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2024-08-01

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共12篇)

1.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一

仓街明德小学少年宫辅导员培训记录

时间:2013.9.3中午第三节课 地点:餐厅楼上 主持人:符正元

参加培训人员:全体辅导员

培训主题: 弘扬民族文化,展现民族特色。记录人:杨正龙 主要内容:

中国龙文化、云南花灯概述。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斗转星移,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龙”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仍能从心底唤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我们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

云南花灯戏,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全省各地和四川、贵州个别地区。云南花灯, 是云南花灯戏的简称.流行在不同地区的花灯又接受了不同的曲种、剧种或民歌小调的影响,故云南花灯又分有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绿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等九个支派。曲调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各种民歌小调,这些小调有些是本地的产物,如〔十大姐〕等,有些是全国流行的,如〔泗洲调〕、〔十杯酒〕等;其次是明清小曲,如〔寄生草〕、〔打枣竿〕等;再次为从其他曲种、剧种吸收来的,如腾冲花灯剧目《安安送米》唱的高腔、《小放牛》剧中吸收了吹腔,元谋花灯中用了滇剧唱腔目录。

备注:

2.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二

1方法

1.1 对象

将2007年毕业新参加工作护士60名随机分为规范培训组和常规培训组, 每组各30名。60位新参加工作护士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19.21±1.52岁, 其中大专16名, 中专34名, 26名为内科护士, 24名为外科护士, 两组间年龄、科室及学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实验方法

通过对2006年6687份出院病历质量控制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归纳出护理记录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护理专家讨论、评价, 制定出具针对性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方法。

常规培训组按常规传统岗前培训方法对新参加工作护士进行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规范化培训组按照改进后的系统培训方法培训新参加工作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 包括:专业系统化的法制教育培训, 护士业务素质及专科规范化用语培训, 书写护理记录技巧及规范培训。半年后, 随机抽查每位新参加工作护士书写护理记录1份。由专职护理病历质控员一名, 按照护理病历评分标准对病历质控评分。

1.3 统计处理

用SPSS 1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护理记录完整性

两组新参加工作护士护理记录完整性对比, 结果见表1。规范化培训组护理记录内容完整率为76.7%高于常规培训组 (33.3%) , 两组护士护理记录规范完整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记录真实性、客观性

从表2可见, 规范化培训组护理记录内容不规范修改、前后记录不一致、应用主观判断性语言低于常规培训组。两组新参加工作护士护理记录不规范修改、应用主观判断性语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注:*P<0.05

2.3 护理记录准确性

从表3可见, 规范化培训组护理记录错字漏字率、语言不规范率低于常规培训组。两组新参加工作护士护理语言不规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P<0.05

3讨论

3.1 护理记录内容应符合《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

护理记录应该清楚、完整、动态地反映病人病情变化的全过程, 及治疗护理的相应过程。从表1可见规范化培训组护士护理记录内容完整率较高, 由于培训使规范化培训组的护士了解并且主动杜绝了常常出现的护理记录缺陷:如对病人心理状况的记录, 饮食、服药、活动等健康教育的内容等的记录;危急重患者生命体征, 治疗及护理效果的及时观察记录;体温单, 医嘱单, 临时医嘱, 重要的抢救及用药等漏签字;首次护理记录缺入院方式, 转科情况、入院时卫生宣教等。

《病历书写规范》中规定严禁涂改、伪造病历。护理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护理记录的客观性, 要求护士在书写护理记录时, 要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基础上, 客观反映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与诊疗护理过程, 培训通过合格护理病历与不合格护理病历的展示对比, 使规范化培训组护士认识到在书写记录时不认真、不严谨、不规范修改 (重抄涂改、刮痕) , 前后记录不一致, 应用主观判断性语言。培训加强了规范化培训组的护士自我保护意识, 认识到不规范修改如:书写过程中出现错误仍使用刀片刮去原有字迹或重新整页抄写破坏了护理记录的法律凭据, 从表2可见规范化培训组不规范修改、应用主观判断性语言远远低于常规培训组。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要求护理记录要符合患者诊疗护理实际过程[2]。护士应准确理解、执行及记录医嘱通过培训让规范化培训组的护士认识到常常容易出现的记录错误, 如:医嘱为皮下注射而描述成肌肉注射, 或重要的抢救及用药未填写单位及毫克与微克混淆, 抢救的用药的剂量及用药时间不准确;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与医师逐日记录单死亡时间不统一;使用如 “神清”、“心三联”、“呼二联”等不规范语言。从表3可见通过规范培训使护士在护理记录中不规范语言减少。

3.2 注重技巧及能力的培训

护理工作中医疗事故罪适用原因和情形:出现护理记录差错并给患者造成重大损害。护理记录相符性差、不及时或补记、漏记、内容不连贯、常出现主观描述、记录不当或记录错误[3]。所以我们在对新参加工作护士进行系统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时, 注重新参加工作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技巧的培训使新参加工作护士快速掌握各专科护理书写标准模式。同时,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培训, 不断提高护士临床应激处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能力, 通过全面系统、规范化培训护士能应准确用医学术语对病员病情做到准确描述。

3.3 持续培养

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书写技能决定护理记录质量, 因此, 系统培训的另一个重点是持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制定并进行业务培训计划;培养护士正确的工作方法、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关注护士的工作难点、对其进行流程再造和培训;培养良好的医护患沟通能力[4]。

4小结

本研究证实通过改进规范培训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的方法, 对护士进行系统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 促进护理记录质量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应该是通过“以护士为本”的培训→实施→督导→评价→改进→培训, 不断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来不断提高新参加工作护士综合能力, 最终使新参加工作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持续提高, 为成为注册护士后单独依法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改进培训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的方法, 有效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 促进护理记录质量提高。方法对新参加工作的护士进行常规护理书写培训和系统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对比研究。结果接受系统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的试验组护理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质量均高于进行常规护理书写培训的常规培训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进培训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的常规方法, 对护士进行系统规范化护理记录书写能力培训能有效提高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能力, 促进护理记录质量提高。

关键词:护士,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系统培训

参考文献

[1]宋琳娜, 冯文, 李银雪, 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6;6 (8) :19~21.

[2]吴敏秀, 何红雁, 廖健敏.运用反馈控制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J].护士进修杂志, 2007;20 (2) :121.

[3]李良君, 万东升.护理记录涉及的法律问题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 (3) :247~249.

3.党员培训学习记录 篇三

通过对党课教学视频的理论学习,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党员需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的定位没有那么高,平台也没那么大,可以在目前亲身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去。但是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做起,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大学生预备党员的我,应该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带动周围的同学、做好先锋模范作用。在大二和大三期间,我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职务,在这期间我在学习上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周围的同学,比如我总是及时的帮同学们拷来老师的课件;在工作上,我积极配合老师和其他班委的工作,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大学生,不仅要遵守党的纪律,要有一些基本的法律意识。更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也要确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认识自我,改正自我,提高自我。改善同学间的交流,为大家创造交流的平台。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交流可以解决一些误会。党员的权利实为一种责任。没有没有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没有权利的义务。作为原本党员通过对党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了解。应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先锋模范作用。

4.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四

一、辅导员培训培养的目标

北方民族大学对于辅导员队伍的第一要求就是政治合格, 要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 首先就必须紧紧围绕如何落实第一要求的目标, 除此之外, 学校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 除了让辅导员了解工作的内容、方法和他们的学历层次外, 还要根据学校全局工作来给辅导员工作进行定位, 并根据辅导员自己的专业特色、职业要求以及所在学院的专业和学科特点, 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把辅导员培训培养等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国家民委、教育部有关要求, 学校在大力实施“铸魂工程”的过程中对辅导员专业化的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辅导员认真把握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自身特殊的内在规律、工作职责和特有的工作手段, 强化专业理论和能够熟练运用其工作手段、全面履行其工作职责的专业技能。学校是坐落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高校, 辅导员除了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外, 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风俗等知识。掌握并应用好以上知识, 就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按照民族高校内在的教育规律, 通过系统培训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

按照民族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要求, 专业教师受到学科领域和工作任务的局限, 无法综合、系统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而以上内容都是辅导员岗位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 辅导员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决定了辅导员的职业要求。目前, 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学生人数大量增加, 来自全国各地的56个民族的近2万名学生构成了一个民族大家庭, 受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的结构和层次也不断变化, 受国际国内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任务繁重, 难度加大, 迫切需要有一批政治坚定、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专门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工作中去,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 健全集学业辅导、科技实践、心理辅导、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就业辅导于一体的学生发展辅导体系, 并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长期从事乃至终身从事的事业, 爱岗敬业, 积极探索, 扎实工作, 不断创新。

总之, 辅导员培训培养工作的目标, 要适应新时期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把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发展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相结合, 从而全面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养, 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 辅导员队伍基本情况。

北方民族大学现有专、兼职辅导员55名, 其中专职45名, 兼职10名, 从事辅导员工作年限最长的17年, 71%的从事辅导员工作在5年以下, 63%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目前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专业背景合理的以中青年为骨干的辅导员队伍。

(二) 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清, 角色定位不明确。

辅导员有三重角色, 一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二是大学生的人生指导老师;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等认识还不够到位, 辅导员往往扮演了秘书、办事员等多种角色, 额外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 弱化了辅导员的本职工作。

(三) 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压力大。

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往往被事务性日常工作所占据, 很大程度上已经蜕变为学生的事务员或学院的办事员, 从新生入学报到开始到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 各种文件上传下达、奖助学金评定、发展党员、个别谈心等等学生方方面面的生活、学习琐事, 几乎占据了辅导员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辅导员很少能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许多学生深层的思想问题, 诸如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问题的指引, 辅导员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已经偏离了德育教育的核心工作。

(四) 辅导员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大部分辅导员是刚刚毕业或从事辅导员工作时间较短, 加上大部分辅导员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参加工作, 普遍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方法技巧有一定欠缺。尤其是在工作中的难点、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突发性的事情面前往往不知所措。另外, 辅导员队伍自身的人格修养和知识结构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主要路径

(一) 开展专业培训。

近年来, 北方民族大学辅导员参加了教育部、国家民委、宁夏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各类辅导员培训班, 同时也组织辅导员到教育部所属的辅导员培训基地 (如湖南师范大学等) 联合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 积极开展培训和进修,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培训体系。通过以上培训, 一是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价值, 了解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 初步掌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使他们尽快符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要求。二是通过听取形势政策报告、专家讲座, 到兄弟高校学习考察, 引导和帮助他们及时掌握高等教育的最新成果, 及时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经验, 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三是通过开展专题研修, 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具体指导, 有针对性的对民族团结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危机干预、大学生管理沟通、大学生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专题研修, 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二) 进行实践锻炼。

一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理论培训与各类实践基地进行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在对辅导员加强系统理论培训的同时, 结合辅导员岗位职责, 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放手工作、大胆实践, 在实际工作中边学边干, 不断总结经验, 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增长才干, 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民族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管理作用, 从学校30年办学的经验看来, 学校在关乎全局的各类重大工作中, 都离不开辅导员队伍, 在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学校更名、学校大庆等重大工作中, 发挥了重要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他们也在这些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历练, 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三是要积极发挥辅导员作为突击队和骨干的作用, 并组织他们在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着力提高自身的快速反应能力。近年来, 学校紧紧依托辅导员队伍做好校园稳定工作, 逐步构建和完善各种信息预警机制和各种突发性事件预案, 及时化解了各种影响学生安全和校园稳定的因素, 同时也使他们在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经受了锻炼。

(三) 组织科研活动。

学校在辅导员培训培养中, 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学工部、各学院党委 (党总支) 在加强日常的专业理论学习的同时, 也按照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交流、经验总结、专题研究和课题攻关, 以提高辅导员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学校专门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项目专项课题, 不断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要加强本校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和交流, 一方面发挥工作经验丰富的辅导员的传、帮、带作用, 发挥示范效应, 提高年轻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另一方面将科研成果、实践项目、优秀学生活动案例的经验总结推广, 转化为科研成果。此外, 鼓励年轻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专业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申报、社会调查等工作, 在不同研究内容方面开展合作, 相互促进、相互带动, 在科研方面从整体上形成重理论研究的氛围, 从而更加有助于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 职称和学历的提升。

充分利用民委系统兄弟院校、对口支援学校和北方民族大学现有的资源,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博、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招收高教硕士的有利条件, 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提供便利条件, 解决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在辅导员职称评定中, 制定了继续实行相应的优惠政策, 在工作量、论文发表、授课安排等方面采取灵活的政策, 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辅导员工作, 建立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四、辅导员培训培养的保障体系

(一) 提高认识, 确立思想保证。

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培养, 首先就要高度重视这支队伍, 从国家民族教育的大局出发, 提高认识。因此, 要强化领导干部和辅导员对这一工作的思想认识, 引导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岗位所从事工作重要性, 在日常工作中, 牢固树立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同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克服重专业教师轻辅导员队伍的认识偏差, 引导辅导员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功能, 明确辅导员是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职业岗位, 帮助辅导员建立工作的职业化, 把辅导员工作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做, 学工部门和学院党委不能因为工作忙, 头绪多忽视了辅导员的培训培养。三是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特殊的专业性质, 明确辅导员也应当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专业人才, 他们在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从新生大学生活的适应、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业和职业规划、学风养成、校园和谐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导师和引路人的功能, 有关部门也要引导辅导员增强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自觉性。

(二) 完善政策, 强化制度建设。

学工部门和学院党委, 要通过各种途径,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进一步相关制度建设, 逐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第一, 要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完整的辅导员考核机制。第二, 要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要保证辅导员收入不低于相同工作年限的专业教师, 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 要不断完善辅导员的管理、教育和发展机制, 按照两条腿走路的原则, 他们在工作中既是管理岗位上的管理干部, 也是在职称评定序列里的专业教师, 更多的拓宽他们的发展空间。同时要坚持“高进、精育、优出”原则, 完善和规范管理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职业发展机制, 激励他们更好地结合新形势下的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开展科学研究, 不断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坚持奖勤罚懒, 鼓励先进, 做好激励机制的完善。

(三) 办好培训基地, 搭建平台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发展, 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教育和培训, 从而提高工作能力、以及知识的更新。教育部在全国确立了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高校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 加强沟通和协调, 认真制定相关培训计划, 充分发挥基地各项职能, 努力推动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同时, 要加强与地方的合作, 充分利用校地合作的实践基地, 全方位多层次搭建实践平台, 为开展辅导员培训提供更高的平台, 使辅导员培训工作更具计划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杨文坤.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能力提高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

5.党员小组培训学习记录表 篇五

会议地点:大唐XX老厂三楼教室

主 持 人:罗XX

主 题:塑阳光心态,做幸福职工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

主持人罗隐君:同志们,今天我们党小组会议的主题是塑阳光心态,尤其是对于在外实习的我们学员党员来说学习的心态更加重要,只有好的心态才能促进更好的学习。接下来大家畅所欲言。

周展: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幸福。幸福是种感受和体验,也是一种实在的生活境遇。

刘大裕:我们的公司是我们干事业图发展的乐土,对单位应该有一种眷恋,有荣誉感,优越感,成就感,责任感,总之为职业的幸福感。献身职业,对于一个职工来说,以忘我的精神献身于崇高的职业,这是一个公司的最大幸福。职工的职业意识和责任在职业劳动中的反映,就是个人把献身职业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职责、使命和责任,把它看成非这样做不可的需要和义务。职工在职业生活中,经常感受到这种责任的存在,并在履行这种责任、使命的同时,不断形成和发展内在的责任感、使命感一并以其献身于职业。全身心的投入到职业劳动和创造中去,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谢济鸿: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诸如现在所倡导的“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但我觉得我们既然选择了电厂职工这职业就应该去感受它的快乐与幸福,并创造幸福,虽然原理不变,但是技术信息却是每天都在改变,每一届的员工都不同,都在渐渐的成长,和公司一起发展成长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吴磊:员工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一个人的人生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相对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工作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公司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

陈略: 善待公司──努力做一个成功的员工。对企业真诚无私的爱是员工获取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这样说:员工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员工调度自已的兴趣与能力的程度,使自己感受到学习快乐与成长幸福的员工是最幸福的员工。

6.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六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机制,问题,策略

作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开展好辅导员培训是基本保障。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完善的培训机制, 必须厘清现阶段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的一些突出问题, 并通过进一步健全培训制度, 完善培训体系, 打造成熟的培训与交流的平台等诸多途径, 从而逐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 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培训中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 辅导员是学校师资队伍中的重要部分, 承担着组织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和事务管的的重要职责。但是,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不断变革的大环境下, 传统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了了很多的挑战。因而, 高校中的辅导员培训工作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各级各类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以及高校也在尝试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总的来讲,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的辅导员培训机制仍需要不断完善, 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一) 需进一步健全培训的制度

当前各高校建立辅导员培训制度还有待于完善。首先是制度执行环节缺失。大多缺乏可操作性, 只是停留在文件的层面, 而没有被严格的执行, 导致培训不规范。其次是中间管理环节缺失。由于辅导员琐碎的事务性工作较多, 导致很多时候的学习培训考勤流于形式, 管理相对松散无序。再次是考核评价环节缺失。在培训后往往没有考核评价机制, 使得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 需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目前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主要形式还是采用理论知识讲授和典型经验交流的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知识和经验的灌输为主, 但互动性和启发性较差, 培训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培训的内容看, 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一, 学科定位不准, 内容庞杂, 不能适应辅导员工作的实际需要。目前还没有相对成熟、已经得到推广的辅导员培训教材。其二, 授课培训的教师多数要么是学者型的, 没有一线工作经验, 要么是实干型的, 没有理论深度, 所以针对实际问题讲解不透, 辅导员觉得收获不大。而诸如实践、挂职、考察等实操环节培训更是少之又少, 这也是辅导员对培训缺乏热情和兴趣的主要因素。

(三) 需进一步整合教学的资源

目前各高校在辅导员的培训中主要是依靠本校领导和优秀学生工作者来开展, 而其它高校中值得借鉴的优秀教师、网络以及社会等资源都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而且各高校辅导员之间横向的工作交流和互动也相对较少, 这导致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路和视野都不够开阔, 常常是在本校内传、帮、带。这业限制了高校中辅导员队伍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高校辅导员培训机制的策略

“教育是当前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对专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是提高其业务素质的必由之路。”[1]要使得广大高校的辅导员转变“转行才是出路”的传统观念, 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制度, 优化政策, 规范现有的培训体系, 打造有效的培训交流平台, 真正做到用事业凝聚人心, 用机制促进发展。

(一) 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

1. 设置独立机构。

各高校要独立设置相关机构负责辅导员培训工作, 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调查研究, 形成规划, 制定方案, 有序推进培训工作, 并要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检查, 提高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划拨专项经费。

开展辅导员培训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培训实效, 教育主管单位和各高校必须设置预算, 专款专用。专项经费的设立不仅仅要确保日常培训有效开展, 要按条件分期分批资助辅导员进行进修深造, 同时还要优化辅导员的工作环境, 改善他们的办公条件, 提高他们的相关待遇, 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3. 建立评价机制。

辅导员的培训评价机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辅导员的日常培训建立一种评价标准, 并形成一种规范应用于具体辅导员培训的工作实践”[2]高校要对本单位辅导员培训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督导, 并将辅导员参与培训的评价情况作为其评优晋级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 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

1. 健全学科专业建设。

加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的学科专业是基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因地制宜, 结合实际需要, 逐步推本科、硕士和博士相结合的高校辅导员进修体系, 鼓励在职的辅导员分期分批的进行培训, 提高培训实效。

2. 健全师资培训建设。

首先要做好师资储备, 挖掘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学术研究和理论教学中有专长的学者, 提升高校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方面的职业境界。其次要选聘在管理学、心理学及思政教育学等领域的资深专家, 提升辅导员在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职业能力水平。再次是要遴选富有资深学生工作经验的学校领导和一线团学工作者, 注重为高校辅导员进行实际案例的剖析和解读, 提升其实操能力。

3. 健全课程体系建设。

各高校在开展辅导员培训工作时应充分考虑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 即职前、职中和学历提升培训, 并根据不同阶段设置针对性的课程与内容:

第一, 职前培训。此类培训主要针对的是新入职的辅导员, 重点进行入门通识教育, 尽量帮助新辅导员能迅速转变角色, 掌握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业务素质。通过培训的开展, 新入职辅导员能尽快找准定位, 适应环境, 顺利开展工作。

第二, 在职培训。在职培训的目的是帮助高校辅导员短期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职培训要注重辅导员的兴趣和专长, 发挥前瞻和指引的作用, 搭建起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根据特点按需培训, 并以此来拓展工作思路, 提升实操能力。

第三, 学历提升培训。专业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提升的重要途径。各教育机构要制定政策为更多的辅导员提供进修与深造的机会。各高校也可结合具体实际, 研究制定本单位辅导员提升专业学历水平的管理办法, 提倡辅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继续深造学习, 提高学历层次, 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培育一批政治强、业务精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家。

参考文献

[1]杨小慧.培训培养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13) .

7.党员干部学习培训记录表 篇七

地点:荷花塘社区会议室

参加人员:高一、高二支部党员

主持人:张明华

主题:余高党委和荷花塘社区党委开展党建工作交流会

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党建工作水平,4月24日下午,我校高一和高二支部的部分党员20余人在张明华同志的带领下来到荷花塘社区,参加余高党委与荷花塘社区党委的党建工作交流会。

交流会上,荷花塘社区党委书记吴军介绍了社区的历史和概况,并介绍了社区二级支部的情况及党员队伍特点。随后,吴书记重点介绍了社区党建工作具体做法,如针对双报到党员的微公益项目认领,针对全体社区党员的各类志愿者活动等。同时,吴书记还介绍了社区的几项中心工作,如至的旧城改造项目,准物业引入工作以及今年的工作重点——垃圾分类提升工程。最后,吴书记对两个单位也提出了下一步的希望,希望两个党委可以多联动,二级支部之间进行结对,搞一些活动,加强联系。

8.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八

制定后续学习和应用计划

 如何把我们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制定一个怎样的未来学习计划?

未来学习计划

新时期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教师?有人作了这样形象素描:具备崇高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艺、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我渴望成为这样的教师。通过这次写自培计划计划,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在认真学习领会学校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我为自己制定的一年发展目标为:

一、理论方面:

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做一个高雅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我要继续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师德。师德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具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一个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才会有道德感召力,仅仅依靠说教的道德教育必然是苍白的。同样,教师的师德魅力也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为底蕴的。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完成其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次,作为一个骨干教师,要把学习与思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二、业务方面: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自己学科的学科特点,教的最优化要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

3、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4、计算机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计算机能与课程整合。能够独立制作电子教案及教学课件。

我们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教师的现实表现,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自我调控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尤其,教师自我发展的信念、自我调控的科学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与严谨的品行,将影响学生的终生。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终身学习应具备五种能力: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学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今后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9.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九

大学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中同学生最近, 接触最广泛深入的教育者, 是学生工作中的主力军, 肩负着完善大学生素质, 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任务。高校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完善的时期, 对社会环境变化最敏感。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 他们难以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思想认识和心理状态较不稳定, 这加重了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负担。这就需要大学辅导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 及时把握学生思想的动态, 并有针对性、技巧性的加以引导。学生工作的重要性, 无疑对辅导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则对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挑战。 加强对辅导员队伍本身的建设,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质, 是解决学生工作中这一难题的关键。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 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方面需要严把辅导员入口关, 选拔合适的人才进入辅导员队伍;另一方面则是需要加大辅导员的培训, 针对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设计合适的培训项目, 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

二、大学辅导员选拔与培训现状及根本原因

(一) 大学辅导员选拔与培训现状

选拔辅导员时对能力评价片面化。由于在高校中辅导员工作常被视为是人人可以从事的工作, 因而在招聘时没有从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和热爱, 以及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的要求等内部指标出发, 往往只从应聘者的学历, 是否党员, 在校成绩是否优异等外部指标进行筛选。这使得进入辅导员行列的人员可能并不具备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 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效果较差;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辅导员队伍成为进入高校教师或行政队伍的跳板, 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较大。另外, 在选聘中辅导员配备指标还没有根据教育部要求的以辅导员和学生人数比为1:200 的比例落实到位, 高校辅导员带学生的数量较多, 工作负担相对较重。

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 党建培训等理论培训为主, 轻实践方法, 和经验交流。 这使得辅导员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思路和方法相对传统, 缺乏创新和交流, 很难适应学生的需要。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强调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却难以将思政工作如何同学生发展需要相结合进行探讨, 使得辅导员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缺乏实际的载体, 这造成辅导员空有理论却难以打动学生。

( 二) 辅导员选聘和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本原因

辅导员的选聘和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固然存在着一些高校对与辅导员工作重视不够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辅导员工作的内容难以界定, 使得辅导员选聘和培训的指标不易设置。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内容繁多, 如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学习指导、生活指导、 职业咨询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 头绪多, 而且都具有工作成果难以确定, 见效周期长特点。 这使得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构成体现的不明显, 工作的优劣难以区分。 没有一个合适的分析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工具, 要回答“符合要求的大学辅导员是什么样的? ”就成为一个难题, 这就很难就辅导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加以列举, 区分, 并在选拔中加以考量;没有一个合适的分析辅导员工作内容的工具, 评价“一个优秀的大学辅导员是什么样的?”也就不可能, 这就很难将辅导员之间的工作绩效加以比较, 从而设计出让辅导员变得更优秀的培训项目。

三、胜任力的研究现状与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成果

(一) 胜任力的概念

在管理学和心理学中, 我们用胜任力去直接反映人在某一工作环境下, 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发挥的程度。 Sandberg (2000) 认为“工作中的人的胜任力并不是指所有的知识和技能, 而是指那些在工作时人们所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胜任力的概念的提出, 使人们有了找出那些分析在工作绩效表现中的优秀者和平平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的工具。对胜任力的研究能帮助分析哪些能力解决了工作中的问题, 给出了一个能很好的分析工作构成的思路, 能为我们有目的的进行员工的选拔和培训提供帮助。

(二) 胜任力的研究的三种倾向

对胜任力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胜任力, 即依靠工作分析, 从工作内容本身, 或者工作者角度出发去分析构成胜任力的具体属性。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胜任力研究范式。适合分析通用的工作中胜任力的构成。

第二种是采用解释方法分析胜任力, 这一研究基于工作本身与工作者通过实践过的工作经历而形成的经验是一个统一整体的理念。强调通过工作者对工作的叙述和认识来分析具体工作的胜任力构成。 这一研究发现, 人本身的能力差距是不大的, 通过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工作的认识造成了人的胜任力的差异性。解释性的方法适合分析某一特定工作中胜任力的构成。

第三种是从情景具体性角度进行胜任力分类。 这种角度主要是用来分类管理者的胜任力的关键性的技能。 Nordhaug (1994, 1998) 较好的总结和发展了这一分类, 他从三个维度对胜任力进行划分, 这三个维度分别是任务具体性、行业具体性和公司具体性。 根据这三个维度侧重的不同, 得出六个不同范畴的胜任力结构。 这种分析方法是对胜任力的横向的分析。

( 三) 目前我国有关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成果

目前在我国, 胜任力研究范围多限于企业管理领域, 在教育领域的不多见, 而对辅导员的只有杨继平等 (2004) 对中国大学辅导员的胜任力所做的研究。这一研究运用的是实证的研究方法, 从工作内容的角度出发对辅导员的胜任力进行分析。他们在对胜任力概念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编制了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 试图通过构建大学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 以此为大学辅导员的选拔、培训和绩效管理提供相应的客观依据。 他们的研究, 从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期望的角度出发, 得出了辅导员最重要的5 项胜任特征分别是:理解和尊重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原则性、关爱学生和职业忠诚感这一结果。杨继平等人的研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 揭示了一个学生热爱的辅导员所要具备的最重要胜任特征, 这在我们对辅导员进行选拔和培训时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

同时也要看到, 实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从某一个角度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描述, 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多, 且受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差别的制约的现状下, 实证研究的方法很难将辅导员的工作全面的进行界定。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从解释性角度和情景具体性角度出发对于辅导员进行胜任力研究, 更能符合实际的需要, 而目前为止, 运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辅导员胜任力的讨论都还是空白, 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摘要:工作的内容难以界定, 造成了大学辅导员选拔和培训的指标不易设置。从胜任力的视角对大学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分析, 能够解决辅导员工作定位不明晰, 难以描述的问题。文章从胜任力的三个研究视角出发, 提出要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辅导员工作胜任力的构成, 以指导选拔和招聘;关注经验对于良好胜任力形成的重要性, 要注重引导辅导员对工作认识的深入, 提高辅导员总结工作经验的能力, 从情景具体性角度区分辅导员胜任力的构成,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心理咨询培训”等技术行业胜任力的培训。

关键词: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选拔与培训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第3卷) [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1.

[2]Nordhau g.O.Competence Specific ities in Organizations[J].Int.Studies of Mgt.&Org, 1998 (28) .

[3]Sandber g.J.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 nal, 2000 (43) .

[4]杨继平, 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5]冯明.对工作情景中人的胜任力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08) .

[6]张霞.高校专职辅导员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其开发和管理[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12) .

[7]顾倩, 杨继平.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 (05) .

[8]郑建君, 杨继平.大学辅导员胜任力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开发[J].经济与管理, 2005 (09) .

10.辅导员培训学习总结 篇十

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紧凑,知识含量大。第一天上午九点首先进行了简短但十分隆重的开学典礼,随后,进行了第一场关于“校园突发事件处置方法”的主题报告。下午,我们开始进行专题学习,学习内容是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习指导”以及“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第二天全体学员来到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训练基地进行素质拓展训练。第三天和第四天,培训进入到了关键环节,每天上午都要进行两节专题学习,下午还要进行分组讨论,填写问卷调查,撰写心得体会。在这两天里,我们学习了关于“辅导员的工作方法与艺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与应对策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以及“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改革与创新”等方面内容。最后一天上午,我们进行了第二场关于“辅导员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主题报告。随后进行了毕业典礼,在毕业典礼上,我非常荣幸地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为我的这次培训画上了圆满句号。

通过五天的学习、讨论,我感受颇多,对于辅导员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第一,辅导员工作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理论支撑,涵盖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门学科。因此,要想真正做好一名辅导员就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系统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并积极地开展有关于当代大学生问题的研究。这样,我们就能够从一个全新的高度把握辅导员工作。第二,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经验的积累和时间的磨练,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沟通能力,只有长时间从事学生工作,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够做好辅导员工作。因此,要树立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信念。

第三,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需要高度责任感的工作。辅导员工作是个良心活,如果要细致入微的开展工作就需要极大的耐心、艰苦奋斗的品质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学生无小事,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动态等各个方面,哪个方面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高度的责任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不竭动力。

作为辅导员不仅要对学习到的知识有所感悟,更要将自己的感悟运用到工作之中,更好的培训学生、塑造学生。因此,在新学期开学后,我制订了工作计划并逐步实施。本学期,在完成学校、学院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我将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开展“与学生一对一谈心”活动,与所负责的学生一对一进行谈心和交流,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情况,促进班级、寝室文明建设,对特殊群体学生给予及时的关注;此外,通过开展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由我组织、策划的“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题立项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进行一项有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课题研究,用以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问题的关注。在本学期,我还拟定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1.法律法规学习培训记录 篇十一

时 间:2014 年11月2 日 地 点:项目部会议室 主持人:伍连

参加人员: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1、项目总工朱得志扼要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重点内容,着重讲解了与植被保护、农田占用、水体污染、树木砍伐相关的法规条款,并强调环境管理的重要性,与会人员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

2、项目经理彭阳强调指出法律、法规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应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中我方的责任和义务,每一位职工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思想上树立尊章守纪、依法办事的观念。在我们日常工作中要把法律、法规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时刻注意施工安全、环境保护和文明科学施工,杜绝盲目施工。同时指出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依托,安全质量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入场卷,应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争做守法公民、环境卫士,使我项目部的各项绩效再上新台阶。

3、会议进行了简短的讨论,认为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以往我们已经作了大量工作,也较全面,但不够细致,下一步的重点是结合相关法规进一步分解、细化工作,使我们的工作更全面、详尽,取得更大成效。

娄衡三标项目经理部

12.辅导员学习培训记录 篇十二

一、高校辅导员培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 中央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的文件, 逐渐加强了对高校辅导员的制度管辖, 各高校也根据中央发布文件的精神, 纷纷加强了对高校辅导员的培养机制的建设力度, 辅导员的整体学历水平、专业知识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的更新, 辅导员原有的培训体系已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校园环境和个性多变的学生群体, 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种种不足与缺陷, 从而影响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及工作潜能的开发。

1.职业培训程序不完善, 时效性差。

(1) 培训前, 缺乏需求分析。 在职业培训前, 对辅导员职业培训需求性分析不够。 高校在组织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工作培训前, 很少根据辅导员自身及工作需求进行调研考察, 分析其培训需求, 制定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高校辅导员作为政治理论修养与具体实践事务的结合实践者, 同在校的其他专任教师比, 其总体实践性更强, 职业培训中实践性知识所占比重应大于理论性知识。 然而, 在实际的职业培训中, 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多以政治时事、思想路线等理论知识为主, 培训形式也多局限于领导讲话和汇报工作等。 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职业培训内容虽然增强和稳固了政治素养, 但辅导员在实践工作中需要的素质教育能力、创新能力等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2) 培训中, 缺少管理监督。 在职业培训过程中, 培训的组织人员对辅导员培训监督力度不够, 组织管理松散。 因多数辅导员较少主动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而制定长远的培训计划, 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内容, 能力提高的紧迫感弱, 因此需要培训组织人员加强培训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力度。 同时, 在培训中, 辅导员彼此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 使得培训工作机械, 缺乏灵活性。

(3) 培训后, 缺乏评估反馈。 在职业培训结束后, 较少能够针对培训效果而进行地科学的质量评估及培训效果比较。现有的辅导员培训工作的评估往往采取集中于考察课前出勤、课中表现、课后考试等内容。 总体的评估方式以结业考试为主, 虽然在评估过程中对实践环节有所侧重, 但是整体的评估体系单一、呆板, 培训评估重点多集中于培训内容掌握程度, 而非参与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程度及影响效果。

2.培训频率受限, 周期较短。 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客观上削减了辅导员的培训机会及培训周期。 辅导员工作周期长, 工作时间与非工作时间没有明显的区分界限。 同时, 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对所带学生有一定的熟悉度, 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 防患未然。 这样的工作周期长、熟悉度要求高的工作特点使得学校很难在短时期内找到合适的人选代替外出培训的辅导员组织学生日常工作, 这在客观上削减了辅导员研修培训的机会, 不利于辅导员的长远发展。

总之, 职业培训是提高员工能力、开发工作创新性的重要手段, 系统科学的职业培训能够提升辅导员的政治觉悟, 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使辅导员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奋斗在教育前线, 实现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 领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 从辅导员自身发展出发, 建立以人为本的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二、戴明环式培训体系的构建

系统科学的职业培训能够优化员工的工作技能, 树立员工正确的工作态度。 在高校中建立一套针对辅导员的科学系统的培训工作, 既能够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 又能够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满足其自我学习的需求。

戴明环管理思想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 该思想由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行动 (Act) 四个环节组成, 因此戴明环管理思想又被称为PDCA理论。 戴明环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 “不断改善”, 按照PDCA循环, 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实施效果到继续行动的循环, 周而复始地运转, 推动自身管理的持续改进。PDCA循环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构建成有序发展的循环系统。 借鉴戴明环管理思想的理念, 从辅导员自身发展与工作需求出发, 实施辅导员培训系统的整合与构建, 为发挥辅导员教书育人重大作用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是改革与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的重要途径。

1.建立系统科学的培训体系。 针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职业培训中的问题, 高校应该借鉴戴明环管理思想, 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培训程序,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 使得计划、执行、检查、评价, 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与培训目标和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相对应。

基于戴明环的管理思想, 在培训前应根据辅导员自身, 组织队伍及辅导员工作性质进行考察分析, 确定培训内容, 根据高校发展规划, 制定出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的职业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 积极跟进检查培训效果, 采用调查问卷或访谈等方式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采集, 并及时予以修正。 最后, 分周期在培训结束后对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估, 了解工作绩效改进效果, 并积极反馈, 将培训效果最大化, 同时也为下一轮的培训奠定数据基础。

2.创建辅导员校内培训基地。 针对辅导员工作日程较满、熟悉度要求高的工作特点, 高校可在校内建立辅导员培训基地, 聘请专家型辅导员对本校辅导员进行指导和培训, 这样既不影响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进程, 同时也增加了其培训机会, 还能将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及时与专家进行交流与讨论, 获得专家更多针对性的意见。 对于办校经费不足的高校, 可以在校内创建辅导员交流平台, 使全校辅导员能够有交流的机会, 新任辅导员可以向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学取经验, 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可以向新任辅导员学习创新思维和先进工作理念。 不同的辅导员在培训基地或者交流平台中, 彼此学习交流, 共同进步, 全面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素质。

总之, 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就是在遵循人力资源的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以高校的战略发展规划为目标, 提高辅导员的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保障。 高校要与时俱进, 不断改革与创新辅导员的培训体系, 善于发现问题和不足, 培养辅导员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发展眼光, 提倡辅导员在以人为本原则的引领下, 正确指导大学生政治素养和全面能力发展, 发挥育人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曲德强.高校辅导员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7月下) :49-50.

[2]程璟.现代人力资源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教文汇, 2008 (04) :9-10.

[3]唐洁, 邓渝.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视角下的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J].科教纵横, 2012 (9) :316-317.

[4]罗许练.从人力资源配置角度看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 2006 (2) :99-101.

[5]徐家庆.高校安全稳定与辅导员人力资源成本的博弈[J].教育与职业, 2011 (35) :72-73.

[6]焦艳, 李南.关于优秀辅导员培养机制的思考[J].湘潮, 2014 (06) :67-68.

上一篇:我懂得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一篇:描写中秋节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