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2024-07-30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共12篇)

1.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篇一

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意义

[摘要]在我校的艺术教育建设中立足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剪纸校本课程教学之路,力求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的新途径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水平,增强育人效果。

[关键词]剪纸艺术 校本课程开发 意义

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我校深入贯彻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实施纲要》,学校领导班子深刻意识到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并且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人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等政策,认识到学校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校全力组织全体美术教师,秉承美德立志相渗透的原则,摸索到一条既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又寻求创新的艺术教育之路――剪纸艺术进课堂,摸爬滚打,积累经验,反复专研,推陈出新,形成了我校鲜明的艺术特色并编写了一套面向全体学生,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剪纸艺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针对学生状态组建教产研团队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在实践中,我们面对美术课堂教学情景进行分析,对学生做出评估,思索什么样的艺术课堂才能让学生既喜欢又容易操作,并且又能快速出效果。在一系列的肯定和否定后,我们在王倩老师的剪纸社团中看到了希望之花,以剪纸作为基点,尝试让剪纸进入课堂。我们选定了思考方向,随即确定了以剪纸艺术作为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

开发剪纸校本课程,可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剪纸艺术的持续发展。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华夏子孙将他们朴素丰厚的文化、情感、习俗、技艺蕴含在剪纸当中,使剪纸成了五千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是全世界的艺术瑰宝。《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可以说传统文化中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最神圣、最重要的使命。

我校美术科组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特色的创建,促使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使学生从具有民族代表性,又有实用性、趣味性、操作简便易普及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领域里,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在整个课题研究中进行深化、知识抽取、递进的剪纸校本课程编制的过程,编制伊始我们便将教学内容分为了低、中、高三个等级,构建新型剪纸校本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为主要目的,融德育、心灵教育、艺术、生活、环保、多彩的校园生活于一体,创设新型剪纸课程,通过走访、调查、洽谈,多方合作,寻求可行方向;在原有剪纸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新的适合本校学生的剪纸校本特色课程资源,按专题、分年级、以一定的序列、有梯度地编写校本化美术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我校特色的美术剪纸课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渐渐地,校本课程的雏形便形成了。在2012年,我们推出了第一本的剪纸校本课程《快乐剪纸》。课程共五章,从“认识剪纸”到“对称剪纸乐园”,到“折叠的乐趣”,至“吉祥百变的乐园”,每一个梯度都有知识递进关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剪纸这门课程,达到真正的课程普及,我校学生基本实现了“人人能剪纸、人人善剪纸、人人会赏纸”的培养目标。在剪纸课程中学生了解并?W习了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此之外,学生信心的培养和树立需要平台,宣传学校的教学成果需要平台。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集思广益中,学校借助社会文化资源,灵活开展剪纸课堂研究,并通过剪纸纸艺展、学校开放日、社区活动等,创设学生艺术作品展示的平台,借社会力量,使剪纸校本艺术课程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有效联动,促进学生艺术水平的提高。在校本课程教学中立足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实践剪纸校本课程教学之路,力求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的新途径,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水平,增强育人效果。

剪纸校本课程的设立,既起到了传播文化、继承文化、繁衍文化的作用,又创新了文化继承的场所。学校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场所之一,其作用和贡献是显而易见的,作为对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学生应首当其冲,成为本国民族文化的享用者、继承者和发展者。因此,我校剪纸校本课程的编制及在全校的普及应用正符合了国务院办公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公告》实施指南中提出的“以适当的方式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学习列入学校的正式课程”这一建议。

学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者,只有对文化保护传承意识的觉醒,才会有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觉醒;只有从孩子抓起的非遗传承,才会有非遗永续发展的新鲜血液;只有从孩子抓起,才会使非遗具有绵延不断的永动力,确保非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2.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篇二

一、英语发音的注意点

英语的发音要注意语音、语调以及情感。大多数学生经过音标的学习以及多录音的模仿能够较好地掌握词汇的发音, 但是当词汇变为句子或篇章的时候, 他们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语调以及融入适当的情感。

首先, 让学生朗读这两个句子, 让他们先体会升调朗读和降调朗读的不同含义。读完之后, 请同学总结出英语语调的一般用法。在陈述句、特殊疑问句以及感叹句中一般使用降调;在一般疑问句中一般使用升调。并且根据不同的语境, 升调与降调所表达的含义是不同的。

在教授学生融入情感朗读英语的时候, 首先通过两段经典演讲视频———《I have a dream》和《We need change》让学生体会融入情感之后, 文章将变得非常有感染力, 进而教授给学生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二、英语中常见的连读

在教授学生连读的规律之前, 先为学生放一段《老友记》, 片中人物的对话速度很快, 根据字幕看, 有些单词我们虽然认识, 但是仍然听不懂, 这就是因为英语国家的人惯用的连读。初中学生的词汇量以及阅读量并不是很大, 所以在这节校本课上, 我较为简单地将连读分为三类来教授:辅音与元音的连读, 辅音与辅音的连读以及元音与元音的连读。

1. 辅音与元音的连读。

辅音与元音的连读方法是将前面一个单词的辅音与后面一个单词的元音连在一起, 像是构成一个音节一样读出来。

例如, “look into”中将“k”与“in”进行连读, 像构成“kin”这个音节一样发出来;“take up”中将“ke”和“up”进行连读, 像构成“k (e) up”这个音节一样发出来;“look up”中将“k”和“up”进行连读, 像构成“kup”这个音节一样发出来。教授过发音规则之后, 让学生举出一些辅音与元音的连读词组或者句子进行操练。

2. 辅音与辅音的连读。辅音与辅音的连读规则分为两类:

(1) 前面单词结尾辅音与紧随其后的单词的起始辅音为同一个音时, 只需将这个辅音读一次。例如, 在“bad desk, good day, take care, same machine”这些词组中, 只需要将第一个单词末尾的辅音发一次。

(2) 前面的单词以/p//b//t//d//g//k/六个爆破音结尾, 紧随其后的单词以辅音开头, 前面单词中的爆破音失去爆破, 即只做口型, 不发音。例如, 在“good teacher, bad boy, read the map, hot day”这些词组中, 前面一个单词末尾的辅音便是只做口型, 不发音。

3. 元音与元音的连读。元音与元音的连读规则分为两类:

(1) 前一个单词以/e//i/结尾, 紧随其后的单词以元音开头, 在两个单词之间用/j/过渡。例如, 在“say it, be on time, play around, she is”这些词组中, 就有一个较轻的音/j/发出来。

(2) 前面的单词以/u//o/结尾, 后面的单词以元音开头, 两个单词之间以/w/过渡。例如, 在“go on, too often, how old, know it”这些词组中, 发音时有一个/w/的音。

三、配音练习

在进行完基本的发音规则教授以及练习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配音练习了。我为这节课选用的配音材料是动画片《Little Red Riding Hood》 (《小红帽》) 的片段。在让学生进行配音练习之前, 先为学生播放这段影片, 并将这段影片中涉及连读的地方挑出来, 带着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影片, 并注意影片中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情感。播放之后, 将学生两两分为一组, 进行配音的排练。排练之后, 请几组同学走上讲台为大家进行配音的表演。

从课堂气氛来看, 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最后阶段, 配音的同学全力表演, 观看的同学也全情投入。可以说, 在这一节课中, 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操练自己听说读写的能力, 师生共同配合,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一轮校本课程结束之后, 同学们对各个校本课程进行了测评, 根据测评结果《神奇的英语配音》获得了本轮校本课程的“精品课程奖”。由此可见, 同学们对这样一节不同寻常的英语课是非常有兴趣的。

英语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 英语类校本课程还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开发, 相信经过不断地开发和实践, 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定会越来越高, 学习效果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牛萌

3.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篇三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校本课程开发

一、《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英语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根据外语学习的规律和我国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并在继承我国以往英语课程改革成就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力求促使我国的英语教学从目的、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改革,以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往英语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英语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2.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主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3.提倡“任务型”教学,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4.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的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提出了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而实现这些要求,单靠现行的英语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除英语教材之外,学校和教师还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课程资源,为了寻找新的课程资源,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开发校本英语课程已经势在必行。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非学科性必修課,重在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兴趣和能力特点,自主选择课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但在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特别是交际能力方面做得很不够,因此,“把知识转变为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将作为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知论认为,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大于语言知识的作用。因此校本课程的目标之二就是增加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常有这样的弊端,即课堂教学以灌输——接受型模式为主,由此产生学生的认识能力、自学能力低下的不良后果。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改变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引向激发——创造型模式。在校本课程中突出学生的认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我们追求的第三个目标。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根据校本课程的目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取材:一是注重背景知识介绍和阅读技能培养的教材,如:《英美概况》《英国风情录》《美国风情录》《澳大利亚风情录》和《加拿大风情录》等。根据这些教材内容的特点,从中取材、整理出风俗习惯、国土与人口、体育运动、学校教育、历史人物、文化与艺术、假日与旅游等专题。这些都展现了英语国家的习俗、风土人情和一般社会概况。二是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教材,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有原版英文电影赏析,动听的英文歌曲,令人震撼的原声演讲,实用的 VOA,BBC 的 Special English,还有经典的New Concept English。这些视听教材给学生提供了纯正的、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三是网络英语。21世纪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重要部分,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通道,可是如果不了解常用的网络英语,学生很难做到在网上畅通无阻。《网络英语》这门课可为学生介绍英语互联网常用术语,常用缩略语,E-mail常用语,以及网络英语惯用句。培养学生对高新技术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更广阔的知识视野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进而认识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时可以将材料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每堂课开始,要求学生提出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然后再由他们自己讨论解决。有时教师使用提问法把学生迅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语言材料中来,引导他们整理、加工、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运用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他们有话可谈;同时,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内部动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获得交际所需的语言技能和相应的语言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性,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对听、说能力给予了重视,但为了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注意授课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始终保持和发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既要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要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全员参与,踊跃发言,交际能力会得到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学习课程标准和校本课程的一些体会和认识,希望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廖荣莲.“让英语教学‘材’源茂盛”.《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4期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

4.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四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紧密结合学校教育理念和主体办学指导思想:发现学生个性潜力,让每个学生都成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教师、学生共同成长。以此为契机,树立学校品牌、开创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自选组别,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员

各教研组,学科组及全体教师

五、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区域资源。

六、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长: 田

副组长: 李开军

姜曙光

成员: 鲍庆才

杨文成张

于光涛

孟建民

尚立鹏

于光涛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要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愿意。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

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

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做好监控、测评,参

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六)课时安排: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

七、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授课教师的评价。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主要是五看:一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二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三看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四看教师的教学案例、教案等,五看学生特长发展阶段成果。

2、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方式的考试或考查,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一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参与状况等,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分管领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搞好阶段验收、评价。

2、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3、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

4、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案例,及时总结反思等。

7、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5.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五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成功教育,改革课堂教学,发现学生个性潜力,促进每个孩子全面发展。我校根据现有的师资情况、学生基础、校园环境条件和其他课程资源,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 长:孟祥红 副组长:卓成安

成 员:刘传洪 崔加鹏 汪宗强

二、确定校本课程的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国家教育方针。

(3)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4)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5)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2、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宗旨:播种善意、体验成功、收获自信、发展个性。

3、对学生需求的评估:学生的需求、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倾向、趋势,以此确定校本课程的门类:人文素养类、学生行为习惯类、社会实践类。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原则

1、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

2、考虑教师的专业特长。

3、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的课程资源。

4、做到趣味性、基础性、普及性、延伸性和实用性。

5、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

6、形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四、校本课程开发类型及课程名称

1、社会实践类:二十四节气

2、学生行为习惯类:培养良好习惯 实现自我管理

五、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

1、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兴趣爱好得到满足。

2、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4、学生善待自己,善待周围的人和物,学生逐渐形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5、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六、实施步骤

1、前期论证

(1)由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组成人员共同学习、研讨、酝酿和构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健全校本课程组织机构,依据学生实际,对校本课程资源进行评估,制定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师资培训

(1)理论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

(2)专业知识培训: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3、保障措施

(1)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为课程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2(2)组长、副组长做好管理、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七、课程实施的评价

1、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2、建立旨在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多元评价体系。

3、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4、注重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

5、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开发的项目、参与的学生数、学生参与过程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及兴趣、教案和课堂组织的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与教师的目标管理、年度评优、职称评定相结合。

八、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校本课程的主讲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根据安排认真实施。

2、主讲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展示课,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张庄镇松石小学

6.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六

一、学校书法课程的落实。

学校将各班的阅读课改为书法教育课。一二年级为每周两节,三至六年级为每周一节,以及每天下午到校后的10分钟。

二、教师教授的落实。

1、教师要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怎么教,教什么,做到胸中有数。

2、每位书法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书写水平,老师们虽然也是刚刚起步,但在学习后去指导学生是没什么问题的。

3、书法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等渠道,去获取书法的书写方法,做好上好每节课的准备。

4、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书法演示或教师书写方法的示范,以此来引导学生。

5、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练习充分结合起来,不可以只练不教,盲目练习。

三、学生学习的落实。

1、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具体笔画的练习到字的练习逐步推进。

2、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做到持之以恒。

3、动员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四、展示

每学期,要组织一次学生书法展示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同时也将此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一项内容。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去努力,书法教育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7.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篇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能够创造性地、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了保障。校本课程的思想深入到各个学校,也成为我校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

一、问题的提出

“校本”一词从国外引进,其英文说法是“school-based”。最早出现的是国外的“校本培训”,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美等国开始大规模实施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并很快将其推广。这一行动很快成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运动,校本思想也随之传入我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校本教研的实施已经成为很多学校推动新课程建设的关键。

湖南省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湖南省新课改样板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开设以文化、体育、艺术、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但从我校的实际来看,校本课程的开设存在诸多问题,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没有成系统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教师不稳定,发展性学生评价不知怎样体现等。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开拓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让学生个性张扬,热爱生活,快乐成长,我们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同时也是为了积累校本课程开发经验,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基于师生共同发展在于教学相长,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也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师生得到共同提高。

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它是指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使我校教师从原来的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资源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是建立在师生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差异性和独特性的需求。

(3)校本课程能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提供一个宏大的空间,为适应时代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机会。

(4)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能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学术成果提供必要的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化。

四、理论依据

(1)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学生发展的可能,教师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2)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认为,课程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学生是实践性课程的中心,与教材相比,学习情境的问题、需要与兴趣具有优先性。

五、课题研究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

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认真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坚持从老师素质发展出发,根据老师的能力设置课程;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2)发展性原则:

研究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相长,从而使老师探索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3)反馈性原则:

每两周反馈一次,通过及时信息反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4)综合性原则:

打破学科限制,注重多门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不搞相关资料的堆砌和拼凑,在考虑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知识的普及性与阶段性,使学生学有所得,并为今后深入学习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六、研究的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激活学生的个性,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可持续发展人才。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过分看重学科成绩的倾向,使学生喜欢学习,热爱生活。

(2)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使教师加强反思,用行动研究的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工作,不断更新,积极应对新课程的挑战,成为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本课程研发团队。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不断提高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应用水平,使校本课程成为提升办学品位、提高育人质量的品牌,逐步成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特色学校。

七、研究内容

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开发适合学生兴趣需要的校本课程,如播音主持、影视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赏析、趣味数学、看美国,学英语、英语歌曲欣赏、生物科技活动、“红早”带你看天下、地理与我们的关系、地理制作、“文明、健康、求实、创新”校训读本、形体舞蹈、合唱艺术、动漫绘画、葫芦丝、书法、篮球训练营、动感小记者、电脑俱乐部等课程。

开发、运用校本课程并形成一种长效的管理机制,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

八、创新之处

我校把校本课程的学习研究放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利用周一下午的时间进行授课,教师要有课程计划——备课、上课、边实践边完善教材编写等,最终形成校本教材。拓展延伸教师教学的活力、方式,大胆采用参观、采访、写生、室外教学等各种形式,百花齐放,使学生更加热爱研究,热爱生活,促进学生的发展。

九、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学习国内外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指导应用,找准定位,发现、解决问题。

(2)行动研究法:

以学校为基础,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为手段,以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采用研究—总结—反思—实践的行动研究法。

(3)经验总结法:

将实践中产生的成果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规律,为课题研究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创设良好的基础。

十、研究的措施及步骤

1.筹备阶段(2009~2010.10)

(1)初步构想和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总体实施方案,形成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的预想。

(2)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3)设计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应用相关的调查问卷,确定校本课程。

(4)建立课题组,请专家论证,明确分工职责。

(5)利用“十一五课题”进行小范围的课程研究,积累经验。

2.启动阶段(2010.11~2011.11)

(1)选取初一年级作为本课题研究的试点基地。

(2)切实制订各个课程研究实施方案。

(3)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就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趋势及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研究。

(4)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把有关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修正和改进。

(5)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实践水平。

(6)听取意见,请专家指导完善。

3.实施阶段(2011.12~2014.9)

(1)主动寻求专家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每月要求本课题组的每个人员进行一次专题研究情况汇报,阐述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寻求帮助,共享研究经验和成果。

(2)把研究成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推广运用,使校本课程开发与课堂教学模式和谐统一起来,潜移默化中改变师生教和学的方式,推动课程改革。

(3)撰写论文,完成本课题研究初稿,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4)把本课题的研究性成果在我校其他年级加以推广。

4.结题阶段(2014.10~2014.12)

(1)请专家进行指导,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2)整理分析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3)请上级研究部门专家验收课题。

(4)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形成较成熟的校本选修课程工作管理机制,开发出适合本区域学生成长的校本课程,并能有效地向兄弟学校推广经验,扩大影响。

十一、校本课程评估

(1)对教师的评估:

教师授教必须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的评价记录。

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2)对学生的评估: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

学生上课出勤占学业总成绩的20%,课业完成情况占学业总成绩的50%,课程结业成绩占学业总成绩30%.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一般”(60~80分)、“较差”(60分以下)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学生成果自评、互评、师评,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十二、预期成果

(1)形成成套的校本课程教材。

(2)课题研究的方案、总结报告、论文、相关的课件和音像制品。

8.英语校本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篇八

英语课程 活动课程 课程价值 课程类型 开发原则

一、英语活动课程的价值

课外活动是英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提升英语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双重功能,充分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实现知识的教育价值

王道俊认为,知识具有认知、自我意识和实践的教育价值,重视知识的识记和技能的发展而忽略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对知识教育价值的窄化,难以实现从“知识”到“德”、“美”的转化。[1]停留于课本的英语教学导致课程实施浅尝辄止,知识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课外活动能提供学生真实运用英语知识的机会,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并加深理解知识,发展心智,提升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

2.生成鲜活的课程资源

教材中的文本只是示范和例子,实施英语课程需要充足的课程资源。从这个意义说,实施课程的过程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教师既是课程的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英语教师应增强资源意识,积极开发活动课程,拓宽学生学用英语的渠道和时空,弥补课堂语言实践的不足。开发活动课程使英语课程的实施从课堂走向生活,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3.增强师生的课程能力

现代课程理论强调课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课程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应成为活动课程的主体,在课程开发中与教师平等对话、互动协商、共同作出课程决策,在课程实施中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合作、探究、生成。[2]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能提供学生参与课程的机会,增强师生开发课程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形成自主、合作、创新的课程文化和学习文化。

二、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实践

实现英语课外活动课程价值的关键在于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应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发英语活动课程。

1.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理念

斯腾豪斯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就是要选择活动内容,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其标准是活动是否有“内在价值”,包括允许儿童在活动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充当主动的角色、让处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成功完成、儿童与教师共同冒险、提供学生与别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及活动结果等十二条细目。[3]语言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中感受成功,实现知识的内化;活动要延伸到课堂之外,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联系,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4]基于上述思考,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应坚持儿童立场,以学用结合、学科育人为目的,做到课程开发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内容面向全体、紧密联系教材与生活,课程评价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2.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途径

根据课程目的,可以将英语活动课程分为环境资源类、教材延伸类、文化体验类、英语才艺类等四类。四类课程体现英语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合、常规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结合,活动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1)环境资源类课程

该系列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提供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机会,激发学生学用英语的兴趣。活动面向全体,使学生成为活动主体。个人小语和广播台活动能促进学生自主拓展学习,如学习英语谚语、关注英语新闻、朗读经典作品、学唱英文歌曲等,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把英语学习、班级建设、校园生活等有机整合,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丰富的评价形式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成果得到学生的关注和分享,成为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2)教材延伸类活动

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在课外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能激励学生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运用,有效提升英语素养。

开发教材延伸类活动应注意活动形式与技能的统一,可采取多种形式提升一种技能。例如教学语音后,在鼓励学生课外预习生词,通过拼读比赛培养学生拼读生词的习惯和能力;组织朗读比赛激励学生注意正确的语音语调;会话表演体验语音语调在交际中的作用。也可采取基于主题的多样活动形式提升综合技能。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下同)七上Unit 8 Fashion后,可围绕时装主题,开发时装秀(含设计说明)、时装秀演讲、海报等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说写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材延伸类的课程开发还要注重英语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基于教材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社会化、生活化,使语言运用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体现用语言做事情的理念。例如八上Unit 4学习DIY后,要求学生用DIY为父母或他人做一件事,再写一篇DIY的日记在班级交流。此时的英语运用就不是机械空洞的编造,而是真实的生活记录和思想交流。

(3)文化体验类活动

文化意识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素之一,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介绍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也要开发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增强语言运用的文化意识。

文化体验活动课程要体现真实性和跨文化性。活动既要以西方节日为契机进行理解和体验,也要以中国节日为契机,引导、激励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家乡文化。例如教学七上Unit 5 Halloween后,可以开发trickortreat游戏、南瓜灯制作比赛、Halloween Party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西方儿童如何庆祝这一节日。而在中华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可以让学生向外教或外国笔友(可虚拟)介绍节日庆祝的方式和意义。真实的文化体验和语言运用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国际视野,同时增强本民族文化自豪感。文化体验活动应注重成果展示和评比,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4)综合才艺类活动

开发英语才艺类活动是为了促进课外灵活运用和自主学习,社团类活动是此类活动的主要形式。

社团是一种社会化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开展社团活动应考虑分层级、全覆盖、建网络。作为活动开发的主体,学生有机会参与社团方案的设计,保证活动内容和形式接地气。社团可以分成学校和班级两个层级,学校社团成员同时担任班级社团的指导,为班级社团自主开展奠定基础。班级社团采取大课间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才艺排练,保证活动面向全体。各小组在排练中自主管理、自主评价。小组成员避短扬长,互相帮助,学会合作、欣赏。才艺秀可分为班级、年级、学校三个层级,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验、享受学用英语的快乐。

各级社团的节目排练和展示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表演技巧进行指导,仔细审核节目,确保内容健康且有一定教育意义。鼓励学生结合学校生活进行节目原创,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节目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在学校英语节展示,评比各级各类英语才艺之星。

3.英语活动课程的效果

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得英语教学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学用英语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他们的英语素养得到提高,课堂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变浓了,英语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英语活动课程发挥了重要的教育功能。在环境资源和教材延伸类活动中,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实践和认知;在文化和才艺类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有文化的理解和个性品质的养成。一位学生在毕业时这样说:“初二时,我和班上几位同学组成团队报名参加了才艺节目表演。那段日子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互相配合,互相努力,在奋斗中享受。虽然我们最后没能登上舞台,但那次英语节让我学会了努力、奋斗,也学会用接受、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

开发活动课程的过程可生成丰硕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可及时收集各类活动课程中的文本、音频、视频作品,建立学校数字化“英语自主学习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在系统的终端触摸屏查看、学习。开发活动课程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参与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创生了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文化,并自然融入为学校文化。

三、英语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

为确保英语活动课程能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课程的开发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规划,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系统规划是指英语活动课程的开发要有明确的课程目的、制定合理的计划,以保证课程开发有序进行。学校和英语教研组建立课程组,负责活动课程开发的指导、管理和实施。活动课程一般以学年为单位,课程的目标、要求和类型应根据学校实际(包括学校规模、生源基础等)作适当调整。课程开发计划尽量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与英语教学计划保持一致。计划中应对活动对象、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做详细说明。计划还应制定长效评价体系,以保证活动开展的激励性和连贯性。

2.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开发的活动要面向全体。一方面,课程形式要丰富,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参与、体验。另一方面,课程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开发,多了解学生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样,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才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求。最后,让学生成为课程管理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培训,建立学生活动管理小组,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过程,努力实现课程的自主管理。

3.精心构思,力求课程的适切性

适切的内容是英语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关键。钟启泉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应凸显“生活世界”的价值,寻求生活与学术的交融。[5]活动开发应与学校、教材、学生以及生活相联系,寻找教材、学校、社会的结合点,使活动与学生水平和需求相适应。活动的内容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体现活动的教育性。活动的形式要与目的相适应,防止活动表面热闹、效果低下。评价方式与活动类型相适,并注意过程性(个别活动评价)和终结性(学期整体评价)相结合,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长效性。

英语活动课程与教材教学共同构成立体的、互补的、动态的“双重课程”,促进英语课程的全面深入实施。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实践活动资源的课程价值,积极推动活动课程的开发。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基于教材又联系生活,通过系统、适切的活动内容和有效的评价,有效实现英语课外活动的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初探——兼谈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某些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1(1).

[2] 刘宇.学生课程参与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3]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九

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课程结构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2、教务处职责:(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3、教科室职责:(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4、教研组长职责:(1)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2)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3)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10.剪纸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篇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阿中学

丁淑娟

《飞舞的中国红—剪纸》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东阿中学

丁淑娟

一、课程开发基本依据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有的课程计划只有到学校一级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课程的管理实施对确保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剪纸是我国一种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有的家庭都要在墙上和窗前贴上纸花,或大红“喜”、“福”等。中学生都十分喜爱剪纸,加上剪纸工具简单,材料易找,为此剪纸成为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

以剪纸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不但让学生学习剪纸基础知识、剪纸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体差异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充分挖掘我校学生在美术特长方面的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的终身审美目标的实现,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开发总目标

使学生掌握剪纸的相关知识;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体验实践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对剪纸创作的持久兴趣,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三、课程设置

开设年级:七年级

课时数:每周1课时,每学期共17课时

四、课程实施

1、课程组织机构:组长:丁淑娟

成员:任秀燕

张秀娥

高长勤

孟现路

2、课程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剪纸艺术》为自编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安排教学活动和内容,可以在教学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活动。

(2)、集体活动式:学校统一组织开展主题活动的时间,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实施。

3、课程实施场地与设施: 每学期17课时,每周一课时。

根据剪纸课程的特殊性,最好在剪纸活动室进行。

本课程在整个七年级实施,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4、课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方法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1)、教师主导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呈现法等。如讲授法(其结构是讲解----释疑):教师向学生系统地描述剪纸史的发展,分析优秀的剪纸作品,介绍剪纸艺术家的生平,通过教师强有力的情绪作用使学生获得深切感受。教师还可以对一些学生存在的知识问题和现象进行评论和分析,如讲解作业,课堂小结等。

(2)、师生互动型教学方法

主要指借助师生对话与活动,共同思考、共同操作、共同解决问题,痛痛快快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判断分析能力下,或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操作能力下方可运用,采用写生法、情境法、参观法等互动型教学方法。如情境法(其结构是创设----激发----想象):剪纸教学时,一段录像可将学生带入民俗活动中,一幅剪纸向学生描绘了一段生动的民俗文化故事,都能唤起学生无限的想象„„

(3)、学生自主型教学方法

剪纸教学可以通过协作法让学生接受教育,如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自己确定表现主题,根据主题选择素材,将图案剪纸化,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品。让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动机,掌握剪纸知识和技能。

5、课程实施建议

剪纸艺术集绘画、手工于一体,剪纸有的是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有的又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一丝的马虎,长时间的剪刻,需要要很大的毅力和耐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而且还培养孩子的细心、稳重的性格。

首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孩子对剪纸感兴趣了,他才会认真的看,认真的听,耐心的体验、观察、感受,才会对剪纸的情感体验越深。

其次,要在引导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剪纸(刻纸)技法;认识一定的剪纸语言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进行剪纸(刻纸)的练习与临摹。

再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展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作品展示活动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成功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最终培养学生对剪纸这门艺术的热爱。

通过剪纸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1)、活动考勤(2)、在活动中的态度(3)、实践操作技能

(4)、物化的成果,如作品展示或获奖、竞赛获奖等成绩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本人、小组同学、教师(辅导老师)、家长四方面的意见综合定性评价。各项评价呈现不同,有的是等次,有的是描述性语言。最后的总评价为定性评语。

2、教师评价

学校对实施校本课程教师进行考核评价,主要考核评价以下几方面内容:

(1)、有无教学及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备课及必要的教学准备工作情况。

(2)、课时进行和组织活动、辅导活动情况。

(3)、按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要求,在规定课时内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4)、开发课程和处理生成课程资源情况,在实施过程中有无创新的工作表现。

(5)、辅导学生活动和取得成绩情况。(6)、学生对于该课程的态度和情感。

11.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篇十一

校本课程是一种学校拥有的课程权力,是主要由学校教师在具体的学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一种课程形态。笔者根据参与的课题研究“基础薄弱学校如何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内容之一“选定或开发切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就如何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拓宽教与学的方式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资源的教与学。笔者认为,在基础薄弱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应是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应该是国家统一课程的延伸和补充。

2.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使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了解学生个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与人和睦相处、尊重个性的差异,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3.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校、教师来讲绝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因为它需要教师调整、建构许多观念,包括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需要教师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研究能力等。在探索基础薄弱学校如何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选择、处理、整合及开发的能力将得到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

1.师生共同参与

教师在平时授课中会根据每单元的话题开展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的讨论和活动,但只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面,学生没有真正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假如让学生亲自参与话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和校本课程的编写,就有可能较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用能力,真正把英语带出教室、带入生活。

校本课程内容主要是将国家课程规定的知识与校本课程做到有机结合,通过国家课程知识在校本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巩固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知识。

课程组织形式为专题式,每学期开发7—8个话题,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的形式也不同。每个话题设计都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实施分为两步:第一步由教师提出话题,师生共同形成文字材料。第二步根据文字材料进行对话、表演、演讲等。在课程第一阶段初期,由教师提出话题,师生共同形成文字材料。课程第一阶段后期(七年级下学期)和第二阶段(八年级),由教师提出话题,学生收集资料并组织形成文字,教师给予必要帮助。

2.注重开发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开发出理想的课程方案,不仅仅只是着眼于结果或成果,更重要的是参与课程开发的师生在开发的过程中,合作意识、民主精神、集体观念、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改变,是知识结构的重建和完善,是概念的重建、组织结构的再造与文化的再生。

3.有效管理

校本课程管理研究包括校本课程、课时安排协调、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和后勤保障的研究。校本课程管理成果可以通过文本、多媒体、网络、竞赛、汇演、表演、报告会等形式展示。

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应及时做出评价,“知识、技能”初中英语校本课程的评价应努力实现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尝试以下评价方式。

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者的评价:内容的时效性、科学性;内容目标、材料组织的合理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方法是否体现以学生为本,是否具有创意;教学效果是否促进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等。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在“态度、能力、方法”三个纬度的发展目标上展开评价。

评价方法的选择:采用档案袋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公示等方法。

12.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范文 篇十二

一、职高英语教学渗透韩信的感恩思想

韩信文化包括很多方面, 最关键的是韩信的知恩图报, 在金钱利益熏心的社会背景下, 再现韩信文化,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识和美好品德。

韩信是江苏淮阴人, 从小生活在富裕家庭环境下, 可是自幼父母双亡, 日子逐渐衰落, 靠讨饭为生。一天, 一个老太太把自己乞讨来的饭分给了韩信一点, 韩信高兴得连忙答谢, “以后我有出头之日, 必以厚报。”后来, 韩信拜了大将后又当了楚王, 回到老家, 见到当年的老太太, 给了老太太许多银两, 后又把老太太当作自己的生母一样侍奉……

通过这个故事, 不难看出韩信是个知恩必报之人, 一个滴水之恩, 必以涌泉相报。这个故事在物欲横流的今天, 在职高英语教学中渗透韩信的感恩思想。

二、阅读人物传记, 渗透文学作品赏析

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 而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同样, 阅读教学对职高生来说也不容忽视。因此, 教学中, 除了让职高生学习课本知识、阅读课本内容外, 适当拓展阅读面, 让学生阅读有关韩信的人物传记, 不仅进一步了解韩信, 渗透文学作品的赏析、提高文学作品赏析能力, 是对职高生进行阅读教学的必要的补充。

其次, 在阅读的同时, 开展专题讨论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适当开展第二课堂阅读《史记》 (Historical Records) , 对学生感兴趣的章节《韩信卢琯列传》 (Han Xin Lu Kuan Biographies) 又称《淮阴侯列传》, 让学生通过对《史记》的阅读, 重点《韩信列传.淮阴侯列传》阅读并组织学生讨论:What kind of a man Han Xin was? What do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an Xin? How do you analyze HanXin?等有指导性的问题,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可能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教师都应该保护这些闪光点, 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拓展思维, 同时也提高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故事法, 引发学生说的能力

1.课前收集素材是讲故事的前提。课前让学生搜集、查询关于韩信的故事, 并加以整合信息, 为课堂上讲故事埋下伏笔。基于职高生的基础, 用英语讲原汁原味的历史故事要求未免太苛刻。不妨适当放低要求,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韩信的故事, Crawl between another's legs -- to drain thecup of humiliation (胯下之辱) 、Xiao He in chasing Han Xin (萧何月下追韩信) 等, 从小组搜集的故事的多少、注明出处与否、思想内容如何、是否有读书笔记等多方面、多层次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全过程,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点拨是讲好故事的关键。在学生搜集故事、整理故事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梗概、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仅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复述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更锻炼学生大胆分析历史人物、发表观点和看法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的适当点拨不可或缺。教师可以从重要单词的提示, 以及重点句型的给出, 给学生讲故事扫除生词的障碍。如对于《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故事, 题目不可一字不漏的翻译, 文题最忌完整的句子。因此, 这个故事的题目切记不要翻译为完整的句子:Xiao He chased Han Xin in the moon. 这样的翻译是中国式英语, 对于外国的朋友来参观旅游, 听到这个故事的名字会纳闷不解, 更会贻笑大方。而Xiao He in chasing Han Xin言简意赅, 符合英语的习惯。有了广泛收集的素材 , 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学生讲故事不再是问题。学生在讲故事的环节中, 对出现的发音不准、单词用错、句式不正确等切忌不要随时指出, 否则会打乱学生的思路。

此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韩信点兵》的电影, 以及电视剧《王的盛衰》《追韩信》《斩韩信》《西楚霸王》《霸王别姬》《楚汉风云》《韩信点兵》《大将军韩信》等更深入了解韩信;以及通过安排实践活动, 如, 对于职高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导游向游客介绍名胜古迹、名人轶事的实践活动, 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上网查询、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总之, 职高英语教学中, 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地方特点、结合职业课改形势下, 韩信文化与职高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利用好地方资源韩信文化, 为职高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输入新鲜血液, 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的理念,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强化实践、突显技能, 让职业教改落到实处, 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沛泉.职教课改背景下韩信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J].现代语文 (教学研究) .2013 (11) .

上一篇:高中学生寄语大全下一篇:磁盘管理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