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龙点睛的读后感

2024-07-26

画龙点睛的读后感(精选7篇)

1.画龙点睛的读后感 篇一

一、“别开生面”的导入语

如何让学生尽快从纷杂混乱的课间进入到集中学习的课堂,让他们心无旁骛地专心学习,是考验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学生“兴趣点”和“情感点”最为接受的话题为切入点,通过简练而别致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他们拉开课文的序幕,为语文课堂打造一个精彩的开始,需要教师设计一个“不一样”的导入语。

如“我的母 亲”一课 ,作为胡适 作品中最 脍炙人口 的名篇,在这篇课文中,胡适先生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形象。而借助胡适的笔法为设计导语,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例如:“很多同学都因自己的名字被人取笑过,但胡适却对此不以为然。他经常调侃自己:古有孔、孟说,今有我‘胡说’……”这段导语在应用时势必会让学生哄堂大笑。其实,胡适是我国非常有名的学者,他有很多经典之作,但当人们问及他师承何人时,他总是说母亲是他的第一任老师。那么他究竟有着一位怎样伟大的母亲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母亲》中一探究竟吧。通过“一段趣闻”的方法引入新知,不但与中学生天性相契合,而且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到“母亲”上,与课文中关键内容相吻合,可谓一举两得、别开生面。

二、“精彩纷呈”的提问语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根据学情和学生认知进度设计“提问语”,让学生以某个或者某系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其认知与思维得到发展, 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精彩纷呈”的提问语,可以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也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为教师反馈促进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信息,从而让学生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提问语的设计要把握时机、注意难度,语言既要明白简单,又要精确到位。如学习《背影》时,全篇只要几个问题就能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给学生提供一条思考的“主线”,让他们抓住课文的“精髓”,加深理解。问题: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问题: 开篇即描写背影对你有什么触动? 如此处理的意义在哪里? 问题不多,但都问到了“点”上,并且问题是依照由易到难排序的 ,可以给学 生打开思 路一段“缓 冲”时间 ,沿着“问题串”,他们对整篇课文的“脉络”会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再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会对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有更深的了解。教师的课堂语言运用能力表现在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以教材实际和学生认知实际为基础,既能使问题真正对大多数学生起到“学有所得”的效果 ,又能让学生在问题中体验到课堂语言之无穷魅力。

三、“画龙点睛”的评价语

评价语在课堂语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的肯定、鼓励、鞭策,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能够及时调整与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都与教师的评价语息息相关[2,3]。如教学《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诗时 ,通读之后请某位学生朗读 ,该同学朗读得非常好,将诗人的豪情壮志、精神百倍的情感完全表达了出来, 这时中肯且准确的评价不但能给予该同学激励 ,让他建立 强大的自 信 ,而且能给 其他学生 设立一个 “标准”。基于此,笔者设计导语时采用了“画龙点睛”式的设导方法:“该同学朗读得很到位,尤其读到‘左牵黄,右擎苍’时,情感充沛,将诗人豪放的性格勾勒了出来;而读到‘鬓微霜,又何妨’时,苏轼洒脱不羁的形象犹似重现。整篇词朗读得毫无词中一贯的儿女情长之态,将诗人孔武刚建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典范! ”毋庸置疑,这种评价语言比简单而空洞的“你读得太棒了”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能让其他学生更准确地发现“好在哪里”,并以此作为参照反思自己。

2.画龙点睛的晤谈反馈 篇二

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晤谈反馈

分类号:B84

1总结晤谈所得的反馈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每次晤谈都有一个简单的架构。咨询师会于晤谈正式开场前说明SFBT的进行方式,包括:晤谈进行四十分钟后,会有十分钟的暂停,之后再有十分钟的反馈(feedback)。于暂停时间中,咨询师会自行沉淀整理或与单面镜后的团队讨论,以能将晤谈讯息有组织性地呈给当事人的反馈;而于暂停阶段中,当事人亦会整理今日晤谈所得,并会因而对咨询师的反馈产生期待心理,更为专注地接收咨询师所给予的反馈。当然,为了能开始建立正向的晤谈气氛,在介绍这一晤谈架构之前,咨询师多半在一开场时还需要自我介绍并致欢迎之意,若有机构咨询的其他相关讯息(如保密与收费原则),也会于这场面构成阶段一并简要解说之(De Jong & Berg,2007;Fiske,2008)。

进行反馈之主要目的,是让咨询师汇整组织并强调晤谈中所得的重要讯息,让当事人感受到他们曾被仔细地聆听,并让咨询师有机会表达同意当事人对问题的观点,重述对当事人的理解,肯定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看重,进而提供当事人增进生活满意度的步骤。反馈主要是设计来:“提醒当事人所期待的未来愿景”、“做什么可以对当事人更好”以及“帮助当事人能够感觉到成功及胜任能力”之处。换言之,反馈的指引可以帮助当事人发展良好的目标,并将焦点摆在与他们目标相关的生活例外经验,鼓励他们注意谁做了什么让例外经验发生,尤其是当例外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自己所做的努力时。其实,当事人往往期望也咨询师给予建议,因此,咨询师给予反馈也将有助于治疗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反馈是透过评估晤谈内容而非天外飞来一笔的建议,是依据当事人个人的动机与信心、当事人的目标建构程度以及与目标有关的例外优势来发展的,而非咨询师个人主观的判定。所以,提供反馈考量的原则,首先是找出适宜给予的建议底线,以及什么样的建议是在晤谈资料中有所显示的,其考量的重点常为:目标设定良好的程度,例外的程度和形式,当事人与咨询师的关系,以及当事人对于自己能投入于解决之道的动机、意愿及努力程度。当不确定底线时,则倾向于较为保守的选择,如此,当事人晤谈后的表现就更易超过所建议的范畴。此外,咨询师记得要去认同当事人看重之处以及当事人想要的目标,尽量使用当事人的字词,让反馈是简单易懂的,并停留在当事人的参照架构或靠近当事人对于事情的解释立场,以持续在当事人的解释系统、语言沟通模式下工作。当然,咨询师要慎重且真实地表达反馈,并观察当事人的反应是否同意接受(De Shazer,Dolan,Korman,& Trepper,2007;Macdonald,2007)。

反馈是SFBT晤谈中很重要的步骤,乃和其他晤谈历程要素一样重要。反馈代表着咨询师对晤谈历程的理解,进行回顾并做成归纳摘要:;反馈的内容,也代表着看重当事人于晤谈中所言、所投入的精力,因而咨询师需要于晤谈结束前好好汇整晤谈所得,以便给出合宜的反馈。

2反馈的架构与内涵

反馈的内容皆依据当事人在晤谈中所说的内容加以组织,而非额外发展出一个本次晤谈并未讨论到的内容。反馈的主要内容分成三大部分:赞美(compliment)、桥梁(bridge)、建议(suggestion)。

2.1赞美

于反馈一开始,咨询师就以赞美来回应当事人,若为家庭来谈,记得也要赞美在场所有人及其关系(如:你们是很好的家庭、很在乎彼此的看法等)。赞美既为肯定当事人本身,也对其为建立有效解决方法所做的努力表示佩服。由于当咨询师从暂停时段回来后,不少当事人常会有负向的想法,甚至会紧张地询问:“好吧!情况有多差?那你认为哪些事情对我们有帮助?”因为他们对过去的选择是感到沮丧的,对未来的预期也常是如此。因此,当咨询师对当事人用赞美来开始反馈时,不只创造了希望,也暗示了:对当事人是如此认真看待自己的问题表示认同,而所谓达成目标的答案,主要是藉由自身的例外成功和优势力量来完成的。亦即,赞美表达了对当事人的肯定,指出让咨询师印象深刻之处,也认可什么对当事人来说为重要的目标或好的选择,以能在证实当事人的成功的同时,于后续建议阶段提出可以巩固这些成功的建议(许维素,2014)。

往往,开始一连串的赞美来强化目标、例外与解决之道的关系对当事人来说乃有惊奇和戏剧性的效果,至少,当事人会倾向于对你的赞美充满好奇并感到愉悦。对于非自愿前来的当事人,赞美其愿意来以及已经付出的努力,是重要的建立关系的方式;对一直诉苦的当事人,指出在他们经验中有一些可以作为提供解决之道的关键和线索,亦有其转化痛苦的效益;而对于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先赞叹他们已经做到令人佩服的努力与难得的成果,也常会产生理解当事人及宽慰人心的效果(Macdonald,2007)。这是因为当咨询师提供当事人直接与间接的赞美时,乃表示认可了当事人对他生活的见解,一般化了当事人目前的处境,同时也肯定了当事人对解决之道的看法、自身的优势以及自己正在做与已经做到的事情。亦即,赞美将能支持与证实当事人的成功,巩固这些成功,还能确认与强调对当事人来说什么才是最为重要之处,即使他目前是处于危机或困境中(De Jong & Berg,2012)。

当咨询师给予当事人赞美时,需要观察当事人的反应。大多数的时候,当事人看起来都是愉悦的,也常是微笑或说谢谢地表示同意;假如没有,咨询师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之前于晤谈中所得到的资料。当然,咨询师也需要注意各地文化对于赞美次数、强度与向度的接受度,而修改其表达的方式,因为最重要的是要能传递:信任当事人可以运用自己的例外与优势来产生改变的这份希望与信任(Macdonald,2007)。

nlc202309011414

2.2桥梁

反馈的第二个部分——“桥梁”,乃是用以连结赞美以及将要提出的建议之间的重要讯息。桥梁的内容经常是从当事人的目标、例外、力量或知觉中抽取出来,组合出一个连接性的言语,作为咨询师后续给予建议的依据,而让所提出建议的执行是具有道理与价值性。例如,对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有时,咨询师会表达认同当事人想要下降目前危机程度之重要性,因而要提出下列这个建议;或者,强调当事人在危机过程中为了所特别重视与关怀的人,执行以下的建议,会是对自己、对他人十分有帮助的。

提供桥梁时,咨询师常先会强调:这是个很重要的时机,是当事人可以开始做些不同事情的重要时候了。提供桥梁时,尽可能组合当事人之词语和字句,并应用一些常使用的开头用语,以引发当事人更高的注意力与执行的动机(Berg & Briggs,2001),如“我同意你的……”“既然……”“因为……”“我们同意……”或者“部分的团队认为……”。

例如:

“我同意你认为这个时机是应该要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由于你让我相信你的问题有多严重、对你有多重要,所以我们给你的建议是……”

“我知道试着理解你的愤怒对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这对你的工作是不好的。所以,我建议的是……”

“由于对我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你目前的安全是最大的考量……”

“当你在忧郁的情况下还能照顾你的孩子,显然你的孩子对你来说十分重要。为了你的孩子……”

“我一方面在想你的问题是一个呼救行动的象征,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你可以常常多思考一些……”

再次强调,任何建议必须是对当事人有意义的,或能被他们重视的,而桥梁提供了一个让当事人去做建议的基本好理由。

2.3建议

反馈的第三个部分,是给予当事人建议。建议乃为提供当事人朝向目标达成方向前进的方法。所谓的建议都要与晤谈中提及的当事人例外或目标有关联;给予建议时,咨询师需相当注意当事人平日现实生活的脉络及其如何于现实生活中能够执行行动,而非仅是治疗室内的晤谈历程。

给予什么样的建议和怎么给建议,是反馈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一部分。通常,咨询师紧紧跟随当事人“何以能有改变”的知觉而给予的建议,或配合当事人的价值观、意愿与能力,给予当事人最容易接受的建议。当然,还需要特别注意与考量当事人目前愿意改变的预备度及动机度,来考量给予建议的形式(Fiske,2008)。

最常见的建议主要有两种类型:“观察型建议”和“行为型建议”。观察型建议,是依着晤谈中搜集到的资料,建议当事人特别去注意、观察可用的解决方式。例如,在晤谈结束时,若当事人没有发展出目标、但有例外时,则邀请他回去观察及特别注意,在下次晤谈之前,何时情况又有比较好一点?然后请他详细地告诉咨询师:何以能发生?当发生时,情况有何不同?是谁、如何让他发生的?如果晤谈中当事人没有提及任何例外,咨询师也可以请当事人回去特别注意生活中小小例外的发生,除了能促发当事人产生预期例外发生的效应,也暗示有益的方法会来自于当事人的经验中,而为解决之道提供可能的线索。当然,咨询师还可请当事人特别留意:在生活中有哪些讯息,可以告诉他这问题能如何被解决,或者他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他希望能继续发生的,以促发当事人觉察到自己的目标以及改变的可能性所在。

与观察型建议一样,行为型建议也是从晤谈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必须是对当事人之参照架构具有意义的行动。行为型建议需要当事人实际地去做些什么,并采取咨询师相信会对当事人建构解决方法有所帮助的行动。例如,若当事人提及的奇迹图像是清楚的,且当事人有信心去使奇迹发生时,可请当事人尝试做做看奇迹的部分,并观察如何做到以及结果如何。同理,当事人晤谈前改变或例外是清楚易见时,则与当事人讨论如何有助于“继续做”或“多做一点”原本已经做到的部分,并观察生活会有何变化。当然,咨询师也可同时结合观察型作业,请当事人除了继续做有用的事情之外,也同时观察还有什么其他策略是有用的,而暗示当事人能做的远比自己知道的还多得多(De Jong & Berg,2012;Korman,2011)。

建议常是请当事人要晤谈室外多做在晤谈中提及的有用之事,或做些不同的事情以取代无效行为。咨询师给予的建议需要是清楚、具体,且可强调是有难度且需要付出的任务,但千万不要是太难或容易执行失败的任务。咨询师也可以试著称呼建议为:“让我们来做一个尝试、实验”、“试试看”,而让当事人对于任何尝试的结果,不管成功或失败,都保持开放接受的态度。当然,也可以请当事人自己设计一个任务;若当事人能自己设计一个可执行的作业,则所谓的“抗拒”也就随之减少,投入度也自然会越来越高(许维素,2013&2014)。所以,SFBT咨询师所给予的建议,只是一种试探性的回应与刺激,乃由当事人决定如何运用以及如何激发自己产生尝试性的行动,以发挥“实验”的精神。亦即,建议最好是一种实验性的行动,而不要变成是非做不可、非如此做不可的作业或任务;提供建议时的语言描述,为一种“实验”性质的态度,实验的结果,不管成功或失败,则都会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如此一来,将会让当事人不易患得患失,而实验的成功又可归功于当事人(Berg & Reuss,1998;De Jong & Berg,2012)。

3晤谈是行动研究的合作历程

于每次晤谈结束阶段给予反馈时,在反馈的赞美、桥梁与建议当中,会包含咨询师的一些介入,包括表示当事人问题的意义及其对当事人的影响程度,汇整地赞美当事人自来谈以来所展现的优点、努力、进步、例外及具体方法,或重新建构当事人的负向情绪或目前状态的正向意义,而再提供当事人改变的意义与价值之桥梁,最后给予具体建议。必要时,咨询师会运用追踪问句,或让当事人自行设定家庭作业,以更能确认进步的可贵、凝聚改变决心及形成行动的意义与步骤。如此,将会让当事人更为理解与肯定现在的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正向力量与资源,以及对于自己改变的意义与重要性更为印象深刻,以致于在晤谈结束后,能有信心与决心地为来谈目标实际地尝试行动(许维素,2009)。

nlc202309011414

具体举例,对一位因为有强烈社交恐惧反应而造成生活危机的女性当事人,咨询师提供以下的反馈:

【赞美】首先,我想要告诉你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事。其中之一,我可以看到你非常关心你的家庭,你希望看到先生与孩子更快乐,所以你想要找出能克服你社交恐惧的方法。

我非常惊讶你对你奇迹愿景的图像非常清楚,你也十分愿意去尝试各种方法,而且,我也看到你已经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我觉得你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人。

【桥梁】我知道你很想要改变,而且你目前已经在做一些对你相当有帮助的事,这让我们更有空间去探讨如何改变你的情况。尤其你是这么希望能拥有理想中的美好日子,也能使你的家庭更快乐。最重要的是,你知道你的改变将会对他们造成好的影响。所以,在这次晤谈后,我有以下的建议。

【建议】首先,持续做你现在已经在做的这几件有效的事。像是来这里、祈祷或试着与人交谈。我看到祈祷让你会有勇气和力量去尝试。而且,如果当别人给你一个好建议时,你也会去试试看,再评估它是不是适合你。还有,让自己休息、呼吸新鲜的空气等都是有效的方法。我真的很佩服所有你曾经尝试的事,那是多么不容易。请继续去多做,然后特别注意看看你的日子会有些什么不同。

接下来,也请你特别注意那些感觉比较好的日子,并且看看这些好感觉的日子有什么特别不同的地方以及是如何发生的,包括,何时发生?家里有什么不同?以及谁做了什么?等等。然后,请下次回来这里时,再与我分享。

亦即,咨询师不预设什么样的方式会最适合当事人,也不期待自己能找到万全之策,而以开放式的态度来发现当事人最愿意接受的是什么样的辅导方式,以及什么样的策略对当事人最为有用。这样开放实验态度来提醒当事人,也将帮助当事人透过行动的结果来认识自己:什么样的目标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策略是自己做得到的。尤其对于正在发展自我而自我尚未稳定的青少年,或对环境与自我察觉力需要加强的当事人来说,这种“发现归纳式”的过程,会是一个很适合的方式(许维素,2014)。

所以,SFBT的辅导过程,就像是“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历程,让咨询师与当事人在合作中,不断透过实际行动的结果,让当事人来教导咨询师如何引导当事人修正目标与发展有效的行动策略,以使当事人在不断累积小成功之下,能稳定前进(Berg & de Shazer,2004)!

参考文献:

许维素(2009).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高助益性重要事件及其咨询技术之初探研究. 教育心理学报, 41, 271-294.

许维素. (2013). 建构解决之道: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宁波: 宁波出版社.

许维素. (2014).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理论与实务. 台北: 心理出版社.

栏目编辑/王抒文 终校/王晶晶

3.画龙点睛背后的成语故事 篇三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

【解释】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说话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二警句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传神有力。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

【近义词】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年代】古代

4.画龙点睛的读后感 篇四

画龙点睛的意思是什么_成语释义_造句

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成语释义】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

出处: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张僧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近义词】

锦上添花、点石成金

【反义词】

弄巧成拙、画蛇添足、点金成铁、一语道破

【成语典故】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成语造句】

1、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非常得好。

2、你在他们的婚宴上,上一张他们儿时玩在一起的照片,真是有画龙点睛之妙。

3、只见老师提起笔在小华所画的马加了几笔,顿时整匹马显得精神奕奕,真是画龙点睛啊!

4、好对联得配上好字,才能收画龙点睛之妙。

5、他在演讲时常会引用几个小笔事,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

6、这幅画在主题旁边添了一朵荷花,不但没有画龙点睛的妙处,更觉画蛇添足了。

7、你引了《中山狼传》来作为谈感恩的反例,颇收画龙点睛之效。

8、没有你画龙点睛的一笔,这幅画还真没什么看头。

9、他在这幅春樱图,题上“一片花飞,风飘万点”,适景适情,画龙点睛!

10、苏洵《六国》结尾“苟以天下大,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画龙点睛似的点明全文主旨。

11、徐志摩用“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作结,真是画龙点睛的道出了全诗的精神。

12、这篇佳作配上如此佳题,有如画龙点睛。

13、作文时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可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画龙点睛》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通学阅读会读,了解“赞不绝口、张牙舞爪”词语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知道“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并了解成语的基本意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画龙点睛》,并尝试背诵。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4.了解成语故事的特点,学习作者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三、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一、实践───重点突破,语义兼得

(一)导课

1. 播放龙的图片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 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 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 板书——画龙。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二)引导学习,体会成语所包含的意思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当时围观的人们是

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眼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无法改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3.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4. 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1)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板书:腾空而去)

(2)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3)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5.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1)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学生交流:张僧繇的绘画技术真高;他太神了;他不愧是一位大画家„„老师小结:张僧繇是这样一位充满底蕴的人,所以他轻轻一点,点出了万般的奥妙。)(2)通过这则成语故事,我们知道了什么?(这个成语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技艺高超的人吗?比如绘画、运动、学习等方面。环节

二、总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2. 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3. 出示练习:

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5.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

将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点睛

凫城镇文王峪小学

6.画龙点睛的读后感 篇六

一、能化视而不见为视而可见

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对于每天走过的路, 经过的地方, 看见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 于是在写话、说话时, 老师就会感觉孩子们无法准确描述出当时情景, 让他们来写话、习作, 简直可以“ 惨不忍睹”来形容。 二节课下来, 有的学生甚至仅仅写了二三行, 而且两三行也不知所云。 其实, 这就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造成的后果。 我们上课时运用信息技术, 要能再现生活情境, 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 化视而不见为视而可见, 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可以相互说自己看见的, 听见的, 再根据自己所说所闻所见写出来, 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习作。 例如:三上习作4, 要求孩子们写秋景。 可是, 对于秋天的感受, 孩子们也许只能说出“ 秋天到了, 天气凉了”“ 秋天到了, 叶子黄了”等等局限于语文书本上得来的认知知识。 真正的秋天, 生活中的秋天, 其实他们“ 视而不见”, 上课时就会陷入“ 沉默是金”的状态。 那么, 此时此刻, 捕捉一些孩子们不太能关注到的校园 ( 公园、小路旁、河岸边……) 秋景来拍摄, 他们会发现, 原来, 不知不觉, 秋天已经给人们发信息来了, 他们终于发现并说出“ 秋天的叶子其实是五彩缤纷的, 红的似火, 黄的如金, 绿的发亮……”“ 秋天的草并不完全黄了, 而是一半儿黄, 一半儿绿, 或是黄中带绿, 黄绿相间”等等。 于是孩子们觉得世界从未如此清晰地展现在他们眼前, 语言也从未如此生动活泼地从心间流出。

二、能让视觉盛宴与文本内容相辅相成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对有些课文所记叙的现象或阐述的观点不能理解, 出现认识的“ 盲区”。 可以适时引入课外资料, 作针对性的拓展延伸, 使学生在课内外资料的互补解说中正确理解课文。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有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叫《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 课文讲述了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红军战士饥寒交迫, 为了缓解燃眉之急, 彭德怀大将军不得不决定杀了一路陪伴他前行的大黑骡子解决粮食极度匮乏的问题。 由于故事发生的年代距离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太遥远, 孩子们光靠文本内容, 似乎无法理解战士们怎么会忍饥挨饿到如此地步? 更无法理解为何彭德怀和战士们为了大黑骡子的杀与不杀在那里纠结? 因此在教学时, 我适当补充了红军长征的影音资料, 当孩子们看到影片中红军战士们一个个衣衫褴褛, 饿得面黄肌瘦, 行军途中不时有人倒下再也没能睁开眼睛, 也不时有人趴在草地上扒拉草根果腹、捧起浑浊的泥水狼吞虎咽的时候, 眼睛湿润了。 此时无声胜有声, 老师无需用过多的语言去解释为何彭大将军舍得杀掉伴随多年、功劳卓著的大黑骡子了? 孩子们深深的明白了:大爱无声, 彭大将军何尝不爱大黑骡子, 但他更爱那些生死相随、在战场上拼死搏杀的战友们, 他怎么忍心眼看着这些在战火硝烟中保存下来的革命的“ 火种”此刻却一个个饿死在雪山草地之中。 舍小爱成就大爱, 彭大将军此时心中比谁都痛, 所以当文末警卫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时, 彭大将军发火了。 有了这些资料的补充和铺垫, 孩子们说: ( 1) 彭大将军怎么能咽得下去这碗肉汤? 那分明是自己的兄弟、亲人的血肉之躯啊! ( 2) 大黑骡子在彭德怀眼里, 从来不是一头出生那么简单, 他是生死与共的战友, 他怎么可能吃得下去啊? ( 3) 彭德怀的心里在流泪, 可是他是将军, 泪不外流啊……因时因事地运用这些资料, 让它们为语文教学服务, 并成为学生知识延伸的桥梁, 以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这比老师的赘述要有效得多, 生动得多!

三、不为技术而技术, 克服技术依赖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 但不能为了技术而技术。 有的老师在上语文课时, 常常会利用多媒体出示的内容, 其实就是当堂课所学的例文和插图, 其余并无太多变化。 这样的课堂, 看上去形式多样, 新颖, 实则传统依旧, 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那么, 无论是让孩子们说还是写, 都不会有太多想法。 我们只有分清主次, 明确目标, 才能不是为了口语交际而说, 而是为一种真实的表达与交流的愿望而说。 如果学生说出的话写出来的习作都是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调调、统一的语气, 相似的内容, 这样宁可不要。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的代表,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的经历。 通过对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通过情境的内容想起自己生活中相关的生活片断, 然后将生活的片断通过写话、习作或口语交际的形式表达, 表述自己真实的交流意愿和真实的表述想法,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再一次的向前进。 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有写、有话可表, 杜绝了学生说空话、假话、套话, 只有真实的生活情境再现, 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学生中来, 学生所说的话、所写的内容才会真正意义上的有血有肉, 才会有情感的流露。

总之, 现今社会学校为了下一代的成长, 配备完善的教育媒体设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善用信息技术技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为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另辟蹊径, 让语文教学插上科学的“ 翅膀”飞翔, 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空。

摘要:处在信息爆发的新时代下, 学校配备完善的教育媒体设施, 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结合的越来越紧密,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善用信息技术技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突出语文教学的主体, 回归语文教育的本源,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将会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教学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力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2)

7.数学课堂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篇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只有恰到好处地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才能让数学课堂变得有趣、新奇、厚重、渊博……而数学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它是一个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教师就要让“你知道吗”在数学课堂中成为点睛之笔,有效发挥其传承数学文化的作用,乃至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点在课始,“你知道吗”贯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主线

“你知道吗”作为一节课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师应将“你知道吗”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

【案例1】四年级上学期“条形统计图”

师导入:你们知道吗?2002年12月3日,上海市通过投票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这种重大事情的投票是如何进行的呢?

学生联系自己进行班干部竞选时全班投票的方法回答。

师随即出示:“你知道吗”。

师结合“你知道吗”进行讲解:89个成员国就有89票。在每轮投票中,如果某个城市的得票数超过半数,就能获得主办权;如果都不超过半数,得票最少的城市被淘汰,然后进行下一轮投票。上海市是怎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的呢?你们想知道吗?

师出示:请同学们看第一轮投票的结果。

师提问: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有4个国家的城市跟上海市竞争,票数分别是……

生2:我知道波兰的城市在第一轮中就被淘汰了。

生3:韩国的城市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在了解了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对统计图非常感兴趣,不仅能看懂统计图,还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急于要看后面的投票,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案例2】六年级下学期“纳税”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纳税的知识。

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纳税,你了解关于纳税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1: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生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生3:税收的种类。

师出示:“你知道吗”

师:纳税的比率要根据税的种类而定。今天这节课具体学习营业税、附加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是如何缴纳的。

出示例2:

师: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是什么意思?

生:缴纳的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就是求60万元的5%是多少?

接着在试一试和练习中分别出现了增值税、附加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学生饶有兴趣地一一了解这些税的缴纳方法和税率。

二、点在课中,“你知道吗”完善新授内容知识的建构

很多“你知道吗”的内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与新授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如果把它有机融合在新课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完善新授内容知识的建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案例3】五年级上册“认识小数”

学生通过例题学习了小数的读写法。

师:你们看,这些小数刚才都是由分数改写成的,请观察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生: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百分之几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千分之几可以写成三位小数……

师:反过来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就可以表示几分之几呢?

生: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师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干分之几……你们知道吗?早在1700多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小数。

出示“你知道吗”: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就第一个提出了小数。当人们在度量可以分割的量时,常常把作为单位的量细分为它的1/10、1/100、1/1000……这样就得到了一种以10的幂为分母的特殊分数,这种分数叫做十进分数。为了应用上的方便,人们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十进小数,简称小数,所以小数只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师适时点明:小数的意义跟十进分数的意义相同。

学生在已经初步了解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小数意义的知识建构,原来小数只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所以意义也跟十进分数的意义相同。那么小数意义这个抽象的概念就很容易掌握了。

【案例4】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

在探索圆的周长的操作中,让学生先将四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想办法量出它们的周长。

生l:用绕绳法测量。

生2:用滚动法测量。

师:计算出每个网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你能发现什么?

生: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师:同学们刚刚经历的过程就是我国古代很多数学家经历过的,通过测量和计算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出示:“你知道吗”。

师:你从中还知道哪些知识?

生1:刘徽用割圆术来求圆的周长的近似值,比我们刚才的两种方法更为科学。

生2:祖冲之更厉害,求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就是圆周率,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

教学过程中结合“你知道吗”有意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数学概念的得到是多么地不易,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总结出来,也让学生感受到在一节课中所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与人类在认识这个事物本质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三、点在课尾,“你知道吗"体昧数学文化的无限魅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努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受到文化浸染,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供平台。

【案例5】三年级上册“二十四时计时法”

在新授和练习结束后,向学生介绍“你知道吗”。

师出示时间的学问:

1 古代原始人用“日”、“夜”计时。

2 后来人们利用测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问。

3 近代人们用滴水和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4 现代人们用钟表来计算时间。

5 展示各式各样的钟表图片。

6 你会想象未来社会最新式的计时方法吗?

最后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动手做—个太阳钟或滴水钟。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用图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古代人们计时的进化,学生对钟表的历史就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

【案例6】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

师:你们知道吗?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负数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师继续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粮食人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付出的钱为负”的思想。1700多年前,刘徽在注解《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提出了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他在筹算中规定“正算赤,负算黑”就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这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逐步出示介绍的方法不仅形象地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通过学习,学生在感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对负数的南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纵观新课程教材,“你知道吗”这块内容的设置是有意识地在渗透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在教学设计中好好运用这一内容,使“你知道吗”成为数学课堂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让课堂更具数学味,更有人文气息。

上一篇:农贸市场改造提升规划下一篇:做家务活小学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