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精选13篇)
1.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一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根据高频电子电路在电子行业的基础作用和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结合本校<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介绍了本课程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上进行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践证明,新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 者:黄成玉 赵立永 马红梅 薛伟宁 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北京,东燕郊,101601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6) 分类号:G71 关键词:《高频电子电路》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2.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二
一、根据专业人才素质结构, 明确课程素质培养目标
电信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是“电子产品的开发和维护、自动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软件系统开发与维护、智能安防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等”, 它要求学生应具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不怕挫折、脚踏实地、奋发向上的精神。根据专业人才素质结构要求, 电路电子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明事、懂理、踏实、刻苦”为核心进行素质培养。
1、以身作则、正确引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学生良好素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正确的引导、榜样的作用、纪律的约束等环节逐步形成。电路电子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 (1) 教师以身作则。教师不仅要教书, 而且要育人, 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 用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使学生能从教师身上看到优秀的“灵魂工程师”形象, 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使他们的心灵逐步得到净化、升华。 (2) 纪律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电路电子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严格要求学生。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实验室上课, 首先, 严格考勤制度, 其次, 上课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室、实验室的规定学习、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正确引导。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 教师以正确引导为主, 批评教育为辅,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使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从内心接受批评、心服口服。通过纪律约束、正确引导、教师的典范作用, 使学生在学习初期就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为学生优良品质的养成打下基础。
2、操作训练, 培养学生踏实钻研的职业素质
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脚踏实地、刻苦钻研、不怕挫折”的职业素质。电路电子学在实验教学中, 利用设计性实验, 让学生通过“明确实验目标、自行设计电路、计算电路参数、完善设计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器件、操作实验、故障排除、实验检测、结果分析”等过程的训练, 使学生明确每个过程的意义, 掌握每个步骤的要领, 形成条理做事的习惯, 养成踏实、钻研的工作作风。通过实验的反复修改、完善及故障排除的过程, 锻炼学生不怕挫折、奋发向上的精神, 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二、根据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明确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电信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电子信息产品的安装、调试、检测、维护能力, 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的开发、设计、推广和应用能力。根据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电路电子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器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连接与检测、故障排除、电路设计、逻辑思维、分析判断”作为重点进行职业能力培养。
1、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电路设计能力。为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电路教学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重视学生的学习权, 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起到组织、引导、点拨作用。通过采用兴趣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多种方法, 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 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等环节,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识别和检测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连接与检测能力、故障排除能力。为了达到培养目标, 实验教学在内容设计上, 以电子器件的认识——质量检测——特性测量——电路搭建——电路分析——电路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电路设计为主线组织教学, 实验过程突出探究性、设计性, 让学生在亲自“思考、动手”的实践中, 逐步培养各种职业能力, 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三、根据专业人才知识结构, 明确课程知识培养目标
根据电信专业的知识结构, 结合IT行业对电子人才的知识需求, 电路与电子学将知识结构划分为“电路及其物理量、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电路分析”三大知识模块。
通过三大模块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特征, 掌握电路中电流、电压、电位及功率的测量与计算, 明确电子电路常用元件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能够利用其特性和作用进行电路设计, 并进行参数确定, 能够利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对各种简单和复杂的电路进行分析, 达到课程知识培养目标。
总之, 通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电路电子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电路电子学课程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培养目标, 使其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有效与专业培养衔接, 更好的为专业发展服务。
摘要:电路电子教学在原来课程自身改革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使电路电子教学从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和知识结构培养等方面与专业培养有效衔接, 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能更好的为专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电路电子学,专业培养,有效衔接,素质,能力,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孙丽霞、陈静:《〈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标准的设计开发与实践》, 《机械职业教育》, 2011, (02) :.12-13
[2]黄盛兰:《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程》, 邮电出版社, 2007.9。
[3]季顺宁、李玲:《电路与电子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10。
3.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三
【关键词】基于项目 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50-02
1.引言
高职与普通教育有多方面的不同。在培养模式上,高职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应当以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为依据,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高职的《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也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电子信息专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课程分化的纯理论的教学过程,这种形式往往都是纸上谈兵,学生费力不少,却不能与实际结合。《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是电子技术原理与应用的综合体,即便对于现代电子技术来说,其含义也绝非通常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可以囊括。它是对多门课程内容进行充分融合、序化后形成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核心课程。而基于项目化的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通过对实际电路的分析计算、制作与调试,来阐述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精心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目前已有若干高职院校对《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课程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如黄业安老师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中常用器件和基本电路的应用融合起来,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的教学;浙江金华职业学院的于红娟老师,将传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按照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了重构;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夏敏磊老师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电路设计能力为目标构建课程内容,突出职业岗位特色等。
2.课程教学改革
2.1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能人才。它强调实用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上岗能力。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优化与丰富《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的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将实际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了解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将实训项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和制作出满足一定要求的电子产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岗位就业能力,切实提高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的课程教学效果。
2.2 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改革与重组
基于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典型工作任务,温州市及周边地区企业以电子产品和机电产品生产与制造为主,对电子产品生产与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比较大。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以生产岗位群为主,兼顾设计等岗位群。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的分析,明确其具体工作任务。
根据职业能力要求选取课程内容,高职生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好,要完成电子电路内部工作原理分析的培养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以项目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实现项目为载体,以培养技能型人才所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删除元器件原理和内部结构分析;集成芯片内部电路结构、分析;复杂理论计算等内容。突出以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主,增加手工焊接工艺;PCB手工布局与制作;元器件封装、参数识读与典型应用电路分析、制作;整机装配等内容。增加一些简单实用有趣的电子制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的质量。
2)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改革
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以“做”为中心,在“做”上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实现“教,学,做合一”。 以项目为导向,实现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与数量,以实训室为教学场所。实训室应具有220V供电插座,有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有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摄像头等仪器设备;同时应具有白板等书写工具,便于及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表1课程考核评分方案
基于电子行业“无线电调试工”、“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技能考核国家标准及企业6S管理理念,创建与行业标准接轨的课程考核标准,建立过程考核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分10个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制作调试完成后要进行答辩考核,考核内容有原理分析,元器件作用、使用注意事项,焊接注意事项,焊接要求,焊接工艺等。整个教学过程成绩积累,形成最终的成绩。具体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基于项目的高职《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课程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一届,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实验实训器材的利用价值也有了充分体现,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为了实验而实验的弊端。同时在教学实践阶段,完成了教学课件、教案等的编写工作,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了思考与总结,对教学材料也进行了完善,并积极着手编写课程教材。与此同时,新一届的教学工作也在进行中,将继续实践和探索本教学改革的正确性与可取性,力求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电子电路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增强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四
一、课程编号:010121、010124、010125、010149
二、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线性电子电路、电子技术基础 Electronic Circuits
课程性质: 必修课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大类、生物医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课程学时/学分:56学时/3.5学分(其中生物医学工程60学时)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
三、概述:
1、考试目的:
考查学生对本课程要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等的掌握情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2、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半导体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各区域的工作特点,外部特性;能用这些非线性元器件组成线性放大电路,掌握其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各种放大电路的特点,主要性能指标的工程计算方法。同时,对其他相关的低频功能电路进行初步的讨论和分析。
3、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题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等,题型可采用单项、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单分析计算题、综合计算题等多种形式。总评成绩:平时作业、签到情况、课堂表现占(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考试内容及范围:
㈠ 半导体器件(主要要求基本概念)
重点要求器件的外特性(特性曲线等)
半导体基础知识:本征半导体,本征激发,杂质半导体,载流子的漂移与扩散运动;
PN结、二极管:PN结的伏安方程,特性曲线,单向导电性及其应用(整流、限幅等),电容特性,反向击穿特性,交流等效电阻;
三极管:放大模式下电流传输方程,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共射),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的工作特点及其应用,极限参数;
场效应管:各种类型FET的电路符号,转移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饱和区、非饱和区(线性电阻区)、截止区的工作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导电沟道,跨导gm的含义;
半导体器件的温度特性
㈡ 放大器基础
三极管、场效应管的交流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各种基本组态放大器的分析,掌握由(双极型)三极管,场效应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①非对称形式的共发(共源)、共基、共集(共漏)放大电路;②对称形式的差分放大电路和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P0,η)。能用图解法和近似估算法求工作点,能用微变等效电路法
近似计算其主要性能指标;
电流源:简单电流源,镜像电流源,比例电流源的计算及应用,微电流源的识别;放大器的频率响应:频率失真与非线性失真的区别,放大器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引起频率失真的原因,掌握渐进波特图的画法(对数坐标),能计算单极共射放大器的上限截止频率fH(三极管频率参数);复合管四种接法
㈢ 负反馈放大器
① 单向化传输条件(框图,特征方程等)
② 反馈类型的判断
③ 反馈极性的判断(正、负反馈,瞬时极性法)
④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源电压增益的近似计算;
⑤ 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㈣ 集成运放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
①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掌握虚短、虚断;
② 能分析计算如下基本运算电路(由理想运放构成)同相放大、反相放大,加法、减法运算电路,积分、微分电路,简单电压比较器
五、考试对象
5.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五
考试时间:6月17日9:00~11:00
题型:填空题(2分×10=20分);选择题(2分×10=20分);简答题(6分×5分=30分);
综合设计题(10分×3分=30分)
注意:数字电路期末复习提纲仅供参考用
一、数字逻辑基础
1. 脉冲波形的基本参数,如f(T)、tW、占空比等的基本概念等
2. 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3. 二进制的基本概念:如那些是有权码(2421码等)、无权码(余3码、格雷码)等
二、逻辑门电路
1. 基本逻辑运算与逻辑符号。
2. 门电路的描述:表达式、真值表、逻辑符号
3. 门电路的正负逻辑概念及等效变换。
4. 辅助门电路的工作特点:如OC门和三态门
三、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 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恒等式、基本法则,对偶、反演等。
2.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
四、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 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与冒险,掌握消除竞争冒险的基本方法,抗干扰措施
3. 重点掌握74LS138译码器、74LS151/74LS153数据选择器的功能及应用。能分析电路并设计电路(实现函数发生器)。
五、触发器
1. 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简单电路
2. 触发器的类型及特点,重点掌握边沿触发器(D-FF/JK-FF)的功能,能分析时序图
六、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1.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描述方法(逻辑方程式、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时序图)等
2.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七、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
1. 掌握74LS161、74LS160基本功能,并能用以设计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分频器。
2. 掌握74LS194的功能
八、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1. RAM的基本结构、RAM的特点及其扩展(字、位)
2. ROM的种类及其特点,及其扩展。能用PROM实现函数发生器
3. 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类型及编程阵列的特点。了解GAL的工作模式(P124)。
九、A/D、D/A
1. D/A转换器的特点、类型、主要技术指标:转换精度、转换速度、温度系数
6.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六
一、整车电路的组成
汽车整车电路通常有电源电路、起动电路、点火电路、照明与灯光信号装置电路、仪表信息系统电路、辅助装置电路和电子控制系统电路组成。
1、电源电路
也称充电电路,是由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及充电指示装置等组成的电路,电能分配(配电)及电路保护器件也可归入这一电路。
2、起动电路
是由起动机、起动继电器、起动开关及起动保护电路组成的电路。也可将低温条件下起动预热的装置及其控制电路列入这一电路内。
3、点火电路
是汽油发动机汽车特有的电路。它由点火线圈、分电器、电子点火控制器、火花塞及点火开关组成。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控制系统一般列入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
4、照明与灯光信号装置电路
是由前照灯、雾灯、示廓灯、转向灯、制动灯、倒车灯、车内照明灯及有关控制继电器和开关组成的电路。
5、仪表信息系统电路
是由仪表及其传感器、各种报警指示灯及控制器组成的电路。
6、辅助装置电路
是由为提高车辆安全安性、舒适性等而设置的各种电器装置组成的电路。辅助电器装置的种类随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汽车档次越高,辅助电器装置越完善。一般包括风窗刮水及清洗装置、风窗除霜(防雾)装置、空调装置、音响装置等。较高级车型上还装有车窗电动举升装置、电控门锁、电动座椅调节装置和电动遥控后视镜等。电子控制安全气囊归入电子控制系统。
7、电子控制系统电路
主要有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燃油喷射、点火、排放等控制)、自动变速器及恒速行驶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等电路组成。二、三种电路图
1、布线图
布线图识按照汽车电器在车身上的大体位置来进行布线的。
其特点是:全车的电器(即电器设备)数量明显且准确,电线的走向清楚,有始有终,便于循线跟踪,查找起来比较方便。它按线束编制将电线分配到各条线束中去与各个插件的位置严格对号。在各开关附近用表格法表示了开关的接线与挡位控制关系,表示了熔断器与电线的连接关系,表明了电线的颜色与截面积。
布线图的缺点:图上电线纵横交错,印制版面小则不易分辨,版面过大印装受限制;读图、画图费时费力,不易抓住电路重点、难点;不易表达电路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2、原理图
◇整车电路原理图:
为了生产与教学的需要,常常需要尽快找到某条电路的始末,以便确定故障分析的路线。在分析故障原因时,不能孤立地仅局限于某一部分,而要将这一部分电路在整车电路中的位置及与相关电路的联系都表达出来。整车电路图的优点在于:
(1)对全车电路有完整的概念,它既是一幅完整的全车电路图,又是一幅互相联系的局部电路图。重点难点突出、繁简适当。
(2)在此图上建立起电位高、低的概念:其负极“-”接地(俗称搭铁),电位最低,可用图中的最下面一条线表示;正极“+”电位最高,用最上面的那条线表示。电流的方向基本都是由上而下,路径是:电源正极“+”→开关→用电器→搭铁→电源负极“-”。
(3)大可能减少电线的曲折与交叉,布局合理,图面简洁、清晰,图形符号考虑到元器件的外形与内部结构,便于读者联想、分析,易读、易画。
(4)各局部电路(或称子系统)相互并联且关系清楚,发电机与蓄电池间、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尽量保持原位,熔断器、开关及仪表等的接法基本上与原图吻合。
◇局部电路原理图:
为了弄清汽车电器的内部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弄懂某个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常从整车电路图中抽出某个需要研究的局部电路,参照其他翔实的资料,必要时根据实地测绘、检查和试验记录,将重点部位进行放大、绘制并加以说明。这种电路图的用电器少、幅面小,看起来简单明了,易读易绘;其缺点是只能了解电路的局部。如图8-7所示为普桑发动机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7.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七
《高频电子电路》是面向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常常感到困难,究其原因是概念多,电路复杂,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并且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多。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其电路原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高频电子电路》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同时进行,一部分是理论教学,另一部分是实践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所占学时远多于实践教学学时。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过于侧重理论教学的模式越来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被动地接受知识,基本上是“一言堂”很少有互动,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掌握。鉴于以上考虑,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积极响应学校的政策,致力于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我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高频电子电路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与体会,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
2. 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2.1 理论教学
2.1.1 更新教学理念。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化教育,教育目标也从培养“高、精、专”型人才变为培养“宽、厚、广”型创新实践人才。为此,我及时更新调整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尽一切可能树立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考核模式上,原来学生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这样的考核方法导致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学生往往在考试前临阵磨枪,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给后续学习埋下隐患。为此,我将平时成绩所占份额提高到30%甚至40%,加大实践环节所占分数,从学习态度、实验、出勤、作业等多方面考核,注重整个学习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2 调整课程内容。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行,《高频电子电路》课程的学时也不断被压缩。但由于新的技术、器件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不断更新、丰富。原来的教学大纲立足于分立元件为基本知识单元,注重半导体器件内部工作原理,对所有电路力求讲透彻每一元器件及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这已经不能适应集成电路时代学生学习大量电子新技术、新理论的要求。因此,我研究了国内外相关课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仔细比较,详细研究,扬长避短,制定出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压缩了理论教学部分所占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中既包含与理论教学相关的环节,也包含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独立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在设计上不但与理论教学环节相配套,而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形成实践教学体系。
2.1.3 适当地增删教材内容。
目前电子技术发展迅速,集成电路普及使用。高频电子电路教材的内容在这些方面有些落伍。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需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删。在精选教材的基础上精选内容,对课程内容及时整合。课程内容安排上尽量压缩分立元件电路中过时的内容和分析方法,增加集成电路应用的内容。在学习高频电子电路过程中,应及时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的内容及时复习,使学生所学知识能更好地衔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并且课程讲解时应当着重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以分立元件为基础、集成电路为主导,将两者有机结合。
2.1.4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采用各种教学方法。
讲授高频电子电路第一次课时,我以无线广播系统为例,以信号流动为主线,介绍广播通信系统的组成框图,讲清将要学习的单元电路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所学单元电路与广播通信系统的联系有个清晰的轮廓。根据信号从发送到接收流动的顺序,依次学习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制与解调电路、检波电路、反馈控制电路等。这样学生对所学单元电路的应用也一目了然,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为提高学习兴趣,我开展了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先预习,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围绕问题展开课堂讨论,形成师生间互动关系。最后我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并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授。讨论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有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实际应用电路的讲授,可采取实物教学及现场教学,教师在现场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加深理解、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可采用设疑法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设置一些疑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多倾听学生建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为学生解疑释惑。让学生重视知识总结和现象分析。
2.1.5 与低频电子电路类比归纳教学。
我的教学任务不仅是把“高频电子电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尽快掌握新知识。学生在学习高频电子电路之前,已经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这两门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找出二者的相关之处,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尽可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学习理解“高频电子电路”的内容。现以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与低频小信号放大器类比为例。相同点:小信号、都是把非线性电路转换为线性电路;不同点: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采用Y参数等效电路,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而低频小信号放大器采用h参数等效电路,采用纯电阻R作为集电极负载。
2.1.6 课堂引入仿真技术,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这门课程及其对复杂调制解调方法进行验证,是一个比较繁琐的问题。利用Labview、Multisim等软件进行仿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这样能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简单化。在高频电子电路中需要产生大量的连续性周期震荡信号,例如发射机中的正弦载波信号,接收机中的本震信号等,在现实中都需要依靠震荡电路来完成,而在教学中采用仿真软件,在图形化的编程环境下来实现,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7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了进一步搞好理论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建设《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学习网站,实现网上答疑辅导。网站中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和各种资源,学生可以浏览、下载各种资源。教师应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将“调制”、“解调”等制作成动画,变抽象为形象,配以生动的讲解,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潜能,有助于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信息量。
2.2 课程实验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教学中做到二者的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代表了当今高校教学模式的主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做高频实验前,将一个调试好的小型发射和接受系统给学生演示,并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通信系统发射和接受的过程,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高频电路的实验教学内容是将发射与接收这两个系统进行单元电路分解,分别得到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与发射,幅度调制与解调,变容二极管调频与鉴频,晶体三极管混频,自动增益控制,发射与接收完整系统的调试等实验。
我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实验教学系统。为了提高学生高频电子电路实验的积极主动性,我作了如下改革探索:(1)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设问。教师设问,全班学生回答;学生设问,教师或全班同学回答。对能正确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在实验考核成绩上有所体现。对那些积极思考并能提出有意义有代表性问题的学生也给予表扬和适当加分。(2)规范实验报告写法,突出实验分析和心得体会部分。以前学生写实验报告普遍照抄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质量不高。现在要求学生重点突出实验分析和心得体会部分,把实验课中所学的知识条理化,就实验现象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查找资料寻求合理的理论解释,实现理论联系实际。(3)倾听学生建议,加强与学生的双边互动。把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困难所在,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进行完理论学习和做完大纲规定的必做的实验项目后,教师可在开放实验室里,根据课表与教师预约实验时间,安排一些内容稍难的选做实验,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要求。如高频电路开发实验,在模块实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设计和开发单个电路的能力,通过动手搭电路,掌握调试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创新实验室还可组织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搞一些小设计、小发明等,给学生创造培养和发挥个性特长的条件。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动手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完美融合。
2.3 课程设计
“高频电子电路课程设计”是在进行完理论学习之后集中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的较综合的训练环节。该环节是教师提出系统的设计目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使用相关的实验装置或软件进行设计,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使专业知识由浅入深的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过程的选题、立项、方案论证、电路设计、电路实现、总结报告、文档整理等全过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课所讲述的内容及时有效地应用于实践,能提高利用本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
课程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老师给出,也可学生自己选题,但要做到题目难易适中,与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内容联系紧密,保证一定的工作量。课程设计题目可以一人一题,也可每小组(2—3人)一个题目。设计时间一般为两周,要求学生按时完成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电路设计、设计报告、答辩等环节,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到创新实验室去完成电路焊接和调试等。我尤其重视撰写总结心得部分,因为这个部分是对两周设计内容的归纳总结的过程,是使知识条例化系统化的过程,最能体现出每个学生在课设过程中的收获。因此总结心得部分是对学生考核的重点。课程设计答辩也是必须的步骤。通过答辩能看出每名学生掌握情况、理解程度、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等,答辩情况是学生课设情况的客观反映,据此给学生一个最合理的考核结果。
2.4 技能训练
本环节要求学生能联系实际进行系统的搭建,其具体过程是,首先教师将训练题目给学生,然后通过组成框图分析原理图,仿真分析设计、参数计算,最后组装硬件电路并调试。
我以学校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为基地,让学生进行为期2至3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加电工电子实训常识。根据理论课程的授课计划,我先后安排了电子专业认识实习(让学生熟悉电子元器件及生产流程、工艺方法)、电子技能训练一(让学生结合计算机设计安装简单的电子电路)、电子技能训练二(让学生掌握复杂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检修)、电子系统训练等训练类实践教学课程。例如:学习完高频电子电路课程,就进行相应的工艺训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台收音机的原理分析、焊接、组装、调试等全过程。
在本环节训练中,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如果组装硬件电路一次性就达到了指标要求,学生往往异常高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不再深入分析,收获甚小。当电路出现故障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要求时候,就要让学生反复分析调试来排除故障,自行排除故障的过程最能学到知识。因此,教师介绍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后,应鼓励引导学生自行排除故障。采取这种做法后,学生自行排除故障的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克服了依赖老师的习惯。
教师可通过遥控门铃、收音机(插件和贴片的两种)、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电子系统创新设计,按电子大赛参赛要求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获取国家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我校加大了实验设备的投入,购置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兴建了教学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室,让学生走近创新实验室参与电子电路设计,能学习到、接触到学科的前沿知识,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探索需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 结语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高频电子电路》的兴趣与日俱增,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多次获奖。为了适应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水平,我会再接再厉,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为促进我校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摘要:根据高频电子电路在电子行业的基础作用和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结合本校《高频电子电路》的教学现状和自身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介绍了本课程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上进行的改革, 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践证明, 新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频电子电路》,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松华.基于LabVIEW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仿真[J].仪表技术, 2009, (4) .
[2]黄成玉.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其保障机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7, (3) .
[3]陈建良.“通信电子电路”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 2007, (4) .
8.对软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的分析 篇八
【关键词】软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分析; PSTN
【中图分类号】TM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12-01
1 软交换与电路交换技术的区别
1.1 交换的方式
电路交换方式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方式,在电话网中就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主要是交换在同一交换网络中的任意用户终端之间的电路暂时连接在一起。人们可以打一次电话来体验这种交换方式。打电话时,首先是摘下话机拨号。拨号完毕,交换机就知道了要和谁通话,并为双方建立连接,等一方挂机后,交换机就把双方的线路断开,为双方各自开始一次新的通话做好准备。我们可以体会到电路交换的动作,就是在通信时建立(即联接)电路,通信完毕时拆除(即断开)电路。至于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传送信息的内容,与交换系统无关。电路交换的特点是:通道独占,确定复用,有连接操作寻址;通道利用率低;质量有保证。
软交换则采用的是分组交换的技术,是基于IP网,将用户传输的数据进行分段,每段是单独的1组,每个分组都进行了标识,从而根据标识同时将多组数据分别转发至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之后再进行统一的整理,转换成原先的用户所要传输的数据。分组交换的特点是:通道共用,动态分配,统计复用,无连接操作寻址;通道利用率高;按照尽力而为策略提供业务;益于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
1.2 体系结构的具体介绍
在传统电路交换网络中,呼叫控制、业务提供以及交换矩阵都集中在一个交换系统中,软、硬件互相牵制;呼叫控制和业务提供结合在一起,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呼叫控制功能,之间没有开放的互连标准和接口,是一种垂直集成的、封闭的和单厂家的系统结构。缺点是新业务的开发、提供以专用设备和专用软件为载体,需要对全网的交换机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多样的用户要求。
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交换结构,采用完全不同的横向组合模式,将体系结构分为媒体接人层、传输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
软交换体系结构式目前面向网络融合的新一代多媒体业务整体解决方案,具有层次化、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快速开发业务、集中部署业务等特点。能为用户提供多种业务,包括PSTN话音、无线话音、基础数据、多媒体数据等多种业务。通过优化网络结构,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事实现了业务的融合,从而使软交换网络能够继承原有电路交换网络中丰富的业务功能,与此同时,可以在全网范围内快速提供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型业务。
在软交换构建的开放体系架构中,通过呼叫控制与媒体交换/承载的分离,实现了开放的分层架构,各层次网络单元通过标准协议互通,可以各自独立演进,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软交换主要包含两个层次:
(1)媒体网关层:根据组网的位置,可分为接入媒体网关(提供接入适配功能)、中继媒体网关(提供与其他网络互通的媒体流转换功能)、资源媒体网关(提供特定媒体资源)。
(2)呼叫控制层:由信令网关(提供中继信令SS7在IP网上的传输适配功能)和呼叫控制服务器(通过与信令网关和媒体网关的配合实现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控制功能)。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克服现有电路交换网络存在的以下问题:它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既能在PSTN中传送数据业务。又能在分组网中以一定的质量传送语音,克服了异构网络环境下进行业务交换的难题;将承载、呼叫控制和业 务生成相分离,解决了上层服务交替时难以平滑过渡的问题;在各层与各单元之间采用标准协议和开放接口进行通信。有利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的互通和集成;通过利用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进行承载传送,如IP、ATM等,克服了基于TDM的传统网络容量不足的缺点。
2 软交换的具体特点与相应的功能
2.1 关于软交换技术特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软交换的主要特点为:
(1)相对于传统电路交换而言,软交换技术将呼叫控制与话音处理/交换分开,媒体网关可以布设在提供最大价值的地方,复杂的呼叫控制被集中在一起。通过部署分布式交换,可以实现灵活的组网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组网模式中容量、覆盖和路由迂回的矛盾,便于进行集中维护和管理,有利于降低建网成本和运维费用。
(2)软交换技术具有综合业务提供能力,可以构建集语音、数据、传真与视频等综合业务于一体的全新网络,真正意义上实现语音、数据与视频在传输与业务上的融合与统一。
(3)软交换机技术提供了开放的业务(基于AP1支持新业务二次开发);软交换机提供基本网络管理与控制功能,新的业务尤其是增值业务由第三方提供,这样可以快速加载原有网络难以提供的新业务。
2.2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详细介绍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如下:
(1)移动交换服务器可以为基本呼叫的建立、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和资源控制等;接收来自业务交换功能的监视请求,并对其中与呼叫相关的事件进行处理;支持基本的两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
(2)移动性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切换(包括UMTS系统内、GSM系统内以及GSM与UMTS系统间的切换)、登记和移动台去话功能。还具有VLR功能,包括用户数据管理、位置登记、鉴权、提供MSRN、VLR恢复、切换号码分配、TMSI分配、清除、SuperCharger功能。
(3)业务提供功能。由于软交换在网络从电路交换网向IP网演进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软交换应能够提供PSTN/ISDN交换机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同时还应该可以与现有智能网配合提供现有智能网提供的业务。
(4)互通功能。软交换的多协议支持功能和以软交换为核心的NGN开放式结构。满足了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功能。
(5)操作维护功能。操作维护系统是软交换设备中负责系统的管理和操作维护的部分,是用户使用、配置、管理、监视软交换设备的工具集合。
(6)其他功能:接入认证与授权、地址解析和带宽管理功能以及计费功能等。
3 软交换在目前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前景
实现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的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电信网络结构,为数据和话音的融合、催生大量新业务做好了充足准备。软交换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为新运营商将进入语音市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和较强的竞争力,而传统的电路交换网运营商也可通过它完成向IP网的过渡,共同建设一个以业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展示未来发展前景可盈利的网络,同时保护运营商已有的网络投资,那样既能够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的成本,又能够增加业务收入和开发新业务的途径。使公司得到更好和长远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公司与其他公司的竞争力量。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经济的进步也在不断刺激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所以必须要提高智能化的技术,要拥有创新的能力,对技术的提升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提高。在理论知识方面,更加要努力提高理论的可实践性,有坚定的理论基础,才能不断的提高创新技术的可行性。要学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际不能分离,提高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利用。有利于国家整体科技行业的进步。提高科技技术的经济利益,更好的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样更加有利于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路峰.从与电路交换的比较看软交换技术 2007(01)
9.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九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脉冲与数字电路》是通信专业、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属核心必修课。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其任务在于研究数字逻辑电路和脉冲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并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日新月异发展的数字电子科学技术提供一定的适应能力与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从内容上,应使学生牢固掌握各种进制数的相互转换;数字系统中常用的编码;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及运算规则;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和卡诺图法化简;中小规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了解常用集成逻辑器件、可编程逻辑器件、存储器及模数与数模转换器的功能及其应用等内容。
(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实践训练,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训练中逐步学会分析、查寻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培养正确选用集成器件进行逻辑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从教学方法上,着重基本概念的解释,引导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线路”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电子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与此同时,本课程为后续的“单片机”、“EDA”、“微机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示不作主要要求)
总学时:56学时
(一)数制与编码:3学时
1、数的各种进制及相互转换
2、数子系统中的常用编码
—1—
3、二进制数的负数表示法(原码、反码、补码)
要求学生掌握:不同数制间的相互转换、常用编码及二进制数的负数表示法。
(二)逻辑代数基础:10学时
1、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运算规则
2、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3、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4、逻辑函数的卡洛图化简法
要求学生理解:最小项和相邻项的意义;最大项与最小项关系及性质;任意项、约束项、无关项的概念。掌握:逻辑代数中的基本逻辑运算、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和用卡诺图。重点掌握: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和卡洛图法化简。
(三)集成逻辑门:4学时
1、基本逻辑门电路
2、TTL集成逻辑门
3、*CMOS集成逻辑门
4、*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
要求学生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及分立元件门电路;各类集成逻辑门电路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掌握:TTL集成逻辑门的逻辑功能、外特性及相关参数;CMOS集成门逻辑门的逻辑功能及特点。
(四)组合逻辑电路:10学时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SSI、MSI)
2、组合逻辑电路设计(SSI、MSI)
3、常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
4、*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
要求学生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SSI、MSI);常用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应用及函数表达式;S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输入端只允许有原变量,器件数最少(补充))。重点掌握:MSI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比较法、扩展法、降维图法(补充))。
(五)集成触发器::8学时
1、基本触发器(同步R-S、D、J-K、T、T)
—2—
2、主从触发器(R-S、J-K)
3、边沿触发器(R-S、D;J-K;传输门构成的边沿触发器)
4、不同类型触发器的相互转换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同步触发器的空翻现象;同步清零与异步清零;主从JK触发器的一次翻转现象;不同类型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及各自的特点。牢固掌握:同步、主从、边沿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特性表、特性方程、状态图及时序波形的画法。
(六)时序逻辑电路:12学时
1、时序逻辑电路概述
2、时序逻辑电路分析(同步、异步)
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4、*异步时序逻辑电路设计
5、*序列信号发生器
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加法计数器、减法计数器、移存型计数器的定义及工作原理。牢固掌握:同步、异步时序电路的特点、功能描述和分析方法;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中规模集成器件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分频)器)。
(七)数模和模数转换器:4学时
1、D/A转换器
2、A/D转换器
要求学生了解:D/A、A/D转换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八)半导体存储器:4学时
1、顺序存取存贮器(SAM)
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3、只读存储器(ROM)
要求学生了解:各类存储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用ROM 实现组合逻辑函数的方法。掌握:存储器容量的字扩展和位扩展方法。
(九)可编程逻辑器件:2学时
1、可编程逻辑器件(PAL)
2、通用阵列逻辑(GAL)
3、*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3—
4、*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SP-PLD)
要求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五、实践教学环节
《脉冲与数字电路》单独开设实验课,本大纲仅适用于理论课程。
六、作业(习题)要求
要求每章节结束后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业量以中等程度学生在二小时左右完成为宜。
七、考核
本科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所列全部内容,以大纲所列重点为主。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使用教材: 杨志忠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目: 阎石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毓银编
《数字电路逻辑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宝琴编
《数字电路与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学反思 篇十
课时设计考虑不全面,设计时,我认为四班学生基础较好,平时物理课师生配合较默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我将本节课设置成一课时,本来信心十足,但结果差强人意,在讲到电路三状态时,时间紧迫,致使我感觉自己比较慌乱,知识点讲解不够透彻,没有突出电路三状态的重点地位,从学生的反应和习题练习来看,学生对短路还是比较疑惑,感觉比较抽象。
内容讲解时间分配不够精当,这节课中分四个知识点,电流、电路、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其中电路图的连接和电路三状态是重点,电路状态的识别是难点,而我在讲课时,在电流及其方向那用时太多,将电流的方向讲解非常清楚,但有些过于精细,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觉,结果在电路图和电路三状态这两点上时间仓促,讲授紧张,以至没有体现出重点和难点的地位。
演示实验完成不够理想,对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我采用了“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进行判断,设想很好,但课前准备不够,在实验室没找到二极管,我就想到了用视频演示代替,视频条理很清晰,视频中的老师演示也非常仔细,但存在不足时,视频中部分细节不够清晰,如电池的正负极,学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视频中也未加标注,视频中只有演示,没有讲解,对于二极管这样的新元件,我只能采取边讲边让学生看,也就造成了边说边点停的这种现象,导致课堂给人留下了手忙脚乱准备不足的印象。
当然,除了不足,本节课中的一些教法还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课堂教学体验中也深有体会,如:
知识点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备课时也是费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后在多种方案中确定下来,力求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简洁,明了,费时少。如,我从电流向电路过渡时,这样说“以上是我们对电流的理论上的理解,电流到底是什么,我们来体验体验”,很自然的引入了学生的演示实验。在电路引出电路图时,我给了学生一副实物图一副说明书上的电路图,让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看到的电路图的直观性,简洁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进入学习,导课自然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活动设计合理,活动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尽可能的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如学生实验,学生练习,学生评价,小组讨论,小组交流,小组总结,自主学习等,重点内容学生记忆,同桌考查,学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样,学生积极踊跃,效果不错,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尝试。
11.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EWB
Electronics Workbench简称EWB,即电子工作平台,它是一种在电子技术界广为应用的优秀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被誉为“计算机里的电子实验室”——虚拟电子实验室。
利用EWB可以在计算机上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并进行电路设计、仿真调试等在实验室完成的实验。只要我们拥有一台计算机加上一套电子仿真软件,我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设备先进的电子实验室。以虚代实、以软带硬使得电子电路设计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一、EWB的特点
1.具有完整、精确的元件模型
EWB提供了相当广泛的元器件,从无源器件到有源器件,从模拟器件到数字器件,从分立元件到集成电路,应有尽有。EWB不仅提供了各種实际元器件的精确数据和模型参数,而且提供了较宽的选择余地,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元件。
2.具有各种功能强大的电子测量仪器
EWB提供了齐全的虚拟电子测量仪器,包括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万用表、频谱仪和逻辑分析仪等,操作起来非常真实和容易。
3.具有专业的原理图输入工具
EWB提供了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原理图的输入。单击鼠标,可以方便地完成元件的选择;拖动鼠标,可以将元件放在原理图上。另外,EWB具有连线的功能,同时也允许学生调整电路连线和元件的位置。
4.具有强大的分析工具
EWB提供了14种分析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学生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电路的工作状态,还可以测量电路的稳定性和灵敏度。
5.具有集成化、一体化的设计环境
EWB具有全面集成化的设计环境,在设计环境中可以完成原理图输入、数模混合仿真以及波形图显示等工作。当学生进行仿真时,波形图和原理图同时有效和可视,当改变电路连接或改变元件参数时,显示的波形立刻反映出相应的变化,即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具体电路中元件参数的改变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作用
1.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假设电路进行虚拟,通过虚拟系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这一假设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例如在虚拟《电子电路》实验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假设,将不同的元件组合在一起,计算机便虚拟出组合的电路来。通过这种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突破实验室的局限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器件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实验仪器和实验器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使实验教学十分不便。由于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和器件有限,在《电子电路》教学中,往往会因为设备、场地、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
利用EWB软件,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在计算机上模拟出实验室的环境、仪器设备和元器件,而不受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规格和数量上的限制。与传统实验方式相比较,更能突出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电路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三、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
1.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进行计算机仿真时可以通过软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由于教学内容的真实模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技能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计算机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仿真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的交互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2.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
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在计算机上用EWB进行电路基础、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实验,效果很好。实验时,在EWB电路设计窗口输入实验电路的电路网络拓扑结构、电路及元件参数。
由于仿真的手段切合实际,选用的元器件以及仪器与实际情形非常相近,绘制的电路图需要的元器件,电路仿真需要的测试仪器均可直接从屏幕上选取,而且仪器的操作开关,按键同实际仪器极为相似,因此学习和使用非常容易。
通过电路仿真,既可以掌握电路的性能,又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学生在仿真实验时能反复地进行从理论到实验,从实验到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理解,加强了学生实际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的密切配合,改变了传统实验与理论脱节的局面。
另外,仿真实验能避免真实实验所带来的各种危险。在实际电子电路实验中,学生由于操作或线路连接等方面的错误会导致设备的损坏,甚至对学生造成各种危险。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则可以避免这种顾虑。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种危险的实验。
3.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作为虚拟工作的电子工作台,EWB提供了详细的电路分析手段,以帮助学生设计和分析电路的性能。
通过人机对话,找出输出电路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时各元件的参数。把这些元件参数用于实际电子器件的插接,构成实际电路后再用电子仪器对实际电路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与计算机分析结构进行比较和修改。
12.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十二
Moodle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而且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教学模式。它主要应用于学生或教师的在线课程的学习或教学中,并且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在线学习社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理工科院校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为以后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单片机、嵌入式开发等课程打下基础。大部分本科院校在大一的第一学期会开设此门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内容枯燥、乏味、难懂,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但是,由于课程资源的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并且存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存在逃避、放弃的心态,从而使后期的专业课的学习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业[1]。此外,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发展和培养。为了有效改善上述问题,本文利用Moodle平台来搭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网络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来解决该课程中实验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搭建一个能根据自己兴趣和需要继续深入学习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加强理解所学知识,梳理知识的漏洞,并进行知识的反思,还可以把信息反馈提供教师,让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Moodle平台的概述
Mood 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缩写,中文是模块化的动态学习环境的意思[2]。Moodle是一个用来构建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它是由教师Martin Dougiamas开发的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课程管理系统[3]。目前,Moodle平台作为一款免费的软件在世界各地已被广泛应用。Moodle平台具有成本低、易安装、界面简单、精巧、统一网站管理、安全性高、模块化设计、功能强大、方便用户管理的特点。一个完整的Moodle平台主要由课程管理模块、作业模块、聊天模块、投票模块、论坛模块、测验模块、资源模块、问卷调查模块、互动评价模块组成。
—————————————————
3.基于Moodle的“电路与模拟电子”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3.1设计原则
(1)具有简单性和个性化。可以支持大量的多种类别课程。所有的界面设计风格一致、简单、高效,而且不需要特殊的浏览技能。
(2)具有“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课程管理系统软件仅限于使其自动化,但是不能让学生自主化。而本文设计的Moodle平台具有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有用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转化成知识,从而能够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创新。
(3)可以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交互性强的网上学习环境,使学生得到高质量的远程学习。
3.2设计目的
(1)构建教学资源库,加强实验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论坛、聊天模块,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交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知识的消化。
(3)便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利用Moodle提供的评分策略和量表类型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有效节省教师的时间,并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基于Moodle的“电路与模拟电子”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设计
为了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电路与电子模拟技术》这门课程,并且能够把其他教材的内容整合进来,基于上述设计原则和目的,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Moodle的“电路与模拟电子”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该模型主要由登陆、管理、交互、资源四大模块构成,其模型图如图1所示。
4.基于Moodle的“电路与模拟电子”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4.1平台的搭建
在Windows平台上搭建Moodle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用Easyphp+Moodle、wamp+Moodle、xampp+Moodle、APM+Moodle等方式都可以快速地搭建。本文选取的是xampp-win32-1.8.0-VC9软件和moodle-2.2-es-en-win-setup开发包。XAMPP是一个易于安装且包含My SQL、PHP和Perl的Apache发行版[4]。XAMPP非常容易安装和使用,只需用户下载,解压缩启动即可。安装完XAMPP后在IE浏览器中输入127.0.0.1进行测试,验证XAMPP是否安装成功。接着,把Moodle安装包复制到XAMPP文件下的htdoc文件下。然后在浏览器中输入localhost/moodle进入Moodle的安装界面,按照提示继续即可。此外,在Moodle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数据库的设置,可以利用XAMPP自带的PHPMy Admin实现。
4.2基于Moodle平台的“电路与模拟电子”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1)登录模块
为了提高该平台的安全性,用户进入平台的时候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是初次访问本平台,可以按照提示步骤,用邮箱进行“新用户的注册”。此外,在有的课程中,用户也可以以“访客的身份浏览”相关的内容,但是有很多相关的操作都会受到限制。在Moodle平台安装完成后,在浏览器中输入“192.168.1.100/moodle/moodle”就会进入该平台的登陆界面(如图2所示)。
用户以管理者身份登陆后,会进入该平台的主页面。主页面即为管理工作区。在管理工作区中,管理者可以按照提示对课程、成绩、用户、插件、安全相关、外观、报表、位置等进行相关的设置[5]。
(2)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是整个平台的核心。该模块包括课程管理、网站管理、用户管理、日历管理(如图3所示)。通过课程管理,教师可以方便地对课程进行设置,例如:委派角色、查看学生成绩、设置子课程、给学生分组、导入导出试题、自定义评分等级等;并且绝大部分的文本(资源、论坛帖子等)可以用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编辑,所有在论坛、测验和作业评定的分数都可以在同一页面查看(并且可以下载为电子表格文件)全面的用户日志和跟踪,也可在同一页面内统计每个学生的活动,显示图形报告,包括每个模块的细节(最后访问时间、阅读次数),还有参与的讨论等。网站管理还可以实现对该平台的外观设计。用户通过该功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外观界面来设计,从而让该平台更具有新颖性。通过日历的管理,管理者可以创建所有课程的活动,用户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活动作为提醒。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通过用户管理批量导入用户,或者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3)交互模块
交互模块由聊天、论坛、投票、问卷调查、互动评价、Blog、Wiki七部分组成。该模块的功能是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使教师可以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通过交流,使学生之间彼此获得支持、帮助和鼓励,从而促进开展协作性学习。其中,论坛模块包含教师论坛、课程新闻、公众论坛和用户论坛。该模块是Moodle平台中一个强大的交流工具,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教师通过投票和问卷调查模块,可以方便地从学生那里收集相关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互动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档案袋评价、集体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以及自我评价[6]。学生可以对某段时间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的原因,此外,学生还可以对某个课程的教师进行肯定或者否定,从而使否定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另外,学生可以自由地创建Blog和Wiki,可以把自己疑惑的问题或者喜欢的话题发布出来,通过交流获得新的知识,从而真正主动地参与学习。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设计的实验、计算比较多。由于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同学在实验课上可能无法顺利进行实验,通过该模块,学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相互交流。这样,教师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资源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测验和作业两大模块。该平台通过资源模块可以上传Word、Powerpoint、音频和视频格式的文件,教师通过服务器可以自由地管理它们。学生通过该模块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学习《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计算机电路》、《汇编语言设计》等相关联课程的知识,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测验是通过Moodle平台自身包含的试题库实现的。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比较复杂、枯燥。学生通过测验中的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可以强化记忆和理解,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在该模块中《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作业不再单纯是一道道复杂的计算题,教师可以就某一个话题、实验、报告等作为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去完成。
5.结语
Moodle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并且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如何通过Moodle平台实现学生的知识管理成为Moodle的研究重点。本文利用Moodle搭建的《电路与电子技术》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克服了学习困难,还提高了存储、转化和创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贾瑛.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平台搭建[J].科技信息,2011,(23):112-113.
[2]曾棕根.Moodle网络课程平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曲健.对《模拟电路》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7):90-92.
[4]张永福.基于Moodle平台的《C程序设计》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J].高职教育,2011,(11):141-142.
[5]牟占生,路高辉,封娜娜.基于EyeOs+Moodle的个人学习云环境的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5):93-95.
[6]胡伟,黄桂芸.应用Moodle开发与创建网络学习系统[J].信息技术,2012,(6):66-67.
13.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篇十三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设计
1.问题引入
回顾已经学过的门电路、编码器、译码器等逻辑电路,引导学生总结这一类电路的特点,由此引入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
2.提出重点难点
重点: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难点:组合电路的实际应用。
3.教学内容
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与步骤 组合电路分析实例
组合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与步骤 组合电路设计实例
常用组合集成电路IC简介
4.教学组织
先提问:如果我们在实际中遇到一些逻辑问题,应该如何来用所学的数电知识实现呢? 通过例1,从一个简单的实际逻辑问题入手,和学生一起逐步完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各个设计步骤
例1:某设备有开关A、B、C,要求仅在开关A接通的条件下,开关B才能接通,开关C仅在开关B接通的条件下才能接通。违反这一规程,则发出报警信号,设计一个由与非门组成的能实现这一功能的报警控制电路。
从以上的设计过程中归纳出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四步法
1. 分析要求 2. 列真值表 3. 化简 4. 画逻辑图
通过引导学生对加法器的设计,进一步加深对组合电路设计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利用该方法设计实际电路的能力
介绍一些常用的组合集成电路,可作为资料以便学生了解和查阅 总结四步法是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的最普遍的方法,应用十分广泛 作业应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5.小结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任何时刻输出信号仅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而与电路原来所处的状态无关。符合这个特点的电路是非常多的,在本章不可能一一列举。重要的是必须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两种分析方法已在本章
数字逻辑电路
器、多路选择器等组合电路的分析,具体地应用了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
【电路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与信息工程的联系07-10
工程硕士现代电子技术数字电路考试复习大纲 主要参考书数字09-26
电子电路英文缩写技术08-10
电子电路实验总结08-08
高频电子电路答案08-18
电路调试技术总结08-26
电路检修安全技术措施08-23
电路实验总结与收获11-03
数字电路实验教学07-05
数字电路考试大纲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