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unit3互联网教案

2024-11-02

5bunit3互联网教案(共10篇)

1.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一

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过程与方法: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准备和活动指导,分配任务;第二课时在一周后进行活动展示,综合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耐心倾听,尊重他人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在搜集整理材料中锻炼整合资源的能力;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搜集法、整理法、展示法、合作法、讨论法 课

型:综合性活动课 教

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 【活动准备】

1.三项活动,任选一项,分组进行,教师调控,注意分组,大体均衡。2.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准备,实际上就是搜集,提取依据,形成观点,这一过程不可轻视,因为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3.在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网络等,还应倡导资源共享,合作学习。组织教学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网上浏览、娱乐、游戏、聊天、视频、购物、晒图等等真是“应有尽有”,方便之极!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二、活动指导 1.网络语言小研讨

(1)小组合作,搜集一些常见的或流行的网络语言,查清楚意思,然后分类,并分析产生原因。

(2)小组合作,搜集已被收录工具书的一些网络词语,并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们的意思,思考这些网络词语在表达方面的独到之处。(3)小组讨论:写作时能否使用网络词语?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应如何使用?最后归纳意见,转告老师,听取老师意见。2.电子阅读面面观

(1)小组合作,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电子阅读时间、方式、途经、以及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所占的阅读比重,大家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问卷对象:同学,老师,家长,亲友等。(2)回收,统计,汇总,分析,发现。(3)小组研讨:电子阅读会不会代替传统阅读? 3.用互联网学语文

(1)邀请信息技术老师利用课外时间举办专题讲座,教大家学习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和专题数据库等。

(2)小组合作,搜索有关散文的各方面知识,制作《关于散文》小册子。(3)小组讨论: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

三、活动展示 1.网络语言小研讨

(1)我搜集到的网络语言及意思。

a.“喜大普奔”:“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形式,表示一件让大家欢乐的事情,大家要分享出去,相互告知,共同庆祝。多用于嘲讽、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等,也适用于欢喜等情况。b.“不明觉厉”:“虽然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c.“人艰不拆”:“人生已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必拆穿。” d.“细思极恐”:仔细想想,恐怖之极。(2)被收录进工具书的网络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囧”“雷” 《人民日报》的刊文里也出现了“屌丝”(3)网络语言来源分类

a.用数字代码谐音表示,如:7456(气死我了),4242(是呃是呃)b.用汉语的谐音,如:介(这)酱紫(这样子)偶来了(我来了)c.运用表情符号,如:(^_^)表示神秘笑容。(Zzzz...)指睡觉样子 d.肆意曲解词语,如“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蠢材)e.用昵称表示,如“东西”说成“东东”等。

f.用自创英文缩略或拼音字母表示,如PF(佩服);BT(变态)…… g.借用动物名称表示,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2.电子阅读面对面观

电子阅读会不会替代传统阅读?

优点:电子阅读工具信息存储量巨大;具备网络功能;具有良好的娱乐休闲性;便于携带等。缺点:电子阅读工具辐射较多,对读者视力有不良影响;记忆效果不够好;以浅阅读为主,缺乏深度;不利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依赖较多的操作技术,不易掌握;工具价格昂贵;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由此可见,由于电子阅读相比于传统阅读有许多的缺点与不足,在很多方面,电子阅读是无法取代传统阅读的,这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学习与阅读的需要。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二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陆园小学丁峰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半截蜡烛

4、课时:第二课时

5、课前准备:

教师 :a、在教学前,利用百度引擎搜索相关资料,查找优秀教案作参考、了解,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二战背景的相关视频,并剪接重要片段做成ppt教学课件。

b、多媒体投影设备

c、教学的ppt课件

学生:预习本课,利用百度搜索观看二战影片,搜索二战简介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三、教案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情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学习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方法以及环境描写在烘托当时气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主要采用“以读促悟,以悟导读,合作表演”的方法,通过揣摩人物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领悟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机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镇定从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五、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机关头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镇定从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六、教学方法:

1、设情引境法

2、合作表演法

3、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为基础,探究体验式学法为主,结合目标教学法和讨论交流法

七、教学过程:

一、感知文本背景,引入情境

1、播放“二战”背景视频:

【百度视频】

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屠杀„„

文本链接,二战资料:【百度】

6.师简述二战结局,总结本节课内容.六、回归整体,内化形象,延伸拓展,训练语言

1.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过了一会儿,三个德国军官终于离开了伯诺德夫人的家。同学们,当我们面对此时此刻的蜡烛。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又浮现哪些画面呢?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

2.师:面对恶狼般的三个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靠着机智,勇敢,镇定,从容,巧妙地同他们展开周旋,最终保护了情报,保护了情报站,同时也保护了一家三口的生命。假如你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在家中突然遇到了歹徒,你会怎么做呢?

师生交流,教师点评。

七、课后作业(二选一)

1、续写《半截蜡烛》

2、小作文:《如果我遇到了歹徒„》

八、板书设计

6、半截蜡烛

德国军官点燃重新点燃 夺回

伯诺德夫人一家轻轻吹熄从容端走镇定拿上楼

教后反思: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本课教学创设了多个情景,把学生带入到故事所发生的情景场面之中去。在这个场面中还原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文本之中,把文字符号还原成生活场面,这样他们就会走进文本,进行体验创新。在这个情境中以各种形式声情并茂的朗读,揣究文中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意境等,使文章的内容立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化,情商得到了培养。

3.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三

学校:江苏省淮海中学

学科:高中语文

姓名:姚

从 凯

《项脊轩志》网络教学一体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教学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②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唐宋派”,了解书斋取名为“项脊轩”的缘由,了解“志”这种文体。

二、教学课题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2、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3、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三、教材分析

苏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所选的七篇文章均侧重于文本研习。单元教学要求重点训练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项脊轩志》是其第一板块“如泣如诉”中的一篇课文。该板块旨在让学生关注心灵,体验亲情的歌哭、爱情的悲欢、友情的冷暖。《项脊轩志》全文感情真挚、丰富、高尚。但这些情感的背后是作者真情实感的积淀,表达技巧的炉火纯青,这些学生是难以体会到的,容易走向浅尝辄止,故而建议在老师引导下阅读、研习,共同体验归有光的真挚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

学:

1、情景教学法;

2、诵读法;

3、导读法;

4、学生自主学习法;

5、讨论法;

6、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清朝的袁枚在他的《祭妹文》中抒写了对于亡妹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请听此文的配乐朗诵,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百度MP3搜索】《项脊轩志》配乐朗诵

http://mp3.baidu.com/m?tn=baidump3&ct=134217728&lm=-1&word=%20项脊轩志%20

(设计说明:用学生熟悉的人、事导入,便于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配乐朗诵,用真挚、深沉而富有情感的声音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二)题解及作者

多媒体展示:

1、题解: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下面让我们一起追睹《项脊轩》那曾经的样子。

【百度图片搜索】“项脊轩”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t=12&word

2、走近作者——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现在上海嘉定)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百度图片搜索】归有光图片

http://guiyouguang.memsky.com/templet/memorial/%e6%a3%8b%e7%90%b4%e4%b9%a6%e7%94%bb%c2%b7%e4%b9%a6.aspx?gid=330(设计说明:通过图片介绍,让学生对归有光产生敬慕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三)文本研习

1、自由朗读思考: 项脊轩修缮前后有什么不同?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怎样的感情?(齐读原文)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并以幻灯片展示答案)明确:修葺前:小、破、漏、暗; 修葺后:虽小不漏不暗、生气勃勃、焕然一新;居于轩中自得其乐

2、讨论分析:作者写对妻子的怀念与前面写对母亲、祖母的怀念在手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一种是直抒胸臆,直接写出心中所感。写妻子时归有光用的就是托物抒情了,这两种手法各有其妙。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四)探究文本

学习本文,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作者因思念亲人而悲,探究文中追忆三位亲人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第二,课文对亲情的表达,为何真切感人?怀念亡妻的文字同上文联系是否紧密?

(生兴奋地讨论,师巡视,到特别热烈或不够积极的小组,或倾听或参与。)

教师点拨:1.文章主要是通过细节的描写表达亲情。这正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寓情于事,事细而情深。2.补记的文字同上文没有割裂感,因为:(1)文章的灵魂是“亲情”,它贯穿全篇,将对三位亲人的追忆融为一体;(2)在选材和写法上同上文高度一致,巧用细节描写,寓情于事,寓情于物,使前后浑然一体。

(五)课堂小结

1、后人评价(多媒体投影):

①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

【百度图片搜索】“梅曾亮”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清 •梅曾亮&z=0 ②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清•林纾 【百度图片搜索】“林纾”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31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7%E5%810%842%816%A61%C1%D6%E7%A3&s=0 ③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明•王锡爵 【百度图片搜索】“王锡爵”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06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3%F7%810%842%810%842%CD%F5%CE%FD%BE%F4&s=0 ④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人事。——现代•汪曾祺 【百度图片搜索】“汪曾祺”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00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F%D6%B4%FA%810%842%810%842%CD%F4%D4%F8%EC%F7&s=0 2.教师总结:

面对项脊轩,睹物思人,而亲人一个个离他远去,物是人非,而深情难忘,这怎么不叫归有光无限伤心?他又哪里还有心去再一次地修复那个阁子呢? 幼年时缺失母爱、少年时有负众望、成年时痛失爱妻,这就是归有光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深沉的、难言的、不尽的悲伤,而始终蕴含其中、铭刻于心的是母子、祖孙、夫妻之间深情,这就是他“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项脊轩则是所有这 5

一切的见证。

阅读此文,我们所见的不仅是项脊轩这样一所小房子,更是作者的情感历程,他的内心世界,一个活生生的人!

(六)课堂作业

1、研究明清散文中的细节描写:以清淡之笔写平常之事,以至情写出至文。可参阅《读本》中的文章。如林觉民的《与妻书》。【百度视频搜索】《与妻书》相关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word=%C1%D6%BE%F5%C3%F1%B5%C4%A1%B6%D3%EB%C6%DE%CA%E9%A1%B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再如袁枚的《祭妹文》。

【百度视频搜索】《祭妹文》相关视频

http://video.baidu.com/v?word=%D4%AC%C3%B6%B5%C4%A1%B6%BC%C0%C3%C3%CE%C4%A1%B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或http://?an=0&si=2(设计说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同时,将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与语言的学习、写作的训练结合起来,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六、板书设计

喜:项脊轩的雅致、静谧

悲:诸父分家 亲情淡薄 无奈

追忆母亲 慈爱关怀 悲伤

缅怀祖母 殷切期望 愧疚

思念妻子 恩爱情深 悲恸

七、教学反思

1、比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把较多的时间给了学生,让学生及时说出自己的所思所虑,并适当地引导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教师则更多地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问与答都很放得开。

2、扣住文本主旨能自主选择恰当的研讨题,运用讨论、互联网搜索资料等方式进行研讨,形成成果,展示交流,建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4.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四

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冶原初中 姓名:冯敏

时间:2012年3月10日

一、教案背景 面对学生:初二 学科:语文 课时:1课时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阅读了网上大量的有关《芦花荡》的优秀案例,了解了不同版本的教学设计,主要参考了以下网页:

百度搜索:

http://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别具一格。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领悟文中景物描写的妙处。另外,兼顾本单元的主题“战争”,我把难点定为:反思战争,热爱和平。

关于老头子的性格特点,可围绕文中的一句话展开:“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学生跳读课文,通过朗读、赏析,感受人物性格,归纳人物描写的技巧。该环节学生发言较积极,这与人物描写一直是训练的重点分不开。

语言优美是一篇美文的重要标志。孙犁先生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在教本课的景物描写时,让学生标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品味评析,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在阅读方面,综合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朗读、默读、跳读、品读,讲求读的速度和质量。阅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感性到理性,从阅读教材到自我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过程,再进行局部的精读。

拓展延伸环节设置的问题是:推荐71届奥斯卡三项大奖获得者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比较,培养鉴赏能力,反思战争,体现语文广泛的外延,体现大语文的观念。

5.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到来的时间、标志、历史背景及产生的历史影响;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基本历程,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认识科技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多角度对比分析两次工业革命,把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一步全面认识到科技进步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与问题(如下):

引入:本组图片反映了三次工业(科技)革命成果, 这些科技发明,有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瓦特改良蒸汽机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了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棉纺织业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就是动力问题。这一时期的动力主要是水力。水力他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要用水力那工厂就得建在河流湍急的偏僻山谷等地。还要受季节的限制。这些地区交通不方便,而且远离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动力问题就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的急迫问题。人们都希望找到便捷可用的的动力。所以工业革命使瓦特蒸汽机应运而生。

原因条件: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②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③科学技术为生产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他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那在瓦特蒸汽机出现之前有什么蒸汽机?结合导言部分。主要用用来干什么的?矿山抽水。没能在各个生产部门都使用。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在纽可门蒸汽机的基础上制成了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装冷凝器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大大减少热量的浪费。效率增长,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但是同纽可门蒸汽机一样,还是不能驱动工厂里的机器。又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瓦特对蒸汽机做了进一步的改进,80年代,他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采用曲柄机构,使往复的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

2.蒸汽机的应用推广

这种蒸汽机突破了人力、蓄力、风力、水力为动力的局限性,能够提供可控制的任何强度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工作机,被称为“万能蒸汽机”。瓦特还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可自动调节蒸汽机速率的装置。他研制的蒸汽机除了用作提水外,还可以带动车床、织布机等,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此后,纺织业、采矿业、冶金业、造纸业等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接下来来看看它所产生的影响。

3.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意义

[合作探究]蒸汽机时代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教师总结:首先是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万能蒸汽机出来以后,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河流的限制。

第二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形成。蒸汽机的出现解决了动力问题,使得大量的机器使用成为了可能。以前是手工作坊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很多人,但现在是大工厂了,会需要很多劳动力,人们就不仅仅在家种自己的那几亩地,有人就选择去工厂打工。蒸汽机出现以后,蒸汽轮船,蒸汽火车也相继出现,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而且以前手工作坊的时候,人们以前的工作环境是手工作坊,而现在变成了工厂。以前可能还要拿着活回家去干,但现在都在工厂里完成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都改变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也逐渐形成。什么叫社会化大生产?比如现在做一件衣服。衣服需要什么?扣子,线、布料等等,这些东西每一样都是一个工厂进行的大批量生产,大规模生产。都是各有各的流水线,这就叫社会化大生产。不再像以前,做一件衣服,可能要自己每一样都得去生产完后才做衣服。

第三点形成许多工业城市。现在的工厂不再受动力的限制,只要有煤的地方就可以建厂。什么地方有煤,建的场就会多,在这些地方就形成了工业城市。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就是工业城市。英法美等也变成了工业化国家。

第四点,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美国人富尔顿蒸汽轮船,以及史帝芬孙发明了蒸汽汽车。可能以前从伦敦来中国得花上几年的时间,但现在就需要半年就够了。如果没有车,大家从这到遵义得花多长时间?有车了就不一样了,三个小时就到了。正因为有了这些交通工具,我们就不觉得遵义离我们有多远了,什么时候想去想回就容易了许多。正因为有了交通工具,使得世界各个地方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世界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背景

教师讲述:(1) 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2)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依据)

(3)科学家们对电的研究不断深入;

在蒸汽机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科学家对电的研究也在进行。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2.电力的广泛运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电力取代蒸汽动力成为了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

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呢?

A 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便利的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发电机的完善,可以发很多电)

6.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六

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刘永兰

教学目的:

1、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4、通过诵读,训练学生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本文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

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马的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二、简介作者:

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不平则鸣 ”,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解题: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教师:我们学过的“说”有哪些?

四、一读课文,疏文意。

1、听朗诵(多媒体)正音。

2、学生对照课文随录音读。语音正确,培养文言语感。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4、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5、学生齐读。

五、二读课文,找难点。

(一)学生七嘴八舌解译窦

1、通过自主阅读出现的疑难词句,首先,小组内部解决。

2、组内共同疑点,班内小组之间共同探讨。

(二)教师精讲点拨敲重点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骈死:骈,两马并驾。骈死意为并列而死。

②才美不外见()外见:表现出来。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同“饲”。

④祗()辱与奴隶人之手祗:只是。

⑤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许。

⑥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充分。

3、通假字:

食()马者,而食,食之:食,通“饲”,喂。

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词类活用:

祗辱与奴隶人之手:辱:名动,受到屈辱。

策之不以其道:策,名动,用鞭子打。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名动,日行千里。

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动,竭尽。

六、三读课文,探文意。

(一)学生聚焦问题,分组讨论。

①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与无奈的?

(且欲与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愚蠢无知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

(二)教师民主集中,明确指导。

七、四读课文,悟主旨

(一)学生合作探究,领悟深意

1.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2、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韩愈说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3、作者在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二)教师妙语引领,拨开迷雾。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巧妙点拨,通过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来来引领学生明确主旨。即:本文写作意图并不在于论证论点,而是通过论证突出了“食马者”的“不知马”,作者的真意在于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了极大地愤慨。)

八、五读课文,品技巧(生讨论展示后,教师明确)

1、谈谈对 “托物寓意”的写法的理解。

文章谈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但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才能施展的观点,以及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嘲讽批判,寓于其中。这种手法,就是托物寓意。文字生动活泼,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我们学过的用这种手法的课文还有那些?

九、六读课文,能成诵

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十、拓展辩论:

1、在当今社会人才的成长是否还需要“伯乐”?(学生分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师随机点评。)

2、古今中外有许多千里马和伯乐一样的人,你知道哪些?说一说,看谁知道的多。

十一、作业

联系课文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备用范文网址:http://

通讯地址:山东省诸城市舜王街道箭口初中

7.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例题的意图分析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第三种判定方法和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学生程度好一些的学校,可以适当地自己再补充一些题目,使同学们会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几何的推理证明,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寻找最佳解题途径的能力.

四、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探究】

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五、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分析: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CB,AD=CD.

E、F分别是AD、BC的中点,∴

DE∥BF,且DE=

DE=B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BE=DF.

此题综合运用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判定另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再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结论;题目虽不复杂,但层次有三,且利用知识较多,因此应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证明思路.

1212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其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

AD,BF=BC.

例2(补充)已知:如图,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证明:∵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且AB∥CD.

∠BAE=∠DCF.

BE⊥AC于E,DF⊥AC于F,∴

BE∥DF,且∠BEA=∠DFC=90°.

△ABE≌△CDF(AAS).

BE=DF.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六、课堂练习

1.(选择)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2.已知: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在ABCD中,AE、CF分别是∠DAB、∠BCD的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七、课后练习1.判断题:

(1)相邻的两个角都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2.延长△ABC的中线AD至E,使DE=AD.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3.在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D=BC;(4)AO=OC;(5)DO=BO;(6)AB=CD.选择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共有________对.(共有9对)

8.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八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美术

3、课时:1课时

4、学生准备:

上网收集有关山水画图片。

(2)上网查找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学画山水画的视频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课题

1、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初步了解百度搜索引擎,学会按类别和关键字查找网上信息、保存网上资料;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操作的过程,增强表达和交流能力;

掌握合理使用百度搜索引擎,学会针对具体问题,对关键词进行合理选择和提炼;学会搜索技巧;学会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和视频,并能掌握下载的方法;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体验中国画的韵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文化,让孩子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精髓。体验山水画的绘画形式,巩固和提高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情趣。体验搜索引擎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鼓励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运用调查、上网、查阅等方式,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以山水画为对象,对学生进行山水画技法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知道山水画的方法:组织山水画的方法有近景有远景,就可以构成不同特色的观察空间.近景可以用匀、皴、点、染的方法具体刻画。远景可以简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来画。山水画的步骤是先根据酝酿构图,然后再画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画远景或陪衬景物,最后用浓墨点苔或有重点地着色和整理。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鉴赏能力。教材提供的范图,为学生提供了可借鉴的样式,缩短了学生的创作的距离。【教师准备】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学画山水画》的相关教学材料,结合学生实际,上网搜索关于山水画的知识,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用百度视频网上搜索下载《学画山水画的》视频片段,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搜索国画大师表现山水作品的图片,提供欣赏材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按要求和关键字查找网上信息;运用网络辅助学习。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视频《学画山水画》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wMzI2Mzk2.html 在欣赏《学画山水画》的视频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画的韵味,并注意其中的关键字,小组内做好记录,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山水画绘画过程。

(二)欣赏作品了解知识

利用百度搜索图片——欣赏山水画,看课本有关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上网收集有关山水画艺术特点。

(三)欣赏作品激发情趣

1.回顾所学的中国画的知识,教师提示学生多利用百度搜索资料(如下载山水画图片),激发创作兴趣。

2.学生搜索并欣赏山水画大师表的作品。

(四)演示画山水画的过程学生探究画山水的方法

教师演示画山水的过程,学生体会运笔的方法和韵味,体验画山水的韵味。

(五)作品展示课外延伸

学会运用网络,百度搜索,欣赏作品,欣赏各种各样的山水画,对中国的山水画有深入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课前延伸,了解目标

范画展示山水画,引发学生的学习山水画的兴趣。由欣赏直接导入新课题:《学画山水画》。课件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整体目标,学会搜索,学会用不同形式表现山水画。(2)、创设情境,观看视频

师:中国山水画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百度搜索,查找《学画山水画的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wMzI2Mzk2.html

(二)欣赏作品了解知识

(1)百度搜索,中国画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师:上网搜索有关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法。

生:运用(百度搜素)查找有关山水画的艺术特点。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8771372.html?fr=qrl&cid=213&index=2&fr2=query 预设方案1——学生演示:如果个别学生会操作,请他演示过程,教师提示换一个关键字:山水画的表现技法,让大家对比搜索范围。

预设方案2——教师讲解:如果所有学生都不会操作,教师演示过程,强调不同关键字,搜索范围的差别,搜索内容的不同。(2)分析作品,总结知识 搜索有关山水画的艺术特点,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技法。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wMzI2Mzk2.html 思考:小组讨论,通过搜索知识点,你了解的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法有哪些呢? 师生讨论后板书:(课件展示知识点)山水画艺术特点:

山水画表现技法: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点苔

(三)欣赏作品激发情趣

1、回顾所学的中国山水画的知识,教师提示学生多利用百度搜索资料(如下载山水画图片),激发创作兴趣。【百度搜索http://image.baidu.com】关键词:山水画

2、学生搜索并欣赏山水画大师的作品。【百度图片搜索】

3、合作尝试交流互助

师: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古朴、淡雅,韵味十足。不少画家创作过许多山水画作品。(课件展示作品)

学生尝试百度搜索,齐白石、吴昌硕、朱建新的画山水画作品。【百度搜索】

1、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0%EE%BF%C9%C8%BE%B5%C4%D7%F7%C6%B7&in=290&cl=2&lm=-1&st=-1&pn=64&rn=1&di=61824510765&ln=1999&fr=&fm=detail&fmq=***53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64&-1&di61824510765&objURLhttp%3A%2F%2Fimg.fineart.shijieminghua.com%2FuploadFiles%2Fpictures%2Fartwork%2Fsmall%2F20091129%2F494c0399-5e96-445b-922b-c890513d3ba2.jpg&fromURLhttp%3A%2F%2Fart.shijieminghua.com%2Fpainting%2Ffineart_372538%2F&W855&H1303&T14347&S226&TPjpg

关键词:李可染的作品

2、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2%BD%D9%B2%C9%D9%B5%C4%D7%F7%C6%B7&in=24297&cl=2&lm=-1&st=-1&pn=4&rn=1&di=72018240945&ln=1995&fr=&fm=detail&fmq=***68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4&-1&di72018240945&objURLhttp%3A%2F%2F%2Fbbs%2Fattachments%2Fmonth_0906%2F20090617_6a9b97470279b471c23aEnnyaockg3Qu.jpg&fromURLhttp%3A%2F%2F%2Fsite%2Fhtml%2F87%2Ft-9187.html&W700&H523&T12037&S328&TPjpg

关键词:陆俨少的作品

3、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B5%B1%A7%CA%AF%B5%C4%D7%F7%C6%B7&in=16774&cl=2&lm=-1&st=-1&pn=12&rn=1&di=28944826335&ln=1943&fr=&fm=detail&fmq=***71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2&-1&di28944826335&objURLhttp%3A%2F%2F/m?f=ms&rf=idx&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9%C5%F3%DD%C3%FB%C7%FA%D0%C0%C9%CD&lm=-1 关键词:名曲欣赏

运笔勾构图,线条要流畅,注意起落和山水的结构。

披麻皴使构图完整,注意虚实浓淡的变化,水份的掌握是关键。点苔点缀,颜色渲染,丰富画面。

落款、题字。学习图与字结合的构图方式,注意画面的组织安排。

二、学生体验画山水画的过程,教师辅导。

创作要求,欣赏画家作品,结合所学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以山水为主的中国画,注意构图美观大方。

学生体会运笔的方法和韵味,体验画山水的韵味。播放音乐,创设情境。百度搜索古筝名曲欣赏http://mp3.baidu.com/m?f=ms&rf=idx&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B9%C5%F3%DD%C3%FB%C7%FA%D0%C0%C9%CD&lm=-1 关键词:古筝音乐

三、交流作品,体验成功

作者自愿展示作品,讲述自己创作的体验。介绍自己运用网络的技巧和方法。师:大家说一说,你认为这幅作品哪一点最值得你们学习。(让学生发现作品优点)师:如果给大家更多的时间,你们将如何修改这幅作品?(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强调:教师点评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一声鼓励的话语,一句肯定的评述,会激起学习信息技术极大的兴趣。

(五)布置任务课外延伸

师生讨论:在这节课上大家学到了什么,懂得了哪些。

学会运用网络,百度搜索,欣赏作品,欣赏各种各样的山水画,对中国的山水画有了深入的了解。

教师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所学方法应用到学习生活中。

教学反思

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学生通过搜索,创作,对国画山水的方法有初步的体验。教师利用课件设计,引领学生学会百度搜索,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了创作的快乐,总体上达成了教学目标。本节课以目标为驱动;以整合为媒介;以尝试为核心;以实效为归宿,力图体现学科的整合,希望帮助学生把知识的融合在一起,学会按要求和关键字查找网上信息;运用网络辅助学习。巩固和提高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尝试运用文字与山水结合构图。利用计算机建立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和灵活的操作技能,同时掌握准确应用百度搜索平台,提高学习的效率。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学校:宿迁市沭阳县韩山小学姓名:梁方国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

9.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九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鄢家初级中学校 杨永华 联系电话:***

邮编:618511

教学课题:《沁园春 雪》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学科:语文

2、学时: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A、课前预习,理解大意 B、识记、理解字词

C、搜索本课的作者及背景介绍

百度搜索:http://wenku.baidu.com/view/ae1e9be9e009581b6bd9eb58.html D、搜索自学词的文学知识

百度搜索:http://

二、教材分析:

本课编在九年级第一单元,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和欣赏能力,感受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思美、结构美为目标。A、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励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树立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B、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课文精妙的语言。C、教学难点:领会诗歌的意境美及作者的远大抱负和无比的自信。

三、教学方法:

1、反复朗读——在初读中感知文意、在精读中品味情韵、在想读中感受意境。

2、小组合作研讨重点、难点。

3、相关的背景、字词、作者、文体等内容放在课前,以培养学生自学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语文的动手能力。

4,、课后学生自己上网搜索浏览本课的相关学习资源,巩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A、导入新课:

瑰丽的雪景令无数文人赞叹,壮丽的山河引代代英雄拼搏。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词《沁园

春 雪》就是一首咏雪的名作。今天,让我们走进作品,感受作者对壮丽雪景的礼赞、对千古英雄的评说。

B、检查预习:(本块三项学习内容由学生分小组汇报预习收获)

1、背景、作者介绍:

2、文体介绍:词

3、字词学习:(正音)

分(fèn)

娆(rǎo)

逊(xùn)

数(shǔ)

汗(hán)(解词)

惟余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C、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词意。听配乐范读诗歌。土豆网:http://)

下阙学习

1、朗读上阕

2、前两句的作用。

3、“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4、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用“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5、“俱往矣”一句该怎样理解?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6、齐读这首词两遍。

词的理解可参看:http://wenku.baidu.com/view/34bb230c844769eae009ed6d.html

E、展开想象

感悟意景

请同学们在上阕中选取你所喜欢的景物,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文字加以描绘。

如: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原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学生闭目想象后写作、交流,教师择优点评)

F、小结这首词的整体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格豪壮。

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五、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10.5bunit3互联网教案 篇十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一、教学背景:

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3册,《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2、课时:1课时

3、课前准备:搜索视频和图片

二、教学课题:

通过《鸦片战争》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1、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课文介绍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的过程。

1、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2、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

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视频《鸦片战争》5分钟http://v.youku.com/v_playlist/f2989464o1p0.html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观看图片http://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二、中英《南京条约》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

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3、根据课本第5页“练一练”: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根据课本第5页“活动与探究1”: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5、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

三、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第3页“自我测评”。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四、作业:

上一篇:爷爷对我的爱作文700字下一篇:童话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