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小事(共8篇)
1.班级管理中的小事 篇一
《班级管理无小事》读书心得体会
米村镇米村小学
杨承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班级管理无小事》,觉得深有感触。班级管理无小事。在一些细小的工作环节上进行操作,能体现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反映班主任的管理艺术。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的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可见班级管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做好班级的管理就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很多班主任常常对班级管理束手无策。吃饭、睡觉、排队、做操„„成天影子似的跟着,一天到晚身心疲惫,可学生照样捣乱、犯错,问题不断。
有些班主任,气势很足,严字当头,纪律能摆平,教学任务也能落实好,但教育目标却很难实现:学生看似听话,客机机型并不高,责任心欠缺,整个班级缺乏朝气和活力„„
还有些班主任,平时看上去似乎游手好闲,优哉游哉,看班级依然是安静的,好学的,有创造力的,师生关系和谐„„
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关键就在于不同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以及引导方法不一样。
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制度和纪律是一个班集体学习的保证。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好的制度,班级管理就会混乱不看,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可能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产生负面影响。作为班级的最高管理者,要想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带好,首要任务就是制定好管理制度和纪律,并使学生自觉遵守和执行。
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如班主任言行不一,那么就容易失去威望,以后你对学生所有要求,学生就不愿意去听,去做,所以要想把班级管理好,必须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教师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要达到不教,不管的教育目标,就不能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时刻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构建优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班级管理无小事。班级管理的失误乃至失败,大多并不是因为十恶不赦的大错误引起的,常常是由于一个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在班级管理中,当重视细节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当重视细节成为一种工作态度,你必定会与“胜任”,“优秀”同行。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育是从小事开始的”。确实,生活中许多小事是我们进行教育的良好材料。工作中很多小事就启示我们要努力在各方面提高管理艺术,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不断提高。
2.班级管理中的小事 篇二
一、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对学生学业效能的影响
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差异的分析结果, 证实了关于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对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有显著影响的假设。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越高的班级, 学生倾向于有较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术。这主要是因为班主任教师管理效能高的班级, 班主任教师倾向于采用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从而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对待学习时会采用积极的有效的策略和态度。
案例:在学生大一时, 笔者就曾要求班里的每个学生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计划。当时很多学生写的计划都比较模糊, 目标还很不清晰。经过一年的思考, 笔者想学生们一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成熟的想法, 并能描绘出较为清晰的蓝图。所以, 年初开了一次主题为《简单, 所以快乐》的班会, 因为人一旦有了明确的努力目标, 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笔者让学生们尽早做准备, 就是给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具体的计划, 是考研?是就业?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想考研的学生, 笔者希望他们尽早确定专业方向, 然后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想找工作的学生, 笔者建议他们考一些正规、含金量高的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并且在班会上, 给他们介绍了几种热门的资格证书。这次班会是成功的, 因为, 会后有很多学生都向笔者主动反馈了他们的想法。如今, 笔者班有16名学生已经开始准备考研, 而且学校和专业都已确定下来。还有半数以上的学生, 通过了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三四级考试, 还有一些同学在准备商务英语与精算师等证书的考试。
二、做好德育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提交的报告中强调, 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 会做事, 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那么, 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班内开展德育工作, 是高校班主任的首要职责, 也是开展其他工作的重要基础。高校班主任这一特殊角色, 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的载体, 具有鲜明的导向性。高校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的工作, 如上课、走访宿舍与开班会等, 都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案例:由于近两年国家对困难生的资助力度加大, 困难生认定工作也变得较难开展。不过笔者认为开展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首先就要做好学生们的思想工作。笔者就从如何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入手, 给他们认真地做思想工作, 并告诉他们, 其实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大学时最为可贵的财富, 希望大家不要为了争助学金而把同学之间的友谊给丢掉了, 同时希望大家能用这些钱, 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 让他们拥有一个愉快的大学生活。事实证明, 这些努力没有白费, 笔者所在班级在选定困难生时, 有一些同学主动把机会让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些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 事实证明通过贫困生认定这一基础工作,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三、精选班委--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抓手
选拔出一支优秀的班委, 是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 因此这项工作也就成了班主任的工作重点。选拔班干部不能凭大学生入学档案中的文字描述来决定, 也不能凭借班主任对学生的第一印象而草率选择, 而应当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
案例:有一支优秀的班委, 是班主任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必备条件。由于上一届的班委是在大家互相不太了解的基础上选出来的。所以, 笔者认为通过一年的相处, 彼此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可以进一步改选班委了。事实证明改选工作进行的较为顺利, 在没有给定候选人的情况下, 学生的选票都比较集中。现在, 大家对这支班委较为满意, 班级里的工作进行得也都非常顺利, 而且团日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
四、结语
班级是一个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班级管理对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班主任工作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一个高校班主任, 涉及到大学生成长的重要议题, 班主任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实践育人方面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 高校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事无巨细, 每一个小的事情, 都是影响学生将来的重要事情。所以, 班主任工作无小事, 每一件小事背后都蕴藏着重要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刘红云, 孟庆茂, 张雷.班主任教师班级管理效能感对学生学习态度及其与学业效能间关系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2) :62-67.
[2]李赛强, 路丽丽.创新高校班主任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14 (9) :57-59.
3.班级管理无小事 篇三
一、深入开展责任教育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通钢一中一直开展“责任教育班级管理模式”,推行“责文化”,在此模式的指导下,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是责任教育的宗旨。基于此,我把班级的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类:第一类由班级干部管理,第二类由课代表管理,第三类由职责长管理。每个学生的责任明确后,落实责任是最重要的一环。我按照定期和不定期总结的方式督促落实。首先,责任落实初,用两周时间强制落实。把责任名单上墙,每日上下午进行两次反馈,用“正”标出,次日早晨宣读前一日的落实情况,表扬落实突出者。并在每周一的班会课上总结一周的落实情况,奖励优秀学生。这样坚持两周,学生的责任意识就逐渐形成了。除了监督落实以外,我还召开了系列班会:让青春因责任而闪光、在责任中成长、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责任胜于能力、水盆的风波等,这些班会我都会精心设计,认真安排,让学生在教育中成长,在成长中接受教育,让责任意识深入人心。
二、用自己的责任心带动学生的责任心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班主任的责任心特别体现在细微和琐碎之处。在责任教育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应率先垂范。俄国教育家包德列夫指出:班主任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不只是由于他的知识,而且由于他的道德威望。教育者的人格,他的道德风貌对学生意识和性格的形成,对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都能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在学生个性自由张扬的今天,在一些分不清自尊与自卑、自信与自负的中学生心里,班会课上的大道理恐怕已经显得太苍白,真正能够对他们有所触动的反而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细节。这就需要班主任具备细腻的心理,善于运用细小的事情抓住学生的心,时时处处都要尽到责任,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我经常跟学生讲,同学们犯了错误或者有严重的缺点,及时指出就是老师的责任,我愿意付这个责任;当老师尽到责任指出错误或缺点后,能否改正,要看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每次批评学生,都是我在尽班主任的责任,学生自然就能欣然接受。细小的事情,诸如顺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弯腰收拾一下卫生角的物品,学生的东西掉了帮忙捡起,帮学生整理一下不整齐的衣领等等,处处彰显责任的存在。看似细小,作用极大。
三、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做人做事
所谓教育时机,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客观存在的一种可以获得较好教育效果的一段时间或一种机遇。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他们最易于接受教育的时机。班主任需要用心观察,善于捕捉这种教育时机。
教育时机出现,有时也需要小题大做。虽然文科班男生少,但是我班男生对打水的责任心都很强,从来没有缺过水。高一下学期的一个下午,刚刚满满的两桶水,到了第九节课,就剩下半桶了,我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学生告诉我,语文办公室把水借走了。我想了一下,好的教育机会又来了。我就问:“同学们,如果是咱班也出现类似情况,你们从别班借了一桶,应该怎么办?就还人家一个空桶吗?”同学们立刻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我找了几个同学回答,答案各异。机会成熟了,我顺势说:“同学们,从一桶水可以看清一个人,怎么能借一桶水而只还一个空桶呢?最起码应该还一桶满的。今天是我们借出去了而回来空的,我们不计较,说明我们心胸宽广,但假如明天我们借了,这么做就是不会办事,同学们说对吗?”同学们都赞同地点点头。此后,班级交费时总有忘带的,或因请假缺席的,钱不论多少,同学们都抢着垫付,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效果:对自己也对别人负责。
教育的时机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有准备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就一定会捕捉到它。
班级学生的家庭条件两极分化很严重,这样的同学关系容易
出状况。正值国家助学金申报,我宣读完文件要求后,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2008级毕业生的真实的事。高考后不久,某大酒店搞了一次资助大学生的活动,各班级上报资助名单,当时,家庭较困难的是尹同学,在校期间,一直由我们的宋校长亲自资助。我就上报了该同学,以为不会有意外出现。就在那个十一放假,尹同学回校来看我,我就提及此事,结果很出乎意料,她一分钱也没有得到,说被家里有钱也有车的高同学顶了。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怎么看,同学们口头上一致认为那个高同学做得太过分。时机已经成熟,我告诉他们:有钱人家,一千元不多,但穷人家,一千元不少。有钱不是错,但有了钱做错事,就是没有同情心。由此,国家助学金工作顺利开展。我的故事表明了我的立场,此后,班级里条件优越的同学也看不出来了,同学们相处得非常和谐融洽。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班主任工作是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工作,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要处理妥当。
参考文献:
李伟胜.班级管理新探索[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34-95.
4.班级管理中的细节-班级管理 篇四
欧洲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由于失去了一颗铁钉而失去了一个马掌,由于失去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匹好马,由于失去了一匹好马而失去了一个将帅,由于失去了一个将帅而失去了一个兵团,由于失去了一个兵团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于失去了一座城池而亡掉了一个国家。这就是着名的墨菲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小的细节的失误,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墨菲定律的要义,时刻注意防微杜渐,以避免小错酿成大错。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抓住细节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来解决问题,来执行自己的决策。着名的企业家彼得8226;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说明企业的运行时时都处于正常的态势,而这只有通过每天、每个瞬间严格地对细节的控制才可能实现。”这里所说的细节,是那些不为人所注意,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而且,这些不为人所注意,或难以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是攸关成败的。何谓班级细节管理?班级细节管理就是在管理班级时发现暗含玄机,攸关成败的细节,并对细节进行感知、洞察、思考和处理,从而使班级处于正常的发展态势的一种管理方式。如果我们的班级管理能够关注细节,并且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我们的班级管理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可谓细节往往关系到班级工作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不可不深究。
见微知着:从细节中认识学生
古人云,阅人以微。我们的祖先主张从微细的方面去认识一个人,这便有了流行数千年的识人术。明末的经略洪承畴被捕后,大有用一死报效大明皇帝的架势,清朝统治者差点手足无措,打算杀了他。但一位有经验的老臣看到洪承畴在想方设法去掉衣服上的污渍的细节,就认定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最后清朝还是成功地劝降了这位“大义凛然”晚明遗民。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些细小的行动,不多的语言,以及神态中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和思想品德。
现在很多企业在考察新的职员的时候,也主张用细节。玛丽到一家高科技公司去应聘,因为他把别人递来的开水非常自然的递给了主考官一杯而受到青睐,主考官认为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但到最后玛丽并没有录取,原因很简单,是公司最后确定她的工作的时候,决定派他到田纳西州去,而这个本来已经赢得考官好感的女孩却说要回去和父母商量。就这样她失去了绝好的机会,公司从她的回答中认为她没有主见,无法在工作上独当一面。我在桃江三中任教的时候,校长一直致力于向老师灌输这样一种理念:能够管好一个班级就能够管好一所学校,能够管好一所学校就能够管好一个局,能够管好一个局就能够管好一个县……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的管理都是相通的。而我们的这位校长就是从一个班主任当起,晋升到校长,然后是局长,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看来还会平步青云。玛丽的遭遇和校长的名言说明,这种从细节中认识别人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认识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一个学生初来学校热情的和老师同学打招呼,那他应该是个活动能力强而且活泼的家伙;一个学生郁郁寡欢,独来独往,那他一定有什么心事或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学生如果披衣散扣,衣冠不整,那他应该是个懒散或者放荡不羁的人……我想只要是认真的观察过学生的老师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有一次从细节中认识学生问题的经验。事情发生在2004年下期,有一天午睡后,我经过男生宿舍准备去上课,发现我们班的两个男生正和原来的几个同学在一起对高二的几个学生指指点点,还隐隐约约的听到他们说“就是他,就是他”。要是平时他们肯定急着去教室。当时我就放慢了脚步,一想不妥,他们可能在有什么“预谋”,于是我把我班上的几个同学喊过来,问他们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慌忙说“没事,没事”,我就警告他们:
“都高三的学生了,眼看就要毕业了,千万不要去干什么傻事情,我们都是学习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违反了学校纪律,你们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们甚至还强调:“老师,你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们和别人打过架。”我一想,我刚刚根本就没有跟他们说打架的事情,莫非他们真的在预谋打一起群架。于是我就跟他们讲了当今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学生更应该怎样文明的去解决问题。本来还打算多和他们做做工作,但上课铃响了,我不得不走进教室。但对这一群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我还是不放心。在第八节课后,我有把他们留了下来,和他们做了一番细致的思想工作。等我从教室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告诉我,刚刚高三几个班的男生跑到高二某个班打了人,而且还伤得比较的严重,都送医院了。而那时,我们班的学生还在听我的和尚经呢。
经过这次事件,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学生如果有什么事情更能够看出端倪,毕竟他们涉世不深,还不懂得跟大人一样掩盖自己的意图,还没有那么深的城俯。他们的心理特点让我们这些班主任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认识学生的性格和思想,从他们行为神态的变化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言传身教:用细节行动教育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就非常形象的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教育学生,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如果老师总是这般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亦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一个懒散,一个轻佻,是同样会损害教师形象和威严的,又怎能立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母亲俯身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在一所山村小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这里的学生走路时都是背着手,驼着背,还有一部分学生都卷着一条裤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老师就是这样的。放学后,果真看见一个这样的老师。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来讲,但这个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应该揭示了班主任形象的重要性。一个夸夸其谈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肯定喜欢吹牛皮,一个说话和气的班主任,他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应该是温文尔雅的……
我就有过一次教训。我有个和我一起管理班级达三年之久的班长,平时品学兼优,我还打算推荐他入党,用我的话来说,他是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可能把他引入了歧途。那是有一次和他们闲谈的时候,我提到我的所有电子书籍都是不花分文的,都是从网上下载或从朋友那里借来光盘拷贝过来的。当时班长就问了我一句话,那你占了大便宜嘛。我骄傲的说,当然了,有便宜占的时候,不占白不占。我是一句玩笑话,可对他就产生了影响,在高考前几天,他向我借了五十元钱,说是高考时父亲来了就还给我,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在高考时还给我。高考后在填志愿时,他还是没有还给我。但我知道他因为竞赛的奖金发下来还请同学吃了东西。就这样,我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使一个我本来寄予厚望的学生,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人。
这是一个细节教育人的反面事例,可是正面影响学生的时候更多。佛教有语曰,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句话在教育中也是可以用上的,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学生就懂得爱,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严谨,学生就学会了严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的行动种下善的因,去收获美的果。
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
“细节管理”是行动的学问。除了缜密的思考和周全的计划,管理要取得效益,终归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用“班规班约”来考虑班级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执行则是达到目的的根本保证。班级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应该致力与把“细节管理”的精神贯彻到执行中,重视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学会用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假如你禁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破坏纪律,有多种方式去说服学生去接受并遵守纪律,你可以去跟他们说大道理,说不破坏纪律能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能让他们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可是这些能否让学生“谨遵圣旨”呢?不能,因为这些大道理他们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抽象的东西,可就是不能让他们规矩。要让他们自觉遵守,我们不妨这样做:
我所带的班级在开学一个多星期后还有很多同学的情绪没有安定下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一次演讲,我以一个瘸腿的老爷爷送孙女读书的情景开头,尽力描绘了这位老大爷挑着行李一瘸一拐的模样,极力渲染他一路上的艰辛和他生活的艰难。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于是我就更进一步的给学生勾勒了一副田间劳作图,田间的杂草、滚烫的泥土、炽热的太阳是背景,破旧的草帽、破烂的衣服、豆大的汗珠、青筋凸起长满老茧的双手是你们的父亲和母亲。你就希望你的父母一辈子就这样生活,自己就这样生活,你的子孙后代也这样生活吗?那堂课很多同学流下了眼泪,更多的同学在自己的心里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一年后,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高中竟然考上了几十个大学生,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见细节是最能说服人,最能打动人的。能够打动人,还怕学生不依照这些条规去做吗?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注意执行方式的细节。完成同一个任务,执行方式的细微差别,会使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别,并导致完成任务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要学生打扫教学楼外的空地,如果班主任指定学生去打扫,他会去,但是他会敷衍了事,因为他忍受不了别的学生对他异样的目光和老师的颐指气使,或者他正打算去打球呢,结果你让他去打扫卫生。这样一来老师可能觉得自己有威信,但是完成任务的质量却打了折扣。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你让他们自愿去打扫的就去,结果是他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自觉的维护这片空地的卫生,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乐意去做的。老师既可以免去监督他们的时间,又可以免去为找人去扫的烦恼,真可谓事半功倍。这一点执行方式的小小的差别,节省了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班主任在这方面下点工夫,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重视执行的各个环节。班级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决策执行时更要注意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让执行政策者也就是你的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不要到了要执行决策,大家还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人不理解你的意图就不能很好的执行你的决策。二要在执行决策之前说服班干部,让他们很好的支持你,而不是祸起萧墙的反对你,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你的决策的执行就有了保障,往往一个学生干部他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说服学生去执行某项决策。三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最好在执行前取得领导的同意,如果不是这样,学生一向领导提意见,你的决策可能就胎死腹中。四要和任课老师合计,让他们也来做好你的说客。以上几个方面在班级管理中都必须做到,不能有一个学生唱反调,说风凉话来影响你百分百的执行一项对学生和班级有利的决策。
5.班级管理中的赏识教育-班级管理 篇五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其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他们的心灵敏感而脆弱,渴望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的鼓励、喝彩和掌声。即使是一句简单的称赞,一个关切的眼神,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鼓舞。赏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外,最重要的需要就是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班主任通过关心、关注、表扬、赞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动力,挖掘其学习潜力,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验证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远比智力因素的影响要大。今天我要提出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赏识教育,让爱静静的流淌!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同孩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一、赏识教育的认识,从“学会欣赏”开始
首先因为我们惯常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说到理性的高度,大家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于一事、一时的褒奖与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及到促进终生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自我反思与独立思考。谈到人性的广度,似乎教育者知晓的往往是对优秀孩子及孩子的优异之处进行“赏识”,对于所谓“另类”、“后进”乃至“不良”孩子及个别孩子身上所谓的“缺点”,缺少积极的认识,从而漠视一些孩子,漠视他们的心理及生命过程!这样缺少“生命关爱”的赏识教育哪有人性的广度可言?在这里我要首先提到魏书生,谈谈他的“赏识观”。魏书生认为,有个别学生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尤其在自己听不懂也听不进去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并肯于坐在教室八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说明他们身上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当他们面对老师的批评、挖苦甚至于情急之下的“拳脚”,过后还能真诚地问候“老师好”时,表现出的又是一种豁达宽广的胸怀!也正是由于魏书生善于从缺失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因而使不同特点的学生都很喜欢并敬重他,进而愿意接受他的教导,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对比魏书生来审视我们惯常的赏识教育,是不是在理念上缺失什么?抛开“理性的高度”不说,优秀的孩子及孩子优秀的表现固然值得赏识,然而,对于后进孩子及孩子后进的表现,尤需我们去挖掘“赏识”因素。由此说来,要真正进行赏识教育该从“学会欣赏”开始!
二、透过教师真情赏识,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心。
花蕾渴望阳光,嫩芽渴望雨露,学生心灵的成长更需要呵护。赏识就是人类精神生命的阳光、雨露。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中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多是依据他人的评价而来,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而后进生,他们得到的认同是微乎其微的。在他们心灵深处多么强烈的渴求被赏识,这是对爱的呼唤。透过真情赏识,关爱后进生,尊重差异,才是真正地赏识,才能让他们感到心灵的温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世界上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后进生也是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即使他们再差,也有长处。正如:“寸有所短,亦有所长。”作为教师,我坚信后进生,他们有自己特别的才能,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创设教育情境,为后进生搭建被赏识的舞台,尤为重要。不仅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而且使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在被赏识中,不断从敞开心灵,接受,以至不断成长、发展、提高、切实达到成效逐步完善的品质。
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其实一个人在看到自己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反之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那他就缺乏起码的自信。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答案只有一个:“不!”
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拿我班上的一个女孩子来说吧,我刚接手教她的时候,她性格有些孤僻,作业常常不交,把自己当做后进生对待。一次偶然的背书,我肯定了她的记忆力强,从此我便成了她心中的偶像。她认真的完成每一次作业,精心地写好每一次的周记,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她能积极的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她指出了不足,慢慢的,她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她双手捧回征文比赛一等奖奖状时,她已经完全找会了自信,不在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力,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德曾经说过:“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生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三、激发学生的活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深化“赏识教育”。
什么是赏识教育?周弘认为“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其实,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不也同样需要赏识教育吗?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构建一个充满向心力的集体。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赏识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以赏识学生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长处和进步,以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善于尊重学生的意见,使他们不唯书、不唯上,敢于突破古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教学中引入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使教师接近学生,走近学生心灵;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优点,培养其自信,激发其活力,让学生找到好感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求知欲、上进心、创造性;激发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依靠自身努力,愉快地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获得知识技能,锻炼辩证思维。
2。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有些班主任上班会课时,喜欢指出班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批评这个,批评那个,而对于班中存在的好现象却轻描淡写或者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就会越完善。我们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学生热爱集体,能为集体着想,其行为就会规范。
每周班会课时,我们对那些做了好事、为班级争得荣誉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做能给学生一种感觉: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我也应该为集体争光。从而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和信心,增强集体凝聚力。另外,我们非常注意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班级管理)如每一年的运动会,我在赛前便鼓励学生们,我们相对于其他班级存在着种种优势,使全班对赢得比赛充满信心。果然,比赛时,运动员们表现的非常卖力,“拉拉队”更是喊破了喉咙,终于夺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我为这次获胜特意举行了庆祝活动,评选“最佳运动员”、“最佳拉拉队员”,并颁发奖品,表扬他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精神。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1、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学生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或因从动心理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2、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逆反心理转变,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严”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上帝一样对待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深受孩子的敬佩和爱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探索最佳教学和班级管理方法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和问题。正如“教无定法”一样,我认为管理也无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总之,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6.班级管理中的小事 篇六
要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一定要重视“第一次”。
一、为“第一次”定位
首先,必须做好“第一次”的目标。“第一次”要给学生多深的印象、多大的触动?能否保证95%以上的学生能够铭记在心?通过“第一次”想了解学生什么?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是要根据目标来考虑。如:我对学生在开学初第一次提出的要求是进门喊报告,见到老师问好,接受师长的教育、别人的帮助时要说谢谢。这个“第一次”想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每个人必须树立讲礼貌、心存感激的意识。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而“第一次”的每一实施步骤都要稳妥,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其次,确定好“第一次”的标准。我认为“第一次”应当作为模板、示范,标准要从严、从细,要落实。以穿着为例,告诉学生着装要求时,强调学生着装的规范:穿衬衣就必须把衣服束在裤子里,不外露。有的学生提出穿外套时衬衣不必束腰。虽然表面看来结果是衬衣不外露,但是标准就是标准,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定要保证落实到位。做到第一次的标准要常常提、时时做。
最后,要对“第一次”可能产生的结果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准备好应对策略。当效果不明显时,要及时补救,多想办法,不怕麻烦、重复,争取“第一次”获得理想的效果。
二、做好几个“第一次”
1、第一次见面
新学期开学,是观察学生、建立学生印象档案的绝佳机会。这时候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的方式、处事态度往往是真实的,没有刻意的掩饰。
开学报名当天,我让学生自己报名,借机对学生做了初步观察;那些学生进门喊“报告”;交军训费、体检表、身份证复印件时,拿出的物品是否整齐有序;给我的时候是双手递给我,还是直接抛到讲桌上;对于已交物品划勾时,是闷着头看也不看就随便打勾,还是认真核查后再打勾,等等。同时,我仔细观察学生的穿着、发式、表情和眼神。对于印象特别深的孩子,就在名字后面做个记号,以便军训时进一步观察。
通过观察和总结,我对学生的性情及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物品乱放的学生做事多半粗心;坐在座位上喜欢摆弄头发的学生学习会分心;坐在座位上扭摆的学生往往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等。第一次见面的观察提醒我在随后的班级管理中需要关注的地方,也为我和学生之间的谈心积累了材料。
2、第一次讲话
班主任开学的第一次讲话很重要。学生进入新学校,心中对新班级和班主任的认识有一大半印象是班主任的第一次讲话中定格的,因此我很重视第一次讲话。学生报名当天,我会对全班学生进行第一次讲话,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特点,今后该做什么,班级的定位以及班主任的做事风格。我告诉学生,怕吃苦者莫入,不求进步者止步;做事要讲效率、细致,养成良好习惯;不以成绩论英雄,全面发展最重要;优秀者理应受表扬,违纪者必须承担责任;要感恩父母,等等。同时也表扬了我在学生报名时所观察到的一些亮点,比如进门喊“报告”的学生,说“谢谢”的学生,为同学服务的学生等等。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向学生说明班主任做事风格,班主任的为人以及过人之处,让学生对班主任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讲话基本达到了我的目标。学生从报名当天就开始适应学校的氛围,感受什么是习惯的养成、什么是纪律,对我的要求表示出认同。第一次讲话为班级管理开了个好头。
3、第一次提要求
学生入校要遵守的纪律和要求很多,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良好班风的形成。所以,第一次提要求时,我都强调必须做到什么并具体指导,事后一定要检查落实情况,然后再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一定要严,标准要高。对于第一次的要求不能抱着“基本还可以”“还凑合”的想法,务必要求学生“一定做到”,做不好就重复练习。比如排队,要求集合快速、队伍排得直、站得姿势正、队列中不能讲话等,要求务必落实。这学期我对学生返校时间的要求就落实得很好。开学第一天,我在放学时强调,每天6:50在教室点名,迟到一分钟,德育量化成绩就扣除相应的分数。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电话通知我。我会早早来到班里,快到点名的时间就看着表,迟到的严格按照规定处理。第一次全班有6人迟到,我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理,并讲明没有时间观念和守时习惯的危害,提出希望下次全班都按时到校。第二次返校就没有迟到,并一直保持到学期结束。这样的要求让学生养成了时间观念。
4、第一次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绝佳机会,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好方法。我们班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军训会操,会操前,学生经历了几天的训练,精神有些松懈。我适时进行鼓励,告诉学生“我相信我们班行”。随后,我同教官一起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班级士气大振。会操表演那天,学生们表现非常优秀。那天风很大。会操结束,我班拿到了新班级的第一张奖状,大家都很兴奋。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油然而生。随后的班级比赛中,学生有了共同目标,很努力。现在班级墙壁上已经贴满了奖状。能够获得这些荣誉,要归功于第一次集体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给学生带来的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5、第一次处理违纪事件
对于班级第一次违纪事件,我的原则是按照班规严肃处理,当面教育个人,再针对这一现象对全班进行教育。我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就事论事,让他心服口服,再按照班规进行处理。这样,一方面让违纪学生牢记,另一方面也让全班学生接收教训。
6、第一次表扬
第一次表扬一定要谨慎,避免概念模糊,要做到实事求是,一语中的。比如表扬学生有礼貌要举出实例——见到老师问好,接到老师给的物品说谢谢,等等;表扬班级卫生有进步也要拿事实说话——黑板擦得干净,杂物放得整齐。对一个学生的表扬如此,对全班的表扬更是如此。(班级管理)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关注着每个人,关注着每个细节。
在班级管理中,会遇到很多第一次,要让“第一次”的标准定格在学生脑海中。
三、需要注意的几点
1、“第一次”的标准要一以贯之
对学生提出要求的标准一定要一以贯之,不能朝令夕改。晚自习讲话的处理、不做值日的处理等,都要按照要求和规定,不能擅自更改,也不能根据自己心情好坏而随意改变,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一个标准。
2、一定要让“第一次”得到落实
制定的目标、标准千万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班主任如果只讲空话,不强调落实,学生对于班主任的要求就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果班主任狠抓“第一次”落实,学生也就不敢怠慢。
3、重视“第一次”并非一劳永逸
7.论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篇七
【关键词】 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108-01
班主任教师都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都把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当作班级管理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什么是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呢?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班级集体运转过程中创造的有关成员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精神层,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班级舆论、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制度层,如一日常规、课堂常规以及各种奖惩制度等;物质层,如张贴名人名言、悬挂国旗及班训、黑板报等教室内环境的布置。
二、班级文化的功能
1. 班级文化具有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功能不同于课堂教育,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 班级文化具有凝聚功能。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3. 班级文化具有制约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自觉地约束自已,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4. 班级文化还具有激励的功能。班级文化能使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
1. 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它包括:布置教室、板报、图书角、墙饰、宣传栏等。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特点,办出本班的特色。如:在教室的醒目处贴上本班的班训、班徽、班级誓词等,教室正面墙黑板上方要悬挂国旗,进门处要贴班干部值日表、学生劳动任务分配表、班级规定及评比栏等。
2. 构建积级的班级精神文化环境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表现为一个班集体的班风、班训、班徽、班歌、班旗、班级象征颜色、班级卡通、班鸟、班名等,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得以体现,如“主题班会”、“智力游戏”等活动教育,能使他们获得许多课外知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3. 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的规章制度和组织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中间层和重要保障,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在班级的制度建设方面,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校纪校规的基础上,以民主讨论的方式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每个学期初,共同讨论起草《班级公约》,提出共同遵守的几条制度和原则,而这些制度必须是可落实的、可操作的,并能具体量化为指标,易于学生遵循和检测,并进而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同时,在班级中建立监督机制——检查委员会,以保证制度的正确落实。因此,有了这些制度和指标,学生行为的正确与否,就可以交给班委和学生们去评判、督促,学生开展自我管理也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班级组织结构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必须着力调整完善班级内部的组织结构。其中,如何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人人参与管理,是班级内部结构调整的核心。在推行班委竞选制之外,还可推行班务公开制、值周班长制和值日班长制。同时在班委的协调和带动下,值周班长和值日班长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利于充分展示和锻炼每位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班级中的积极负责态度,在管理他人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中学会负责和互相协作。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8.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八
【摘要】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文化的作用非常重大。本文首先从班级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表现形式、内容、特点等方面认识班级文化,并阐述了班级文化的特征。接着从班级文化对班级发展的影响、促使班级管理以及班级学生在归属感、责任感和人格等几个方面结合案例来论证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级管理
【引言】班级文化是班级管理中看不见的软件,以前旧的观念都认为口号、目标和希望就叫做班级文化,这样讲是不合理的。其实口号、目标和希望不是文化,除非把它内化为思想跟行为,也就是说把它的价值观融入一个思想和一个行为,这才真正是它的文化。纵观成功教育的案例,无一例外地都有深厚的自身文化的沉淀,无论是魏书生先生的“以人为本” “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还是于漪的“走进学生心灵”;班级文化对班级管理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班级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班级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对班级文化的研究、运用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营造以人为本的班级,可以为班级管理提供最有力、最长效的平台。班级文化的塑造让每一个学生的价值观融入进了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因此构建班级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我们思考的话题,也是建立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但班级文化究竟内涵有多广袤?班级文化与班级管理有多少内在联系?班级文化究竟会在班级管理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关于班级文化的界定与认识过程
1.1班级文化的定义
什么是班级文化呢,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爱德加.沙因EDGAR.SCHEIN的研究认识,我们对班级文化这样来定义,班级文化是在班级同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等。)也就是班级在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班级同学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班级文化就是组织班级同学思想、行为的依据。
1.2班级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班级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班级之中的文化现象,从管理的角度看,班级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班级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首先,班级文化是以班级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追求和实现一定班级目的的文化形态,并不是班级内部所有人员的思想、观念等文化形态的大杂烩。从一定意义上说,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管理的文化。
其次,班级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有自己的目标、意识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制度与规章。班级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是班级同学共同认可的,与无组织的个体文化、超组织的民族文化、社会文化是不同的。
再次,班级文化是一种理念并要求在大家行为中体现。班级文化是班级和班级同学在学习、生活和日常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最终内化了人的精神和行为。
班级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①班级哲学②班级精神③班级目标④班级道德⑤班
级风尚⑥班级民主⑦班级形象⑧班级价值观⑨班级素质⑩班级行为规范等。
1.3班级文化的内容
班级文化必须回答这样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班集体;第二、如何看待班级同学及其关系;第三、如何思考和定位学习及其目标;第四、如何考虑对班级、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等;
1.4班级文化的三个层面及其联系
班级文化属于“亚文化”的范畴,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班级氛围、班级精神、班级理念,并体现在班级所有学生身上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这里我们从三个层面理解班级文化,外层是班级物质文化,包括班级硬件设施、环境布置等,以及由此折射出的班级主体的特点、习惯和风格等;中层是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规章、规范以及渗透到同学思想所共同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内层是班级精神文化,包括班级哲学、班级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以及由此体现的班级同学的共同追求、共同意志、共同情感等也就是班级精神。三个层面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关键,精神文化是核心和灵魂。
1.5班级文化的特点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5.1 独特性
班级文化产生于不同班级,每个班级有他独特的文化氛围,班级精神,管理理念,有自己班级里形成的价值观,因此他所形成的班级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有其特点。
1.5.2 不可互换性
班级文化是为该班级同学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同学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甲班级优秀的班级文化,是能被甲班级同学认同的一套价值体系,能极大的促进甲班级的发展,但他出自甲班级,不一定能被乙班级同学认同,也不一定能适合乙班级,对乙班级未必能起到促进作用。
1.5.3 难模仿性
班级的硬件设施、环境安排可以模仿,但班级文化不能模仿。班级文化建构学生与老师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有其独特性,是一套复杂的价值体系。因此,班级文化成为班级核心凝聚力和发展的源泉,是班级管理和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任何班级都是有文化的,没有没有文化的组织,只有不同文化的组织。(当然,是否提出了这样一种“文化”另当别论)2 班级文化的特征
2.1爱的文化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爱撒播到学生的心中,让他们在爱的氛围里存活,教育才有希望,同时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体验关爱、互助、理解和共处,从而学会合作、学会感恩。
2.2学习的文化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动学习、自发学习、自觉学习的“自动、自发、自觉”式学习。
2.3创新的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深刻理解生活、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竞争,在竞争中培养创新。班级文化在班级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是班级的灵魂。
3.1班级文化推动班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班级文化对增强班级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3.1.1 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粘合剂,可以把学生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协调一致。班级学生凝聚力的基础是班级的根本目标。这个目标应是远期、中期、近期目标的结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3.1.2 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班级价值观与班级精神,能够为班级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教育学生成人成材提供指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感受责任、高尚和伟大。
3.1.3 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班级文化所形成的班级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同学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3.1.4 约束功能班级文化、班级精神为班级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班级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班级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班级文化促使班级学生自我管理
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是为了不教”。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但是班级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班级发展进步的支柱。虽说没有好的班级文化的班级也可以成长,但没有好的班级文化的班级却难以实现后期的自觉进步与发展。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班级长期进步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班级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直接解决班级成绩好坏的问题,但文化决定着班级学生最终的思想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班级文化是将对学生思想的缔造与塑造起着极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班级文化也分为好文化与劣文化。如果一个班级没有好的班级文化,它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走进失败的深渊。而引导、执掌这个班级文化使其走向正确和完善的缔造者------班主任,他的个人素质与修养、学养也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班级文化的魅力是非常大的,它会使学生非常热爱这个集体,有时达到一种难以想象的地步。这里有几个关于我们班级的案例:
1).开学初,我们首先将班级所有学生的生日统计出来,等到每次班级同学过生日时,利用早自习或者课间操时间,以班级名义向这位同学表示祝福,为他唱首生日歌,同时请他在班中最好的朋友向他致演讲,表示对他和他们友谊的感谢并共勉,使他能在心理上对班级有一种信任感与亲切感。心理学家表示:青少年有很强的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如果他们不被班级或组织接纳,年轻冲动的情素、思想就会使本不坚强的心理、理智土崩瓦解。因此培养学生对班级如家般的爱与归属感,这是班级文化的功效。事实证明,我们班很多学生到了周末不再渴望回家,反而更多的希望能生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与老师、同学在一起,他们真正实现了“寓学于乐”。在这里班级文化回答“如何看待班集体”这样一个问题,即看作“家”,给学生以安全感和归属感。
2).班级文化除了赋予学生对班级最基本的爱与归属外,也进一步地向前发展要求学生肩负起作为集体一员的责任意识。班级管理者要了解学生适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过程和他们渴望成熟的要求,借机培养学生的自立精神,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管理班级全方位的事务。同时,学生以班级为家,向学生提出责任感,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义务,并在实践中由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即班规。这样执行力强的班规不但出自学
生的主体意识,而且从人格和道德、诚信要求学生言出必行。珍视和培养他们这种责任意识对于其今后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等都是一脉相承。
3).当学生逐渐担负起对班级的责任感,那么班级各方面就会朝着共同的良好的预期的目标发展。在良性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班级的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学生的人格也得到了塑造。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很多观念逐步形成。所以这个时期的心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如果说责任感要求整齐划一,那么塑造人格是希望学生能在集体中更好发展,体现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比如,在处理“早恋”问题时,我们在阅读课中,通过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大家共同“对话”“解读”进行对“爱情”的教育,告诉他们现阶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4.现代教育时代必须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现在我们来看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很多班级同学学习上存在“阶段式”起伏;
2)为什么班主任与同学难以达成共识并存在沟通障碍,甚至“敌对”;
3)为什么班级同学关系不够和谐,容易发生冲突;
4)为什么班级理念与行为严重背离(文化虚脱),为什么班级的制度详实学生难以执行;以上几个问题都是班级没有建设优秀的班级文化造成的。之所以在过去有好多同学在学习上“阶段式起伏”就是因为那些班级没有对班级文化给予足够重视,没有建设属于自己班级的优秀的班级文化,导致很多学生思想上容易波动而后心理、行为上产生躁动。而班级学生因为在思想、价值观上的错位致使在班级这样一个集体里得不到认同感、归宿感,从而也产生不了责任与义务,最终也就更没有了真正的健康人格。所以师生间的“敌对”、同学之间的“隔阂”,还有对班级精神的反叛等问题也就不由而生了。
【班级管理中的小事】推荐阅读:
班级管理中的体会论文10-22
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10-06
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班主任工作论文08-07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08-06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创新和方法07-08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08-22
浅谈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论文11-02
小学班级管理-班级管理06-25
初中班级管理奖惩班级管理量化管理制度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