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成果形式

2024-10-18

社会实践成果形式(精选8篇)

1.社会实践成果形式 篇一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体现形式与主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主题(课题)形式开展的。一项完整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应包括活动选题、活动方案设计、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总结与交流评价等过程。因此,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或成果,应当既注重过程,又关注成果。其成果的体现形式与主要内容包括:

详细的活动方案:例如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人员及分工,活动过程、步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预期活动成果及呈现方式,具备实施活动的有利条件——知识、经验、资源,等等。扎实的活动过程: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有系统完整的活动计划、活动准备、进度安排、组织方法、实施步骤和总结评价。

充足的原始材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内容、时间、地点、参加人、参加人数)、照片、录像、新闻报道材料、实物等,以此体现活动的实践性和真实性。原始材料可制成PPT、电子相册、视频、展板等,或以实物展示。

切实的实施成果: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应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活动名称,活动选题,活动目的,活动人员及分工,活动时间,活动过程,活动的主要成果、收获或社会效益,活动展示评价,成果附件等)、调查报告(主要包括调查名称、调查目的、调查人员及分工、调查时间及地点、调查过程、调查结果及收获、调查意见或建议、调查成果展示评价等)、实验报告(主要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人员及分工、实验器材、实验时间及地点、实验假设、实验过程及现象、实验结果、实验成果展示评价等)、实物、照片、录像等,展现活动的过程、效果与成果。

2.社会实践成果形式 篇二

(一)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教学的组织形式问题如何解决以及解决的正确与否, 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育的结构问题。结构与功能是密切联系的。鸟的结构适宜飞行, 蛇的结构适宜于爬行, 高楼大厦的不同结构代表不同的稳固程度。目前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一个班的人数从幼儿园到大学基本都稳定在四、五十人左右, 有的中小学班级人数高达六、七十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适用于经济不发达、对人的全体素质要求不高的时代, 是一种低投入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有很多优点, 省时、省力, 一个老师可以同时教几十名学生, 来自不同家庭的同龄人在一起可以创造一种相互激励的成长环境。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正反两方面都有最佳结合点, 并且最佳结合点是随着形式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如果说过去的班级人数、时间安排等与班级组织形式的结合是适应过去的形式, 但在社会发展变化了的今天, 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这个结合点已显然不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所以必须对其进行调整、发展、完善。这正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发展完善一样, 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二) 如何发展完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把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人数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教学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 人数要有所变化, 不应一成不变。具体讲就是班级教学基本形式保持不变, 但班级人数规模应该随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学科特征而变化。例如, 在幼儿园是儿童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 教学内容多是活动式、表演式的, 班级人数可控制在30人以内。在小学到初中阶段, 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要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 人数应控制在20人以内。到高中阶段, 由于学生已形成比较良好的习惯, 班级人数可在45人左右。大学阶段学生趋于成人化有了更强的学习自控能力, 班级人数可达百人左右。在此基础上, 还要按照科目的特点变化人数。像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这样需要学生很好注意,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科目, 班级人数一定不能过多;像音乐、体育等有利于在大集体中进行教学的科目, 可以把两个班级合在一起;需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遇事不惊的心理品质等素质时, 同一年级可多开展各种活动, 以弥补小班人数少的缺陷。总之, 班级人数设置一定要遵循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找到班级人数、时间安排与教育绩效发挥的最佳结合点。

(三) 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作用

首先, 可以挖掘教育的最大潜能。小学、初中阶段是正规教育的初始阶段, 该阶段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目前此阶段班级人数大多在30人左右, 有的班级多达60人以上, 这只适应于少数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已基本被学习淘汰, 成为“不学症”或“进入学习状态困难症”的患者, 这些学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 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不同, 学生的表现、学习态度是不相同的。而目前的班级人数过多, 老师精力有限, 教学任务紧迫, 不可能在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上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样,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长时间不被关注的情景下学习越来越困难, 学习习惯越来越差。目前考不上高中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学习能力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即使上中专也不能很好的学习。这些学生不单是考不上高中的问题, 而且因为在应有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各种作为现代人所具有的诸如学习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对事物的认真分析态度等的基本素质没有培养起来,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学习困难继续存在, 发挥聪明才智更是困难。这些被淘汰了的学生表面上看是接受了应有的义务教育, 但实质上其应该被开发的潜能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开发, 良好的素质、习惯没有培养起来, 将来走向社会就是一个不合格的人。义务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其作用不仅是给高校输送人才, 而是承担着整个国民的素质教育。可以说国民素质不高就是义务教育没有做好, 因而必须最大限度的开发义务教育的潜能。只有义务教育阶段的班级小额化, 老师才有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才可能被最大限度的开发。

其次, 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可以实现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 在小学、初中阶段, 每个数学老师带两个班级, 共30人左右, 每天批改30本左右的作业。在这样的前提下, 老师才能有精力照顾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 才能有时间研究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 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养成良好的习惯, 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这就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扩大对基础教育的投资, 提高中小学师生的比例, 增加中小学校舍的软硬件建设。而高等教育中, 学生有独立的学习能力, 可以扩大班级规模, 不同学校同一个专业的班级可以合并, 实现强强联合。低层次重复设置的专业坚决限制, 没有规模、没有自己特色的高校应坚决取缔, 也就是相应地减少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使教育资源在所有教育领域内合理配置, 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改变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乱投资的局面, 把国家对教育投资的重心从高校转向基础教育。因为基础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 是对智力资源的最原始的开发, 如果基础教育患贫血症, 将会导致整个民族先天智力不足, 在后天环境中补救很困难, 所以资源要用在关键部位, 使其能发挥出最大效益。

第三, 这种班级设置从结构上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不仅要体现在同一个班级内部个体学生身上, 而且要体现在不同教学阶段、不同课程的班级组织中。只有从组织上做到因材施教, 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起始阶段, 只有小额班级的老师才可以充分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 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在教育的不同阶段, 根据需要设置不同规模的班级是整体上的因材施教, 是最大的因材施教, 是从组织形式上对因材施教的保证。因此, 必须首先从组织形式上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 这种班级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人才是第一资源。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是对“人是根本”的理念的最好体现。其次,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可以更好地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 给予人文的关怀,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外, 现在的中小学老师特别是初中老师可以说是身心疲惫, 教育学生时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帮他们减轻负担, 才有可能身心愉悦地从事教育事业, 每天才会有好的心情关心、教育学生, 减少目前初中阶段师生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减少目前恶性教育事件的发生。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而且有利于老师的身心健康, 体现出对老师的人文关怀。

第五,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健康的思想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由于学生人数少, 在班级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对活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真实地走进活动中来, 并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努力与否与整个活动的关系, 他们就会很负责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心理学家发现, 随着共同完成一件事情的人数的增加, 每个人所做的努力程度也会逐步下降。目前的班级人数过多, 无形中增大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惰性, 长期下去会导致相当部分学生浑水摸鱼、办事不认真的习惯, 这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只有学校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 社会中才会有负责任的公民。

第六, 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造性。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基础教育是创造力源泉的源泉, 老师应该有较高的创造性, 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性的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更应该具有创造性, 而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按大班额给老师定编定岗、定工作量, 老师疲于奔命, 只能从事日复一日的、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 很少从事深入的理论学习研究工作, 缺乏创造性, 不能适应由简单的教育工作者向教育家转变的要求。因此, 必须实行小班额化, 解放中小学老师的双手, 充实老师的头脑, 使老师有时间从事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 为国家培养出大量有创造性的人才。

第七, 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当前, 基础教育改革正从传统课程向活动课程转变。如果说活动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主体性和创造性, 是一种好的课程。那么, 目前的班级组织形式已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目前新课程的实施现状是:不活动, 新课程旧教法;一活动, 乱哄哄一窝蜂, 起不到活动课的效果。活动课需要老师花大量时间、精力去准备, 目前中小学老师工作量都很大, 按老课程按部就班都忙碌不过来, 更不要说花更多精力去从事新课程。并且, 处于调皮、顽性很大的年龄阶段的学生人数过多, 本身活动组织起来就很困难, 要让这些顽童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难免会有人不入正轨, 调皮捣蛋, 迫于无奈老师只好新戏旧唱。要使新课程实施好、发展好, 就必须要求减少班级人数, 减少老师的工作量, 提高老师工作的质量。

教育的组织形式是教育的结构, 在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 有必要对教育组织形式进行深思, 对其进行补充、发展、完善。保留其合理的部分, 摒弃、调整其对教育的制约方面, 使教育结构最优化, 使教育的正向功能最大发挥, 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人, 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R].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

[2]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277.

3.档案编研成果“输出”形式新探 篇三

档案编研成果形式需要具有新的思维,首先我们要紧紧抓住档案网站这个新型媒体。传统的档案编研成果是以出版的方式而存在,分公开出版和内部参考两种形式。也就是说,档案编研成果是以图书为媒介而传播档案信息的。而利用档案网站发布档案编研成果,尽管传媒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档案编研的社会意义并没有受到削弱和改变。因为,网络媒体同样可以系统地传播档案信息,同样可以起到有效地减少档案原件提供利用频次、延长档案原件使用寿命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历年统计各级各类档案馆编研工作的数据来看,内部参考类档案编研成果是公开出版类的十倍左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现象。档案编研的社会价值在于广泛地传播档案信息,而内部参考类编研成果从理论上讲恰恰是限制了档案信息传播范围,仅限于“内部交流”,这与档案编研的初衷正好相悖。那么,为什么省级以下的档案馆要大多选择内部参考的形式去从事编研活动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受资金所困。由于公开出版档案编研成果所需的经费要比内部参考类高得多。档案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馆)无力承担昂贵的出版经费,不得不选择成本较小的内部参考形式。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很多时候并非是出自档案保密而控制使用范畴。如果我们把这些档案编研成果大部分利用档案网站传播,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而且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看来,在信息时代把档案编研成果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时代发展所需。

2、档案编研成果要“文化产品”化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应该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来看待,要把一部分档案编研成果当作“文化产品”来看待,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一种社会公共产品,因此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的编研成果就应该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品牌,而且要力争多出“精品”,多出“拳头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各方面需求,并以此树立和不断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例如:上海市档案馆编纂的多种档案史料汇编。档案缩微制品、图册,以公布档案史料和刊登学术研究文章为主的馆刊:《档案与史学》,电视剧《一号机密》、专题片《追忆》还有一些老照片都可以成为是档案编研文化产品。它们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上海市档案馆甚至是上海市的一种文化风貌。但是,在这里所说的档案编研成果的“文化产品”形式,并不是说要把所有的档案编研成果都包装成“文化产品”,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至少在目前来说是不可行的,可以选择那些能反映地方特色的、具有社会强烈反响的资料汇编成“文化产品”形式的成果。这样不仅会提高档案在社会中的关注度,而且也会使档案工作不断与市场经济接轨。

3、把档案编研成果转化为录像影视资料

各级档案馆(室)除了保存大量的纸质档案资料外,还保存了一定数量的音像档案资料。我们要及时地把这些音像资料利用起来。各级档案馆(室)应根据馆藏音像档案资料的数量、内容构成,结合宣传教育和社会实际的需要。拟制专题,从大量的馆藏档案信息中筛选素材,编研一些具有实际效果的录像影视资料,增强档案宣传方式的灵活性。例如:上海市档案局整理编制录像影视资料《追忆——上海历史档案里的故事》。里面反映了早期生活在上海石库门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根据上海市的发展历程整理编研的录像影视资料《The Bund And And deco in Shanghai》,在这里面用了一些老照片和采访人物的形式反映了上海从最初成立到现在成为一个繁荣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上海风情”展览的一项重要内容,向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们展示了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时也宣扬了上海的文化。这样的档案编研形式不仅能吸引档案界人士的眼球,而且也会吸引其他一些行业人士的眼球,并且老少皆宜。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档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扩大档案的影响力,促进档案工作不断发展。

4、编研一些符合实际需求的参考资料

4.社会实践成果形式 篇四

陈伟忠发布时间: 2010-11-4 2:24:46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和撰写步骤

一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查阅教育文献、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整理分析资料等步骤,按计划完成了任务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一份该教育课题研究的书面材料——课题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这种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文字加工和表述的过程,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环节。做好这项工作,不仅是为了科学、全面地总结课题研究工作,而且是为了向教育界以及社会提供教育科研信息,以丰富教育理论宝库,推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

一、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类型和结构

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的任务不同,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中小学教育课题成果表述形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教育课题研究报告,另一类是教育课题研究论文。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是描述课题研究的过程、结果和发展的文献,是报告课题研究情况、建议、新发现和新成果的文章。教育课题研究论文是以理论分析为主要写作方法的。它以阐述对某些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教育理论问题为主要内容。无论是研究报告,还是研究论文,它们的结构是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作者对研究结果在写作上的布局、谋划和安排。文章要讲究逻辑,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而不要互相冲突,这是对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基本要求。当然,由于选题的不同,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方法、逻辑推理和所得出的结果不同,“内容决定形式”,所以撰写的研究报告或论文所采用的结构、体例会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但是,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人们普遍认为,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最好能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格式。于是,我们归纳出研究报告或论文表达方式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大家常用的结构形式,即所谓“老三段”,包括导言(绪论)、正文(本论)、结论等三部分。如调查报告可分为:

一、导言;

二、正文;

三、结论等三个主要部分。实验报告可以分为:

一、引言(课题的提出);

二、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讨论和结构等三个主要部分。研究论文包括:

一、绪论;

二、本论;

三、结论等三个主要部分。

(一)、导言(绪论)的撰写

导言(绪论)是教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开始部分,要写出以下几方面内容:

⒈阐明研究课题及其意义,反映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内容是全文的引子,写好它十分重要。为此要做到:第一、语言要简洁,篇幅不能过长;第二、阐述要明确,应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第三、揭示研究课题的意义要实事求是。

⒉介绍文献查阅的情况,指明本研究课题所处的理论背景,即根据查阅的文献,简单地介绍前人或他人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达到的水平,然后引出本课题研究有何发展的叙述。

鉴于导言这一部发所述的内容,有人也直接以“课题的提出”或“课题的目的和意义”作为该部分内容的标题。

(二)、正文(本论)的撰写

⒈叙述研究情况,揭示本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

在实验报告中,应写清楚研究假设的提出、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变量的分析、控制,实验过程,所测得的数据以及统计处理方法等。

在调查报告中,一般按调查所得的材料的逻辑分析顺序来写,事实的穿插服从于逻辑。

在经验总结报告中,一般应围绕经验总结的主题(总观点)来组织材料,并在文中设小标题,但要注意所叙述的若干个问题的内在有机的联系。

⒉阐述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体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

在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正文部分时,有的研究者常常运用小标题来概括中心、处理材料、安排层次。小标题的制作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介绍几种。

A.递进式,即各分论点紧扣中心论文,层层递进

B.并列式C.总分式D.对比式

(三)、结论的撰写

结论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最后部分,它是研究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式的总体论点,是整个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结论往往还包含着对研究的简要自我评价,指出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不足,提出在现有基础上可继续开展研究的问题或方向。

二、教育课题研究撰写的一般步骤

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从构思到最后定稿,其撰写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确定题目、拟制提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誊清打印等五个步骤。

(一)、确定题目

题目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窗口,能对文章内容作出高度的概括,它必须能大体反映课题研究的意义、方向、内容、结果,展现全篇的格调、色彩。有时为了充分而又确切地表明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加上副标题。一个好的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⑴新颖;⑵准确;⑶简明

论文的选题与课题的选题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课题选择主要是指确定研究思考的方向,课题选择的过程也是对课题研究的涉及过程,而论文选题则是指恰当的文字形式把上述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出来,它是科研成果的显现。

(二)、拟制提纲

拟制提纲,是以提要或图表的方式将论文的观点、材料的组合及其层次脉络表现出来。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标明论点,安排层次两大部分。拟制提纲时,还须注意:⑴要形成正确的思路;⑵要安排好结构;⑶正确使用资料,要考虑好篇幅。

(三)、撰写初稿

这是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施工阶段”。在初稿酝酿过程中,还要多参考其它文章,不仅看“写些什么”,还要剖析、琢磨它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怎样步局以及怎样使用语言等。在写作中要注意:⑴每一部分每段每节都要使论点、论据、论证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逻辑的统一;⑵手法多样准确;⑶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四)、修改定稿

“文章不厌百回改”“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对初稿的修改应从多方面入手:(1)是论点的斟酌与修正,首先要通读全文,抓住内容的主要方向,集中注意力去检查自己的写作意图是否已经表达清楚。主题是否表明明确、恰当,特别是要贯插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另外,经斟酌修正后的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所提出的论点,应做到“新”和“真”。(2)是材料的核对与增删。要使材料和观点达到高度统一,要毫不足惜地删去与观点不一致的材料,进一步选择和充实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3)结构的调整和理顺,从总体上看布局是否合理,层次安排、段落划分以及过渡照应、开头结尾是否恰当。(4)语言的润色和推敲。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的语言贵在精确、严密。应仔细琢磨词句是否正确表达了内容,删去可有可无的文字,使文章显豁、醒目,同时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5.社会实践成果形式 篇五

研究课题的主要成果内容

一、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探究出了一些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

1、调查收集资料,剖析家长素养,建立家校档案,科学制定计划。

我们每个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社会,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摸清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教育观念。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建立家长档案资料,针对课题制定计划。

2、充分了解学生家庭实际,走访特殊家庭,关注留守儿童。

对学生的家庭成员情况进行摸排,理出家庭类型,如单亲的,离婚的,外出打工的,常年在家或不在家的,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给以生活上的帮助,关注留守儿童。要求家长做到了“五“个一:每周和孩子的临时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次;每周和孩子通一次电话;每学期和科任教师联系一次;重大节日和孩子团聚一次。我们老师做到每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四次,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使家校互动在跨越时空的情况下运作起来。

3、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学校联系卡,对学员进行学习培训。

课题研究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家长情况,制定家庭教育授课内容和计划,每学期给家长学校学员上两次课。

4、征订教材自修学习。

鼓励家长自愿征订《现代家庭教育教材》和《家教周报》作为家长学校教材。

5、家庭学校密切互动,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发展。

(1)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学员名册。

它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听取家长的意见,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

(2)开展教学开放日,密切和家长沟通。

开放日活动一般包括评教评学,使家长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在校的成长与发展状况,并以开放日为契机开展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

(3)教师给家长授课,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学校开班期间,聘请从事教育教学研究、青少年心理、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对学生家长集中授课,教给家长有关家教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4)举办家庭教育恳谈会,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组织三方代表座谈,各抒己见,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5)定期召开家长会、亲自送教上门。

课题组每学期期中考试后各班必须召开家长会,班主任还可根据本班实际自行组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向家长汇报工作,并就学校取得的成绩、改革的重大举措及学校面临的问题向家长宣传、介绍,征求家长意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课题组成员走进学生家庭,亲自送教上门。

(6)选择特殊案例,密切跟踪调查研究。

选定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进行不同个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

(7)评选优秀学员,进行经验交流。

在各班推荐的基础上,认真评选出学校优秀学生家长,召开专门会议,为其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8)邀请优秀学员,畅谈家庭教育。

我们根据家长学校的实际,请优秀家长返校谈“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从学生的角度谈他们所期盼的家庭教育,启发家长们易地而思,具有生动的感染力。

(9)每月“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的活动持久地开展。通过“信”这一媒介,架起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桥梁,提出了学校的育人要求,赋予了家长以职责和希望,指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

(二)、通过家长学校的锤炼,一批经验丰富、育人有方的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

2011年6月殷保华老师荣获“县优秀大队辅导员”光荣称号2011年6月陈昌宏老师荣获“校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2012年6月张华玲老师荣获“校优秀辅导员”光荣称号。

(三)、促进了大批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1、学生获奖。

李俊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魏媛同学评为县优秀少先队员;王艺铭同学推荐为市“三好“学生。在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中我校的凌珊、杨方锦、黄健、方苗、吴丽萍五位同学获得优秀奖。在《中学生学习》读刊知识大赛中昂晶晶同学获得优秀奖。在县教研室举办的作文现场赛中我校的张颖同学获得一等奖,在县“知荣辱,树新风“征文比赛中,我校的许子贤同学获得县二等奖。学校级的获奖学生不胜枚举:陈陆逍同学、汪本鑫同学、张了因同学、王惠同学,李敬慈同学、黄玲同学……

2、转变差生。(对比成绩表)

(四)、经过课题研究,教师,家长的素养大步提高。许多老师和家长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撰写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多篇。

6.社会实践成果总结 篇六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硕果累累,不仅是雷波县阳光社区的学生们收获了知识与快乐,支教团队的成员们也都各有收获。

对于学生们而言,我们支教团队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新颖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生活,并且在最后的表演中,我们感觉到了学生们是真的学有所得,在一周的学习中他们变得待人和善,团结友爱,许多不认识的人成为了好朋友,一同表演。

对于支教团而言,这次的支教得到了阳光社区的认可,得到了学生们家长的认可,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生家长们的热情令支教团成员感动,遗憾的是我们只能教他们短短一周的时间,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会回来再看看他们。不仅如此,本次支教收获诸多,大家拍摄了诸多精美视频照片,并及时攥写了新闻稿。

对我而言,本次社会实践从同行的同学身上学到了许多,他们都是优秀的人,我们聚集在一起,短短的接触使我们感情逐渐增加,大家一同往返学校,一同吃饭,在教学中收获,在总结中成长,在互相帮助中学习新知识。

7.社会实践成果形式 篇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坚持将市场经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基础,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市场经济本身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社会主体所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这种“马太效应”势必会激化社会矛盾。当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必须发挥国家的公共职能。社会保障作为公共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维系社会公平、实现经济成果共享、促进政治文明、润滑社会关系的四大功能。通过社会保障手段赋予社会的不幸者和市场竞争的失败者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的权利,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免除其生存恐惧和生存危机,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吉林省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持续加快发展、确保实现振兴的关键阶段,要实现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必然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矛盾纠纷,进而实现“共建共享,共享共建”。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均衡社会成员收入差距

建立公平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党在新时期重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社会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再分配手段,缓解收入差距,均衡社会成员利益分配,保证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同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相一致的。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保证这一政策的充分贯彻,并通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重视解决党的一些主要依靠力量,为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的问题。通过予以适当的补偿,使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工人、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减少利益摩擦。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将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阶层多元化,社会利益关系复杂化,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目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吸取国际上的经验和教训,正确应对当前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人们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只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原则,消除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才能确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改变社会底层人员面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权利关系不对等的困境,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迫切要求党和政府建立相对独立、综合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公平观和分配原则的基础上,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真正让分配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选择,通过社会保障平衡机制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和调控收入分配差距。在初次分配环节,彻底打破行业垄断局面,扭转部分劳动者收入增长持续相对下降的局面,提高这部分劳动者的报酬及相应的福利待遇,使资本所有者、劳动所有者与国家的利益在效率原则下合理分配;在再分配环节,应强化社会保障再分配的干预手段与分配力度,突出公平取向。国家财政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低收入阶层,特别是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力度,同时扩大对社会保障与公共福利的投入,使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统筹和谐的社会保障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布局出发,构筑社会安全体系,这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体现。首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把握社会保障“度”的界限。就当前而言,社会稳定的使命要求社会保障必须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权,保证其最低生活水平。但范围和标准的把握要适度。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要以维护社会安定的要求为下限,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的承受能力为上限,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使社会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其次,要适当降低门槛,织大社会保障“安全网”。一方面应继续扩大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如加快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步伐,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将更多的城镇非正规就业人员尤其是流动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范畴;另一方面应逐步强化国家在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步建立国民基本养老金制度和公共医疗制度并将其扩展到农村地区。第三,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果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也不能做到社会和谐。为此,今后要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尽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和公平机制,帮助农民工和失地农民,促使其成为产业工人和城市居民,让劳动年龄段且在企业就业的人进入社会保险体系,让失地农民中身份转为城市居民且无劳动能力的人,进入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努力形成以基本社会保障为主体,乡村集体保障和家庭保障等形式并存的多层次、低水平(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广覆盖(最终覆盖所有适龄农民)、共同负担(基金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统分结合(基金的经费筹集、管理与使用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社会化管理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证。城乡统筹并不是要求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全统一,在具体内容、方式和执行标准上可以因地而异,城乡有别,分清轻重缓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三、立足国情省情,努力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立足中国的现实,考虑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实际,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适用新时期国情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相关制度和政策的改革和调整。首先,应对人口老年化趋势,加快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部分,也是问题比较多、深化改革十分困难的社会保障项目。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7%,吉林省与全国相同,人口年龄结构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如果不能在改善老年人生存状况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无法完成真正的转型,也无法取得长久的生命力。目前,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确立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基本模式是可取的,但必须在妥善解决历史债务、加快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制、发育并健全资本市场的前提下才能健康运行,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前,要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基金的分账管理、独立运作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覆盖面。完善非正规就业人员、自雇人员、自由职业者、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给予他们参加养老保险制度的多层次选择权。只规定缴费年限,允许间断性缴费,逐步提高享受养老金待遇的年龄,不再规定退休年龄。应逐步建立社会化的高龄老年人照料制度,增加政府对老年社区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解决高龄空巢家庭的特殊困难。其次,要珍视生命健康,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自身的生命健康更加珍惜。我们应逐步建立适合不同人群特点和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覆盖全体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办法,特别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大病统筹、住院医疗保障制度。对困难群体要实行医疗减免制度,要下大力量清理整顿药品市场,对常用药品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健全疾病预防机制,发展社区医疗服务网点,建立通科医生制度。制定实施全民健康计划,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第三,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社区保障、员工保险、商业保险和社会慈善事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重视家庭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其作用是社会保障不可替代的。社区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政府、民间机构通过社区向居民提供各种保障,社区起组织落实的作用。政府很难直接面向每个居民提供社会保障。充分发挥社区的组织作用,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另一方面,社区可以独立开展群众性的自助互利活动;可以依托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社区居民的福利水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家庭的和睦和社区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应将发挥社区的作用纳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加以重视。此外,要鼓励和支持员工保险、商业保险和家庭储蓄保险,政府在税收减免上给予优惠。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这是社会的第三次分配形式,形成全社会慈善捐助氛围。第四,落实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缓解社会保障压力。就业是积极的生活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再对劳动力实行统包统配,国有企业大规模实行减员增效,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一步。但是,企业可以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党和政府不能解除责任。从政府的角度看,现在既有条件、也有必要,拿出更多的财力用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当前,要注重搞好促进就业与保障生活相结合,对社会保障对象和家庭,可以采取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重点安置“4050”大龄困难群体就业,逐步消灭困难群体零就业家庭。通过建立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联动机制,发挥综合效益,缓解社会保障压力,稳定家庭、社会。第五,打造整体合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统筹工程,要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兼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保障和救助等公益性事业建设。各方面要密切配合,互相补充,形成整体合力,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实效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帮困扶贫活动,使社会保障各项措施服务多元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政府要加大社会保障服务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努力建设以12333“一个号”为标志的社会保障综合咨询服务系统,建设以社会保障卡“一张卡”为载体的社会保障事务办理服务系统平台,建设以社会保障信息网“一个网”为依托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吉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

8.社会实践成果展 篇八

暑期社会实践

成 果 展 策 划

主办方: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活动策划目录

一、活动主题•••••••••••••••••••••••••••••••••3

二、活动背景•••••••••••••••••••••••••••------3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3

四、活动时间•••••••••••••••••••••••••••••••••4

五、活动地点•••••••••••••••••••••••••••••••••4

六、活动对象•••••••••••••••••••••••••••••••••4

七、活动概述•••••••••••••••••••••••••••••••••4

八、活动流程••••••••••••••••••••••••••••••---4

1、活动前期准备••••••••••••••••••••••••••4

2、活动进行•••••••••••••••••••••••••••••• 6

3、活动后期工作••••••••••••••••••••••••••6

九、活动应注意事项-----------------------7

十、活动预期效果•••••••••••••••••••••••••••7

十一、经费预算••••••••••••••••••••••••••••••••8 校青协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为了爱,翻山越岭

二、活动背景:

2010年暑假,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为期18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本协会第二次去巴东县茶店子镇小学的支教活动,在贫困的山区,志愿者们翻山越岭,经历了许多困难,在老师的带领下,最终顺利完成了支教任务。这对于志愿者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个人都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而对于茶店子镇的两百多名学生来说,这个暑假更加的精彩和与众不同,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来自志愿者的关心和支持,对自己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已经过去3个多月了,孩子们的笑脸依然在志愿者的心中铭记,同时,这也是大一的新生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收到了许多新生的询问,他们想更多的了解支教活动,也想为山里的孩子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三、活动意义及目的:

1、向新生具体的介绍2010年的暑期支教活动,让他们对我们的活动有更深的了解,提高本次活动的关注度,同时增加本协会的影响。

2、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全校师生全面了解我校青协的成长与进步。

3、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做一个宣传,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通过了解,积极报名参加明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4、让更多同学关注山区的孩子们、关注志愿者,并积极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为山区的孩子献出一份爱。

四、活动时间:2010年12月06日~07日9:00~18:00

五、活动地点: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区广场

六、活动对象: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全体师生

七、活动概述

本次活动是由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国际志愿者日举办的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及爱心捐献活动(两天),于12月6日开始,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统一同时进行,即:爱心捐献(以书籍为主)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展示,活动现场除了图片展之外,还会邀请优秀志愿者进行讲解、回答疑问;同学们可以自愿为山区孩子们捐赠物品(主要是书籍和文具),捐书的同学,可以获的我们自己制作的纪念品一份。

八、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负责人为各个部长)

1、办公室

(1)、申请场地(12月3日前),(2)、购买相关物资:粗绳(挂纸质宣传板),借三个展桌(用于写寄语及用于爱心捐赠活动),宣传纸板(45个),夹子(用于固定宣传板), 一个大展板“爱心墙”(由宣传部进行适当修饰用于贴寄语),气球(200个)、便利贴(两板)、一捆红色细线(悬挂纸鹤),红色横幅标语一条,制作物品捐赠登记表(5张)。2.宣传部:

(1)、制作适当宣传海报(用于宣传成果展及爱心捐赠),并将其分别放于中区广场拐角处及西区宿舍门口前、18栋教学楼门口(4日中午前完成并摆放好).(2)、设计活动当天的现场布置,以及展板的制作。3.服务部:

(1)、负责写好此次活动的策划书。

(2)、负责活动当天纪念品的制作(中国结、纸玫瑰、精美剪纸制作)。(3)、负责悬挂横幅和展板,搬运和摆放活动时需要的桌子、凳子。(4)、负责做好捐赠物品的整理归类工作,核对数目,做好记录。4.新闻网络部:

(1)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平时活动照片及说明性文字资料(3日前完成).并于4日前交于宣传部。

(2)准备音响设备(展览过程中播放《-爱,因为在心中》、《志愿者之歌》等歌曲,提前一星期预定并于6日9:30前至中区广场)(3)提前写好广播稿交与广播台,在活动前一两天及活动当天播放(4)、做好活动当天的照片拍摄工作。5.外联部:,(1)安排好现场解说员(对展板进行解说对爱心捐赠、写寄语活动进行介绍及宣传)

(2)、配合邀请的支教志愿者,对支教活动做介绍,回答疑问。6.组织部(1)负责维持活动当天的秩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2)制作活动期间,各个工作的值日表,注明每个时间段的负责人

(二)、活动进行 1、12月5号晚点名,由外联部负责联系各院系辅导员,在晚点名时,去教室宣传我们的活动,由新闻网络部负责制作宣传ppt。(负责人:邱阳)2、12月6号早上7点,各部门安排人员在中区广场集合,开始布置会场,悬挂展板,设立爱心捐赠台,以及其他物品的摆放,活动进行时,负责爱心捐赠纪念品的发放和物品的整理。(负责人:宋炫华)

3、早上9点之前,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工作人员到场签到。

4、办公室负责“爱心寄语”板的收集,让参与活动的人写下自己的爱心寄语和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建议。

5、新闻网络部做好全天的拍摄记录工作。

6、现场活动宣传员做好活动的介绍工作。

7、组织部维持秩序及现场的应急准备。

主席团:监督各部门完成任务情况,并随时可提出整改意见

(三)后期工作

1、组织部负责活动结束后,现场物品的回收和清理场地工作。2.服务部及办公室将爱心捐赠所得物品交于办公室,进行统计及保管随后捐赠于武昌徐家棚敬老院、武钢残疾福利院等福利机构或于暑假支教期间带给支教儿童。

2.外联部分别回收15张宣传板,整理好照片、文字资料,随后交6 给办公室,进行统计及保管。

3、宣传部制作爱心捐献红榜,公示捐赠物品的同学姓名及所捐赠物资

4、各部门配合办公室做好总结工作。

5..新闻网络部在活动进行后,将所拍得的照片,结合文字资料发布在校青协等网站,同时写好总结广播稿于广播台、校报、校团委网站。

九、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时间内,各部部员空闲时间都需到场,佩戴工作证及小红帽。2.活动时间,各部门做好签到记录工作。3.细线:长短不一,适布置时的美观自作剪裁。

4.纸鹤及气球宣传资料平均分配给制作宣传展板的5个部,进行制作宣传板。

5.未使用完的物品应交与办公室保管。6.下雨活动顺延。

7、解说人员言行得体,热情礼貌,良好的工作态度,宣传人员要本着负责的精神,进行大力度的宣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8、所有人员务必保护好协会财产及公共财务。

十、预期效果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暑期支教活动给大家留下印象,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宣传,同时,让大家更加关注山区的孩子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十一、经费预算

1.气球两百个

0.1×200 = 20 元 2.便利贴两板

× 3 = 6 元

3、双面胶

× 2 = 4 元 4.登记表格打印

0.2 × 5 = 1 元 5.现场宣传资料打印

0.1 × 200 = 20 元 6.红色细线两捆

元 7.宣传板45张

元 8.夹子50个

元 9.横幅一条 元 10.照片 200张:

300 元 11.中国结

400个

40元 12.其他纪念品

30元 合计:557元

校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0年12月1日 主席签字:________ 8

上一篇:写给朋友最真挚的生日短信下一篇:关于数学家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