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2024-10-07

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共11篇)

1.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一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良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早,家长越轻松。那么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呢?如何养成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生活习惯

1、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他是长期在固定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随着日积月累,慢慢养成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今儿东,明儿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习惯。

2、家长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管父母做的好与坏,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二、学习习惯

1、配合学校老师。做好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错题本,平时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及时弄清做错的原因,是马虎,还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过来。期末时,把错题筛选归类,即便于复习又节省时间。

2、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过去了,你再想找回来,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你,时间就是知识和成长。利用好了时间,你可能长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费了时间,那你可能长得很枯干。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安排好,一样一样做。做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写作业是写作业,玩是玩,不要写也没写好,玩也没玩痛快。

3、有时需必要的强制性训练。比如,孩子在练琴上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问题。练琴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这时需要强制性。在练琴之前,告诉他先把这些事做完,练琴半小时内不许喝水,不许上厕所。如果做得很好,要鼓励他。

三、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告诉他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让孩子知道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要他知道自己需要对两者负责,让他相信他做出的选择很重要,并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告诉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他承担行为的后果。例如,吃饭。在固定时间你拒绝吃饭,好,你就要忍受几小时的饥饿。这是你的选择,我告诉你了,没有加餐。你选择拒绝吃,你就得承受饿的后果。

2、教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让孩子收拾书包;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等等。免得孩子以为收拾书包是家长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我对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些心得,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好的习惯会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2.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二

一、触摸语言, 关注心灵

“读书即交友, 是朋友间的对话”, 是精神的自由交流, 是心灵的对话与撞击。读书交友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传递和精神传递的过程, 谈话的对象层次越高, 我们所能达到的精神境界也就越高。这样的读书就构成了对现实环境的一种精神超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世界里沉吟, 把玩。如学习《珍珠鸟》, 他们懂得了“美是邂逅所得, 亲近所得, 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学习《土地的誓言》, 他们懂得了责任, 更加热爱家乡……这许许多多好文章, 有关于生命意义的, 有关于中华民族优良品格的, 有从大自然的旺盛生命力中获取对生命意义理解的, 有对弱小群体的关怀的, 有对自然生命的关注的……背后都有一颗诚挚的心。

二、交换心灵,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1、开启爱的心泉, 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基于真诚和爱的合作过程。真诚和爱是有效教学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这里所谓的爱, 是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 作为一个绝对存在的有意识、有价值、有尊严、有烦恼、有希望的人来关怀, 这样, 师生都能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面对教学关系以及教学内容, 彼此的精神世界能够相互敞开, 相互接纳, 在对话过程中不断整合。教师要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 让学生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 允许他们对阅读材料进行多元化解读, 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 文中有这么一句:“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 我们又是多么怕呢!”教师故意设问:“面对长大, 你们这些孩子们应该是喜欢, 可‘英子’为什么害怕?”结果, 答案异彩纷呈:有的说, 长大了要自己承担义务了;有的说, 长在了要懂得谦让, 不能再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了;有的说, 长大了要去面对陌生的世界, 有可能被人骗……这确实是“英子”怕的, 也是眼前的孩子们将要面临的问题。此时, 面地一个个“小大人”, 我们想说“不爱”真的好难!那是学生心灵的流淌, 是与教师心与心的交换。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批判意识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求异, 对敢于批判的学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批判包括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皯文本本身的批判, 对他人的善于文本理解的批判, 对自己原有的对文本理解的批判。

如《皇帝的新装》一文, 许多人只当闹剧来看, 教材编写者将其作为揭露封建统治者虚伪、狡猾、愚蠢等奸恶本质的讽刺作品来处理, 其实有很大的偏颇。因为文中被骗的不光是皇帝、大臣、官员们, 还有全城的百姓。百姓虚假的喝彩, 并不逊色于那些当官的。那么, 本文揭示的是什么呢?球星地分组合作探究, 意见是:本文揭示的是人性的某些弱点。骗子之所以成功, 就在于其充分利用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如怕权威的弱点——皇帝已被征服, 这中以震慑官员与民众。再如怕孤立的弱点——全城的人都这么说, 你不这么说?其实, 在说谎之前, 每个人都误以为别人看见了, 自己若说“不”, 就会被孤立, 被众人抛弃, 而人最怕孤独啊!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教师要必应以往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观念, 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求同存异, 共同探讨, 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养成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课本只是个凭借, 凭借它历练学生的读书本领。”课本阅读是举一, 推到其他的阅读是反三, 从一到三, 靠的是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因此, 教师的任务决不仅仅是教学生去读解一篇篇范文, 而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多种适合于不同目的的读书方法, 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加强课外阅读。

课外自主阅读是学生的事, 也是教师的事, 但归根结底是学生的事。阅读的实施要靠学生完成, 所以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培养起读书的原动力, 才能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

当然,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认识往往较为感性, 教师应该是学生阅读的领航者,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笔者在教学初三第七单元“传记”单元时, 就布置学生课外地《名人传》, 并开展了一次“名人在我心中”的手抄报比赛。学生兴致极高, 不但明确了“传记”这一文体的特点, 还接受了一次思想的熏陶, 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 每日不断, 注入思想的大河。”一篇文章就是一扇窗口,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窗口看到浩如烟海的文学、文化天地。新课程已为学生感受阅读乐趣设计了许多平台, 我们既要善用新教材, 更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孩子们享受语文, 享受阅读, 让阅读课堂成为快乐的天地。

摘要: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应该:触摸语文, 关注心灵;交换心灵,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养成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我们既要善用新教材, 更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孩子们享受语文, 享受阅读, 让阅读课堂成为快乐的天地。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外阅读能启迪孩子的心智,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规定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四十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先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方式有很多,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建图书角,结合本班的情况办一个小小的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他们提供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近图书,让图书靠近学生。2.家庭读书。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好书,每学期最少一本,读后互相交流,说说书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最让你感动的人或事,你最感兴趣的地方,交流之后,家长要对孩子的评价给予肯定和激励,孩子在获得赞许之后,心里有一种成就感,所以阅读的欲望会更高。共读一本好书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分享读书的过程和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家长为孩子做读书的榜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3.读书交流会,在班级每月举行读书交流会或故事会,互相交流读书的快乐、读后的感受,在交流中孩子们会发现原来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我也要读一读,慢慢地孩子们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最终喜欢上阅读。4.办阅读手抄报。班级定期举行阅读手抄报比赛,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反映在报纸上,可以摘抄,剪贴、绘画,以此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为孩子推荐好书

书的种类繁多,面对身边各种各样的书本,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取舍,不知道哪本好,作为老师我是这样做的:1.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识字少,但他们的好奇心强,对冒险、神秘、刺激等感兴趣,我会推荐内容短浅的、图文配套的、带有注音的童话、寓言给他们,如《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老鼠牙医》等,中高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我会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散文、小说,如《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昆虫记》等。2.结合课文推荐读物,如学习完课文《女娲补天》后,让学生阅读一些中国经典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女娲造人》等,并在一周后的班会课进行中国神话故事比赛,学生的兴致很高,活动期间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3.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如:军事方面、环保方面、科幻方面等,补充孩子的课外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孩子阅读速度和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老师不仅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籍,还要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好的阅读方法是打开课外阅读的绿色通道,能使学生读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1.浏览法。各种课外读物的文体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指导学生读报刊类读物或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快速浏览法。当我们拿到一张报纸时,先浏览每个标题,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新鲜的内容进行细读。细读时可以摘抄、裁剪一些自己需要的内容。2.细读法。对一些重要的文章或自己需要或感兴趣的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研读,做到边读边思考,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熟读成诵,只有阅读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才能有深刻印象,知识才能内化。3.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给学生一些批注的符号:圈、点、画、写,圈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做一做旁注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精彩,同时丰富自己的词汇,起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读,享受阅读。在指导阅读时要求首先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做到边读边思考边记忆;其次,每天要规定一定的时间读书,如中午看书半小时,晚上睡觉看书二十分钟,养成每日读书的习惯;再次,养成随身携带书籍的习惯,每次出门无论到哪里都带上本书,当你坐在车上或等待时间的时候拿出书来阅读,既打发了时间又收获了知识。日久天长,阅读的习惯就形成了。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为了使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快乐成长,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会终身受益,开卷有益,只要愿意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4.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四

其实育儿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当宝宝们在妈妈肚子里成长到5个月的时候,他们的小耳朵就可以听到肚子外面的声音了,所以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他们听一些音乐或者童话故事,还可以拍拍你的肚子跟他们说话聊天,他们都会给你一定的回应。我在怀孕5个月开始,每天晚上都会听一会儿钢琴曲或者轻音乐,所以儿子现在对音乐的感觉以及节奏感都还不错。

宝宝大概出生42天,能够看见1米以内的东西,所以那个时候我经常会拿一些彩色玩具给他看,虽然他还没有分辨颜色的能力。在我儿子大概5,6个月的时候,每天我都会拿卡片上一叠有水果动物或交通工具的彩色卡片告诉他,卡片上的什么东西,慢慢的,我提问题,他能用眼神告诉我,苹果的卡片在哪里,小狗的卡片在哪里。当他会用手指指东西的时候,几十张卡片同时放在他面前,根据我的提问,他可以很准确的告诉我答案。偶尔下楼散步时,我也会有意识的告诉他,小草大树,汽车楼房,小河垃圾桶分别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慢慢的他也能用手指指给我看,还能嗯啊的指给别人看,虽然他还并不会用语言表达。其实,只要大人耐心的跟孩子们解释,孩子们都能听懂,也能理解。

我记得大概在儿子十个多月的时候,抱着他在小区里玩,看到一个小女孩拿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儿子恩啊恩啊的指着也想要,然后我看着他,反复告诉他这个玩具不是你的,是属于姐姐的东西,所以你不能想要就要,即使想玩,也必须经过这位姐姐的同意,解释的好几遍,儿子就不吵了。自此以后,儿子长那么大,从来不会随便去拿别人的东西,也不会看到其他小孩手里好玩的玩具,想要就要,想拿就拿,更不会随便主动问别人要东西吃。所以好的习惯都应该是从小养成的。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出生头几个月的小孩都喜欢吃手,到了大概6,7个月会特别喜欢撕纸,或者故意扔东西,让大人去捡,一岁多开始会喜欢打人,两周岁左右的一段时间会特别喜欢黏着妈妈,而且不允许妈妈抱别的小孩;也会有一段时间变的.特别小气,谁都不能碰他的玩具,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成长的一个正常发育过程,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我想大人只要能够耐心的正确的去引导,孩子一般都不会落下什么坏习惯。

记得儿子有一次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玩着,不知道什么情况,儿子突然拿着一个玩具棒朝一个小女孩头上敲了一下,敲的小女孩哇的就哭起来了,我见状,什么都没问,拿起棒就朝儿子头上回敲了一下,儿子摸着头哭着看我,我问他:“疼吗?”他点点头,“那能不能用这个敲头啊?能不能随便打人啊?”儿子哭着说:“不能。”我继续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首先动手打人肯定是不对的,下次还这样吗?”儿子摇着头说:“不了。”于是我再让他跟小女孩道歉,并帮她把眼泪擦干。那次以后,儿子再也没有随便主动打人了。我觉得在小孩第一次做的不对的时候,大人必须立刻制止,加以正确引导,小孩基本上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了。

儿子大概两岁半左右,有一段时间特别小气,他的玩具谁都不让玩,哪个小孩要碰他的东西,他就生气的叫,这是我的东西。后来我就把他带到其他小孩家里去玩,当他看到那个小孩家里的玩具时,也想要玩,可是我告诉他,“这课可不是属于你的玩具哦,”儿子巴登巴登看着我,我接着说:“我想如果你可以把你的小自行车给这个小朋友玩,那么他的这个玩具你应该也可以玩,如果你可以把家里的所有玩具都和小朋友们分享,那么小朋友们家里的玩具,你也都可以一起玩哦,这样你就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了,对不对?”儿子想了好一会儿,点点头。以后儿子就愿意把所有的玩具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并且有的时候还会主动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其实这个阶段只是小孩子一种自我意识的发展,大人稍微引导一下,他们就能明白。

好奇心是每个小孩与生俱来的,随着他们慢慢的成长,他们会对很多东西都产生好奇,记得儿子有段时间对家里的热水瓶特别感兴趣,总想去探索一下里面装的什么,为什么倒出来的水会冒热气,不管我如何跟他解释,那是有危险的,依然保持着那份兴趣,后来我想干脆就让他尝试一下,于是我把热水瓶的塞子打开,放在他手背上,“什么感觉啊?”“有点疼”再把另一只手放在瓶口几秒钟,他很快就把手抽掉了,嘴里不断的说好疼啊,我再问他:“现在你觉得这个热水瓶还能来玩吗?”儿子使劲摇头,“不要了,不要了。”我觉的当孩子不能理解你所解释的,那不妨让他直接感受一下。

我们家里有张楼梯,在儿子学走路的时候,家里人曾考虑要在楼梯口装个小门,以防儿子不小心滚下去,但这个建议被我否决了,我觉得,如果这时装个小门,反倒引起他强烈地好奇心,不如让他自己摸索学着爬楼梯,熟练了也就不会摔了,果然,长那么大,从来没摔过。有些事情要鼓励孩子去经历去尝试。

我认为,从小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他能够自己做的事情,我都会让他自己做,而且要慢慢习惯。当他会自己穿鞋子,穿裤子,自己吃饭,上厕所,我就不会再帮他代劳了。为了儿子方便拿玩具,我帮他买了一个玩具架,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要求他,玩具玩好以后,必须自己整理收拾好并放回原处,至今他还是很好的保持着这个习惯。在给儿子添加辅食开始,我就让他必须坐在推车里吃完东西才可以抱出来玩,所以儿子从来没有边吃边走边玩的习惯。包括现在每次吃好晚饭,他还能够把自己吃的两个小碗放到水池里。

5.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五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不仅是孩子或者老师的事情,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大责任,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读书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2、3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妈妈喜欢看书、写字,我出差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开始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现在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4)尊重 当孩子想看书时,尽量满足他。比如,他在睡觉前是一定要看一会书才睡觉的即使很晚也如此,此时我们就提醒他“时间很晚了,看一会吧?”;外出时他也总喜欢带一本书,一有空闲就看。当孩子提出买书时,我们都很乐意答应他,他现在是要求他妈妈一周买一本。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我们满足他,不要打击他对书的心理需求。

(5)理想 帮孩子树立理想。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经常给他讲《中华少年奇才》、《史记》、居里夫人、牛顿等名人故事;特别是前几年带他到北京旅游,参观了北大和清华圆。了解了校史及在校学生的有关情况,当时听的似乎似懂非懂,但在回家的路上他一下子冒出了这么一句话“爸爸,我将来也要考上北大或清华,还要带爸爸、妈妈去国外旅游呢!”。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导他,考进这两所学校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看很多很多的书------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呢。

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教师如何提高阅读水平

一.养成二次阅读习惯,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很多书上要求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练习中,学生做完阅读,唯一可做就是对答案,事实上,纠正答案后对文章的再次阅读往往至关重要。第一遍读文章时,我们应当模拟考试的紧张气氛,尽量高质快速。但,对完答案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再次阅读文章。第二次阅读文章我们的目的不在是获取信息,而是把握文章的布局安排,分析作者的意图。我们必须带着思考再次阅读文章,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如果自己写同样题目或题材的文章,会采取何种文章布局?如我们自己设想的布局与作者不同,那么具体不同之处在何处?这篇文章与以前读过的同体裁文章相比,有何特点?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训练不就成了精读课了吗?如果时间允许,二次阅读成了精读,又有何不可?讲求速度的范读是应试而用,要想真正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提高阅读水平,还非精读不可。文章的是永远读不完的,如果想着去读200篇各种模拟阅读题,倒不如踏踏实实读50篇历年真题。另外,地道的文章分析多了,对自己写文章布局谋篇也不无好处。

二.文章归类阅读,考前复习有奇效 阅读文章成千上万,如何从有限中把握规律才是关键。比如把阅读文章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到了考前,再按类别复习这些文章,我们就能把握该类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出题规律。

最好的方法是,我们一开始就制定分类标准,每做完一篇文章就在其标题后或首句前注明文章的类别,这样到了考前,归纳起来就容易多了。

给家长一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阅读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2、3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妈妈喜欢看书、写字,我出差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儿歌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开始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现在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

(4)尊重 当孩子想看书时,尽量满足他。比如,他在睡觉前是一定要看一会书才睡觉的即使很晚也如此,此时我们就提醒他“时间很晚了,看一会吧?”;外出时他也总喜欢带一本书,一有空闲就看。当孩子提出买书时,我们都很乐意答应他,他现在是要求他妈妈一周买一本。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我们满足他,不要打击他对书的心理需求。

(5)理想 帮孩子树立理想。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经常给他讲《中华少年奇才》、《史记》、居里夫人、牛顿等名人故事;特别是前几年带他到北京旅游,参观了北大和清华圆。了解了校史及在校学生的有关情况,当时听的似乎似懂非懂,但在回家的路上他一下子冒出了这么一句话“爸爸,我将来也要考上北大或清华,还要带爸爸、妈妈去国外旅游呢!”。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导他,考进这两所学校必须有渊博的知识、看很多很多的书------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呢。

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给家长一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阅读的习惯:

6.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六

现在,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都有两个月左右。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孩子就天天呆在电视机前,或者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实际上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都是不好的。有的家长不管孩子同意不同意,给孩子报了大量的辅导班、培训班,让孩子像没有放假时一样天天去“上课”,结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我们认为,家长可以利用首先首先首先首先,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要想让孩子有兴趣来读书,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就要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

这就要求家长引导孩子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疑惑,萌发求知欲望。家长要适当满足孩子对读物的兴趣取向,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愿望。孩子走出校门以后,就不再想看校内学习用的课本或与教材密切相关的辅导书,很想读些“让人轻松”、“有欣赏价值”、“能扩展视野”的书,或者在孩子们中间流行的读物。家长就不应该强迫孩子在课外也要多读“对课内学习有帮助的”诸如《××科习题精选》之类的书。因此,家长为孩子订购图书、报刊时,要尽量采取指导、建议与商量结合的态度。孩子们大都喜欢故事、幽默、笑话、寓言之类的书,家长可订购《故事大王》、《幽默大师》、《少年寓言金库》等。当孩子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时,促使孩子养成天天自动读书的习惯才有了基本条件。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或附近的书城,让他们自己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现在一般大的书店里都开放空调,外面天气炎热,里面既可以挑书读书、增长知识,又可以“避暑”,去书店也就成了一件一举两得的事。经常带孩子去社区或单位的阅览室、图书室,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提高和保持孩子读书的热情。

据心理学分析,只有不断地利用外界刺激加以强化,兴趣才能保持持久和稳定。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如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有时,家长还可以参与孩子讨论读后感。也可以结合孩子在语文课学过的有关内容“借题发挥”。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又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读书的质量。

7.帮孩子养成终生受用的生活习惯 篇七

一、帮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 吃什么、怎样吃已经不是个人小事儿, 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现在尽管生活条件好了, 但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情况却很严重。“小胖墩”“豆芽菜”在每个班级都有。有的家长爱孩子, 舍得给孩子花钱, 一天给孩子几元甚至十几元钱, 但孩子怎么花的, 都吃些什么, 就不再过问了。尤其是早餐, 总让孩子到小摊儿吃。孩子总是吃些油炸、辛辣食品。家长是否想过:孩子上午四节课, 学习近四个小时, 身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孩子所吃的早餐能满足吗?往往孩子间操后饥肠辘辘, 又到小卖部买干脆面、虾条、可乐、麻辣片……这些色素超标的膨胀食品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危害极大。可乐是洋垃圾食品, 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有人做过实验:把一颗牙齿在可乐里泡一个礼拜, 可乐竟把牙齿给融化了。还有烧烤, 一个烤鸡腿的毒素要赶上两包香烟。有的家长早餐经常给孩子吃方便面。方便面也是垃圾食品, 除了热量外, 营养有限, 还含有防腐剂, 长期食用对孩子健康极为不利。

建议家长多学一些营养知识, 掌握基本的营养常识, 一方面孩子早起给孩子在家做好营养早餐, 另一方面多给孩子讲些营养知识, 指导孩子健康饮食。

二、帮孩子养成正确的花钱习惯

现在孩子都少, 基本一家一个, 做父母都疼自己的孩子, 但不能一味地没限度地给“钱”。一是给孩子零用钱要适度。对于学前班和低年级的孩子, 家长给的零花钱要合理, 要一事一议一给;中高年级孩子不懂得节制、乱花钱, 在数量上要限制, 不能过分。二是要让孩子有理财的观念。家长可考虑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给孩子一次零花钱。金额及间隔时间依具体情况调整。或采用包干制, 节约了孩子自己攒起来, 攒多了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年纪较小的小孩, 可由父母代为保管其零用钱, 孩子想要买东西时, 可向父母提出申请, 收支记账, 超支不补, 结余表扬。

三、帮孩子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 放学后, 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到家, 说说笑笑, 基本消除了疲劳, 此时处在遗忘的最低阶段, 是做作业的最佳时间。所以, 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先做作业再玩的习惯, 要避免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的不良习惯, 避免孩子一边和小朋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边写作业的不良习惯。孩子做作业时, 电视再好, 家长也不要看, 一定要关掉, 不要大声说话, 最好看一本书, 给孩子做出榜样。

现在, 一些中青年人颈椎病、近视眼的很多, 追溯他们的身体发育过程, 大都在少年时期没有正确坐姿和正确看书习惯造成的。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重要阶段, 脊柱、视力正在逐步发育成熟。农村大炕多, 写作业不能趴在炕上写, 那样容易让孩子“探肩”;不能站在高厨子前踮着脚写, 那样容易“端肩”。家长要让孩子在合适的桌前写, 要是桌高, 垫垫凳;凳高, 垫垫桌。家长还要告诉孩子, 记住“三个一”, 即“胸离桌一拳, 眼离字一尺, 指离笔尖一寸”。

四、帮孩子养成长期的讲安全习惯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 车子、票子、房子都是“零”, 孩子才是“1”, 孩子健康、快乐, 家庭才欢乐。所以, 我们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分数, 更要关心孩子的安全。孩子上学走时, 给个温馨提示:“靠右走, 注意过车!”“道上别打闹”等;联系出租车时, 要看一看司机证件是否齐全, 车况是否良好, 千万别“将就”;学前班和低年级孩子家长要接送。学校不主张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因为孩子基本都不满12周, 交通管理条例“禁止年满12周岁以下的儿童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冬天, 河沿岸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河边滑冰, 因为节气变化无常, 冰面看似冻严, 还有的地方暗藏危机。孩子午饭后上学路上, 无人监管, 很容易去河边玩, 所以家长要温馨提示:“别到河边去, 直接到学校!”孩子放学后, 尤其是双休日, 常常几个小伙伴漫山遍野地玩。这个时候, 家长更要温馨提示, 教育孩子不攀山岩, 不上老树登高, 不拿火柴燎荒, 不到墙根、土坎下嬉戏、逗留。

五、帮孩子养成终生的的与人相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影子。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 不会与他人相处就寸步难行, 即使生活再富裕, 也不会快乐。所以, 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养成与小朋友们正确相处的习惯。一是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 和睦邻里、善待邻里、敬重邻里。家长与邻里关系好, 孩子才能与周边小朋友玩在一起。二是家庭成员温馨、温存、温暖, 孩子才会善待小朋友。如果一家人, 尤其是夫妻经常拌嘴, 吵闹不止, 脏话常挂嘴边, 那孩子也会出口成“脏”。三是孩子和玩伴打了架, 家长要多说自己孩子的“不是”, 不要护短。小孩子间哭哭、打打、闹闹是常事, 是在练习与伙伴如何交际。孩子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 大人别干预, 即使干预, 也要正面干预, 促其相互谅解、相互谦让, 相互赔礼道歉。家长千万别一味地为自家孩子争理。四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与小朋友们相处技巧, 比如礼貌语, 谢谢、再见、对不起、别客气、没关系等。又如, 有好吃的、好玩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一起玩, 不捉弄、不嘲笑小朋友, 不炫耀等。

日常的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 好习惯靠从小培养。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 就万事大吉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家长要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在孩子的成长中,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花钱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长期的讲安全习惯、终生的与人相处习惯。这样,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 才能走得快速、走得长远。

8.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八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生;阅读教学;阅读习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20-01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及其重要的学校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的根本目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还要交给学生阅读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怎样教》中讲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起点,是培养探索精神的直接动力。”在农村这块“阅读的沙漠”中崛起“阅读的种子”并非易事,这就更需要老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时,教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各样蝴蝶飞舞的动画图片,在导人新课时,采用故事导人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蝴蝶朋友,然后出示蝴蝶飞舞的图片,把它们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顿时被激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让学生感受“200多万只蝴蝶成群结队在树木花丛间、山石溪水畔翩翩起舞,犹如片片彩霞在空中飘动。游人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神秘的仙境,顿时感到日不暇接,心旷神怡”的境界时,教师采用播放录像的情景教学,学生很容易人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激发起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知道课文中有好多现实生活中看不到的美丽的景象,从而激发起热爱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尽可能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得到知识,以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这就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1.边读边悟,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里讲到,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言语的阅读活动,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心智活动,是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引导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学生通过读书去解决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学《宋庆龄和她的保姆》一课时说“后来,李姐(保姆)身体不大好,宋庆龄不但不再让她照顾自己,还用自己的薪金另请了一个小保姆,自己也尽可能地亲自照顾李姐,嘘寒问暖,端汤喂药,让她和自己一起在楼上吃饭,还让李姐坐上座,自己在边座相陪。李姐十分不安。”其中,作为国家的名誉主席,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李姐为何感到十分不安?这时教师大可不必给学生做详细、理性的分析,而应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联系上下文及预习中的人物简介,悟出其中的意义,真切地体会到宋庆龄和保姆之间的情谊。这样,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就明了了不是为读而读,就会明确阅读的目标,通过阅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2.以读促“思”,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已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他们才会在阅读《一夜的工作》时质疑:那么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为什么室内陈设那么简单?在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就会发问:邱少云为什么能耐得住烈火烧身呢?在读《狱中联欢》时才会纳闷:“革命者们为什么敢在敌人的监狱中载歌载舞,而又不会遭到敌人的射杀?这样的读,才能真正让农村学生逐步活跃于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要养成认真的阅读态度,必须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不要三心二意,这样才有利于准确地从阅读中获取信息;二是要养成动手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习惯对重点词句、不解之处做上记号,再勤于动手去查阅工具书及向老师提问,那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做法是难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三是要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读书动口不动脑,则纯属“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无法理解课文的含义,更谈不上创新,也将失去了阅读的意义,因此,在读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读思结合,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思考中尽可能地去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良好素养的形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特点,更需要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坚持不懈、科学指导,才能促使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搭建起一个美丽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阅读教学[OL].2012.

[2]孙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4-07-12.

[3]浅谈阅读教学[OL].2013.

[4]赵鹏飞.指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6-16.

9.谈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 篇九

从图书的外在形态入手,及早帮助孩子认识图书。孩子认识图书,首先是把它当作物品来看待,对于图书有什么作用,则要等到长大以后才会知晓。在美国,许多家庭在孩子一出世,父母们便在孩子的摇篮里摆上各种色彩鲜艳的图画书。起初,孩子们用嘴咬、用手撕,口水弄湿了书页,只把图书当成了一般的玩具。以后当孩子稍大些父母便开始用夸张的语调照图书讲故事。天长日久,孩子渐渐地对图书产生认识。随着长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向父母要玩具、要零食。这时,父母们可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去逛书店、图书馆,使孩子的物欲趋向于图书的方向;同时在节日和孩子的生日买一些好书送给他们,尤其对已有阅读能力的孩子,更要如此。

从朗读、讲故事入手,及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认为,0~3岁是形成孩子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关键阶段。父母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养成每天为孩子朗读的习惯。每天20分钟,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渐渐地产生了。他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在每天的听读中孩子会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产生想读书的愿望,并能初步具备广泛阅读的基础。他还特意提示父母,为孩子选取的朗读内容应生动有趣,能吸引孩子,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内容可逐渐加深。

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孩子选择图书。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材料时,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并对具体的图书种类加以鉴别和选择。

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古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家庭中,必然要受到父母家人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希望孩子爱读书、知勤奋,当家长的只有身体力行地带头读书看报、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方可对孩子产生有效的影响。据传媒报道:在某一大城市调查发现,7.4%的家长平时没有一点时间看书读报,59.3%的家长没有时间参加业余进修或自学,9.1%的家庭竟然没有一本藏书;9.7%的家庭藏书为10本以下;32.1%的家藏书也只有11~50本。家中不闻书香,子女何以成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今天,谁也不能再希望自己的青年时代就有足够其一生享用的原始知识宝库,因为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不断地更新知识……今后,整个一生都是学习的时间。”任何人都不能一劳永逸地依靠过去学习的一点知识、技术而坐吃老本。家长的个性完美、精神的丰富充实、创造潜力的开发以及使全家享有较高质量的生活,没有不断的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新型的学习型家庭氛围的营造不仅要孩子学习,家长也要学习,更重要的是,不学习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会有威信。作为父母不妨每天晚上或其他时间,读一点书、一点报或当孩子安静下来,耐心地在他身边富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儿歌,一个故事,这将比您一味的督促、强制有效很多。

10.在家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篇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让孩子喜欢并爱上读书的唯一办法(有且只有一种)就是兴趣!培养读书的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要以身作则

家长常看书报,为孩子营造一个浓郁的书香环境,以此渲染孩子,让孩子耳濡目染,读书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要有温馨的亲子阅读时间。先给她读一些有意思(特别是她喜欢听的、电视里看的故事)的书籍,慢慢让她和你一起读,然后再让她自己独立的阅读。

如果家长不喜欢读书,引导孩子爱上读书从何谈起?那结果只能是引导孩子走向误区,不少家长总是无奈的问起:“我的孩子怎么变得这样不好,原来根本不是这样!”家长爱好读书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家长必须遵守!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家长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孩子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让她有兴趣往那方面行动,让她不厌恶学习是比较好的。要带她多去书店,感受那里的环境,小孩子很容易受周边影响的,看到书店里小朋友看书的多的话,也会愿意加入。要把书放在孩子触手能及或经常玩耍的书桌上以便于翻阅。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读书,那会适得其反也许孩子对读书越来越有抵触性。

三、贵在持之以恒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孩子在父母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11.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篇十一

一、激之以趣,引导孩子热爱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就拿我儿子为例,我是用故事激趣法来激发他的读书兴趣的。他从小最爱听故事,我和我爱人就天天讲那些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的故事给他听,当他听得津津有味之时就引导他:这些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只要你自己读书就会知道好多故事。这时他就争吵着非要去买书,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带他到集市的书摊上。当他在书摊上选出自己喜欢的图书时,像发现宝藏一样兴奋地大叫:“爸爸!你讲的故事在这些书上都有。”那天他蹲在书摊上看了一上午书,临走又买了好几本。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出了他的讀书兴趣,让他开始热爱阅读了。

二、晓之以理,教育孩子重视阅读

进入小学阶段,就要给孩子讲解读书的好处,教育他们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开阔视野,读书可以增长智慧,读书可以得到乐趣,读书可以促进人的成长,读书可以改变人的生活。我经常对我儿子说:“学习课本知识,好比孩子吃母乳,孩子要长大,光吃母乳是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的,还需要多种营养,如必须还要吃饭,吃各种粮食和蔬菜。读好的课外书就好比是吃饭,多读书,读好书,你才能吸收更多的营养,才能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自然而然就重视读书了,也更加自觉地去读书了。

三、教之以法,教会孩子如何阅读

读书的方法也有很多,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如同授之以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使孩子终生受用。

1.泛读法

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速读法

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

3.精读法

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

4.再读法

有价值的书刊杂志不能只读一遍,可以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斯泰认为“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老友重逢”。重复是学习之母。

5.选读法

读书时要有所选择。古往今来,人类的文化宝藏极为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不加选择,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因此,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可以轻松面对繁重的学习生活,也更会促进孩子今后的发展,使之终生受用。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苏教版知识点下一篇:交通安全防溺水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