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药敏报告分析

2024-09-13

细菌药敏报告分析(精选5篇)

1.细菌药敏报告分析 篇一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实习科室:重医儿童医院临检中心细菌室

实习时间: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实习报 告2012.03.05~2012.04.08医学检验本科2007级2007221349潘俊希

细菌室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2.03.05~2012.04.08

二、实习科室

重医儿童医院临检中心细菌室

三、实习目的1熟练掌握呼吸道标本、无菌体液、真菌以及其他各种标本的接种方法和技术。2熟悉不同微生物培养的环境和时间。

3掌握显微镜下镜检各种革兰染色的涂片及结核杆菌抗酸染色的涂片镜检的原则。

4初步了解微生物的鉴定的基本程序和药敏实验。

四、实习内容

1.各种无菌操作。

2.常用的染色法: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极体染色、鞭毛染色等。

3.常用的染液配制: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

4.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普通琼脂及普通琼脂平板、普通肉汤、生理盐水、H-E琼脂、Mac琼脂、KIA、氨基酸培养基、尿素培养基、糖醇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等。

5.临床各种标本(血液、尿液、粪便、痰、咽拭子、脓液及各种穿刺液)的涂片、增菌、分离接种。

6.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肠杆菌科、非发酵菌、真菌)及一些苛氧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的鉴定。

7.体外药敏试验:所有适合作K-B法的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30余种)的体外药敏试验。

8.一些特殊耐药机制的检测:MRSA、MRSCON、PRP、VRE、ESBLs、AMPC

检测等。

9.各种标本的处理全过程。

10.质量控制

A.染液的质量控制:用ATCC25922、ATCC25923对革兰染色染液质控。

B.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对常用培养基进行生长实验、对常用鉴别培养基进行阴性、阳性结果检查。

C.各种仪器的质量控制:每日观察培养箱、冰箱、低温冰箱、BD BACTEC9120的温度及培养箱的湿度。

D.送检标本的质量控制:送检标本姓名、住院号、标本种类、床号是否一致,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时间等是否合符要求。

五、实习中的问题和不足

1理论知识学习不扎实由于自己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开始微生物实习前并没有进行微生物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而细菌室的工作不像其他组,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那就像黑夜里没有路灯,行进起来肯定很缓慢,好在后来及时复习了相关知识,加上老师也不断给我进行讲解,所以没给实习造成太多障碍;

2形态学知识欠缺微生物检验中,形态是基础,从细菌生长的菌落形态到鉴定药敏等等一系列的过程,需要丰富的形态学知识才能准确高效的进行菌种的鉴定,而短短几周实习的时间里自己了解的只是表浅的东西,需要更加努力,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责任感;

3无菌操作不规范在以前的学习中都是偏重于理论知识,因此很多操作不够规范,加之无菌观念不强,因此刚开始实习时基本每一步操作都能被老师挑出毛病,好在细菌室的老师足够耐心,不断给我指正错误,现在我也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比较自信了。

六、实习感想

细菌是的工作中,无菌操作很重要,不管是在细菌接种、鉴定还是药敏的时候,必须严格进行规范操作,否则将导致交叉污染,同时无菌操作也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

在实习和工作中一定要将理论联系实际,要善于思考,在观察菌落形态和细菌镜下形态时更应仔细认真,临床微生物的工作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检验医师,今后在微生物方面的学习中还得加倍努力。

在细菌室实习生活结束之际,我要特别感谢细菌室的每一位老师,感谢他们耐心、和蔼的教导,是他们严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教育了我,是他们团结协作、融洽的工作气氛感染了我。他们循循善诱给我讲解,他们耐心规范了我的操作,他们给予我很大的信任与鼓励,放手让我操作。而我能做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带着一颗感恩的心认真负责地工作,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检验专业的的优秀人员。

祝福细菌室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07级医学检验本科潘俊希

2011-4-14

2.细菌药敏报告分析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来源和药敏试验

我院2006~2008年收集的临床分离菌株,共1 175株。菌种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种属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质控菌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各种抗菌药判断标准参照2005年NCCLS标准执行。

1.2 方法

从检验科微机提取2006~2008年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筛选和结果汇总,挑选细菌总数较多的细菌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它们对于临床应用较多的几种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变迁情况。

2 结果

2.1 细菌分布情况

2006~2008年我院共分离病原菌数为155种1 175株,标本来源主要为痰、尿液、血清、脓液、大便、胸水、分泌物和囊肿液等。各年细菌分布和菌种排序见表1。

3 讨论

3.1 G+球菌、G-杆菌耐药性分析

由于2008年地震因素所以数据有缺如,仅能参考。

从趋势看各年细菌数基本呈增多趋势。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球菌和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以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最高。

G-杆菌:3年来均排列前茅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呈进行性下降,以对头孢呋辛下降幅度最大(38.75%~85.44%);其次是对以氟喹诺酮为代表的环丙沙星敏感率由57.59%下降至30.00%,这主要与我院头孢呋辛和氟喹诺酮类使用频率较高有关,同时与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易产生耐药特性相关;另外由于细菌对氟喹诺酮内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和交叉耐药的产生,也加重了其他氟喹诺酮类品种的耐药。3年来位居前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两种首选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氧哌嗪青霉素/Tazobac的耐药性也不断升高,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从17.02%升至28.30%;对氧哌嗪青霉素/Tazobac耐药率由14.89%升至18.87%;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力强、作用范围广的头孢吡肟耐药率由4.17%升至30.56%;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亚胺硫霉素耐药率由28.57%升至63.04%。

G+球菌:3年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均排名居前,对其敏感率达50%以上的仅有利福平和万古霉素,且对这两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8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产生了β-内酰胺酶,而2007年达到了89.80%,且已出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既往认为肠球菌[2]是对人类无害的正常菌群一部分,通常在腹腔和盆腔感染患者中多见,但近年研究已证实了肠球菌的致病力。肠球菌可致社区获得性感染,也可致医院获得性感染[4]。头孢西丁用于鉴定MRSA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苯唑西啉,近两年来随着头霉素类在我院临床使用增多,头孢西丁的敏感性也呈下降之势(32.27%~41.33%),说明MRSA的发生率也在增加。MRSA发生率3年平均为40.50%。

3.2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分析

临床使用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其总敏感率较低,如敏感率达50.00%以上的仅有四环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和亚胺硫霉素;阿米卡星一直有较高的敏感率,阿米卡星是卡那霉素A的衍生物,在3位C原子上所连接的-NH2上有一个长的取代链,具有良好的抗酶性能,对于一些其他氨基糖苷类已产生耐药的细菌有良好的抗菌效能[4];再者因其具有较强的耳、肾毒性,临床治疗一般不作为一线用药,而多为联合应用相关。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抗菌药物容易诱导某些菌种产生耐药性[5,6],如氟喹诺酮类易诱导葡萄球菌属产生β-内酰胺酶;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和摩根菌属对所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ESBL。ESBL为质粒介导,通过结合作用易在同种属间相互传播,通过患者的手造成医院感染。一些G-杆菌类对某些抗菌药物还可产生AMPC酶和金属β-内酰胺酶,出现多重耐药菌株,使感染难以控制。

3.3 对策

有资料报道,细菌的体外药敏结果与体内临床用药疗效吻合率约为80%[5]。在目前临床微生物诊断和细菌药敏结果存在较多问题的情况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从合理选药和合理给药入手;当然医院应同时加大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的学习、解读,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从而降低细菌获得性耐药的产生和增加。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来细菌分布变迁及药敏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75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阳性(G+)球菌235株,占20.00%;革兰阴性(G-)杆菌910株,占77.45%;真菌30株,占2.55%。3年来,对革兰阳性球菌,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对革兰阴性杆菌,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复方新诺明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8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产生了β-内酰胺酶,而2007年达到了89.80%。结论:3年来,我院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且有不断上升趋势;G+球菌变化不大;真菌检出率有逐年下降趋势。细菌耐药不断加重,医院应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耐药性,敏感性

参考文献

[1]张新妹,马越,胡昌群,等.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中国药房,2005,16(8):624-62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2.

[3]赵爱农,楮云卓,王倩,等.革兰阳性球菌院内感染的耐药性调查[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1):29.

[4]汤光.临床药学百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9.

[5]赵育新,靳桂名,司斌,等.合理使用抗生素质量标准与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77.

3.细菌药敏报告分析 篇三

【关键词】天然耐药、体外药敏试验、细菌产生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57-01

原因分析:

1.常见致病菌的天然耐药

1.1所有肠杆菌科:青霉素G,糖肽类,夫西地酸,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利奈唑胺;

1.2不动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一代喹诺酮类、克林霉素;

1.3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萘啶酸, 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对多粘菌素天然敏感。

1.4洋葱伯克霍德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多粘菌素, 氨基糖甙类;

1.5食麦芽窄食单胞菌:除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所有β-內酰胺类, 氨基糖甙类;

1.6黄杆菌属(金黄杆菌属/芳香黄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

1.7沙门菌属:头孢呋新(在体外试验可能显示活性,但体内没有活性);

1.8克雷伯菌属,异型枸橼酸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1.9肠杆菌属,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西丁;

1.10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

1.11普罗威登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

1.12奇异变形杆菌(奇异杆菌):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四环素;

1.13普通变形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呋新,多粘菌素E,呋喃妥因;

1.14沙雷菌属: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呋新,多粘菌素E;

1.15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第一代头孢菌素;

1.16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 甲氧苄啶;

1.17流感嗜血杆菌: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

1.18卡他莫拉菌: 甲氧苄啶;

1.19所有的革兰阳性菌:氨曲南, 替莫西林,多粘菌素E, 萘啶酸;

1.20链球菌:夫西地酸, 氨基糖甙类(除做协同外)、氨区南、一代喹诺酮、多粘菌素; 天然敏感:万古、 青霉素G

1.21肺炎链球菌: 甲氧苄啶,氨基糖苷类;

1.22MRSA:所有的β-内酰胺类;

1.23肠球菌:青霉素G, 羧苄西林,替卡西林,所有的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 莫匹罗星; 鹑鸡肠球和铅黄肠球对万古天然耐药。

1.24葡萄球菌:对氨区南、萘4李斯特菌:第三代头孢菌素, 氟喹诺酮类.定算、多粘菌素天然耐药。

2. 体外药敏试验和体内药物疗效确实有差异

主要是因为体外和体内的环境不同, 有些细菌可以利用体内的一些物质生成抵抗抗生素的成分, 使抗生素失效, 导致出现体外敏感, 而体内耐药的情况。

3. 一些细菌产生耐药性

例如产超广谱B2内酰胺酶的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及氨曲南, 沙门氏、志贺氏菌对第1、2代头孢菌素及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有时可能呈敏感, 但临床治疗是无效的, 报告药敏结果时需要对此类结果进行修正和说明。

4.致病菌判断不正确或者没有检出, 我们认为这才是最可能原因。

首先, 一般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做细菌培养仅限于需氧非苛养菌的检测, 而对于厌氧菌、L 型细菌以及一些对氧或营养有特殊要求的细菌都不能培养出来, 如果这类细菌才是病原菌的话, 当然有问题了。另外, 对于一些有正常菌群寄生的感染, 如: 呼吸道(如痰液、咽拭子) 等, 致病菌的判定是个难题, 需要检验者具备较丰富的经验, 致病菌判断错误, 药敏与药效不符也就难免了。

5. 药敏试验方法选择错误导致药敏结果不正确。

例如, 根据NCCL S 规定, 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杆菌除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可做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外, 假单胞菌属其它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其它苛养不发酵葡萄糖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药敏试验均需用稀释法。

6. 药敏纸片或药物浓度变化或失效, 造成假耐药情况。

这主要是试剂质量问题, 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氨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纸片和亚胺硫霉素水剂。

7. 临床用药剂量与药敏实验的实际剂量有较大差异, 也是造成细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药效不符的原因。

8. 严格按要求做药敏试验也是很重要的, 包括选用合格的平皿、琼脂、培养基的厚度、菌液的浊度、孵育的温度及时间等。

9.结论:

4.细菌药敏报告分析 篇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接收发热合并全身感染的患者220例, 入选标准:入院前均未进行相关治疗;无血液系统疾病。以无菌操作在病人发热高峰期采集阳性血液样本220份, 每人采集20ml静脉血进行送检。

1.2方法常规药敏试验法:从血培养瓶中取少量培养液在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和血板上接种, 放置在二氧化碳培养箱中过夜培养16~18h, 取菌落涂片进行革兰染色, 选择合适的酶进行氧化酶试验, 选用VITEK2-compact系统鉴定, 尔后进行药敏试验。直接药敏试验:将样本接种于BACTEC系统进行培养检测, 检测显示为阳性样本时, 抽取10ml样本放至无菌试管中, 以1500r/min速度对细菌进行离心分离, 5min后收集上层清液, 再以3000r/min离心15min后去除上清液, 洗涤2次沉淀后进行重悬。将20μl悬液进行革兰氏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形态为链状的革兰阳性菌 (G+) , 则使用MH+5%羊血血平板进行药敏试验初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酶试验, 将菌液浓度调至6.8×108cfu/L后于NC21板上接种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一般菌种则于MH平板上1~2滴混悬液, 并用无菌试子均匀涂于平板上, 贴上药敏纸片。根据2015NCCLS标准进行耐药性、敏感性评判。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符合率及药物敏感性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ASS 15.0 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 表示, 用卡方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药敏试验方法检测细菌的符合率比较220 份阳性标本, 直接药敏试验法检测革兰阴性、阳性菌与常规药敏试验法的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2.8% (116/125) , 93.7% (89/95) , 总符合率为93.2% (205/220) , 见表1。

2.2 两种药敏试验的药物敏感性对比抗菌药敏方面, 常规与直接药敏试验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伴随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也逐渐升高, 使细菌多重耐药感染患者逐渐增多, 而诱发败血症或全身感染等疾病, 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 临床上主要用于鉴定细菌等方法有常规检验、镜检、直接药敏试验、血清血凝集测试等。 药敏试验法有稀释法、纸片扩散法、自动检测法、抗生素浓度梯度法等。 本文采取的是BACTEC9120 仪器检测法, 它是将血液样本中的细菌利用全自动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 采用荧光探测技术测定培养箱内CO2或O2的变化趋势以检测微生物的增殖情况, 该系统可在血液快速检验中广泛应用, 同时还能培养杆菌、真菌等多种细菌。 直接药敏试验直接进行血液标本接种, 并置于培养箱中孵育后进行药敏试验鉴定, 相比于常规检验方法, 该方法省略分离培养的步骤, 从而缩短检测时间, 更简单、快捷地显示药检试验结果[2,3]。 研究指出采用Bactec系统进行直接药敏试验, 可明显缩短检测时间和药检结果等待时间, 使医生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尽快制定出给药方案, 及时得到治疗[4]。

本文通过对220 份血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和直接药敏试验, 结果发现两种检验方法的革兰阴性杆菌的符合率为92.8%, 革兰阳性球菌的符合率为93.7%, 总符合率为93.2% , 与陈欢欢等[5]报道的直接法与常规法的总符合率为93.5%大致相符, 另外在药物敏感性方面, 两种药敏检验方法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0.05) , 提示采用BACTEC9120 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可替代常规检测方法, 且直接药敏试验省略细菌的培养时间, 要比常规法提早16~18h, 为临床治疗赢取宝贵的时间。

综上所述, 采用BACTEC9120 进行直接药敏试验可替代常规检测方法, 且直接药敏试验法克服常规法耗时的缺点, 是一种便利、快捷有效的检验方法,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庄浩林.直接药敏试验法和常规药敏试验法在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医学, 2015, 39 (2) :172-173.

[2]张茂海.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1 (12) :3-4, 7.

[3]陆俊梅, 王洁, 黄晓辰, 等.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在痰标本直接药敏试验中的应用[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1, 45 (1) :21-25.

[1]张茂海.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1 (12) :3-4, 7.

[5]陈欢欢, 文怡, 刘根焰, 等.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中应用分离胶试管的方法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5) :156-157.

5.细菌药敏报告分析 篇五

【关键词】直接药敏实验 常规药敏实验 血液细菌检验 临床应用 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94-02

在现代的临床医学中,血培养对于败血症以及菌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价值,而相关的研究也显示,在败血症病发之前的3天之内进行必要的抗生素治疗也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鉴于此,对血液标本进行准确而快速的直接或常规药敏实验,以使其知道临床中合理、科学的用药,而不断的减少并降低临床用药的盲目性十分必要。现阶段,各个实验室中均没有统一的、方便快捷的药物敏感实验标准,所以,我院的实验室运用较为直接与快速的直接药敏实验与常规药敏实验两种药敏实验方式来进行临床血液细菌的检验,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本项研究的研究材料为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的200例血液标本,其标准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5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以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本项研究中所有的仪器和试剂选择如下:其一,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Bactec9050,BACTED PLUS以及血液培养瓶等;其二,细菌的鉴定系统运用的是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坚定板条;其三,巧克力平板以及血平板等来自于广州的乐通泰公司;其四,药敏纸片以及MH干粉均来自于英国的OXIOD公司;其五,实验中一次性的无菌针筒来自于美国的BD公司。

1.2方法

首先,在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Bactec9050报警之后,将陽性瓶快速的取出,并运用无菌针筒抽取培养液,并将其放置在无菌试管中做好梯度离心。离心之后收集上清液,再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待15分钟之后取其沉淀物。之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之后收集其菌细胞粘液,然后在图片革兰染色之后观察其细菌的形态。在培养18—24小时之后,量出直接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并判定其敏感、耐药以及中介的相关结果。

对于革兰阴性杆菌,应该选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以及哌拉西林等,而革兰阳性球菌则应该选用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以及环丙沙星等。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0株血液培养标本中的细菌构成比主要由革兰阳性杆菌以及革兰阴性杆菌所共同构

成,在革兰阳性杆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则以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

3 讨论

血培养对于现代临床中败血症以及菌血症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相当明显的现实意义,它不仅可以使医疗工作者合理的根据病原菌来进行科学的抗生素治疗,更加有助于患者用药耐药性的减少,并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住院的时间及费用。基于此,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快速而安全的药物敏感试验,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的方、开辟新的途径。1973年美国的著名学者Barry曾经提出有关临床标本直接的药敏实验,这一论述对于全球的临床用药均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价值。随着上述实验方法关注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研究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直到1986年美国的知名学者Fincgold再次提出了快速药敏实验这一说法,他认为,想要做到快速药敏实验最基本的方式便是直接对临床的血液标本来进行药敏实验,取得的结果是最为有效和直接的。

本项研究评估了直接与常规药敏实验的准确性,得出了如下的研究结论:直接药敏实验与常规药敏实验的符合率为89.9%。由于药敏试验的方法是根据抑菌环以及抗生素的抑菌程度的负相关所特意设计的一种定性实验,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诸多的局限。相关的文献报道曾经记录纸片扩散的方法与药敏实验的方法二者之间的误差值为±2 mm,基于此,本项研究如果将此种误差忽略不计的话,然后再将两者进行必要的比较,那么其符合率必然会大幅度提升,为96.87%。这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中的数据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临床中的血液样本进行直接的药敏实验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血培养阳性报警之后,应该对标本进行及时的处理,除了链球菌之外,直接与常规的药敏实验不仅有助于患者抗生素的治疗,更加有助于及时的控制患者的感染,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以不断的提高医院的诊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的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 2007,19(13):573—574.

[2] 黄灵芝,伍海英. 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药敏试验的评估[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21(2):31—33.

[3] 张茂海. 两种细菌鉴定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31(12):3—4.

[4] 朱德会.血培养阳性标本直接细菌鉴定和药敏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1300—1303.

上一篇:农村卫生清洁总结下一篇:大学生毕业就业率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