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共10篇)
1.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一
大河沿中学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为了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我校根据吐地教传【2011】141号文件及我校实际情况制订的“防灾减灾活动方案”,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活动,全体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增强了师生的防灾减灾经验和能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掌握防灾减灾技能
为进一步提高全乡师生的防火减灾意识和应急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和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5月12日全校利用一节课时间全体师生积极配合学校领导进行避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中,全体师生都能服从指挥,听从命令,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学生反应迅速有秩序地按指定路线迅速撤离至操场空地。在撤离过程中,没有不安全现象发生。安全撤离后,校长对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和再教育。这次演练活动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师生实际应对和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火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多种方式进行宣传,让师生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各班以班会形式让学生们互相交流自救互救知识,探讨“地震、火灾来了该怎么办?”,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献计献策,使班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积极宣传。
学校利用5月9日升国旗仪式举行防灾减灾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并做了题为《加强安全教育,创建和谐校园》的国旗下讲话,做好宣传教育发动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在开展“安全教育日”活动期间,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标语等方式向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防灾减灾”宣传海报,各班学生一期安全墙报。
总之,通过这次防灾减灾活动,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们今后将多方面多渠道继续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使防灾减灾意识植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教育安全主管部门进行各种安全知识的宣传
学生们进行逃离事故现场的演习
迅速逃离了演习事故现场的学生们齐聚安全地带
大河沿中学
2011年5月18日
2.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二
近年来, 农业部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08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 扎实做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和产销衔接工作, 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认真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确保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大灾之后无大疫;在防御台风工作中,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完善相关预案, 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渔民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应对2009年特大干旱工作中, 及时启动应急响应, 全力推进科学抗旱, 为夺取夏季粮油有个好收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年, 农业部围绕防灾减灾工作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求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 落实责任。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 明确责任、落实任务, 坚持有灾抗灾, 无灾防灾, 警钟长鸣, 常抓不懈, 扎实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工作, 千方百计减少因灾损失。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 健全防灾减灾机制。要完善农业防灾减灾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制度和预案的落实;完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对各类灾害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会商和早处置;完善应急响应机制, 灾害发生后, 适时启动应急响应, 动员一切力量投入防灾减灾工作;完善会商机制,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 提前分析形势, 研判灾害发生发展趋势, 共同提出应对策略;完善灾情调查评估体系, 及时评估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损失。
三是加强科技指导, 全力推进科学减灾。要动员广大科技人员, 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 指导农民搞好防灾减灾工作。一旦发生灾情, 要及时组织专家力量, 特别要依托科技入户和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队伍, 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 根据灾害影响和受灾程度, 实行分类指导, 能保则保, 宜补则补, 须改即改, 应管尽管, 切实提高灾后恢复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是加大投入, 为防灾减灾提供保障。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 积极争取防灾减灾基本建设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要搞好救灾种子 (苗) 、化肥、柴油等生产资料的储备和调运。要充分发挥农机在防灾救灾工作的重要作用, 提高救灾效率。要加强渔港建设和渔船救生设备的配置, 增强渔船抵御自然风险能力。
3.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三
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干旱、低温冻害、洪涝、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对我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实践体验活动,有助于社会公众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了解应急避险常识,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对推动我省防灾减灾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以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为中心,以吉林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公主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全省各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植保站为分会场,以张贴宣传标语和技术展板的形式开展了“全省农业推广、植保系统农业减灾技术”专项宣传活动。按照《吉林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做好2011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5月9日~15日吉林省农业技术总站统一部署,以“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为防灾减灾日主题,在全省农业推广系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全省各级农业推广中心(站)、植保站等有关单位,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当地多发易发灾害风险隐患的实际,及时开展病虫情、墒情、苗情和农资供应等情况的监测和信息调度,并加强与水利、气象、农机等行业的会商,适时发布品种、种植、施肥、灌溉、病虫害等信息,同时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优势,采取现场讲解、树立宣传标语、发放技术资料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全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同时倡议各级农业推广单位,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营造了社会普遍关注防灾减灾,全民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近几年来,省农技总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两个理念,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省现有省级植保机构1个、地市级植保机构9个、县级植保机构60个、乡级植保机构669个,植保技术人员达2000多名。全省有各种农业防治组织1135个,工商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有327个,从业人员2.6万人。逐步形成纵向分级负责、横向联合协作的病虫防控工作机制。针对草地螟、亚洲飞蝗和水稻稻瘟病等跨区域迁飞性、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的特点和防控要求,成立了我省西部草地螟、中部玉米螟、东部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控协调机构,开展了信息共享、技术协作、责任明确的区域联防联控行动。针对局部地区突发性病虫害,各市县都科学地制定了应急防治预案,细化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重大病虫的蔓延扩散。全省病虫监测对象种类由14种增加到21种,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提高了5%~10%,水稻病虫和重大病虫周报已实现数字化,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在病虫预测预报方面,省站多次利用省电视台及时发布全省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趋势预报,40多个县(市)普及了电视预报,同时还广泛利用广播网手机短信等新闻媒体发布病虫发生、防控信息,提高了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2006~2009年,全省各类病虫害发生面积5.52亿亩次,防治面积5.51亿亩次,防治面积占发生面积99.8%,挽回损失167.5亿斤。为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保证农业生产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供稿)
4.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四
一、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1、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程胜
副组长:覃国新覃道清朱传宇朱德碧
组员:杨邦坤陈媛媛各班班主任
2、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精神。
二、“防震减灾”主题教育资料:
1、大力宣传
5月11日早晨,学校门前张贴出了“加强防震减灾,关注生命安全”等宣传标语。在学生、家长、教职工中进行大力宣传,增强人们的重视。
2、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
205月14日,全校各班组织召开了专题的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普及学生防震知识,切实提高应急避险潜力。
3、组织学生观看了防灾减灾的影片。
年5月14日大课间时光,政教处在小广场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专题讲座,提高广大教职工、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资料如下:
一是: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光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能够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方,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方,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务必冷静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三是:远离危险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持续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这次讲座不仅仅让师生们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同时,师生们也明白了fāshēng地震等紧急状况如何去应对。
4、开展全校性应急疏散演练
5.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五
一、开展一次专场宣传演练活动。5月12日组织开展“银盾—18”居民防空防灾疏散演习,通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宣传资料、知识竞猜、教授急救技能,进一步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居民的防灾减灾知识。
二、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指导国家级、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活动。其余村(社区)开展一次防灾减灾培训或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参与度,促进基层居民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三、组织一次学习参观活动。组织各村(社区)干部参观嘉善县防灾减灾教育实践基地,实地学习各类灾害的逃生方法,体验灾害模拟场景,参与现场灭火、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学习,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防护能力。
四、开展一次主题征文活动。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远离灾难,开启生命防护罩——纪念5.12汶川大地震xx周年”主题征文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五、组织一次进社区宣讲活动。组织县民防宣讲志愿者进社区宣讲,主要讲授防灾减灾的知识和技能。
6.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六
第一、要完善工作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果断应对。根据灾情的级别,要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按照自然灾害管理条例,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从一级到四级的响应机制,所以我们还要建立抢险救援和应急救助工作一般以地方为主的一体化救援救灾应急机制。同时民政部也视灾情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二、要完善灾害救助政策,推动地方科学合理地制定受灾群众的灾害救助标准,切实保障受灾群众能够公平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同时民政部也要适时商中央有关部门调整中央自然灾害的救助政策,切实保证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第三、提高我国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能力,进一步完善灾情的评估机制,要建立和提高救灾物资保障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自然灾害发生后,救灾物资,包括帐篷、饮用水、食品和衣被等这样的物资,对于保障灾区群众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加强救灾物资的储备能力建设。同时还要推动落实国家“十二五” 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工程的项目,特别是自然灾害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能够实现对灾情和救灾的决策、智慧、调度的信息快速反应和传递,进一步完善对自然灾害的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快速联动的工作机制。
第四、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畅通社会参与的渠道,完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和救灾的政策。另外还要加强对社区的灾害预警体系建设和社区的灾情风险评估,加强全民的减灾防灾宣传,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和素养。
最后一条,运用金融和保险手段来提高我国和公民的防灾减灾实力。要完善农房保险制度,扩大农房保险试点。现在已经有5300万间农房实行了保险,这些农户一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就可以得到政府补助给他们的一块,保险赔付一块,这样就可以迅速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 精选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学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防灾减灾周工作总结
★ 镇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 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总结
★ 医院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
7.配电网防灾减灾综述 篇七
随着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力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型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将破坏系统稳定、造成电网瓦解,导致大面积停电,给社会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而配电网直接联接千家万户,点多面广,配电网的故障虽不易酿成大电网事故,但是目前配电网抗灾应变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现灾变,容易引发大范围的配电故障,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城市的电力供应,其后果同样是灾难性的,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台风、冰雪灾等)有许多这方面的案例。因此研究配电网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课题。
1 配电网特点及现状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配电设备的故障直接影响用户的供电。配电设备遍布城市和农村的大街小巷,是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因此,当发生城市内涝、台风、地震时,配电设备往往会遭受波及。同时灾害造成的如树木、广告牌、建筑物施工的脚手架倒塌,也往往造成配电线路设备的损坏跳闸。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一般采用辐射形或环网开环运行,分支线路大都采用T接,配电网保护配置简单,馈线自动化(DA)覆盖面有限,从而馈线上的某个配电设备故障将影响整个分支甚至是整条馈线的供电。
相对于输变电工程规划设计,配电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再加上受市政建设要求迁杆移线和用户负荷发展的影响,配电网络结构与设备变动频繁,这客观上影响了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目标的实现。还有配电网的建设管理相对粗放,配电设备的制造门槛相对较低,同类设备厂家繁多,质量良莠不分,这些都直接影响配电网的整体抗灾能力。
2 我国城乡防灾应急管理的现状
城乡地区遭遇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导致灾害的因素包括大风、暴雨、地震、瘟疫等自然因素产生的灾害,还有人为或技术原因造成的灾害隐患,如交通事故、化学事故、大面积停电等。有关研究表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灾的损失越来越大,城市灾害管理已成为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城市对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设施和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城市中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都使得城市遭遇灾害时损失更加惨重。国家统计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自然灾害造成直接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可见灾害造成损失之重大。
目前我国城乡防灾应急能力依然脆弱,应急救助服务系统有多家,指挥中心众多,分属供电、供水、消防、交通、医疗救护等多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体制机构不同、网络难于互通互连、资源难于共享,尚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因此应急处置效率不高。配电网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防灾减灾也是城乡防灾的组成部分。因此,当地防灾体系的健全与否同样直接影响配电网防灾减灾能力。
3 配电网的防灾经验借鉴
3.1 日本配电网防灾经验
日本是一个地震、暴雨、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67人死亡,经济损失3万亿日元。配电设备受损7566处,其中,电杆4227基(倒塌88基、倾斜4139基),与电线关联3339处(断线占105处);2016年4月14日,日本熊本连环发生里氏6.2级以上地震,造成49人死亡、2325人受伤,大面积水、电、气供应中断,累计5所配电变电站、259回配电线路停止运行,电杆及架空线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损、断杆及断线等,经济损失约4.6万亿日元。九州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出动3600名人员、162台移动发电机参与抢修工作,仅用7天时间,完成辖区内所有配电用户复电工作,图1所示为本次地震停电用户数。
日本政府、学者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综合防灾治灾管理体系,加强防震抗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
1)根据抗震性能对电力设备进行分类,其中配电设备为第二个类别,明确规定,该类设备一般地震作用时不能出现功能障碍,在大地震情况下,不能发生大面积长期的供电中断,应有可替代、多重化的综合设施以确保配电系统的功能。
2)健全防灾抗灾管理体制,根据应急管理的特征,将防灾抗灾管理体制可以分为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3个阶段。
3)利用配电用户侧微电网运行作为就地安全电源,对重要用户及时进行供电,有效保障用户和居民能源供应。
4)推广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迅速收集纷繁复杂的关联信息。
5)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如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四大电力公司关西电力、九州电力、中国电力和四国电力加大核电站防灾力度,联合实施防灾演练,以不断提升防灾应急水平。
3.2 台湾配电网防灾经验
台风、暴雨是台湾地区重大自然灾害成因之一,每年有3~5个台风影响台湾。强烈的风势夹带大量的雨水,给电网安全带来巨大影响。2015年8月的“苏迪罗”台风造成台湾地区累计停电439万户,台电公司预估损失超4.6亿新台币。2016年7月8日,17级超强台风“尼伯特”正面袭击台湾,造成54万余户电力中断,其中,台东受损严重,配电倒断杆187处,电杆倾斜69支,断线超过300处、变压器损坏24台,损失惨重。另有部分道路塌方、路基流失等,加大抢修难度。台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抢修,以优先修复政府、医院、自来水供应等民生设施为主线,依照从电源首端逐步往末端顺序陆续修复,仅用一天时间,复电率就将近98%,图2所示为台湾“尼伯特”台风配电抢修现场。
迫于常年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台湾地区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1)鉴于台湾地区多丘陵,暴雨天气下易引发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建立山区笨重器材(如电杆、变压器)储藏地及可供救灾的直升机降落场。
2)加强与政府及其他部门联动机制。如向道路主管机关及地方政府申请提供协助,抢通或移除受灾产生的障碍物以加快复电步伐,必要时申请军用直升机。
3)加强新闻传播,倡导民众强化防台准备,防范树木、招牌、广告物等掉落损坏配电线路,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4)配电装置的差异化。濒临海边及空旷地区迎风面的杆线,改造实现杆线地下化;穿越林木区的线路,考虑使用架空电缆、密封型变压器等。
4 提高配电网防灾应急的有关措施
防灾应急是一项系统工程,配电网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促成政府部门组建成立协调统一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必须具备合理的配电网架规划与布局,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等等。
4.1 成立协调统一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
建立政府、电力部门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企业及用户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机制,可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如经信委牵头成立协调统一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公安、消防、交通、环保、绿化等协同合作,如福建省政府就在经信委成立供电应急协调办公室,成员由上述的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力公司组成,统一协调处理供电应急事项,成效十分明显。同时,加强监测预报,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形成气象、地震、环保、国土和水利等部门沟通与联动机制。
4.2 制定防灾预案
城乡配电网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关系公众利益,必须从城乡安全稳定的角度,重视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因此,一方面必须预案先行,预案必须与政府及重要社会设施的管理部门联动,同时每年要对预案进行滚动修编,并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业务人员抗灾害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应提请政府将配电网防灾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中,加强对公众的应急教育和参与意识。
4.3 采取差异化设计,适当提高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
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灾变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选用配电设备装置。如沿海台风地区应优先选用绝缘导线、地下电缆;注重“微地形”的问题,在风口地带适当提高线路设计风速的取值,以避免台风引起倒塔事故。又如在有水患的地区,应适当提高配电室地坪高程,选用全绝缘的材料设备等。
4.4 配备应急保安电源
城乡重点部门和单位如城市供水、新闻媒介、金融、医院、政府机关等,要各自配备应急保安电源并做好日常维护,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供电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发电机组,适应灵活应急。
4.5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防灾应急的作用
2008年初福建电网遭受严重冰灾的几个县级电网,其先行恢复供电都是依靠当地的小水电机组送出,进而组成小网运行,甚至供应整个县城,如三明市的建宁县城,就是依靠本县的8座小水电站(最小装机为0.4MW,最大为5MW)形成小网运行恢复了电力供应,持续供电1个月。因此,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防灾应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另一角度看,在目前大容量机组的电源发展的同时,电源的分层分压接入对一个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防灾应急也是十分重要的。
4.6 科学有序的防灾应急处置
按照灾前监测预警、灾中应急处置、灾后有序抢修3个阶段。在灾前预警阶段除了对配电网进行全面巡查加固和必要的物资、装备储备外,应与地方气象、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预测预警联动,掌握灾害动态发展情况;灾中应急处置重点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受灾的配电网进行必要的隔离,对防灾应急指挥场所、重要负荷提供必要的供电应急支援;灾后抢修阶段首先必须组织全面巡查,掌握配电网的灾损情况,依序以有影响民生用电、灾害抢修指挥机关等重要用户、变配电所、配电主干线、分支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接户线为原则,分线分片组织抢修力量进行抢修复电。
4.7 作好配电网防灾变能力的评价
配电网防灾能力如何,必须成立专家组定期进行科学评价。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城乡灾害管理预案及灾变趋势;配电网防灾变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配电网年度运行指标实绩(如可靠性、故障率等);应急保安电源的配备及管理状况;重要地区、重要用户的供电设施装备状况等等。通过评价,提出存在的风险及主要薄弱环节,明确下阶段提高配电网防灾变能力的方向和措施。
5 结语
配电网的防灾能力的提高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还涉及城乡社会应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课题,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抗灾经验,结合近几年来作者的亲身经历与体会,总结提出相关措施,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摘要:配电网抗灾变能力普遍较弱,一旦出现灾变,容易引发大范围的配电故障。文章对配电网的特点以及我国城乡防灾应急管理现状进行概要阐述,在借鉴日本、中国台湾配电网的防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制定防灾预案、采取差异化设计、配备应急保安电源等配电网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最后指出配电网防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在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配电网,防灾减灾,应急措施,防灾经验
参考文献
[1]Tianyou LI.On disaster mitig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C]//CIRED,Turin,2005.
[2]李天友.提高城市电网防灾应急能力相关措施的探讨[J].供用电,2014,31(4):30-32.LI Tianyou.Discussion on raising the city's power gri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lated measures[J].Distribution&Utilization,2014,31(4):30-32.
[3]曹伟,周洋毅.国外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借鉴[J].城市环境设计,2008(4):6-8.CAO Wei,ZHOU Yangyi.Study of disaster precau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foreign megalopolis and enlightenment[J].Urban Environment Design,2008(4):6-8.
[4]谢强.电力系统的地震灾害研究现状与应急响应[J].电力建设,2008,29(8):1-5.XIE Qiang.State of the art of seismic disaster research and emergency respons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08,29(8):1-5.
[5]薛禹胜,肖世杰.综合防御高风险的小概率事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8):1-11.XUE Yusheng,XIAO Shijie.Comprehensively defending high risk events with low probabilit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1,35(8):1-11.
[6]腾苏郸,宫一玉,张璞.国外典型大停电事故分析及对北京电网启示[J].电气应用,2015(A1):490-493.TENG Sudan,GONG Yiyu,ZHANG Pu.Analysis of typical large power outag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Beijing[J].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2015(A1):490-493.
[7]Tianyou LI,Juanjuan LI.Analysis of icing accident in south china power grids in 2008 and it's countermeasures[C]//CIRED,Prague,2009.
8.防灾减灾中国去向何方 篇八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汶川地震一年来,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根据各自职能,针对汶川地震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紧紧围绕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做了大量工作。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民政部在防灾减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根据《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防灾减灾规划,民政部组织编写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防灾减灾设施和能力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为加强国家级灾害风险项目建设,民政部组织编制《全国重点区域综合灾害风险和减灾能力调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和需求分析报告,编制《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项目建议书》,推进项目立项工作。
我国成功发射环境减灾星座A、B星,建立了卫星运行管理与减灾应用系统。“环境减灾”A、B星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灾害监测能力,我国减灾救灾工作有了稳定的数据源。这对提升我国灾害遥感应急响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灾情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中央级灾害信息管理业务系统一、二期建设已经完成,具备了对新灾数据的日常自动化管理、对历史灾害信息的自动化查询统计以及灾害信息的快速制图等空间信息处理功能,目前三期正在试运行。民政灾害信息报灾系统正在升级建设中。
民政部所做的另一项工作是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根据各地组织推荐,依据《减灾示范社区标准》,评选出284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城乡社区的综合减灾能力建设。
民政部还开展了一系列防灾减灾宣传活动。组织编写了《震后生活常识》、《地震灾区生活指南》、《灾区转移安置管理手册》和《避灾自救挂图》等系列减灾宣传资料,发往地震省。围绕国际减灾日主题“让灾害远离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配合落实《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全面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
此外,民政部还开展了国际减灾合作与交流,参加亚洲减灾大会,介绍我国减灾救灾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与财政部、亚洲开发银行合作开展针对地震灾区实施紧急采购项目,利用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先后获得12个国家24颗卫星的遥感影像数据1277幅。继续开展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减灾合作项目。
针对不足重点做好五项工作
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看,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减灾综合性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我国尚缺乏综合性防灾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省、地、县三级的综合协调机制尚不健全。其次,我国的灾害监测体系还有待健全。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方面,重视致灾因子,关注灾情,但对灾害风险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认识不够。再其次,我国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对工程防范减灾措施高度重视,但轻视非工程减灾措施。最后,我国社会公众减灾意识仍需提高。
针对以上介绍的存在问题,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认为我国今后尚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要进一步健全灾害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综合性的减灾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受灾群众的权利和义务,规范政府的灾害管理行为,强化对灾害管理工作的监管,使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在减灾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要加快各级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各级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的综合协调职能,全面提高我国的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方面,我国应在完善现有监测网站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密度,建设卫星遥感灾害监测系统,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推进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的综合运用与集成开发,完善灾害预警预报决策支持系统;注重加强频发易发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方式,准确、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
在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方面,我国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重大减灾工程建设,切实提高多灾易灾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抗灾能力;做好农业和农村减灾工程建设、工业和城市减灾工程建设以及重点地区减灾工程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整体的减灾能力。
9.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总结 篇九
1、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宣传活动工作的领导,我乡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乡社事办,负责对此次宣传活动的组织安排。
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活动中,共张贴标语8幅,发放宣传手册200份,确保每村每个村民组一份,各校每个班级一份。各村以组为单位,在灾害隐患点及合适的场所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讲解,明确灾害来临时群众自救互救的措施和应急避险场所。在各校点,采取了召开主题班会、出板报墙报、开展自救演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防灾减灾知识的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灾害自救能力。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广大群众的抗灾自救知识得到了比较好的普及。今后我乡会结合自身条件加大力度宣传防灾减灾方面知识,要把这项抗灾自救知识宣传工作继续开展下去,把普及的范围继续扩大,从而能够拥有突发状况的自我救助的能力。
(图为乡中心校的宣传板报)
10.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 篇十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1
一、基本情况
XX县XX镇镇地处XX县南部,全镇区域面积X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X万人,山林面积XX万亩,农业耕地面积XX万亩,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产业为茶叶、蚕桑、水果等,粮食生产以晚稻为主,全年种植面积约XX万亩,20xx年全镇农业总产值XX亿元,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0xx年为XX亿元,国内生产总值XX亿元。
气候特点属亚热带东亚季风盛行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每年梅雨季节雨量较为集中,夏季雷雨天气特别是短时强对流带来的强降雨过程较多,7—9月台风影响较多,常带来自然灾害。由于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灾害影响逐年降低。
二、创建工作情况
XX镇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落实,坚持把做好气象防灾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关心百姓生产生活、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和责任来抓,与XXXX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落实了气象防灾减灾、防雷安全管理职责和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气象工作在我镇的开展与延伸。
按照《XX省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标准》和《20xx年市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评分细则》精神要求,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就气象应急认证准备工作和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并根据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五有”标准,扎实做好以下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成立了由镇长XX任组长,副镇长XXX任副组长,镇农业、水利、气象协理员、交通、林业、土管、民政、派出所等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气象法》和《XX省气象条例》等有关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制订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分级、分部门、分岗位明确了各部门气象防灾减灾、防雷安全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同时完善了各村、、医院、工业企业等重点单位的气象信息员和气象防灾减灾联络员队伍,目前,辖区27个行政村都有一名或一名以上“多员合一”公共安全员担任气象信息员;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都设有气象联系人,确保了气象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
2、专门设立了镇气象工作站,与镇防汛指挥所合署办公,在灾害性天气时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印发了《XX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同时设立了XX镇安全避难场所和安全撤离路线,为及时转移、安置人员提供条件,促进政府应急响应与气象部门预警之间的有效衔接,减少指挥层次和环节,缩短反应时间,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应急合力,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效率。
3、建立健全与县气象局的信息渠道,加强气象灾害防灾预警和灾情收集上报。每当气象协理员从手机短信、气象网站、电子显示屏、电视等渠道获取实时气象预警信息时,及时利用农民信箱、村村通喇叭、手机、电话等发布手段,向相关单位及各行政村传播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实现镇、村两级防汛组织立即进入防汛抗台应急状态。同时,积极主动开展气象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由于镇、村提前主动采取防御措施,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xx年,尽管多次遭受暴雨等各类气象灾害袭击,均未造成人员伤亡。
4、大力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镇、村相关人员的培训。每年制订科普宣传和培训计划,充分发挥文化技术学校、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农技简报、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等宣传阵地,积极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和人员培训。今年,在全镇27个村级科普画廊巡回展出6至7期(次),发放《气象防御知识》、《20xx科普历书》、《健康保健》、《让“低碳”成为生活方式》等科普小册子3000余份。全镇举办了1期气象科普知识培训班,受人数达120人(次);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演练二次(桃溪中心小学和泽村小学各一次)。并在镇所在村陶村广场设立“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气象预报。村民不出
村,就能学到气象科普知识,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在冬季森林防火期内,结合气象预报信息,配合镇林业工作站的同志落实了学生教家长山林防火活动,发放学生卡2680余张,落实了5000农户《森林防火告户单》的签名活动,为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5、积极配合县气象局做好设在辖区域内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自动站数据传输。并自动气象站所在村做好气象自动监测站环境保护工作。
6、本财政安排资金15000元,根据初建需要列支。目前为止实际投入17780元,为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镇政府对气象灾害预防的工作资金投入,镇财政预算经费将逐年增加。
下一步,XX镇镇党委、政府将以创建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工作为动力,找准结合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气象宣传引导,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能力,不断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的增强和镇气象工作站服务功能的不断提高,为推进XX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0xx.10.19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2
xxxx年在xx市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我街道办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全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责任到人
按照上级要求,为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办事处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制定了《xxx街道办事处气象防灾减灾紧急预案》,并特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办事处分管领导总抓创建,各线、各所站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机关、所站、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全员出力,自上而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在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配有信息联络员,使各项信息得以及时传播发布,使各项创建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配套硬件、分级管理
办事处特设固定的场所,并配有气象服务设备一套,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发布信息、组织培训、定期检查等工作,有保证通信畅通的值班场所,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是针对我办特有气候和条件所设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分级管理,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时候,保证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三、及时传播、应时而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定期发布本地的农用天气预报,特别是防汛、防灾期间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相关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的产销供业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宣传板报橱窗、条幅标语、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总之,我办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群众预测各种天气,及时发布信息,使群众受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后我们仍要坚持将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视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并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真正做到惠及于民。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3
模环乡位于龙游县东北部,东与兰溪市水亭乡、游埠镇接壤,南傍衢江,西邻塔石镇、小南海镇,北接横山镇。20xx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模环、兰塘、士元三乡合并组建而成,乡政府驻地兰塘村,距县城10公里。乡区域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9580户,人口29377人。本乡交通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杭金衢、杭新景高速公路出口离本乡仅5公里,龙游工业园区位于乡境内。
由于山区气象灾害多,受灾地广,防灾力量弱,防灾减灾任务艰巨,为了高效、有序开展对突发性灾害的防救工作,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各项防范工作,以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少程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
乡政府建立了以乡长、副乡长、乡气象协理员为主的气象防灾救灾应急指挥部,各行政村成立了以村民主任、村气象信息员的领导小组。
二、加强必要的装备建设。
乡政府有气象屏幕显示屏,有固定的气象自动接收装置,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气象协理员的工作职责,制订并完善了各项制度并挂牌上墙。乡政府装有大型警报器,乡广播站和各行政村的大喇叭保持全年畅通。各行政村配备有气象信息员、预警员,配备有小型手摇警报器,手提广播喇叭、雨量筒、铜锣、强光手电筒等气象防范器材。有各项工作制度,并列入考核,利用电话手机及农民信箱等各种现代通讯工具确保在气象灾害来临前,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遇有气象灾害,能做到上承下达。乡政府及时收集各村上报的由气象灾害引起的各种受灾情况,向县气象部门、县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备案。
三、积极组织培训。
乡政府制订了全年有培训计划,对特殊的气象情况、春播育种、防洪防汛、防地质灾害、防山洪爆发进行培训。在5月份全乡进行了气象防洪防汛、防地质灾害、防雷的演练,全乡共有300多人参加。
四、建立了以兰塘、姚西塘二个村的科普宣传村。
利用广播、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并能定期印制分发县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并向市、县气象灾害影响区域的群众分发明白卡,开展经常性的气象减灾宣传活动,各行政村都设立了气象台账。
五、乡政府、行政村都建立了避灾点。
在突发性情况下,群众有避难安置点,各避难点都配有群众转移路线图,安置点都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生活用品、药品等。对大风、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及时通知村民、学校、企业等单位,根据紧急程度进行停产、停业、停课,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之,模环乡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模环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刚走上轨道,我们有决心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为保证模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4
Xxx镇xxx位于嘉善县xxx镇北首,东接xxx村,南连xxx村,西临xxx村,北靠xxx镇xxx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甸洪公路南北贯穿境内1.5公里,离在建的申嘉湖高速公路和善江公路分别只有2.5公里和2公里,距县城320国道15公里。我村由河道呈岔口型包围,村内圣堂浜、倪家村、白洋滩等地地势偏低,全村房屋建筑多为90年代前期建筑,有些偏于陈旧,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同时全村种养殖农户较多,在台风及汛期,不免会造成村民生命财产损失。防汛、防台是抗灾重点。我村高度重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村工作重点,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一是成立气象防灾减灾标准村领导小组。书记任领导小组组长,主持领导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村长任副组长,总抓创建,各线负责人相互配合积极落实,确保创建工作稳步进行。
二是制定防灾减灾规章制度。通过两委班子讨论制定《防灾减灾工作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有制可循,树立“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的观念。
三是设立各防灾应急小分队和气象防灾信息员。全村参与抗灾减灾积极性比较高,由全村青年党员和群众组成了灾害应急救
助疏散小分队、应急救助维护保障小分队、应急救助医疗护理小分队、应急救助消防小分队、应急救助巡逻小分队、应急救助生活保障小分队等六个防灾应急小分队。村部设立气象信息员一名,组织信息员参加培训,切实掌握气象信息知识,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农民信箱、村级简报等村自有信息平台发布气象信息。
四是配备防灾减灾硬件设施。为了使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有坚实的设备作后盾,我村从改善气象站办公条件和服务水平的角度出发,为气象站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落实专人负责气象设备的运转和维护。
xxx村委会
20xx年10月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5
为进一步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第四个“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活动,及时安排部署,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大力宣传。
认真扎实地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不仅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全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群测群防和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全市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了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我局将5月7日至13日作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一是我局成立了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局长宋爱红为组长,副局长安明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副局长安明具体负责宣传活动的组织协调、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宣传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召开了专题会议,对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并对活动期间各科室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三是在全体干部职工及每一个家庭中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1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组织一堂防灾减灾讲座,组织1次防火演练,开展1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通过下乡赶科技大集、在市区繁华街道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资料、现场咨询、在大门口悬挂防灾减灾宣传标语、在电视天气预报栏目中播发防灾减灾宣传口号等方式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群策群力,不断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防灾减灾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关键是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今后,我局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遇有灾情险情时,拉得出、查得清、报的准,防范及时到位。
二是要建立防灾减灾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努力提升防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
三是要继续做好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宣传。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和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6
今年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各项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全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责任到人
按照上级要求,为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非常重视。制定了《樟树墩镇气象防灾减灾紧急预案》,并特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镇长总抓创建,各线、各所站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机关、所站、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全员出力,自上而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在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配有信息联络员,使各项信息得以及时传播发布,使各项创建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配套硬件、分级管理
我镇特设固定的场所,并配有气象服务设备一套,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发布信息、组织培训、定期考察等工作,有保证通信畅通的值班场所,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是针对我镇特有气候和条件所设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分级管理,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时候,保证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三、及时传播、应时而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定期发布本地的农用天气预报,特别是防汛、防灾期间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相关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的产销供业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宣传板报橱窗、条幅标语、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总之,我镇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农民预测各种天气,及时发布信息,使农民受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后我们仍要坚持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视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并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真正做到惠及于民。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7
20xx年,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工作理念,在面对台风、暴雨、雷电、连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全力应对,紧密配合,积极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和社会管理职能,巩固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及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履行气象防灾减灾政府职能
1.行使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能,积极应对全年各类灾害性天气。
(1)、今年2月份我市出现多次降雪天气,期间山区道路结冰较为严重,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带来了不利影响。2月9日通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向全市发出《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余气防指办〔20xx〕1号),为各部门全力应对2月份3次降雪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汛期气象服务情况:
①梅汛期共出现四次集中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6月17~18日、20~22日、25~28日和7月5~6日。在今年的梅汛期预报服务过程中,我局加强与国土、住建等部门的联合会商,期间与市国土资源分局联合会商8次,联合发布短信8次,与住建局联合发布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1次。梅汛期共发布气象内参6期,重要天气报告4期,暴雨蓝色预警信号4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次,雷电橙色预警信号1次,气象短信25条共计94365人次,96121声讯电话拨打13098人次。
②、台汛期共有3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是第10号台风“麦德姆”、第12号台风“娜基莉”和第16号台风“凤凰”,其中“凤凰”对我市影响较大,是近年影响台风偏少的一年。台风“凤凰”9月21-24日影响我市,过程面雨量109毫米,最大上王岗站273毫米;过程最大风力6~8级。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台风影响全市受灾人口4.6万余人,紧急转移人口1.1万余人;全市大部分水库、山塘、河网水位都超过警戒水位;部分乡镇低洼地段和农田出现内涝;山区十余处出现轻微山体滑坡,1处较大近1000方;部分乡镇水稻出现倒伏现象。台风“凤凰”服务期间,共发布博文46篇,点击量达71873次;手机短信29次,共14.7万余人次(不包括全网发布3次240万余人次);台风消息3次、警报4次、紧急警报5次;气象内参2期、重要天气报告6期;台风报告单21期。
2、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继续开展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考核管理。
①召开气象协理员工作会议。去年年底和今年5月份各召开一次气象协理员工作会议,分别就预警广播、气象显示屏、乡村气象服务站、气象软终端安装、气象信息员工作、重点单位联络员工作进行部署。至11月底预警广播、气象显示屏全市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城区四街道实现全覆盖;气象软终端安装已实现全覆盖;气象信息员和联络员完成信息更新。
②开展乡镇、街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考核。下发20xx年乡镇、街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考核办法,继续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目标任务考核,检验和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在新建国家气象站安装标准新型气象站一套,大气电场、负离子、灰霾监测设备各一套,并按要求开展装备保障人员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高质量完成全市自动气象站的巡检、维护、故障排除等工作,11月份完成10套第一批次建设(20xx~20xx年)的自动气象站仪器标校工作,确保全市自动气象站和各类监测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3、有力推进部门合作机制。
一是与民政部门共同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村(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局领导亲自走访市民政局,就往年工作中存在不足和深入开展双方合作进行工作调研,并达成联合进行防灾减灾合作意向。3月份我局参加了由市民政局组织召开的我市全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在会议上就联合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今年10月份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第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交流。
二是实现与公安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资料共享。我局多次与市公安局和市水利局进行工作会晤,共商资料共享事宜;至11月,已实现全部公安视频监控共享,水利部门雨量、水文信息共享。
三是与住建部门开展城市内涝防御、预警合作。经过双方协商,分别就气象资料共享、内涝监测点设置、预警广播网格化布置、灾情实时上报、城市暴雨内涝项目研究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在11月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全年与住建部门联合发布城市积涝风险预警共4次。
四是继续与国土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工作。在原有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局与国土部门联合发文,对原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五等级预报)调整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四等级预警),全年共联合开展17次三级以上预警。
4、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公众服务。
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公众服务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任务。20xx年是我市灾害性天气频发的一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下,我局精心组织、靠前服务,全力以赴的做好了高温干旱、台涝洪灾和暴雪、低温冰冻、大雾、暴雨、雷暴、大风、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警报服务。
全年共发送气象信息内参72期、各类预警信号49次,其中5~9月预警信号30次、启动各级气象应急响应5次,决策手机短信324次(约170余万条次),发布台风报告单21期,官方微博500余条。目前免费手机服务对象已有9000余人,其中决策和为农服务手机短信用户5074人。
5、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一是继续与余姚日报社合作,“与您聊‘天’”气象专栏每周五次常态化运行,生动丰富、贴近生活的语言使气象更贴近生活。
二是在省局统一部署下,开展气象微信注册,开通余姚气象微信频道,使得气象媒体更加大众化。
三是加强与电视、广播、报纸的联系,加大对气象关键期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报道宣传,提升市民应对不同气象关键期的防灾减灾能力。
6、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利用“3·23”世界气象日、“4·15”省防汛防台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科协“科普下乡”、“安全生产月”等契机,通过参观气象台、科普讲座、广场科普咨询、资料发放等形式,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同时积极与社区、学校联系,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另外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窗、网络、农民信箱等媒体开展防雷科普宣传。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市民自救互救防灾能力。
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不断深化
1、制定为农服务周年方案,继续做好杨梅、水稻全生育期气象服务。
一是在3月初制定我局今年气象为农服务周年方案,为全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做好规划和打算。
二是继续开展我市重要作物杨梅、水稻的全生育期专题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开展杨梅始花期预报、成熟期预报、采摘期预报,早稻春播育秧期、春耕春种期、晚稻播种期气象服务等。
三是加大信息互通和联合会商,分别与市农技专家、乡镇气象协理员进行农情农事和灾害性天气影响会商,使得专题服务产品更加适应农时、贴近农事。
2、联合开展直通式服务模式,尝试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
在省农业厅、省气象局和市局统一部署下,我局积极与市农林局合作,及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工作。
一是根据乡镇上报,共同确定服务对象。包括农村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服务中心、农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共408个。
二是确定以手机短信、专业网站、寄送材料、开展培训等服务方式,联合开展直通式为农服务。9月份,针对历史罕见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对农作物、水产养殖业、瓜果蔬菜生长发育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受灾情况和应对措施,我局与农业部门等10多位专家联合开展了针对性的调查和会商,并把会商结论和防御建议形成重要天气报告上报市政府。
三是在市农业先导区(拟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套农田小气候观测设施,开展局地农田小气候观测,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提供气象服务和科技支撑。
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总之,我镇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农民预测各种天气,及时发布信息,使农民受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后我们仍要坚持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视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并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真正做到惠及于民。
3、定期进行信息互通,常态化开展乡镇为农服务。
一是每月通过气象网站、农民信箱、QQ群、电话传真等载体,收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上报的当地主要农作物农事农情和气象灾害情况,了解和掌握适时气象服务需求。二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情报,预报员每日进行一次“每日提醒”、每周一到两次更新“农事提醒”,每周两次(周一、周四)发布七天天气预报及农事提醒短信。三是每月定期完成上月农业气象月报、下旬和下月气象预测产品,并通过农民信箱发送至每位气象协理员。四是通过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向全市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等服务群体,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短信、农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知识等。目前全市为农服务短信用户已达20xx余人。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8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几年,我国的气象灾害活动更加频繁,地震、雪灾、洪水、泥石流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了让更多的人们及时了解和预防气象灾害,国家气象局及各高校于今年暑假共同组织了“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七月十八日上午,我队志愿者在队长带领下来到本次活动地点——眉山汽车总站,开展一场了一场生动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车站人员对我们进行安全部署安排之后,队员们带着各种宣传资料,穿梭在候车人群当中,对小孩、老人、学生、工人、农民等不同人群进行一一宣传,让他们对气象灾害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相应预防措施的相关知识。在活动当中,一个小小志愿者还热心的充当解读员,为年幼的小朋友或是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详细解读宣传材料上的知识,得到了他们的广大支持和称赞。当地媒体还就针对我们的宣传活动进行了及时报道,对于我们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这样讲到,“以前我们对于气象灾害的了解很简单,而这些知识又直接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纷纷表示,希望能更多的开展此类活动,将知识传播到老百姓手中,帮助他们增加气象灾害预防措施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样的宣传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气象灾害的基本预防措施,增加了对于气象灾害的认识,为生产和生活平添了更多的安全保证,使我国气象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这次活动的问卷调查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了解到大多数人群需要一些什么方面的气象知识,将防灾减灾的宣传传达到每一个老百姓手中。
同时在科普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向全社会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9
20xx年,我市气象部门紧紧围绕部门核心任务,面对暴雨、洪涝、干旱、高温、雷电、台风等自然灾害,积极应对、科学防御、主动服务。在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开展宣传、培训、演练等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建章立制,完善规程,应急气象服务工作有章可循
《新余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作为《新余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19个专项预案之一,我市气象部门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完善各项应急流程。为保证在《预案》及市政府其它突发公共事件各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后,我市气象部门能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快速、有序地组织起气象应急保障业务服务,并使部门内各有关单位能主动、迅速地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我局专门制定了《新余市气象应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工作规程(试行)》。与此同时,分宜县气象局按地方政府要求,制定了适合当地的应急预案及其相应工作规程,这些应急预案和工作规程的制定,为我市快速、有序地组织气象应急保障业务服务提供了有力组织制度保障。与此同时,随着《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正式施行,市气象部门先后制定了《新余市气象灾害防御部门联络员会议制度》和《新余市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并将《条例》和《预案》列入职工每年的普法宣传教育中,强化监督,依法行政,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制度保障。
二、积极投入、合理安排,加大应急队伍软、硬件建设
为提高全市气象应急监测能力,市气象局在建立41个遍布全市所有乡镇的自动气象站的基础上,今年又在下村中学建立了我省第一个校园自动气象站,在分宜县村村建立了气象应急大喇叭,建立了自动气象站维护保障体系,按要求建立了备件库、制订了维护保障制度、落实了职责分工,迁建了2个自动气象站,及时做好了巡检工作,排除自动站故障35次,确保了站网正常运行。同时先后开通了闪电定位监测网和风云2号C星和D星并网接收,可实现15分钟加密接收一次卫星云图,极大地提高了我市气象部门应急现场监测能力。
加强了气象信息传输网络建设,组建了一支560人的乡镇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遍布全市各个乡镇,并进行培训与管理,完成了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信息员管理平台的.安装和使用。在台风、暴雨、雷电气象灾害服务过程中,各信息员都在接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预警短信后,都能以各种方式第一时间通知村民,并实时实地汇报灾情,为预报服务及灾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成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的骨干力量。
20xx年6月10日,分宜县钤山镇遭受了一次特大暴雨,苑坑村和檀溪村百余间房屋受淹,十多间房屋倒塌,几百村民被困,多处公路受淹,多座桥梁垮塌,多辆小车淹没在洪水中。在这场百年一遇的山洪灾害中,气象信息员张水根同志通过在
自动雨量站监测到的雨量信息,得知苑坑村和檀溪村局部一小时内降雨量超过一百毫米,他及时通知苑坑村和檀溪村做好人员和财产转移并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了情况。钤山镇立即组织全镇干部赶赴苑坑和檀溪村投入抗洪抢险,并及时将现场的情况报告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分宜县气象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火速调消防战士以及气船赶赴现场,经过消防官兵、县、镇、村、干部和群众十多个小时的抗洪抢险,受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当被困群众被安全转移后激动地说:“是气象信息员帮了我们,是党和政府消防官兵救了我们!”
加强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建立了气象预警短信发布平台和电子显示屏发布平台。与移动公司协商,自建短信发送平台,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需求发送预警信息,平台分组为:新余市领导、减灾委专家组、新余市气象信息员、水库安全报汛员、春运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服务单位、种粮大户、民政灾害信息员等,视灾害性天气影响范围和种类,发送不同的组别。在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专业合作社建立气象电子显示屏,即时接收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目前,已在罗坊镇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北岗办事处、绿欣无公害蔬菜合作社建立电子显示屏。
三、早做准备,争取主动,积极参加和组织应急演练
作为市减灾委成员单位之一,5月11日,市气象应急保障分队参加了“20xx年新余市抗洪抢险暨洪涝灾害避险逃生应急
演练”。演练模拟自5月8日以来新余市出现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致使渝水区罗坊镇笏州袁河段出现管涌、垮坝等险情,急需进行人员转移和水上搜救等。市政府启动抗洪抢险应急预案,市军分区和各有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救援。作为此次演练的第一个科目,随着现场气象预报人员的报告,气象应急保障拉开了此次新余市抗洪抢险暨洪涝灾害避险逃生应急演练的序幕。
6月25日上午,为进一步提高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增强安全应急意识,市气象局又开展了突发环境气象保障应急演练。此次演练模拟的背景是:新余市前卫化工厂发生化学物质泄漏,引起市民恐慌,市政府应急办要求气象应急小分队在最快的时间内分析出化学物质泄漏源附近的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以便市政府做出最佳应急避险方案。演练中,市局迅速组织启动应急响应方案,由观测、预报、通讯等专家组成应急分队赶赴现场,开展气象保障服务。气象应急小分队到达现场后迅速安装观测仪器、调试通讯网络、调阅各种数据,并及时向市应急办指挥中心报告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雷达回波、卫星云图等气象监测数据以及未来天气变化情况,为领导指挥市民安全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新余市局应急工作人员有条不紊、配合默契,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目标。通过此次演练,提高了气象队伍的应急服务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部分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四、积极应对今年汛期暴雨天气过程
今年汛期,我局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市气象局分别于5月12-14日期间启动暴雨Ⅳ级应急响应,8月9-11日期间启动重大气象灾害IV级应急响应,并全力以赴做好预报服务和各项业务工作:一是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全局人员取消休假,随时待命,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确保气象服务高效运转;二是加强业务值班,每天安排一名领导坐镇领班,增加一名业务人员为副班;三是增加天气会商次数,每天固定二次集中会商,另有情况随时加强会商;四是增加服务渠道和服务次数,20xx年,我局编发各种决策服务材料54期,得到地方领导批示和采纳4次,召开天气新闻发布会4次,发布预警信息44次。关键性转折性天气、春播等重要农事季节都在电视、电话、网站、报纸、短信等媒体上开展了公众气象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五是自筹资金建立了手机短信预警平台,每天免费通过手机短信预警平台向党政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气象灾害信息员发布气象信息;六是加强与电力、交通、通讯等部门的沟通,在传递气象信息的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七是加强后勤保障,从职工生活、仪器设备运转、安全等方面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以上措施,我局在汛期暴雨天气过程中,各项业务与气象服务正常开展,预报准确,服务主动及时,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五、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气象应急科普宣传
我局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应急避险科普宣传工作,充分利用世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10
今年以来,在x市气象局的严格要求和工作指导下,我镇齐心协力贯彻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任务。现将xxxx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应对突发性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设立气象服务站,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三星镇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村(社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并确定信息联络员,确保各项气象信息及时传播发布、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开展。
二、层层落实责任
我镇设有固定场所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并确定专门的信息员负责传播发布信息、组织村级(社区)信息员培训、指导村级(社区)信息员工作等。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并形成长效机制,落实分级管理,保证在发生气象灾害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宣传
为做好气象灾害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我镇在开展气象灾害宣传活动期间,我镇召开镇村全体大会,传达了相关工作要求和文件精神,组织学习了“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活动的重点工作内容,并布置安排了宣传活动的工作任务,要求各村(社区)通过召开村级会议、播放广播?入户宣传等方式大力宣传。同时,市农林局相关领导到我镇一同开展宣传工作。市农林局领导与我镇工作人员在人口流动量较大的路口设置宣传点位,采用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讲解的方式向群众宣传“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相关信息。全镇共广播宣传xx次,组织人力xx余人,发放宣传资料xxx余份。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11
,嘉善局“百场万人、走村入企”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在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与指导下,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以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契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开展“百场万人、走村入企”气象科普常识、气象法律法规等培训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防灾减灾培训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百场万人、走村入企”防灾减灾培训组织管理体系,调整完善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XX县气象局“百场万人、走村入企”防灾减灾培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气象科普宣传办公室,明确了各科室和个人的科普宣传任务,进一步健全科普培训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普培训工作制度,制定了“百场万人、走村入企”防灾减灾培训工作计划,做到科普培训有人抓,计划有安排,培训活动有方案,年终总结有成果。强化科普培训队伍素质建设,继续加强科普培训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市局关于加强气象科普培训工作的有关精神和组织的各类科普宣传技能培训,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组织本局科普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切实逐步提高科普人员工作素质,以扎实的科普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各负责科室的科普讲解工作,编写高质量、针对性强的宣传材料。注重对科普工作、活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二、强投入重管理,科普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重视科普基地建设,不断充实完善局气象台、观测站、嘉善气象地震科普馆、科普大厅、科普走廊等科普基地。,我局继续做好业务部门现有科普设施的维护和升级,对科普走廊挂图和展板定期更新,内容力求贴近民众生产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普知识宣传氛围。引进先进的气象知识学习软件,为气象科普爱好者查阅气象知识,了解科普实物及模拟仪器的操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加强科普基地管理,实行参观人员登记制度,充分发挥基地的宣传教育服务功能,确保基地设备、实物仪器、模拟装置等的安全。以新气象业务大楼建设为契机,对气象台进行升级改造,在全省县级率先实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经进入试运行状态。进一步完善制作、发布天气预报各系统功能,能够让参观者亲身参与、体验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制作,掌握更多的气象科普知识。目前正在实施气象科普馆搬迁提升工程,打造更高层次的气象教育基地,提升全社会认识气象、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建设气象知识普及示XX县。
三、注重意见反馈,广泛开展座谈活动
通过座谈会,征求用户单位、气象协理员、农业大户等对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的需求,重点开好了全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暨“3.23”世界气象日座谈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急准备认证暨联络员培训会、气象协理员座谈会、气象服务农户座谈会、防雷安全工作研讨会等5个会议,共征求意见和建议18条,并逐条进行落实,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四、强载体重教育,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以“3.23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防灾减灾宣传周等为契机,组织宣传小分队进村、入企、到校开展广泛的科普宣传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科普宣传6次,举办科普讲座3场次,局气象地震科普馆接待各类学校、社会团体、社会群众和各级单位参观达到23批次800多人次。与县电视台合作,制作世界气象日专题节目,并在《民生十分》百姓故事栏目播出。《农业气象》影视节目相继针对秋收冬种、连阴雨作物种植、气象防灾减灾等内容制作了20期节目,并在嘉善电视台《跑农村》栏目播出,受到了普遍好评。编印了《20XX县粮食生产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和《XX县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版)》10000本,通过邮政渠道发放到全县各行政村和社区。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12
20xx年镇按照市气象局防灾减灾工作部署,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抓早抓先,全面防范,提高能力,安全度过”的原则,认真部署,落实防灾减灾的工作预案,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制定应对措施。现将我镇20xx年防灾减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为切实抓好我镇今年的防灾减灾工作,镇在安全工作会议上,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和任务,并下发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
各村根据会议通知制定了防灾减灾的应急备案,并组织了防汛抢修小分队。为确保灾期期间的突发事件能够妥善处理安全度灾,我镇组织相关部门及村进行了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协同相关专业人员对气象探测器材进行检修,确保灾害时能及时的接受并传播信息,提醒广大群众注意,提前做好准备。
三、落实乡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任务及气象队伍管理与履责
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名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结合全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镇、村级气象信息员和气象协理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了普查。目前,已建成一支拥有300余名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实现信息员村镇覆盖率100%,有效地提高了我县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普查主要对信息员的人员变动、联系电话和工作地址进行了更正,确保数据库信息真实、准确。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气象站值班人员在发生突发气象灾害时能同信息员及时进行联络,随时掌握各乡镇天气情况。
通过优化信息员资料,进一步加强了气象信息员档案资料的管理,提高了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传递能力,确保气象服务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宣传考核等四个方面做出具体要求,气象部门要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依法查处各种违反行为。气象探测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做好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对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服务水平,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已将气象设施和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列入目标考核范围,各镇(社区)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定时的检查各项气象接收器材的安全可行性。确保了气象设施无人为损毁。
五、防雷安全监管(分值20分,自评20分)
镇为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雷击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周密布置开展重点场所防雷专项安全检查工作。
该镇这次防雷专项安全检查,坚持检查与整改同步推进,通过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全面了解、掌握重点场所防雷工作的基本情况,切实排查整治防雷安全隐患,完善重点场所防雷措施,推进重点场所防雷工作责任制的落实;重点检查加油(气)站、液化天然气、民用爆炸和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库房等易燃易爆场所,幼儿园、学校、诊所等人员密集场所,计算机机房、网络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电子信息系统场所,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储存、办公场所及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主要检查防雷安全设施建设情况、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情况、防雷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
该镇主要针对各有关单位自查、主管机构县气象局检查检测中发现的防雷安全问题或者隐患整改情况,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检查,严格落实防雷安全责任制,督促指导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对自查申报不落实、拒不接受防雷装置检测、使用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对因此导致雷击责任事故发生的,将严格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严格做到了辖区内无重大防雷安全责任事故。
六、积极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及气象灾害调查、收集
为积极提高防御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未定,促进经济发展。我镇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及培训,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学习,“普及气象防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科普知识,广泛扩大居民对气象的认知度,及时收集并上报气象灾害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灾情信息。提前好防范工作,组织了紧急救援队伍小组。
镇政府根据灾情程度,采取以下措施,全力指导和帮助事发地村级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镇政府领导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指导。
2、根据事发地村级组织请求,迅速调集民兵、公安和工程技术人员,协助村级组织,解救和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对被破坏的重要设施进行抢险和抢修。
3、向事发地村级组织提供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医疗救护等支援。
4、协助事发地村级组织对石化、化工等危险品生产、储运单位及其它企业进行严格检查,制定紧急处置或防御措施,并加强监控,避免或控制次生灾害。
5、指导村级组织加强现场治安控制,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或饮用被污染的水源。
6、向可能影响的相邻地区发布预警信息。
7、按规定及时向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及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布信息。
【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防灾减灾工作方案09-29
防灾减灾日学习总结10-08
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总结07-05
2023 年防灾减灾日活动总结07-21
防灾减灾职责09-10
防灾减灾作文10-04
2022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个人感想_全国防灾减灾日学习心得09-07
202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总结06-30
朱子小学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