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玉米教学设计

2024-11-19

认识玉米教学设计(精选6篇)

1.认识玉米教学设计 篇一

《收玉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7-58页“收玉米”。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难点:数位对齐。

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小棒、计算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笑笑和淘气一起在玉米地里收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课件播放“收玉米”动画情节)

教师板书课题:收玉米

二、讲授新课

1、师:通过观看刚才的动画,同学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师:你会解答吗? 生:57-42。

2、如果笑笑和淘气收的玉米不是整十数,同学们知道怎么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7-42

三、探索新课

1、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问题,下面同学们小组内交流怎样计算。(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用计算器计算的。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计算的。生3:我是口算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利用这些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算得很好。今天老师告诉同学们另外一种计算方法—竖式计算。

2、教师板书,介绍竖式。

(1)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减号写在减数的前面,横线代表等号,写在减数和减号的下面。

(2)计算方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从个位算起。师: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呢?

生:因为2和7都表示几个一,4和5在十位上,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对齐。师: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1:我喜欢用竖式计算,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不容易出错。生2:我喜欢用口算,因为这种算法快。

四、巩固应用

1、师:这节课在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大家积极动脑,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列算式:78-54

98-52

2、课本第5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情境图的含义,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如何解决问题。

3、课本第58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做题,找思维学生板演,最后集体评讲。

4、森林医生。

师:看到大家这么出色的表现,啄木鸟医生想请同学们帮这四棵生病的小树把病治好。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58页,找到第4题,我们一起比一比,看谁的医术最高明,能把这四棵小树治好。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的开心吗?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收玉米

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57-42=15(个)

作业布置:

《同步伴读》P50、51。教学反思:

2.《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篇二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认知水平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高于抽象思维,他们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周长。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多种动手实践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之中处处都有数学。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初步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关键

理解“一周”的含义。

教、学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卡片、尺、线绳、彩笔。

教学过程

一、在活动中感知

1.组织学生描树叶的边线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树叶。问:想不想描出树叶的形状?

学生拿出画有树叶的学具卡片,用彩笔描出树叶的轮廓。

教师组织学生到展台前展示描的方法。(学生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说清从哪里开始,沿着哪描,到哪里结束,并在开始处用彩笔点上一点做记号。)

多媒体动态演示描树叶轮廓的过程。

师:你们知道树叶一周的长度是什么吗?

生:树叶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2.组织学生描平面图形的边线

为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教师用多媒体呈现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形、心形。

师:它们有周长吗?试着描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拿出画有各种图形的学具卡片,用彩笔尝试着描出图形的周长。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这些图形的周长,并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以上图形的周长。

3.组织学生概括“图形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通过描图形的边线,认识了树叶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五角星形的周长、心形的周长,可在图形王国里还有很多很多图形呢,我们能一一认识吗?那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周长,只要意思表达明白了,教师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而且也最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本节课周长的认识学生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第一次接触,但在生活中对周长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而且在幼儿时期就积累了描图案轮廓的经验。因此,在新课开始,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描图案轮廓”人手,作为学习的起点,新知的增长点,这样设计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描平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起丰富的表象,学生在经历中对图形的周长初步获得体验。]

二、在活动中完善

1.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三只小兔练习跑步”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学生在交流、说理过程中体会到“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而且路线不重复,才是一周”。

师:森林里马上要召开运动会了,三只小兔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每天都在家门前的这换草地上练习跑步。

多媒体动态演示三只小兔跑步的过程:

师:三只小兔都说自己跑的是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请你们给评判一下吧!

生1:白兔跑的是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因为它从起点开始出发,又回到起点结束,而黑兔和灰兔都没有跑完。

生2:虽然黑兔和灰兔都没有跑完,但它们跑的边也有长度呀。

生3:确实有长度,可是“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呀?我们在操场上跑一圈,只有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才是一圈,也就是一周啊。

生4:那灰兔跑的也应该是这块三角形草地的周长,因为它从起点开始出发,又回到起点结束。

生5:可是灰兔没有跑第三条边,而是沿着前两条边重复跑的,这样跑不是“一周”。

师:通过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们明白了“图形一周的长度”中的这个“一周”是指“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而且路线不重复”。

2.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3.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寻找“周长”

师:请你找找我们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并用手摸一摸。

找一找、摸一摸并汇报。

[设计意图:认识周长的关键就是理解“一周”的含义。在学生初步感知“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创设了“三只小兔练习跑步”的情景,悄然将“封闭”与“不封闭”图形展现其中,学生通过辩论、说理,体会到“从起点开始,再回到起点,而且路线不重复,才是一周”,从而突破了周长含义的难点“一周”。在此基础上,组织学找生活中的周长,学生通过摸一摸、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进步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感受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全课总结

1.组织学生说一说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

2.布置实践作业:

出示学校订做校服尺寸表:衣长、胸围、腰围、臀围、裤长。

师:有我们这节课学的知识吗?

生:胸围、腰围、臀围。

师:同桌之间指一指胸围、腰围、臀围。

师:怎样测量胸围、腰围、臀围?回家测量,并填写校服尺寸表,为自己确定一身合适的校服。

3.小学《最后的玉米》教学设计 篇三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哗、棒、褐、唉、烤、淋、腐、怨、荣、誉”10个生字;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棒、烤、淋、怨、荣、誉”;积累本课词语,并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初步了解词语的归类。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描写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3、读文的过程中能尝试提出问题,并通过释疑懂得:对自己要有信心,有本领的人一定会被发现,本领越强,用处越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围绕课题质疑。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交流师随机在课题下加上问号。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最后的玉米”究竟是怎样的玉米。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是如何描写玉米的?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或句子。

2、集体交流,师随机出示词组。

胖胖的深褐色的漂亮胡须鲜嫩的、黄灿灿的果实

胡须干透变白果实像石头那样坚硬

很棒最差(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

教学生字:褐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注意“衣字旁”

3、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词语的归类。

师:请你们轻声读一读这两组词组,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生自读词组,指名交流。

4、练习说话,感受玉米的内心感受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师:是啊,这一组是描写玉米外形的,而另一组是描写玉米的内心感受的。那下面就请你们用上这些词组,借用老师提供的句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玉米的一系列变化。

生自由准备,交流说话:这个玉米真棒啊!你瞧,他,可是后来他,于是他觉得自己是最差的!

师:通过刚才的说话练习,我们可以发现玉米的感受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三、再读1~9节,了解玉米的心情变化。

1、出示“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引导发现。

师:刚才你们还提到这些词语(自信心灰意冷不灰心抱怨),想一想这些词语又是描写什么的呢?生:描写玉米的心情

2、快速读课文1~9小节,找一找哪些小节描写了玉米的心情,在相关小节前做上记号。

师:这些都是描写玉米心情的词语,他们就藏在课文的1~9小节中,下面就请你们快速读一读课文1~9小节,找一找哪些小节描写了玉米的心情,在相关小节前做上记号。

3、集体交流。出示相关小节。

4、同桌互相读读这四个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指名四人读。教学生字:怨整体认读音节,读准字音。

6、齐读第九小节。

7、师生配合读文,了解玉米心情变化的原因。

师:玉米的心情由原来的自信、不灰心到之后的心灰意冷、抱怨,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系列的变化呢?下面让我们配合着来读读课文的1~9小节,老师来读玉米心情变化的这四个小节,请你们来读其余的小节,边读边想一想玉米心情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

(1)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2)学生上台摆放词语,感受到玉米的心情也是随着它的外形变化而变化的。

师:那现在老师想把这些心情的词语也放到黑板上,该怎么放呢?

追问:从这里你又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发现玉米心情的变化也是随着他的外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8、师生配合串读板书。

9、指导朗读,读出玉米的心情变化。

师:情况在不断变化,玉米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着。你们能不能把它读好呢?那下面就请你们学着刚才老师的样子,同桌两人配合着读读课文1~9小节,特别读好玉米心情变化的句子。

(同桌配合读——指名交流——齐读)

10、练习说话,理解“心灰意冷”的原因。

师:是啊,当玉米孤零零地站在田野里时,他越看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由连声叹气,不断抱怨,心里绝望透了。课文就用了这样一个词来形容——心灰意冷。读到这里,请你联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玉米心灰意冷的原因。

生自由准备,交流说话:因为玉米觉得,所以他心灰意冷。

四、学习课文10~13节,通过质疑、释疑,了解题目的含义。

1、引导质疑。

师:玉米觉得自己是最差的,可老婆婆看到它后,对它的评价却是“最棒”,(板书:最棒)看看板书,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读文划句,尝试释疑。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就让我们读读课文的10~13小节,划划句子,找找答案,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课题的含义你们就能明白了。

(1)交流、出示§11 指名读,读出夸奖的语气。板书:种子

(2)补充资料,加深认识。

师:为什么留作种子的玉米要最后采摘呢?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请你结合资料,说说原因。

(3)小结。

师:是啊,只有晒干晒透的才是好的种子,也只有这样的种子,播种以后才能保证明年的大丰收。玉米到此时才明白,之所以被留到最后,恰恰是因为它获得了最高的荣誉!(随机正音:荣誉)难怪它会感激地说:————

3、借助板书提示,说说课题的含义。

师:玉米在有了这样一段经历后,它明白了最后才采摘它的原因,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恢复了它的信心。如今再来看看这个课题,你明白课题“最后的玉米”是什么意思了吗?

4、齐读句子。

师:是啊,留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最差的,很有可能是最棒的!

出示道理,师生配合读,齐读。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烤、誉”。

六、第二课时学习内容预告。

师:下一节课,我们要来尝试着默写这节课积累的一些词语,还要请你把自己当作玉米,借助板书的提示,把你的经历告诉大家。

板书: 30、最后的玉米

最棒 种子 最高的荣誉

玉米最初样子的词组 自信 很棒

不灰心

玉米最后样子的词组 心灰意冷(最差)

4.收玉米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列竖式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具备了整十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过程。

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给学生创造参与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算法,锻炼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在学习两位数减法列竖式时我让孩子们类比加法自己探索方法,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总结,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是成功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我是小医生”的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诊断其他学生在计算中所犯的错误,这是孩子们就会反思自己做题时出过的错误,多次强调的注意事项老师,从而进一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5.《收玉米》教学反思 篇五

1、找数学信息

2、提数学问题

3、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为了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请一位小老师上台来给大家讲解,下面听的孩子让认真听,听听他哪些地方说的不够清楚明白,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给大家讲明白呢。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不能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讲给别的小朋友听,这个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让孩子尽量想清楚该怎样说,并把孩子这次上台的优点说出来,让孩子有勇气也更积极的为下一次上台做准备,同时也要把缺点给孩子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从什么地方提高。

6.《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重点难点:认识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具准备:课件、圆形纸片、硬纸条、图钉、绳子、小棒、信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把剪刀、一个钟面、一条红领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角、了解角,教材又设计了“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几个小活动。

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该教学活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精巧的课件创设故事情景,将全课各环节自然衔接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索、独立尝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的朋友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这四个图形小精灵依次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出来。课件配音:同学们,我们都藏在你们小组中的信封里,小组合作,先找到我们,再把我们分成两组。)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点击相应的图形,把课件中的图形小精灵分成两组。(课件配音:同学们,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你们愿意来认识它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1.联系生活实际,抽象出角

课件显示:剪刀、钟面、红领巾。

(1)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你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

(2)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部分隐去,留下角的轮廓,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3)请你们再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藏着角呢?

2.折角,并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看桌子上的圆形纸片,它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利用这张纸片来创造一些角吗?

(1)学生动手创造角。

(2)请拿起你自己创造的角,先用手比划一下角的样子,然后再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把这个角尖尖的地方往手心一摁,再拿开,看一看,留下了什么?

师: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课件出示顶点)

师: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课件出示边)

请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3.在游戏中判断角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擦亮自己的慧眼,来辨一辨“真假孙悟空”。(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加相应的配音)

(师点击其中的一个孙悟空图形,出现上面的一个图形,如果是角,师点击该图形,就出现孙悟空,如果不是角,就会出现猪八戒、二郎神、白骨精。)

4.认识角的标记,并标出图形中的角

(1)同学们,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标上标记,怎样做呢?听智慧老人来告诉大家。(课件出示:画面加配音)闪动角的相关部分,出示角的标记,智慧老人讲解,小朋友,仔细看!这是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的后面注明一个数字或字母。例如,我们在这个角符号的后面再加注数字1,我们就可以把它记作∠1,就读作角1。

(2)课件出示书P67的五个图形,学生用智慧老人告诉的方法,把图形中的角标出来。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可真出色呀!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每人从学具袋里拿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用它们来做一个角。做好的玩一玩,看看这个角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2.变大变小游戏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玩这个角:把你的角变大,变大,再变大;把你的角变小,变小,再变小。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把你的角变大变小的?

(在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角的两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3.比一比

(1)课件出示下面两组角,哪个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用课件直观演示:用重叠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比一比哪个角大。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欣赏-发现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在数学中被应用,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设计师们利用美丽的角,设计出了令人震撼的奥运会体育场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吧!(课件演示)

2.小小魔术师(创造角)

(1)这是一根绳子。看,上面一个角也没有,谁能用它变出角?把你变出的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比一比,看谁变的角多?

(2)下面还有更难的一关,你们敢挑战吗?请你用三根小棒变出一个角、两个角、三个角、更多的角……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对角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上一篇:浅谈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一篇:政务综合楼保安监管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