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精选8篇)
1.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 篇一
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
一、热身活动
1、抓手指----春暖花开(1)开展活动
(2)活动分享:统计学生抓到别人的次数
二、礼盒导入
(1)刚才投入、反应快的同学为我们开启这个神秘礼盒
(2)提问:打开盒子你看到了什么?从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3)引出本课主题
三、认识自己
1、自我描述: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认识自我的三个层面:外在的我、内在的我、众人眼中的我
3、活动:手心里的自己:在A4纸上写下自己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兴趣爱好、三个主要的性格特点,最后用一句话描述自己。(播放钢琴曲)
4、活动——猜猜猜:随机抽取一张手心里的自己口头展示,学生猜猜这是谁? 分享:(1)为什么你认为是这位同学?(2)很快被猜出来,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猜了很多次才被猜出来,你的感受是怎样的?(4)请班上同学补充该同学的优点。
思考:猜中了说明什么?没猜中又说明什么?
5、小结:猜中,说明你已经客观地认识了自己,而且也在日常活动中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猜出。这就是“真我”;没猜中说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大家对你的了解不一致,说明你也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那就是“内我”。
6、小结:不管真我,还是内我,这都是自己。但是你认为跟真我的人相处容易开心些,还是跟内我的人相处开怀些呢?今天我们明白了认识自我的方式有:自我观察、他人评价;老师也大家都去做一个真实的、真正的自我。
四、拓展活动。
1、自己,往往是在一些活动中认识的,你会是一个主动的、有主见的、有能力的人吗?别人愿意与你合作吗?你在成与败前的表现如何?很想去体验一下了吧。好,下面有一个游戏——解手链。
2、活动回顾:我们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就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小结:世间万物,各有特点。今天的课堂上,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同学各有不同的特点,也都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每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首先要全面地、真实地认识自己。
4、情感升华:一起朗诵《我就是我》,一起去全面地认识自己,做一个独特的最好的自己吧。
5、情感激励: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的,一起欣赏歌曲《相信自己》
6、结束语:如同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正确认识自己,欣赏接受自己,成就自己!
我就是我我就是我
活出生命的本色
我就是我
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我就是我
相信自己,我是积极向上、充满正气的!
《认识自己》工作纸
1、在工作纸上画下自己的手印;
2、在5个手指上分别写下自己最突出的外貌特点、兴趣爱好、三个主要的性格特点;
3、在手掌心上用一句话描述自己。
2.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 篇二
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关调查显示, 93%的大学生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 38%的大学生有烦心事不愿向别人倾诉。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问题, 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个体健康的标志是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上处于良好的状态。良好的状态是指遇到任何挫折、障碍和困难时, 心理承受力较强, 能自我调节加以克服。做到这一点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到较高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 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 他们一般年龄在二十岁上下, 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 心理发展不成熟, 情绪不稳定, 内心变化激烈;另一方面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铺天盖地接踵而来的各种信息, 给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 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
落差, 人际关系的不如意、情感的迷茫等等, 往往使高职生心理产生困惑, 从而出现学习动力不足, 心态错位, 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中学时期学习不差, 却因高考时只差几分没能上二本, 没有办法才选择上了高职, 产生了失落感。对学校的期望过高, 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认为自己的理想化为泡影, 因而产生失望感, 情绪低落。有的学生本身学习较差, 勉强上了高职, 心理上得到了满足, 盲目自满, 对自己放任, 加之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 适应能力不强, 缺乏竞争意识, 个性发展受到影响。而有个别学生少言寡语, 性格内向, 不善于和同学交往, 我行我素, 内心很容易产生偏激。部分认识问题片面, 容易以偏概全, 很固执, 听不进意见和规劝。更有甚者, 由于偏激表现在行动上就不计后果。
大学生如果欠缺心理素质, 就会导致意志薄弱, 受挫折能力差, 缺乏乐观的态度, 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就是对学生、对家长负责, 就是对学校、对国家负责。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新时期在校大学生, 接受社会的信息超前, 但身心成长滞后。理想与现实、个性与服从、就业与选择、快乐与沮丧、学习与恋爱等矛盾相互交织, 使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大, 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心理应激和心理障碍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高等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社会发展和建设强盛国家角度来看,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质量的问题。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拥有创新、自信、乐观、进取、包容、合作的精神, 使大学生个人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 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也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无论是从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学生自身成长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项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需要, 并能有效地提高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
1. 强化措施,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一是要加强领导, 建立纵向的领导体制、横向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为组长, 学工部、团委、各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主任为成员的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统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专职教师、辅导员和医生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队伍, 同时吸引班级骨干学生经过培训后做义务心理辅导员。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系中, 形成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二是制定“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规程”和“心理教育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三是组织学生社团成立心理健康指导学会, 积极引导学生帮助身边的人,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普及心理健康疏导常识, 形成学生间互帮互爱的良好氛围。四是规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岗位, 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学院师资培训计划, 使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具备必要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五是重视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内容的业务培训。六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按需投入, 设立心理咨询专用办公室, 为心理咨询的学生设置私密空间, 让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上门咨询, 以此达到排压解难的目的。
2. 科学施教,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优化心理教育手段是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高等学校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 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具有重要的作用。心理辅导或咨询工作要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 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一是新生进校时全面进行心理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 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 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 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 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防患于未然, 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及时干预。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了解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情况, 使辅导员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教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蕴含着的心理教育因素,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和社会主流思想。学生的心理需求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在教学中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求任课教师重点关心这些学生, 让学生由外在接受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是开展“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开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行为训练等活动, 开启学生的智慧和思想, 通过感恩、抗挫、自信、理想教育使学生受到心理健康指导。四是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开设心理教育课就是要使学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迎难而上, 在情感上出现困惑时, 能正确对待, 不沮丧, 不消沉, 对生活充满信心。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化校园环境, 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它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 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六是开展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惑, 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 通过个别交心活动, 与学生拉近距离, 实施关爱, 使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发现有极端倾向的学生一定要保护学生的隐私, 耐心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循循善诱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 排解心中忧虑。七是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 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广大学生的兴趣。
3.《正确认识自己》心理活动课例 篇三
教学重点: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自我。
活动年级:五年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包装纸箱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师:在上这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事情就发生在上个星期,有一家非常有名的跨国公司去一所名牌大学招聘员工,有一个大学生综合素质非常优秀,还是学生会的主席,样样都很好,却意外的被刷了下来。据说是因为招聘人员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我们公司。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喜欢和有档次的人在一起,我觉得你们公司的人很有档次。
师: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大学生没有被录用?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说的很正确,他认为自己是很了不起,谁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因为他的自大自负,而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师:下面老师还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玛丽的小女孩,她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很自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很漂亮,玛丽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玛丽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玛丽,你抬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在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不过,玛丽知道,以后她再也不需要蝴蝶结了。这位名叫玛丽的小女孩现在是世界著名的主持人。
师:同学们玛丽之前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玛丽没有在那一次发现自己的美结果有可能会怎样?
生:如果玛丽没有在那一次发现自己的美结果有可能永远都没有朋友,因为她不愿与人交往,她也就享受不到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她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成绩,也许将被社会遗忘。
师:说得很好,请坐。让我们为这位同学掌声鼓励(全场掌声)。
师:(深情地)经过那一次她不但认识了自己,并且还超越了自己。其实你我的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事。我们身边有很多自卑的人,只是,他们可能没玛丽这么幸运,还是在受着自卑的折磨。自卑是危险的。它会迷茫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自己的能力,认识不到自己。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认识评价自己。板书:正确认识自己。
(点评:以人物故事引入主题,让孩子领悟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既导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又有助于学生放松情绪。)
二、认识自我
1.学习自我评价。
师:什么是“我”?或者说什么是“自我”?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呢?板书:自我评价
生:(七嘴八舌)从外表、生活习惯、爱好、性格来认识自己。
师:我们应该从这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生理的我:如:外貌、风度、健康情况等。
心理的我:如:性格、爱好、特长、智力、能力、等等。
社会的我:如:你在班级、年级、学校的作用,你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和适应能力。(课件演示)
师:说到这我还有一个事例:有一个清华的学子来到北京市的火车站,他在那来回走了一天,最后竟还被火车站的警察叔叔误认为是小偷,其实啊,他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去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找不到回家的路应该怎么办呢?
生A:我会向警察叔叔求救。
生B:向路人问路,打电话给家人。
师:很好,大家都要懂得最基本的生存技巧。
师:(激情地)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正如黄金也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度。同学们,也许你不够漂亮,但你很聪明;也许你不会唱歌,但你有甜甜的笑容;也许你不会画画,但你是体育健将……总之,你有你的可爱之处;有你的优点长处,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
2.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师:老师先自我介绍:我相貌平平、中等身材,我很开朗、乐观、富有责任心,但是我不爱运动,我和同事们相处得很融洽。老师从哪些方面来认识自己?
生:从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来认识的。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写出真实的自己,写好了交上来(在学生写的过程中播放优美的音乐)。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在别人眼里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名字叫“让你猜猜我是谁”,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板书:他人评价。
师:游戏规则是老师把同学们写的对自己的认识放在一小纸箱中,我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师:我皮肤黝黑,性格开朗,我喜欢画画、唱歌、讲故事,很多人都说我是故事大王呢。
生猜:王小菊。
師:非常正确。
师:老师指名来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请R同学。
生R:我高挑的个子,性格开朗,平时爱讲笑话,非常喜欢舞蹈,我还是学校舞蹈队的一员呢。
生猜:王丽。
师:请P同学。
生P:我的身材有点胖,我的口才比较好,喜欢运动,足球是我的强项。
生猜:(全班异口同声)叶新锋。
师:请K同学。
生K:我比较内向,平时不爱与人交往,我总觉得同学不喜欢我,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同学们都猜不出是谁,最后李杰同学说是他。老师和同学们都惊讶了。
师:大家都不能猜出你来,说明你在同学们的心中并非与你想象的那样,对吗,同学们?
生:(全班异口同声)是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对李杰同学认识。
生:我想感谢李杰同学,有一次上美术课我忘了带彩笔,他主动把自己的彩笔借给我。
生:我要表扬李杰同学,他管理班级的钥匙,每天早出晚归,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而且,他还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也得到过他的帮助。
生:我要向李杰同学学习,他举止大方,讲究卫生,还很尊重别人。
生:我觉得李杰同学是个有爱心的人,他关心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很喜欢他。
师:孩子你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学会欣赏自己,你会从中得到永远的快乐!听了刚才同学的表扬和赞许,你的心里都有什么感受呢?
李杰:我感到高兴、快乐、很激动……
师:好,我们也给李杰同学掌声鼓励一下。
生:(全体鼓掌)。
3.同桌讨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师: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生:同学对我的看法与我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我了解了“我是谁”以及我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我,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我。
师: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同学们对我的看法与我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我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我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我,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师:(深情地)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话一点不假。同学是镜子,照出我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自己,角度越多,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就越全面。只有全面的认识了自己,才会更好的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取得成功。但是,别人的态度和评价也可能带有偏爱或成见。这时,在分析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时,应特别重视与自己关系比较亲密的人,如,父母、老师、交往较多的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要特别重视那些人数众多、异口同声的评价;同时,既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又要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还要多和别人交往,让别人更多地了解自己。
(点评: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师生始终处于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课堂气氛既热烈又和谐。)
三、拓展延伸
师: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就是凭借着认识自己走过历史最辉煌的一刻,并且也留下很多名言名句。(课件演示名言,学生读读、积累。)
(点评:让学生在了解名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同时,丰富了知识的积累。)
四、总结认识自己的方法
师: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们通过自我反省和检查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了解自己。我们认识自己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各种测验来了解自己。大家还帮助同学找到了自信,同时也从别人那里得到了赞许。今后让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别人,学会欣赏自己,你会从中得到永远的快乐!请大家回家后让爸爸、妈妈评价自己,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爸爸、妈妈对你的评价是不是一样的(活动在音乐声中愉快地结束)。
点评:进行这样轻松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一些孩子树立自信,不再总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同时还能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身上值得借鉴、学习的长处。
4.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 篇四
我很荣幸能与二中合作,观摩了冯老师的心理辅导课——《人,认识你自己》。这堂心理辅导课设计巧妙,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我课堂中所感受到的几点想法:
1、整堂课思路清晰,整体性强,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这种设计形式新颖体现了冯日平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他具有很强的驾御课堂的能力,课堂从头到尾体现了“关注—倾听—民主—同感”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让学生在尊重、倾听、关心这种氛围中慢慢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2、课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心理辅导师为主导的原则,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强,根据高一学生心理特征,通过“简单互动—猜猜我是谁---发现自己是金矿---悦纳自我---榜样学习”五个环节紧扣主题而展开,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自我,发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自己。
3、寓言小故事与课件设计与主题情景非常协调,很好地起到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与活动主题相辅相成。教师娓娓道来,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真谛,其中有《找金矿》和《缺口的苹果》,使课堂自然地过渡到下一环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本节心理辅导课的高潮出现在“集体朗读《为青春喝彩》”部分,全班师生的集体朗读,铿锵有力,给到场的所有的人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课堂推向了高潮。
5、心理辅导师在第二环节《猜猜我是谁》所花时间得当,整整10分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活动来认识自己,以互动的形式来猜一猜,使学生迅速地解开枷锁,打开心扉,增强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张力。
6、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课堂设计收放结合,在活动之后给与学生理论指导,提出了生理自己、心理自己和社会自己,帮助学生学会全面认识自己,这既是课堂的重点也是课堂的亮点。
5.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正确认识自我 篇五
赵县职教中心 龚建军
班会目的:通过班会,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范文之教案: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针对本班一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经常不完成作业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告诉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环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学习热情。慢慢摒弃厌学这个坏习惯,使同学们明白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命运在自己手里,未来的路要靠自己创造。若想自己的梦不再是虚幻,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就在我们脚下,一直通到我们的梦想之颠!现在还小,应该从小养成习惯。
班会形式:让好学生们自己发言,说说自己对于学习的认识,然后再叫不经常完成作业的人谈谈
班会主题设计:让学生们从自己的身边搜集例子,用于班会中。
班会准备:
1、召开班干部会议:针对班上所存在的问题,确定以《如何解决厌学问题》为主题。
2、收集资料:围绕《如何解决厌学问题》收集相关资料(例如:厌学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案例;厌学心理的心理测验题等资料)。
3、确定主持人:*** 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致辞: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上进的班级,经过了半年多的努力大家都有所进步。但是有一部分的同学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厌学的现象,不完成作业。为了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深刻了解厌学的危害性及其自信的重要性,我们班特地搞了这次的主题班会。下面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二、主持人发言:“每个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个阶段,中学阶段是一个继续深造的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然而,有些同学现在已经有不完成作业,有厌学的现象,这些可怕的困惑围绕着大家,使我们离学业的成功越来越远,最后就影响到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很典型的中学生因厌学问题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典型案例1 林某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下课不想学,导致对学习没有信心。而且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受网络、游戏的影响,把本来应该集中在学习上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爱好上。再加上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不忍心对孩子严格教育,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力度不够,导致林某出现厌学心理。于3月11日晚,林某在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他技术欠佳,每次都被人捅倒。坐在林某旁边的一名年龄相仿的少年陈某也在玩同一游戏,陈某忍不住对林某冷嘲热讽。在网络上杀红眼的林某当即火冒三丈,因他平常专打血腥暴力的游戏,操起网络刀剑或枪炮,冲上去就杀他个天昏地暗,鲜血淋漓,不杀死对方就决不下网线。沉浸在暴力游戏中不可自拔,结果抓起网吧老板的菜刀,砍断陈某的脖颈、砍断网吧老板手臂,致使一死一伤残,铸成悲剧。最后直到警方赶到现场,林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了人。会不会坐牢?” 典型案例2 周某是个自控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作业拖拉,敷衍了事,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常常考试作弊,违规违纪,对老师的批评和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其家长希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有出息,有前途,于是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的子女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超越别人。因此一旦考不好,就不分青红皂白,也不管是客观上还是主观上的原因,不是打就是骂,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因而孩子不堪重压,自尊心受损,厌学的情绪随之产生,对其家长的严加管教不服,不仅厌学,而且产生对抗心理,最后一气之下,选择了向这世上最亲的家人投毒。“某日晚上,他用牙签瓶装了甲胺磷,趁母亲切土豆时,将甲胺磷倒进烧肉的铁锅中。最后导致一死一重伤。
”从上述两例血淋淋的铁证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面对社会上普遍的厌学现象,再针对我们班的厌学现象,进行分析
三、班主任发言。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①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②如何认识读不好书的问题
四、班干部就我们班所存在的一些厌学情况进行分析。①学科厌学
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因为不喜欢某中学科,而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一直培养不出学习兴趣。②过敏性厌学 过敏性,即一种在学习情境刺激下产生的下意识的较强烈痛苦的情绪反应行为。有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对上学接触老师、提问、父母唠叨等,常常是过敏的。
过敏性厌学的学生在其所厌烦的学科学习过程中,一般都能体验到极大的过敏性痛苦情绪。多发生于上进心强,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身上,其中又以女生居多。她们一般是那种积极努力学习、急于取得成效的学生,当其产生厌学行为后,一方面感到很深的恐惧、担忧,另一方面总是逃避对自己厌学的学科的学习。而恐惧担忧与逃避行为又加深了这种厌学行为的痛苦体验。
③潜意识条件性厌学
我们班某某学生,身高体健、性格开朗、精神饱满并情绪乐观。就这样一个身心健康得让人羡慕的学生,上课总是不能专心听讲,老师讲课他做小动作,回家不认真完成作业。④非过敏性厌学
某某在一开始就是那种典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后面波动。起初她想要奋起直追,可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后来成线连连下跌。分数一次比一次低。非过敏性厌学不只是对某个学科表现出轻度的不适反应,多以心烦为主要体验,但体验不到极端的痛苦。这类学生中有一部分是长期学习落后并比较认同现状的学生;另一类是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进步不明显或有所退步,信心不足而情绪低落者。
五、主持人发言:“看到大家总结的几种厌学现状,我深感痛心,我们以后是继续这样浑浑噩噩的过去还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经过老师和班委的商讨,我们总结出了几条缓解厌学情绪的措施。现在与大家分享: ①缓解学业焦虑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我们还小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如果现在不学习,产生厌学心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②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3.制定阶段性目标。
4.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5.增强自信心。
6.乐观、平静地对待挫折,因为挫折对于成功同样是必要的。③怎样克服精力分散
第一步,当出现某种厌学情绪时,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拟定一份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努力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六、主持人小结:”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受益匪浅。再大千世界里,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数不胜数,那么我们是浑浑噩噩的度过呢还是该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它呢?现如今我们这一代普遍与家长存在着代沟,所以建议大家多坐一坐,与班主任聊一聊。通过这次班会课,我们班又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面貌去面对以后的课程,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转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把我们班建成一个优秀的班级体。
七、班主任评价班会:我们的这次班会非常成功,希望同学们一起努力!
6.健康教育《认识五官》教案 篇六
一、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很有必要让他们认识、了解五官的名称、用途以及如何保护五官,本次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的闲暇时间里,很多孩子喜欢对着卫生间的大镜子做着许多动作,如挖挖鼻子,挤挤眼睛,掏掏耳朵,撅撅嘴巴,做做鬼脸等,样子十分可爱。设计本次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五官的用途,并启发他们在认识了解五官的基础上知道如何保护五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正是对很多事物好奇而且好动的时候,相信本次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必定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眼、耳、口、鼻等器官,能说出各个器官的名称及位置。
2.通过听听讲讲、敲敲打打、看看玩玩等多种形式,探索五官的作用。3.通过感知体验活动,了解保护五官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人手一面小镜子,放在小椅子下面。2.设有五张桌子,放有不同物品。(1)各种图书、卡片。(2)酸、甜、苦、辣的食物。(3)香水、醋、酒等。(4)打击乐器若干。(5)录音机、磁带、耳机。3.五官指偶。
四、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五官,知道他们的名称及位置,通过多种形式自由探索五官的作用。
难点:通过感知体验,了解保护五官的方法。
五、活动过程
1.认识五官,知道名称及位置。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神秘地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奇的宝贝,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出示镜子)这可不是一面普通的镜子,只是一面魔镜!它是有魔法的,它什么东西都能照到。今天老师为你们一人准备了一面有魔法的镜子,找一找,魔镜在哪里?
(2)引导幼儿认识五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魔镜里面有什么?(引导幼儿照镜子,用镜子照五官,边照边说,照一照,说一说,再摸一摸,并能说出五官的位置。)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在我们的脸上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嘴巴里面有舌头。我们给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官”。
2.引导幼儿探索五官的作用。(1)鼓励、引导幼儿操作探索。
师: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舌头的本领可大了,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老师在桌子上放了好多好玩的东西,每一组不一样。你们去每一组玩一玩、找一找,等会说给大家听,好不好?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五官的本领都找出来。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的看、尝、闻、听、敲并进行适当引导,如:你在干什么呀?你用什么看书的?(2)幼儿理解讲述。
师:我们小朋友刚才玩了许多东西,谁来告诉老师,你都什么了?(幼儿讲述,教师进行鼓励、表扬)(3)利用指偶,进行一步引导幼儿知道五官的功能。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几位小客人,看看他们是谁?(出示指偶)它们听说小朋友们都很聪明,想来和你们一起玩呢。逐一出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指偶,拟人化说: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是眼睛,我的本领可大了,你们知道我会干什么吗?幼儿进行讲述。
(4)小结五官的作用及如何保护五官。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眼睛”除了会看书、看电视、看风景等,还能看许许多多的东西没有我,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们要好好保护我哟!不要用脏手去揉眼睛,看电视、电脑的时间也不要太长,否侧我会很难受,还会近视的;我“嘴巴”的本领也不小!除了吃东西,我还会唱歌、讲话,我还能呼吸呢。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不要让我吃不干净的东西,也不要一天到晚大声讲话、叫喊,否则我会变哑的;我“耳朵”可是你们最好的朋友,我的本领也很大。我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不要把东西塞进耳朵里,不要乱挖,否则我会聋掉的,那你们就听不见声音了;我是“鼻子”,我除了能闻各种气味,还会呼吸呢!我可是很主要的,你们一定要保护我,不要往鼻子里塞东西,这样我就不能呼吸了,也不能挖鼻孔,否则我会流鼻血的;我是“舌头”,我可以帮你们品尝各种味道,还能说话,如果没有我,你们不但说不了话,也吃不了好吃的东西了,你们也要好好保护我,不要喝太烫的水,不要吃太辣的东西,否则我会很疼的。
“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还有舌头不但说了它们的作用,还告诉了小朋友怎样保护它们,你们能不能好好保护它们呢? 3.结束部分:巩固对五官的认识。(1)学习儿歌《五官歌》。
师:五官的本领可真大呀,老师为了让你们更好地记住他们,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念给小朋友听听,好不好?(引导幼儿边学儿歌边做动作)
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可以看东西; 鼻子下面是嘴巴,嘴巴说话吃东西; 耳朵耳朵听声音,长在我们头两边; 舌头舌头尝味道,酸甜苦辣都知道。(2)游戏:指鼻子
玩法:老师说五官名称,幼儿指,速度要越来越快。
六、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画一画,给娃娃添上五官,进一步了解五官的形状和位置。
7.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 篇七
潘绍伟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225009) 对于课程内容的解释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2011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与实施系列 (三)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问题, 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中绕不开的理论与实际问题, 也是2011年教育部制定颁发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 中回答和建构的重要问题。
在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2001版《课标》) 中根据课程的五个领域目标, 设置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标准”及具体选择创编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与标准。因此, 有些一线体育教师认为2001版《课标》只有目标, 没有内容, 部分体育教师甚至认为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2011版《课标》根据国内专家学者与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 教育部统一要求将“内容标准”表述改为“课程内容”, 将原来的五个领域课程内容改为四个方面。那么, 如何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2011版《课标》有没有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规定与要求?是不是体育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 想怎么教就怎么教?2011版《课标》是如何表述课程内容的?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表述与以往的差异在哪里?如何正确理解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
一、如何正确认识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对于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思考与回答是理解和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1. 什么是课程内容
在我国对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对上述三个词语运用有些混乱, 本文暂且作为一个词语) 的解读, 由于不同的学者站的角度不同、看待课程的视角不同、依据的课程理论不同, 加上有一段时间我国没有课程概念 (认为课程仅仅是教学内容而已) , 所以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阐释千差万别。但就其本质而言,
一是课程内容即教学内容, 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各个领域所积累的并选择准备传授给学生的关于世界已有的认识、知识、理论等。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 对课程内容的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等等” (江山野主编译, 《简明国家教育百科全书 (课程卷) 》,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第110页) ;施良方教授指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 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施良方著, 《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方法》,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106页) 。这些认识的核心是将课程内容定义为外在于学生的客观存在的知识、认识、理论的总和, 课程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已有的、外在于学生的内容。
二是课程内容即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知识、学习方式、态度情感价值观, 以及获得经验的体系。如, 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实施、观点、原理核问题, 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它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钟启泉、汪霞等编著, 《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68页) , 就是说课程不只是“内容”, 而是关于“内容的理论”, 即课程是关于特定内容是什么的观念、认识特定内容意味着什么、教师教授特定内容要达到何种目的 (转引自张华著, 《课程与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89页) 。以上的界定表明课程内容不仅仅是外在于学生、外在于课程价值追求和目标的客观知识的存在, 这些知识、认识、理论一定是与课程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改变相联系, 才能真正成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创编本质上是教育价值的选择, 特定的教育价值观、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是选择与创编课程内容的基本前提。
2.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国内学者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解释与对课程内容的解释有一致的地方, 关于体育课程内容的认识也是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而采用的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的总合。如, 《学校体育大词典》中指出“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总称。包括身体练习及体育基本知识两大类” (陶景阳等主编, 《学校体育大辞典》,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480页) ;而李祥主编的《学校体育学》提出“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 (李祥主编, 《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56页) ;还有学者认为“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选择出来, 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条件进行加工的, 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原理、运动技术和比赛方法” (毛振明、于素梅主编, 《体育教学内容选编技巧与案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年版, 第1~2页) , “体育教学内容是那些以体育教育为目的, 以身体练习、运动技能学习和教学比赛等为形式, 经过组织加工后的, 可以在教学环境下进行的内容的总称” (毛振明等编著,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第3页) 。
二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不仅仅是外在于学生的知识、技术;还应包括内化于学生的技能能力, 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经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载体, 为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中介, 制约和影响着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选择与组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 以及师生间的活动性经验的总称。有学者认为“广义的体育教学内容内涵包括三个侧面:教养、教育和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养侧面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 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的教育侧面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体育精神、思想作风、良好的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 这是隐蔽性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还应有第三个侧面, 即发展侧面, 它是指内涵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乎学生生理、心理、情感、态度、文化等发那个面的内容, 这也是隐蔽性的教学内容” (毛振明主编, 《体育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第193页) 。
从哲学的角度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手段之一, 是一种有助于或人们认为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手段。有什么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就应该选择与之相吻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独立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课程内容是不存在的, 没有任何一个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运动技术等本身就具有实现目标手段的属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只有它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而被使用时才是一种手段。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所知道的和认为的可信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与假设。设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实际上就意味着从一系列可能的目标中或期望中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同理, 设置课程内容也是从数不胜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素材中选择其中的有限的一部分。基于以上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理解,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包括:
1. 基于目标选择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在人类社会的体育发展和对人类健康关切的发展过程中, 人类社会逐渐积累了人们关于体育锻炼、体育休闲、运动健身等知识与认识, 并逐渐形成体育的理论、健康的知识与理论体系。与此同时, 还形成了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 即各种身体练习、运动活动、体育游戏、竞技运动项目的运动形式。只有掌握了有关体育锻炼、体育休闲、运动健身、健康的原理与方法的相关知识, 才能更好地、更为科学地进行体育活动与健康活动。
2. 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心智技能和运动技能, 体育与健康的实践能力
为了正确、合理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 需要发展学生学习、掌握、运用体育与健康技能与方法。体育与健康知识不能对学生自然发挥作用, 只有学生学习掌握, 并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的条件下的体育与健康技能与能力, 这些知识才有可能是有用的。而这些技能与能力只用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展,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所言“技能与能力唯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发展” (裴斯泰洛齐《天鹅之歌》转引自日本佐藤正夫著, 《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钟启泉译, 1996年版, 第50页) , 运动技能只有通过实际从事各种身体练习、身体活动才能得以发展。因此, 发展这些技能与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发展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技能与能力, 必须组织学生进行那些体育与健康的学习练习活动, 并通过这些活动才能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
3. 态度、情感、价值观形成的经验
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发展体育与健康技能与能力的同时, 形成有关自然、社会、人生的目的与意义的认识, 形成一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过程中, 如通过“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学习, 建立有关健康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在耐力性的体育项目锻炼过程中形成坚毅、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在既有竞争, 又有合作、协同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概而言之,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经过改造、加工的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掌握与运用的技能与能力;体育学习方式和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关于体育与健康对于个人、家庭与社会、当下与未来的意义与价值, 正确体育与健康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
在这些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之中, 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和发展相关的体育能力, 应该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核心。因为, 无论是对待体育与健康的认识, 以及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还是良好的身体锻炼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养成等, 都是在学习运用掌握身体练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改进、巩固、提高与运用运动技能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2011版《课标》对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表述的
我国的辞海指出“课程标准是关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各门类的水准和基本内容的规定”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版, 第1248页)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 (地区) 教育部长会议中提出“课程标准是我们希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非常明确的阐述”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第172页) 。
依据课程标准的定义, 可以将2011版《课标》理解为, 是国家对于初中毕业时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等学习结果的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中引申出来。为此,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不仅仅要从体育运动、体育与健康知识体系的逻辑观点出发, 还要能够培养接受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人的理想, 即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来思考与建构。2011版《课标》中的课程内容, 具体界定了课程的内容范围和程度, 为课程实施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创编指明方向, 提供思路。
2011版《课标》中课程内容 (标准) 主要说明的是给予一定的价值追求, 为了达成课程目标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活动与经验。正如美国课程专家在《课程分析》中所阐述的任何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运动技术都可以用多样化的形式来组织。“如果把体育学科理解为运动的体育课程可能会强调运动的规则与技能, 也会强调在竞争性团队运动中的参与。不过, 如果一门体育课程把体育理解为能促进身体健康和健美的那些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 它可能就会是强调某些科学, 如生理学、运动机能学、营养学和训练项目” (乔治·J·波斯纳著, 钟启泉等译《课程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88页) , 选择什么、强调什么是与对课程价值的理解和课程目标设置紧密相关。
1.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表达方式
2011版《课标》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包括了两个维度。一是选择体育、健康的知识点, 以及体育运动技术的方向与范围;二是明确指明学生在学习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 (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 。即动词表达了行为, 动词的目标则表达了内容。例如水平一课程内容的“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内容是“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行为是“完成上述动作”。
2.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的具体建构
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 (标准) 是以课程学习目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维度) 组织与建构。如2011版《课标》水平一的部分课程内容这样表述, 运动参与的内容是“积极愉快的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的知识内容是“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活动或动作术语”和“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 注意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运动技能中的技能与能力是“做出身体活动动作”和“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身体健康内容知识是“知道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内容是“体验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变化”和“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同学的关心与爱护, 乐于帮助同学”。上述表述, 不仅仅包括外在于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等, 同时也包括内在于学生的技能、体验、经验、行为等。2011版《课标》这样表述力图实现“内容”与“目标”的统一, “内容”是指与知识与技能直接相对应的要求和规定, 适合相应水平的学生学习的特定的体育与健康的事实、概念、术语、原理、规律及其应用, 以及相关的运动技能、健康技能等;“目标”指学生的智力认知、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过程, 即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及运用知识和技能, 做出价值判断, 获得情感陶冶、创新精神与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目标是以内容为依托, 内容又是以目标为方向展开。
四、如何理解2011版《课标》与以往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差异
从2001版《课标》到2011版《课标》, 与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对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存在明显的差异。
1.“教什么”与“得什么”的差异
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是为了达成课程目标提供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经验, 是在明确制定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分目标、水平目标的基础上具体提出为学生提供学习经验, 即课程内容。2011版《课标》中课程内容不仅仅是指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知识点、运动技能, 而且指明这些知识点、运动技能所包含、反映、支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为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提供选择与创编课程内容的标准与范围。2011版《课标》是规定与指明学生能够知道, 并能做到什么, 是对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在认知、技能、能力、态度行为目标的细化和内容化, 即2011版《课标》是学生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后可以作为学生已经达成目标证明的活动范例, 以及规格。以往的“大纲”是关于“教与学内容的纲要”, 是具体的知识点、运动技术等, 强调的是对具体教什么的精确表达, 罗列所有需要教的知识点, 忽视学生通过学习发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变化, 以及行为改变。
2.“发展维度”与“运动本位”的差异
2011版《课标》是以课程学习目标的四个方面 (维度) 建构课程内容, 一以贯之以实现目标与内容有机融合与统一。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强调传授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同时, 关注通过创设适当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和教学情境,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生的经历、体验,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如2011版《课标》水平二“通过多种练习形式 (如各种跳跃游戏和跳绳等) 发展跳跃能力”的课程内容, 可以通过跳跃的方式 (原地和行进间的双脚跳、单脚跳、跳格、前后跳、左右跳、跳上跳下、跳转等;徒手跳、持物跳、障碍跳、合作跳等;“快乐的小袋鼠”、“挑战小勇士”等) 发展跳跃能力;还可以通过跳跃方式的变化 (方向的变化、参与部位的变化、参加人数的变化;“看谁变化快、看谁变化多”等)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思维能力;另外, 还可以通过各种跳跃活动或方法的设计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 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与交往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以往的“大纲”是以运动项目、身体素质、人体的解剖部位等来分类与建构教学内容体系, 容易导致在体育教学实践中, 只见教材 (运动技术、战术、身体练习等) , 出现目标与内容的游离。
3.“校本创设”与“照本宣科”的差异分析
2011版《课标》中对课程内容的表述, 在一定意义上讲还是一种结果目标与过程目标的结合, 它本身并不能直接成为教学内容, 而是为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具体选择教学内容与创设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限定确定的范围、提出明确的要求, 各地、各校应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的自主创设, 并以此为载体, 开展与评价体育教学活动。而以往“大纲”则是关于“教与学内容的纲要”, 明确制定了各年级教学的具体内容、时数分配、考核项目与标准;各地、各校的体育教师只能依照大纲的规定照葫芦画瓢、照本宣科制订体育教学计划, 开展与评价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教师只是“大纲”的执行者。
总之, 2011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不是没有标准, 没有要求, 也不是教师想怎么教就怎么教, 更不是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是以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制约、指导内容的选择与创编, 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的表述有利于从“运动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有利于体育教师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只有这样, 体育与健康课程才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既育体又育人的目的。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核心组、修订核心组成员、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体育与健康学科组长、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与发表著述近300万字。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全国曾宪梓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和奖励。
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耿培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艺术分社, 100081)
2011年年底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同时印发了包括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内的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认真学习2011年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依据《课程标准》实施好体育与健康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是今后较长时间内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客观看待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教育部印发的《通知》指出:“2001年, 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 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同时, 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 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通知》客观评价了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和不足, 是政府主管部门对课程“有待调整和完善”的承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经过十年试验, 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有目共睹, 得到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理解与认同。尽管在试验前期曾经面临不少困惑, 但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专家学者, 特别是一线体育教师的支持与努力下, 不仅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 而且也促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反思与融合, 推动着课程和教学的发展。
(一) 十年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
回顾十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取得了许多成绩, 个人认为主要的成绩有三个方面。
1.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课程改革这件事物的客观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意识。观念意识发生了变化, 教育教学改革行为随之变化。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几个核心观念上, 即“健康第一”、“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十年课改, 这几个核心观念得到了广泛的共识并且深入人心。核心观念指向的是教育观、学生观与知识观, 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观从事教育活动, 用什么样的学生观与知识观教育学生。核心观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质量。实践证明, 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而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最基本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才能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2.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 积累了众多优秀成果
十年课改, 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研究、地方课程研究与实践、学校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改革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课改之初到现在, 无论是国家层面、省市层面还是学校层面, 课改成果从试验初期的表浅、宽泛到现在成果深入到课程理念、性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如何落实到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 深入到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规律的探索上。这些成果不论是真知灼见还是略有瑕疵, 都是宝贵的财富。
3.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 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看学生是否受益。十年课改, 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主动的参与、有效的学习、适宜的合作、有效的探究等方式涌现在体育课上,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能力不断提高, 这对他们终身学习和终身体育将起到深远的影响。
8.浅谈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篇八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245—02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相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事务,很多学校暂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观还处于探索阶段。这样一个时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就尤为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深刻影响着其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影响着学生心理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而了解我国教师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开展,对于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较多把目光聚焦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模式、原则、途径等方面,但相关的实证研究还较鲜见,而不管是在理论探讨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则较少关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正面接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总会形成一定的知觉与判断,这就使教师更易觉察学生的异常。此外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开展,绝不是单靠心理学家、心理学教师或是心理咨询工作者所能完成的,而应该是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形成共识,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客体,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总会形成独特的看法,他们的这种看法无形中影响着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否对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这种教育观念最终也会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现状概述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含义
综合国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观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定义。教师的心理健康观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又影响着教师工作的开展,在相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教育观。因而要给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下完整的定义,要先明确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含义。而人的认识总是有对错之分,因而观念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由于情绪上的原因,人们有时甚至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观念。教育观念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应该是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知觉、判断,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对自己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形成意识,从而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实证研究概述
这些研究大多从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认识、心理健康标准判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等方面进行的。如,在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方面,对于学生的厌学问题,31.25%的教师视其为差生,15.62%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对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有6.25%的教师认为不算什么,6.95%的教师认为是性格内向,但不认为有多严重;对学生的攻击性有34.37%的教师认为是道德品质差。在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上,教师判定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学习为主的在校行为,如,学习用功,乐于学习,遵守纪律,求知欲望强等;二是以品行为主的在校行为,如,乐于助人,不损人利己,与教师相处融洽等;三是以心理特征为主的个性行为,包括少有逆反心理,乐于交际,不固执己见等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问题上,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意义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教师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不仅应该包括教师对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还应该包括教师对于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整体把握、教师对于自己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也要有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所以并非所有的老师都能够进行,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考虑到的,也是今后研究所应该注意的。
二、形成积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
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或存在比较消极的教育观。致使有些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纯粹为了应付达标,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消极倾向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别化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治疗上;第二,医学化倾向,即把学生视为心理有疾病的患者,用诊断病人的量表来测量诊断学生;第三,课程化倾向,即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机械的理解为开设一些具体的课程如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健康课程,或举办一些只是讲座;第四,德育化倾向,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是把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为一谈。因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应因地制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由于受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育观念的影响,还有部分教师依然没有形成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教学。
因而要确定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做到: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这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促进等方面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因而要让教师明确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开展,开展的成功与否也影响着学生和自己身心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是基于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上,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体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具有心理异常。此外,教师还应明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应该因地制宜采取适合学生潜能开发、人格发展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其次,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几位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学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结合日常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成功的愉悦,合作的愉快等,这样不仅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也能得到提高。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使广大教师明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要求、途径及一般方法。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最后,培养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需以理论为指导,贯穿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之中;有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的效果又影响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的不断调整。因而要培养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关键在于教师自身。教师应明确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工作中的职责而非一种教学以外的负担,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给予学生辅导和帮助。而学校除了加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也要注意教师的心理健康的发展,要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教师来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
总之,正确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有助于提高教师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On th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LVChao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Concept overview of the status,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Panduan,and affect the teaching Xing Wei,trying to explain on this basis a more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on education of teachers so that teachers form a positive manne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ncept
【心理健康教育认识自己】推荐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08-23
心理健康教育故事10-11
大学教育心理健康10-29
心理健康教育研讨11-1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07-06
戒毒民警心理健康教育06-15
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故事06-18
心理健康教育读书心得07-05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目录08-0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