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12篇)
1.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一
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根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加快和完善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作为示范区,在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走在前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及示范作用。现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乡、村两级级医疗体系仅能满足农民就医方便,内部结构差别大,给农民就医带来一定困难。表现在:
1、诊疗设备不够齐全
2、人员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
二、政府投入不足,阻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乡村卫生事业的投入较少,由于财政投入有限,医院只能采取攒、借的办法维持医疗业务运转。医疗机构员工工资、人员进修培训、基础设施维护及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以及办公经费等基本依赖自收自支,发展资金十分有限,根本无法单独解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大型医疗设备引进所需的资金。
三、基本建设较薄弱,医疗设备较差,医疗水平得不到提高,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各医疗服务单位虽然对基础设施及医疗设备投入了资金,但仍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四、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层次较低,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卫生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卫生人才。由于现有的人事与分配制度较为僵化,医务人员收入不高,医院基础条件较为落后,无法为高尖人才创造较好的事业环境,一些知名院校的医学生不愿到医院来,少数医疗人才因工资太低离开医院等,医院储备人才及高素质人才特别紧缺,面对全民医保,医院人力资源面临严峻挑战。
五、医疗纠纷较多且补偿费用偏高,成为制约医院发展与进步的另一道槛。近年来,医疗纠纷随着医院业务量同步增长,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认识不统一,解决周期长、医患分歧大、鉴定等相关费用多、索赔数额高等问题,医疗纠纷影响了医院正常秩序及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打击了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不利于高风险病人的诊治。
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原因是诸多的,从主观上看,患者小病拖、大病扛,病人支付能力有限不愿意到医院看病,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客观上看,基层医院资源匮乏,就医条件有限,患者涌向省、市、区级医疗条件好设备先进的医院,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看病难。
尽管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存在着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我们多管齐下,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疗机构的管理,就能提高其经济、社会效益。
一、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给予乡村医疗机构设备购置、修缮等必要的发展建设资金,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离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其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等应由财政支付,以减轻医院负担。落实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因此,建立与医院功能相适应的基本医疗设备、设施投入机制并加大投入,保障病人基本医疗需求的实现。
二、多渠道、多形式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步伐。
1、振兴人才队伍,鼓励更多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
2、强化在职培训,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乡村医生由区级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加强培训。鼓励基层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通过考试逐步具备执业资格。
3、医疗服务定价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
4、加大对医疗新业务、新技术及医学科研的扶持力度,对传统中医、中药学科的实行人财物扶持和政策倾斜,推动基层医院各学科全面进步。
三、强化卫生行业监督,规范内部管理,减少医患纠纷。首先加强卫生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和规范,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树立行业新形象。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采取不同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其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始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认真探索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开展医疗质量、服务和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形成患者投诉处理和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制;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制度,促使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因病施治,改善服务。再次,强化成本意识,降低医疗成本。医疗服务机构要把成本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真正把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方针落到实处。加强以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绩效评估为主要内容的成本管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医疗服务,这样才能提高医院竞争力。
四、建立稳定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社会医疗救助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有力补充,政府及有关单位如:劳动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卫生部门、财政部门、工会等要重视并大力支持,全民动员积极参与,在政策和制度中不断完善规范,以发挥多层次的医疗体系整体效益。
姬石镇卫生院
2015.11.30
2.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二
1 WLAN网络建设和发展中存在问题
尽管WLAN对电信企业来讲其并不是一个新的技术, 但其要想实行规模化建设则还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且由于WLAN技术自身所存在的缺陷及不足之处, 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不仅使各运营商的战略目标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且也无法实现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分流的主要目的,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网络建设中则体现为网络接入资源不足;网络AP利用率低;热点获取和选择不当;接入端口带宽不足;不能与蜂窝室内覆盖系统形成一体化建设;安装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验收规范要求;网络维护优化力度不够;建设及业务涉及部门较多, 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等等。
2 WLAN网络建设的具体建议
(1) 加快WLAN网络建设。WLAN网络建设需要在具体规划的指导下, 选好热点, 从而实现快速的覆盖, 加快建设的步伐, 在投入运营中实现对市场有效的支撑作用。WLAN作为一种经济手段, 其不仅可以分流蜂窝网络数据流量、承载业务发展和支撑宽带接入的作用, 而且其作为热点覆盖, 以分流蜂窝网络数据流量为其核心任务, 所以需要对用户驻留区进行重点建设。
(2) 加强高校和住宅小区的WLAN覆盖。高校大学生在对时尚的追求及新鲜业务的尝试方面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所以运营商在发展新业务时, 则会特别加强在高校中业务的发展。目前在高校及住宅小区内由于人口密集, 所以需要解决业务高密度的面求, 这就需要加强其AP设备在设置时的高密度和深度, 要对其信道进行科学的划分, 从而确保信号覆盖无盲区, 避免发生业务堵塞的问题。
目前在家庭上网中, 由于终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再加之人们不喜欢线缆的束缚, 所以无线上网已成为家庭上网用户必不可少的上网方式, 在未来市场的发展中, WLAN接入需求和数量中家庭用户占有较大的比例, 所以需要通信企业确保覆盖的定却存在着性和资费的合理性, 使家庭用户成为WLAN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3) 推进村镇居民点的WLAN网络覆盖。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使我国乡镇及村庄在发展上与城市住宅小区已相当接近。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较大, 所以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WLAN业务应得到快速的发展, 逐步加快新农村的信息通信智能化的建设工作, 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由于无线上网不仅可以以网络分流为其主要目标, 同时也可以以流动客户作为其服务对象, 所以在当前农村区域内, WLAN建设应做好提前量, 对其进行提前实施和覆盖, 从而在新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有效的带动WLAN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
对于农村无线网络的搭建要比有线网络的施工容易些。在农村WLAN发展中, 可以利用在现有基站铁塔上加挂室外大功率AP或WIFI基站实施覆盖, 这样基本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区域内有WLAN网络, 结合无线传输CPE设备的应用, 在客户端搭载此中继设备, 可以有效的放大WLAN网络信号, 提高用户区域的信号强度, 扩大WLAN网络覆盖的有效区域。
(4) 在WLAN接入网络建设中, 应充分利用现有无线基站 (室分) 及集团客户专线的传输线路资源的覆盖优势, 配合综合数据业务接入网络的建设, 快速实现WLAN热点的接入和组网, 以弥补我们现有城域网光纤接入资源不足、宽带业务难以展开的现状。
要积极推进WLAN、移动室内分布 (2G、3G及4G) 以及移动基站的一体化建设, 全面实现一体化规划、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施工、一体化监理和一体化维护、一体化优化的集中、扁平化网络建设和维护管理模式。
(5) 要实现G+T+W+LTE的战略, 在WLAN的建设、维护和使用中就必须做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专业的协同一致, 业务支撑上网络向市场前移, 网络建设和维护上市场应融入网络。从选址、建设到如后的维护、优化, 都需要进行统一的业主维系, 作为市场部门在维系好市场用户的同时, 要积极的配合网络建设和维护部门, 将基站、室分、WLAN建设的业主也作为重要客户进行对待和维系, 健全和强化内部的协同机制和协同能力, 减少单打独斗的内部资源消耗, 提高协调、维系运作效率。
3 结语
由于WLAN的定位是作为局域网的无线接入, 所以其不具有GSM和TD无线网络超强的覆盖能力和接入性能, 同时其接入速率及接入质量也无法与光纤接入网络相比, 同时WLAN网络还存在着维护和业务管理能力薄弱的缺陷, 在端口带宽方向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所以在进行WLAN网络建设时, 需要对其日后的维护和运营工作进行充分的考虑, 而且其网络指标、流量控制、网络安全及投诉受理等多个方面都是其需要重点进行考虑的因素, 确保其在网络建设及维护运营中定位的合理笥, 从而实现科学管理, 对用户的承诺及投诉处理上要把握好尺度, 确保其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陈刚.季智红.骆方丽.唐欣.WLAN建设分析与建议.通信与信息技术, 2009-11.
[2]陈盈.郭文平.刘芳.一种基于802.11g+的WLAN建设方案.农业网络信息, 2007-11.
3.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三
关键词:外资并购;行业垄断;产业链条;法律规范
我国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以改变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并促进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大力招商引资,为外资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外资并购蓬勃发展,由此在较短时期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经济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可以说,没有开放国门引进外资,就没有我国经济今天的腾飞。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并购也逐渐显露出诸多问题,如造成行业垄断、消耗我国匮乏资源等,本文主要对外资并购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 我国外资并购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对外开放的很多行业中外资处于垄断地位
在我国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改变生产力落后状况心切,在没有制定外资并购相关法律及法规的条件下,对外资并购大力支持引进,所以逐步导致了很多行业处于外资垄断地位,极大地削弱了我国相关行业的竞争力度,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轮胎、汽车零配件以及化工等行业中,外资占股超过一半,这不仅削弱了行业竞争力,阻碍行业创新,而且使得我国企业大量的无形资产流失,国有品牌被外资品牌所取代。长此以往,必定有悖于我国招商引资的初衷,不利我国经济的发展。
2、 我国对所引进外资待遇优于国内企业
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相关法律法规一直为外资提供优越条件,如税收优惠、进出口优惠、外汇优惠和设立企业程序优惠等。这些条件进一步增强了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实力,外资的壮大又进一步挤压了国内没有政策优惠的企业,不利于公平竞争,影响本土企业发展。
3、 外资控制产业链条,损害我国企业利益
现今出现一些外资企业,他们在并购企业的同时也对企业的上游及下游企业实现控制,这对外资并购部分股权之后形成的合资企业中我国方企业是不公平的,因为外资会通过转移利润至其所控制的上游或者下游企业,最终导致合资企业亏损,由此进一步通过稀释我国方企业股权从而达到绝对控股地位或者成为唯一股东,在此之后再进行利润转回,这极大地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利益。这也说明我国企业在外资并购初期已处于不公平地位,相关法律应该完善以改变现状。
4、 外资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至我国境内
我国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过于急切,外资刚好利用我国的这种心态和各种法律法规不完善,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至国内,再加上我国的相关优惠政策,更使得这些产业大行其道。实际上,外资在其本国进行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经营,所受的监管约束所产生成本极高,转移至我国可以进行监管套利。外资的这些并购行为严重污染了我国环境,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5、 外资并购中的一些投机性资金大量投入或撤出引起金融动荡
我国现行的各种优惠政策包括外资引入时进行换汇,这为外资并购以进行战略性投资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为投机性资金利用汇率变动进行投机提供了条件。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对于国际金融及金融监管等方面还缺乏经验,还不具备抵抗较大金融动荡的能力,好在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还未开放,当前没有受到较大影响,但要时刻警惕投机性外资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波动。
二、 对外资并购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1、完善我国反垄断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外资并购导致我国的重要行业处于垄断状态,极大地妨碍了行业竞争,阻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反垄断法》,而且已经产生了明显效果,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来说,对外资并购等方面的规定还有待加强。美国现今是世界级大国,但是对于外资也是格外关注的,总统对认为有危害国家安全隐患的投资在没有任何证据和理由的情况下有一票否决权。可以看出,我国与之相比,当前的法律力度是远不够的,需要在当前法律基础上增加增强反垄断力度等方面的规定,切实改变当前的垄断状况,优化产业结构。
2、 改变当前的一些外资并购优惠政策,正确引导外资投资方向
我国现今应该实施有差别的优惠政策,在不同的行业,对外资并购企业应该差别对待。对于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外资并购,不仅不能有优惠政策,还要加强监管,防止出现将污染至于我国的情况;对于一些我国缺乏技术及经验的行业,可以加大优惠力度,给予税收出口等方面的优惠,以此促进我国行业创新;还有,对待外资及国内企业的政策不应有过大差别,防止不公平竞争,保护我国本土企业。
3、 通过立法规范外资并购产业链条,维护我国企业利益
我国法律应该规定对外资并购进行详细的调查,对有可能造成控制产业链条的并购在法律上予以规范。比如,可以规定:外资并购企业的上游或下游行业中若外资控制份额在20%以上的,此次并购就否决;对并购后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绝对控制权的外资,当地政府有权收回并购企业等。总之,逐步完善相关法律,避免出现由于法律不完善而造成的对我国方企业不公平的状况。
总结: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外资并购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快速进入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但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时刻警惕各种风险,万万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反垄断法等外资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推进我国企业改革,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学君.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咱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21.
[2]高洁.跨国公司全球并购动因探析[J].中国外资,2005,3.
[3]罗春燕.外责并购国企的相关政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加l(6)
4.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四
本学期是我校乡村少年宫活动的第七期,我有幸成为阅读组的辅导员,一学期的工作使我对乡村学校少年宫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校的少年宫于2011年10月成立,经过四年的努力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但身为辅导员的我们并没有沉溺于鲜花与掌声之中,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学校的少年宫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少年宫才能更好地发展,才能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孩子。
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经费方面。根据测算,规模较大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正常开放年运转费用在10万元,规模一般的也要5万元左右。目前,我校的少年宫活动经费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但费用仍不够充裕,项目建设费用存在缺口,建设规模极其有限。另外,辅导员们牺牲周末的时间参与少年宫活动,但回报不高,大大打击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2、师资队伍方面。我少年宫辅导员中专业的教师比较少,特别是艺体类项目,需要外聘专业教师,这也限制了我校少年宫的建设规模。
3、安全管理方面。由于少年宫活动遵循自愿参加原则,参加活动途中存在安全隐患;未成年人进入校园参加活动,给校园安全管理造成一定压力。虽然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签订了三方协议,但是孩子毕竟是到校参加活动的,学校很难免责。
4、社会支持方面。社会上对乡村少年宫的认识非常局限,普遍认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亦或是说就是学校的工作。由于升学压力,个别家长对孩子过多参加少年宫活动存有顾虑。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少年宫活动的开展是没有必要的,占用了周末的时间,他们宁可把这些时间用于孩子补习功课。在参与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就因为周末补习功课太忙而中途退出少年宫活动的。
二、改进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不单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更是惠及民生的一件好事,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为农村未成年人打造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能力素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课外乐园,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提升师资水平,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发一系列富有学校特色、普及性好、吸引力大的活动项目。同时将少年宫辅导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业务技能。要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在职教师担任少年宫辅导员的工作量在职称评聘中如何体现,如何纳入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评估和绩效考评等等问题。同时,提高辅导员待遇,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
5.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五
所有开工地铁项目无一会遭遇四大障碍:拆迁难、资金难、行政审批程序难和改变观念难。
建议一:坚持依靠政府, 强化协调统一
地铁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碰到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有政策层面的问题、技术方面问题以及各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依靠政府, 强调大局意识, 尽可能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争取得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为搞好在建地铁工程, 应由政府设立一个权威的统一协调的专门工作机构, 此机构应是独立且专职的机构。其机构的成员由相关部门及产权单位派出人员组成, 这些派出人员负责与本系统进行沟通和协调, 同时建立责任制, 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
(1)对于征地问题, 应研究征地特别是农村集体
用地的征用政策, 在不违背中央有关土地政策的大框架下, 切实解决地铁工程建设用地的问题。应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 对失地农民给予经济补偿以及安置,研究出多赢的解决办法, 不要一事一议, 要制定政策,全面统筹兼顾, 妥善解决。
(2)对于拆迁问题, 应放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去操作, 尽可能做到合法又合理。在拆迁的大政策之下, 针对拆迁的具体对象, 制定个案的特殊措施, 以人为本, 适当放宽。而对于个别提出无理要求的被拆迁对象, 除了做细致工作说服之外, 要果断出手, 不能久拖不决。
(3)对于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管线拆、改、移, 宜在法制的层面上, 制定相应的管线拆、改、移管理办法。对各种管线拆、改、移的工作程序、实施方案、施工组织、费用预算及工后费用审计等进行严格规定, 特别是工后费用审计的措施, 在执行的可操作性上必须做足做够。管线拆、改、移的费用, 必须专款专用, 应经得起审计, 对挪用、占用或用于其他情况的单位或个人给予法律制裁。
建议二:强化建设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 要强化地铁工程建设管理, 并坚持以合同内容为强化管理的依据。坚决要求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必须按招标文件和中标所签合同约定, 组建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组织机构, 配齐承诺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同时还必须坚持采取有效措施将技术和管理人员锁住和稳定下来, 严禁骨干人员流失。
6.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六
发布日期: 2014-11-08 发布:
1.我市农村居民点现状
本次调研范围内共有698个行政村,其中规划62个中心村,149个基层村,现已完成了33个中心村以及86个基层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并对区外一些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典型、新做法进行了调研。从房屋建设、村庄组织、基础建设等多个方面的不同问题,从不同的视角对发现的问题展开了细致的调查,希望从中收获一份宝贵的经验,提供一点有用的信息与参考。
2.新农村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1)规划编制整体滞后,并且期限较短,发展后劲不足。长期以来,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规划仅局限于城市和城镇范围内,农村规划覆盖率较低,农民建房无序进行。在编制规划中,某些地方有短视现象,规划的年限较短,势必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2)自然村庄规模散、小。调研发现,由于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农村建房主要是以组和自然村落为单位,依托行政地域,实行沿路、沿河发展,形成了马路村、河沿村,出现了“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的现象,也有一些自然村落几户一庄,既不成线,更不成块,“只见新房,不见新村”,这严重影响了我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3)农村居民点建设管理薄弱。有些乡镇有农村居民规划点,但进居住区的少,在老宅基地翻盖多。究其原因为:一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少、管理范围大,致使农村违法、违章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二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和措施,各行政村的职能和定位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三是乡镇政府忙于招商引资、经济工作和计划生育,忽视了农村规划和居民点的规划建设。
(4)城市规划代替村庄规划,缺少农村特色。有些村庄套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划农村,忽视了农村经济的特点,把村庄建成了城市小区,这既不符合农村实际,也给农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新农村建设规划有着不同于城市规划的特点,加之农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很大。只有从各地实际出发,从农村特色的角度来规划农村现代化建设,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才能使规划的实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5)趋大攀比,实施困难。某些官员急于干出点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政绩,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的经济实力,盲目攀比,超过了农村的实际承受能力,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当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新农村建设规划只有立足现有的基础,以不增加农村负担为前提,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才能把规划的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3.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几点建议
3.1加强管理、科学规划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管理,科学规划十分必要。一是要统筹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管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把“实施村”的村级规划完成情况纳入考核,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规程,使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四是与规划内容相关的部门要联合协调,科学预测未来人口流动、产业发展、资源变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趋势,保证编制质量;五是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六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
3.2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生产是其关键所在,应将其放在首要位置。而改善生活则是新农村规划之中农民最关注的焦点。如果能够对于新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实事求是的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则可以一方面在改善生活环境的基础之上促进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要注重发展生产与改善生活两者之间的统一,不能够将发展农业生产与改善农民生活两者之间教条的割裂。同时,新农村规划过程之中,要时刻将规划的受益体落在农民身上,要能够以服务于农民为主要导向。在新农村规划过程之中,要能够积极的听取农民的心声,坚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加强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建设,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3.3稳步推进、统筹规划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立足现状,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依据不同农村类型,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稳步推进、统筹规划。对于有经济实力、有改造条件的村庄,可先行进行试点,用市场经济机制带动其它村庄的规划建设。要从政策上鼓励、经费上支持、技术上指导、程序上规范,村庄的深度规划要成熟一个编制一个,稳步前进。规划要把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按照规模适度,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要求,制定村庄规模调整和撤村建居方案,解决好村庄总体布局问题。
3.4尊重民意、特色发展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广泛征求和吸纳村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通过召开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大会等形式,请村民为建设规划出谋划策,提高村民的参与程度,使规划更贴近实际、切合民意。在规划村庄的空间调整上,更要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对于那些农民群众总体富裕程度确实较高、且旧村改造的意愿非常强烈的村庄,应鼓励其在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前提下拆旧建新进行整体改造;对于大多数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村庄,切忌不切实际和不顾群众意愿的大拆大建,不搞“劳民工程”和“形象工程”,要尊重农民意愿,把立足点放在环境整治和局部改造上,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七
1存在的问题
1.1规划缺乏系统性
造林绿化工作是一项多工程、多系统的综合项目, 应统筹规划、科学设计、合理规划, 才能体现绿化效果。在实际的绿化造林工作中, 还存在着很多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缺乏有效、详细、系统、长远的实施方案。有的过于简单, 有的好高骛远, 有的配置不合理, 缺乏层次, 甚至出现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严重妨碍了绿化造林工作的开展。
1.2苗木选择盲目性
在树木的选种问题上, 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问题。有的一味追求大规格苗木、新特奇苗木栽植, 成本高, 树木生长恢复慢;有的不注意立地条件、气候特征, 选用不适宜生长的树种;有的舍近求远, 不选择当地苗木, 外地苗木适应性差, 成活率低。有的大量选用植源性污染重的树种, 造成环境污染, 危及人们身心健康。不少地方出现农村造林遍地女贞, 集镇绿化满眼香樟, 河堤、路边不栽高大乔木的现象。
1.3树木栽植随意性
栽植是造林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整地、树穴规格、回土、踩实、浇水等要有严格程序。城镇地段由于土壤透气性差、土质贫瘠、地下水位等问题, 开树穴小, 不换土, 不施基肥;农村造林有的地段树穴很小, 只把树根放进, 根系不舒展, 窝根。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树木的成活率、树木的长势以及抵抗虫害的能力。
1.4后期管理不到位
在树木种植好之后, 有的缺乏管理责任, 没有明确专人管理, 抚育措施跟不上。时常出现天旱之时不浇水、水灾之后不排涝降渍、风后东倒西歪不扶正、树木瘦弱不施肥、发生病虫不防治等现象, 对造林绿化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2总体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造林要以提升镇村绿化水整体水平、改善乡村居住环境为目标, 集中开展镇村绿化提升攻坚, 构建“集镇绿化为中心、道路 (河堤) 绿化为骨架、小景点绿化为亮点、周边绿化为屏障”的镇村绿化体系, 达到改善与提升对外形象的目的[1,2,3,4]。
3实施原则
3.1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 尊重农民意愿, 征求农民建议, 广泛动员, 宣传教育,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义务植树意识、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形成群众积极参与, 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的氛围。
3.2规划先行、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 科学规划设计, 积极稳步推进, 确保绿化美化和生态功能、景观效果。
3.3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的原则
坚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确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标准, 同时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特点,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色, 建设特色鲜明的乡村绿化体系。
3.4属地实施、严格管护的原则
由所在镇政府、村委会负责组织和实施, 建立绿化长效机制, 落实建设管护责任, 切实解决只栽不管的现象。
4建设标准
4.1集镇驻地绿化标准
一是建制镇驻地绿化覆盖率40%以上。二是主要街道两侧各栽植2行以上的乔木并适当搭配常绿灌木;次要街道两侧各栽植1行以上适宜的乔灌木;小街巷见缝插绿、能绿尽绿。新栽植苗木选用胸径5 cm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 做到主干挺直、分支均匀、树形优美。三是建设1处以上1 000 m2以上的公共绿地, 广场绿化率30%以上。四是事业单位及农户庭院栽植适宜的植物, 绿化率达35%以上[5,6,7]。
4.2美丽乡村绿化标准
一是行政区域内整体林木覆盖率25%以上。二是河堤、沟渠两侧等适宜绿化地段全部植树绿化, 达到100%。三是建设1处以上500 m2以上的公共绿地, 广场绿化率30%以上。四是村庄绿化覆盖率35%以上。五是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六是行政区域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主要河渠两侧栽植3~5行的乡土乔木树种, 配有适宜的花、灌、草, 沿线打造宽度适宜的绿色通道, 其中高速公路、国省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低于20 m, 县、乡道路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0 m。七是所有入村道路两侧栽植1~2行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灌木和花草。村内主街道栽植1行以上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花灌木;小街小巷因地制宜乔灌花结合, 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新栽植苗木选用米径3 cm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 做到规格适中、主干挺直、分枝均匀、树形优美。
5保障措施
5.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要成立美丽乡村绿化工作推进组, 县、镇政府和村具体负责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林业、住建、交通等部门成立业务指导队伍和工作督导组, 落实服务, 给予指导, 推进实施。
5.2加强宣传, 广泛动员
利用多种媒体方式, 全方位地宣传绿化的综合效益。同时大力宣传镇村绿化的典型示范, 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结合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调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要将造林绿化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 鼓励积极发展观光林业、家庭林场、休闲采摘等富民产业, 实现生态富民共赢。
5.3完善机制, 严格管护
要制定林木管养工作的有效举措, 建立镇村绿化专兼职管护队伍, 提高造林成活率。要严格执法管理, 对于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全面保护绿化成果。
5.4多方筹资, 加大投入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镇村绿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切实发挥激励引导作用。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 并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5.5强化督导, 严格考核
各级政府要将镇村绿化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总体布局和督导考核体系, 实行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定期开展阶段性验收和考核, 对任务完成较好的镇村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 对完不成任务的, 全县通报并督促限期整改。
参考文献
[1]刘益平, 王军辉, 李道新, 等.三峡地区高山乡土造林树种选择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 2012 (6) :14-17.
[2]于成景, 刘大凯.园林绿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南方农业 (园林花卉版) , 2010 (1) :60-61.
[3]李志涛.浅谈绿化造林对环境保护的推进作用[J].科学中国人, 2015 (14) :165.
[4]卢彰显, 邓文生.广东连山县林地保护利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9 (1) :18-20.
[5]王继梅, 王景兰, 韩松梅, 等.小城镇生态绿地建设调查[J].山东林业科技, 2005 (3) :77.
[6]刘世好, 黄有文.广东韶关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5 (4) :12-15.
8.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八
关键词: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四个民主
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028-01
农村基层民主,就是指让农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决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事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具有自治性,它以基层群众自治为内容,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为基础开展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项政治活动,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构成了农村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国家的政治制度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推进民主政治的良好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利益等。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窘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一些矛盾与问题。
第一,农村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缺少与村民的对话平台。民主政治制度不接地气,导致缺乏村民参与基础,村民缺少参与渠道,一些好的制度落实难,基层村务欠缺村民关注之事,现行政治体制与民主发展脱节,村级民主管理中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等。此外,开大会、广播喇叭、拉亲结派、家族式管理等传统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在有的欠发达地区还比较盛行。
第二,村民参与意识淡薄。许多村民由于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民主制度建设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认为选举只是走过场摆样子,参加与不参加结果都一样,这导致大部分村民在行使权利时敷衍了事,不认真。村民对民主的认识存在偏差,对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理解狭隘,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识尚浅,导致许多村民误认为除了选举权以外,再无其他权利。此外,留在农村的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更加缺乏民主意识。因此,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效果,严重阻碍了民主建设在农村的发展。
第三,基层干部素质较低,腐败现象严重。农村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普遍较低,许多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部分村干部对村务公开只注重形式,在整个村委会的日常事务管理的过程中频现程序不透明,公开虚假信息等情况。有的村干部只对上面负责,对农民不闻不问,重形式、轻内容现象严重。此外,许多素质较低的干部利用职务谋求自身利益,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出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事件。有的基层干部坐拥几十套房产,包养情妇,随意打人等等。习总书记曾指出,“苍蝇”有时候也能干出老虎干的事。基层的腐败不治,民主就无从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创新基层管理模式,建立以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为主体的强有力的相关组织。建立健全农民参与民主政治平台,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政策的灵魂在于实施,历年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的的扶持和投入很大,有关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颇多,但由于落实不到位,很多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改善传统管理模式,创造农民感兴趣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广大村民主动参与到民主政治生活中来。
第二,加强村民的政治素养教育,提高参与意识。村民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村民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提高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积极性,是建设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加强村民政治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教育体系,从基础上来培养农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兴趣。其次要搞好農村的网络建设,扩大基层的民主政治宣传,完善电视、报纸等新闻载体的政治宣传,定期组织村民听讲座,看宣传片,组织建立农村文化活动室,多搞有关民主政治专题讲座等等,帮助村民进行文化沟通,从而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
第三,加强立法和反腐工作,提高干部素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也离不开法治。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的相关法律,农村根据相关委员会组织相关的乡规民约,上级部门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相关法律的有效实施。此外,基层腐败现象严重,要继续推进反腐工作。切实落实民主选举,选举出正真有能力有知识的管理者来管理村内事务,对候选人的工作经验、学历能力、口碑等诸方面作硬性规定。加强信息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建立基层干部的绩效评议制度,明确相关评议时间、评议内容、评议规则和评议对象,切实加强村委会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自身的责任感和纯洁性。此外,国家也要加强基层反腐工作的力度,让基层干部不敢贪、不能贪,切实维护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减少干部腐败现象。
第四,完善四个民主建设。四个民主是切实增强广大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需要,为不断深化村民自治机制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是密切联系的。民主选举是前提,民主决策是根本,民主监督是手段,民主管理是必然要求。要在农村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对选要求、决策事项、监督对象、管理内容等形成制度要求。在现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村民不能只参与选举,更多地应该是参与到决策监督管理中来。只有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民主选举、优化民主决策、抓实民主管理、强化民主监督,才能更好地建设基层民主政治村。
只有提高农民政治文化素养,提高干部能力与素质,加强反腐工作,切实落实四个民主,才能真正解决目前农村基层民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实现农民当家主做的地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多方主体参与进来。
作者简介:蔡丽(1990.01-),女,汉族,四川泸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兰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9.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九
——诸暨市交警大队
信息化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要素,也是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效率、实现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手段。目前,随着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交通监控、违法处理、事故处理、车管业务、服务群众、自动化办公等环节和领域已逐步推广运用,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节约了警力,提高了执法效能,因此,进一步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建设是改革和加强公安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警务保障措施,更是交通警察依法、规范、有效、严格管理的前提。目前,通过道路交通科技非现场执法的数量已远远多于现场执法。提高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应用水平,适应非现场执法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是加强交警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当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局限性。信息化是提升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将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对信息化认识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基础装备建设,轻信息化建设。认为信息化是远水不解近渴,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感觉过于虚幻,不如实实在在的更新部分警用装备来得实际;二是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实现办公自动化,对警务过程的科技应用投入重视不够。
(二)专业人才配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虽然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培养、锻炼了一些人才,也积极引进了一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但总体上讲,交通管理领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较远。目前,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了解、熟悉交通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三)化缺乏长远规划。对于如何规划、做好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整套的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蓝图,许多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短期效应上来,设备或软件没有考虑到发展和升级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各种软、硬件淘汰速度过快,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技术开发人员缺少交通管理工作实践经验,所开发出的产品缺乏实用性,有的操作不够方便,使看上去功能强大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却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四)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上存在问题。
1、科技测速装备,没有通用的、简单的检查方法。省技监部门一般一年对测速装备进行一次技术执法标定,做完标定后的一年时间内,设备测速是否准确,无法确定。当事人有异议时,民警的解释无法令当事人满意。往往要出现明显的测速不准确后才能发现问题,很可能造成被动局面。
2、交通科技装备的维护,需要专业公司的支持。交通科技装备,不同网络设备等通用装备,一般的技术人员无法进行维护、维修,需要专业公司或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支持。
3、室外工作环境对交通科技装备要求太高。交通科技装备,一般都在室处工作,有很多设备不能达到室外24时间工作的要求。比如,工控机、硬盘录像机等,在室外工作的故障率会很高。
4、移动测速设备使用不规范。移动测速设备未完全按省厅《移动测速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试行)》执行。使用测速设备时,有时没有随机携带质量技术检验部门的检定证书复印件;测速一般在较底限速路段进行较多,很少在最高限速路段进行;测速设备的摆放位置不规范,应放在限速标志支撑杆100米至解除限速标志支撑杆前显眼的地方。
5、数据录入不规范。交通违法人员反映较多的数据录入错误为车牌输入错和超速50%以上的录成50%以下;数据采集时重数量,匆视数据的质量,主要表现为,照片不清晰、同一照片中有二辆车、照片中的车牌不完整。
二、加强和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保障信息化健康发展。信息化建设投入巨大,缺乏长远规划必然导致重复建设,严重浪费。因此,做好统筹科学规划工作显的十分重要。一是以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为指导纲领,建立一个长远的发展蓝图,分解目标,逐步实施。避免走弯路,花架子,重复建设;二是紧密结合单位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取长补短,杜绝纸上谈兵、好高骛远和向上级“等、靠、要”思想;要充分听取基层的建议和意见;三是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其它行业部门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二)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必须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一是要每年有计划、有步骤的从地方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一定名额的信息专业人才。二是要主动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专业公司及各类计算机专业人才单位,建立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解决技术难点。三是要从交警各部门内部挖掘人才,将作风扎实、热爱信息化事业、能够潜心研究问题的民警充实到信息岗位上来。同时,要注意建立健全人员教育培训机制,定期、不定期的举行信息化培训专题讲座和相互学习交流活动,加强对信息化技术资料收集、学习、推广的组织领导。
(三)健全配套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运行。信息化建设要与实行规范化管理和配套规章制度建设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把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确保信息建设机构和人员的稳定,才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前进动力。一是做好全警计算机应用水平培训,增强信息安全意识。要定期组织计算机应用培训,提高计算机操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管理规定。二是建立健全各类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为信息化建设和系统运行、维护提供有效资料依据。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目前阶段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层科技装备建设。增加大队联接公安网电脑数量,力争在明年,实现人人都有专用电脑;完善公安四级网络,加强交通管理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建设及应用;为基层配备移动测测速、录音笔、数码相机、摄像机、350兆对讲机等设备,用于路面执法和事故现场勘查,进一步规范了路面执勤执法行为,奠定了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科技装备基础。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同时,积极对民警进行软件方面 4 的培训,组织民警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科技装备实际操作等培训,使其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当今社会走科技强警的重要性。
(二)加强公安网络管理和建设。严格落实公安网络安全责任制。对于每一台公安网机器,都落实责任制到人,签定责任状,并成立由政工、科技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对公安网络不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一律通报批评,并与年底评先树优挂钩,彻底的杜绝“一机两用”及其他违规行为的发生。全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大队要严格落实公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更新了大队所有公安网机器上的杀毒软件,并确保软件的实时最新,加强防范和抵制病毒侵入。到目前为止,在外单位影响较大的计算机病毒均未在大队网络上出现,真正意义上保障了网络的畅通和安全。加强公安网络建设和管理。由专职的人员担任系统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的更新及维护,及时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确保了网络的畅通。
(三)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管理
1、规范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设置。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原则上设置在危险路段,交通事故以及严重违法行为多发、交通秩序混乱以及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口、路段。在设置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前进行科学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在测速点前都设立明显的测速标志,提醒驾驶员;已设置固定且正在使用的电子监控系统前后3公里内不得重复设置移动测速点;同一条路段内,同方向测速点间距应当在6公里以上;对交叉或路口限速的只测定车辆在交叉口、路口区域时的速度;对路段限速的测定在被测定的车辆过限速标志支撑杆100米至解除限速标志支撑杆前。
2、规范非现场违法数据采集,严格资料审核。对所采集的监控资 料录入前与机动车信息系统进行比对,核实机动车基本信息,并与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进行比对,避免同一次交通违法行为重复录入。对于同一交通违法行为已被交通警察当场处罚,机动车号牌被套用、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违反交通信号、与现场交通警察的指挥不一致等情形的监控资料,不再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已经录入的,核实后予以撤销。测速设备测得的数据在三天之内录入电脑,城区违章停车的数据在第二天录入电脑(周五、周六、周日数据在周一录入电脑),每月公布一次考核内录入的数据总数和本月录入的数据条数。对超过限速值10km/h之内的,给予教育或口头警告,一般不处予罚款。对超过限速值50%以上的,确认测得的速度值时上浮5km/h。
3、规范交通违法信息告知。交通技术监控资料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信息系统后,及时将监控资料记录的机动车类型、号牌,违法时间、地点和事实,接受处理时需携带的相关证件,接受处理的时间和地点,联系电话和违法信息的查询方式,通过邮寄等方式告知机动车所有人。
4、加强对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的管理。定期对监控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建立监控设备管理档案,定期对在用监控设备委托省技监局进行标定。未依检定、逾期未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监控设备,不再继续使用。
5、加大对使用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执法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群众、新闻媒体以及其他部门发现和反映的问题,认真对待,及时查明情况,澄清事实,整改不足。积极完善监督机制,6 主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规范使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不断提升执法水平,最大限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努力构建和谐、公正、文明的道路交通执法环境。
10.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协作存在盲点。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缺乏协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工作开展。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划分不清,部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经常造成工作上的延误。部分地区认为工作业绩不明显,将大量的精力和人财物都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是浪费。另一方面,对群众的宣传引导不够,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民风培育滞后,环境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绩工程,思想上存有顾虑,担心在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不但享受不到服务,还会损害到切身利益,导致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不高。因此,部门和群众之间均存在很强的懈怠和消极思想,制约了工作的推进。
二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规划存在痛点。一方面,部分地区在制定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没有做到高起点,高标准,没有邀请一些高素质的设计部门进行前提的论证,使规划设计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对美丽乡村的规划虽然力求高标准、高档次,但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造成制定的规划假大空,缺乏可操作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缺乏长效机制。部分村镇干部追求眼前成果,把环境整治当作“临时性”“应付性”工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常抓不懈,只在建设初期、检查时加强监督,导致卫生管理制度、评比制度、保洁队伍、环卫设施缺失或形同虚设。美丽乡村建设表里不一,成了面子工程。
三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运作存在难点。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的问题。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筹措资金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很多地区和部门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习惯和依赖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优势,没有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来获得资金支持,造成很多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由于缺乏资金保证,进展缓慢,标准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产业融合不高。多数乡村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分散的个体经营模式为主体,产业没有组织化,缺乏主导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且建成的许多项目与镇村产业发展结合不够,产业融合带动力不强,促农增收效果不明显,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1、大力营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一是形成工作合力。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主动作为,坚决克服等靠要和观望思想,克服于己无关的错误观念,从全局的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看待美丽乡村建设,从本部门的优势和实际出发,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主动工作,胸怀大局,甘于奉献,形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自身的巨大益处,并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动参与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发挥宣传、妇联、团委、老干部、老党员等群团体组织作用,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形成健康文化与生活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千方百计调动和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者、受益者,从而凝聚人心,合力推进美丽乡村持续发展。三是突出干群联动。各级党员干部强化“主角”意识、大局意识,主动靠前,发动群众,当好引路人、服务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引导群众当好主力军、运动员,形成乡镇组织、村为主体、社会参与、部门协作的建设机制,让党委政府成为推动者、监督员。
2、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发展。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和实施。坚持高起点设计的理念,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设计部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注重规划设计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地理特点相结合,推动一村一规划,根据各乡村特色、地理区位、资源特点、产业需求、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农民实际需要等要素,科学定制规划,使建筑形式、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相互融合,突出差异性,建设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避免千村一面;抓好规划设计的实施工作,对于规划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折不扣的予以实施,定期对项目的进度进行建设,对工程质量进行把关,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政策的顶层设计上,从“项目导向”转向“基层需求导向”,逐步建立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模式的创新机制,克服重建轻管。二是突出长效管理机制。在环境治理和人文建设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农村环卫队伍,采取部门服务延伸、村里自主管护和社会专业维护相结合,落实保洁员职责,有效实行物业化管理、专业化保洁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完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发挥环境改善与素质提升的内在互动,提高村民生态文明素质;建立巡查、通报和媒体监督机制。
11.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档案网站建设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我国档案网站建设起步比较晚,虽在网站的内容、功能建设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但是与世界上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我国档案网站建设水平,需要分析网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当前我国档案网站建设面临的问题
2.1档案网站的利用率不高
建设档案网站的目的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相关的检索服务,我国的档案网站虽然起步得比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全国已有多个档案网站,涵盖了大量信息。但是从网站的利用率来看,有些网站的日访问量能达到上千人次,而有些却很少,只有上百人访问,网站利用不均衡。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网站的协调发展。
2.2档案网站规划不合理且链接少
有些档案网站在规划前期根本就没有树立明确的服务理念,导致在建设过程中栏目划分混乱,栏目内容与形式的设置过于简单呆板,这是多数档案网站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栏目的信息覆盖面不够广,用户可以查询的信息有限;此外,网站链接太少。而我国档案网站的链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在链接少的情况下,对档案网站的发展非常不利Ⅲ。
2.3档案网站的信息资源有限且更新慢
我国绝大多数档案网站最大的缺陷是实质内容少,提供的信息资源数据不多,满足不了不同用户的需求。档案网站中的多数信息都是关于党务政务的,地理、民俗等方面的信息很少。且信息资源的重复率极高,导致难以检索到需要的数据。此外,多数档案网站长期得不到维护,信息更新慢,网站上的信息老旧,甚至有些网站几年都没有更新过信息。部分虽有信息更新,但不够详细,导致访问者搜索不到最新以及详细的资料。
2.4档案网站的检索服务不够完善
与发达国家的档案网站建设相比,我国则较为落后。首先,从检索工具来看,大多数网站至今都没有检索工具,有也是单一且不到位的,检索功能更是无稽之谈;其次,检索深度不够,一般仅提供一次信息的检索。最后,检索数据类型过于单一,检索结果主要是以文本信息存在,没有提供多媒体信息。据统计直至2012年为止,全国只有三家提供全文检索服务,占比仅达9%。此外异地调档难度大,访问者在异地进行检索,所获取的信息达不到文件级。
三、提高档案网站建设水平的对策
3.1完善档案网站的服务功能
档案网站的利用率与其建设水平有密切关系,与其他网站类似,要提高利用率,须先提高建设水平。在具体的档案网站建设中,工作人员需充分重视档案模块的规划,不仅档案模块要有自己的特色,且档案模块要简洁明了,这样使用起来才更方便。同时需重视网站多功能服务的建设,在当前的基础上设计更多的功能服务,为访问者提供便利。检索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关于这方面的建设,有关人员可以借鉴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建设经验,设立多级检索功能。只有摒弃单一的检索功能,才能使访问者在检索的过程中找到所需资料。另外,还需要适当增加网站链接,使档案网站具有一套完善的链接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最终提高网站的访问量。
3.2加大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是进行档案网站建设的基础,只有拥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才能进一步完善网站的各项服务,为有需要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制定一套完善的招聘计划,将具有网页策划以及制作的优秀人才招进来是必要的;同时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3.3加强档案网站的更新维护
任何网站都需要进行维护,档案网站也不例外,在维护时发现问题,给予解决,时刻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要充分重视网站的维护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周期计划,定期对网站进行维护。同时信息还需要及时更新,并且避免重复,保证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使网站具有最新且完整的信息资源,这样档案网站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12.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篇十二
一是规划缺乏系统性。造林绿化工作是一项多工程、多系统的综合项目, 应统筹规划, 科学设计, 合理规划, 才能体现绿化效果。在实际的绿化造林工作中, 还存在着很多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缺乏有效、详细、系统、长远的实施方案。有的过于简单, 有的好高骛远, 有的配置不合理, 缺乏层次, 甚至出现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严重的妨碍了绿化造林工作的开展。
二是苗木选择盲目性。在树木的选种问题上, 还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有的一味追求大规格苗木、新特奇苗木栽植, 成本高, 树木生长恢复慢;有的不注意立地条件、气候特征, 选用不适宜生长的树种;有的舍近求远, 不选择当地苗木, 外地苗木适应性差, 成活率低。有的大量选用植源性污染重的树种, 造成环境污染, 危及人们身心健康。不少地方出现农村造林遍地女贞, 集镇绿化满眼香樟, 河堤、路边不栽高大乔木的现象。
三是树木栽植随意性。栽植是造林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整地、树穴规格、回土、踩实、浇水等要有严格程序。城镇地段由于土壤透气性差、土质贫瘠、地下水位等问题, 开树穴小, 不换土, 不施基肥;农村造林有的地段树穴很小, 只把树根放进, 根系不舒展, 窝根。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树木的成活率、树木的长势以及抵抗虫害的能力。
四是后期管理不到位。在树木种植好之后, 有的缺乏管理责任, 没有明确专人管理, 抚育措施跟不上。时常出现天旱之时不浇水、水灾之后不排降涝渍, 风后东倒西歪不扶正, 树木瘦弱不施肥, 发生病虫不防治的现象, 对造林绿化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2总体要求
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造林要以提升镇村绿化水整体水平、改善乡村居住环境为目标,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牵动, 以镇村驻地绿化、道路绿化、河堤造林为重点, 集中开展镇村绿化提升攻坚, 构建“集镇绿化为中心、道路 (河堤) 绿化为骨架、小景点绿化为亮点、周边绿化为屏障”的镇村绿化体系, 达到改善与提升对外形象的目的。
3实施原则
1) 以人为本、生态为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 尊重农民意愿, 征求农民建议, 广泛动员, 宣传教育, 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义务植树意识、绿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形成群众积极参与, 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的氛围。
2) 规划先行、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 科学规划设计, 积极稳步推进, 确保绿化美化预期目标和生态功能、景观效果。
3) 坚持标准、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 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确定切实可行的基本绿化标准指标, 同时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特点, 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色, 建设特色鲜明的乡村绿化体系。
4) 属地实施、严格管护的原则。由所在镇政府、村委会负责组织和实施, 建立绿化长效机制, 落实建设管护责任, 切实解决只栽不管的现象。
4建设标准
4.1集镇驻地绿化标准
1) 建制镇驻地绿化覆盖率40%以上。
2) 主要街道两侧各栽植2行以上的乔木并适当搭配常绿灌木;次要街道两侧各栽植1行以上适宜的乔灌木;小街巷见缝插绿、能绿尽绿。新栽植苗木选用胸径5cm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 做到主干挺直、分支均匀、树形优美。
3) 建设1处以上1 000m2以上的公共绿地, 广场绿化率30%以上。
4) 驻地所有机关、学校等单位和农户庭院栽植适宜的乔、灌、果、花、藤本等植物, 绿化率达35%以上。
4.2美丽乡村绿化标准
1) 行政区域内整体林木覆盖率25%以上。
2) 河堤、沟渠两侧等适宜绿化地段全部植树绿化, 达到100%。
3) 建设1处以上500m2以上的公共绿地, 广场绿化率30%以上。
4) 村庄绿化覆盖率35%以上。
5) 农田林网控制率90%以上。
6) 行政区域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主要河渠两侧栽植3~5行的乡土乔木树种, 配有适宜的花、灌、草, 沿线打造宽度适宜的绿色通道, 其中高速公路、国省道单侧绿化带宽度不低于20m, 县、乡道路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0m。
7) 所有入村道路两侧栽植1~2行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灌木和花草。村内主街道栽植1行以上乡土乔木树种并适当配置常绿花灌木;小街小巷因地制宜乔灌花结合, 应绿尽绿、见缝插绿。新栽植苗木选用半径3cm以上的高大乡土乔木, 做到规格适中、主干挺直、分支均匀、树形优美。
5保障措施
5.1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
要成立美丽乡村绿化工作推进组, 负责美丽乡村绿化工作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督导考核。县、镇政府和村具体负责规划设计、资金筹集、组织实施。林业、住建、交通等部门要组建业务指导队伍和工作督导组, 分片包干抓服务、抓指导、抓推进。
5.2加强宣传, 广泛动员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媒体, 多渠道、全方位宣传绿化的重要作用和综合效益。要大力宣传镇村绿化的好政策、好典型, 提高广大群众参与热情。要结合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 落实新栽植树木权属和收益, 调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要将造林绿化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 鼓励栽植经济林果、用材林, 积极发展观光林业、家庭林场、休闲采摘等富民产业, 实现生态富民共赢。
5.3完善机制, 严格管护
要制定林木管养工作的有效举措, 结合环卫一体化, 建立镇村绿化专兼职管护队伍, 保障绿化成效, 提高造林栽植质量和树木成活率。要严格执法管理, 严肃查处随意侵占林地和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 保护绿化成果。
5.4多方筹资, 加大投入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镇村绿化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切实发挥激励引导作用。要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统筹使用中央、省市各类项目资金, 大力吸收社会资金,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5.5强化督导, 严格考核
各级政府要将镇村绿化纳入美丽乡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总体布局和督导考核体系, 实行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定期开展阶段性验收和考核, 对任务完成较好的镇村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 对完不成任务的, 全市通报并督促限期整改
参考文献
[1]高娟, 谭军.关于美丽乡村建设中绿化模式的探讨[J].绿色科技, 2014, (7) :171-172.
【关于美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推荐阅读:
关于惠农政策落实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08-04
关于美好的句子唯美09-17
关于美好回忆的句子11-18
关于美好的回忆初一作文11-06
关于友善的优秀作文:友善,创造美好的境界07-27
宜春七中关于督导检查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09-23
关于对领导班子成员加强作风建设和“四风”方面存在问题征求意见的情况汇报08-23
关于感恩节400字作文:感恩创造美好世界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