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2024-06-19

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精选11篇)

1.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流程

一、 由题质疑,激发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从课题的提示中,你想知道什么?

(估计学生想知道的有:“一个中国孩子”是谁?他发出什么呼声?表达什么愿望?他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教师:同学们,课文中有没有这些你们想知道的答案呢?请认真读课文,书读三遍,你们知道该怎么读吧?

(第一遍读,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要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什么;第三遍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找答案。)

二、指导读书,深入感悟

1、正确、流利地朗读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指名朗读,在朗读的检查中结合正音的指导。要读准“卓越、沉浸、蓝盔、腕上、圣坛、呼吁、充满”等词语的读音。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第二遍读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要让学生了解到,课文先写问候和表示真诚的谢意,再写对在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父亲的回忆和怀念,最后是对世界和平的呼吁。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在交流时不要强求语句的一致,要鼓励个性化的表达。

3、抓住重点语句感悟

(1)对失父之痛的感悟

引导学生寻找表达失父之痛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或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一定是下面所举的句子,说得有道理或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就可以。如:

句子一: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句子二 :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在联想中表达失父之痛。)

句子三: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在回忆中表达失父之痛。)

(2)对“世界并不太平”的感悟

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有疑难的句子。问题比较集中的句子可能是: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之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 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先引导学生理解字面意思:“和平之花”指的就是“和平”;“娇嫩的‘和平之花’”,意思是说,和平很容易受破坏。再引导学生举出具体事例,或教师补充有关事例,让学生具体感受“世界并不太平”。“具体事例”可以是图片的展示、文字的说明等。

举例: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两千多人;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所带来的不断的仇杀;阿富汗的长期内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还有车臣的战争,以及南北朝鲜的长期对峙等等。

(3)对渴望世界和平的情感的感悟

引导学生找出渴望世界和平的句子,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不一定局限于哪一个句子,能读出情感就行。“让21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这句话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最高潮。

四.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引导讨论: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可以是现在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也可以是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

五、全文朗读,升华情感

教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感受到和平的宝贵。我们要和平,我们不要战争。让我们向联合国呼吁——

(全班齐读:“敬爱的加利先生: 人类家园。”)

六、课外延伸,呼唤和平。

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 篇二

◆ 以“媒”激情

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朗读与教师有机的导读激起学生情感,共同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让学生沿着小作者的情感阶梯,迈向情感高潮,产生共鸣,受到熏陶,得到启迪。

◆ 以“媒”拓知

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搜索信息的便捷性、呈现画面的直观性等特点,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以“媒”抒情

利用多媒体的快捷性和网络的交互性、反馈的实时性等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如在专题网站的留言板上写下和平感言,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知识反馈,交流思想。不仅情感得以升华,而且实现了教学成果的共享。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是一个名叫雷利的中学生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父亲,并向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以点带面,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表达了全中国孩子的呼声,把一个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拉近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距离。

学习者特征分析:四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备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生活在和平年代,对战争缺少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品味课文,读中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资源及环境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专题网站,设有“课文内容”、“美好世界”、“残酷战争”、“动荡世界”、“和平之歌”、“参考资料”、“我的呼声”七个栏目。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以“媒”设境

在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美好生活片断,指名学生交流感受(鸟语花香、阳光明媚、无忧无虑……使学生感受和平的愉悦)

师: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但战争年代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引导学生感受战争的痛楚。学生自主点击,网上浏览有关战争图片或视频,然后说感受。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它使人们流离失所,饱受煎熬,战争使人们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网站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感受具体化、形象化、深刻化。和平的美好与战争的惨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整体感知,质疑解难

在本环节中,①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查询学习网站,初步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质疑:例如联合国指什么、什么是维和部队……

【设计意图】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公民应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设计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服务。

3.精品细读,以“媒”动情

师: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什么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吧!请同学们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出示课件):

雷利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把描写父亲的句子勾画出来,选择一处你最感动的地方,写上批注,写好了在组内讨论,交流。

(1)自主学习,写批注。

学生批注1:从“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才。

学生批注2:从“两年以前……壮烈牺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中看出父亲是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

学生批注3:从“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中看出父亲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指导朗读。

朗读感悟1: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读出父亲的万般柔情亦或志在必得的士气,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感悟2:通过临上飞机前的美好回忆和迎接父亲遗体归来的悲痛场景,体会“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联系上下文理解“沉浸”、“巨大”的意思。

师: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让学生把所思所感写在留言板上,再与全班交流。)

留言板留言:

生1:爸爸是为维护和平而倒下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生2:我不仅会大哭一场,我还会说:“可恶的战争,你不仅夺去了我爸爸的生命,你还夺去了许多无辜人的生命。……

师:同学们,骨肉分离这种痛带给雷利一家的只有无尽的悲伤。这种痛产生的不仅是悲伤,还有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师生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配上低沉的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将从“找、读、说”三个层次着手,让学生像作者一样倾诉怀念之情,达到同悲、同痛的目的。

4.搜索资料,以“媒”化难

师:爸爸壮志未酬,为和平而倒下了。那么世界太平了吗?

教师请学生默读第6至8自然段,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为什么说世界并不太平?

学生浏览专题学习网站或上网查询资料,理解“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意思,汇报观后感受,交流对“世界并不太平”和“弥漫”的理解。

生一: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之间倒塌,死亡3000多人。

生二: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师:同学们,只要有战争,就一定会有牺牲。我们正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也许世界的某个角落正在上演着一场战争悲剧;我们正享受着和平的安宁时,也许有人却因战乱而失去了生命。和平之花是如此的娇嫩!雷利大声呼吁——(指板书,生大声说)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课件)

师: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呼声。

师:这仅仅是全中国的呼声吗?

生:不,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呼声,这是浸满泪水的呐喊!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心声。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吧。(多媒体出示如下语段,播放《明天会更好的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进行阅读和交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实现了师生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5.即时训练,以“媒”导写

师:请在网站留言板上留言,写下你的感想:

生1:我想对那些恐怖分子说: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无价之宝,请爱惜它吧!

生2:战争是阎王派来威胁我们的恶魔,和平是上帝派来保护我们的天使,让我们赶走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生3:和平就像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如果少了人们的维护,这道七色彩虹将不再美丽,愿全世界人们共同来描绘这道彩虹,让它更绚丽,更迷人!

(教师查看留言,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的留言都很精彩,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有效地发挥教学成果的共享性、教学反馈的实时性等特点,开展更充分、更深入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情感,分享智慧,将和平的种子植入学生心田。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发挥了网络平台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中我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以景触情,以情促思,情景教学在网络的支持下发挥得淋漓尽致。

2.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注意借助网络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突破“疑问点”和“重难点”。 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互动交流

教学中构建网上互动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沟通情感,分享智慧。短短的时间内,教师、学生的思想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得到呼应,情感得以升华。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2 篇三

府谷镇第一学区 张艳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 挚情感。

2、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感悟爸爸为维护和平壮烈牺牲的英勇形象、失去亲人的悲愤,从而体会和平的可贵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等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方法:

运用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同时融入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前两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维和英雄的孩子,当时只有11岁的雷利,在1996年第八届国际科学与和平的开幕式上,宣读了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时光飞逝,虽然如今已经18年过去了,可是那坚定的热爱和平的声音却永远在我们的耳边回响,那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知道这位中国孩子发出的呼声是什么?(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个中国孩子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这封信,去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板书课题)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师:我们已经知道雷利的爸爸在执行维护和平的任务中壮烈牺牲,那雷利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看课文的第2-5自然段,听课文录音,完成导学卡定标自学中出示的问题。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勾画出来,想一想。

2、学生汇报,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教师:作者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①我亲爱的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您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多媒体出示)

“卓越”是什么意思?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词最能体现爸爸的卓越,是哪两个词?(人道与公正)所以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他高度的评价,赞扬他是一名(生答)卓越的观察员,让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大声地赞扬他。(齐读)

②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家人的好爸爸。(多媒体出示)

师:你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深情地)“深情地目光可以看出爸爸爱家庭,但是为了和平,爸爸义无反顾地奔赴和平第一线,他对孩子这样说:“孩子——”(生齐读“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知道蓝盔象征着和平,从爸爸送一顶蓝盔给孩子你又体会到什么?(爸爸对和平的向往,他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和平的种子)

③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一个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师:哪些词语最能看出爸爸的优秀?雷利有这样的爸爸,他一定会感到非常的自豪。指名读2人。

④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多媒体出示)

师:爸爸就要去执行维和任务了,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归来的那一天,我们一定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相约是多么的美好呀!可是再一次的见面却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播放视频,范读第4自然段。

现在爸爸回来了,蓝盔也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爸爸还能亲手把蓝盔戴在儿子的头上吗?我和妈妈带着鲜花来接爸爸了,可接到的却是(生答)“爸爸那覆盖国旗的遗体”。儿子不顾一切的奔向爸爸,哭着,喊着,可见到的却是——(生读: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

爸爸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妈妈,此时此刻你是怎样一种心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齐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爸爸在呼唤什么呢?爸爸在牺牲的时候,心里想着的依然是和平,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位热爱和平的人。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指名读、齐读)

爸爸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了,他的死是光荣的,雷利为爸爸感到骄傲。让我们都来骄傲自豪地读这些句子。(齐读)

通过交流,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爸爸:爱家庭的爸爸、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爸爸、热爱和平的爸爸。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好爸爸却被战争夺去了生命,雷利怎能不大声呼吁——(生齐读)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交流资料,拓展内容──激情

爸爸在呼唤和平,可世界和平了吗?自由读6-8自然段,合作完成导学卡合作探究中的习题。

交流分享:

1、“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提示:联系现实)

你知道哪些地方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补充。(多媒体出示资料)·1991年海湾战争12.5万人死亡

·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近百万人惨遭杀害

·1995年阿富汗战争5万人死亡

·1999年科索沃战争6.5万人死亡几万人致残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以至少三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人死亡,1人失踪,20多人受伤。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市世贸大厦遭到恐怖袭击,顷刻间倒坍,死亡3600多人。

·2003年伊拉克战争几万人死亡

·印度和巴基斯坦经常为克什米尔发生争端,长期的争端给当事国特别是当地的人民带来的灾难。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长期争端带来不断的仇杀。看了这些图片,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战争就像一个恶魔,摧毁了我们的家园,夺取了人们的生命,所以雷利在给加利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多媒体出示,生齐读句子)

2、“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提示:和平之花是用花来比喻________;娇嫩的“和平之花”,是说和平很容易________。“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指的是:只要有_______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和平,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需要________来共同捍卫。)

3.“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提示:这句话中,“为战争敲响丧钟”的意思是_______,“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是指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小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四、指导实践,升华情感──抒情

1、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正在为维护和平而做着不懈的努力。同学们,你们都是和平的使者。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心中的期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我们共同的声音,让我们一同来呼吁吧!2、21世纪已经来临,在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下,世界正在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关爱的家园。(多媒体出示《儿童和平公约》,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响起来)请同学们起立,共同宣读《世界儿童和平公约》。

五、作业:

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

4.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四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四、教具:

有关战争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这真是一种幸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们这么幸运,在一些地区,有些人正饱受着战争的苦难和摧残,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那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吧!(教师放课件:一些战争的画面,看完后教师把画面音乐关掉)

2、师:同学们,看完这一幅幅令人难以置信,震撼人心的画面后,你想说点什么?(指几名学生回答)

3、师:是啊,战争太残酷了。生命,在战火中血肉横飞;房屋,在炮声中轰然倒塌。多少人无家可归,多少人家破人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吧!(教师板书课题,并指课题)请大家再深情地朗读一下课题吧!

4、找出雷利的呼声。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雷利那最强烈的呼声吗?(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和平!)

过渡:雷利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呼声,这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理解词句感受爸爸壮烈牺牲的场面及对和平的热切渴望。

1、指名回答,让学生读出感受最深的地方,并简单说说感受深的原因。

2、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师:同学们,雷利是饱含着泪水写下这段文字的,请同学们默读这一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或哪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

3、指名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在课件上点出:“和平!和平!和平!”三句话,并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啊,我听见了„„和平!和平!和平!”(教师板书:和平!)

4、学生齐读这段话。师:同学们,爸爸为了维护和平,壮烈牺牲,他渴望和平,却无法看到真正的和平,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悲壮的一幕吧!

过渡:雷利再也看不到亲爱的爸爸了。如今,儿子只有强忍悲痛,在无尽的思念中寻找父亲,请同学们再默读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雷利有关回忆爸爸的句子。

(三)、体会雷利与父亲生离死别的悲痛心情。先体会“父子分别”的场面,再反复朗读“灵枢归来”(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汇报所找到的有关回忆爸爸的句子。以下两句:

① 我至今都忘不了„„“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② 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2、体会“父子分别”的场面。课件出示第①句。师: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走进雷利的回忆中,去感受一下人间的那份亲情吧!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3、教师引导。师:雷利脑海中最忘不了的是什么? 生:深情的目光。师:是啊,雷利两年来最忘不了的就是父亲那深情的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你能从父亲那深情的目光中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吗?生;依依不舍。师:父亲倒底舍不得什么?生:祖国,亲人。师:是啊,父亲即将登上飞机,飞越千山万水,远离祖国远离亲人,面对自已最亲爱的妻子儿子,虽然恋恋不舍,但父亲是名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句深情的叮咛。谁来读一读父亲说的这句话。

4、教师指导学生读父亲说的这句话。指名读,教师范读,(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坚定更有力)再指名读。

5、师:飞机远去了,母子俩还久久地站在那里,雷利从父亲离开的那一刻起就天天盼,夜夜想,他多么希望爸爸能早日平安回来,多么希望爸爸手捧蓝盔微笑着向他走来,终于迎来了这一天,可他等来的是什么呢?(教师放课件:抬灵柩的配乐画面。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读。达到情感高潮)

过渡: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人生最大的残酷莫过于骨肉分离。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雷利的回忆中,去了解一下这位真正的军人吧!

(四)、学习第②句,了解爸爸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更深切会雷利的丧父之痛及人们的惋惜之情。

1、课件出示第②句,学生齐读这一句。

2、师: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吗?生:经济学硕士,精通四国语言。师:一学问很高的人,一个出色的外语人才。

3、师:那父亲倒底可以为人类作出哪些贡献呢?(外交家,翻译官,经济学家)

4、师:可就是这么一个让雷利引以为毫的爸爸,现在却静静地躺在灵柩里,再也看不到他那深情的目光了,雷利真的无法面对,也不敢相信,同学们,你们能体会这份巨大的悲痛吗?请大家一起再轻轻地朗读第3自然段吧!(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五)教师引读第4自然段,体会对父亲的崇敬之情。

师:同学们,爸爸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爸爸的牺牲虽然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但是“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光荣战士。”

(六)、学生质疑,突破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

1、师:爸爸的死虽然是光荣的,但是他的死就换来了世界的和平吗?请同学们默读第6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不理解的句了。

2、指名质疑:什么是娇嫩的“和平之花”?

3、师:娇嫩的花有何特点?(容易受到破坏)那“和平之花”为什么娇嫩呢,请同学们来看一组画面吧!

4、让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战争资料,或知道的一些战争事件。

5、教师课件出示一张战争死亡数字的画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6、师:同学们,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美丽的“和平之花”就要备受摧残。面对这一幅幅血淋淋的画面,面对这一组组沉重的数字,你想对那些发动战争的人说些什么?

(七)、齐读最后一段,共同呼吁和平,升华情感。

1、师;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战争制造了一幕幕人间悲剧,现在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呼吁。(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学生齐读“救救孩子们„„人类家园。”)

2、师:同学们,雷利写信隔现在有几年了?(8年)八年了,战争的丧钟敲响了吗?为什么?是啊,直到今天,伊拉克人民,阿富汗人民,巴勒斯坦人民,还在饱受着战争的苦难,就在前不久,我国驻巴基斯坦三名工程人员,驻刚果金维和人员都被战争夺去了生命。战争依然存在,那就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联合国发出最强烈的呼吁:“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教师课件出示这八个字)

3、师;这不仅是雷利的呼声,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也是全世界的呼声!(教师板书:和平!)

(八)、导向实践,深化认识。

1、师:同学们,雷利以写信的方式向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和平,那我们作为小学生能为和平事来做点什么呢?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汇报:好好学习,为祖国做贡献,让祖国强大起来,别人就不敢欺负,当然也不能欺负别人。这是保卫和平最好的方式。还可以给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信,(教师可建议学生作为课后作业)捐款献爱心。

(九)教师总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呼唤和平。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颗热爱和平的心。是啊,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美好的,唯有和平,人们才能和眭相处,唯有和平,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但愿和平之神永驻人间,但愿和平的白鸽飞到世界各地,但愿我们的世界永远充满爱,现在就让我们在歌声中为和平祈祷吧!(课件放《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画面)] 板书设计:

和平!

和平!

和平!

5.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丧父之痛,对和平的无比渴望。、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信中作者的呼吁 , 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 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三、教学难点:

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中国孩子是(雷利),他有着一位怎样的爸爸?谁来帮我们回顾下关于雷利的爸爸。(一名军事观察员、才华横溢、爱护家人,维护和平的光荣战士)这样一位优秀的爸爸本应凯旋,可是他却在一次维和行动中牺牲了„„于是雷利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过渡: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浸满泪水的呐喊啊。

二、探究——感悟“呼声”

(一)细读——感悟形象

(1)、那么战争留给雷利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3、4 自然段,找出一个词来。(悲痛)板书:痛

出示:“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jìn)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 齐读。

(2)、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2、3、4 自然段,哪些句子让你读着读着,感到心都痛了的时候,就请你把它划出来,反复地读。好,拿起笔来,放出声音来读。

交流:哪些句子让你读着读着,就感到心都痛了?说说你的感受。

①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jìn)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kuī)‟。”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kǎi)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a抓“深情的目光”,体会爸爸是一个爱自己和家人的好爸爸。

b谁来读读爸爸对我说的话。

c想像说话:是呀,我至今也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我还会忘不了什么呢?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爸爸就会。

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爸爸就会。

每当

时候,爸爸又会。

可见,爸爸是多么爱我还有家人啊!我多么热切的盼望着爸爸凯旋回来,把那顶蓝盔戴在自己头上啊!于是,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kǎi)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②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jiù)上回来的。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fù)盖着国旗的遗(yí)体。

师配乐讲述:我们日也盼夜也盼,盼来的却是爸爸的遗体归来。a出示“遗体归来”画面

b换位体验:当你看到爸爸的遗体时,你会怎样?甚至你还会怎样? 让我们一起把时光定格在那一瞬间,你又想对爸爸说些什么?(播放课件)

爸爸呀!您不是答应要亲手给我带上蓝盔的吗?您怎么不守信用?您听见我和妈妈的哭声了吗?您怎么舍得离我和妈妈而去了呢? c引读。(配乐)

此时爸爸临上飞机前的那句话还在我的耳边回荡。

“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kuī)‟”可是,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jiù)上回来的。

临上飞机前,我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kǎi)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fù)盖着国旗的遗(yí)体。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d同学们带着这种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我们一起来读。

“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jìn)在失去亲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 ③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wàn)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想象训练:从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爸爸为了祖国的和平事业、为了世界的和平事业,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维护和平的光荣战士)

⑤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a“呼唤”是什么意思?

b爸爸在呼唤着什么?(“和平!和平!和平!”)c 你听见了吗?听见爸爸在呼唤—— 妈妈听见了吗?听见爸爸在呼唤——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吗?听见爸爸在呼唤——

d这里连用了三个“和平”,你又读出了什么?(爸爸对和平的渴望)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一起去感受小作者的悲与痛吧!

过渡:这是带血的呼唤,带泪的呼唤,有没有唤醒那些制造战争的恶魔呀?从哪里看出来。默读5、6、7自然段。

三、探究原因——世界并不太平出示: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mí)漫着战争的硝(xiāo)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xié)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1、为什么说是娇嫩的“和平之花”?(抓住娇嫩和双引号理解。)(不是真的花,花虽美却脆弱容易被摧毁,可见世界并不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的存在,世界就不会太平。

2、你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你能列举具体事例说说么。

3、看课件,师描述。(配乐)下面就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下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吧!看一组数据。体会战争的残酷。(或者看一段两分钟的战争短片)

4、同学们,当大量的事实呈现在我们眼前时,你们作何感想?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把你最想说的写在心情卡上,可以结合画面写写好以后有感情地去读,用心去读。

四、升华呼声

过渡:是啊,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可恶的,愿这些战争的画面能够到此静止、凝固——成为历史。这就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齐读呼声:“要和平,不要战争!(擦掉板书:不要战争!”)是啊!让战争永远消失,让和平永驻人间。

2、这是谁的呼声?(雷利)

仅仅是雷利的呼声吗?(是所有孩子的呼声)仅仅是孩子们的呼声吗?(全世界的呼声)

3、是的,这是小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声,浸满泪水的呐喊,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啊!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吧!全体起立。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 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五、课外拓展,传递和平。

6.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六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听刘芸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跟我是一样的。

一、入情入境,情感共鸣

听了这节课,我被本文深深地感染,教者引领学生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时,体会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当鲜花捧来,蓝盔接来,而爸爸却永远不能再回来时,那时怎样的痛楚啊。教师用朗读渲染学生,学生的情感陷入了对父亲深切的缅怀当中。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了感染,感受雷利悲痛的同时,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在教学“雷利的呼吁”部分时,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语境,化成本文主人公去进行朗读实践。当学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时,全班同学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对于战争的痛恨,对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二、立足文本,个性解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交流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时,学生能针对同一句话谈出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言的大部分同学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蓝盔”加上了引号,体会到它的意思并不单纯是指一顶蓝盔,而是象征着和平。爸爸是想让雷利看到世界的和平。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对于文本有自己的认识,平时的语文课上的日积月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初见成效。

7.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七

好在经历了一个月左右的磨课历程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有了亮点。

以下结合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反思:

一、课前谈话为铺垫课堂气氛而设置

课前谈话时,一起欣赏了一组展示家庭幸福和美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论,在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是最大的幸福。

以此作为情感的铺垫,营造氛围,急转直下,用“我们谈论着幸福,沉浸在幸福之中,可世界上有许许多多无辜的人,他们的幸福却被战争这个恶魔无情地夺走。今天,我们就来倾听一个中国孩子关于战争发出的呼声。”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仍然要留足读书的时间。课上初读课文,是要体现对文本的整理把握,梳理脉络。通过初读,解决了“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他在信里发出了怎样的呼声?”这两个问题,并且存疑:“为什么署名写‘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而不直接写雷利这个名字?等到整篇课文都学完了,我们就会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个环节的处理一是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体裁特点,读书信要关注格式,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总结。

三、字词学习更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多音字到课文新词的学习,结合了“据义定音”、“找近义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带动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通过阅读去搜集和处理信息。

通过抓“卓越”这个词,全面了解文中的爸爸卓越还表现在哪里,并且带动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有一点特别值得反省:当一生说:“爸爸的`卓越还表现在他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时,我没有及时去引导他去寻找前半句,而是急着去找另一个学生,企图救场。结果另一个孩子又找到“爸爸是和平卫士、牺牲在维和的战场上”这些话语。事后一想,如果我能追问第一发言的学生:“还有吗还体现在哪?”说不定,学生就能回答完整,补充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课堂调控经验缺乏的表现,值得在日后的教学中去锤炼。在今后的日子里应深入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做比较准确地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表达、归纳。

四、品词析句融合意文情感兼得

设计这堂课的主旨是:以读为轴心,连接学生、文本、语言、情感这四个点;在朗读、感悟中回归语文本色,演绎语文风采。

课文是封书信,作者主体感情色彩浓厚,情感自然质朴。遣词造句无过多雕琢痕迹,源于生活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在教学中,关注文本,把文本当中感悟回归的落脚点和归宿。通过读,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

在课堂上出成效的是“分别时美丽的约定”和“重逢时残酷的现实”这两个内容的对比处理和挖掘。不仅仅在情感上打动人心,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地对比写作才造成这样的情感落差,也才能这样打动人心。让学生隐约明白,这样的表达手法的妙处。

而体验到这种情感落差是因为前面所做的铺垫、情绪的积淀,到这个环节,使得情感有了一个突破口,而且,这时候的情感又是依附在文字之上的。从第二自然段“美丽的约定”的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份美丽。再进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通过“和爸爸分别后,家人天天盼着他回家,想象着重逢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环节,把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落差。同时,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表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营造了一个场,让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真切地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并且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去提升这样的情感认识。

这个环节的教学之所以能营造出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场,关键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体现的。

在朗读当中,凸显了文本的情感主线: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引发对战争的痛恨,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五、课堂节奏的把握和轻重缓急的处理

课堂教学如同烹饪手艺,此次课上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对课堂节奏和火候的把握还是比较欠缺的。

比如说,更多的是关注设计,及时从课堂获取信息的意识稍欠缺。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的时候,该怎么去引导?尚不能很自如。师生互动时,什么时候火候最好?什么时候展示这个环节才能有最佳的效果?比如“美丽的约定”和“残酷的现实”那两段话的对比,是个很好的设计,但如何在课堂上起到最大的作用呢?这个还需要深思再深思。

在教学反思即将完成的此刻,我特别要说的是感谢!感谢莲都外国语学校403班的学生和他们的语文老师。这个班的孩子语文学习的习惯很好,他们的老师很注意平时语文学习中的方法指导,孩子们也积累了不少的语文学习的好方法。朗读水平高,表达很自信,很顺畅,给人一种落落大方的感觉。读书很投入,很有表现力。基于对学生的这个认识,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课堂上,给听课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叫做吴缺的男孩,他的朗读博得了全场的掌声,真是能读到大家的心里去;他的想象写话细腻深刻,展现了良好的语言功底。像这样优秀的孩子,这个班里还有很多很多,成了一个善于学习语文的群体。这也是他们的老师精心培养的结果。

当我在课后经过几天的思考和沉淀,写下了一个说不上深刻但很坦诚的教学反思,只是为了表达内心的点滴感受,记录上课的片段。仅此而已!最后,化用《长相思》一词作为教学反思的结尾:

风悠悠,雨悠悠,欲驾轻舟把卿求,春风三月瓯江流。

8.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八

1.读拼音,写词语。

zhuóyuèchénjìnkǎixuánwéihù

2.形近字组词。

执维浸枢腕

势唯侵柩碗

3.多音字组词。

jì è

济恶

jǐ wù

【句段集锦】

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1)我们没有见过而,我和妈妈接到过您的问候。

(2)爸爸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他的死是光荣的。

(3)今天,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世界并不太平。

A、虽然……却……B、因为……所以……C、虽然……但是……

2、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2)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

9.《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说课 篇九

东方红小学 苏晶

我执教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二课时。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的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了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包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根据本册书单元训练的重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由读、指读、齐读、品读、评读、比读、引读、范读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读、品读,使学生读中有所体会,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学生的评读、比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提高朗读能力;通过教师引读、范读,渲染气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场景得以再现。同时还创设了找身边爸爸的优点这一生活情境和课外拓展性作业,使学生走出文本,放飞思想,培养学生创新、想象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学生会学。”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对于战争,他们略知一二,但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学时利用课外资源搜集信息的广泛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较为深入地了解战争,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是何等的痛苦,拓宽学生的视野,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东方红小学 苏晶

教学目的:

1、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提高利用课外资源,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

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教学难点:理解“娇嫩的‘和平之花’”的深刻含义,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地成长,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老师这儿收集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放课件,师解说),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呢?

生:他们很可怜,我们同情他们........师:战争是多么残酷呀!它夺走了多少无无辜人的生命。今天,让我们来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仔细品味,用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二、多方朗读,读中感悟

师:同学们读书真认真,通过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说说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吗? 指生读句子。

通过学生朗读的句子,追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试读,再评价。师: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说什么?他在说什么? 生:他在说:“和平。”

(课件出句子)自由读,体会这两个句子的异同? 学生自由谈。

师引读: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师:课文中还有哪儿使你深受感动呢? 生:爸爸的为人让我深受感动。

师:如果有这样的爸爸,你会感到怎样? 生:感到自豪。

师:请你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评)

生:我的爸爸很优秀,从“两年以前,我的爸爸做为一名.......”看出来。师:你读得真不错,从你的朗读中,我确实感受到了爸爸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是战争 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板书>

三、自主探究、体会情感

多媒体展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指生朗读。

1、“和平之花”是什么?“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

2、你能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说明世界上不太平的事件吗?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教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让我们感受一下战争的炮火。<板书>

现在,让我们和雷利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共同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生齐读)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1、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能做些什么?

2、同桌讨论汇报交流。

写封信;为战区孩子献爱心;努力学习.......3、总结升华。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应用自己的实际行为做一名维护和平的使者。为了制止战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读:“让二十一世纪......人类家园”)

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和平!)

板书设计:

22.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为世界)和平!!(为家庭)和平!(为国家)和平!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评课

东方红小学 苏晶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

请允许我们就苏晶老师讲的这节课作以简要的评析。《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是书信体文章,意图是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纵观这节课,苏老师精心的设计了教学过程,并充分运用多媒体、评价等手段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收集资料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之中,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首先,苏老师运用情境导入,创设了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如:苏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弥漫着战争硝烟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的画面,并伴着教师动情的解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其次,苏老师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开始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还有文章的重点部分,作者对爸爸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渴望,苏老师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渗透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对文章最后发出呼吁的部分,引导学生在激情的齐读中共同升华了维护和平、热爱和平、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最高境界。

三、引导质疑,创设自主探究氛围,苏老师在突破教学难点,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她采用了在教学开始之时就让学生自学质疑,提出难懂的这段话,然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苏老师设计了“和平之花”指什么,“和平之花”为什么是娇嫩的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个人自学课上小组学习,尝试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师再讲评小结,正真体现 了新课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潜力。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导向实践。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苏老师设计了有思考价值的延伸问题和作业,并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引导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如:为制止战争,保卫和平你能做些什么?你想对身边哪些不合理,不公正或不道德、不环保的现象发出呼吁?这些问题的设计,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交流,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语文的思想性,同时也注重了对学生散发思维的训练。

总之,课文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的,不是教懂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节奏控制的比较适当,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和谐、融洽、平等、互动的氛围,学生参与意识也比较积极主动,教师的点拔指导也比较及时到位。整节课教学比较成功。当然,由于苏晶老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经验有限,在教学中肯定会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同仁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东方红小学

评课人:吕秀玲

10.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实录 篇十

临沂滨河实验学校

杜希良

课前:诵读《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一、激趣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投入,老师都不忍心打断,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生:谈

师: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虽然不能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我们能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声吧!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齐读课题

生:读

二、检查生字词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想看一看大家是不是和这些生字词交上了朋友。

(课件1:生字词)

师:读的很不错。通过预习你还收获了什么? 生1:战争残酷 生2:„„

三、走进文本 品读感悟

师:你能把这种情景读出来吗?

(课件2:现在这定蓝盔回来了„„„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生:读

师:读的不错。能用这种方式讲给大家听听吗?(课件3: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是————— 看到的是—————— 听到的是——————)

师:有什么感受? 生:交流

师:这是令人悲痛欲绝的情景,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

(课件4:现在这定蓝盔回来了„„„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师:爸爸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听见了吗?爸爸呼唤的是:(板书:要和平)

生:和平!和平!和平!

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失去父亲时发出的呼声!(描红呼声)同学们,你们能感受到这一家人从送别到永别的痛苦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课件5:两年多来„„„和平!师生分角色配乐接读)你听见了,我听见了,全世界人民都听见了,爸爸是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的啊!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他高度的评价:读

(课件6:他是一位卓越的观察员„„„ 体现了公正与人道的素质。)

师:自豪吗?谁能用自豪的语气向所有人来赞颂我们这位伟大的父亲。

师:同学们英雄的父亲同样值得我们来赞颂啊!现在请你们结合第四段的内容向加力先生来赞颂这位英雄的父亲。生:说

师:现在你面对的是谁?其他同学能结合第二句第三句来说吗? 师:我们为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我们更想为这位父亲献上最美的鲜花!师:父亲的离去让小雷利有了对战争的思考,让我们也来读一读这句话。

(课件7:51年前 „„„ 永驻人间。)

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和平之神为什么没有永驻人间呢?

师:你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课前我们已经阅读了宽带网,阅读链接上的内容,对战争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再来读读这些内容相信对你们理解刚才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课件8:第二次世界大战,现代战争,抗日战争死亡人数的了解)。

生:读

师:小组之间说一说你的理解好吗? 师:同学们,51年前指的是那一年。生:1939年

师:看看这封信的最后推算一下。生:1945年

师:1945年是怎样的一年。

师:1945年是值得全世界人民记忆的日子。因为1945年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年,更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一年!同学们胜利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艰辛。让我们读一读资料袋中的这句话。自己读(课件9: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死亡)师:从这些数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血淋淋的数字是对战争的控诉。这些数字不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吗?

(课件10:51年间,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师:51年后我们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读

(课件11: 1990年--2003年儿童。)

师:同学们现在这句话又是对课文中那句话的说明呢?读读书,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就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第六段。师:谁来读。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了你对51年前51年后这两句话有了深刻的理解。现在你想对加利先生说些什么?

师:让我们都来说一说,要和平,不要战争(补充板书)这同样是小雷利发自内心的呼唤。我们有着共同的心声。谁来读

(课件12: 救救孩子们„„„家园。)

师:看看吧。(课件13:配乐图片:天伦之乐妻离子散 合家团圆家破人亡 幸福安宁动荡不安 欢声笑语流离失所 和睦安逸炮火连天。)

师:看到这一组组画面,现在你又想对加利先生说些什么呢? 生:说

师:让我们读读这些词语用上这样的句式向加利先生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吧。

(课件14: 天伦之乐妻离子散 合家团圆家破人亡 幸福安宁动荡不安 欢声笑语流离失所 和睦安逸炮火连天。救救孩子们,我们要----不要-----)

生:说

师:这声声呼唤汇成一句话。指黑板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课件15: 救救孩子们„„„家园。)

生:读

师:谁愿意把你的心声读出来。师:让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吧。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什么呢? 生:感叹号

师:这三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多么强烈啊。加利先生这是一个中国孩子发自内心的呐喊:读

(课件16: 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最真诚的呼唤:读

(课件17:为了母亲不再„„„制止战争!)

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从心里发出一个震撼世界的声音:读

(课件18:让那已经„„„人类家园!)

四、拓展延伸 升华感情

师: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而是我们在做的所有同学们的呼声,更是所有中国孩子的呼声。作为我们小学生,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能做点什么呢?

生:我也要写信给美国总统布什,让他撤回现在还驻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队。

(课件19:显示和平鸽、世界人民祈盼和平的画面)师: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呼吁──

(课件20:播放:让世界充满阳光,让和平永驻人间!)下课后请同学们给那些饱尝战争苦难的孩子们一封信,表达你对他们的同情与关怀。

【总评】

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味正”而“情浓”,所谓“味正”即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所谓“情浓”即语文课要情思飞扬。细品本课,其“味正”表现为“悟读交汇”,其“情浓”则表现为“情理交融”。

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自不待言。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节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读”后“悟”,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地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

语文课要以情动人,不须明言。从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语文课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这节课上,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有师生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父亲之爱”、“丧父之痛”这种“情”,自然升华为“战争之恨”这种“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憾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板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教学目标:

1.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

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雷利对父亲的怀念,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拓展资料,丰富知识,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听了小夜莺的歌声,讲述着小英雄雨来的故事,了解了二战时孩子的生活。今天的世界上还有很多地区弥漫着战争的硝烟,这节课让我走进15课,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齐读课题,指导自豪地读出“中国”)

1、对课题质疑: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这是谁发出的呼声? 发出什么样的呼声? 为什么要发出呼声?

2、初读课文后答疑:从书信体裁的文章可以知道是雷利发出的呼声,因为他失去了父亲。

二、感悟痛失父亲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师过渡:雷利的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2——5段,找出有关描写父亲的句子。

①“爸爸作为联合国的一名军事侦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行动中壮烈牺牲。”

他是捍卫和平的勇士

②“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神情的目光。”

他是一位深爱妻子和孩子,可亲可敬的父亲。③“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

他是才华横溢的人才。指导学生读出骄傲自豪之情。

师小结:爸爸是这样一位能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连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都这样高度赞扬他:

PPT出示,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2、走进雷利的思念

师:在爸爸上飞机离去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小雷利日思夜想,盼望着爸爸的凯旋归来。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他的思念,谁说说他会想什么?

生:爸爸,你在异国他乡还好吗?我是多么想念您呀!生:爸爸,你的任务完成了吗,您什么时候回来送我蓝盔? 生:爸爸,我现在学习很认真,请您放心。„„

3、小雷利没有忘记跟爸爸的承诺,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两年前一家人在机场道别的情景。PPT出示,生齐读:

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神情的目光。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4、他手捧鲜花迎接爸爸凯旋归来的时候,看到的又是怎样的情景?

出示机场解放军抬着父亲遗体归来的图片,同时播放音乐《母亲》

老师深情地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此时的教师朗读入情入境,富有感染力,台下的学生泪眼婆娑。

请大家阅读第4段,找出让你跟雷利一样悲痛的句子。

结合第3自然段,对比承诺和现实的落差,感悟失去父亲之痛。PPT出示:

①“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②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师:哪些字词打动了你?

生:染红、浸满、凝固让我仿佛看到父亲英勇献身的情景。

(这两处可以老师读前一句,学生读后一句,抓住重点字词,有感而读。)

师小结: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就这样被可恶的战争夺去了生命,如果你是雷利,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生:战争啊,我憎恨你!是你夺去了父亲的生命!

生:爸爸,你醒醒,我们都来迎接你了。

„„

师:是啊,没想到机场一别竟成了永别,怎不让人肝肠寸断,再来读读这句。

生齐读: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师:英雄归去,万人同悲,此时的机场时怎样的?一起来迎接父亲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生:此时的机场一片沉寂,万人哭泣。

生:所有人都为父亲默哀,人们的眼圈红着,解放军叔叔脱帽行礼。„„

师:爸爸的嘴没有合上,他仿佛要对雷利说什么?要对祖国的人民说什么?

师: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爸爸的呼唤,生齐读(大屏幕出示:“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我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妈妈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他呼唤的是————

全世界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分析:四个“听见了”排比句,三个“和平”,我们读的时候怎么读好呢?去掉两个“和平”行不行?

生:读的时候语气逐渐加强,三个“和平”表达了爸爸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师:这一声声和平,道出了爸爸对和平的渴望,我们再来读一读。生深情地齐读。

师:读到这里,谁再来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生:父亲是热爱和平的人,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三、发出呼吁

师过渡:爸爸倒下了,可战争停止了吗?请大家默读6、7段,看看那些句子写了战争没有停止。

①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②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师:一提起战争,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隆隆的炮火声。师:“隆隆”这个叠词用得好。生:我仿佛看到了流离失所的人们。师:用“流离失所”这个词刻画恰当。

生:我仿佛看到了战火中哭泣的孩子,被炸毁的学校。师:你的想象丰富合理。„„

分析理解“娇嫩”:和平之花虽然美丽,但它很容易被破坏。所以用娇嫩这个词。

师:想到这些,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大屏幕出示)

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师:和平之花是娇嫩的,老师准备了这样一组图片,看的时候,大家可以把心情写在脸上。

播放图片和音乐。图片内容:伊拉克土地上硝烟再起、突来的袭击震惊了全球、战火中即将消失的伟大建筑、孤独的孩子去哪里落脚、战争留下的废墟、孩子们痛苦的脸、妻离子散、祈祷和平的人们。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师:让我们再次读这段文字,把看后的心情读出来。

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学生再次齐读。

师升华感情:战争是残酷的,它让多少像雷利这样的家庭妻离子散,它让多少原本美好的家园毁于一旦。正是这样的原因,雷利向联合国发出呼吁——(大屏幕出示: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生齐读: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同时在画好的和平鸽简笔画中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师:这是谁的呼声?仅仅是雷利吗?

是你,是我,是他,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发出的呼声—— 齐读: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

师同时在写好的板书加两个感叹号:要和平!不要战争!师:我们能为世界的和平做点什么呢? 生:长大了也要当一名维和战士。

生:给发生战争的国家写一封呼吁和平的信。„„

师:同学们,想说的太多,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大屏幕PPT出示): 生齐读: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中国孩子的呼声:

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这里又是一个排比句,大家用这个句式说几句话。(PPT出示): 为了(),为了(),为了(),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生:为了鸟儿有片蔚蓝的天空,为了鱼儿有条清澈的河流,为了我们有个绿色的地球,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师:课上到这里,让我们一起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五、作业:任选一题,学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1、写给雷利的一封信。

2、写给处在战争中的孩子的一封信。

教 学 后 记 :

之所以选择上《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因为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我真切地感受到上好一节课,除了钻进去之外,还要成功地走出来。

“味正而情浓”是我的教学目标,怎样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丧父之痛,再将这一情感自然升华为对和平的渴望,是教学的重难点。伴随着音乐缓缓流淌,我饱含激情地朗读,那份悲恸让自己眼眶湿润了,台下的学生也泪眼婆娑,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也跟随着老师潜心会文地读起来。这是篇汇聚着情感的文章,在备课时我将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出来,如指导学生练习说排比句式,朗读时注意读出标点等,引导学生有层次地朗读。在这些方面我自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11.小学语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案 篇十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3、能联系实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为什么发出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2、理解“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和“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师:今天,老师想跟你们聊一聊幸福,你觉得我们的生活幸福吗?你觉得什么是幸福?(生自由说)是的,我们能享受到这样幸福的生活,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里,可是,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如我们一样幸运。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5课,来倾听这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齐读课题。

二、复习巩固

1、出示生词,自由读。

维和牺牲失去悲痛

战争呼吁制止维护

凯旋征战贡献圣坛

罪恶健康阿姨妻子

威胁蓝盔弥漫永驻

2、你能不能用前两行的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谈谈雷利的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精读课文,感悟悲痛

1、爸爸就是这么一个令我骄傲的人,他自从踏上维和的征程就再也没有回来,与爸爸临别时的场景至今难以忘怀。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当时的场面。从这个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

(1)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2)谈体会。

(3)感情朗读。

3、是啊,我们和爸爸相约,等他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捧着世界上最美的鲜花迎接他。这一天终于到了,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机场等待爸爸的归来。体会一下,此时雷利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激动、高兴)

4、飞机的门缓缓打开,我马上就要冲过去拥抱我亲爱的爸爸,可我看到的却是——(师配乐朗读正文第三自然段)

5、听了老师的朗读,此时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6、这个自然段中哪个地方最令你难受、悲痛?你能带着你的心情读一读吗?

7、从“染红、浸满”这些词语中你仿佛能看见什么?

8、“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你知道爸爸在呼唤什么吗?这里为什么要用三个“和平”?(引读)

9、是呀,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有了和平,才有——

10、战争,让祖国失去了一名卓越的战士,战争,让雷利失去了爱他的父亲,让我们再切身地感受小作者内心的痛苦,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令人难忘的一幕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结合图片,体会战争带来的灾难

1、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国度里,多幸福呀!可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国家也和平、安宁吗?默读5、6自然段,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

2、交流。引导理解“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3、(播放图片,渲染情境)孩子们,这,就是战争!这,就是在战争中生活的人们!

4、看完了这些图片,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呢?

5、战争中,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是民族的希望,没有了他们,祖国的明天又在哪里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相信你们肯定有更深的体会。

6、此时,我们是否会和雷利一样,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7、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向全世界呼吁——(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想到那些无辜的孩子们,想到他们那充满了惊恐的童年,让我们把这呼吁读得更响些,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传到还存在战争的土地上,让那些挑起战争的人,为了孩子们,放下武器。(齐读)

五、拓展

孩子们,相信你们学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思绪难平,请拿出你的笔,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写出来。

六、总结

这篇文章带给老师很多思考,我们走出课堂,每个人都应该想想,地球为什么会有战争,我们该怎样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

板书设计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要和平!和平!和平!不要战争

教学反思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讲述的是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后,他的孩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在极度悲伤之余,提笔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情感真挚而又充满期望的信。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声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正义感和爱好和平的愿望。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

上一篇:班前会议记录内容下一篇:东宁中学迎国庆歌咏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