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2024-08-24

公共广播系统概述(共10篇)

1.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篇一

广播中心

广播中心:进行广播节目的制作(包括录音、编辑等)、节目播出以及将节目通过电缆、微波线路、卫星线路等手段传送到广播发射台。它的技术系统包括:播音机房、录音机房、调音台、音频工作站、外出录音(转播)车、节目控制室、总控制室、计算机局域网系统、通讯设备、电缆室、微波和卫星始发站以及供电、通信和空调等。

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中心运用计算机设备接收各地通讯社和本电台派出的驻外记者站传送来的稿件,供中心发稿部门和各编辑部门实现用计算机编辑、存储、发稿、打印等,最后变成广播所需要的文字稿,是广播中心编辑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广播中心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节目无带化播出,由于采用了数字音频工作站系统和数字音频自动播出系统,广播节目的制作、编辑、存储和播出都是通过工作站完成。

01

技术系统

广播中心的技术系统有两大特性,一方面是复杂性;另一方面是多样性。这是由于它的播出和接收涉及许多技术环节,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播出质量。技术环节最关键的技术是播控技术,提高对播控技术的认识,完善播控技术的维护管理水平,才能为播放好节目和音频做好准备。

播控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总控系统、分控系统、音频存储系统和直播室音视频监控系统。其中总控系统是播控系统的核心部分,总控系统的作用是接收直播室信号、卫星信号、发射塔光缆和微波信号等,将接收的各种信号进行综合的调度工作,保障播音节目可以正常播出。对于分控系统的组成,其具体包括了切换台、自动播控软件以及分控矩阵,这些通常被称为音频系统,分控系统主要是负责每个节目的播出。音频服务器拥有较高的性能及安全性,同时,可以实现对音频数据的储存、压缩和处理,因此,音频服务器是硬盘播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室音视频监控的系统,它的作用主要是检测和维护直播室的设备电压温湿度和信号质量,保障广播电台节目的顺利播出。

近年来,随着广电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数量频率及其覆盖面面也逐渐扩大,对于传统的广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成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营造广播多元发展空间。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广播的多元化,打破传统单一的表现形式,将其融合成整体统一,各种媒体形式集成交互的平台,采取了新的数字导播系统,力求将热线电话、微信、微博、QQ等展现在统一平台。网络平台上的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需要有1个总控机房、多个直播机房和备播出机房组成,才能实现系统全面数字化,实现音频频率、量化精度、传输格式、记录格式与同步标准等相关规范标准。其中通过多个直播机房调音数字信号处理,将主机与总控机房组合成主用矩阵和备用矩阵,能够直接切换单元设备、总控机房对讲模块、控制PC机等,共同连接到中心交换机上,形成星形的拓扑结构。

播控系统基于网络平台的原理图

02

智能化广播中心播控系统建设原则

根据广电总局的安全要求,所建立的播控系统必须具备安全可靠性原则,才能应对设备故障问题,将损失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根据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音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技术更新的要求,对于播控系统进行经济、先进性进行考察分析,才能建立系统简化、技术先进、性价比高的设备系统。当然在进行系统建设时,要重点考虑资源的共享,系统的扩展性等,竭力保证网络平台上播控系统的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原则。

在系统软硬件设施上设计要符合国际、国家各项技术标准,统一采用标准的接口,便于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利于系统的进一步维护、扩展、升级,保证整个网络的成熟稳定。

0

3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为广播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资源共享平台,推动了革命性的变革,有利的实现了信号调用、资源共享、监控、调度切换等功能,为广播中心提供了全新的工作模式。

2.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篇二

随着近年来发出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多, 辽宁省对节目信号的传输效率也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些信号需要传送到辽宁省网络公司、彩电塔的调频机房和微波机房、033中波台和地球站, 为全省的光纤、卫星、微波的传输和调频、中波的发射提供信号源。

目前, 我省广播大厦输入了一批新的数字化线路来替换原有的传统光纤线路, 彩塔调频机房、辽宁广播大厦、彩塔微波机房、省网络公司、地球站和033中波台等各个部门之间的传送路线、传送模式和传送方案等, 都将被规划为新的方案。

2系统简介

信号传输方式有光纤传输和微波传输两种, 这两种传输互相拷贝。光纤传输又有两线路, 分为主用和备用两种。因此, 各种光纤线路均采用完全不同的路由器。

2.1传输方案

(1) 光纤传输方案

广播大厦信号首先通过光纤线路传输到省网络公司, 再以省网络公司作为信号中枢, 分别发送到彩塔微波机房和调频机房、地球站、033台各个方向。每条线路都分主、备两路。

(2) 微波传输方案

从广播大厦到彩电塔微波机房, 新建一条数字微波线路, 从彩电塔微波机房到033台和地球站分别淘汰了原有的模拟设备, 各自新建一条数字微波线路。所有光纤线路与微波线路相互备份。

2.2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

所有的电视信号全部用数字化方式传送处理, 并且将光纤传输和微波传输的各种线路都替换成为数字设备。

2.3系统特点

(1) 信号传输质量较高

数字化信号相比于传统模式在传输过程中, 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的距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能够保持信息传递与抗噪音干扰的比率基本不变, 通过专业的技术使发送端的信号质量与接收端的基本一致。

(2) 传输安全可靠

数字方式通过光纤和微波两种途径的共同作用使得传输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前者为主用通道, 后者为备份。

(3) 传输容量大, 设备小型化

在这一变型过程中, 单位光纤或是信道的传输量是传统模式的八九倍, 这样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大了传输的容量, 而且减小了其体积与占地面积, 设备的集成度更高, 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维护。

(4) 数字设备的智能化与互联互通

数字化的发射设备能够通过适配器来连接不同的网络接口, 使设备互联互通。这一技术使得其更加灵活、 简单与快捷, 提高了信号的传送速率。

3系统结构

我省广播电视数字传输系统图如图1所示, 信号传输路线为“信号→广播大厦→网络公司→彩电塔微波机房和调频机房→ 033中波台和地球站”, 传播线路由光纤和微波组成, 最后的传送终端将会是全省微波、彩塔调频、033台和地球站。在这一传播过程中, 都是以光纤线路为主要途径, 微波线路为辅, 以此来保障音频线路的持续稳定。

广播大厦的微波信号和网络公司的光纤信号将分别传送到033台方向、 彩塔调频机房和全省微波线路, 而这一线路由彩塔微波机房的切换器和音频分配器选择输出。

4传输线路

4.1微波线路

微波线路主要是广播大厦到彩塔微波机房线路、彩塔微波机房到033台线路和彩塔微波机房到地球站线路。这三条微波线路的组成原理基本相同, 都是PDH数字微波。

设备包括45Mb分复接器、QPSK调制解调器、音频编解码器、微波收发信机和天馈线。

(1) 发送端

发送设备组成方框图如图2所示。数字音频编码器先识别输入的多种节目, 通过输出E1信号, 数字分复接器将处理后的信息变成DS3信号发给数字调制解调器, 最后微波收发信机接收IF信号将其变为微波信号最终释放出去。

(2) 接收端

微波接收设备就是将发送端与接收端调换位置, 微波收发信机通过接收8G的信号通过以上途径最后将多种节目以信号方式输出。

4.2光纤线路

光纤线路主要有四路, 分别是广播大厦到网络公司以及网络公司分别到地球站、彩塔微波机房、033台。

(1) 广播大厦- 网络公司

电视信号是由广播大厦发出, 传输到网络公司。在这其中, 信号被分为单声和立体声信号两种, 分别编上不同的信号, 再分成主副两条线路的信号, 通过不同的光纤和微波线路进行传输。

广播大厦发射设备组成如图3所示。网络公司将E1信号通过光收机进行还原, 并将还原后的信号送入SDH设备。

(2) 网络公司- 地球站/ 彩塔微波/033台站

电视信号通过SDH设备将信号转化, 由光纤线路和微波线路再传输到彩塔微波机房、地球站和033台的终端上。每个方向都有主路和备路两套相同的接收设备。033台、地球站和彩塔微波将收到的光纤信号输入数字音频解码器, 最终解码成为数字化信号。

4.3彩塔微波机房分配和切换设备

分配和切换设备完成对来自广播大厦不同路由的接收信号的分配和切换处理, 并对发送设备提供信号。其设备方框图如图4所示。输入端分别由网络公司的光纤线路和微波线路组成, 这三路信号通过型号不同的音频分配器传输出两种线路的信号, 一路由单声信号传输到调频机房, 另一路由立体声信号传输到音频切换器, 最终传到033台, 全省数字微波的1、2、 3端电路和地球站数字微波设备。

这一设备有手动切换和自动切换两种方式, 在自动切换时, 设备会按照信号的输入顺序来自动切换, 即一个光纤信号中断后设备会自动切换到另外一个光纤信号, 此顺序为光纤主- 光纤备- 微波;在手动切换时, 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输入随意一线路的信号。

图4仅为一个节目信号的设备组成方框图, 每一个节目信号都有同样的设备组成。

4.4彩塔调频机房

彩塔调频机房与微波机房相邻, 微波机房将我省的电视信号分配到各个电路中。调频机房的设备方框图如图5所示。

调频机房的设备是将微波传送的光纤主音分、备音分和电台微波音分输入音频切换器, 再由立体声音频信号传输到多路音频切换器, 由单声音频信号传送到主用发射机。

5结束语

3.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篇三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综合布线的特点;返用范围

0.引言

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城市中兴建新式大型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首先提出楼宇自动化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内装有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设备,并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由于这些系统基本采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开学水平较低,所需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量很多,平均长度也长,不但增加了工程造价,而且不利于施工和维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中各种新型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公共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筑工程和通信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相互结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1.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3大部分构成,即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由于智能化建筑是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多种高科技之大成,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极为广泛,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经系统一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不应将智能化建筑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等同。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内和其他设施一样,都是附属于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建筑的主人和用户服务。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和房屋建筑彼此结合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但要看到它们是不同类型和工程性质的建筑项目。它们从规划、设计直到施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其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标准,既不是完全看建筑物的体积是否高大巍峨和造型是否新型壮观,也不是看装修是否宏伟华丽和设备是否齐全,主要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能力,如设备配置是否成套、技术功能是否完善、网络分布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优良,这些都是决定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为智能化建筑能否为用户更好地服务,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智能化效能,它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和各种设备及设施,在——定的条件下纳人综合布线系统,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体,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由于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各种设备、设施的当前需要和今后发展,具有兼容性、可靠性、使用灵活性和管理科学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智能化建筑能够保证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智能化建筑中如没有综合布线系统,各种设施和设备因无信息传媒质连接而无法相互联系、正常运行,智能化也难以实现,智能化建筑只能是一幢只有空壳躯体的、实有价值不高的土木建筑,也就不能称为智能化建筑。在建筑物中只有配备了综合布线系统时,才有实现智能化的可能性,这是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关键内容。

1.3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客观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建的高层或重要的智能化建筑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用性和今后发展等各种因素,积极采用综合布-镇系统。总之,综合布线系统分布于智能化建筑中。必然会有相互融合的需要,同时又可能发生彼此矛盾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与负责建筑工程等有关单位密切联系、配合协调,采取妥善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綜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是目前国内外推广使用的比较先进的综合布线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2.1综合性、兼容性好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线、电缆、接续设备和其他器材,技术效能差别极大,难以相互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相互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2灵活性、适应性强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工序,实用方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且节省工程投资。

2.3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垦形结构,各条绒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建时互相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维修,从而节约维护费和提高工作效串。

2.4技术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材料和标准化部件,并按照标准施工和严格检测,保证系统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满足目前和今后通信需要,且可在维护管理中减少维修工作,节省管理费用。

3.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一般有二种,即单幢建筑和建筑群体。单幢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范围,一般指在整幢建筑内部敷设的管槽系统、电缆竖井、专用房间(如设备间等)和通信缆线及淳接硬件等。建筑群体因建筑幢数不一、规模不同,有时可能过大成为街坊式的范围(如高等学校校园式),其范围难以统一划分。但不论其规模任何,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除上述每幢建筑内的通信线路和其他辅助设施外,还需包括各幢建筑物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管道和线路,这时,综合布线系统较为庞大而复杂。具体范围应根据网络结构、设备布置和维护办法等固察来划分相应范围。

此外,在军事基地和重要部门(如安全部门等)的建筑以及高级住宅小区(智能化社区)等中也需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会翟渐扩大和增加。从以上所述和建设规划来看,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为在智能化建筑中实现传送各种信息创造有利条件,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4.公共广播系统概述 篇四

本文重点给大家讲讲PETS三级作文的应试技巧。

一、PETS三级作文概述(含A、B两节)

三级写作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A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英/中文)写出约100词(不计算标点符号)的简单信件、便笺等。考查写作信件、通告、便条等简单应用文的能力,包括应用文的固定格式、如信件的称呼、署名、结尾套语等。分值为10分。

B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不少于120词(不计算标点符号)的文章。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文字等。考查写说明性或议论性文章的能力。分值为20分。

二、应用文写作

三级A节主要考查考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在应用文中又主要考查书信、通知和便条三种,下面分别介绍这三种文体的写作。

(一)书信

书信分为公函和私函。二者主要区别在对象和内容。前者如资讯信、推荐信,后者如问候信、邀请信。书信的构成一般为:

1.Heading(信头):信头是指发信人的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电报挂号等,以及发信日期。发信人的名称和地址等应写在信纸的右上角,即在日期的上边。日期也可以写在信纸后的签名下边。

2.Inside Address(信内地址(这部分只应用于正式商业书信)):信内地址是收信人的地址包括姓名、职务、公司名称、街道名称或信箱号、城市、州或省、邮政编码和国家。信内地址通常写在左手边,在日期线和称呼之间。

3.Salutation(称呼):称呼一般低于信内地址两行,与之平齐。一般在人名前加上dear并冠以尊称,具体如下:

(1)Mr.(Mister),用于无职衔的男子。

(2)Mrs.(Mistress),用于已婚女子。

(3)Miss 用于未婚女子。

(4)Misses(Miss的复数),用于复数未婚女子。

(5)Dr.(Doctor),用于博士。

(6)Pro.(Professor),用于大学教授。

(7)Ms.用于女士通称。

4.Body of Letter(信的正文):正文内容一般包括下面几点:写信人身份,写信事由,写信的理由,写信的目的。考场书信一般讲究简单准确,不需辞藻华丽。

5.Comp1imentary Close(结束语):信尾问候语是写在信尾的告别话语,例如“Sincerely”,“Sincerely yours”。通常位于正文两三行以下。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最后以逗号结尾。

6.Signature(签名):写信人的签名、名字和头衔(如果适用),写在信尾问候语同侧三四行以下的位置。

7.Postscript(附言):附言用来说明没有包括在信中的想法和内容。通常在附注下两三行的地方,从左侧顶格写起。在促销和私人信件中,附言也可以用来强调写信人请求收信人采取的行动和做出的考虑。

书信写作是PETS三级应用文写作的重中之重,考试机率很大。下面再从往年考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谈谈书信写作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明确试题要求

一般来讲,应用作文试题会在字数、话题、情景和作者身份等方面提出要求。考生应认真读,积极构思,确定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

2.确定读者

应用文写作要求在写作之前明确读者身份,根据情景,根据自己与虚拟读者的关系确定文章的语气和措辞。

3.注意格式

PETS三级的应用文写作多以信函为主。因此应熟悉信函的格式。主要是信头、称呼、结尾。

4.用词得当、语法准确、标点拼写无误

写作完毕要认真 检查,避免有关语法、拼写和标点的错误。

(二)通知

通知是上级对下级、组织对成员或平行单位之间部署工作、传达事情或召开会议等所使用的应用文。通知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布告形式贴出,把事情通知有关人员,如学生、观众等,通常不用称呼;另一种是以书信的形式,发给有关人员,次种通知写作形式同普通书信,只要写明通知的具体内容即可。通知要求言简意赅、措辞得当、时间及时

布告形式的通知:通常此类通知上方正中写Notice或NOTICE(通知),发出通知的单位的具体名称可放在正文前,也可放在正文后,右下角处,发出通知的日期写在左下角处。书信形式的通知格式和一般书信类似。

(三)便条

便条其实是简单化的书信。在格式和内容上都比书信简单。一般不需要写发信人的地址,因为彼此都比较熟悉。所以,对收件人的称呼语也比较自由,语言更接近口语。结尾的落款和客套话也常常省略。

三、短文写作

写作的B节要求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不少于120字的文章。情景主要是图表、数据或图画。考试中,最多出现的是图表写作与图画写作两种,下面分别介绍。

(一)图表写作

图表写作往往是用数据或比例来表示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说明一定的道理。常见的图表有:表格、扇形图、线性图、条形图和柱形图。图标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仔细看图,全面领会图表中的信息。

2.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图表中的信息,得出结论,构思文章的整体布局。

3.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写作。

4.引用图标数据要有针对性。

要写好图表作文,应该熟悉图表写作的常用句型,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可以使文章显得较专业。下面给出图表概述或描述中常用的句型:

1.As is shown by the graph, „„(概述图表)/in the table.2.It can be seen from the table that „„(得出结论)

shown graph/concluded figures/estimated statistics

3.„ amount to „„(数量总计)/add up to/come to /sum up to

4.„ increase from „ to „(数量增减)

decrease/rise/fall /drop

5.(be)three times as + 形容词 + as

总产量 total output

钢的年产量 the annual output of

上升17% rise by 17 per cent steel

日产量 the daily output

导致产量下降 result in a diminished output

6.Compared with „ ,(作比较)

7.There is(was)a rapid rise in „ be on the rise/has

been sharp increase on the increase/sudden decrease

on the decline/steady decline/gradual fall/slow drop

(二)图画写作

图画写作就是通过图画提供的图象信息写一篇短文,包括叙述一故事,或通过几幅相关的图画说明某个问题或得出结论。书面表达试题要求考生从图像信息中分辨或综合作文主题的层次,然后写出不少于120字的短文。就看图作文内容而言,是要求考生写出观察到的背景,也可以借助想象力适当地进行发挥来补充一些内容;从看图作文的表达方式看,此类作文可以单纯地理解、说明、也可以在说明中加以描写、叙述,另外还可以将图画中的内容改编成故事。

看图作文不仅考查考生对图形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而且也考查考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做好看图作文试题其实不难,考生在平时一定要读一些范文,学习范文写作的套路。看图作文的写作步骤:

1.认真审题,理解图画中的主题、梗概。

看图作文的第一步应该是“看图”,根据题目要求认真、细心地观看图画,看看图中都有什么。包括人物及人物的动作、行为、装饰、表情和与他们有联系的物品及物品的形态、位置、大小,画的背景等。

2.罗列写作大纲。

在图画写作中,写作大纲十分重要,它可以帮你防止遗漏写作要点,又能帮助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

3.增加细节、连续成文。

在大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润色成文。注意写完后同样要进行仔细的 检查,看有无语法、拼写、标点错误。

四、总结

上面介绍了两大类型——应用文和看图作文——的写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一些技巧,事实上,在考试中考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作文的不理想,而在总结作文不理想的原因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写好作文有很大帮助。下面总结一下作文不理想的几大常见原因:

第一、英语底子太薄。底子太薄主要表现为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及对基本 词汇 记忆不清。它包括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滥用,主谓不一致,单复数搞不清楚(例如:a people等),时态和语态混乱及词语的各种形式掌握不牢。有的考生文章写得很长,字迹也很工整,但是读完之后只觉得思路紊乱,支离破碎,没有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也就只能得两三分以慰劳苦。

第二、词汇量太小,且对已学词汇记忆不清。除了底子太薄这个原因之外,考生词汇量太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有的考生汉语功底很好,用汉语作文,他们就会思如泉涌,下笔千言,但是一到用英语作文就好像被缚住了手脚,不知如何下手。比另外有的考生虽然对题目及要求非常清楚,但是因为自己所掌握的词汇所限,无法用一些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 思想,于是只有绕着题目翻来覆去乱说一气。词汇的有限导致许多考生有口难言,欲说不能,对他们来说,用英语作文实在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第三、缺乏 思想,深度不够。很多考生写出的文章着眼点低,视野狭窄。举出来的例子是范围太窄,大多是讲老板或领导让干的事只能答 “Yes”而不能回答 “No”。其实除了这些,可举的例子很多,关键是要抓住实质。

第四、缺乏应试技巧。主要表现为有些考生在篇首或篇尾有喊口号倾向(如Dear friends, let‘s not hesitate to say “No”),或画蛇添足,本来文章该结束了却偏要罗罗嗦嗦再来两句多余的话;另外一些考生字数把握不准,不是写得太短就是写得太长,写得太短的会因为字数不够而失分,太长的又因为阅卷老师任务繁重,时间窘迫,不能因为一篇文章乱了整个阅卷节奏。还有一些考生的笔迹(尤其是用纯蓝墨水钢笔和出水太浅的圆珠笔写的),让阅卷老师怎么也看不清楚。

5.CBTC系统概述 篇五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这一思想的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开始系统地展开研究并进行阶段性测试,90年代开始进入试验段测试阶段。1999年9月,IEEE将CBTC定义为:“利用高精度的列车定位(不依赖于轨道电路),双向连续、大容量的车-地数据通信,车载、地面的安全功能处理器实现的一种连续自动列车控制系统”。定义中指出CBTC中的通信必须是连续的,这样才能够实现连续自动列车控制,利用轨间电缆、漏泄电缆和空间无线都可以实现车、地双向信息的连续传输。

借助先进的列车定位技术、安全处理器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使得CBTC与传统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控制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整个系统提供可靠的检查与平衡手段,通过车-地间双向信息传输,实现对列车的闭环控制,从而大大降低认为错误的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更高。

(2)、各级调度都可以随时了解区段内任意列车的位置、速度、机车工程及其他各种参数,利用上述信息,各级调度可以规范、协调地直接指挥行车。

(3)、车站控制中心依据列车状态及前车状态,结合智能技术调整列车运行,获得最佳区间通过能力,减少列车在区段内运行时不需要的加速、制动,增加旅客乘坐的舒适度。

(4)、区段内 所有运行列车的各种参数(如:列车号、机车号、位置速度、工况、始发站、终点站、车辆数、载重量等自动的发给各种管理系统,如:TMIS、DMIS,不需要人工键入,从而可以避免对参数的漏键、错键、迟键和其他认为的错误,将以上控制和管理紧密结合,实现铁路信息化。

(5)、减少沿线设备,设备组要集中在车站及机车上,减轻设备维护和管理的劳动强度,受环境影响小(如:可减少雷击等现象的干扰和损伤在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破坏后,易恢复运行。

6.移动通信系统概述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涵义及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讲授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

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教学难点: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涵义

2、移动通信系统组成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4、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Ⅰ、组织上课

Ⅱ、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什么是通信?并举例说明

2、什么是通信系统?

3、按收信者是否移动,通信系统分为几类? Ⅲ、讲授新课:

一、移动通信

1、定义:通信的双方或一方处于移动中的通信称为移动通信。

2、内涵:

1)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是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2)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3)移动体之间的通信只能依靠无线电传输。

3、解决的基本问题:动中通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组成: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传输线等组成。

1)移动台(MS)

分类:便携式、手提式、车载式 2)基站(BS)有收发信道盘等组成

无线小区:每一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的通信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无线小区的大小,主要由基站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决定。

3)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具有一般市话交换机的功能,还有移动业务所需处理的越区切换、漫游等功能。

4)传输线

连接各设备的中继线。MSC到BS之间的传输主要采用微波或光缆等方式。

2、工作方式:

按通话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工作方式)分类:

1、单工

2、双工

3、半双工

1)单工:收、发交替

同频单工:收发用一个频率 异频单工:收发各用一个频率

2)半双工:一方双工,另一方单工

3)双工:收发同时工作。(最复杂)移动通信用

时分双工:在通信中在不同时刻进行上下行数据传送模式。发送的时候不接收,接收的时候不发送。上下传送数据的时间不一样,但使用的频率是一样的。

频分双工:上下行在不同的频率上发送和接收。

三、移动通信系统是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1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80s 系统类型:FDMA(频分多址),模拟话音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美国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也称为IS-54): ii.英国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我国邮电部于1987年确定以TACS制式作为我国模拟制式蜂窝移动电话的标准。2001年关闭模拟网。

讨论:为什么要淘汰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2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90s 系统类型:TDMA(时分多址)或窄带CDMA(码分多址),传递话音和低速数据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欧洲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ii.北美的D-AMPS(Digital AMPS,也称为IS-136): iii.北美的CDMA(IS-95,Interim Standard 95)

iv.日本的PDC(Person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3、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2.5G,2.5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96 系统类型

i.TDMA、CDMA(码分多址),中速数据传递的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i.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速率144kbit/s)GSM向WCDMA的演进策略 iii.IS-95B(速率115.2kbit/s)

IS-95向cdma2000的演进策略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rd Generation)出现时间:2000s 系统类型:FDMA、TDMA和宽带CDMA,传递多媒体业务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欧洲的WCDMA((Wideband CDMA,宽带码分多址))ii.北美的cdma2000 iii.中国的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四、对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7.精密调频同步广播原理概述 篇七

调频广播, 由于其电声指标优越, 频带较宽, 便于传输高保真立体声信息, 因此, 80 年代以来调频立体声广播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听众审美情趣的提高, 对调频广播节目的需求也随之增大。一方面, 广播界采用不断增加节目套数的方法来满足听众的需求,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如何充分利用频率资源, 促使业内人士不得不进行认真考虑。另一方面, 交通的日益发达, 尤其是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 使人们对在移动中接收交通信息及其他广播节目有了更高的需求。

同步广播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频率资源的利用率, 按我国的频率规划, 每个省每套节目分配三个频率计算, 可以节约频率资源1/2 以上, 并在使用频率上有效对抗干扰。同时, 同步广播在降低发射设备订购和调配成本、减少频率协调周期和费用、建立广播节目统一的频道形象等方面都起到明显的作用。

1 存在技术问题

所谓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就是具有重叠服务区, 使用同一载频、同时同相位同一节目广播的调频发射系统[1]。与中波同步广播不同, 两个调频信号的叠加要比两个调幅信号叠加复杂得多, 不仅合成信号的振幅发生变化, 更重要的是合成信号的瞬时频率也发生变化。因此,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要比调幅同步广播技术更严苛, 调频同步广播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同”, 即同频、同相、同调制度。

1) 同频:要求发射机载频一致, 相邻发射机之间的频率差足够小, 如载频有偏差, 会产生差拍干扰;2) 同相:要求两个已调信号到达接收机应相同, 相邻发射机发出的已调波在相干区的相位差足够小, 若有时延差, 经过在接收机的叠加, 解调后会产生失真、混响和互调衍生物。这种失真程度与时延差和调制频率有关。时延相同产生失真最小;3) 同调制度:相邻发射机的调制度差足够小, 即保持两台的频偏一致。若不一致, 叠加信号在接收机解调后也会产生附加失真和衍生成分。这种失真与调制度偏差和调制度频率有关。当调制度相同时这种附加失真最小。

2 技术解决方案

用共源调制法解决调频同步广播中的“三同”问题。

共源法调频同步广播技术, 利用微波链路实现了调频同步广播节目信号的已调信号传输, 保证了各同步电台之间的瞬时频偏一致 (频偏只决定首站调制度, 其他各站通过微波差转, 相位、频偏不变) , 采用自主开发的GPS频率基准源技术, 使各同步电台之间载波精密锁定, 解决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进延、频偏不一致和信号幅度比不能控制的难题, 实现了调频精密同步广播。现场收听, 固定和移动接收, 质量良好, 主管评价优于4 分;在等场强区接收, 略有干扰, 主观评价优于3 分, 同频保护率趋于0 d B (行业规范要求:6 d B) , 保证了调频单频网的无缝覆盖, 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调频同步广播”。

3调频同步广播系统组网解决方案

3.1 系统技术要点

调频同步广播的关键在于“三同”, 这也是本系统的优势所在。

1) 各发射台输出载频严格锁定专用GPS模块输出的高精度10 MHz频标, 确保“同频”。

相对频差F <10- 11Hz, F → 0Hz。

2) 采用自主研制的数字激励器替代传统的模拟激励器, 并具有随路音频信令的数字化音频传输链路, 确保“同调制度”。

绝对调制度偏差<3 Hz。

相对调制度偏差 Δ M → 0Hz (由于数字激励器工作的一致性) 。

3) 音频延时数字调整

相对音频时延偏差T → 1μ s。

调整范围0~300 ms (考虑到卫星瞬间的时延240 ms) 。

3.2 系统特点

1) 组网所用激励器位数字激励器, 其实现采用了DSP+DDS技术;音频一延时、音频编码、射频调制均为数字实现。2) 随路音频信令将同步时标符合在音频流中与GPS提供的IPPS时标校准, 确保各发射站点之间的音频相对时延固定。3) 随路音频信令可检测、补偿, 数据链路由于路由变化、同步滑动、数据复用等造成的延时变化。在电信、卫星、光纤网络中传输均能保证时延的一致性。4) 系统锁定于高精度的GPS频标。5) 关键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 实现简单、数字化程度高;另一方面他们自带故障检测、告警和修复功能, 确保系统运行高度稳定。

3.3 系统构成

系统采用的是一对多点的覆盖方式。广播电台的音频工作站送出音频流, 系统前端负责分法音频流到同步覆盖网中各发射机。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音频传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卫星、电信、光纤和微波中继等网络均可。按照中继方式的不同系统相应分成四种传输子系统:FMGX—S (卫星中继) 、SDH网络 (AESE1) 、FMGX—F (光纤中继) 和FMGX—M (微波中继) 。

摘要:分析了调频同步广播存在的技术问题, 并提出技术解决方案。

关键词:同频,同相,同调制度,数字立体声调频调制器,GPS基准源,同步激励器

参考文献

8.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点概述 篇八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语言;概述

一、系统功能语法主要思想

(一)系统思想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言被定义为一种“意义潜势”即一个可以进行意义选择的系统网络。系统网络中还包括子系统。这样,整个语言系统就是系统中的系统。比如,代词系统,动词系统,而在代词系统下,又有人称系统,单复数系统。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依赖而存在,也可以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因此,系统思想强调的是做事之道,没有语言使用者的实际使用,语言系统便没有意义也不会存在。

(二)元功能思想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韩礼德将千变万化的语言功能进行抽象总结,并命名为“元功能”或者“纯理功能”,它是语言的共性,是语言的普遍特征。

语言的元功能包括三个方面,首先语言是语言使用者对主客观世界中过程与事物的经验反应,被称之为经验功能。此外,语言是语言使用者在交际社区中做事的手段,所以语言的另一功能是反映交际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人际功能。最后,经验和人际功能都需要借助思想完整的语篇来实现,所以语言的第三个元功能就是语篇功能。这三大元功能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对语言功能的高度概括。

(三)语境思想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意义潜势系统,并不是符合语法规则句子的集合体,而是一种自然存在,所以语言的研究离不开真实的语境。

语境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决定了情景语境,情景语境决定了语言语境。文化语境是指言语社区的环境、文化、信仰、风俗。情景语境是指语篇产生的及时环境,如,言语发生的时间、地点。语言环境是语篇的内部环境,如,上下文的关系。

二、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特点

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流派之一,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力于相关语言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另一方面系统功能语法本身的理论特点也为成就的取得提供了可能性。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特点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功能语法强调语言的社会学属性

这种社会学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将语言置于社会语境中,从社会语境中寻找解释语言现象和本质的证据,另一方将语言置于社会语境中,把语言当做引导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韩礼德把语言看做一种“意义潜势”而作为一个可以进行意义选择的系统网络,它实际是“行为潜势”的体现,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所以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研究的重点是处于语境中的语言,强调把“语用能力”和“语用使用”相结合。只有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才能看到语言的真实面貌,从而确认影响语言形成和结构的重要因素,以便更好的解释语言现象。所以语言的“杂乱无章”是必然的绝对的。这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系统思想和语境思想中都有体现。

(二)系统功能语法的认知性

系统功能语法除了具有社会学属性,另一个特征是认知性。这体现在它的元功能思想中,其中经验功能体现的最为明显。经验功能是指语言使用者对真实世界及本人内心世界的认识,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先前的经历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选择,这里的经历就是先前认知的结果。此外在经验功能的实现方式及物性也体现了认知性,“及物性是有关认知内容选择的结合,是对语言外经验的语言表达”(引自,胡状麟,2014)。除了经验功能, 认知与其他功能也有联系,如,在语篇功能中情态附加语要与表示认知概念的主位共同充当复合主位。而在人际功能功能的情态也有认知情态和非认知情态之分。所以系统功能语法与认知有紧密的联系。

三、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价值

系统功能语法独具特殊理论结构和视角,使得它在解释语言现象上独树一帜。它通过系统的概念将语言整合成一个可供选择的意义潜势,语言使用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背景下(语境)根据自己不同的交际功能,做出选择,并最终通过语篇表达出来。这种语言模型使得系统功能语法在实践和应用领域具有较大的价值。首先,系统功能语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提供帮助,如,语言障碍患者者的康复、语言教学等。其次,系统功能语法还可以应用于计算机、心理学等领域。正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才使得系统功能语法更加完善并不断发挥作用。

四、结语

系统功能语法通过元功能思想将意义潜势系统放置于语境中,这使得系统功能语法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任何语言学流派都有优势,同时也有不完善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以后的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3rd e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常晨光.系统功能语法的社会符号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2,3:18-21.

[4]胡状麟.系统功能语法的认知关[J].外语学刊,2014,3:44-50.

9.什么是准系统概述 篇九

准系统的英文名称是Barebone或Bare System,它是一种全新的电脑,不同与笔记本和台式机,体积介于台式机和笔记本之间,一般来说,准系统只有机箱、主板电源和主板等配件,没有CPU、内存及硬盘等价格随时变化的配件,一部分准系统也会有光驱。

准系统的优点:天生的小巧玲珑无疑是准系统的最大优势,无论外型如何改变,准系统与台式机相比总是在外型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就算是与笔记本想比,体积也不是相差太悬殊。商用台式机因为定位的问题,基本上外形设计都比较保守,而家用机虽然设计前卫,但是对于办公场所使用未免有点不稳重。而简单、大方的准系统则刚好符合两者的折衷要求。也是近年来IT产品普遍流行的,简约设计。

强大的性能又是准系统占领市场的另一个重要武器。笔记本因为先天的架构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性能的追求,尤其表现在3D图形方面。虽然笔记本上的CPU的速度越来越快,内存越来越大,不过3D性能始终是笔记本的弱项,尤其是笔记本的CPU与显示卡等设备并不能随意升级。而准系统不同,因为采用标准PC接口,无论是配件来源价格,还是性能,都比笔记本要容易一些。传统台式机的性能虽强,不过体形上的劣势又表现得十分明显。

时尚的.外型也是准系统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之一,做为后PC时代的领导产物,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性能上,与家具搭配和谐美观,使用方便,也是人们的重要要求之一。

十足的人性化设计才是准系统真正的武器,无论是可调节音量的旋钮,还是智能风扇温控系统,还是其他设计都符合现代人的习惯和要求。

10.计算机网络系统概述 篇十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从形成、发展到广泛应用已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

 

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自己的个人电脑、PDA或手机通过电话线、网络线等有线方式或通过无线移动网等无线方式连接到互联网。我们可以享受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浏览Web页面、远程上传与下载文件、发送或接收电子邮件、网上实时交谈、网络游戏等等。网络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无处不在。

本章主要学习组建计算机网络的有关基础知识,使我们对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特征和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看一下如图1-1所示的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有两台分别装Windows 操作系统的可以独立工作的计算机,它们通过连接在集线器上的两条电缆线连接在一起,两台计算机之间可以互相通信,互相使用对方的软驱、光驱和各自磁盘上的软件资源,可以安装一个网络游戏两人共同娱乐。一台计算机如果要拷贝另一台计算机上的容量约10MB的数据,只需要仅仅几秒钟的时间。 

 

 

 
由此我们可以给计算机网络下一个最通常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或协同工作为目的互连起来的独立计算机的互联集合。

 

从技术角度讲,组建计算机网络需要三要素:可独立自主工作的计算机、连接计算机的介质、通信协议(protocol)。

可独立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是指装有操作系统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一台计算机脱离了网络或其它计算机就不能工作,则不认为它是独立自主的。

介质可以是电缆、光缆或无线电波。

 
   
通信协议可以理解为一种通信双方预先约定的共同遵守的格式和规范,同一网络中的两台设备之间要通信必须使用互相支持的共同协议。如果任何一台设备不支持用于网络互联的协议,它就不能与其它设备通信。

 

可以将人的语言理解为人们互相通信的一种协议,图1-2中的两个不懂外语的外国人谈话相互都听不懂。图1-3 中两台计算机使用不同的协议相互不能通信。

 

 

图1-2 两个不懂外语的外国人谈话

 

 

 

图1-3 两台计算机使用不同的协议

 

 
   
局域网的英文是 Local Area Network (LAN),顾名思义就是局部区域的计算机网络。前面图1-1所示的就是一个局域网。计算机基础知识

 

局域网是一种小范围(几公里)的以实现资源共享为基本目的而组建的计算机网络,其本质特征是分布距离短、数据传输速度快。较低速的局域网传输数据的速度大约为10Mb/s~100Mb/s, 较高速的局域网传输数据的速度可达1000Mb/s~10Gb/s。图1-4所示的是一组相对功能较强的局域网交换机,图1-5所示的是一个WAN示意图。

 

 

图1-4 一组典型的局域网交换机

 

 
  图1-5 WAN示意图  
局域网的主要标准是IEEE 802.X 。局域网的主要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异步传输模式(ATM)等。以太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和建网成本最低的局域网。

 

广域网的英文是 Wide Area Netword (WAN),广域网是指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地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各种局域网互联而成的大型计算机通信网络。广域网中的主机和工作

组建广域网使用的主要设备为,调制解调器、广域网交换机、接入服务器、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如图1-8所示。

图1-8 组建广域网使用的主要设备

广域网的工作原理动画

 

站的物理分布一般在几公里以上。例如像IMB、SUN 等计算机公司都建立了自己企业的广域网,它们通过通信部门的通信网络来连接分布在全球的各子公司。广域网的传输速度相对局域网来说较低,一般在几 kb/s~2Mb/s左右。WAN主要功能是在较大范围的区域内提供数据通信服务,主要用于互连局域网。WAN可分类为公用电话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数据网DDN、X.25共用分组交换网、帧中继Frame Relay、异步传输模式ATM等。  
   
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LAN是最基础的,可以说WAN也是在LAN的基础上通过网际互联形成的。目前LAN的主要用途有:

 

1.共享局域网中的资源,如打印机、绘图仪等。

2.共享服务器上数据库中的数据。

3.共享服务器上的多媒体数据,如音乐、电影等。

4.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等服务。

5.用户间的数据拷贝与存储。

 
   
组建局域网使用的主要设备为,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和ATM交换机等,如图1-6所示。  

 

图1-6 组建局域网使用的主要设备的实物照片

 

 

 

图1-7 组建局域网使用的主要设备的图标

局域网工作原理显示动画

 

 

 

 

 
   
   
   
带宽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数据从网络的一个节点传送到任意节点的容量,通常用bps、kbps和mbps表示,有时也用BPS、KBPS和MBPS表示。

 

上一篇:不要为自己找借口下一篇:大连一模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