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广播稿(共10篇)
1.红色广播稿 篇一
编织“红色纽带”打造“红色引擎”
在平武县坝子乡土贝贝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该乡伏龙村村民韩小平正在将核桃倒入筐中过秤、结账。“以前,将核桃卖给商贩,价格压得很低。现在土贝贝公司开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卖,价格比以往还高了不少。”韩小平说。
韩小平提到的土贝贝公司,是去年平武县坝子乡通过整合4个贫困村和1个产业村产业扶持资金成立的村集体企业。同时,土贝贝公司也是去年平武县建设“3+N党建综合示范带”中,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点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平武县地广人稀,资源分散,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7年,平武县委提出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以建设“党建综合体+党建示范点”为内容,大力建设“党建综合示范体”,以“示范体”凝聚带动“示范点”,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编织起党建引领发展的“红色纽带”。“3+N”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刘老师,跑山鸡圈舍好久消一次毒?”“怎样预防母猪产后发烧?”……平通镇农民夜校开展的“冬季畜禽防疫、饲养管理技术”讲座,让前来听课的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作为清漪江流域片区农民夜校示范校,该校辐射周边六个乡镇,牵头制定培训方案、审定培训课程等,带动片区内农民夜校整体提档升级。
据了解,平武县已建成的平通、龙安、虎牙3个“党建综合示范体”分别以农村党建、城市党建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片区党群活动中心’是‘党建综合示范体’的核心项目,集片区农民夜校示范校、青年活动之家、游客集散中心、党建主题展厅等于一体。”平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旭介绍。除了建设“党建综合示范体”,平武还结合实际分类遴选建设了涵盖产业发展、机关党建等党建示范点,通过综合示范体和示范点建设,凝聚起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突出政治功能,让服务引导群众有力有效
1月8日,在古城?古城社区,一场由社区党支部主持的社区事务议事会议如期召开。与以往一样,参加会议的有社区干部、法律顾问、村民代表等,议程则是正反典型评选、环境卫生评比等。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这样的会议每季度都会如期开展。
“平武以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县委组织音隔4部长、党建办主任刘鹏介绍,“我们坚持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上着力,推动党的基本建设在基层严起来、实起来。同时,通过‘三统三定’规范‘三会一课’,制定‘两本一账’让党组织活动更加规范有效。” 筑牢党建引领发展的基层基础
在平武国税局,每月至少有一个单位前来观摩学习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该局将组织和队伍建设充分融入税务工作,在机关窗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在稽查队伍中评选党员业务能手。从局长到普通党员均要轮流上台讲党课、讲业务,有效破解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
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平武出台了乡镇、机关、村(社区)等七大领域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清单、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办法等。此外,还出台《乡镇、县级部门党务干部管理办法》《边远乡镇干部关心关爱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性制度文件,狠抓基本保障建设,激发党建活力。(责编:余娜)
2.保护红色遗址留住红色财富 篇二
——关于华容县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陈伟
【摘要】:2011年7月,我们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华容暑期社会实践。在此期间,我们对当地的革命遗址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针对华容县的烈士陵园,桃花山等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些建议和规划。呼吁人们加强保护革命遗址的意识,留住这笔珍贵的历史财富。
【关键词】: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 红色旅游
一革命遗址及其资源的定义
革命遗址、旧址、遗迹及各类纪念设施,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斗争中留下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红色遗产(革命遗址)资源,则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二华容县革命遗址的形成和背景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陲,岳阳市西境,北倚长江,南滨洞庭。华容县烈士陵园兴建于东城区陡岗山,占地215亩。1961年开始建设,现已具相当的规模。陵园内建有烈士墓群(包括何长工,朱绍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军墓区、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等革命遗址。此外,于2000年建成的华容县博物馆也在陵园之内。馆内收藏着华容籍老将军、诸多革命烈士的遗物,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陵园和博物馆的建立可以让我们更真切地缅怀革命先烈们,发扬革命精神。位于县内的桃花山则是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山内的红军树烈士陵园,位于桃花山北端,与鹿角头山相对峙,园后有九千平方亩的三菱湖为毗邻。园内三株黄芯绎,被贺龙当年命名为“红军树”。在桃花山,我们更能追忆华容的峥嵘岁月。
三华容县革命遗址存在的问题
华容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涌现了以何长工同志为代表的英勇无惧的革命英烈们,有着十分光荣的革命史,亦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在实践期间,我们对当地的一些革命遗址进行了走访和调查,通过结合华容的历史和现实,发现这些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仍然具有很多不科学性,不能更好地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珍惜这些珍贵的红色财富。这些革命遗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革命遗址宣传力度不够;很多革命遗址没有任何纪念标志,让人们无法了解;对革命遗址开发和利用不够,基本设施有待完善,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较少等。
四对华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建议
加强对华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促进红色旅游事业科学健康而有
序地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相结合的工程,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科学实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革命遗址的作用,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我们通过开展对全县红色革命遗址的调查,掌握了一些红色革命遗址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充分发挥了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华容红色旅游景点的魅力。县宣
传部门要重点宣传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加大对革命
遗址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做到宣传与教
育的有效结合,政府和宣传部门也应加强重视。于此同时,适时适当
地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水平的优秀红色作品,将
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完善未有纪念标志的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建立一系列与之配
套的设施。切实做到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加强对未标志的革命遗址的重视,在群众中大力宣传保护革命遗址的重要性,充分开发这些遗
址。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深度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综合运用一些科技手段,达
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落实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设
计,杜绝一切不利于宣传红色文化的行为,树立属于自己的红色旅游
主题品牌,加大设施建设保护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文献、建设等得到妥善保护,避免造成建设性、利用性的破坏。同时,也要适时适量的开发一些新的红色旅游资源,好好利用红色财富。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环境。县
政府应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增加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遗址保护的投入,把红色旅游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为游
客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利于红色旅游的发展。加强有关方面的组织领导,建立一系列合理的机制。建立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委员会,由县宣传部、旅游局带头负责研究和解决
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各成员
单位按照各自的分工,承担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建设、环境整治、线路开发、人员培训、宣传报道、内容审核等任务,充分
做到各司其职,为发展红色旅游,宣传保护革命遗址的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加强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是现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弘扬红色文化,带动当地的经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红色革命遗址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学习
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宗旨,努力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党在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发展红色旅游就是要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从而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可歌可泣的光荣史,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坎里。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让革命老区尽快发展起来、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大历史责任。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就是要更好地整合革命老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红”、“绿”结合,优势互补,使革命老区在我县追赶型跨越式发展中实现快速发展。
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县。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建设文化强县,首要任务是大力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分布全县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红色旅游,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涵的红色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我县由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的历史性跨越。
六结束语
尽管一周的实践时间有限,但是我们还是尽自己所能针对目前华容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相信这对当地红色旅游的发展,对人民群众提高保护革命遗址的意识,对弘扬红色文化,对珍惜这些历尽坎坷的红色财富,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能够落实这方面的工作,华容,这一充满历史的革命红区,必将走向正确发展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河南理工大学,地质遗址的建立和保护。百度文库
【2】 周萌,红色旅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创举。百度文库
【3】 袁晓虎,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大连日报 2011年6月23日
【4】 高度重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7日
【5】 范永光,全继洪,让红色遗产资源造福后人——关于加强老区革命遗
址、旧址抢救保护工作的思考。福建党史月刊2010年04期
【6】 范永光,保护红色遗产资源 留住红色历史财富——关于加强政和县革命
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调查。福建党史月刊 2011年06期
【7】 佚名,华容旅游概况。2009年3月19日
3.红色影片《红色土司》观看心得 篇三
这段故事的发生地阿坝州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驻留时间最长、面临困境最大、召开会议最多的地方,红军在这里完成了三过雪山草地的伟大壮举,与这里的藏、羌、回、汉各族民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被毛泽东主席誉为“牦牛革命”。
安登榜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红色佳话,更是一段珍贵无比的红色史料。电影《红色土司》不仅艺术再现了安登榜平凡而光辉的一生,更成为了永生难忘的红色记忆。《红色土司》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讴歌英雄的作品,也是阿坝94万儿女坚持文化自信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成果。
电影《红色土司》是由四川纳一影业有限公司、纳一(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由艺兮执导,游大庆、德姬、多布杰、赵亮、楚布花羯、尔玛依娜等主演的剧情片。取材于红军长征途经羌区时所发生的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
4.保护红色文物 发展红色旅游范文 篇四
编辑: 陈宁 来源: 江西政协新闻网 : 2008-11-18 11:15
最近结合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参加了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的关于我省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调研,感到江西是红色资源强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策源地、人民军队摇篮南昌、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国保”单位中有9处、“省保”单位中有76处为革命旧址。全省有19个革命纪念馆,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67个,其中国家级的9个。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中涉及江西的有4条,保护红色文物,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实践证明,依托红色文物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大大促进革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增强全民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保护文物最关键是提高全民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思想意识,使保护文物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和日常行为。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并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而且对提高干部、群众的文物、文化意识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上饶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上饶集中营、闽浙赣省委机关、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长期驻扎于此,方志敏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长期生活和战斗,红色文物可以说遍布全市,红色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过去由于观念滞后,旅游、文化意识淡漠,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相当薄弱,挖掘利用革命文物发展红色旅游更是缺乏概念。近几年上饶市及所属县、区大力倡导发展红色旅游,全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完善交通设施,改善参观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短短的几年就在当地形成了一道红色旅游亮丽的风景。2007年仅上饶集中营红色旅游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600多万,一扫过去门可罗雀的冷落景况。红色旅游的繁荣发展,外地观众的络绎不绝,使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也大大发生了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原来自己身边习以为常的革命旧居、革命遗址竟能引领这么多的外地游客来这里参观瞻仰,更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和实惠。干部的思想观念变了,从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到重视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群众的观念变了,视野更开阔了,从经营土地的精耕细作,到尝试旅游接待的各种服务。更主要的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进一步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也激发了他们爱护革命文物、保护革命文物的极大热情和积极性。事实充分说明,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能促进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历史和奋斗历程,重新认识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培育全民保护革命文物的法制意识和行动意识。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促进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红色旅游”是一项重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是国家文物保护的新重点,许多景区在编制红色旅游细则时都充分考虑到如何去保护革命文化遗产。现有的状况是目前纳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旅游”资源还不多,许多遗址、旧居等革命文物还没有得到有力保护,并且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资料往往散见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加以发掘、保护和很好的利用,这就造成了文物资源的浪费和消失。就拿横峰葛源来说,这里曾经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区,革命遗迹遗址星罗棋布,革命文物资料相当丰富,但目前仅有闽浙赣省委机关、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红军操场司令台等旧址得以保护,其他如少共委、团省委、邮局旧址等红色文物由于经费缺乏、人力所限等诸方面原因,较长时间无人问津,有的甚至受到极大的人为破坏,红色旅游是以革命历史文物为资源,以红色历史为内核开展的旅游参观活动和传统教育活动,是寓教于游,是更时尚、更现代、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老百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红色旅游要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深入挖掘红色文物的精神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充实宣传教育内容才能永葆青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红色文物保护,两者并行不悖,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和前提,发展旅游产业,改善参观环境,配套服务设施是使红色文物充分发挥效益的根本保证。红色旅游产品的展示必须在深入研究革命历史、红色文物的基础上汲取灵感,从而获得技术手段的创新、内容的创新和设计理念的创新。实践证明,红色旅游不仅为红色文物保护事业拓展了空间,而且为红色文物的陈列展示、宣传教育、保护研究探索了许多可资借鉴的好经验和方法。比如陈列展示,许多成功的红色旅游景区现在大都采用声、光、电、雕塑、绘画等现代陈列手段来吸引观众,采用多媒体情景剧、多媒体历史场景等现代展示手法再现革命历史和革命英雄人物;在展陈红色文物资料方面通过烘托气氛、再现原貌等艺术夸张等展陈手段增强红色文物魅力。宣传教育方面,红色旅游的宣传促销,为红色文物从“深闺”走向社会,从“神坛”走向人民创造了条件,架起了桥梁,开辟了道路。红色旅游建设的过程,同样是革命纪念文物的征集过程、研究过程和保存的过程。做好红色文物的登记、注册、入藏和保管,为红色旅游提供文物基础,有了更多的文物展品,陈列展览才有历史感,红色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不可否认的是,发展红色旅游同样对传统红色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增加了不少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切实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经验,从而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红色旅游激活了革命文物保护事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我省目前大部分的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名人故居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用旅游、市场的机制来激活它、带动它,这对革命纪念馆建设,对红色文物保护事业是一个极大的推动。现在我省红色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是完全靠政府扶持、大包大揽的一种形式,由于政府经费所限,直接影响事业发展和工作开展。“红色旅游”的兴起,门票和其它收入成为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对解决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地等单位资金困难和改善其宣传、展示、保护、管理状况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虽然博物馆、纪念馆不以盈利为目的,但适当地增加服务渠道,取得一定的费用,也是红色旅游中必不可少的创收措施。比如红色图书、红色歌曲、红色旅游商品的销售;红色电影、节庆专题活动的组织和举办;红色文物的相互交流,文物图片资料的复制、拓印等。另外红色文物可以培育一些非物质文化,一些实景式文化载体,都可拓宽我们革命文物事业的服务空间,收取一定的费用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红色旅游注重市场营销、产品包装,同样值得我们红色文物单位加以借鉴。现在不少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地在管理体制上除原有的专门机构外,另设市场营销部和社会公关部、商业服务部等大大增强为社会为普通观众服务功能,同时也拓展了业务,增加了收入。
总之,红色文物与旅游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促进红色文物保护;加强红色文物保护,红色旅游会越来越火,越做越强。
(作者系省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陈国华)
红色旅游发展遇难题红色文物保护亟待加强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08 月25 日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当看到红色革命遗迹被当作猪圈和杂货铺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引起更多人的重视!”手里拿着日记和随行笔录,端坐在椅子上的张勇昂着头,一脸严肃地对记者说。
张勇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8月1日,他与河大“河南省红色旅游调研服务团”的100多名师生一道,来到豫东南的确山、新县、罗山、光山等地,通过发放问卷、采访、座谈等形式,对这里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专题调研。8月18日,身为团长的张勇与同伴刚回到学校,就投入到紧张的数据分析和调研报告的撰写工作中。张勇和同伴们感慨地说:“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刻不容缓,人人有责!” 遗迹受损严重急需修缮
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省苏维埃政治保卫局旧址大门,各种“烧烤、卤乳鸡”的招牌赫然醒目,而雕满花纹的墙上,蜘蛛网似的电线纵横交错。在许世友故居,部分地面建筑已经损坏,墙上的泥坯已经脱落,地面上堆放着杂物,一旁还晾晒着衣物。其他国家级革命遗迹如新县首府路的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军委旧址、军委航空局旧址、省税务总局旧址,无一例外都受到了破坏和损毁。
在新县箭河乡,不少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房屋倒塌了,一些红军题材字画面临脱落。由于白蚁蛀蚀等原因,许多革命圣地的木质结构房屋已经岌岌可危,急需抢修。
在箭河乡二洼村的红军被服厂旧址,只见污垢满地,窗户被破报纸塞住,青苔一直长到房檐上。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周围,许多革命遗迹无人照管,杂物堆放很多,有的还养猪喂羊,地面上一片狼藉。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所见场景同样令人痛心———中国共产党第一架战斗机“列宁号”和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榴弹炮,被置放在露天广场,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在豫东南红色旅游区,许多遗址、遗物、遗迹都能反映、折射战争年月鲜活的历史。然而,这些„红色文物‟历经自然侵蚀和人为损坏,失去了原生态的历史质感和文化韵味。”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文物保护专家程遂营教授无奈地说。
红色旅游区面临难题
豫东南的大别山地区,有着479处革命历史遗址和178处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红色遗迹、遗址。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及烈士陵园、新县首府路和航空路革命旧址、确山竹沟“小延安”革命纪念馆、罗山县铁铺乡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商城县金刚台红军洞群、许世友故居、杨靖宇故居,等等。然而,这些红色旅游资源目前已经启用的还不到20%,红色旅游收入只占到区域旅游收入的3%。以新县为例,红色旅游区多达360多处,但规划建设的只有70处左右,可接待游人的不足40处。
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新兴旅游事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资金问题解决不了,发展旅游难度较大。确山竹沟烈士陵园园长刘杰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去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但门票收入只有1.6万多元,而当年支付职工的养老保险金就达1.5万多元,陵园日常开支都难以维持……”
在调查中,师生们发现,红色旅游区的管理体制也存在弊端,如陵园、纪念馆、水库、林地,分归民政局、文化局、水利局、林业局管辖,多个部门都来搞红色旅游,“多龙治水”、“各自为战”,造成旅游局协调工作难以开展。
此次调查还发现,红色旅游区面临最多的困惑仍是“免门票”和“接待旅游”问题。确山县竹沟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经常遇到一些开了“证明”和“介绍信”或上级“打过招呼”的单位,他们想尽办法免交门票费,以学习党史为由,带上妻儿老小参观游玩,由此也就出现了“人气旺,但收入少得可怜”的怪现象。
保护“红色文物”人人有责
“红色文物”集中了现代珍稀典籍、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记述历史文化、文明进程的文化传播实物,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加紧抢救搜集革命文物,修缮保护现存的革命遗迹,已是刻不容缓。”程遂营说。
现在的问题是,“红色文物”不像历史文物那样可以集中展示。它们多散落民间,如一幅标语,可能就写在农户院子的墙上;一个重大决议,可能就在一所民居中形成。同时,多数农民对“红色文物”重视不够,甚至不把“红色文物”当回事。怎么办?调研服务团的师生认为,保护红色旅游资源,首先要引导和教育群众,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红色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河南大学团委书记周保平说:我们在调研中受到很大触动,保护“红色文物”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工程,不仅农民群众要增强保护意识,积极行动起来,城市居民、广大青年学生也要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关爱、保护“红色文物”的环境和氛围。
河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则从另一层面阐述了如何保护红色旅游区的“红色文物”。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红色旅游区的文物保护并没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因此,要从产权体制、管理机制和投入机制等方面入手来保护“红色文物”。其中,搜集、整理、恢复历史遗迹原貌等工程更需要制度和机制作保障。(王明浩、郭文强)
保护革命文物 建设精神家园 ——江西省保护革命文物纪实
江西是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物强省。以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人民军队诞生地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安源、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为代表的著名革命圣地,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目前,全省文物系统登记在册的革命旧址1936余处,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558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108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4余处,市县保445处,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378处;以革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纪念馆30余座,馆藏红色文物数万件。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文物,成为江西文物工作的显著特点和一大优势。近几年来,江西省文物局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充分利用全国、全省大力发展红色文物旅游的契机,以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为着眼点,以发展红色文物旅游为增长点,把红色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列为全省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红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好人们的精神家园。
一、创新思路,有效保护革命文物
革命文物是江西辉煌灿烂革命史的载体和实物体现。目前,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编制或正在编制保护规划,有107处编制了编修方案,共筹集资金11090万元,对164处文物点进行了维修。
第一,积极探索革命文物的保护模式。一是以井冈山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模式。二是以瑞金为代表的文物保护与基地建设并举模式。先后动员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法院、新华社、解放军总参等41个单位前来寻“根”问“祖”,续红色家谱,并投资对其前身的旧址进行修复,资金总计约达5000多万元,全市已登记“认护”的中小学生班级有150个,“认护”单位70多个,“认护”市民300多人。
第二,抓好革命旧址的抢救维修。一是广泛筹集资金,争取上级拨一点,请求财政挤一点,发动群众捐一点;二是集中财力,统一部署,确定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革命旧址为重点项目,优先立项安排,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兼顾一般;三是发挥省与县(市)两个积极性,坚持省和当地政府共同负担红色文物保护维修经费的原则;四是为配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工作,对包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央苏区、八一南昌起义、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新余罗坊会议旧址等在内的革命旧居旧址进行全面维修;五是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广筹资金,积极开展革命旧居旧址维修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我们共争取资金11090万元,对164处革命旧居旧址进行维修。
第三,做好革命旧址的保护规划。严格遵循工作程序,切实加强革命旧居旧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不仅注重文物本体的保护,而且把保护理念扩展到文物本体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目前,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的保护规划已通过国家评审,瑞金革命遗址、上饶集中营旧址、井冈山革命遗址、罗坊会议旧址等已经或正在制订全面的保护规划。
第四,加强红色文物的调查征集工作。开展对流散红色文物的调查征集。拓宽征集面,组织人员走村串户细致普查,走访参加过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及其后代,抢救了大量的活资料,还重新发掘、恢复了大批重要的遗址、旧居。
第五,加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围绕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个“80周年”纪念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工作,全省掀起了革命纪念馆建设新高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开放,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重新开馆,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铜鼓纪念馆经过重新布展也相继开放,井冈山“一号工程”主体建设项目——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隆重开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方志敏纪念馆等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率先向公众免费开放,社会反响强烈,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十分显著。
二、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江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发展江西省旅游的突破口。2004年12月,江西省政府批转了《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2006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若干意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旅游主题形象已成为响亮的品牌和江西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成为推动全国红色旅游进程的重要生力军。2007年红色旅游接待人数28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44%,红色旅游综合收入18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43%,相当于全省GDP的3.42%,直接吸纳就业人数15.2万人,比上年增长20%。作为全省红色资源的保护者和管理者,我们把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红色文物资源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江西省发展红色旅游的最主要的生力军。
一是加强了红色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打造经典品牌景区。对全省红色文物资源进行整合和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报了《2005-2007年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重点建设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市秋收起义、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中央苏区政府根据地红色旅游系列六大精品景区。
二是突出特色,精心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井冈山为龙头,以南昌、瑞金、萍乡、上饶为基点,深度开发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访习游、红色古都寻访游、长征之路体验游、人民军队寻根游、秋收起义探访游等红色文物旅游主题,精心打造省内、省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三是再现艺术魅力,增强红色旅游文化感召力。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结合独特的革命历史,把红色旅游与历史结合起来,把红色旅游与艺术表现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红色旅游文化感召力与艺术魅力。井冈山景区推出“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烈士墓”等六个一活动模式,深受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瑞金各红色景点深表演唱《十送红军》歌曲,把游客带入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展长征的历史场景。省文化厅隆重推出气势恢弘的大型红色情景歌舞剧《井冈山》,赴全省各地和省外巡回演出,反响强烈。
四是紧扣时代主题,拓展红色旅游影响力。2005年,将发展红色旅游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红色旅游发展。2006年将发展红色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75周年紧密结合起来,保护了红色文物资源,促进红色旅游再兴热潮。2007年又牢牢把握南昌八一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三个80周年的契机,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联合,举办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共开行红色旅游包机80架次、红色旅游专列80列、组织红色旅游团队800个,推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2005年、2006年、2007年又配合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共同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宏大的规模、活泼的形式,使江西红色旅游在全国影响深远。同时,还积极参与“放歌井冈”和中国红歌会活动,使江西红色文物资源通过歌声响彻大江南北。
五是强化队伍培训,提高讲解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加强了讲解员队伍的培训力度,举办了多期全省讲解员培训班,邀请全国知名老师前来讲课,积极参加全国讲解员比赛。2001年8月,江西省代表队荣获了“延安杯”全国讲解员大赛团体二等奖的佳绩;2004年,荣获了“雷锋杯”全国讲解员大赛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举办培训班和参加全国、全省讲解员比赛,全面提高了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各博物馆、纪念馆和讲解员对讲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讲解员对讲解工作的钻研精神,提高了讲解员的讲解水平。
三、进一步做好红色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路
保护红色文物,发挥红色文物资源优势,是当前和今后江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为进一步做好江西省红色文物保护工作,我们的思路是:
一是加大对红色文物保护资金的投入。江西省的红色文物资源,基本上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距今已有70到80年的历史。这些红色文物几乎全部为干打垒或砖木建筑,建筑物正常寿命也就几十年,加之江西省地处江南,多雨潮湿,四季和昼夜温差大,更影响建筑物的寿命。江西省现存的红色文物,已过了它们的自然寿命,编制保护规划、及时的维修和日常保养成为红色文物保存至今的关键。从目前江西省红色文物资源保存的现状来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状况最好,其次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和新发现尚待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保护现状不理想,维修保护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是加大红色文物资源保护规划力度。科学的保护规划,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红色文物资源保护规划先行,既是国家文物局的要求,也是江西省红色文物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当前,江西省红色文物资源保护规划工作还待加强,目前只有八一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评审,7处旧居旧址正在编制或准备编制,其他旧居旧址还未编制,下一步的重点应是编制保护规划,在保护规划通过国家评审后,再根据保护规划来实施具体的维修项目。
三是做好红色文物的维修保护工作。鉴于江西省红色文物点多面广、维修任务重的实际,在做好红色文物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红色文物的全面维修工作。我们的思路一是积极宣传,争取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政府加大对文物工作投入的力度,把红色文物维修与农村建设、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二是在江西省基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向红色文物倾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加大对江西省红色文物维修经费的投入,着力把红色文物保护与利用打造成江西文物工作靓丽品牌。
四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江西省红色文化资源独具优势,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是红色旅游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精心打造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江西是个好地方》,继续完善实景演出《井冈山》,让游客在享受艺术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各革命旧居旧址根据当地红色文物资源特色策划、推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编排新颖、表演水准高的大型红色文艺节目,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大力开发反映当地红色历史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使旅游产业链得到延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功能得到强化,产业效益得到提高。
5.红色广播稿 篇五
我曾读过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也曾读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的字里行问,留露出的不仅是爱国,更是那种不屈不挠的忠诚。翻开《十六年前的回忆》细细咀嚼,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在眼前展开、显现,我仿佛回到那个久远的年代,切身的感受着李大钊内心的呐感,在家国之间,他是多么想活着陪伴孩子们啊,但他更想让祖国的所有孩子、人民过上幸福和平的生活。他也知道,只有祖国和平了,只有革命成功了,孩子们才能真正幸福快乐,他不能为了一时的安乐而选择逃避,他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所有人的平安,我想,这大概就是革命精神吧。大爱中带着小爱,这一份又一份坚持,是他们信念的支撑,他们是值得令人信仰的,令人崇敬的,令人热爱的。
一项项酷刑,痛苦扎根在心中,可又被随即而来的光驱散,李大钊高大的身驱如同钢铁铸成的巨人般从未屈服,他的眼中,是坚毅的火光,从未消退。咬牙撑着,不透露出任何有用的信息,我的眼泪浸湿了眼眶,将睫毛打湿,紧紧地贴着皮肤,传来阵阵酥麻,如小刀刺痛了我。回过神来,双手抚摸着泛黄的书面,如摸在古老的历史上。看着窗下灯火阑珊的城市,灯火璀璨,很美,但我却恍了神,似看到了李大钊面对死亡也依然平静无波的双眸,透过万千时光,我仿若与他遥遥相视,他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是那么鲜明,那么的耀眼,如光一般闪烁在我的心间,那是我褪色凌乱的黑白记忆中唯一一抹亮色,是那么鲜艳夺日,红色迅速而剧烈地在我的记忆中渲染开来。原本模糊的革命形象渐渐与李大钊的身影相融合。渐渐地,李大钊的身影模糊了,拨开迷雾,露出了每一位革命者的笑容与坚毅双眸,令人敬崇。
6.红色广播稿 篇六
作者;张飞飞 孙增博
为了庆祝中国共青团建团9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进一步了解台州地区市民以及广大青少年对红色旅游文化的认知程度,同时也为了增强市民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 7月5日 至8日,台州学院“追寻红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前往临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处进行初步了解,赴“王文庆故居、郭凤韶故居,岩坑村革命根据地”等红色文化基地进行采访调研活动,并在临海市崇和门广场进行宣传活动。
短短四天时间,所有队员获益匪浅。王文庆故居有大小房屋共计33间,占地约4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双台门设置,彰显大宅门的风范,由于受损严重,日前仍在修缮之中,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在极力保护王文庆故居,为弘扬红色文化而不断努力着,随后,所有队员来到王文庆烈士的陵墓前,三鞠躬以表达敬意。6号,所有队员前往郭凤韶故居进行参观调研,坐落于紫阳古街的`郭凤韶故居修建完善,院内郭凤韶烈士的塑像正气凛然,临海市古城委员会章女士介绍:郭凤韶烈士视革命为第一生命,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通过详尽的介绍结合真实的影片展示,在座各位队员对郭凤韶烈士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大家都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红色革命精神教育,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革命历史。在特别的抗战纪念日里,队员们前往河头镇抗日革命根据地岩坑村进行采访调研。村委书记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我们的活动寄予厚望。岩坑村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它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台州市发生的重要革命事迹,而且建有台州首个村级革命纪念馆,因此,省市级领导都高度重视“红色岩坑,美丽乡村”的建设。队员们还与92岁高龄的老共产党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战士的爱国情怀。最后一天的宣传工作在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市民的强力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虽然大多数市民对红色文化不是很了解,但在队员的详细讲解下,加深了市民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为台州地区的红色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此次“追寻红色记忆”暑期实践调研队拉下了精彩的帷幕。
7.红色广播稿 篇七
近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学习了《红色家书》,重温了中国革命先烈的光辉历史,感到深深的震撼,倍感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汲取了奋发前行的力量,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充满信心。我认真参与党支部组织的读红色家书活动,学习了《红色家书》中的篇目,读后感受很深、触动很大。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这些家书,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和道德风范,在人生道路上如何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每封家书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我深深感触到了家书的作者们对于父母、子女、爱人、亲人的醇厚亲情、面对各种复杂环境时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幕幕都是鲜活生动、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这些家书的作者们,深爱着自己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相知的伴侣,但他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他们有着无比坚定的革命信仰。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一大共有13位代表,最后走上天安门城楼、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其中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背信弃义叛党投敌。这些人之所以中途变节,就在于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红色家书的主人公们,都具有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出路,认定中国共产党定能成功,使得他们毅然决然地告别白发爹娘、告别娇妻幼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但是血脉亲情是永远无法舍弃的,共产党员也是有着铁骨柔情的血肉之躯,在他们满腔的革命豪情背后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于是,我们就从这些家书的字里行间读到了一个个血泪交织的感人故事。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奋不顾身,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色家书》,读到他们的事迹,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
8.红色广播稿 篇八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一组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八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宁化县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妻送夫,父送子,兄弟父子双双当红军”的故事至今还为人传颂、被称为“钢铁之师”的红三十四师,攻克宁化泉上土堡、打胜延祥阻击战同样广为流传、湘江战役,更是悲壮无比,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宁化英雄儿女用自己的智慧与鲜血在长征路上奏响了永不磨灭的壮歌。
正是这些肩负着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漫长的道路。是他们,吓得敌人闻风丧胆,狼狈而逃;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扛起了祖国生死存亡的重担,为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我们将永远铭记记这一辉煌历史,并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
9.红色广播稿 篇九
那个时候外婆也特别喜欢用红色的衣服,红色的绸带来打扮我。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向阳的窗边总会有这样的一幅温馨的图景:一个小女孩穿着红色小袄坐在矮凳上挥舞红丝带,一位慈祥的老太太笑眯眯地握着小女孩细碎的头发,用红色头绳绑羊角辫,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就在一旁拉着二胡,用欢乐的调子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外公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馨儿扎起来……”时间长了,我也会摇头晃脑地唱“……有花戴……红头绳……馨儿扎起来……”在我的记忆里,红色不仅是漂亮的代名词,更是成了快乐的源头。
后来,爸爸妈妈工作忙,我就和外婆回了湖北老家。两年的时光,外公彻底把我染“红”了。我懂得了红色不仅醒目、快乐,还象征着革命,预示着胜利,宣示了奋发向上、奔放豪壮的理想。
外公出生在解放前,可以说是标准的老一辈,又当过几年炮兵,所以他要求我从小就要遵守规则,热爱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外公最崇敬的人就是那些老一辈革命家,时常看伟人的传记。外公家的墙上挂着好几幅领袖画像,记得那时每天早上起来,他都会指着画像问我:“伢伢,这是谁?”每当我用稚嫩的童声喊出:“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他就会笑得特别响亮,似乎这件事里有无穷的趣味。后来我慢慢地能从一些黑白纪录片里认出领袖们的身影,他就更开怀了,抱着我一直夸“伢伢真棒!”
我真正的红色启蒙是从唱红歌、背毛主席诗词开始的。外公教会我念的第一句诗是毛主席的“风展红旗如画”,外公教会我唱的第一首歌是《闪闪的红星》,外公扶着我的手用二胡拉出的第一支曲子是《红梅赞》……
唱着革命歌曲,听着革命故事,我转眼上小学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里,外公带给我的红色基因发挥出了强大的作用。一张嘴,我就能讲出《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这些故事;一开嗓,我就能唱出《红灯记》《歌唱祖国》这些歌曲。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那段奔放豪壮的记忆深深地渗进了我的思想,流淌在我的血脉里。
10.红色广播稿 篇十
3月23日到28日,单位组织我们50余名同志踏上江西红色学习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23日下午16:00,我们踏上红色旅程。五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南昌八一纪念馆,这次红色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濒长江,南傍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古名山。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称。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绝壁、云海、瀑布”被誉为庐山“三绝”经过一夜的车程,终于到达了庐山。行驶在盘旋的公路上,经过一个又一个山头,透过玻璃窗,看着时时变换的山势,感受着千秋各异的草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据当地导游介绍,庐山还有“三怪”(司机开车帅、导游跑得快、屋顶铁皮盖)和“三宝”(石耳、石鸡、石鱼)。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游览了黄龙潭、三宝树、花径、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芦林湖、含鄱口、三叠泉……。我最喜欢的景点是:花径和三叠泉。
花径为一山中花园,正门石梁上刻着“花径”二字。相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桃花之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吟咏于此。三叠泉瀑布位于庐山的东侧,是庐山著名景点之一,有“不到三叠泉,枉为庐山客”之说。瀑布象一条长长的白布被叠过三次,所以叫三叠泉。据说,李白名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即写此处胜景。我们拾阶而下,大约走了一千级台阶,来到了三叠泉最下面。尽管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我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只见瀑布从天而降,飞流直下,溅起无数耀眼的水珠,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尽管两天的行程匆匆忙忙,但我还是领略了庐山的美丽。
二、品味故居风韵,追忆似水流年。
庐山之美不仅仅在于它美丽的风景,这里更是一座政治名山。这里有一套很别致的小别墅,三面环山,掩映在绿树翠竹中。这里就是著名的“美庐”。蒋介石与宋美龄当年居住的地方。绿荫笼罩下的“美庐”别墅,产生出一种和谐的美。走进别墅,内
部的各种设施均保存的非常完好,游览四周,脑海里依稀产生了电影般的画面,仿佛看到“老蒋”如何在这里办公、休息生活。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旧物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与“美庐”遥相呼应的是毛泽东在庐山的旧居“芦林一号”,和美庐的小资情调相比,芦林一号更显得大气。这里就是毛主席在庐山学习和办公的地方,随涌动的人流前行,大厅、杂屋、厨房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印迹。如今历史的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故居前人潮涌动,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给本来幽静的别墅增添了许多生机,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一刻的激情定格成永远的回忆。
三、“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个英雄的城市。1927年,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这里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南昌城头升起了第一面军旗,人民军队在这里诞生,从此南昌被誉为英雄城。走进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历史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随着一声枪响,震惊中外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在血雨腥风中,一批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继,英勇无畏地抵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走进大门后,一只有力的大手紧握一把巨型枪杆破石铜制雕塑而出,毅然耸立在眼前,直指天花板上一块蔚蓝的天空。周围的墙壁是大型的浮雕,雕刻者战士们举着大旗,杠着枪杆,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场景,战士们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神情和气概跃然壁上,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夜晚,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沿着馆内的走道从一个展厅逛到另一个展厅,陈列的物品让人目不暇接,除了历史的痕迹,还有现代南昌的风采,红谷滩新区展示着南昌的新面貌,南昌大学培育着一代代祖国栋梁……走走停停,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享受到了一场红色视觉盛宴。
四、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展现在面前的滕王阁已不是过去的滕王阁,历经人世千年沧桑,战祸兵乱,迭废迭兴达28次之多,现在我看到的滕王阁是由江西人民花了巨资于1989年建成的。虽说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整个楼全部应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水泥、花岗岩、电梯、空调,还有永远不绝的人流,充满阁内的大厅、走廊、楼梯,但不失是一座声贯古今、誉满海外的名阁。它巍然耸峙于赣江之滨,与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其实,不管滕王阁
太现代也罢,还是太有名也罢,都是次要的。但它有了王勃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称《滕王阁序》)已经足够了。即使这座阁荡然无存,而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始终不减,在人们的心目中它的形象萦绕于怀,熠熠发光。我拂去岁月的蒙尘,逆着时间行走,去看一看少年时的王勃。
认识了当时中国最有才气的诗人,最为璀璨的文学之星,也应该登上因他而出名的滕王阁。把都市的喧嚣拒之门外,以一颗平静之心去倾听滕王阁的脉音和心跳。滕王阁共有明三层暗七层,建筑在赣江东岸的冈峦之上,碧瓦丹柱,画栋雕梁,飞檐翘脊,高耸云天,巍峨壮观,具有一派大唐建筑风貌。对于阁内镌刻的王勃《滕王序》全文、江西历史文化名人的群像、江西名山大川图和磨漆画《百蝶图》,我只能走马观花似走了一圈。我最大的心愿是登阁远眺江天水一色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或许王勃登阁见到如此瑰丽的景色,才使他诗情喷发,写下传世的佳作。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树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面红旗,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没有接受瞿秋白的邀请进城,而是进山当起了“山大王”,历史记载的“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
里出政权”等思想均在井冈山时期产生,这些思想含蕴于青山、淬火于实践,指导着工农红军的方向。作为伟大思想的诞生地,井冈山拥有独特的人文资源。朱德的扁担、井冈翠竹等课文从小就让我们感动。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中国革命摇篮、向往已久的井冈山这片热土,先后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参观了茅坪八角楼、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生活过的旧址旧居,观看了给我们以无限回想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一次井冈行,终生井冈情。井冈山,中国革命的精神高地,井冈山,继往开来的领航灯塔。井冈山之行,我们为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震撼、为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染、为敢闯新路的谋略所感叹,也为勇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更为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所感动。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张陈列图片,每一个往日的激情故事,带给我们的都是一生的感动、一生的记忆、一生的动力。
六、珍惜现在,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