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2024-11-07

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精选8篇)

1.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篇一

《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研究报告

古冶区赵各庄第二小学课题研究组执笔:曲文莉

一.研究背景:多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教育评价的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号角的吹响,在教育评价机制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为配合新课标的实施,我校承接了“考试评价”这个市级研究课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拟订了子课题《小学语文分层、分卷、分项考试评价改革》。我们认识到,语文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不在其运行机制上进行必要的改革,是难以跟上新课标的步伐的。为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语文评价更趋完整合理,我校课题组做了大胆的探索,选择我校四年级一个班作为实验班,率先进行了语文考试评价方案的改革,通过一年的实施,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

二.理论依据

分层分卷分项考试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智力、心理发展的特点,为探索素质教育下考试的新模式而提出的。

1.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作为教学评价的基本手段,考试应有其特定的性质和内涵:一是考试要面向全体学生。基础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属于普及教育,而不是淘汰教育。因此,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考试就应从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让每个学生考有所得,考出自信心,考出真实水平,以促其进步。二是考试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考试不应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不能仅仅为分数而考,而要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考,这是素质教育对考试的基本要求。三是考试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成功的考试在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生理、智力发展的规律,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做出客观、公正的价值判断,让学生不断感受到自己学会了多少,而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比别人还差多少。这就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提高,并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考试也就成为其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由此可见,正确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探索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考试策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

2.遵循学生智力、心理发展的规律。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智力、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性发展具有差异性,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上表现出不同的智力和情感。学生在学习上存有差异,这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认同的事实。对一个学生来说,90分是学习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70分就是

最大的成功。过去,我们一直在“为了学生好”的旗帜下,让不同的学生听同样的内容,做同样的练习,考同样的试卷,并幻想学生都能有同样优秀的成绩,其结果是导致了大多数学生学习上的失败,挫伤了学生的自信,致使学生对考试产生恐惧感,对学习失去兴趣,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学生怎能不害怕考试呢?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评价的作用在于促进发展,如果评价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则必须变革这种评价。

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考试对人的情感。态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尤其基础教育阶段的考试,面对的是尚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可塑性极强。同是一个人,当考试给他以积极的鼓励一与肯定时,他会心情开朗、奋发上进;而当考试给他否定和惩罚时,他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学习上的成绩,如同一条小路,通向儿童的心灵深处,那里燃烧着想当一个好学生愿望的火花。当学生从考试的得分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学习给他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获得知识后的喜悦时,考试成绩便成了他在人生道路上航行的风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保护好这条小路和这个火花,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考试成绩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尤其是对差生,更要善于为他们点燃一盏心灯,帮助他们扬起一面金色的风帆,激励他们扬帆成长,使他们能够抬起头来走路,堂堂正正做人,从而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年来,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多样、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平时考查、阶段测试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科学分层。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形式,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科学地划分出不同层次。分层的目的不在于给学生排队,而是为了便于因材施教。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其在时时成功的学习乐趣中,不断实现高层次的发展目标。

(二)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上实现了“三个统一”

1、客观性评价与人文性评价的统一就客观性而言,考试是为了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就人文性而言,考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整体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更客观地评价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期末对学生进行口试和笔试后,我们填写了《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结果报告单》,表中共设八项评价项目,每一项各有三个评价等级(真棒、不错、还要努力),另附上教师寄语。这采取“等级+寄语”的评定成绩的办法,坚持鼓励为主,体现对学生人格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尊重。评价标准力求客观,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客观,综合学生自我、学生之间以及家长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下附表格)

2、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统一教师肯定的评价会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性的评价会促是学生不断进步。而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热情,更能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统一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只有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真正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我们建立了具有激励、评价功能的《学生日常评价表》,内容包括《学生认字情况登记表》、《学生课文背诵情况登记表》、《课外阅读情况登记表》、《阅读作业登记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表》、《平时观查情况评价表》。注重学生对学习知识和技能实践结果的收集和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我成长的认识,也增强了学生评价的趣味性、参与性。同时使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教与学的信息,对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我们精心设计多套语文评价卷,力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终结性评价。(下附表格)

(三)考试形式多样化。实现了“三个结合”

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1)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口试和听力测试。《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据此,在平时和阶段考查中,加强了对语文学科的口试和听力测试,不但考查学生的语言、语音的辨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考察他们的表达和交际能力。如在平时加强学生的朗读测试,对学生的听力分阶段测试,经常为学生提供若干与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的话题,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能说的氛围下,自愿组成小组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在阶段测试中,我们增加了口试测试项目。我们将听、说、读规定为口试项目。

1、“听”的考查,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或由教师口述,然后让学生口答。

2、“说”的考查,先学生看图、演示、操作或游戏,然后按要求说话。

3、“读”的考查,先让学生抽签,从该年级语文教材中选取一篇课文或教师指定一篇课外读物,然后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此外,学生能完成好本册教材的背诵任务、读书任务,也列入了“读”的考查范围中,口试内容安排在平时完成,如在晨会时间、写字课时间或学生自己要求的时间。各项评价分优、良、及格、待及格四个等级评价,由语文老师完成,课改领导小组督查。并允许学生申请第二次考查,甚至申请第三次考查。如第一次说话考查,学生感到不满意,可以申请第二次说话考查,听读的考查也同样。(如下有三份口试考查卷)

(2)充分发挥传统笔试方法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切实增强评价的实效性,突出评价发展的功能。笔试内容有四块,即“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主要在单元、期中和期末进行。

2、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在考试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常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如考试时学生的情绪、心情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绩。我们以往的考试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个别学生在考试中做错的题目,考试一结束你再让他做一次他就做对了。由此可见,“一锤定音”的考试对学生来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们在笔试操作中“允许重考”。如果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要求重考,老师就会把最理想的得分记录在案。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创建适合学生多次、多重、多元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特别是对小学生,给予多次、多样的机会,将能产生自我激励的作用,因为,这种评价是发展性,无压抑感的,感觉自然的。如上学期我三年级有一个学生叫马仕君的,在一次考试结束后,他来告诉老师说,他考试时头很痛,所以有些题没有做,他想下午再重考一次,问老师有没有多余的试卷。老师答应了他的要求,结果在下午的重考中,他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好了,而且多数题做对了,老师两张试卷都给他阅,成绩出来后,他脸上挂着笑容。这对于这位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3、“定时考试”和“不限时考试”相结合。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过去,在规定的考试时间里,学生争分夺秒地答卷,生怕因时间有限而影响考试成绩,有的学生因为时间不够而在语文考试中作文没写完。而现在我校推行了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要求考试时间不限的举措,旨在创设一个宽松的考试环境,进一少减轻学生的考前压力和恐惧,使学生得到心理减负

(四)测试卷命题上体现新理念(附上考试卷)

1、试卷命题人文化,变“冷凳考试”为“趣味冲浪”。笔试试卷的命题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生活意境,在试卷与学生之间建起丰美的精神家园,使考试成为一种“激励、唤醒和鼓舞”的艺术。我们在试卷的开始部分增加卷首语,如“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趣味冲浪’活动。只要你自信沉着,认真思考,积极行动,你一定会收获成功,成为本次活动的明星。”卷中设计鼓励语,如“你认真完成了以上的题目,感到自己成功了吧!祝贺你,不过下面的内容还得继续努力啊!”卷尾设计提示语,如“同学们,做完了试卷,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吧!不过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还得仔细检查哟!如果发现自己有困难的问题,可得耐心思考啊!相信你会有满意的答案。”同时在题目要求上力求体现“童心、童趣”,如把“修

改病句”叫做“我来当回啄木鸟”,把“按原文填空”叫做“这些内容我都记得”。在试卷的最后开设“心里话”栏,由学生留下考试的感受,对试题留下意见或建议,使考试既成为学生树立信心、得到鼓励、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成为教师改进教学和改评价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考得轻松愉快,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关爱每个孩子。

2、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可见,写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提高学生素质、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笔试中将“写字”专门列为一个板块进行考查,权重四年级占5%。其目的就是引导教师重视写字训练,引导学生把字写好。

3、重视学生博采众长,丰富自身的语言《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 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据此,我们在实践中,重视让学生“博采众长,丰富自身的语言”。如,从一年级起我们的老师就帮助学生设计了一本名为“采蜜集”的日记本,鼓励学生把平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觉得好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都把它写下来(不会写的字请别人帮忙或用拼音代替)。在书面测试卷中,将积累运用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考试,内容主要是字词句段的积累、古诗名言警句的积累。

4、试题注重语感,知识考查尽可能结合语境。语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它的培养和测试离不开语言环境。结合语境考语文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如以往考反义词是这样的“高兴——()”,现在考反义词变为这样“她今天玩得很高兴,完全忘记了昨天()的事情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做题,实际上也是理解语意的过程。

5、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小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为了运用,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笔试中,我们将“语言表达”专门列为一个板块,其中中年级重点考查两个项目:

1、实用文体写作,如通知、建议书、表扬信、请假条等等,着重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实用文体的能力;

2、习作命题开放,便于学生自由表达,着眼点放在语言运用上,特别是语句的通顺、流畅方面。

二、阶段成果

1、针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立不同的考试目标,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2、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较后进的学生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3、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教与学的信息,对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避免了以分数排名次的弊端,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总之,在这种考试模式下,考试不再是套在学生身上的沉重枷锁,而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

五、反思与困惑

1、在实验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社会、家长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考试“指挥棒”思想根深蒂固,学校、教师在推行新课程考试与评价困难重重。

2、班级人数多,功课多,时间不够用,有些活动不好开展。

3、《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评价应避免“繁琐化”但要做到全面、科学、注重动态过程,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繁琐,参与教师都有畏难情绪。

总之,改革语文考试和评价制度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评价,都应坚持四条理念:第一、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是一种持续的过程;第二,评价旨在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第三,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个体发展;第四,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评价方式才是最好的。我们在探索学生考试评价方式的同时还应注意评价的操作过程不能过于繁琐,尽可能的便于操作,我想这样我们的评

价工作才会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理想和实际不要离得太远,才能使考试与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篇二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真正的好课?笔者认为, 一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对课文有自己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对教学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设计。二是要有文化。课堂上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重要的应是文化。为此需要不懈的阅读、思考、积累和创新, 使自己丰厚的文化底蕴, 使自己成为一部书, 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三是要有智慧的课。有智慧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 从而真正做到亲切自然、指点有方, 使课堂散发出磁性和魅力, 达到以灵性启迪学生悟性, 并激发学生产生观念的最高境界。四是要心中有学生。真正的好课, 不是老师出彩, 而是学生出彩, 简而言之, 出彩要出在学生的学上。五是要简单化, 要深入浅出。上课时间为什么老是不够?教师多讲、多导,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而且容易导致复杂, 结果反而把学生绕糊涂了。

二、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正确处理教学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 考试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对学生的评价不限于学业评价, 还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

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入考试评价机制, 但不能唯考试是从。就基础教育而言, 课堂学业考试应着跟于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激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目标与考试手段的关系上, 不能本末倒置, 而应使考试服务于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要以完善和促进课堂教学为目标, 避免盲目性。改革方式应循序渐进, 在充分论证和取得试点成效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减少考试改革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

二是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 增加考试评价的多样性。考试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需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 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与方法。倡导综合运用多种考试考核方法, 不应以书面测验作为惟一手段。部分学科实行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开卷、半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 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对学科与书本基本知识的掌握, 也应侧重考察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必须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中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核心。此外, 应扩展考试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范围。考试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涉及到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老师、学生和教师的自我评价。

三是拓展考试内容, 更新评价标准, 促进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的改进, 关系到对中学教育教学的积极导向, 关系到人才选拔的质量与效应, 关系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考试命题环节, 注重及时吸收科学、文化新成果, 淡化记忆为主的考试内容,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思维、技能、品质和创新等方面的考察。高考内容改革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积极引导中学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高考科目设置改革将统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 在满足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同时,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选拔方式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建立在文化考试基础上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办法。

四是聚焦考试, 演练提升。教师结合考试命题思路, 设置变式训练,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让学生通过训练将知识方法运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 以完成知识方法的建构,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提高学生参与复习的信心和主动性。

三、高考评价改革必为培养高素质、强潜能、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人才提供契机

3.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篇三

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乐平市语文学科的学业评价,无论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还是在评价主体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形式活泼、内容鲜活有趣的考试评价方式。

一、考试氛围从紧张走向宽松

很多学生面对考试都很紧张,谈“考”色变。因此,我们从情境的创设入手,开始为古板无情的卷面“整容”,把鼓励和微笑带进考场,把真情融进试卷,让考试变得充满希望且轻松起来。

1.卷首语——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考试的信心,考前,我们会在黑板上用彩色笔写上一些活泼的艺术字,如“嘿,考试小意思!”“瞧我露一手!”……在试卷的开始位置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话,如在朗读测试卷卷首写道:“亲爱的同学们,你喜欢《动物世界》栏目的解说人赵忠祥爷爷的声音吗?他是多么亲切呀!你羡慕新闻联播中播音员的播音吗?多么标准呀!颂读的世界是那样美妙,让人陶醉。现在,让我们也来展示展示,相信你一定很棒哦!”这些生动的卷首语,就像一个个热情的“导游”,让学生从以前对考试的“如临大敌”转变到忘我地投入到考试中,并始终保持着这种积极的心态,以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2.题首语——比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在每道题的题首都安排一句或几句提示、关照的话,使题目变得活泼有趣,让考试的过程成为学生收获成功、体验乐趣的过程。如低年级写字测试卷在抄写词语这一题的前面写着:“语文乐园的门票很特别,只要你漂漂亮亮地把每个词语抄两遍,你就可以安全地进入了,你行吗?”高年级的友情提示是:“看清楚题目再回答,你一定能行!”

3.结束语——让师生平等对话。在低年级试卷的卷尾写上:“好了,今天就玩到这儿吧。祝你成功!”又如:“亲爱的同学,考试即将结束,你觉得有必要再次复查吗?千万别带着遗憾走出考场哦!”这样,不但强调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轻松答题,还可以让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考试,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水平。这样的结束语,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考试氛围,使学生成为了考试的主人。

二、考试内容从死板走向鲜活

以往的考试内容仅限于课本,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考查,缺乏创新。新课标指引着我们努力打破学校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在常规题上做文章,把“窄题”放宽,把“死题”救活,逐渐出现了试题“活、新、宽、实”的新格局。

1.来自积累的“活”。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天,漫步河堤柳岸,柳枝随风轻曳,_________的名句从你的嘴里脱口而出;夏日潋滟,满池含苞待放的荷花让你想起_________这句咏颂荷花的名句……

这样的试题将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活化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另外,还有“成语接龙”“猜歇后语”“火眼金睛识破绽”等积累型试题,让考试充满乐趣与挑战。

2.来自想象的“新”。A.如果我是一棵小草,我将用娇小的身躯,点缀贫瘠的大地;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绿叶的事业是_________;小石子的事业是_________;我们未来的事业是_________。

此题的设计旨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变得富有创造性。

3.来自生活的“宽”。材料作文。彬彬很喜欢读课外书,爸爸看见了总是说:“你就是不好好学习功课,看起闲书来倒那么起劲。”请你代替彬彬写一篇文章给爸爸看,说服他的爸爸,消除这种误解。

这样的作文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开放了学生的头脑,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

4.来自综合的“实”。“同学们,生活处处皆语文,走街串巷,寻访查找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别忘了把你们找到的错别字记录下来一一订正,并尝试让出错的人改正过来,规劝他人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并随时记录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写成日记。”这种有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从单一转为多样

新课程倡导考试方式灵活多样,提倡打破唯纸笔测验的传统做法。因此,我们开展了分类(写字、朗读、课外积累、综合实践、习作)、表演(任务表演、情景测验)、动手(制作作品、特长展示)等多种形式、多种等级的测试项目,使严肃的考试变得活泼而绚丽。

1.主题作业式考试。根据各单元课文的归类,采取做手抄报、做读书摘记、写读后感等不同形式,用作业的形式进行考试。学生在较宽松的时间内饶有兴趣地完成作业,边学边巩固,还可以及时查漏补缺,从而把作业完成得更圆满。这样充满艺术性、情感性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2. 菜单自选式考试。在保证目标底线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分类、分等级的分项测试,确立让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使之自主选择试卷进行考试。学生的每次选择只和自己的上一次做比较,以此考查语文能力是否有提高。如识字检测卷,A级试卷上的字词大部分为书本上出现过的不要求识记的字词,B级试卷上的字词大多是课本中的二类字词,C级试卷上的字词则为课本上必认的字词,而D级试卷上的字词就为书本中要求书写的字词了。如果学生觉得没考好或者有潜力,可以重考或选择较难的试卷再考。这种根据学生能力自行选择的测试,不仅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还能鼓励学生在下一次的测评中挑战高一级的试题。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主选择和自我挑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3.成果展示式考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及各类主题班队活动,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另一形式。如一、二年级举办的“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三至五年级开展的“大自然的启示”“寻找错别字”“一元钱的体验”“体验真情、学会感恩”“成长的故事”等综合实践和主题班队活动,活动前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收集材料,为成果展示做好准备。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参与态度、兴趣、方法以及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这些活动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办、组织,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能力,发展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学生在展示才华的同时也轻轻松松完成了考试。

四、考试时间从集中变成分散

改革考试的时间和改革考卷的设计同等重要。我们在改革考试时间方面也做了以下探索。

1.开卷考试。开卷考试往往是那种靠死读书应付不了的,需要在理解基础上活用知识,体现不同能力和个性的实践性内容。这种考试的时间灵活度大,甚至可以延时交卷。如写课文中你最欣赏的“焦点”人物的评论,可在课外上网查资料,充实对人物的认识。开卷考的另一种方式是设计“自助餐”试题,如在阅读了《稻草人》一书后,选题如下:A.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B.爱唱歌的你,不妨选一首表达同等意境的歌曲唱给大家听;C.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书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或人物等。这样的开卷考集趣味性、机动性、激励性于一身,付出的精力不会比闭卷考少,得到的收获更是不菲!

2.变大为小。我们尝试将原本时间长、严肃、一本正经的“大考” 改为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小考”。例如,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某一社会现象的看法;班队课上,组织一次辩论赛,锻炼学生口才,激活学生思维。考试变成了趣味丰富的学习生活,学生在一次次的小考中,拓展宽广的知识空间,可获得幸福成长的快乐。

五、考评从刚性转为弹性

在语文教学评价过程中,还应当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在注意考查学生具体学习目标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为此,我们作了如下评价规范。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本人、同学和家长。如“……你认为自己写的字漂亮吗?好的话把旁边的两颗星星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又如在试卷结尾设计:“老师的话:。”试卷由学生考后带回家经家长评价,写回执。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使评价更加全面、公正,试卷成了传递情感的绿卡。

2.评价方式多样化。为加强对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纠正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偏差,我们推出了“成长记录袋”评价体系,有意义、有目的地收集学生迈向课程目标的与成长和发展相关的材料,目的在于客观而具体地反映学生某方面的进步、成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另外,我们还实行星级记分或考评等级制,模糊、弱化分数在评价中的地位,以尊重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是课程评价改革的核心。我们在小学语文的考评中撩开传统考试的面纱,考试活了,学生乐了!(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第八小学) ■

□本栏责任编辑 廖肇银

4.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篇四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3.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4.分析测试内容与预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测试效度的方法叫 A.效标关联度 B.内容效度

C.结构效度 D.预测效度 答案:B 5.欲抽样比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的差异性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6.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7.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 A.语文 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答案:A 8.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9.全卷的题目难度分配一般 易:中:难之比为: A.4:4:2 B.3:6:1 C.5:3:2 D.3:5:2 答案:D 10.欲分析外语成绩与学生的内外向性格类型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C 1.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水平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C 2.对信度的估计方法采用 A.T检验 B.u检验 C.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C 3.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4.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5.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D 6.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7.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 A.等级平均数 B.组距数列平均数 C.总平均数 D.评分平均数 答案:C 8.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9.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10.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所进行的统计检验中,所算出的统计指标值和所选用的检验临界值是下列哪一组?

A.1.74和1.96 B.2.24和2.58 C.2.24和1.96 D.1.74和2.58 E.-3.51和1.96 F.3.51和2.58 答案:C 1.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

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2.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的方法是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3.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4.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5.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6.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7.在已知各个平均数的基础上再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称为 A.等级平均数 B.组距数列平均数 C.总平均数 D.评分平均数 答案:C 8.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B 9.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 A.语文 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答案:A 10.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答案:B 1.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2.分析测试内容与预测内容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这种测试效度的方法叫 A.效标关联度 B.内容效度 C.结构效度 D.预测效度 答案:B 3.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 A.第一题容易 B.第二题容易 C.难度一样 答案:A 4.对两事物均为测量数据的相关分析法为: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A 5.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答案:B 6.反映某考试的可靠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8.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9.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10.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1.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2.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的方法是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3.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4.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5.欲抽样比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的差异性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6.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B 7.难度系数为0.42时,则试题的难易情况为: A.难 B.适中 C.易 D.无法区分 答案:B 8.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规模总量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 9.欲分析某校教师和学生对某一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4.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5.下列哪一个值是试题的最佳难度 A.0.29 B.0.48 C.0.69 D.0.85 答案:B 6.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7.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答案:C

8.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9.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10.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D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4.对提出问题事先安排好答案,让对方从中选择的问卷类型是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A 5.下列哪一个值是试题的最佳难度 A.0.29 B.0.48 C.0.69 D.0.85 答案:B 6.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没有固定倾向的误差称为 A.系统误差 B.抽样误差 C.随机误差 D.条件误差 答案:C 7.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9.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10.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某项目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D 1.反映试题鉴别能力的指标是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 2.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3.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4.欲抽样比较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考试成绩的差异性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5.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为 A.教育现象的本质与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现象的数量方面 D.教育评价的质量方面 答案:C 6.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0.85 B.-0.33 C.-0.89 D.0.78 答案:C 7.欲检验某班进行拓展训练前后学生成绩差异情况,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A 8.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9.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10.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B 1.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或计算出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综合指标,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2.对两个不同对象的总体的差异评价称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纵向评价 答案:B 3.在不易简明扼要地表达答案的意思时,最好选用哪一种类型问卷 A.限制式 B.开放式 C.半限制式 D.半开放式 答案:B 4.需要对指标进行排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是: A.经验法 B.对照配权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C 5.欲分析某校100名教师对两个教学改革方案持赞成或反对的态度是否一致的问题,应使用何种检验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6.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规模总量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

7.下列数值中,哪一个表明试题的鉴别力最好? A.0.45 B.0.35 C.0.25 D.0.15 答案:A 8.下列成绩中,那一项表明学生的成绩最好? A.Z=6.7 B.Z=-2 C.Z=-9.5 D.Z=5 答案:A 9.欲分析学生生源地类型与外语兴趣的关系,宜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D 1.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概括或计算出能够反映教育现象的综合指标,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A 2.欲分析某高校男女毕业生对16种职业的选择顺序是否存在显著关系,可采用的方法是 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B 3.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程度或幅度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B 4.随机抽取100名高一学生做两题奥数题,两题都通过的有55人,第一题通过而第二题为通过的有5人;第二题通过而第一题为通过的有15人;两题都未通过的有25人。问欲检验第一题是否比第二题容易,该用何种统计检验的方法? A.t检验 B.u检验 C.χ2检验 答案:B 5.通过计算使用同一试卷进行前后两次考试结果的相关程度,所得的信度为 A.再测信度 B.分半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答案:A 6.某一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66,政治成绩74,语文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65和13;政治的全班平均分和标准差分别为75和10。请问该生的语文与政治成绩哪一个好? A.语文 B.政治 C.一样好 D.无法比较 答案:A 7.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资料特征并以一定的置信度推断或预测总体的有关情况,这种方法称为 A.描述性统计 B.推断性统计 C.定量统计 D.相关统计 答案:B 8.反映某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差异情况的指标是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D

多选题

11.判断内容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C 12.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 A.限制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半限制式问卷 D.半开放式问卷 答案:A,B,C 13.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D 14.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5.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对照配权法 B.经验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 16.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17.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测量法 答案:A,B,C,D 18.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9.判断结构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D 20.判断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B 11.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2.判断结构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D 13.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4.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5.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6.第35题

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17.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测量法 答案:A,B,C,D 18.统计检验的方法有 A.T检验 B.u检验 C.积差相关法 D.等级相关法 答案:A,B,C,D 19.区分度的分析方法有 A.两端分组法 B.相关分析法 C.逻辑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B 20.下列哪些量表所测得的数据为测量数据?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答案:C,D 11.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对照配权法 B.经验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 12.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有 A.方向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独立性原则 答案:A,B,C,D 13.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A.方向性 B.时效性 C.客观性 D.激励性 答案:A,B,C,D 14.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5.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6.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7.反映数据离中趋势的指标有: A.绝对数 B.标准分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B,D 18.属推断统计分析的方法有 A.平均数差异分析法 B.比例差异分析法 C.相关分析法 D.模糊综合评价法 答案:A,B,C 19.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 A.限制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半限制式问卷 D.半开放式问卷 答案:A,B,C 20.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1.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D.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答案:B,C 12.教育评价的作用 A.导向作用 B.鉴定作用 C.定向作用 D.激励作用 答案:A,B,D 13.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4.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5.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6.制定教育评价的标准的原则有哪些? A.方向性 B.时效性 C.客观性 D.激励性 答案:A,B,C,D 17.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D 18.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9.影响测量效果的误差有: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 答案:A,B,C 20.属定性描述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C 11.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2.在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哪些? A.观察法 B.问卷法 C.访问法 D.测量法 答案:A,B,C,D 13.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4.统计检验的方法有 A.T检验 B.u检验 C.积差相关法 D.等级相关法 答案:A,B,C,D 15.属定性描述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C 16.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 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7.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8.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9.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20.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1.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2.影响测量效果的误差有: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抽样误差 D.过失误差 答案:A,B,C 13.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4.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5.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有 A.方向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可测性原则 D.独立性原则 答案:A,B,C,D 16.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7.判断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B 18.区分度的分析方法有 A.两端分组法 B.相关分析法 C.逻辑分析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A,B 19.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20.教育评价中测量法所用到的量表有哪些?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答案:A,B,C,D 11.教育统计学的作用

A.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

B.是教育评价技术中的重要方法 C.有助于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D.有助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答案:B,C,D 12.教育评价的作用 A.导向作用 B.鉴定作用 C.定向作用 D.激励作用 答案:A,B,D 13.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4.属相关分析的方法有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A,B,C,D 15.评价试题质量的指标有 A.区分度 B.信度 C.效度 D.难度 答案:A,D 16.在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哪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对照配权法 B.经验法 C.咨询法 D.主成分分析法 答案:A,C 17.依评价的功能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C,D 18.下列哪些情形属独立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B 19.判断效标关联效度的方法有 A.逻辑分析法 B.相关分析法 C.双向细目表核验法 D.因素分析法 答案:B 20.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1.下列哪些情形属横向评价?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D.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答案:B,C 12.下列哪些情形属相关总体比较情形? A.某班学生某科中段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较

B.实验班与控制班的成绩比较 C.实验班实验前与实验后的情况比较 D.老师们对两个方案的态度比较 答案:A,C,D 13.依评价的功能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诊断评价 B.横向评价 C.安置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A,C,D 14.对于考试质量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哪些指标的分析来实现?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A,B,C,D 15.作为全面评价比较总体的方法,必须抓住数据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A.描述统计 B.推断统计 C.集中趋势

D.离中趋势 答案:C,D 16.依评价的方法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B.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 C.安置评价与诊断评价 D.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 答案:A,B,D 17.教育评价中测量法所用到的量表有哪些? A.类别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答案:A,B,C,D 18.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9.统计检验的方法有 A.T检验 B.u检验 C.积差相关法

D.等级相关法 答案:A,B,C,D 20.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答案:A,B,D 11.标准分数的作用有 A.比较一次考试中的好坏 B.比较不同阶段的考试成绩 C.比较不同学科的考试成绩 D.比较考试的总成绩 答案:A,B,C,D 12.依评价的范围分,教育评价可分为

A.职业教育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横向评价 D.成人教育评价 答案:A,D 13.指标设计的方法有: A.目标分解法 B.问卷调查法 C.多元统计法 D.布鲁姆“分类学”法 答案:A,B,C,D 14.常用的综合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标准差 答案:A,B,C,D

15.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有: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标准差 D.平均数 答案:A,B,D 16.教育统计与教育评价的关系是 A.教育统计是定量分析 B.教育评价是在教育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事物的价值判断 C.教育评价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

D.教育评价是综合性活动,教育统计是单一性活动 答案:A,B,C,D 17.属推断统计分析的方法有 A.平均数差异分析法 B.比例差异分析法 C.相关分析法 D.模糊综合评价法 答案:A,B,C 18.教育评价包含的内容包括 A.评价依据 B.评价目标 C.评价作用 D.评价技术 答案:A,C,D 19.问卷法的种类通常有哪些? A.限制式问卷 B.开放式问卷 C.半限制式问卷 D.半开放式问卷 答案:A,B,C 20.属相关分析的方法有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χ2检验 答案:A,B,C,D 判断题

21.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 答案:错误 22.信度高则效度高 答案:错误

23.按评价标准的标准分教育评价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两类。答案:正确 24.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5.效度高则信度高 答案:正确

26.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 答案:错误 27.标准差越小越好 答案:错误 28.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2.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3.标准分数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

24.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 答案:正确 25.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 答案:错误 26.教育评价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答案:正确 27.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8.定性评价是定量评价的前提和归宿。答案:正确

29.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问卷法主要主要适用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 答案:正确 22.标准差越小越好 答案:错误 23.信度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

24.绝对数是反映事物基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正确

25.动态评价是考察评价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的现实状态。答案:错误 26.目标分解法一般适用于学业方面的评价 答案:错误

27.一个人测试的结果只是他的真实结果的估计值 答案:正确

28.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一个人测试的结果只是他的真实结果的估计值 答案:正确

22.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答案:错误 23.效度越高越好 答案:正确

24.教育评价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答案:正确 25.难度越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 答案:错误

26.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27.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客观基础。答案:正确

28.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测量学生的情感一般使用等距量表。答案:错误

2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教育教学提供过程中的信息,此类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答案:正确 22.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3.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4.按评价标准的标准分教育评价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两类。答案:正确 25.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 答案:正确 26.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 答案:错误 27.标准差越小越好 答案:错误 28.信度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2.测量学生的情感一般使用等距量表。答案:错误 23.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客观基础。答案:正确 24.由样本(局部)推论总体的方法叫描述性统计 答案:错误 25.一个人测试的结果只是他的真实结果的估计值 答案:正确 26.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27.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安置性评价 答案:正确 28.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9.标准分数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

30.常模参照评价是将评价对象放在评价总体内进行排序。答案:正确

21.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2.信度越高越好 答案:错误

23.为教育活动作出某种鉴定的评价称为诊断性性评价 答案:错误

24.按评价标准的标准分教育评价分为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两类。答案:正确

25.动态评价是考察评价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中的现实状态。答案:错误 26.信度高则效度高 答案:错误 27.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8.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常模参照评价是将评价对象放在评价总体内进行排序。答案:正确

21.传统的评价方法使用了平均数和标准差对事物进行总体的评价比较 答案:错误 22.难度越低题目的区分度越好 答案:错误

23.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错误 24.绝对数是反映事物基本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答案:正确 25.效度越高越好 答案:正确

26.问卷法主要主要适用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 答案:正确 27. u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比例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8.定量评价比定性评价高级。答案:错误 29.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的深化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21.问卷法主要主要适用于内隐的心理活动方面的评价 答案:正确 22.温度计属顺序量表 答案:错误

23.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答案:错误 24.标准分数越大越好 答案:正确 25.效度高则信度高 答案:正确

26.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教育教学提供过程中的信息,此类评价称为形成性评价。答案:正确

27.信度高则效度高 答案:错误

28.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是教育现象的质量方面。答案:错误 29.系统误差是影响测量效果最主要的一种误差 答案:错误

30. T检验可以用于对两个总体平均数的差异评价。答案:正确 填空题

31. u检验主要是通过计算()值并给以检验。答案:Z 32.主观题的分半信度一般应达到()以上。答案:0.8 33.对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需使用的综合指标是()。答案:标准差 34.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5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36.某小组某项测验的成绩分别是55,58,63,80,83,85,89,90,95,则该测验的标准差是()。(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4.93 37.信度是指测量的()。答案:可靠性

38.对原始数据资料直接计算出的平均数称为()。答案:算术平均数 39.效度是指测量的()。答案:有效性 40.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为管理或过程提供信息

31.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事物之间的()的一个量数。答案:联系方向和程度 32.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3.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4.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5.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36.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7.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达到考试目的的综合指标是()。答案:信度 38.对原始数据资料直接计算出的平均数称为()。答案:算术平均数 39.主观题的分半信度一般应达到()以上。答案:0.8 40.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1.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2.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3.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4.对提出问题事先既有安排好答案,也有自由回答的问卷称为()。答案:半限制式问卷 35.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36.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7.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8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39.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40.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达到考试目的的综合指标是()。答案:信度 31.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32.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3.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4.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为管理或过程提供信息 35.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达到考试目的的综合指标是()。答案:信度 36.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7.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8.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9.相关分析的方法是对两事物之间的关系从()方面给予推断评价。答案:数量 40.评价一个考试是否能反映考生真实水平的综合指标是()。答案:效度

31.对教育测量质量的评价,通常是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效度和()。答案:信度 32.反映事物总体水平的指标是()。答案:平均数

33.描述性的评价方法是对统计资料计算(),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与评价。答案:综合指标值

34.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5.对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整齐程度进行比较需使用的综合指标是()。答案:标准差 36.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7.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8.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9.对原始数据资料直接计算出的平均数称为()。答案:算术平均数 40.效度是指测量的()。答案:有效性

31.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前进行,为作出某种安排的评价称为()。答案:安置性评价 32.一般来说,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呈()的相关情形。答案:正相关

33.标准分数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分数的程度及()。答案:方向 34.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5.统计分析评价法是()评价方法中的一种。答案:定量 36.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的一门交叉科学。答案:统计学 37.某小组某项测验的成绩分别是55,58,63,80,83,85,89,90,95,则该测验的标准差是()。(保留两位小数)答案:14.93 38.所谓统计检验,就是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是否()问题。答案:显著

39.描述性的评价方法是对统计资料计算(),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与评价。答案: 综合指标值

40.主观题的分半信度一般应达到()以上。答案:0.8 31.对提出问题事先既有安排好答案,也有自由回答的问卷称为()。答案:半限制式问卷 32. u检验主要是通过计算()值并给以检验。答案:Z 33.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发现问题

34.统计分析评价法是()评价方法中的一种。答案:定量

35.所谓统计检验,就是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是否()问题。答案:显著 36.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7.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的一门交叉科学。答案:统计学

38.描述性的评价方法是对统计资料计算(),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与评价。答案: 综合指标值

39.效度是指测量的()。答案:有效性

40.将评价对象与评价对象总体内的特定元素进行比较的评价称为()。答案:相对评价 31.所谓统计检验,就是检验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联系是否()问题。答案:显著 32.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事物之间的()的一个量数。答案:联系方向和程度 33.相关系数γ的正负符号可以反映相关的()。答案:方向

34.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5.显著性水平指的是显著时()的可能性。答案:犯错误

36.一般来说,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呈()的相关情形。答案:正相关

37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38.类别量表(数据)表示事物的()。答案:分类

39.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答案:为管理或过程提供信息

40.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1.标准分数是平均数和()联合起来考虑的分数。答案:标准差 32.信度是指测量的()。答案:可靠性

33.从质的方面说明教育问题的评价称为()。答案: 定量评价

34.对提出问题事先既有安排好答案,也有自由回答的问卷称为()。答案:半限制式问卷 35.若评价结果在0.01水平上显著,则说明在0.05水平上是()的。答案:显著

36.推断性评价是依据统计检验的结果并以一定的()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答案:置信度 37.相关系数是反映两事物之间的()的一个量数。答案:联系方向和程度 38.评价总体中个体之间变异程度的指标是()。答案:标准差

39欲分析若干位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估顺序的一致性,应使用的相关分析法是()。答案: 等级相关 40.推断性评价是对数据资料()。答案:统计检验

5.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篇五

毕业测试卷(笔试部分)(答题时间:100分钟)

同学们,经过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下面的题目,会让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相信自己的实力。请你快速浏览一下试题,确定你本次的测试目标是。好,那就请沉着地动笔吧,不过,希望你的试卷有一张清秀的面孔。祝你心想事成!

一、当回裁判员。5分(小试牛刀)

1.“胖、切、扁、宿、喷”都是多音字。()

2.“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这组词按时间先后排列是正确的。()

3.“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死去的人”。()

4.《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5.“孙平用自己的脚挡住了对方踢来的球”缩句后为“脚挡住了球”。()

二、快乐ABC(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1.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miǎn qiǎng(勉强);b.zhí râ(炽热);c.mányuàn(埋怨)。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他的作文提纲写得很好。

b.我们要刻服困难,努力学习。

C.既使遇到困难,他也能想方设法解决。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是()

a.这件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b.我们要发挥成绩,改正缺点。

C.他在赛场上非常冷静,发扬了正常水平。

4.与其他两项有明显区别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b.《拔苗助长》;c.《泊船瓜洲》。

5.“你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不能把

它作为骄傲自大的资本。”给这句话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b.即使„„也„„;C.无论„„嘟„„。

三、咬文嚼字。7分

1.“鸟瞰”中“瞰”的音节是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这个字时,应该在目字旁中查_____画,它的意思是。同样有这种意思的词语有_____、_____。

2.找样子写成语,要求成语里有一对反义词。

例:大同小异 不分胜负 ....

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我最喜欢看《______》这部古典名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物是你学过的哪篇课文中出现的?

贝多芬()桑娜()

蔺相如()伊凡·茹科夫()

5.下面是一位同学背诵的两篇课文的自然段,请你把背诵错的地方用符号改过来,帮他背正确。

(1)向高处望去,隔着密密层层的浓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这时候,松树啊,柏树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拉不住游人。

(2)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四、句子万花筒。5分(过关斩将)

1.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成转述句)

2.河姆渡遗址是家乡的骄傲。(扩句,至少两处)

3.人人都说“法轮功”是邪教。(改成双重否定句)

4.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改病句)

5.大礼堂里挤满了人。(改成夸张句)

五、蛙博士解剖。29分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赏析加油站

①本文用倒叙方法写。

②“疾言厉声”字典中的解释为:说话急躁,神色严厉,形容发怒时的神情。③王勃:唐朝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信息收集库

1.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写下来。

2.摘录文中的反问句。(两句)

阅兵操练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爽朗()浮现()会意()慈爱()

2.用文中的词句解释下列词义。

①疾言厉色:②少年气盛:

3.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我对此持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4.那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

5.找出首尾呼应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下来。

6.理解题目“后生可畏”在文章里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打√。(星级题任选一题)

(1)“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在文中指:

①“我”②美国的智力超常儿童③王勃④泛指晚辈(包括我)

(2)“畏”是敬畏,不可低估、轻视的意思。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①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②“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

③“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

☆☆(3)文章以文中 命题。

☆☆(4)这篇文章说明:

①大人说话时小孩不但可以而且应该插嘴。

②大人们的家长制作风是要不得的。

③晚辈不一定不如前辈,应该提倡“敢想,敢说,敢做”的风气。

7.这篇文章最打动你或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

8.你能质疑问难吗?请提出有价值或不懂的问题。

六、真事回顾。30分(大显身手)

上文中的“我”,凭借自己掌握的正确理由,说服了爸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曾教育过别人,或别人曾教育过你?请选择一件事,把其中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你美妙的笔记下来。

要求: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③字迹工整,400字以上。

七、智力冲浪。5分(完成5小题得5分,其余答对1题加1分)

1.猜一猜:他人看不见(打一字)()

2.连一连:

凿壁偷光喜出望外

伞兵跳伞 一孔之见

爱好旅游 弄虚作假

照相底片 一落千丈

人造卫星 颠倒黑白

魔术师的手不翼而飞

3.加一加:(加上不同的标点,使句子意思表达不一样)

明明哥哥叫你快去明明哥哥叫你快去

明明哥哥叫你快去

八、卷面分。4分

恭喜你全部做完了,是不是再检查一遍?

口语交际部分10分

(完成形式:由甲乙两生自愿组合,合作完成。)

一、古诗词积累测试

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首背诵的优秀诗文。

形式:抽签(每签中有两首,难易搭配)后,甲背,乙认真倾听并进行评议,然后对换角色。

二、两人情境说话,要求听得清楚,能礼貌、大方、得体地说。(任选一题)内容:1.各自向对方介绍喜欢的一本课外书,说清怎样喜欢和为什么喜欢。

2.毕业在即,你的合作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想祝福他什么?请你们互相倾吐。

三、各自感情朗读下面一段话,请对方说说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若有不同意见,可互相争辩、补充,并互评对方语言表达的优点和不足。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工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第三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0年之后,第一个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6.小学语文考试与评价 篇六

综合技能

毕业考试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因此,复习承载着“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归类整理,系统提高;迁移运用,促进发展”的功能。

因此,我们的复习工作应该对照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合理计划、系统安排,有目的、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高效的复习,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益,力求每一个学生在毕业考试中都达到目标水平。

我们如果把平时的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那期末的总复习就如同“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却要花一定的功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毕业生进行复习,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归类整理,巩固提高,迁移运用”,过好复习这一关呢?

一、确定复习方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中有一句话:“确定语文课程目标,与理解语文课程关于语文素养的总要求直接相关。

“语文素养” :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

“语文素养”包括了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习惯),因此,语文的复习也应该不再是单纯线性的字词句段篇的技能考察或听说读写的能力测试,也应该构建立体的综合性的框架,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整合三维目标,尽量考虑以下因素,在整合中提高效率:

(1)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知识与能力,积累和运用

(2)双向互动,主导到位,主体参与。

(3)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因人施教。

(4)课型灵活,激发兴趣,讲究成效。

二、构建复习框架

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小学毕业考试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试题难易适中、紧扣书本、联系实际。本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原则,我们可以把复习内容基本分为六项内容扎实进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词语句子修辞、口语交际、阅读、习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部分。

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包括听力、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综合实践等策略:听力考核主要有听记能力、听辨能力、理解能力几个层面,可以进行一些专项练习;口语交际是实践性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梳理一下活动目标及各种形式、各种情境的活动形式,组织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在运用中提高。

复习策略

好的复习课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优化复习方法。笔者认为,在总复习过程中要做到五个为主。

1.以学生为主。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要架起学生与教材之间沟通的桥梁。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以课本为主。现在有很多复习资料,具有新、全、活等特点,知识点多,覆盖面广,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题量大,对能力要求高。根据这些特点,复习时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要使他们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点。因此,扎扎实实抓好课本知识点,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3.以课内为主。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上课前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合理安排讲练时间。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4.以练为主。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尽量做到内容全、习题精、方法活、时间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同时多练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见多识广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5.以能力为主。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联的。只有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产生和发展能力。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主旨抓住了,题型再变化学生也能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诸如:概括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的能力,等等。

7.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现象与对策 篇七

一、摒弃单调乏味, 强调丰富有趣

在新课程评价理念指引下, 语文老师认识到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 于是课堂上频繁出现了“你真棒”“说得真好”“不错”“表扬你”等评价语。反思这些评价语, 不难发现语言乏味, 方式单一。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完古诗《示儿》后问学生:“同学们, 读着古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想到了什么画面?”学生的回答可谓精彩纷呈:有的说我看到了陆游满头银发, 奄奄一息, 用微弱的声音对儿子说:“祖国统一了, 一定要把这好消息告诉我。”有的说我看到了白发苍苍、饱经风霜的陆游, 流着眼泪, 有气无力地对儿子说:“儿呀, 如果祖国统一了, 一定要把这喜讯告诉我。”还有的说我看到了心力交瘁、年迈体弱的陆游, 正用颤抖的双手捧着自己的诗作, 口中念着:“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可这位教师的评价语极其贫乏, 只是一味地夸“真不错”、“很好”、“对的”, 学生听了索然无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时, 极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 根据学生个性的表达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细微的进步。如这位教师的“真不错”、“很好”、“对的”的评价语, 换成“你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很有自信”“你的理解透彻, 表达流畅, 老师欣赏你”, 其评价效果就显而易见。

例如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时, 我指名程度不同的学生朗读课文后, 从不同方面所给予评价:在指名平时字音嚼字不大准的学生朗读课文后, 我从准确性方面给予了评价:“你的字音词句读得比昨天准确多了, 真棒, 继续努力, 相信你以后会读得更好。”在朗读程度一般的学生读课文后, 从流利程度方面给予了评价:“你的语句读的十分流畅连贯, 值得大家学习哦!”而叫朗读程度较好的学生读课文后, 则应该注重从感情表达方面给予了评价:“你读出了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仿佛也让我们身临其境了啊!”

这些丰富多彩的评价语, 使得学生明确他们在老师的心中是各具特点的。因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真实表现, 采用灵活有趣的评价语, 才能够让学生获得肯定的满足感,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二、杜绝挖苦嘲笑, 倡导称赞激励

课堂上, 面对学生的错误发言, 有的教师常挖苦嘲笑, “你脑子进水了”“眼睛长到后脑勺去了”类似的评价语课堂上时而有之。如一老师教完《黄鹤楼送别》, 让学生上来默写古诗, 一学生把“鹤”与“辞”写错了, 教师很生气就挖苦道:“刚刚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居然又写错了, 你眼睛长到后脑勺去了。”这种评价语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取激励性的评价,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课堂上, 学生的回答难免有出错的时候, 这时教师的积极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尤其是在学生遇到挫折气馁时, 教师应能够宽容学生的错误, 呵护童心, 应以商量、鼓励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作引导, 如:“很多时候, 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再想一想, 好吗?”“遗憾往往钟情于马虎, 再给你一次机会, 相信你一定不会再失误。”等等。

如教学古诗《牧童》指名读古诗时, 有个学生把“蓑”字读成“衰”, 引得同学哄堂大笑。显然, 他把这两字混淆了。而此时老师并没有批评他, 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衰”字, 并鼓励他:“你认得一个‘衰’字, 很不错了嘛, 可老师现在要在这个上方加是草字头, 请你再来认一认。”随即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个“蓑”字, 并启发他:“这又是什么字呢?”学生恍然大悟, 自己及时地纠正, 获得了进步。于是教师补充道:“你一下子就认识了两个字, 并且帮助其他同学辨别了形近字, 真不简单啊!”此时其他学生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由此可见, 课堂上采用这种激励性的评价语言, 一方面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身的错误进行思考, 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改正, 另一方面使学生自尊心得到有效保护,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有被老师认可的成功感。

三、摆脱冷漠平淡, 流露真情实感

教师课堂的评价语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一句精彩的, 发自肺腑的评价语, 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然而课堂上有些教师的评价语, 完全是在走形式, 没有真情实感, 成了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如一位老师上《再见了, 亲人》一课, 指名学生朗读小金花送别志愿军战士落泪的片段,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而老师的点评却极其平淡, 只一句“读得不错”。这样的评价语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用心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 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一点点的真诚, 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 评价语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只有发自肺腑的评价, 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如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晏子使楚》一课时, 其中有一个环节, 指名学生读:“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 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 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 所以派到这儿来了。”一学生用得意地情感读, 窦老师 (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 说:“你怎么这么会读书呢?看你把晏子的心理活动都读出来了。”又一学生用嘲笑的口吻读这句话, 窦老师又 (摸学生的头) 说:“孩子, 你在面不改色地读———, 谢谢你的发现。”这种及时捕捉课堂的点滴契机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评价, 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学生的激情, 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四、克服含糊不清, 展现幽默机智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有着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的学生, 因此在教学中, 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随时都可能发生, 有的教师面对学生超出预设的回答, 评价语缺乏机智, 手足无措, 只以含糊不清的“哦”“嗯”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这样的评价呆板生硬, 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一老师上《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 当讲到人是如何经过孔隙从外洞进入内洞时, 一学生突然提出自己的疑问:“既然人要仰卧在小船里, 由内洞的工人拉绳子才能进入的, 那么这位工人又是如何先进去的呢?”这位教师手足无措, 显然预设不够, 课堂停顿了几秒钟后才缓过神来, 评价道:“哦, 你的问题与本文无关, 下课后再来解决。”于是, 教师继续按部就班, 教学下文。可这是一个难得的课堂生成点, 教师没有把握, 一句呆板生硬、缺乏机智的评价语判定学生的读书感受, 让人觉得实为可惜。

课堂上每每学生质疑、发言、朗读必定要予以例行的评价:问得真好, 读得多好啊, 读得很有感情, 说得好极了。这种评价如同出一辙, 缺乏情趣。如果能深入解读文本, 置身于文本的多种情景, 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情感、态度、文本的融合, 用风趣的语言, 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 拭去刻意评价的痕迹就能增强评价的情趣性。比如特级教师靳家彦老师在指导《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连长, 我去炸掉它”这一句的朗读。 (一个学生第一次读得不够好) 师:如果我是连长, 我不让你去, 你知道为什么吗?再读。 (这位同学又读了一遍) 师:好点了, 我可以考虑考虑。 (这位同学想了想, 又读了一遍, 这一回感情到位了。) 师 (称赞) :好, 语气坚定, 信心十足, 同意你去。 (这位同学满意地坐下了。)

这种富有趣味的评价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反思, 思维活跃, 练习投入, 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幽默能使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诙谐幽默的评价语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学信息, 不但使课堂评价语高雅起来, 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位充满智慧的教师应该具备敏锐而准确的判断力, 能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设的教学因素, 运用灵活机智的评价语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意外的生成。如那天我正精彩地讲读《烟台的海》一文中描写冬天烟台海的特点时, 一学生突然冒出一句感叹:“冬天太冷了, 春天啊, 你何时才能来?”虽然很轻, 可是大家都听到了, 甚至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是啊, 这么冷, 春天怎么还不来呢?”大家都等着老师的反应。面对学生这种突如其来的发问, 我扫视了一下全体同学, 笑眯眯地说:“同学, 你还记得吗?诗人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随后我又望了望窗外飘飞的雪花, 问道:“今天早上突如其来的雪花, 不就是告诉我们春天就在它的后面吗?”全班同学无不为笔者这句精彩而灵活机智的评价语叫好。教师充满机智的评价语,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更使得课堂妙趣横生, 引发了师生间的共鸣。

总之,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只有心怀学生, 多给学生一些关怀, 让评价语在大融合中不断生成, 不断完善, 不断超越, 以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情感的涌动, 心灵的放飞, 才能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营造真情和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孙双金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1版.

[2]管水珠.课堂教学中评价学生方式的多元化.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06/7下.

[3]王德新.实施多元评价, 促进多元智能.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 2006/1.

8.对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篇八

一、小学语文考试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小学语文考试试题的设计应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有利于突破“应试教育”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应有利于改革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和富有个性地发展。努力使试题的立意从体现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内在结构的要求转向体现教育价值,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立足于引导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小学语文考试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体现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改变以往只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忽视学生非学业素质的发展状况,全面关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成就。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命题设计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1.小学语文考试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少考查死记硬背的内容;多考一些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状况。

2.小学语文考试应考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教育目标,因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成为小学语文考试关注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的愿望和热情,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个性品德、独立性与自信心等。如何有效地考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是新课程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发展。

3.小学语文考试应考评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传统的考试中,特别是一些所謂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的或获得答案的过程,却不作任何要求。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等,对学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东西,都被摒弃到考试的视野之外。这种做法会给教育带来诸多弊端,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语文考试应该能够考评出学生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的全过程。

4.小学语文考试应给学生信心和童趣

小学语文考试要立足于基础,着眼于发展,立足于教材,超越教材。要以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本,积极提倡出开放性试题,留给学生充分的答题空间。考题不要统得太死,要让学生产生兴趣,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角度。避免出机械记忆试题,不出超纲题,不出人为编选的偏题、怪题、难题,促使考试评价对教学发挥好的导向作用。注重突出试题的人文精神,命题语言要富有人情味,考虑学生的兴趣,使用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话语,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有勇气面对考试、不怕考试。卷面设计应充满童心、童趣,努力使试卷具有生活气息、生活意境,使测试既成为学生树立信心,获得发展的过程,同时又成为教师改进教学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家长互动、沟通的过程,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三、小学语文考试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采用笔试、口试和操作相结合、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相结合、统一考与分层考相结合等多种考试评价方式。

1.多种形式考试能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笔试。除闭卷考试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着重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一些参考资料进入考场,以考查学生收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能够检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还要尝试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口试。可放在平时进行。小学语文考试,可按年级将口试设计为如下几个项目:朗读、听说、背诵、口语交际等(操作过程中可任选1~2项)。有助于检查学生语言的畅通性、思维的敏捷性、理解的深刻性,提高语文素质。

(3)操作考试。适合于检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以及具体的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凭一张考卷就能加以说明的,它需要在实际环境中加以操作,才能作出评价。

2.多次考试能让后进生增强信心

仅凭一次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学生成绩,不一定科学。小学语文老师可以试行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允许后进生申请第二次考试,甚至第三次考试。如第一次朗读考试学生感到不满意,可以申请第二次考试。学生参与多次考试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增强信心的过程。

3.分层考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我们不仅应该承认差异,而且还可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以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出2~3套难度不同的试卷供学生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让后进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我能行”。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反思之我见下一篇:名师点评数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