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包容议论文作文高中作文

2024-08-03

谈包容议论文作文高中作文(15篇)

1.谈包容议论文作文高中作文 篇一

唯有德动天,容大众。

没有金子,没有人是完美的。圣贤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我们?

宽容就像一朵花,可以包容阳光的重重阻隔,在火焰中燃烧自己,释放生命,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其实有时候你只需要退一步,就能得到一片大天空。为什么一定要小肚鸡肠,怀恨在心,把自己关进自己的监狱,苦一辈子。

美国总统林肯以宽容为心。他当上总统后,内战爆发了。一开始北方处于劣势,让他整天坐立不安。随之而来的是别人对他能力的鄙视。人们认为选举他为总统是一个大错误。林肯以宽容的态度回应了所有鄙视他的人。在别人眼里,几乎是一种自暴自弃,没有尊严的包容。后来引起了会员的不满。成员们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摧毁他们。”林肯笑着回答:“当他们成为我的朋友时,我不就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个更宽容更开放的对手可能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去包容别人,让外面的小溪流进我们的心里,冲去尘埃,抛弃怨恨,那我们就出狱了,重新开始。

古代梦露证明了这一切。古代吕蒙正刚入朝时,并不受他人青睐。一位学者指着他说:“这小子能参政吗?”旁边一行人带着吕蒙正上前理论,吕蒙正假装没听见,走开了,最后成了北宋宰相。也许有时候别人的呼吸会淹没你,但有时候也是你飘起来的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呢?

真相众所周知。其实只有1%的人做过,其他99%的人在做什么?

周瑜为吴栋刺史,诸葛亮为西蜀丞相。为了抵抗曹操百万大军南下,他们讨论了国家计划。周瑜见诸葛亮处处优于自己,就嫉妒得连连伤人。其实他很自私。最终,他至死都没有放下自己,被囚禁在自己设计的牢房里,感叹“余出世,何圣亮出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的厚薄总是不一样的,更厚的是自己的才华,自己的品质。如果一直以仇恨开始,最后无疑会到达地狱。

宽容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就像一棵树,它需要经历风雨才能成为参天大树。

2.谈包容议论文作文高中作文 篇二

一、在记叙中渗透理性,彰显思辨色彩

身边的材料经过理性的归纳和筛选,就会从纷繁芜杂和肤浅琐碎的生活中被提取出来,从而提升记叙的思想层次,使之更具味道。

高考作文《他们》,远远不是平常老师一直强调的“规范化”结构。考生在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抑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和有些比较凌乱、琐碎的记叙文章相比,这种充满理性概述的文章比较少见,不仅大气且有一定的理性高度,同时又不失感性,一些细节的描写让人读来不觉得枯燥,颇具文采,这种能力是很多考生所不具备的。作者文章中运用的素材相当丰富,并将这些素材灵活地串起来,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可见作者平时的积累相当广博。这篇满分作文看起来是心之所至、信手拈来的随笔,但却是作者长期观察得出的人生感悟,也是“90后”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表现,更体现了“90后”的价值观。尽管文章的社会力量也许很微不足道,但作者还是希望唤起社会对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关注,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尊重的社会氛围,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切实的帮助。这就是文章骨子里所蕴含的敏锐而深邃理性思辨的光芒。

二、积淀历史文化,提升文章品位

有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就可以大胆驾驭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材料,从而增加作品的文化含量,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

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开头这样写道: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的丰富而精深的历史知识和行云流水般的文采而惊叹。文章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选用了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可见这名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如果作者没有充分掌握大量的历史材料,平时不用心观察思考历史,那么肯定写不出这样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佳作。

三、融入内心体验,拓展记叙文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一篇记叙文只是流水账似的简单叙述,泛泛而谈,而缺乏细腻的情感表达,读起来肯定会让人感觉乏味,令人生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情感丰富、知晓人世的年轻人。生活在高中生的内心中的体验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和细腻。高考作文《站在她的门口》这样写道:

我想我一定是梦游了,不然怎能这样明目张胆地站在她庭院的门口—那个让我景仰崇拜、才华绝代、楚楚动人的奇女子的门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庭院门口,我一眼就望见并认出了她。……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站在她落英缤纷的院落门口,我看到她正为丈夫送别。丈夫即将同幕僚开始泰山之行,她不能陪同前往。想到二人不能共处的痛苦相思,她秀眉轻整,吟出那篇感人至深的词,丈夫听闻,竟直言再也无甚去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萧条的庭院内,梧桐落叶,黄昏细雨,她提起笔,将一腔因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而生的凄苦哀怨诉诸笔端,成就了她那篇惊世也是绝世之作。于是我明白,这或许是我最后一次见她。此时我似乎看见纸上的墨迹一下浸开,挽出一朵绝代惊艳的墨梅花……

一读便知,作者写的是李清照。文章文笔细腻而深刻,情感表达含蓄而隽永。可见要是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增多,怎会有如此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体验呢?因而,加入了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在文中,记叙文也能深刻、灵动、感人肺腑,打动阅卷人的心,达成共鸣,赢得高分。

3.包容别人作文高中 篇三

人心有真假,时间能见证;感情有冷暖,风雨能考验。岁月,留不住虚幻的拥有。体会到缘分善变;平淡无语,感受了人情冷暖。有心的人,不管你在与不在,都会惦念;无心的情,无论你好与不好,只是漠然。走过一段路,总能有一次领悟;经历一些事,才能看清一些人在她(他)心里你是什么位置。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

有些事想不开别想,得不到别要。看不开,就背着。放不下,就记着。 舍不得,就留着。等有一天,背不动了,就看开了! 记不清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舍得了!所以说有些事情不要太计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过去的。珍惜眼前的人,做好眼前的事。一切都是美好的!记住,阴天,不一定会下雨!生命中,相遇的人很多,相知的人并不多;生活里,相识的人很多,相依的人并不多,大千世界,并不是缺少一个说话的朋友,而是渴望一个理解自己,读懂自己的朋友,芸芸众生,并不是没有相识的朋友,而是渴求一个适合自己,体会自己的朋友……

茫茫人海,有几大千世界,有几颗心舍不得你的离去。人走茶凉,也许你只是一个名字;时过境迁,也许情只是一段回忆。落寞时,能够陪你的才是心疼你的人;离开后,依然想你的才是真爱你的心。有心,才能动情;有情,才能暖心。感情不用多说,只要心里有;缘分无需多表,只要长相守。

有些事,不明不白,让人猜不透;有些人,戴着面具,让人看不清;有些理,概念模糊,让人悟不出;有些路,坎坷难走,让人行不通。世态可以炎凉,做人,不要丢掉善良;世界可以混乱,内心,不可以肮脏;有些话,能不说就沉默,藏在心里更适合;有些伤,能不揭就不放下,无声忘记更明智;有些事,可以看透,但不要看破;有些人,可以看穿,但不要戳穿;给事留一个机会;给人留一个空间,给己留一份尊严。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包容别人,就是宽恕自己。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修一颗从容达观的心,就会轻松、自在、洒脱。

属于你的,没人能拿走;能拿走的,都不属于你。不要再为烦心琐事折磨自己,在这个多变的红尘世界,谁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所以,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态;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每天拥有一份从容与坦然,想想也是人生一种莫大的幸福!

一些事,别在意,它如一阵风,刮过,就没了;一些事,别弄清,它如一根刺,弄清了,刺得心痛;一些事,别嫌烦,它如一团麻,理出头绪,就有眉目。人心,贵再豁达,贵在容纳,贵在平和。不气不急,才够大度;不焦不燥,才够从容;不悲不忧,才够坚强;不惆不怅,才够阳光;不嫉不妒,才够优秀;不攀不比,才够幸福;不计不较,才够快乐!!

有些事自己知道就好,没必要去追问,因为答案未必能接受;有些人自己认清就好,不值得去难过,因为感情不能去强求。爱你的人,不会远离;不爱你的人,终会失去。经验,会告诉你怎样做事;时间,会教给你如何看人。曾经的信誓旦旦,也许只是敷衍;原来的扑面热情,不过只是一时。人心有真假,时间能见证;感情有冷暖,风雨能考验……

4.高中优秀作文:包容之花 篇四

要去原谅他去尝试着,千万不要让仇恨的种子埋在心里,如果生根发芽后,那可就糟糕了,我知道想要达到这种包容的最高境界其实很难很难,即使在古老的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也只有寥寥数人能够做到,诸如孔子,他在论语中讲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见他的心胸是多么宽广。

所以说,互相包容是一种美德,你想,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某你特别要好的朋友,你去向他道歉以求得他的谅解,如果他包容了你,让你们和好如初,这样不是很好吗?相反如果他对你心生怨恨,不依不饶。那么最后会发生什麽样的情况我无从得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你们之间的友情肯定会出现裂缝,甚至失去这个好朋友。

5.谈包容作文 篇五

能包容的益处不仅如此,还能够促使他人反省自身缺点,提升自己道德修养,从而完成大事,久留芳名。美国曾经有位寡言的总统,他有一位长相出众的女秘书,却时常在工作中粗心。一日清晨,女秘书刚进办公室就被总统夸赞年轻漂亮,女秘书受宠若惊,总统却接着说道:但也不能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能同你的长相一样漂亮,从此女秘书果然很少再犯错。如果万事都像这位总统一样,以一种包容委婉的方式来对待,那么效力岂不是事半功倍?

包容体现于有德之人,即有识者心胸必足够宽广。在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曾多次劝太子李建成除去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当上皇帝,不计前嫌,理解魏征是各有其主,就重新任用了魏征。唐太宗不愿丢失魏征这样的人才,宁愿自己咽下这口怨气,这的确是值得后人佩服的大度之为。倘若是怨恨占据其心,想必也不会有贞观盛世这一历史巅峰罢。

包容是一种量度,一种品格,却绝不是委曲求全。雨果曾说过:“最高贵的复仇方式是宽容。”台台湾南有个“秋茂园”,遍植荔枝芒果,任何人都可以入园摘食,无需付费。种植这一片果园的黄秋茂是台南人,三岁丧母,童年孤苦,曾因摘食别人的果园而遭人狠打,他在日本经商致富后,就在台南兴建了一座“开放式”的果园。黄秋茂的这一善举是懦弱吗?不是,绝不是。他用一颗宽大的心去包容曾带给自己阴影的人,他用童年阴暗的回忆反过来报答社会,这何尝不是一种“高贵的复仇”呢?

包容是一种人生智慧,而不是委曲求全的懦弱,包容是一种道德高境,而不是愚昧的再三忍让。它不是与生俱来,它靠的是不断修行,事事看破却仍有一颗厚德的心。

埋怨时,包容是抚平内心的春风;痛苦时,包容是洗去伤痕的圣水;难过时,包容是指向快乐的路标;冷寂时,包容是带来温暖的一缕阳光。

6.浅谈高中作文写作 篇六

有人说过, 教师就是一个轴, 所有教导之事都挂在其上, 通过教导学习这一过程给学生的生命带来变化。那么面对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情况, 我们必须先确立务必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思想, 什么都不能成为我们推脱责任的借口。从现在学生的写作水平看, 在作文评讲中, 教师的肯定性评价依然不够, 作文在高中语文考试中占60分, 切入分45分左右, 写得合格的基本上得分总是在45分上下, 56分以上的高分一个班有时最多三五个, 有的甚至没有, 一位老师一生从没有给自己学生一个满分, 难道我们不遗憾吗?我们进行一次写作评价, 总是给个分数了事, 学生无论认真抑或马虎应付, 所得分数总是在一个固定分数线, 学生求进的意识就会变弱。所以我们在改作文中务必耐心细致, 一个新词新语的使用, 一个标点符号恰到好处的运用, 都应该成为惊喜的发现。老师就应该在细微处培养起学生对作文的写作兴趣。

此外, 教师缺乏具体的作文指导方法。作文亮点处主要在题目、开头、结尾。题目 (自拟题目作文) 拟写主要遵循点题、简洁、一目了然的原则, 为使题目新颖、印象深刻, 可以采用引用、化用名句, 一语双关等方法, 如我们学过的课文《药》《曹刿论战》;开头可以是以一连串优美的句子排比成章, 也可直抒胸臆, 单刀探入作者内心世界, 或者欲扬先抑、设置悬念。比如《荷塘月色》《囚绿记》等;结尾升华主题、照应开头、卒章显志, 那么就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每段文字的需要有意识地去组织材料, 结构成篇。

作文在考试中存在许多限制, 比如字数、题目、文体等。但是, 学生苦于作文, 主要是写作思路打不开和语言表达困难。学生遇到一个作文题目, 常常脑子一片空白, 有时心中也会浮现一些零碎的词语, 但写完后没词了, 写作文时总是无话可说, 一些例子无论写什么作文都是稍加改动, 利用一番。那么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状况, 就可采用下列几种获取“源头”的方法:

一、靠“抄录剪贴”丰富库存, 注材料之活水

记录在册, 剪贴保存。俗话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因为即使当时印象很深的材料, 时间一长终会淡忘, 成了过眼烟云。所以, 请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 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剪贴或记录下来, 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学生对于自己认为非常好的材料要经常诵读, 甚至背诵。

二、靠“联想”, 打开思路, 挖掘思维的活水

联想在学生作文构思中起着重要作用, 决不可忽视, 但是联想用得好, 基于对我们接触到的诗文有极大关系。我们过去学过的不少好文章就是由联想而产生的。相似联想如刘基的《卖柑者言》, 由“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的柑子, 想到封建社会那些道貌岸然而内心肮脏的官员;周敦颐的《爱莲说》, 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想到在龌龊环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相关联想如“荷花”这个话题, 我们学过诗《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散文《荷塘月色》、论说文《爱莲说》等。

三、靠“文学手法”打开文路, 打通文采的活水

单单在描写方面, 就有正面描写、侧面衬托、细节描写、感情衬托, 在描写一个场面时若能运用上这些手法, 就一定能宕开写作的思路, 不愁无话可说。

7.谈包容作文 篇七

包容可以化解矛盾与冲突,换回和谐与美好。唐人李翱所写的《李文公集》中有一篇寓言:骏马咬伤国马,而国马仍行走自如,但骏马却因羞愧而绝食。最后国马用它宽大的气量包容了骏马,骏马恢复如初。这则寓言中的“国马”用它的气量包容了咬伤了它的骏马,化解了这场冲突,换回了和谐美好的结局,可见包容确实可以化解矛盾冲突。

包容可以让你看破成败,坦然处世。曾经有一位科学家,他的研究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但每次失败,他总是对自己说:“幸好事情没有比这更糟糕。”最终,他获得了成功。分析这位科学家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正是因为他懂得包容,才使他有了这种积极的心态。坦然处事,不忧不惧,才能看破成败,获得成功。而且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普通人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如果我们懂得包容,包容他人犯的错误,包容自己所遭遇的挫折,你就会发现,生活依旧是美好的。而不懂得包容的人,遇事恼恼,见人耿耿,怎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学会包容,这样才能看破成败,坦然处世。

包容不是天生就会的。道德素养是学包容所必需的。试问:如果你连基本道德都做不到,那还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包容?夏元吉先生曾经说:“我幼年时,有人冒犯我,我没有不发怒的。长大后开始在神色上忍让,然后在心里克制忍耐,时间久了自然习惯不与人计较。”这说明包容确实需要学习,才能学会。

8.谈包容作文 篇八

没有包容,就不会有和谐、美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不会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而我们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学业有成,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没有包容,无论你取得多大的成就,无论你有多美好的人生目标,无论你有多娇艳的美貌你永远是孤独的,永远会感到内心的苦闷。

当然,学会包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父母错怪了你,老师误会了你,同学不谅解你,甚至,朋友背叛了你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样去包容他们?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吗?仔细反省一下自己,也许你会发现其实自己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的观点也并非完全正确。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这其中便包括了我们自己。包容自己过去、现在已经犯过的和将来可能犯的错误,同时也要原谅别人,宽容别人,包容别人。包容自己和别人,在今后的日子里努力奋斗,就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人并非是神,人必须从不完美走向完美,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有人说:包容就是别人打你的左脸,你把右脸也送上去。不,这是不对的。包容,不是放纵罪恶。

9.试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九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搜集,拟题方法,“偷梁换柱”

梁换柱”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 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查项目。笔者以为, 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 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 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 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 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1. 依据作文要求, 培养学生的素材搜集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 诗歌合为事而作”, 其实, 时与事就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素材。文章一旦离开了素材, 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能收集的素材可谓浩如烟海, 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等的规范和影响。这样, 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 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 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凸显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 以此设置作文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 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 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 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高中学生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 有着“指点江山”的远大抱负, 要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激扬文字”, 就必须为他们的写作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 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有意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2) 对传统美德的理解; (3)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 (4) 责任与奉献; (5) 环保意识; (6) 做人与处世, 等等。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写作激情,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观察留意, 进行自我搜集整理, 以达到“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的写作目的。

2. 探寻拟题方法, 为文章争光添彩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心灵窗户, 透过题目可见文章的灵魂与主旨。笔者以为要想拟出优美的文章题目, 不妨运用以下方法:

(1) 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 在确定材料后, 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 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 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 这时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例如, 在《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这篇文章里, 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 文中每写一事分一段, 共20段, 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 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 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 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 内容越丰富, 套袋就会更圆, 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

(2) 发挥想象, 拟定亮丽题目。

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 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写作时常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习作, 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又失调养的少年, 蔫瘪而无生气。联想能加强众多事物间的联系, 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 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的浓厚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3) 创设朦胧题目, 吸引读者的眼球。

朦胧之美往往引起人的无限遐想, 可谓是“余音袅袅”。这类朦胧的题目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 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 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 其思维过程为:文题—疑问—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 首先产生一定疑问, 迫切地要求阅读文章。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感悟, 方知作者的命题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 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 运用朦胧之法拟定文题, 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 为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亮度。

3. 依据材料“偷梁换柱”, 做到熟能生巧

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 学生往往望题兴叹, 无所适从, 硬着头皮苦作, 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 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 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 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 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 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 转未知入已知领域, 娴熟运笔, 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 这是现实, 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 并在文中充实进我们熟悉的素材, 方能娴熟运笔, 写成文章。

例如, 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范围, 自拟题目, 写出文章。有不少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记叙科学家不辞辛劳, 终于完成人类记忆移植的发明过程, 最后讴歌了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有一位考生自拟题目《伤心儿女》叙写了三位不孝儿女, 原想通过移植记忆, 摸清母亲遗留下来的家底, 可记忆移植之后, 儿女们看到的是母亲的艰辛, 母爱的伟大, 母亲的忍辱负重。这样, 作品就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究其原因, 作者完成了转未知领域入已知领域的思维过程, 对平时训练的“传统美德”题材中“孝”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话题进行了重新审视, 因而取得了较大成功。

10.谈包容作文 篇十

“包容”这个词,总被误认为一味的善举,而实际上,包容是宽容,大度,气量等的总称。包容能够使他人放下心中的芥蒂与挑剔,同时也能使人变得成熟与稳重。所以,我们需要包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包容他人?

用爱去感化,用行动去证明。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二十四孝图》舜元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虞氏,史称虞舜。他的父亲和他的继母瞽叟,弟弟象多次想要害死他。补仓顶时,在仓下纵火,舜用俩斗笠从仓顶跳下得救。掘井时,象向井中填土,想要活埋了舜,舜掘地道逃脱。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舜在历山耕种时,大象来耕种,鸟来除草。帝尧知道了舜的宽容大度,把他的俩个女儿嫁给了他。经过多年的考量,尧把帝位传给了舜。而舜拥有这么大权利时他没有公报私仇,还是依然让象做了诸侯。这种宽容叫大度。

用语言去感化,用事实去证明。中国古代有一个大臣,这个大臣在京城官,有一次家中来信说,家中要盖房子,邻家也要盖房子,邻家想要向自家多盖点,谁也不相让。心想让大官用官权向下施加压力,使邻家多让点地给自家盖房子。大官回信说道:远亲不如近邻,让他三尺又何妨。就这样,大官家中盖房子让了三尺,邻家盖房子也同样让了三尺。这就是后世著名的“六尺巷”。这种大度叫包容。

用真心去感化,用道理去证明。中国古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武则天。相信大家都知道。骆宾王在武则天登上王位之后,用纸列出武则天的种种罪证,公之于世。当武则天看到罪证书时,并没有感到愤怒,而是很是欣赏骆宾王的文采,想要骆宾王进京做官。武则天没有因为骆宾王列出她的罪证而漠视他的文采。这种气量叫包容。

11.高三谈包容的作文800字 篇十一

包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能使双方关系更进一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犯了错不要紧,重要是有人肯包容他,理解他,将他从错误的泥潭中扯出来。而不是在一旁冷落嬉笑,看他越陷越深。蔺相如因渑池会为赵国立了大功,拜为赵国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为赵将,曾为赵国出生入死。心想相如凭一张利嘴而位居我上,自会有些不平衡,便羞辱相如。相如不予理会,“先国家之急而报私仇”。廉将军知后,负荆请罪,与其拜为刎颈之交。由此可见,包容能使人与人之间更加和睦。如心间的一片汪洋,风吹过后,才会更加平静。

包容别人的优点,能使自己得到很大的提高。“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之所以为圣,并不是先天成就,而在于他能学习身边的人的优点,并将其融合为一体,自会有圣人之明。孔子是我国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成就对古今中外都有深远的影响。那么,他是先天成就一脉圣明吗?不,他先后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向他们学习做官、音乐、弹琴、礼学,将各德凝聚,自修行一气。可见,包容别人的优点,能使自己不断提高。正如心间的明灯,灯火越亮,才会照亮更多的黑夜。

包容自己,能使自己心胸更宽广,自会取得更多的进步。人的敌人是自己,的朋友也是自己。是敌是友,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如何看待自己的得与失。姚明是原NBA篮球巨星。刚刚去NBA时,他的耐力、体力、球技都不如其他球员。但他不气馁,他明白有失必有得,勤能补拙。此后他在每天正常训练后的休息时间里独自苦练。没投进再来,累了继续。正是拥有这番包容自己的精神,他才会赢得多次冠军,成为一颗篮球新星。可见,包容自己会使人进步不浅。正如心间的一块净土,播种越多,收获的果实也就也多。

包容,需要我们理解他人的缺点,学习他人的优点,需要我们包容自己,取得进步。

12.浅谈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当前, 高中生在作文时常常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写作素材的匮乏成为他们普遍惧怕作文的致因。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不仅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更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有了丰富而系统的素材, 学生作文时自然会得心应手。高中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很多, 现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一、博览群书, 开卷有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些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也是作文的基础。因此, 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博览群书中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 从而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东西可写。首先, 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广泛涉猎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精品散文、美文、小说等, 并从中撷取一些精彩的语句。其次, 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一系列经典作品, 如《西游记》《骆驼祥子》《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等。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可以周为单位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阅读量, 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同时, 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暑假、寒假等假期来阅读这些文学名著, 并为学生布置读后感、读书笔记等写作任务。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积累量,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又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最后, 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背诵。作文素材的积累不仅要讲求数量, 还要保障质量。如果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阅读, 而没有记住和理解所阅读的内容, 那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 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 我们应鼓励学生对所积累的素材, 尤其是古诗文中的名篇、名言警句等, 必须做到熟练背诵。如果学生能够对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出口成诵, 作文时自然会文思泉涌, 下笔成文。

二、归纳整理, 学以致用

高中语文考试题量大, 时间紧, 加上考场上情绪紧张等原因, 很多学生在作文时都很难及时调出日常积累的作文素材, 这是导致许多学生语文考试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考生想在考场上顺利调出所需要的素材, 那么他们的大脑中就必须储存有一个系统的素材库, 而素材库的形成则依赖于平时的积累。学生平时所积累的作文素材内容繁杂, 但语文考试要求学生的素材库必须清晰、简洁、条理性强, 这就要求学生要对日常积累的作文素材进行归纳整理。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对已积累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首先学生可以从题材方面对素材加以整理, 如道德修养、人生感悟、成长奋斗、处世为人、情感志趣等。其次, 学生也要对与典型人物有关的作文素材进行系统的整理。例如, 学生都很熟悉的宋代文豪苏轼, 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然“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体现了他的洒脱;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然“何妨吟啸且徐行”“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体现了他的超然;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执着地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 慈游奇绝冠平生”体现了他的乐观。这些均是学生应重点把握的素材, 如果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定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三、回归教材, 回归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文章, 就必须掌握丰富的作文素材, 而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就是我们的教材, 就是我们的生活。因此, 作文素材的积累要回归教材, 回归生活。现在的高中生历经十几年的语文学习, 名人事迹了解不少, 名句名篇背了很多, 课外书读的也不少, 但每次写作时仍然觉得无素材可用, 常用的还是李白、苏轼、李清照、爱迪生等陈旧的素材, 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没有新意。“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学生也常常为此而苦恼, 越写越缺乏自信,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其实如果仅仅就高中三年语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和学生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来说就已经相当可观了。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经典人物和经典事例都可以作为优秀的作文素材, 如鲁教版第一册教材中就有荀子、贝多芬、梅兰芳、余光中等十几位经典人物, 更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至理名言。同时, 教材中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 因而学生运用教材中的作文素材进行写作也就更加得心应手。因此, 我们不能忽视教材这一身边的作文素材的宝库, 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系统的整理。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时时现生活。只要学生在作文时不急不慌, 灵活运用、合理调度平时积累的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就一定能够写出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文章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和语文打交道,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和语文事件, 如精彩的店名、广告词、对联及宣传标语等, 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作文中的有效素材。总之, 回归教材是最便捷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而回归生活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作文的基础。在高中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并对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方法的指导。以上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总结、分析了几种常见的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途径虽多, 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作文素材的积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学生要想有所收获, 就必须从现在开始狠下工夫, 这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 形成一个丰富而系统的作文素材库, 从而为写好作文带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锐.拾得金粉铸成蔷薇——谈高中作文素材来源及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2 (03) .

[2].邱春岚.善用素材争当“巧妇”——从高考阅卷看高中作文素材训练的几个误区[J].语文教学通讯, 2009 (28) .

[3].范蓓蓓.以专业精神引领高中生积累写作素材[J].吉林教育, 2012 (32) .

13.谈包容议论文作文高中作文 篇十三

何为宽容?度量宽宏,处处能容。史搢臣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他的这句话一语道破机关,言出宽容之益处。继而仰望历史的天空,颇有收益。

清朝张英在外做官,收到家人来信希望他动用关系打赢家中争地官司。谁料张英浅笑而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收到信的家人便按照信中所说退避三尺,邻居见状,也跟着做了。这便有了“六尺巷”,方便了后人。

“六尺巷”这个故事耐人寻味,而其中张英的所作所为更值得我们学习。宽容方能成功。一个真正宽容的人不会因一点得失便怒目嗔视。这种精神在彭思永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彭思永应举时,持金钗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钗来玩。其中有一个悄悄将一只金钗塞入自己的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找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偷金钗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钗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之大度,彭某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确是厚德大度之举。当然他也绝不是想助成偷者之恶,这是不待多辩的。

尹荣方先生言道:“度量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者方能度量,德识则需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

那何为修行?曰:“修炼,行习。”

一个有度量的人,必定是一个宽容他人的人;一个能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前因后果,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必定是一个个左右逢源,行为得体的人。

负荆请罪的故事家喻户晓。试问:若无蔺相如的大度宽容,哪来的刎颈之交?哪来的赵国争霸?蔺相如对廉颇是人格上的尊重,即使廉颇有错,蔺相如仍是能让则让,不予与廉颇争列和引车避匿,尽量不起纷争。体现了真正的宽容精神。

14.谈包容作文 篇十四

包容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拓展。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就连小孩子也会舍不得你,听你话的。在指责别人错误之前,首先就要寻找出一点甚至多个自己在这一问题上做得不够或不对的地方。

包容就是不计较,事情过了就算了。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着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志在氛围中占据主动,以其威严更能够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从以上例子说明,不包容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包容也意味着对自己的包容。人需要善待自己。人需要对自己的原谅。不要给自己被太重的包袱。因为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让自己快乐。

包容固然是好的,可是遇事老是退步包容,会显得没有原则。

15.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十五

一、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 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 那是必须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为写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 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人的责任, 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 有了充实的生活, 才有好文章。”高中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必须要带着情感出发, 要写出自己的观点来。“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一篇优秀的作文之所以能打动人, 是因为有充沛而真挚的感情。我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应敞开思想, 使他们增强写作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使写作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学生要写好作文, 没有素材是不行的, 所以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 关心时事。教学中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 要促使其向更高目标发展, 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降低要求。我在给学生进行作文点评时, 对学生作文水平作具体分析, 评语也是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在合乎人文精神的范畴内尽情发挥自己的灵性和热情, 积极主动地创造闪光点, 及时加以肯定, 让学生心理立即文思泉涌, 激起喜悦之情, 逐步消除作文对学生的压力。

二、打破思维定式

由于僵化的范文影响学生做出多角度思考, 我们对作文之“道”的探索首先从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建构新的思维框架开始, 从突破一些固定性、模式性、习惯性。作文教学中, 思维定式使高中生养成了惰性, 要改变学生突破思维常规, 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 只有引导学生从想象中发现, 突破思维定式, 教学生写各种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 才能打破学生习作模式化的现状。学生的发现, 很多时候来自于教师启智开悟的点拨。当学生写作面临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思维也就接近临界点, 一旦被某种因素诱发, 便会茅塞顿开, 突然领悟。作为教师, 应在作文训练中为学生提供驰骋思维、启迪心智的空间, 引导他们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特别是创造性想象对作文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写作需要想象去提取生活的积累, 迁移已有的经验, 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大胆的想象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这无疑是开拓作文思路的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应大力鼓励学生想象, 多作想象力的训练。高中生青春年少, 想象力丰富, 独立意识强, 有利于形成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使作文洋溢浓郁的时代气息, 渗透着对社会、人生的深邃思考, 显现强烈的社会意识。

三、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也是丰富语言的源泉。课外阅读的过程是学习者自外而内获取语言知识的过程即输入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自内而外的再现过程, 也就是输出过程。我经常督促我的学生有目的地大量阅读, 学生从中学习、掌握语言知识, 获取所需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记录、储存。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基础, 一个人积累的经验越是丰富, 直觉和灵感产生的机会就越多。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思想, 还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素材。我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 从杂志、报纸、网络等多渠道获取信息, 提倡拓展生活空间, 多体验生活, 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储存的信息量越大, 为写作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对已储存信息进行加工后创造性地输出, 把所获知识传递给他人, 使语言知识在运用中得到进一步理解、巩固和加强。事实上, 通过潜心研读一些文章, 仔细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语句, 学生能渐渐学会准确地把握作文篇章结构, 精彩的语言表达, 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随着阅读量的增大、知识面的拓宽, 所掌握的经典语句自然会丰富多彩。学生的阅读面宽了, 生活空间大了, 视野开阔了, 知识经验的积累厚了, 直觉和灵感就容易诱发。

四、因地制宜的环境教学

我们要根据各自学校的教学条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作文教学中, 因为时间限制, 学生就有紧迫感, 面对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判断和选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直觉和灵感。在学生确定好要写的内容、编写好提纲之后, 我先让学生自由准备口头作文, 然后, 自愿或点几位同学发言交流。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让同学们根据作文要求畅所欲言, 发表写作见解。每讲完一个, 就全班同学讨论评议, 再由教师进行小结。这样, 全班学生通过交流、评议和小结, 更加明确本次作文的要求。最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同桌讨论交流, 口头修改各自的作文, 使构思更趋完善, 再写下来。这样通过互说、互听、互评, 极大地创设宽松的说话环境, 调动了大家的写作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投入到写作之中。

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自由的心灵去引导学生自由的心灵, 让学生跳出作文的思维定式, 不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写出新内容。“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提高作文水平,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要敢于创新、发散求新、求异思维, 写出来的作文选材才会新颖, 立意才会深邃, 构思才会精巧, 写法才会丰富, 语言才会清新, 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摘要:“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作为高中语文老师, 不但要培养好对学生语言的驾驭、组织能力, 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只有拥有更高的思维品质和更强的思辨能力, 才能写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远, 也才能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思维框架,语言源泉,心智空间

参考文献

[1]陈静.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写作思维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

[2]郑炯.高中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大学生如何进行网上求职应聘下一篇:村长入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