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2024-08-28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共13篇)

1.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篇一

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针,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指导,积极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活动,重视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继续组织语文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语文教学新理念。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语文老师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语文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要求结合本校存在的问题,有重点的组织学习。依据新课标,评价师生教与学。

2、抓好教学常规,将素质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保证。抓常规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抓良好的性格形成为重点。

3、抓好课题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就要重视课题的管理,重视研究过程,将课题研究与培养青年教师结合起来,真正使课题研究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4、加强师资培训,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着手准备做好以下工作:(1)苦练内功: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觉加压、努力使每节课都成为有质量的研究课。(2)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教学理论修养和文化修养。(3)鼓励语文老师勤于笔耕。希望老师们能经常写教学反思,这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好处的。

5、组织各种语文活动,让生活充满语文。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语文组活动计划,各语文教师制定学科计划;

2、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参加案例评比活动;

3、教学检查。十月份:

1、课题分工与设计;

2、每月教学检查。十一月份:

1、外出学习培训交流;

2、组织低年级写字比赛活动;

3、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4、期中教学检查。十二月份:

1、部分老师上研讨课;

2、组织中高年级征文比赛活动;

3、组织全校学生讲故事比赛;

4、每月教学检查。一月份:

1、观看教学录相;

2、期末教学检查;

3、期末教学质量分析。

2.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篇二

一、同课异构的含义

同课异构, 从字面可以理解为不同教师, 利用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风格, 对同一教学内容, 同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由于本身教师对所授内容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教学方法、人格魅力不同, 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同课异构不仅是对课程标准的反思、教材编写意图的理解与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还是对教学过程的异构, 对课后评课的异构。同课异构的概念归结为教师在相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对同一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 并且进行互相的评听课, 实现彼此间的互相学习, 以助于更好的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二、“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

“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 根据组织的规模与参加人员的不同,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的形式。

1.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 这种组织形式是指由有威信的本校本专业有威望的资深教师, 或校外专家全程指导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2.学科教研组内的“同课异构”, 这是由组内学科的教研组长牵头发起的教研活动, 直接是组内本学科教师之间的较量, 选定同一教材内容, 由多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然后在固定的时间上课, 全组老师参与听评课过程, 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 并就不同教师的不同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 最后集思广益, 形成典型案例。在活动结束后, 再由上课的老师整理出教案, 做出教学反思, 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3.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 其并不一定要在一些大场合开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其实天天在做, 这种类型的同课异构活动更能够看出教师的优缺点, 尤其是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是更好的学习机会, 由于实践教学经验比较浅,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班级的教学设计没有清晰的概念, 可以通过观摩老教师的课程, 了解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化为己用, 并再教授相同内容的时候可以体现出老教师的成熟经验又可以有自己的创新, 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好处。

三、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作用

“同课异构”以学校课堂教学为场所、提倡教师的反思性实践、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 集课堂观察、教学反思、教学课例等研究方法为一体。它以同一教材或同一主题为媒介, 使参与者比较不同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教学材料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的异与同, 从而加深对有效课堂教学的领悟, 有利于教师在比较中分析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产生思维的触动与碰撞, 拓宽思路, 取长补短, 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的目的, 并在此基础上, 谋求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诸多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 优化教师知识结构。

教师知识体系的形成, 包括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 显性知识指能意识到并能够表述的知识, 它可以在教师以前的学习中所获取, 例如:语文中语法等, 而缄默知识是指无法表达和无法意识到的知识, 必须有过亲身的教学经历才可以获得, 这种知识不能光通过言语来传授, 但是它可以通过自我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 因此说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可以有效的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

2.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过程的异同。

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在一节教学课程中, 教师要明确本课教学的知识点的重难点, 这是教师的必做任务, 但是教师之间的理解不同, 使得重难点的确立也不同, 可见, 教师对于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之后, 确立课程教学的重难点, 确立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都可以展现出来, 每名教师的风采与魅力都不同, 对于教学知识的把握与讲解方式也不同, 那种方法更加适合学生, 更加容易被接受, 教学效果最好,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可以一目了然, 对于教师分析自我的优缺点, 完善自我大有裨益, 如:在教学方法上, 有的教师选择的是讲授法, 有的教师选择发现法;在教学内容的性质和内在的逻辑结构上, 有的教师是按照教学内容内在的逻辑顺序, 把教学划分为相互关联的阶段和步骤, 有的则把教学划分为若干平行的单元;在师生活动方式上, 有的采用的是教师中心策略;有的则采用学生中心策略……总之,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 同时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优势, 提高并锻炼自校的教师队伍。

3.同课异构可以帮助教师比较教学效果的异同。

教师在课堂设计时用尽多少教学手段, 多少教学方法, 但最终还是要看教学效果、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来衡量, 通过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他人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是否成功, 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了解:学生的参与度、思维度、愉悦度与合作度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 这些都可以清晰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 为自己日后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做铺垫。

总之,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比较式的教研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本专业同名课的观察、进行理性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课堂中的事件和情景进行比较, 以此达到改进语文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同课异构已经成为各教师教学研究方式与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在知识的碰撞中, 交流经验, 比较教法, 即激发了教师间的上进斗志, 又促进了个人教学能力的提升。

摘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学科,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一直都是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热点。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技能素质的一项常见活动, 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本文提出如何将同课异构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 并对其作用予以分析。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效果,类型

参考文献

[1]康贻军.推行“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策略——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7) .

[2]王敏勤.“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例谈[J].中国教育学刊, 2008, (6) .

3.团队教研活动方案设计 篇三

一、明确需求和目标

教研活动只有适合教师的实际需求,才会受到欢迎。如何使教研活动符合教师的“胃口”?首先,兴宁区区域教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课堂教学等方式进行需求分析,了解教师们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希望得到的帮助等,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设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习惯于“文本式”备课,注重教学内容、过程的罗列,忽略了教学方法和策略,于是我们把教研活动的目标定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我们开展教研活动的一贯要求,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遵循“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的思路,以确保教研活动的高效。

二、精选内容,创新方式

有好的食材才能做出一道好菜,同样,教研活动也要有好的素材。明确活动目标后,教研员要以“精、细、准”为原则,精选活动内容。如在一次主题为“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的区域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精选了“为什么要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表述”几个研讨内容,然后再选择能较好体现研讨目标的优秀课例进行具体剖析,强化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解。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呈现方式。活动方式的选择在教研活动中很关键,同样的需求、内容、对象,选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时主要采用“课例”方式,通过课例分析实现动静的转换和“听、看、讲、想、做”的结合,体现了教研活动的情境性、参与性、实践性、探究性,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

三、及时评估效果

效果评估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关注,是总结活动经验的有效方式,通过评估可以汇总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对教研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

我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评估:一是在活动过程中观测效果,如某个关于教案设计的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教师现场设计一个教案,然后通过现场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教案的评价指标,初步统计达标人数;二是活动后跟进检测,我们通过观察课堂、查看教案、抽查学生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将教师活动前后的水平状态作对比,检验教研活动的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大要素,经费、场地、时间、人员安排等都是影响活动效果的因素,作为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创新,综合考虑、全面协调,提高活动方案的针对性、明确性、系统性和操作性。

4.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方案 张胜会 篇四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改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兼顾其他方面。我们的教研工作要积极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服务于教学的职能。我们工作的主题是发展;工作的灵魂是创新;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生存发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搞好研究,组织好教师认真搞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3.深化目标教学和小学课改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状况分析

教师情况:教师自身注重学理念,重实践,练内功,求发展,教研组内注重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学流程的管理。

三、教研目的

1.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

2.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制度,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推动课改目标全面落实。

四、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建立以“自我发展,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谈,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研究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的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研即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研究教材就是要通览全册教材,对各单元、各课的课时分配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本单元本课所要求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对学生也应注意各种方式。

2.自我反思:

教师自我对话,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提高学习,制定个人教学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教研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决策。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写反思,教学完几个单元后,要求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

3.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为互助的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帮带扶”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点评,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生成的问题为内容,将问题带入年级组开展研究。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个人学期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及时总结,交流,推广经验。、5.组织每周1-2次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内容有组织备课、检查教案,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总结工作,讨论分析学生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提出解决问题地具体措施、方法,每次活动有记录。

6.充分发挥骨教师的带头作用,落实到人,加速培养全组教师。

恒信明德学校语文教研组

2017.9

语文教研组活动方案

恒信双语学校

5.小学语文教研实施方案 篇五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市教研室科研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我镇实际,要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突出常规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教研和课改的力度,提升“服务、指导、合作”的意识,构建富有活力而且实效的小学语文课程,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校本教研,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是本学期我镇小语教研工作的主旋律。为此,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五个环节。第一是抓好教师的备课,做到写好每一个教案,并在期末进行检查评估;第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贯串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落实教学目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潜能开发落到实处,构建开放的、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教育环境。做到内容要精,过程要简,方法有效,朴实无华,教学扎实的常态课;第三是严格按照规定布置课外作业。要做到既按照课程单元训练的要点,又按规定要求,做到内容要精,题目要活,有梯度,有层次;第四是加强课外指导。重视课内教学的结合和课外延伸,加强有关的辅导工作,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第五是加强语文教学的检查反馈,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论,要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修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加强教研组建设,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既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为此,各校要加强教研组建设,按照《东莞市普通中小学先进学科教研组评选方案》中的要求,做好做细,并力求把语文教研组建成学校的主要学科,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推进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实践跟进”为特征的校本教研。

3、探讨教学规律,加大科研课题力度

在加大校本教研工作中,要树立教学中的“问题就是课题,成效就是成果”的意识。要在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加大语文教学的反思、总结,实事求是,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把教学和教研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从中选取有价值、可行的课题作为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建立和完善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教学指导、骨干教师与同事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从而带动整个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

(二)深入开展新课改,加强新教材的培训

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是教师把握好教学的方向,领会教材的意图的保证。我们应按照“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加强实验教师对新教材的.培训学习,从而使新课改顺利实施。

1、参加市一级的培训。组织好五年级教师参加市2月27日在松山湖学校举行的学习培训。

2、举办镇校级培训。根据市的安排,各学校以语文科组长、骨干教师为主开展相关的课程培训,争取在3月10日前全部完成。

3、开展教材专题教研活动,加强教材后续培训的案例研究。各小学要根据五年级教材的特点,把握好教材的安排,尤其是要加大大综合的研讨。同时,要不断深入开展阅读、识字、口语交际、习作等课例的教学,承担任务的学校要认真做好准备,并向全镇观摩开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向片、市观摩开放。

另外,加大识字教学研究的力度。在成功进行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并积极上送教案、案例及论文。

(三)加大教学力度,创建教学特色

在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突出课例教学、探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要积极鼓励教师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勇于进取,敢于开拓,成为课改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创建教学特色。

1、推进阅读特色教学。我镇各小学要认真以新城小学为学习榜样,主动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并形成各自的特色,促进学科的发展。

2、主动投入、积极实践、出色完成省级子课题的科研任务。中心、南城小学在承担省级子课题的教学中,要加大力度,从人力、物力、财力上要提供条件,给予保证。

3、认真培养各学校骨干教师。各小学要把培养骨干教师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建立相应的制度,提供各种有利的条件使之成长,并成为骨干教师。

4、完善网站建设,积极上传各种信息案例。各小学要认真用好小语网站,并及时将学科的有关活动、论文及相关的信息及时上送。

5、开展写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根据市、镇的要求,我们将加强写字的指导工作,各校要结合实际,要和美术教师的写字课结合起来,在书写中作好“指导”,保证小学生能养成写字的良好习惯。

6、搭建教学平台,展示教学成果,引领教师成长。按照“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实践跟进”的思路,我们将在各小学推出不同的课例,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使青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得到实践、反思、进步、成长。

6、抓好毕业班的常规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各小学要认真研究教材,要实施因材施教,处理好教材与作业、教师与学生、常规与复习、内容与形式、反馈与考试的关系,真正把语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四)其它工作

1、做好市论文的参评工作,各小学的论文要在5月30日前上送;

2、完成《广东教学报》的征订工作,按省、市的要求,尽可能完成征订工作;

3、积极参加省举办的优秀青年教师现场课观摩活动;

4、主动配合市教研室的有关工作。

三、具体工作安排表

2月—3月

1、组织教师参加市、镇教材培训;

2、订好工作计划,召开教导主任、学科组长会议;

3、评选市学科带头人、市先进教研组;

4、督促省教研室子课题材料的整理和上送工作;

5、到学校听课,选取识字教学人选;

6、征订《广东教学报》;

7、举行骨干教师的公开课。

204月—5月

1、开展市、镇骨干教师的观摩课;

2、积极推广阅读教学经验;

3、组织教师外出听课;

4、积极探讨大综合的公开课;

5、开展低年级识字课的教学;

6、推荐小语科研课题;

7、做好市论文的评选工作;

8、检查各校上传信息、论文、教案等情况。

年6月—8月

1、做好毕业班的复习研讨工作;

2、出好一至五年级的试卷;

3、确定论文上送工作;

4、组织一至六年级的期末抽查;

5、按要求做好各年级的评卷、分析、总结等工作;

6、汇总各校上传论文、案例、信息等工作。

道滘镇教育办

6.语文教研组活动方案 篇六

本学期,我校组语文教师将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本学期的教研主题:习惯校正,环节落实。

三、措施:

1.阅读教学:

1)三统一:统一学案,统一(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学案,分工合作,优化设计,实现高效;学案设计分为教师版、学生版。做到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从平常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学案实现超周备课。

2)探索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推广“自动·互动·扩展”的导学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努力校正学生学习习惯,人人必备课堂笔记本、纠错本;

4)课堂练习,针对重点、考点,提前适应中考题型;实现“环环清”、“堂堂清”。重在落实。

5)构建“书香人生”,建议生均图书2——3本;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老师必须做好阅读指导,圈定书目,做到有针对性阅读。必须做到阅读专用。

2.作文教学:

1)探索“写——改—&mdas

h;评——议——修——选”作文六步教学法;并把作文教学的课件统一交学组存档;

2)各年级组统一使用作文学案;

3)作文建议实施学生互批互改,老师抽查并批改20%作文,并写出详细的作文评改记录,交附于统一装订的成册的作文封面;

4)每次作文选出3——5篇优秀作文,写出评语,打成电子稿上交学组;由学组统一推荐校报、校刊及校外报刊;

5)尝试以赛促学的方式,每学期建议举办或参加一项大型的赛事,提升语文学科的档次;

3.教研活动:

1)统一组织听评课,实施以评促教,以评促改;

2)两一次教研会,原则:简短、简洁、务实、高效;

3)组织1次大型活动。

4)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及时了解中考最前沿信息;

4.周末作业:

1)每周一次,以16开纸为准,原则按进度精选精段阅读;要求评改,计算教案数;

2)周末作业建议增加课外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从平时为备考做好准备;注意保存,以备复习。

【范例】

从何炳章主任的“嗜书如命,每天阅读,务成习惯,终生坚持”的理念中,我们得出几点启示: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强加的任务,而是师生共同的学习需求;课外阅读不再是一种外显的学习模式,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只有在一天天的阅读积累中,才能达成书香人生的理想。只有在一天天的阅读体验中,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做到有着实实在在的阅读生活,才可能达成何先生所期望的每生每天阅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实验至今,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上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在“虹小有效教学开放周”活动中,语文教研组将重点展示本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上的点滴做法和成果,以期得到专家们和庐阳区各校同仁的进一步

指导。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展示我校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做法及部分收获,在集中的研讨活动中,促进“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的继续深入。

二、活动内容:

第一版块:二十分钟课外阅读课展示

我校将课外阅读课纳入班级课表,每周安排三节二十分钟的阅读课,为教师的阅读指导及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在这宝贵的二十分钟里,老师们或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或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或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给以具体指点……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课既创设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又给学生的课外阅读以必要的指引。

第二版块:课外阅读指导课例

学生的自主阅读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必然会产生困惑和问题,而教师必要的指导会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方向。我校教师定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一节节精彩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带给学生切合实际的帮助。

第三版块:教师讲坛

我校教师讲坛已成为特色教研活动之一,一期期讲坛带给大家的是一次次心灵的触动。本期我们将邀请三名语文教师走上讲坛,围绕她们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培养每位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的点滴做法展开交流,再一次点燃研讨激情,碰撞思维火花。

第四版块:专家、教师互动研讨

闭门造车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我们的开放与展示就是期盼得到专家的指点和引领,期盼与同处教育一线的兄弟学校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我们的实践方法,力求让每一位学生爱上阅读,从阅读中获益。

三、活动安排:

时间:12月4日(周四)下午2:00

地点:虹桥小学多媒体教室

具体安排:

时 间

内 容

地 点

负责人

2:00——2:20

每班开放二十分钟课外阅读课

各班教室

陶胜利

2:30——3:10

课外阅读课:《夏洛的网》

多媒体室

周晓华

3:20——4:10

教师讲坛:《让书香浸润校园 让经典陪伴童年》

主讲人:

孙莉《一年级每生每天阅读从培养兴趣开始》

张春芳《创立阅读小组形式,促每生每天阅读》

姚秀琼 《三读课外书》

多媒体室

周晓华

4:20——5:00

专家、教师互动研讨

多媒体室

张春芳

虹桥小学语文教研组

7.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研,思考

作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对我国教育具有深远影响, 有效教学的实现是以教研的有效性作为前提, 即有效教研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教研工作的有效性, 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简述小学语文教研工作

(一) 有效教研理念的提出

基于传统教研侧重于“学会教学”的研究, 致力于解决如何上好一节课、怎样理解一篇课文, 注重传授“教学技巧”的教研理念, 有效教研理念被提了出来。有效教研是指为使教学取得进步和发展, 需要提前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 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对过程评价的强化和目标的管理。

(二) 小学语文教研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学科,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还是开展次数比较多、频率比较高的,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没有发挥出其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应有的促进作用, 而是暴露出很多存在的问题。

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对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作用, 把开展教研活动看作是教学任务, 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研已经偏离了教研活动最初开展的初衷, 忽视了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和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校范围内存在的一些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实际问题的研究, 演变成对语文授课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考核和评价。

在小学语文实际教研工作中, 对研究对象和研究的问题根本没有明确指向, 大都是在跟风走形式, 盲目开展教研活动。

在教研工作开展的形式上, 很多人已经曲解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意义和目的, 片面认为就是上一节语文公开课, 然后大家针对这节语文公开课谈论一下可取之处和不足, 继而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致使“课堂造假”现象出现。

二、有效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例

每位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人格魅力展现上都有所不同, 同课异构活动就是利用这个差异性, 让不同的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和习惯对同一个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课异构的开展形式有:专家监督、不同教研组竞赛、日常教学活动三种形式, 优化了教师的知识结构, 促进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和方法, 锻炼教师实践能力, 提升教学质量。

三、推进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对策

(一) 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

为给教师提供更多时间对教材进行研究、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可以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分别组织一批教师成立县级教案编写组, 共同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 一起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案设计和撰写教案, 每个教师负责1~2课的教案撰写工作。这样既减轻了每位教师的负担, 又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教师只需要在原有教案基础上依据自己所教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调整, 显然是有效教研的另一种体现形式。

(二) 注重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各学校出一份校本教研方案, 通过教研室审核和改进后, 集中3到4所学校将自己的校本教研方案向全县展示, 同时注重校本教研活动的延续以及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支持, 利用例会开展校本教研的培训工作, 对各分管教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的困惑进行集中解答, 力求活动的开展形成专题化和系列化, 促使校本教研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 构建小学语文教研目标的管理模式

想要达成教研目标, 就要让教研目标更加具体, 更加贴近教学需要和教师需求以及学校发展目标。因此, 可将目标分层设置为教师个人成长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小学语文教研目标, 这样形成层级递进的教研目标, 更加系统化。同时, 对教研目标进行分解后, 还有利于教研目标的逐级实现以及更好地对目标进行管理, 提高教研有效性。

(四) 创新小学教研活动形式

围绕制定的教研活动目标, 结合集体与个体研究、群体发展和个案研究、互动专题研究和特色研究, 组织县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成立备课组和命题组, 通过大家一起对教学目标、教学案例进行研究和设计, 从而对试卷命题进行实践和思考, 促进大家一起成长, 共同进步。

(五) 完善绩效评估办法

绩效评估办法的有效性对科学评价教研活动、发现教研活动中存在问题以及进行及时反思具有重要作用, 保障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和谐教研氛围的营造。

四、结语

“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就很好地说明了有效教研和有效教学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研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了教学活动的生命力, 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又使得教研工作的开展具有了实际意义。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大力推进有效教研工作的开展, 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符会琼.关于农村小学语文教研的思考[J].软件 (教育现代化) , 2013 (10) :33-34.

[2]黄艺兰.关于推进小学语文有效教研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 (初中版·中旬刊) , 2013 (6) :60-61.

8.农村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之我见 篇八

“小学语文”:“小学”是学生学习的低级阶段,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具备一些基本的学习技能,但不够全面、完善。“语文”是教学科目,语文课程内容广博,涉及各学科的知识面,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本学科的知识外,还应知识广博。

“校本教研”是学校的实际工作,是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校本研究”的特点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在一起,并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它并不是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脱离实践,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研究,而是根植于自身的教育实践,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升出有价值且能解决的问题,着手研究,研究的结果用于改进学校的教育实践。

立足于本校、本职、本岗,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学校语文校本教研的核心放在理论学习,经验吸取,改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提高理论修养之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分析原有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上;发展点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

1.以新理念、新課标为指导,抓好以新课改为中心,以新教材为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研究工作。课题组各位教师要以新课标和基础教育纲要为准绳,结合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形成以校、组、个人研究的校本教研网络,使教师在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结构等方面逐步适合教改要求,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3.组织各种经验交流和学习活动,初步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4.做好自学信息资料的收集、积累,做好课前、课后的教学信息反馈和典型案例的撰写和分析工作,建立对此项工作的评价机制。

5.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发挥“土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广泛开展“新老”教师结对活动。青年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学习成功经验;老教师听青年教师的课,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同时也吸收青年教师的先进思想和新鲜做法。

⑴读书自悟促成长。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心得体会。教师根据自己实际制定的研修内容和目标计划,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完善的办法来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与能力。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写心得、书感想,使所有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撰写中提高。

⑵发挥集体智慧,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发挥教师集体优势,取长补短,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制定集体备课的基本模式:中心发言人个人自备——集体研讨——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形成教案。期初由备课组长定好计划,同时发给本组成员。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进度;“两强化”:强化课程意识,强化研究意识:集体研讨、实践反思、内化提高。学校安排每周周二下午两节课后为语文 “集体备课日”和“业务学习日”,使校本教研在时间上得到保证。每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并做好中心发言人的安排。

集体备课要求做到“三备”,即个人备、集体备和复备。个人备:在集体备课前,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所教单元教材进行钻研,在书中写好批注;每一位教师都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酝酿课堂实施方案;集体备:集体备开始后,由备课组长安排主讲教师根据自己准备的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其他教师都要认真领会,记录自己认为更恰当的方法、策略、案例等。课堂教学结束后,由各位与会教师进行集体评议,备课组长还要针对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组织教师讨论,并最终确定教学思路与方法。复备,集体备课完成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和确定的教学思路,结合集备思想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复备课,完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备课方案。

⑶磨课练兵。为了提升老师的上课水平,要鼓励教师多上公开课。邀请校内骨干力量参与磨课教研。在磨课时,我们倡导“好课多磨”的意识,磨课活动中很少听到“人情话”“场面话”。有时大家站得角度不同,唇枪舌剑,不亦乐乎。磨课的受益者不仅是上课的老师,参与听课的老师由于思维的碰撞,也受益匪浅。

9.学区语文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篇九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区内教研活动“九统一”,使各学校教学理念及形式走向“九转化”,达到教学资源成果的“九共享”,在学区内以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知识更新与拓展、教育教学原理、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实施校本研修的目的

1、通过研究与探索,构建适合学区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改善学区内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围绕“学生发展”,研究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

3、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大学区学习型组织。

三、实施校本研修的措施

1、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

(1).学区长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布署学区校本研修工作。(2)各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督查校本研修工作。(3).各学校教导处、语文教研组具体组织落实校本培训工作。

2、采取多种校本研修形式,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素质。(1).专题带动:通过有效课堂专题研究,促进教师观念行为改进。(2).集体充电:要求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由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变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为主动吸取养分的过程,使理论与实践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3).观摩听课:广泛开展学区内观课活动,落实观课后的评课和讨论环节,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契机,运用理论分析实践,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和自身实际教学水平的良好机会,引导教师获得有益信息,达到资源共享。

(4)个人自修:教师自己确定目标,寻找相应教育理论和知识武装自己,在自修和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实现自我改进和提高;

(5).校际交流:加强学区内学校的交流、开放课堂、互通有无,积极为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创造条件

四、校本研修保障

1、适时确定具体的主题研修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研修。

(1).师德研修: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2).基本功研修:按照教师职业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的要求,组织教师学习理论、进行时间和技能培训,使教师在原有水平上有一定的提高,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在新课改中,主要突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育行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尽快成长和成熟。

2、实施校本研修活动中,开展“五好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做好五件事:(1)读好一本教育名著;(2)写好一篇心得体会;(3)上好一节公开课;(4)做好一个优秀课件;(5)写好一份教学经验总结

五、研修活动安排

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参与人员:23中、44中、回中语文教师

研修方式:各校合作研讨交流,理论学习,课堂实践

具体做法:

1、深入学习,转变观念,明确实施“有效课堂”的重要性

通过校内广泛的宣传和发动,为有效课堂的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有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基本方法,了解不同学科“有效课堂”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明确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学习,在对“有效课堂”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教师根据有效课堂的要求通过自评互评找出自身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确定实验班级、定好实验教师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选定初一年级为学区有效课堂建设实施的实验年级;由教研组长、初一几位老师负责此次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及资料收集,后期推广等。

3、立足常规,夯实基础,增强“有效课堂”的内驱力

(1)优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研读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高质量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程序、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创造性开展有效备课,逐步让每一节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内容精当,使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紧凑、合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兴趣,唤起学习的渴望,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优化教学策略,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有效”即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和每一分钟的有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课堂上既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身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3)优化作业设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教师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开放性、趣味性的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4)规范学生学习习惯。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巩固等学习过程的管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逐步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

4、以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实践“有效课堂”模式

(1)编好、用好导学案。导学案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第一抓手,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学案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使用导学案,可使教师和学生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充分的互动和合作,便于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及时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思考问题、收集积累资料的良好习惯,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是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教研组应统一组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

在导学案的编写上要做到知识问题化,对问题的设计,表述要精准,要注意问题化、参与化、方法化、层次化,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导”的特征。对浅层性问题,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对深层次的问题,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在设计时做上“※”号,指明由“A”层或“B”层的同学做,让学生的学有明确的目标,“C”层的学生可以相应选择做。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学会学习,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管理、利用好,可能适得其反。所以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教师要多反思,首先,依据班级学生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等情况分好小组,或者学生自愿结成小对子,小组成员一般为四人,每组学生各方面要相对平均,每小组要有响亮的名字。其次,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再次,创新小组评价机制,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有效学习的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顺畅。

5、进行以学科为单位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体备课活动

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备课分为三段:个人备课、集体备课(或试讲)、个人再备课。学校领导要全程负责各学科的集体备课,及时查找不足,凸显集体备课的实际效果。教学设计要突出教与学的统一。即要保证教师“教”的实效性,又要保证学生“学”的有效性。

6、组织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学校构建“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教学管理机制,充分倾听学生和家长的意见,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定期举行全员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集中视导与评估,搭建“示范课”、“研究课”及“达标课”等多种教学平台,组织校、学区内外有关人员、市教研员进行全方位的“听、查、评”活动,通过实践与研究,真正摒弃课堂教学中无效的提问,无效的引导,无效的预设,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训练等。

7、定期举行“有效课堂教学反思汇报会”活动

分年级语文备课组逐一反思,在反思中积累经验,提升素养,形成“自主探究有效教学,竭力构建活力课堂”的良好氛围。将汇报材料装订成册,教学领导将进行检查,成为宝贵的经验典集。

具体安排

(一)校内研修

2013年9月份为“准备阶段“:利用集中学习、分组学、自学、及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学习等形式展开“创建有效课堂”学习讨论活动,深入剖析以往的教学现状,成立有效课堂研究领导小组,搜集研究资料,讨论制定实施方案。

2013年10、11月份为“实验阶段”:通过学习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懂得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聘请学科专家进行有效专题讲座。并将初一年级定为“有效课堂”教学实验班,各学校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要发挥其引领作用。实验年级任课教师要相互交流,总结实践中的得与失,并能利用平时的教研活动展开研讨。

2013年12月份为“汇报提升月”:开展有效课堂研究校内汇报课活动,如教师示范课、展示课,将实践中形成的典型课例向全校教师展示。本学期末将总结表彰活动,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教师,为下学期的全面推开打下基础。

(二)学区研修

2014年3、4月为学区推广交流阶段:学区内各校推选优秀课进行公开课,组织各校老师观摩听课,课后进行评课研讨,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寻找办法。各校语文教师进行课堂开放,不定期,不定时在各校内自由听课,全面推广有效课堂。2014年5、6月为学区教研总结表彰阶段:学区总结汇报课展评,研修教师写一份教研论文,上交自学笔记,最后进行评定表彰,选出优秀学校,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各校写出本次校本研修的总结。

10.区五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方案 篇十

一、主题教研活动课题的提出

法国艺术师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学是美的,教师要充分发现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品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思维美、语言美、情感美,培养高尚的人格。语文课堂与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的因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能够带领学生面对赤壁的江月、西楼的满月、杨柳岸的残月吟叹生命;在瑰伟奇丽的腾王阁、秀竹瑟瑟的潇湘馆、鲁镇的河埠头感喟人生。美的课堂,让语文学习更快乐。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体会到思维美、语言美、情感美,使学生乐于阅读。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三、主题教研活动的对象

高新一小、石新路小学五年级学生。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筹备

接受任务后,两校语文教师积极开展工作,分配任务。共同商量制订方案,每校上一节教研课,共同组织评课、讲座,做到精诚合作、取长补短。

组长:周泽武邱丽霞(教研组长,负责主持)

组员:廖丽丽、陈玲、周莉

高新一小教师安排:

吴丽华 苟印安——五

(一)、五

(三)班语文教师,负责师生才艺展示

冯迪 吴绍华——五

(四)、五

(六)班语文教师,负责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肖雪——五

(五)语文教师,负责教研活动现场课展示

石新路小学老师安排:

周莉——五

(二)语文教师,负责教研互动现场课展示

2.拟定主题教研活动方案

3.做好活动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二阶段:活动成果展示

1.师生才艺展示。

2.展示美的教学课堂2节。

3.教学研讨交流。

4.活动顾问作点评。

5.总结活动,撰写活动报道报学校、进修学院。

七、其他相关工作

1.会前资料的打印:吴绍华

2.展示会场的布置:高新一小全组教师

3.来宾签到:吴绍华

教研活动议程

研讨时间

2012年5月22日下午2:00

研讨地点

高新实验一小

研讨人员

九龙坡区石桥铺片区全体五年级语文教师

研讨流程

一、参会教师报道以及主题介绍

1:40——1:50参会教师报到签字;

1:50——2:00主持人简介流程安排。

二、观课

2:00——2:40《将相和》执教者:肖雪

2:50——3:30 《 刷子李》执教者:周莉

三、分组进行交流活动议课反思

3:35——3:50 专题讲座(石新路教师廖丽丽,题目《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3:50——4:00石新小学本组教师评课;周泽武

4:00——4:10 高新一小本组教师评课

4:10——4:40参会教师评课议课;

五、活动总结并照相留念

六、活动总结、资料搜集(石新路老师安排负责)

1、撰写简报。

11.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之我见B 篇十一

网络教研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现代教研方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教研组成教师团队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了每位教师的能动性,使教师通过网络教研这一平台产生思维的碰撞,开拓新思路。

集体网络教研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成长。例如,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还在探索实践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疑难杂症”,以一己之力解决起来很是迷茫。有了网络教研团队之后,遇到问题可及时抛出,自然有“高人支招”,大家共同研究突破的方案,往往让人豁然开朗。

当教学活动遇到“瓶颈”,若教师独立思考,需要花费的时间多,压力大。使用网络教研可以大大缩短时间,减轻教师备课的压力,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来上课,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分享经验,对于不同见解进行合理探讨,提出改进意见,提高了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

在网络教研期间,大家轮流上研讨课。围绕其他教师的课例,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相信通过理论的学习、实践的探究,网络教研必定使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

当然,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必定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网络教研需要利用的几种网络技术:

一、建立网络教研组织体系——QQ群

可以建立两个层次的QQ群,一是管理层次的QQ群,全区建立一个;二是建立语文学科的年级QQ群,这个群建立六个,每个年级建立一个。通过这两个层次的QQ群,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全区小学语文教师的组织体系。

1.建立管理QQ群

这个群的成员可以由以下几方面的人员组成:一是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二是各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或教导主任;三是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四是各年级QQ群的群主和管理员。各年级QQ群的群主和管理员可以由前面三部分的人员来兼任,这个群的成员尽量是静态的。

2.建立年级QQ群

全区语文教师以所带年级为单位加入相应年级的QQ群,这六个群实行动态管理。

二、建立教师研培教室——视频会议室

视频会议室可以实现“统一时间、同一地点”,老师们在一起利用视频、语音进行交流。

视频会议室全区只需要建立一个,供各个QQ群进行研培活动,各个群提前制订好研培活动计划,相互之間错开时间利用视频会议室进行研培活动。

三、教育成果展示平台——教研网站

教师个人博客中一些优秀的文章、集体研讨活动的一些资料可以在教研网上展示,这样既展示了成果,又可以轻松地充实教研网的内容。

网络教研像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把所有教学一线的教师吸引到一起,教师携手并肩,在学习和反思中,共同经历成长的过程,品尝收获的甜蜜。但现阶段实践中网络教研还只是教师、教研员和专家的个别行动,虽然有教育机构的整体推进,但由于缺乏系统思路和可供效仿的成功模式,依然没有能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仍需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

12.小学语文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1.经历阅读、思考、解答并与同伴交流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相关资料与问题。

2.能够进一步明确分数加法的定义, 分数加法定义的合理性。

3.能够经历分数加法交换律的证明过程, 体会数学推理的严密性。

4.能够进一步明确分数加法定义与减法定义的不同。明确分数减法定义的优点。

二、活动时间

教研组教师先不集中, 每人自己安排时间阅读并独立解决本方案中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再阅读本方案中的参考答案。时间约3小时。再以年级组 (或教研组) 为单位集中交流问题的答案, 时间约1.5小时。

三、活动前准备

数学组的每一个教师解答下面的问题, 并准备在年级组或全数学组交流。 (注:本活动方案主要涉及分数加减法的算术理论, 试图让教师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解答, 回忆与增加数学的本体性知识。)

1.想一想, 写一写, 什么叫分数的加法?阅读下文关于分数加法的定义, 并回答问题。

定义:有两个分数, 分别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母乘另一个分数的分子, 把所得的两个积的和作为分子, 把两个分数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所得的分数叫做这两个分数的和。求两个分数的和的运算叫做分数的加法。

如果两个分数分别为和 (b、d均不为零)

问题:

(1) 想一想, 这样定义的分数加法, 是不是任意两个分数就一定可以求出它们的和?也就是两个分数的和是否一定存在?两个分数的和是否唯一?为什么?

(2) 在上面这个分数加法定义中, 是否已经包含了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如果已经包含了, 那么根据定义得到的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是怎样的?请你写一写。

(3) 根据分数加法的定义, 计算

(4) 平时教师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 计算方法是“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按照分数加法的定义得到的计算结果相等吗?为什么会相等?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

(5) 平时教师在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 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不是互质数, 通常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 进行通分, 然后用这个公分母做和的分母, 用通分后两个分子的和做和的分子。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用分数加法的定义计算得到的结果相等吗?为什么会相等?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

(6) 上面的分数加法定义中并没有区分同分母分数加法与异分母分数加法, 为什么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要分成同分母分数加法与异分母分数加法两块内容来教学?

(7) 先阅读下面的文字, 再以为例, 说明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是相同的。

如果两个分数是和, b、d的最小公倍数是n, 即[b, d]=n。

根据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假设n=bq1, n=dq2 (q1, q2是自然数) ,

这种分数加法的实质是“数量相加” (也可以称为分数的数量加法) , 也就是在计数单位统一的前提下, 加法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累计。本质上可以通过数数的方法来计算出结果。

2.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的教学中, 先创设了一个三口之家吃饼的情境, 然后列出分数加法的算式:, 接着运用图示与对话来说明计算的过程。最后出示了一个问题:想想整数加法的含义, 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含义吗?

教材图如下:

你估计, 学生可能会怎样表达分数加法的含义?你觉得, 分数加法的含义怎样表达, 比较适合于五年级下册的学生学习?

4.下面有三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三个问题的过程, 你觉得这样的解题过程是正确的吗?为什么?

3.在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加法前, 如果让学生独立去计算, 你估计会有学生运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的计算方法得到计算结果是吗?如果有这样的学生, 产生这样的计算方法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当学生得出这样的结果时, 你如何反馈评价与引导?

问题1:三 (1) 班共有50人, 其中男生25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把三 (1) 班的全班人数看成一个整体 (单位1) , 平均分成50份, 男生是25份, 所以男生占全班人数是, 根据分数基本性质可得:, 因此, 也可以说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问题2:三 (2) 班的总人数也是50人, 其中男生也是25人,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解决过程类似于上面的问题1, 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也可以说是。

问题3:如果把上面问题1与问题2中的三 (1) 班与三 (2) 班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班, 那么, 在这个大班中男生占全体人数的几分之几?

答:因为三 (1) 与三 (2) 班的总人数都是50人, 所以合并以后大班的总人数是100人。又由于两个班的男生人数分别都是25人, 因此, 合并以后大班的男生总人数是50人。把合并后的大班总人数看成一个整体 (单位1) , 平均分成100份, 男生是50份, 所以男生占总人数是, 也就是。算式是:

5.从上面的问题3中我们可以看到, 分数加法如果定义为“分子、分母分别相加, 即”的话, 在有些情况下, 也有其合理性。这种“分子、分母分别相加”的方法, 有人称它为分数的“比例加法”。请你再举一个例子, 说明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有其合理性。

6.从上文分数加法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知道, 两个分数相加的和还是一个分数, 但这个作为计算结果的分数的分母不是原来两个分数分母的和, 分子也不是原来两个分数分子的和。也就是分数加法的定义不是规定为:

而是规定为:

从外形上看, (1) 式“很对称”“很漂亮”, (2) 式就不如 (1) 式“好看”。从计算繁简程度看, 用 (1) 式的方法计算“很方便”“很简单”, 用 (2) 式的方法计算就比 (1) 式来得“麻烦”。

(1) 想一想, 为什么分数加法不用 (1) 式来定义, 也就是“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来定义?如果用 (1) 式来定义分数的加法, 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 并归纳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的“缺点”。

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自然数加法2+3=5相矛盾。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得:6+9=8, 不成立!

(2) 想一想, 用 (2) 式定义分数的加法有什么合理性?

7.人们对于一种运算的研究, 常常是先研究这种运算的定义, 再研究这种运算的性质或规律。现行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中写着:“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1) 你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举一个例子说明。

(2) 请你证明分数加法交换律 (要求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的过程以及每一步推理的根据) 并体会数学推理的严密性。

8.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在定义分数加法时, 先定义了什么叫两个分数的和, 然后再定义什么叫分数加法。想一想, 写一写, 什么叫分数减法?

阅读下面的分数减法定义, 并回答问题。

问题:

(1) 比较分数加、减法的定义, 它们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2) 如果也要像分数加法那样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差, 然后再定义分数减法, 那么, 分数减法的定义应该怎么表达, 请你写一写。

(3) 上文中的分数减法定义有什么优点?

(4) 根据上面分数减法的定义, 对于任意两个分数, 它们的差是否一定存在?如果差存在, 是否一定唯一?

附:部分问题的参考答案

1. (1) 答:由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 两个分数的和, 其分母是确定的不为零的整数的积, 分子是两个确定的整数的积的和。根据整数加法和乘法的定义, 这样的分母和分子总是存在且唯一的, 所以这样定义两个分数的和总是存在且唯一的, 也就是说, 分数集合对于加法运算是封闭的。

1. (2) 答:分数加法的定义已经包含了运算法则:用两个分数的分母的积做公分母, 进行通分, 然后用这个公分母做和的分母, 用通分后两个分子的和做和的分子。

1. (3) (4) (5) 略。

1. (6) 答:主要是考虑到计算的方便。特别是在同分母分数的加法中, 没有必要根据定义给出的方法去求出两个分数的和。按照“分母不变, 分子相加”的方法计算更为简单。

1. (7) 略。

2.略。

3.答:会有部分学生这样计算。产生这样的算法的主要原因是受整数加法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可以创设情境, 结合图示与分数的意义来解释。如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 先把1份涂上红色, 问红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再把2份涂上绿色, 问绿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红色与绿色合起来称为涂色部分, 涂色部分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问题1与问题2的解决都是正确的。问题3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列出的算式是错误的。因为, 在分数加法的定义中已经规定了:

因此, 在解决问题3时, 合并的含义与原来的“+”号已经不是同一种含义了。也就是不能列出这样的算式, 一旦列出这样的算式就要根据定义来加。事实上, 这里有了另一种加的含义。可以列出一个新的表达式, 这样的加法也可以有新的计算方法, 即

5.下面的两个例子都是可以说明合理性的。

例1:甲容器中装有糖水200克, 含糖20克;乙容器中装有糖水300克, 含糖30克。那么将甲、乙两个容器中的糖水混合在一起, 混合后的糖水的浓度是多少?混合后糖水的浓度不是而是

例2:某人投篮, 第一次投了2个球, 进了1个, 这一次投篮的命中率是, 第二次13投了3个球, 也只进了1个, 第二次投篮的命中率是。这个人两次投篮共投了5个球, 共进了2个, 因此, 两次投篮的命中率是, 即。

6. (1) 答:从❶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 它不能和自然数的加法相容。从❷中发现, 这种分数的“比例加法”, 不能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整数的运算定律或分数乘法的意义相容。

6. (2) 答:合理性可以通过以下的过程来说明。

如果两个分数分别为和, (b、d均不为零) ,

设。如果整数的运算规律 (包括定律、性质等) 适合于分数, 那么, 由, 可得bx=a, dy=c。

则有bdx=ad, bdy=bc。

两式相加可得:bdx+bdy=ad+bc

得bd (x+y) =ad+bc

可见把定义为和是, 具有合理性, 这样的分数加法能够与自然数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律相容。

7. (1) 略。

7. (2) 已知两个分数分别为和 (b、d均不为零) 。

8. (1) 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 分数加法的定义是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和, 再给出加法的定义。分数减法的定义不是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差, 再给出减法的定义。 (2) 分数加法的定义中已经包含了加法的运算法则, 也就是两个分数的和是怎么求的, 在加法的定义中已经有了说明。分数减法的定义中没有明确包含运算法则。

8. (2) 答:定义:有两个分数, 分别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母乘另一个分数的分子, 把所得的两个积的差作为分子, 把两个分数的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所得的分数叫做这两个分数的差。求两个分数的差的运算叫做分数的减法。

如果两个分数分别为和, (b、d均不为零) 。

8. (3) 答:这样给出的分数减法定义主要有以下优点: (1) 充分利用分数加法的知识, 把减法转化为“求一个加数”的运算; (2) 明确分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即分数减法是分数加法的逆运算; (3) 统一了分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意义, 也就是这样定义的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4) 文字表达简洁。如果分数减法也类似于像分数加法那样定义, 那么, 就要先定义两个分数的差, 再定义分数减法运算, 文字表达就比较长, 不如现在这样的定义简洁。

13.语文高年级组教研活动方案 篇十三

一、活动主题

实践并推广我校阅读教学中“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

二、活动目的开展“一唱三叹 式”激情导读法研究,形成我校阅读教学特色,打响我校语文教学品牌,打造语文精品课堂。通过微型课,展示教师们对“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在教学中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总结方法,形成经验,加以推广,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活动准备

1、学校领导进行活动动员,阐明此活动的意义。

2、“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课题组提前探路研究,负责人拿出论证报告和有效的实施方案。

3、搜集经典的美文朗诵视频。

活动地点:503班教室

活动时间:5月21日周三晚办公时间

活动参与人员:以小学语文老师为主,面向全体教师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以语文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校科研处的组织下进行“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的学习和讨论,由本课题负责人对教师们进行培训,使老师们明白其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探索“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的模式和方法。

第二阶

上网通过听看名师的讲座,共同探讨“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保证研究活动的严谨和有序。

第三阶段:

推荐一位老师执教微型课,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全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要充分体现“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四阶段:

利用每周三教研活动的时间,进行20分钟的“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微型课或朗诵的形式展示。小学部全体语文教师都参与听课,并做听课记录。课后,由教者本人进行反思,全体语文老师参与评课,总结本节课运用“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的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鼓励教师们多种方法,多种形式实践学校的朗读教学特色。整个活动要拍录下来,教者的前后几稿教案上交学校科研处。

第五阶段:

针对周三下午的微型展示课,全体教师在学校网站的“在校研讨”板块上继续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六阶段:

活动结束后,由科研处进行小结,课题组成员继续开展研究,课题负责人撰写报告,形成书面经验材料。

五、活动设计简析

1、“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是我校语文教学特色。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艺术的再创造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就是要重新唤起对人的关注,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创造性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容器或文本的灌输对象。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应该是一种以“立人”为中心的“有生命的教学”,应该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终极目标。我们提出“一唱三叹”、激情导读的观点,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学层面上展开的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理想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一种完美的教学,一是深刻,二是真诚。所谓“深刻”,就是“教师能够给予孩子们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孩子们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孩子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谓“真诚”,就是师生之间坦诚率直,一言一行都发自内心。在深刻而真诚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和传经布道的舞台,而是以情激情,有效引导孩子们积极地体验、灵动地思考、主动地发问、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讨论乃至激烈地争论,踊跃地表达。在深刻而真诚的语文朗读指导活动中,师生彼此分享思考的快乐、顿悟的惊喜、激情的燃烧、真情的涌动、灵性的焕发、情感的融合,以及心灵的碰撞。在这样深刻而真诚的教学活动中,想象得以放飞,潜能得以发掘,体验得以深化,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在目前语文阅读教学耗时低效,朗读指导盲目单调的状态下,我校根据学校教研实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集体智慧,提出了“一唱三叹式”的激情导读法。“一唱三叹”,既突出了主题,又加重了感情,读来更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含蓄蕴藉而余味无穷。以这样的形式进行激情导读,“唱”的是文中最重要、最关键、最需要理解和突破,最值得欣赏和品味的句子或段落。为了达到步步深入、荡气回肠的效果,通过教者多次的激情引领,学生回环往复地朗读,谓之为“三叹”,目的是层层推进感情,螺旋升华主题,拓展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入情入境,最终与文本浑然融为一体。“一唱三叹式”激情导读法目前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通过“一唱”和“三叹”的循环往复,有效链接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激发和智慧生成。较好地兼顾了语感(听读、朗读和表达)、文本理解、人文熏陶乃至人格养成等诸方面。

2、微型展示课是我校校本教研的创新模式。

微型课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它可以针对某一教法或者主题而设计。这样的课一般为20分钟,教者集中展示一堂课中的最精华部分,如教师对“一唱三叹式”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明确找出朗读的训练点、思维的训练点、激情的训练点,通过充满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一唱三叹循环往复地朗读,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微型课简练而高效,腾出宝贵的时间,让教者进行教学反思,让听课的教师们进行评课研讨,教者与听者交流互动,营造和谐的教研氛围,求同存异,去伪存真,大家共同探讨和提高,把学校的校本教研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六、活动预测

本次教研活动力图通过师生一唱三叹式的互动,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以上三个方面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从这个角度出发,预计在以下三个方面会有一定的进展:

其一,从学习过程看,师生一唱三叹式的互动,应该能有效改变以往那种“肢解性讲析”的传统做法,突出文本的整体美感,从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阅读教学本身的活力与魅力。其二,从积极的情感体验方面来看,短短的20分钟,却可能营造一个相对完整的课堂阅读体验情境,完成一个“走进文本——感悟文本——涵咏文本——跳出文本再看文本”的体验过程,在人文熏陶中激发调动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三,从课堂效率看,直接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预计通过反复的朗读(一唱三叹),可能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贫乏和思维板滞其实互为表里。可以预见,如果通过持之以恒的系列阅读活动,将有可能逐渐提高阅读品味和阅读能力,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后,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通过打磨精品课以及20分钟的微型展示课,能够促进教研

上一篇:英文求职信开头下一篇:四年级班规扣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