是同桌的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一起说说道理。

3、我们平时做作业可没人帮着检查,所以我们该怎么办?

指出: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怎么验算呢?请大家写出验算的竖式。

小结:观察黑板上的除法竖式,你觉得和我们上学期学的有不同的地方吗?(特别长)

怎么会特别长的啊?(这学期学的除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分三步除:百位、十位、个位。)

而且在算之前,先要估计得数可能是几百多,算之后还要验算自己的得数是否正确。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计算正确率。

三、练习:

1、完成书上的p.2第2题。

做之前问:这4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提醒学生:这些“□”是提醒大家注意写数的时候要写对位置,不能不按规矩,该在什么位置就只能写在什么位置,你能做到吗?

请大家认真完成再交流。

2、讨论第5题: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读完了问:你能解答吗?试试看。

把你的想法与你座位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解答方法一样吗?结论一样吗?

全班交流。(注意这道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

四、布置作业:

p.2第3、4题。

课后小记: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好!在课堂上有一些小小的收获。

1、在开始观察养鸡场的图的时候,有学生说:每排有13只鸡。马上有学生指出:不对。最左和最右画得很淡,意思就是还有很多,类似与“„„”。我觉得学生能细心的观察图,这点很好,而且语言表达准确、到位,课堂上这方面需要及时地注意。

2、在说例1的口算方法的时候,第1种方法没人说,主要说了这3种(1)先不看“0”,6÷3=2,再加上“0”,“2”就变成了“200”。我引导学生认识:此时的6已不是我们平时所认识的的6,而是6个百,所以除得的是2个百,要在2的后面加2个“0”(2)受上面的启发,有学生提出:看成60÷3=20,这是把600看成了60个十在除,所以得到的是20个十,在20的后面加1个0即200。我觉得这种说法也非常好,在后面学的首位不够除的时候就会用的。(3)乘和除是好朋友,想200×3=600,也可以算出结果。

3、介绍一些鸡的常识学生很感兴趣。我平时很注重让学生多了解各方面的常识,这样慢慢积累之后,就可以对以后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的结果养成一种初步估计结果是否合理的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利用常识先有一个大致的合理范围,再根据数据来估,就很自然了。

在估的时候,有学生说是400多的,也有提到500的。我分别让学生说理由。前者理由有2个。

1、先把986看成是1000,得数是500,毕竟986比1000少,所以得数比500少,所以只能是400多。

2、看9除以2商。我问:这里的被除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就只看了9除以2呢?后面的除就显得非常的容易。

4、练习没有时间按计划全部完成。

第二课时(首位不够除)教学内容:p.3、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除法知识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理解并掌握该方法。

2、把2种方法加以比较,从而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个比较清晰的整体把握,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百位不够除,要把前两位合起来再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我们来估计一下这几题的商应该是几百多,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如:984÷2

984÷3

984÷4

984÷5

问:是不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都会是几百多呢?说一说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指出: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百位够除的,那商就是三位数;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另一种情况,也就是百位不够除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百位不够除)

二、出示例题:

1、光盘演示例题。问:把你看到的信息读一读,说一说。

要求“卖了多少千克鸡蛋?”要怎么列式?为什么?

板书:312÷4

2、估算:

它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老师注意及时肯定一些好的估算法。特别是要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百位上的3不够除,要看前两位即要用31个十去除以4,得到的是几个十。

3、竖式计算:

写完后问:这第一步计算就有挑战,你说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强调:7要写在十位上

多问几个学生:为什么这个7要写在十位上?

接下去的你会算了吗?请大家继续算,写在书上。

4、验算。

学生自己验算,完成一开始的横式。

指出: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题过程。

小结:这也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但它的得数就是一个两位数。请大家和同桌简单交流一下,同样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什么时候商还是三位数?什么时候商就是两位数了?

三、练习:

1、学生自己完成书上第3页的第1题。完成后请同桌互相交流:算对了吗?写得规范吗?

全班交流: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想提醒大家?

四、作业:

p.4第2题。

课后小记:

学生在估算这个环节,反应不错,理由说得较清晰到位。在说“7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说出理由:31个十除以4得到的是7个十,所以7要写在十位上。也有学生就说写在“1”的上面。我补充了一句: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位数的除法,那时计算比较熟练之后,就会更加的简化,比如这道题是除到“1”,那商就写在“1”的上面;再除到“2”,商就写到“2”的上面;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注意两种说法,在一开始(984÷2)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百多的时候,出现了2种声音。

1、9除以2等于4(由于是估算得数是几百多,所以余数可以不说出来。)

2、9除以2商4。仔细比较这2种算法,我觉得第2种更规范。

练习一

教学内容:p.4的部分练习和p.5

教材简析:这部分主要是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

1、通过一些对比练习,进一步理清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算理;继续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注意渗透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如p.4第4题)

3、通过计算,渗透连除和除乘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相关学习做准备。

教学过程:

1、先估计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

228÷3

712÷6

231÷5

944÷8

543÷2

197÷4

具体操作:先指名一道一道地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再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题,时间到后,在检查是否正确的前提下,比比谁做得更多。

在讲评板演题的时候,注意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

指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有2种可能,或是三位数或是二位数。

2、练习:800÷2÷2

900÷3÷3

600÷3÷2

800÷4

900÷9

600÷6

先请学生观察这组题目,你觉得上下两题有什么特点?你猜它们的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猜得是否正确呢?请大家算一算。

学生计算。

交流:猜对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上下两题的规律?

(这个语言要求不必太高,主要还是在于要摸清学生的知识水平,老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初步感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3、(p.4第4题)下面三个图形的周长都是396毫米,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说出各图形的名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边长。(图略)

读题后问:每个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分别列式计算出每条边的长度。

问:看来你算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初步感知:同样长的周长,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短。或者说:同样的数,除的除数大,商就小;除的除数小,商就大。)

4、(p.5第5题)小明从家出发,经过邮局到少年宫,一共用了9分(图略)(1)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2)如果照这样的速度直接从家到少年宫,只要7分。小明直接从家去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

要求学生对照图理解文字内容,并正确解答。

5、布置作业:p.5第1题,p.4第5、6题

课后小记:

今天这课练习课,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有几个地方的处理可能与教师用书上有点点不同。

1、p.5第4题。我的学生一看就题目就猜上下两题的得数是一样的。在说它们的关系的时候,他们说“÷2÷2”就是“÷4”,语言很直接,但他们已经对此有感悟,我没有要求他们在语言上再有多大的提高,而是在此基础上,问:那如果有“一个数÷3÷4”就相当于什么?“一个数÷2÷5”呢?那如果现在让你算“420÷12”你会算吗?此问旨在让学生更高层次地应用该题组,有学生提出可以把它看成“420÷3÷4”或是“420÷2÷6”就会算了,当然要求不能太高,学生还是蛮感兴趣。

2、p.4第4题。(此题昨天没时间处理,就放在今天了)书上有要求让学生要分别说出各图形的名称。我在请学生说第3个图形的时候,学生能说出这是“六边形”,我联系前面的“每条边的长度都相等”这一说,指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六边形,而是“正六边形”。当然第一个图形也不是一般的三角形,而是“正三角形”,说到这里马上有同学反应过来说:怪不得第2个图形是“正方形”,它的四条边也是完全相等的啊;还有学生说:当边的长度都一样长的时候,还应该有正五边形、正七边形„„吧。

3、p.5第5题。这题又有一个常识的问题:平均每分走多少米?我让学生解答完之后,让学生观察我平时走路的样子,他们一起说“滴答、滴答„„”,然后问:1秒时间内我大概走了几步?(2步)这2步大概有多长?(1米多)那根据这些信息,你估计老师1分钟大约能走多少米?学生基本猜:六七十米吧。我肯定了他们的猜。继续让他们说一说:常人1分钟正常速度大约能走多少米?你能给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并说说判断的理由吗?学生对这类问题还是蛮感兴趣,说得挺好。(我本人的感觉还是蛮喜欢对学生进行这方面常识类认识的训练,学生感兴趣,能较综合地应用一些所学知识,且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教材简析: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有两种情况:一是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用0来占位;二是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是0,这就要涉及到被除数是0的除法。所以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先以采蘑菇和采桃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然后仍结合养鸡场的情景,教学装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第二段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另一种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6~8。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并在此基础上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百位够除有余数,十位是0,的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是0的除法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一、学习例1:

1、大家先一起再认识“0”,你知道这个“0”有关的知识吗?

结合学生的讲,指出:0在计算中,非常的特殊,在加法中,加它等于没加;在减法中,减它等于没减;在乘法中,任何一个数乘0都得0。那在除法计算中,它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会来研究。

2、光盘演示例1。问:看图后你能用数学语言来说一说图上的信息吗?

(1)3只兔子在平均分6个蘑菇,可以求每只兔子分得几个蘑菇?

学生列式,老师板书:6÷3=2(个),指板书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可以说成是“0个桃子”,现在要把0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可以算每只猴子分得几个桃子?

你会列算式吗?板书:0÷3

得数是多少?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3)老师演一演:现在老师手里有桃子吗?那也可以说成是0个桃子。我现在要把手中的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做动作),你们看到了吗:每个同学分到了几个桃子?

你有什么想法?(老师手中根本没有桃子,平均分的时候,不管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其实都没得到桃子,或者说是得到了0个桃子。)

再换份数,再分;每分一次,都请同学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说了几个后,不演了,问:类似的算式你还能说几个吗?

这么多的算式你能用一句话来说吗?

(可能同学们会说:0除以任何数都得0。)

请大家看书上第6页,读中间的一句话,想书上写的和大家说的两句话一样吗?不同在什么地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书上的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除数不能为0”,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简单介绍该道理。

小结:0在四种运算中,惟独不能以除数的身份出现,大家记住了吗?

二、学习例2:

1、我们前几节课的学习,例题都是从养鸡场中发现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也不例外。请看:(光盘演示)

读:这个星期的前3天共生产鸡蛋306千克,请你提个数学问题:前3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列式:306÷3

2、估算:估计一下这题商是多少?说说你为什么会这么估?

3、笔算:学生自己练习,注意在讲评的时候,比较哪种算法更简便。并指出:遇到这种情况,百位上正好除完没有余数,十位上是0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在十位上商0。这样算比较的简便。我们的作业就该用这种格式进行书写。

4、改错:(p.8第3题)要求学生逐一说出题中做错的地方,应该怎么改。

5、学生练习: p.8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再同桌互相检查对方做对了吗?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重视0的占位的作用,努力减少计算中的错误。

四、布置作业:p.8第4题

课后小记:

在教学例1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特别是在老师演学生说算式的那一段,孩子们看得很仔细,在让他们用一句话来说的时候,一致认为:0除以任何数得0。我没有说对与错,而是让他们找书上的话来读一读,旨在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然后再找为什么?相信学生对这一幕印象应该比较地深刻。

在例2的学习中,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算式的得数。所以我没有按照我的教学预设提问,而是改成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你也能口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随学生回答,我提到了“整除”这个概念(我们的练习册中已经出现了这个说法。)肯定了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还是牢牢地依据先算百位上的再算十位上的最后算个位上的计算顺序。在讲解十位上“0”的处理的时候,我提了“直接商0”、“用0占位”等的说法,使学生知道这样可以使计算比较的简便,在学生的作业中,确实如我所预料的教学难点,出错较多。在下一节课中还得把这个问题拎出来交流。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11~12。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4×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 现在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2×4=8(本),224÷8=28(本)

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果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如果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接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练习(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2)(p.11第2题)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如果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题:

商的十位可能是几?

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p.12第3~7题 课后小记:

这节课的作业错误明显比前几天多。主要问题还是计算方面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这节课的练习基本都是2步算的,只要有一步错那就是错了。还有一部分错,错得有点奇怪,比如题目明明是÷2÷3,但竖式里两次都÷2或是÷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9~10。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地进行相关计算。

2、进一步明白商0的必要性和什么时候需要商0,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地进行有关计算,切实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的数学课上学习的是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从大家的作业中我来提几个问题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

问题一:是不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一定会有0?

问题二:是不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才会有0?

问题提出后,注意学生的回答,及时引导,让学生就从自己做过的作业中选反例,如:604÷4。让大家一起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讲评板演时要请那些作业中出现该类错误的学生来说。

强调:除的时候不管商中间是否有0,一定要严格按照除百位、除十位、最后除个位的三步来算。并不是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通过学习,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二、学习例题:

1、昨天我们从养鸡场前3天产鸡蛋的信息中提出了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可以从后4天产鸡蛋的信息中学习知识。

板书(昨天的信息)前3天

306千克

有个考验,根据你的认识,你能不能大概说说后4天可能会产多少千克鸡蛋?理由是什么?

(此问也是要引导学生从“估算”的角度来提出合理的想法,注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学生可能会说:前3天差不多每天产100多,那后4天也应该差不多每天100多,4天400多。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后4天

共产432千克。

问:后4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一起列式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算一算。

指名板演,讲评。

注意:十位上的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发现:当被位上除完没余数,而十位上不够除的时候,商中间就会商0。

2、学生练习:(p.9“试一试”)

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题略)

3、(p.10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题略)

三、布置作业:

p.10第3题

课后小记:

学生昨天的回家作业中出现了比教材更难的题目。既然学生思考过了,我就补充了那部分的教学。题目是这样的: 1、6□3÷3,要使商中间有0,□可以填多少?

结合此题的讲解,我使学生明白:商中间要有0,需要符合2个条件。一是百位整除没有余数,二是十位上的数字比除数小,那样就不够除,要商0。

2、□5□÷5,要使商末尾有0,两个□分别可以填几个几?

通过此题,要使学生明白:商末尾有0,十位要整除,现在是几十五除以五肯定是整除的,所以前面的□中可以填1~9;末尾有0,也就是个位上要不够除,那就要填比5小的数,即0~4。3、305÷□=□„„2。此题先要从“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角度来考虑,所以除数可以从比2稍大一点的3开始考虑,然后再考虑商。

学生的练习中经常会出现超过教材难度的练习,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要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各类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事实上学生还是可以掌握的。

练习二

教材简析:这个练习主要巩固前面多学的两部分内容。第1~5题主要巩固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第6~9题,主要巩固用两步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各种情况,克服相近内容的相互干扰,达到巩固的目的。

教学内容:p.13~14第1~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计算方面: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说说商是几位数,指名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640÷8

614÷6

750÷5

286÷7

2、口算:

(1)18÷6

20÷4

42÷2

63÷3 180÷6

200÷4

420÷2

630÷3(2)240÷2

360÷3

400÷4 240÷4

360÷9

400÷5 根据学生的实际速度,用一定的时间完成上面的口算题。指名交流答案。

3、思考题教学:

要使商的中间有0,要使商的末尾有0,两个 里可以填几?

里分别可以填几? 组织学生读题后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1题:要使商中间有0,百位一定要整除,现在这个条件已经符合,8÷4=2;十位上的数字要比除数小,所以 里只能填0~3。

第2题:要使商的末尾有0,首先要考虑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起来正好可以整除,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1开始依次考虑,一直到9,这样剩下2、5、8是可以的;再考虑个位上的数字,只要比3小就可以了,所以可以填0~2。)(在考虑百位上的那个 的时候,可以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介绍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要强调:要试过才能确定能否整除。)

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

1、(p.13第4题)读一读:张老师4分钟打480个字,李老师5分钟打了505个字。

介绍我的打字:很多小朋友都看过吴老师打字,觉得怎么样?(快)一次,老师去电脑房,电脑老师建议我测一下打字速度,由于不熟练那套东西,我第一次的1分钟打字只有80多个字。电脑老师告诉我:出去比赛的学生打字1分钟至少要100个以上。老师告诉你们这些,要希望你们了解一点打字方面的常识,不要对别人吹牛说自己打字多快多快,1分钟可以打几百个,那是不可能的。

再看这道题,你估计一下两位老师1分钟能打满100个字吗? 列式算一算。

2、下面是四个小朋友拍球情况的统计:

赵平

吴小娟

金阳阳

张建一 时间(分)3 6 5 数量(下)

420 270 636 505 看了表格中的数据,老师发现金阳阳拍了636下,最多,那我能否直接就说金阳阳拍得最快?为什么?

指出:最快最慢,要在同样多时间的前提下才能那么说。那该怎么办?(可以先分别算出每个人每分钟拍球的次数,然后再比。)学生计算,交流,结论。

3、美术学院有一个2层的展览馆,每层有4个展厅。在这些展厅里一共放了240幅画,平均每个展厅放几幅?

读题后问:你能不能用手势来表示一下,这240幅画可以怎么分?对应的算式怎么列?

4、小军用27元买了3盒正方形蛋糕,每盒3块;小华用30元买了3盒圆形蛋糕,每盒2块;小力用32元买了2盒三角形蛋糕,每盒4块。哪种蛋糕每块的价钱最贵?哪种最便宜? 师:这道题的信息真多。请大家把问题读2遍,找找问题中什么地方要注意一下,把它读出来。

学生交流,注意是要求每块蛋糕的价钱,而不是每盒蛋糕的价钱。现在你会求“每块蛋糕的价钱”了吗?大家动手算一算。把算出的结果交流一下,找出最贵和最便宜的。

三、布置作业:

p.13第1、2题,p.14第6题。课后小记:

这是一节练习课。学生在前面一节课的作业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很有必要通过练习课来帮助梳理算法,从而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难点还在于“0”,这0什么时候商?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在这节课的反馈中我主要是检查了这方面的计算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我觉得不急着让学生一读完题就说怎么算,而是结合手势,来理解具体的分法。分法清楚了,那怎么列式也就清楚了。我拿第7题为例,学生可以接受,关键还是要他们自己养成这方面的习惯。

复习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所学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复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教材着重让学生对过去计算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比较,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结合计算的练习,帮助学生复习验算和估算的方法。教材安排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了现实性和趣味性,注意把估计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内容:第1~9题 教学目标:

1、计算方面: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第一单元的知识。想一想,在这一个单元里,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单元复习

一、计算:

1、口算,老师在改作业的时候,发现经常有学生错在“0”的问题上。为了减少这一错误,要加强估算意识,做题前做题后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想一想。口算下面各题: 800÷2

280÷7

690÷3

300÷6 320÷8

500÷5

440÷4

460÷2

2、题组练习: 848÷4÷2

900÷2÷3

909÷3÷3 848÷8

900÷6

909÷9 出示该题组,问,你有经验对付这类题吗?

可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还会遇到学生不会判断这题。板书: 848÷4÷2○848÷8 这题你觉得可以怎么判断?(根据它们之间关系直接判断,不用计算。)那什么样的题目要计算后才能判断呢? 板书:123÷4○150÷5 请大家分别把两个算式的结果算出来,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商都是30,前一题有余数。)

你认为该决定哪个算式比较大?为什么? 那如果是都有余数呢?比如:123÷4○152÷5(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的比较的时候先看商再看余数。)

打个不是很合适的比方:举重比赛的时候,如果最后有两个运动员同时举起同样的重量,那就要看谁是第一举就举起该重量的,那他就比第二次举才举起的厉害。如果同样是第一或第二举的话,那还要看体重。所以有的时候比的时候,不仅要看大的方面,有时还要注意一些比较细小的地方。

回到题组题,请大家较快地把得数算出来。交流。

二、解决实际问题:

1、你能分别算出各年级平均每班有图书多少本吗? 年级

班级数

图书的总本数

平均每班有图书的本数 一 315 二 720 三 852 让学生读懂表格,计算结果,再交流。

2、李庄挖一条长840米的水渠,如果8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如果7天、6天或5天挖完呢? 挖的天数 7 6 5 每天挖的米数 简单解释:挖水渠

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填表。

观察你填写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类似的规律,你能从你的生活中举一些例子吗?

3、买东西:大型积木132元、轨道火车408元、大型拼图116元、遥控汽车214元、遥控坦克150元。今天商店搞活动,一律按半价出售。“一律按半价出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我们快来算一算半价之后,这些商品的价钱吧,怎么算半价? 学生分别计算出各物品的半价。

现在如果给你200元,你能买到哪些玩具?怎么想的? 最多能买几件?你该怎么选商品?

选一选,把你选中的商品告诉大家。一起算一算,选对了吗?

指出:能买的东西的总的价钱应该是少于或等于你有的钱,超过了,那这商品就买不成了。

4、再来做一道买东西的题目。出示商品及商品价目表:

钢笔8元、皮球7元、圆珠笔3元、乒乓球2元、笔记本9元(1)王老师买一种笔用去108元,买一种球用去60元。他买的是哪一种笔和哪一种球?各买了多少?

可都分别都有两种,怎么才能判断究竟买的是哪一种呢?(整除)算一算,把的出的结论告诉大家。

(2)如果把买的比和球的钱都买笔记本,够买20本吗?

这道题又该怎么解决?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一起算一算。交流。

三、思考题: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要指导学生按照计算方法去逐一找到突破口,直至最终完成整个的填写。

四、布置作业:p.15第2题和p.16第7、8题 课后小记:

题组练习我讲的时候走得比较远了,不过那确实是作业中的现实问题,学生自己没有想到,所以老师就只好提醒了。第5题,这“挖水渠”对于我们这地方的学生来说非常的陌生,所以在解决完书上的题目后,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类似规律的现象。学生很能说,有说看一本书,吃一盒巧克力,用一笔零花钱„„

6.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苏教版 篇六

1、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让学生在感受诗人笔下特殊风光的同时,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的不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品味诗歌意境美,并得到情感的体验,以及进一步提高对美的认识。

3、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获得情感的体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山水诗的创始人是:谢灵运、陶渊明;田园诗的开拓者是:王维、孟浩然。

介绍山水田园诗。它是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二、作者介绍。

孟浩然生活在开元承平年代,一生经历简单,40岁在老家隐居,后来赴长安考进士落第,到吴越一带漫游,几年后回到家乡,曾在张九龄幕中任从事。他既有魏晋名流清朗潇散的风神仪表,又追慕陶源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怀有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的失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他的田园诗侧重描写隐居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诸如高士的孤怀、隐居的幽寂、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他的山水诗注意对生活的领悟,不雕琢,浑然而就,创造出许多清空的意境。艺术上孟浩然以比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__》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三、鉴赏诗歌。

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__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__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四、思考:日暮为什么会撩起诗人新的愁绪呢?请结合下列诗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于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__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五、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野旷天低树”写出旷野的空旷寂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之中,人显得孤独寂寞,这时,只有__中的孤月与自己亲近,寂寞之心似乎寻得了慰藉,但这一点喜悦不能驱散诗人的团团新愁,诗人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今却只能还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巡吴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__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__清月近人”,这画面让我们一见到的清澈平静的__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__水流入思想翻腾的海洋。这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相互补充,正构成一个人宿建德__,心随月去的意境。

六、朗诵这首诗

1、学生齐读。

2、听音频资料,再齐读。

3、请个体学生展示。

4、同桌之间互读,逐步完善。

(诵读中体味诗的情感,把握诗的节奏)

七、归纳山水诗的特点。

思想内容:

1、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杜甫的《望岳》。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描写秀丽的风光,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表达隐居情怀,如孟郊的《望终南山》

3、描写羁旅愁思或怀才不遇的不幸遭遇,如孟浩然的《宿建德__》。

4、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储光羲《田家杂兴八首》。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上一篇:岳飞的诗词下一篇:互联网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