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标准

2024-09-27

初中作文标准(精选7篇)

1.初中作文标准 篇一

所谓多重标准, 就是对不同学习程度、学习习惯、思维特征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制定多重的评判标准, 给予正面的、激励性的课堂评价。

学生进入初中后, 初一的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仍然保持了小学的良好习惯, 但随着年级的增加, 愿意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与教师的课堂行为有极大的关系。针对我校初中班额较大, 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低的状况, 如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通过在英语教学上实施多重标准教学, 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充分尊重个体差异, 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每个学生有着自身的个性与差异, 面对着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师一定要尊重,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 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 比如, 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潜能以及方法等之间的现实差异。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符合学生的教育环境,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尽最大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时, 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状况两方面情况,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层次划分。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设计不同的练习与作业, 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成长。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精心准备, 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 新课标中要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面对差异悬殊的学生, 我们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自身素质与学习能力进行分层,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徘徊在学生认知范围内, 让他们感到, 通过他们的努力, 完全可以达到各自的学习目的,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实施多重标准,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获得成功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 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同时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实施多重标准教学, 教师因人而异地设计教学环节, 做到扬长避短、分类指导, 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求。课堂提问、新旧知识的迁移、新知识的讲解等方面, 都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达到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教学,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 在针对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时, 由于在上一个单元中学习了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因而在这次上课之前, 我将问题设置成为了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的提问: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当上课铃声响起时, 先针对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 让学生对于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进行复习, 然后再通过提问一系列含有比较级形式的问题, 之后再引入到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这个话题上来。这样, 就使得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不至于措手不及。通过引入这个问题, 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I think in the forest better.而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 则可以继续给他们提问Why?在这样的引入下, 每名学生就都可以得到锻炼, 并将本课教学推向高潮。

2. 设置阶梯, 分层提问, 及时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智力, 通过有层次的提问, 让学生的智力得到一步步的提高, 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教师在设计提问的过程中要涉及三个层次:第一级是记忆级水平;第二级是理解级水平;第三级是应用级水平。在提问题的时候, 教师要对其做必要的铺垫, 以阶梯状形式提问, 以利于学习成绩处在中下游的学生回答。如在学习Bill Gates一课时, 笔者就分层提了这样一些问题:When Was Bill Gates born? (学困生) What was his favorite subject? (中等生) When did he get married? (中等生)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im? (优秀生) What did Bill Gates do for the world? (优秀生) What do you think of Bill Gates? (优秀生) 通过对学生提问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 使得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学习的内容, 促进了每一名学生的提高。

除此之外, 在布置作业、进行考核时, 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做出不同标准的分层。这种做法的实施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得处于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也提高了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初中作文标准 篇二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34

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该如何教学是一线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写作等问题予以探讨。

一、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發和培养

对初中生写作兴趣的重视和培养,对于其自主的投入语文写作是十分有益的,从传统写作教学中总结经验,结合兴趣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鼓励学生自主命题作文,并通过评比给予奖励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意识,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喜欢的题目的作文写作,并鼓励学生将成熟的作文进行投稿,积极的参加各项作文比赛,一旦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奖,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更强的激发。学生创作的作文还可以在校园内部展开评比,例如演讲比赛、黑板报等,对于优秀的作文给予一定的奖励,促进所有学生的作文写作积极性。

(二)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大都只是由教师对作文进行讲解,很少由学生来阐述其作文的思想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下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讨论会、演讲等形式积极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将其写作初衷和意图表达出来,让老师和其他同学给予更加全面的评价和意见,也让其他学生从中吸取心得体会,从而为自己的作文提高奠定思想基础。通过这样丰富的课堂形式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尊重和引导学生的作文创作思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方式,在传统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作文有着诸多方面的严格限制,包括体裁、内容、格式、字数等等,新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包括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在作文写作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写作特点,由于在现代生活中初中生所能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丰富,初中生在作文写作中往往也会有很多新鲜独到的视角,也会选择或形成自己喜欢的风格,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创造能力。

二、开展实践教学,注重积累

初中语文作文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不再是小学语文作文简单的流水账式记叙,也还未达到成熟的论述文章水平,这一阶段的教学是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初中语文老师要做好引导,按照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作文要结合实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来提高作文教学水平。初中语文作文需要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观察并形成各种素材,再通过作文写作的方式进行加工创造,作文写作成果的水平高低与学生所掌握的素材、资料丰富程度以及文学功底都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素材和资料积累,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地阅读,适当地给学生指引阅读的方向,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中自己最为喜欢的句子并做简要的品析,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鉴赏能力,这样一来,在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定会在平时的习作中尽力模仿,在模仿中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空间,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开展一节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在课上介绍自己在近期阅读著作或是自己所摘录的最好的句子、段落,给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通过这样的长期的积累,可以使学生掌握的实践资料和文学功底都有一定的提升。

在实践中开展作文教学还可以通过日记、课外小组互动学习等多种形式,通过日记来训练学生自主的写作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通过小组互动学习来促进写作的交流,扩展思维,对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有益的,这也符合了新课改教学贴近实际的要求。实践教学还包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从而将其观察到的事物和观察体会融入到作文写作中,这样的写作将更有生命力和意义,写作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实践是语文作文的源泉,只要能够在实践中用心观察和感受,将所观察到的所感受到的通过作文写作描述和抒发出来就能使作文更加富有生命力。

三、教师要对初中生的写作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无论课程标准如何变化,教学始终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的,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意从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解放出来。过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通过教师选定作文题目,并进行分析后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分析思路进行格式化的写作,写出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阅也是按照是否符合思路进行评分。这种作文教学方法是十分不可取的,不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也限制了写作水平。新课改标准下,语文教师需要做到是的正确的积极有效的引导,首先在作文题目选定后,教师不要急于读题目进行分析,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分析解读,要调动学生对写作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之后将学生进行分组写作,对于观点相同或相近的同学结合成一组,进行自主的作文写作。在对作文进行评阅的环节上,教师要掌握好技巧,对于写作技巧等问题的分析要尽量与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结合,这样不但能够教会学生写作技巧的应用,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依据和实例,对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作文评阅的环节,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进行互相的评价和讨论,在小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从中也能够发现自身作文的不足,这对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活力。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还可以进行其他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四、结语

作文写作能力对初中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培养初中生作文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与安排,在教学中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和要求,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等方式来促进初中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琴.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J].文理导航,2012(3)

3.初中作文标准 篇三

中考英语作文分四档:第一档(15—13分),第二档(12—9分),第三档(8—5分),第四档(4—0分),每一档都有具体的评分细则。

乐加乐中考研究中心胡赛楠老师强调:“充分认识到写作评分标准的重要性,按照标准要求规范自己的写作并多加修改,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首先,审题要准。要点齐全,8分以上;要点不全,直接进入三类文;

其次,一档文应“观点正确”“语言准确”。“观点正确”是文章要积极向上,不可出现反动消极言论;所谓“语言准确”是要忠诚于词汇的惯用法和辨析,要有非常好的文字功底才能达到。

4.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篇四

武学斌

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新课标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让全体同学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看成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次创造性工作的话,那么制定新的教科书则是第二次创造性的工作,而教师依据新课标、按照新教科书实施教学可以称之为第三次创造性的工作了。因此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就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行动研究法”是目前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技术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途径。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5.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篇五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6.初中作文标准 篇六

一、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在备课时要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 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分层教学自古有之, 孔子曾主张“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根据教育对象认识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差异采取的一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异步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告诉我们,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 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整体受益, 普遍提高, 必须实施切实可行的分层教学。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1. 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主要依据成绩) :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 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 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 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 缓坡度, 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应设计多层次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基础题。可以分层回答, 这样, 每个层次的学生均参与课堂活动, 便于激活课堂,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 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 并能进行变式探求。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 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主要的知识, 学习基本的方法, 培养基本的能力。

3. 编排座位。

最好四个人 (1个A层、2个B层、1个C层) 为一个学习小组, 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 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 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 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 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 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 (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 , 激励学生上进, 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 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4. 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最适用的环节, 其目的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 及时反馈、矫正, 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 反馈教学信息, 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 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设计编排A、B、C三组课堂练习, 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 要求每组学生做完本组题后, 力所能及地做其他题目。

5. 批改测试。

这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 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批改作业时, 可以让A组批改B组的作业, B组批改C组的作业, 在批的过程中不仅本人是一种满足, 同时也是一种提高。在试题编制中, 我们依据教学目标, 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 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60分, 层次题各20分, 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 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 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最后转换成统一得分。

三、分层教学小结

7.初中作文标准 篇七

摘要: “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它主张“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它强调“因材施教,分层提高,使优等生更优,使多数学生进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再根据《课标》要求进行因材施教。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结果也就不同,而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从而造成优等生学习没动力,不能更优;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失去学习兴趣;也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讲究策略,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者或者是差者,而是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不断进步,能向更高一层靠近。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三、分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自主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让学生大胆发言,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熟悉《课标》的前提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C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A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三)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组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A组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组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A、B组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C组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探究。对C组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完成《课标》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的拔高。

(四)分层练习、作业

分层练习和作业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检测反馈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和作业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五)分层测评

分层测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组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组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

上一篇:高中语文公开课反思下一篇:汉语押韵词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