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痛苦的散文随笔(精选6篇)
1.关于描写痛苦的散文随笔 篇一
“哒、哒、哒......”昏暗的屋里回荡着时钟的声响,整个村子都是如此的寂静。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一年到头只有春节回来那么几天,然后又匆匆忙忙地离去,平时几乎只有老人和小孩子守家。
这天,老李头起得很早,缓缓坐在门口的石头上,撸起黄旧的袖口,深褐色的手从腰间抄出老烟枪,又熟练地塞上烟叶,点上火。望着渐渐变亮的东方,一口一口“吧嗒吧嗒”的抽了起来。看到东方由微亮到明亮再到刺眼,“哎......”老李头深深地叹了口气,把烟枪在石头上磕了磕,起身回屋给孙子做饭去了。
说起这做饭,说难也不难,可是说容易却也没有那么容易。老李头看看家中的水缸,用已经有些朽了的扁担挑起两个生满铁锈破旧的铁桶,一步一步慢慢悠悠地朝着水窖走去。天地一片土黄,偶尔能看见几棵稀稀疏疏萎绿发黄的青皮白杨还有不长叶子的沙柳。一步一尘起,老李头走了十来分钟到了水窖。水窖周围已经站了十几二十号人,大小三四十个桶,大家排着队,边说话边一桶一桶打着水。轮到老李头,他也满满的打了两桶,用钩子钩好,使了使力,把扁担挑在肩上,一路伴着“嘎吱嘎吱”声往回走。到了家,李老头喘了几口粗气,挖了点儿白面掺了些玉米面,和了和,然后又在锅里到了些许油,一张一张开始烙饼,一共是八张,这便是他们爷孙仨一天的吃食。
此时,两个孙子也已经起来,正帮忙烧着火和收拾屋子。
“爷爷,爸爸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问这话的是小孙子,三岁,也就刚刚能记些事明白些理儿。
“吃你的馍馍,吃完了好去和我拾些柴,一天就你话多。”老李头的大孙子见不得弟弟在吃饭的时候絮叨这些,这只会让他更加思念父母。小孙子被说的皱了皱嘴,悄悄地吃着饼。老李头笑着咧开嘴,露出一口快掉光的黄牙,揉了揉大孙子的头,又揉了揉小孙子的头,“快了,再等等就过年了。”
日子就这样日复一日,好像变又好像没变的过着,老李的小孙子心里倒是种下了过年这个种子,一日一日的算着时间。
同样平淡无奇的一天,却又有些不同,老李头起来照常看着东方,可是却一直没怎么亮,乌蒙蒙的,本以为是空欢喜,却不曾想飘起了毛毛雨,老李头慌忙起身,从家里拿出锅碗瓢盆桶壶一切能装水的东西摆在院子里,两个孙子听见了动静,一骨碌翻起身也开始帮忙摆起碗,然而雨,却在此时停了。时间一秒一秒,一分一分的过去,黑云也压了又压,可再也没有下雨的迹象了。
转眼就到了晌午,老李头舔了舔起皮的嘴唇,起身做了些吃食。为了等雨,爷孙仨早已饥肠辘辘,狼吞虎咽后,老李头挑起担子朝着邻村水窖走去。
从三年前年开始,冬天就不再下雪,虽然夏秋季节下了不少雨,可都不大,自己村子的水窖因为一些原因建的不如隔壁村,蓄水量少了太多,前天就干了。
老李头微微叹了叹气,出门碰见了几个本村老头也缓缓朝着隔壁村走去。几人搭着伴一起走着,闲扯着这家儿女的工作那家孙子的懂事,也扯扯这不尽人意的天气和每年增加的黄沙。几个老头走得很慢,一个小时多才到了隔壁水窖,嘎娃子正站在水窖边帮大家打水,看见这几个老人,嘎娃子倒是热情,先打了一桶水让他们坐下喝点水缓缓。
“李叔,我这还有三个人,打完了我去找几个大别子给你们灌上,拿车推回去,看这天应该是不几天就有大雨了吧。”
“那先谢谢你了嘎娃子,要是我们这几个老东西自己的话,一人也只能挑一满桶水。你可是算是救了我们几家人的命呦。”
“过年就回来了。”
“那什么时候过年呢?”
看到老李头醒过来,几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老李头咂么咂么嘴,微弱吐出了一个字,“水”,儿子听到后立马起身在缸里舀了一瓢,送到他嘴边。
两天后,屋外雷声大作,儿媳端了稀粥来喂老李头,老李头无力地摆了摆手,看着屋外如注的大雨,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颗被虫牙蛀了的黄黑色的牙,“终于下雨啦。”说完这句话,老李头闭上了眼,眼角滚落一滴浑浊的泪,他仿佛看到塬子和梁子上都长满了树,听到了远处河水滋润龟裂河床的声音。
2.关于描写痛苦的散文随笔 篇二
关键词:个性解放,社会解放,女性意识
《伤逝》是鲁迅一生中唯一一部描写青年婚姻和恋爱的小说。主人公子君和涓生是“五四”时期较为年轻的知识分子。子君, 争取婚姻自由, 不顾一切非议和讥笑, 勇敢地冲出家庭;涓生, 教育局的一名职员, 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怀有不满, 但又不能与社会决裂, 就在他感到孤独、寂寞、彷徨的时候, 他结识了子君, 子君在他眼中是一个叛逆的女性, 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很快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同居后, 子君陷入日常生活, 不再追求人生;涓生对日常琐事也感到厌烦, 当事业的打击威胁着他们生活时, 他把一切责任归咎于子君, 归咎于有了一个家庭, 涓生抛弃了子君;子君, 又回到封建家庭中, 最后悲惨地死去;涓生, 又回到会馆破屋中, 在悔恨和悲哀中继续探索人生的路。本文将重点探究产生子君人生悲剧的文化根源。
一、封建社会的牢笼毁灭爱情
鲁迅在他的《〈呐喊〉序》里面写到:“假如一间铁屋子, 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 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 不久都要闷死了, 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这间牢固的“铁屋子”禁锢着向往自由、民主的人们, 它绝不允许他们的叛逆。在他们的眼中, 青年男女之间是没有爱情自由可言的, 有的应该只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谁要是违背了“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那就是“叛逆者”, 他们当然是不会让那些“叛逆者”好过的。于是, 涓生和子君他们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 讥笑, 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人们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眼光来看他们?是的, 因为他们破坏了人们一直以来所认同的“道德”。
“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赌友, 一定要去添些谣言, 设法报告的。”添什么谣言?还不是说涓生和子君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 没有经过双方家长的同意便同居了, 大大地破坏社会的风气。
“和她的叔子, 她早已经闹开, 至于使他气愤到不再认她做侄女。”为什么不认她做侄女?原因很简单, 因为子君是个不遵守“道德”的人。
子君和涓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遭受众人白眼的环境里, 被人讥笑、嘲讽、甚至唾弃。
封建思想数千年来, 都在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 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它不会给你一个小小的空间, 让你去发展。在那些“卫道士”的眼里, 你一旦反抗了, 那就是和他们为敌了。在这样一个社会里, 涓生和子君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社会不会给他们的爱情一个自由的空间, “恋爱是自由的”在他们那个社会里是不会出现的, 那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个悲剧。
二、自身性格弱点摧毁爱情
小说中, 子君其实是以两副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恋爱时期的子君, “我是我自己的, 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时的子君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 果敢, 有知识, 有主见。
同居时期的子君, “加以每日‘川流不息’的吃饭, 子君的功业, 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吃了筹钱, 筹来吃饭, 还要喂阿随, 饲油鸡;她似乎将先前所知道的全部忘掉了, 也想不到我的构思就常常为了这催促吃饭而打断, 即使在坐中给看一点怒色。她总是不改变, 依然毫无感触似地大嚼起来。”这时的子君变成了一个只会捶着衣角生活的家庭妇女, 完全没有了新的理想和追求, 她变得空虚、庸俗、怯弱, 完全是一个旧女性的形象。她性格的弱点使她又无奈地回到旧家庭中, 独自负荷着虚空的灵魂, 结束了她的人生旅途。
路遥说:“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 才可以活得更充实。”人是会变的, 如果停下自己的脚步, 不再前进的话, 就会变得消沉, 一个人要想活得充实, 就要不断的完善自己, 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有用的地方, 才不会磨灭自己的意志。子君算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女性, 冲破了旧思想与观念的束缚, 勇敢地来到涓生的身边, 然而生活却是残酷的, 现实与梦想之间极大的反差, 他们都没能清醒地认识, 于是现实生活的压迫, 一步步地改变了单纯而又积极向上的她, 最后竟终而与一般的家庭妇女无异了, 这就注定了她后来被抛弃的悲剧命运。
三、经济极度窘困灭亡爱情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面说道:“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 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在反抗旧家庭的时候, 子君和涓生的胜利, 这只是迈向生活的第一步。但是, 从反抗一个家庭到反抗一个社会, 何况是孤身奋战, 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反抗旧家庭的时候, 靠意志的力量就行了, 经济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而且他们还寄希望于参加工作。所以, 在租住处的时候, 子君卖掉她唯一可以卖钱的“财产”——戒指和耳环, 根本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同居后的生活来源, 就只有全靠涓生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 涓生的失业就成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涓生和子君从此忙碌在求生的道路上, 整日奔波于生计, 他们以前的那些轻松心情没有了, 他们竭力节省所剩无几的钱, 蜷缩在寒冷的屋子中, 忍受着饥饿的威胁。生活的困顿与煎熬使涓生悟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人必生活着, 爱才有所附丽。”他认为, 人首先应该是活着的, 必须在能够保证这个最基本的生存权力的时候, 才能够谈爱, 才能够谈其他。他觉得他过去只是为了盲目的爱, 在饥饿和死亡面前, 他必须作出是继续“携手同行”, 还是“奋身孤往”的抉择, 这时, 生存的份量显然比爱情更重要。于是, 他掰开攀在他臂上另一只紧握的手, 让子君独自面对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小说的悲剧, 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 应该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悲剧。既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更是对单纯的追求个性解放青年的一个警示:没有社会的解放, 经济的独立, 个性解放是很难成功的, 个性解放必须与经济解放、社会解放相结合。这是作者鲁迅所思考的。
四、结语
子君的时代虽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但以鲁迅这篇杰出的小说作为社会教育的素材还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当我们有了新的生活经历, 新的生命体验或者面临新的困惑的时候, 我们再来读鲁迅的《伤逝》, 它会让我们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陈晋.悲患与风流——传统人格形象的道德美学世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88.
3.激辩:关于“中国税负痛苦指数” 篇三
一项来自财政部的数据为这场辩论提供了注脚: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这无疑又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
企业案例
“税负指数算不出重复征税”
黄女士(广州某物流中心总监):在我们物流中心,4个价值740元的灯具,从广州运往山东莱芜,运费402元。这单活公司能赚12元,却要缴纳39元的税。缴纳的税主要是4种:营业税12元;城建税8.4元;教育附加税3.6元;企业所得税按税前利润率10%计算,是10元。
可以看到,应征的税金应该是34元,但实际上企业却缴纳了39元。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中间有重复征税。货物从广州到莱芜行程2200公里,公司已经为402元运费缴了税。但是货物进入山东后,由山东的物流分公司负责运送到目的地,分公司是独立法人,还需要为那单货物的运输所得向各自所在地的政府缴税。
通常物流企业在全国各地建立很多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很多时候,接到一单货物,要通过几个子公司周转完成,但每多一次周转,就多一次重复征税。例如我们公司在全国有200多个网点,每天都有成千上百条线路在运行。公司每年因为重复纳税的款额近百万元。那些多出来的成本,至少要抬高10%的运费,最终会由消费者埋单。
而这样的“隐形税”,在任何的“税负指数”计算公式里都难以得到体现。
居民声音
“税负痛苦存在户籍差异”
王先生(北漂):我觉得先不用跟外国人比,中国人自己的“税负痛苦指数”就有差异。
作为北京的“外来务工者”,我在北京与北京本地人相比,纳税义务是平等的,但享受到的公共服务肯定是不一样的。当然,北京人可以说,你别来北京啊。如果这么回应外地人的话,那我作为外地人就只能闭嘴了。
说到底,这是户籍制度的副产品——它增加了许多人的“痛苦指数”。这个“许多人”,换个称呼,就是许多“纳税人”。
“减税不如改善社会福利”
朱先生(深圳某外贸企业高管):我月薪1万元。按新个税标准计算,将比以前少交200元至300元个税。其实从个人角度上看,个税减少这么多对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与其减少个税,还不如改善社会福利。
但对于企业来说,税负就明显较重。我过去经营过公司,税负大概占营业收入的8~10%,这还不包括数额不定的“软打点”。
学者观点
“问题在于谁说了算”
许小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在很多发达国家,征税需要通过议会批准。而国外民众之所以愿意交这么多的税,是因为他们能从财政支出中获得很大的利益,国外的财政收入大部分都用在医疗、教育、卫生等民生方面,我们感受到财政收入增长带来的利益了吗?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收钱和花钱,都不受全国人大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解决方法,第一就是交多少税和财政收入怎么花都由民众说了算,政府必须受监督;第二,如果政府征税得不到制约,那就少收税。
“财政支出要公开透明”
刘桓(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近年来,GDP(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必然带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物价上涨使相应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宏观税负不是很重。但老百姓普遍感受到税负的压力,这主要与国家财政支出的结构有关。我国财政支出的问题在于不够公开透明,对于财政支出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法律机制,能够让纳税人监督。
网友“微”观
“民富才是真的富”
@郭锋:在不能制约政府权力的时候,还是少收点税吧,民富才有真正的国富。
@施正文:我国现在共有税种19个,但真正以法律形式征收的只有3种,即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车船税,而占整个税收收入40%的增值税等其他税种,都是以“暂行条例”来发布的。
4.关于描写梦想的散文随笔 篇四
今天,我们希望队队长周海波在各班开展一个主题为“你的梦想是什么”的活动,老师和孩子们都积极活跃地说自己的梦想,有的想当音乐家,有的想当数学家,体育老师,书法家,宇航员……我不禁进入关于梦想的沉思中。
读书前,我的梦想是玩得开心,读高中前时我的梦想是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期望别人夸奖我,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高中时,我的梦想是考上好大学。原来梦想是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梦想只不过是我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需求满足或没有满足,梦想都有可能被改变!
孩子们的远大梦想他们能否坚持努力并实现呢,我不敢下定论。实现或没有实现,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梦想!年轻时也许定的梦想不太现实,但年轻是一种资本,他们有很多改过的机会。
5.关于描写晚秋的优美散文随笔 篇五
鲁中山区的秋天并不很美。收割后的田野里,沟壑的野草迎风摇摆,和裸露的土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略显单调的山丘上,几乎看不到枫叶的影子。除了常青的松柏,杨树和槐树的叶子在秋风里断断续续地飘落着。
树叶在风中飘零,但不是在哭泣,毕竟在迎风招展后脱落的枝节里,有它将要在春天萌生的孩子……能够给寂寥的山峦装点一下朝气的是在秋风里悄然盛开的野菊花,一簇簇,一丛丛,漫山遍野;清幽的香气似乎在追溯着夏的多彩和艳丽。
多年以前,我在集市上买了一套四季年画,其中一幅描写秋天的图画记得清楚,名曰:归去图!晚秋的丘陵上芳草萋萋,一株狼尾巴草的草穗黄橙橙的,茂密的绒毛里饱满的籽粒斑斑可见,活像野狼的尾巴梢在风中摇曳,在阳光的辉映下秋意浓浓。几只鸟雀在草穗上饱餐以后飞离归去的造型憨态可掬,楚楚动人,看着画,似乎能听到快乐惬意的鸟鸣声在山坡上回荡……但毕竟是一幅归去图,喧闹,殷实过后或许就是死一般的静寂,既已归去,何日再来?总有一些令人伤感的味道在里面,就像一位暮年的老人吃罢晚饭后,坐在院门外看夕阳……
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听三奶奶讲的一个故事:也是晚秋的午后,一位放羊的老农经过一个朝阳的山坡时惊呆了:坡前不大的地方整齐的晾晒着很多五谷杂粮,玉米、花生、高粱、大豆;甚至还有温暖的棉花。这在过去山村穷苦的冬天里显然是遇到了奇迹,放羊的老农一定不会舍弃这些口粮的。他把粮物搬运到家里,家人好不欢喜,毕竟是意外之财。然过了一晚,老农再次从那个发财的山坡上走过的时候停住了脚步,他看到了两只奄奄一息的大老鼠趴在晒粮的地方一动不动,老人唏嘘动容,急忙回家把昨天的粮物搬回来了。嘴里念念有词:对不住,我把你们过冬的粮食送回来了,你们收起来好过冬吧!
我听了这个‘老鼠晒粮’故事后直到现在也有些不解,总想起那个农夫和蛇的寓言,老鼠毕竟是窃取农民的粮食,给它收了饿死活该。老农那时肯定还不懂的生态平衡吧,无非是要行善积德。小动物中我对老鼠最没好感。就连过去常在街头听长辈们拉起聊斋志异中的故事,狐狸鬼怪的传说着实令人向往,也许是出身贫寒的缘故啊,总盼着一生当中也能得到一位仙家的眷顾。我自己也要修身养性,克勤克俭,到头来也没得到狐仙垂怜。后来听了一个靠老鼠精帮忙发家的故事,倒了胃口,再也不想找一个靠猎取别人东西中饱私囊的仙家婆。
人到中年,对于秋天,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叹。看着很多熟悉的乡人相继辞世,儿时风华正茂的伙伴一个个成了老气横秋的爷爷奶奶,轰轰烈烈的建设把那些儿时家乡风景的记忆变成历史,草青草黄,物是人非。一如这晚秋!
秋天的气数到底尽了,在和寒冬的肉搏中败下阵来。那个令人陶醉的晚秋,就在前夜,生生的被冬天扼杀了!滴滴答答的凉雨,伴随着冷酷的寒风在空中示威呼啸,还有那在风中飘摇的树叶。落在地下的声音使人感到凄凉。就在大前天,我睹物思情,在空间留下了这样的句子:清风冷雨正晚秋,落叶声声更添愁,此情愿做长明灯,长夜漫漫为君留。
晚饭后户外散步,想起了在远方工作的儿子,又快一年没回家了!想起那一年那一个冬天,麦苗发芽的时节,邻居大哥捡了一只小野兔,送给六岁的儿子玩。我用一只盛酒的小纸箱装了小野兔,冬夜的灯光下,土黄色的小兔子蜷曲在纸箱的一角。儿子拿来嫩白菜叶喂它它不为所动,瞪着蓝幽幽的小眼睛一副可怜楚楚的样子。儿子也显然动了恻隐之心,说爸爸咱们把它放了吧。我爷俩就趁着月色,儿子牵着我的手,我手提着小兔和纸箱。在离家不远的一块麦田里,儿子把小兔拿了出来放到地下,可那小兔胆小,趴在地下就是不肯走。我俩就在离小兔不是很远的地方看着它,慢慢地开始活动,慢慢地回头忘了望我们爷俩,匆忙消失在夜色中的麦田里了……回来的时候,儿子高兴的手舞足蹈,很晚才睡觉。
6.关于描写秋天的随笔散文美文 篇六
又是一年好秋时,昨日依历在目,可,时间的脚步无力追上,无能赶到,无助的我在昨日的秋里迷茫往事成云烟,于是我失去了记忆的心门,把自己搁置在秘密的起点。又是一年秋来到,伤春悲秋者都枉然,何不喜秋迎爽气。晨起早出门,只为一气爽,路人行匆忙,只为赶得秋,对,是秋催醒了人间云烟,赶走了过往的凄清,所以,在此秋,我自娱自乐,荡漾在秋的秋千,飘摇在秋的风儿,摇曳在秋的碧波,绽放在秋的荷塘,真是洒落了一地的秋。
碧草青青胜似夏,荷塘莲叶无穷碧,枝嫩叶绿如玉盘,几支莲花朵朵开,谁人敢言夏比秋,洒落一地秋,敢于逼夏消心愁。槐花早凋落,化泥无觅出,只愿淡淡香气淡淡思。几片黄叶飘零下,遗落草丛几人知,我未有伤,更无怀,只是静立看风景依然几度秋。
【关于描写痛苦的散文随笔】推荐阅读:
关于描写团圆的散文随笔08-30
描写痛苦的语句08-24
关于描写景物的作文08-29
关于动作描写的片段08-31
关于描写想念的唯美句子07-17
关于描写冬天雪景的句子08-03
关于描写长大的优美句子09-23
关于描写爷爷的小学作文10-02
关于环境描写的段落通用11-05
关于描写植物的作文600字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