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2024-08-01

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精选8篇)

1.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篇一

XX小学20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情况总结

学校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实实在在地融为一体,让孩子们能够真正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之美”的重要阵地。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系列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XX市XX小学,具体情况如下: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诵读活动中。

今年春季,学校开展了“宅家春日”诵读活动,学校教师通过钉钉、微信等平台每周向学生推荐中华经典诗文,学生宅家抗击疫情的同时,通过诵读《早发白帝城》《春日》《池上》等诗文,并结合诗文,做书签,做盘子画,感受经典诗文的美好,丰富宅家生活,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每日清晨,学校要求全校师生进行晨读,主要内容为经典诗文,让学生在每日的诵读中将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心中。

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升国旗仪式中。

在今年的升国旗仪式上,学校分别安排了三年级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和“我与校长诵经典”活动。在三年级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将“爱国主义”与自己的理想信念融合在一起,给全体师生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节目。XX校长和XX、XX等同学诵读了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荀子的《劝学》等内容,引领全体师生热爱学习,激发大家的家国情怀。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职工培训相结合。

为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文化底蕴丰富的教职工队伍,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作为师德、师能培训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们学习《蒙曼品最美唐诗四时之诗》《人间词话》等书籍,组织开展写经典钢笔字比赛和粉笔字比赛,以赛促学,提高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学校宋德川校长还精心为老师们准备了《毛泽东诗词赏析》主题讲座,将在12月份给老师们举办。

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到学科课程中。

我们把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在3至6年级开设了国学课程。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诵读、品悟经典中积淀人生底蕴。

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德育活动中。

我们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德育活动中,借助节日文化开展传承传统,做谦谦君子活动。通过民俗交流、名人故事,感恩励志、诚实守信等教育活动,使民俗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开展了孝亲敬老活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六、积极参加2020年XX省中小学第八届读书小明星“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系列活动暨“阳光阅读”小明星活动。

师生们在活动中深入了解我国的文化名人,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演绎他们的经典作品,成绩斐然,我校尹天屹等同学的七个作品获得XX市一等奖,徐平平等同学的六个作品获得二等奖,学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并有X名同学的作品被推荐到XX省参与评比。

我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青少年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育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学校将不断努力,继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实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篇二

1.1 移动客户端发展环境

2007年6月, 美国苹果公司生产的i Phone手机投入市场, 这款手机突破性的融入了多项个人电脑的多项功能, 将手机的智能性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连接互联网的工具从放在房间中的个人电脑转变到了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上, 移动互联的概念也因此诞生, 人类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的进步还间接推动了诸如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 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乃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的重要推动力[1]。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11月底, 中国手机用户人数达11.04亿, 这意味着目前约82%的中国人是手机用户。人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方式从传统的走街串巷渐渐的演变成以QQ空间、朋友圈、微博、贴吧等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媒体, 通过这些社交圈拓展了人类的生活范围、丰富了人类的交流方式[2]。由社交圈以及网络购物所衍生出来的次生产物渐渐的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流, 将各种功能综合在一起, 使得通讯功能、了解时事、社交平台、生活服务、游戏娱乐等功能揉为一体, 形成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指南APP。

1.2 校园APP发展环境

就目前看来, 校园APP成为了一所高校的硬性需求,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已经开发出本校的官方APP, 另外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也开发了诸多周边校园APP。由此可见, 整个APP发展大环境已经有先行者, 且不论其产品质量的优良, 但其出现必然会解决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校园需求, 便捷校园生活, 达到学校与学生的信息传达高效化。而对于江西财经大学, 我们已经有先行产品作为分析对象, 以目前同类高校的运营效果作为参考, 现有校园APP发展环境已经非常适合我们独立开发一款具有江西财经大学特有需求, 以数万江财学子作为目标人群的校园APP。另外,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2014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点》中专门提出, “紧密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需求, 提供‘一校一品’的本地化移动APP应用和服务”, 由此可见, 校园APP不仅在大学生中产生热烈影响, 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和青年工作主管部门的重视。

2 研究意义

2.1 发展前景

从现有的发展趋势来看, 校园APP的发展在接下来的时间必然呈现上升态势, 并且已经出现很多学校同时运行多款APP, 而且很多高校的专属APP也具有同质性。但随着市场的不断筛选, 最后仅有比较优质的产品保持下来。笔者认为, 未来校园移动客户端发展前景主要以涵盖本校基本需求并适当向外延伸商业功能为大发展方向, 参与合作商家必须以本校基本需求为大前提进行引入。此外, 最近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大幅降低资费以及大力开发4G服务, 也一定会大规模推动学生对于移动客户端的适用需求[3]。因此面对这一大发展趋势, 学校必然会给予相关资金及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 学生与学校联合开发也必定使资源有效结合及配置, 更加促进这一新产品的发展。

2.2 实际意义

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研究酱菜坛子APP对校园文化的构建以及便捷校园生活有如下现实意义:第一, 由于当下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督促着各大名校都有相应的校园App。第二, 揭示了校园App能够构成一个自己的校园文化, 并能给学生带来的诸多便利。第三, 深入了解学生对校园APP服务功能的需求, 以便做出更好的校园APP为学生服务。第四, 从学习、生活、娱乐、交友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效率, 推动大学生的发展, 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3 校园APP特性

校园APP区别于传统的学校网站、QQ群、微博, 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 操作十分简单, 易实现, 不用培训即可全面投入使用;其次, 信息传播效率更高, 校园APP是为学校专门打造的软件, 让学生更有归属感和控制感;再而, 功能强大———校园APP覆盖了学校官网、QQ群、微博、超级课程表等的大部分功能, 让学生的生活更为高效、便利。以往, 人们将高校称为封闭的“象牙塔”。而今年, 江西财经大学的新生还没报到, 就对学校有了全方面的了解。奥妙就在于他们可以提前下载安装酱菜坛子, 及时获取有关录取轨迹、课表查询、宿舍分配的信息, 使得学生基础信息一目了然。校园APP成了新一届大学生快速了解学校、融入大学生活的便捷通道。

4 实际运营情况

酱菜坛子是一款典型的校园类APP应用软件, 它的诞生不仅是为了给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们提供服务与帮助, 更是为了搭建一个交流互动平台, 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酱菜坛子里面的功能设计讲究实用性与便捷性, 从学生实际反映的问题出发, 全方面为江西财经大学的学子们提供一系列的便捷服务。可以说, 作为一款校园APP, 酱菜坛子在提供校园服务方面可谓是尽其学生享受最优质的服务。以下便从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详细介绍酱菜坛子的各项功能。图一为酱菜坛子部分截图。

4.1 学习

主要功能之一为课表成绩, 打开“酱菜坛子”APP, 点击APP主页中“课表查询”图标, 输入一卡通号和密码, 就可以输出用户课程表信息, 方便学生学习进程安排, 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达与交流效率。其次为江财新闻, 坛子里的“江财新闻”栏目会即时更新江财官网发布的新闻公告, 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校园的最新动态, 避免错过一些重要的消息, 并且增加了消息传递的时效性与正确性。另外在学霸模式板块中, APP里的“学霸模式”栏目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同学推荐的课内外书籍, 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还有实用的PPT素材以及一些鸡汤美文的分享。

4.2 生活

这个板块主要运营项目之一为快递到寝, 只要在“酱菜坛子”里下单, 输入快递取货号和联系方式, 酱菜坛子的相关负责人就会第一时间赶到指定的快递取货处领取快递, 并送至寝室楼下, 为同学们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另外在“零食来敲门”运营项目中, 只要在坛子里下单, 选好自己想吃的零食, 只需十分钟, 便有运营团队专人送至寝室。除此之外, 在二手市场中, 可以将用不上的东西拍照上传, 附上说明, 并定好一个合理的价格, 放到“二手市场”里, 相信总会有眼光独到的人相中你的“宝贝”。而男神女神栏目中, 里面的“男神女神”栏目里有许多同学们上传的校园内的俊男美女的照片, 有自己满意的自拍, 也有同学朋友的靓照, 还有走在路上的随手一拍。另外酱菜坛子的“发现之美”栏目里, 有许多同学们上传的校园里的一幅幅动人的风景画。

4.3 娱乐

此款校园APP还设置坛子游戏, 相信任何一款校园APP软件都不可缺少娱乐功能。“坛子游戏”里收录了一些有趣的小游戏, 让你在结束一天忙碌的学习之后, 能够放松心情、缓解疲劳。而“坛子唱吧”为所有江财学子提供了一个高歌的平台。

4.4 人文关怀

新生指南板块主要为在开学前一个月的时间设计。从火车站、汽车站到财大各个校区的公交路线图;新生入学报名的详细流程路线;寝室楼、教学楼、食堂、超市等建筑的分布图;学校周边的宾馆分布, 价位以及评价;学长学姐推荐的周边好吃的饭点、小吃摊、奶茶店等;新生选修课任课老师推荐等等一切有用的经验都被“搜刮”到了“新生指南”里, 让新同学们能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迎接他们的大学生活。签到送话费是“酱菜坛子”特有的一种运营活动。每天登陆酱菜坛子, 点击“签到送话费”, 就能成功领取两分钟的话费。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足以说明酱菜坛子APP正在对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体现在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人文情怀各个方面, 并且逐步的构架专属江财的坛子文化。然而目前仅仅只是对于江西财经大学和酱菜坛子APP而言, 可能会存在由于地域性而导致的误差, 所以, 笔者已经和其他十七所高校的校园APP开发运营者取得了联系, 正在收集、整理对方反馈回来的信息, 争取在下一步完善、排除地域性的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1]万里鹏, 陈雅, 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 2004, (03) :356-362.

[2]曹强.数字化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 2014.

3.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篇三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高中阶段(U18以下),是日本各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当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的学生联赛阶段,有很多出色的青年球员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得到进入J联赛的机会,即开启足球职业生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日本U18联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J-YOUTH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学校)、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以及国民体育大会等7项赛事。

综上所述,日本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过程中,采取了两条并行的途径培养足球人才:一是在学校中培养足球爱好者,扩大足球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同时坚持开设足球学校方式选拔培养足球精英人才;二是通过日本足球协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在训练中,则是采取划分年龄段的方式,确保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有序衔接。纵观其培养系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从下至上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体系,为每个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

4.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篇四

*中学(原承德县头沟镇初级中学),是香港慈善家杨*女士捐建的承德县首所中学。国家统战部副部长田鹤年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学校始建于1973年,现有教职工115人,教学班24个,学生1200人。

学校占地面积60亩,总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可容纳24个教学班、120名教师办公的教学楼及可容纳1200人住宿的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学校建有300米标准跑道的运动场。拥有两套高标准理化生实验室以及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音、体、美专用教室等各功能教室;体育设施完备,活动器材齐全;图书室藏书30000余册,学校订阅各种报刊杂志100余种,为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建有400平方米暧棚做为职业教育基地。

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升,90%以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2009年获县中考“晋位杯”;学校被市县有关部门授予多种荣誊称号:承德市“绿色创立先进单位”、“严细化管理先进学校”、“普九复检先进单位”、“花园式学校”等。

校内建有大红鹰图书室、补拙书屋、育人广场、国文园、英语角等。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资料

我们所建设的学校文化,是建立在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发展愿景以及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之上的。具体而言,是把*中学建设成为一个“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整洁美丽的花园,并努力成为规模初中的典范”。让师生在学校里感受幸福,养育精神,成长生命。这一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和谐、多元和高效。同时,强调师生个性:教师能“追求卓越、活力创新、无限关怀”,构成“热爱学生,业务精湛,为人师表”的教风;学生能“健康愉快、多元学习、合作发展”。构成“学问、学习、学识、学养”的学风。我们认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构成一种具有本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并能在原有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得以坚持和弘扬,并为社会所认可。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支点和动力

首先,合并前的几所中学在其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所构成的文化积淀,为我们建设咏中学校文化供给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同时,经过撤并头沟高中,使学校占地面积到达六十亩,经过精心规划,暑期后的学校环境幽雅,生活舒适,使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愉快的境界。

其次,几校合并后,对学校管理层进行了优化、强化,学校拥有一个敬业、爱岗、有才华的学校管理团队,保证了学校的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落实的有效性。进取开展校本教研,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教师的“日常性”工作转化为“研究性”工作,使教师充分地体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为建设学校文化供给了组织支撑。

第三,学校近几年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加大了学校的整体改建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学校环境日益改善,学校文化也得到了必须积累,近几年开展的艺术节、阅读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们业余生活,又净化了孩子的心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几校合并之后,学校领导审时度势,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并着眼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为落实县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近几年教育局工作要点,学校制定了《*初中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将我校的愿景和价值体系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和管理中去,异常是几年来我校一向坚持“三项研讨”活动,使我校任课教师在提升教育理念、准确把握教材、和改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也使我们学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向正规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学校的教育科研使得我们在建设学校文化品牌时,能从理论上审视学校的各项工作,从而为学校文化建设供给理念上的导引。

第五,体制改革。尝试年级校长承包制和扁平式体制管理,使管理重心下移并实行职责追究制和职责追溯制。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我校在合并之前,几所学校都有着深厚的学校文化基础,可是,合并之后,必然导致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协调,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校文化进行提炼和重建。所以我们制定了《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中学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更新广大师生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合作与学习。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学校发展愿景为思想核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定位:创品牌学校,建文化名校

创品牌学校:教育局工作要点指出:品牌代表实力,品牌代表水平,品牌代表效益。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打造,发挥品牌效应。教育教学质量代表着办学质量,更代表着学校的办学实力。坚定不移抓中考质量,一心一意创立品牌,确保中考质量持续提高,确保教育质量持续攀升。让教师自信,让学生坚信,让家长确信。

建文化名校:发扬现有学校文化优势,争取多方支持,加强各校联谊,实施生态绿化,创立书香学校,建设科研基地。努力打造教师和教学文化,领导和管理文化,学校和环境文化,制度和思想文化。建立“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培育传统→传统积淀文化→文化润泽制度”的管理文化链条。

2、办学宗旨: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

咏中的教育,即人生教育——就是把为每一个咏中师生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我们的校训:养德笃学建体审美

每一个咏中人都要牢记我们的校训:珍爱自我、心装他人;开启智慧、养育精神;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审美、完善自我;追求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境界。

我们的校风:礼貌礼貌、尽职尽责、求实创新礼貌礼貌努力构成待人有礼貌、学校无吵闹、出入有秩序、休息无违纪、卫生有档次、公物无损坏、就餐有规范、学校无浪费的学校风气。让每一位咏中师生构成高雅的道德修养。

尽职尽责学校管理层应始终贯彻“环境育人”理念(指学校自然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设法改善、优化和控制这三个环境,使师生在这三个环境中实现主动、和谐、自由、全面的发展。教师做到为人师表,倡导“师道”精神、树立“师德”意识,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学生应做到“从学中做,从做中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取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学以致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求实创新我们应当屏除心中浮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扎扎实实做学问。把“诚信”放在首位,牢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的古训。学生以诚信为学习之根本,教师以诚信为育人之根本。求实是秉承优良传统,创新才能贴合时代要求。所以,求实与创新二者应相结合。

我们的教风:热爱学生业务精湛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业务精湛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念,相信每名学生都想学好,也都能学好,关注后进生,转化后进生;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放手先学,强化训练;学习“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做法,分层要求,分层训练;我们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以有效带动学生走向成功。

为人师表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还要有直面新情景、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进取适应新课改要求下的主角转换,不仅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资料。

改变教师行走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每一位咏中教师都能拥有完整而幸福的教育人生。

我们的学风:学问、学习、学识、学养

学问:学从“疑问”始,让学生学会“质疑”,质疑中求学问。

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养成自学习惯和本事。

学识:学贵有识,要学会独立思考、选择,有自我的主张、取舍。

学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会感恩,构成个性和品质。

让每一位咏中学子都考上梦想的学校,都养成必备的读书习惯,成为知识基础和学习本事双赢、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存、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兼备,精神丰富、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优秀中学生。

拥有充实而幸福的中学时代,为创造完整而幸福的人生奠基。

3、发展战略:人文、数字、名师、书香

人文学校:注重人文引领,实施仁本管理,让学校成为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整洁美丽的花园,让师生在学校里感受幸福、养育精神、成长生命。

数字学校:构建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图书馆为信息源,数字化为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现代教学环境。

名师团队:经过团队塑造,学术养育,科研拉动,建设一支专家型品牌教师队伍。我们咏中教师应当记取: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

书香学校:促使教师去读书,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去总结,去写作,以文会友,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鼓励,互相分享思想的欢乐,从而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意义,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精神境界,使教师的写作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提高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水平,使其树立起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构成专业自觉意识和清醒意识。使教师真正实现由谈“大米”到谈“纳米”的转变。使学校构成一种书卷气和书香味浓郁、教师风度儒雅、学养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文氛围和学习研究的风气。让师生与经典为友,与大师对话,让读书成为师生团队生活的需要和习惯。

5、实施策略:从严治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特色、服务于我校品牌建设的行为准则。

从严治校:以严为本,教师严于律己,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严守校规;学校管理从严从细,严规划,严要求,严执行,严总结;向严字要质量。努力做到“天天坚持,样样落实”;同时,各项工作做到民主、开放,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做到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学校的理念体现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全面发展: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研究,学校在抓特色教育的同时,追求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教师在发展自我专业的同时,务求一专多能,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力求德智双全,全面发展。争取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三个层面相互促进,构成合力,以学校科学管理带动三个层面的和协统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每年一度的艺术节、文艺会演、节日庆典活动、教工文化活动,各项活动要确定主题,并体现每次活动特色。做好初中职教班工作,改善学生的培养模式,力争使职教班真正有特色,并以与职教中心合作办学等形式为突破口,寻找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平台。学校藉此探索出分层教学的新模式。使之无论在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是在教学过程中新理念的渗透中都能领先其他学校。职业教育将为普及全民教育做出贡献,并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平民意识。

5.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报告 篇五

——人民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石鼓区人民路小学创建于1944年(其前身是衡阳市私立刚直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占地8279平方米,建筑面积5422平方米,学校现有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99人,在职教师65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工作模范学校,全国红旗大队,湖南省卫生文明单位,湖南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禁毒教育基地,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先进实验学校,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规范汉语言文字示范学校,湖南省家长学校示范校,衡阳市四星级文明单位,衡阳市首批规范化小学,衡阳市教改教研示范校。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我校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近年来,我校秉承“以德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宗旨,提出了“务实、创新、尚美、求真”的办学目标,以“德艺双馨,一专多能,勇于创新”复合型、科研型为教师培养目标,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发展综合素质”为学生培养目标,不断创造充满和谐、富含人文精神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下面我就四个方面汇报我校的具体做法:

一、优化校园环境,形成“和谐、活泼”的物质文化。

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秉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近几年学校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美化了校园环境。2005年建了塑胶跑道、PU篮球场。2009年,为每班配电脑、投影仪、电子讲台,每位教师都能利用课件上课,学生们在课堂上随时都可以从网上浏览相关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在电脑房学习,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普及。同年9月,学校在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对学校教学楼进行全面装修和维修。更换了北栋教学楼门、窗和黑板,所有教学楼进行粉刷,室内外的墙上重新挂上了校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名人名言、推普标语、学生作品等。每间教室配备了图书柜,孩子们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收集放在柜中,供大家一起阅读。教室里每个角落还有孩子们自发捐赠的花草,不仅优化了校园环境,还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校园里见缝插绿,绿树成荫,散发着青草的芬香;伴随着校园里居里夫人等伟人群像浮雕,孩子们从小受到热爱科学、勤于思考等文化氛围的熏陶,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二、传承“刚直”精神,形成“和谐、活泼”的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它可以对学生的行为发生深层的调节和制约,增强学校的凝聚力。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办校报,开拓文化视野。2007年3月,学校创办校报——《刚直报》。“人生刚直最难得”这是报社总编雷安青为我校题写的《刚直报》创刊词。三年多来,我校以刚直文化为载体,不断谱写教育教学新篇章。每一期(每月28日)八开四版的《刚直报》,不仅反映着学校的最新动态,也是教师、家长、学生交流心得,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易小艳校长是校报主编,主要负责头版的编排工作,陈永红校长、王振华主任各负责一个版面。我们校报设有“教育学”、“教学研究”、“师德讲座”、“家教天地”、“校园雅声”、“学与玩”、“艺术教育”等多个栏目;学校还成立《刚直报》小记者站,让孩子主动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事,勤动笔,歌颂美好的生活,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还陶冶孩子的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展示自我。孩子们把拥有自己作品的校报及稿费珍藏起来,作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校报还把学校的成绩、大事、要事及时刊登出来,让社会、家长更好地了解我校的办学方针和特色。市、区许多领导在阅读、浏览我校的校报后,称赞不已:一所小学能办出这样一份高质量的报纸,难能可贵!

二是读校史,挖掘文化底蕴。一部好的校史是一所名校不可缺少的标志,代表了学校的水平和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了人文资源的积累与拓展。2008年9月,我们以“承湖湘名将之风范,绘刚直文化之神韵”为题办了一期校报专刊。刊登了我校的校史、校徽、校歌。详细地介绍了学校的创办历程、基本情况及教育成果。全校师生争相阅读这一期校报,通过读校史,了解学校,了解湖湘名将彭玉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的历史责任感。一代湖湘名将(彭玉麟)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三是唱校歌,形成文化特色。我校邀请衡阳市文联主席陈阵、国家一级作曲家廖卫华老师为校歌填词、谱曲。由本校一个四年级学生刘沐云同学演唱,将校歌录制成光碟,在全校传唱。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会唱,并开展“校歌大家唱”比赛活动。师生通过读歌词,唱校歌,更加地了解学校、热爱学校。我们还设计了新校徽。校徽的图案由“r”造型而成。同时有机地融合花朵、绿叶、太阳、书本和人等元素,突出人民路小学校园文化的独特属性。校徽色彩明快,充满朝气和活力,体现了人民路小学校园文化独特的风采。

三、以发展为核心,塑造“和谐、活泼”的教师文化。

1.开展听评课活动,逐步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听课调研,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的具体做法是(1)原生态课。事先不通知教师,行政推门随堂听课,听课后将意见反馈给教师,并形成常规。每周的行政例会上交流听课意见,主管副校长整理记录,每月一次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原生态听课情况小结。(2)跟踪课。针对在家长、学生中有一些不良反响的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具体指导。一次不行就再听,直到满意为止。(3)教研课。教师先报告教研课题,授课内容,做好充分准备,教导处作好统筹安排,集中在1~2周内展示,活动结束后组织调研与汇总。除了夯实课堂之外,我们每期都要开展一次大型的教师教学活动,2007年,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比武,2008年开展了“落实新课标,实践新课程”教师说课赛,严谨的设计,精美的课件,精彩的课堂不仅让老师们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也对新课程、新理念有了更深的认识; 2009年,我们推行“全面把握课标、创意激活课堂”同文本教学设计与说课展示大赛。即语文、数学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根据指定的文本内容,当堂完成教学设计,并于三天后进行说课演绎。让教师的个性化风采与集体智慧得到完美结合。今年我校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作文教学比武,像这样每期一次教师教学活动是常规,但我们力求创新,避免形式主义,让常规活动真正做到既“常”又“新”。

2.加强校本培训,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通过多形式,多视角的开展教育专着学习心得交流会、演讲赛、辩论会等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学习是自身修养,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钥匙”,是走专业化发展,走向“能师”、“人师”的唯一途径。近几年,一些同志工作之余沉迷于牌桌、赌局或股市交易,而很少去学技能、钻业务,即便看书、上网,也是浏览一些怡情消闲的文章。为了唤醒教师们的学习热情,我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年要做到“三个一”:每年必须订购一份专业杂志;必须上交一份高质量的教育论文或案例;必须建立个人或班级博客,并及时更新演示博客。“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为了让教师这桶水的内涵更丰富,我们不断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如: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专题讲座,为教师进行普通话提高培训、电脑操作、课件制作、博客制作培训等。我校目前已有普通话测试员2名,普通话一级乙等14人,占语言类教师总数50%。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了“教师专业技能大比拼”。在考题中,既有语文或数学专业测试题目,又有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我校还举办了教师规范用字比赛、普通话比赛课件制作、博客更新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大大提高。

3.丰富教研活动,以教促研成绩显着。

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力求做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下设教改课题实验小组,选取思想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参与到实验研究过程中来,从而保障教科研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二是规化到位。针对本校实际,参照省、市、区各级教科研部门的研究规化,学校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指导教师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三是管理到位。我们制订完善教科研制度,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把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真正体现“科研兴校”的主旋律,我校在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检查评估中被评为“先进实验学校”。目前,我校的十一五规化课题《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全面结题,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目前已报送省里参赛。美术组申报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培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在衡阳市教育课题中级评估中获一等奖,由彭琛老师负责的《合理使用零用钱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也取得了省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美术组、三年级组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教研组。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教育的有生力量,也涌现了更多的名师、能师:

1、省优秀教师黄玲;

2、市优秀班主任罗慧君;

3、市优秀教师陈春清、陈萍秀、杨翠湘、李国平、张湘钰、宾莉;

4、青年教师黄艳、陶韵竹、何银燕、张文君、胡妍、彭琛全国、省级赛课获奖;

5、近期,陈永红、黄艳的论文刊登在《湖南教育》上。

四、以人为本,形成“和谐、活泼”的特色文化

1.夯实主题教育,发展学生个性。

扎实开展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常规活动有:“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禁毒活动”、“ 感恩教育”、“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主题活动,既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校园文化艺术节”、“手工劳作比赛”、“趣味运动会”、“校园主持人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舞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诵读经典文化,学做儒雅学生。

教学生“从小学做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一项重要的工作。2006年,我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教师编写《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教材,展“诵读古经书、学做儒雅人”活动。2009年,我们重新审核改版再编,勘正了一些原有的用字错误,并加入了大量的诗词内容。我们规定了全校诵读时间,制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1、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如:一年级的《三字经》、二年级的《百家姓》、三年级的《千字文》、四年级的《弟子规》、五年级的《增广贤文》和《谚语选萃》。

2、规定上课时间,每周每班一课时,一个下午读报时间。

3、确定任教老师。由易校长、陈校长亲自任教。

4、定期检查。规定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为集体抽查与个人诵读评比。各班可谓精彩纷呈,有配乐朗读、快板诵读等等。集体比赛中各年级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每学年在学生中评选出100位“中国传统文化诵读小学士”。2008年10月,须知学生参加市“美文诵读活动”张欣慧获得“十佳选手”称号,刘沐云等五名同学获得金奖。

3.双语特色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2007年秋季,我校1-6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学校严格把关教材和师资水平,并力求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培养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的兴趣。从英语早读、作业评改到课堂教学等,均实行等同于语、数主科的常规管理模式。作为窗口学校,我们不仅立足了“传承经典文化”,而且大力倡导双语教学特色,在全市公办小学中开场双语教学先河。近年来,我校有100余名学生在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今年4月,全区63人进入决赛,我校占20人,其中5人获一等奖。

6.校园文化墙建设情况汇报 篇六

我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利用假期对校园文化进行了修建,首先是在前教学楼安装了校风校训“ 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和“立一等人格、求一等学识。”在后教学楼安装了“夯实基础、注重养成、激发创造、以美育人”在西围墙创立体育墙。北围墙是文化墙,阶梯教室北墙制作成的精神文明为主的荣誉墙。新建两个彩绘为主的文化墙,前院东墙制做了以安全为主的安全宣传墙等。

通过校园文化墙的修建维修使我校的校容校貌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苹果园中路小学

2009.08.11

苹果园中路小学暑假维修小结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校园品位,加强校容校貌的建设我校领导班子集思广议。利用假期阶段对我校校容校貌进行了美化和整改,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制作校风校训,构制文化墙壁。

2、对全校门窗、栏杆进行了全面油漆,并把所有防盗门、防盗窗也进行了油漆。

3、聘请园艺师对学校所有花坛进行了彻底性的修剪。

4、请工人清理校园内的杂草、净化场地。

5、篮球栏下埋,所有器械进行油漆。

6、对原损坏严重的花坛、墙壁进行拆除,新建或维修。

7、更换校园广播。

8、维修桌椅板凳。

9、清理废弃标语。

10、清洗墙壁。

11、清理下水道,制作窨井板。

苹果园中路小学 2009.08.11

安全小结

我校在放假以前就把假期教师值班安排、值班要求进行了明文规定。从放假开始每天的值班人员代班领导落实到人,我校值周教师认真负责、按时到岗、定时巡视校园。代班领导每天都到校听取值周老师的汇报。当天的事情,当天解决。我校严格执行门卫管理制度,校内24小时有人值班。教学楼每天人走闸刀落,全楼断电。防盗门每天都有人检查是否锁好。在学校无人的情况下,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校,确保校园安全。在假期里我校一切平安,无发生任何事情。

7.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篇七

1 格尔木市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 理论培训。格尔木市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从2008年开始,已经运行了近7年。2008年,格尔木市召开了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专题会议,同时开展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培训8场次,对4个乡镇和格尔木市农垦集团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防疫员进行了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目前已有60余人掌握了移动智能识读器的操作方法,为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队伍建设。通过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以及省级部门下发的设备和防疫员补助,加强了防疫队伍建设,吸收了一些热爱畜牧兽医事业的年轻人( 部分村级防疫员为中专学历) 加入到了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当中来,目前45岁以下的防疫员已占防疫员总数的60% ,使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队伍不断壮大。

3) 体系建设。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实施7年多来,格尔木市在具体工作中加大了力度,截至目前,格尔木市累计共调入羊耳标791 895套、牛耳标72 738套、猪耳标78 736套,配发耳标 钳260把、识读器34台、IC卡520张。截至目前已累计戴耳标709 764套,传输免疫信息2 029 915条。成立了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乡镇兽医站专干和村级防疫员三级追溯体系建设队伍。

2 格尔木市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 满足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建设的需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为格尔木市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格尔木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万丈盐桥、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等著名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宾客来格尔木市旅游观光和投资创业,也为格尔木的畜牧业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所以格尔木市的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2) 提升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必然要求。一是基础设施通过多年建设已有了较大改善,尤其是各项畜牧业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促进了养殖数量快速增长和养殖质量的进一步提高。2013年格尔木市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37. 74万头( 只) ,因此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是实现兽医工作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的重大变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二是格尔木市已初步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等十字立体交通网络,交通环境四通八达,不断增加的动物及动物产品销售量和流通量,加大了格尔木市防控动物疫病的难度,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能有效提升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

3 格尔木市动物标识及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遇到的问题

1) 识读器无法上传数据。因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库移动IP地址发生变化,导致识读器在正常登录时无法传输相关信息。

2) 上传数据缓慢或丢失。由于格尔木市地处偏远,移动基站少且信号偏弱,移动信号不能完全覆盖广大农牧区,数据无法完整传输,有丢失的现象,特别是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没有联通信号,无法在本地使用联通SIM卡。

3) 耳标问题。一是耳标设计不合理。现用羊的二维码耳标过长,牧区草场的网围栏很容易把羊的耳标刮落,甚至把耳廓刮烂,牧民群众反应强烈。猪佩戴的耳标掉标率也较高,特别是相互嘶咬很容易造成耳标脱落。二是耳标质量不理想,表现为加施耳标时容易折断或折弯,佩戴失败; 有些耳标不易识读; 有的耳标没有二维码和数字编码或编码打偏导致编码不全; 有的二维码和数字编码模糊不清,无法识别; 二维码再次识读时不易识读,耳标佩带的时间越长,越不易识读,主要是由于长期曝晒或水泡等导致耳标中央部分裂口或变形,或由于磨檫而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识读。三是耳标小包装袋上没有起始码,在PC机上操作时难度很大,而且包装袋上的编码印刷不全,纸质登记时无法登记完整的信息。

4) 耳标钳问题。耳标钳质量差,特别是弹簧和手柄很容易损坏。在农村注射疫苗时,有猪、牛、羊三种动物,在佩戴耳标时因耳标钳上的针型号不一样,因此需要不断更换,给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影响防疫进展。

5) 溯源设备问题。目前所使用的识读器的操作设计和质量还需完善。识读器识读耳标时不能在强光下进行操作; 扫描耳标时灵敏度差、反应慢,有时还出现死机情况,给现场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防疫进度和工作效率。设备中“添加疫苗”项中没有羊的双价苗和牛的三价苗,只能添加“O型”疫苗,导致免疫信息不完整。

4 建议

1)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可追溯体系建设涉及的科技产品和先进技术较多,防疫、检测、监控环节有关人员需掌握的东西较多,由于知识欠缺,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必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考察观摩学习等形式,加大操作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整体人员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会操作、会上传,确保上传信息的真实性,确保先进的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利用,切实解决信息输入、上传等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提高耳标质量。耳标设计、生产单位应通过实际调研设计、生产出设计合理、质量可靠、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耳标。

8.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总结 篇八

关键词:校园足球;现状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切实提高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以下简称“校园足球”)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1]。将在全国开展校园足球。同年,杭州成为首批青少年足球布局城市。

2013年12月,萧山区教育局和体育局联合发文确定第二批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这就对我区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的研究提出了现实性的要求,尽早建立并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设是推进我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1.2研究目的意义

采用调查法就我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探索新的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青少年足球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和丰富我校的体育教育内容,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促进提高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对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阳光体育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3校园足球概念诠释

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竞技足球。这是校园足球的定位。校园足球的目标确定为育人,即,通过校园足球,达到育人的目的[2]。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校园足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萧山区进化初中7、8年级学生约700作为主要教学实验对象,2015年9月起,从每周三节体育课抽取一节专门为校园足球服务,进行为期半年的实验教学。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在中国期刊网的全文数据库这查阅了从2010-2016年有关青少年校园足球年有关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开展着方面的研究论文近100篇:到学校图书馆查阅《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等期刊;个人购买相关体育教学方面的著作三本。借鉴专家学者对开发校园足球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校园足球的教学与训练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持。

2.2.2专家访谈法

已电话或面谈的方式对萧山区第二批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有关负责老师,如杭师大的朱晨、靖江的王小刚等进行访谈。此外,对我校参与行动研究的学生进行了咨询与访谈,使本研究得到很多启发与建议。

2.2.3行动研究法

研究期间,为了了解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育课教学与训练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分别在7、8两个年级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研究工作,使本研究的理论构建得到了有力的支撑。

2.2.4问卷调差法

开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36份,其中有效问卷324份,回收率92.5%。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校园足球推广平台趋向成熟

3.1.1 符合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于2015年12月19日,组织教练员参加萧山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业务培训工作;2015年萧山区教育局和体育局组织全区中小学校园足球比赛,分三个阶段进行,据介绍,我区发展校园足球已走全省前列,共有74所学校上万名学生参与其中。

2015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校园足球学生用书》(七至九年级)教材问世,有助于做好校园足球运动。

3.1.2 符合阳光体育运动内容

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足球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逐渐凸显,校园足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缓解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高度紧张和神经系统的极度疲劳,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为顺利步入社会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1.3 校领导思想重视

学校领导重视学生足球运动:增加校园足球活动经费、多个场合提及足球、成立校足球队、确保校园足球运动时间等。

3.1.4 校园足球硬件设施日趋完善

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内设正规足球比赛场地一个,另外设小场地比赛两个,场地内草坪经常有人维护。训练

用球30个,比赛用球4个。运动员装备齐全,足球鞋每人一双、足球服和足球袜每人两套,守门员手套4付。学校专门设立一个足球室,放置足球和运动员装备。学校每年都能够投入专项资金,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和各项体育活动正常进行。

3.1.5全员参与积极配合

从表1调查结果可以得出,近90%的学生认同在学校体育课中开展校园足球项目;表2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学生爱踢球,感觉快乐;认同通过校园足球可以锻炼身体、培养意志的同学比例也很高。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从心底都还是喜欢校园足球的。足球运动充满了不同形式的竞争,他们通过了解校园足球一些基础而逐步开始热爱该项运动。

3.2实践中认真摸索前进

3.2.1 校园足球课程开展状况

我校8名专职体育教师中,没有一个毕业与足球专业,教学经验严重缺乏。我们只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和网络学习来加强业务能力,师生共同促进。

体育教师们利用每周一节以足球为主题的体育课,把足球作为教具,通过带领学生做足球游戏、小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中感受足球的魅力。利用体育课内、课外传授指导学生足球知识和技能,在初步学习校园足球的基础技术、规则、战术的同时,任课教师利用体育课时间组织班级之间的比赛,以赛代训,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校园足球运动项目的兴趣。学生练习时教师降低教学难度,简化裁判规则,设置不同练习目标,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这项运动中来,让更多的学生连有所得。

3.2.2 校园足球竞赛开展类型

教学比赛与友谊赛相结合,丰富教师和学生比赛经验。个别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感觉本班学生有了一定足球运动技术能力后,会邀请同时上课的七、八年级中的某个班级进行班级友谊赛,男生对抗,女生观战,看着看着,女生也被调动起来自行组织比赛,形成全班学生一起展开足球运动,场面壮观而热闹。与杭师大女足、靖江初中女足进行友谊赛,提高实战能力,演练比赛阵容,培养学生配合意识。

学校每年5月份开展7.8年级足球联赛,规定每班每场至少有2名女生在场,这样保证了足球运动的全面性开展,不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为竞技足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外出学习观摩与邀请专家现场授课。我们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足球基本技术和相关知识后,外出学习观摩和邀请萧山区少体校北体大足球专业学习生来校进行足球比赛规则讲解和现场授课,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概念和作用更加清晰。

3.2.3 校园足球活动时间

学生每周三节体育课中,有一节课进行校园足球运动以外,每周各班安排两次年级体育大课间活动,午休时间8年级一小时,作业整理时间7年级40分钟。与体育课时间错开,保证每个班级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兵乓球、板羽球、跳绳和呼啦圈等等。有35%以上的学生基本固定选择足球运动。

3.2.4校园足球活动影响

校园足球运动的全面开展以来得到70%以上学生家长大力支持(见表3)通过对我校校园足球队12名女足学生文化成绩研究,以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和期末两次文化成绩结果看,体育锻炼对于学生文化成绩的影响基本没有。通过半年的足球教学引入看来,男生比女生更有兴趣,而且学生在稍加掌握的情况下,更喜欢打分组比赛,而对于提高足球技术的教学却没有多大兴趣,这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3.3.1 宣传工作到位

制造影响,明确一个理想,确立学校开发“校园足球”特色目标;学校召开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成立大会,并在7、8年级中全面展开;取得成绩后,在全校师生集会和学校宣传窗栏定制画报表扬,使校园足球运动深入人心。

3.3.2比赛影响力大

在区级比赛之前,我们通过各种校园足球的比赛的形式进行技战术的交流,比赛产生显著的比赛效应,不仅运动员迅速成长,而且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及宣传作用,通过比赛更直接的让学生感触到校园足球的魅力。萧山区校园足球比赛展开激烈角逐,我校不畏强敌,积极迎战,2014、2015连续两年拿下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3.4活动效果有目共睹

健身价值:校园足球活动提高了人体的力量、耐力、敏捷性和协调性,增强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人体体质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教育价值:校园足球活动在学校开展不仅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有利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对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心态、性格等有较高的价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价值。

文化价值: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也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参加形式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和舒缓紧张情绪已是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主流。

应用价值:学生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实现足球运动技能的最大迁移。对于其他同场竞技类项目训练的提高提供参照,尤其是同场竞技的球类运动项目的战术教学。

3.5 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困难

3.5.1 教学方面

就目前我校的现状而言,专业师资严重缺乏,连一个球类专业出生的教师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对足球的了解和技巧的掌握了。每周三界体育课有一节用来校园足球运动,个别班级未能保证。

3.5.2训练方面

如何提高学生足球技术学习兴趣,不是一味的进行小组比赛分出胜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水平;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校园足球缺乏文化元素;校园足球运动人员生活和学习保障问题等。

3.5.3比赛方面

校内年级组之间缺乏系统的班级联赛,校际之间缺乏系统的校级联赛,导致校园足球倾向竞技性运动方面发展,学生普及方面欠缺。

3.5.4其他方面

运动损伤是难免的。但是在今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校园内运动的伤害事故让学校和教师心理产生阴影。

4 结论

4.1阳光体育背景下我校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是可行的

校园足球推广平台趋向成熟,实践中认真摸索前进,宣传彰显魅力,活动效果有目共睹。开展校园足球符合课改趋势,符合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建立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定点学校建设,是加速推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有力保证。

4.2校园足球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巨大

校园足球氛围在萧山区正在形成。研究发现,校园足球的开展很具有优势。主要因为校园足球参与面广,活动形式不限,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和一定的趣味性和观赏性,也更容易在学生中组织中比赛。萧山区体育局和教育局分别于2015年12月4日联合发文,下发2016年萧山区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于5月或9月举行的竞赛规则;为备战2017年杭州市第十九届运动会,组建萧山区少年儿童足球代表队和参加杭州市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活动等等,相信校园足球在萧山区,相信校园足球在萧山区这样一种完善的联赛体质下,我校的校园足球的明天越来越好。

4.3校园足球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

如今的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综合实力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校园足球,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机会通过开展校园足球,将进一步磨练同学们的意志,强健同学们的体魄,增强学生学习、组织和管理能力。校园足球具有的价值,与我们当前的教育目标不谋而合,所以发展校园足球势在必行,校园足球也会在我校得到普及和推广。

5 建议

5.1 培养专业师资力量

开设足球课程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普及和提高校园有着重要影响,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提高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素养,有利于夯实校园足球开展和推广基础,促进我国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

5.2 促进后备人才培养

开展校园足球有利于夯实足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基础,加速我国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应根据各年级体育课内容和学校的实际,进行足球校本教材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足球教学与训练内容,选择趣味性、竞争性、耐力性、等足球游戏,使全体学生了解足球,喜欢足球,普及足球运动,进而让优秀运动员脱颖而出,加速促进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和训练水平的提高。

5.3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给予校园足球支持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落实和配备定点项目专职教师,以便能更优化定点项目的开展,同时带动其他教师定点项目的专业素养。加快步伐,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当前校园足球比赛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统一的分级、分层比赛制度,做到公平公正、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参与热情。应发掘校园足球社会价值,吸引社会资金赞助校园足球,扩大校园足球活动的运作规模。建设和完善具有萧山区域特色的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基地。出台《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规章制度及防范措施》,保障学校师生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及重大体育活动中的人身安全,给学生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活动环境,让教师放心教学和学生舒心运动。

参与文献:

[1]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251450/

n1251465/n1252727/n1252890/3843466.html

[2]吴建.校园足球:首先是教育,其次才是足球[J].《中国教育报》2015.3.31

[3]邵亮.大连市中学开展五人制足球可行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1.5

上一篇:医院三级创建摸拟评审方案下一篇:外墙保温工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