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2024-08-21

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通用6篇)

1.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篇一

秋茬出口型大白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对11个大白菜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金秋王、义和早秋、春秋54表现最佳,符合出口要求.

作 者:崔少杰 CUI Shao-jie  作者单位:天津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管理中心,天津,300384 刊 名:天津农业科学 英文刊名:TIANJI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9 15(2) 分类号:S634.103.7 关键词:大白菜   出口   品种比较  

2.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篇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7个:爱德53、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8号、渝薯1号、夏波蒂、定薯1号、米拉 (对照) 。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巷口镇广坪村李家寨农业社, 海拔7 2 0 m, 经度为2 9°1 5′5 5.5″, 纬度为107°42′38.7″。试验地为黄壤土, 肥力中偏上, 前茬作物为玉米, 四周种植玉米。播种时每667 m2施用腐熟农家肥1200~1500 kg、45%的NPK复合肥60 kg作底肥。

1.3 试验方案与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3次重复, 每小区24m2 (小区长8 m、宽3 m) , 每厢宽1 m, 每厢种植2行, 行距25 cm、窝距29 cm, 每厢双行共种植54窝, 每个小区种162窝, 保证667 m2种植4500窝。每个小区间设40 cm的走道, 四周设保护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

由表1可知, 生育期最短的是夏波蒂, 仅79 d, 比米拉早熟10 d, 最长的是鄂马铃薯5号, 长达98 d, 比米拉晚熟9 d;株高最高的是渝薯1号78 cm, 最矮的是爱德53 61 cm;商品率最高的是夏波蒂, 最低的是定薯1号;参试品种米拉、夏波蒂、定薯1号不抗晚疫病, 其他品种抗晚疫病能力较强。

2.2 产量

由表2可知, 每667 m2产量最高的是鄂马铃薯8号, 达2693.3 kg, 比米拉增产826.6 kg, 增产率为44.3%;其次是鄂马铃薯5号, 达2426.7 kg, 比米拉增产560 kg, 增产率为30.0%;其后是渝薯1号 (1933.3 kg) 。产量最低的是夏波蒂, 仅有1546.7 kg, 比米拉减产320 kg, 减产率为17.1%。

通过对7个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分析, 得出高产的中晚熟品种是鄂马铃薯8号, 晚熟品种是鄂马铃薯5号, 适宜鲜食;渝薯1号是中熟品种, 抗晚疫病, 适宜鲜食和秋季作种薯;夏波蒂早熟, 不抗晚疫病, 适宜加工薯条;定薯1号是早熟品种, 不抗晚疫病, 适宜用作淀粉加工。

2.3 综合性状评价

(1) 鄂马铃薯8号

中晚熟品种, 生育期93 d, 株型直立, 生长势强, 茎绿色, 叶片较小, 株高68 cm, 花冠白色, 开花繁茂, 黄皮白肉, 匍匐茎短, 块茎表皮光滑、长扁形, 大而整齐, 芽眼浅而少, 结薯集中。稳产、丰产性好, 适宜武隆县海拔700~1000 m的山地种植, 商品率85%, 抗病能力强, 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

(2) 鄂马铃薯5号

晚熟品种, 生育期98 d, 株型较广散, 生长势强, 植株整齐, 茎绿色, 叶片较小, 株高65 cm, 花冠白色, 黄皮白肉, 匍匐茎短, 块茎表皮光滑、长扁形, 大而整齐, 芽眼浅而少, 结薯集中。稳产、丰产性好, 适宜武隆县海拔700~1000 m的山地种植, 商品率83%, 抗病能力强, 是一个适应性较强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

(3) 爱德53

中熟品种, 生育期85 d, 株型直立, 生长势强, 植株不整齐, 茎紫色, 叶浅绿色, 叶片较大, 株高61 cm, 花冠紫色, 黄皮黄肉, 匍匐茎短, 块茎表皮光滑、长扁圆形, 薯块整齐, 芽眼浅而少, 结薯集中。稳产、丰产性差, 适宜武隆县海拔7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 商品率71%, 抗病能力中等, 是一个外观性好的蔬菜型马铃薯品种。

(4) 渝薯1号

中熟品种, 生育期89 d, 株型直立, 生长势强, 植株生长整齐, 茎、叶浅绿色, 叶片大, 株高78 cm, 花冠白色, 黄皮白肉, 匍匐茎短, 块茎表皮光滑、圆形, 薯块整齐, 芽眼中等深, 结薯集中。稳产、丰产性中等, 适宜武隆县海拔700 m以下的山地种植, 商品率65%, 抗病能力中等, 是一个适应作秋马铃薯种的好品种。

(5) 夏波蒂

株型开展, 生育期79 d, 早熟, 茎、叶浅绿色, 叶片大, 株高63 cm, 花冠白色, 花量少, 黄皮黄肉, 匍匐茎短, 块茎表皮光滑、长圆形, 薯块整齐, 芽眼浅而突出, 结薯少而集中。稳产、丰产性差, 是加工薯条的品种。

(6) 定薯1号

株型开展, 生育期79 d, 早熟, 茎、叶浅绿色, 叶片大, 株高74 cm, 花冠白色, 花量少, 黄皮黄肉, 匍匐茎短, 块茎表皮光滑略粗糙、扁形, 薯块整齐, 芽眼浅而少, 结薯少而集中。稳产、丰产性差。

(7) 米拉 (对照)

中熟, 全生育期89 d, 株型开展, 分枝数中等, 株高75 cm, 花冠白色, 花量少, 黄皮黄肉, 匍匐茎较长, 结薯较分散, 块茎表皮光滑、长筒型、大小中等, 顶部较粗糙, 芽眼较多, 深度中等, 商品率69%。较感晚疫病。

3 小结

3.三个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篇三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

中图分类号:S5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02

马铃薯作为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农作物,具有耐抗性强、适用性广、见效快、收益高等特点,也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之外的第四大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福建作为我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省份之一,具有冬季种植的区域特点,近年来马铃薯的产量和种植面积稳步升高,满足了人们越来越高的需求[1]。为了进一步搞好冬季农业,2014年古田县种子管理站引进了中薯3号、紫花851和克新3号这3个马铃薯新品种,古田县城西街道农技站以福克212作为对照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探索其生理特性,为古田县筛选和推广应用优质、高产的马铃薯品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本试验的供试品种选用中薯3号、紫花851、克新3号和福克212,其中福克212在古田区已经推广应用,是对照品种,其余3个是引进的新品种。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品种一个处理,试验小区面积共20 m2,分12个小区,每个小区2畦,小区周围设置保护行,4个品种随机区组排列,进行3次重复试验。整地按畦带沟宽1.1 m整成畦高25 cm的高畦,每畦种2行,株距30 cm,行距30 cm,每个小区采用穴播种植90穴[2]。

1.3 试验地基本概况和栽培管理

试验地采用人工整地,土壤耕层深厚肥沃、土质呈微酸性的轻沙壤土,排灌良好,地力均匀分布,前茬为单季稻。种植过程中灌溉4次,共分3次采用吡虫啉、杜邦克露1 000倍、安克750倍防治蚜虫、晚疫病等,农药为叶面喷施,试验按照古田县当地大田生产习惯进行田间管理,各个试验小区保持一致的管理措施,观察并记载马铃薯的生育进度、病虫害发生情况、食用品质等调查的结果,根据分配好的小区分组实际测定新鲜马铃薯的产量[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比较

田间调查各品种马铃薯的生育期、单株平均高度、单株的分枝数、单株薯块重以及单株结薯个数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上述各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比较的结果表明: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马铃薯的生育期、单株平均高度、单株的分枝数以及单株结薯个数,其中单株分枝数呈现显著水平(r= -0.5731),单株平均高度的显著水平最高(r=-0.6028),另外2个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此外,单株薯块质量与产量表现为正相关,但是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大。通径分析显示单株高度和单株分枝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分别是0.6049和0.5231[4]。

2.2 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

各品种的产量结果统计见表2。从表2各品种的产量结果可以看出,中薯3号、紫花851、克新3号的产量比对照品种福克212要高。其中新品种中薯3号的平均产量最高,比对照组高出369 kg,达到极其显著水平,与克新3号相比,产量高出303 kg,达到较高显著水平,比紫花851高出182 kg,显著水平中等。紫花851和福克212相比,显著水平较高,克新3号和福克212产量相近,显著水平不明显[5]。

2.3 农艺性状和抗病性

各个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见表3。从各个品种的生育期和结薯情况比较看出,中薯3号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最短,是65.5 d,比紫花851要缩短了6 d,显著水平最高,单株高度和单株的分枝数以及单株薯块重都达到了极高的显著水平,与其他品种的差异显著,单株结薯个数显著水平低于其他品种。另外,紫花851调查的各个因素显著水平要比克新3号和福克212高,后两者的显著水平差异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中,各品种表现性状差异较大,下面分别介绍各个品种培育期间的主要性状,并对以后推广使用提出建议。

中薯3号:该品种全生育期时间段只有65.5 d,是早熟品种。植株不易倾斜,生长形势较强,出苗率98.9%,株高45.4 cm,植株分支较多,叶色浓绿,叶缘呈波浪状,株型生长紧凑,块茎膨大饱满。所结果实是淡黄色,集中且呈长圆形且食用味道好,单株薯块重930.2 g,感染晚疫病的概率低,为32.1%。和其他品种对比可知,中薯3号食用品质好而且不受冻害的影响,结实多且后期生长旺盛,可以在古田县进一步推广种植。

紫花851:3次重复试验得出该品种鲜薯平均产量仅次于中薯3号,为2 818.68 kg,但是全生育期最长,71.5 d收获,出苗率92.7%,株高43.2 cm,单株分枝数中等,叶片和茎都呈现绿色,没有花蕾,果实呈淡黄色,饱满呈椭圆形,有少数裂薯症状出现,食用品质好,和克新3号、福克212对比,紫花851受冻害的影响较小,产量较高,可以在古田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克新3号:与福克212(对照品种)相比,两品种性状类似。克新3号的产量比对照组多20.2 kg,但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较长且单株结实的个数较少。该品种地上生长部分一直正常,叶片带绿,薯型是椭圆形,薯肉颜色略黄,没有空心出现,裂薯率偏高,为5.1%,长势中等,晚疫病情况较为严重,食用品质较好。鉴于该试验重复次数较少,对克新3号的生物形状不能全面得知,建议下一年多设置试点进行深入研究。

福克212:作为对照组该品种鲜薯平均产量2 631.67 kg/hm2,从出苗到成熟的全生育期是69.5 d,单株高度平均39.5 cm,分枝少,单株薯块重量为810.3 g,出苗率95.9%。培育出的植株叶片颜色浓绿,茎呈现绿色,后期薯块生长速度较快,果实性状是圆形偏扁,二次生长和空心的情况很少,食用品质好,福克212的晚疫病发病率较高,为68.7%,病情指数7.11%。虽然目前已经大面积推广种植,但是后期生长中叶片过早脱落,茎蔓枯死,受冻害影响较大,建议逐年缩减其种植面积,利用性状较好的中薯3号取代。

4 总结

通过引种的三种马铃薯新品种,以福克212作为对照品种进行3次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的品种生育期短,产量高,抗病性较强,适合在古田大面积推广种植。紫花851产量次于中薯3号,单株结薯个数较多,食用品质好,可以推广种植。克新3号的产量稳定性和食用品质等综合性状表现一般,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参考文献

[1]陈志.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6):35-36.

[2]钟芹辅,罗龙学,金传旭.马铃薯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59-161.

[3]翁定河.南方马铃薯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及对应技术措施[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16-21.

[4]张招娟,张伟,陈选阳,等.北美马铃薯新品种在福建冬种的表现[J].中国马铃薯,2009,23(4):193-196.

[5]罗维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8(1):69-71.

4.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篇四

1、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 (系) 分别为:H78、凡10、沈农09401、盐粳1201、LDC126、盐粳237、沈农8121、凡11、盐粳1101、LDC269。对照品种为:盐丰47。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大洼县王家镇农科园示范基地。试验地为盐渍型水稻土, 肥力中等, 地力均匀, 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每个品种试验区面积11.7m2, 四周设保护行, 设2次重复, 采用工厂化大棚育苗, 4月13日播种, 5月24日插秧, 栽培密度9×4寸, 每穴3~4株, 试验区的田间管理如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都是在相同条件下统一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 (系) 生育期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 相同播种期下 (4月13日) , 各处理出苗基本一致;各处理的生育期均在155~160天之间, 能够正常成熟, 为中熟品种 (系) 。生育期最长的盐粳1101、沈农09401为160天, 最短的凡10、LDC126、凡11、LDC269为155天, 与对照盐丰47比较, 生育期差异不大。

2.2 品种 (系) 室内考种及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产量是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构成的。影响单位面积穗数的重要因素是品种分蘖能力特性。从产量结果看 (见表2) , 盐粳237、LDC126、H78、沈农8121、沈农09401较对照盐丰47减产, 其余品种 (系) 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其中综合性状好、增产幅度较大的是凡10、盐粳1201、盐粳1101、凡11、LDC269。

2.2.1 产量性状比较:

由表2中揭示, 有5个品种亩产超过对照盐丰47。

2.2.2 株高性状比较:

处理凡11最高 (126cm) , LDC126最矮 (103.5cm) 。其余株高从高到矮依次为:凡10、H78、沈农8121、LDC269、盐粳237、盐粳1201、盐粳1101、沈农09401、盐丰47。

2.2.3 穗长比较:

从穗长看, 凡11、凡10较为突出, 沈农8121、H78较短, 其余品种 (系) 均在16~18cm之间。

2.2.4有效穗数比较:

盐粳1101分蘖力最强, 成穗最高, 其次是凡10;沈农09401最差。

2.2.5 成粒数比较:

成粒数LDC269最高, 为150粒/穗;沈农8121最低, 为88.3粒/穗。

2.2.6 千粒重比较:

籽粒最饱满的是盐粳1201, 千粒重为27.9g;最轻的是H78, 千粒重为21.09g。

2.2.7 结实率比较:

LDC269最高, 为90.8%;其次为盐粳237、沈农09401、盐粳1201, 分别为90.1%, 89.5%, 89.1%;凡10最低, 为65.9%。

3、结论与讨论

经以上分析得出:参加试验的10个品种 (系) 中, 凡10、盐粳1201、盐粳1101、凡11、LDC269五个品种 (系) 的产量性状较为突出。凡10生育期短, 植株较高, 穗长, 分蘖能力强, 产量高, 但千粒重小, 结实率低;盐粳1201生育期长, 分蘖能力一般, 但籽粒饱满, 结实率高, 产量较高;盐粳1101生育期长, 分蘖能力强, 籽粒饱满, 结实率较高, 产量较高;凡11生育期短, 分蘖能力较弱, 但籽粒饱满, 结实率高, 产量较高;LDC269生育期短, 结实率高, 产量较高, 但分蘖能力较弱, 千粒重小。其余品种 (系) 产量低于对照品种。

综上所述, 综合考虑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初步认为比较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 (系) 为盐粳1201、盐粳1101、凡11。凡10、LDC269虽然产量较高, 但籽粒饱满程度低 (千粒重小) , 市场价值较低, 需要改变栽培方式, 进一步试验调查。此结论仅为试验结果, 其品种 (系) 的特征、特性需进一步验证。

摘要:通过对10个水稻新品种 (系) 的试验, 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盐粳1201、盐粳1101、凡11等三个品种 (系) 在试验中表现突出, 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5.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篇五

关键词:内蒙古;河套地区;籽瓜;品种引进;比较

河套地区地处内蒙古西部,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全年≥10℃的有效积温2900-3200℃,气温日较差14℃左右,无霜期约130d,年平均降水量150mm。特别适合瓜类生产,是瓜类生产优势产区。籽瓜作为本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在瓜类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种植面积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000hm2发展到现在已逾2万hm2。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生产中栽培品种的退化老化、品质良莠不齐、病虫害日趋严重等问题阻碍了籽瓜种植效益的提高。本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区种植的籽瓜优良品种,满足籽瓜产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7个,分别为西域l号(新疆西域种业公司提供),子鼎大片、新籽1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6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09-S-1、09-S-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开发研究中心提供),甜籽1号、GN-2(甘肃农业大学瓜类研究所提供)。

1.2试验概况

试验于2010年5-10月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盛合镇桃来村进行。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马铃薯。667m2施磷酸二铵25kg,尿素5kg采用起垄覆膜双行栽培,覆幅宽70cm地膜,垄面中至中距离170cm。大行距100cm,小行距70cm,株距27cm,折合667m2栽植2906株。不整枝,自然生长,其他栽培管理与当地常规生产相同。

1.3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顺序排列,1次重复,小区面积44.2m2,每小区192株。试验地四周设与小区宽度相同的保护行。2010年5月18日采用直播法播种,9月12日收获。收获时对每个小区收获的果实全部称质量,取籽;每个品种选取5个果实进行果实性状测定;每个品种选取5个果实籽粒自然干燥后。于9月20日进行籽粒性状测定;收获的籽粒自然干燥、去秕籽后,于10月14日称质量,测试籽粒产量。

田间生长表现调查参考“国家西瓜品种试验方案”调查记载标准,采用5级评价标准,即生长势5级评价:(1)弱,(2)较弱,(3)中,(4)较强,(5)强;抗病性5级评价:(1)弱,(2)较弱,(3)中,(4)较强,(5)强;坐果难易5级评价:(1)难,(2)较难,(3)中,(4)较易,(5)易。

对成熟籽粒进行翘板率测试,以衡量籽瓜成熟程度或品种特征。翘板率是指有表面不平整。翘起、下陷斑或扭曲现象瓜籽的百分率,翘板瓜籽分为重翘片(籽面中间凹陷成槽或扭曲成团,极难磕开,种仁不能整取),中翘片(板面有2处以上翘起或1处下陷斑,直径≥2mm,难磕食,种仁难整取),轻翘片(板面1处轻微翘起,易磕食,种仁能整取)。

2结果与分析

2.1籽瓜田间生长表现

通过田间调查,这7个籽瓜品种田间植株生长表现基本一致无差异,均表现为植株长势强,易坐果,抗逆性强,抗病性强,生长前中后期无病害发生。除子鼎大片果实整齐性较差,其他6个品种果实均较整齐(表1)。在田间物候期表现上,7个品种基本一致,在7月1日前后开花,8月20日左右成熟,果实发育期50~51d。

2.2籽瓜果实性状

通过果实性状测试可以看出,参试7个品种果实外观均为圆球形。属小果类型,甜籽1号单果质量较大、为3kg,新籽1号最小、为1.4 kg,其余为2kg左右。从瓤色看,甜籽1号为淡黄色,其余均为白

色。果肉质地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甜籽1号稍高、为6.2%,其余极低、在2.6%-3.4%(表2)。

2.3籽瓜籽粒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7个籽瓜品种中子鼎大片籽粒不纯有3种类型(黑边自心、浅褐色缺刻边缘、黑稍有白心),甜籽1号为黑籽。其余5个均为黑边白心类型。籽粒大小从籽粒纵径/籽粒横径和千粒质量看,甜籽1号最小,籽粒纵径/籽粒横径为1.1cm/0.7cm,千粒质量0.1018kg,为小籽类型,其余6个品种籽粒纵径,籽粒横径在1.6~1.7cm/1.0~1.2cm,千粒质量在0.2113~0.3135kg,均为大粒即大片类型,其中西域1号和09-S-2千粒质量分居第1和第2位,新籽1号居第3位。甜籽1号单果籽粒数量最多,平均为429粒:其余大片品种在137~257粒,新籽1号较少、为137粒。从翘板率上看,甜籽1号翘板率最低,而且无重翘片和中翘片。轻翘片率仅为10%;西域1号中翘片率为20%,其余5个品种籽粒均无重翘片,中翘片较少,主要是轻翘片,如09-S-2翘板率为44%(其中中翘片率3%)、新籽1号为55%(其中中翘片率7%)、GN-2为56%(其中中翘片率5%)、09-S-1为69%(其中中翘片率10%)。基本上不影响其籽粒的商品价值。

2.4籽瓜产量指标

从折合667m2产籽量看,产籽量在200kg以上的有2个品种,09-S-1667m2产籽量221.8kg,在7个参试品种中居第1位,产籽率3.0%,其次为西域1号,667m2产籽量209.8kg,居第2位,产籽率2.7%;甜籽1号产籽量117.7kg,产籽率1.3%,在7个参试品种中最低:其余5个品种产籽量134.3-143.4kg,产籽率2.5%~3.0%,差别均不大。

3讨论与结论

籽瓜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引进的7个籽瓜品种果实发育期50d左右,抗病性强,生长前中后期无病害发生,均适应在当地生长。西域1号、09-S-1、09-S-2、GN-2和新籽1号5个品种籽粒属同一类型、为黑边白心、大片;从综合性状看,西域1号、09-S-1和新籽1号3个品种表现较好,片大、较平整,产量高,在当地生产上应用前景看好。本试验仅进行了引进品种的比较筛选,下一步可把初步筛选出的3个品种,与当地生产上主栽的同类型品种作对照进一步进行生产试验,选出优于对照,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籽瓜新品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籽瓜产业发展。甜籽1号属小籽黑片类型,片平整。只有10%的轻翘板率,可选用当地生产上小籽类型如红小片作对照进一步试验,作为生产上备用品种。根据市场需求种植。子鼎大片品种籽粒纯度差。果实整齐性也较差,可重新引种试验。

参考文献

[1]甘肃省园艺学会瓜类专业委员会,对黑籽瓜生产与研究中一些术语与标准界定的意见[J].中国西瓜甜瓜,1999(2):31-33.

6.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 篇六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引进的948k、lx_53、lx_22、lx_16、黑美人、新大坪6个新品种和4个当家品种下寨65、青薯9号、青薯2号、青薯168。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良教试验农场和塔尔镇药草王庄村进行。土壤为栗钙土, 肥力中等, 前茬为小麦。试验未施农家肥。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设10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 以下寨65 (CK1) 、青薯168 (CK2) 、青薯2号 (CK3) 为对照。3次重复, 行向南北, 小区面积20 m2 (10 m×2 m) , 3行区, 小区种薯150株, 每行50株, 行距66 cm、株距20 cm, 区组间距40 cm, 重复间距50 cm。

1.4 试验实施

试验于4月25日播种, 在马铃薯生育期间进行了除草和培土和田间管理工作。统一于9月18日收获。10月上旬对试验小区进行测产、起收, 并测定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 对其生长情况、品种特性调查汇总。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马铃薯品种出苗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 948k、新大坪、lx_53属于中早熟品种, 其他品种属于中晚熟品种。lx_22、lx_16、青薯9号、青薯2号 (CK3) 出苗率最高, 达到100%, lx_53、新大坪、青薯168 (CK2) 、黑美人、948k出苗率只有83.5%。青薯9号、lx_22、青薯2号 (CK3) 的生长势比较旺盛, 株高较高, 叶深绿色或绿色, 品种表现为抗病, 生育指标理想;黑美人、948k生长势最弱;其他品种为中等。

2.2 考种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在参试品种中, lx_22、青薯9号、lx_16的穴薯重最大、商品率最高, 商品率均高于对照。依次是lx_53、新大坪、下寨65 (CK1) 、青薯168 (CK2) 、948k。其中lx_22、青薯9号、青薯2号 (CK3) 、lx_16以大薯为主, 商品率达到80%以上, 符合马铃薯的加工指标。

2.3 产量及其差异性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在参选的10个品种中产量以青薯9号最高, 产量达到53.55 t/hm2, lx_22次之, 为51.40 t/hm2, 依次分别为青薯2号 (CK3) 42.55 t/hm2、下寨65 (CK1) 42.00 t/hm2、lx_53 32.10 t/hm2、新大坪29.15 t/hm2、黑美人24.85 t/hm2、lx_16 23.15 t/hm2、948k 19.10 t/hm2、青薯168 (CK2) 17.40 t/hm2。青薯9号比CK1、CK2、CK3分别增产27.5%、207.8%、25.9%;lx_22分别增产22.4%、195.4%、20.8%。当家品种下寨65与lx_22、青薯9号、青薯2号相比产量低, 好于其他品种。当地品种青薯168与各参试品种相比表现最差。各参试品种相比, 青薯9号、lx_22都好于青薯2号。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2009年土壤墒情好, 各参试品种的出苗都比较理想。青薯9号、lx_22、青薯2号的生长势比较旺盛, 株高较高, 叶深绿色或绿色, 品种表现为抗病, 生育指标理想;黑美人、948k生长势最弱, 其他品种为中等。青薯9号、lx_22、青薯2号的株高分别为152.0、152.0、162.0 cm, 茎粗分别为1.49、2.50、1.96 cm, 穴分枝数分别为:4.6、5.2、3.6个, 表现出生长旺盛、生育指标理想。青薯9号、lx_22薯形椭圆, 皮色红、黄, 肉色黄, 芽眼浅。参试品种中黑美人的穴结薯虽然最多, 但单个薯重却最小, 商品率最低, 表现一般。在参试品种中lx_22、青薯9号、青薯2号、lx_16的穴薯重最大、商品率最高, 商品率均高于对照。依次是lx_53、新大坪、下寨65、青薯168、948k穴薯重最小。其中lx_22、青薯9号、青薯2号、lx_16以大薯为主, 商品率达到80%以上, 符合马铃薯的加工指标。通过品种比较试验, 青薯9号特别是lx_22表现稳定, 2个品种在大通县的适应性、丰产性较好。当家品种下寨65和青薯168退化严重, 青薯2号比较稳定。其中lx_53、新大坪、lx_16、948k薯型好、商品率高, 但产量低, 病害严重。

参考文献

[1]陈少珍, 郑龙川, 洪跃通.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 2007 (4) :39-41.

[2]范军芳.马铃薯新品种 (系) 引进试验简报[J].现代农业, 2007 (11) :58.

[3]刘正玉, 曾钰婷, 斯年, 等.拉萨市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J].西藏农业科技, 2010 (1) :25-28.

[4]戴琪鹏, 殷亚红.2007年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对比试验总结[J].种子世界, 2008 (1) :21-22.

[5]陈中坚, 王勇, 杨爱国.文山州脱毒马铃薯品比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 2001 (4) :18-20.

【马铃薯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初报】推荐阅读:

马铃薯教学计划08-30

我爱家乡的马铃薯范文09-16

第一单元《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反思08-04

上一篇:西安的华山写景作文400字下一篇:感恩父母一封家书小学生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