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强音》读后感(6篇)
1.《生命的强音》读后感 篇一
泪是酸的,血是红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题记
夜深人静,昙花等待了一天后,在人们深睡的那一刻绽放了。那一刻,是他们享受生命的一刻。然而,绽放则代表它们以后将面临死亡,将再也享受不到生命的美好!
然而,人们不同于昙花。人们在一次成功后有再一次享受成功的机会——只要肯奋进。
张杰——一个曾经的穷孩子。到如今,他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歌神。人们常说:“他唱的不是歌,是灵魂!”在登上舞台的那一刻,他用心将自己的成果唱出来的那一刻,他成功了!在那以后,他并没有享受一时的成功,而是花更多的努力,更用心去面对音乐,给歌迷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在成功时,我们心中免不了一时的喜悦,喜悦后,更多的是发奋努力,但倘若第一次失败了呢?
郎朗——奥运会上,一个众人瞩目的焦点:那轻捷的手势,那传神的表情,和那动人的琴声,都不禁令人赞叹。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知道,曾经的`他被开除过,原因是:老师认为他并不是弹琴的料,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如今他成功了,这正是他用一次次失败换来的。那一刻,他成为了生命中最强的音符!
如今,我们虽仅仅只是一个学生,然而,却要面对许多的挑战。在班上,为了保住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而发奋,升学时,为了学位而战。这一切,只要一放弃,就会败下来。如同赛场上的运动员一般,唯一要做的,就是跑,尽力的跑,稍一停下来,就会被超越。不幸的,也许在也追不上了。
对于我而言生命中没有被打败,只有自己让自己失败罢了。一切的“我不行。”“我输了”都是借口。相信自己“我可以”每一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奋进吧!努力吧!改变自己平凡,不如意的人生,成为自己心中的最强音!
不要再默默的当那个无名的配角,奋斗起来,当那颗舞台中央最闪亮的明星,当人生的主角。人生就如同是永不停息的长河,只有一直奋进!一直奋进!
琴键上的“do”已是人们早早遗忘的对象,我们要做的就是当那个令人流连忘返的“Si”!
2.无臂男孩的生命最强音 篇二
90后的他出生在四川米易县的一个幸福家庭,童年无忧无虑。他本可以一直快乐下去,可这一切却在6岁那年戛然而止。那天,他一个人无聊,就在家门口折纸飞机,他追着忽高忽低的纸飞机来到了附近的工厂。纸飞机落地了,他捡起再次抛向空中,这一次,纸飞机腾空而起,一下子飞到了变压器上。他想都没想,顺着旁边的一堆杂物爬上去捡。刚刚上去,他就触电昏迷了。等他醒来时,整个人生彻底地被改变了,为了保住生命,他的双臂被从肩膀处截掉了。
懵懂的他只是对着空空的衣袖发呆,像返回到了刚出生时,一切都要重新学起。一天洗脸时,父亲把洗好的湿毛巾放到他的脚上,让他用脚举起毛巾擦脸。他抬起脚,没控制好平衡,身体朝一边倒了下去。反复试了几次,他才慢慢掌握好平衡,身体还很虚弱的他直到大汗淋淋时,才用这种方法把脸洗干净。这是他用脚做的第一件事,虽然很难,但终于踏出了第一步。接下來,父亲又教他用脚握笔写字和刷牙。出院后,他在家练习了10个多月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生活上的事情基本可以应对自如时,他才走进了小学的校门。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慢慢理解了那场猝不及防的事故带给他的不同。但他以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脚应对着各种磨砺,有条不紊地打理着自己的人生。不仅如此,他还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小学、初中和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14年,他迎来了高考。每次模拟考总分都超过重本线二三十分的他,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可他用脚写字的速度还是慢了些,每门课都有没答完的题,尤其是语文,他担心写不完作文会扣分更多,就先写作文,结果时间不够,很多题来不及思考只能随意作答。即使这样,他仍考出了538分的成绩,超过一本线3分。梦想着能读一本院校的他,志愿只填报了四川省的三所重点大学,没想到却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
命运又一次将他打到了谷底,但他笃定地相信自己并没发挥出真实的水平。他选择了复读,要用一年的时间将自己送进重点大学。这一年,他更专注于学习,更加认真努力,同时,也在不断训练自己用脚写字答题的速度。
越努力越幸运,也许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汗水终于使命运为他打开一扇希望之窗。2015年5月,教育部颁布新规,特殊考生可享受照顾政策,他立即通过学校向招办提交了希望能在高考中携带特殊桌椅以及适当延长考试时间的申请。通过评估,他的申请获得了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的批准,不仅允许他携带特殊桌椅,每科考试为他延长30%的时间。最大的困难迎刃而解,留给他的只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6月7日,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此时的他,比一年前更加自信和从容。语文考试,他用脚不停地写了3小时15分钟,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都顺利完成了,而且有的科目还有检查的时间。
6月22日晚,高考成绩公布后,他瞬间成为了四川省关注度最高的考生。总成绩603分,超过四川一本线75分。这一刻,尘埃落定,等待他的将是梦想的起航。
他,就是无臂男孩彭超,一个坚信自己可以主宰命运的人。
有记者采访时问他:“对于命运的不公,有没有过抱怨?”彭超淡然地说:“生命就像一首乐曲,旋律是欢快还是悲伤要靠自己演绎,我希望自己的生命之曲会溢满阳光,就像我相信,即使没有双臂,我用脚同样可以奏响我的生命最强音。”
(编辑/张金余)
3.《生命的强音》读后感 篇三
在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长江小区有一家门脸不大的小超市,经营者武学林是我县万佛湖镇邵院村人。武学林是一位残疾人,20岁那年在苏州打工时因为发生触电事故,他的双腿和一只胳膊都被迫截肢.回到家乡后,武学林先后开过商店,养过鸭,原本也能自食其力,但2003年一场非典让他养鸭亏损了十几万元,这几年他在村里开商店也赚不了多少钱,同村在杭州打工的几个朋友了解情况后决定帮他一把,带他来到杭州开了间小超市。
(同期声:武学林“这边生意好做,民工多,经济比较活跃,这边的生意好做,朋友帮忙找这个店,投资十六万八千元,我自己当时只有三万多元接近四万元”)
在几位同乡的帮助下,武学林的小超市开张了,在杭州做工的徐茂根、徐茂兰夫妇这几年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武学林帮助,平时只要有空他们就来超市看望他。
同期声:徐茂兰“一个正常人这样发展都不容易,完全是靠他毅力,很坚强的,被他的毅力感动了,给他帮帮忙
在杭州这个小区周边有很多大超市,武学林的小超市只能延长时间才能多做点生意,只有一只手臂的他上货、下货、收钱、记账都很困难。
同期声:武学林“每天晚上,不管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天晚上要坐到两点半到三点,有时夜里十二点有许多人来买东西,有时要到(货架)上面整箱搬饮料,比较困难。
在店里忙碌的这位女孩是武学林的女儿,因为家庭负担重,初中没毕业就从老家来到杭州帮父亲照看超市。
同期声:武学林“我家两个小孩,大的十六岁替母亲挑了担子,母亲是精神病,也不正常,说普通话也不行,做生意一点不行,没犯病能烧烧饭洗洗衣,犯病就不行了,小儿子才十一岁,我家还有一个
母亲七十五岁了。
尽管武学林身上的担子还很重,但因为有梦想,他还要继续在这个城市打拼。
4.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 篇四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一
“十二五”规划的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的加快推进,使云南的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刚刚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任务,提出要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使云南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车道,开创全面发展新时代。这是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一项实际行动,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抉择,意义重大而深远。
近些年来,云南改革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1.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增速,城乡面貌变化显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纵向比,与我们自己的昨天比,成绩和进步鼓舞人心;但横向比,与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经济总量小、产业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以及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可以说是“不比不知道,一比睡不着觉”。特别是云南到处是山,人们习惯于把目光停留在周围的群山内,视野不开阔,容易自满自足,安于现状,这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最大障碍。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云南最硬的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任何风浪都不能受影响。”并强调要不断增强发展的勇气,不断创新发展的思路,不断壮大发展的实力,不断拓展发展的空间,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不断提高发展的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纵向比较看成绩,增强发展信心,横向比较找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这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是创造美好生活、提高各族人民幸福指数的根本要求。
迈开跨越发展步伐,最不能缺少的是勇气。当前,我们许多地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不是没有跨越发展的条件,也不是干部群众没有能力,而是缺少勇气。总觉得摆在自己面前的都是困难,都是不利条件,生怕跨出去后会失败。“狭路相逢勇者胜”,推动跨越发展,需要胆识气魄,需要“亮剑”精神。尤其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的思维方式,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清除各种障碍,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更坚实。
跨越发展得有“招”。“招”就是谋略,就是思路、措施、办法,就是战略战术。有勇有谋,方能不断胜利。就当前的任务看,如何针对“三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生态环保、民生保障、改革开放等领域存在的重大问题,创新发展思路,采取一些突破性措施?如何把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培育增大支柱产业,壮大发展实力?如何围绕“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城镇上山、农民进城”这个关键,加强耕地保护,转变用地方式,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如何大力推进公路、铁路、水运、通信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高发展保障水平?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拿出实实在在的招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奏响跨越发展的强音,履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需要良好精神状态。正如省委书记秦光荣说的那样:“不仅需要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工作,也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人格特征,建立更加切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性格、思维和行为体系。”我们要树立高原情怀、提倡大山精神,形成开拓、创新、奋进、包容的精神面貌,坚定执着、勇于担当、一往无前,推进云南进入跨越发展新阶段,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开创彩云之南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云南日报评论员)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九次党代会系列评论之二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云南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省委书记秦光荣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认真学习沿海开放经验,大胆创造沿边开放奇迹,开创云南全面发展新时代。”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以争分夺秒、时不我待的精神,做好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学习借鉴沿海经验十分重要。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科学发展的经验,凝聚着无数创业创新的智慧。他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宽阔高远的思想境界,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懈奋斗的文化品格,以及富而思进的时代风貌,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学习沿海经验,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式,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态度投入工作,我们才能承担好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断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做活沿边开放大文章,要求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宏大的气魄,来重新布局和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就是要按照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的要求,以大手笔书写奇迹。要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三大目标,努力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边疆更加安宁、环境更加优美的“七彩云南”;打通我国从西南方向联系世界、沿海与陆路互为补充的对外贸易大通道,创造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搭建一个中国联系东南亚、南亚、西亚三大市场的新的交易平台;着力推进和深化同周边国家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形式的人文交流合作,把云南建设成为向外展示中华文化、对内推介邻国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窗口;加强民族团结,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筑牢云南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内的共同发展作出贡献。
沿边开放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要从全省大局出发进行统筹和协调,加快构建滇中城市经济圈、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以滇中为重点的六大城市群、七条对外对内开放经济走廊的空间生产力布局。打好对外开放、绿色经济、扶贫攻坚、民族团结四张牌,进一步彰显云南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勇于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促创新、以开放促文明、以开放促开明,就一定能创造沿边开放奇迹,谱写彩云之南跨越发展新篇章。(云南日报评论员)
让幸福绽放高原
——写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前
七彩云南,四时花开不断,四季风物宜人,山川河流雄奇壮美,民族风情多彩多姿。这里被视为“秘境天堂”,是人们向往追求的乐土,羡慕称道的福地。
交相辉映的自然与人文风貌,让云南以美丽、神奇、丰饶著称于世,然而仅靠大自然的馈赠和特色文化的传承是不够的,云南之美,还要有美好的生活才名至实归;物阜民丰、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幸福家园,才是真正的云南魅力和云南形象。
云南美丽神奇,但也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发展任务艰巨,幸福云南建设任重道远。通过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着云南人民的幸福品质,不断充实和丰富着现代云南的全新内涵。
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维护并巩固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安宁的良好局面,成就鼓舞人心,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尤其是“十一五”期间,通过全省人民的生动实践和埋头苦干,云岭大地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我们以空前的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三分之二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一项接一项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以不断刷新的速度和力度,向被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就医难困扰的城乡推进,为高原儿女送去温暖与希望。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全省唱响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强音,努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先后启动实施了“七彩云南保护行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重大举措,生态文明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先后实施两轮“兴边富民工程”,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65万人,藏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特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稳定和谐的局面不断巩固。云南各族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人民群众不断增进的幸福感真真切切挂在脸上。
尽管成绩喜人、可圈可点,但我们切不可小富即安、固步自封、陶然自乐、安于现状。建设开放云南、和谐边疆、幸福家园,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全省各族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更是进一步提升云南魅力、塑造云南形象的必然要求。
千方百计增进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让云南成为和谐、安全、优美、舒适的福地——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云南发展进入又一个新起点和新阶段的时候,省委明确提出了更加务实、更加美好也更加体现人本情怀的目标。共建幸福家园,无疑是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取向,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这是生活更加富足的幸福家园。我们要着力推进富民强省,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推进教改、医改、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工作;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含金量,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要多谋富民之策、多行惠民之举、多求利民之效,切实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家庭、落实到每一个边疆群众,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是环境更加优美的幸福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的优势,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深入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以更大力度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力争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以更大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并发展好云南资源禀赋优越的绿水青山。
这是民族更加团结的幸福家园。我们要更加重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促使区域协调取得重要进展。必须坚持以统筹促协调、以协调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施好第三轮“兴边富民工程”,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产业培育等“十大工程”建设,构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边民定补”补助等“十项保障”体系,努力让边疆地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尽快好起来;认真编制实施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规划,全面落实《云南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努力让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更加巩固。
这是社会更加稳定的幸福家园。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切实抓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大胆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坚持群众观点,发扬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各种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洁净社会风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环境,坚决维护边境安宁和国家安全。
云南发展已进入厚积薄发、蓄势待发的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共建和谐边疆、幸福家园,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只要砥砺奋进、扎实苦干、不断进取,云南各族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丽的云南将更具魅力,七彩云南的形象将更加美好。
让我们为彩云之南各族人民的美好未来而祝福!(云南日报 南耀平)
立足新起点 共谋新发展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艳阳高照,海鸥翱翔。全省人民热切关注的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今日在昆明隆重开幕。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十二五”规划顺利开局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我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会议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及取得的经验,对我省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这对于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力量,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深入实施桥头堡战略,推动我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是我省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的5年。5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共云南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面贯彻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战胜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严峻挑战,紧密结合云南实际,审时度势,勤奋工作,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胜利完成了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实现重点突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这是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5年,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全省各族人民为此倍感振奋和自豪。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省委在深化省情认识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在贯彻宏观调控中抢抓政策机遇,在扩大开放中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深化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不竭动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建设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打下坚实基础。
这次大会,将确定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云南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描绘开放文明富裕幸福新云南的宏伟蓝图。全省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对盛会充满期盼、寄予厚望。为迎接党代会的召开,全省各行各业、各族干部群众以高涨的热情,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扎实苦干,以实际行动为党代会献上了一份份厚礼,为开好党代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有全省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的深情关切和大力支持,我们的蓝图将更加壮丽宏伟,我们的目标将更加振奋人心,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深信,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代表,一定能不负全省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重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在云南跨越发展的征程上谱写壮美新篇章。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云南日报)
吹响云岭大地跨越的号角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于昨日隆重召开,这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处于重要历史关头的一次重要会议。此次盛会的召开,恰逢“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这一宏伟蓝图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因而意义非同凡响,给人以无限憧憬和期待。
很多人说起云南,首先想到的一句话是“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继而想到的可能是“这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地方”。前一种评价世所公认,后一种评价虽囿于种种成见而有失偏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共和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伟大历史征程上,我们的确在不少方面落后于先进地区,迄今为止还处在奋力追赶的位置。
封闭的对立面是开放。其实,云南人从不缺少开放的胸襟和走出去的勇气。早在2000多年前,当中原百姓祖祖辈辈还靠着一方水土讨生活的时候,云南的先民们就开始走出大山,迈出了通向外部世界的脚步,足迹延伸至我国西藏及印度、尼泊尔乃至更远的地方。那些镌刻在云南千山万壑中的一个个清晰的马蹄印,那些回荡在岁月深处的清脆马铃声,无不记录着我们的祖先筚路蓝缕的开拓历程。茶马古道音尘绝,而今迈步从头越。正如秦光荣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历史性地把云南省从对外开放的末梢推向前沿——这是一次重要而宝贵的历史机遇,为云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后来居上提供了强大引擎,古老而美丽的云岭大地终于迎来了破茧成蝶、再创辉煌的发展良机。
值此重要历史关口,仅有豪情壮志是远远不够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前进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来都充满了艰难险阻。当机遇出现时,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对未来的理性规划。
令人欣慰的是,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我们看到了执政者的冷静和清醒。秦光荣指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较低、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较突出、科技和人才短板问题没有明显缓解、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凡此种种,皆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中,较之先进地区客观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能够看到差距并承认差距,直面困难和挑战,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难能可贵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正是一个执政党走向成熟、值得信赖的标志。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来都不是单行线,靠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不可能实现持续的良性发展。桥头堡战略大幕拉开,给云南经济建设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彩云之南的生态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党代会工作报告已经交上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生态立省和文化兴省的既定方针并未动摇,而且有了更进一步的、更为详尽和具体的实施计划;此外,推进法治云南建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教兴滇、人才强省等等一系列战略部署,都写了执政党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相信这些理性而又富有远见卓识的规划,可以为云南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最为突出、最振奋人心的亮点,是明确提出,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比2011年增加一倍以上。这“两个倍增”是民生福祉最直观的体现,与此相关的还有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的全面推进。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一切发展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这样的执政理念下,云南人民将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党代会会期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却为云南今后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段指明了发展和前进方向。这是一声嘹亮的号角,云岭大地已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由此我们可以期待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世人在提起云南时,不仅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会说,这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一个开放文明的地方,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一个人人享有幸福、尊严的人间天堂。(云南日报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早日实现富民强滇夙愿 省第九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秦光荣作题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报告,报告全文近2万字,凝结着云南5年来全体人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份报告将是指导云南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充盈开拓之气。字里行间,不墨守成规,报告要求“坚持立足云南、着眼全局,以宏大的气魄谋划云南改革发展。眼界绘宏图,魄力铸伟业”。在划时代的发展机遇面前,云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高远的视野、更加卓越的胆识,敢于摆脱束缚、推倒围墙、打破框框,自觉把云南发展放到全国和全球总体格局中定位,放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中谋划,以国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思维认识云南、建设云南、发展云南”。报告中,“四个翻番”、“两个倍增”、“滇企出境”、“央企入滇”、“森林云南”、“兴边富民”、“一圈一带六群七廊”、“八出省四出境铁路网”、“七出省四出境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等关键词,构成了云南波澜壮阔的大发展格局。
报告释放进取之心。“开放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现代文明的显著标志”。报告要求“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一个“新奇迹”,云南的进取之心表露无遗。“必须善于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敢闯敢试的开放经验,克服眼界不宽、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解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和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为加快桥头堡建设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报告不回避在大开放中的思想问题,提出在“八大”领域实现突破,实乃治本之举。
报告建树创新之意。虽然省委领导之前在不同场合,对云南的定位和发展有过精彩阐述,但一些新的发展思路或者新名词首次出现在省党代会的报告中,还是让人欣喜,高屋建瓴如“城镇上山”、“兴产业”、“大兴敬商重商之风”等。细微处如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让尝尽干旱之苦的云南增加抵抗力。而“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步伐”、“打破行政区划约束”和“沿边开放经济带”等战略思路,同样是首次写进省党代会报告,为滇中城市群、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及滇西北、滇西南“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指明了方向,上升为全省意志,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持。
报告立足务实之为。本次党代会的报告,不仅引领方向,还出现了一些操作性、指导性极强的工作任务安排,诸如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央企入滇和有实力的民企入滇,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培育近10户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施园区升级工程,提高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打造工程,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其中涉及多项任务指标,这在过去的党代会报告中极为罕见,显示出决策者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报告展露亲民之范。增收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福„„未来5年,云南将在增收、就业、保障、教育、健康等方面全力发力,“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为先”、“把兴边先富民、强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对百姓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也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作出回应,要求“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力度,保障各族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报告践行庄严之诺。“办好云南的事情,关键在党”。秦光荣用了近3000字的篇幅,着重阐述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普通民众来说,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基层基础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消极腐败等6类问题,承诺在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继续强化。报告要求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研读、解析报告,新意迭出,让人信心倍增。云南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为指针,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为4000多万人共同的奋斗目标,未来5年的图景,清晰夺目。
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就在眼前!(云南日报)
记者观察:差距·责任
差距,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大家议论的热词,背后却透着深深的思考。代表们从报告中读出了鼓舞人心的信息,也读出了其中的凝重。几乎每一位代表,都深切地感受到这份差距,关注着这份差距。从他们目光的凝注中,传递出一种忧患意识,更传递出他们的责任意识。
“放眼周边省区,原来跟云南发展条件相当的或不如云南的,现在都在赶超云南。所以跨越发展确实是对今后整个发展方式的定位,不快则慢,差距就会进一步拉大,排位会逐年下降。”
“云南的GDP排位在全国靠后,落后了。云南如果不跨越发展,不要说赶上全国,保住现有排位都不可能。只有坚持跨越发展,才能缩小云南与全国的差距。”
“听了报告,最深切的感受是,过去这5年,自己和自己比较,很自豪;横向比,应该看到我们的差距,云南人再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了,我们已经落后了。”
“如何谋划好今后5年的发展,是这次党代会最重要的话题和任务。面前是一个美好的宏伟蓝图,但同时也让人感觉到任务繁重艰巨,感觉到压力和挑战。我们和西部省份、邻近省份相比,差距在拉大,形势不容乐观。” 在省级机关代表的讨论中,记者明显感受到,“面对差距,云南必须跨越发展。”已成为代表们的共识。怎么跨越发展,代表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话语中透露出代表们对云南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明天负责的坚决态度和正面能量。(云南日报 记者 吴清泉)
万众一心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热烈祝贺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伴随激越的鼓点,满载丰收的硕果,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
这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围绕主题畅所欲言,集中精力共谋未来。会议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庄重、民主团结、求真务实、昂扬向上的浓郁氛围,展现出良好的会风和新的气象。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心聚力、与时俱进的大会。大会高度评价秦光荣同志代表八届省委所作的报告,认为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过去5年的成绩和基本经验,深刻分析云南基本省情、现实省情和发展省情,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既体现中央精神,又切合云南实际,凝炼了全省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智慧,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很多新突破,充分体现了省委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大会选举产生的第九届省委和省纪委,代表了全省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引领未来发展的好报告,众望所归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是大会取得的两大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描绘了宏伟蓝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未来5年,是我省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前进号角已经吹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的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顺应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高远、开放、包容的高原情怀,以坚定、担当、务实的大山精神,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努力奋斗。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必须牢牢把握桥头堡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拓展了云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学习沿海地区的开放经验,克服两眼向内、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以宏大气魄构建云南对外开放新格局,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迹,谱写跨越发展的壮丽篇章。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必须抓住跨越发展这个关键。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是我们的基本省情,发展不够快、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是我们的现实省情,潜力巨大、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广阔是我们的发展省情。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这个保障,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生动局面;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尽快缩小与全国的差距。要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子。
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关键在党。我们要针对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基层基础薄弱、制度落实不到位以及消极腐败等问题,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力强化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5.奏响服务发展富民的最强音 篇五
——盐城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侧记
盐城,江苏东部沿海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海滨湿地;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这里重建军部,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过。
2005年9月,盐城在全国第二批扩大试点城市中率先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国远程办、省远程办领导多次到盐城检查指导工作,对盐城开设远程教育“七一”数字电视频道、创办富民创业网络大学、搭建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等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近年来,盐城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建管学用并举,大胆探索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的方法和途径,奏响了远程教育服务发展富民的最强音。
建章立制
保障学用
建章立制,是远程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在建设之初,盐城市就注重加强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长效机制建设。建立了分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都成立了以党组织“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管理工作机构,落实了专职工作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主动参与,密切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先后制定出台了远程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管理使用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对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使用、远程教育设备的日常维护、运行经费的保障、学用工作的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明确,有效加强了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推动了远程教育学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2007年11月21日,盐城市“学习十七大,建设新农村——远程教育进村入户辅导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盐都区潘黄镇举行,正式拉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远程教育“面对面”专家直接辅导活动的序幕。这是盐城市加强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建立专家辅导制度的一项举措。活动中,全市共组织近500名专家、教授,举办各类专题培训辅导活动1100多场,培训近10万人。
为确保站点的正常使用,学用活动的正常开展,盐城市还把远程教育站点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纳入了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起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同期声】东台市远程办负责人: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地方财政每年专门划拨30万元,用于远程教育站点的日常维护和运行。教学资源是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活动开展的活水源头。盐城市建立了教学资源征集开发使用机制,在充分省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驻盐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远程教育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紧扣盐城产业特点和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发制作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乡土教材”,截止目前共制作了260多部课件,其中《邹虹彩京城创业路》、《沃野放歌》、《无公害农产品商品化技术》等近20部课件入选全国和省教学资源库。
搭建平台,支撑学用
2008年8月19日下午,依托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开办的“盐城市农村网络法制学校”正式开通,这是全省地市级首家农村网络法制学校,也是盐城市搭建的远程教育学用的又一新平台。
试点工作中,盐城市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较高和全国首批数字电视试点市的优势,开设了远程教育数字电视专用频道——“七一”频道,专门播放具有地方特色的远程教育电视节目。同时,还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了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网站“红色盐阜”网和各县(市、区)分站,为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提供信息浏览、课件学习、政策咨询、专家答疑等服务。两个市级辅助教学平台的建设,为盐城市远程教育学用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
【同期声】大丰市蚕桑站站长、农艺师 顾海洋
“石灰水用的是混浊液,要搅拌起来,而且如果用在扁子或墙上,一般是2%……”
金秋时节,大丰市裕南村远程教育点,10多位村民正通过网络视频与农技专家进行 “面对面”的接触。专家网络坐诊、农民远程受益,这是盐城市以富民创业网络大学为载体,开展远程教育服务“一村一品”的一个镜头。
2005年底,盐城市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成立了盐城市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对广大农民进行免费的技术和技能教育培训。截止目前,网络大学共建立实训基地806个,开展专家讲座、网上答疑、现场辅导、实地培训等教学活动3500多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
培树典型 引导学用
典型引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盐城市在推进远程教育各项工作,尤其学用工作中,十分注重典型的培树,通过身边的先进典型,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远程教育学用的积极性。盐都区龙冈镇的储巷村是远近闻名的柳编专业村,以前,产品总是靠农民经纪人走南闯北去推销,现在,随着远程教育深入开展,使不少经纪人学会了网上销售,孙俊竹就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之一,仅2008年上半年,他就通过互联网完成销售300多万元,是前两年的总和。
【同期声】盐都区龙冈镇储巷村农民经纪人孙俊竹:我们通过远程教育网,从网上学到不少东西,也找到不少少客户,也把我们的产品从中国销到国际上,像欧洲、日本、美国一些市场,从网上找到很多营销的渠道,还有一些农业技术,方方面面的,现代远程教育网对我们帮助很大。
孙俊竹通过远程教育的学用,使自己的产业越做越大,成为大家公认的致富能人。在今年的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网上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盐城市十大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
近年来,盐城市利用“红色盐阜”网,先后成功举办了“远程教育十大农业创业致富状元”、“远程教育学用致富标兵”网上评选等活动,并把典型的先进事迹制作成教学光盘下发,组织巡回宣讲。同时,还组织开展了远程教育示范镇、村创评活动,对站点管理好、设备使用好、学用情况好的站点进行表彰授牌。通过表彰典型,弘扬先进,有效激发了全市广大干群远程教育学用的热情。
创新载体,拓展学用
2008年4月至7月,盐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深入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教育实践活动,为配合活动深入开展,盐城市以“红色盐阜”网站为载体,组织开展了“我为盐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实现盐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网上建言献策,共收到各类质量较高的建议237条,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近年来,盐城市通过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管理效益年”、“远程教育服务发展年”等活动,创新载体,开展特色活动,不断推进远程教育学用活动的深入开展。
搭建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分类筛选相关网络资源,设臵便民服务网页,为党员群众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网络服务,群众形象地称之为网上服务“百事通”。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盐城市在部分乡镇和村进行试点,现正逐步在面上全面推开。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321个,其中滨海县东罾村、大丰市斗龙港村、盐都区仰徐村、亭湖区东南村四个村还建成了户外远程教育大型电子显示屏。农村网上党群服务中心的搭建,使农村远程教育点成为集党员干部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群众文化娱乐、信息化服务以及农村事务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受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也得到了全国远程办的充分肯定。
【同期声】群众1:现在有了网上党群服务中心,我们想要找什么东西,在上面一找就能找到,蛮方便的。
【同期声】群众2:现在我们对村里工作有什么疑问的,可以直接到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去看,比以前透明多了。
盐城市利用“红色盐阜”网站进行开展现代农业项目网上招商活动,共有11个高效农业项目在活动期间成功签约,其中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还把远程教育站点建成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倡导文明乡风的“宣传点”和“文化站”。2008年元旦,盐都区尚庄镇利用全镇远程教育站点与新浪网联合举办“新农村、新农民、冲新浪、迎新年农家乐”网络直播晚会,充分展示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风貌。
6.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课件 篇六
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本着《新课程理念》中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体现对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训练,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设计理念:
(1)少教多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将课堂营造成学生阅读、思考、倾听、交流的平台,指导学生总结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字词,提升理解和朗读
(2)主题教学:本单元的主题是“音乐”,结合文本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感染力,更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述说国歌震撼人心的力量。
(3)以读代讲,读写结合:通过指导学生抓课文关键词句提升朗读能力,在读中学习和感悟,用读展示学习成果,进而在多层次体验的基础上写写自己对国歌的领悟和情感。
3、教材解析:《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是北师大版语文第七册第九单元“音乐”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议论文,介绍了国歌创作的背景、歌曲的特点、产生的历史作用,以及被定为国歌的历史现实意义。作者怀着对词曲作者的缅怀敬仰之情所写,以抒情议论开头,以抒情议论结尾,论述的中心是:《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激发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而奋斗。
4、生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识字能力,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具有自主诵读的能力,能够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对比辨析等方式自学新词,对于课文的诵读和内容理解已经具备较强的能力,对历史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历史认知基础,易于激发爱国情感和引起集体共鸣。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历史认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提升朗读能力。
2、结合“音乐”的主题,进行文字和乐曲交互式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国歌所富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发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
3、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小组合作与展示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学习,提升学生诵读和理解的习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提升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
将文字和音乐有效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情感。
教法:资料筛选法、理解诵读法、拓展深化法;
学法:自主阅读法、诵读品味法;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国歌的历史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 歌曲导入:
(课前播放《义勇军进行曲》)
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国歌,它的歌词和曲调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主发言,初步体会歌曲激动人心的力量。)
这样的感觉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内心的强烈情感,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 初读课文,练习资料整合:
1、对于国歌,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基本资料,请大家自读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时间、人物、有关国歌意义的词句用横线勾画下来。
(学生自主读文)
2、尝试把自己所勾画的主要内容连缀起来,说成一段话,简要说说国歌的基本资料。
3、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文中所讲的国歌,让我们比较清晰、完整地了解一下。
(指名交流,检查资料筛选情况。)
4、大家的介绍顺序和内容都来自课文,我们选择了具体的资料进行说明。其实,我们还可以为课文设计一个结构图,了解国歌的产生过程。
从国歌的名称变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请大家快读默读课文,找找不同的段落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国歌?
(学生自读概括。)
交流:1、2自然段抒发人们听到国歌的感受。第3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第4、5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影响。第6、7自然段写《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联系筛选主要资料,并进行语串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对国歌有初步的了解,为后文学习做好铺垫。】
三、 学词读句,体会国歌力量:
1、请大家再读课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出发,重点的词语用三角标注,重点的句子下划波浪线。
(学生自读勾画。)
2、和同桌交流你所画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同桌交流学习)
3、老师也找了一些词句,看看和你的选择一样吗?
(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句,交流学习。)
(1)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2)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
(3)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周总理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越有进展,敌人越嫉恨我们,就越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一席话使人豁然开朗,全体政协委员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
(5)今天,我们唱起它,就会想起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前辈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成果,对照重点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
小结:一篇课文的感情力量,往往就在富有情感的词句中间,我们抓住这些词句,就可以走进作者的心里。
4、我们找的句子中重点词语都有一个特点——四字成语,这样的词语多了,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句的诵读节奏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习本课的新词,突破理解的难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掌握通过关键词解读文章的方法。】
四、聚焦亮点,体会人物情感:
1、文中还有一些词句,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但是,情感依然很深厚。你能找到哪些平凡却饱含深情的词句吗?试着用你的标志把他们划出来,可以写一两个词记录自己的感受,一会和大家交流。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标注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把你找到的词句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先读给大家听,在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
(小组交流、共享。)
3、全班交流:
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预设语句:
(1)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
(抓住“极大”、“立即”、“倾注”等词语体会聂耳对祖国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聂耳的创作热情。)
(2)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
(抓住“迅速”、“无数”体会人对歌曲的认同和喜爱,抓住“战斗号角”体会歌曲鼓舞人的情感力量。)
(3)于是,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抓住“高昂的战歌”体会歌曲的巨大影响力。)
(4)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讨论国歌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力荐用这首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毛主席、周总理都支持他们的意见。
(抓住“力荐”体会人们对歌曲的钟爱和肯定,从“支持”体会国家领导的认同感。)
(同时突破本文理解重点: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全面解读。《义勇军进行曲》不但在战争年代鼓舞着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在和平建设年代可以让我们不忘历史,警钟长鸣,发展国家,不断强大。)
小结:原来不管词句的形式如何,都可以表达同一种情感,那就是——对《义勇军进行曲》的喜爱,因为这首歌奏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乐曲的节奏和曲调最强,却代表了中华民族的( )强。(学生补充,体会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坚强、顽强、强大。)
这一个个的强音就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才合奏出了这样的一首民族崛起、催人奋进的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和交流,迁移抓词句促理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词曲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国歌的喜爱,体会“中华民族最强音”的真正含义。】
五、 议歌曲,落实读写结合:
1、在整篇课文中,作者用极富情感的词句表达了对国歌的感受和评价,你可以用上本文的新词谢谢自己对国歌的感受吗?
2、课件出示本课情感词语,学生落实书面写作。
3、知名交流,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内化学生对于国歌的情感体验,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将本课的新词落实书写和运用。】
六、合唱歌曲,升华感情表达:
1、最后,让我们一起合唱国歌,表达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师生齐唱国歌)
2、现在是和平发展时期,我们如何在国歌的鼓舞下演奏“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呢?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点评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师生合唱,展示中华最强音;奋发图强,表达浓浓爱国情。】
七、布置作业:
1、给家人朋友讲讲国歌的诞生故事。
【《生命的强音》读后感】推荐阅读:
奏响幸福民生的时代强音09-14
演讲稿—平凡中,我们奏响新时代的最强音07-17
生命的擎起读后感09-26
最美好的生命举止读后感06-16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作文10-03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后感07-2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900字08-10
《敦刻尔克》观后感:生命的名义09-30
生命与教育读后感07-07
四年级读后感:生命读后感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