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2024-08-30

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精选9篇)

1.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一

赣州市南门口综合改造工程整体规划方案

赣州市南门口综合改造工程整体规划方案。赣州市南门口综合改造后整体鸟瞰建新市级商业中心传承虔城历史记忆--赣州市南门口综合改造工程整体规划方案简读南门口综合改造工程规划总平面图南门口商业及地下空间及各出入口规划图中心城区南门口位于赣州市南北发展的中央金脊主轴上的重要节点,是现状城区聚集程度最高的商业中心。然而,随着中心城区六大片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一个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迅速崛起,一度作为赣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门口形象已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针对目前南门口地区高峰期交通拥挤、商业档次较低、城市景观形象平庸等,我市相关部门组织规划设计了《赣州市南门口综合改造工程整体规划方案》和《赣州市南门口地下人防工程设计方案》,南门口位于赣州市南北发展的黄金主轴,是现状城区聚集程度最高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城市的太极之心和老城区之门户。目前整个地区交通拥挤、商业档次较低、景观形象平庸,为解决该地区面临的交通、商业、景观等问题,市规划建设局联合市人防办、市园林局、市交警支队和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等多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了南门口地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此次通过整体系统性改造,将南门口地区建设成为新的市级商业中心和传承历史记忆的标志性节点。构建绿色交通发展模式解决交通问题是南门口未来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共识,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是解决南门口交通问题的基本思路。南门口交通改造遵循绿色交通发展模式。本次规划方案在南门口布局了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同时,还对地面常规公交线路与站点进行了优化设计。按照改造规划方案,在南门口环岛处将建设地下人行通道,以实现人车分离,优化交通,同时,采用红旗大道以短隧道方式从南门口环岛下方穿过,实现红旗大道主向交通与环岛交通分离。本次规划将从三个层面解决该地区的交通问题:首先,对区域路网进行梳理,加快实施河套老城区规划南北向通道。通过区域路网的梳理,拉通赣州老城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疏解南门口交通压力。其次,构建微循环系统。在环城路--红环路--青年路--厚德路--健康路--黄屋坪路--文明大道围合范围内增加支路,从而加大支路网密度,形成局部微循环系统。通过微循环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疏解红旗大道、文清路和东阳山路的交通压力,解决周边地块进出口设置的问题,改善南门口地区交通压力环境,但实施难度较大,历时较长,需要逐步实施。再次,实行节点交通分离。具体为:将南门转盘短轴向北拓展,加大环岛短轴车辆交织长度,提高环岛车辆通行能力;通过建设下穿隧道,双向四车道,将红旗大道东西向交通进行分离(隧道总长833米,其中暗洞430米,明洞403米),同时,红旗大道地面两侧仍各保留两车道;在南门转盘负一层建设净高3米的地下人行通道,将过街行人与车辆从空间上进行分离;通过信号灯、路口渠化等措施,将各方向车流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离;采取机非信号灯、机非分隔栅栏等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分离;通过调整出口道公交站点位置、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优化公交线路等方式对公交站点进行优化。打造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中心针对南门口商业档次较低,缺乏旗舰型商业龙头带动的问题,本次规划确定该地区应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集商业、餐饮服务、大型超市、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具体开发分两片进行,红旗大道下穿隧道以北进行地下人防工程开发,非战时可用于商业、停车等使用,开发规模初步确定为5.6万平方米;红旗大道以南三地块(赣州饭店、人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地块)进行大型商业综合体开发,开发规模初步确定为15.5万平方米。南门口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将重点解决停车问题,改造后将为社会提供约个停车位。传承历史提升城市品位为了丰富城市天际线和提高赣州城市品位,本次规划方案还将着力改善南门口的.景观。此次景观改造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整体空间简洁,高层建筑围绕转盘形成围合式布局;在原人民银行地块上设置标志性的建筑物,既成为文清路空间轴线的对景,又增强了本地区空间的可识别性;将转盘下沉,使其成为地下广场,既可以满足地下商业人流集散的要求,又成为展现南门口形象的重要空间载体;在转盘中央设置以“门”为主题的构筑物,此构筑物造型简洁,传达着“南门口”的历史记忆,同时又可以登上此“门”,欣赏周边的城市景观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2.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二

1.1 规划缘起

黄山市市政府近些年先后提出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百家摄影点、绿色提升、环境风貌改造、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等工程, 工程的实施对村庄整体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支撑, 发扬徽州文化, 充分彰显各具魅力的乡村风貌, 加快绿色环境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呈坎迎来了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 随着古村保护和建设的拓展, 环境改造越来越重要, 古村的土地利用、空间形态、生活方式和居住、社会环境的改善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古村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宝伦路改造设计通过对道路、建筑、景观、空间、业态的引导, 促进空间环境协调, 改善道路交通环境, 保证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区位环境及相关介绍

呈坎位于美丽古城歙县, 目前是一个比较活跃的旅游景点。呈坎的存在带动了周边村落经济的发展。同时和歙县的其它景点甚至徽州其它的景区形成了相互呼应的完整的徽州旅游系统。而宝伦路的规划地块位于呈坎镇区西侧, 沿宝伦路两侧, 东段是呈坎目前重要的商业区域, 西段目前散落着些居民和其它的服务设施。同时宝伦路是呈坎的主要道路。北部方向有国境公路, 南部接壤的正是呈坎村落, 整个村落的形态完整, 保持传统村落的格局。

1.3 设计范围和依据

呈坎宝伦路商业街设计范围, 包括宝伦路两侧的建筑和用地, 涉及呈坎小学、原镇政府等公共建筑。设计主要依据是《徽州区呈坎镇总体规划2007-2020》和《呈坎古村落保护规划》。

2 现状分析

2.1 土地利用现状。

用地现状以公建、商业功能为主, 部分分布居住用地, 用地西侧为山林地。现状道路条件较好, 规划区范围内的绿化品质不高。

2.2 房屋现状。

地块内的建筑以二至三层为主, 部分一、四层。地块内的建筑, 从质量角度, 可大致分为3类:质量较好的, 质量一般的和质量较差的。历史建筑:地段内的历史建筑多为民居建筑, 沿街分布部分商铺建筑, 建造年代多为1949年以后, 建筑形式为较典型的徽州民居建筑, 具有鲜明地方和历史特色。这些传统建筑保护情况一般, 且结构大多破损较严重, 亟待抢救维修。新建建筑:1990年代以后新建的的建筑, 质量较好, 由于没有受到较好的规划控制, 建筑质量较好, 风貌不太协调, 与古村整体协调性一般。

2.3 道路现状。

2.3.1周边道路。地段东与古村道路相连、北侧至众川桥、西连过境公路、南通旅游停车场。交通便利, 四通八达。2.3.2地块内道路。规划范围内主要有一条纵向的宝伦路, 路面为混凝土, 横向的街巷, 路面为石板路面, 风貌与古村不太协调。

2.4 旅游分析。

呈坎村是徽派建筑文化与美丽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依山傍水, 东西朝向。美丽的自然风光将呈坎村打造成了一个天然的龙潭, 是个风水宝地。随着岁月的变迁, 很多传统建筑遭到了恶劣的破坏, 而呈坎成为了完美保存的又一案例。如今已经在政府和村民的努力下进行了适量旅游开发, 且保持着很高的人气。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改造时应该综合考虑呈坎的旅游前景, 使得呈坎的旅游良性发展, 使得宝伦路商业街能够与村旅游相呼应, 提高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

3 改造设计内容

3.1 主要内容。

调查地块内道路、地下设施、建筑的基本情况, 并对其质量、高度、屋顶形式进行评估、提出设计改造方案。

3.2 重点。

(1) 调查分析现状问题; (2) 依据相关业态规划要求确定建设和改造目标和策略, 织补空间、改造环境、配套基础设施; (3) 制定针对性建设、利用措施, 协调景观风貌, 配套相关设施, 改善环境品质, 提升步行空间品味。

4 定位目标

4.1 定位。

宝伦路为休闲文化旅游购物步行街。

4.2 目标。

延续格局肌理, 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设计改造营构: (1) 典型徽州传统“形态”; (2) 丰富文化休闲“业态”; (3) 繁华商业环境“常态”; (4) 多彩传统体验“俗态”; (5) 传扬徽州建筑“神态”; (6) 延展美妙意境“夜态”。

5 建设投资

3.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三

内蒙古通辽市森林公园,是本市最大的公园,位于城市南郊城乡结合处,总面积达15000亩,整体可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核心区,面积为4000亩,北区以辽河河道为主,面积为11000亩。东、北两侧与城市主干道相连,西、南两侧与自然村落和农田接壤。距城市中心5公里,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该地区建设前,曾是通辽市的主要沙源带。原地形可利用资源较多,如现有的大面积水域、交通、植被等,存在着一定发展和改造的潜力。

1.1公园局部植被退化严重,生态效果差。森林公园的部分植被,特别是下层的地被植物及多年生灌木等,退化严重,主要人流区已出现局部被损伤、坏死的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层次和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园的生态效益。

1.2地形缺乏变化,景观带布局不明显。现有公园地形变化单一,缺乏适当的高度感,从而不能充分挖掘森林公园的景观特点。景观植被损坏缺乏层次,不能突出景观带布局的特点。

1.3水域形体单一,缺少灵动性。现有水域形体单一,缺少水体起结开合、收放自如的自然特性,同时还缺少水体的灵动性。

2.改造主旨思想

通过合理的景观改造,建立一个集休闲、娱乐、生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林。立足地方特色和实地情况,以“建设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示范区”[1]为目的,提高公园的景观效益和服务特性,使其更好的服务周边居民,为其提供更加理想的休闲娱乐环境。

3.规划改造原则

3.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设计中以乡土植物和野生地被植物为基调植物(例如:蒙古栎、柽柳、樟子松、油松、梓树等),有效利用植物生物学特性,使其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少噪音、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改善沙化、干旱等生态条件。

3.2整体性原则。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在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发挥森林景观在森林公园中的核心作用。

3.3经济性原则。大量采用乡土树种,尽可能的保证植物的适宜性,减少养护管理的费用。同时树种选择上还适当地应用了一些经济型树种,形成植物专区,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成本。

4.功能分区

全园划分成七个功能区域,其中包括文化娱乐区、游览观赏区(含野营区)、安静休息区(含老人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密林防护区、园务管理区等。

4.1文化娱乐区。位于公园入口以西,与儿童活动区相连,占地约180亩,主入口的主题广场区域增加绿篱,常绿乔灌木,提高绿化率,增加入口的趣味性,同时增设喷泉广场,与水域相接,更好地利用近水资源,种植多种水生植物,增加景观的灵动性,文化长廊与辽阔水域相接,刻有蒙古历史的石雕长卷等,用以宣传蒙古文化。

4.2观赏游览区。包括经济优美的杏花山、茂密挺拔的银中杨林和曲院风荷的庭院风光等,该区域占地面积最大,植物配置较密集,植物种类较多,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并配有较大幅度的地形变化,形成安静、舒适的的多变游览环境,使游人能够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情趣。大面积草坪及围合空间,用以进行适当的娱乐活动。

4.3安静休息区。主要供游人进行休息、学习、交流及锻炼等,其中包括老人休息区。其中重要的景点有:音乐林、花径飘香、棋牌社 、交际广场等,该地区地势平坦,方便行走、晨练、跳健身操等活动并设有防滑盲道等,充分考虑游人的需求。

4.4儿童活动区。靠近主入口,方便儿童能够快速进入游戏状态。场内布置有林荫道、廊、花架等适合家长等待的场所,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阳,冬季有充足的阳光。同时在植物选择上,避免一些污染,带刺等伤害性的植物,时令花草比例较大,种类丰富。

4.5体育活动区。位于公园南边,与次入口靠近,方便集散。该区设有:操场、篮球场、体育馆、网球馆等。周围以种植高大乔木为主,低矮常绿灌木为辅,草花做点缀,遮阴和隔音的同时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

4.6密林防护区。大部分位于公园周边地区,将沙化的土壤固定住,同时也防止尘土飞扬,起到一定的保护隔离的作用。

4.7园务管理区。全园共设有三处管理区,面积约150亩。位于隐蔽交通方便的公园边界,与主要园路相连,即方便管理人员,又不影响游人活动。

5、道路交通

全园以自然式园路布局为主,按道路宽度分为四类:

(1)机动车行驶道路:明朗清晰,在原有基础稍做修改,宽8M,呈环线,联系各个景点服务区,方便园务、管理、消防等工作。(2)非机动车道路,宽4m,供给单、双人电瓶车或自行车使用,大多安排在景致佳、环水、林间等地。(3)游憩小路,宽1.5-2.5m,供观赏游憩,可深入景区内部的园路,分布广,种类多,材质以生态材料为主。(4)专用道路,用于园务管理、消防应急用,设在隐蔽而又方便的地方。

6、植物配置

6.1植物的选择。根据通辽的气候条件、年降水量高低、原有植被等因素,适地适树种植。乔灌木选择一些适应性强,在通辽本地旺盛生长,抗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强的树种。选择适抗性强、易繁殖、成本低、花期长的草花植物品种。多年生宿根花卉做為主栽品种,使品种与林木形成自然和协。

6.2植被规划。以冠大荫浓的落叶树种和常绿的大乔木为主,着重体现植物的结构层次,高大乔木在上层空间形成封闭感,多用落叶、阔叶树和常绿树种,灌木点缀其中,或修剪,或自然生长。地被花草丰富地面景致,重要的景观节点处配置成片时令花草。例如:银中杨-金叶榆-连翘-八宝景天;云杉-龙爪槐-紫丁香-水蜡-鸡爪槭-费菜。营造植被空间的同时,还配置了有特殊观赏价值的植物,例如色叶植物五角枫、金叶榆,观姿树种龙须柳、龙爪槐等。地被种植主要考虑植物的种类、结构、季相和色彩的关系,以多年生草花和时令花草为主:金娃娃萱草 、玉簪、八宝景天、虞美人、一串红等。还配以中小乔木做点缀,外围植大乔木形成疏林草地的空间感。典型乔木有:樟子松、圆柏、侧柏、山皂荚、银中杨和梓树等。

7、空间处理

全园景点较多,规划改造过程中注重空间的围合和渗透 ,改造中,利用植物、景墙、长廊、绿篱等形成围合空间,通过借景、漏窗等进行景观之间的渗透。

8、无障碍设计

全园设计多处无障碍设施,尤其是拐弯、坡道处,以及水域附近,设计相应的护栏等保护措施。

9、经济技术指标

公园总面积:15000亩

公园绿地率:68.5%

公园绿地面积:10275亩

水体面积:3750亩

参考文献:

[1]2015年2月4日通辽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市长讲话内容

作者简介:陈硕(1991.03-),男,汉族,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研究生,硕士,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延相东(1989.06-),男,蒙古族,捏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研究生 硕士,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

4.薄弱学校改造五年规划 篇四

横水镇会缠小学

薄弱学校改造五年规划

学校基本情况:我校现在有6个教学班,234名学生,教师20人,低配制电脑8台,电教室一间。虽然硬件设备还很短缺,但我们力争做到有限的设备发挥出无限的能量。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特制定我校五年改造规划:

一、2011-2012年,利用一年时间实现我校1-6年级“班班通”建设,努力构建一个班班相通,室室相连,人网合一的开放、高效的立体信息校园网。增设计算机室1个,价值5万元;增设服务器1个,价值5万元。

二、2013年,增设多媒体教室1个,教师办公用计算机12台,价值4.2万元。学生用计算机20台,价值6.2万元。

三、2014年,增设实验室1个,价值10万元;学生计算机20台,价值6.2万元。教师移动硬盘2个,34寸彩电4台及相应设施装备,4个教室,建好校园区域网和学校资源库。

5.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五

为了推进我校标准化建设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学校建学品味,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各项目标,现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及其有关文件精神,对我校校舍改造工程进行如下规划。

一、学校概况

封寺小学位于固镇县仲兴乡封寺村境内,现有学生120人,教师9人,教学班7个。学校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总体看来,学校选址和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符合《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有利于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规划目标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受经济条件制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与《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为此,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本着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如下:

2010年

第一步,校安工程教学楼建设,完成教学楼842平方米。2011年

第二步,修建水泥操场800平方米,修建水泥路面113平方米,基本完成校舍改造。

2012年

第三步,添置音体美器材,图书1200册。2013年

第四步,建立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第五步,建立视听阅览室、校园广播系统、校园计算机系统。基本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

三、现有资源

1、教学行政及学生生活服务用房

现有教学及辅助用房842平方米,行政用房75平方米。

2、校园及辅助设施

校园面积4200平方米,院墙240米,水泥路110平方米,水泥操场800平方米。

3、现代教育装备

学校现有图书1200册,生均10册,校园计算机11台,校园广播系统1个。音乐美术体育器材、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均正在补充完善。

四、规划标准及规划需求

1、教学行政及学生生活服务用房 1)规划标准:

教学及辅助用房的按每生7平方米计算,共需84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54平方米。为了更好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计划在我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中心,留守儿童35人。

2)规划需求:

1.音乐美术体育器材、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视听阅览室,班班通建设。

2.继续绿化400平米。

3.完善水泥地坪建设,约900平米。4.院墙改造,全部约300米。5.车棚改造80平米.6.教师宿舍建设180平米。7.学前教育活动室建设150平米。

8.完善幼儿园大中型设施及电子教学设备建设。9.师资力量建设,继续完善音体美专任教师配备。

固镇县封寺小学

6.某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篇六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富阳城区北入口,在入城口城标大转盘的东南侧。地块北临大桥路,南至光明路,东临北渠,西为迎宾路。总用地66038㎡,为城市综合用地。

二、设计依据

1、某规划设计所勘测红线图电子版。

2、建设单位关于富阳市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规划设计策划及设计委托任务书。

3、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电力城)方案专家意见汇合(2004年4月2日)。

4、迎宾路旧城改造项目情况汇报会纪要(2005年4月22日)(附件一)。

5、省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

三、规划设计理念

地块位于迎宾路东侧,作为迎宾路改造工程的首个项目,我们根据省规院的《富阳迎宾路城市设计》的分析,“迎宾路段处于富阳城区与受降之间,能为郊区化提供商务办公、商业、金融等配套服务的合适区域”。经过对地块进行了仔细地现场踏勘、有关技术资料收集和系统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合理地布局地块内商务功能、居住功能和商业功能,来完善城市的功能与空间关系,改善城市形象。

四、规划目的区域整合,功能提升,交通改善,景观改造。

五、现状分析

目前地块上主要有富阳供电局及其他单位企业厂房建筑、零星住宅、堆场等,布局凌乱,建筑陈旧,因此市政府及有关领导专门成立迎宾路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项目的实施。

从城市总体布局看,该地块位于将要改造的迎宾路的南端,富阳城区北部,有较好的基础条件,是迎宾路改造的重点区域,该地块的开发有利于推动富阳城区北扩,扩大城市建设空间。从交通区位看,该地块位于富阳北部的入城口,交通区位较好,是杭州进入富阳城区的大门。从自然景观看,东有舒姑坪和北渠,西为城市发展区的,是具有人工与自然过渡之利的场所。

六、功能定位

根据富阳市迎宾路地段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保留地块内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其余建筑全部拆除,并对变配电所和市供电局大楼进行改造,将室外变改为室内变。

本地块为居住商业、办公综合用地。第一轮方案汇报会,市领导小组明确了本地块内居住、商业步行区、办公三大功能,基本同意规划方案的规划功能分区、规划开发强度,强调合理的交通分流,以及规划必须满足的城市功能等要求,会议基本确定规划容积率控制在3.0以内,建筑密度不大于35%,最小绿化率不小于30%。

七、总平面布局

本地块分居住区、商业步行街区、行政办公区三大功能,根据周边情况和迎宾路现状,结合详规要求,将居住区布置在地块东西沿北渠一侧,商业步行街沿迎宾路展开,办公楼布置在地块西南角,与经改造原电力局大楼形成办公区域。

商业主入口设在迎宾路,住宅区在光明路设主入口,北面大桥路设次入口,办公由迎宾路的光明路口进入。

根据规划要求,东侧住宅退界15米以上,西侧商业建筑退迎宾路道路红线16米以上,考虑到光明路的交通流量,适当加大光明路的退界距离,预留地上停车泊位,北面要按要求退界。

八、空间组织

1、居住区

住宅在地块东侧沿北渠展开,拉大的间距和架空的底层,使得北渠的沿河景观为小区所共享,住宅两两组成形成院落,且绿化院落相互穿插、相互渗透,结合院落,底层住宅架空空间布置,和住宅入口紧密结合,充分考虑了人的活动方式,形成人们邻里交往的空间。

2、商业与办公空间

现代商业模式的一个基本观念,是改交易式消费为体验式消费,商业采用步行街的形式,在南北入口各设置了两个入口广场,南入口广场与办公区域结合,成为主广场。在广场利用水体绿化面积将人流引向商业内街,人们在里面体验交流的空间序列,多样丰富。空间环境有交通、互动,进而引导、激发、感染人们的体验,利用商业步行街,商业广场形成立体交通体系和立体购物消费空间,提升二层以上商场的商业价值。

3、地下空间的利用

商业内街的下沉广场使得商业得到延伸,下沉广场的正面,安宁静溢的水幕、石材质感和透明的玻璃沟通了地下和地上空间,丰富广场的室外空间,并获得良好的景观和采光通风。

九、交通组织

为了减轻地块改造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的影响,建筑单位特请专业单位对地块周边道路现状车流进行分析,结论是按照当前的车流量与规划设计的泊车位未达到饱和,对未来的城市道路不会造成过度的压力

(见附件二)。

地下一至二层的停车很好的解决了住宅、商业、办公的停车问题。

根据控制性详规的要求,随着杭干高速公路建设的逐步完成,富阳大量的过境交通将超过杭干高速公路分流,原320国道迎宾路段的服务对象将大量减少,因此区块的改造,迎宾路的交通承载能力,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在设计中我们尽是减少商业与生活居住区之间人流、车流的冲突,将住宅出入口安排在光明路上,由大桥路出入,北入口为大桥路,在住宅区中形成南北贯通的小区道路,主要供人流和消防使用。车辆在入口从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停车库,避免对人们活动的干扰。

商业机动车设在地块北面,由迎宾路进入地下车库;办公入口在地块南侧,由迎宾路光明路口进入地下车库。

十、生态、绿化与节能

1、生态与绿化是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利用绿化环境、喷泉水池、广场铺地、灯泡、标识、座椅、小品、广告布置等,满足人们集合表演、交友、聊天、娱乐、休息活动等不同要求。

2、地面停车结合草坪砖及树池,减少废气污染。

3、住宅外墙采用保温材料,建筑西墙采用百叶,以节省能源。

十一、建筑设计

1、居住建筑

住宅“以人为本”,合理分布居住空间,强化使用功能。通过扩大阳台、增加观景平台、强调人与自然的对话,使得户户有景,提高生活品质。建筑造型考虑建筑的时代性,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与手法,铸就大气雅致的居住环境。

2、商业步行街

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提供完善的居民基本生活配套设施,营造与景观空间紧密结合的休闲商业场所。

通过休闲商业步行街的设置,形成有品质的休闲商业场所,结合整体商业业态搭配构想,考虑购物、餐馆、娱乐等多种业态不同需求。

平面布局考虑业态创新所需要的弹性空间,采用小铺面和大空间结合的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分层管理,底层的沿街零售,二楼借助楼梯和电梯可达环形零售街,三楼以上安排餐馆、酒店及休闲娱乐功能,自动扶梯电梯楼梯设置于每个入口和交叉口,实现人们轻松穿越于各楼层之间的便利。

满足城市的购物需要外,考虑城市建设的景观要求,强调沿迎宾路立面的整体性、统一性,加强商业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构筑更有活力、更有效的城市空间。

3、办公建筑

办公楼主要用途为电力局办公,设计从功能考虑满足办公自动化、管理智能化、设备现代化的要求。立面造型简洁、大气,材料选用金属和玻璃,材料及细部处理很好的体现时代风貌,体现向上的气势。

十二、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6038㎡

建筑占地面积(办公+商业):19349㎡

地上总建筑面积:198489㎡

其中住宅:115225㎡

会所及物管:3312㎡

商业:33187㎡

单身公寓:18592㎡

办公:28173㎡

地下总建筑面积:53625㎡

其中商业:2735㎡

车库及设备用房:50890 ㎡

建筑密度:29.3%

容积率:3.0

架空层面积:3740㎡

绿地率:30.7%

机动车停车位:1073辆

其中地上停车位:87辆

地下停车位:986辆

建筑层数:住宅:15层跃-24层跃

7.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七

1.1 项目位置

该项目为怀仁峙峰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危房搬迁改造工程, 该地块位于怀仁县陈家堡村, 东南方向紧邻大运公路, 偏南方向紧邻峙峰山新村、偏西方向为陈家堡村耕地、偏北方向为龙兴食品公司, 总的占地面积为:153 334.1 m2 (约230亩) 。其中150亩为住宅用地, 80亩为第三产业用地。土地性质为矿方所有。

1.2 项目现状

目前该地块为怀仁峙峰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有, 现有住宅楼14栋 (544户) , 以及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部分私搭滥建的房屋, 其余地块上人们私搭滥建, 杂草丛生, 杂乱无章。

1.3 项目总体规划要求

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53 334.1 m2, 计划建造一个中型的居住区。布置多层住宅18栋和商业网点, 社区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 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容积率不超过2, 绿地率不低于30%。机动车车位配置为1个/4户。现有的锅炉房, 变电所拆后重新规划设计, 中小学拆除, 小庙和小教堂移位置。

该项目拟分期, 分区建设。第一期为A区, A区中主要布置多层住宅14栋和道路, 管网等配套设施。第二期为B区, B区中主要布置多层住宅4栋和商业网点, 社区中心, 老年活动中心, 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1.4 项目拟建地点

山西省怀仁县陈家堡村。

1.5 编制依据

本项目根据山西怀仁峙峰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 结合有关的政策法规, 在实地考察与市场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客观的分析和经济评估, 为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 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峙峰山矿部分职工集中在矿区棚户区和小平房居住, 位于采空区上方。条件十分简陋, 由于年久失修, 许多房屋已经成为危房, 许多住房没有配套的卫生间等必备设施, 居民生活环境较差。规划拆迁面积为3.3万m2, 涉及居民740户, 近2 300名群众的居住环境有待改善。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危房改建, 意义重大,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 我矿职工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我们也要正视, 还有不少职工群众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要步入小康社会, 面临很多生活生产难题, 其中住房破危, 是他们生活中面临的最大难题。

他们居住在土木结构、年久失修、不御风寒的危房中, 并且位于采空区, 生命财产安全时刻受到威胁。作为矿方, 解决危房问题, 是情系民心、情暖民心的应尽职责。

一定要从执政为民、发展富民、和谐安民的战略高度, 重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 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 倾注更多的爱心, 帮助他们改善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减轻经济、社会和心理压力, 使更多群众能平等共享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成果。

希望我们的努力, 能让这些危房户能早日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出危房, 住进安全的房屋。

3 项目建设概况

1) 项目概况。

本工程位于山西怀仁峙峰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陈家堡家属区, 场地面积为:15.33 hm2, 约230亩。150亩用于住宅用地, 80亩用于第三产业用地。

2) 地形地貌、气象条件。

怀仁县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 北距历史名城大同37 km, 南距新型能源重化工基地朔州市96 km。地形呈西北、东南倾斜, 东西高、中间低、似一槽形。境内西部为山区, 主要山峰有清凉山、台墩山、两狼山, 以两狼山为最高, 海拔1 885 m。中部和东部为平川。该地区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7.3℃, 年均日照时数2 800 h, 年均降雨量315 mm~459 mm, 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无霜期150 d左右。

3) 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设计地震分组。

根据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怀仁县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4 陈家堡家属区规划

4.1 规划小区设计依据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 《住宅设计规范》。

5)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4.2 规划设计原则及总体构思

4.2.1 规划设计原则

该方案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以人为本”的总原则。满足人们在生活、休息、居住等方面的要求, 力求人流走向顺畅、舒适, 确保人们生活质量是其规划的本质。

4.2.2 小区规模

本小区新建住宅共可安置744户, 总人口2 976人, 规划总用地15.33 hm2, 规划总建筑面积119 300 m2, 其中:新建住宅建筑面积:78 700 m2, 配建公建建筑面积:17 000 m2。设托幼1所, 4个班, 建筑面积1 500 m2;老年活动中心, 建筑面积1 400 m2;商业网点兼社区服务中心, 建筑面积7 000 m2;配建辅助基础设施, 建筑面积约为7 100 m2。

4.2.3 总平面规划布置

总平面规划上, 依据地形条件, 并结合交通要道以及该家属区原有建筑的布置形式, 依地势设计, 该场区地势平坦。并考虑到该场地东北角加油站, 根据规范相应让出距离。

本小区采用小区—组团—邻里的三级结构布局形式, 以小区级配建公建, 住宅为板式住宅, 坡屋顶形式。主入口设于小区的东南处, 临近大运路。次入口设于南面, 以主入口广场, 商业中心, 托幼、老年活动中心及次入口广场形成小区的中轴线, 以小区级道路将小区划分为四个组团。小区以托幼, 老年活动中心及中心绿地活动广场形成中心, 向各组团过渡, 方便使用, 布局合理, 商业利用主入口商业区合理使用。

4.2.4 交通组织

小区主、次入口设于城市支路上, 主入口以居民人流和车流出行为主, 次入口为辅助配套建筑如锅炉房运煤车等的出入口, 以中心广场形成内环主景观道路。小区道路系统规划为“小区路—组团路—宅前小路”三级布置, 其中小区路宽9 m, 两侧布置1.5 m宽的人行道, 组团路面宽5 m, 宅前小路路宽为3 m, 并适用于各种特殊车辆的通行。在总平面按规范设计了环形交通流线, 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并在新规划住宅前面留有一定面积的硬化场地, 解决小区停车问题。

4.2.5 绿化景观布局

本小区绿地系统由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绿地, 组团庭院绿地和道路绿化系统组成, 做到绿化“点, 线, 面”的有机结合。

小区绿化“点”以中心活动绿地广场和组团中心绿地构成, 以组团庭院绿地形成“面”, 以道路两侧绿地和隔离带形成“线”。组团庭院绿地是小区内建筑物前后的小型附属绿化, 是规划区内分布最广, 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 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节能

1) 建筑节能。

本项目采用多项节能技术以达到节能65%的要求。

建筑外墙采用外墙外保温形式, 保温材料选用岩棉板, 节能效率达到65%;建筑外窗选用12 mm厚的中空玻璃塑钢窗;屋面保温采用泡沫玻璃板保温体系。在建筑采暖上达到节能65%的要求。

2) 电气节能。

电气设计需考虑节能的重要, 10 k V变电所、低压配电室尽量接近负荷中心。采用节能变压器, 低压系统采用有自动调节装置的电力电容器和谐波抑制器, 以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线路等电能损耗。需计量处设计量表, 并可上传数据至管理部门, 进行统计和管理。

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 光源以荧光灯为主, 并选用符合能效标准的高性能电子镇流器, 装饰照明采用LED灯, 室外园林照明可根据需要适当采用太阳能蓄电照明灯具。照明设时间和照度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灯具开启时间;公共区域的照明控制采用声光控开关。

工程中使用的风机、水泵设备要求相关专业合理选择, 控制方式优选变频。

3) 给水节能。

a.雨洪利用。

规划结合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设置了若干人工水体, 可以尽可能蓄集雨水作为景观用水和减少雨水管的敷设长度。

b.在建筑物入口设计量表, 卫生器具选用节水产品, 坐便冲洗水量不大于6 L, 给水水嘴应采用经有关质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的节水水嘴。

c.各用水部门均采用计量收费。

d.绿化用水采用微喷滴灌方式浇洒, 并设置单独用水计量装置。

e.水塔溢流水位均设报警装置, 防止进水管阀门故障时, 水塔长时间溢流排水。

6 结语

山西怀仁峙峰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陈家堡家属区的建设符合山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山西省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沉陷区、棚户区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的精神及要求, 可以解决峙峰山矿危房居民的生活状况, 彻底消除危房户。

摘要:以峙峰山煤业职工危房搬迁改造工程为例, 分析了危房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依据相关规范要求, 说明了陈家堡家属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总体构思, 并探讨了该项目建设在建筑、电气、给水等方面所采用的节能技术, 改善了峙峰山矿危房居民的生活现状。

关键词:危房,改造,规划,设计,节能

参考文献

[1]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第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2]GB 50180-9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

[3]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8.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八

来源:天门网热度:47℃字体大小:大中小本网讯(记者裴弼龙)5日,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东湖公园改造规划方案近日由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即将动工兴建,东湖公园改造规划方案敲定将突出凤文化主题。在设计方案中,改造后的东湖公园将突出“凤”文化主题,其形状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呈现出一个全开放式的、体现滨水特色和地域文化的现代城市公园。东湖公园水体面积33万平方米,是城区内最大的公园。去年底,市政府拟斥资8000万元改造东湖公园。经过全国公开招标,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以“凤”文化为主题的方案中标。市住建委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东湖公园将由北、西、东三块水面构成,分别规划为文化活动、滨水休闲、生态湿地、时尚生活四个区域,整体呈现L形。在设计方案中,改造后的东湖公园的形状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规划方案《东湖公园改造规划方案敲定将突出凤文化主题》。设计中最大的亮点为栈桥亲水、生态环保和地域文化特色,14条栈道和环湖生态景观道路连接公园的主要景观。为了让东湖水系变活,设计中还打通隔绝东、西两块湖面的土堤,并挖开渠道,恢复东湖与天门河的连通,让水体形成自然循环。在东部湖面上,以生态道路连接4个小岛,岛上建有水榭、景亭,四周湖面保留水生植物,形成生态景观。另了解,我市的地方文化也将成为设计亮点。比如,出土文物中的凤凰造型、明代竟陵派文人钟惺、谭元春所著《唐诗归》、始于清朝中叶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天门花鼓戏、皮影戏都将成为公园设计的构件。要动工了老竟陵党校处的东湖正在填,据说是台商搞开发。东湖北面已填成了几个小池塘,死水几个了。这经过了规划许可了么,与东湖公园改造工程有关么?规划不是说不许填东湖的么?求规划来解释。跪求市长:千万不要再干填湖造楼的半转事了主题跟文化之乡相符吗

9.学校改造工程规划方案 篇九

1、总

1.1工程建设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林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林业举足轻重。建设新林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全面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林业发展、改善职工生活的基本条件”、“要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为有效解决长期以来我市国有林区存在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住房难的矛盾,按照国家林业局计建函[2006]162号文件要求,编制了全市21个国有林场2007-2015年林区危房改造建设专项规划。

1.2规划编制依据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二)温家宝总理关于“要把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指示;

(三)国家林业局计建函[2006]162号文件;

(四)《四川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条理》;

(五)《林业工程建设概(预)算编制办法》(LYJ101-86);(六)《四川省土建工程计价定额》SGD1—2000;(七)《四川省建设工程费用》SGD7—2000; 1.3工程概况

1.3.1工程建设地点:主要是我市12个国有林场场部、工区、护林哨等房屋建设及危房改造。

1.3.2工程建设规模:规划房屋建设99601平方米。其中新建房屋36700平方米,危房改造62901平方米。到建设期末全县国有林场住宅总面积达99601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37平方米,可安排居住人口2702人。

1.3.3 建设:2007—2015年

1.3.4估算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435万元。争取国家投入2500万元,自筹4935万元。

1.4结论:工程结束后,将大大改善林区职工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林区面貌将焕然一新,大大激发林业职工爱林、护林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2、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条件:我市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高差悬殊较大。全市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即北部中山区,中部低山区,南部平行岭谷区,低山浅丘区。

2.2国有林场基本情况:21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 29961公顷,其中有林地27012公顷,林木蓄积218万立方

米。林区总人口3142人,其中林业人中2071人,在职工 901人。现有房屋总面积75446平方米,人均23平方米。在现有房屋中,按建成年代分:1990年后建成的有8713平方米,占12%,1970年至1989年建成的有42084平方米,占56%,1969年前的有用4649平方米,占32%。按结构分:砖混14512平方米,占19%,砖木38050平方米,占50%,土 木22884平方米,占28%。现有房屋中,危房62057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2%),涉及人口2445人。

3、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1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转变,林场生产发展举步维艰,各种问题和矛盾更加突显。一是我市国有林场规模小,属中小型林场,立地条件差,资源的数量、质量、功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平均蓄积大都在5立方米左右,在实行分类经营前,绝大数森林是按用材林经营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由于禁伐和限伐,采伐指标和采伐范围的缩减,林场收入大幅度减少,尽管国家给予一定补助,但杯水车薪。难有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和改善职工生活条件。二是现行的管理体制与国有林场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我市21个国有林场都分布在高山之颠,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生态脆弱地方,承担着相当重的生态建设保护任务,是社会公益性事业,而林场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

理的体制,在建设生态的同时,还要面向市场找饭吃,这种不企不事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林场的发展,林场建设乏力。三是林场内部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代,林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由国家安排,林场衣食无忧。现在大规模的造林任务已经结束,仅有一些森林管护和采伐迹地更新任务,产生了大量的富裕人员,各种社会和经济负担越来越重。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国家虽然在林业发展战略上实行了根本性转变,但关于林场改革和一些配套的相关政策确迟迟未出台,林场发展方向不明,林场改革严重滞后,“大锅饭”,“铁饭碗”的体制在林场内部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打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部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林场内部机制运行缺乏活力,经济效益差。四是林场欠帐多,遗留问题多。职工多,离退休人员多,待遇低,过去由于把握市场的能力不强,管理上失误,不少项目亏损倒闭,到处是债务,以致人心不稳,单位不安定,事业难以发展。五是林场投入不足,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过去国有林场发展,国家曾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林场收入不上缴,部分产品减免税收,育林基金返还等等,但现阶段实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任务后,仅有这些政策是不够的,要及时出台与生态建设同步的林场发展的产业政策,急需研究新的林场扶持政策,解决林场发展资金不足,投资乏力以及生态效益补偿,富裕人员分流安臵,社会保障措施;六是林场管理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下,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由于林场长期地处山区,偏僻遥远,信息闭塞,林场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比较存旧、保守,市场经济意思不强,知识结构、管理水平与当前的形势和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目前林场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十分苦难的情况下,新的好人材进不愿来,原有的优秀人才留不住,更进一步拉大了这种差距。七是由于我市国有林场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边远偏僻山区,远离城镇。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不少林场工区、护林点路不通,电不通,电视看不到,“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住房难”,难死了林场、难死了林业职工。绝大数林场职工基本上都居住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集体宿舍里,低矮潮湿,设施简陋,风雨摇曳。有的职工甚至是一把椅子一张床,一张桌子一间房。文化娱乐设施匮乏,生活单调乏味。很多年轻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寂寞的生活,不愿意从事林业工作,林场职工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年长的职工是“献了青春献子孙”。的确是生活凄苦、悲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制约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林区极不适应。

3.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林业、林区、林农 “三林”问题寓于“三农”问题之中。解决“三林”问题也是解决“三

农”问题之一,解决好“三林”问题才能促进林区发展。我县国有林场分布在偏远山区,与农村交错相溶,是农村基础条件最薄弱,经济极不发达的地方,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林区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通过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有利于改变林区面貌,提高林区人口生活质量;有利于建设和谐林区,安定林区;通过改善林区人口生活条件,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有利于安定林区职工人心,才能使林场常年留得住一批坚守岗位的绿色卫士。这既是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4、规划总体思路

4.1规划指导思想: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求,加快国有林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林区职工人居环境,构建和谐、平安、稳定林区,促进林区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达到林区面貌大改变,全面提升林区人口生活质量,使林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绿色生态文明社区。

4.2基本原则: 4.2.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4.2.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林区住宅建设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着力解决林区职工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线职工的住宅条件的改善。

4.2.3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尊重客观现实,不搞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树立长远目标,持之以恒地把工程建设好,抓到底,抓出成效。

4.2.4讲求科学、统筹规划的原则。林区职工住宅的改善,不仅仅是简单的修房建屋。要科学规划,注重国土利用、环境保护、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自然和谐。

4.2.5服从大局、协调统一的原则。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是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要与本地新农村建设规划相一致。因此工程建设要与当地村社、社区新农村建设统一协调、步调一致、共生共荣。

4.2.6政府引导、职工广泛参与的原则。工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林场职工的主体地位作用,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群策群力,共促发展。

4.3规划期限:2007年—2015年,分两步实施。第一阶段

2007年—2010年,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

4.4目标任务: 4.4.1目标: 围绕“文明、整洁、和谐、发展”的目标,从2007年开始在国有林区试点;到2015年通过改造、新建全面完成林区人口住宅改造工程,改造新建住宅面积99601平方米,其中改造62901平方米,新建33700平方米,力争到工程结束时使林区人口达到人平37平方米。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宅容宅貌整洁的生态文明村。

4.4.2主要任务: 首先按照计委、国土、建设等部门的规定做好工程建设的立项,手续的批准工作;其次完成林区住宅改造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设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三是抓紧做好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职工的动员教育,施工场地,材料运输道路的加固维护;四是做好项目的资金筹措,广泛发动职工集资,社会筹措,金融部门融资等。五是加强管理,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施工建设。

5.规划建设方案

5.1建设性质:危房改造和新建。

5.2建设范围:我市21个国有林场管辖的工区、护林点、哨卡和林场的场部建设。

5.3需求预测:按照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到2015年我县国有林区人口增长情况,结合周边农区,预计需

职工住宅面积99601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需37平方米。

5.4建设内容:主要房屋建设或改造的土建和附属设备建设。土建指地面基础和房屋主体工程、墙体粉刷,贴面等;附属设备建设指房屋的水、电、光纤、闭路电视等安装。

5.5建设布局:按照有利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工程建设主要按现有林场、工区、护林点、护林哨卡位臵布局,对少有的有地质灾害和生活不方便的地方重新规划地点。达到布局科学合理,有利于林场的建设和发展。

5.6建设规模:根据需求全县共需危房改造和新建职工住宅99601平方米,其中危房改造62901平方米,新建33700平方米。

5.7建设期及进度:

5.7.1建设期:2007年—2015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年-2010年,第二阶段2011年-2015年。

5.7.2建设进度:2007年—2010年建设住宅面积68871平方米,其中新建25120平方米,危房改造43751平方米;2011年—2015年建设住宅面积30730平方米,其中新建11580平方米,危房改造19150平方米。

6.投资测算与资金筹措: 6.1测算依据:(1)《四川省土建工程计价定额》SGD1—2000(2)《四川省建设工程费用》SGD7—2000

(3)《四川省装饰工程计价定额》SGD2—2000(4)《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SGD5—2000(5)《四川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SGD3—2000(6)《四川省维修工程计价定额》SGD—2000(7)《四川省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计价定额》SGD6—2000 6.2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按照上述定额结合我市建筑材料价格,危房改造标准700元/平方米(包括土建、贴面、装饰等),水电100元/平方米(水电设备、水沟建设等);新建房屋土建1000元/平方米(包括土建、贴面、装饰等),水电200元/平方米(水电设备、水沟建设等)。

6.3投资概算:经概算工程建设工需总投资7435万元,其中:2007年—2010年需投资4929万元,2011年—2015年需投资2506元。按建设性质分:新建需投资37104万元(其中:2007年—2010年投资2060万元,2011年—2015年需投资1110万元),危房改建需投资4266万元(其中:2007年—2010年投资3865万元,2011年—2015年需投资1360万元);按建设构成分:土建需投资6541万元,设施设备需投资741万元。

6.4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7435万元,申请国家补助2500万元,自筹4935万元。

7.工程建设综合评价:该项目建设符合现阶段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我县

国有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构筑安逸舒适的人居环境,可全面提升林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对构建和谐、平安、稳定林区,促进林区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8.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与建议:

8.1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这是一项十分艰巨任务,要完成该项工程必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重大意义,把建设新林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组成内容的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班子,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科学规划,精心施工:改善林区职工住宅条件是一件“民心工程”,要统筹协调,科学规划。要着眼林区生产发展需要,有利于职工生产、生活的方便,要注重林区特色,自然和谐、美观大方、经济使用,与周边社区和谐,统一。严格施工建设,搞好建设质量,把好事办好。

(3)强化政策扶持:林区住宅建设主要在偏远山区,建设条件差,加之山区潮湿,房屋建设要求高。国家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特别是国土、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在手续办理,费用收取上给于积极支持。

(4)加大资金支持: 国有林场地处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的地方,林业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后,国有林场职工

主要以生态保护为主,收入低。要完成这项工程,仅靠职工和林业部门是不够的,除了国家加大资金支持外,必须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和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投入,确保工程建设有稳定资金投入。

上一篇:通防部岗位责任制下一篇: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 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