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2024-07-10

如何做好社会调查(8篇)

1.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篇一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如何做好调查研究?

——在宣州区委组织部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2008年10月14日)徐开春 各位领导:

有幸能再次和区委组织部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一起探讨公文写作知识。听说今年我们区委组织部组织了一个13人的调研组调研,这值得我们学习。

实际上,我们在座的各位对调研报告已经不陌生了,也在不知不觉中写过不少调研报告。也许有的同志说我没有呀。但据我所知,我们组织部的干部大多参加过干部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你们写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实际上就是一个格式化的调研报告。

我们知道,调查报告就是单位或个人把对某个问题调查的情况,向有关领导部门或群众报告。它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有目的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调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掌握大量的情况和材料,然后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努力找出事物的本质,弄清它的发展规律,有根有据地写成的报告。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基本情况的调查等。根据单位工作性质来分,纪检会对某一事、某一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写的最多,我们组织部对某一人和某一单位的调查报告写的最多,现在各单位写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典型经验的调查最多,信访局写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最多,党史办和档案局写某一事物沿革的调查最多,各调研机构写新情况和新事物的调查最多。在我们组织部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形式都有经历,我也可以一一找出你们调研报告的特殊原型来:我们组织部有关西林社区老党员徐某退职情况的调研报告,就是有关某一事的调研报告。干部考核材料,就是某一人的调查报告。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就是某一单位的调查报告。乡镇领导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就是某一方面情况的调查报告。2004年组织部写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报告,就是经验类的调查报告。2004年某镇党政班子有关问题的情况调查,就是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双桥街道马某问题的调查,就是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我们开展的科学发展观调查,就是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

那么调研报告到底怎么写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调研报告的基本写作特点。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写法不尽相同,但大体情况都有标题、开头、主体、结尾、落款五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分项探讨:

(1)标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公文式标题。一般由介词“关于”加调查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宣州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建设和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也有的省略介词“关于”和文种,如《村级组织建设情况调查》。第二种是正副式标题。正题揭示调查报告中心思想,副题说明调查的事由或调查范围,并写明“调查报告”或“调查”字样。第三种是文章式标题。这类调查报告的标题比较灵活,标题中不写出“调查报告”或“调查”的字样。有的是概括出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如《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宣州区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报告》,有的是采取提问的形式,如《新农村是怎样建成的? 》。

(2)开头,各类调查报告的开头,主要有以下写法,现以《以学习推动思想解放,以实践落实科学发展》为例:一要交代调查本身情况。包括调查的起因、调查的内容、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等。为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更好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交代调查对象情况。包括被调查者各方面的概况或有关自然情况等。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察看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展开调研,同时就学习教育、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机关效能等方面内容,向社会各界发放了200份问卷调查表,其中各单位党政、人大和纪检“一把手”100份。三要对全文内容作出概括。包括点出调查报告的结论性意见或主要经验等。10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当然,有些调查报告可能是某两种写法的结合。也有的调查报告没有开头语,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我们组织部门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就是典型的“在标题下面分几部分直接写下去”这一类。

(3)主体,各类调查报告的主体要解决好观点材料的组织和布局结构的安排这两个问题。

第一,观点材料的组织。写任何调查报告都要确立明确的观点,全篇要确立总观点,各个组成部分也要确立服从总观点的分观点。总观点应当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针对性,应当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社会现实的主流,应当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教育意义。总观点要包容分观点,分观点要说明总观点。总观点和分观点都是从调查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而得出的,但要根据总观点和分观点去组织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材料和观点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调查》的总观点就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下面有五个分观点支持总观点:一是瞄准“产业转移”,确立宣州发展定位和工作目标。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突破了诸多发展体制障碍。三是致力“六大建设”,实现了宣州经济发展新的突破。四是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和谐文明新宣州。五是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二,布局结构的安排。调查报告是文字篇幅较长的应用文体,应当精心地安排好布局结构。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结构主要有:一是横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材料分成几个部分来写,每个部分观点鲜明,中心突出。采用这种结构形式,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分总关系、主从关系等,都应妥善安排。二是纵式结构。这种结构主要是对重大事件进行调查时使用,是按调查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加以阐明。第三,综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安排是兼有横式、纵式的特点,相互结合地安排材料。我们平时写的调查报告大多是横式结构,《科学发展观调查》也不例外: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二、影响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障碍;

三、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建议。

(4)结尾,不同内容的调查报告,结尾的写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有以下主要写法:第一,针对调查的内容,提出意见或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某些问题的调查,多以表明意见、建议作为结尾;对某些新生事物的调查,多是提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结尾。但我们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一般没有,但是组织部在向区委常委会汇报时,作统筹的建议。第二,概括全文的基本思想,深化调查报告的主题。对某些方面基本情况调查,推广某些成熟的典型经验,多采取这种写法结尾。第三,补充式结尾。有些情况和问题,与调查报告的中心内容和主旨关系不大,在正文部分没有提及,但又需要讲清的,可以在结尾处附带加以补充说明。《科学发展观调查》主要是对开展科学发展学习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5)落款。写明作者名称,如果是联合调查,亦应标明。在作者名称下写清年月日。有些调查报告有附件,应在结尾处标明附件名称、份数。《科学发展观调查》就是联合调查,郭金友副书记是课题组组长,9人成员组,是我主笔和统稿。

其次,要注意在写调查报告时的几个问题:

(1)要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群众,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包括正面的、反面的,直接的、间接的,历史的、现实的,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事实依据。《科学发展观调查》我们9人分两组对12个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的200人进行了调查走访。

(2)要善于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

(3)要选用切实可靠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很自然地得出。要善于用精确、充足的材料来说明观点。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科学发展观调查》最大的特点就是200份20题的问卷调查分析,而这些问卷调查是根据我们调研前的总体思路进行设计的。对报告很有说服力。

(4)文字要朴素、明确、实在。注意把说理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说明政策。还要注意运用可靠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

当然,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由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写法也不完全一样。前面我们说了,调查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事、某一人、某一单位、某一方面的情况,也可以是揭示经验或揭露问题。调查报告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典型经验的调查,揭露问题和矛盾的调查,某一事物历史沿革的调查,新情况新事物的调查,基本情况的调查等。在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探讨后,我们现在就根据常用情况逐个探讨。

关于某个人和某个班子的调查,就是我们常用的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实质上就是格式化的调查报告,主要是写“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内容和存在的不足、民主测评情况,最后写考核组成员。实际上,给干部写考核材料就是在给他们“画像”。我们在写干部考核材料和领导班子考核材料之前,我们都要做大量的工作:听取被考核干部和领导班子的述职,访谈干部和领导班子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发放干部和领导班子测评表,以及我们平时掌握的一些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被考核对象的特点来。只有这样被考核的对象的“像”才能得像、画得准。如果仅仅根据被考核对象的述职报告来写,有时就会将所有的被考核对象画成一个“脸谱”,根本起不到考核的作用。我在2007年参加的对乡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的考核中,我就是注意这样“画像”的。如在写溪口镇党委政府班子的考核材料时,我给他们的“画像”就是“班子中当地人占57%,但他们注意团结,坚持不搞‘小圈子’”,“7名班子成员中4名个性鲜明3名个性温和,4名溪口本地人,个体素质较高,分工明确,角色搭配合理,战斗力较强,适合山区工作特点”。在写农委班子考核材料时,我给他们的“画像”就是“班子变动频繁,但总体团结。区农委班子6年5次变动主要领导(李寿生—金德平—姚进—李福全—金德平),班子成员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动,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但由于中间力量的支撑,班子团结状况总体较好”,“无论是2006年蚕桑事件,还是农牧两场改制,班子成员都始终战斗在一起,同甘共苦,直到事态平息,直到改革彻底,做到了关键时刻不缺位,主要领导不在能补位,在农业系统干部和群众中的威信较高”。我们在向部长办公会汇报的意见和建议就是“溪口镇的班子最好别动”,“区农委的金德平已经做过两次‘主持工作’,而且能带好班子,就应该给他‘扶正’”。因为“像”画准了,提出的建议自然就会有“说服力”,区委组织部和区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

关于典型经验的调查,在掌握基本技艺的情况下,要注重以下方面:

1、总结时要条理清楚。占有大量材料后,就要选材,做到“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怎样剪裁,关键在文章定位。就拿我为四个单位总结来说,水阳镇是水乡,发展的水经济,形成了水文化,所以我就以水组题。西林以前是乡,现在发展成全市唯一的仅有社区的城市街道,所以我就以这一变化组稿。澄江是有社区也有乡村的北门老工业区,我就以此开笔。老干局的材料主要是区委、政府和老干部局服务离休干部好了,成绩就出来了。有了总体定位,选材就不难了。西林的材料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材:一是:区划:让西林从“农村”走向“城市”;二是:改革:让西林由“农村”转型“社区”;三是:开放:让西林经济从“农业”转向“区街”;四是:搞活:让西林人生活更“快乐”;五是:稳定:让西林人的生活更“和谐”。第一部分实际上是西林的发展史,二、三、四则是中央的要求“改革、开放、搞活”,最后一部分是现在的现实要求,脉络比较清楚。

2、总结后要让人看出规律性的东西。对大量材料,各种类型的矛盾,要反复分析研究,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本质特点、来龙去脉来论证其发展的趋势。水阳镇的30年发展材料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选材:一是:水阳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商机”,不断创新,即使失败也要执着追求,不达目的不罢休。敢吃“螃蟹”,让水阳人均渔业增收1850元。二是:水阳人总不甘“囚”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们渴望走出去,扬‘帆’出海,到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水阳每年有1.8万人次“圩底之蛙”跳出圩区,800多艘水阳船舶扬帆长江、闯荡沿海,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三是:水阳人总是“想他人所不敢想,为他人所不敢为”,积极投身改革,突出重‘圩’,让不能发展工业的“圩区”建起了自己的工业区。从“藏富于民”到壮大集体经济,从“两水富民”到工贸强镇,原来“财政赤字”的“穷政府” 2007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这篇总结,就是通过与水有关的水文化展示:螃蟹、帆、圩是水乡气息,同时也代表了水产和水运业,体现出水阳人敢吃“螃蟹”的改革精神,扬‘帆’出海的开放精神,突出重‘圩’的发展精神。

关于调查报告的类型转换,《坚持“工贸强区”战略,推进“一区多园”建设,宣州区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原是横式结构的,但在《宣城工作》约稿时,我们把它改成了经验类的了。主观点是:宣州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实施“东向发展”和“工贸强区”中迎难而上,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举全区之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目前,以经济开发区(东区、北区)为龙头,水阳、狸桥、水东、古泉、寒亭、杨柳、金坝、西林、敬亭山、周王等乡镇分区和粮食产业特色园、孙埠木材加工特色园并行发展的“一区多园”已逐步成为承载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支持主观点的分观点是:

一、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一区多园”基础设施;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一区多园”大发展;

三、利用“一区多园”平台,扩大对外招商引资成果;

四、明晰“一区多园”发展思路,实现宣州经济跨越式发展。在问题类调查报告中,我们分析出 “一区多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规划问题。

2、要素问题。(1)土地(2)资金(3)人才。

3、政策体制问题。

4、环境问题。(1)硬环境。用电、对外通道、杆线。(2)软环境。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对策建议:

1、争取规划及时出台。

2、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一是土地方面。二是资金方面。三是人才方面。

3、加快理顺政策体制。

4、努力优化发展环境。(1)加快硬环境建设。(2)深化软环境建设。

“樱桃好吃树难栽”,调研报告好写头难开。那么我们怎么搞调查研究呢?在不断的实践中,我认为写好调研报告“功夫在‘写’外”,我总结的经验有三点,与大家分享:

一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剖题准备。我们接到的调研课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领导或上级交给我们的调研课题,一个我们根据思考自己拟定的调研课题。不管是哪种课题,在调查研究前,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剖题。也就是我们在拿到调研课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想怎么办:我们调查的目的是什么?调查后形成的调研报告给谁看?被调查的重点对象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调查?调查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在反复的酝酿和比较后,选择最恰当的调查方式,确定最合理的调查对象,达到最佳的调查效果。我们在拿到科学发展观的调研题目后,我就把调研确定调查目的既要为上级组织服务,也要为同级党委服务,实行内外有别的调查方式。在调查组的组织上,因为范围涉及比较大,级别比较高,我们就请郭书记挂帅,从人员抽调上,因为是区委文件,就我们区委办责无旁贷;材料上报到市委组织部,区委组织部参加理所当然;去年科学发展观讨论由区委宣传部组织,区委宣传部入选也在情理之中;区直单位调查,区直工委情况要清楚;科学发展与效能建设密不可分,区纪委有理由参与;根据党校教师平时在外调查少,我们也邀请他们参加了。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我们既选择了乡镇街道也选择了区直单位,既选择了经济单位也选择的民生单位,既选择了领导干部也选择了普通群众;乡镇街道选择上,我们既选择了南部山区乡镇也选择了北部水乡,既选择了合并乡镇也选择了没有合并乡镇,既选择了各方面成就突出的乡镇也选择了近几问题比较多的乡镇。在问卷调查的发放上,我们抓住召开全区性大会(全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动员大会)的机会发放了100份领导干部问卷调查表,到12个被调查单位时,着重发放给中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在调查方式上,我们选择先书面通知,要求被调查对象做好人员和思想准备;选择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集思广益;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认真统计分析原因;深入企业、市场、学校和农户家中与他们座谈。调查报告写好后,请各位参加调查的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才形成两份调研报告分别上报市委组织部和区委领导。

二是“全面把握命题”设计问卷调查。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问卷调查,这是一种搜集资料来反映总体的有效方法。但在问卷设计及调查分析中,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不用学习,任何人都可以设计问卷。但实际上这样设计的问卷只是问题的简单堆彻,而且不系统,问题不规范,设计者往往想到什么就列出什么,遗漏问题较多,而且会有大量看似相关而实际上与研究者实际需要并不相符的问题出现。有人认为问卷调查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个普遍的认识误区,以为问卷可以包罗万象,所以忽略了其他调查方式的选择。其实问卷调查只是研究者进行社会调查的一种方法,在研究者进行研究时,究竟那种方法更适合,这要根据研究者调查的主题与范围等因素来确定。有的调查者自己要什么资料不清楚。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使用问卷技术并不是很清楚,对于他们想通过问卷获得的资料也不清楚,因此虽然进行了问卷调查,但问卷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在问卷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突出表现为问题设计不规范、不科学;在资料分析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分析工具选择不科学,数据浪费现象严重。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问卷设计及调查分析中的基本方法与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一、问卷设计的基本程序

很多问卷设计者设计问卷的方法是想到什么问题就设计什么问题。其实问卷设计的好坏与前期的工作密切相关,只有做好问卷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才有可能设计出好的问卷。通常的问卷设计程序是:探索性工作—提出课题—研究假设—概念界定—变项设计—指标设计—具体问题。研究者对于自己所研究的对象一定要比较熟悉(这包括经验方面和理论方面),应该争取在自己所要研究的范围内成为专家,就是说要掌握丰富的相关资料和理论知识。在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对自己的研究任务与想要获得的研究成果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只有在以上的基础上才能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相应的问题。就拿我们科学发展观调查来说明整个步骤:

课题:科学发展观调查 假设:发展不科学 概念:四个文明建设,发展,科学

变项:经济建设,民生建设,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效能建设;干部群众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问题。指标:区领导,乡镇街道和区直各单位领导,村民和居民,村干部,企业主,个体户,教师,工人,中层干部等; 问题:您对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于促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何看法?您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如何?您认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会不会出现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有该怎么办?您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方面有没有效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领导干部是关键,您认为有道理吗?我区“大力实施‘东向发展’和‘一主两翼’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否是科学的发展观?您对当前的招商引资措施满意吗?您对我区全民创业工作如何评价?您认为梯度承接给我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怎样?作为农业大区,你对我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措施和成效是否满意?您认为目前新农村建设以点带面效果如何?发展农村服务业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意义重大,您同意这个观点吗?十七大提出要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您认为在这方面我们区潜力如何?您对政府的服务能力、效率有何印象?您对目前机关单位的作风建设情况如何评价?您对当前的用人机制感觉怎样?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为加快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智力支持,你同意吗?民主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您的单位民主氛围怎样?你对我区实施的28项民生工程建设措施的满意度如何?你对我区现实稳定性的满意度如何?你认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应该指出,并不是一个课题的所有指标都能够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有些我们必须去访问,或采取其他的方式获得我们想要的资料。

二、问卷的基本结构

问卷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前言、主体和结语。在前言部分我们应该讲明白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意义、简单的内容介绍、关于匿名的保证以及对回答者的要求,一般是要求回答者如实回答问题,最后要对回答者的配合予以感谢,并且要有调查者的机构或组织的名称,调查时间。

第二部分是问卷的主要部分,这一部分应包括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一些答题的说明。一般把问卷的主体又分为两部分,一是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即关于个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等问题;另一部分就是调查的基本问题。一般我们把这两部分分开,很多问卷出于降低敏感性的考虑把背景资料的问题放在基本内容的后面,这是可以的。对于回答问题的说明也要写清楚,如怎么写答案,跳答的问题,哪些人不回答等的说明,有经验的研究者还会留出编码位以便于录入方便。

最后一部分是调查的一些基本信息,如调查时间、地点、调查员姓名、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等信息的记录。最后我们还要对被调查者的配合再次给予感谢。

三、问卷设计中的问题与技巧

在问卷设计前我们应该明白我们调查的对象,因为我们的问题是给调查对象看的,所以我们的设计必须符合他们的习惯。一方面我们的设计应尽量符合地方的语言习惯;另一方面我们对地方的整体情况及我们调查的背景资料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当然问卷调查可以采取自填式,即让被调查者自己填写;也可以采取访问式调查,即派专人带问卷向被调查者询问答案。至于采取何种方式,可以根据调查的难度、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研究者设计问题复杂程度等来决定。下面根据我们在调查中积累的经验介绍一些技巧性知识:

1、问题顺序的排列。问卷的问题不应是杂乱排列的,应该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我们把简单易懂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复杂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容易得到被调查者的配合,使被调查者感到问题好回答;把能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枯燥的问题放在后面;一般性问题放在前面,特殊性问题放在后面;先问行为方面的问题,再问态度、观念性问题;同类问题放在一起,这样回答者容易回答;开放性问题,即完全由被调查者自己回答,没有备选答案的问题放在后面。

2、题支可以设计成半封闭半开放式。即在备选题后再加一项“其他”并要求选这一项的回答者说出内容。这样可以弥补设计时的遗漏,而且我们在调查中往往会遇到我们预料不到的情况,所以半开放式问题给了我们空间。

3、涉及到隐私问题一定要小心,我们必须慎重对待。

4、在问卷调查中,尽量不要以行政命令来派发问卷,这样获得的数据往往不真实。

5、问卷调查时尽量不要他人在场。因为他人的在场也会影响回答者回答的真实性。

6、数据处理时要采取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这样才不会浪费数据。

问卷设计与调查是一项实践性的课程,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在问卷设计与调查时,我们最好要进行预调查,这样可以减少错误,发现我们想不到的一些问题。

三是“深入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调查的“面越宽越好”。问卷调查的一般是被调查对象总数越多真实性越强,越少出现以偏概全的机率越高。根据调查的地域和范围,一般小的调查至少要100人以上,大的调查要达到上万人;县级及县级以下至少有100人以上,市级至少有1000人以上,范围越大人数越多。代表的面越宽越好。要综合考虑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个地域等特征,以及对你调查结果的影响,合理分配名额或比例,尽量做到科学。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经济普查就是涉及到所的调查对象,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重点问题“问的越细越好”。有些时候,被调查人出于种种顾虑,不愿意也不敢说出真相,这就需要我们调查人员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要加强保密意识,确保安全,让每个被调查者都说出真话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调查的真实性才会很高,才能真正达到调研的目的。

2.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篇二

一、记者要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

新闻敏感对于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宣传的人来说, 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说一个人的精神表现在眼睛上的话, 那么, 一个记者的采访能力则表现在新闻敏感上。俄国小说家契诃夫有一对“钻子眼”, 培养新闻敏感, 首先就是要培养这种钻子般的眼睛。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他们看不清政治形势和宣传气候, 不了解实际运动的进展和群众的思想, 新事物碰到鼻尖也无动于衷。他们总是瞎子摸象似地, 看报纸上登什么, 广播里讲什么, 就跟着写什么。总之是天天“炒冷饭”甚至“炒馊饭”;也有的人思想不敏锐, 掂不出新闻事件的分量, 本来重千斤, 他却视若鸿毛。这些情况, 都是新闻敏感不强的表现。

同时, 新闻敏感和新闻品质的培养非一日之功, 它是长期学习、观察和实践的结果, 主要内容包括:

1. 学习政治。

不仅要学习分工管辖或所在战线、行业的具体的方针、政策, 也要学习党的政策;不仅要学习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方针政策, 也要学习党在较长历史阶段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胸怀全局, 心明眼亮;才能融会贯通, 高层建瓴;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矛盾中, 不失时机地发现并提炼出有价值的新闻题材和新闻主题。

2. 研究情况。

党的方针政策来源于实际。如果只了解上情, 不了解实际, 脑子里就只有空洞的概念。只有深入实际, 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准确地判断什么是正确和先进的思想和事物, 什么是错误和落后的思想与事物。也只有这样, 才能获得新闻报道的广泛来源。所以, 新闻记者切不可总是蹲在办公室, 一定要多下去跑一跑。也不要总是跑“衙门”, 跑“衙门”出不了名记者。真正的好新闻在实际当中, 在群众当中。

以上两条, 新闻界叫做“吃透两头”, 有了这个基本功, 就能站得高, 看得深, 抓得准, 反映快。新闻敏感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 而是“吃透两头”的必然结果。有人说, 新闻要靠眼看, 靠脚写, 意思是说, 要靠“新闻眼”来发现, 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来写成。

3. 学习知识。

美国权威的新闻学者们总是这样劝告新闻专业的学生:应该哲学家培根一样的“杂家”。“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知识面越广, 思想越开阔, 越敏锐, 越能写好各种新闻。现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学习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一只蜜蜂酿造一公斤蜂蜜, 要往来飞行大约30万公里, 吸吮大约1200万个花朵的液汁。记者应该像蜜蜂那样勤奋博采, 为人民酿出蜜一样的新闻。有经验的记者都建立自己的小资料库, 里面装有某些单位、地区乃至全中国、全世界的丰富资料。

二、要了解读者需要, 注重社会效益。

例如, 现在独生子女很普遍, 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 我们《大连晚报》曾就此采写过《“明天的太阳”怎么托起?》、《生日礼物, 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载体》、《自费上大学靠什么》等一系列有关家教问题的社会新闻, 社会反响很好。目前城市居民对住房问题十分关注, 我们报社的记者也采写了通讯《安居工程给人安居》、《房改能圆百姓梦吗?》, 为读者了解房改、认识住房形势有很大帮助。

另外, 我们还应时节变换采写稿件, 使之针对性更强, 更符合读者的需要。盛夏时节, 人们关心饮料的质量, 《大连晚报》就报道了《饮料质量曝光引发的思考》;隆冬之际, 人们谈论的热点是天冷路滑, 笔者推出通讯《渴望温情暖寒冰》;元旦来临, 《贺年卡, 何贺之有?》令读者深思;教师节将至, 《教师, 正在走俏的热门职业》, 给读者启示……总之, 读者所想就是我们所想, 读者所需就是我们所为。几年来, 我们《大连晚报》的“民生新闻”板块一直奉读者为上帝,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社会新闻标题要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凝练, 要有文采, 标题字要浓重, 给人以浓眉朗目之感。

笔者在采访《趟过男人河的女人》的编剧张雅文后, 写下的通讯几经修改后定下的标题是《男人河, 泪水河》, “男人河”概括了剧情, “泪水河”反映了张雅文坎坷的人生, 这一标题生动而不失庄重, 简洁而不失凝练, 受到专家的好评。另外, 主标题可以辅以适当的引题和副题, 但语意和风格要与主标题相互呼应, 形式要讲究艺术, 做到错落有致、参差有度, 就好像给“眼睛”描上“秀眉”、纹上了“眼线”, 就更生动传情。

3.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篇三

内容摘要: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关系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是对未成年人特殊关爱的需要。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和报告的撰写中应注意多样调查方式的选用,并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调查对象范围,从而全面收集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全面分析,并提出合法合理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 犯罪 社会调查报告

在办理未成年刑事案件过程中,要实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除了要保证基本犯罪事实清楚的情况下,还必须掌握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贯表现、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对于挽救价值较大的未成年人进行轻刑化处理,反之则进行必要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宽严有别。同时,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也是对未成年人特殊关爱的需要。笔者认为,判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同程度的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掌握他们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特点,从而针对不同情况的未成年人科以不同的刑罚,开展不同的帮教工作,正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为此社会调查必须全面、客观,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全面客观的分析,提出合法合理的建议。

一、采用多样调查方式

社会调查方式的多样性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进行客观、全面信息收集的基础。社会调查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需要收集的信息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调查方式,应以能有效收集信息为选择标准,以不给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就业造成负面影响为原则。实践当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单独会谈、专门访问、随机走访、座谈会、近距离观察、提供说明鉴定材料、了解档案信息等方式。关于社会调查的开展方式,应当要求调查人员尽可能采用会谈、走访、近距离观察等直接方式进行调查,保证获取第一手信息。除非存在难以克服的障碍,或者以直接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可能损害到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或者产生其他不良影响时,才可考虑请有关部门提供说明鉴定材料或调取档案材料等间接调查方式。

在办理王某故意毁坏财物案(案例四)过程中,检察机关经审查发现,该案证据确实充分,但王某的行为动机不明确。为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犯罪动因,切实做好“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检察机关决定成立调查小组,重新开始社会调查。检察机关办案人员为了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王某的犯罪诱因、主观恶性、悔罪表现和挽救价值等信息,主要采用了当面会谈、随机走访及近距离观察的调查方式。工作中,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在调查开展之前拟定了详细的访谈询问提纲,并在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守两人调查的工作要求,同时为了方便访谈对象由其选择访谈时间和地点。办案人员与王某的监护人及王某的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会谈,了解了王某犯罪诱因及在家中和学校里的一贯表现,并通过社区走访的形式了解了王某的日常表现,同时通过近距离观察的方式了解王某的认罪、悔罪态度。调查过程中,办案人员和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地深入交流,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了及时追问,除全面了解王某的情况外还深入了解了访谈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在访谈的最后由访谈对象签字确认,保证访谈笔录的客观、真实。

笔者认为,王某故意毁坏财物案犯罪事实比较清楚,王某犯罪的原因也比较单一,故该案中采用当面会谈和随机走访并辅之以近距离观察的方式就可以收集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其他案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调查方式,除选择常规调查方式以外,还可以积极拓展社会调查的新方式、新渠道。通过心理学等专业的科学鉴定、人格测量等方式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人格调查,可以更好地印证调查走访所得到的信息,保证信息收集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实用性。

二、扩大调查对象范围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的未成年人信息直接决定对未成年人的处理结果,必须做到客观真实。为了防止“偏听偏信”,必须将该信息收集视如证据收集,所获得的能够影响司法机关做决定的信息须经过多方证实,形成印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客观真实。为此,必须适当扩大调查对象的范围。在实践中,调查对象包括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亲属朋友、邻居、老师、同学、同事、社区工作人员中了解未成年人的自然人,也可以包括社区、学校、工作单位等未成年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机构组织。在王某故意毁坏财物案社会调查中,检察机关办案人员通过其监护人得知王某父母因车祸去世的信息,并在社区走访和老师会谈中证实了该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在与王某班主任老师的会谈中了解到王某在车祸发生前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家庭发生变故后变得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这个信息与王某监护人的说法形成了印证。此外,有关社区人员对王某一直以来的乖巧表现进行了证实,与王某的监护人及班主任老师提供的信息相互印证,最终调查人员采信了上述信息,保证了调查内容的客观真实。

三、进行信息全面收集

社会调查报告作为司法机关作出决定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应全面、客观的反映未成年人的自身、家庭及生活、学习情况,可以据此判断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深层诱因,犯罪时的心理、犯罪后的悔罪表现及帮教、挽救价值的高低。因此,笔者认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必须包括个人情况、家庭情况、成长背景、日常表现及犯罪前后的行为表现。具体而言,未成年犯罪人的个人情况,包括其道德品质、性格特征、受教育程度、习惯爱好、身心状况等,还要特别注意其精神状况;未成年犯罪人的家庭情况,包括其父母、兄弟姐妹及重要亲友的情况,家庭成员关系、感情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有重要影响的家庭事件等;未成年犯罪人的成长背景,包括其成长经历,受教育经历,社会生活经历,其居住地的状况等;未成年犯罪人的日常表现包括社区表现,也包括其在学校的表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社会交往中的表现等;犯罪前后的行为表现包括有无犯罪前科,犯罪后有无悔罪表现,犯罪是否有自首、立功、积极退赃等情况。在王某故意毁坏财物案的社会调查报告中,多方考察了解到王某父母双亡,现由姑姑抚养,与姑姑夫妇感情深厚,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社会交往单一,无不良嗜好。案发前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学习成绩一度优秀。犯罪原因是因其父母遭遇车祸身亡,对机动车怀有愤恨,加上幼时常去的公园被改成停车场一时情绪失控,最终导致毁坏财务行为的发生。案发后王某在姑姑的陪同下主动投案自首,并能够积极进行民事赔偿,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些内容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王某的情况,最后成为调查报告的结论依据。

四、开展全面客观分析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中,对相关信息收集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最终要经全面考察分析。一方面应该对收集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进行分析论证,包括信息收集主体、程序、行为的合法性分析和信息确实充分性分析。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个性特点、一贯表现、犯罪原因、主观恶性、悔罪表现、再犯可能、挽救价值等情况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性意见。比如在王某故意毁坏财物案中,调查员为检察机关专司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的检察官,主体合法,调查过程由两人共同开展程序、行为合乎规定,在此基础上收集的信息相互印证,确实充分,并得出王某性格内向、一贯表现良好、犯罪系因父母事故影响,情绪激动,临时起意所致,主观恶性较小,悔罪表现良好、回归社会后再次危害社会的可能性较小,具有较高的挽救价值的考察结论。

4.如何做好贷款贷前调查 篇四

■ 曹桥支行郑南鹰

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程序和环节,是贷款发放的基石,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个别信贷人员由于只查看借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而造成贷前调查失实。在贷前调查中,除了按一般的调查方式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调查外,还要摸清申请人的真实背景。贷前调查工作如果不扎实,一是可能增加信贷资产风险,二是可能丧失与每个优良客户建立信贷关系的机会。贷前调查主要分为个人贷款与企事业贷款两种。个人贷款相比企业贷款而言,它的贷前调查较为直观,着重查看客户以前的信用记录,其次可以看一下客户的学历、经历、经营管理能力、业绩、社会关系、爱好、生活习惯、品行、年龄、健康状况等等,最后再查看一下第二还款来源情况。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贷前调查较为复杂,我们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借款人资格。审查企业是否具备贷款条件,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确定借款人是否是经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看其法人代表的社会关系、爱好、生活习惯、品行、年龄、健康状况等,再了解企业的职工人数及构成人员情况,特别是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的专业技能、经验。例如,一个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再高,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管理文化理念等,该企业生产的产品也不会有多大的竞争力,因此获利能力不可能太强,从而会给银行资金带来相当大的风险。最后是查看企业的其他负债、融资与对外担保情况,要按照银行制定的《借款人对外保证及保证人管理办法》去执行,超过该标准数的企业就不具备借款资格。

二、数据分析与采集。查看企业历史记录,与银行有无信贷关系、其他资金往来关系、有无不良记录、担保情况、其他个人负债情况等等。首先要把企业当作一个对立面来查看企业与银行的历史记录。通过第一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实地查看经营项目的可行性、营利能力、法人代表综合能力、其他管理人员情况、财务人员情况,了解企业的用电近期内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减变化,并分析原因,因为用电量基本上能从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情况。其中,查看企业的上财务报表要有财政部门签章、上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三、调查借款原因。借款单位申请贷款的原因、用途、用款计划,这是贷前调查的主要内容。要分析申请贷款的借款人是否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无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借款申请人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社会发展规划要求。

四、分析与总结。经过以上步骤的分析与总结,再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相关情况,具体要分清企业的产品类别,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区别对待,从而决定其借款期限。例如,有的企业生产周期性较短,有的企业生产周期性较长。

最后,总结出贷与不贷的结论,把符合条件的客户变成自己的优良客户,成为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把信贷资产的风险降到最低。综合以上几个步骤,撰写贷前详细的调查报告。

贷前调查是贷款发放的第一道关口,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在贷款营销过程中,个别信贷人员因拘泥于借款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供的资料,而造成贷前调查失实。在贷前调查中,除了按一般的调查方式对申请人进行必要的调查外,笔者建议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申请人的有关情况进行深入的核查和分析,以摸清申请人的真实背景。

1、对企业真实性的调查。需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查企业的登记记录、年检记录,了解企业的历史由来、出资人、出资额,确认企业的真实身份。

2、法人代表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有关法人代表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调查应以工商部门登记为准,不要一味听从企业介绍的情况,对申请人提供的有关企业领导人学识水平的凭证应以原件为准,并可向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其学历的效力。对其个人品行的调查应面向申请人的员工和客户,并要了解他们在相关企业任高级职员以来的情况。

3、申请人的信用道德、信用品行的调查。一方面要调查申请人的应付款帐簿、明细帐,了解申请人拖欠他人的明细帐项、拖欠时间长短;另一方面可向被拖欠企业电话或发函,调查申请人拖欠他人货款的原因,从而摸清企业的一贯信用道德和偿债能力。

4、生产经营管理能力调查。一要查看申请人近两年各项指标增长率、增长幅度,尤其是市场占有率的变化更能反映企业竞争力的变化。二要查看申请人近两年应收帐款的数额、增减率、帐龄,防止企业虚增销售额和利润额,也可以向其上游企业了解拖欠申请人款项的原因,从而侧面了解申请人的产品质量、竞争力和市场前景。三要通过财务费用、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单位产品毛利率、管理费用等指标来判断申请人管理能力的变化。四要通过申请人交纳电费、水费的变化情况来了解其生产量和开工率的变化情况,一般企业的生产量与能源消耗成正比,这样可以避免只听申请人的一面之辞。

5、盈利能力的调查。目前比较简便的办法是到税务部门了解申请人所得税的交纳情况,这样申请人的净利润额一目了然;如果申请人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与提供给税务部门的报表不一致,则可与税务部门、申请人一起分析原因,以便银行能清楚地知道申请人真正的盈利能力。

6、负债真实性的调查。部分企业的银行借款不放在相应的科目核算,以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率,还有的企业将应付票据如银行承兑汇票,不进行帐务处理;也有企业对提供担保的情况根本不作登记,给银行贷前调查带来许多假象。目前相对可行的办法是查询央行信贷登记系统。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证》的基础上开始建设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登记范围主要包括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和在国内注册的其它经济组织;登记内容包括目前商业银行开办的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担保以及借款人的基本概况、其他经济大事等。中国人民银行从总行到省(区)到地(市)城市建立数据库联网,城市数据库与各商业银行连接,形成了人民银行与各商业银行间的信息采集和提供咨询的网络体系。目前,全国联网工作已即将完成。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客户已登记的全部信用情况,包括客户在各地发生的借款、担保、被起诉、欠息等情况。这样就可以彻底弄清保证人的真实借款情况和已提供担保的情况以及其或有负债情况。

5.现今社会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 篇五

社会如何做好新闻舆论监督分为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宏观控制,把握引导方向。有了科学高效的宏观调控,就如同为新闻舆论筑就了一道安全的防火墙,防止“谬误出于口”。加强宏观控制,要健全在党委领导下宣传部门负责新闻舆论宏观指导的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门要守土有责,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以保证正确的舆论始终占领阵地。要广泛建立信息联系点,及时掌握舆情信息。要通过建立完善新闻评阅、新闻调研、新闻通气会、形势报告会等制度,及时通报情况,提出要求,总结经验,加强对媒体引导。

二是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现在国内一些小报、杂志、广播、电视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价值观严重扭曲,是非观严重混淆,美丑观严重颠倒。少数新闻媒体为了迎合为数不多读者的味口,竟把庸俗误为通俗,污点当卖点,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他们热衷于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绯闻、丑闻,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错误舆论,不予抨击,对先进人物和事例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我们党要实现执政目标,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用党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正确地把握形势。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的监督。在监督时要结合利用人力和软件来监控最新动态,人力有信息管理科,软件可以选择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因为人力无法替代电脑的繁琐数据的过滤排查,然而电脑也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的对全文语义分析,针对重要信息要即使正确判读,控制负面舆论。

三是要把好新闻宣传的“关”和“度”。把好关把好度,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新闻宣传要把好关把好度,首先要在政治上绝不能给错误思想和观点提供传播渠道;二是政策上必须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精神;三是必须全面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健康的、积极的东西;四是在热点问题上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该热的要热,该稳的要稳,该冷的要冷;五是舆论监督上要端正目的,摆正位置,把握好监督的时机,运用好监督的形式,注重监督的效果,做到实事求是,结论正确,出于公心,有利工作;六是宣传格调上要反对嬉戏打闹,低级无聊,反对荒诞怪异,肤浅浮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七是要珍惜维护好媒体的良好形象,不做虚假新闻,不做有偿新闻,不做不负责的广告宣传。

四是加强新闻媒体在网上的舆论引导。现代网络是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受众的地位空前提升,摆脱了被动的地位,开始与职业传播者一样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参与者,他们可以任意在网上发表评论、发布新闻。根据网络特点,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各自网站加强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各专业新闻网站在网络传播中继续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积极利用网络快速有效的交互式反馈机制,反映和引导舆论。加大对技术的控制力度,通过科技手段管理网络媒体。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立法,规范好各新闻网站的新闻发布。

五是处理好舆论导向和市场需要的关系。在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下,新闻媒介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传媒将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还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很多报纸如雨后春笋发展并壮大起来,许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纷纷登上报纸的版面,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事实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并不矛盾,尤其是一些令人关注的热点新闻,只要注意加强引导,关注民生,贴近实际,解决问题,同样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6.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篇六

(下派学习调研文章 胡良胜)

要想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既要坚定信心,多为群众办实事,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与时俱进,努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本人下派锻炼学习期间,带着“如何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创建和谐社会”这一专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思考。下面现就如何做好维护稳定工作谈谈个人的几点见解:

一、当前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当前各种不稳定因素错综复杂、矛盾加剧,特别是农村征用土地、征地拆迁、农民权益等方面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波及社会稳定大局。一是因征地拆迁补偿安臵问题引发上访,二是因土地权属、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问题引发上访,三是因涉法涉诉问题引发上访。上访者对抗性明显增强,一些群众依法维权意识差,本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一旦要求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满足,便以赴市、赴省、赴京上访相要挟,向有关部门或政府施压,甚至采取哭闹、打骂等极端行为,试图扩大事态,制造轰动效应来迫使接访单位让步,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治安、安全防范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治安管理方面,流动外来人口增多,特种行业、公共娱乐场所和各类市场迅速发展,而管理措施未能及时跟上,导致违法犯罪和治安问题突出。安全工作方面,全民安全意识和所属部门安全防范工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安全生产的意识树立不牢、防范设施陈旧、装备落后,比如:农村的土法加油(前面加油后面做饭等)、农村的煤气站、家具厂、澡堂等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村级组织管理不规范,个别村干群关系紧张。一些村民的自治章程、依法治村规划、议事决策规则不健全或执法不规范、执法不公正,出现一人说了算现象,不按法定程序,随心所欲,擅自作出决定,想怎样就怎样,不以群众利益为重,而是以个人目的谋私利为上,这使农村的各项工作时有出现不和谐之处,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群众上访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健康发展,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之根源。

二、影响社会稳定存在问题的主要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规、文件制定不健全。涉及土地权属的信访仍较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日益重视,对农民种田的补贴增幅较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随之而来出现了大量的土地经营权属的纠纷,每当种植季节土地权属的信访案件特别多。比如说我们平常讲的土地承包指97年的二轮承包和2004年三轮承包。农业部门解释以97年的二轮承包

为准。但是,就一个乡镇来讲97年到2004年土地权属转换户数不少于2000户。那么土地出现利益的同时也会出来很多矛盾纠纷(粮食补贴、征地拆迁补偿)。

(二)基层干部素质低。

1、基层干部缺乏政治教育:县委党校每年都要组织村书记培训班,授课的规格都很高,有省委党校教授、有上级重要部门领导。但是除了开班典礼和结业典礼课堂上座无虚席,平常上课基本上没人,有的在房间赌博、有的出去外交。政治素质极低,有的村书记自己的入党时间都不知道,那么其他的党员干部受过党的教育吗?村支部做过党建工作吗?这样的干部是党的干部吗?在群众面前有威性吗?可想而知他们是怎样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结果就是乱执行、走过场、应付检查。

2、基层干部任用存在问题:每当村级换届的时候五花八门的“老板”都回来了,打着带领群众致富的旗号要当村干部。但是他们真正带领群众致富了吗?有的人在外面做点小工地赚了几个快钱,通过关系回家当干部“光宗耀祖”。这种人有致富项目吗?有政治素质吗?有群众观点吗?善于做群众工作吗?对群众的疾苦漠关心吗?群众能服吗?盲目决策,不能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能充分考虑关注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回避方式,不及时耐心的做化解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采取推、拖、压等不负责的办法,导致诱发群众不满情绪,从而激化矛盾,引发上访闹事。

(三)各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比如说:公安部门对打架斗殴、上访堵门堵路等违法行为以调解为主,没有打击震慑作用,只要没事就行的态度。农业经管部门对土地的管理缺乏日常管理,任由村级分配,留下后患。土管部门对违章建房视而不见,以罚代法。司法部门的普法工作:普法简单的说就是普及法律,让群众懂法、知法、守法。但是我们每年的普法就是机关干部做几张普法的试卷,没有普及到群众。所以说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只挂在墙上,没有执行到实际。平时没有做好“消防队”,只等出事的时候成为“救火队”,没有做好“防火”工作。

三、工作对策措施

我个人认为做好社会稳定关键一个字就是管。即:管干部、管群众、管事情。

(一)管干部:1、抓好干部的教育工作、提高干部的素质。毛主席讲过:没有知识的军队是个愚蠢的军队。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很多经济建设工作,却忽略了干部的教育工作,或者是走过场。在县委党校的村书记培训班上就有《如何处理群体突发时件》这一课。通过学习,干部就能科学的管理好一个群体和社会,而不是蛮干、乱干、想怎么干就怎么干。2、抓好干部的任用工作。特别是村干部,选用廉洁、高素质、群众信服的干部,坚决杜绝想壮大家族势力,为家族谋利益的人进村班子。3、干

部职责履行的监督。有些信访事件确实是干部没有把工作做在前面造成的。

(二)管群众:1、普及法律知识、提高群众素质。我们司法部门要真正的把法律普及到群众,让群众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好公民。2、坚决打击少数违法行为。现在的公安部门对打架斗殴、群体事件、上访堵门堵路等违法行为都是以调解为主,没有打击震慑作用,只要没事就行的态度。应该打击少数,教育多数,打防结合。使得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发展。

7.新时期如何做好社会风险管理工作 篇七

一、我国稳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 正确认识稳评

稳评是指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重大事项 (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重大活动) 制定出台、组织实施前, 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调查, 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评估, 对不同的风险进行等级管理, 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 采取措施防范、降低、消除风险的工作。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点:一是稳评是针对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活动而进行的, 这是评估的的范围。二是稳评的主要内容是决策项目的合法性、有益性和群众对决策事项的支持率。一个项目能否得到认可, 合法是前提, 有益是基础, 群众拥护是保障。合法要求的是决策主体、决策的程序和决策的内容三个方面都合法。有益性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既考虑短期效益也要考虑长远效益, 支持率就是对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允许进行分析。三是从方法上讲稳评主要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是经济风险的定量评估方法和社会层面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产物。比如在有益性方面, 我们可以用量化的经济指标来分析经济效益, 但对于社会效益我们目前只有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四是稳评的目标是通过评估明确事件本身的分险等级, 该地区的分险承受能力和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二) 现阶段我国稳评的有效实践

现阶段我国稳评工作开展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推进此项工作。近年来, 胡总书记、温总理等中央领导分别在中共中央会议上,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要推进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的风险评估机制,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并且指出社会风险评估不仅适用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源头管理, 也适用于其他类应急事件的源头治理。二是稳评在国家相关法律与政策中得以体现, 这是此项工作开展的基础。《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就规定了国家应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稳评机制”。201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 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 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2011年4月公布施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也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稳评。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部分省市和地区建立了稳评制度,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重大建设项目稳评机制的意见 (试行) 》, 要求在重要项目酝酿及实施前, 应对重大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四川省在2004年汉源事件后, 遂宁市开始探索重大事项稳评制度, 并在2006年率先实施, 效果显著。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省相继把重大事项稳评机制引入维稳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 勇于创新, 形成了不同的模式, 如四川“遂宁模式”、山东“烟台模式”、浙江“平阳模式”、辽宁“沈阳模式”和江苏“淮安模式”等。

二、影响稳评制度实行的因素

(一) 社会稳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管理工作。风险管理作是一项防患难于未然的工作, 其性质也决定了它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作。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的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长期形成的地方政府对辖区管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模式, 加上地方政府官员对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缺少应有的掌握, 使得在工作上缺乏深层次思考, 没有关口前移的意识。二是现行考核机制也使得领导干部思考的重点、工作的重心不在风险防范上, 在常态下, 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提高更是官员考虑的重点;任期制也使得官员们不愿意考虑长远利益和影响, 而着重于现前的现时效益;应急状态下, 上层更看重的是官员在应急时的表现, 表现好的, 还有提升的机会, 而风险管理得好, 地方一直不出事, 往往也进入不了领导的视野;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从客观上削弱了官员重视风险管理的动机。三是风险管理是一个新兴事物, 学术界真正开始关注的时间不长, 相关的成果更少, 老百姓对此更是知之甚少, 从而导致没有事前参与决策的动力, 往往选择在事后再进行抗争, 此时, 损失已是在所难免。

(二) 体制机制亟待完善

从管理学角度来说, 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机制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等为基础的政府工作流程以及在工作中各部门和单位如何通过科学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从有效推进稳评进程看, 体制机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评估的范围不清, 十二五规划中只说重大项目要开展稳评, 但什么是重大项目?它的边界如何?没有明确规定, 导致实际工作中地方有很大的随意性, 领导重视就评, 领导不重视可能就不评。二是主体不明, 稳评责任主体认定原则是“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评估”, 但实际操作中重大项目实际的管理单位更多的是相关部委、央企省企, 属地管理难以实现, 但按照“谁主管、谁评估”来做, 又存在提出者或实施者难免会掺杂局部利益和本位主义的因素, 影响了评估报告的客观性。三是程序自定, 稳评是一种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 程序的科学性是保证结果科学的基本前提, 在已推行稳评的地方, 实行的程序各不相同, 既使都是采用五步工作法, 但每一步的实质也不尽相同, 类似的只是五步。四是审批机构缺失, 缺少应有的审批机构是体制中的最大问题。我们可以拿环评来对比, 环评有《环境影响评价法》, 有相对应的审批管理机制, 有人大等部门的监督, 在这样相对完善的体制下, 我们还是可以看到环评被“绑架”的现象, 试想在没有法律的约束、没有相关部门监督的环境下, 稳评只能落于地方政府的自说自话、流于形式, 让稳评屈服于地方财政收入、屈服于政绩工程。

(三) 稳评结果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直接关系到稳评工作的推广。而现阶段, 稳评的科学性令人担忧, 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专业人才队伍的缺失, 专业机构的不足, 评估方法的落后, 是影响评估的科学性的内在原因。二是转型社会各种因素变化较大, 往往一个指标的变化就可能引起最终评估结果的偏离, 这是影响评估科学性的外部因素。这几年涉及征地拆迁的事件多发, 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资产价值的心理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同样的房子, 拆迁相差几个月, 补偿相差几十万, 这是市场价格变化的结果, 但在老百姓的心里却是“抹不去的痛”。

(四) 专业人才、专业机构缺失

邓小平说过, 事业成败, 关键在人。稳评包括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评估等几个方面, 各方面评估的侧重点不同, 内容不同, 方法也不尽相同, 同时被评估项目在内容上也是千差万别, 因此, 要求参与评估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讲, 评估需要用到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律乃至统计学、人类学方面的知识。然而现在我们的高校中没有相对应的专业培训此类人才, 目前, 也只有少数院校的管理学院可以有能力开展此类评估工作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未来, 随着稳评在政府工作中的普及, 人才必然成为一个新的瓶颈。与人才相对应的是我们目前大多数工程咨询单位还没有做好开展稳评工作的准备, 相关的评估方法、规范化的评估流程都处于摸索阶段。因此, 完善咨询机构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是开展稳评工作的当务之急。

三、实现路径

(一) 广泛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

稳评工作既是政府的事, 也是相关部门的事, 同时也是老百姓自己的事, 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打造能让广大老百姓积极参与的平台。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基层干部中宣传, 提高执行度。基层干部是实施稳评工作的实体, 是具体工作的操作者, 只有他们真正了解稳评, 真正懂得稳评, 才能提高稳评的执行度, 才能将这项利国利民的的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在群众中广泛宣传, 营造稳评知名度。稳评工作正在起步, 群众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 有的甚至根本不了解稳评, 认为这项工作是政府的事, 与老百姓没有关系;认为这项工作是走过场, 做给老百姓看的, 是为一些很难推行下去的重点项目披上合法的外衣。针对这些误解, 我们在项目落地之前, 首先应做好宣传, 让群众积极参与;在稳评工作的整个流程中, 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发言权和决定权, 群众的发言决定越得到认可, 参与度就会越高, 周而复始, 稳评必然会被老百姓所接收, 成为群众参政的又一良好通道。三是要切实做到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开展稳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界定的稳评范围, 都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的, 只要在稳评的任何一个环节、细节上稍有差池, 都会牵动人民群众的利益, 导致其利益受损。因此, 我们在稳评开展伊始, 就要充分考虑各个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 充分预测项目实施后对人民群众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尽最大可能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把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说的好不如做的好, 只有在稳评的过程中切实维护老百姓利益, 让群众感到稳评是反映问题、表达意愿的良好途径, 稳评才能生根发芽。

(二) 建立市场化的机构, 增强评估的科学性

稳评的市场化是指评估报告由独立的第三方完成, 评估的质量由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 评估的价格由市场决定。独立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 如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等。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评估可以有效避免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报喜不报忧、遮丑护短、缺乏公允的弊端, 从而有效推动政府部门强化行政能力和效能建设, 促使各级政府把目光从“上级”转向“公众”, 把重程序和形式的工作方法转向重效率、效果和效益。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评估还可以有效提高评估的质量, 市场化带来的专业化, 既使得评估机构成为吸聚人才的洼地, 也使得其成为科研创新的高地, 人才的汇集、方法的创新、行业的自律自然成为评估科学性的有力保证。评估的市场化还有利于责任分担, 评估机构对评估的资料收集、评估程序的合法性、方法的合理性负责, 政府对最终的决策负责。

加强稳评的市场化步伐, 就是要把现阶段不是市场的工作方法和办事程序等改为按市场的规则不办。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出台稳评机构设立和日常管理的办法, 确定稳评的主管部门。建议由应急办负责稳评从业资格管理、稳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管理, 以及稳评人员的评优和继续教育等。二是建立稳评专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制度。稳评是一项专业性的很强的工作, 需要从业人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水平, 相关的资格考试可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同时, 设立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也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要求。三是扶持行业协会的建立, 为行业自我管理和自律打下基础。四是开展相关评估体系的基础性研究, 通过重大社科项目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稳评是一项新事物, 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 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 同时, 中国与外国国情的差异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适合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研究, 这项基础性的研究必须要政府牵头推进。五是鼓励相关高校在社会管理专业中设置稳评方向或专门设置稳评专业。相对于稳评的需求, 我们人才的缺乏是显而易见的, 在高校中设置稳评方向或专门设置稳评专业不仅可以解决稳评人才缺失的问题, 同时也可部分解决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现象,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 进行顶层设计, 完善法制、体制、机制

“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术语, 近年引入到行政管理领域, 指的是是从最高层开始, 站在一个战略制高点, 弄清楚要实现的目标后, 一层一层去设计好。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顶层设计指的是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有了这个设计之后, 才谈得上其他。”对于稳评工作, 就需要站在国家的层面, 对制约我国未来稳评工作开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进行顶层判断, 提出解决的整体思路和框架, 以此作为规范各类具体改革的标杆, 作为制定具体改革政策的依据, 从而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的阻力, 降低改革的风险, 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进行顶层设计, 完善法制体制机制主要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加大立法进程, 从法制上解决稳评无法可依的问题;从体制上解决稳评的业务主体、决策主体、审批主体的问题, 三个主体不分, 责任就不清, 责任不清就会无人负责, 稳评也就会流于形式;明确稳评的评估范围、稳评的程序、稳评的基本原则、稳评的质量标准, 虽然社会稳定风险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但是我们的评估工作必须要有侧重点, 要界定一个范围, 对影响大重点领域重点评, 对影响小的重点领域提取重点指标评;建立健全稳评责任监督、倒查和追究机制, 加强对决策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开展评估工作的监督和问责, 明确稳评工作中应当被追究责任的情形。

(四) 厘清经费来源, 保障稳评实施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一项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 经费保障是关键。当前, 稳评工作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稳评能否做到时实处, 能否在维护稳定方面取得实效, 做出实绩, 经费保障更是关键中的关键。解构稳评工作的流程, 其经费开支主要有三个方面:开展相关科研的经费;具体项目的稳评评估费用, 这是三项开支中最大的一笔;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经费。对于基础性研究, 常规的经费来源有政府投入、个人及企业资助三种主要方式, 由于稳评处于起步阶段且本身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各级政府是经费投入的主体,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让稳评研究在科技部等部门的规划课题中有一席之地来解决科研经费问题。对于具体项目的评估费, 应明确项目主体承担的总原则, 具体来说, 对于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 其稳评经费由企业承担, 相关部门只需将稳评费用列入投资预算, 明确稳评费用在基本建设投资中的合法地位即可;对于政府自身出台重大政策等进行的稳评, 应建立政策制定专项咨询费制度, 由财政部门保障经费供给。对于政府部门的工作经费, 应纳入部门经费预算予以解决。

摘要:社会稳定性评估 (以下简称稳评) 是新时期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 同时也是增强干部风险意识、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大举措。文章从社会稳评工作开展现状出发, 分析了目前影响稳评工作推广的四个因素, 并进而提出了通过广泛宣传来营造社会稳评的良好氛围, 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机构来增强评估的科学性, 通过进行顶层设计来完善法制体制机制, 通过落实经费来保障评估顺利实施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路径

参考文献

[1].陈曦.积极稳妥地推行稳评工作[J].中国行政管理, 2011 (8) .

[2].刘中起, 任江鸿.“后世博”时期如何完善稳评机制[J].杭州 (我们) , 2011 (4) .

8.如何做好社会调查 篇八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信访

随着社会转型,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法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些政策的出台解决了大部分人员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引起其他群体的攀比,极易引发上访,成为信访中的焦点和重点之一。如何有效化解信访矛盾,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妥善解决。

一、当前涉及农村社会保障的信访问题情况分析

1、信访主体的是与农村社会保障相关的人员。这部分群体的结构随着制度的不断出台,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有老农保的参保人员,有新农保的参保人员,也有被征地农民保障参保的人员,还有不参保的人员。未参保的想了解养老保险的法律和政策,自己能够参加哪种养老保险,怎么办理参保手续,怎么缴费,缴多少钱,到退休能得多少养老金等;已参保的人想知道自己怎样续保缴费,一年要缴多少,能否享受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缴费是否有记录,跨区域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怎么办,到龄人员想弄清什么时间领取待遇,为什么到了享受待遇的时间还没享受到待遇;已享受养老金的人关心自己的待遇是否计算有误,自己一年能领取多少养老金,能享受哪些增加待遇标准的新政策,养老金发放中遇到的问题,怎样办理存认证等等。

2、信访的内容及诉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保障制度的衔接的问题。户籍政策从一开始的放开到当前的统一,给社保按照户籍性质来划分参保人员类别的工作带来了挑战。根据相关规定两种社会保险不能同时兼得的原则,事必有大量的农保人员要从农村保险制度中转移出去。加之农村保险制度又有新农保和老农保之分,新农保与老农保又是一个并行的保险制度,所以给参保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和不便,厌烦怨气上升,信访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涉及历史群体人员的信访问题,该类信访问题主要集中在老农保制度的逐渐弱化,导致老农保参保人员的不满。也是农保信访工作的一个难点。老农保制度是在1997年展开的,在经历了被中止后重新开展再到部分中止的过程后,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参保人员都无法正确的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出现上访就司空见惯了。加之户籍变化后,当年的老农保参保人员也参加了社保,又不能同时兼得两种待遇,所以退保工作的阻力重重。不少老农保参保人就是不退保,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表达自己的不满。

三是涉及被征地农民保险方面的问题。该类信访问题有其特定的群体性,并适应特定的政策——也就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征地是个容易引人注目的话题,被征农民的社会保险当然在农民之间的也极为敏感,处理不当极易产生群体上访的情况。有被征地农民对政策的不解的,为什么要参保,我只要钱,不用参保;有被征地农民之间相互攀比的,为什么给他参保,不给我参保,为什么他们家参保的人比我家参保的人多;还有被征地农民认为补偿不公平也上访,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造成信访高发群发的主要原因

我本人从事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已经十几年,经历了制度从无到有,由少至多的每个过程,也曾参于本地区一些相关政策起草的工作,在接访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些问题的成因。

1、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各种深层次的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涉及社会保险等事关切身利益方面的信访急剧上升。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屡屡发生。

2、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缺陷,养老保险政策的“碎片化”,“补丁叠补丁”,不同的人群参保缴费办法各不相同,待遇也有差别,容易引发群体上访。

3、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相对来说是一项较新的制度,无论是从制度设计和相关政策都要在实践中不断磨合,同时不但要求涉及的群体有消化和接受新制度的过程,同时也要求经办机构做好宣传,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两者不协调也容易造成部分人员上访。

4、少数人掌握了政府对待信访的基本态度和理念,只要群众有诉求,政府一定尽力帮助解决。一些人在“小闹小受益,大闹大受益”后,尝到了“甜头”,把信访作为满足自己所有需求的最好途径,甚至甘愿当“信访专业户”。

三、处理好社会保障信访问题要端正态度

1、对来信来访应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信访是一种正常的民情民意传达现象。信访是群众反映诉求,无论来信或来访,一方面说明当事人有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事由或重要情况亟需反映,有“信息”需要上访;另一方面说明当事人希望得到应有的回答或解决,对要找的部门(单位)或经办人员抱以信任和期待,有“信任”才会上访。

其次,信访是一种促进政府转变作风的推力。通过信访处理,我们能够从中体察到社情民意,发现制度和政策上的缺失,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完善制度政策,搞好勤政廉政建设,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最后,信访是一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支撑。开通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渠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难得机会。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路线”,不断改进工作,改善民生,化解各种复杂的矛盾,社会才能稳定,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才有保证。

2、信访工作要重感情,有换位思考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 年 12 月 4 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

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人员用“换拉思考法”设想:如果自己是上访人,希望受到什么样的接待,想求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对来信来访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同情,以主动的姿态,积极的参与,热情的接待,细致的解释,耐心的说理,贴切的答复,带着感情做好信访工作。

3、信访工作要注重实效,有责任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也是每一个社保人应尽的工作职责。具体处理时要从细节入手,从解决着眼:一要准确把握信访诉求,找到问题关键;二要对号入座查依据,找到解决出口;三要尽快分析梳理作出答复,找到最佳表述,得到最务实的结果。

四、做好信访工作要理清思路,讲求工作方法

1、各级党政领导都要把社会保险信访工作纳入到整个大信访工作范围之内,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处理,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党政重视、部门联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真正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线,责任到点,落实到人,实现“及时受理、严格办理、反馈明理、消号处理”信访工作机制。要树立一把手抓信访的意识,对一些特殊信访案件,经办机构一把手必须亲自过问,亲自督办。以便直接听取信访人的呼声和要求。

2、要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处理的原则。防止推诿扯皮,使信访处理工作流于形式。

3、找准政策法规。明确与信访问题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直接关系到问题的处理结果,也关系到信访人满意程度。有政策法规依据的要及时给予解决;无政策法规依据不能解决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

4、突出事前预防。在信访工作中,及时排查矛盾纠纷隐患尤为重要。首先,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其次,坚持提前介入方针,了解土地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做好各种预案,减少争议和信访问题发生。第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险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征地单位、土地出让单位法律意识。第四,要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使之尽量趋于合理化、公平化。群众的诉求目前暂无政策依据,我们需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

5、认真分析上访人员的诉求和心理,采用合理的方法化解当事人激动情绪,争取上访人员的信任,争取谈话的主动权。可以通过精解政策法规、推心置腹的表示理解、迂回开导上访人员。对于上访人员的不合理要求,可以合理奉劝与教育批评并用,让上访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要求是不切合实际,化解对立情绪,从而妥善解决上访问题。

上一篇:猫的范文450十字下一篇:秀出你的环保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