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

2024-08-11

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精选10篇)

1.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一

培训自我总结与反思

柳林

非常感谢医院能给我到外面学习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充实自己、证明自己、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它让我更加踌躇满志去面对我的人生,面对我的未来,让我学到了知识,得到了友谊。感激医院、护士长、同事对我的支持。进修期间,我本着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勤奋工作的态度,受到了科室同事的一致好评。通过专项进修,我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将我的学习过程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仔细笔记、不断提高理论知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设备先进,教学师资力量雄厚。NICU拥有26张床位,制度严格,并接受来自各级医院护士的进修。NICU极为重视进修工作,专门安排了院方及NICU资深护师进行讲课,主要讲授了临床基础护理理论及操作、常见管道护理知识、临床更新知识、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等,讲课采用多媒体幻灯片、临床示教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期间,本人能认真参加学习,积极参加科内举办的讲座,虚心向老师请教,认真揣摩,仔细笔记。业余时间,阅览相关书籍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二、勤奋工作、反复练习,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ICU重点采用临床实践的进修方式,由带教老师现场教学。进修护士与本院护士交叉优化组合,分三班倒上班,共同进行临床护理。在护理中,体验大医院ICU的标准护理模式,加强交流,提高护理技能。通过学习,我见到她们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已逐渐吸取了其中的精华。期间,我能克服困难踏实工作,针对难点问题,向有经验的老师多请教,针对关键性设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各种微量泵等,利用业余时间反复练习操作。通过高强度的标准化练习和操作交流,加强医务人员手消毒可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我的护理技能有了较快的提高。还有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中心静脉压监测、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接声门下吸引护理、PICC、胃造瘘、亚低温的护理等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三、通过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学习,使我从技术和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开展PICC、亚低温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方面有了充分的信心。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工作当做生活一样享受,那么工作的动力、热情、真诚等等都有了,工作的效率就显而易见,自身的价值也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最后我要感谢院领导给了我这个宝贵学习机会,使我有了诸多的体验和感受,它将渗透进我的思想,使我更有信心带领我院的ICU我将不断的汲取新的思想及技术,永远前进,向着最高峰攀岩……

2.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二

一、参与式培训活动的问题及分析

考虑到参与式研讨活动是本次培训的重要组成, 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访谈和现场观察, 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 对参与式活动认识模糊

在与多名教师交谈中, 发现部分学员甚至是培训教师对参与式活动概念认识不足。其中, 来自兰州的省级高级教师张老师的回答具有代表性, 发人深省。

“在我上师范的时候, 学校校长专门到英国学习了一年, 回来后给我们讲合作学习, 就是现在这种大白纸的形式, 不知道现在怎么又把这叫参与式活动了……”

“有一次, 省电教馆让我录了一堂关于人物描写的作文课, 录完后, 师大教授点评说这节课就是参与式教学活动课, 其实我对它也不是很清楚……”

不难看出, 教师对“参与式”的概念还认识不清, 将参与与合作混淆,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对教学中使用参与还是合作感到迷茫, 值得教育培训者静心思考。

2. 参与式活动设计过于单一

不少参与式活动缺乏合理的设计, 流于形式, 被定义为“合桌子”。过程变成了“分组研讨、白纸记录、专人汇报”的固定模式, 活动僵化, 容易造成学员对参与式活动理解的偏差。如何摆脱僵化, 设计新颖、合理的活动, 需要培训者改变观念, 更新知识,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培训者无法有效引导活动

培训者缺乏临场指挥能力, 不能调动课堂气氛。开展的参与式活动, 尽管形式新颖, 但学员投入不积极, 学员普遍认为发言的都是固定的的那几位“明星”。这在一定程度反映出培训者没有考虑到活动细节的安排, 或活动设计存在偏差, 没有给不善于发言的学员提供机会。另外, 也显示出部分学员内心的想法, 认为自己没有别人说得好, 不善于在这样的场合下发言, 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明星”。在这里, 培训者对氛围的营造、课堂的驾驭、适当的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4.“主讲——助讲”模式形同虚设

“主讲—助讲”模式原本是本次参与式研讨活动的一个亮点, 希望通过主讲与助讲在活动中的互动, 引导学员学习。在参与式活动中, 二人要沟通充分、配合默契, 像娱乐节目中的男女主持人一样, 互相搭词完成活动。但这种模式在活动中没有真正实现。表现为主讲就是“主讲”, 而助讲形同虚设, 只是坐在最后一排听课, 成为活动的旁观者而非引导者。究其原因, 王老师的一席话道出了缘由, “我和主讲教师只是在培训前见过一面, 直到上课还不清楚任务, 到活动时才知道他要做什么。”由于沟通次数少, 致使助讲无法明晰主讲的活动意图。在今后的培训活动中, 应该重视和提倡合作意识, 变“主讲—助讲”模式为“双主讲”模式, 共同设计、组织、引导并完成培训活动。

5.“观摩—讨论”难评价

以“观摩—讨论”的形式, 听省城的优秀教师上一堂公开示范课, 活动组织者的初衷是好的, 效果也挺好。虽说学员都评价课上得精彩, 开阔了眼界, 但活动形式过于单一。学员评课往往是表扬多, 批评少。接受培训的学员都是本省、本地区的骨干教师, 作为观摩示范课单一的评价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 评价只是一个单向的、缺乏互动的过程。

上述问题, 可以通过变“观摩—讨论”为“合作设计—集体讨论”的方式。将学员进行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各小组自行选取一堂课, 成员共同设计, 组长分工明确, 并由小组内的一名或多名优秀教师共上一堂观摩课。之后, 展开3 6 0度评价, 以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大家评、学生评的方式展开。不仅使参与式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员心中, 也使学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 反思与改进课堂教学。

二、成功案例

参与式活动的核心是“人人参与”, 强调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途径, 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参与监测的学习, 体现为“老师动”、“学生动”、“课堂动”。具有开放性、双向性、趣味性、操作性, 监测评价的及时性、创新性等特点。

在下面的两个成功案例中, 培训者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 引导和鼓励参与者积极投入活动, 在活动中唤醒参与者的主体意识, 虽然采用的方式不同, 但异曲同工, 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广大培训者借鉴。

案例一

在“体验参与式学习”中, 靳健老师没有采用传统的“桌子围圈、白纸上墙”的模式, 而是从游戏开始, 先展示活动1:“兴趣思维活动”。介绍常见的几种自然界存在的相关关系, 然后, 出示了几组由易到难的材料, 请学员们上黑板画关联图, 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活动2:“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由两个环节组成。环节一:听写成语。通过听写加强学员对成语的理解, 通过互问、自查使学员对生僻字有了更深刻认识, 加深了学员对文字的理解, 同时也为第二个环节的实施埋下伏笔。环节二是说出上述成语的出处典故, 学员们踊跃发言, 各抒己见, 在共同的经历下, 完成知识共享。活动3:“画中读诗, 诗中读画”。出示图画, 请学员用诗词来介绍图画表现的内容, 激发深度思考。之后, 靳健老师适当地加以点评, 调动课堂气氛, 使现场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令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不再枯燥乏味。靳健老师根据学员们的学科特点、年龄段来设计活动, 真正体现了参与式学习“在平等参与中唤醒主体意识, 在社会对话中张扬创造个性”的基本理念。

案例二

在“参与式语文教学活动设计展示研讨”中, 王致辉老师采用“问题展示、分组讨论、汇报补充”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具体流程是:自愿结合组成小组。培训者在投影上出示一幅画, 让学员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的变化, 创设探究的情境, 然后在投影上出示需要讨论的三个问题选项, 要求各组任选其一进行回答。面对学员积极性不高、现场沉闷的现象, 王老师采取了游戏方式开展活动前的热身准备, 先通过“左手抓右手”游戏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 再通过“击掌传瓶”选出组长和记录员, 请组长上台表演, 让全体教师来猜其表达的成语, 活跃现场气氛。其间, 一名教师不会表演, 便自唱了一首《同桌的你》, 王老师随后和全场教师一起跟唱, 调动了所有学员的积极性。通过两个活动的合理安排, 充分调动了现场每位参与者的情绪, 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在汇报讨论阶段, 王老师对各小组组长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 如果组长不能找出本组两个“沉默分子”上台汇报, 就要亲自上台表演节目, 很好地解决了教师发言难的问题。在学员上台汇报前, 王老师总是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 鼓励汇报者大胆发言, 在每次发言结束后, 王老师都做适当点评。整个活动穿插游戏进行, 引导得当, 全场讨论热烈。学员们普遍感到学得轻松, 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关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 2002 (06) .

3.活动总结、反思文章 篇三

□ 校长:孙宝华

在学校团队精品课集中展示结束后,紧接着分语文、数学、综合三组进行了评课活动。其中,语文组的评课活动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按照从低到高年级的顺序由上课教师进行说课,代表五个备课组上课的五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阐释了课堂设计思路和意图,并简单的点出了上课后的感想和不足。按照活动事先通知,在五位老师说课后,由每个备课组的组长进行评课,每位组长都根据年段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课堂具体情境一一指出了本组所展示课例的优点,并蜻蜓点水、不疼不痒的说了一点本组所展示课例的遗憾。

参加完语文组的集体评课,我心中有一种失落的感觉,总感觉这样的活动少了一种气息。程序化的发言多,个性化的发言少;唱高调的发言多,有异议的发言少;结论性的发言多,讨论争议的发言少。教研活动应该是基于问题研讨的平台,应该是智慧碰撞和思想启迪的摇篮。活动后,我同主持语文组评课活动的陈主任进行了交流和反思,并吸取了主持数学组活动刘主任的经验,围绕学校即将开展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会”,我们一起和分管主持这项活动的崔燕主任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旨在改变教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逐步靠近教研活动的真谛,触摸教研活动的灵魂,营造浓郁的教研文化。

我们一起憧憬着理想的教研文化,期盼和等待着有思想有灵魂的教研活动。 “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会”随着崔燕老师的一节《城南旧事》拉开了序幕。那天,阶梯电化室里座无虚席,除了全校30位语文教师及没课的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外,还有县教研室教研员和来自乡镇观摩的同仁。低、中、高年级三节课外阅读指导课,飘着浓浓的书香呈现在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师生面前。三位上课老师,三位读书引领人,指引着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童话的世界,心灵的世界。

课例的展示只是活动的一部分,重头戏应该是依托三节课例所引发的交流研讨。初冬的夜晚让路上的行人裹紧了外套,但学校四楼阅览室里却是灯火通明,正在进行的研讨会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心里暖暖的。在崔燕主任发表简短的主持词后,第一位发言的是上课的陈老师。陈老师结合课例讲述了开学以来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以来的收获和思考,同时提出了在行动中的困惑和问题。陈老师的发言引起了身边许多同事的认同,尤其是同段老师的思考。崔主任没有让下一位上课老师接着进行说课,而是接过陈老师的话题,将讨论之“球”传给了参与活动的老师。在简短的思考后,崔主任随机点名两位同段的老师发言,以打破可能出现的发言沉默。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实践和思考,当你给了他机会时,他不会让你失望,毕竟他们都是作为全县最好的老师走进实验小学的。因为是基于问题的发言,因为是基于经验的交流,因为没有评价的羁绊,让每一位发言的老师无所顾及,因而,他们的发言是积极的,是真诚的,是自由的。随着活动的推进,研讨会的气氛由平淡转入热烈,发言之“球”开始在老师们中争相传递。如何使用课外阅读读本?如何吸引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如何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的使用读书卡?课外阅读课是否应该有基本的模式?……老师们结合三节课例提出了自己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又围绕以上问题进行着经验的分享和深入地思考。当每位老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时,他们似乎都成了活动的主角,每一个人的发言都是精彩的。积极的研讨让老师们一时难以从活动的氛围中走出,当两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离开会场的老师们还三三两两的讨论着未完的话题。

两次教研活动,两方不同天地。在反思中改进,在尝试中提高。我们认为:

1.问题是教研活动的主题教研活动因问题而研,没有问题的教研活动是形式的,是浮浅的,是零散的。上述第一次教研活动没有形成互动的氛围,吸引广大老师的积极参与,主要是说课者和组织者没有通过课例提出典型的问题和困惑,而第二次教研活动的成功开展,前提是在学校下发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活动的主题“课外阅读指导课”,讲课者同时借助典型课例提出了自己在日常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老师们思考和讨论提供了载体。因而,在每一次开展设计教研活动前,组织者应当首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所研讨的主题,最好提前将活动的主题和研讨的问题放给参加活动的老师,让每一位老师带着思考的成果、探索的经验和行动的困惑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

2.让教师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上述第一次教研活动中,发言的教师学校已提前通知,因而绝大多数老师不需思考只带着两只耳朵听就行了,而第二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鼓励每一位老师带着对活动主题的思考来参与,并要求人人发言。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合起来我们就有两个思想。教研活动应该是教师经验共享、智慧碰撞、思想激荡的平台和摇篮。我们应该鼓励老师们带着思考的成果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仅仅充当活动的倾听者,当我们把研讨发言的机会放给老师时,相信每一位老师都不会让我们失望,那时,老师们就不会再望“研”兴叹,而是积极期待着每一次教研活动的举行。

3.主持人是教研过程的调控师教研活动的开展虽然是可以预设的,但在具体进行时,有时会出现发言的冷场,发言的霸权,或者发言离题等情况,影响整个活动的有效进行。因而,主持人要提前针对活动的主题和问题进行调研和思考,根据现场情景,努力做好活动的调控,既能将讨论之“球”及时抛给参与活动的老师,又能随时准确地接过发言老师抛过来的“球”,同时艺术的随机的处理教师发言中的“歪球”。

4.变“秧苗式”为“圆桌式”排座细节决定活动的成败,教师参与活动时的排座情况也影响着交流和讨论的质量和效果。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采取传统的“秧苗式”坐法,不利于教师们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而第二次教研活动,我们按照“圆桌式”落座,让老师们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将挡在主持人、老师们之间的一面无形的“墙”拆除。

5.淡化对教研活动的评价因为第一场“团队精品课展示活动”纳入学校教研组评价和教师教研教改中,所以评课时,不论是上课教师,还是评课教师,都不想自我指出本组精品课的问题,更不想明显地点出其他教研组精品课的缺点,因此,出现了活动中优点多多、问题不疼不痒的发言。而第二场“课外阅读指导课研讨会”的举行,没有评价的功利色彩,只是本着经验交流和问题研讨的目的,因而老师们发言时的心情是放松的,是自由的,活动所呈现出的气氛是热烈的、是和谐的。

水波平静的教研之水是难以触动老师们心灵的,只有涟漪荡漾的教研活水才能洗礼老师们的思想,激荡老师们的智慧,激发老师们的研究热情,那时,教研活动才会走进老师们心灵,他们才会寄予教研活动以美丽的期望和幸福的等待,教研活动才真正成为助推教师自觉成长和专业发展的平台和摇篮。

(孙宝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验小学校长。)

4.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反思与总结 篇四

通过十几天紧张的学习,我对物理课改有了深刻的认识。我的指导老师、班主任给予我具体高效的指导,视频课例、专家研讨、老师现身帮教,使我收益匪浅。对课改我充满了信心和憧憬。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物理教学要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

1、关注学生必备的物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索质,不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事实、慨念、原理等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物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避免向学生传输说教式的、纯理论性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的是“对生活有用的物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物理”,使学生的观念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去获取与生活密切关联的信息,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分析、加工这些信息。

2、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物理需要

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求的多元性。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掌握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思想动态,运用联系生活、启发兴趣、淳淳善诱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索养。由于教学对象是对物理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主动性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对他们进行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他们求知欲和探索欲。

3.整合教学技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实施课程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具体要求。探究的方式多样,如发现、过程、规律、质疑、挑战、拓展等形式的探究,教师应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技巧,运用优选的教学技巧创设良好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实践,达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成效。

4.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习

5.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五

有李镇西老师的首席弟子李迪老师亲自授课,更有民主教育的大师、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躬亲示范。在众位大师面前,我才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渺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众位大师的先进理念让我耳濡目染,犹如春风细雨悄然走进我的心灵。

一、走进蓉城、体验武侯

走进武侯实验中学的这几天,我们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震撼。若大的校园一尘不染,整齐干净。升旗仪式上的经典诵读,林荫道下的古诗文、英文的书写展示,小路两旁竖立的名人警句,凡人真言,都让校园中溢满了书香气息和人文色彩。

信步武侯中学校园,教师的文雅,学生的礼貌,师生关系的融洽让人折服,整洁、高雅、和谐、完美的校园环境使人钦佩。对于武侯实验中学的关键词我总结为“幸福”“尊重”“和谐”,这也是其“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最好诠释。校园内无处不体验着其追求的民主高效的蓝图: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验平等、重视法制、倡导宽容、讲究和谐、激发创造。

武侯实验中学的教师是幸福的,他们的幸福源泉是什么?源自近乎完美的校园内小环境,不管外界的喧嚣和嘈杂,校园里是一片净土、一片乐土。源自能与教育大师共同努力,一个榜样的力量不仅是带动全体,更让每一个人感到自豪。源自那一句校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校园文化的建设让每一个老师找到了幸福感。

二、大师熏陶、启迪非凡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好的班级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班主任队伍、提高班主任整体水平,如何成为一名富有智慧和魅力的优秀班主任,一直是广大校长和班主任极为热衷、极为关注的话题。

当代“教坛明星”、“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班主任。20多年的教育实践,处处的“民主与爱心”,承载着一位班主任最优秀的境界。且教且读且思且写,从1982年大学毕业起,李镇西一直是以这样的姿态行走在教育界的关注里。

李镇西的班主任教育是理解和爱的教育。培训伊始,李镇西校长悉心给大家讲解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李校长从情感、思想及智慧的角度作了题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的专题报告,并且与我们分享了班主任工作的五个小技巧即:新学期开学时给新生一封真诚的书信、随身携带的一个微型照相机、与学生分享的一篇感人小说、班级里的一份公共财物、一张陈年照片反应出来的一颗童心。同时李校长还假设了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一些突发事件以激起我们的机智反应,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操作性很强的“战术”。

很多人都把李镇西20多年的班主任实践概括为几点,而这也成为很多班主任的行动准则:第一,做班主任一定要敏锐和敏感;第二,比管理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第三,引导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第四,要通过日常教育细节培养共和国的公民,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还有追梦书生郑立平老师《做一个聪明快乐的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在我们的身边,抱怨的声音总是多于快乐幸福的声音,抱怨工作太累、收入太低、抱怨学生不听话、抱怨领导不体恤民情……诸多的抱怨,让我们变成了“怨男怨女”,又何谈快乐幸福呢?郑老师的精彩论述,让我如梦初醒。虽然我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快乐面对。郑老师曾用一首诙谐幽默的打油诗,形象生动的概括了老师工作的艰辛。(课件出示)内心的焦虑挣扎与工作的繁琐我让我们感到工作的忙乱。“忙”“恶”,当我们的身体、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时,我们就会有“恶语”“恶行”就会变成“恶人”。其实,如果把不痛快当作常态,那就只能早老甚至早死。我们的学生就像孙悟空,我们要做法力无边的如来佛,把顽皮的猴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我们的学生又像懦弱无能的唐僧,要靠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我们去拯救。要想改变学生,首先要提升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状态,让自己变得轻松快乐,只有我们的孩子在批评之后还尊敬我们。我们快乐,学生就快乐。自己快乐了,才能快乐别人。我们把自己看做一朵花,我们所到之处就是一片春花。我们投身教育,就嫁给了教育,如果不想离,就要轻松快乐的过日子。快乐轻松是自己找来的,对待学生要有一颗“花苞”心理,用期待的心理等待这他们去开放,早开、晚开、开大、开小,他总是美的,各有各的风韵美丽。如果你把学生当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你就是老魔鬼;如果你把学生当作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你就是快乐天使。幸福,是教育的终极价值。作为教育者,特别是作为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的我们班主任老师,理应是幸福的播种者。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身体必须体验着幸福,我们的眼睛必须欣赏着幸福,我们的语言必须哼唱着幸福,我们的内心必须充溢着幸福……

否则,如果你不是欢乐地却厌恶地工作,那还不如撇下工作,坐在校园的门边,去乞求那些欢乐地工作的人的施舍……你若是怨望地传授着知识,你的怨望,会在知识里滴下悲伤、愤怒、紧张、焦虑、痛苦、恐惧、憎恨的“毒液”。

教育总绕不开人的心灵。一个教师不经过班主任的锤炼,很难走向成熟,更谈不上优秀、卓越。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一个感受不到教育幸福的教师,绝对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感受不到教育幸福的班主任,留给学生的大都只是痛苦。

生活是心能触摸到的爱情,工作是眼能看得见的热恋。班主任自身的成长犹如一条铺满鲜花的山间小路,虽然崎岖,但充满变化、惊喜,是幸福的;班主任的工作好像一个装着各种日常杂货的万宝囊,虽然纷繁,但孕育着创造、成功,是幸福的;班主任的生活恰似一瓶上等品质的鸡尾酒,虽然浓烈,但多彩、丰富,是幸福的……班主任,就是世界上唯一能整天与无数笑脸相对的幸福天使;班主任,理应成为播撒幸福种子的痴情农夫和编织幸福梦想的快乐王子!

三、体验培训,反省自我

参加工作十三年了,在工作中,总是跟着感觉走,自我感觉也很好。一个很烂的班级带得转变好大,学习成绩在逐步提高。这一切都让我很自信,很骄傲.因此,认为我不比别的老师差到哪里去。听了李镇西老师、郑立平老师和李迪老师三位教育专家的报告,我才幡然醒悟,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也可以说是孤陋寡闻,一个没有见识的人。我为我的无知感到羞愧。

聆听了李老师的报告,觉得李老师确实有水平,确实够细心。能够在工作之中找到这么多学生事例,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年纪这么大了还能保持一片童心。让我佩服,崇拜之心油然心生。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如此的先进和科学。在李老师在理念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人性教育。何谓人性教育,就是爱心教育或者说李老师说的“用心灵赢得心灵”。在《做最好的班主任》当中,李老师用一个个鲜活、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民主、平等的。要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作为老师一定要付出真挚的爱心。这种爱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如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爱”。对于什么是这种真诚的爱心,李老师用一个个事例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一旦你用爱心、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一切教育活动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是报告会上说对班级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听来真是大开眼界。一个面部被火大面积烧伤、心里极度自卑的女孩能在李老师的感召下,走出心理阴影,走上讲台演讲,真是很了不起的。听了这样的例子再对比着自己的教育。才知道自己的落后,“对后进生要惩罚,但不是体罚。”这是李老师的原话,李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是我能做到吗?对于后进生,我是怎样对付的呢?我还在用粗暴的方法,落后的方法。学生表面上服从了,但是不能在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就更佩服李老师了。

对于教育家的李老师,我羡慕无比。羡慕李老师,运气总是那么好,每一批学生都那么好;也羡慕那些学生,有那么好的老师,怪不得有学生哭死哭活都要到李老师这个班就读;更羡慕的是李老师那满腹的才华。每天早晨5点钟吹不着了就起床写作,每天至少字,几十年如一日,写成了一本本教育专著。再看看自己,文笔是那样的拙劣、稚嫩。李老师就是那样一位平凡但无限真诚的老师和朋友。

在以后教育工作岗位上,我虽然不能成为李镇西老师那样的教育名师,但是我会以他们为榜样,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做一个轻松快乐充满智慧的班主任老师。

6.六一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六

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孩子们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穿着新衣服来到教室。整个老师都充满了喜悦。教室由家庭委员会的家长装饰,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到处都是气球和丝带,反映出孩子们兴奋的小脸。

一、演讲。

龚的母亲,计生委主任发表了讲话,鼓励孩子们进出,并给他们带来了自己烤的饼干。在我的发言中,我把殷切的希望寄托在队员身上,希望队员们在群星的火炬下好好学习,好好锻炼,用优秀少先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把家里的每一件事都做好,把学校的每一节课都做好,把每一份作业都做好,把胸前的红领巾做得更生动,不断给它增添光彩!

二是开展文艺人才表演

为了迎接“六一”节的到来,我们学校为每个班准备了两三个节目,参加学校的文艺人才活动。目的是为了活跃节日的气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让他们得到一个自我表达的舞台。

我们班的节目丰富多彩,非常精彩,年轻演员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六年级学生李小梅感谢老师们六年来无私的关怀和奉献,并满怀激情地发表了毕业演讲。四年级学生傅、傅婉倩在去年的过年活动中有过一些心得体会。这一次,几个小家伙居然把儿童剧《美丽的珍珠项链》换了,导演,安排,演出。傅婉倩把这个调皮任性娇滴滴的小公主演得十分传神。顾乃近等同学用文字《揠苗助长》改编的情节剧也展现了孩子的才华。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展示故事情节的起伏。从人物的表情、动作、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对剧本了解透彻,把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陈开的玩笑1 1=?并将活动推向高潮。赵红滑稽的动作和生动的演讲逗得小观众大笑。笑话,一个快乐的代理人,在6月1日给全校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还有合唱、团唱等节目也很精彩。同学们自发组成的红领巾队表演的小合唱《爸爸妈妈听我说》和《红领巾飘起来》最后变成了集体合唱,把班级庆祝活动推向了高潮。

快乐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虽然我们的孩子很幼稚,表演不如专业演员,但他们是我们逸夫小学所有老师心目中最好的,因为他们敢于在舞台上展示自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在未来,我们还将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展示风格的舞台,让逸夫学子更大胆、更慷慨、更自信地学习和生活。

7.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七

一、情景体验反思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我园入职新教师的不断加入,给幼儿园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新教师有激情、热爱孩子,然缺少的就是“怎样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的经验。尤其是在初上岗的时期,“怎样进行反思”成为她们胜任工作的一大困惑。因此,对于新教师群体,学会反思,写好反思,化反思为动力是促其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然作为老教师在检查指导过程中,我发现新教师写的教育教学反思比较浅显,在记叙时也常找不到核心和问题要点,很多时候停留在“教育实录+简单评价”的模式套用上,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缺乏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办法。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还不够。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尝试以一种新的反思方式——情景体验,让新教师通过体验,找准反思点,深入理解反思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并将反思的实效迁移到更加复杂的教育情境中去,在反思中获得专业成长。

二、情景体验反思的特征和操作流程

所谓情景体验反思,即以教育案例为载体,通过创设情景,让教师模拟案例中的角色,在表演过程中体验角色的心理和感受,并通过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互助交流进行深入剖析反思,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实现经验共享。它具有两个特征:

1.协同性。即变个体的自我反思为群体的协同反思。我们常见的观察反思往往是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味埋头与自己对话,而不顾及与外界的对话,很多时候会禁锢自己的思维。而情景体验是从寻找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切入口,引导教师分析案例的价值,找准反思点,然后协同制定方案,通过角色体验人物的心理,最后进行观点碰撞和智慧的交锋,形成经验和对策,实现案例共享,以此指导改善教育行为,从而达到个体实践性知识和群体智慧的提升。

2.主动性。情景体验特别注重调动参与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如大家对案例多层面、多角度的阐释,开放、自由的讨论;对每个人经验的利用以及培训者对受训者提示性和引导性的自我参与活动、自我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搜集材料、编撰新的案例等,充分体现了参与者主体地位和对受训者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受训者发出强烈的主动学习愿望。

(1)寻找案例、确立主题

问题意识是教师反思成长的必备条件。我们从寻找典型的案例为切入口,找准反思的问题要点。首先我们要求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养成“观察记录”的习惯。每位教师每个月做好2~4个观察记录,可以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困惑问题等相关的事件。然后在小组范围内交流、筛选。所选定的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时代感,能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或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2)重构故事、再现情景

案例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决不是简单纯粹的实践情景复制(实录)。案例的可取性在于它应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开,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些戏剧的冲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时空特征,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人员对象的情感、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因此,为了突出案例的主题,增强其典型意义,提示研讨的重点和焦点,我们从描述故事开始,对“原型”作适当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主持人:你再把这个故事详细地讲一下,看看案例的什么地方还需要调整和完善的?

教师1:奶奶送孙子小A来幼儿园,反复叮咛小A要听老师话,抱着小A迟迟不愿离开。在教师示意下,最后无奈地跟小A说了声再见。奶奶先是在门口逗留了一会,后来躲在窗外。忽然,小A哭了起来,奶奶疾步冲进教室,抱起自己的小A,连哄带骗,心疼得不得了。一转身,对着小B大声呵斥:“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乖,欺负人啊!”……

教师2:因为故事的主角是奶奶,因此奶奶当时的动作和表情尽可能表现得突出一些。比如,在发现小A哭之前,奶奶的心情是怎么样?在窗口被老师发觉后她的表情又是怎么样的?

教师1:对,我想起来了,奶奶看到小A和同伴一起高兴地玩,她一边看一边在抿嘴笑。出门那时候,一步三回头,那个恋恋不舍呀!

教师2:可见奶奶是多么不放心,对小A是疼爱得不得了。那么老师呢,老师什么时候出现的?

教师1:老师这时候正在帮小朋友解手,听到哭声就过来了。奶奶指着小B对老师说:“这个小孩子欺负我们小A,我在教育他!”小B已被吓着了,一脸的委屈。

教师3:我觉得老师在这个故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要转变家长的做法,首先老师要摆正态度。所以老师怎么做怎么说的都要详细记录下来……

通过讨论,大家明确了要把“奶奶不放心小孙孙,趴在窗口偷看,当看到小孙孙受到委屈,怒气冲冲地冲入教室,当着老师的面,批评别的孩子……”作为故事的主线,其间与教师的对白,与家长的谈话都为反映“奶奶”的性格而服务。通过故事的重构,也使新教师明确了写观察记录和教育案例的重点和要点,对案例的再现有了更深的理解。

(3)角色体验、剖析反思

角色体验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的,由于表演是以一个团队为单位进行的,所以对故事中的人物要进行具体分工,首先根据人物的形象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角色,然后在表演时体验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引发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主持人:现在来说说你表演这个角色时想到了什么?

教师1:我扮演的是奶奶。小孙子胆子比较小,刚刚来幼儿园,家长不在身边,担心他有事情讲不清,老师也比较忙,有时候也会看不过来。看见小宝贝哭了,我心都揪起来了。恨不得帮他去讨个公道。有些小孩是比较调皮的,大人厉害点,小孩子就不敢调皮了。

教师2:我扮演的是小B。奶奶冲进来批评“我”的时候,心里委屈极了:人家有奶奶护着,多希望老师帮帮自己呀!

教师3:我扮演的是老师。当奶奶进来批评别的小孩时我很反感,但是想想奶奶这样做也是出于爱自己家的孩子。可能对我们不放心吧,毕竟是刚入园的宝宝,而我又很年轻,怕我没经验吧。

主持人:所以你怎么做就很关键了,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件事情,可以帮助你在家长面前建立诚信,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教师们融入故事情景,积极愉快地投入表演。并唤起起深切的情感体验,通过剖析反思,自觉地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和理解,从理智上去重新认识情境中的问题,颇有获益。

(4)经验共享、行动跟进

情景体验的目的是引发教师的深入反思,解决实际问题。将一些模糊的认识和感悟化为具体的实践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于是,每次情景体验时,让教师们谈谈对问题和现象的理解;情景体验后,说说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共同总结经验,撰写心得,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

主持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教师1:奶奶的偷看行为归因于对教师的不信任,对初入园宝宝新环境适应的担忧和顾虑……

主持人:你们说得对,看来对行为背后的的原因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奶奶这样做会给教师、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教师2:会影响教师的正常上课和教学。

教师1:孩子有奶奶撑腰,不能自己解决问题,会更加依赖和任性。

教师3:对于被批评的孩子也会感到委屈,以后不愿意和那个小朋友玩了。

教师4:这样很不公平,老师还怎么教小朋友互相謙让呀!……

主持人:那么,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教师3:教师应该及时出面,了解事情的经过,公正地评判幼儿的对错,使奶奶在情绪上得到缓解。

8.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八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欣赏各种各样的月饼,愿意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中秋节的课件、幼儿带来的各种月饼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你们猜猜看是什么?(月亮)

2、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月亮最圆吗?(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3、那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而来的吗?

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二、说一说

1、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我们和爸爸妈妈可以怎么过中秋节呢?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课件)

3、原来,中秋节的时候,人们可以做那么多事情来过节。中秋节的时候,最少不了的就是月饼了。今天小朋友也都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对吧,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月饼呢?

4、简单介绍不同种类的月饼。(课件)

三、分享月饼

1、今天有那么多各种味道的月饼,让我们一起听着好听的中秋节的歌曲,一起与好朋友分享你带来的月饼吧。

2、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中秋节活动反思:

孩子们最喜欢过节日了,,对节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中秋节还没到的时候,很多孩子们就在议论着“中秋的时候我要和爸爸妈妈做??”“妈妈给我买了许多好吃好看的月饼”等等。因此在中秋节期间,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中秋节美满团圆和喜庆丰收的快乐氛围。活动前,我们通过家园互动,请家长们帮助孩子一起收集了许多关于中秋节的资料,孩子们在这样的过程中,从多方面地如更多的认识中秋节。

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很积极地与同伴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我妈妈说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节日,很早很早以前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奔月以后,大家都很想念她,于是就选择在月亮最圆的那天拜月亮。”“中秋那天,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中国人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等等。在孩子们的讨论交流分享中,自己获得了关于很多中秋节来历的经验,也知道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孩子们在七嘴八舌中对中秋节的兴趣更高了。

此外,我们还通过集体教学活动,请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中,孩子们欣赏着音乐分享着月饼。

孩子们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还会自己在点心店里制作着各种各样的月饼。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开展关于中秋节主题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收集资料、集体教学活动、角色游戏等等多种形式,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传说以及一些民间习俗、民间的节日文化,并让幼儿进行了直接体验,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1.中秋节活动总结

2.社区中秋节活动总结

3.学校中秋节活动总结

4.20中秋节活动总结

5.中秋节亲子活动总结

6.社区中秋节活动总结精选

7.中秋节活动总结

8.企业中秋节活动总结

9.最新公司中秋节活动总结

9.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2020 篇九

【篇一】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唱响“我们的节日·中秋”这一主题,按照区文明办发出的《关于组织和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的》要求,我校于中秋节前,在全校广泛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中秋节主题感活动。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始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1.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晨(班)会等宣传教育形式,介绍中秋节的节日民俗,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普及中秋节知识。使学生知道中秋的来历和纪念的意义,深切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1-2年级主题:传唱优秀童谣;3-6年级主题:中秋诗文朗诵会。低年级由班主任或家长搜集关于中秋的童谣,中高年级搜集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唱童谣,吟诗咏句,通过诗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让学生阅读赏析、积累诵读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认真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队会活动。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为主线,利用好少先队两级组织和班级活动两个平台,抓住重大纪念日活动,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教育。中秋节前后,学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与中秋有关的主题活动。各中队利用星期一的班队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庆中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使同学们懂得感恩回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很好“感恩”教育,从而激发同学们去努力学习,用以报答父母恩情。这次的活动会让我们x的孩子们今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友好快乐地相处,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篇二】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了欢庆我国中秋传统佳节,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在德育处的组织安排下,我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许多关于中秋的古诗词,了解了中秋的来历和有关中秋的故事传说,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增强了我是中国人,说中国话,过中国节的爱国情感。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在了解,了中秋佳节的基础上,各中队以不同的形式分别开展了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猜谜语、讲故事、吟古诗、唱歌,使孩子们在了解中秋节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感受到中秋节时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情感。

各班利用班级微信群平台,为家长送去节日的祝福。同时,向广大家长宣传节假日期间,文明餐桌,不攀比讲阔,勤俭节约,提倡文明过节、节俭过节,低碳过节。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更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这些活动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篇三】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x实验小学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队会课上,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民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低年级开展了“弘扬美德圆中秋”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体悟举家团圆的幸福。中年级开展了“快乐体验暖中秋”活动,学生利用中秋节小长假给长辈送月饼,送温暖,并写下体验日记。高年级开展了“月儿圆圆画中秋”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篇四】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五月十五前夕。

三、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各班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对班上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进行中秋慰问活动,对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家庭进行慰问。

积极参与社区联欢、市里组织的中秋文化庙会、民俗文化展、中秋赏月等活动。

【篇五】中秋节活动总结与反思

为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活动,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讲团结、庆团圆、贺丰收”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主题,各班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名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民族精神代代传”志愿服务活动。师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向居民们宣传中秋文化、中秋习俗,弘扬民族精神,并为大家带去了中秋祝福。

3、各班出中秋黑板专刊。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10.培训活动总结与反思 篇十

摘 要:江苏省金湖县从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量投入。为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淮安市电教馆对金湖县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进行调研和反思,总结成果与不足,提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已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

关键词:教育技术素养;培养;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6-03

一、引言

江苏省金湖县从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以“省内有名、苏北领先、全市一流”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县教育发展由“全面普及、全面合格”向“全面优质、全面满足”推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大量投入,全县各校专用教室齐全,信息化装备配置到位,全县中小学“省合格学校”比率、现代教育技术覆盖率、校园网建设完成率均达100%,“三新一亮”、“六有”、“四配套”、“两项工程”等均通过省级验收。为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绩效,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淮安市电教馆以金湖县为重点,对全市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进行调研和反思,总结成果与不足,提出在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落实“十二五”“三通两平台”的核心目标和应用绩效,实现“十二五”教育现代化的整体目标。

二、调查过程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小学教学人员能力标准为依据,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为标准,以“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为指标,以金湖县为重点,考察全市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总结成果与不足,为制定创建教育现代化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规划提供指导。2013年8月,向淮安市辖四县四区县电教中心发放《2004年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统计表》,同年10月至11月,抽取金湖县农村小学7所,乡(镇)初中2所,城区小学2所,城区初中、高中各1所,由县电教中心组织各学校电教中心通过问卷星填写《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绩效及建议》调查问卷482份,回收有效问卷466份;从每个学校按不同学科年级随机抽取16人、分管信息技术校长1人、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信息技术教师)2人进行访谈。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训十年概况

金湖县共有中小学教师3083人,其教育技术素养培训始于2004年,十年来,金湖县共组织教育技术相关培训55次,接受培训教师共10560人次。其中,镇、校“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5027人次;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初级培训298人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培训3123人次,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396人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243人次;市教育局(电教馆)组织校园电视节目制作98人次,中小学网站建设与管理232人次,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174人次,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98人次;省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124人次;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信息技术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228人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340人次,其他教育技术相关培训179人次。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训以镇、校组织的校本培训为主,县级培训为辅,分别占培训总人次的47.6%、38.5%;培训内容在2010年前主要以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运用为主,2010年后增加网络技术、电子白板、教育电视等方面内容;通过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省市信息技术教育运用培训,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市、县电教馆(中心)组织信息技术送陪到乡、送陪到校67次,带动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

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训十年调查与分析

1.实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仍需努力

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2005〕5号)的要求,金湖县2007年起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为目标的培训,包括多媒体教室使用、课件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检索与运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等内容。2007年度市、县两级共培训213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自2008年始,启动镇、校组织的校本培训;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后,根据验收指标要求,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虽然接受培训教师共10560人次,人均3.43次,但仍有31.6%的教师没接受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由于许多学校派相同教师参加不同时间、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参训教师因多次重复培训有怨言,没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感到不平衡,基层学校对这一轮国家要求的、强制性并涉及每一个中小学教师发展的全员培训理解不全面。

2.培训有效提高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满意度调查中, 在“以往参加过的培训中,您认为什么类型的培训方式最有效”中,回答“面对面的课堂讲授”的占35.19%,“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培训”的占18.67%,“面授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占44.42%;在“您认为参加的培训对您开展信息化教学有作用吗”中,回答“作用很大”的占53.65%,“作用一般”的占44.42%,“没作用”的占1.93%。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在起步阶段(2004-2008年)采用面对面的“讲授+操作+自主研修”形式,讲授讲义和案例上网共享,2009年起启动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后,启动全员校本培训,特别是2010年淮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平台开通后,采用“讲授+操作+网络研修”模式,在提供大量培训资源基础上,提供专家咨询与答疑,开展网络研讨和交流,提升了培训效果。

3.经费不足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是按规定项目拨付的,因没有教师培训方面规定项目,往往需要培训时申请专项资金,虽然有的地方建议按中小学校教师工资总额2.5%的标准安排教师培训费用,但挤占、挪用现象严重。金湖县教师培训经费主要靠学校在公用经费中支出,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近年来生源减少,学校规模变小,公用经费少,有43.8%的教师是自费参与培训,学校承担培训经费的有49.36%,一般只承担培训学费和交通费,教师自身还要承担部分费用。近五年来,金湖县虽然实施了校际交流、校本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养工程,但由于没有专项资金参加全国、省级培训,教师无法接受高一级培训教育,滞缓了名师、骨干教师的成长。

4.培训内容关注信息化教学需求和发展

金湖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培训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7年前为第一阶段,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和课件制作三个模块,关注技术层面,注重信息技术普及与推广;2008年起,按《关于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要求,增加“意识与态度”“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这部分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成功案例的引入,授课形式简单,加上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足,培训效果不佳。

五、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后续培训的建议

1.要注重教育技术素养的全面培养与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同起来,以信息技术培训取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标准》中“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能力变成信息技术一个能力,导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目的、意义落空,[1]也是导致金湖出现有的教师参加过四五次培训,而有的教师师没培训机会的主要原因,因为有的校领导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就是要学新的技术,而教学中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就反复派同一批教师参加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以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为目标,信息技术能力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一部分,即使这部分也应围绕数字化教学课件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数字化教学评价等教学应用内容展开。[2]

2.注重培训效果调查,不断改进培训绩效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应体现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有效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上,体现在运用教育技术的技能与道德并创新教学运用的意识上,培训应关注受训教师的体验和感受,才能不断提高培训绩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许多教师建议:要加强培训工作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培训;精选水平较高教育技术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加强案例教学;搭建网络培训平台,制作基于网络的微视频课程,便于教师网上学习,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既要注重培训内容与教师教学实际的关联度,还要有后期的支持,建议建设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系统,组织教育技术专家、中小学教育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学科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后的远程支援团队,解决运用中的问题。

3.分学科分层次,构建学习共同体

目前的各种培训模式,大多以“理论+操作”,或辅以网络平台,或辅以虚拟实验,在大规模普及阶段有其优势,但由于漠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加上学员不分学科、不分年级,难以引入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应用案例,虽然有利于知识的系统传授,却不利于学员之间的情感分享和能力培养,不利于素养的后续培养。在中小学已经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构建“教育技术学习共同体”,形成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尊重、民主的交流氛围。在资源共享和同侪相长基础上,通过交流、协作、反思等远程头脑风暴,[3]例如根据学员的学科知识或所教学科,分为语文组、数学组和物理组等,再分为不同年级,类似学校的年级组一样,每组20-30人,并推选1名组长,组长可轮流担任,受训学员、授课教师和小组负责人为共同体的领导者,负责“共同活动”的组织、监督和指导。

4.借鉴英特尔未来教育等成功经验

英特尔公司早在1990年代就设立了教育创新项目(2010年起更名为“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项面向中小学教师(含部分职前师范生)的全球性教师培训计划,2000年在中国实施。[4]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满足我国教育现代化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既有面对不同水平对象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也有适合一般教师、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课程,也有校长和教育管理者参加的领导力论坛,既有传统的面对面的课程,也有基于网络远程学习和面对面混合教学的课程,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课程体系,项目采取教师对教师的方式,以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为主要培训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数字化教学观念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文继奎,杜杉杉,黄警钟.教育生态观视域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实践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研究,2013(6):71-72.

[2]荣亮,沈书生.有效沟通——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新视点[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6):74-76.

[3]周效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44-146.

[4]黎加厚.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国际化项目回顾[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88-90.

上一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西营小学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正能量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