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2024-08-20

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共9篇)

1.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篇一

精神病医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立体定向技术

针对现在复杂的精神病治疗现状,精神病医院的设备技术参差不齐,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五花八门,以及个说个有理的宣传,精神病患者经常满目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抉择。是药物维持,还是心理调理,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摆在患者面前的选择方式太多,患者需要仔细的分析自己的病情,选择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外科手术治疗多采用现代立体定向技术,主要针对病史三年以上,药物治疗失去作用,病症迁延,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精神病,如果患者符合以上要求,就应该考虑利用立体定向手术解决这挥之不去的麻烦了。

以往,对精神病的手术治疗,由于受到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制约,精神外科的开展一直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尤其是来自大多数精神科专家的认同上,对待患者他们宁愿保守治疗,也不愿意大胆突破。而实际上,抗精神病药物目前还不能解决精神病患者的全部问题,总有一些病人经过长期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渐渐转化为难治性精神病(表现为慢性、难治性、致残性),这时,就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解决这部分病人的一些问题。

精神疾病的发病率约为2-3%,其中有20%左右的患者经过长期系统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而转为难治性的。这一部分患者因持续接受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及各种精神症状的困扰使其深受折磨,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精神病外科通过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各种难治性精神疾病,如强迫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癫痫,慢性焦虑、抑郁症、运动障碍、顽固性疼痛及药物心理依赖等,实践证明,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无后遗症和严重并发症,真正为受着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达到了消除病痛,恢复精神功能,适应社会工作,提高难治性精神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比于以往的治疗方式,现代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尤其是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脑深部小病灶、多发病灶和位于重要功能区的病灶,以及对于高龄患者、体质虚弱等不能承受开颅手术的患者,立体定向手术具有其它技术不可替代的特点。而且立体定向手术是通过遥感微测技术及多元化定位方法使手术靶点定位精确,手术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保证了手术安全可靠,既治疗了疾病,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正常神经功能,使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不受影响。所以,现代立体定向手术疗法以它治标治本的功效和微创安全的性质成为治疗精神病的有力武器,倍受各大精神病医院和患者的青睐。

当然,患者手术后还是离不开精神科的长期随访、抗精神病药物的综合治疗等。立体定向技术必须进行精神科、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功能神经影像的多学科合作,才能使这一跨专业学科的得到发展。盲目的、轻率的拒绝手术或开展手术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在有着多学科合作支持条件的医疗单位,谨慎而科学地开展手术。现在,随着神经解剖、神经生物及

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精神外科的治疗依据精神疾病的核心症状和药物治疗史结合递质平衡理论设置毁损靶点,运用细胞刀技术和多元化定位方法,使手术定位精确到亚核团甚至细胞水平,在毁损核团时可以不影响正常功能而消除或减轻精神症状,提高疗效,手术的总体效率在90%以上。

解放军153医院是河南省首家引进治疗精神病最为先进的医疗设备及技术,最先开始利用现代立体定向手术方法的医院。在临床中,现代立体定向技术研究小组在全军神经外科中心王本瀚主任的带领下,大胆地将无线遥感技术和微电极技术结合,运用一种全新的CT、核磁融合三维重建立体定向技术,10多年来,治愈病人数千例,为河南及周边省份的众多精神病人所信赖与支持。而今,医院的“现代脑立体定向技术”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医院的神经外科也被济南军区授予“功能性神经外科治疗基地”的荣誉称号,医院的神经外科成为中原地区治疗难治性精神病的急先锋。

2.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篇二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氨磺必利,利培酮,疗效,不良反应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均为临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据国外相关研究发现, 氨磺必利对于精神病的阴性或者阳性症状均有显著作用, 而利培酮在抗精神病治疗上亦存在确切疗效, 且其对于内分泌、代谢的影响已经受到了临床广泛关注[1]。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67 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分组对照试验法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 年6 月—2015 年6 月收治的首发精神病患者67 例, 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男33 例, 女34 例, 年龄19 岁~45 岁, 平均年龄 (29.42±4.93) 岁;病程16 个月~58 个月, 平均 (34.19±8.92) 个月。排除合并严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患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心电图异常者和哺乳期、妊娠期以及计划妊娠期女性, 67 例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将其依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4 例和对照组33 例, 2 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精神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 起始剂量为200 mg/ 次, 1 次/d, 进入治疗期后, 可将药物剂量调整为800~1 200 mg/d;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 其起始剂量为2 mg/d, 进入治疗期后可调整为2~6 mg/d。2 组患者均坚持治疗8 周, 治疗期为2 周~8 周。2 组患者在用药期间不可服用其他影响评估结果的药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3]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即测定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 确定其减分率, 减分率=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且减分率≥80%;显著进步: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减轻, 且其减分率为50%~ 79%;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且其减分率为30%~49%;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无差别, 且减分率<30%。治疗总有效率=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好转) / 总例数×100% 。 统计2 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对全部数据资料采取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9%, 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34 例患者中, 出现便秘1 例, 头痛1 例, 食欲减退1 例, 失眠1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患者出现便秘2 例, 心动过速2例, 肌强直1 例, 失眠3 例, 头痛2 例, 头晕3 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39%。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750, P=0.002) 。

3 讨论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 导致精神病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精神病好发于青壮年人群, 对于患者情感与行为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当前, 临床上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其中药物治疗是其最常用疗法。然而, 不同药物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也不相同[4]。

氨磺必利属于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多巴胺D2与D3受体拮抗剂, 被认为是临床效果理想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5]。目前, 关于氨磺必利的研究结果显示, 该药物具有双重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因此, 患者可应用较低剂量的氨磺必利 (每日口服100~300 mg) , 阻断D2以及D3突触前自身受体, 从而有效消除突触前的抑制现象, 显著提高进入机体内突触间隙的多巴胺数量, 进而增加患者前额皮质中多巴胺功能活动, 最终显著改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 在氨磺必利较高剂量状态下 (400~800 mg/d) , 可阻断突出后的多巴胺受体,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拮抗作用, 并减少多巴胺的结合位点, 降低纹状体乙酰胆碱水平。利培酮属于苯丙异噁唑的衍生物, 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有良好效果, 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尤其是药物剂量较高时, 因此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综上所述, 精神病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素培, 张瑞岭, 王来海, 等.氨磺必利的药理学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 11 (8) :679-683.

[2]李娴, 袁桂艳, 王本杰, 等.国产与进口氨磺必利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0, 26 (1) :33-36.

[3]仲照希, 吕路线.氨磺必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泌乳素水平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5, 24 (1) :38-41.

[4]孙楼江, 王峰, 颜苗, 等.多药耐药基因多态性对利培酮及9-羟基利培酮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 28 (10) :790-792.

3.儿童精神病:用药和治疗的争议 篇三

0至14岁的儿童和少年会不会患精神疾病,专业界几乎不会存在争议。在儿童精神病中,发病最早的疾病是“儿童孤独症”,最常见的是“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

不过,国内外对儿童精神病的诊断标准、数量和药物治疗现在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儿童精神病患者数量上,有越来越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该病本身在现代社会急剧发展的客观反映呢,还是因为诊断标准不一而导致评估和诊断数量的不确切呢?

比如,发表在今年1月份的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上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对社区医院精神病儿童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儿童的比率从1990年的2.9%猛升到2000年的15.1%。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于2002年发布的一份报告则评估,小学阶段的儿童只有7%,或大约有160万6至11岁的儿童被诊断为缺陷多动障碍。

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万德比尔特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在1995年至2002年期间,对儿童开出的抗精神病药的数量每年跃升了5倍,现在大约有250万儿童被诊断为精神病。一些儿童精神病学家认为,多年来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中也许还少诊断了,部分原因是一些关键的症状也是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包括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饶舌。

在中国,儿童精神病的发病率从来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数字,上海的一项调查说,上海儿童有精神卫生问题的占6.0%~12.79‰2002年一些研究人员对北京中关村地区部分重点小学儿童行为的研究发现,有精神行为问题的儿童的患病率为18.2%,并且以焦虑、抑郁等为主。另一组统计说,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迄今,人类对许多精神病至今无法认识其根源,对儿童精神病的原因也非常模糊,长期以来只停留在现象描述和对症治疗阶段。因此,在治疗中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对患儿用药。比如,在药物发挥作用的同时,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国内一项研究表明,用利培酮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经过治疗行为问卷评分后认为,利培酮对儿童多动症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总有效率达73,3%,但也存在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度的嗜睡、体重增加、锥体外系反应。

不过,美国最近发生的一起儿童精神病患者过量服药死亡却引起人们不仅仅是从医学,而且是从社会、法律、儿童抚育、家长责任等方方面面来关注儿童精神病问题。

丽贝卡之死

4岁的丽贝卡·赖利在其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让人惨不忍睹。照看她的一名幼儿园护士说,丽贝卡弱不禁风,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松松垮垮的玩具娃娃。幼儿园的校长也不得不帮助把丽贝卡从校车上抱下来,因为她摇摇晃晃得站不稳脚,好像风一吹就要倒。而一位知情的药剂师也说,丽贝卡的母亲不断提出,为何她的女儿需要服用越来越多的药物。但是,这一切都没能阻止丽贝卡走向不归路。

为何4岁的丽贝卡要服药,因为她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躁狂症(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简单地说就是躁狂抑郁状态(双相情感障碍)。在过量服用药物后,丽贝卡于2006年12月13日死亡。

丽贝卡是被发现死于其父母卧室的地板上,只穿着粉红色的训练裤,戴着金色饰钉耳环,躺在一大堆衣服、杂志和一个玩具棕熊的前面。而法医的检查表明,丽贝卡在死亡前很痛苦。她死于慢性致死性疼痛,给她服用的一种药物——可乐定,导致她内脏器官坏死,积液充斥着她的双肺,并导致了充血性心衰。

根据尸检报告,丽贝卡死于联合服用可乐定(clonidine)、二丙戊酸钠长效缓控释片剂(Depakote)、止咳剂和一种抗组胺药。可乐定是一种中枢性的降血压药物,可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但副作用会头晕,心跳变慢及血压降低。用于治疗丽贝卡的缺陷多动障碍,二丙戌酸钠是抗癫痫药和情绪稳定剂,用于治疗丽贝卡的双相情感障碍。最为震惊的是,丽贝卡血液中仅可乐定的剂量就已经是致命的。

而且,可乐定和二丙戊酸钠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只用于成人的药物,但也有医生违法开药给儿童使用,而且是经常性的。

谁负责任?

丽贝卡死亡后,警方马上进行调查。随后,她的父母被检察官指控涉嫌谋杀而被捕,理由是其父母故意对其女儿过量用药以使其安静,由此其父母能摆脱烦恼,安静休息。

然而,极力想保护丽贝卡的教师、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员都怀疑,事情并非那么简单,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但又不得要领。

而丽贝卡34岁的父亲迈克尔·赖利和32岁的母亲卡洛琳·赖利却声称,他们只是遵照医嘱行事。他们对警察说,丽贝卡在两岁半的时候就一直在服药了。而且丽贝卡的精神病医师在几年前诊断丽贝卡的哥哥和姐姐患同样的疾病时,也对他们使用了同样强度的药物。

但是,丽贝卡的老师,包括学校护师和治疗专家都告诉警察,他们从未看到过丽贝卡的行为与对她的疾病诊断相符,比如,没有攻击性、剧烈的情绪波动或活动过度。

检察官则指出,母亲卡洛琳故意对丽贝卡使用大剂量的可乐定以使其安静。卡洛琳的亲戚们也告诉警察说,卡洛琳称可乐定是“高兴药物”和“睡觉药物”。

丽贝卡的父亲迈克尔和母亲卡洛琳不仅认为他们没错,而且认为丽贝卡之死的责任在她的精神病医师。夫妻俩通过他们的律师起诉丽贝卡的精神病医师木藤加与子(Kayoko Kifuji)开出了超量药物。木藤没有对这个指控予以回应,而且拒绝接受采访。但是木藤已经强烈地否认她在丽贝卡之死事件中有任何关系。而在当地医学委员会调查时,木藤认同对她吊销行医执照。

木藤告诉警察,自从2004年8月丽贝卡2岁起,就成为她的病人。她根据丽贝卡的家族精神健康史诊断丽贝卡为缺陷多动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而对丽卡的家族健康史的认知来自卡洛琳的自述,对丽贝卡行为的了解也来自卡洛琳的描述,另外她也在其办公室短暂地观察过丽贝卡。

不过,木藤供职的塔夫茨一新英格兰医学中心发表了一个声明支持木藤。声明说,木藤治疗丽贝卡“是适当的,而且有着负责任的专业水准”。

深入调查揭真相

父母认为自己没有错,医生也认为自己没有错,但在几个月时间内丽贝卡就死了,其中必然有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为此,警方和社会服务部进行了多方调查。

丽贝卡就读于波士顿以南20公里的维茅斯的约翰逊早幼中心。该中心的教师和职员回忆说,他们一再告诉丽贝卡的母亲卡洛琳,丽贝卡昏昏沉沉,但是卡洛琳答道,这孩子太疲倦了,她一直睡不好。

在丽贝卡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丽贝卡的邻居菲里斯·里普顿说,丽贝卡和她的哥哥姐姐似乎都无精打采。“他们看起来就像几个小机器人,摇摇晃晃,昏昏欲睡。我就说,‘唉,他们看起来不

太对劲,’但是,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调查中木藤告诉警察,当2005年10月卡洛琳告诉自己,她把丽贝卡晚间服用可乐定的剂量从2片增加到2,5片时,木藤感到非常吃惊。木藤随即警告卡洛琳,增加剂量可能会导致丽贝卡死亡。但是,卡洛琳告诉调查人员却是不同的事实。她说,木藤告诉她在夜间可以给予丽贝卡和她的姐姐额外的可乐定以帮助她们入睡。

不过,在调查时,维茅斯的沃尔格林药店(美国最大的医药连锁店)的药剂师回忆道,木藤曾两次向他抱怨,卡洛琳·赖利请她多开一些可乐定,当然这并非是她重开处方的原因。一次是卡洛琳说她丢了一瓶药,而另一次是卡洛琳说水泡进了药瓶,把药都给毁了。当然,这两次木藤都重开了处方,但此后她开始把可乐定处方由过去一次开30天的用量缩减到一次开10天的用量。

调查人员发现,2006年8月16日沃尔格林有一张35片可乐定的处方,是供10天之用,而在此前一天卡洛琳已经获得了10天剂量的可乐定。沃尔格林药店的发言人蒂发尼·布鲁斯说,“处方是手写的,是由医生开出。而且所有使用该药的信息都告诉了家长(卡洛琳)。”

丽贝卡死后,警察在其家中的药盘中仅发现了7片可乐定,但药剂师说应当还有75片。检察官说,所有这些表明,在一年的时间内卡洛琳·赖利比她所应当得到的可乐定多出了200片。

律师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然而,卡洛琳·赖利的律师迈克尔·鲍博说,丽贝卡的父母是简单的人,不懂得询问其孩子的医生。夫妻二人都失业,他们靠社会福利和残疾救助生活,住在政府的资助房屋。迈克尔·赖利在2005年就受到指控骚扰其继女,正等待审判。他称自己患双相情感障碍和一种狂暴症。其妻卡洛琳则对警察说,她患有抑郁和焦虑症。

而迈克尔·赖利的律师约翰·达雷尔称,“他们(迈克尔和卡洛琳)都不是那类能上因特网向网络医学咨询的人。他们是这样一类人,他们去看医生,医生即是上帝,他们只按医生所说的来做。”

卡洛琳·赖利的律师迈克尔·鲍博进一步解释说,“由于卡洛琳的三个孩子都服用可乐定,当丽贝卡的可乐定被其哥哥或姐姐服用后,丽贝卡的药有时就会短缺。还有一些药被掰成两半使用时,另一半很可能会丢失。”

而在2006年7月丽贝卡学校发现丽贝卡的异常情况后,学校的治疗师向州社会服务部写了一封抗议信,社会工作者就与丽贝卡这个家庭的医生(木藤)及其他医学专业人员会面,他们确认丽贝卡服用的药物是遵循了医疗指南的。

丽贝卡之死让社会服务部感到了巨大压力,该部处理丽贝卡死亡的官员亨利·史彭斯说,尽管有大量的医学专业人员关注着这个案子,但他们中没有人认为这个案子存在过量服药的问题。

史彭斯说,回忆起来也许事情还有一丝转机。2006年11月份,社会工作者试图对丽贝卡进行家访,但其母亲卡洛琳却拒绝并躲了起来。几周后,社会工作者获准突然造访,但就在他们登门造访前几天,丽贝卡已经死亡。

丽贝卡与死神亲吻的最后几天

丽贝卡的叔叔杰姆斯·麦克格内尔和其女友凯妮·威廉姆斯与卡洛琳夫妇同住在一起,他们告诉警方,卡洛琳总是在下午5点就把她的孩子弄到床上睡觉。丽贝卡经常是成天睡觉,只有在吃饭时才醒来。当丽贝卡的父亲迈克尔感到孩子太活跃时,就会告诉妻子卡洛琳,给他们吃一些药片。

麦克格内尔和威廉姆斯对警方透露后人们才知道丽贝卡生命中最后几天是如何度过的。丽贝卡在房子中游荡、病得昏昏沉沉、不辨方向。但是母亲卡洛琳却告诉警方,她没有产生警觉。在警方调查时,她反复地说,孩子“只是感冒”。

威廉姆斯告诉警方,丽贝卡死前的一晚脸色苍白,似乎不省人事。一次,丽贝卡敲她的父母卧室的门,用微弱的声音呼唤她的妈咪,但是其父迈克尔砰地开了门,向丽贝卡吼叫,让她滚回她的房间去。

麦克格内尔告诉警方,那晚的后来他听到有人吃力地呼吸,并且发现丽贝卡发出难听的咯咯声,好像有什么东西刺进了她的喉咙,并呕吐。麦克格内尔擦去侄女脸上的呕吐物,然后踢开门奔向丽贝卡父母的房间,向其父母大叫,快送丽贝卡到急救诊所。然而,卡洛琳却给了她女儿半片可乐定。

卡洛琳的母亲、丽贝卡的外祖母瓦雷列·伯尼奥说,2006年12月11日晚她去女儿家时,看到外孙女丽贝卡似乎有些充血,但并非病得很重。在伯尼奥那天晚上拍摄的一张照片上,卡洛琳在丽贝卡面前拿着一件丝绒新衣,而丽贝卡则略带微笑。伯尼奥说,这说明她的女儿和女婿并不知道丽贝卡病得有多么严重。

争论不会结束

丽贝卡的死再次激起了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关于精神病的论战。丽贝卡之死不仅仅是一名孩子的悲剧,它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儿童的精神卫生状况,也即像丽贝卡这么小的孩子能否准确地诊断出精神疾病?对这么小的孩子用药仅仅是其父母为了自己的方便和安宁?而且,这么小的孩子是否能用像成年人一样剂量的精神病药物?

华盛顿儿童研究和治疗中心的医学部主任乔恩·麦克伦兰说,对情绪和行为有问题的孩子用药是一件最容易做的事,但是却并不总是一件最好的事。在某种程度上最好是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些精神病学家认为,在传统上是对青少年和刚成年者诊断的双相情感障碍,已经发展到对幼儿诊断。有些专业人员因此感到困惑。美国匹兹堡大学的儿童精神病学家、副教授奥斯卡·B·巴克斯坦认为,对一个孩子要判断其只是生气还是双相情感障碍,是非常困难的。

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儿童双相情感障碍研究项目主任珍妮特·沃兹尼亚克认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因为该病可能导致社会和学业麻烦,并产生滥用药物、犯罪和自杀。当考虑对幼儿诊断和治疗时通常要监管的是不治疗和不干预的危险。

4.精神激励员工的方式方法 篇四

一、榜样激励。

为员工树立一根行为标杆。在任何一个组织里,管理者都是下属的镜子。可以说,只要看一看这个组织的管理者是如何对待工作的,就可以了解整个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要让员工充满激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先要做出一个样子来。

二、目标激励。

激发员工不断前进的欲望。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并且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这种动机是行为的一种诱因,是行动的内驱力,对人的活动起着强烈的激励作用。管理者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有效诱发、导向和激励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授权激励。

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积极性。有效授权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巧。不管多能千的领导,也不可能把工作全部承揽过来,这样做只能使管理效率降低,下属成长过慢。通过授权,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及下属的工作能力,更可以极大地激发起下属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

四、尊重激励。

给人尊严远胜过给人金钱。尊重是一种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激励手段之一。以尊重、重视自己的员工的方式来激励他们,其效果远比物质上的激励要来得更持久、更有效。可以说,尊重是激励员工的法宝,其成本之低,成效之卓,是其他激励手段都难以企及的。

五、沟通激励。

下属的干劲是“谈”出来的。管理者与下属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调动下属的热情,激励他们为企业积极工作有着特别的作用。而建立这种良好的上下 级关系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的沟通。可以说,沟通之于管理者,就像水之于游鱼,大气之于飞鸟。

六、信任激励。

诱导他人意志行为的良方。领导与员工之间应该要肝胆相照。你在哪个方面信任他,实际上也就是在哪个方面为他勾画了其意志行为的方向和轨迹。因而,信任也就成为了激励诱导他人意志行为的一种重要途径。而管理不就是要激励诱导他人的意志行为吗?

七、宽容激励。

胸怀宽广会让人甘心效力。宽容是一种管理艺术,也是激励员工的一种有效方式。管理者的宽容品质不仅能使员工感到亲切、温暖和友好,获得安全感,更能化为启动员工积极性的钥匙,激励员工自省、自律、自强,让他们在感动之中甘心情愿地为企业效力。

八、赞美激励。

效果奇特的零成本激励法。人都有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赞美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它能赋予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能够极大地激发人对事物的热情。用赞美的方式激励员工,管理者所能得到的将会远远地大于付出。

九、情感激励。

让下属在感动中奋力打拼。一个领导能否成功,不在于有没有人为你打拼,而在于有没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打拼。须知,让人生死相许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一个情字。一个关切的举动、几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比高官厚禄的作用还要大上千百倍。

十、竞争激励。

增强组织活力的无形按钮。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良性 的竞争机制,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引导和激励。管理者摆一个擂台,让下属分别上台较量,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争先创优意识,全面地提高组织活力。

十一、文化激励。

用企业文化熏陶出好员工。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它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行为有导向功能,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对企业的个体也有强大的凝聚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改善员工的精神状态,熏陶出更多的具有自豪感和荣誉感的优秀员工。

十二、惩戒激励。

不得不为的反面激励方式。惩戒的作用不仅在于教育其本人,更重要的是让其他人引以为戒,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他们产生趋避意识。惩戒虽然是一种反面的激励,但却不得不为之。因为,“怀柔”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十三、支持激励

支持激励就是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支持员工的创造性建议,把员工蕴藏的聪明才智挖掘出来,使得人人开动脑筋,勇于创造。支持激励包括:尊重下级的人格、尊严、首创精神,爱护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信任下级,放手让下级大胆工作,当工作遇到困难时,主动为下级排忧解难,增加下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工作遇到差错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创造一定的条件,使下级能胜任工作。

十四、关怀激励

了解是关怀的前提,作为一名领导者,对下属员工要做到“八个了解”,即了解员工的姓名、籍贯、出身、家庭、经历、特长、个性、表现; “八个有数”,即对员工的工作情况有数、身体情况有数、学习情况有数、经济状况有数、住房条件有数、家庭成员有数、兴趣爱好有数、社会交往有数。

十五、集体荣誉激励 通过给予集体荣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产生自豪感和光荣感,形成一种自觉维护集体荣誉的力量。各种管理和奖励制度,要有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形成竞争合力。

十六、数据激励

用数据显示成绩和贡献,能更有可比性和说服力地激励员工的进取心。对能够定量显示的各种指标,都要尽可能地进行定量考核,并定期公布考核结果,这样可使员工明确差距,迎头赶上。

十七、绩效工资激励

所谓绩效工资制是指将员工的工资直接和他的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企业一般的做法是:先设定一个比较低的基本工资用来维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然后再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他们发工资。绩效工资制也是现代企业常用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员工激励方法。

十八、岗级动态管理激励

所谓岗级动态管理激励系统,是以按劳分配、公平竞争为原则,以优胜劣汰思想为指导,通过建立严密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对企业员工进行德、勤、绩、能考核排队,划分为五个等级(工种带头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下岗员工),逐级进行尾数淘汰和首数晋升,岗位级别亦相应有所变动。这是一种新的中小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已在不少企业中运用成功。

十九、领导行为激励

一个好的领导行为能给员工带来信心和力量,激励员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种好的领导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力,有权力性的和非权力性的,而激励效应和作用,更多的来自非权力性因素。包括领导者的品德、学识、经历、技能等方面,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等则是产生影响力和激励效应的主要方式。

二十、培训机会激励 在当今知识型社会里,知识就是金钱,是永远的财富。给予表现良好的员工技能培训的机会,会让员工受益终身。二

十一、危机激励法

当公司面临的环境或对手的力量危及自身生存时,就可以用“不生即死”、“不战即亡”的方法来激励员工共同渡过难关。二

十二、纪律激励法

就是用纪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行为的激励方法,是一种负激励法,表现为只罚不奖。但这些纪律和制度必须合乎情理。

二十三、正负激励法

正激励为奖赏,是对其行为的肯定,目的是鼓励其行为继续进行下去;负激励是对其行为的否定,目的在于制止其行为的继续,这两者同等重要。二

十四、放荣誉假

给优秀的员工一定的假期,并公开宣传这是由于工作出色而放的“荣誉假”。二

十五、内部刊物表扬

在公司内部刊物上对取得卓越成绩的员工给予表扬,让公司全体员工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也是激励优秀员工的一种好办法。二

十六、开会位置

一般而言,越靠近领导的位置越重要,“奖励”下属开会时坐重要的位置,也是对下属行为的激励。二

十七、提高享受信息的等级

一般人的观念是:地位越高的人,获得组织的内部信息越多。可采用享受信息等级的办法调节员工的行为。比如,政府部门的职员待遇除物质待遇外还有政治待遇,而政治待遇的实质是享受信息的等级,即规定文件只对一定级别的人员开放。二

十八、尊称 比如称一位技术工人为“王大师”,可能会极大地调动他的积极性。二

十九、提高办公用品的等级

对不同等级的公司人员提供不同等级的办公用品,这样对员工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十、替他在妻子单位扬名

5.试论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 篇五

通过对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的分析,总结出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有寡欲、自反、尚志、养气等,并对孟子的精神修养方法予以现代解释.

作 者:郑淑媛 陈浩宇  作者单位:锦州师范学院,政法系,辽宁,锦州,121000 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4) 分类号:B222.5 关键词:寡欲   自反   尚志   养气   潜意识  

6.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篇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选取1周内未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不低于40分;且无严重心、脑、肾等躯体疾病及肿瘤、血液病或青光眼;年龄在18至60岁;非妊娠及哺乳期;入院诊断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诊断标准的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患者共42例,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22例, 年龄18~52岁, 平均 (29.63±9.78) 岁, 病程3~67d, 平均 (13.89±14.32) d, 患者表现为妄想、幻想、激越、兴奋。42例患者中17例为短暂性急性精神障碍、13例为分裂样急性期精神病、4例为急性期精神分裂症、6例为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急性期、2例为旅途性精神病急性期。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第一天均行5mg/d的起始剂量治疗, 第二天增至10mg/d, 并在1周内依据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状况进行治疗剂量调整, 最大剂量为20mg/d, 1次/晚。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抗胆碱能类或抗组织胺类, 但不与心境稳定剂、电休克治疗或其它抗精神病药合并使用, 对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进行定期检查, 治疗2周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3 疗效判定

以精神病评定量表 (0~6) 减分率为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减分率不低于75%表示基本痊愈;减分率为50%~74%表示进步显著;减分率在25%~49%表示进步;减分率<25%表示治疗无效。有效=基本痊愈+进步显著, 显效=基本痊愈+进步显著+进步。

与治疗前相比*P<0.05, **P<0.01

1.4 不良反应评定

由3名主治医师采用副反应量表[4]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实施评定, 一致性试验显示Kappa值为0.83。

1.5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 (χ—±s) 表示。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过2周治疗42例患者中23例基本痊愈, 占54.76%;11例进步显著, 占26.19%;4例进步, 占95.24%;4例无效, 占95.24%。显效率达76.19%, 有效率为90.48%。

2.2 起效时间

急性期精神病采用奥氮平治疗72h后患者精神病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 随着治疗继续评分下降更加显著 (P<0.01) , 详见表1。

2.3 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

奥氮平治疗不良反应经副反应量表评价结果显示以嗜睡、头昏、乏力为主, 其次为食欲增强、口干, 分别占3 3.3 3%、16.67%、11.91%、9.52%、7.14%, 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患者可耐受, 无需药物处理, 并且不良反应会随着治疗进程及治疗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

治疗2周末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检查与治疗前对比未出现异常改变。

3 讨论

奥氮平作为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均具有亲和力, 并对5-羟色胺和多巴胺均具有拮抗作用[5], 在精神病治疗方面具有安全可靠、起效快、服用次数少、依从性强的特点[6], 且减免了传统D2受体阻滞剂治疗所存在的锥体外不良反应。本组研究显示多种急性期精神病经过奥氮平治疗后第3天即起效, 治疗2周显效率达76.19%, 有效率为90.48%, 不良反应以嗜睡、头昏、乏力为主, 其次为食欲增强、口干, 不良反应程度较轻, 患者可耐受, 无需药物处理, 并且随着治疗进程及治疗时间延长而减轻或消失。治疗2周末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改变。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治疗中应用奥氮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中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42例多种急性期精神病患者采用奥氮平治疗并对治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经过2周治疗42例患者显效率达76.19%, 有效率为90.48%;治疗72h后患者精神病评分开始明显下降 (P<0.05) ;不良反应以嗜睡、头昏、乏力为主, 程度较轻, 无需药物处理;患者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 奥氮平在急性期精神病治疗中起效快、不良反应轻、服用次数少, 利于治疗。

关键词:奥氮平,急性期精神病,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杜波, 赵淑敏, 田国庆, 等.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及体重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3) :1065-1066.

[2]Tollefson GD, Birkett MA, Kiesler GM, et a1.Double-blind corn-parison of olazapine versus clozapine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clinical-ly eligible for treatment with clozapine[J].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1, 49 (1) :52-63.

[3]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4.

[4]王克强, 关恒永, 蒋龙, 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索水平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7, 17 (3) :154-156.

[5]Stephen M, Staid著;于欣, 司天梅, 主译.精神药理学精要:处方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96-297.

7.精神病的治疗方法 篇七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病医疗;精神病医疗机构

古代对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患者的治疗是在宗教场所进行的。在许多文明古国和原始民族当中,精神病人和神经病人被认为是受到“善良力量”的支持或遭到“邪恶力量”的诅咒。在古希腊,颠疯病被看做是一种神圣的疾病,在伊斯兰世界傻瓜甚至可以享受到特权。在中世纪信奉基督教的社会里,人们认为精神病是受到魔鬼撒旦的影响所致,因此采用驱邪术作为治疗方法。于此同时,人们开始相信能产生奇迹效果的圣人遗物和安置精神病患者的圣地,如比利时的吉尔圣地。我国医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对人类精神精神异常一类的疾病已有深入的研究,对人的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精神疾病和病因病理、诊断与防治等都有较为系统的论述,其中《皇帝内经》就是中医精神病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早在公元490年的耶鲁撒冷,出现了专门为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提供治疗的医院。公元872年,艾哈迈德伊本图伦在开罗建立一家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的医院。中世纪的欧洲,各种不同的场所被用来当做机构化的场所,用于接纳占人口比例很少的精神病患者。巴黎市最古老的医院H?tel-Dieu还特别为精神病患者预留了少部分的小房间,附属于条顿骑士医院。718至1492年间,收复失地运动之后,一些为精神病人服务的机构逐渐建立,包括瓦伦西亚医院(1407),薩拉戈萨医院(1425),塞维利亚医院(1436),巴塞罗那医院(1481),托莱多医院(1483)。伯利恒的圣母玛利亚修道院,建立于1247年,在十六世纪初期,它只是个有着几栋石砌建筑、教堂、菜园的庭院,能容纳31位精神病人进行治疗,条件极其恶劣,护理的方法是对病人的完全禁锢实现的。

18世纪以前,对精神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人们为了防止精神病人侵犯他人而将某些精神病人集中在一起,隔离起来。这种机构称为”疯人院”。”疯人院”的条件极差,管理不善,如同牢狱一样。18世纪后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病才被肯定地认为是需要治疗的疾病。1773年,美国第一个国家建立的精神病学研究机构─美国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的东州立医院建立。1793年,法国医生菲利普皮埃尔担任了欧洲德比赛特尔静养院的院长。在此首先实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革新,去除了精神病人身上的铁链和枷锁,把疯人院变成了真正的医院,从而也使医生有可能科学地观察和研究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并进行治疗。在1796年英国的York精神病医院(坐落于York的Lanel山,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目的是治疗患有精神疾病的病患)开创了一种开明的治疗方法─道德疗法。这里并不能称作一个精神病医院,实际上,日间的药物性治疗是被禁止的,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希望、道德责任和职业疗法。

1817年,威廉艾丽丝被任命为新建于维克菲尔德的新建的西区救济收容所。13年后,由于高度重视声誉,他们被邀请到位于米德尔塞克斯郡(英国英格兰原郡名)新建的第一救济收容所担任要职。在这里,艾丽丝开始引入自己的人性化治疗以及“道德疗法”和“职业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因此人性化疗法立刻在如此大规模的场所内以及其他避难场所里得到了继续性的成功。

19世纪的美国,许多的州都建立了州立精神卫生系统,费用来自于纳税人。由于这些中央机构往往与政府机构脱钩,属于监管,所以其质量往往差强人意。这些场所普遍地处偏僻的地理位置内,土地廉价,较少出现政治反对派,远离城市。美国许多的州立医院都建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柯克布赖德平面(Kirkbride Plan)形式进行建造。各州对于建筑的庞大开支常常可媲美欧洲宫殿,却极度缺乏运营资金。许多病人都反对将私人医院转化为州立医院。

20世纪,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医疗技术和条件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精神病医院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激进的物理疗法在欧洲大陆中部逐步发展起来。电休克疗法仍然在西方世界使用着,但是是被作为对精神疾病治疗的最后办法,并且执行时相比过去更加安全可靠。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优生学运动,直接导致许多国家开始立法,对“意志薄弱、低能”的人群实施绝育,强制性对精神病人群进行绝育政策。20世纪50年代,日本也同意对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进行强制绝育。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时期(1933~1945)在精神病学史上写下了最为黑暗的篇章。在1941年8月"T4"屠杀行动正式结束之后,仍有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注射"分散致死术"事件的发生。截止到1945年,德国纳粹共杀害了大约150000 名精神病患者。

到20世纪末,不断增长的病人人数导致了医疗机的过度拥挤。投资通常被削减,尤其是经济大萧条时期和很多病人甚至饿死在医院内。收容所因生活条件恶劣,卫生条件缺乏,过度拥挤和虐待病人而变得臭名昭著。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收容所的病人人数不断的增加,二十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第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机构方案被制定并初步实现。这种去机构化运动,在二十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许多的国家中脱颖而出。美国的集体诉讼以及通过残疾人权利运动和反精神病学小组而产生的审议机构,使得这种机构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治疗条件曝露于众。社会学家以及其他一些人士指出,这种机构使病人产生依赖,作用是消极的,且机构本身就是排斥残疾人的。但是另一种观点指出,这种社区服务机构使得治疗费用降低,并且随着新型治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能够更好的让病人融入整个社区。

【参考文献】

[1]Elkes,A.& Thorpe,J.G.A Summary of Psychiatry[M].London:Faber & Faber,1967

[2]罗淑芳.试论《黄帝内经》中的精神病学[J].甘肃中医,2007(12)

8.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护理方法 篇八

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是关键。对精神药物应妥善保管,按时按剂量给病人服药,千万不能擅自增减剂量或服药次数,不但要目睹病人送药入口,而且还要保证病人服药入肚,防止病人作假。

对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掌握其思想活动极为重要。必须耐心细致地给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一是家属必须亲近病人,关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二是思想工作要注意艺术化,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千万不可轻许诺言,更不能严词训斥;三要帮助病人解决一些提高生活质量等实际问题,但又要告之和鼓励病人面对现实尽力而为;四要引导病人加强学习,提高思想修养,确立思想开朗、心情舒畅、知足常乐等正确的人生观,让病人看到光明,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合理修养很有必要。制订24小时作息时间表,每天要鼓励病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家务活动。安排一些文娱活动,阅读一些有趣的文艺书刊,使其心情愉快。此外,每天陪同病人散散步,坚持适度的体育活动,以不疲劳为原则。饮食既要适当增加营养,又要荤素合理搭配。睡眠时间既要充分,又不能过多睡眠与过多休息,避免精神状态的颓废。

此外,精神分裂症的护理,一是莫忘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根据病情的转归,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是病人经过一定时间家庭治疗和休养后重返工作岗位时,领导、同事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工种安排要适当调整,使病人既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友爱,又能得心应手完成工作,让病人既能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又能体会到人格的尊严,如此,他们就会重新扬起人生的风帆,以构筑幸福的家庭。

9.精神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治疗 篇九

医院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治疗是康复的三个主要方面。训练心理与社会功能方面的行为技能,是医院内康复的主要措施,包括生活行为、学习行为以及工作行为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国内从60年代开始的“培训治疗”、“教育再教育治疗”、“劳动治疗”到“文娱、教育、体育和劳动四结合疗法”,都是行为技能的训练,社会化行为技能的训练;在理论上符合“行为疗法”的原理,即反复训练加上条件强化。

一、生活行为的训练

训练住院精神病患者逐步掌握其生活技能。

生活技能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的一种,是采用最还的教育、训练的方法来改善生活障碍的治疗方法。

(一)生活行为训练

主要是针对病期长、行为退缩、活动减少、生活懒散,甚至完全不能自理,有的躯体状态及运动功能也颇衰弱,通过生活技能训练,使之具有对人正确的表达情感和要求的有益行动,对人、对社会有目标的有效行动。着重培训个人卫生(包括盥洗等)、进食、衣着、排便、基本的对话、空暇时间的安排、钱物的管理等等,人际关系作为基本的训练。其目的是训练他们具有对社会种种应激的对应,有社会效益的生活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反复进行提高其自觉性,帮助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定适当的目标,以建立 自立、稳定的生活为目的,进行反复训练。

(二)训练程序

初次见面的问候

介绍新入院的患者

更进一步明确生活技能训练的目的

在上述训练过程中,也常常说明其目的是为了与他人很好地交往,能把自己的心情和想法较好地供述给对方,而且假如自己这样做,就会得到对方较好的回报、回答,就会感到被承认,产生自信,每天都会变的很愉快,这样不仅改善人际关系,而且全方位地改善其生活的自立,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还应强调,如其看到对方的缺点。并强调自发的参加训练。

练习听别人的作业报告

明确自己训练的课题

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练习

设定下次自己训练的课题

患者通过上述的反复练习,有的达到熟练程度,再设新的训练课题,还不熟练的患者,可再用角色搬演法进行训练,并且应对其讲明训练要点,最终还应把练习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尝试,并把这种尝试作为课题进行训练。这样就形成:课题报告—角色扮演—课题再确定,这样全部程序结束。写出结束的总结及下期的预告。

生活技能训练应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地简捷、轻松、愉快地进行,结束时,进行结束的致辞和下次的预告。上述角色扮演如下进行:

制作剧本。(设定时间、地点、做什么、对方如何反应、结果如何等)

选择练习时的对手,具体设定对手的言语和态度。进行预演。设定正确的反馈。提示改善的方面。示范动作。再练习。

设计在实际生活中的练习,并作为课题具体化。课题写在课题卡片上。

在练习的时候,把课题的具体内容详细地告诉患者,而且尽可能地接近现实生活,如周围的环境、本人的语言、对方的反应等等尽量如同现实生活那样。

练习的对方是从参加练习的成员中,让患者挑选具有在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对方,相近特征的人,模拟是,比言语的表达更有效的是非言语的表达。

角色扮演过程中大体为①促使良好的合作法的产生;②教给良好的作法;③一步步地练习等等具体积极地进行。

二、文体娱乐活动训练

训练重点在于培养社会活动能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目前在康复医学中以定名为“文娱疗法”。文体娱乐活动的内 容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其目的大体为:①提高情趣;②提供社交的环境;③促使有季节感;④提供尊重自主性的场地;⑤提供康复活动的启蒙。

具体做法如下:

(1)成立文娱治疗委员会:首先在各病房组成“文娱疗法”委员会,委员会每月开一次,讨论一个月的文娱活动内容及其问题,方向性协议等等,并对各种节目性活动的目的进行统一认识,制定出适宜的计划内容,并且各病房之间进行协调性磋商。

(2)开展与社区交流的活动:社区的人可自由到医院来,医院里建立模拟商店、小卖部等提供社区的群众和患者、患者家属、职工交流的场所。

(3)医院的活动:提供职工、患者、患者家属交流的场所。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成立委员会,其成员由职工1人,患者2人组成。讨论活动目的、内容,并广泛征求患者及职工的意见,通过执行委员会进行协调。

(4)统一活动:这主要是通过体育活动,提供病房职工、患者交流的场所。

(5)病房活动:通过病房的职工、患者郊游、果园采果等促进患者与病房职工的交流。其他活动还有歌吟、舞蹈、体操、游泳、球类比赛、乐器演奏、散步、观看录象、游戏等等。

在组织上述活动中,应注重:①使患者感到参加好,参加愉快、是难得的机会,因此治疗者应根据对各种活动的内容,每个人及每个 小组的反应去开展②应动、静结合;③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的爱好、年龄、活动的难易度与患者沟通,使之参加的活动适合每个患者;④计划实施中时刻应避免事故,患者之间的冲突,治疗者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而且应留余地,愉快地开展。

三、学习行为的训练

培养住院患者学会处理、应付各种实际问题的行为技能,训练内容可分为一般性认知活动和家庭生活技能的训练。

(一)一般性认知活动训练

即在住院期间普遍地进行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如卫生常识、历史和科技知识、实事形势等,以提高其一般的认识水平,并培养学习新事物和新知识的习惯,可采用集体听讲课及小组讨论等形式,学习内容宜选择较多趣味性的。另一种形式是集中部分对象办短期培训班,每日进行一、二小时类似课堂教学的活动,宜反复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宜追求速度。

(二)家庭生活技能训练

这段训练使之学习有关家庭生活、业余活动的某些技能,以改善其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生活技能训练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家庭的布置、物品的采购、烹饪、钱物管理、家庭社交礼节及交通工具使用等等。对复杂的技能训练如烹饪技能训练,可集中举办短期培训班,也根据每单位的具体条件决定方法,如可2周一次,也可每天一次,每天上午2小时参加菜肴的烹饪操作实践,品尝自己的作品,下午2小时学习烹饪知识。在实施过程中,由有经验的厨师讲解理论、知识 的操作要求,如刀功、火候、油温、调味等,及几种菜肴的制作方法;操作时在示范带教的同时,积极辅导患者自己操作,同时安排工作人员配合、指导及适当的监护。每次品尝作品后,都要共同进行简短的评价。总共可进行2~3周,训练结束时由工作人员与患者一起进行总的评价,总结交流参加这项活动的收获。通过这种技能训练使患者学会了一种技能,亲口尝地自己的作业成果,增长了兴趣,更增强了其参与意识。

四、工作行为的康复训练

工作行为训练是指劳动作业与职业活动方面的技能训练,在康复医学中目前统称“作业疗法”。通过作业疗法使患者自身通过活动,逐渐地扩大兴趣,增加和现实的接触,提高自信心和对现实的检验能力,以及对自身的认识,更好地生活自理。作业疗法内容,如日常生活的活动、家务劳动、消遣性作业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的技能训练,作业疗法的组成可根据具体情况,其成员为作业疗法士、精神科护士、临床心理士、专业的讲师等组成。负责作业疗法的工作人员根据住院时从家属中得来的资料以及对患者行为的观察,患者住院前的社会适应状态,过去的经验,兴趣爱好等作为重点,它是其初期的目标和活动方法,组织方法。原则上不同的病例、基于其患者的自由意志,尽早进行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作业疗法处方。作业疗法工作者根据患者当时人际交往的机能,作业能力等社会适应水平,和患者面谈。并且不仅仅则重于病和问题,而且重视健康方面,为了解决问题,和患者共同设顶努力的目标。通过作业疗法的过程评价其社会适应的 水平,通过反复与病人的面谈,使努力目标更具体化,并根据其具体目标,调整一周的作业内容,作业疗法应适应患者的康复。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因可能有能力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这些缺陷和精神症状一样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即产生了“生活障碍”,对这种生活障碍的作业疗法是确立于生活习惯。对封闭状态,活动性低、作业能力低的患者,应使之每日能正规地参加活动。初期应做活动内容简单而且反复重复的作业。参加比其能力更低,应激少的活动。治疗者应经常对患者交谈,诱导其参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患者获得自身的存在感,产生自信,生活方面也有了好的习惯性。在此过程中,应主要不要长期只做患者自身作业能力以下的作业,否则会助长刻板性,为了提高其活动性,治疗者应反复与患者面谈。作业疗法,应采用小组,并不断变换其种类。

对人交往有障碍的患者,应与患者具体交谈其发生交往困难的事由,治疗者根据此事设定相应的场所、小集体形式,并有相应的计划,要进行针对性的重点强化和反馈。然后让患者在自己病房实践自己学过的内容,治疗者评价其学习效果。

另外,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服药,为了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服药,从每天管理自己的服药开始治疗者对患者充分说明服药的意义、必要性,药物的效用和副作用。并且自己有服药记录,治疗者应给予确认。对身边的整理、钱物的管理进行生活适应训练,可采用个别或集体训练方法。

进行训练中,治疗者应与病房护士经常交流情报,和主管医生具 体评价,针对患者的问题,促进学习的强化,并在病房的实际生活中给予实施和强化,作业疗法同时加入有趣的小组活动和娱乐活动。

作业疗法的一种可让病人参加简单的劳动作业,即通常所谓的“工疗”,比较单一,品种内容适用于大多数患者的集体活动,如粘贴信封,折叠纸盒等,往往缺少职业性及技能要求,尽管如此,具体安排时仍应根据病情特点,尽可能个别化,针对性地分别训练。如按照患者发病时对人格和心理特点的需要而安排其劳动作业,可更为有效。

在开展行为训练时,应遵循一定的共同原则:

1、现实性。提供的活动内容应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

2、人际性。帮助患者在训练中加强与他人的良好人际关系。

3、适切性。训练的进度需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与水平而定。

4、团队性。积极开展有组织的集体训练活动,多用激励性和强化性措施以强化效果。

5、安全性。训练时应注意安全,设置必要的监护措施。

6、自知性。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知力。

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一篇:面试宝典英文版下一篇:邮储银行业务员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