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2024-10-03

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精选13篇)

1.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一

大班语言课教案《小熊过桥》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根据诗歌内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制作简易的小图书,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学习诗歌,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自豪的心情,增强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语言课《小熊过桥》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学习诗歌,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自豪的心情,增强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能根据诗歌内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制作简易的小图书,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师教学资源。

2.两三个竹子并排固定做成的“小竹排”。

3.裁好的白纸、小动物图片、小场景图片、水彩笔、剪刀、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

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二)情景表演:教师利用小竹桥的道具,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根据诗歌的第一段内容进行现场表演,着重表现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请幼儿也来真实感受小竹桥的特性,然后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三)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学习朗诵诗歌内容,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诗歌。

2.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小熊过桥遇到了什么困难?当他遇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谁鼓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3.幼儿有表情的跟随教师教学资源朗诵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4.引导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件快乐的事。

(四)集体制作图书。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本书应该有什么?(封面、封底、页码等)封面上应该有什么?(书名、作者等)

2.提出建议: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书,怎样分工?(一人一句话)怎样制作呢?(可以画可以粘)怎样合作完成?(分小组)

3.循环播放诗歌,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图书。教师提示幼儿:每组中有做封面的、封底的,有做每句诗歌的,有编页码的,有构图的、有涂色的,有装订的等。

(五)小组之间交换欣赏自制的图书,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将自己制作的小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供全班幼儿欣赏和分享阅读。

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这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最初害怕走竹桥到后来勇敢前进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困难源于生活,借助《小熊过桥》这一载体回到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活动贴进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

这首儿歌幼儿很喜欢,与以往的儿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简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但今天学习的这首儿歌《小熊过桥》内容比较多,较长。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过小桥,让幼儿自己体验过小桥的心情。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过小桥时心情怎么样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来过一过小竹桥,猜猜小熊过桥会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悬念。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对于“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画面上对应出现:一只乌鸦边飞边叫,桥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针对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画面上出现了回头笑嘻嘻的小熊,半钻进水不停摇着尾巴的鲤鱼,再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最后,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作并把儿歌表演出来,请个别幼儿分别扮演小熊、鲤鱼、乌鸦、流水一起有节奏的念儿歌。

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要相信自己,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并想办法解决,不事事依赖别人。

本文扩展阅读:熊(英文名称:Bear):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

2.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二

如果你也曾翻开过那本名叫《黄雨伞》的书, 我相信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爱上她, 那些美得让人惊讶的画面, 听了还想听的音乐。虽然从头至尾没有一个文字, 可是在画面的转承启合间, 却让你真的能读懂画家的心思。这样的作品对于孩子一定会更加亲切, 因为, 书中那一把把的雨伞, 分明就是孩子们在雨中的舞蹈;一幅幅变换的背景, 就像流动的音乐, 记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走去, 伞越聚越多, 快乐也逐渐膨胀。这样美轮美奂的作品, 我们怎样传递给孩子们呢?是否就从音乐开始呢?带着这样的思考, 我们为孩子们设计了“黄雨伞”这个分享阅读活动, 让美传递, 因为我们相信:传递美就会在孩子心中种下爱。

活动目标

1.积极阅读、仔细观察, 感受画面和音乐所呈现的优美意境。

2.能从画面前后的关联、变化中合理想象画面内容, 大胆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PPT课件, 幼儿人手一册绘本, 音乐《黄雨伞和雨滴》《朋友》, 小黄伞、小蓝伞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绘本, 请小朋友一起看封面, 说说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感觉这本书会讲关于谁的故事。

2.介绍绘本——《黄雨伞》。

(绘本的封面给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灰蒙蒙的天空、灰蒙蒙的背景, 在灰色的背景中有一把鲜艳的黄雨伞显得十分醒目, 简洁的封面奠定了整本书画面的风格和基调。画面中间淡淡的灰色,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是一条雨中的小路。一幅简简单单的画面, 足以让孩子驰骋想象, 感受绘本的风格与特色。)

二、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

1.阅读扉页:说说看到了什么?猜一猜这个打黄雨伞的是谁?

2.播放音乐《黄雨伞和雨滴》, 阅读第一页:听着音乐, 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3.播放音乐《朋友》, 阅读第二页:画面有什么变化?提供小伞道具, 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

(对这两个画面的阅读, 我采用的是让幼儿静静聆听与画面极其相配的音乐, 在音乐中想象画面, 让音乐帮助延展画面的内容。这样, 相对于整本书来说最为简单的两幅画面, 没有让幼儿在阅读时匆匆而过。我觉得, 这种停留对于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舒缓的音乐放慢了阅读的节奏, 也让孩子的心灵随着音乐安静下来, 进入了边看边想的境界, 进入了与《黄雨伞》契合的阅读状态, 更为幼儿阅读后续画面做好了心理上和阅读技巧上的铺垫。)

三、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1.幼儿自由翻看书本, 鼓励幼儿如果看懂了, 可以小声地说一说看到的内容。

2.分享交流: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 有什么发现。

3.提问: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 (帮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对画面的感觉, 尝试用艺术的语言表达阅读到的感受。)

(行走是有节奏的, 阅读也是有节律的。孩子们阅读了前两幅画面后, 急切地想要了解后面的内容, 我及时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让他们自由地翻阅图书, 有效地运用前阅读的经验, 去捕捉前后画面之间的关系, 尝试完整欣赏图书。以“你发现小朋友撑着小雨伞经过了哪些地方”, 帮助幼儿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 并把在自由阅读中获得的零散的、片段的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 融合成孩子们自己的故事。在基本熟悉整本书画面的基础上, 借助“那你最喜欢小雨伞经过什么地方呢”, 引导孩子们交流、分享对画面细节的把握、对美的感受……)

四、感受绘本《黄雨伞》的特别之处

1.提问:你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这本书只有画面没有文字, 这样的书叫无字书。画家把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 让每个看书的人自己来编故事, 有的地方和别人差不多, 有的地方可以有自己特别的理解。

(在孩子们阅读了《黄雨伞》后, 我想他们所得到的应该是心灵的自由。一本可以由自己来编故事的书, 一本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来连接的书, 构成了孩子心中自己的书。面对这样的书, 孩子会有很多快乐的表达。)

五、整体阅读图书

1.播放课件, 整体阅读。

2.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3.给幼儿介绍书的作者和音乐家, 鼓励幼儿以后再来欣赏这本书和书中的音乐。

(我们把图书制作成了自动播放的图画书, 在阅读的最后呈现给孩子。伴随着轻快的主题曲, 孩子们再次完整地欣赏画面、自由地串接一幅幅场景, 合成美丽的故事。对孩子来说, 这样的阅读是来自心灵需求的阅读, 是有利于其身心成长的快乐阅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了绘本《黄雨伞》的审美元素, 将画面与音乐整合的美感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传达给幼儿, 激起了幼儿积极阅读理解、审美感知与创造性表达, 可以说这个阅读的过程是带领幼儿享受艺术的过程, 更是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多元迸发的过程。主要特色体现在:

1.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 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意境。本次活动打破了以往绘本教学的模式, 将故事情节与音乐有机整合, 通过提问“听着音乐, 你在画面中仿佛看到什么”, 请小朋友想象并尝试表演两个朋友见面的情景, 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展开想象, 感受喷泉池边嬉戏的快乐、游乐园里游戏的自由、十字路口过马路的匆忙……借助音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

2.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给幼儿更多的阅读空间。活动努力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特别是选择了只有画面没有文字的无字绘本, 告诉幼儿画家将所有的故事都藏在画里面, 鼓励幼儿自己来编故事。教师把重点指向帮助孩子自由联想, 通过联想串接、融会贯通所有的画面,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注意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交流环境, 给幼儿充足的自由阅读的时间, 既鼓励幼儿小声地进行交流, 有机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也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表现, 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将幼儿真正看成是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主体。

3.运用多元的阅读教学方法, 使幼儿能多角度地进行思考表达。在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有目的地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幼儿集体阅读扉页及前两页、幼儿自由阅读、重点感受绘本的特别之处、整体阅读等。在为幼儿提供多元阅读的环境和方式时, 注意一方面向幼儿提出开放性问题, 激发幼儿多角度地进行思考, 寻找各种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这都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3.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小熊过桥 篇三

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小熊过桥

课程分析

幼儿的运动能力在不断地提升,运动热情也在高涨,除了平时会经常涉及到的走、跑、跨、跳以外,这次我想到了平衡,这种提升幼儿感统能力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适当练习对其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课程目标

1、通过走竹竿进行探究学习,让幼儿掌握并提升自己的平衡力。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沉着,勇于挑战的品质,在不稳定的物体上站立和走动不慌张。

课程准备

1、长竹竿8根、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队服、体操凳、沙袋

2、热身音乐《向前冲》、放松音乐《虫儿飞》。

课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热身活动

1、小朋友们好,我是熊爸爸,你们是熊宝宝。我们一起去做游戏吧。围绕竹竿跑、下蹲走、垫脚走、走白线、走体操凳。

2、请小朋友们快速站到和自己颜色一样的竹竿旁。说一说竹竿可以怎么玩?可以滚、可以举、可以走。让我们一起玩一玩吧(脚踩竹竿前后滚动、脚踝左右碰撞、换脚跳跃)

二、小熊过竹桥

1、请熊宝宝们把竹竿拼成4座小桥,并站在小桥前面。

2、小桥都拼好了,熊宝宝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走小桥呢?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3、熊宝宝们真棒!刚才熊宝宝们在走小桥的时候啊,用了几种不一样的方法,哪位熊宝宝来展示一下呢?(螃蟹走、向前走)

4、小熊宝宝们你们觉得哪个熊宝宝又快又稳地快速渡过了小桥呀?(螃蟹走)那哪一种方法比较困难呢?(向前走)熊宝宝们想不想来挑战一下?

5、熊宝宝们,现在熊爸爸想给熊宝宝们提高难度了,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呢。觉得自己想挑战单根竹竿的可以站到单根竹竿。喜欢玩两根竹竿的熊宝宝就继续快乐的玩。(分层自主选择挑战)

6、熊宝宝们,我们现在进行一场比赛,比赛规则是走一根竹竿、不落地。看看哪一队完成的最棒。

7、熊宝宝们真棒!我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本领呀?过竹桥。

三、放松活动

1、熊宝宝们今天累不累呀?我们是不是很厉害啊?让我们一起坐在竹竿上吧。

2、跟着音乐一起拍拍肩膀,拍拍腿,帮边上的小朋友拍一拍。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3、请熊宝宝们抱起你们的.竹竿和熊爸爸一起走吧。

四、活动延伸:

1、熊宝宝们学会了走竹桥的本领,真厉害。熊爸爸也有一个本领,瞧,我可以倒着走,小熊宝宝在以后玩的时候可以自己练习哦。

课程反思

这节体育活动《小熊过桥》,主要是对幼儿平衡能力进行训练,在幼儿不断尝试多种方法过桥的过程当中,锻炼其平衡能力,提高幼儿的胆量,让幼儿勇于挑战。这节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平稳的走竹竿,难点是幼儿快速通过竹竿不落地。

幼儿的能力是逐步提升的,所以在幼儿不断尝试中,帮助幼儿,使其得到提升。

1,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对竹竿的兴趣。

2,通过师生交流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4.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四

活动背景:

幼儿最喜欢看图书,听故事,故事启迪幼儿的智慧。《小熊住山洞》是一篇拟人化故事。小熊为了留住美丽的树林,情愿住在山洞里,这种美好的情感为幼儿共识。

如今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为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地球,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又因我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汉字的敏感度较高,故设计了本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产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能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起来,尝试阅读故事全文。

3、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4、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图书一本、童话内容人手一份、字卡(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巨型图书,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本书和你们平时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

幼:这本书很大;这本书是老师自己做的;

师:这是一本老师自己做的巨型图书,书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封面)

幼:小熊住山洞

师:你们想知道这本书里讲了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

二、集体看图书,理解内容

1、师:第一页上告诉了你小熊一家住在什么地方?(出示字卡:住、山洞)

师:如果你一直住在山洞里,你会觉得怎么样?

幼1:很没劲;

幼2:如果我一直住在山洞里,山洞里很潮湿,我会生病的。

幼3:晚上天很黑,我会害怕的-----

师:你愿意住在山洞里吗?

幼:不愿意。

师:小熊一家也不愿意,它们会有什么愿望?

幼1:他们想搬家;

幼2:他们想盖新房了。

此处,引出小熊一家想盖新房的愿望,为后面的阅读埋下伏笔]

2、师:我们来看第二页,小熊他们有了这个愿望,那么,熊爷爷会对小熊说什么?(出示字卡:砍)

幼1:小熊,我们一起造新房吧;

幼2:小熊,我们砍树造一间大大的木房吧;

师:听,熊爷爷到底说了什么?

师:猜猜小熊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

幼1:小熊说:“爷爷,我们不能砍树,树砍掉了,会发大水的。

幼2:小熊没有去砍树,去找朋友借房子住。

幼3:我认为他会去砍树的,因为不能老借别人的住,要有自己的新房才好。

3、师:你们猜对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听了爷爷的话,小熊走进树林,它看到什么季节的树林?(出示字卡:春天)春天的树林是怎么样的?请你用好听得话来说说。

幼1:春天,树林里的树都发芽了。

幼2:小树在春天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幼3:春天的树林真美,小树长出了绿绿的嫩牙,象小树的两只小眼睛。

师:那你们猜猜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树上会有哪些变化?(出示字卡:夏天、秋天、冬天)

幼1:夏天到了,叶子变成深绿的,人们都来乘凉;夏天的树林很阴凉,小动物们都来做游戏了。

幼2:秋天,树上会结果,红的黄的真好看;秋天,树上的叶子都落了,象蝴蝶在空中飞舞。

幼3:冬天,树上的叶子都落光了。

师:是发生了这些变化吗?我们来一边看一边听。

听听录音机里是怎么讲述这四幅图的。

我们也来学着用优美的语句讲讲春夏秋冬树林发生的变化,好吗?

师:春夏秋冬的景色真美,小熊每个季节走进树林看到的是不同的美景,它最后会怎么做?(出示字卡:舍不得)

幼:小熊舍不得砍树。

4、师:这副图告诉你,小熊仍住在哪里?

幼:小熊仍然住在山洞里。

师:一年又一年,小熊没有砍树造房子,还是高高兴兴地住在山洞里,为什么现在还高兴地住在山洞里?

幼1:小熊住在山洞里看到树林很美。

幼2:小熊没砍掉树,留住了树林,他心里很高兴。

师:那,小动物们对小熊的做法会有什么表示呢?

幼1:小动物们来谢谢小熊。

幼2:小动物们请小熊住到他们家去。

幼3:小动物们帮小熊造砖房。

5、师:我们一起来看第八页: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

幼:小动物们给小熊送来了鲜花。

师:它们为什么这么做?

幼1:因为树林也是小动物们的家,所以要送鲜花来感谢他。

师:它们会对小熊说什么?(听录音)(出示字卡:感激)

三、拼字卡,全文阅读

1、师:我们一起看懂了这本书,现在重新来看一遍,边看边想想这书讲了什么?

看懂了吗?在请小朋友根据刚才讲的故事以及认识的字宝宝,来试着把“小熊住山洞”的字卡拼成一个故事。

2、(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先拼好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阅读。

3、集体阅读

4、重点阅读最后一段

四、产生爱大自然的情感

师:小熊为了留住美丽的大自然景色、留住小动物的家,情愿住在山洞里,那我们能为自己的家园做些什么呢?

幼1:多种树,多种花草,我们的家园会更美。

幼2:不乱扔垃圾,看到别人扔垃圾要指出来。

幼3:垃圾要归类,河水要保持清洁,蚊子就少了。

师:如果我们象故事中的小动物一样热爱自己的家园,那我们的地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活动评价

本活动不仅是一个语言活动,它同时提高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在师生的共同阅读理解中,又让幼儿提高了环保意识,它以早期阅读为引线,整合了语言与科学。在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形式的采用上,都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积极尝试。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新型的对话式师生关系,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状态,参与性极强。

教学反思:

在整个说课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准备我觉得自己还是挺认真的,我没有按照一般的要求的去设计这节课,我以为这会是好的,没想到这却成了偏题,说实话有一点儿伤心,不过这是第一次嘛,而且我觉得应该是我在设计的课中并不能体现我的想法,所以老师们就更不能理解了,只是会觉得我设计的课偏题了,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经验教训:在还没有把课说好的情况下就不要去一昧的讲究新颖,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本意可能还会很乱。

5.《小熊过桥》大班语言课教案 篇五

1、学习诗歌,体验小熊过桥以后的自豪的心情,增强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2、能根据诗歌内容用绘画、粘贴等方式制作简易的小图书,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师教学资源。

2、两三个竹子并排固定做成的“小竹排”。

3、裁好的白纸、小动物图片、小场景图片、水彩笔、剪刀、油画棒、订书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

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二)情景表演:教师利用小竹桥的道具,采用表演的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根据诗歌的第一段内容进行现场表演,着重表现小熊站在桥上左右摇晃、不敢过桥的样子。

请幼儿也来真实感受小竹桥的特性,然后进行表演,鼓励幼儿与教师表演的不一样。

(三)利用教师教学资源学习朗诵诗歌内容,进一步体验诗歌的情感。

1、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诗歌。

2、可根据需要设计提问:小熊过桥遇到了什么困难?当他遇到困难时,乌鸦、河水是怎样做的?谁鼓励了小熊?小熊是怎样过桥的?

3、幼儿有表情的跟随教师教学资源朗诵诗歌,体会作品语言的优美、明快,加深对情节的印象。

4、引导幼儿理解,朋友有困难是需要帮助的,而帮助别人也是件快乐的事。

(四)集体制作图书。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一本书应该有什么?(封面、封底、页码等)封面上应该有什么?(书名、作者等)

2、提出建议: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书,怎样分工?(一人一句话)怎样制作呢?(可以画可以粘)怎样合作完成?(分小组)

3、循环播放诗歌,幼儿分组合作制作图书。教师提示幼儿:每组中有做封面的、封底的,有做每句诗歌的,有编页码的,有构图的、有涂色的,有装订的等。

(五)小组之间交换欣赏自制的图书,体验当小作家的成就感。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将自己制作的小图书投放到阅读区,供全班幼儿欣赏和分享阅读。

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这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最初害怕走竹桥到后来勇敢前进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困难源于生活,借助《小熊过桥》这一载体回到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活动贴进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

这首儿歌幼儿很喜欢,与以往的儿歌有所不同。在以往的儿歌教学中,儿歌简短、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但今天学习的这首儿歌《小熊过桥》内容比较多,较长。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理解儿歌。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开始,我就带领幼儿过小桥,让幼儿自己体验过小桥的心情。提出问题:刚才你们在过小桥时心情怎么样的?今天有只小熊也要来过一过小竹桥,猜猜小熊过桥会碰到什么事情呢?提出悬念。根据幼儿回答播放课件:对于“头上乌鸦哇哇叫,桥下流水哗哗笑”,画面上对应出现:一只乌鸦边飞边叫,桥下的流水露出了咧嘴笑的笑容,又形象又富有情趣。在针对儿歌的最后一句:“小熊过桥回头笑,鲤鱼乐得尾巴摇”,画面上出现了回头笑嘻嘻的小熊,半钻进水不停摇着尾巴的鲤鱼,再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幼儿陶醉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插上了想象翅膀。最后, 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作并把儿歌表演出来,请个别幼儿分别扮演小熊、鲤鱼、乌鸦、流水一起有节奏的念儿歌。

6.大班语言活动:小猴的出租车 篇六

1.理解故事内容, 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能依据故事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 会根据动物不同特征, 合理地续编故事情节。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猴头饰等。

2.经验准备:乘坐过出租车, 认识多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做开车动作进活动室

师:今天, 老师要带小朋友坐上出租车去森林里玩, 现在, 就请上我的车吧!

反思:情境的设置, 自由、活跃方式的导入, 使幼儿很快进入状态, 激发了活动兴趣。

二、看课件, 听故事, 理解故事内容

师:森林里的一只小猴也有一辆自己设计的出租车, 今天, 小猴开着出租车上路了。 (分别出示小猴遇到熊和蛋宝宝的画面)

1. 引导幼儿学说小猴邀请小熊和蛋宝宝的话。

师:听, 小猴是怎样邀请小熊的? (放课件, 幼儿学习邀请的话。同样方法学说邀请蛋宝宝的话。)

2. 理解小熊和蛋宝宝坐车的不方便。

师:猜猜看, 他们会上小猴的车吗?为什么呢? (引起幼儿继续听故事的兴趣。)

反思:小熊和蛋宝宝都是幼儿比较熟悉的卡通形象, 再加上多媒体动画的效果, 孩子们立刻被吸引了, 学说邀请的话是为幼儿后面的创编活动做准备, 同时, 又以“猜测”贯穿其中, 让幼儿在猜一猜、说一说的基础上理解了小熊和蛋宝宝坐车的不方便。许多幼儿都纷纷发言, 气氛活跃而热烈。

3. 带着问题完整听故事, 听完故事后回答问题。

问题一:小熊担心自己胖时, 小猴会怎样回答呢?他是怎样让小熊满意的?问题二:蛋宝宝害怕自己滚下来时, 小猴又会怎样回答?他是怎么让蛋宝宝也满意的? (可以让幼儿先猜, 然后播放课件, 完整听故事, 再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采用体态语言启发幼儿回答问题。)

反思:这是一个老师和幼儿一起学的过程, 在幼儿视听结合的基础上, 教师设置开放性提问, 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 从小熊和蛋宝宝形象特征的角度思考问题, 利于幼儿大胆想象和积极表述。

4. 教师小结, 引出续编故事。

师:小猴自己设计的这辆出租车本领真大, 它能够根据乘客的不同需要来改变。所以, 原来不方便乘车的胖小熊和容易滚的蛋宝宝都满意地坐上了小猴的出租车。这件事被一只长颈鹿知道了, 他可有些不相信, 于是…… (点击画面, 出现长颈鹿图片。)

三、续编故事

1. 教师与幼儿共同分析长颈鹿的特征, 想象车的变化 (可以用手势、手臂等体态语言加以启发, 引导幼儿说出长颈鹿的外形特征, 想出车的变化) , 师生共同编讲故事。

反思:由于有前面看、听、说作为铺垫, 再加上教师的体态语言, 所以幼儿在与教师共同续编故事时是水到渠成, 有话可说。

2. 出现画面, 上有企鹅、小鱼、刺猬等动物。师: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了, 许多小动物都想来坐他的出租车。瞧:谁来了?

3. 幼儿分组, 自选一种动物讨论。师:小猴该怎样变化他的车, 才能让各种平时不方便乘车的动物满意地坐上他的车呢?

4. 根据幼儿讨论结果续编故事。 (个别讲述、分角色讲述、集体讲述相结合。)

反思:自由组合、自选动物讨论, 突出了以幼儿为主体的自主学习, 便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并表述见解,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师:这么多平时不方便乘车的动物朋友得到了小猴的帮助, 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小猴又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师:原来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快乐的事、高兴的事。)

五、坐上“出租车”, 在集体续编故事中自然结束活动

(一教师扮演小猴开车进来)

7.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七

在上一周的集体备课中,张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是关于《小熊过桥》的教学设计研讨活动。以她为中心发言人,我们就活动重难点的确定、突破策略以及活动环节的设计展开了深入、充分的讨论,也让我们每个大班组的教师对本节教学活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在执教前,我们也有了更为丰富的准备:背景图、故事视频、动物图片等材料的共享。有了这些材料的辅助,孩子们的兴趣也更为浓厚、学习的形式和途径也更为广了。

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活动的重点儿歌的学习相对是比较容易的,通过倾听、看图讲述、观看视频等多种途径,孩子们很快就能掌握儿歌的学习。孩子们基本都能理解故事、背述故事。在难点“小熊心情变化”的突破过程中,孩子们对“乌鸦的嘲笑”、“流水的鼓励”能够较为容易的理解,也能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案例分析,但是从口头表达转化到行为的一致性上还是有待我们长期引导和鼓励。

8.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八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这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讲述了一只小熊从最初害怕走竹桥到后来勇敢前进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体验的过程。困难源于生活,借助《小熊过桥》这一载体回到生活中去体会成功的喜悦,活动贴进生活容易被幼儿接受。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许多幼儿会选择放弃或寻找他人的帮助,还有许多幼儿需要老师家长不断的鼓励和劝说才能做好。这首诗歌针对这一现象启迪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执着于自己的努力,怀着“我能行”的信念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儿歌的内容。

2、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并尝试用语言、表情或动作表现出来。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故事中小熊敢于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桥(面对挑战时)的心理。

活动准备

1、有走独木桥的经验

2、课件

3、小熊和熊妈妈图片、小木桥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与幼儿谈话,理解、感知儿歌的内容。

二、学习朗诵儿歌的内容,进一步体验儿歌的情感。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2、根据图片学习儿歌。A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来.源快思教.案网>B学习儿歌中的对话: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好孩子,别害怕,眼睛向着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够走过桥。

三、朗诵儿歌,创编动作。

1、集体朗诵儿歌。

2、加上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励孩子们做勇敢的好孩子。教师:你们喜欢小熊吗?为什么?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过桥》因为有很多人都喜欢这首好听的儿歌,有人把它编出了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屏弃了以往传统的“老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时把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放在了前面,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表达来得出儿歌中诗句,既充分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又帮助孩子们对儿歌有了一定的记忆,为后面的学习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活动的准备中,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恰倒好处的运用课件以外,还制作了实物的小木桥,使孩子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小木桥的特性,加上可插图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们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提问始终是开放式的,例如在问到怎样能够帮助小熊过桥时,幼儿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说拿绳子绑着过去,有的说爬过去,还有的说问小鸟借个翅膀飞过去等等。正是因为提问的开放,孩子们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胆的想象。

4、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始终是主体的地位。在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的意见和建议,听从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让孩子们自主的选择表演的角色,使孩子们活动的更加自由,更加开心。

5、本次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练。显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时对于幼儿的回答可以让孩子们充分的用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为了怕后面的学习时间不够,教师对此方面的内容有所忽略,如果在这部分能够放手大胆的让孩子们发挥的话,效果还会更加明显。

9.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九

为什么幼儿对语言区会不感兴趣呢?这其中一定有原因。于是, 在每次的区角活动中, 我特别留意去语言区活动的幼儿, 对他们进行观察、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后, 我发现在语言区活动中, 幼儿的兴趣转移很快, 没有持久性。细想一下, 语言区之所以“活”不起来, 原因一: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语言环境, 无法让幼儿与之产生充分及有效的语言交流;原因二:在材料的提供上缺乏情景性、趣味性;原因三:缺乏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那么, 针对以上三种原因, 我们应该怎么做, 才能吸引幼儿?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区“活”起来, 更受幼儿的喜爱?我想, 结合《指南》精神,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对大班语言活动区进行调整, 从而使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到优化。

一、按语言的特性, 创设“以人为本”的语言环境

《指南》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往的功能, 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它主要表现为幼儿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 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往, 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 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获得的发展过程。语言交流应该是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的, 如果只是由录音机讲故事, 而幼儿仅仅在听, 在这种没有需要、没有对象、没有应答的氛围下, 怎么会有幼儿的语言交流呢?所以, 结合《指南》的精神, 从幼儿“使用语言”的环境着眼,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首先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调整, 让语言区的环境具有交往功能。

1.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参与其中。

一般来说, 语言区的环境创设应在既能让幼儿注意到, 又相对独立、安静和少受干扰的地方。通常可以放置小沙发、小椅子, 地上可以铺上漂亮、柔软的泡沫垫, 在桌上铺上美丽的花布等, 让幼儿随心所欲地阅读, 进而觉得阅读是一种很美、很享受的事情。为此, 我在创设语言区环境时,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自身能力和社会情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我便鼓励幼儿与我一同设计、布置语言区的环境, 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我们的一起努力下, 自由、宽松的语言区创设成功, 幼儿对自己的布置也相当具有成就感, 更爱光顾语言区了。

2.创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让幼儿乐在其中。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 幼儿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来。《指南》中也有一条同样的教育建议:“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习惯。”可见, 培养兴趣的重要性。那么,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指南》对5~6岁儿童的目标, 我们要对语言区的环境进行一些调整, 让幼儿对语言区有兴趣。于是, 在语言活动区的环境布置中, 我还呈现了一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 让幼儿有一个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 并在与其的双向交流中学习、运用语言。

如在语言区, 我创设了一块“自编谜语”的墙面, 我将动物的图片贴在上面, 让幼儿看着动物图片, 根据该动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组织语言, 然后让同伴猜一猜, 可以互相编谜、猜谜。在这种区角墙面与幼儿的“互动”中, 让幼儿有了可以“使用语言”的环境, 不仅能够让他们通过仔细地观察事物外形的特点, 提高观察能力, 更能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对动物进行描述, 使幼儿逐渐对语言表达有兴趣。

又如在“童话故事屋”中, 我让幼儿自主地在墙面上将童话人物的图片进行粘贴, 然后根据任意组合的图片自编故事。在活动中, 幼儿通过自由操作, 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快乐, 大大激发了幼儿讲述的兴趣。

在教师为幼儿创设的可以充分“使用语言”的环境下, 有效地调动了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使幼儿逐渐产生了学习语言的兴趣, 从而让我们的语言区也变得越发“热闹”起来。

二、按幼儿的需求, 提供丰富有趣的语言区材料

1.语言区材料要具有情景性、趣味性。

语言区的材料不仅有静态的还有动态的, 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 还能满足他们听觉和运动觉上的需要。所以, 我为幼儿创设一个听、说的对话情景, 提供了“人机对话”的语言操作材料。比如, 我在故事录音中加进了一定的问话交流, 并提供与故事内容相关的一些情境立体玩具, 让幼儿能边听故事, 边操作摆弄立体玩具, 来呈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并让幼儿随着录音问话, 进行一定的语言交流。这样, 不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形象, 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同时还让幼儿获得了语言表达上的锻炼, 改变了以往幼儿“只听不说”的状况。这种在情境中的对话设置模式, 让“机器与人”有效地互动起来的操作材料, 能让幼儿在一个互动的语言世界中, 在与“磁带老师”的双向交流中提高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2.语言区材料要及时更新、丰富。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还能随时注意进行阶段性地更新与丰富, 既要考虑到当前主题教育活动下的需要, 还要考虑到幼儿兴趣发展的需要。同时, 我充分让幼儿参与其中, 发挥其主动性。在材料的投放上, 与幼儿共同商量, 让幼儿更具主人公意识, 感受到自己是语言区的主人。

三、按指南的指引, 运用游戏的学习方式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那么, 要提高我们在语言区中学习语言的效果, 就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语言的机会。实施《指南》应把握的一个方面也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 也是幼儿学习与运用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游戏制造了一种自在的, 并富有激发力的氛围, 在语言游戏中, 不仅可以避免幼儿进行机械乏味、单调的语言学习, 而且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寻找答案时, 没有什么压力, 从而更好地理解与感悟语言。

因此, 针对以往幼儿在语言区活动中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幼儿情绪不高的情况,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有意识地创设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 如:“语言棋”“钓鱼”“翻牌组句”等游戏。在“语言棋”的游戏中, 幼儿边玩棋, 边不断地根据画面上出现的人物事件, 组织运用某一句话进行表述, 非常随意及自然。而在“钓鱼”的游戏中, 让幼儿先用钓鱼竿钓出一个姓或名, 然后再钓出一个能配对的名或姓, 组成一名幼儿的姓名。幼儿对此游戏很感兴趣, 并且能够在游戏中努力尝试钓新的词语来进行组合讲述, 就好像在别的区域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一样。又如在“翻牌组句”的游戏中, 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六面体的拼图, 每一面都贴有一幅美丽的画,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随意翻牌组合成不同的画面来参与讲述, 这样既能开拓幼儿的思路, 拓展幼儿想象的空间, 又能增加讲述的难度。在这样一个个有趣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中, 幼儿真正地在“玩”中“学”, 语言区成了他们最喜爱的区角之一。

正是由于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学习“使用语言”的环境, 提供了富有情景性、趣味性的语言操作材料, 并设计运用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 才使原先“安静”的语言区“活”了起来, 成为幼儿语言交流的乐园, 在这里幼儿可以有兴趣地学习、运用语言。当然, 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 也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那么, 让幼儿尽情畅游在语言交流的乐园中吧!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 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要把握住语言发展这一重要时期, 让幼儿获得多方面的语言信息, 并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中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及“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根据《指南》精神, 结合教师教学实践, 针对大班语言活动区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大班语言活动区的创设进行三点探索, 让大班的语言活动区得以优化。

10.大班语言活动故事小熊你长大了吗 篇十

活动目标:

1.理解什么是长大,体验成长的快乐。

2.能用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小动物们成长的喜悦心情。活动准备: 1.挂图。

2.请四个幼儿排练情景表演(内容同故事前四段,角色为小熊、小马、小兔或小象)。活动过程: 1.观看情景表演。

认识小熊、小马、小兔和小象,从他们的自我介绍中了解他们是通过哪些变化来感受自己在长大的。

小熊究竟长大了吗?听听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2.欣赏故事。

结合挂图欣赏故事一遍。小熊的朋友是谁? 小动物们为什么都说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对话来表达动物成长的快乐心情)小熊长大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小熊已经长大了,它的衣服、鞋子、帽子都变小了,连原来跳不过去的小河也能轻而易举地跳过了,小动物们是幼儿园中最大的孩子了。

3.讨论:你长大了吗? 我们幼儿园最大的孩子是谁呢?你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吗? 幼儿讲述有关自己长大的事情,可引导幼儿从身体的长高、升班、弟弟妹妹的到来等方面来讲述。

建议:

1.活动区中投放木偶、头饰,供幼儿玩玩讲讲,进一步理解故事。

2.活动中,应对幼儿的任何一种表达方式,如动作、表情等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幼儿大胆表达的愿望。

附:故事:《小熊,你长大了吗》

暑假刚过去的一天早晨,小熊还在树洞里呼呼睡觉,动物朋友们都来找他去上幼儿园。“小熊,小熊,快起来。”

小熊从树洞里出来一看,呦,小马、小兔和小象这些朋友都来了。小马说:“你们瞧,我长大了,腿也长了,背也宽了,可以背大木头了。”小马背起一根大木头,飞快地跑了一圈。

小兔说:“你们瞧,我也长大了,我的脚丫子变大了,跳得更高了。” 小兔抬起脚让大家看他那双大大的新鞋,又高高地跳起来摘下几个果子。

小象说:“我也长大了。我的鼻子更长,更有力气了。”小象把长鼻子伸到小河里,吸足了水,往天上一喷。呀,好像下了一场大雨。

小熊对着河水照了照自己,嘟囔着说:“就是我没长大,好像还和原来一样。”

朋友们对小熊说:“穿上衣服快走吧!”小熊赶快穿衣服,咦,衣服怎么变紧了呀。小熊扣完扣子,打了一个喷嚏。“嘣!”扣子都崩开了。

小熊抬脚穿鞋子,鞋子怎么变小了呀。好不容易把脚伸进去,小熊一走路,鞋子就顶破了,脚趾头都露在了外面。

小熊回到树洞里一看,妈妈已经给他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有一顶新帽子。

小熊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戴上新帽子,对大家说:“原来的衣服、鞋子怎么变小了呀?”小熊刚说完,刮来一阵大风,把小熊的帽子吹跑了。

小熊追着帽子跑,可是,风把帽子刮过了小河。小熊一着急,使劲儿一跳,跳过小河,追上了帽子。小熊说:“啊,原来我也长大了。这条小河都能跳过来了。”

11.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十一

语言活动《傻小熊种萝卜》课后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我分到的是“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我带的是大班针对这一条共有四个小目标:1.能说出所阅读的幼儿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2.能根据故事的部分情节或图书画面的线索猜想故事情节的发展,或续编、创编故事。3.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4.能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美。我选择的故事“傻小熊种萝卜”,第一次根据书本上的教案发现不符合以上的任何一个小目标,我就重新自己又设计了一个教案,符合了第一小目标和第二个小目标。

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幼儿们自己看看、讲讲故事图片的内容,猜想故事的情节内容。第二个环节让幼儿们来看教学大图片讲讲自己根据观察猜想出的故事。第三个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大图片讲述一遍故事的内容,然后提问。第四个环节让幼儿看图讲述故事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本次活动选择的故事还是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傻小熊不知道萝卜是长在地下的而引发的一个小故事,在平常散步的活动中看见幼儿园里种的土豆给幼儿讲过土豆是长在泥土里的。在活动开展的时候我原以为幼儿对植物果实长在地下有了一定的了解,没有想到在我提问“两个月后,萝卜为什么还是没有长出来?”幼儿给予我的答案却是“小熊照顾的不好„„”在散步活动中进行的讲解幼儿们的注意力不够,应该回到班级里请小朋友都坐下来之后再统一讲一遍这样效果应该会更好。在幼儿自主看图讲述猜测故事内容的环节还是不错的,幼儿们都可以自主的看自己的一份阅读材料,并且边看边讲述故事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我听了部分小朋友的讲述,并指点图片上的事物给予他们一定的提示。这个环节的时间还可以再长一点,对于能力弱的小朋友有些还没有完整的讲述一遍。请幼儿上台来讲述自己猜测的小故事时,发现对于第三幅图片有些幼儿直接忽略不讲。第三幅图片是整个故事里最有趣的一个环节,小熊发现萝卜没有长就买了一堆萝卜用绳子绑在了萝卜叶上,因为小朋友没有萝卜生长的经验,就认为萝卜长在地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对于幼儿的这个反映,我也没有很好的做出回应,在提问的引导下幼儿没有说出我想要的答案,我就自己直接说出了萝卜是长在地下的。这个时候我应当用动作提示、用语言表情,让幼儿知道萝卜长在地上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萝卜应该是要长在地下而不是地上的。在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发现自己的提问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准确性不够让幼儿不能很好的说出我想要的答案,对于幼儿说不出正确答案时,我就会有些手足无措,自己把答案讲了出来,以后面对同样问题时应当用多种方式提示幼儿,引导幼儿了解说出答案。面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冷静处理的能力还不足,需要好好积累经验。

12.小熊过桥大班教案 篇十二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想象和讲述富有情趣的内容。

2、激发幼儿创编诗歌的兴趣,尝试创编诗歌活动,体验创编诗歌的快乐。

3、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

活动准备:

小熊、乌鸦、鲤鱼、河水头饰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有秩序的依次走过“小桥”进入活动室入座,提示幼儿讲一讲自己过桥有什么感觉?自己还知道什么样的桥?

1、逐幅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并创造性的讲述诗歌内容:

引导语:

(1)小朋友看这条河上架着一座什么桥?

(2)小朋友想一想小竹桥走上去会有什么感觉?

(3)大家猜一猜谁会来过桥?

(4)原来是小熊来了,小朋友看小熊过桥害不害怕?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看见小熊走在桥上摇摇晃晃, 谁看见了?他们会怎样笑话小熊呢?

(6)这时,要是有人来帮帮小熊就好了,大家猜一猜谁会来呢?

(7)啊,原来是鲤鱼,鲤鱼有什么办法来帮小熊过桥呢?

(8)鲤鱼不能来扶小熊,只能鼓励小熊勇敢些,不要怕,眼睛看着前方,你们看,小熊是怎样向前走的?

(9)小熊过了桥心里高不高兴?小朋友是怎样看出来的?鲤鱼高不高兴?鲤鱼高兴是什么样子?(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尝试学小动物们的表情、动作)

2、逐次展示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图意,尝试用规范的句子来编诗歌:

引导语:

(1)刚才,我们一起编了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幼儿讨论)

(2)我们还可以把“小熊过桥”的故事编成一首儿歌,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3)(提出要求)小朋友编的时候,要把这个故事内容说清楚,语言要简练,每一句的字数要一样多或差不多,读起来还要非常顺口。(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编前半部分,引导幼儿掌握创编儿歌的方法)

3、让幼儿分成两组看桌子上的图片,一名幼儿到前面来做排图游戏,

集体创编诗歌的后半部分:

(1)提示幼儿按小熊表情样子的不同,看看哪张图片应该放在前面编?

(2)师生共同讨论幼儿自己创编的诗歌,纠正不顺口的地方。

(3)幼儿集体朗读编好的诗歌,体验成功的快乐。

表演游戏:

13.大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活动反思 篇十三

一、课程来源:

人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遇到困难时候的心态和处理的能力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否顺畅很关键。从小关注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生活中,就经常会遇到困难。例如:小朋友们过独木桥时,有的孩子会害怕,也有的孩子因为没有掌握行走的技巧而停滞不前。后边就会有孩子催促,也有的孩子会说加油,甚至去扶他一把。这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有意识去进一步深入引导,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和鼓励,遇到困难能够在朋友的帮助下,最终达到能够勇于面对困难并解决。平时的说教可能有些空洞,借助于好的文学作品,让这些价值不知不觉渗透,影响孩子的行为,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小熊过桥》这首儿童诗就蕴含了这些丰富的社会价值——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害怕时,朋友的鼓励和帮助是勇气的来源。反之,当朋友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合适的方法是最好的帮助。同时,诗歌还告诉孩子们,遇到困难只有控制好情绪,不害怕并且寻找合适的方法才能够很好地战胜和解决困难。排除这些隐含的教育价值之外,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诗,富有故事性,情节生动,描写形象,工整对仗,音韵流畅,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和朗诵,孩子应该会喜欢并且被感染。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小熊内心的情感变化;

2、尝试运用语气、语调和肢体声情并茂的朗诵表达诗歌中角色的内心感受;

2、通过诗歌的学习懂得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互相鼓励和帮助,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和运用合适的方法。

三、活动准备:

1、磁性黑板一块

2、磁性可操作教具一套(小熊、乌鸦、鲤鱼、竹桥、流水)

3、手偶小熊人手一个

4、课前带孩子玩走独木桥并进行谈话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刚才玩独木桥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有一只小熊也要过摇摇晃晃的竹桥了,看看发生了什么?

(二)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并提问,引导幼儿体验小熊感情的变化。

1、教师朗诵诗歌第一段后提问。(“小竹桥”——“走到桥上心乱跳”)

小熊过桥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害怕?(理解立不稳、站不牢、心乱跳)

2、继续朗诵下两句,体会乌鸦叫声和流水声营造的气氛给小熊增加了害怕。

3、提问:这下小熊更加害怕了,如果你是小熊,你该怎么办?

4、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组织幼儿讨论,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引导幼儿帮助小熊想办法战胜困难:小熊情急之下,想到了谁?这个办法有用吗?那应该怎么办呢?(“妈妈妈妈快来呀,快把小熊抱过桥!”)

5、小结:小朋友们真有爱心,帮助小熊想了那么多办法!小熊知道了,一定会非常感谢!那么,小熊有没有得到他的朋友的帮助呢?我们来听听看。

6、朗诵诗歌并组织讨论,引导幼儿懂得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有效适宜的方法是最好的帮助。

谁来帮助他?怎样帮助的呢?这样的方法好不好?为什么?(“河里鲤鱼——眼睛向着前面瞧!”)

7、有感情地朗诵最后一段,引导幼儿体验小熊战胜困难的自豪和开心以及理解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一二三——鲤鱼乐得尾巴摇。)

提问:小熊怎样跑过桥的?(学一学)小熊战胜了困难的心情怎样?小鲤鱼为什么乐得尾巴摇?

(三)操作教具,完整朗诵诗歌一遍,鼓励幼儿大胆跟诵,尝试表现诗歌中角色的内心情感。

1、师一边操作教具一边引导幼儿大胆跟诵,鼓励幼儿模仿教师或者是表现自己的角色理解;

(操作策略:慢速朗诵,慢速并且重点操作)

2、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来操作,其余幼儿朗诵诗歌;

3、请幼儿合作操作教具,别的孩子朗诵诗歌;

4、请幼儿尝试合作表演。

么吗?

(四)边操作手偶边朗诵诗歌,运用肢体的配合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引导语:小熊可喜欢你们这些善良的孩子,它让我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

1、教师操作指偶进行朗诵,引导幼儿边朗诵边观察。

2、提问:什么当成了“小竹桥”?还可以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来当?

3、小朋友自己在自己身上边玩边朗诵。

上一篇:政工职称 事迹材料下一篇:车辆设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