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创新意识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农技推广机构调查)

2024-08-31

增强创新意识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农技推广机构调查)(共2篇)

1.增强创新意识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农技推广机构调查) 篇一

加强作风建设 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办事效率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市委书记刘强同志在市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上讲话精神,市国土资源局结合干部队伍的作风现状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以“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活动,从学习教育、理论武装入手,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执法能力,全力保护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创新国土资源部门新形象。

2009年市国土资源局做出“十项措施”、“九项承诺”和 “八不准”

一、工 作 措 施

1、深化政务公开,建立重要信息发布制度。以抚顺政务公开网、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为依托,将市局机关各处室工作职责、相关法律法规、监督管理事项、审批事项、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以及涉及管理相对人权益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部对外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2、设立“绿色通道”服务方式,对重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用地。落实“三减少、两提高、一转变”要求,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科学完善和相互制约的内部办理传递程序。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行政审批办理时限减半,对特需、特殊项目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3、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积极做好项目落地服务。积极服务棚户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采取超前介入,现场服务,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全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4、搞好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做好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保证建设项目落地。深入推进土地、矿产资源市场化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产权交易、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政府采购制度。以健全完善的土地、探矿权出让招拍挂为重点,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规范土地、矿产资源市场的开发秩序,依法治理矿产资源开发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5、利用国土资源部门信息资源优势,创造关注国土、关注未来的社会氛围。促进软环境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时向企业介绍发展的动态,加强政策信息引导。

6、开展“保增长、保红线”活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及时查处违法突出问题,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7、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实行净地出让,规范和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完成经营性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任务,实现政府收益目标。

8、加强耕地保护,强化集体土地管理。完成耕地占补平衡3000亩。继续开展土地整理复垦,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落实失地农民保障政策和办法,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

9、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预报、监测,尤其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加快地质环境生态恢复与灾害治理工作。健全信息网络体系、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社会监督体系、构筑重大事件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体系,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营造安全社会环境。

10、加强队伍作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厅、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变作风,强化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杜绝工作推诿扯皮,吃拿卡要,办事效率低下现象。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坚决杜绝以权谋私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二、服 务 承 诺

1、履行部门管理职能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积极优化环境促发展,热情服务民生促和谐。

2、落实首问负责制。凡第一位工作人员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和要办的业务,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认真办理。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要引导服务对象找有关部门办理。

3、进一步实施政务公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要向社会公开工作职能和职责、政策规定、办事程序和时限、收费标准等。加强行政审批制约督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4、实施“阳光工程”。严格实施“窗口一站式”服务,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加强监督。全面实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加大矿业权有偿出让力度,乙类矿产一律采取招标挂牌办法。

5、文明执法,依法办案。对群众投诉和举报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接到举报之日起10日内做出是否立案查处的决定,立案率100%。立案案件一般应在30日内做出处理决定,查处率90%以上。对涉及国土资源问题的群众来信来访,要及时依照信访规定受理,并告知处理结果。

6、加强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勤政廉政和廉洁自律。禁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吃、拿、卡、要行为。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工作人员不得接受管理对象的钱物礼品和宴请;不得参加管理对象出资的各种娱乐休闲和旅游活动;不得让管理对象报销应由单位或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准入股、投资和参与管理对象的生产经营活动。

7、项目建设当先行,实施“绿色通道”服务。针对沈抚同城化项目、招商引资园区项目、重大建设项目、涉及民生的棚改和危旧楼改造项目、国有企业改制项目,采取超前介入,专人负责,主动上门,全程跟踪方式,高效服务到位。

8、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坚持“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对上门群众热情接待,耐心解答问题,不推诿不刁难,恪守职业道德。

9、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对违反承诺行为的,可以直接向责任单位投诉;如对责任单位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向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部门投诉。对举报人员签署真实姓名的投诉举报,15日内向投诉举报人员反馈查办结果。

三、八 不 准

1、不准无故迟到早退;

2、不准串科室聊天闲谈与工作无关的事;

3、不准在办公室嬉笑和大声喧哗;

4、不准擅离职守;

5、不准利用办公电脑上网游戏;

6、不准在办公室长时间打私人电话;

7、不准在工作日午间饮酒;

8、不准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

2.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查 篇二

系部名称:食品系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

年级:2011级班级:02班姓名:高小云

学号: 113470204

实践时间: 2012年8月4日 至 2012 年8月6日 共 3天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主题,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创新机制、创新条件、创新人才等任务,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就如何加强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我们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结构

1、学历和职称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各种专业科技人员共有562人,大学本科占16.4%,大专占38.2%,中专以下占45.4%;具有高级职称的占全县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总数的1.8%,中级占15.6%,初级以下占82.6%。

2、编制及从业人员结构。2009年底,全县全民所有制涉农单位共核定编制654人,实有从业科技人员562人,其中农业核定编制285人,从业人员234人,林业核定编制97人,从业人员96人,畜牧业核定编制114人,从业人员70人,水利水产业核定编制59,从业人员58人。

(二)管理体制及经费来源

根据调研,全县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上由三种类型构成。

1、是政府主导服务型。以政府系列涉农部门构成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也是目前政府服务“三农”的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乡镇机构改革前由县、乡两级农技、农经、农机、林业、水利、水保、畜牧等技术站组成,分别为各自主管部门管理。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一级将农技、水保等站合并成立了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其人员和经费由乡镇政府管理,主管部门农牧局只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职称评审。林业、水产、畜牧在乡镇单独建站,人员、经费、业务指导由县级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农机部门类

似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但属差额事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财政只负担人员工资的80%。这些推广机构,在全县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畜牧、水产技术的开发、引进及推广应用,指导农户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外向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的转化和附加值,创办经营服务实体,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开展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等科技推广服务方面,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较好作用。

2、是政府引导服务型。主要是把县级科技推广单位具有一技之长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下派农业生产第一线,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形成科技人员基层创业,也就是科技特派员制度。全县目前已选派科技特派员148名,累计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35个,探索出了建立利益共同体等形式的运行机制。

3、是自发组织合作型。主要是由民间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构成,其服务对内为会员实行非盈利性的有偿服务,对外则以市场为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合作社)已发展到81个,会员(社员)达14170多人,带动农户导向,为自身的积累和为会员谋取最大化利益的商业操作。全县目前获得认证的3.8万户,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机械等领域,协会对发展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直接起着作用。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一)体系建设得到领导重视。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有关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际,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生产第一线,坚持走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农民,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管、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格局,定期深入基层、田间地头开展调研、现场办公,促进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调查显示,各地主导型农技推广网络已经形成,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县级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导,以乡(镇)农科站为基础新组建的跨乡镇中心区域站为辐射,以村级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

织为带动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得到加强,办公场所和人员得到落实,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有了保障。许多基层服务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可通过逐级咨询解决,还可通过“农业信息网”和拨打“农业118”服务热线等方式查询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方式的灵活多样性使服务质量有所提升,有效满足了农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信息技术需求。

(三)新技术推广有了较大进步。各县(市、区)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许多新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积极加强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民间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协作配合,广泛开展良种引进、典型培育、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等工作,加快了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特别是测土配方施肥、黄牛冻配改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率,提高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通过新技术推广,全市畜牧业实现了传统养殖向现代综合技术配套养殖,单家独户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传统饲养向新技术饲料饲养的“三个转变”,取得了饲养规模、配套技术、品种质量、安全水平的“四个提升”。全市粮食和畜牧良种利用率分别达到96%、90%以上。

(四)农业科技服务形式灵活多样。一是干部参与农业科技服务。新技术推广由于受季节及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少,作物种植面积广、养殖户分散的客观条件限制,县、乡两级服务机构为广泛开展新技术推广,采取优先培训基层干部,由基层干部分区包片带领群众种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既抓住了季节又保证了技术,还有效解决了人员少、技术推广进展缓慢的难题。二是大户带动作用成效显著。通过产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同类产品及技术的产量、质量形成的鲜明对比,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是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广度进一步加深。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农广校、科技示范基地,扎实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增强致富能力。

三、农业科技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入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几年,依靠项目支持县乡农技中心(区域站)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主要还是办公等基本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区域站,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不大,专业技术设备基本还是空白,有些检测检验必须依靠市级,有的甚至要依靠省里来完成。有些县农业技术人员的报酬也未得到落

实。

(二)人才资源短缺,结构不合理。有些地方农技部门都存在编制空缺现象,主要是受到事业单位逢进必考政策限制,新人进不来,农业科技人员断档较为普遍,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三)科技服务手段落后,创新方式不多。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联合协作不够,新技术推广服务方式创新不多,仍停留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示范带动等基本层面上,科技推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村一级除一些种养业发达地区成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会员服务以外,大部分村没有服务网点和信息网络服务。

四、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通过对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但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一)创新服务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单纯政府型的服务机构和公益性的服务方式已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也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已迫在眉睫。政府要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农、林、水等涉农部门配合,形成政府主导公益性服务、市场主导经营性服务的科技服务网络,既发挥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又拓展经营农资企业的参与;既发挥专家型人才的作用,又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要利用政策导向,吸引壮大农业科技服务队伍,补充基层科技力量的不足,逐步形成服务主体多形式、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加强网络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网络建设中,县、乡服务机构建设虽然还很薄弱,但有机构、有人员、有基本的服务设施,而相当一部分村组网络建设还是空白,县、乡服务缺乏承接。为此,要在继续重视加强县乡服务机构建设的同时,主攻点应放在村一级。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的村应进一步鼓励引导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支持和引导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组织与其他人员以自愿联合、共同投资、共担风险、民主管理和平等互助的原则,组建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和其他类型的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地处偏远或优势产业不明显的村组,要扶持发展农资经营户、科技示范户,建立科技联系点,对经营者和种养户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担当起对当地农户的基本生产技术指导,通过他们的辐射作用带动千家万户。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技术,办好农业科技信息网站和“农业科技118”服务热线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家咨询的服务作用。

(三)加强队伍建设。农业科技人员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细胞,他们的活力决定农业科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切实调整配备好农业科技专业人员,通过内部调整优化人员专业结构,使农技服务机构专业人员比例最低达到70%以上。同时要重视补充新鲜血液,在坚持农业科技人员全员聘用制,公开招聘、凡进必考、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等人事制度的前提下,人事部门在制定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计划时,应把农业科技人员列入计划,适当放宽招考条件,把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进农业科技人员队伍。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鼓励通过自学、进修深造和短期培训等形式,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农村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要重视农业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定向委培等形式,解决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工作绩效与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福利补贴挂钩,对有突出贡献者政府应给予重奖。

(四)转变服务方式。要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积极探索行政驱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通过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种养殖大户和产业化基地签订技术推广、承包合同,积极探索按合同要求提供规范化的有偿技术服务途径。通过以资金入股、项目技术参股等形式领办创办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机构等经济实体,探索农业科技推广投入回报新机制。通过转变服务方式,促使科技服务由单纯的技术推广向信息、技术、购销一体化综合服务转化,向农科教一体化转化,通过整合资源,引导组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产业协会等途径,提高技术的集成化水平,降低推广成本。

(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把农业科技服务当作公共事业来办,把增加政府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逐年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关于乡镇农技站、畜牧兽医站、产业基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化和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建设上的扶持政策,通过项目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三是鼓

上一篇:《雾凇》教案设计下一篇:关于汊涧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