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教育局投诉学校

2024-07-17

如何向教育局投诉学校(6篇)

1.如何向教育局投诉学校 篇一

首先, 教师要与学生置于理解、平等和宽容的基础之上,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在教师的诸多交往中, 与学生的交往可谓是最频繁、最大量、也是最重要的, 老师和学生的交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教师要以朋友的眼光走近学生, 了解学生, 只有在了解学生的想法、行为、爱好、兴趣时才能去组织、发动、开导和教育他们。但是, 现在大部分的教育走进了盲区, 许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他们是猫与老鼠、警察与小偷、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第七册《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我得到诸葛先生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 在教学时要求学生们用“如同……一样”仿写, 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们见到老师如同老鼠见到猫儿一样。笔者看了着实吃了一惊, 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以“以上对下”、“以强对弱”的形式出现的。长期以来对学生不是“训斥”, 就是“告诫”, 以为学生是一张白纸, 可以任意涂抹, 这样创造出来的结果往往会令人大失所望, 学生并未朝教师希望的方向发展。其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开宗第一, 便是给予理解———倘不先行理解, 一味蛮做, 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第二, 便是指导———长者需是指导者协商者, 却不该是命令者。”在教育或教学的过程中缺少民主平等的话, 这种教育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试想如果学生见到老师都像老鼠见到猫儿一样, 他们谁还会把自己的快乐、痛苦与老师说?谁还会与老师坦然相见?可见, 只有建立在理解、民主平等和宽容基础之上的教育, 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使师生间成为忘年之交。学生自然会毫无顾忌地向你吐露心声, 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意见, 这样就便于老师把学生引上正确的轨道。同时, 轻松、愉快的氛围也更易激起学生的内在潜力, 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会充分发挥出来,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 教师可经常开展各项活动, 使学生心灵在亲身的实践中得到熏陶, 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让每个学生从家里带颗新鲜的葡萄到学校, 并要求学生完好地保存半天。学生们都胸有成竹地竖起大拇指说:“我一定能做到。”然而事情并非他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有些学生把葡萄放在口袋里, 上厕所一弯腰, 葡萄压破了;有些学生把葡萄放在课桌里, 找东西时一拉书包, 又给挤碎了;有的托在手上, 下课玩耍时, 其他同学一碰, 掉在水泥地面上———最后, 半天下来, 到晚上开班会时, 仅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将葡萄完整地保存下来。于是教师说:“保存葡萄半天, 大家一定觉得辛苦了吧。你们从小长到这么大, 不知花费了你们父母、爷爷、奶奶多少个半天的心血啊!大家说我们的长辈辛苦不辛苦?我们要不要尊重他们、孝敬他们呢?”学生们立即全都举起了双手, 齐声说:“要。”所以老师应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尊敬老人、抢救“病人”、帮助弱者、同情他人、奋不顾身等等的尝试,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的机会, 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懂得如何做才是应该的。因此, 一个好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光要责任心强, 而且工作方法要灵活多变, 善于向学生渗入心灵上的道德教育。

再有,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让学生的心灵在生活体验中得到内化。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里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然而目前的教育更多地是与现实生活相互脱离, 其中道德教育表现得更为突出。当今不少人都呼出了这样的心声,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 简直就是“小皇帝”。就是大学生中也有不少高分低能儿。甚至有许多学生到初中、高中参加军训时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 因此学校的教育不能把儿童与鲜活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或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将与平时联系十分紧密的生活情景、生活场景在课堂上再现出来, 让学生在与生活的紧密接触中, 体验、感悟、明确做人的道理;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体验, 通过游戏、课本剧等形式, 再现生活场景, 以角色的投入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道理, 促使其心灵的震撼, 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还可联系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可歌可泣的事情, 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 有远大的抱负, 以便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才。

2.治保人员拦路设卡向哪里投诉?等 篇二

我在东莞市一家台资企业打工。该村治保会近期每天拦路设卡,以查暂住证为由,强行抓人,甚至殴打无辜外来员工,无证者罚款50-100元,办证费要价35元。今希望能借贵刊一角刊登此事,痛斥那些治保人员,同时呼吁外来打工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请告诉我,这样的事,可以向哪些部门举报?

(东莞市虎门镇阿任)

本栏主持:2002年4月,原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暂住证卡收费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含集成电路的证卡(IC卡)按每证不超过20元的标准收费,不含集成电路的证卡按每证不超过15元的标准收费。很明显,该村治保会这种行为已严重违犯法律法规,与拦路打劫无异,你们可以到公安部门或政府部门投诉。

怎样戒掉烟瘾?

我家位于四川,父母都在当地务农,年已五旬。因为生孩子时生活条件艰苦,母亲很早就风湿病缠身,直到现在,打电话去每每问及此事,母亲的回答是没有一丝好转。我叫她去医院检查,她又舍不得花钱,最近好像越来越厉害了。我想问一下,风湿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彻底根治?

还有,我父亲抽了几十年的烟,现在每天起床都要咳很久,有时候咳得晚上睡不着觉,已经有两三年。我让他戒烟,每次他都支吾几句蒙混过关,我也没办法。所以,顺便问一下,现在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人戒烟的?如果有,可不可靠?我希望父母都能健康地活着。

(四川省重庆市阿川)

本栏主持:关于治疗风湿关节炎,你可以参照本期回答钟燕群读者的药方。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则有关饮咖啡戒烟的方法,就是在烟瘾发作时适量饮用咖啡,大约半个月左右便可以戒掉烟瘾。我介绍一些亲人朋友试过,效果不错,你不妨也试一试。但戒烟像戒毒一样,最重要的是靠个人的毅力。戒烟期间,心情比较容易烦躁,这时候,最需要亲人的关怀和支持,望你多鼓励你父亲,相信会成功的。

寻求治疗关节

风湿的良方

我奶奶今年70多岁了。自我懂事以来,她就患有关节风湿,四处求医都无济于事。一到阴天下雨,看到她痛苦的样子,我的心就好痛,好无奈。不知你是否有治疗关节风湿的方法,能告诉我吗?

(佛山市勒流镇钟燕群)

本栏主持: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的、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病。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病变基础,累及关节及周围组织。病变反复持续发作,容易造成关节畸形、强直,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可造成残疾。30~50岁为多发年龄阶段,女性发病率较高,约为男性的2~3倍,特别是绝经期的妇女患病机会更大。本病主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邪入侵关节所致。本病病程较长,因此,食疗宜长期坚持,不可求急,且应以药性平和、不损伤脾胃消化功能的食疗方为基础。糖和盐不宜过多,因能增加患者的敏感性而使关节疼痛加重。以下三种食疗方对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疗效,不妨选用:

一、五加皮糯米酒:五加皮50克,糯米250克。将五加皮洗净,加水适量,泡透后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共煎取2次。再将煎液与糯米同煮成饭,待冷,加酒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天适量,佐餐食用。

如果关节疼痛呈游走性,或疼痛剧烈,或疼痛兼有酸沉感,伴怕冷、食量少,则属于风寒湿型,可用本方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二、银豆汤:赤小豆、薏苡各50克,银花藤(忍冬藤)15克。先将赤小豆、薏苡加水适量,煮至豆将熟,再加银花藤继续煮至豆熟,去药渣,调盐少许,即可饮汤或食用,亦可佐餐。

如果关节疼痛,伴有:痛处灼热红肿,疼痛剧烈,口渴、心烦、尿赤,说明本病偏于风热为患。银花藤可清热利湿祛风,赤小豆可清利湿热,薏苡可祛湿,合方具有清热除湿作用,故可用本方治疗。

三、乌豆粥:黑豆50克,粳米100克。将黑豆浸泡过夜,粳米煮烂,下黑豆,并加白糖20克,生姜末适量,煮至豆熟,佐餐食用。可每日服用,连服2~3周。

如果关节痛,伴见: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筋腱翻挛,面色苍白,此属肝肾不足型,宜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可试用此食疗方。

(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

皮肤病是否与工作环境有关?

我是一名在毛织厂工作的女孩。近两年来,身上的皮肤病一到夏天就复发,而且又很痒,还出现跟痱子般的红痘,真的很难受。我想问一下你,这种病是否跟工作有关?假如我换一份工作,能否控制住皮肤瘙痒和出现红痘?皮肤病真的是一种顽病吗?是不是真的很难根除?

(东莞市万江镇欧新荣)

3.如何向教育局投诉学校 篇三

据业内人士分析,小家电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为了能够快速打开市场,一些企业甚至不惜采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来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产品出现问题,售后服务也不及时,服务态度差且收费不合理,这些都让消费者很郁闷。

4.如何向教育局投诉学校 篇四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法制教育;公民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2)05-0040-0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逐渐转型为公民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理应将公民意识、公民权利作为公民法制教育的核心。为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小学生法制意识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以准确把握中小学生公民法制意识的现状,从而为提出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一、传统型法制教育与公民法制教育

传统学校法制教育是指,通过传授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案例等途径,教给学生法律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常识,学会遵从法律制度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强调对社会的遵从和对法律的依赖。而公民法制教育则是基于“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法律,更要唤醒他们督法、立法意识的教育。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当前普法教育的内容产生了深刻影响,[1]我国的法制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拓展教育内容,以应对时代的挑战。公民参与是支撑法治运行的主体力量,对我国法治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立法、执法环节的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立法能够表达与平衡多元化的利益,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提高法律的合法性;[2]公民参与执法有助于提高法律的实效性,增强法律的开放性及其自我修正机能。

要推动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实现法制教育由“管理型法制”向“权利型法制”的转变,[3]就必须区分二者在目的、理念上的不同。“管理型法制”是指强调社会管理的法律制度及其理念的总称,这样的法律是治民之法,强调对社会的管理;所谓权利型法制,是指通过“权利——义务”的平衡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承认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尽管我国已开展数次大规模普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法制教育往往流于形式,相当多的地方只是简单发放法律宣传画册或者举行法制教育的讲座,观摩一两次法庭审判等。同样,学校法制教育的理念也比较落后,注重知识的灌输,只让学生了解法律规定了“不能做哪些事情”,而不是让他们明白法律规定的“你们有哪些权利”或者“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可见,学校贯彻落实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将公民法制教育的模式从“传统法制教育”转变为“公民法制教育”,从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逐渐培养守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二、调查对象的确立

课题组对杭州市11所中小学(含职业中学)的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总人数为4134人,回收有效问卷4063份,其中小学1466份,初中1973份,高中624份。本调查参考《中国公民意识调查问卷》[4],将公民意识划分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公正意识、法律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五个维度。每个维度设计相应问题,调查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回答分为非常赞同、赞同、不赞同、说不清四个等级。问卷回收后进行数据编录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本文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问卷中“法律意识”维度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法律意识不仅表现为公民知法、懂法、守法,而且体现在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定过程、监督法律的执行过程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我国实现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小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见表1),其中对“如果你发现学校某项规定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你愿意提出质疑”这一问题的回答,小学生和初中生选择“非常愿意”或“愿意”的比例分别达到87.2%和81.8%;对“如果很多人都不遵守某项法律,你也可以不遵守”的选择,持“不赞同”观点的高中生比例达75.8%。由数据分析可知,中小学生已形成了一定的法律意识,懂得遵守法律,懂得运用《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切身利益,在学校规定与法律相悖时,懂得提出质疑,维护权利。

(二)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好朋友违反校规,法律意识存在年级差异

对“如果你的好朋友违犯了校规,你愿意举证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如表1所示:小学生表示“非常赞同”或“赞同”的比例是75.7%,初中生所占比例仅有56.9%,表示“不赞同”或“说不清”的小学生比例是24.3%,而初中生却是43.1%。

面对朋友犯规,小学生较初中生更愿意举证,这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9-15岁儿童的同伴关系处于亲密的共享阶段,这时的友谊有强烈排他性,孩子们懂得忠诚、理解是友谊的基础,经常互相倾诉秘密、互相帮助。同伴相处时间已超过家庭及别的一切社会关系,集体作为同伴互动的社会背景,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初中生更看重同伴关系,而选择不举证违反校规的好朋友。

(三)中学生宪法意识较薄弱

从表1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分别有41.4%和48.9%的初、高中学生认为,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以超出法律的规定范围处理问题,另有17.2%和13.8%的初、高中学生无法做出判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赞同这一观点。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见,当今中学生的宪法意识比较薄弱。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传统思想观念有关。在中学生甚至在成年人心中,“法律高于一切”的信念尚未完全树立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对“遇到违法案件能私了就私了”这一问题的回答,有5.8%的高中生表示“非常赞同”,15.7%的高中生表示“赞同”,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受到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高中生较初中生、小学生而言,其社会化程度更高,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深,选择赞同私了违法案件就不足为奇了。

四、引导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教学路径

在加强公民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清公民法制教育的目的,树立公民法制教育的新理念。教师在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唤醒学生公民权利意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技能,即遵法、督法、立法的意识,并以此作为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更要清醒地意识到,公民法制教育目的的实现,不是仅靠背熟法律条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观摩几次庭审就可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制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维护自己的法律权利,唤醒学生督法、立法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权利观念的形成,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一个公民都是法律的权利主体,而不仅仅是义务主体。

(二)管理路径

在学校管理层面上,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日常管理,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这对于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开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参与学校立法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法规的权威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有助于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增强实效性;学生参与监督法规的实施,有助于加强法制教育的参与性,提高法规的修正机能。比如,设立校长信箱、学生法制委员会、学生智囊团等都是很有效的手段,能为学生今后积极参与社会法律管理奠定基础。

(三)生活路径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法律生活介入社会管理,一方面可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提高立法、督法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基于管理者、参与者的角色,对社会管理、法制运行会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参与法制管理的热情,但由于条件限制而缺乏有效的参与途径。因此,学校如能为学生提供走进生活,践行法律的机会,对学校公民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例如,在公共设施保护、公民环境治理等领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与管理、配合、监督法制工作人员等活动。 尤其是学校所在社区,更是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所,学校要努力取得社区人员的配合,让学生参与到社区的法制建设中去,在实践中感受法律的权威性,切实体验作为公民在立法、督法方面的责任。

公民参与途径的拓宽与参与权利的保障,是实现公民法制教育的重要前提。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投身公共管理,不但能提升其公民参与热情,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其公民法制意识和法制技能。

参考文献

[1]赵俊林.时代发展与我国公民法制教育内容的拓展[J].中国司法,2006,12.

[2]李泽.公民参与法律推动法治秩序的运行[J].法学与实践,2009,1.

[3]蔡俊彬,刘杰文.论公民法制教育理念与模式之转换[J].法制与社会,2010,29.

[4]沈明明等.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如何向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篇五

关键词: 思维 创新 引导 想象

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意质疑和探究,教会学生质疑,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对问题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那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知识与经验,开发创造性的思维,努力寻找和探索促进学生想象的各种因素,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由日常的生活实际渗透在小学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事物的创新必须经过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的思考的过程。详细观察事物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所必需的,教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引导,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有关事物的习惯,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在语文知识的应用中用到观察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由一些事物联想到不同的人或事物,引导学生加强阅读和写作,促进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让丰富多彩的世界成为充满生气的课堂素材,使课堂教学全面深入和活泼,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想象,理解课文中的环境景象、人物活动、事物形态等,进行创造性思维,拓宽学生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进一步理解课文,再现课文中生动的形象、景物、事物。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选择主题鲜明,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述,培养想象力,训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对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加工,然后获得相关的信息,应对今后知识的应用。有了这些信息作为基础,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就会摆脱习惯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培养学生多向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寻求不同方法全方位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表达,让思维具有敏捷性和新颖性,有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师激发学生求异、探索的兴趣,这些正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反映,学生选择变化的视角,获得丰富多彩的材料,突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山雨》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之后,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着山雨初来乍到时悄悄然、有节奏,让学生想象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自己的感觉。想象着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我们的眼里、流进了我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里,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因此,教师在布置学生的练习时应该有意识地注意发散性的导向,重视学生的新看法、新观念,引导学生抓住思维训练的起始点指导积极迁移,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意识,使学生通过训练可获得思维创新的快乐,利用多种多样的途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具有与他人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就要在平时对日常的事物敢于置疑,对课本内容敢于置疑,对前人、对名人、对教师的言论敢于置疑,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鼓励、引导学生解疑释惑,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对问题的怀疑不一定都有创新性的见解,也不一定能够把疑问创造性地解决,但它切实是培养创造性不可缺少的环节。指导学生抓住重点、难点疑思考问题,培养、训练学生发现疑难、提出问题。教师培养学生质疑习惯,要排除那种怕学生回答不了提出的问题的顾虑,或者担心影响课堂教学时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意质疑和探究,在质疑和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经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当然,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考虑问题的多维度,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样,训练一段时间,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灵活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训练从一个问题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见解,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激发学生对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6.如何投诉英国媒体 篇六

英国报业投诉委员会(The Press Complaints Commission,以下简称PCC)成立于1991年,是英国报业的全国性新闻仲裁机构,也是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新闻自律组织之一。

PCC的任务是以调解方式处理公众对英国报刊内容的投诉,如果不成功,便会对投诉做出调查和裁决。其裁决限于道义上的自律,不包括经济惩罚,但犯错报刊需在显著位置刊登裁决全文。

PCC(http://www.pcc.org.uk/index.html)的口号是“快速、免费、公正”(Fast、Free、Fair)。

快速:公众在办公时间致电PCC查询,接听要保证在电话铃声响4次之内。工作人员在接到投诉信的3个工作日内要发出收函通知。目前,PCC的要求在平均32个工作日内处理完一宗投诉。如果投诉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要向投诉人解释原因。每次不超过15个工作日,要向投诉人通报有关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

方便:PCC制订了《投诉人约章》(Complainant's Charter),指导公众投诉。热线电话全天候服务。自1997年起,开始提供文字电话(Textphone),帮助耳聋或有听觉障碍的人士进行查询;提供解释投诉程序的录音带方便有视觉障碍的人士。苏格兰、威尔士地区均有专门号码,这样投诉者就不用支付长途电话费用。现在,投诉者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写信给complaints@pcc.org.uk进行投诉。

整个投诉过程都有工作人员帮助投诉人进行投诉。一旦一宗投诉被开始接手处理,就会有一位具名的投诉官员全程负责调查这一个案,并与投诉人保持联系。所有的职员要求公开自己的姓名,服务态度要求谦恭有礼。

免费:打官司耗时耗钱, PCC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对纳税人或投诉人不构成任何负担。但如果投诉人要求法律介入,PCC将无法承诺解决时间和免费。

公开:有关统计数据、裁决文件等都必须公开发表,其年度和季度报告要向各成员报刊、议会、市民咨询机构、图书馆等报送。PCC的中心任务是保护社会中的易受伤害人群,包括儿童、医院的病患、罪案的受害者、受歧视者等。但是,最易受伤害的人往往最缺少自我保护和投诉的能力。因此PCC派出工作人员主动访问相关机构,如医院、难民委员会和种族平等委员会,这也使得其投诉案例增加了不少。

灵活: PCC的优点是投诉人不需公开露面,具有私人性。另外PCC的解决方式灵活多样,包括更正、澄清、刊登道歉声明、档案注释、以个人名义道歉、刊登信函、做出保证承诺及其他措施等。这是对投诉人和被投诉人的双向保护——既能保证编辑对投诉人做出补偿,也能够使编辑更多地思考“我应该怎样做才对”,而不是“我怎样才能让投诉走开”

案例:

1. 伦敦一个学校的女校长投诉某报刊登的一位名人的照片,照片上该名人坐在学校的墙上,他后面校园里的两名学生也被清楚地照了下来。这宗投诉的解决方式是:报社立即承认自己违反了准则有关条例,以编辑个人名义向学校发了一封道歉信,同时保证以后会注意同类情况的正确处理。

2.一名律师投诉某报对她的报道不准确,给人的印象是她输掉了官司,而实际上她是赢了。该报承认这篇报道来自一家通讯社,其中的确有错误,解决方式是将这篇新闻从报纸的网络版删掉,并迅速发表了致歉和更正声明。

3.一位父亲投诉一篇法庭报道中提及了他儿子精神病症的细节,认为这些细节与案件并没有直接关系。解决方式是报纸承诺在后续报道中保证不提及无关案件本身的任何医疗细节。

上一篇:校外实习教学作业下一篇:学会关爱高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