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2024-07-11

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共13篇)

1.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一

干部队伍管理“积分制”考核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和监督,促进全体干部严管理、转作风、提效能,锻造“实干、担当、创新、清廉”的xx行政铁军队伍,根据公务员法和省、市加强xx行政队伍建设及政法队伍建设工作部署及新要求,现就加强干部队伍日常管理,制定“积分制”考核实施方案如下:

一、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积分制”评价体系,明确考核指标、量化评议得分,坚持“公平竞争、民主评议”的基本原则,运用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一)基本分

基本分由自评分、互评分、领导评分组成,以干部的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考核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日常表现,坚持以德为先,重点考核日常工作、阶段工作目标和“急难险重”等重点工作情况。

“德”指的是政治思想品德以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情况,主要从“对党和国家忠诚,保守秘密,自觉维护单位形象;忠于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尊重和服从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乐观进取、思虑缜密、团结同事、公正廉明、求真务实;遵章守纪,无违法违纪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占比20%。

“能”指的是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主要从“有一定的统筹规划的能力;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沟通协调的能力;有较高的行政管理水平和系统理论知识;工作作风好、工作灵活、方式方法得当”等方面,占比30%。

“勤”指的是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主要从“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工作勤恳、任劳任怨,能起引领表率作用;勤于学习,敢于创新,甘于奉献;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尽心尽责;能听取和接受同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评价,占比20%。

“绩”指的是工作实绩。主要从“能够按时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本职工作推进有序,工作举措有力有效;办事效率高,无重大失误;围绕单位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贡献一己之力;领导和同事的评价较好”等方面进行评价,占比20%;

“廉”指的是廉洁自律情况。主要从“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八小时外生活健康,自觉抵制诱惑;不以权谋私,无不正当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占比10%。

(二)加分

1、所负责的业务工作受到局领导表扬(批示)、在全局推广的加0.5分,受到xx级领导或市局领导表扬(批示)推广的加1分,受到市级领导或省厅领导表扬(批示)推广的加2分。

2、所负责的业务工作作为创新品牌项目(如:xx综合考核“创新奖”、xx党建服务品牌、市xx行政创新工作项目、省厅创新奖和推进奖等)向上级申报的加0.5分,获得奖项的加1-2分。

3、在“法印学社日”上授课的,每次得0.1分;被评选为“十佳课件”的得0.5分。

4、信息宣传工作突出的,参照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办法给予一定的奖励。

5、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业务比武的,每次得0.5分;获xx级或市局奖项的分别得分:三等奖1分、二等奖2分、一等奖3分;获市级或省厅奖项的分别得分:三等奖2分、二等奖3分、一等奖4分。

(三)反向扣分

1、所负责的业务工作在各项考核(如:市xx局对xx局的考核、xx考核办对局的考核)中,因工作不到位失分的,按照情节轻重扣0.5至2分。

2、在局本级机关效能检查中被查处,经教育不整改的,每次扣2分;在上级效能检查中被查处的,取消评先评优。

3、不服从分配参与中心工作,每次扣2分。

4、无故缺席单位召开的会议的,每次扣0.5分;无故不参与单位组织的各类活动的,每次扣0.5分。

5、一票否决事项:因个人主观原因导致考核失分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在上级效能检查中被通报批评的;涉嫌违法违纪被查实,并运用监督执纪的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形态处置的。

二、评议方法

建立考核个人电子档案,实行干部“一人一档”,由组织人事科进行日常记录,办公室等相关科室提供信息、宣传等方面的佐证材料。年末,召开民主测评会,根据量化评分表开展自评、互评和领导评议,并以以下公式计算分值:

基本分(满分100分)=自评分*10%+互评分*50%+领导评议得分*40%

总分=基本分+奖励分-惩处分

得分情况公示3天。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立实绩积分制考核制度,是加强干部日常管理,正确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重要措施,也是强化干部管理监督、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效能、树立机关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每名干部要认真领会,提高认识,努力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科室、xx所要把开展实绩积分制考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有序推进。建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副局长陈浩,局长施敏丽担任组长,党委委员、副局长叶调胜,党委委员、副局长姚欣平,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夏学方,党委委员施力峙,党委委员周翔担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组织人事科,具体负责考核日常工作。

(三)注重结合,统筹推进。

建立健全实绩积分制考核制度是干部考核制度建设的重点,按照简便易行、公开透明、注重实效的原则,统筹推进。年底,以考核总分为依据,确定“优秀公务员”、评优评先人选。

2.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二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建议和措施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机制, 通过实施多样的教育规格和采用较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 以学分与绩点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与质的计算单位, 并根据学生已取得的一定学分和平均学分绩点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1]。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实施了学分制, 它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而由“教学”和“管理”集合而成的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学分制系统运行是否稳定、效果是否良好和教学质量是否得到保证。

一、学分制概述

学分制起源于18世纪末德国的课程选修制, 后被引入美国, 并在美国高校得到广泛运用与发展。我国开始以学分制为主的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之后, 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学分制概念, 主要有学年学分制、复合型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和特区学分制[2]。

二、教学管理现状

1. 学分制管理制度。

在实行学分制之前, 教学方面最重要的变革就是学分制学生管理规定。在考核与成绩记载、学籍时间、转专业、授予学士学位条件等方面都有所变化。学生成绩登记表的课程成绩以该门课程四项成绩的最高成绩予以记入;学生可分阶段完成学业, 学生在校最长年限为八年 (含休学) ;学生在一年级结束时可因成绩优秀、有专业特长或者某种特殊原因不转专业即无法继续学习来申请转专业;除了在受过处分、实践环节不合格等方面相同之外, 增加了必修课学分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一定分值的要求。

2. 教学计划修订和管理。

制定了学分制管理制度之后, 与之同等重要的是教学计划框架改变和修订以及管理。我校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 最初作了以下变革:一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通识教育为基础, 能力培养为本位, 把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和各专业特色融于培养方案中,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培养的结合、统一规格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结合, 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二是进一步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 突出理论联系实践, 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不少于15%~20%,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提高至25%~35%左右;三是强化全面服务中国气象事业的“三个主动”的指导思想, 开设气象特色课程模块;四是将毕业总学分规定为180, 比之前的总学分提高了20%, 并且尽可能提供较多的自主选择课程机会。

3. 学分制信息支持系统。

学分制给予学生极大的选课自主权和学习空间, 并且学生可以多次对不及格课程或者对成绩不满意的课程进行重修, 这无疑增加了教学管理工作量和复杂度, 此时若仍然采取手工方式进行选课和重新学习报名, 则既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 又使教学管理人员工作更加繁重。在此情况下, 很有必要开发一些网上管理系统,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进行科学选课和报名。

我校开发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和实践教学信息平台。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使用者涉及与教学相关的多个角色, 不同角色可以通过此系统获取各种信息, 达成各自的目标和完成各自的任务。为教学管理人员单独开发了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 系统界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生管理、网上评教等。随着学分制的实施, 在开发了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又进一步开发了实践教学信息平台。它包括实践课程管理系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和学科竞赛管理系统三个子平台, 其各自功能划分清楚, 目的明确。这些系统大大简化了管理流程, 减少了时间支出, 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应有所提高。

4. 学业预警。

学分制管理制度对留级和退学都设置了一些警界线, 例如一学年所获学分、几年级结束所获学分等, 一旦某位学生达到某个警界线, 则要做出相应的处理。针对目前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抱着无所谓或稀里糊涂的态度或者处于拉一把就可跨越到另一个状态的情况, 制订并实施了学业预警制度。这一制度设立不同预警等级, 按照标准对学生的学生问题进行警示, 及时告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取相应的补救和防范措施, 其作用在于通过学校、学生及其家长三方面的沟通与协作, 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引导、监控,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5. 预选课制度。

实施学分制之后, 学生选课自主权扩大了, 学生可以在本专业或外专业的教学计划范围内自由选课, 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随意选课, 还是需要在专业老师指导下有的放矢地选择, 那么就在前一学期组织专业老师对下学期本专业即将开设的课程进行说明和解释, 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解答, 帮助学生认真选择和正确选择。

6. 教学信息员制度。

单纯依靠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秘书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检查或者随机抽查, 都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设备及环境、课程设置等与教学相关的信息。需要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群体中的代表帮助我们获取这些教学信息, 建立了教学信息员制度, 教学信息员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加强学生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联系的重要方式, 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举措。教学信息员主要收集和反映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室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的意见和要求, 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各环节 (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实践指导、考试等) 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专业发展的意见和要求;学生对学校教学条件和资源的意见和要求;学生上课、实习、作业、考试的状况和学习;学生对学校和学院教学管理的意见和要求。

三、存在问题

1. 教育观念有待改进、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

教务处或者学院教学秘书所学专业不一定都是教育专业, 可能是理工科或者文科其他专业, 走上教学管理岗位之后才慢慢接触教育观念, 慢慢熟悉教育管理业务知识和相关规定, 对一些新的教育观念不能很快接受和消化。同时教学管理岗位是学校的重要岗位, 也是压力较大、工作烦琐的行政岗位之一, 如果学院行政岗位补充新人员或者有机会调换岗位, 则教学秘书岗位人员更换较为频繁, 既不利于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 也不利于学院教学管理。

2. 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或者未形成长期化。

学分制的特殊性使学生学籍异动增多和多样、学生选课自由度增加等, 使教学管理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教学管理人员因日常管理工作非常琐碎、非常繁重, 整日忙于上传下达、整理各种教学材料、落实教学任务、安排各种考试、统计成绩等, 可以说在工作时间时“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做教学事”, 学习领会学校教育发展理念和掌握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机会比较少, 一年或许只有一两次, 参与教学会议的次数也较少, 组织外出参观交流的次数更少之甚少, 大多中重使用、轻培训的状态, 事实上长远来看, 这种情况对于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3. 教学计划制订不尽合理, 选课体系不合理。

学分制对于教学计划制订的要求很高, 对于选课方法规定的要求也很高。教学计划制订之后适用多长时间, 教学计划修订时如何保证跨越教学计划修订年份的两个年级所修课程之间的衔接, 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选修课程采用了以分科、分专业为基本特征的系科制作为学科制度与组织形式, 无法涉及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 只重视适应知识的高度分化的要求, 而忽视了对知识的高度综合的适应, 它在本专业内产生凝聚力的同时, 也使本部类或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脱离[3]。另外, 只要有学生选修的课程就予以开设还是设定一个选修学生人数的课程开设标准, 这也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设定了开课人数标准, 就会出现初选时选课人数超过该标准, 并根据该选课结果安排了任课教师, 可能又会出现下学期初因选课人数低于该标准而导致该门课程停开的情况。

学分制是以学分衡量学生学业是否完成, 但这并不能完全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一再强调和切实执行了学生选课之前的指导, 但多数学生采取从学长那儿获取信息这一途径或者凭借对于某门课程任课教师的印象, 倾向于选择容易过关或者容易完成的课程, 使得选课指导成为一种形式并没有多大实际效果, 从表面上看学分已经修满, 但所学课程不系统, 知识结构不合理, 学习质量不升反降。

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完善。

学校一般都会设置科学严密的教学质量监控流程、教学监控组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和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各监控主体及其职责, 建立了各教学环节规范和质量标准, 制订了教学监控环节的实施与评价制度和办法, 同时对监控信息反馈与调控制度和办法也做出相关规定。

但在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 有效实施监控结果反馈, 有效激励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方面还需进行探索。

5. 相关配套制度有待制订完善。

学分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它们为学分制服务, 并与之相协调, 如导师制、以学生学籍管理为中心的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可能会在制订、实施之初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或遭遇阻力, 但确实是亟待制订完善的。导师可以帮助、指导学生选课, 对学生在学业上的困惑进行解答, 并且可以引领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科研课题。

四、建议和措施

1. 合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积极完善选课制度。

学分制的目标是教师给予学生专业指导,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再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特点, 选择一些课程, 进行自主学习, 从而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如果能很好地达成这一目标, 达到学分制的预期功能, 应在以下方面予以加强:首先应该进行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并结合学校特色, 对每个专业的课程进行合理设置, 既保证学生可以较为系统地学习专业基础知识, 又能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进行学习和探索;其次应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师资力量, 使学生能够参加想学习的课程学习, 满足他们选课多样化的要求, 拓宽知识面。

2.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 建立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岗位是高校重要岗位, 也是烦琐、细致和苦累的岗位, 这种岗位不易出成绩, 也难以达到部分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发生岗位变动, 新上岗人员又需要花费至少一个学年时间熟悉、掌握岗位业务, 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人员是否安心立足此岗位, 是否爱岗敬业, 又关系教学管理队伍的稳定性。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 教学管理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

学分制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比学年制的要求高, 教学管理人员既要熟练掌握学分制以及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 又要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和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水平。经常性地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或者组织参加一些教学会议, 并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交流, 不但可以促使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过程、制度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思考, 而且可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改革氛围。鼓励教学管理者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撰写教学管理研究论文, 激励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 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反馈机制。

及时、准确地掌握、分析和处理教学信息, 对规范教学管理、督导教学运行、监控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全面确定教学信息主要内容, 包括教学过程信息、教学效果信息、教学动态信息和教学改革意见信息;其次需采取合理、科学的信息采集方式和途径, 如常规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员填报教学信息, 更可以让学生通过电子邮箱、信件、电话、BBS论坛或其他途径反馈信息;最后通过对教学信息内容汇总整理, 及时通过邮件、教学管理系统或教学管理人员等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而相关人员也需及时对存在问题和反馈意见形成处理意见, 明确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

4. 实施学分制下的本科生导师制。

聘请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 理解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和架构, 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在学业和就业等方面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逐步建立基于学分制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 对导师选拔、聘任、工作职责和范围以及奖惩做出明确规定。

参考文献

[1]徐佩琴, 王宏伟.学分制的由来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2]赵洁, 刘悦梅, 郄立峰.学分制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10, (12) :104-105.

3.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三

多年来实施学分制特别是在教学管理中,进一步努力实践和探索出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管理办法,保证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成为当务之急。

一、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

1、学分制可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学分制为开拓学生的潜能、创造力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同时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自己选择专业方向、自己安排课程和学习进程等。

2、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高校只有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改变教学体制单一、培养人才单一等状况,才能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活力,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3、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学分制是实现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使我们的学校教育成为一个“柔性”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学校教育。

4、实行学分制有利于高等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学分制能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提高办学效率,实现图书馆开放、教师互聘、课程互选、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二、推行学分制的具体做法

1、制定方案,建立制度

为确保学分制的顺利实施,首先要确定课程体系中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合理比例;制定学分的计算方法;学分获得的方法;成绩、学分与绩点的折算方法;课外学分与创新教育学分的计算;毕业生应修满的学分;成绩考核办法;学籍管理制度等。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是实行学分制的核心。学分制不能简单理解成仅仅只是将以前的课程学时按一定比例转换成学分,在修订适应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要有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必修课程,又要有学生拓宽知识面的选修课程;既要有培养专业人才所需要的限选课,又要有培养创新能力的任选课;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中将重点放在选修课上,使选修课具有既能有支撑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又要能反映当前新知识、新工艺、新理论的特点。

3、积极改革、稳步推进

学分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本着积极改革、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学分制的不同态度及适应情况对学分制的各种制度及管理方案进行动态的调研,进而对学分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充实,以利于学分制的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实施和探索,对学分制在试行中所产生的新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为全面实行学分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健全相应的选课机制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学课程,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选课方式,为了保证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需配备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方便学生选课与学分查询。

5、抓好管理,管理水平上层次

实行学分制,在选修课教学中,打破原有班级编制,对原有的教务管理体系是一个挑战,在教学进度、课程设置、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均要进行改革,为实施学分制实行微机化管理,确保学分制的顺利进行。同时要加大检查力度,任课老师(特别是选修课教师)要加强对本班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成绩考勤等环节的督促,对学生学业状况全面掌握。教务处也要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工作责任心等检查力度,保证课程顺利正常进行。

6、抓好评价,教学质量上台阶

严把考试关是顺利实施学分制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主要手段,也是将学分转化为绩点进行质量测评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在各种考试中实行教考分离、标准化考场、集中阅卷等措施,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在评价中对于某些具有特色的课程,难以用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改革考核办法,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如一些人文类、实践动手能力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口试、社会调查、论文答辩、现场操作等方式加以考核,探索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7、抓好师资,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实行学分制后,要求教师不断进取,学习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工艺、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举办青年教师大奖赛、多媒体教学公开赛、多媒体课件评比、教师教案展评等。

8、抓好投入,教学资源充分利用

为确保学分制顺利进行,办学经费要多投入,把教学投入放在优先地位,使得每年教学经费逐渐增长。

三、实施学分制。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

学分制的实施,能给学生更多自主权,特别是学生对专业方向、教师的选择,促使教学管理必须灵活多变,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来适应学分制改革,使得教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改变教学方法。

2、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经过学分制的实施,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生不仅对学习感兴趣,而且能把学习作为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来做,学生个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3、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四

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提升我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通知》、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在全省推行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客观、准确、全面、公开的原则,对全市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学分制考核,激发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为推动全市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二、考核范围

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试点阶段考核对象为市委党校、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粮食局等5家单位参加全市干部在线学习的全体学员。

三、阶段安排 前期准备阶段。重点做好方案制定、动员部署和学员信息采集、完善等基础工作。各试点单位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及时准确上报相关材料。试运行阶段。重点做好试点单位管理员账户分配、授权、管理人员培训和管理系统试运行工作。市委组织部组织试点单位人事教育科负责同志进行专项培训,以熟悉操作流程,明确权责分工。

各单位在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总结完善阶段。认真总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阶段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对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推广,形成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工作总结,上报省委组织部。推广实施阶段。在总结我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工作会议,在全市推广实施。

四、考核权限设置与学分要求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主管,市委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委分级管理。市委组织部履行对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的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制度规范的职能,负责市管干部和市人大、政协机关,市法院、检察院,市直党群部门,市民主党派机关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考

核的审核、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市直政府部门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考核的审核、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在党委领导下,负责本系统、本单位干部学分考核的初审、评定、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

县处级干部学分不得低于60学分。其中:考核得分在10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100—60学分为合格,6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科级及以下干部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其中:考核得分在90学分以上的为优秀,90—50学分为合格,50学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工作要求 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试点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细化任务分工。

5.学分制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篇五

本文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辽宁何氏医学院学分制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同类院校推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辽宁何氏医学院;学分制;效果;问卷调查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学分制管理制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给传统教学管理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此被广泛认同并迅速推行。

辽宁何氏医学院自起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迄今已两年多。

为深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辽宁何氏医学院于初以学生为对象,针对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展开问卷调查。

一、问卷调查对象

6.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六

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细则

为了提高校本培训的有效性,引导教师关注自身专业成长并能自主发展,帮助教师以档案的形式记载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分值的形式来衡量自己的学习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z二小教师教育培训学分管理细则。

一、教师教育学分与学分制

教师教育学分是表示教师参与学习研究活动后的量化分值;

教师教育学分制度就是围绕教师教育学分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学分制度根据每位教师不同途径和不同的学习形式,赋予不同的学分,分值的结果以

及它所反映的每个教师学习行为次数的多少和学习质量将作为学校考核教师学习情况的依据。

二、教师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对象及界定

教师教育学分制的实施对象为z二小全体教师,根据年龄层次将教师分为四类:新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55/50岁(含)以上教师。其中新教师指三年(含)以内教龄的教师;青年教师指三十九周岁及以下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中年教师指四十周岁至五十(女)或五十五(男)周岁的教师。(教师具体年龄划分以当的8月31日为界)

三、教师教育学分制的积分细则

1、学分类型:

教师在按要求参加市教育局规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得基础上,参与以下规定的A类、B类教育培训积分。

教师教育的学分类型分为A、B二类学分。一次培训活动不能同时计两类学分,不能重复计算学分。各类学分具

体含义是:

A类学分:教师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包括参加教研组或学校教研活动的听课、外出听课、听或作“观点报告”、青蓝工程、按规定做好教学摘记、其他各类培训活动。(教师外出听课须按学校有关规定作好课务安排,如不按规定则不计学分,其他相应活动以签到表形式落实。)

B类学分:教师参加下列活动所取得的学分,均称为B类学分。

(1)教师从事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2)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包括案例)、教育教学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参加校级或以上评比及发表;

(3)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做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

(4)参加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

(5)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

(6)参加其它与上同级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

2、积分规则(单位:学分)

★A类学分的积分:

听课/节观点报告活动青蓝工程/学期教学摘记/篇其他培训活动/次参加/次作/次

124512

教学摘记:每学期上限15分。

★B类学分的积分:

◆教师从事校级或以上立项课题的研究:

校级县级市级省级

一等奖/152540 二、三等奖/101530

课题立项581220

得学分者:省、市级课题立项为前三人,一般课题为执笔者和负责人;其他参与者,省、市级课题得一半学分,其他级课题得1分。

在统计和确认学分时,要提供各种科研档案资料及相应的获奖证书。

◆开设教研组内、校级及以上公开课或做讲座或获得“最佳观点报告”:

公开课讲座最佳观点报告

教研组学校镇市学校镇市

4812181015208

学分确认时,必须提供上课及作讲座单位的资料和相关证明(教研组内由教研组长提供相关证明)。

◆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包括案例)、教育教学随笔、主题研究、教学设计(教案、试卷)等参加校级或以上评比、有论文等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在公开刊物发表或有专著出版:

论文(含案例)教学设计(教案、试卷)

奖级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及以上校级镇级县级市级及以上

教师把当年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获奖的教学教育论文、教学设计等(第一作者)、专著的原件或证书、其他有关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交教科室确认,并计入学分。

◆参加校级及以上优质课评比、各类单项或综合素质比武等

校级 镇级 县级市级省级

一等奖 二、三等奖

根据有关通知、文件确定学分。

◆关注教育教学的理论主题:每学期最多上报1个,以1000字以上的读书感受形式提供证明,每个7分。

◆参加其它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不在上述归类的教育培训活动,可如实上报教科室,由教科室进行确认。

3、积分登记

(1)学校成立以教科室、教务处老师为主要成员的积分管理小组,为每位教师建立教育培训学分档案,期末集中认定积分。

(2)A类学分由教务处直接确认进行登记。

(3)各类参评、获奖、发表,可根据相关证明由教科室、教务处认定后登记学分。

(4)其它各类学分也须分别提供相关材料,由教科室、教务处确认进行登记。参加同一类型的活动,按最高等级积分,不重复。

四、教师教育积分要求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年龄层次老师的发展要求及新课程培训要求,对每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各类学分(一学年)提出如下要求:

教师类型总分其中B类学分

新教师

青年教师

中年教师

55/50岁(含)以上教师

五、教师教育积分奖励

学校设立教师教育培训积分奖,积分情况将与教师学年考核直接挂钩。

每位教师的教育培训分值在学年考核中平均为15分。

达到B类学分未到B类学分

超出总分加

低于总分减

超出总分加

低于总分减

六、本细则于2014年9月起施行。

7.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七

关键词:学分制,学生事务管理,辅导员

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 是指高等学校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 以指导和服务学生, 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 教师指导为辅助, 通过绩点和学分, 衡量学生学习的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目前, 学分制与高校学生管理方式不匹配, 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 因此探索学分制背景下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有现实意义。

一学生事务管理中辅导员面临的普遍问题

1. 教育观念变化, 学生事务范畴扩大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人事管理两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管理、服务”的学生事务管理思想逐渐被接受。在这种形势下,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从单纯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扩大到学籍管理、心理健康、宿舍管理、勤工助学、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 所涉内容变得越发庞杂。另一方面, 高校通行的科层制行政组织结构下, 职能部门将工作层层下达, 最终交给一线辅导员执行, 形成“千条线一根针”的管理局面。辅导员工作质量几乎决定了学生管理效能, 一旦出现工作失误,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2. 辅导员专业性不强, 人员配备不足

从事学生管理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高校辅导员由大量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组成, 新辅导员热情很高但专业性不强, 不能适应层出不穷的工作挑战;资深辅导员长期压力过大、晋升困难, 因而职业倦怠高发影响工作质量。近年来, 学生数量剧增, 高校辅导员超负荷工作情况普遍存在。当代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个性特点、学业情况、发展目标各不相同, 在学分制实施背景下, “一把尺量到底”的管理方式显然不符合实际需要。如何高效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 提高管理效能,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是高等教育管理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3. 学分制实施, 传统组织管理问题多

传统“班建制”中辅导员用班级“编码”学生, 以班级为单位向学生提供整齐划一的教育指导。而学分制却能引发学生自主行动, 课程安排将随着学生意愿、学习能力发生改变;同一个班级里的部分学生可能提前或者延迟毕业, 班级概念已在逐渐淡化。使用班级“符号”将越来越难以准确区分学生的学业面貌。辅导员过分强调统一管理可能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矛盾。高校教育管理者已意识到传统的班级单位已不能有效发挥组织管理职能, 但对选择何种替代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定论。

二解决学生事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1. 改革高校管理模式, 明确学生事务管理范畴

要积极改革现行学生管理制度, 将学生事务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学校一级的面向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专门化机构。这些机构在学生事务内部按服务种类进行专业分工, 各部门直接面向学生提供服务, 表现出较强的专业化特征, 保证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高校应尽早明确学生事务管理的职权范围, 从法律和规章上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不搞大包大揽, 切忌“替代家长职能”, 要促使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承担个体应有的责任。在具体实施中做到任务合理分担, 各部门间重视协作, 摒弃“有问题找辅导员”的观念, 为基层学生事务管理者松绑。

2. 细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 合理定位辅导员角色

学校事务管理对象从整齐划一的学生班级, 演变为缤纷多彩的学生个体;学校事务管理的媒介也从语言、文字等传统媒体, 演变为网络、声像等现代媒体;学校事务工作方式从自上而下的管理, 演变为平等的面对面服务。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必须高度分化, 按服务项目加以组合, 从而为思想教育、学籍管理、就业指导、勤工助学、宿舍管理和心理健康等工作领域提供具有较高水准的专业服务。高校辅导员应该寻找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加强学习、明确专业归属, 变通才为专才, 最终走出院系、归入职能部门, 实现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目标。

3. 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重视岗位技能提高

对于政府和高校来说, 都应加大有关学生事务理论研究的资金投入;加快建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激励制度, 建立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晋升机制;为学生事务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高校应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事务管理培训计划, 建设规模适度、能力过硬的学生管理队伍。有条件的高校可设置有关学科的本专科专业, 培育学生事务管理专才。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在岗辅导员应通过开展多元化培训提升岗位技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应以职能部门为基础, 专业管理人才为支撑, 学生寝室、学生社团等组织为阵地, 组织结构高度精简, 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晓波.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7) :71~76

[2]李冰水、谭琪.比较视域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问题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2) :164~168

[3]沈延兵、王凌宇、陶德坤等.试论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的跨越式发展[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2 (4) :74~77

8.技工院校学分制实施浅析 篇八

【关键词】技工院校;学分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333-01

学分制是19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学制度。它是学校为实现教育培养目标以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和成效,并以学生必须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余地的教学制度。

一、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为了适应生源整体素质下降和参差不齐的办学现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近些年来,部分技工院校开始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试点院校在比较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基础上,根据技工院校的办学特点,制定了学分制实施细则,开始了学分制的实践工作。通过几年来学分制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在實施学分制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问题

技工院校多年沿用学年制进行管理,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实施学分制只不过在学年制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选修课程,没有从内涵变化上认识学分制,没有通过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分制;有一些学生将学分制的实施作为减负减压、轻松过关的机遇。所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学分制和没能适应学分制的管理,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是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思想障碍。

2.师资问题

学分制的实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还要求教师教书育人,管教管导,这些都对师资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校专业教师紧张,很多专业老师已经达到了超负荷运行的状态,很难再开设选修课,因此学生选教师这一条就更难实现。

3.学生问题

有些学生并不完全清楚自身的个性特点,对个人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设计或期望,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些什么,在选择模块方向,选择能力训练项目时缺乏目的性,在课程学习、能力训练中缺少主动性,对课余时间的安排也欠合理。这些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值得我们重视和进一步思考。

4.投入问题

实施学分制改革,无疑会增加办学成本。首先课程改革需要整合课程或开设新的课程,这些课程通常是没有现成教材的,需要编著讲义。为了鼓励教师参与改革,学校要给予经费奖励。实施学分制增加了管理难度,学校还需要加大教学和管理投入。其次在硬件建设方面,实施学分制肯定要加强硬件建设,这必定要增加新的投入。

5.管理问题

实行学分制后,教学由按班级统一管理变为按课程统一管理,教学管理更加繁杂,选修课管理、考试管理、学籍管理等教学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如何适应学分制管理,形成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还需进一步摸索和探讨。

6.教材问题

目前技工院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数是部颁的全国统编教材,普遍存在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脱节的现象,表现为:要求统一、标准高、内容深、重理论、轻技能等。使用这些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7.政策问题

要充分发挥学分制的应有效益,单靠一所学校的力量是绝对办不好的,需要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校际之问的协作和社会、政府政策法规的配套支持。如跨校选课,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需要对课程的设置、内容的界定、学分的标准规范化,才能得到社会和校际的认可;学分制下的收费政策、学制年限还有待于建立完善,如目前还没有补修学分的收费规定。

二、实施学分制的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学分制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从出现到现在,尽管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技工院校如何实施学分制,对于学校领导和全校教职员工来说,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学分制的实施,彻底地改变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分制条件下,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学校中形成了一种以相对自由选择为基础的市场关系,学校变成了超市,教师变成了供货商,学生成为了消费者,而课程成为了商品。所以从领导到教师一定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要

2.寻求政策支持

由于政策不健全,导致很多学分制工作不能进行。如毕业证书的提前办理、学分的收费、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资源的共享等问题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3.制定好合适的方案

推进学分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启动之初一定要深思熟虑,制订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学分制体系和推进方案。在制订方案时,学校要确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即“两个有机结合”,一是理念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既要体现学分制的特点,又要兼顾学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二是积极推进和稳妥实施的有机结合,要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4.加强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实行学分制对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选课的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等都将增加教学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的思想,熟悉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应对更加繁杂的教务工作,建立学分制下新型的、稳定的教学秩序,形成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实施学分制,不论是进行分层教学、限选课、任选课的教学、还是选师制的实行都离不开教师,因此,实施学分制还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开发选修课有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拓宽知识面,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5.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实施学分制的关键所在,通过课程改革,建立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学分制发挥作用。学分制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环境和土壤。在学分制平台上,课程便是“软件”,传统的课程已经不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学分制的优越性就无法体现,因此,课程改革是实施学分制的关键。

如何建立学分制下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学校要组织老师深入企业调研,让老师们了解企业环境,明确岗位需求,为修订教学计划、选择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结构提供科学的依据。

学分制课程体系应当体现新的职业教育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进行课程设置。按文化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安排课程计划及各部分的学分,课程结构要保证必修课、专业限选课、任选课的合理比例,满足市场的需求。

6.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实行学分制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量的成倍增加,管理复杂程度的大幅度提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制定缜密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程序及详细的工作计划。这样,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有条不紊地予以解决。另外,还应充分利用学分制应用软件进行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7.加大基本设施的投入,改善硬件条件

实行学分制无论在软件上,还是在硬件上都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要加大管理投入,保证新课程的实施。学校要配备数量足够、规格各异的教室,配备充足的教学器材,重视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必要的经济投入是实施学分制的保证。

9.村干部培训积分制管理参考 篇九

为加强村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规范村干部管理,今年,峡江县委组织部通过实行“一档三卡”(教育培训档案、目录卡、鉴定卡、积分卡),统一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大学生“村官”共186名村干部建立了教育培训档案。

“目录卡”,给教育培训定目标。“目录卡”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统一计划栏”,年初时,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就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对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征求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列出本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安排,将教育培训内容、形式、组织单位、时间、学时等填入“统一计划栏”。第二部分为“自主选学栏”,由乡镇党委和村干部根据工作或个人需要,确定自主选学内容,乡镇党委备案后填写入各村干部的“自主选学栏”。第三部分为“临时调训栏”,主要是由县级以上部门或县内其他部门临时组织的相关培训,培训前先将培训内容、时间等填入参训村干部的“临时调训栏”。目前,186名村干部的“目录卡”全部建立。

“鉴定卡”,为教育培训验质量。“鉴定卡”依据“目录卡”分三类,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教育培训由县委组织部负责鉴定,乡镇党委组织的的教育培训由乡镇党委负责鉴定,其他单位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由其他单位部门负责鉴定。鉴定格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格次。培训后,组织单位都必须及时对村干部培训期间的学习、纪律和考试等情况进行综合鉴定,鉴定栏内必须加盖组织单位的公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或调训,由县委组织部根据培训登记表鉴定内容记录到参训村干部的“鉴定卡”上,并将培训登记表存入参训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档案。今年5月份,由县委组织部在吉安市委党校举办的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鉴定为优秀的21人。有1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全省调训被评为优秀。

“积分卡”,让教育培训出成效。实行百分制积分,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教育培训占70分,乡镇党委组织的教育培训占30分,其他单位部门组织的教育培训算加分项目,加10分封顶。依据“鉴定卡”上不同类型的培训鉴定格次进行评分,三种教育培训类型的优秀格次都为满分,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分别为该类型满分的70%、60%和50%,三种教育培训类型得分相加为年终总评分。另外,一年内累计参训时间未达到40学时的,每少1学时在总评分的基础上扣5分。将总评分作为村干部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总评分80分以下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峡组宣)

坊子区实行积分制管理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去年以来,坊子区立足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干部培训管理的新模式,对全区干部教育培训实行积分制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科学设置分项与分值。将计分项目归纳为三大类,即脱产培训、在职自学和学历证书教育,每一类又划分成若干个计分项目,对应一定的分值。每脱产培训1天计1分,累计应达60分以上。计分项目主要包括参加各级学校、行政院校的培训;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各单位自办并报区里备案的培训;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脱产进修学习等。在职自学,学完规定内容且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每年按8分计算:成绩在60分以

上的,每年按4分计算;成绩不足60分的不得分。学历证书教育单独加分,对期间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及大专、大学学历的,分别加5分、10分、15分。

二、健全完善积分的保障措施。一是抓好在职自学。通过规定必读书目、调阅读书笔记、组织理论考试、考学等形式,督促科级干部加强在职自学。二是抓好脱产培训。按照“抽硬人、硬抽人”的原则,实行点名调训制,确保参训人数;每期培训班都有一名组织部人员跟班学习,并严格考勤。使每期培训班参学率和出勤率均达到98%以上。三是抓好学历教育。通过发放奖学金、报销部分学费、晋级加分等办法,积极鼓励和支持干部参加学历教育。

10.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十

江大校办〔2012〕51号

关于印发《江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

收费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江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收费实施办法》已经2012年第10次校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校 长 办 公 室 二○一二年十月十八日

江南大学全日制本科生学分制收费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完善我校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规范收费行为,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江苏省高等学校学分制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苏教财〔2006〕105号、苏价费〔2006〕319号、苏财综〔2006〕57号)和《关于同意江南大学等12所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管理的批复》(苏价费〔2008〕274号、苏财综〔2008〕59号、苏教财〔2008〕3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行学分制收费以来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

一、收费标准

(一)收费标准按照江苏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批准的文件执行。学生应缴纳的学费分为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

专业学费:普通专业800元/学年、艺术类专业3000元/学年、农科类专业220元/学年。

学分学费:普通专业和艺术类专业100元/学分、农科类专业60元/学分。

(二)军事理论、军训课程学分,以及社会实践、形势与政策等素质学分免收学分学费。

(三)学生正常完成规定学业所缴纳的学费总额不高于实行学年制收费的学费总额。学生在自己所修专业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之外加修、跨专业选修、辅修的,按所修课程规定的学分计收学分学费。

二、收费程序

(一)学校按学年收取专业学费,按学期收取学分学费。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开学,收取当学年专业学费及预估的学分学费;春季学期开学后,结算当学年学分学费。从第二学年开始,每学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收取当学年专业学费及当学期学分学费;春季学期开学后,收取当学期学分学费。

(二)每学期在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段,学生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完成下学期修读课程的网上选课。学期结束前,学生可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询下学期课表,同时核对下学期所选课程的学分情况。

(三)每学期放假前,教务处将每位学生下学期修读的总学分数送财务处,财务处据此计算出每位学生下学期实际应缴的学分学费(下学期修读的总学分数×单位学分学费),学生工作部(处)督促学院通知到学生本人,并敦促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办好有关手续。学生可通过学校“e江南”网站,凭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查询“我的学费”。

(四)每学期初,财务处委托银行扣款。

三、转专业等收费

(一)凡考核未通过的课程,学生可在下学期初免费补考一次。

(二)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转专业的,按转入专业的毕业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并按转入专业的收费标准计收专业学费和学分学费。

(三)在规定学制内未完成学业,需延长修业年限者,学校

-3-不再收取专业学费,按需修课程的学分收费标准收取学分学费,于开学选课后收取。

四、退学等退费

(一)提前一年修满学分毕业的,免除一年的专业学费;提前一学期毕业的,免除半年的专业学费。

(二)学生选定修读课程后,自该课程开课起试读两周。在试读期内退选课程的,免收其退选课程的学分学费。学生须填写《江南大学本科生课程退选申请表》,并到所在学院、教务处办理退课手续,学校于第十二周开始退费。

(三)学生因故终止学业,在学年第一学期开学一个月内批准的,全额退还当学年专业学费;超过一个月批准的,退还当学年50%的专业学费;第二学期内批准的,不予退还专业学费;其学分学费据实结算。

(四)学生因病等原因休学或因参军保留学籍的,已缴专业学费转入复学后使用,课程学分学费据实结算。

(五)课程修读时间在课程总课时一半以内的,免收退选课程50%的学分学费;超过一半的,全额收取该课程的学分学费。

五、其他事项

(一)对未经学校同意,未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学费的学生,学校不予注册。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在办好有关证明,办理贷款、资助、还款计划等手续后,可予以注册。

(二)2009级和2010级在校生仍按原办法执行。

六、本办法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由财务处、教务处、-4-学生工作部(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解释。

主题词:本科生

学分制收费

办法

通知

校长办公室

11.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实施方案 篇十一

一、学分评价的目的

在高中学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而实施学分管理,决不是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更不是仅仅评价学生能否毕业的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

1.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情况,以及达到课程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的不足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体育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体育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以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全面发展。

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学分评价的重点

1.与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

2.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对选修的运动项目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4.既要评价最终成绩,更要重视体育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5.要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三、学分评价的方法

根据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可采用:观察、口头评价、书面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法。

四、学分评价内容及实践操作

学生每获得一个学分,评价内容基本上应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以促进全体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1.体能的评价

《课程标准》把田径确定为一个必修的学分,就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因此,一是要重视田径模块的学习与评价。可由学生自主选择3~4个有利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项目学习与考核,也可由老师统一选择3~4个能促进体能全面发展的内容进行评价;二是球类、体操、武术等模块的学习与评价,也应考虑选择能促进学生体能提高的专项素质项目;三是要与“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有机整合。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不同选修项目的各个模块学习效果评价中,应包含四个方面:①要考虑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②要促进体质的增强;③要评价技能的提高;④要注重体育能力的评价。

3.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

对学习态度评价的目的,既是为了促进学生达到“参与领域”的目标,激励学生经常、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也是为了掌握学生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所以评价的内容应包括:①体育课的出勤率与练习中的表现;②考虑课外活动的情况。如自觉锻炼的次数、态度。③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不能少于1/6,即15个学时。

4.情意表现、意志品质与学习能力评价

心理、社会适应两个重要领域的目标是否达到,是最容易忽视又最不好操作的评价。其关键是要把这些内容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观察的行为表征。

5.健康行为习惯评价

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单独的、必修的学分,是对学生的健康行为与卫生习惯进行评价,其目的就为了促进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为此,一是可采用书面测量、《体育与健康》教材上作业抽查等方法,评价学生掌握必要健康知识的情况;二是对个人的生活、卫生、饮食、公共卫生习惯、作息制度遵守等行为,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是可每学年进行一次评价,在学生毕业时根据进步幅度、是否合格,确定学生是否能获得一个学分。

五、学分的建档与认定

1.学分登记表的设计

各校要根据本校特点,设计一个每名学生一份的《体育与健康学分登记表》。表中应包括以上内容,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

2.对学分登记表的说明

(1)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表册太多造成的数据丢失,将“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与学分评价成绩合二为一,以便及时地归档。

(2)因教师的变动,学生获得学分的情况应及时登记。登记表每学期必须归档,以保证及时纳入学校学分管理体系。

(3)学校学分是采用学籍号管理,所以应填写正确的“学籍号”。

3.学分的认定

(1)根据新课程理念,考核中尽量采用等级制评价,各项评价都应达到及格以上,才能获得一个学分。

(2)学生每学完一个模块,经学生互评与教师考核合格,获得一个学分。

(3)学生每获得一个学分,要进行公示,经学生互评后进行登记,以保证学分管理的公开、公正与公平,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4)学生在转学、休学时,获得的每一个学分继续有效。

4.《学生健康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成长记录”应包括生长发育、体质状况、体育能力、情意表现、交往、合作能力、意志品质等内容。

六、小 结

12.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十二

一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条件

1外部有利条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施弹性的学习制度, 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 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在这种形势下, 各高校纷纷出台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管理方法、细则, 并在实践中总结很多宝贵经验, 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可以在短期内充分借鉴并制定出符合自己院校所需的完全学分制的一系管理制度和细则, 让完全学分制这一管理制度能得以实施。

2内部适合的条件

高职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开设出大量优质的课程供学生选读是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先决条件。如果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选择要求, 学生失去了选择的空间, 那么完全学分制就无从谈起。 (2) 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 必须要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在量上保证一定的师生比, 同时要在质上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3) 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然要求学校提供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比较充足的教学设施, 学校硬件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学分制的实施。以教室为例, 据已全面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学校统计, 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室需求量是学年制的1.6倍。[2] (4) 实施完全学分制后, 学生学习时间、教师授课时间、学习方式、学科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选课、编班、课表安排、成绩管理、学籍处理等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带来较学年制大得多的随机性, 增大了教学管理工作量, 加大了管理难度。因此,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必须具备一支结构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的具有较高工作水平、管理能力的教学管理队伍。

二高职院校完全学分制实施的策略

1完善选课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离开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可供学生选择修读的课程, 学分制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选课制:首先, 要丰富课程资源, 提高课程的可选范围。完全学分制灵活、选择的特性要求课程形式多样、富有变化。要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宽基础、活模块”, 注意课程的整合, 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要及时对课程进行评价, 淘汰选修率低、不受学生欢迎、内容贫乏的课程。其次, 针对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存在随意、盲从、避重就轻的现象, 教务部门应成立选课指导中心, 由专门的老师负责指导学生的选课并进行答疑。另外, 出台一本完善的《学生选课指南》,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和兴趣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任课教师可以采用先试听一段时间 (一般控制在二周内) , 以期达到教与学协调一致。最后, 专门指定几个网络实验室为选修室, 并对各个年级的选课时间、补充时间与确认时间等进行合理安排。

2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是成功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重要一环。完全学分制为学生独立地安排学习、选择课程和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及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是, 完全学分制下的班级是比较松散的组织, 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及知识结构缺乏了解, 往往会随大流, 追求短期效益, 因而有较大盲目性。为防止学生盲目选课造成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 我们认为学分制的实施必须要建立导师制。每班配备1~2名导师, 导师由各系部负责管理。导师的职责就是在教务部门的选课指导中心和系选课指导委员会的配合下, 对学生的选课进行指导和咨询, 具体地研究、涉及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 以避免学生知识结构及技术结构的不合理, 避免学生投机取巧、避重就轻式的选课。

3加大教学质量监控, 实行淘汰制

在完全学分制下, 应避免学生选课是为赚学分, 什么课程老师“好说话”, 打分随意, 平时老师对学生学业抓不紧, 有无到课都没有管理, 到时都能过, 学生就选什么课。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充分发挥院校教学委员会的教学监管作用, 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所授课程进行监督, 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时时评估;为了防止作弊, 要实行教考分离 (可参考高等自学考试的考试制度) , 交叉评卷, 流水作业。对于不能胜任的老师, 应严格实行淘汰制;取消补考, 对于首次拿不到学分的, 一律交费重修。

4组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师资队伍

学分制的实施, 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队伍建设将面临着多重知识结构的调整、更新和反复培训的任务,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多样化方式, 区别不同层次,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优化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为完全学分制的全面实施提供保障。

5实施学分替换、学分预警机制

(1) 实行学分替换。如学生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参加省部或国家组织的各种技能比赛等获得荣誉证书, 参加素质教育和素质拓展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优良成绩等均可奖励学分。这些奖励学分可以替代某些理论课程的等值学分, 专业主修模块中的部分理论课程学分也可以用技能学分予以替换。 (2) 实行学分预警制度。即学生在一定时间段内所修课程学分超过了该时间段规定的最高学分或者达不到该时间段规定的最低要求时, 学校将给予提醒或警告。[3]

6学校各部门通力配合, 调动全校职工的积极性

实行完全学分制这个新管理制度的实施决不是教学管理部门独立完成就能达到的, 需要全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 才能得以实施的。学分制后, 鼓励老师多开课, 开好课, 排课不是传统的一天6~7节课就能完成, 一天至少安排十几节课, 白天、晚上都在上课, 这就涉及到图书馆、实验实训室、机房、教室等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都要使用, 这些部门的管理人员, 就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服务方式。这种新的工作体制也要求在分配制度上体现出自由灵活、多劳多得原则。在老师的工作量以课时计算, 超工作量的进行重奖,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对于所涉及的管理人员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时间、工作质量挂钩, 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让学分制的推行得到全校各部门、老师的支持与配合。

总之, 当前国家正处于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 高职院校处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之际, 推行完全学分制这一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机会, 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 更需要高职院校大胆尝试, 不断探索与研究, 使之能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3]付小平.高职特色完全学分制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11) :96-98.

13.机关干部学分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篇十三

实 施 细 则

为切实做好我校教师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工作,完善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教师发〔2015〕3 号)、《泰安市教育局泰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鲁教师发〔2015〕3 号文件的通知》(泰教发〔2015〕64号)及《泰安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规划(2016—2020年)》(泰教发〔2016〕4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学分登记管理组织机构 组长:王彦林 副组长:李浩 吴利华 成员:郑永 郑洪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德育主任郑洪新负责,各办公室主任为成员,负责我校此次教师学分登记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学分登记管理对象

1.凡取得教师资格并在我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学前教育、小学的教师,均属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对象。

三、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2.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批准)、培训机构(基地)举办的各类培训,学校组织开展的校本研训和教师参加的国民教育学历提升培训,列入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未经省级以上(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资质的培训机构举办的培训,不列入学分登记管理范围。

四、学分登记总体要求

3.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实行分登记,五年一周期核定的管理制度。教师每年培训所获学分不少于30学分,五年培训学分累计不少于360学分,其中新任教师另须参加的适应性培训不少于72学分,3年内完成。

五、学分登记管理方式

4.学校对教师培训学分情况实行一培训一核实、半年一统计、一年一通报的制度,具体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布置、督促和落实工作。

5.使用全县统一的《宁阳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登记证书》,《登记证书》由县教育厅监制,县教育局颁发,教师个人保存。

六、学分计算办法

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或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各类培训,凭培训结业证注明的培训学时(未发培训结业证的凭培训通知规定的有效培训时间并核实培训笔记或听课本,由送培学校实行一培训一核查,并核发培训学时证明)每1学时计1个学分。

7.参加与所任教学科或本岗位工作对口或相近的学历提升培训,按所学专业的课程计划中所规定的学科学分,每年继续教育记72学分。

8.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研训,含全校(学科)集中业务培训、教研活动、教学比武、听课……由学校分月统计,按1学时计1学分的标准,每学期对参训教师颁发一次校本研训学分证明书。五年一周期内校本研训学时不超过120学分。

9.应聘担任外单位(学校)举办的教师培训项目教学、辅导工作,由主办单位出具有关证明材料,按承担任务的实际学时数分层次计算学分:本县外校1学时计2学分、外县学校或县级培训1学时计3学分、外县县级培训或市级培训1学时计4学分、外市县单位(学校)或省级培训1学时计5学分。内,承担不同层次同一内容的教学、辅导工作,只计算最高学分。

10.其校本研训的培训主讲、教学观摩(比武),1学时计2学分;对因产假、病假等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完成培训学分的教师,请假每满一学期,可免修30学分。

七、学分登记程序 11.学分登记程序。

⑴个人学分材料上交。教师在每年的12月15日前,将上一的培训结业证书、校本研训学分证明书、承担培训任务学时证明等(以下统称为学分证明材料)上交学校。

⑵学校审查。学校对教师的学分证明材料逐一审查核实,并造具教师学分登记名册,连同学分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于12月31日前,上交学校。

12、周期培训学分核定与结业核准程序:

学校呈报。五年一周期期满,学校核实周期教师学分,并将教师学分信息名册与《登记证书》呈报上交。

八、学分的应用

13.教师完成培训学分情况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晋级、职务评聘、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选培、特级教师申报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必备条件之一。一个内校本培训学分少于24学分者,原则上当年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第。

九、其他事项

1、学校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学校教师学分登记管理办公室上交学分证明材料。

2、教师学分登记不向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宁阳县东疏花园完全小学

上一篇:湘教版实验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下一篇:场务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