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2024-07-01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通用8篇)

1.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篇一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试制汽车成功。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4、20世纪初,人们造出飞艇。19xx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即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两大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一战爆发的原因

3、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德、奥匈决定以这一事件为借口,挑起战争。

4、一战爆发和交战双方:19xx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和俄、英、法很快卷入战争。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19xx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空前,战场从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19,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19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夺取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2.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篇二

一、新古典主义垄断观点的基本内容

由图1我们可以得知, 市场在竞争的情况下, 假设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 在价格PC和产量QC相交的D处达到均衡。这时, 由APCD这个三角形面积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由消费者获得。但是, 如果产生了垄断, 就会在价格Pm和其边际收入MR等于AC=MC的C点的延长线Qm相交的B处达到均衡。这时, 原由APCD三角形构成的消费者剩余就被分成三个部分:最上面的APmB仍然是消费者剩余, 中间由PmBPCC构成的正方形由生产者获得, 由原来的消费者剩余变成生产者剩余。这时与原来的竞争情况比较, BCD三角形就是由垄断导致的效率损失, 因为这一部分面积, 既没有给消费者, 也没有给生产者, 而白白的损失了。哈伯格 (Harberger, 1954) 证明与完全竞争相比垄断导致产量减少、价格上升, 存在资源配置低效率。

所以, 图中的BCD三角形也叫哈伯格三角形。

在垄断的传统福利分析中, 隐含地假定要素投入像在竞争市场上一样被有效使用, 企业的实际成本等于技术上最小的水平。然而, 莱本斯泰因 (Leibenstein, 1966) 敏锐地意识到, 垄断不只影响价格, 还影响成本。

塔洛克 (Tulloek, 1967) 认为, 以哈伯格三角形衡量的垄断的价格扭曲效率损失和以莱本斯泰因四边形衡量的垄断的成本扭曲效率损失都低估了垄断的社会成本。他认为, 垄断的最重要的社会成本是潜在厂商为了成为在位厂商, 以及在位厂商为了保有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而进行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寻租) 所造成的社会成本。由此说明, 企业争取垄断利润的寻租行为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是垄断与寻租行为相联系的扭曲。这种扭曲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损失被称作塔洛克四边形。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 垄断的损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垄断所造成的效率损失, 即哈伯格三角形;二是垄断提高了生产成本造成了X无效率;三是为保有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而进行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寻租) 所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即塔洛克四边形。由于有这三方面的损失, 使得持有新古典主义垄断观点的人对垄断是激烈的批判。

垄断的正面效应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避免租值的消散, 在规模经济效益不递增的前提下, 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使要素在该产业中的收入和在其他产业中的收入一致起来, 从而达到均衡。所以, 按照经典的总体均衡理论, 只要市场是自由竞争的, 要素在各产业之间的流动不受阻碍, 任何要素在任何产业中的经济租都不可能长久稳定的存在。所以, 在垄断条件下租值可以长久存在, 从而避免了租值的消散。

其次, 可以获得有利的成本结构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产业从竞争性到垄断性的演化一般体现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垄断体现和利用了规模经济。现代企业, 尤其是大企业, 进行单一产品生产只是属于例外, 绝大多数是多产品企业进行联合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 同一种资源可能被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所共享, 因此, 形成了联合生产的范围经济的基础, 给垄断企业带来了成本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最后, 还可以获得有效的创新激励。熊彼特断定垄断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他的这个观点主要基于他自己的创新理论。他强调大企业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企业内生因素, 并促使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创造新利润, 从而形成垄断地位。因为技术创新, 一方面使得既定资源投入能够具有更大产出, 从而覆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能够制造出差别化产品, 包括全新产品、换代产品、改进产品和新牌子产品, 尤其是全新产品 (即新发明产品) 的出现, 一定时间内使得现实中很难找到相关替代品。这两方面无疑都能促进生产和市场集中, 形成垄断。而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形成并且受到专利法保护的垄断, 反过来又会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 垄断企业有资本, 也有动力去创新, 从而通过创新来保护垄断地位, 因此, 垄断对创新有着有效的激励。

关于哈伯格三角形的分析。哈伯格认为垄断存在效率损失, 效率损失的大小由哈伯格三角形来度量。但是哈伯格只看到了垄断的哈伯格三角形的存在, 而没有看到垄断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如果不要垄断的话, 或者不能独占要素投入, 这就会导致租值消散;或者放弃有利的成本结构 (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 ;或者放弃有效的创新激励。如果垄断的避免租值消散、获得有利的成本结构以及有效的创新激励这些好处超过了哈伯格三角形, 我们怎能一般地说垄断存在效率损失?也许哈伯格三角形只是获得这些好处要支付的必要的代价。既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那么也不会有只有成本而没有收益的事情。垄断与定价行为相联系的扭曲必须在考虑了需求的规模和弹性、成本结构以及交易费用的一般均衡框架下才能得到说明, 而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很难拥有这样的信息的。而且哈伯格对垄断存在效率损失的分析, 是一个传统的典型的零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是简单地以并不真实存在的新古典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效率标准。问题在于, 如果交易费用真的为零, 那么垄断厂商就会实施完全价格歧视。在完全价格歧视下, 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达到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不考虑收入分配效应, 完全价格歧视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垄断的资源配置扭曲效应并不存在, 也就是根本不存在哈伯格三角形。

关于莱本斯泰因四边形的分析。一个为大家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在垄断情况下,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没有了拥有相似技术和需求的企业的绩效来做参照, 很难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雇员的活动, 于是成本无可避免地上升了。垄断虽然会导致代理成本上升, 但如果不要垄断的话, 我们也得不到前面所提到的垄断的好处。把这一点考虑进来, 虽然不排除垄断使生产成本上升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并不肯定垄断一定使生产成本上升了。如果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显著, 超过了因垄断而起的代理成本上升, 那么垄断并没有使生产成本上升, 莱本斯泰因四边形也就不会存在。反之, 莱本斯泰因四边形才可能存在。但这仍然只是必要条件, 还不是充分条件。必须是垄断者在产品市场上扭曲价格和产量所带来的利润的增加超过垄断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带来的利润的减少, 莱本斯泰因四边形才可能真正存在。否则, 股东们一定会把企业拆分成多个企业, 选择竞争经营来节约代理成本, 这种情况下, 垄断不会发生, 更谈不上莱本斯泰因四边形之存在了。

关于塔洛克四边形的分析。以塔洛克四边形的形式而存在的生产者剩余为什么一定会导致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如果垄断的原因不是行政因素, 而是有利的成本结构或者专利技术等, 那么, 为什么导致的不是努力降低成本和潜心发明创造这样的生产性寻利活动呢?即使是行政垄断, 如果垄断地位是通过拍卖来分配的, 那么, 由于支出被政府得到了, 垄断利润就不能算做社会成本, 至少不能全部算作社会成本。如果不是采取拍卖的方式来分配垄断地位, 那么确实会有寻租活动产生, 于是租值消散就会发生。但是, 寻租活动中应该是攫取租值的边际支出等于边际租值收益, 而不是攫取租值的总支出等于总租值。这就是说, 租值是有消散, 但一般是不可能全部消散的。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我们不能简单地判断垄断是否有效率, 而应该综合垄断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来分析。垄断的确可能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和价格的扭曲, 即所谓的哈伯格三角形、莱本斯泰因四边形、塔洛克四边形,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谈论的垄断的负面效应, 我们可以把这看成垄断成本。垄断也有其正面的效应, 如避免租值消散、获得有利的成本结构以及有效的创新激励等, 这些可以看成垄断收益。新古典经济学家在看待垄断时只是一味地强调垄断的成本, 忽视了其收益, 因而对垄断也是极力的反对。现在我们看来, 只要垄断所带来的好处大于垄断的负面效应,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反对垄断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垄断是增加了社会福利, 垄断变得有效率了。当我们重新审视垄断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成本和收益, 当垄断收益大于垄断成本时这种垄断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也是有效率的;当垄断收益小于垄断成本时我们就应该反对这种垄断。就如张五常教授所说:“我自己本身是一个竞争的拥护者, 但我绝不反对由竞争而产生的垄断”, 因为由竞争所产生的垄断都是有效率的。我们不应该纠缠于垄断这种形式, 而应该注重垄断的真实效率, 当垄断有效率并能增进全社会福利时, 我们就应该支持垄断。

参考文献

[1]谢作诗, 李善杰, 穆怀中.垄断理论及其演进脉络[J].经济评论, 2008, (2) :109-114.

[2]龚维敬.西方经济学垄断理论的发展进程[J].社会科学辑刊, 2007, (1) :95-99.

3.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篇三

二、专题拓展

1、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1)新的理论和政策

①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都是从19世纪延续下来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它倡导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不干预经济事务,主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

②各国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各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配合。但是自由主义容易导致无序、盲目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③凯恩斯倡导政府要干预经济事务,把经济发展纳入到有序的轨道中,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罗斯福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向前发展的新起点。

(4)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和继承,促使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区别

(1)本质特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领域的结合,国家占有并支配垄断资本的核心部分,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挥国家干预和调节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收入和社会利润的再分配,从而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促进了垄断资本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

(2)区别:两者没有本质区别。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当时具有一定积极性。首先,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以减轻,从而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造成一系列难以自解的危机,迫使私人垄断资本接受国家干预和调节。②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在战争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这为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③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提供了经验。大萧条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法缓解固有矛盾,无法畅通再生产循环过程,只有国家才能充当调和矛盾、挽救危机的“救世主”。④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科技产业需要投入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这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政权的有力干预,从根本上说,生产力发展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根本动力。

(2)表现:①国有企业的发展;②国家财政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③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④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4、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节方式

(1)法律和行政手段。法律手段是指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法律的形式对各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互关系进行调节。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资本主义国家各级行政机构,采取命令、指示等行政方式对经济进行调节和干预。

(2)经济计划化。经济计划化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短期或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来干预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经济计划化是社会化大生产本身的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把社会生产推向了全面的社会化,各行业各部门的联系更为紧密。

(3)宏观经济政策。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运用了各种经济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①宏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是指国家在财政领域内所制定的各种财政活动的措施和准则。

②宏观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为了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利率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从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

(4)社会福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调节政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对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协调阶级矛盾、实现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政府福利性支出增长过快,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这些负担归根结底还得由劳动人民予以补偿。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仍然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4.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篇四

现实主义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即忠实于现实,反映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人生。

第二,就构思艺术形象的原则而言,其创作原则按照客观世界固有的面貌,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逼真的反映客观生活,描写生活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事物。

第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表现上,较多地采用写实的方法,追求细节的真实,对生活进行精细的描写,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高度的逼真感重再现,追求客观性、真实性,具有现实精神。

5.论英国浪漫主义的特征 篇五

一、分类

由于作家的政治立场不同, 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 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形成了保守与进步两种倾向, 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

1、消极浪漫主义

华兹华斯、骚赛以及科尔律治曾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居住, 并在思想观点和创作理论上有不少相同之处, 因此他们被称为“湖畔派”。湖畔派三位诗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 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这些诗人对法国大革命抱着矛盾的态度, 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 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 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

2、积极浪漫主义

新崛起的诗人把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 代表诗人是拜伦、雪莱和济慈。他们是积极浪漫主义者, 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拜伦不仅严厉地谴责和嘲笑骚塞等消极浪漫主义作家, 而且还以他火一样炽热的歌声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叛之情, 表现了对上流社会的极端厌恶与失望。

二、思想特点

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 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要求文学突破描绘现实的范围

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 与古典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冲破遵循“三一律”这道顽固的樊篱, 在创作自由的口号下开辟了文学的新天地。个性解放是他们高举的旗帜, 以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 这是他们宣扬的时代精神。浪漫主义作家一般对现实生活强烈不满, 又由于他们的气质和个性的关系, 在创作中他们不愿意去精确地描写现实, 而是按照应该有的样式去描写生活, 不着意于普通的实际生活的描写, 也不着意去描画细节的真实, 而是驰骋想象描写奇人奇事奇境, 有时甚至打破人神界限、时空界限、生死界限, 表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奇特的艺术境界。他们执著追求理想, 以幻想的世界否定和批判现实。

2、从民主主义的立场, 或者从迷恋旧制度的立场, 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浪漫派可分为带有资产阶级倾向和贵族倾向的两类作家。前者具有高昂的革命热情, 揭露现实的黑暗和不合理现象, 对未来社会充满美好的理想。后者以怀旧的态度去抨击资本主义。但是, 这两类作家批判现实的武器都是人道主义, 他们一般都同情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 并以此去构筑理想的社会图景。

3、他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的厌恶, 对

庸俗丑恶现实的反感, 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 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在他们的笔下, 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 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强调在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因此, 对大自然的向往, 对自然人性的歌颂, 也就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对象, 从而为欧洲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华兹华斯认为, 自然的珍宝探不到底, 它既可怡情, 又可益智。他们寄忧思于自然, 用自然美来对照社会的丑。他们不仅歌咏本国自然之美, 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 强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 地中海沿岸各国, 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 哥特式的建筑, 古代的废墟等等。

三、艺术特点

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 有强烈的主观性

浪漫派作家认为古典主典主义宣扬的理性束缚了文艺, 于是把抒发情感置于首要地位, 对内心世界进行深入的挖掘。由此浪漫派发现了“自我”, 成为对人和世界的新视野的源泉。浪漫派认为爱情是人最强烈的情感之一, 通过爱情一切都生活在其中, 因而爱情便成为浪漫派作家竭力表现的对象。他们把爱情作为人的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来看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对梦境的探索。梦境既有现实生活的折射内容, 也有而且大量是非理性的精神表现。浪漫派对内心世界的挖掘与20世纪文学直接相通。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 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而是竭力表现理想, 表现主观愿望, 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学创作中, 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 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 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 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 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 按照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英国浪漫主义就是从搜集民间文学开始的, 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 学习表现手法, 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 大大丰富了文学表现手法, 在当时一味仿古或庸俗低劣的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 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拜伦首创的诗体长篇小说, 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广阔, 将欧洲各国的社会生活融于一炉。这种新形式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对长篇小说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此外, 浪漫派对语言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发掘, 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 为日后的巴那斯派和象征派开辟了道路。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 重视丑的美学价值, 大力提倡想象

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丑角在小说中起着衬托主人公的重要作用。对丑的美学价值的认识给予后世文学以重大影响。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 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 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 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 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他们把想象视作“各种才能之母后”, 为了取得惊人的效果, 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浪漫色彩由此而生。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 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 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 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摘要:本文从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分类、思想特点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关键词: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参考文献

[1]朱维之, 赵澧, 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第六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朱维之, 赵澧, 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第六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2]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 (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9.[3]刘春芳.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情感论[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9.

[4]王婉秋.英国浪漫主义诗学中的几个问题[D].吉林:吉林大学, 2007.[4]王婉秋.英国浪漫主义诗学中的几个问题[D].吉林:吉林大学, 2007.

6.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 篇六

[关键词]反垄断规制;行为主义;结构主义

一、反垄断法的两种规制原则

对垄断行为是否违法的两种判定方法: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结构主义是对市场结构采用预测的方式,认为结构决定绩效,合理的市场结构能促进公平竞争和社会福利。结构主义认为:规模企业必然会阻碍有效竞争,因为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必然会限制竞争,进而导致低市场效率。根据结构主义,反垄断法就是要对垄断企业进行拆分,从而遏制企业的垄断行为,恢复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

行为主义最早产生于美国,由芝加哥学派在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芝加哥学派不同于结构主义的判定垄断的方法,它反对强调结构对绩效的单向决定作用。行为主义主张认为,竞争的唯一目标,即保证消费者利益最大化。芝加哥学派反对对垄断企业分拆作为救济措施,主张辩证看待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关系。行为主义主张效率优先,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利益。

二、反垄断法规制原则的演进

反垄断实践经历了由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的变革。在反垄断早期,各国普遍都实行严格的反垄断制度,即结构主义规制模式。在控制企业的集中上,坚决禁止各类企业的合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都在考虑如何提高企业尤其是跨国大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本国企业能够做大做强走出去。此時,结构主义已不能作为垄断行为违法性的判断依据,各国在反垄断的实践中,开始采用行为主义原则,在规模经济和有效竞争中寻中平衡点。例如,在美国波音麦道合并案中,虽然波音麦道的合并将在美国本土形成垄断,但在全球范围内,迫于竞争对手空中客车的压力,波音和麦道的合并不但不会形成实质的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增强美国客机的世界竞争力。因此,在衡量规模经济与竞争之后,最终合并案获得通过。这是采用行为主义来判定是否垄断的典型案例。行为主义更加注重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综合考量,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企业破产对相关市场的影响以及社会整体利益等动态因素,更加客观公允。

三、我国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360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对奇虎公司诉腾讯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腾讯公司不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驳回奇虎公司上诉,维持一审原判。这是自2008年8月1日我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以来的第一起互联网反垄断案件,历时四年之久,为今后处理互联网类反垄断案件树立了标杆。在对此案的审判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网民们的期盼而简单地判定腾讯具有垄断地位,而是对腾讯所处的相关市场界定标准、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以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分析原则与方法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问题的多个反垄断法律适用的重要裁判标准。

1.关于相关市场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相关市场为我国大陆地区市场,既包括个人电脑端即时通信服务,又包括移动端即时通信服务;既包括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又包括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非综合性即时通信服务。

2.关于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即时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比较充分,市场进入较为容易,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腾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3.“二选一”行为是否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此举排除、限制即时通信服务市场竞争的动机并不明显,且仅持续一天,对安全软件市场造成的影响极其微弱。该行为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4.捆绑软件行为是否构成搭售行为?最高人民法院认为,QQ即时通信软件与QQ软件管理打包安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不构成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搭售行为。

根据最高院的判决理由,可以看出,我国在判定该起网联网垄断案时,不是简单地只看市场结构,而是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四、行为主义对我国反垄断规制的启示

(一)建立宽容型反垄断制度

根据采取行为主义还是结构主义的不同判定方法,可将反垄断法分为宽容型反垄断法律制度和严苛型反垄断法律制度。宽容型反垄断法律制度是指在判断垄断是否违法时,需综合考虑包括市场结构在内的各种因素,例如,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并且不以结构作为判定垄断的决定性因素,另外,在规制对象的选择和惩罚上都较宽松。严苛型反垄断法律制度是指以本身违法原则为基础,以潜在垄断行为为禁止对象,并即给予严厉制裁。宽容型反垄断法律制度会综合考虑潜在该行为的形成原因、经济效益、消费者利益以及社会整体公共利益等因素。宽容型反垄断制度认为,反垄断法并不是反对垄断,而是反对非法垄断:如果垄断不会对相关市场、社会及消费者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将会提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顺应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那么这种行为就不应当受到反垄断的规制。建立宽容型反垄断制度,原因有三:第一,政府在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时,应当尊重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在此前提下,实现有效竞争才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目标。第二,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下,要求本国在对待垄断问题时,应当综合考量规模经济带来的国际竞争力和有效竞争之间的平衡关系。第三,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当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多元性要求等,为宽容型反垄断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科技、经济和社会条件。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公共利益和社会成员福利的提高为己任。作为经济法的核心部门法的反垄断法,始终以为经济自由保驾护航为责任,在价值选择上必然要以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为根本。因此,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应当是那些严重排斥、阻碍有效竞争、阻却其他经营者相关市场准入以及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也就是说,反垄断法并不当然排除垄断行为,而是规制那些排斥、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

(二)反垄断规制应当坚持连贯性和动态性的统一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改革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项制度尚不完善。而且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代中国,各种新兴产业层出不穷,例如,网络新兴行业的垄断行为,应当采用哪种原则来规制?在反垄断规制的价值选择、违法确定原则上应当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从参与全球經济一体化竞争的角度来看,还要考虑垄断对综合国力提振的重要意义,例如,我国南北车合并对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反垄断调查时,就不适宜单一考虑竞争规则,而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当代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发展市场经济,在规制垄断行为时,应当区别对待,以抑制行政性排斥、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为主,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反垄断法以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消费者福利为目标。在反垄断规制总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实际情况,目前我国的反垄断规制应当主要以提高市场经济效率,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福利,促进民族产业的发展为目标。也就是说,我国反垄断规制应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进行适时调整。立足国情的同时,当然还需要积极吸纳国外的立法经验和规制原则,保持反垄断规制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使我国反垄断规制发展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也能与国际通行的规则接轨。

(三)加强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保护本国经济利益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指在本国领域外发生的垄断行为,只要该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国内相关市场的竞争,不论行为人的国籍如何,本国的反垄断法主管机关和司法机构都可以依据本国的反垄断法对其行使管辖权和处罚权。美国开创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先河:在美国司法部诉美铝公司案中,抛弃了此前一直沿用的属地管辖原则,改用效果原则。加拿大铝公司因参加了一个主要由欧洲企业组成的限制美国出口铝锭数量的横向垄断协议,被美国法院宣布违反《谢尔曼法》,构成限制交易行为。终审法院认为,该横向垄断协议虽然签订于美国境外,但试图影响美国的出口贸易,并造成了实质影响。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制度在规制跨国集团公司的国际垄断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力较弱,国内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民族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整体规模小,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行业领域,依然无法与世界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相竞争。自我国加入WTO以来,面临的是全球范围的挑战,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把双刃剑,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了域外适用制度,这就要求我国在进行反垄断规制时,应当善于运用域外适用制度,从而保护我国尚处幼稚时期的产业及民族经济。这也是我国反垄断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先林.“入世”背景下制定我国反垄断法的两个问题[J].法学评论.

[2]金鑫.论当代反垄断规制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3).

[3][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4]任太增.美国反垄断法规制方式的演变及原因[J].经济经纬2002(05).

[5]王清春.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反垄断法———公平和效率的博弈[J].法制与社会.2011(09).

7.论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篇七

一、渲染气氛

在当代电影的发展过程当中,音乐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影片的整体上的感情基调,从而在增加视觉感受上的效果以外又能增加音乐播放过程的感染性。电影音乐的独特艺术功能也将电影艺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契机,这就说明了电影音乐是最能表达出思想感情和人们内心细微变化的艺术元素,是任何艺术所不能替代的。电影音乐作为电影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有能力为影片烘托出所需的情感氛围和诠释影片画面的。国际上著名的影视评论家明斯特贝格有句至理名言:“假如我们能够认真探究一下音乐,这样我们就能够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许多的影视片中采用大量的背景音乐来渲染影片的故事情境,像许多经典的恐怖片整部都是靠着背景音乐来渲染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像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希区柯克,大师拍摄的影片大都采用音乐背景来渲染烘托出悬疑恐怖的影片气氛,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境界。在当代电影中经常有这样经典的形象:当心爱的人死去,这时伴随着悲伤的音乐,通过音乐让观众融入画面当中,仿佛自己就是画面中的一员,让人印象深刻。又如在好人出场或者胜利的时刻播放欢快的音乐也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这是当代电影在发展过程中,音乐所起到的基本作用。

二、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

电影音乐由最初的只是想掩盖剧场杂音而诞生的电影艺术有着极强的艺术生命力,这一艺术特点充分反映在渲染影片的情绪上,正是这一电影音乐的基本功能造就了其在影片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其中电影音乐的抒情是最能够充分激起影片高潮的,能够深刻反映出特定时期时代背景和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交融,电影音乐艺术的出现弥补了无声影片无法生动客观表现出影片所需的情感流入和交融,电影音乐已经是影片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片中主人公的思想情感的起伏不定往往都是靠电影音乐来渲染和表达的,能够在影片中起到让观众跟随电影音乐的起伏不定而进入影片的情感世界从而打动观众引起对影片所表达的内涵产生共鸣。

例如我们在观看著名的抗美援朝影片《上甘岭》中,我们的民族英雄王成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拼着最后的力气对着话机喊出:“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向我开炮、向我开炮……”这时背景音乐适时响起曾激起了多少国人的潸然泪下和对侵略者的愤怒,电影音乐深刻地刻画出了我们民族英雄在危难之时的民族精神。此外,我国著名的影视片《铁道游击队》其著名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美国著名的电影《魂断蓝桥》插曲《友谊地久天长》,再如美国电影《北非谍影》的著名插曲《卡萨布兰卡》,这都无一不是证明了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离不开电影音乐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三、体现并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

在上面的介绍过程当中,电影音乐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其实人物的内心变化基调和电影主题思想是一脉相连的,这种关联性为塑造人物的形象做了良好的铺垫。《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当中,在主人公因为家庭的原因而离婚,这时的小主人公的处境非常凄凉,在这种情节发展的同时,电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曲,不但直接体现了当时的主人公凄凉的境地,而且通过歌曲直接表明家庭和睦的这一主题,使小主人公赢得当时观众的同情。直到今天一提到这首歌曲的时候,电影的主题思想直接体现在观众的心中。所以在这部电影中随着电影音乐的播放,观众的感情被迁移着飘动,最终指向电影的主题。这正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使用情况下,电影音乐与电影画面良好融合,也确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当时的影坛地位。

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在电影当中随着电影音乐的播放,电影故事由此展开,伴随悠扬婉转的音乐,体现了一种爱情的缠绵;通过紧张刺激的音乐展现电影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在电影音乐的烘托下使电影情节高潮起伏、扣人心弦,使我们在场的观众有身临其境、如痴如醉的感觉。例如在当代经典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音乐,可以说将此作用体现到了极致,带给我们那不能忘怀的一幕幕。其中影片中最经典的永远让人忘不了的那一幕,杰克拉着罗丝的手,在纷繁熙攘的人群中肆无忌惮地快速穿行。这时,欢快得如跳舞的黄鹂的音乐声明朗地响起,推动着情节越来越轻松自然。可能是在情殇中大伤元气,罗丝已经很久没有尝试过如此兴奋刺激了,一种像小鸟挣脱了牢笼般地飞奔着,此时的她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贵族身份,在杰克的拉动下享受着飞的感觉,在轻快的奔跑中放肆开怀地爽朗大笑。这些情节都是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而展开的,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具有很好的烘托作用。

电影艺术因为有了音乐艺术的补充而日趋完美,电影有了音乐语言后使得影片更具有艺术魅力和商业价值,音乐和影片画面形成了独特的影片审美效果,因为有了艺术上的创新使得音乐在电影中有了最重要的地位和崭新的艺术诠释。在当代电影的发展过程中,正是由于电影音乐的突出作用,才使得有许多的当代经典影片深入人心。影视片中有了音乐艺术的加盟,给了电影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多元化艺术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在当代电影的发展过程中,一部经典的电影必定有经典的音乐为其烘托。电影音乐对当代电影的突出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所以我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要学会研究电影音乐,因为是电影音乐推动了电影的高速发展。电影也给了音乐全新的艺术诠释和艺术魅力。

8.浅析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语言特征 篇八

那么,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它与现代主义建筑有哪些根本区别。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曾做出了明确的注解:“采用装饰, 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周边环境融合。”如果说“少”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标识, 那么“多”则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点, “少”与“多”成为两种背道而驰的设计审美取向。后现代主义首先是强调建筑的审美功能。现代主义建筑也强调功能, 但它所说的功能主要是指物质功能, 也就是建筑的实用性, 从这里出发它强调功能决定空间、空间决定形式。所以现代建筑大都是立方体框架结构的玻璃幕墙建筑, 尽管造型、风格也不尽相同, 但是总体看来未免单一、单调, 即在审美功能上留有缺憾。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很主要就是针对现代主义的这一缺憾的, 所以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别强调审美功能, 提倡现代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提倡装饰, 反对“少就是多”的简洁主张, 认为“少就是枯燥”;提倡打破和谐、完整和统一, 在复杂、矛盾和奇形怪状中去实现审美功能。文丘里所说的:“喜欢复杂而不喜欢单一, 喜欢矛盾而不喜欢同一。”就是这个意思。

后现代主义建筑不但以造型奇特极富美感的建筑造型吸引人们的眼光, 而且注重建筑语言的象征性及隐喻性。后现代主义认为, 要加强建筑的艺术性, 就必须注意建筑的象征性和隐喻性, 否则就谈不到建筑的艺术性, 面对一座建筑艺术, 它必须能启发人的思考, 引起人的想象, 从而实现它的审美功能。本文限于篇幅, 就从象征思维来阐述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 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征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利用象征物和被象征物的内容在特定经验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 使后者得到强烈表现。

在建筑中, 象征是通过建筑的空间形式或外部形象的构成特征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涵义, 传达某种感情, 达到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情感上的交流。建筑师要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 就应该了解熟悉“形”与“义”之间的转化途径与过程。另外, 建筑不像绘画、雕塑、文学等纯艺术那样表现精神性的一面, 建筑从来就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是精神性和物质性的统一。建筑具有自己的使用功能, 这属于物质性的范畴;同时建筑也有自己的美的法则, 这又属于精神性。建筑的精神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的尺度、节奏、比例、韵律以及装饰、质感、色彩等带给人美的愉悦;另一方面是建筑的内涵美即精神象征。建筑的精神象征就是建筑营造出的某种性质的环境氛围, 如建筑表现的亲切或雄伟, 优雅或壮丽, 轻巧或沉重等体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典型的例子有巴黎德方斯巨门 (见图1) , 它的形式虽然是门, 但由于尺度的放大, 因而审美着眼点已经不是门了, 它的形象语言反映的不单是物质性的, 而是崇高、伟大等精神性的内涵。

在构思了建筑象征的意象, 选择了建筑象征的载体后, 建筑师需依据各种因素对载体进行加工、改造, 使其能够完美地体现出建筑师的意图, 这就需要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创造。建筑师通过不同的办法对载体进行加工, 在建筑中注入个人的情感和意愿。建筑师通常运用的象征载体的设计手法主要有对比、穿插、断裂、分解、变形和进化。下面就分别举例阐述这些手法:

1) 对比的手法:在一个群体中, 体量、方位、形态、色彩、质地的唯一性等均可成为“特异”的构成单元形成强烈的对比, 突显出自身的意义。对比使建筑的形象更为鲜明, 在矛盾中体现统一。图2为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设计竞赛中的4号方案, 该方案的造型为一大一小两块楔形, 其中一块来自另一块, 这两个体块通过在方位, 色彩, 材质, 大小的对比共同象征着人类向后代传播文化艺术的典型场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遇到一个孩子, 他们坐下来, 智慧老人开始教导孩子。

2) 穿插的手法:穿插式将实体相交在一起, 它可以是面与实体的穿插或是体与体的穿插, 也可以是相同的实体或是相异的实体间的穿插。如某方案根据穿插的部位、对象、方向的不同, 可以形成千姿百态的变化, 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见图3) 。日本佐贺县立宇宙科学馆 (见图4) , 就是通过将分别象征着地球、太空船和大地的形体穿插在一起而获得最终的建筑形象。

3) 断裂的手法:断裂可以突破过分完整的形态所引起的封闭和沉闷的感觉, 这种局部的破损虽然突破了规则的形态, 反映了对规则的对立与抗争, 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规则形体的整体感, 因而生成的形体既有规则的秩序感又兼有自由变化所带来的生动魅力。

4) 分解的手法:把各种已有的形象和元素 (尤其是历史形式) 分解成若干片段, 进行重新编排、联合及加工, 然后将这些片段重新配置到现代建筑中, 这样往往能赋予建筑新的意义, 创造出新的形象。由英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詹姆斯·斯特林设计的德国斯图加特美术馆新馆 (见图5) , 采用了与旧馆神似的“三合院”的平面布局, 将罗马斗兽场式的庭院, 埃及神庙式的檐口、高技派门庭、构成派雨篷等组合在一起, 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唤起人们对老馆的感情记忆, 表现出对文脉的重视及对纪念性的追求。

分解的手法还包括片段错位和片段引用, 在此一并简单介绍。片段错位就是把视觉形象的特征元素, 依据审美意识, 移动、变换原有位置, 进行新的组合, 打破惯例, 给人一种新的形象刺激。这种设计手法在平时运用较少。片段引用是在新建筑的局部引用历史形式的片段加以点缀, 使历史形式获得新的价值和意味。这种设计手法运用的较多。在建筑创作过程中经常引用历史建筑的形式或考虑在新的建筑中加入部分当地传统地方民居的符号都属于片段引用的范畴。

5) 变形的手法:将事物的某些因素加以改变, 同时保留其某些特征, 使人们能在某种程度上意识到原型的存在。在运用这种手法时, 变形的程度很重要, 不要造成变形太抽象而无法联想到原型。变形的方法有很多种, 主要有简化变形、拓扑变形、夸张变形、逆转变形等。

a.简化变形:建筑师所选择的意象来源于现实, 但有很多细节不适合在建筑设计上使用, 因此需要加工处理, 去掉多余的部分, 留下最能反映其设计意图的本质部分。经过简化后的建筑构思象征某些哲学、思想。大家比较熟悉的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就是通过富有变化和动感的形体暗示传统中“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主题。

b.拓扑变形:是指物体在平滑变形下不会改变的性质。这种解释听起来太抽象, 只有举几个运用该手法的建筑例子大家就会有个直观的理解。例如上海大剧院就是将传统的大屋顶进行拓扑变形, 做出这个富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意象的建筑 (见图6) 。北京国家电力调度中心也是将传统大屋顶进行拓扑变形而得来的 (见图7) 。

c.夸张变形:就是将原始意象加以放大, 产生具有震撼力的效果。但是可以通过夸大后的效果看到原型载体的影像。夸大不是简单的放大, 是要和建筑的使用功能结合在一起, 简单的放大而不和建筑的功能结合势必是为了造型而造成浪费是不该提倡的。同时, 夸大的结果使人第一眼就了解作品的“形”所强调的意义。海口火车站的方案设计是以海南黎族民居——船形屋为原型将其夸大,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车站的造型。同时, 这个造型使车站两端具有倾斜的外墙, 能遮挡东西向的直射阳光, 起到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d.逆转变形:就是把原型的图底关系进行反转, 化虚为实, 化实为虚, 使新旧交相生辉, 融为一体。逆转变形手法通过逆转事物在人头脑中的正常印象改变人的普遍认知而产生震撼的效果。如辽宁闾山山门采用图底倒转、虚实相生的手法, 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山门形象 (见图8) 。实体部分是向四方辐射的门式框架, 虚的内核是著名的辽代建筑遗物——蓟县独乐寺山门的剪影, 衬以复杂的山形, 是以新颖的手法显示历史。山门采用石刻竖向机理的线条, 门的柱脚刻有关于闾山历史相关的传说主题浮雕, 使得山门更像一个艺术品。既表达了建筑的主题, 同时也传达了历史文化。

事实上在建筑设计实践中, 总会产生初步意向构成相同的情况。然而, 同一个意向使用不同的手法最后得出的建筑形象会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需要建筑师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建筑所处的现状环境等因素综合比较, 运用合适的手法创造出一个物质性和精神性都很完美的建筑。

摘要:根据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特征, 阐述了象征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介绍了建筑师通常运用的象征载体的设计手法, 通过建筑师运用合适的手法, 从而创造出物质性和精神性都完美的建筑。

上一篇:水浒传章节读后感作文下一篇:急诊科三基考核试题A卷(100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