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24-09-07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通用8篇)

1.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篇一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出发点 C途径 D重要环节

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4.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

5.学校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与各科教学

C课外活动 D社会实践

6.”要素主义教育目的”、“永恒主义教育目的”这些教育目的观的提出,反映了教育目的具有()。

A、理想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实践性

7.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8.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9.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时期的人。

A、最迅速 B、普通 C、缓慢 D、成熟

10.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关系。

A、不平等 B、民主平等 C、经济 D、合同

11.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2.教育史上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人自身的活动

B.实物

C.标本

D.说教

13.下列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中()最差

A民主式 B权威式 C放任式 D专制式

14.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义务教育

C、终身教育 D、建立学习型社会

15.”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反映了德育的()原则

A导向性 B正面教育 C知行统一 D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瑞士教育家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2.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和

罗森塔尔效应。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5.钻研教材从具体的展开程序来讲,分为、、三个阶段。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先秦时期,以____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8.和。

9.学校的、教师的。

10.小学教育目的是小学教育的和。

11.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

12.是指打破按年龄编班的传统做法,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或学习成绩编班进行教学。

13.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1862年的。

14.人的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5.直线式程序为首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2.简述心理辅导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5.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6.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2.一位教师试图使学生形成利他的习惯。他采用的方法是提供榜样化,其中的强化是当场表扬。试分析:

(1)这种方法最初可能使学生形成的是什么?

(2)使用这种方法形成利他习惯的内外条件是什么?

(3)仅仅以表扬作为强化物能使学北京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题生形成持久的利他习惯吗?

(4)形成高尚的利他习惯还需要什么条件?提供自私的榜样对形成这种习惯有必要吗?

2.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篇二

规定问题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测评系统中随机抽取,主要考察考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储备、掌握和运用情况。测评系统并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只有相应的标准供考官参考。作为考生,在回答规定问题时,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特别要考虑到问题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只有对一个话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才能在回答问题上“出彩”,其个人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比如,在针对话题:“校领导让你去火车站接中午来校参加讲座的专家, 而火车到点后,你依然没有接到专家,你应该怎么处理”。不同考生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三种结果:一是依然在火车站出口等待专家;二是提前和专家联系,及时把情况反馈给校领导;三是提前向校领导要专家的联络方式,提前到火车站和专家联系,在确认专家不能及时到站耽误学校的讲座后, 向校领导汇报,建议学校领导对讲座进行重新预案。从以上三个层次的回答中,第一种回答不够灵活;第二种回答具有灵活性, 但不够全面;第三个回答最为全面,能通盘考虑事件对学校讲座活动的影响,为校领导及时改变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回答规定问题时,既需要考生具备系统的相关学科知识的同时,也需要考生有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更需要考生能针对话题所指的问题方向,以专业的知识和准确的判断,把握住话题的关键,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进行阐述,让考官对考生通晓事物之间的关系给与认可。

二、试讲环节,熟悉教学流程,展示教学技能

试讲是面试环节主要采取无生上课的形式,主要考察考生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作为面试官对考生的评价标准不是以优质课等类型的视角对考生进行评价,主要是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出发,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体育教师的技能、是否具有体育教师的潜质、是否适宜从事体育教学。相对来说,试讲环节偏重于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做到“会做(动作)”、“能做(动作)”, 对教学技能达到“会说”、“会教”即可。考生在试讲前,需要对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两大环节认真做好准备。

1.示范动作准确,凸显个人的运动技能

在试讲环节中,并没有要求考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进行展示,所以考生要把握住教学示范和辅导示范环节展示个人良好的运动能力。

在试讲过程中,考生进行教学示范主要集中在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教师对动作的示范和讲解。这就要求在准备环节, 教师在进行准备练习时具有较好的肢体动作,比如:侧平举手臂高度到位,动作规范;在弓步压腿时步型准确,身体姿势规范……在基本内容的动作示范中,所提供的教学内容都较为简单,比如:武术的仆步、站立式起跑、上步前滚翻、背越式跳高,考生只要能展示出来正确的动作即可。如果考生对这些基本动作都完成不到位,那在今后的教学中完成动作则更为困难,毕竟,运动技能多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衰退的。特别作为体育与健康,它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科,考生把自己的运动能力充分展示出来,为考官对考生是否能从事体育教师职业做出明确的判断。

在面试过程中,偶尔会发现有考生刻意回避教学示范,只是用语言对动作方法进行介绍和讲解,但在答辩环节,考官往往要求考生对所教内容的动作进行示范。 针对试讲中对考生相关技能的要求,考生在参加面试之前,有必要对自己的运动技能进行全面的“普查”,查找运动技能上的不足或缺失,并积极进行练习,争取在运动技能方面不存在“短板”和“软肋”。

2.学法指导意识明显,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

试讲中对考生的教学技能考察,更多的依照考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法指导是否到位进行评价。所以,考生在试讲中,要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师生活动,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有具体的学法指导。而一旦学法指导意识的缺失,则会在试讲中给人“蜻蜓点水”的感觉。如,一考生在队列队形“一路纵队变两路纵队”的教学中,教师只介绍具体的动作方法,在练习中只是采取简单的集体练习,没有对学法指导进行具体的设计。显然,这样的无生上课模式,既考察不了考生的教学技能,也说明考生在学法指导上存在认识不到位、指导能力不足等问题,也看不出考生基本的教学技能。

在试讲过程中,考生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教法的指导,关注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保护与帮助的措施、分组练习的巡视辅导、练习方式的变化、教学评价等具体措施。比如,一考生在进行水平二的 “上步前滚翻”的教学时,考生在让学生复习三到五次前滚翻后,教师示范上步前滚翻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回答上步前滚翻和前滚翻的异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上步前滚翻与前滚翻的相同点是在滚动过程中,身体着垫的部位和动作结束是一样的;不同点是预备姿势不同,滚动过程中双腿姿势有所区别。在练习环节,教师分别在垫子的近端划出一条线,提醒学生注意撑垫的点;在两个垫子中间放一呼啦圈,提醒学生注意滚动中的团身动作;练习时,学生轮流进行保护与帮助……显然,这样的学法指导能看出考生具有良好的教法指导意识,其教学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所以,考生在进行试讲时,一定要提高对试讲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教学理论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不断丰富教学组织能力和提高教法指导能力,力争在试讲过程中把个人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充分展示出来,显示出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三、答辩问题,结合体育教学找答案

答辩一般是主考官针对考生在试讲过程中不足而随机设计的话题,抛出问题的随意性较大,主要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和体育教学理论的知识储备。考生在答辩环节,要根据主考官的提问,积极收集相关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如果说考生在试讲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纰漏,而在答辩环节进行积极弥补,通过面试的可能性则会大大增加。相反,如果考生对主考官提出的问题不知所云,则就会影响面试结果了。

一考生在武术“仆步”教学的试讲中, 考生虽然脖子挂着哨子,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发挥哨子的作用;教学基本部分仅围绕仆步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都非常单一。在答辩环节,笔者针对“哨子”和“趣味性”问题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哨子在这节课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二是如何提高武术教学中的趣味性?考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反应速度较快,就哨子问题回答,她则用“提醒(学生注意力)作用、指挥(练习)作用、警示(个别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作用”;针对趣味性的问题,考生“从武术明星导入,到学习中的合作学习、以及采取游戏教学,最后采取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很多的缺失,最后很不好意思地说“谢谢老师的提醒”。

3.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篇三

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国家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是不小的冲击。长期以来,那种凭借学校开设的《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课程考试并在省级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就可以持毕业证及相关考试成绩单直接申请认定幼儿教师资格的宽松准入制度将从此打破。作为客观存在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为了持续发展,将不得不挑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难度和高度。由此,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调整,做到课证融合。

一、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原有课程设置的反思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块。基础课分为综合基础、文化基础、通识基础。在专业课中,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实践课。由于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同时因为之前幼儿教师的准入制度比较宽松,学校过去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够全面,在课时分配方面也出现偏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语数英等文化基础课,忽视了通识文化素养课

怀着为“升入高职”学生打好语英数基础的思想,学校在每个学期语数英的课时分配方面一直有所侧重。而对于幼师专业所需要的通识文化素养,一方面“升入高职”的学生并不急需,另一方面幼儿园从“就业”学生中选拔教师时也不考核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幼师专业的通识文化素养课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二)偏重艺术技能课,专业理论课相对薄弱

目前,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一群“中考失利者”,这群幼师生在学习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词—逻辑思维能力不足,这也使他们逃避专业理论课的学习,而比较喜欢生动活泼的艺术技能课。在艺术技能课上,他们往往容易找到自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学校也顺应学生的这个特点,开设了较多的艺术技能课。而对专业理论课的设置相对粗略,除了《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还有就是一门综合五大领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总体相对薄弱。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基本是宏观的,虽然每个学期有到幼儿园见习的机会,但都集中在1~2周的时间内,缺少结合专业理论课的日常见习,这必然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在集中见习的时间,由于没有相关课程老师的跟踪指导,学生依旧不善于运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甚至是在职幼儿教师,将专业能力等同于艺术技能,认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弹、唱、跳、画”,这一狭义理解使学生对专业能力的学习产生偏差,平日在艺术技能方面耗费了大量时间。加上幼儿园在面试招聘考核上,也主要通过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水平去选拔,所以种种原因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不足。

二、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价值取向分析

(一)突出综合素质取向,体现系统性

新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和《幼儿园教师面试》三个科目,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单独列为一个科目,突出了国家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要求的取向。

从考试的目标来看,《综合素质》科目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高尚的职业道德、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从《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内容来看,它包含五大模块的内容。以2015年的国家考试大纲为例,各模块所占的比重如下: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考试的科目、考试的内容还是考试的形式来看,新教师资格考试对应试者的考核都突出了考察综合素质的取向,这就指导幼师学校在制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实施课程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能力取向,体现专业性

具备保育和教育的专业能力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新教师资格考试从考试的形式、内容和要求等各方面都对专业能力进行了考核。

从《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试目标来看,主要考察应试者“学前儿童发展知识和了解幼儿的能力、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幼儿生活指导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与能力、游戏指导与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能力”等六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保教知识与能力》科目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来看,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七个模块。

考核的这七个模块内容完全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如何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目标,是一项系统的建构工程。

(三)突出情境应用取向,体现实践性

实践能力的考核是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核心内容。新教师资格考试目标中明确提出:从业者要掌握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运用。

对近两年(2014 —2015 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保教知识与能力》试卷进行的分析发现:一般教学设计占30%的比重;案例分析占40%的比重。

教学设计试题中给出一定的教学材料,要求应试者设计教学活动名称、目标、过程和活动延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经过实践训练的应试者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设计,没有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新教师资格考试的情境应用取向促使学校将教育见习和实习落到实处,使实践活动更具实效性。

三、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对三年制中职幼师课程设置的调整

建立新型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的必由之路,任何观望和徘徊只能让学校的发展陷入被动。所以中等幼师学校必须采取措施以适应新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导向性要求,依据新教师资格考试的价值取向,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调整。

目前,新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进行。依据××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拟准备在下半年即每年的11月份左右组织幼师三年级的学生参加考试。实际上,学生从9月份进入三年级就不得不投入任务繁重的应试复习,所以在学生入校的头两年必须把所有“应知应会”的课程全部学完,这也迫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周密安排,而且要充分利用选修课。调整后的课程设置如下表:

(一)加强师德教育,充实通识基础模块中文化素养方面的学科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理念。在学校以往的德育教学中,虽然每个学期都开设有德育课,但都没有针对幼师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在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明确提到师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入职教育的讲授与考核,必须将与之有关的课程放到专业必修的地位。正因如此,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德育课做了补充,在二年级三、四学期分别增设《幼儿园教育法律法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两门课。而在选修课中新设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幼儿教师礼仪》的课程。

在《综合素质》这一笔试科目中,除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提到了文化素养及教师信息处理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学生阅读与写作、艺术鉴赏及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能力,强化通识课程模块中文化素养方面的学科教育,与此相应的,增开了《阅读理解》和《写作》课,主要训练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在通识基础课中新增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课程。

(二)在专业课程模块中,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

新教师资格考试非常注重理论对幼儿园工作的指导作用,理论知识仍是新教师资格考试的重要内容,并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岗位核心能力。这次课程调整把艺术类课程相对进行了压缩,主要是把《声乐》课和《乐视练》合并为一门课《声乐基础》,二年级原来每学期开设的三节《舞蹈》缩减为两个课时。以前学校在专业核心课模块开设比较粗略,这次课程调整细化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课,将其分解为五大领域:《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幼儿园健康活动指导》《幼儿园科学活动指导》《幼儿园艺术活动指导》《幼儿园社会活动指导》共五门课程。一方面使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尽可能让学生精学细练,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核心课模块,针对游戏能力的培养新增了《幼儿游戏与指导》。

此外还充分利用选修课,利用每周三下午六七节开设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组织和教育》《幼儿园环境创设与玩具制作》《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加强幼儿教师岗位核心能力课程的比重。学生可在一二年级的四个学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选修课。

在选修课方面,学校拟邀请幼儿园经验丰富的园长和骨干担任教师,凭借幼儿园一线教师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三)注重教育实践课程的教育效果,突出教师教育实践取向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重视实践导向。无论是《保教知识与能力》中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幼儿园教师面试》中考查申请人的职业认知、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都清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中等幼儿师范的课程设置中一定要保证学生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其实,××学校在学生见习实习的实践课程方面一直做得不错。学校采用的是“2.5+0.5”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两年半,保证每一位幼师学生在第一到第四学期,分别有1~2周,第五学期有4周的见习时间,最后一学期是零距离的岗位实习,同时在每个学期安排有不同的见实习任务。但不足的是能结合课程的日常性见习难以落实到位,这是今后一段时间学校要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另外在专业教师跟岗实践方面、见实习的跟踪指导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激励。

新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考试,尤其对中职三年制的幼师生来说。也许上述课程调整设置对于迎战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仍不完透,我们期待在以后的考证探索中一步步完善。前方路漫漫,我们将毅然前行。

4.教师资格证综合考试复习试题 篇四

《教育学》考试大纲

1(P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P2,P3)十九世纪后半期,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演变成“大众教育”。

3(P5)政治对高等教育制约: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4(P6)高教的政治功能: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5(P9)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结构:其中,产业和行业结构对应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技术结构对应层次结构;消费和分配结构对应地区结构。

6(P16)高校的社会功能: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高校的出现:西方,古希腊“学园”;中国,西周。

7(P18)确定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引发赠地运动,康乃尔、威斯康星为代表。

8(P27)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调控、评价、激励四作用。

9(P3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0(P32)高校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

11(P39)高等教育两种价值现的主要观点:都源于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倡导“自由教育”的个人本位观;柏拉图认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理想国”需要的哲学王和军人的社会本位观。在我国,孔子提倡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本位观;老子则主要强调个人修养完善,更好理解“道”。

12(P42)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古希腊的“自由民”(公民)的培养目标是通才教育,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13(P46)美国马丁?特罗认为,某一国的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属英才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时,属于大众教育发展阶段;50%以上属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14(P56)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15(P65)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16(P66)现代学位制度的确立:德国的哲学博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最高。

17(P69)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校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委会。

18(P71)在亚洲地区,实行统一考试来录取新生的作法。

19(P76)高校教师岗位设置遵循原则:系统/整体效应/最低岗位数量/动态性。

20(P79)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1)中央集权型,代表:法国、意大利和瑞典;2)权力分散型,代表:美国;3)集权与分权结合型,代表:德、日、英。

21(P87)我国现代高校领导体制:1989年后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22(P9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1)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的决定性要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23(P101)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教师要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点去教育影响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专门训练培养,具备深厚的专门知识,才能人事这种复杂的劳动。2)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高校教师在教堂和研究过程中,思想、观念、方法、技术和手段的创新特征。特别是高校教育承担着繁重的科学研究任务,要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去创造知识。教师的劳动不是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不断推出新的劳动成果,增加新内容的创造性劳动。3)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

24(P106)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25(P110)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26(P120)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从学习主体角度看,大学教学过程是大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性逐步增强的过程。27(P122)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论述题)

科学性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应做到: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确保教学的科学性;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确保教学的思想性;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做好学生的榜样。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论述题)

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做到:

1)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

2)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28(P134)课程建设的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29(P135)课程建设的要求: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2)教材要合适;3)教学资料要完整;4)考核手段要科学;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30(P137)班级授课制最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述。我国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1

31(P142)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特点: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2)能调动教师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3)跨系和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渗透和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

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最大优点在于灵活性强,但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32(P143)实行学分制的意义:有利于:1)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2)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3)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4)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33(P147)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有三个趋势: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和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

34(P152)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这样一种技术组合。

35(P155)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评价对象来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水平、课程评价以及学生作业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层面。

36(P165)自1982年中国科学院面向全国设立自然科学基金后,同年设立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

37(P166)大学的科研成果可分为六类:1)理论性成果:阐明自然现象、特性或规律;2)应用性成果:解决某一科技问题,具有创造性、先进性或使用价值;3)发展性成果;4)阶段性成果;5)教学研究成果;6)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

38(P170)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为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的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生产劳动的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

39(P174)教学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教务处组织。

40(P188)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2)说理启迪法 3)情感交流法 4)榜样教育法 5)参观访问法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01(P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02(P3)个体心理系统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方面:1)心理动力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是动力的基础。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即情绪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自觉性地确定目的并为此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过程。3)心理状态 有睡眠、觉醒和注意状态三种。4)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03(P8)德国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04(P1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门着重研究学与教的心理规律的学科,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05(P15)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06(P18)高教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07(P19)高教心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08(P20)高教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个案法。

09(P23)角色:亦称社会角色,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10(P40)教师威信的涵义: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11(P42)师爱的涵义: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学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12(P42)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不是自发的,是自觉的;2)原则性:严格要求学生,是师爱和母爱的区别;3)广博性:对学生一视同仁、公正不偏。

13(P43)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等四个功能。

14(P45)学习定义:广义: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人类的学习。狭义:指学生的学习。

15(P49)我国学习分类: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的学习。

16(P50)大学生学习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7(P51)学习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stimulus)和反应R(response)之间建立直接联结(S-R)的过程。18(P54)斯纳金的动物学习实验:结论“反应在前,强化在后”,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

19(P56)美国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出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其理论被称为:认知—发现说,或认识—结构论(S-O-R)。

20(P68)学习动机涵义: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如前所述)。动机具有: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使人产生某种活动;指向功能,即在动机作用下,人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强化功能,当活动产生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与学习活动可以相互激发、相互加强。

21(P70)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正确的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22(P7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学习动机的)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

23(P7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表5-1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

学习动机 +--+

学习行为+-+-

学习效果+-+-

24(P74)成就动机理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1)力求成功的动机;2)避免失败的动机。

25(P75)失败归因理论:归因三个维度: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行为责任六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表5-2稳定性内在性可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外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能力高低 +++

努力程度+++

任务难度 +++

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26(P76)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27(P79论述题)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积极性。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8(P84)学习迁移的涵义: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分类:1)按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的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指相反。2)按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纵向迁移也叫垂直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层间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29(P90)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30(P92)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论述题):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迁移的重要前提。确立教学目标必须从所要构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出发来考虑。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等。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能体现出事物的上下、并列、交叉等内在关系。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首先要把各门学科中那些具有最大迁移价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德规范(上位结构)的学习放在首位,作为教材的主干。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不断分化”的原则组织下位结构知识的教学。以达到“综合贯通”的目的。最易迁移、最有迁移价值的放在前面。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学习方法是一种学习经验,它可以对后继学习产生一种比较广泛的一般性迁移。

31(P95)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32(P99)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可分为实物、模像、言语直观三种。实物即实际事物。模像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言语即语言描述。

33(P103)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活动。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

34(P107)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题):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正例传递了有利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有利于辨别的信息。以正例为主,以反例为辅。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和加工改造而完成的,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和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的过程。比较有同类和异类的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有两种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指导法和发现法。指导法强调学习的结果,而不太重视学习的过程。发现法重视学习的过程,主张发展学习的探究精神,学会如何学习。有效的教学应把两者结合起来,采用“有指导的发现法”。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35(P11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包括“记”与“忆”两个方面,“记”就是识记和保持,“忆”就是再认和回忆。36(P11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37(P113)大学生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全面发展,尤其是敏捷性和精确性的发展。

38(P12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1)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 39(P122)合理复习,防止遗忘:1)复习时机要得当:及时复习,间隔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应综合运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3)复习次数要适宜:必要时采用“过度复习”提高记忆效果,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好。40(P140)问题,就是疑难或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41(P142)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式之一:美国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

42(P146)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43(P158)自我意识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44(P169)大学生的自我教育:1)全面认识自我;2)积极悦纳自我;3)努力完善自我。

45(P175)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46(P176)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47(P178)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6岁前,无道德规则;6-10岁,他律;10岁以后,自律。

48(P187)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遵从;2)认同;3)内化。

49(P187)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1)醒悟;2)转变;3)巩固与稳定。

50(P191)群体指两人以上的人群。

51(P193)社会助长指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社会惰化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P195)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52(P197)模仿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的一种他人行为类似的行为。分有意识模仿和无意识模仿。

53(P204)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交互性、社会交换、自我价值保护、情境控制。

54(P205)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55(P208)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5)合理的行为;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6(P21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

57(P21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三: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态度对待自

己和他人;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8(P217)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4)求职技艺指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试大纲

01(P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劳动任务的二重性:教书和育人;2)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3)劳动作用的特殊性:既创造精神财富,又创造物质财富;4)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02(P9)时代呼唤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社会进步、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生产力发展、新技术革命、精神文明、社会转型、社会民众等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03(P19)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取决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取决于社会经济关系的状况和要求。

04(P27)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适用的针对性:指向教育的;2)要求的双重性:教书和育人;3)内容的全面性;4)功能的多样性:对从业人员的教化、对教师行为的引导、对教育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调节;5)行为的典范性:不仅是对教师自身行为规范要求,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6)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05(P3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2)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3)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05(P5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依法执教;2)廉洁从教;3)团结协作;4)尊重家长;5)爱岗敬业;6)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所以,热爱学生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7)严谨治学;8)为人师表;9)锐意创新。

06(P13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1)坚持知行统一;2)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4)学习先进人物。《教育法规基础》考试大纲

01(P3)依法治教,对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及其人员就是依法行政,对学校及其管理者是依法治校,对教师是依法执教,对学生是依法受教,对家长是依法家教(案例:学生起诉家长,要求撤换父母,是依法家教)。

02(P6)中国的教育法规: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师法》、1995年《中国教育法》、《中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法》、《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7部及1991年《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03(P22)教育机会平等一般包括起点上(入学上)、过程上(就业过程)、终点上(学业成就上)的平等三个基本环节。(案例:三名山东考生状告教育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属于在起点上的不平等)。

04(P36)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手段的社会关系。

05(P36)教育法律关系的结构,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所构成的。

06(P55)教育法最初产生于奴隶社会。

07(P66)中国教育法的产生:清末,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是中国第一个教育法规,但未实施。1903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它是清代最重要的教育法,实施。1906年,《强迫教育章程》,要求广设劝学所,幼童至7岁须令入学,幼童及岁不入学者,罪其父母。这是中国第一个强迫教育法令。

08(P73)政策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没有规定的关系,可依据政策。政策是由党或政府制定的,法是由立法机关制定的。

09(P89)教育立法:有立法权的机构特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P91)教育立法程序: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教育法律草案的审议、教育法律案的通过、教育法律的公布。

11(P95)教育执法:问题:教育部门执法称为教育执法,对否?

不对。从执法对象看,教育执法是教育行政机关以教育法律规范适用特定对象的活动。从行政法律关系构成看,教育执法对象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因此,不论是国家教育机关,还是公民个人或社会组织,都依法享受教育上的权利(力)和承担教育法上的义务,其在行政关系上,可以有主动和被动之分,但都是教育执法的对象。

12(P102)教育守法:问题:教育守法主体仅指学校、教师和学生吗?

错。法规规定:教育守法的主体有公民和社会组织两大类。也就是说:所有国家机关、所有政党、所有组织、所有公民都有遵守教育法的义务,而不能仅仅认为教育守法只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事。

13(P104)教育法律责任的最大特点是强制性。

14(P115)教师的权利: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是教师的最基本权利;2)科学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3)管理学生权: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获取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民主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进修培训权: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15(P117)教师的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16(P147)学校属公益事业法人,不属于行政机关。

17(增加)少年宫、电教馆属于学校吗?

答:属于。见《中国教育法》第40条规定。

18(P177)教育法律救济制度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法定程序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19(P180)教育法律救济的渠道:诉讼渠道、行政渠道、其他渠道。

20(P184)教师申诉制度,特点:法定性(教师法)、专门性(针对教师)、行政性(非诉讼,不到法院,而到主管行政机关)。受教育者申诉制度,具有相似特点。

21(P190)教育行政复议制度:民告官的制度,可到教育行政部门的上级主管行政部门或同级人民政府告。

22(P196)教育行政诉讼制度:民告官的制度,只能到法院起诉。

23(P203)教育行政赔偿制度: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佥权益并造成损害、依照法律规定,由国家给予的赔偿的法律救济制度。特点:1)行政侵权主体恒定2)行政侵权行为特定3)行政赔偿主体唯一4)行政赔偿程序法定

24(其它)是不是每种纠纷都必须救济?否。只有损害发生,才能救济。因为救济的目的是恢复损害。

5.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篇五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2. 简述高校法人的性质和特征? 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二、论述题(30分)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试述高校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三、案例分析(40分)

1996年2月29日,北京某大学本科生田某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因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中途去厕所时,纸条掉出,被监考教师发现。监考教师虽未发现田某有偷看纸条的行为,但还是当即停止了田某的考试并上报学校。学校根据校发(1994)年第068号《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第3条第5项关于“夹带者,包括写在手上等作弊行为者”的规定,认定田某的行为是考试作弊,根据第l条“凡考试作弊者,一律按退学处理”的规定,对田某作出“按退学处理”的决定。但田某未收到正式通知,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以后的两年间,田某仍以该校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继续缴纳学费,适用学校的各种设施,享受学校补助金,修完了所有学分并完成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临毕业时,学校通知田某所在院系,田某不能毕业,不发给其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理由是田某已被退学。田某不服,认为学校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学校履行发放毕业证、学位证及派遣证的职责。

要求:

1.本案例中北京某大学违反什么法律或相关规定?(5分)2.被告北京某大学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5分)

3.通过该案例,学校、教师或学生应得到哪些启示?(30分)(该题重点谈得到的启示)

2012年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B卷)

一、请叙述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及其修改的情况。(20分)

二、有些大学新生入学后发现,许多同学的高考成绩都比自己高,原来在高中时的学习优越感消失,甚至产生自卑心理或失去了学习目标。请问您如何帮助这类大学新生转变心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20分)

三、某大学生在体操课上认真观摩教师做出的每个示范动作并要求教师讲解每个动作的要领,遇到高难动作还要求教师重复示范。请问这位大学生的要求是否合适?为什么?他的学习符合什么学习理论?(20分)

四、某大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下课就问老师;当他了解到多数同学听不懂的地方时就要求教师重讲。请问这位大学生的做法是否有些过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做法有理论根据吗?(20分)

五、某大学教师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讲解的内容与幻灯片上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一模一样;有些幻灯片还配有与文本内容不相关的人物照片或图案。请问这位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内容设计是否合适?为什么?怎样设计合理?(20分)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试题(A卷)

一、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

2.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做?

二、资料分析题:(40分)

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的邵春亮

1935年出生的邵春亮,是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少数民族预科班班主任。二十多年来,带过新疆、内蒙等边疆各地13个民族的千余名学生,曾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老爹”。以他出色的教学水平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验,为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多年来,不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他每天凌晨,从学校南山的家里准时来到北山学生宿舍,叫醒学生去跑步;每天中午,到学校清真食堂与学生们同桌共进午餐,边吃边交谈;每天夜晚,坚持跟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直到熄灯才离开。每逢年节必请同学们来家享用“免费的午餐”;每个新年都给学生们写贺年卡。

蒙古族一学生踢足球,不小心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医院,他整整陪护了10天。他每天早起,煮了鸡蛋和嫩苞米,在六点前赶到医院,给学生洗脸、擦身、打饭,一直忙到大夫查房,再赶紧往家里跑,照顾他自己年迈的老母亲吃早饭。同室的病友都羡慕说:“你父亲真好!”,“哪里!那是我老师!也是我老爹!”学生自豪地回答。

维吾尔族一学生在非典肆虐期间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校医院诊断为肺炎,留院观察治疗。他连续7天到医院陪伴他。学生事后才知道,自己住院期间,邵老师的老伴刚去世,他是忍受着自己内心的巨大痛苦,来精心照料自己的。每逢提起这件事,学生的双眼都是红红的,“我如果不成才,怎么能对得起邵老师!”

邵老师专业教学水平也同样出色。为了弥补担任班主任占用的时间,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假期、休息日进行备课、编写教材、撰写论文及相关科研工作,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他教的《电路原理》课,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结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你是怎样评价邵老师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高等教育学试题(B卷)

一、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25分)

二、论述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25分)

6.教师资格证考试 篇六

一、准备材料:

1.二表:

①教师资格认定申请

②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

2.六证:

①身份证原件和影印件,②学历证书原件和影印件,③户籍证明,④体检合格证明,⑤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影印件,⑥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成绩证明。

说明:

①“二表”均由申请人到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通常设在当地教育委员会 或教育局)领取;

②《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由申请人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填写并加盖公章;

③体检合格证明由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出具;

④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须经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共同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的测试后获得。

二、提出申请:

1.申请人向户籍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提交上述 材料;

2.申请各类教师资格对应的认定机构分别为:

① 申请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者,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

② 申请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者,向地(市)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

③ 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材料;部分经国家批准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行文委托,可以认定本校拟聘人员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该类高校拟聘人员可直接向本校提出认定申请。

三、初步审查: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无误后,将通知申请人面试、试讲的具体时间。

四、基本素质、能力考察:

除师范教育类毕业生外,其他申请人需参加由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组织的专家审查委员举 办的面试和试讲,接受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

五、得到通知:

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在受理申请期限终止之日起30个法定工作日之内,做出是否通过认定的意见并通知申请人。

六、领取证书:

申请人经认定取得教师资格,应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通知的时间内领取教师资格证书,并由个人保管。

除了获得普通话等级测试相应的证书和参加《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即可。

若《教育学》《心理学》两科在学历学习过程中修过,且获得合格成绩,则可不考;或者参加相应的自考。这类考试申报时间的公布距离申报时间通常都很近,所以你要密切与教育局人事科和政工科电话联系。

每年有两次考试分别在:四月和十月,在这之前到当在自考办报名(国家委托了的),办理准考证,买书(文考只考教育学、心理学),考过了就得到当地教育局面试,面试过了,你才能领取资格证,才有资格当教师!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考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凡已有或准备取得大专学历的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详见各地要求)

教师资格分类与学历条件

教师资格共有七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①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可以申报: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或初级职业学校教师资格。

②具备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可以申报: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③具备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同时具备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

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可以申报: 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报考地点

市教委认定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各区、县教委(教育局)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普通话水平

除了另有规定的高校教师外,申请认定其他类教师要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

教师资格全国通用 相关的复习教材和试卷

一.哪些人可以申请教师证:

未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具备<教师法>规定条件的人员.包括新(拟)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应届大学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师范教育类和非师范教育类本专科毕业生),已获得一种教师资格申请另一种类教师资格的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1)身份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思想品德条件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3)学历条件

申请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

·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学校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学历.(4)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掌握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组织实施能力.教育管理学生能力等,·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医院体检合格.(说明:其中对于幼教.上海由于幼教比较缺乏.去年还对于那些非幼教专业学历的人员进行为期3-4个月的培训来择优录用)

附:普通话考试指南--

会定期进行普通话考试.考试地点:陕西北路500号 普通话测试中心

具体联系电话为:62558388

二.如果你不是师范类的人员.那么还得通过以下考试:

根据<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有关规定.上海有关部门提出.凡2002年进入教师队伍的所有非师范教育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和申请教师资格的社会其他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高级中学及其以下教师资格者须补修<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和<教育方法概论>.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者须补修<教育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和<高等教育方法概论>.有关考试的信息:

资格认定办公室每年都会举行培训班的.地点:上海市延安西路900号

咨询电话:62523047

二.如果你具备了以上条件和通过了普通话考试和教育学方面的考试.该如何申请呢--

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出申请.领取表格材料并拍摄数码照.2004年领表时间:春季 3月1日-3月10日,秋季 9月1日-9月10日(看来这次只能等到9月份了).●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的填写参见填表说明.其中备注栏应注明

: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或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已取得过教师资格证书的.请写明已取得过的资格种类和证书编号.申请人员应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填写.在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上粘贴统一拍摄的数码照.● <思想品德鉴定表>1-3行由本人填写.4-11行由本人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填写.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医院进行体检.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医院为瑞金医院(地址:瑞金二路197号.体检接待时间:周二.四.六.上午8点至11点.周五下午1点半至3点半).应届毕业生可以由毕业生体检代替.◎ 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间内向相应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提交申请材料.2004年递交材料时间:春季 3月11日-3月25日,秋季 9月11日-9月25日.● 提交的申请材料包括: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原件(两份).思想品德鉴定表原件.学历证书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普通话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体检证明原件,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需提供拟聘高校出具的证明.● 在正式提出申请.递交材料的同时交纳教师资格认定费220元.另再交两张统一拍摄的数码照.◎ 领表和受理时间为周一至周六 上午9:00-11:30.下午12:30-16:30.周日不受理,市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受理点在延安西路900号三楼.◎ 材料齐全.初审通过.按规定的时间参加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合格.经认定机构认定通过.发出认定通知.届时凭认定通知.身份证.交费收据领取教师资格证书.并交<教师资格证书>工本费.有关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信息:

测试的组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各区(县)教育局教师资格认定机构以及依法接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分别组织成立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并根据需要成立若干学科专家测评小组.每个测评小组一般为3-5名专家组成.负责对申请人教育教学能力的考察测试.具体测试管理工作由各级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办公室组织实施.测试方式和内容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察测试主要通过笔试.面试.试讲等方式进行.笔试主要测试申请人的知识水平和运用教育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案设计能力.申请者需参加教育方法概论或高等教育方法概论课程考试.参加现场组织的教案设计.面试重点考察申请人的仪表教态.行为举止.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试讲重点考察申请人实现教学目的.组织教学实施.掌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等能力.讲解.提问.板书等技能技巧.申请者首先接受专家测评小组的面试试讲.然后回答专家提问.三、体检标准:体检的结论分合格、不合格两种,体检结论的有效期为一年。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均为体检不合格。

1、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者。

2、血压超过18.66/12KP(140/90毫米汞柱)、低于11.46/7.4KP(86/56毫米汞柱);单项收缩压超过21.33KP(160毫米汞柱),低于10.66KP(80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12KP(90毫米汞柱),低于

6.66KP(50毫米汞柱)。

3、结核病未治愈者。

4、支气管扩张病,未治愈者。

5、慢性肝炎肝功能不正常者(肝功能正常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除外)。肝炎病原携带者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验阳性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者。

6、有各种恶性肿瘤病史者。各种结缔组织疾病(胶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7、各种肾脏疾病伴肾功能不全者。

8、有癫痫病史、精神病史、癔病史、夜游症。

9、肺切除超过一叶;肺不张一叶以上。

10、类风湿病影响肢体功能者;慢性骨髓炎。

11、麻风病患者,未治愈;性病患者。

12、青光眼;视网膜、视神经疾病(陈旧性或稳定性眼底病除外)。色盲、色弱,申请幼儿园教师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者。

13、两眼矫正视力之和低于5.0者(体检实施中遇此情况,用标准对数视力表中相应的小数记录法,记录两眼视力之和再折算成5分记录数值)。根据专业要求检测辨色力不合格者。

14、两耳听力均低于2米。

15、上肢或下肢不能运动;两下肢不等长超过5厘米/脊柱侧弯超过4厘米,肌力二级以下;显著胸廓畸形。

16、五官不端正,面部畸形有较大面积(3×3厘米)疤痕、血管瘤或白癜风、黑色素痣等。

17、严重的口吃,口腔有生理缺陷及耳、鼻、喉疾病之一妨碍教学工作者。

7.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篇七

同时, 这一变革经由媒体的宣传也引发了社会公众诸如“打破教师铁饭碗”等热议。这一方面表明制度变革、新制度的产生与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制度变革或新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存在的不同认识所引发的争议。由于教师资格制度涉及教师这个主体, 教师又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很容易引发公众讨论, 而网络舆论中一些讨论又往往把个别教师的个体行为, 例如性侵学生等极端事件作为制度的主体表现, 或者与并无专业关系的“铁饭碗”等日常生活化式的认识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原本专业、严肃的一项国家制度改革演变为社会公众的庸俗热议。这一方面体现了复杂背景下社会公众的质疑,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对于专业制度的误解和误读。因此, 有必要从国际比较和我国在教师资格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质疑进行专业解释。

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在比较视野中, 教师资格制度的性质是什么?各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有什么不同?不同国家是如何开展教师资格考试的?本文所讨论的教师资格制度主要是定期注册和考试两个方面。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性质

教师资格制度也称“教师资格证书”或“教师许可证制度”。作为职业资格制度的一种, 它指管理部门 (政府的管理机构或教师专业组织) 依照教师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对教师实行的一套法定的职业许可和规范体系, 它规定了教师资格的分类与适用、教师资格的认定 (其中包括认定机构、资格条件和资格考试等) 和教师资格的管理 (包括考核与更新) 。从功能上看, 教师资格制度作为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 是吸纳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行业的保障, 也是提高教师质量的第一步。因此, 教师资格制度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推行的一项针对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 对于规范教师任用标准,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职前教师教育的发展、教师资格鉴定与管理体制的完善, 以及教师职后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教师资格鉴定与管理体制是重要的核心部分, 而教师资格注册制度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这一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包括定期注册制度、考试制度等新制度, 并不是因为教师队伍中出现的“极端事件”, 而是为保障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我国教师管理法制化、专业化的体现。下文将针对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和教师考试制度进行国际比较的分类研究。

二、比较视野中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类型

公众将我国教师资格5年定期注册制度的实施理解为“打破铁饭碗”, 其实是对教师资格制度的一种简单化误读。教师资格制度是一种注册认证制度, 从国际上来看, 根据资格注册的次数、是否更新、注册和更新的年限等主要变量, 可以划分为“无年限单次注册”和“有年限更新注册”两大类。

(一) 无年限单次注册制

无年限单次注册制又可称为“终身制”, 指国家或地区实行的非定期更新的、一次注册后无规定剥夺教师资格情况则终身拥有教师资格的制度。这种“终身制”的实施并非没有资格的更新, 而是通过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中的专业发展来实现资格的更新, 并且这些国家的教师专业发展无不处在国家和政府的监督、管控和推动之下。这种专业发展式的更新往往是与教师职称晋升的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有明确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无年限单次注册制代表的国家主要有法国、英国、韩国和新加坡。

在法国, 由于不同的教师资格证书对应不同的岗位和薪金水平, 教师受此激励, 专业发展动机很强。除了通过工作年限的增加, 中小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会考考取教师资格证书来达到晋升高一级岗位的目的。

英国则推出了一套教师业绩管理的方案, 包括起点评估 (threshold assessment) 和业绩起点 (performance threshold) 、业绩管理 (performance man agement) 和业绩评估 (teacher appraisal) , 以确保教师教育的专业水准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持续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业绩管理, 让教师在享有专业发展权利的同时, 也担负起自己专业发展的义务。[3]

韩国教师有正教师、专门指导教师、司书教师、技能教师、保健教师、养护教师等几种。每一种教师都至少有两级教师资格, 如正教师资格分为准教师和正教师1级、正教师2级。教师资格达到2级或1级的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岗转变为教学与学校管理岗位。韩国《初中等教育法》规定:“具有中 (小) 学正教师 (1级) 的资格证, 有3年以上教育经历及受到了所规定的再教育或具有中 (小) 学正教师 (2级) 的资格证, 有6年以上教育经历及受到了所规定的再教育的教师可通过相应考核, 获得中 (小) 学校监资格。”[4]

新加坡教育部设置“教育服务专业发展和生涯规划” (“Education Servic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Career Plan”, 简称“Edu-Pac”) 系统, 引导教师“最大程度上发掘自身潜力”。教师发展路径有教学通道 (teaching track) 、领导通道 (leadership track) 和资深专家通道 (senior specialist track) 3种, 具体如下页示意图所示。在这个系统中, 热爱学生并且视教学为使命的教师可以经由资深教师 (senior teacher) 、领导教师 (lead teacher) 、高级教师 (master teacher) 发展到首席高级教师 (Principal master teacher) ;愿意走管理路线和专家路线的教师也分别有良好的专业发展前景。[5]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相关资料整理) [6]

在采用无年限单次注册制的国家中, 教师在专业发展之外, 若发生不良行为, 就会受到国家的处罚, 如法国对失职、渎职的教师进行身份处分或者惩戒处分。[7]身份处分一般包括免职、降职两种类型, 惩戒处分包括警告、减薪、停职等。[8]

由此可见, 无年限单次注册并不等于“铁饭碗”, 而是根据专业发展需要, 与教师职称、薪资直接挂钩, 从而使教师具有激励动机, 使教师获得终身的专业发展意愿。但也有一些国家实行了无职称晋升制度的无年限单次注册制, 如德国、南非等国家。

(二) 有年限更新注册制

所谓有年限更新注册是指该国实施教师资格更新制度, 且规定了更新的年限, 如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根据各国的实践, 可进一步划分为无层级更新类和有层级更新类, 后者又可划分为两层级类和多层级类。

1. 无层级更新注册制

这一类的代表国家是日本, 日本的教师资格更新注册以10年为有效期, 不分注册的层级。根据日本文部省2011年最新规定, 2009年4月1日之后授予的教师资格证, 从获得所需资格 (达到相应的学位及培训要求) 起, 教师资格的有效期为10年, 并且要在第10年年末之前完成教师资格更新。例如, 2010年3月25日获得教师资格的人, 需要在2020年3月31日前完成教师资格更新, 以此类推。[9]10年期满前必须进行资格更新, 否则该教师资格证将会失效。[10]

2. 多层级更新注册制

这一类的代表国家有俄罗斯、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 (1) 俄罗斯将教师资格更新注册的层级分为“一级职称认证”和“高级职称认证”两种。美国教师资格的更新注册层级分为“初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教师资格认证”、“专家/熟练教师资格认证”等。美国绝大多数州的教师执照需要终身更新。一般来说, 初始层级的执照有效期为2年, 专家层级的执照更新周期为5年一次。具体来看, 各层级更新的周期也有所不同。新罕布什尔州的专家层级执照更新周期为3年一次;内布拉斯州相应的标准层级执照的有效期为7年, 专业层级执照有效期为10年;新墨西哥州的专业执照每9年更新一次。再看其他国家, 新西兰将其更新注册分为临时注册 (Provisional Registration) 、经确认的注册 (Subject to Confirmation) 和完全注册 (Full Registration) 3个层级。临时注册和经确认的注册可以看作是达到完全注册的过渡, 并分别规定了有效期限, 即规定了更新注册的时限, 通过更新最终达到完全注册的目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教师注册分为有限授权 (limited authority) 注册、临时注册和正式注册3类, 其注册更新的策略和意义同新西兰类似。

从以上例举国家所实施的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来看, 体现出了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年限等特征。我国采取“五年定期注册制度”属于有年限更新注册制度。需要强调的是, 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实施教师资格注册制度一样, 其目的不是为“打破铁饭碗”, 而是为了保证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通过层级化的注册制度的设计来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如果说与所谓“铁饭碗”的通俗说法有一定的联系的话, 也就是那些成为教师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关口”的国家的教师资格注册制度, 是以完备的考试制度作为“守门人”来保障教师质量。在我国目前教师资格制度不完备的背景下, 实施有年限的教师资格注册制对于保障教师质量,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必需的举措。

三、比较视野中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任用的类型

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过程中, 不少国家采取了教师资格考试的认定方式。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考试出现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师范生招生考试、教师资格证获取的考试、教师任用资格考试、教师续聘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证更新考试等。根据教师资格与教师任用的关系的不同又可分为:普通教师资格考试、教师任用资格考试等。可见涉及教师身份、地位的不同, 考试的性质、形式、时间等也不同。如在实施教师公务员制度的国家, 凡是经过教师资格考试并合格的候选人在成功获取教师职位的同时, 也拥有了国家公务员的身份。例如, 新加坡、德国、法国、日本、芬兰等国家的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公务员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另外, 从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任用关联性上来看, 有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任用合一型, 代表国家有法国、德国、新加坡、芬兰;也有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任用分离型, 代表性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本文以最后这一种区别方式为例, 介绍合一型和分离型两种类型代表性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概况。

(一) 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任用合一型

以法国为例, 教师资格证考试也称“教师录取考试”, 取得教师资格认证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 学历要求为硕士。申请者在完成大学学习后获得学士文凭, 通过参加各学区的入学考试, 合格后进入法国教师培训学院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法国教师资格考试的第一类———教师资格证考试就在这两年的培训期间进行: (1)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一次 (预录考试) :师范生结束在教师培训学院的第一年的学习后, 要参加教师资格聘用会考。其中, 小学教师由学区组织考试, 分为法语和数学两门笔试;中学教师由国家统一组织会考, 预选考试为专业学科考试。会考合格后, 考生成为实习教师, 拿到会考资格证书, 然后继续第二学年的学习。 (2)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二次 (录取考试) :在师范生完成在教师培训学院的第二年的学习后进行。这一年主要是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 学生要参与实习, 完成硕士论文, 完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学年末, 师范生要参与教育部举办的教师聘任考试, 主要是对教学实践、学位论文、课程内容三方面的评估。师范生考试合格后, 由教师培训学院报学区批准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成为国家公务员。需要注意的是, 法国师范生招生考试也非常严格。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初试 (笔试) , 包括语文、数学、科技、史地四项;第二部分是复试, 包括口试 (就一般性教育问题发表见解并回答问题) 和体育、音乐、美术的实践;第三部分是自选考试, 为外语或方言的笔译。考试的灵活性比较强, 考生在科技、史地、外语或方言以及体音美方面都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另外, 因重要性不同, 不同科目在计算总分时的加权系数不同, 考生在报名时自己选择两门主考科目, 它们的系数为2, 其余为1。

再以德国为例, 德国的教师教育除巴伐利亚地区小学教师由教育大学培养外, 其他地区主要是由各种综合性大学完成的, 基本上没有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 学生在完全中学毕业后申请就读教师教育专业。德国教师资格与任用考试涵盖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包括前后联系的实习教师资格考试 (第一次国家考试) 和 (候补) 教师资格考试 (第二次国家考试) 。系统完成高等教师教育专业学习的大学毕业生方可申请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首先, 考生需完成一篇毕业论文, 内容可在教育学、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中任选, 考试委员会认可后, 参加下面的考试。考试包括5小时笔试, 每位考生的题目可以不同, 但都是3道题目, 考生需写出20页~25页答卷。另外, 还需参加80分钟的口试, 测试的是心理学、教学法和学校有关的法律知识等。此外, 还有4周的教育实习测试, 大约50个学时。学生到文理中学、实科中学或主体中学实习, 主要是听老教师授课、观摩老教师组织教学、批改作业、管理班级, 然后写出实习体会。最后, 考试委员会根据教授的评语做出最终的成绩评判, 一般考试通过率约为90%。[11]

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后, 申请教师资格者向所在州教育部或文教部提交大学教育毕业文凭和第一次国家考试的成绩, 申请到州教育学院或教师培训中心担任实习教师。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和达到实习要求的学生, 于每年的2月~5月, 可申请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届时, 学生参加各州文化教育部组织的包括公开课 (2节) 、当堂撰写教育理论文章 (4小时) 、主辅修专业口试和政治法律口试 (3次) 等在内的第二次国家统一考试。这次考试非常严格, 每年都有5%~10%的实习教师通不过。没有通过的, 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可以在1年以内补考, 但要延长实习期。如补考不合格, 则失去任教和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格。通过考试的教师就可以像其他公务员一样进入试用期, 试用期一般是2年。[12]

(二) 教师资格考试与教师任用分离型

所谓分离是指要从事教师职业前首先必须经过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合格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以韩国为例, 新教师的任用需要通过国家实施的任用考试。已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有资格参加考试。考试基本内容包括笔试、实际运用能力测试和面试三个部分。笔试由填空题、选择题和论述题等几种题型构成。主要评价应考者的知识及运用能力, 能力测试是评价应考者美术、体育、音乐等方面的艺术能力, 面试是评价教师的适应能力、教职观、人格及素养等综合素质的测试。考试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考试分为填空题、选择型和论述题的笔试和能力实践考试, 第二次考试分为论述型的笔考试、能力测试和面试。各市、道教育厅根据上述规定实施教师任用考试。经过第一次考试的笔试、能力测试和大学成绩选拔出的人数约为录用人数的1.2倍, 然后再进行第二次考试的论述、面试和实际教学能力考试的选拔。笔试包括教育学 (30%) 、专业 (70%) ;中学教师的艺术能力考试包括教育学 (30%) 、专业 (30%) 、实际能力测试 (40%) 。

日本的情况与韩国类似, 大学毕业经过考核获得教师许可证书后, 要当教师者还必须参加公开的甄选考试。教师的任用是由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负责, 各级教育委员会每年举行甄选考试。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以甄选考试的方法从持有教师合格证者当中任用一定名额的教师。凡持有“教师合格证”者都可以报名参加应聘考试。由于各地方自治体 (都、道、府、县) 具有命题自主权, 因而考试时间、形式、内容不尽相同, 但基本包括下文将要介绍的五个部分。作为从教基本素质的考试, 考试结果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示给考生, 考试内容与考生答题情况不公开。一旦考生通过考试, 其姓名就被登陆于“××县公立学校录用候选者”的名册中, 作为当年各校招收新教师的候选者。如果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通过, 则根本没有成为中小学教师的机会。在每年所进行的考试中, 第一轮以笔试为主, 合格者参加第二轮考试。第二轮考试一般包括教育论文、面试 (分个人和团体) 、适性检查与试讲。如果考生欲成为学校音、体、美教师, 还需参加技能考试。只有上述两次考试均合格, 才有可能被公立学校录用。具体说来, 考试包括笔试、技能测试、面试、论文写作考试、适性检查5个部分。[13]其中, 笔试的考察内容主要分3部分:教育学素养、一般素养和专业素养。技能测试是针对那些申请成为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的考生进行的专项技能测试。面试是除笔试之外的又一项重要考试项目, 对于在笔试中难以体现的报考者的神情、仪态、语言表达、举止等通过面试加以评判, 面试主要分个别面试和团体面试两种。每位考生都需参加这两种形式的面试, 各地方自治体根据实际情况, 有把这两种面试分别置于每年两轮考试之中的, 也有将两者置于一轮考试之中的。论文写作考试是旨在探查报考者的思维力、思辨力、文字组织与表现能力, 主要考察考生对所写文章的总体构架能力, 同时在内容上对其所提观点的明确性、论证的逻辑性、结论的合理性做出评判, 评判其体现的创新意识。小学和中学教师的报考者都需参加这一测试。适应性检查主要是针对考生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的心理测验, 一般置于每年的第二轮考试中。该项测试主要检测作为教师所需的心理健康及性格特征, 包括自信度、融合性、灵活性等, 一般通过专门制定的测验量表进行测定。

四、结语

通过以上有关国家教师资格注册与考试类型的比较分析可以认定, 教师资格制度是针对教师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 对于规范教师任用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是各国教育体制完善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的教师资格注册以及教师资格考试是这一制度完善的重要标志。就教师资格考试而言, 是一种知识、能力水平高低的判断手段, 在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 如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等都实施了教师考试制度。针对公众的一些误读, 本文的结论还在于:

首先, 教师考试仅仅局限在教师入职关, 而不是贯穿于教师专业发展一生的说法, 是对教师考试的误解。对于新制度的实施, 通常情况下不是对在职教师的强迫性实施, 但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是一项必须要实行的制度, 也因此不存在教师考试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时间等问题。

其次, 在认识教师考试中, 舆论提出的一个最大疑虑是“师德”考试, 普遍认为师德是不能通过考试来衡量的。对于这一说法我们认为, 不能因为师德在行为表现上的不可考性而否定教师考试的价值。更何况考试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道德的认知需要、“育人”能力的需要, 正如有的国家教师考试经验所表明的, 采取不同的考试内容和形式, 如案例分析、现象判断等来考查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是有意义的。同时, 与此相关的舆论还有“师德一票否决制”, 这一说法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问题, 因为所谓“师德一票否决制”也就是指教师若发生不良行为 (包含师德) , 必将受到国家的处罚, 如对失职、渎职的教师进行身份处分或者惩戒处分。“师德一票否决制”是完全正确的, 是教师履行其专业责任和义务的保障。

我国无论实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还是教师考试, 都是一种新的制度设计, 并且要经过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试点后方可以成为一项国家制度。从试点情况来看, 教师考试是主要针对非师范生的考试, 社会认可度较高。因此, 有理由期待这些制度将会在我国教师队伍管理过程中, 成为保障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师范教育司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10_ndgzyd/201005/xxgk_87503.html, 2013-07-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人才工作协调小组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933/201303/xxgk_148859.html, 2013-07-24.

[3]张昱琨, 张婕.英美教师、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新要求、新进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 .

[4]驻韩国使馆处编译.韩国法制处《初中等教育法》[EB/OL].http://www.moleg.go.kr/main.html.2013-04-21.参考:驻韩国使馆教育处编译[EB/OL].http://www.eoe.or.kr/publish/portal109/tab5124/2013-04-21.

[5][6]新加坡教育部.Career Information[EB/OL].http://www.moe.gov.sg/careers/teach/career-info/2013-01-09/2013-07-08.

[7]亓俊国.西方中小学教师聘任模式的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4, 5.

[8]亓俊国, 姜红.日法两国中小学教师任用管理模式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30 (7) :24.

[9]文部科学省.教員免許更新制のしくみ[EB/OL].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koushin/011/08082808/001.pdf, 2009-03/2013-07-08.

[10]祝怀新, 丁波.日本教师资格更新制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2) .

[11]侯建国.德国教师资格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教育 (综合版) , 2007, 517 (9) :7~9.

[12]高春香.德国教师培养培训的透视[J].继续教育, 2007, 136 (5) :60~62.

8.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篇八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核心,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建立体系开放、标准统一、认定规范、管理科学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提高教师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改革考试内容,改革考试形式,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评价,执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心理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引导教师教育改革;健全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规范认定工作,严格教师职业准入,结合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工作原则

(一)系统设计,统筹规划。统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指导、考试管理、资格认定等主要环节,系统推进改革;妥善处理好新老人员过渡和新旧政策衔接,实现平稳过渡。

(二)严格标准,稳步实施。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大纲组织考试,全省参与,同步推进。

(三)分级负责,规范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整体方案设计和政策制定,统筹管理笔试、面试和资格认定工作;州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实施笔试和面试工作;州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按认定权限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程序,规范操作,严明纪律。

(四)以人为本,公平择优。以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为宗旨,为考生提供专业化的考试服务。坚持考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择优选拔乐教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省招生考试院分管领导、厅人事处等相关处室、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要负责人、各州市教育局以及各高等学校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的组织和政策制定。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本州(市)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州(市)成立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中心,负责做好本州(市)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考试管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统一组织,面试由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统一组织,各州(市)教育局具体负责本地区面试组织实施工作。

(三)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关于笔试考场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在标准化考场内进行,各州(市)按照要求提供标准化考场。

2.关于面试考场设置:面试对考场、设备和考试材料都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好面试考场并配备管理技术人员。

3.关于面试考官:面试考官由各州(市)教育局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指导中心统一组织的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担任本州(市)相应学科、相应学段的面试考官。已取得培训合格证的面试考官要根据工作需要参加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组织的定期培训,以更好地掌握面试要求,统一面试标准,确保面试质量。

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对笔试、面试考场建设、面试考官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和保障。各高等学校负责做好本校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的相关工作。

(四)做好政策衔接

在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同时,要依据《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过渡办法》妥善处理好省内原有政策和国家现行政策的关系,以实现政策的平稳过渡,该办法实施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

(五)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在明确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招生考试院、云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各州(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分工的同时,在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云南省教育厅人事处牵头,建立云南省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协调机制,并制定相关的工作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地协调解决云南省组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加强交流沟通,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六)严肃工作纪律

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依据教育部暂行办法的要求,严禁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各相关部门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对承担考务管理、监考、面试等与考试工作相关的人员及报考人员的违规行为,坚决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罚。

(七)工作时间安排(参见表格1)

上一篇:寂寞风景,谁人独守散文下一篇:就读模式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