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班心得

2024-10-14

读书班心得(精选12篇)

1.读书班心得 篇一

近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参加了__年全市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的学习。学习共4天时间,读了3本原著,听了两场讲座,应该说感触很多,启示也很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主要是就抓执行,抓落实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个汇报。

一、抓执行,思想解放要到位

1、正视差距。__镇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其他先进镇办还尚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工业平台建设,项目引进,以及税收结构等方面。如果我们不能清醒和准确地认识把握自己,将会离先进越来越远,离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越来越远。来自发展的压力,来自改善民生的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提出,只有勇敢的直面差距,正视差距,知耻而后勇,才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结合实际,查找问题。发展慢固然有先天的基础条件,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我们自身思想解放不够的问题。存在于我们__干部群众中的思想障碍主要有:一是“唯基础论。”认为__地理位置差,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要发展工业,困难太大。二是“唯条件论”。认为__在招商引资的硬件方面比不过别人,缺乏底气和信心。三是“唯传统优势论”。认为__的传统优势是农业,传统的粮棉油和生猪养殖还有点优势,看不到差距。此外,眼界不宽,视野不广,进取精神不够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3、更新观念,促进思想的大解放。看不到差距其实是最大的差距。今年,我们先后组织干部和部分群众参观学习彭场、毛嘴、工业园的项目建设基地,通过实地看、通过亲自听、通过与当地干部和群众交谈,大家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也看清了思路,看出了工作的出路。大家一致认为,__要发展,要想在全市有一席之地,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要抓住思想解放这个“总开关”,在全镇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第一”的理念,把工业的龙头作用舞动起来。教育和引导全镇的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基础再差,条件再欠缺,也要发展工业,越是落后,越是要勒紧裤带过日子,挤出有限的资金打造工业平台,越是要时时想着招引项目。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来抓,始终围绕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服务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是抓民生的意识。做到区位优势不足精神区位补,先天不足服务补,牢固树立项目第一,企业家第一的工作理念。让项目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

二、抓执行,落实要到位。

以往我们有许多好的方案、决策和部署,由于抓落实不够,最后成为一纸空文,一场笑谈,造成群众对我们政府工作的不支持,不理解,不信任,甚至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执行的效力。因此,我们缺的不是思路,而是抓落实的力度,抓落实的韧劲和狠劲。要改善政府的形象,要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就要从抓落实入手,打造诚信政府,打造责任政府。而作为决策者和监督执行者,应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坚决做到说到哪里就做到哪里,做不到的坚决不说。

1、方案要细化。一是决策要科学。要使决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首先应该做到审慎决策。好的方案,好的工作思路,一定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前期详细的调研,并多方征求意见后方能付诸实施,只有在决策中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充分尊重各方的意见,使决策在前期的准备中就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和理解,后期才能有效地得到执行。二是要细化到专班,细化到个人。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笼统地抓,而要将市委市政府的考核方案,镇里的年度工作重点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做到责任明确,可操作性强,让执行者明白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如何干得更有成效。

2、责任要到人。我们将工作方案和工作责任层层分解,由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成立工作专班,将职责进一步细化和量化。使班子成员和机关干部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

3、主要领导要上手。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和工作落实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时间的问题,人员的问题,环境的问题,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对重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过问和督办,比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不仅要督办,更要全程性的亲自参与,而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懈怠,要亲自跑部门,跑银行,为企业服好务;要善于抓薄弱环节,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主要领导要敢于得罪人,要及时准确地指出问题和不足,以便执行者及时以加以改进和修正;要善于抓突出问题的协调解决,对一些落实难,难落实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亲自督促,及时地加以化解,促进工作的落实。

三、抓执行,奖惩兑现要到位

抓执行,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形成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要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真正体现创先争优。让那些执行能力强,工作作风实,工作成效明显的人成为大家学习的典型和标杆,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对待先进要精神上予以肯定,物资上予以奖励;对工作效率低,执行能力差的人,要予以批评和相应的惩处。奖要奖得人眼红,惩要惩得人心惊肉跳。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干事创业的氛围,才能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整体氛围,才能真正让有“为”者有“位”,有“为”者有“威”。

四、抓执行,力量整合要到位。

抓执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关键,只有班子真正拧成一股绳,部门和党委政府一条心,群众和政府一股劲,主动支持发展,全民参与发展,才能保证党委政府的决策顺利贯彻落实。

1、加强作风建设,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学习意识。越是学习,人就越会感觉知识的不足与能力的恐慌。抓学习,首先,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今年,我们要求每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为机关干部亲自讲授一节课。这样既督促了班子成员的学习,又促进了工作。通过抓班子成员的学习,带动干部队伍的“学习常态化,生活书香化”。让学习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自觉的精神追求。从而推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建设。二是强化责任意识。要致力于解决工作责任感不强、回避矛盾、应付式工作等问题。要牢固树立落实体现责任、执行就是负责、细节决定成败的新理念,对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干部要放在重点岗位,重要岗位上进行培养,使干部人人珍惜工作机会,人人把握好干事的平台,真正做到干一份工作,尽十分责任,人人都干事、事事有人干,事事能干成。三是强化求实意识。要树立真抓实干、雷厉风行、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要形成“定了干,马上干,盯住干”的工作之风,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对决定和看准了的事情,紧抓不放手,紧盯不放松,掷地有声抓落实。要把工作一顼一项抓落实、抓具体、一件一件抓到位,抓一项成一项、抓一件成一件,真正使我们的作风更硬、工作更实、服务更优、效能更高。

2、调动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乡镇机构改革后,地方政府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有所调整,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关系。一方面,我们地方党委政府要努力为部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搭建起企业与部门,群众与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要将好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传递给部门和单位(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民主评议活动),促进部门工作作风和执法方式的转变。使部门和政府真正做到一条心,真心真情为企业和群众服务,让各项工作在相互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中得以顺利完成。

3、真情服务民生,营造一流的干事创业的社会环境。要通过加大对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的问题,以及集镇绿化美化亮化和文体活动设施工程的投入,使集镇的面貌和人居环境,服务环境,就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而集聚集镇的人气和活力。使群众和政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情感基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的工作大局,继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2.读书班心得 篇二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 更是一种专业。就目前而言, 中小学教师读书热情不高, 是专业技能不强的根源。走进课堂, 一些教师照本宣科, 捉襟见肘, 甚至少数教师存在离开了教学用书就不会备课, 离开了习题集就不会设计习题, 离开了标准化试题就不会命题的现象。究其原因, 多是学习不够, 读书太少所造成的。所以, 中小学教师目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1980年6月16日, 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篇题为《危机!教师不会教》引起了公众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担忧, 拉开了以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序幕。目前,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关系到下一代, 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宏伟事业。实施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与广阔的文化视野。作为一名教师, 要提高专业素质, 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读书是清除“职业倦怠”的最好办法。书籍中, 那些大文学家、大教育家、大艺术家充满生命激情、智慧的语言和他们那种超脱的情怀, 会使教师的生命变得开阔、灵动、旷达、鲜亮。读书会使教师的情感特别丰富和细腻, 特别饱满和高贵。激情会使教师永远不满于现状, 不断进取、大胆创造, 革新自我, 永远追求那种令学生激情满怀的生命境界, 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那种令人荡气回肠的艺术魅力。

读书是最好的“美容”方法。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气质, 调解教师的情绪, 从而使教师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可以让教师有了健康的自信。清人吴嘉纪说:“不读诗书形体陋”, 就是说不读书使人变得粗俗;宋人黄庭坚认为, “士人三日不读书, 对镜则面目可憎。”意思是, 读书人如果几天不读书, 相貌就变得让人很厌恶;清代学者朱锡绶讲:“素食则气不浊, 独宿则神不浊, 默坐则心不浊, 读书则口不浊。”“口不浊”指一个人谈吐不凡, 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 谈吐不凡是从读书中得来的, 谈吐不凡能增加人的魅力和信心。

读书不仅能改变教师的人生, 而且能促进教师历史性地思考人生, 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所有的教育、教学, 所有的课程, 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一种动态、一种求索、一种创新, 正如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教育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么已经完成的和完善的东西。”教学的本身就存在于教师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和教学内容相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特的感知、体验和发现之中, 教师的每一堂课应该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堂课都是教师和学生生命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所以教师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

培根说:“读史使人聪明,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缜密, 自然学使人精遂, 伦理学使人庄重, 逻辑学使人善辩。”教师的专业高度取决于教师读书的宽度。在读书的过程中, 首先要关注与自己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读哲学的书籍, 掌握哲学中的基本规律和正确的方法论, 可以更好地拓展教学实践, 让教师的工作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读教育理论书籍,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 用以指导我们的教学;读研究性文章, 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 模仿、内化、创新, 学习撰写科研文章;读“五谷杂粮”, 如果把教育专业性理论看作“细粮”, 非教育专业书籍就是“粗粮”, 也就是“五谷杂粮”, 没有“五谷杂粮”做支撑, 吃再多的“细粮”也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健康发展。

诚然, 做一名中小学教师的确很苦、很累, 时间也很紧张, 但别忘了鲁迅先生说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只要愿挤, 总还是有的”。只要我们真心实意想学习, 想读书, 那应该还是有时间的, 并且能读出点名堂出来。

3.读书和读书法 篇三

一、读书的意义

读书是获取信息,增长智能和培养个性品德的重要途径。学习不限于读书,但读书是学习的基础,要获取知识,就离不开读书。北宋的欧阳修认为,“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学生,应该爱读书,不断提高读书兴趣和自觉性,强化阅读能力,养成读书习惯。

二、书刊文献的优选

清朝学者陆世仪说:“凡读书须识质,方不错用功夫。”怎样在浩如烟海的书刊文献中读出精品呢?途径一是向人请教,看书评,挑一流的书刊文献。二是自己筛选,先把有关书刊文献大全上浏览一番,并查比较选出经典的几本。精选标准如下:

(1)适合学习总战略和成才总目标所需要的,最适合自己阅读的书;

(2)能以最短的时间把自己引导至学科的核心领域和前沿的书;

(3)言论全面完整,阐述深刻,图文并茂,表达精炼的书;

(4)既能获得知识,又有助于提高智能和非智力品质的,尤其有助于启发创造性的书;

(5)广博与精深结合,有助于改造和重建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书。

三、读书三项原則

培根在《论学习》中指出:有些书可以浅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书则应当咀嚼消化。具体选择时,抓住以下三点:

读懂凡须掌握的知识,一定要反复琢磨,理解透彻,读一次不懂,再读,三读,直至读懂,决不走马观花,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读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将前后知识联系,使之连贯一气,成为体系。

读活将静态知识化为活的知识。把书读活先要理解精髓、灵活运用,并对书的内容加以深化或再创造。

四、掌握读书方法

1.程序读书法:即按较优的次序读。作者一书名一内容提要一目录一序言一结语。

2.层次读书法:即有重点逐步由浅入深地读书。书的内容往往不能一次读懂,这就需要层次,一般可分为浏览、通读、精读、评读、重读多层。当然这仅限于经典著作或科技书中。

3.比较读书法:任何文献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其问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比较阅读,就知异同,见优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

4.质疑读书法:“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贵在疑,屈原写《天问》,王充写《论衡》都是质疑的精华。

5.循序读书法:即由简繁,由浅入深,朱熹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理在于此。

6.溯源读书法: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对其产生、发展的过程把握透彻。

7.推测读书法:牛顿说:“没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贡献。”即使推测没有新发现,也可消除大脑疲劳,振奋精神,提高读书效率。

8.逆向读书法:逆向读书法可以开拓思路,把书读活。

9.渗透读书法:就是在潜心钻研某一问题时,要读一些相关学科的书刊,以开阔视野,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不同见解和方法来思考。

4.读书班心得体会 篇四

本次主题教育读书会是一次有厚度的理论学习、有深度的专题研讨、有温度的思想洗礼,使我能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静下心来学习思考,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谈认识、找差距、明方向。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论述、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重温党章党规,我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我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拓宽了思维视野,提振了工作信心。下面,我结合学习思考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理想筑信念。

常言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政治品格和政治定力的集中体现。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始终把坚决维护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把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责任,把坚决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自觉。脚踏实地,紧跟党的领导,不计个人得失,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用在为城市发展服务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挥汗当下干事业,栉风沐雨谱华章。

二、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学习修党性。

学深学透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仅仅是我们基层党建工作者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我们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服务好中心工作的必然要求。要用坚持不懈地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体现思想作风的转变,补思想之“钙”、固党性之“元”、铸党性之“魂”。把学习与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以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实际行动,彰显忠诚的政治品格,体现坚定的政治操守。要学习黄群,宋月才,姜开斌、樊锦诗等同志的先进事迹,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良作风,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好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引领作用,为党旗增辉添彩、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三、不忘初心,就是要忠诚担当办实事。

5.读书班心得 篇五

三年级读书心得100字丛林故事读书心得

这本书让我回味无穷,我已经读好几遍了!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类的婴儿——男孩毛格利——在丛林中被狼群收养,并在棕熊巴鲁、黑豹巴格西拉、巨蟒卡的帮助下长大成人,最后回到人类社会的故事。

这本书共分8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毛格利的朋友和敌人,也是我最喜爱的故事。讲的是婴儿毛格利和父母走散了,他被老虎希尔汗当成猎物追到了狼洞,被狼夫妇搭救,赶走了老虎。黑豹巴格西拉用一头牛的代价得到狼群的认可,狼夫妇收养了毛格利,毛格利就是小青蛙的意思,是狼妈妈给她起的名字,从此他就在丛林里过着自由快乐的狼孩生活。十几年以后他长大了,可狼首领阿凯拉老了,不能保护毛格利了,这时候老虎希尔汗又要来吃毛格利,毛格利用人类的火种救了狼首领和自己。

6.读书班心得 篇六

暑假里,我正在读《彼得·潘》这本书。这是英国作家巴瑞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是写给孩子的一本书。这部作品讲述了温迪姐弟跟随长不大的孩子彼得·潘来到童话世界——乌有岛,随后展开的一番大冒险的故事。我看着看着感觉自己也走进了书中的世界:来到了神奇的乌有岛上,见到了许多童话世界中才会有的人物小神仙、美人鱼、印第安人、海盗、野兽等;钻进了那个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过上了刺激又快乐的生活。当我看到彼得·潘与海盗,海盗与印第安人之间大战时,我是情绪激荡起伏,摩拳擦掌,恨不得也跳进书中加入战斗。

也许今晚,彼得·潘也会来到我的梦中,对着我微笑,然后带着我乘上风的翅膀飞向乌有岛,经历一次神奇之旅。

7.激发读书兴趣教给读书方法 篇七

应该说, 这位老师的做法的确是令人敬佩的, 首先, 面对自己的错误, 她不是回避, 也不是掩饰, 更没有为自己辩解, 她用“订正”这种最朴实的方式向学生表明了自己的一种学习态度, 一种做人态度———求真务实, 有错就改, 她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对一个字或一个词的认知, 而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态度的引领, 这样的修正型示范是需要勇气的, 但它给予学生的影响又是深远的、难以替代的。

我们看到, 在语文教学中, 不同类型的示范活动侧重点不同, 方式方法也因人而异, 但它对于学生学习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为教学所带来的显著效益却是相同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 对于青年人的心灵, 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作为语文教师, 只有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可能在需要示范的时候信手拈来, 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教学场景中随机应变,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生动的范本和最有价值的精神滋养。

“学语文应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 则其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的精辟评价。《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可见, “读书”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呢?

一、激发学生读书欲望———使学生爱读书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 就会乐此不疲。因此,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一) 立足课本, 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 激情导课。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 就像优美乐章的序曲, 不仅能自然和谐地导入新课, 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如上《秋天的怀念》时, 一位教师这样导课: (出示作者近照) 图片上的人叫史铁生, 今年已经55岁了, 21岁的时候, 突发疾病使他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 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这么多年来, 他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 看你体会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 闭上眼睛, 想, 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 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 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 睁开眼睛, 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合欢树》片段) 。老师的激情导入, 不仅确立了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 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 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2. 抓住题眼。

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或者是文章的切入点, 升华点。读一篇文章一定要从题目入手, 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 教师板书“树叶”后问学生, 同学们平时见过的树叶有哪些颜色?学生说有绿色、红色、黄色。教师又问:“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 (板书“蓝色的”) 学生说没有见过。“那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课本, 一齐走进《蓝色的树叶》, 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老师的诱导下, 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 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二) 拓展阅读, 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多读好书, 能使人明智, 增长见识, 丰富精神世界。经过长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的那些名家名著, 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精神食粮。

1. 减缓阅读心理压力。

课外阅读, 特别是阅读名著, 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学生一看见大部头名著, 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 教师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 而是采取联读的方法, 即在教学中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 比如教《秋天的怀念》, 就向学生推荐《合欢树》、《我与地坛》《病隙杂记》,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史铁生的内心世界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教《我的战友邱少云》, 就引导学生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英雄儿女》等革命题材的文章, 使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气概, 感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2. 扩大阅读容量。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要拓宽知识面, 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不够的。当学生不再满足于与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时, 教师就要及时向他们推荐一些文字优美的文章、道理浅显的散文, 让他们于阅读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 获得与人交往的方法, 还于阅读中逐渐培养起阅读兴趣, 认识到文学世界的广阔, 进而对书籍产生亲切感。稍长一段时间后, 再向他们推荐名篇巨著。

二、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读书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为了防止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追求故事情节, 忽视对文章中心的领会及语言积累, 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读书要正确、流利、有感情。

这主要是针对课内读书而言。读流利、读正确是朗读最基本的要求。不认识的字, 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或字典解决。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往往会添字掉字。这时, 可以通过评议读、比赛读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地读, 一是要读出停顿, 读短句子时, 学生只需注意词的连续就行了。而读长句子时, 就必须注意停顿, 如《北京亮起来了》中的“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二是要在理解句子或段落含义的基础上, 读出相应的语气和语调。

2.读书要做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可摘抄词句, 进行仿句练习;中年级可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 写读后感。要逐步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读书要有不同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之法可供借鉴:“不同之书, 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 轻骑剽悍, 所向无前。”我们要教会学生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的读书方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 一句一句地理解,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 做上记号, 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 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 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 主要用于浏览报纸、获取信息。阅读初期, 一般以精读为主, 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 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 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 精彩的部分精读。

三、调动学生读书情感———使学生读好书

1.移情。

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最关键的是学生的角色体验。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发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 体悟情感。如教学《将相和》一文, 为了让学生体会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感受廉颇在“和”前后的两种不同态度, 阅读时, 可引导学生移情体验, 一边阅读, 一边想象, 于身临其境中体验两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

2.交流。

学生书读得多了, 就有了表达的欲望, 我们可以利用每节语文课开始时的五分钟, 让学生或说一条新闻, 或言一件趣事, 或背一首古诗……还可以给每天交流的内容冠以名称, 如“焦点聚集”、“成语快车”、“读书时间”、“诗词赏析”、“个性展示”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开阔了视野。更令人欣喜的是, 他们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 逐步达到厚积薄发, 说话时妙语连珠, 写文章时意到笔随。

3.竞赛。

为了使学生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 还可结合各种节日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赛、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4.展览。

剪贴展览。学生在阅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 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对此,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 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 积累资料, 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 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摘抄展览。如果读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 且又不能剪贴时, 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 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 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则布置在教室的“精品欣赏屋”里供学生欣赏。

8.读书,请做读书笔记 篇八

钱钟书真是一个狂人,但他的“狂”绝不是轻狂,他敢睥睨天下,是因为他学问非凡,又性情率真,固守“文章之德,真理之勇”的学人信念,不惺惺作态。

钱钟书被誉为中国20世纪的“文化昆仑”,他的学识都是读书做笔记得来的。他离世后,夫人杨绛整理他的笔记,仅外文笔记就有34000多页,“日札”(随意写的读书心得)也有23册2000多页。

对照钱钟书,我以为,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如果真想学习,做到学业有成,进而做学问,还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静下心,认真读书;二是不怕烦,扎扎实实做读书笔记。

有的同学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资讯检索很容易,哪里还需做读书笔记!这是不对的。网络检索得到的信息,一般只能停留在“了解”“知道”这一低级层面,往往转瞬即逝,不会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很难积淀深化为思想和智慧,不是真正的学问。做笔记会迫使我们深度阅读、感悟,这样,我们就有了深刻的体验。如果能再不断回顾、更新,融会贯通,便会积淀成为学问。

我曾教过一位小卢同学,女孩子,个子不高,小小的年纪,性格沉静得像一湖水。我很惊异地发现,她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同学,显得是那样的出类拔萃。原因很简单,她从小学就开始坚持做读书笔记。她有三本并不太厚的笔记本,内容大多是摘抄的优美词句,间或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甚至还记录了对文章中人物、事件、思想的思考、评判。她的很多思想都是通过读书获得的,都可以在笔记上找到痕迹。

朱永新说,阅读和思考是达到精神高峰的唯一途径。撇开有些功利色彩的“学习”“做学问”,毫无疑问,读书有益于人的成长,而做读书笔记则使我们在成长的“途径”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快更好。

所以,读书,请认真做读书笔记。

9.2014读书班心得体会 篇九

节日的气氛还浓浓地笼罩在生活中时,市农委在节后上班第一天便拉开了“安顺市直农委系统2014干部集中学习培训与推进工作落实和把握全年工作主动权读书班”的序幕,学习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集中学习,认真领会“围绕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新举措、新要求,增强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全面了解2014年全市农业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一季度的工作重要,进一步增强确保一季度重点和重大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确保一季工作“开门红”的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主动作为,身体力行,狠抓落实,超前和系统地推进工作目标任务落实,把握全年工作主动权,全力确保一季度工作“开门红”。不断提升市直农委系统的整体素质、提振精气神,再塑新形象。全面而深刻的学习内容,严肃而紧张的学习氛围让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所肩负的重任,下面就个人学习情况谈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一是要在纪律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良好的习惯,包括严格执行考勤、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自觉遵守中央、省、市出台的相关纪律制度和规范,从自己做起,要随时以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的形象提醒自己; 二是要切实树立服务 1

“三农”的意识。农业工作不是坐坐办公室、喝喝茶水、看看报纸就可以做好的,关键工作在一线,我们面对和服务的对象是农村,是农民,因此要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服务对象。我们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2月25日上午11时15分许,在严重的雾霾天气里,在没有戴口罩的情况下来到北京市南锣鼓巷雨儿胡同,先后走进两个四合院探访住户,与居民握手并询问生活情况。于我们而言,一名农业工作者,就更应该一切工作都以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和发展为我们的思考点,心系农村、情系农民、思系农业。三是要有更新专业技术知识的意识。农业现代化使得我们的农业方面的技术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各技术业务部门不能固步自封,以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来应付现在的农业工作,这是万万行不通的。全球气候的变暖,物种的变异等等原因导致病、虫害也在发生着升级、变异,食品安全的问题、我们贵州山地丘陵农业的农业现代化、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研切实做到助农增收,如何做好农民在家乡就近就地的产业发展、如何帮助合作社、涉农企业、种植大户做好产、供、销的工作、如何围绕“5个100工程”打造好我们的蔬菜园区、我们的茶叶园区、如何结合各项产业的发展做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如何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切实做好我们的农业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对我们今天的、现时的农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层出不穷的课题,这些问题都需要

我们不断更新知识,结合实际来钻研。因此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农业工作者的必修课题。四是要做到人到心到。现在我们的许多干部不同程度地出现出工不出力,人到心不在的工作状况,对纪律无所畏惧,对工作任务漫不经心,浑浑噩噩混日子,拨一拨动一动,甚至有的拨动了也是做表面文章。这就是所谓的“软骨病”问题的又一表现形式:缺乏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有的干部职工被派下乡、调研,不在事先做好相关工作功课,下乡、调研到哪里?做什么?结合工作实际要了解什么材料?要达到什么目的?要为调研对象解决什么实际困难?要为领导提出什么样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对这些一无所知,只知道跟在领导后面走了一圈什么也无所获,完全是混日子,混时间。有的干部对工作按步就般,没有创新,没有改变,要说做得不好?材料是编好的;要说做得好?没有实际的东西,常年没下几次乡,脚上没沾一粒泥,到企业调研纯属走过场,调查项目不清、不实,完全一副坐机关、喝茶水、吹牛皮的架式。农业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发展与进步不是纸上谈兵,是真抓实干,是超前谋划,是田间地头,是农户村庄,是来不得半点懈怠和虚假的。五是要把群众路线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我们要随时牢记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清

醒认识到我们作为一名农业服务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服务理念,作为一名农村工作者应有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对来访来问群众,要树立“一句问候接待,一杯清茶暖心,微笑倾听意见,尽心帮助落实,切实为民服务”,克服在工作中的“冷漠病”,要牢记再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待服务对象,要公平、公正、公开,对待工作要用心、用德、用情,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都不应高高在上,要勤于学习、虚心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善于总结、勇于进取,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和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问题和困难在一线解决,把办法和思路在一线创新,把为民务实清廉的农业工作者形象在一线树立。

通过学习总书记的新闻讲话、中央1号文件、韩长赋部长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收看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现场直播,从不同渠道,不同方式上了解农业工作的重要性,正如总书记所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村必须富”。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无理由不关心农业,任何时候无理由不关注农村,任何时候无理由不关爱农民,作为农业服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三农”工作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要将各项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我们所肩负的历史和现实使命要

10.读书月读书心得 篇十

艺术巷社区联合工会

读书月读书心得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

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

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艺术巷社区工会专干:祝庆丽

11.“快乐读书屋”享受读书快乐 篇十一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快乐读书屋正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架设的“桥梁”。教学时必须充分发挥它的“桥梁”作用,体现它由此及彼的“过渡”特点。简言之,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读书的本领,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和略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和探索快乐读书屋的教学,对于践行课标精神、透彻理解编排体系、准确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实施教学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快乐读书屋”的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着眼自学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在不断实践中形成的,离开了实践,就谈不上什么能力。快乐读书屋的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把课文读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快乐读书屋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以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有阅读理解语言与实践活动的余地,使他们在单元主体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应用于阅读实践,并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逐步形成能力。快乐读书屋中的知识,教师不必做过繁琐的讲解、分析和细致的语言文字训练,主要靠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只需让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内容,增广见识,积累语言,综合提高语文素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愉悦的读书的氛围,引领儿童爱读书,创设自主读书的的空间,指导儿童会读书。

快乐读书屋所选的阅读材料是围绕单元主题选编的,这些课文是对主体课文的补充、丰富和拓展,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浅显的,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近,因而也是容易理解的。“文前提示”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语文实践的拓展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因此,教师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必须凭借“文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和体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理解不了或者理解不准确的地方,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学生自悟其理,重点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学丰。”以求最大限度地扩张课文、拓展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感受到读书的快乐。

二、重视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读书,往往只是粗略地读一遍,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情节,就认为读懂了,不会有条理地一步一步深入学习。所以快乐读书屋的教学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在单元主体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去学快乐读书屋的课文,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步骤,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教师只对学习进行组织及点到为止的引导,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课堂中“放手”与“辅导”的关系,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在游泳中学游泳。在通常的情况下,可先引导学生通读一遍,粗略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总的了解,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再分段细读,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了解文章的大体结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品味好词佳句和文章的精妙所在;最后综观全文,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是低中年级,只要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就行了。通过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反复阅读,不仅使学生学会步步深入的阅读方法,而且逐步懂得认识事物既要看整体,又要看局部,还要看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这样一个学习文章的方法与规律,这无论对学生当前还是今后都是受益匪浅的。当然,随着学段的升高,也可着重引导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既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把“读”贯彻始终

快乐读书屋教学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必须改变。要引导学生多读、读通、读顺、读懂、读出感情,要以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为基础,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增强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对单元主体课文也强调要让学生多读,更何况快乐读书屋呢?所以快乐读书屋的教学应以读为载体,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文本,在读中亲近文本,在读中走进文本。当然,所谓多读不是机械地、一遍又一遍地简单重复,否则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倦情绪。读要有目的,要讲究方法,要掌握要领,要精心设计读的方法,力求多样化。阅读的要求也要逐步提高,使学生每读一遍,都感到有新的收获,这样会使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有劲。读是阅读教学之本,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快乐读书屋的教学更应以读为本,高度重视读的训练,把“读”贯彻始终。

12.读书班心得 篇十二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上一篇:中央电大基础会计形成性考核册下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脱式计算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