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2024-10-14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共10篇)

1.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一

参加《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讨会》体会

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观看新课标解析下的示范课《爱如茉莉》——于永正等8课时,收听讲座《语文教学给学生留下什么》——于永正等三次,共计18学时内容。

虽然一同前往的六位老师半夜才抵达休息的宾馆,但第二天所有在会场上,每个人的精神都提高到最高,唯恐错过专家的每一句解读。因为我们深知,我们是带着任务、责任义务而来……

此次学习最大的体会就是语文新课标较实验稿更完善。具体体现以下五个方面,同时这五个方面也是此次语文课标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不是在听说读写学习过程中加一项内容,而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意思就是说不能光说教,应该是更高的要求: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方法和能力融为一体。后面我会根据课例具体谈谈。我的理解就是语文教材的思想价值,语文教学的味道。

第二:进一步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修订继续坚持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对课程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再作适当调整。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自然,关注自己成长,学会学习合作和创新。这里提到“非连续性文本”,意思就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简单第四学段:较复杂)我的理解就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如何提高。

第三: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次的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如下修改: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虽然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看起来没有改变,但我的理解是内涵变了,变得更细腻和综合了。

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知识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还应该多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所以语文课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问题。

第四: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抓好“读书”。注意培养学生“兴趣习惯 品味 方法 能力”。

第五:针对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改革力度。提到有感情朗读,个人的阅读无法其它代替,是必须的。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汉字书写,不能以纯粹工具观看待汉字学习。三个学段建议,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习,意识和效果。

下面重点结合王文丽老师的讲座《用好教材 发展学生 完善自己》和几位老师的课堂谈谈自己此次学习的体会。

教材是老师教学所用的材料,授课的载体。我们要了解教材具备的价值,同时在应用教材时仔细思考和研究。

首先来谈谈教材的思想价值。这也是巢教授提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如果将语文教材“原生价值”(知识传播情意交流 消闲)“信息处理价值”(我理解是为学生提供一种范型 空间 机会的过程)混为一谈,这种语文课就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我们所追求的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如《自己的话是给别人看的》一文,选文是为体现异域风情,每位老师都清楚看出全文围绕“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来写的。如果设计主线:为什么说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会有些思品课的倾向。“……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这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语文味道就有了。《廉颇蔺相如传》不要上成历史课,重点应该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如蔺相如的语言“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古先文后武,而蔺相如的语言这里就很有技巧性。《只有一个地球》一般老师可能会设计主线问题后涉及“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等问题”有品社课的嫌疑。学科特点体现不明显。如果这样设计问题“初读课文后,你的心理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或滋味呢?”再用文字表达感受,味道来了吧。个人理解教材的思想价值如何体现,思考清楚了,语文味道就有了。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课文,就解析理解来说,都是相同的。但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授课风格,谁理解了语文思想价值谁的风格就显著,语文课的语文味道就浓一些。

接下来我要谈谈教材的知识价值。此次学习,我对教材的知识性价值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前只清楚我们教材单元导读中呈现了一单元的内容、主题、读写训练点,但小学整个阶段的读写训练点的呈现标准就有些模糊了。而这些训练点就是学生夯实接触的体现。小学低段主要是字词句,没有修辞学习。中段词句段主要是理解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高段涉及句段篇。知识价值体现过程中也要和思想价值联系。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三年级的课文,这是学生理解学习比喻和拟人修辞方法的最典型课文。利用好。读句子,说说留给自己的印象如何?为什么能写的这么美?语文味道就来了,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也要用上比喻的句子啊,那样写出来的话一定很美的。而不是教师在这个时候如何讲得深。那样的话教材的思想价值没有很好的体现,知识价值体现也存在误差。也许讲得深是一部分所喜欢看到的课堂,但真正懂得语文的人来说,他会发现很大的问题。我这里想到了古诗课学习。低段好高段是有区别的。不要认为都是五环节“知诗人读诗题 解诗意 想诗情 悟诗境”,低段的诗20分读一读,熟练了,然后了解大致诗意用一两句话说说就可以了,背诵积累,再写写字就哦了。中段多了一个默写和结合注释,高段呢应该是多了个欣赏。

下面谈谈教材的训练价值。语文训练主要为“听 说 读 写思” 提高“字 词 句 段 篇”的能力。《拔牙》很简单的内容,最重要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人物心情的变化。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再到读写迁移都围绕人物心情变化设计。所以教材内容是一样的,看你如何去设计才更好符合新课标的内容。

最后是教材的文化性。《北京的春节》等文章,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了解一些文化性的民风民俗。因为我们民族的文化长久,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这些民族的文化,这样我们民族文化以后才有更大机会传承下去。

其实知识和训练价值就是语文教材特点中的工具性特点,而思想性和文化性则是语文教材人文性特点的细化。

怎样上课呢?就是我上面所提及的一些内容:认真钻研教材,体现学科特点,简单理解为注意语文的思想性,体现语文味道。落实学段要求,以诗为例。突出课文特色,分配课时

内容,关注课后练习。再有就是目标的融会贯通,也就是之前提到德语文学科的性质。最后是思想与作为的并进,这是教师的责任意识的体现。

通过此次学习,深知自己未来的路很漫长,很艰巨,提示自己,做一个有理想的老师,做一位爱读书的教师,做一位会生活的老师。

最后还是要感谢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领导和老师们。

2.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二

屈荣盛

在和风送暖,杨柳依依,春花烂漫的四月,我有幸参加在古都西安举行的全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本次研讨展示会有来自全国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崔峦、人教版语文编辑深圳教育科学院赵志祥,全国青年骨干优秀教师浙江名师蒋军晶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浦东实验小学教师戴建荣和陕西省各市县的小学语文教师。近千人齐聚省军区学院招待所8号楼大礼堂尽情听取了专家精彩的作课和精辟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在此,我谨谈谈听后的心得。

一个改进:一个改进指的是历尽十年的课程改革进一步得到改进。崔峦教授指出,课改以来,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的重要进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问题也伴随而生。比如,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非语文‛、‚泛语文‛活动,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大会发言等,凡此种种,都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一些阅读教学脱离语文的语言,教师天马行空,随意发挥—或对人文内涵的深挖细找,或进行大量的‚泛语文‛活动,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这样做,偏离了语文教改的轨道,理所当然会引起人们的担忧。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围绕一个中心(以语言训练为中心),落实两个基本点(学习语文和学习做人),遵循三项基本原则(言意兼得、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读书勤练笔),采取读写四个策略(读:读准目标,选准内容,自学在先,顺学而导)(写:激发愿望,内容入手,全程指导,注重修改);实现五个基本目标(写一手好字、能读会并会写一篇好文章、有一副好口才、养成一种好习惯即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一颗博爱之心【爱父母、爱朋友、爱学生、爱爱世界万物、爱祖国】)。

两个感动:感动之一是敬业,(戴老师为了上好课,上放学都在思考,交警为他指挥,赵老师、蒋老师博览群书,背课之深,做到成竹在胸,)之二,敬畏,三位老师最小的和我一样大,连续三年被评为教学名师,他们无论从教学技能上还是文化底蕴上都很深厚,他们做课可谓激情澎湃,风趣幽默,出神入化,娓娓动听,引人入胜,丝丝扣人心弦,无不让学生学的轻松。我的心被于各位老师的风采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感染着,使我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思考。特别是几位老师那份对学生的浓浓的爱,那份对工作,对生活,对自己的高度负责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让我启迪很深的是老师那种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句话每一位老师可能一生中都会讲无数遍,可今天,我才从三位大师身上切实的体会出真正的内涵,是啊,这以前我一度觉得只要让学生得到高分,得到领导家长的认可就是最大的成就,也常常以班级的成绩高于其它班级而沾沾自喜,现在想来,这是多么的幼稚啊!为此,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是啊,学生的发展就是高分么?就是应对这一生中千百次的考试么?万万不能!顾然我也不清楚什么是一个人真正应得到的发展,但我觉得,能使自己的人生活得尽可能精彩,愉悦自己也愉悦他人就是令人欣慰的了。回顾以往作为语文教师感到自己应该做得太多了,是啊,语文本就乃浩瀚的海洋。我们又能 看着孩子在浅水中嬉戏呢。从文字引文学,再拓展到文化,这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啊!而这条路是多么的艰苦呀!细细盘算下来,真的,我们能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而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在课堂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真正对得起学生就是——努力!奋斗!因为对得起学生才是真正的对得起自己。

三个收获:之一,语文教学简单化。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复杂化语文教学模式,重视课文分析,分段,忽略语文基础性。通过听课使我明白了语文教学做到环节简单点儿,课件简明一点儿,教材分析简化点,(淡化或放弃课文分析,摒弃‚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学生不懂得或不喜欢的就不要学),做到情感荡漾一点。简而言之,小学语文学习就是识字——学字——朗读——背诵。之二,备课的灵活性。备课要背课,做到心中有课,然后根据需要搜集材料;所备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学习目标相一致。之三,课堂教学的艺术性。(1)导课的艺术性(2)提问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搬开‚问答式‛教学这座大山;课堂问题不要太多,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及时应对学生的回答,要适时点拨、启发、梳理、归纳、总结;学生一读就懂得坚决不问,学生不懂的,老师一问就懂了的就问;学生读不懂的,老师讲了还不懂得就不问不讲。一般来说,低年级一个问题都不问,中年级最多提一个问题,高年级最多问两个问题。(3)教育机智。(4)评价的艺术性(有毛就是鸡的思想)

四点反思:

1、教学观念滞后(课改多年了,我们任然在穿新鞋走老路,语文教学还停留在陈旧的教学模式中)

2、备课不扎实。备课不是抄教案,老师备课,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局限于眼前的一篇文章中,应该力求扩展本篇教材的教学效果,产生扩散效应。这也是一种‚反三‛。只有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才能对教材有深透的理解。(无需要教案,不写教案)

3、自我要求不严(多读书看报,少上网)

4、知识引领不到位(写作文,教师自己先写,写好下水作文,背诵课文教师自己先要背会,凡是要求学生会的教师自己必须先会,写字写一手好字)语文课上,要‚学‘语’习‘文’‛。教语文,就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借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规律。语文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像语文课‛,要‚是语文课‛。语文课,要体现三个‚实‛:真实、朴实和扎实。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朴实,是执教者必须具备的教风;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

六个做法:

1、加强自身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最深的体会,知识是无穷尽的,作为教师,文化积淀更应深厚,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我们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就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充电,说、写、读、唱样样精通,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场面。(多看优秀教师执教光碟,努力学习于永正、贾志敏、王崧舟、窦桂梅等老师指教光碟)

2、更新观念,快乐教书。语文是一门有文化、有内容、有情感的工具,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语文就是教课文,教课文就是分析课文的错误思想,并不断创新教法,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努力做到蒋军晶老师授课的环环相 套、丝丝入扣(学生读课文老师也读课文),赵志祥老师的幽默风趣、滴水不漏,戴建荣老师的行云流水,津津乐道,诵之--歌之--吟之--舞之。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首先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臵。其次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训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第三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要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思想的具体体现。

3、积极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4、养成多读书、看报好习惯,5、养成积累好习惯。

6、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教学的庞杂性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我的课堂是费尽口舌地讲解、点拨、拓展,而学生毫无收获?怎样才能通过简单的方式打造有效的课堂呢?听了几位专家讲座,使我醍醐灌顶,大有拨云见日之感。语文教学的简单来自于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只有课堂目标制定简单明了,方可轻松实施。以往的教学,我偏解了用教材不教教材,拿到一篇课文,我就掘文三千丈,恨不得一篇课文教完后,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拔高一大截,总是寻找千百个琐碎的知识点去讲解、挖掘,课堂总是满满当当,学生却是迷迷糊糊。现在我才明白,满而多并不叫充实。教师应深入了解小学阶段的总目标,透析各个学段目标,从而确定学期目标和课堂目标。每节课堂都应围绕这学期的目标进行。课堂目标切不可贪多,教学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充实的课堂应该是利用教材反复去训练一种能力的过程。

3.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三

仁怀市茅台二小 袁 伟

2013年5月4 日和5日 ,我参加了在贵师大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罗才军、薛法根、朱文君、蔡骏、张祖庆、蒋军晶六位全国知名教师的课.一、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

名师薛法根老师就此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学生知道的,我们不教;学生自己读了就懂的,我们不教;老师教了学生不懂的,我们也不教。以其执教的散文《匆匆》为例,他说:“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其文笔优美,精华很多,看起来所要交给学生的东西很多,我们都一一地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在本课的教学中就摒弃了一般老师抓字词,逐字逐段的对内容分析,分析修辞手法特点,抓优美的语句的教法,而是从学生不易觉察,不易懂的叠词入手,先圈点文中的叠词“头涔涔”、“泪潸潸 ”体会其效果,从而指导学生的朗读,定下本文的感情基调。然后抛出一个时间过得快慢的问题,让学生体味,重点落在帮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所说的中心句:“二十几年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来贯穿整篇文章进行教学,来理解课文“我们的日子”“一个日子”“八千多个日子”一去不复返,无声无息,来去匆匆,不留痕迹,感悟文章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罗才军老师执教的小说<<少年闰土>>,在阅读教学中,把“人物形象”放在核心位置,他选择抓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进行教学,深刻体会少年闰土的形象及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刻画的方法,即教表达;而把课文中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些事件略讲,由学生读文后自行归纳即可.二、阅读教学究竟怎样教?

蒋军晶老师谈了怎样教阅读教学的方法:

1.深挖教材 即挖文本的体裁;挖作者的写作背景;挖关键的词句;挖写作的方法及表达的技巧;备战文本在教学中的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2.阅读教学重在读 语文教学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点拨,学生要想更好地学习好语文,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使其读通、读熟、读出感情,从而读懂、读透,各位名师的教学中无一不是利用这一点。

3.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其中来,自觉主动地、欢乐地学习,学习的效果才更好。各位名师在其教学活动后的经验交流中都谈到,他们最怕遇上的学生就是死气沉沉的,问他们无动于衷的,木讷的学生。

4.注重学生多重训练 语文的教学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学,只训练学生的某一个方面是不够的,应该是听、说、读、写并行,全面发展。

三、站在今天,我们如何教学古诗文? 朱文君老师指出:古诗文教学,核心是教“意象”,只求意象,不求甚解,突显小学语文的 “小”。在小学阶段,学生能熟读成诵即可。

朱文君老师在执教《趣读小古文》时,她摒弃了一般的朗读,理解,背诵,默写的传统模式。她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更喜欢读的心理特点,领着学生读,带着感情读,仿照古人摇着脑袋读,摸着胡子读,争辩着读等等,鼓励学生多读,不求甚解,在读中就有了语感,在读中就有了理解。她采用了三个环节教学古诗文:一是体会古文的音韵特点,指导诵读方法;二是感受“单音成词、四字成句”的特点,指导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语调;三是引导尝试补充,读写结合,进一步感受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四、习作教学教什么?怎样教?

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看新闻图片写故事》一课,他的教学之法及成功密码是:

一、把握好儿童心理特征。课堂开始,张老师没有正儿八经地强调习作要求,而是让孩子谈对动物的感觉,从感觉入手,让儿童跟着感觉走。很快激活了学生表达的兴奋点,走进思维的活跃区,顺利为习作课推进作好思维预热。紧接着,张老师趁胜追击,组织学生表述图片“有意思”之处,燃起了学生的兴趣点,兴趣引路,这是引导学生进入写作之门 的 唯一法宝。成功密码二:张祖庆老师和学生特别亲切,自然。教学中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融为一体,就像一个大儿童,满口童言稚语,评点儿童习作总能站在学生视觉去评价。成功密码三:专业的写作素养的储备。张老师在指导学生写这次习作时,采用了以下策略:

1、告诉学生以当事人(鸭妈妈,掉进沟里的小鸭,交警叔叔,记者叔叔„„)的角色重述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写作训练;

2、化难为易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将单幅图扩展成多幅图;

3、变静态为动态:师生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4、学生入情入境,环境心理表述;

5、学生自由选择最有想象空间的图片创作故事片断;

6、分享故事当场评改 ;

7、美文引路,取舍素材,突显主题,再构习作;

8、拓展延伸,引发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教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十分重要

本次所有的执教名师感染学生的能力都很惊人,课堂上,鼓励表扬学生的语言特别多.其中以罗才军老师和薛法根老师最为突出。罗老师走进课堂,他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情绪,说话声如洪钟,使得学生上课激情高涨;薛法根老师上课的语言幽默,善于点拨,整节课笑容满面,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驾驭课堂的能力超群,讲课收放自如,教学的各个环节水到渠成.六、重视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4.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四

心 得 体 会

桃坑中心小学 黄清石

今年12月8日至9日,在县教育局的安排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南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王崧周、于永正、窦桂梅、贾志敏、支玉恒等五人十堂小学语文公开课和五场专题讲座。现将心得体会撰写如下:

一、扎实的功底及熟悉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没有教过语文的人大都认为,语文课好教,能认字的人就能教,最起码不会象数学课那样,因在学生面前讲错题目而闹笑话,于是乎,把能力差一点的教师安排去教语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似乎成了有些学校顺理成章的事。

但教过语文的老师都会说,语文难教:教材变换频繁,知识广博无边,任你怎样忙碌操劳,学生成绩的提高总是不很明显。

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有其片面性,但却道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所在。

这次听五位专家的公开课,堂堂都很精彩。他们之所以成为走出这片困惑的引路人,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具有扎实的功底,他们都对教材非常熟悉、甚至有深入的研究。

在这一点上,我感受最深的是贾政敏老师的公开课《我不怕鬼》和支玉恒老师的公开课《匆匆》。

贾老师说,语文课“不要搞得那么复杂”,要“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课就是“教会学生说话,写文章”“不但要学好课本知识,还要学会表达”,要“突出学生,淡化自己”。贾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教态朴实自然,语言准确、形象生动;教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的课堂,没有太多地使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也没有一般的公开课那样热热闹闹的场面,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去安静思考,自主学习。他反复指导学生朗读,读中明义,读中悟情,读中学写,凸显了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听贾老师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一种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与贾老师的课堂相比较,支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了更多的文章。从当堂所教的课文《匆匆》,到与之相关的本册其它课文,再到整个小学阶段的课文、以至学生习作、书籍报刊摘引之文章,他都能流利朗诵,一字不差,且课题、出处等非常清楚,根本没有结巴、停顿、添字漏字、张冠李戴等现象;课外知识,他信手拈来,用于课堂,是那样的贴切和自然,难怪他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想一想我们自己上语文课,对着课文朗读还会出许多差错,普通话南腔北调,更不要说朗读的技巧了。这说明,一个语文教师要上好他的语文课,单靠敬业精神苦干、蛮干是不够的,还要练好扎实的基本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充分熟悉教材——至少达到能流利背诵的程度。

二、用好启发式教学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何谓启发式?人们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作为倡导者的孔子对启发式的具体阐述。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对孔子的启发式作了进一步注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说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反者,还以相证之意。反,再告也。”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启发式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教师的“导”的作用,教师要用启发诱导的方法,这种方法要在学生对问题想不通或表达不出来的情况下使用。二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主动积极性,学生必须对问题产生兴趣进入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产生疑问并且达到“欲言”“求通”的境地,如果学生无疑无问无迫切求知的欲望,则很可能陷入启而不发的窘境。

现在回想起来,无论是王崧周老师的诗意课堂,还中窦桂梅老师的激情课堂,或是于永正老师的朴素课堂,还有上面提到的贾志敏、支玉恒等两位各有个性的特色课堂,都无一例外地、很成功地使用了启发式教学。他们,都是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大师。

请看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导入。

“小朋友们,初次和大家见面,你们最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什么情况?” ——于老师问。“老师姓什么?” “老师多大年纪了?” “老师是那里人?” „„ ——部分学生试着说。

“你们平时是这样问人家的姓名和年龄吗?” ——于老师接着问。“老师,您贵姓?” „„

——引导学生说话得体,然后教师小结:

“老师是山东人,快70岁了,今天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我的名字叫于永正,本来是希望做事永远正确,但却总是在课堂上犯错误,希望小朋友们能好好地帮助我„„”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有些教师总是抱怨学生不配合自己的启发,其实,成功的启发不是学生配合老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如果教师多一点知识,存一点智慧,“矮”一点身姿,露一点微笑,学一点幽默,这问题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再看孔子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例子: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马上去做呢?”孔子回答说,“家有父兄,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有马上去做的道理呢。”可是,当冉求以同样的问题问孔子时,孔子却回答说,“你应该马上去做”。同一个问题,可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看看孔子的解释吧——“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仲由(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可见,了解学生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学记》指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或多,或失或寡,或失或易,或失或止”这里的“多”“寡”“易”“止”就是指的学生的不同特点,教师对此不能不知。它告诉我们,启发式教学是不能搞一刀切的,既要对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因现行的学校体制是统一的教材和班级授课制),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别,有的放矢地启发,只的这样,才能使启发式教学有其基础,做到启而有发,一启就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学习、情感、意向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知”“好”“乐”三个层次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体现了人在生理上的好奇、求知、爱好三个层次的特点。“好奇”是针对新鲜事物探求的心理倾向,主要表现为好问、好动、好强三个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好奇心理会渐渐演变为一种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这时候的注意力、观察记忆、思维都处在最佳之状态;当求知的欲望反复表现出来就形成了“爱好”,就进入了兴趣的最高层次和稳定时期。这个道理很明显:学生对学习、问题有了兴趣,就可能会“入迷”,入迷就会动脑筋积极思维,就会提出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时不用你启发,学生也会把在一起切磋、探究当成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勤学者不如会学者,会学者不如乐学者。

试想,教师板着脸孔,高高在上,提一些学生不喜欢、简单机械或无法回答的问题,学生能“配合”吗?这不有点象法官问案吗?

启发学生还要做到象朱熹说的那样“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人的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而以解决问题告终。法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瓦龙说:思维者,克服矛盾之过程也。思维的具体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在学生积极思考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教师要极力启发学生去思考追究;在学生思维有情、表达有欲的时候,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冲破阻力和困难,引导学生发表出来,造成“愤”“悱”两种意境,这就是前面提到贾老师所说的,语文课“还要学会表达”。

《论语·子贡》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子贡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以常情论,一乡人都喜欢他,就应该认定他是个好人;一乡人都厌恶他,也应该肯定他是个坏人。这本是个很平常的道理,但孔子的分析却用了两个“未可也”来质疑,进而作出了和大前提迥然不同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断:倒不如说,一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其中的坏人都厌恶他。这种抓住矛盾来启发学生的方式,不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吗?

启发式离不开提问,但又不局限于提问。教师的仪态举止,语言情感,多媒体的使用,都对学生有启发作用。在学生的心境处在“悱”的情况下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天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循循然善诱之,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使之欲罢不能。

三、课堂的和谐是质量的保证

课堂和谐指的是课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科之间、课内知识与课外积累之间等关系达到和谐统一。

先看支玉恒老师是怎样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的。教师走上讲台,学生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教师:“同学们非常活跃,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好!”学生齐答。

教师:“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我说一个成语,大家把它的意思表演出来。” 学生:“好!” 教师:“交头接耳。”

——学生做交头接耳状,课堂更加热闹。教师:“藏头露尾。”

学生埋头,露腚,但却发现没有尾巴,大笑。

教师:“老师弄错了,原来我们的尾巴早已退化了,再来。‘聚精会神’。” 学生端坐如木偶。

教师以手示意学生面向自己,说:“全神贯注。” 学生端坐,注视教师。

教师:“老师最喜欢小朋友们保持这种状态上课,请大家配合我哟。” 喧哗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达到了师生之间的初步和谐。再看于永正老师的“写对话”教学片断。

在讲述写对话分段的前两个好处后,话锋一转,戏谑道:“我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分段写对话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就是老师改作文的时候觉得你写得更多,会给你打高分。——可千万别向外人透露哟。”

一句话,拉近了师生间的感情距离。

和谐的课堂靠教师去创造,它要求教师热爱、关注全体学生。王崧周等五位名师几乎每一堂课都能关注所有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表现、展示的机会。这与他们热爱学生的情感、关注全体学生的宗旨是分不开的。学生知识程度不同,情感体验各异,尤其是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他们平时连看都怕看老师一眼,能和你“和谐”起来吗?五位名师的课当中,对学生都是以欣赏的口吻去赞扬、鼓励、启发,没有一句责怪的话语,更不用说讽刺挖苦了。俗话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想自己小时候的幼稚和无知,就自然不会做一个道貌岸然的说教者了,就自然能和学生拉近距离、平等相待、创造和谐了。

当然,创造和谐课堂还要求教师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娴熟的课堂组织艺术;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要把学生看着可燃的“火把”,充分理解和宽容学生;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和学生在心理上拉近距离,在人格上完全平等;不要当学生不如自己之意时就板起脸孔训人。惟其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和谐,才能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

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中心环节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读书经验。五位名师的示范课,尽管课型不同,风格迥异,但却都紧紧地抓住了阅读和写作这两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点,写作是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多读。被选入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可谓千锤百炼,字字矶玉,是任何文章都不能替代的。教师在没有指导学生读好课文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舍本求末,以其它的文章去代替课文。教师要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要尊重教材,紧紧抓住教材这个“纲”,创造性地去使用它,把学生教活,教聪明;激发学生无穷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把课文读好了,写文章自然就不难了。

至于说语文课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明显,这不足为怪。古人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只要能从这些名师的课中得到启示,一课一试,逐渐成熟,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得多了,连在一起,便会形成风格,形成气候,形成让人羡慕的语文能力。

2007年12月18日

各学校:

2007年12月8日至9日,在县教育局的安排组织下,我代表桃坑小学,有幸参加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南省中小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王崧周、于永正、窦桂梅、贾志敏、支玉恒等五人十堂小学语文公开课和五场专题讲座。现不惴浅陋,撰写心得体会附后,请你们认真组织教师讨论评议,批评指正。并以此为契机,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教研教改活动。

注:教学实录光盘随后即到,届时组织大家学习观赏。

黄清石

5.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五

7月15至17日,为落实嘉峪关市“十二五”教育规划“五大工程”中的“以高校精品课堂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培训工程”,嘉峪关市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高效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全市近2000名教师参加了培训。

此次讲座,是嘉峪关市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教师培训活动。报告团邀请到了山东省杜郎口中学校长、“三三六教学模式”创始人崔其升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先生,山东省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先生,台湾台中国立立人中学校长胡金枝女士,以及台中市教育书画协会理事苏安德、刘易甄等知名学者、专家。本次讲座既是传播教育新思想、新理念的论坛,也是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两岸专家们从不同层面深入解读了课堂的创新和高效、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中国教育的生态及远景,讲座内容高屋建瓴,精彩纷呈,坦诚的交流、睿智的思考、幽默的话语,不时赢得全场教师的热烈掌声,让教师深刻体会到 —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高尚行为。

报告会所引发的教育理念革新和对教育的思考,必将对该市的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嘉峪关市教育局号召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深入实践,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为实现嘉峪关市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再添浓墨重彩之笔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懂得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深入实施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

肖川教授一场精彩的报告.以往的报告多是专家理论加实际的逐条阐述,而他的报告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他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掌声不断。肖川教授报告中提到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让我印象最深!所谓超越教材指的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超越课堂是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立足把握好课堂;超越教师是指教师不光要教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做人,并能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是啊,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死书,不会育人,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一、目的意义

引导全体教师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用新课程理念特别是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进、优化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得到深化,素质教育实施更加深入,学校、教师、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突显主题

学校将“主动探究,平等对话”作为本届“有效课堂”主题研究节活动的主题。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强调学生要“会休息、会健体、会自学”,并将教学“六认真”要求充实为教学“七认真”,增加的一项就是“认真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学生探究品格的培养也曾是我校“十五”课题的研究主题,学校和教师都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究型课堂已经成为教师比较善于把握的有效的课堂模式之一。有教育家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育即对话。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话的过程”。要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立足于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引领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底蕴,用对话引领学生发展。各校区、各学科、各教研组都要围绕“主动探究,平等对话”这一主题,组织开展研究活动。

三、加强学习

教师要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学习上级下发的《有效课堂学习材料》,新学期中,将继续组织教师学习这一材料,要求每个教师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学校校刊将出版教师学习体会专刊。学校还将为教师统一购买相关学习资料,组织学习。学校在“有效课堂研究”主题网页上,将开辟“理论学习”和“他山之石”栏目,由专人负责收集相关理论文章和经验介绍,供教师学习。学校要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开展各种沙龙活动,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实绩,参与有效课堂研究的讨论。学校要延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到学校为教师开设讲座,丰富教师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变。

四、丰富资源

学校要建设“有效课堂研究”主题网页,开辟研究动态、理论指南、方案计划、研究过程、成果展示、他山之石、论坛等栏目,为教师提供学习的理论和案例,公示学校的研究方案计划,展示教师研究的教学设计、体会文章、经验介绍,及时发布开展活动的简讯、照片及成果。各学科组或教研组要充分利用学校论坛,在第一时间参与活动的讨论。学校校刊要编印“有效课堂研究”的专辑,发表教师的各种文章、设计,促进教师交流。

五、扎实实践

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课堂实践开展扎实的研究工作,每位教师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展示、汇报自己的课堂实践研究成果。其中骨干教师要加强示范与引领,凡获得吴江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以上骨干称号的教师,都要面向全校(或校区)开设研究示范课或讲座,展示自身对有效课堂的最新实践研究成果,凡获得吴江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或相应的骨干称号或在吴江市级学科评优活动中获奖的教师,都要在本学科组内开设研讨课;其他教师都要在教研组内开设研究课或汇报课。结合各种开课活动,各校区教科室要组织好课堂观察,带领全体教师对所展示、研讨的课进行观察、评点和交流,使课堂观察融入日常的评课活动中。

5六、总结延伸

每位教师要总结自身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形成文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文章评奖活动,或投寄争取发表。各学科组或教研组要及时在学校主题网页上发布活动过程、成果,要发现并推荐在有效课堂上有想法、有做法、有成效的教师。

名师课堂,总结提炼精华,我会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反思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懈努力,博采众长,也许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我相信:经过汗水的浇灌,一定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学校在10月20日前向上级推荐参与市级活动教师和相关内容,在10月底总结本次活动情况,填报《吴江市中小幼首届“有效课堂”主题研究节校级活动情况表》,撰写书面总结,及时上交。

还要积极参与11月~12月的市级活动,并把有效教学理念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提高每堂课的有效性。

三、活动安排

参加全国教育名家小学精品课堂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0-06-21 20:28:00| 分类: 反思体会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自从薛校长来到我们学校,她特别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放过任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机会。她希望教师多学习,多反思,只要有学习的机会,她总是给我们创造机会。因此,我多了很多次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么多次的学习,真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这次学习,使我收获颇丰。

本次学习使我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我有幸听了两位语文名家窦桂梅、盛新凤和两位数学名家徐长青和吴正宪的四节精彩的课及讲座,使我深受触动。

19日上午,我们首先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及讲座。窦桂梅这个名字,我早已耳闻,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窦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散发着人格的魅力,使每一个上课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沉浸在课堂中。上完课,窦老师又给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以往的报告多是专家理论加实际的逐条阐述,而她的报告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她不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而且风趣、幽默,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掌声不断。窦老师报告中提到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让我印象最深!所谓超越教材指的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超越课堂是指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要立足把握好课堂;超越教师是指教师不光要教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做人,并能和学生一起幸福成长。是啊,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会教死书,不会育人,那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而窦老师的话:“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使我感到了自己肩上重担,也给我指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9日下午,我们听了盛新凤的课及讲座。盛新凤老师给我最新的印象是她教学中的和美,她的教学使人感到了教学之美,在“雅”中求“美”,在“俗”中生“味”。盛老师的课就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我的心里,盛老师借《三个忠告》送给孩子学好语文的“一个忠告”,何尝不是送给我们每位老师教好语文的“忠告”呢?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要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日上午徐长青老师上的《重复》一课,真是精彩!徐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动作,都充满着启发与挑战,将数学思想融于课堂之中。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也我感受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课堂留给学生时就要学会“等待”和“停顿”,实现有效的数学就要走向简约数学。

20日下午,我又一次见到了吴正宪老师,上次没听到她的课,我感到很遗憾,这次把遗憾弥补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吴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不愿意下课,不愿意离开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就是明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要“做真人、懂自律、负责任、有毅力、会自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6月10日、11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全国小学高效课堂现场观摩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们认真听取了王增昌教授、孙永福教授、黄解放教授、吴正宪教授及东街小学几位同行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很多。

王增昌教授给我们解读了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孙永福教授讲授的主要内容。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能力,研究先进的思想方法、教法和学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领头羊”,而不是“赶羊人”。并且要有一颗爱心,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黄解放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感人的歌曲和照片,向我们讲解了探求教育的生命意义。教育是人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启迪学生的生命智慧,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作为教师要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爱生活和爱自己。我们要多几把尺11日上午,在我校多媒体教室召开了市名师工作室工作展示交流会。在这次展示交流会上,我们学习观摩了我校栾聚芳和张爱芳两位主任提供的展示课。课上得精彩,确有名师风范,我们听得认真,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极少听非本学科的课,但这次有机会欣赏两位名师的课,一样看得津津有味,收获颇多。

一、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综观这两堂课,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师和学生和谐相处,其乐融融。栾主任不愧是语文名师,声音悦耳亲切,抑扬顿挫的朗诵吸引着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小组内练习表演课文的过程中,栾主任始终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真诚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话,体现了快乐课堂的科学理念;而张主任的课更是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刚开始上课时轻松诙谐的几句话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更是以脸上始终绽放的和煦笑容面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高效达成了课堂目标。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应有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而我们教师呢,可以充分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评价者,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二、小组合作,打造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

我们小学课堂应努力打造“自主互助合作学习型课堂”,而小组合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途径。小组合作,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和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

栾主任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内的练习,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工快,表演得好?”得令的学生们马上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小演员的角色中去,在欢快的互助合作中熟练掌握了课文。

而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运用在张主任的课堂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动脑又动手,小组合作拼三个角等,在放权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破了知识的重难点,让学生体验了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

是啊,多给孩子一片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多给孩子一些跳一跳就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独自去发现和探索,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呢!

三、鼓励性语言组织课堂,体现人文关怀

名师都是善于表扬鼓励学生的,两位主任的课始终用鼓励性语言组织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小学课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栾主任夸表现好的学生“你真棒,还有当导演的本领!”、“知错就改,很棒!掌声欢送!”张主任鼓励学生:“你真是厉害!非常棒!”“这么难的题你都会,真是不简单!”在课件的最后,张主任送给了全体学生一句话,是温馨的四个大字“你们真棒!”

课堂的鼓励性语言是拉近师生距离、进行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善用适时而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致勃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我想这也是名师之所以是名师的秘诀之一吧!

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能够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使学生高度参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造热情,更好地实现学与教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栾主任用课件显示了重点的字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最后用有点睛作用的课件揭示了课文的启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张主任的课件几乎贯穿课堂始终,而且制作精美形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如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课件中,张主任贴近生活实际地制作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看着在蓝天白云下轻轻飘动的风筝,仿佛真切感受到了阳春三月的和煦阳光,在这样的心境下,解决数学问题,岂不乐哉!而之后的“挑战智慧岛”这一环节,小梯度大密度地练习了本节课所学,确确实实让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观名师课堂,总结提炼精华,我会在以后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反思和实践,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懈努力,博采众长,也许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我相信:经过汗水的浇灌,一定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东街小学的几位同行向我们介绍了“突破问题导学的两大瓶颈”。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努力、进取、拼搏的精神。我要以她们为榜样,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博采众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反思,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

6.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六

参加《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

参加《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正文: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方热土 郑朝晖 南昌 赴江西南昌参加《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心得体会7月23日星期四,在矿区教育局李恩民局长和招办王春阳主任的带领下,我区17名教导处主任踏上了赴江西南昌的动车,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服务中心教育发展事业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很荣幸,我成为了这个团学习的一员,在此感谢矿区教育局为我们所组织的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感激教育局师训科领导让我们各校教导主任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的机会。经过两天的长途,于24日下午到达了学习培训地江西南昌“桂花村酒店”。我们无暇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旖旎风光,倒是被江沪南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浓浓热潮包围着。校本教研到底是什么?校本教研到底怎么搞?校本教研的.实践策略有哪些?……,这些问题,虽然我们也在进行,也在探索,也在尝试,但仍然在我的脑海里模糊不清晰。带着无穷无尽的疑问和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困惑,我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坚持认真地听完每一场报告。虽然专家的每一场报告都长达3个多小时,听得我们很辛苦,但我们却非常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细心地做好每一场报告的记录,希望能从中发现到什么、摸索到什么或领悟到什么;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共听了六个专题报告,报告的主讲人都是我国教育界的顶尖人物,他们分别是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洁博士后。2、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司长。3、浙江嘉兴教育研究院院长、浙江师大硕士生欧益生。4、江苏省著名的校本教研专家、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唐江澎校长。5、广东省连南教育局局长、教育专家、高级中学校长李忠泓。6、上海市建平中学质量管理部郑朝晖主任。会中,聆听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报告,体悟着一句句切中肯綮的教育断言,我的心确乎被一个个甚或未曾听说的教育改革的举措撞击着,心底深处真的被行政官员、教育专家、校长和教师们对校本研修前卫的理解和实践感动着…… 全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策略研讨会主会场――桂花村酒店来自全国各地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员与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及中教服中心主持人马钢玉老师合影通过参加此次研讨会,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校本教研到底是什么?校本教研到底应该怎么搞?校本教研的实践策略有哪些中国大学网()

7.参加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七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观摩研讨会中,各位老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点评,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地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老师的示范课例,四位老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今后努力方向

8.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八

聚焦高校课堂——“和美课堂”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8年5月12、13日,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在这两天的时间里,观摩了吴勇老师、何捷老师、王露老师、虞大明老师、张学伟老师、李玉贵老师、王文丽老师、孙庆博等八位老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几位教师及崔峦老师的课后分享和精彩专题讲座。一系列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位好老师一定是善于引导的老师,老师们精彩的预设与生成,适当的点拨与启发,无不让人称奇、感叹语文教学的文学化和艺术化。下面我就几位教师的课来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与学生轻松的交流,使学生的心情得到了放松,简单的几分钟交流,让学生忘却了嘈杂的环境和紧张的情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及亢奋的斗志投入到了新内容的学习。如吴勇老师就和学生问好这件事展开交流,何捷老师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与学生交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就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也为自由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更新观念,内化理论。

教学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理念问题。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新课改下,我们应当做的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上心中要有一个一个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既要强强相争,又要弱弱相持。如此次听课,几位讲课教师都是很注重学生想什么并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经历了一个思考再思考,从不敢说到尝试说再到喜欢说的过程,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了新知识,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想。

三、培养习惯,掌握学法。

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中都将习惯的培养贯穿课堂始终,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的好习惯一点一滴形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方法是工具,能够帮助孩子去探索丰富、精彩的世界。

9.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九

学习心得体会

11月9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织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著名专家、学者,到南平市建瓯第二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内容有优质课展示、专家学者评课议教、学术报告等。本次活动由全国小语会青研中心主办,由南平市普教室、南平市小语会、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建瓯市第二小学承办。来自南平市各县市、市直属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300多人积极参加观摩学习。“在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特殊日子,我们顺昌一行8人来到南平建瓯,与广大老师们分享、切磋、交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心得、经验,我们感到非常难忘„„”

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陈先云在9日上午开幕式活动中作重要讲话。开幕式后,3节课堂教学展示,分别是南平市建瓯第二小学黄英老师、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贺敏老师和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皮涛老师分别展示了五年级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二年级语文《太空生活趣事多》和六年级语文《少年闰土》,并对各自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本次活动中展示的3节语文课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共同点:一是关注教学目标的恰当设置;二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三是关注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下午,全国小语会青研中心副主任滕春友老师组织参会教师与专家、执教教师现场互动研讨。研讨中,首先由三位执教教师分别作教学设计说明和课堂教学反思。接着,全国小语会青研中心主任徐轶、副主任杨屹、秘书长郑宇、副秘书长张琳、马兰、李英杰等7位专家评课议教,专家们紧紧围绕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对事物的认知规律等方面深入剖析上午的课堂教学,从而指导老师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最后,参会教师与专家现场互动,专家们一一解答了“课堂教学如何做到既关注个体又照顾全体学生?”等老师们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

“今后我们一定朝着全国小语会专家指明的方向前进,去进一步探索更为理性、务实、高效、灿烂的语文教学„„”南平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陈全席老师在研讨会上表示收获巨大。“3位教师精湛的教学、专家们专业的分析,让我佩服、令我感动;同时,我看到了老师们虚心学习、认真观摩、深刻反思,我相信本次活动一定能进一步推进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非常感激实小为我们安排了这么好的机会进行观摩探讨和学习,自观摩完

此项活动后,我感到自己深深受惠、获益良多,增长不少知识。研讨会上,我认真听讲,认真作笔记,认真研讨,从而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我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专家面对面交流、零距离学习,我们感到非常幸福,我们的心在燃烧、血在沸腾„„”建瓯市第二小学校长张华道出了所有参会教师的心声。现我将本次观摩学习的心得体会作如下阐述,与大家一起分享,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学生轻松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首先,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什么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以前我总做一个固步自封、不求上进的人,认为自己很前卫,然而,通过学习以后,我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谓学无止境,作为教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就像周益民老师说的那样,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要与学生一起进步,其实,老师的进步是通过学生的进步来体现的,学生可以完全成就一个老师,可以帮助一个老师在专业成长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因此,不仅要学生进步,而且要伴随学生一起成长。

其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备优良的师德修养,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只有热爱自己职业的老师,才会从心底里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学习方面,我们要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要用丰富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去影响学生。

第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以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去对待我们的教学,要把以前的陈旧观念通通去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执教,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更多的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借鉴他人的方法,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在扩充知识结构的同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四,要结合当前的形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如何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研讨会,我认识到真正有效的方法是要热爱学生,要关心爱护后进生,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真正成为学生 的学科带头人,要让学生尊敬我们,喜欢的我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我们的课,在教学中,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不要随便动不动就批评学生,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把他们的潜能充分地激发出来,把他们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老师教学的工具,我们要考虑学生的思绪方式,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们,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有他们的身边,与他们一道克服困难。

另外,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它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帮助老师进步,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老师不能是旁观者,要与学生一起,成为忠实的参与者,时时刻刻站在学生的身边,与他们同甘共苦,成为他们学习的好朋友、好伙伴,这样,我们就能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无限的乐趣。

10.参加全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艺术研讨会议体会 篇十

简单的表达

参加《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有感

福林学校:王敏

2011年9月24日—9月25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重庆“2011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聆听了六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亲身体验了专家的课堂。虽然两天的听课,听讲座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劳累,时光却如在指缝间悄悄溜走,回头看来,是一次愉快的丰收之旅,精神之旅。留给我最大的感触可用两句话概括“丰富的感动,简单的表达”。

特别是窦桂梅老师的课,在她的课堂上,你听不到华丽的词藻,丰富的语言,但却会让学生,让听课者不得不潸然泪下。这次她给我们上的观摩课时六年级上册教材《我的爸爸叫焦尼》,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听她上这节课了,不但没有厌倦之感,反而更让我感动,我好像也沉浸在了窦桂梅老师的课堂里,也把我带进了书本中。看似简单的教学(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练一练)环节,却蕴含了十分深厚的内容。把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有机的串联起来,糅合在一起。利用了文中的六幅插图和两句话“这是我的爸爸,他叫焦尼”“这是我的儿子,他叫狄姆”贯穿全课,简约、实在、思路清晰,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窦老师的讲座也非常精彩——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听了他的讲座,真的,我不由得不想:在我的教学中,我到底在“教什么,怎么教”。直到她提出了既全面又简单、明确的“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和“一篇好文章”。

“一手好字”包括识好字和写好字,具体体现在“正确、规范、美观”。

“一副好口才”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又是21世纪的人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具体表现在“倾听、表达、应对”三个方面。

“一篇好文章”包括“读懂一篇好文章”和“能写一篇好文章”。“读懂一篇好文章”体现在“理解、统整、评鉴”信息的目标水平中,这三个关键词既代表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又代表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能写一篇好文章”指引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得文,从“积累、观察、运用”这三个方面努力。强调“作文既生活,作文既做人”作文就是生命记录的过程。窦桂梅老师讲得实在是太贴切了,平时我好像也在做这些事,但就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整合起来。此时,我好像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黎明前的一缕曙光,一丝希望,我觉得我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于是,我决定效仿窦老师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我想它可能会给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带来意外的惊喜。

“丰富的感动,简单的表达”同时也表现在王振会老师的身上,她的课时那么简约、实在,但让人快乐,真正体现了“乐学乐教”。听了她的课后,我反思了很久,我觉得在识字和写字方面,我对学生的指导书写做的还不够;在口语交际方面,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在班级常规管理方面,读书、背书、写字、识字等习惯都不好,应及时纠正。除了窦桂梅老师和王振会老师,同时授课名师还有:孙双金老师、陈金龙老师、陈琴老师、韩军老师。他们各有千秋,把更多的精彩留给了我们,同时也有很多让我思考与学习的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自我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在今后只有在不断实践中学习,在学习在不断实践。

所有的作课者与所有的报告者,他们都是在不断地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和总结,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并完善体系,成为名家。

上一篇:主持人迎新活动主持词下一篇:教师节作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