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2024-07-18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精选8篇)

1.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一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

[ 作者: 点击数:1556 更新时间:2005-6-1 ]

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小班化教育

黄浦区文庙路幼儿园 黄燕岭

我园是97年开始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当时上海正处在改革开迅速发展时期,而且上海的生育人数在逐年下降,上海要成为国际化的大教育必须实施优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最大的25个孩子,也就是说从教师的自身角度和注意力分配在25人,超过25人的有的地方就成为教师观察的盲点。因此,缩小班级规模是提高基础教育的键,要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的、均等的、公平的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必行的,于是,我们就以点带面的进行实施、研究。(班级人数设置20个在几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感到:小班化教育,不是简单的班级人数如果没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没有教师的高度心,没有教师良好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方法,小班化教育的优势仍然不能凸此,我们把握住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让每个到优质教育,使他们的个性、智慧、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充展,重点对小班化教育的策略、方法与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进行着实践和研体为:

第一,创设家庭式教育环境的研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幼儿快乐成长的“营养”。研究中,我们强调和幼儿的关系是:人格上的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会倾听幼儿,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生活上的关心,就是为孩子创安全、卫生、和谐、健康、温馨、适宜的家庭式的生活环境,让孩由的空间,自主选择喜欢活动的权利,在自由的家庭式的生活环境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能力上的帮助,就是教师对孩子是适时的、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包办代替;交平等,就是教师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尊重幼儿的个性、能力的使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自信的成长。

我们重点研究了教室里玩具柜,突出开放式,有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分割式的区角,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为幼儿个和谐、亲切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孩子的心灵,从尊重幼儿,尊重孩子发展中的差异性,寻找每个孩近发展区,为其制定有效的教育目标和措施,设计个别化教育的方班化的班级设置,更有利于教师全面的观察、了解幼儿,有利于有因材施教,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的幼儿,在我们小班化教得到了教师的关注和培养,进步显著。

第二,在教育策略、方法内容上的研究

1、在作息时间安排上,打破原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察了解幼儿,幼儿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如:有些孩子在拼型,当他的兴趣处于高潮时,教师就不必用时间去制约限制,去干预让孩子继续活动和探索。而教师适当观察每个孩子的活动能力,掌握子的最近发展区,为下次活动为幼儿提供材料作依据做准备。

2、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了小组、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学为辅的教育形同一阶段的教育目标,教师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幼儿根据学习能力自由选择。我们创设的区域活动应该说是最适合小组、个别习与指导。区域活动我们分单一性的和综合性的两种形式。我们以综域活动形式开展较多。

综合性的区域活动,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兴趣、展的情况有序、分层(个别化)地投放活动材料。如生活区,为培养主独立生活准备的(喂娃娃吃饭、穿衣、煮蛋、做水果园子、蔬菜拼习使用工具等),探索区,培养孩子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力(水的流动、测量、调味、自然科学小实验等),学习区,培养孩习兴趣、学习方法、习惯(早期阅读、英语、数形成),美工区,培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做做玩玩、画画涂涂)、等等,活动内容丰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下,主动兴趣的参与。通过小组性的区域活动中的操作、探索、体验和较有系习各方面的知识、技能,使孩子的个性、能力、情感相应得到综合性单一性区域活动形式,就是在同一时段内,教师预设的教育目标分区域式的不同层次的材料提供,让不同层次的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如:当我们参观上海的城隍庙品尝了点心后们对制做点心感兴趣了,教师就设计了“小小点心师”的活动,在同下的单一性泥工制作的区域活动。教师为孩子提供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装饰用的蔬菜、各种制作工具,满足不同层次能力幼儿的需要,孩子欢的“点心”,能力弱的孩子做糕、做饼,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做小烧卖,能力强的可以自己创作想象做动物造型的点心,还可以2-3人拼盆点心,设计拼盆围边等。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兴趣、创造到提高,活动非常投入,有了自信心,在玩中学、在玩中发展,心情

3、在教学内容上,打破分科教学,强调内容相互渗透与整合。

我们小班化教师是包班制的,班主任教师一周带7个半天,配备活教师(6个半天带两个班级)。班级工作以班主任教师为主,教师全方位的教学,把各科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当然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应具有自己的特长又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小班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宽泛,课程结构是多元的。除了实市新教材,我们还有自己的园本游泳特色课程。

我们在主题背景下,将学习、生活、游戏、运动的内容有机融合如:关于“水”的主题活动,谈到水的用处,我们中班生成了“我们爱的活动,在亲亲水的活动中,孩子学习在浅水中行走、呼吸、水中接山洞、嬉水做游戏。还学习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全保护自己,使游泳技能、身心素质、自理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大班在探索型主“了不起的中国人”中,孩子们了解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京剧脸国的名胜古迹、中国工夫(会武术的孩子为大家表演)、2003年10月我国的杨利伟成功地乘神舟5号登上太空,将“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动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用绘画形式设计创作了神舟6号、神舟7号 „这些主题都是在听听、看看、讲讲、唱唱、演演、画画、做做、创作的,活动的资料、信息是教师和孩子共同收集的,在这样主题式探索中,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4、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引导、探索、、体验、互动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材料的提供者,每项活师要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操作学具,供幼儿主动探索和自身的体验,增经验的积累,教师只是聆听者,协助者,当孩子发生困难时不急于给予而是启发引导。我们尽可的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让幼儿动手、通过听、摸、闻、尝、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教学中,我们以游戏方法,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有不同的要求。

中班结合对秋天常见的水果的认识,教师设计了“ 水果变变变 动的开始就以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带各种新鲜水果讲出的部分让同伴摸摸、闻闻,猜猜是什么水果,交流对常见水果的感知认识。介绍猕猴桃)当孩子们去摸教师带的水果时,啊呀,怎么摸上去是软原来是只烂水果,噢,孩子明白了原来水果是有保鲜期的,接着教师看播放的动画媒体:了解果子成熟到变烂的过程。那么,秋天的水果吃不了怎么办?孩子们回忆起前几天逛超市,看见有很多水果做成的—加工波萝条、苹果干、桃肉、柿饼、饮料、水果罐等。然后,教师蜜饯(水果变成的蜜饯)超市,让孩子拿一元钱去买蜜饯(但按蜜饯写的数字去买(一元3只,数数3„„)。最后,孩子买的蜜饯(水果去找找自己的果树妈妈。整个活动中师生是互动的,教师投放的材料层次的,孩子在活动中始终在不断的探索着、体验着、经验也在不断着,体现了我们小班化教育的整合性理念。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我们形成了小班化教学的原则:整合性原则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第三,在教育资源研究中,注意发挥小班化教育的整合效应 为优化小班化教育,使小班化教育更为有效,我们将幼儿园、家区教育形成合力。提供渠道和平台开阔家长的视野,坚持每月对家长种不同形式的小班教育活动。同时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教育,展示自长。我们有“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让孩子邀请自己的爸爸、妈妈园讲课,请家长进行才艺表演,请做公安工作的爸爸讲防火、防盗、全的教育;医生妈妈讲幼儿卫生保健知识;社区的奶奶为孩子表演有族特色的:扇子舞、太极拳、秧歌舞、腰鼓舞等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育。

2.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二

一、解读“中国梦”

1、“中国梦”的历史背景

让学生走近“中国梦”的第一步, 就要从中国梦的历史渊源讲起。很多学生只知这是热门词汇, 却不懂其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和散发的历史厚重感, 所以要让学生明白, 这不是一时兴起所创造的新新词汇, 也不是为了赶潮流而产生的时髦说法, 而是对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和悠久文明的自觉传承。要带领学生回顾近代历史, 使他们明确从救亡图存的时刻起开启了复兴之梦。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 开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追寻中国梦。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踏上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坦途。通过梳理历史线条使学生把握民族复兴的脉络, 以此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体会到作为手持接力棒的他们, 要在今天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中继续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辅导员应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与习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相关阐释。让学生准确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同时要启发他们, 复兴不是简单重拾昨日荣光, 而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跃升, 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 坚持“五位一体”实现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等等。

2013年3月18日, 刚刚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作了重要讲话, 并再次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释: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一重要思想, 彰显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深厚底蕴。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其科学内涵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其具体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 “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 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 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历史证明, 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 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 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 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 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 这样才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二、激发学生“追梦”

很多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所显现的一些矛盾表示不满, 对社会表现出失望、埋怨、悲观等消极情绪, 辅导员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启示学生中国人民从亡国灭种的危险一路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瞩目成就, 经济高速增长, 国力大幅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了十三亿人口的总体小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有着一枝独秀的表现, 在一系列大事难事喜事方面展现了不凡的作为, 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愈来愈有分量。这些成就都证明了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证明了我们完全有能力在通往“中国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由此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追逐“中国梦”的自信和勇气。

想要真正激发学生追梦的动力, 只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讲是不够的, 他们固然有爱国热忱, 但这种感情之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点滴成长显得有些“大”, 有些“远”, 因为很宏大所以抽象。现实中, 很多学生满怀为祖国奋斗的豪情却不知如何与个人发展结合, 很多学生为“中国梦”热血沸腾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如此波澜壮阔的大梦想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意义。他们容易因为自身的“渺小”而找不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契合点, 在这种情况下, 辅导员要帮助他们完成个人梦和“中国梦”的“无缝对接”, 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中国梦”就在他们身边, 他们的具体生活和个人成长片段正是构成“中国梦”的一幅幅图景。

第一, 使学生明确“中国梦”尊重个体的梦想, 鼓励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中国梦”虽宏大, 但却不忽略个人发展,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各司其职, 各圆其梦, 才能为“中国梦”添砖加瓦。鼓励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 在优美的大学环境中长才干, 长本领, 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就是在践行最伟大的“中国梦”。

第二, 使学生明确个人梦想正是在“中国梦”的大舞台上施展释放的,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梦想观”, 即每个人的理想也只有在根本方向上与“中国梦”保持一致才能实现, 不能以祖国需要为己任的梦想是没有生命力的。

三、鼓舞学生积极投身“圆梦”实践

1、强调实践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

教育讲求“知行合一”, 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水平, 但执行力较差、满心抱负却蹉跎岁月的大有人在, 所以辅导员要在思政教育中强调实践的重要价值, 使学生重视实践, 热爱实践, 鼓励他们积极践行“中国梦”, 在实践中锻炼充实提高自己, 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明确实践路径, 积极投身实践

有效实践的前提是找对实践的路径, 我们要启发学生认真学习中国梦的实践路径, 并沿着这样的大方向, 时刻检验自己的行动是否符合路径要求。

第一, 学习是认识和适应自然、社会, 实现自我发展的最基础的能力, 包括自主学习、书本理解运用学习、人际交往学习、知识运用学习等等。所有这些学习, 都是当代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日常学习, 它既是全面发展的标志, 也是推动全面、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这些综合的学习, 才称得上是具备拥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 才可以“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第二, 启发学生结合自身实际, 完成好大学期间的任务, 刻苦学习, 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完善人格教养, 积极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社会实践中去, 检验所学, 查漏补缺, 以己所学, 服务社会, 做实践“中国梦”的青年主力军, 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舞台上大放异彩。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多次对“中国梦”的论述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和高度关注。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通过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在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灌输, 开展形“中国梦”凝聚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辅导员有责任为学生准确解读“中国梦”, 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向学生充分阐释“中国梦”与个人梦想的关系, 激发学生“追梦”的信心和动力;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圆梦”实践, 担负起祖国和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关键词:“中国梦”,高等教育,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2-11-30.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3-17.

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三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法 律基础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对于我国来讲,开展生命教育的历史并不长久,但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却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比如说《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化典籍中包含了古人对于生命的一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看法。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尤为重要。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承担者,肩负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重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压力的增大,再加上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思考,导致大学生暴力犯罪、网瘾等现象频繁发生,意外伤害等非正常死亡已成为危及青少年生命的重要因素,虐待小动物、对社会冷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现象也非常突出。甚至有的事件社会反响极大,影响非常恶劣,比如说近几年出现的清华大学伤熊事件,以及近年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

目前,绝大多数大学课堂里都没有开设相应的生命教育的课程,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其要义不容辞承担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任。由于所有的大学校园里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而在思想理论课当中包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来讲,其要借助思政课这个载体和平台,适时地开展生命教育。下面我们就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为例,谈一下生命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问题。

二、生命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生命教育目标合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生命教育自提出至今,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通过生命教育活动的展开,大家普遍意识到,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爱生命,还要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意义,创造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升华。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来讲,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让他们通过系统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帮助他们在错综发展的社会现实面前,认清方向,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促进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在教育目标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包容性。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内容内在的包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但是其包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

第一,理想信念教育中蕴含着生命教育内容。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远航的风帆。人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的最高实现,也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使生命有意义、有价值,就必须在有意义的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第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体现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责任。祖国给个人的生命成长提供了条件,指明了方向。一个人的责任感越强,人生目标就会越明确,更能较快地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通过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自己,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与人相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对生活应急事件的应对能力,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树立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第四,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中蕴含的生命教育的内容。

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来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目标之一。教材的第六章至第八章包含着大量基础的法律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充足的案例及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的权威。在尊重法律权威内容中,尤其强调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健康权,了解非法侵害他人身体、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生命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教学对接新方法研究

1.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的相关专题、讲座或课堂讨论。

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是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缺憾的存在,导致部分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生命教育专题教学、开展生命教育讲座、组织课堂讨论、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2.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加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新时期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时效性的重要途径,显然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有效实现方式。要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现自己、自己感悟,在心灵的震撼和内心的熏陶中,激发他们珍重生命、提升生命的热情,激励他们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价值。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让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体验到生命的伟大之处,从而激发实现人生价值的伟大志愿。

3.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以互联网、电视、报纸、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大众媒体在带给我们便捷信息、时尚娱乐的同时,也为新时期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大众媒体,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大讨论,宣传自护自救节目和相关专业知识,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全社会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强烈关注和支持。

4.以开放的视野看待生命教育,为生命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同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期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提出了新的内在要求,进一步充实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意义,也必将推动青少年生命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四

人文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与实现

大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大学要完成其肩负的使命,必须首先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在和谐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大学教育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整合起来.

作 者:张文辉 杨威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部,贵州遵义,563003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大学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5.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五

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既承认它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又强调它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由此可见,要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对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出路,对于经管类的课程更是势在必行。将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是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新探索。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一、高职经管类课程教学现状

1.“工学结合”模式的照搬照抄

“工学结合”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实行的模式。为迎合这种模式,有的教师将理论知识全部去掉,只是让学生去完成工作流程,会操作就是掌握,这种模式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以商业银行的柜员业务操作为例,业务流程的操作就是电脑流程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要学会电脑操作就可以了,但事实上每家银行的每笔业务都有不同模块,学生没有专业的业务知识很难胜任柜员岗位。

2.课程考核评价不适当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的成绩评定时还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试卷)分的形式,并且在这种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比达30%—40%,期末卷的占比在60%—70%,在这种考核模式下,学生不重视平时成绩,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也不愿意完成,因为只要试卷通过课程就算通过了,是否真正达到了考核目的还有待研究。

3.生源数量和素质“双低”的局面

(1)从高职生源看,最近几年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类是在高考前成绩不是很好,高考希望不大的学生参加各校组织的自主招生;一类是在高考录取以后,没有进入本科学校,家长又不想其过早进入社会的学生,面临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减少,生源质量也越来越不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从高职发展角度看,随生源素质变化和社会发展进行调整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行业岗位规范等用人单位(出口)的要求制订,对于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基础、起点等学生素质(入口)要求考虑较少,如金融专业,从人才市场的需求来看,需求较大,但由于该专业对学生入门的起点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各专业面临着学生素质下降而企业的用人要求不变的状况。要想解决入口质量低,出口质量不变的情况,只能改变原有的课程训练模式。(3)从高职教师角度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在逐年加强,无论是学历结构,还是各种培训项目都在增加,但是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提高不多。通过观察发现,以前的几届学生中每班有3—5人或是1/3的学生不学习,但是最近几届学生每班有3—5人至1/3有学习兴趣,1/3随波逐流,1/3或5—10人根本不学习,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不进行改革,1/3随波逐流的学生也会成为不学习的学生。

二、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融入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意义

1.使“工学结合”模式得到有效应用

经管类专业与其他工科专业不同,进入企业体验工作过程,往往会涉及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学生只能了解每个专业最边缘的业务。学生认为课堂讲授的知识都是无用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但将创业教育中模拟经营的方法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会使学生既可以在校内体验工作流程,又可以掌握和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既获得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又能为专业知识应用和自主创业奠定良好基础,使“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

2.促进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对于高职教育,上到国家,下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机遇与挑战并存,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抓紧时间发展自己的专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学生。面对现在的生源困境,要想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通过教学改革才能实现。近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岗位的空缺速度,经管类专业更是如此。经管类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创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岗位如财务、营销等在专业课程中都有所涉猎,所以,引入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实现翻转课堂,还可以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自主创业相融合,使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使学生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好基础。“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学生会为学校带来好的声誉,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3.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与本科院校不同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精神在未来社会是很多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精神,只有真正具备这种精神的人才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创业精神指的是具备一种可以发现问题,并且能为该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精神。如果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拥有创业精神,那么在企业中也会是一名优秀员工。由此,如果将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减轻压力,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与经管类课程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1.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目前,在不断进行的高职经管类课程改革中,已经在不断地引入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比如模拟经营的方法。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调研,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学生组建团队,完成不同的仿真项目,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扮演企业经理、客户等角色,没有商业对抗。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确实摆脱了单纯听课的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专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训练,但在事实上,通过和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在这种团队的组建下会有学生在团队中什么都不做,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缺乏主动性。将创业教育中模拟经营的方法带进专业课的课堂。首先告诉学生分组经营的绩效将是他们的最终成绩,团队组建实行公开竞聘和领导者选拔的方式;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给予团队负责人一定的奖罚权利,对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构成一定影响,这样会使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限制学生采用的方法或是专业,但要求不能触犯法律,不能违反职业道德,对具有创新性的团队给予加分奖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但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有所提高,还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2.融入到课外活动中

高职院校的学习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还有一些课外活动,如各种学生社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现在所组织的和创业相关的.活动,主要是创业论坛、创业知识讲座和创业大赛等,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创业,但效果并不明显,这些活动都是从本科院校照搬过来的,不适合高职院校。依托学生社团组建创业类社团,将有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通过创业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培训,使学生掌握创业的相关技能。在对社团学生的培训过程中,倾向于创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定期组织一定的创业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学习兴趣。

3.打破专业限制

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强调每个专业都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各自为政,事实上有些内容和课程也是相互交叉的,如国贸专业和金融专业都开设国际金融课程,再如互联网金融把电商和金融连在了一起。许多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非本专业的知识不讲,使学生形成了单一的专业思维,但如果将创业教育的思维和方法引入到专业教学中,就可以打破专业的界限,通过多专业渗透的方式,激励学生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法律、管理、财会以及网络类专业渗透;营销专业与财会专业的渗透等。这种渗透不是无目的渗透,而是以专业关联为原则,以创业教育理念为引导,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开阔眼界,成为复合型人才。

4.引入工作室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工作室模式,都是模拟企业内部的实际运营,工作室的管理与运营由专家或名师牵头,以学生为主体,学校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学生只是执行者,不具备创新能力。所以,要想真正使学生的创业知识技能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将学生推向社会,通过实践的磨练使其成为锋利的宝剑。由专业教师组建工作室,类似于创业服务运营商,学生自己选择创业项目,自己组建创业团队,认为时机成熟了,就可以到工作室申请运营。工作室的教师会从专业的角度评估该项目,并给予相应的辅导,提升项目的可行性,一旦项目可以实施,会让他们在校内的创业园运营一段时间,待成熟后再进入社会,成立企业以后,成为学校的校企合作企业,并接纳学校的毕业生。这样,学生会觉得校内的学习更加有意义,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有用,增加了学习兴趣,同时,学生项目中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的科研内容和教学案例,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腾旭,王晓军,万权性.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探析[J].职教论坛,,(29).

[2]李晶.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14,23(2).

6.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六

摘 要:近几年,把国学文化思想融入教育呈逐渐强化趋势。教育部明确表示,在2015年新的语文教材里,国学内容占比提高到35%,将于2015年9月走进中小学课堂。但在幼儿教育中应用国学文化思想投入教学还有很大欠缺。作者从意义、思路和操作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提出的问题和观点具有相对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对幼教工作交流十分有益。

关键词:教育类;幼儿教育;国学经典思想财富导入教学;问题的思考

把国学经典思想纳入教育并非刚刚起步,这些年总能在中小学教材中看到国学内容,但就幼儿教育的应用还有很多欠缺。焦点问题在于归类选材、精简提纯及其演变教学的表现方式等诸多方面,是个系统工程。为此,笔者仅就上述问题的一些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关于国学经典思想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

一是广义的意义概括为三个方面。传承民族文化思想;以公理教益提高国人道德素质;明礼知事增强国人品格修养和智慧。但最具体的意义还在于传承人文精神,为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奠定思想基础。这些思想将天理人伦、正确与谬误、善良与丑恶辨识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在通过“内省”提高道德修养方面,国学堪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经典佳品,自古以来培养出无数的圣贤之士,是民族的根,也是国魂。

二是比对后看应用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与国外做个简要的比对分析。美国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兴趣提高选择能力,帮助幼儿认识美、欣赏美。而中国的国学中不乏智慧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和美学与史料哲理为一体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之作;美国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国学大多是通过说史叙事来再现前人治国齐家平天下之道的;我们再以法国为例,他们将幼教课程整合为共同生活、行动和发现世界、想像与感知及其创造力几个方面,而国学经典著作比对这些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如此看来,我们的国学经典纳入幼儿教育是可以同先进理念的发达国家相媲美的。

三是现实问题显示的最实用的意义。目前中国家庭的特点大多是“千顷地一棵苗”,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非常多,家长们视孩子如掌上明珠,在几代人共同关注下成长虽然多了温暖和关爱,但更容易娇惯成性,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意识,给健康成长带来很多阻碍,国学可以养性、养正、养志、养德,国学思想深入幼儿的早期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们应该很容易感受到的最具体的意义所在。

二、国学经典融入幼儿教材的基本思路

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一个口号――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将深厚的国学文化融入当代幼教工作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下面我谈三点思考,给幼教工作者参考。

一是“分类筛选”:国学内容涉及哲学、史学、文学、考据、天文、地理、书画、术数、医学、星象等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综合智慧体系,哪些适合幼儿教育,哪些要按照不同成长周期安排进入教科书都要有所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类筛选。即,在引入国学经典思想应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要有取舍的选择和放弃。例如,像《中庸》、《论语》 等部分经典著作具有特别深奥的思想,还是不要在幼儿教育时期应用,留作中学生时代再补充进入教科书是理性的考虑。

二个是“合并提纯”:要将按科目归类融合的不同类别的思想体系做一次再加工,提纯出最有益于教育引导的思想精髓,精选出最易表达,最易接受的内容再进入幼儿教材从事教学。

三是“通俗简化”:国学作为不同时代背景下中国先贤的智慧财富,很多都是古汉语,且充满哲学思想,一般常人阅读和理解都很吃力,根本不是启蒙初期就可以读懂的。而学以致用才是目的,有必要做必要的改编。要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文化和在发展中创新应用之间的关系,要敢于和善于把繁文缛节的古汉语变成现代白话文,把深奥难懂的大道理用口语化表达出来,追求幼儿教学中的大道至简才是硬道理。可以放弃华丽唯美的辞藻,提取思想的精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即,一听就懂,一看就明。

三、国学经典融入幼儿教育的操作方法

一是要有取舍地应用教学实践。应用国学从事幼儿教育,在于教育工作者们有选择性地应用,概括为以下几句话――启蒙类的全面应用,浅显表达道理类的直接应用,认知难度大的改编简化应用,博大精深的暂时不作导入,未来补充。在实践中,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相同和不相同的两个类型的国学教材内容,便于因人施教。

二是模拟实践教学活动的方法探讨。幼儿学习国学经典思想,不同于青少年和成人的接受能力,模拟家庭环境和故事环境非常重要。以《孝经 》和《弟子规》为例,孝道在中国被称为百善之首,素有“百善孝为先”之说,让幼儿从小就把孝道深深融入内心世界,是哺育思想道德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可以模拟家庭环境,将《孝经》演绎成故事版本或者模拟家庭辈分环境来演绎教学,幼儿就很容易扎实地学到真谛,这样就克服了生涩难懂的弊端,更形象生动地引导孩子进入教境;《弟子规》是前人综合了中华民族多种优秀品质而成的综合性很强的基础素质教育范本,信息量很大,都可以结合故事情境的演绎方式让幼儿知晓道德操行的规范。

三是人才基础辅助的再次强调。目前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国学启蒙《中华儿童国学经典》出版发行,但还缺少模拟教学读本,将这些思想演绎成故事情节、环境模拟更见教益效果。幼儿接受国学思想教育的模拟实践教学最基础的辅助条件就是人才培养。目前看,我们的幼儿教学因缺少这样方式的教育人才,也就注定了这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很难尽快融入教学实践。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在培养幼教人才的时候,要把为幼儿演绎国学经典思想作为一门专业课来研修,让幼师队伍走上岗位后,就有热情有能力从事国学教材的改编工作,并熟练应用教学。

四、结论

7.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七

人文, 即重视人的文化, 就是指人类社会化进程中所呈现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结晶, 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 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早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就公开表明, 共产主义者所致力追求的“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 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古典哲学的过程中, 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1) , 并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来研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问题, 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对人本身的深切关怀。现代意义的文化关怀是指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个性及其社会特征为基础的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与需求的尊重和关切。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逐步深入人心,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人文关怀一般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性需求, 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 使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中本已包含着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意蕴彰显得更加明确。人文关怀内涵丰富, 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予充分重视。

二、人文关怀的实践价值

(一) 人文关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高校的重要任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本价值取向, 是构建和谐校园贯穿始终的红线和内在价值诉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途径之一就是要注重人文关怀, 在及时疏通、化解学生内心深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的隔阂、误解和矛盾, 有力维护校园稳定的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 着力构建和谐校园。

(二) 人文关怀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

高校最难得的是人才汇聚, 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注重人文关怀, 既实现对学生物质生活的关怀, 又实现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 关注学生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使得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造就和养成健全的人格, 促进学生全面“精神成人”, 是高校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手段。

(三) 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

个性教育的缺失是大学生缺少创造力、想象力甚至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为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应改变“单一内容、千篇一律”的方式, 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实际出发, 融入人文关怀, 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注重个性的丰富性, 激发大学生的主体发展欲望和追求崇高的自觉性, 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努力把大学生塑造成具有优秀品德和独特个性的社会主体。

(四) 人文关怀是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现实要求。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要坚持讲道理与办实事的统一, 要注重人文关怀, 深入大学生, 通过与大学生的心与心的情感交流, 真实地了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业问题, 贫困生的经济问题等, 并给予细致入微的关心、指导和帮助, 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人文关怀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现实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路径

(一) 树立一个理念, 着力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理念, 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思路。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地制宜, 因人制宜, 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不能千篇一律。”这就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 至关重要的是树立人本意识, 充分考虑个性, 在工作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积极营造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氛围。除此之外, 高校要不断地探索将这种理念植根于每个思政工作者的有效机制, 使得每个思政工作者均自发地、自觉地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亲和力和说服力。

(二) 尊重两个主体, 积极促进师生思想情感的有效沟通。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思政工作者与大学生分别具有各自的主体性特征, 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证明, 当思政工作者主体因素与大学生主体因素都得到重视, 两者达到协同、融合与统一时, 才能获取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长期人文关怀的缺失, 导致大学生主体性丧失,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引领的实效。因此, 思政工作者应以人为本,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立人, 满足大学生的发展性———善人, 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达人, 注重与大学生在思想、情感上的平等交流, 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予其细致入微的关怀, 藉以赢得大学生的信赖, 与大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使其在遇到心理问题、突发情况时能够自觉主动地寻求思政工作者的帮助, 遇到重大抉择时主动征求思政工作者的意见, 从而把大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可见,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将思政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主体性都发挥出来, 既能体现思政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引导作用, 又能通过大学生的主动诉求和积极配合, 有效避免和弥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盲区或漏洞, 确保工作的覆盖面。在高校稳定工作中, 大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大学生主动与思政工作者交流习惯的养成, 有助于思政工作者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化解危机, 对高校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着眼三个维度, 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融入人文关怀, 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以人为本的教育活动, 实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这要从三个维度着眼和思考。一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和谐。自我和谐是与他人、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根据各个阶段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 围绕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及时给予关心, 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信任自我、发展自我, 调适可能存在的焦虑。二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和谐。与他人和谐是与自我和谐、社会和谐的关键。帮助大学生实现与他人的和谐,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 倡导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高尚的道德品质, 帮助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减少与他人的冲突。三要帮助大学生实现与社会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善于利用世博会志愿服务等关键契机, 加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教育, 陶冶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实现大学生与社会的和谐。

(四) 注重四个转变, 有效实现主体性、个性化发展的教育。

人文关怀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要通过“四个转变”落在实处, 渗透于点滴。

1. 在教育目标上, 注重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的转变。

共性教育, 造物的教育, 忽视个性培养的教育不会顾及人的情感、人的价值、人自身的真实需求, 用一套事先预定好的框框、模式、规范去要求活生生的千差万别的具体的大学生, 其个性也随之被扼杀殆尽。而个性教育就是承认不同大学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并让大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 一要体现对大学生的宽容;二要体现大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三要体现在注重大学生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格的培养。

2. 在教育方法上, 注重理论教育向环境教育的转变。

理论教育注重对观点、政策、原则等的讲解和阐述, 在当代大学生面前, 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环境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之中, 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 潜移默化、点滴渗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针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整个校园文化活动既严肃高雅, 又生动活泼, 并在活动中始终贯穿符合时代要求的健康向上的主旋律, 寓教于乐, 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 在教育方式上, 注重“听话”方式向对话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听话教育中, 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 很多时候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思政工作者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对话教育注重师生双方平等对话、自由交流和相互磋商;对话教育充分尊重大学生, 支持、鼓励有想法的大学生;对话教育会带来双方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 使彼此都能了解双方的真实的内心世界。“对话的核心、实质应当是师生双方精神、心灵上的交流, 通过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共识, 促进双方在思想上、认知上向更高层次的变化”。 (2)

4. 在教育形式上, 注重单一形式向多元形式的转变。

人对人教育的形式, 例如课堂教育、一对一谈话等, 效率较高, 并可以实现眼神交流,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网络化时代, “人—机—人”的交往占据了主流。思政工作者应当善于利用“人—机—人”交往模式定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 为关怀、疏导大学生提供参考依据, 并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快捷的优势, 开展网上讲座、网络咨询等活动, 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进行及时疏导。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8.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 篇八

数学建模思想大学生微积分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知识经济,学习微积分能力凸显的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如何有效学习微积分,轻松学习微积分,成为了大多人一直经久不息研究的话题。数学建模的思想最近就莫名其妙的火了起来,很多成人都在参加数学建模的思想的培训。也有很多作为家长的成人,去参加培训也就只是为了帮助孩子学习微积分。数学建模的思想越来越火爆,老师、学生和家长又该如何从中得到学习微积分的办法呢?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在数学建模的思想越来越流行与火爆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的老师、大学生都开始试着去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到微积分的学习当中,去提高微积分的学习效率。本文就以研究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大学生学习微积分中的应用与影响,来对数学建模的思想与微积分进行讨论。

二、数学建模的思想含义与作用

数学建模的思想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不仅简单也很有效。数学建模的思想法也称为心智图法,是植基于认知心理学、语意学、组织结构、色彩学、图像学及脑神经微积分等相关理论,所发展出能够有效提升思考力与学习微积分的方法。简单地来说,数学建模的思想就是一份份帮助我们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使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可以增强使用者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通过一张张自我构建的模式图表能让使用者增强立体思维能力;可以把一长串枯燥、冗长的复杂信息变成彩色的、丰富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总而言之,数学建模思想对于使用者都是一个能够帮助其有效学习微积分,有效规划的很好的方法。

三、数学建模思想在大学生学习微积分过程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学习微积分上的应用

对于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学习微积分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数学上有很多零散的知识点,而每个专题的知识点都是独立和系统的,需要运用理性的思维,也需要良好的逻辑能力。数学本身就是一种符号,一种特殊的数学符号。有些数学数量关系,借助于数学建模的思想,可以使抽象的数学图表,数学公式变得立体直观,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将各个专题的知识点、数学公式系统地结合起来,由一个中心点展开,找到各个专题中的有联系的地方,或者在一个专题中,由一个知识点联系到另一个知识点,慢慢地拓展开来。比如,了解到三角形的面积体积算法后,能够听过专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联想到正方形,长方形等面积体积的算法,然后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数学知识点去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思想,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景去研究、分析题意,让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清晰明朗地呈现在直观的模型上,同时做到举一反三,运用建立的模型知识去解决问题。那又该如何带领学生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呢?首先,老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和作用。其次,在黑板上做出板书示范,如对于多边形的面积体积计算这一个专题。让学生对如何制作数学建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再次,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评价,探讨它的可行性。

学习微积分,需要日常的积累。相对于微积分的直观,似乎有些讲不清道不明。对于大学生来说,数学上的问题很多可以套用公式来解决,它的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微积分很难,分数提高不上去,找不到学习微积分的技巧。但是,通过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学习微积分也有了一定的捷径和技巧。比如,在复习的时候,老师首先可以做个示范。运用数学建模的基础方法,把以前学过的微积分利用建模的方法在进行题解,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归纳方法,对所学过的微积分等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方法,系统的、带着联系的观念去记忆。

(二)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微积分教学中的影响

虽然从大一开始就会相对地接触微积分,但是很多大学生至今还是没有能够摸清学习微积分的本质套路。因为微积分不像是高数,单独的高数将概念与应用进行了混合,而微积分并没有。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习微积分的过程中,微积分中的积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可以在授课时,把积分要素根据主题思想,进行板块记忆,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曾经对于积分要素一贯的做法就是拿着微积分做过的题目对他们的过程进行死记硬背,或者机械抄写截图步骤,别说几十遍,或许连百遍都没太大作用。运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将整个微积分系统整理,还能帮助学生记住重点,连锁记忆。还有很多学生对微积分的理解十分具有抵触心理。因为微积分步骤繁琐比较长,积分次数又多,很多学生都表示看不懂,看不下去。这时,老师可以运用数学建模思想,对整个微积分进行一个大致的介绍,学生在对微积分题目进行阅读,感知数学建模思想呈现出的内容。老师再根据微积分的主要积分内容和主干思想进行提问,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问题,有目的性地去看微积分,既可以突出重点还能注意细节。

近年来,各国对学生微积分课程越来越重视,也都加大了对微积分课程课改的力度,注重培养大学生对微积分的兴趣,体验微积分过程,发展微积分精神。因为微积分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学的东西也有很多。而在微积分的教学时,方法尤为重要。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将各部分内容进行系统学习,为以后学习微积分化学、物理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脑海中留下一定的体系,建立一些可靠有用的模型。

在大学的学习微积分中,虽然分数很重要,但是树立一个健康正确的三观和拥有一个良好的思想,比成绩更加重要和必要,所以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大学学习微积分中产生了影响。因为大学生刚刚接触微积分,所以思想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应用好数学建模的思想法,帮助学生树立好正确地解决微积分的思想观念,必要时要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课程培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建模,促进他们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当作首要解决微积分的方法,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到学生学习微积分。

四、总结

在数学建模的思维能力凸显的年代,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能够提高成绩和效率的办法实在是非常不容易。数学建模的思想法虽然是一个很有效且非常困难的办法,但是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了。数学建模在现代的数学学习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建模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建立一个案例模型,然后解决微积分。但是,平时靠着普通的方法解决微积分,低下的效率而以失败告终。有多少人想一探模型魅力而半途折返?很多人,败在了第一步;亦有很多人,败在了不坚持。实践是第一步,坚持则是最重要的一步。数学建模的思想如果能被很好地应用,那么它能帮助使用者更好地学习微积分,如果只是三分钟热度,那么再好的方法也提高不了成绩,提高不了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文波.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大学生学习微积分中的应用[J].北方教育学,2012,(07).

[2]林瑞瑶,吴丹云,郭垂芸,陈妙钿.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大学生学习微积分中效果观察[J].当代教育,2012,(20).

[3]林鹏.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06).

上一篇:盐城导游词内容下一篇:犯罪法庭悔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