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教学设计

2024-11-08

满族服饰教学设计(精选2篇)

1.满族服饰教学设计 篇一

一、满族服饰的分类

满族服饰以其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服饰。在满族服饰之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特点, 男女老少在着装上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专门服饰;此外, 从头到脚, 智慧的满族人也做出了各式各样的服饰供人佩戴。穿上满族服饰, 便总会给人带来一种挺拔向上的视觉冲击力。下面介绍几种独特的满族服饰文化。

1. 旗袍

旗袍是满族特有的一种服饰, 在满语中称为“布介”, 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右大襟, 紧腰身, 下摆开衩, 有扣绊, 窄袖。这种衣服样式适合满族骑射狩猎的生活习俗。男性旗袍的裁剪简单, 前后襟宽大, 而袖子较窄, 四片裁制, 衣衩较长, 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 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 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 马蹄袖已成装饰, 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女性旗袍的装饰性比男性旗袍更强。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随着时代的变迁, 男旗袍已渐弃不用, 女旗袍也不断演变, 旗袍式样的变化也很大, 四片裁制也改为两片裁制, 能很好表现妇女的身段和曲线。

2. 鞋

满族鞋样式较多, 旗式坤鞋就分数种。有平底鞋、马蹄底鞋、花盆底鞋等。平底鞋:前端着地处稍削, 便于行走, 鞋面为布、缎, 彩绣花卉图案;马蹄底鞋:妇女高底鞋, 鞋底中部以木为之, 前平后圆, 上细下宽, 因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 而得名;花盆底鞋:妇女高底鞋, 鞋底中部以木为之, 上敞下敛, 成倒梯形似花盆。“马蹄鞋”“花盆鞋”亦称旗鞋。妇女盛饰时多穿用, 走起路来袅袅婷婷, 轻盈娴雅。

男式鞋子有“多脸鞋”及“千层底鞋”。多脸鞋:用布或缎子制成, 以双道皮条缝于鞋脸之上, 鞋尖突出于鞋底之外, 侧面形似小船;千层底鞋:满族男女家居穿着, 将布头或旧布裱成袼褙, 多层合在一起, 以麻线纳鞋底, 因层多而得名。这种鞋不仅轻便自如, 吸汗弹力强, 还可以养治脚病。

3. 发式

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 只留颅顶后头发, 编结成辫, 垂于脑后, 主要是便于山林中骑射。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 视为生命之本, 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 必将发辫带回故里, 隆重埋葬, 称“捎小辫”。满族人的发式是继承了金代女真人之习俗。男子发式是“半剃半留式”, 这与满族先民女真人的“辫发垂肩, 留脑后发”有一定承袭关系。

满族妇女“辫发盘髻”的习俗, 也是来自女真遗风。满族妇女在成年前, 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 辫梢上缠一红头绳, 前额剪成“刘海”, 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珠坠角, 系于辫梢上, 随辫摆动, 以示美观。满族已婚妇女必须绾发盘髻, 中间横插一根银制的扁方, 称“高粱头”。其中最典型的是梳“两把头”, 将头发束在头顶, 编成“燕尾式”, 长头发在后脖颈上, 并戴上扇型发冠, 这种发型称“旗头”“京头”。

二、满族服饰文化的特色

服饰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本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练习, 并呈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和性格等, 这也是满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生活积淀的体现。

首先, 满族的服饰文化有着鲜明的历史特点。满族服饰承袭了女真族的服装、发式习俗, 女真族的男子是剃发编辫, 满族男子亦是辫发垂肩。女真族因为生活在较为寒冷的地区, 且善骑射、好渔猎, 因此常常将狩猎到的动物皮毛作为主要的衣服面料, 而满族也继承了这一着装习惯, 比较喜欢皮衣, 只是满族有着自己的习俗, 禁用狗皮。

其次, 满族服饰有着非常突出的地方性特点。因为满族生活在比较寒冷的地区, 因此, 本族人民不论男女老少, 出门时都有戴帽的习惯, 这与汉族男子“二十始冠”及束发绾髻, 扎系布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此外, 满族人的一年四季都带帽子, 并且有“寒暖异制”的区别, 即冬天的时候戴皮帽, 夏天戴凉帽, 且帽子上会有“红缨”做点缀, 凸显其装饰性, 而春秋季节戴暖帽。满族人所穿的鞋子就更具有地方特点了, 比如人们冬天穿靰鞡鞋, 只有东北才有这种原材料。当初在赫图阿拉 (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 时期, 努尔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再次, 满族服饰具有便于骑射狩猎的特点。对于一个以骑射狩猎为主的民族来说, 利落、简便的装束是其主要特点, 这样可以有助于人们在马上驰骋, 轻装上阵, 猎取食物。例如, 满族男人的裤子下幅有前后左右四处开衩, 明显是为骑马方便。还有满族袍子上的“箭油”, 就是接在袍子袖口的一个长约半尺的半圆形袖头, 因其形似“马蹄”而被称为“马蹄袖”, 马蹄袖的形成来源于长期的狩猎生活。再如, 满族男人所穿的长袍一般腰间有束带, 既可以抵御寒风直接灌入又可以将干粮和其它的生活用品放入怀中, 给出门行猎带来便利。袍子四面开叉到膝盖, 这可以防止骑马时裹住双脚, 同时便于上下, 非常适合狩猎。冬季往往穿的是一种套裤, 样式奇特, 只有裤筒却没有裤裆, 两个裤脚单独的分开, 因为这样便于骑马, 所以被一直沿袭下来。

此外, 满族人的装饰物也与人们的骑射狩猎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比如, 满族人出门时经常会在腰带上别上小刀、各种小口袋, 甚至手帕等, 其实这些物品不只是装饰物, 它们更重要的功能是猎人出门打猎所用的必需品。满族男子狩猎, 为了猎到更多的猎物, 往往会进入到大山深处, 需要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回来, 当它们猎到野味时, 就需要用火镰点篝火, 烤熟野味当做食物, 当猎物烤熟后, 就需要用小刀切割食物。此外, 我们在清宫戏中经常看到满族男子佩戴荷包, 其实荷包最初的功用是食袋, 即在其中装入食物供猎人打猎时充饥, 后来, 食袋逐渐变小, 并演变成了一种佩戴的饰品。

综上所述, 满族服饰文化自创始之初,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和变迁, 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它不但为我国现代服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成为了中国服饰的标志之一, 在世界服装界内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笔者相信, 满族服饰文化对中国民族服装发展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参考文献

[1]刘明新.解读满族服饰习俗的文化内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年05期

[2]余梓东, 鄢莹.论满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服饰发展的贡献[J].满族研究, 2007年03期

2.浅析《红楼梦》服饰中的满族文化 篇二

关键词:服饰;满族文化;阶级;贵族

自古至今,人类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而人类在每个时期之所以有不同的习俗和衣着,便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决定的,那么能影响社会环境的关键因素即各个时代不同的政治。

服装和配饰是政治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象征着时代,同时还是时代的符号,不是简单的代表个人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警示着那个时代的人的各自的地位,需要安守本分,切不可越位。

一、时代背景

研究《红楼梦》中的服饰及其文化,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背景。《红楼梦》这样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中最经典的一部。曹雪芹的生平用八字总结便是“生于繁华,终于沦落”。他的家庭从富贵显赫之盛,一下子掉入衰颓的地步,人世的变化无常他都经历了一遍,也就没有了原来的阶级的世俗以及狭隘,预见到了封建贵族一脉不可避免的败落的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的情绪。曹雪芹通过自己生活上的感触和出类拔萃的文笔,向后人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从繁荣到衰落的故事,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书中所描写的社会的风俗习惯,更是细腻地反映出了清代的真实情况。

二、红楼服饰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清代贵族的小说,跟清代贵族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那其中对于文化内涵时代特征的描述也就一定会跟满族文化有关。

(一)红楼衣着

在《红楼梦》里面,衣着配饰的文化特征就是显而易见的例证。

袍褂

对凤姐着装的描述突出在前十句,“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这一句所描写的袍褂是乾隆初年盛世时期流行的时髦样式。另外,在服装的纹饰上,刺绣的纹样是“百蝶穿花”,这种纹样表达的寓意是“蝴蝶翻飞春满园”的意思,是在清代的贵族阶级中受欢迎的一种纹样。

百蝶穿花纹样

再看颜色,清朝礼制决定了不同的阶级可以使用的颜色也大不相同,如从皇帝至大臣,在正式场合一律要求用蓝色或者石青色。因此,除黄色之外,蓝和石青色是贵族阶层里面能够使用的高规格的颜色。其中,均以石青色为贵,否则其他颜色在正式场合才能显示出与众不同,否则只能逊色于人。

(二)红楼鞋履

另一能够体现出的《红楼梦》中的满族文化内容的形容,可以从小说中描写的女眷的脚以及鞋子来证明。

小说中多次提到皮裙、棉裙,这是满清入关以前的服装,与汉裙不同,穿这样裙子的满族人当然是天足(大脚)了,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就有过文章例证,题目是《红楼梦脚的研究》。在这篇文中,作者有力的证明《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皆为大脚。那么,在《红楼梦》中究竟有没有被称为“三寸金莲”的小脚呢?

三寸金莲

小说中第六十五回提到尤三姐的装扮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众所周知,“金莲”是古代对于妇女缠足裹小脚的美称,而到了第七十回中作者又对晴雯的描写是:“葱绿花绸小袄、红小衣、红睡鞋……”徐珂曾写道“睡鞋,缠足妇女所著以就寝者。盖非此,则行缠必驰,且借其恶臭不外泄也。”由此可见,晴雯当然是缠足成小脚了。

贾宝玉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小说第三回出现的,譬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反观第二次宝玉的着装却变成了“厚底大红鞋”。不过作者在第四十五回又写到了宝玉的一双“底下是掐金满绣的棉纱袜子,着蝴蝶落花鞋。”蝴蝶落花鞋,是一种薄底,用蓝、黑绒堆绣云贴花,鞋头上还装上了能够灵活活动的绒剪蝴蝶作饰物的双梁布鞋。这种鞋子原是庄生所穿的鞋,故因此得名,在清代的乾隆年间社会上曾流行过。

三、结语

通过对《红楼梦》中的人物的衣着、鞋履的描写的研究,以及对曹雪芹的背景的研究,将这两者结合思考,不难推敲出当时的社会环境、衣着习惯,根据一些纹样、面料、色彩、款式的搭配的对比,举例论证了那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清朝年间流行的服饰文化,从而进一步了解《红楼梦》服饰中所体现出来的满族文化和其要表达的清朝所存在的阶级文化的内涵,进一步认识《红楼梦》中满族文化对小说内容的影响,能够认识到《红楼梦》的成功是因为它不是空洞的,而是因为其有着强烈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

【参考文献】

[1]陈东生,甘应进,周丽艳,覃蕊 .解读《红楼梦》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2]陈慧.红楼梦文化元素的设计研究——红楼元素的艺术语言特征在现代设计中的延展探索[D].上海:东华大学,2010.

[3]张海涛,陈恒新.王熙凤形象探析及其典型意义[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6.

[4]中华文史网.《红楼梦》中的满族服饰文化[EB/OL].

http://nation.chinaso.com/detail/20150511/10002000327581614313354867023

51807_1.html,2015-05-11 .

[5]中华文史网.《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浅析[EB/OL].

http://www.qb5200.com/content/2016-01-14/196278.html.

[6]殷优娜,解读《论杨译《红楼梦》中女性服饰之英译》[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0,06.

[7]管骍.试论明清“时世妆”与昆剧服饰的相互影响[J].丝绸,2005,10.

上一篇:说课稿之二泉映月下一篇:中学生作文诀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