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2024-10-19

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共8篇)

1.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篇一

关于原国家××局局长L同志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报告

××组织部:

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和你部的委托,我署派出审计组,于200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对原国家××局局长L同志1998年1月至2001年2月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审计组以3年来预算执行审计结果为基础,调阅了××局党组会议纪要、局办公会议纪要及重要工作报告等有关经济决策文件,召开了领导班子成员、部分司局级干部和处级干部三个层次的座谈会,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并对××局的内控制度进行了测试。审计组围绕与经济责任相关的重要事项,延伸调查了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集团公司、中国××晶体研究所等12个关联单位,重大问题追溯到了以前。审计组在××局已经撤消,原分管财务工作的领导及财务人员已赴新工作岗位的特定情况下,得到了L同志及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与配合,工作进展顺利。审计结束后,我署依据《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就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分别征求了L及原××局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现将审计结果报告如下:

一、审计评价

L同志任职期间,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经济政策努力实施国务院“三定方案”所确定的职责,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行业发展战略、指导所属企事业单位改革、促进所辖行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淘汰技术落后小企业及使所辖行业扭亏增盈等方面目标明确措施有利,为所在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撤销××局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保持了工作的稳定、国有资产的安全划转;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L同志注意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并通过局党组会议或局办公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审计中未发现违反民主决策程序或个人擅自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这次审汁,没有发现该同志个人经济问题和违反廉政规定方面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局三年来预算执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和经济决策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L同志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二、主要业绩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深化行业改革

1.贯彻政企(事)分开原则.推进所属单位脱钩改制工作。L 同志任职期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政企分开、权力下放、权责一致”的原则,积极履行管理职责,先后完成了中国××新型集团公司、中国××工业总公司、中国××科学研究院、中国××晶体研究院等40个局属高等院校、公司、科研、设计等单位的脱钩改制工作,实现了政企(事)分开、权力下放。

2.淘汰技术落后“五小”企业,促进了行业的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的“五小”企业,是L同志任职期间××局的一项重要工作。1998年至2000年,××局成立了清理整顿“五小”办公室,核定下达了各地区淘汰“五小”的任务,并向部分省、区、市派驻了联络员,加大了整顿力度。三年间,自行或联合建设部、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以及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和法规30个,截止200O年10月末,全国共关闭、淘汰技术落后的“五小”生产线3295条,压减落后生产能力8929万标吨,基本上实现了制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的目标。

3.促进了行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脱困目标的实现。为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局组织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负责的脱困工作领导

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各项脱困政策,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债转股及企业资产重组工作;另一方面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学习邯钢活动,对推动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增收节支及提前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发挥了重要作用。

4.组织制定了我国“十五”行业发展规划,勾画出了“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行业发展的蓝图及远景规划,为所在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确立了发展方向及总体目标。

(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效果良好

1.成立资金管理机构,避免借款单位逃废银行债务。1986年至1992年,为解决行业基建项目储备资金及技改项目资金不足,××局向中国建设银行以统贷统还的方式为企业筹款,对促进当时一些项目的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1995年之后.行业连续出现亏损,企业还贷困难,造成××局欠银行的债务与日俱增,截止审计之日,××局欠中国建设银行(1999年第四季度债权人变更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贷款本息6.8亿元(本金2.2万亿元、利息4.6亿元),××局应收借款单位本息9.1亿元(本金4亿元、利息5.1万亿元),这些资金分布在全国23个省、区、市的132个单位,其中,省、市行业局22家,借款本息3.4亿元,占37%;原局属单位29家,借款本息2亿元,占22%;其它单位81家,借款本息

3.7亿元,占41%。L同志任职期间,为确保××局资产权益的完整性,在财务人员编制较少的情况下,专门成立了相关资金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清欠工作,虽收款甚微,但对原有的借款合同全部进行了确认与续签,避免借款单位逃废银行债务,确保了国有资产权益的完整性。

2.实施“拨改贷”资金委托管理,确保了中央资产的延续性。1984年至1986年,中央投入××局行业的“拔改贷”资金累计42亿元,经国家计委同意××局作为出资人。1998年××局机构改革后,为管好这部分资产,局党组研究决定,将42亿元“拨改贷”资金转为资本金的工作及相应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中国××新型集团公司等四家中央企业或作为出资人或经营管理。委托方案得到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批准,确保了中央资产的延续性。

3.落实撤局改革方案,确保干部队伍的稳定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划转。2000年以来,L同志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撤销××局的机构改革方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做好撤局的各项工作,包括撤局过程中加强纪律教育,防范发生违法违纪问题,保持了稳定的工作局面,行政职能、财政拨款顺利移交,公务员得到了妥善安排,顺利完成了撤局任务。同时,为最大限度地盘活××局的现有资产,按照财政部文件要求,对产权属国管局的固定资产及××局自有资金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债权按规定分别划转给机关服务中心、离退休干部局和中国××协会,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划转。

(三)加强内部管理,财经纪律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L同志任职期间,按照《预算法》和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要求,预算资金和其它资金基本上做到了按照批准的预算、财务收支计划和实际进度及时地拨付给用款单位。预算外收入与其它收入能够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支出较为严格。l998年初结转上年资金余额0.9亿元,1998年至2001年2月,收入合计11.5亿元,其中,预算拨款11亿元;支出合计12.3亿,L其中,预算拨付11.2亿元,余额0.1亿元。

三、主要问题

(一)预算执行不够严格

1998年至2000年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L同志任职期间,××局本部违纪违规资金1.4亿元,其中累计滞留科技三项费0.5亿元、挤占挪用科技三项费1.3亿元、其它违纪违规资金0.6亿元.除国债投资382.7万元未执行审计决定外,其余违纪违规问题均依据审计要求进行了纠正。

(二)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

所对××局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检查,发现××局内控制度不完善,在资产管理与

会计核算方面存在脱节现象。经审计核实,山东休养所、江苏休养所、离退休干部楼、花天职工住宅等固定资产0.5亿元,长期未纳入××局财务核算,形成帐外资产。

(三)未及时终止结外担保,形成或有损失

1984年8月,中国××成套公司(后更名为中国××公司)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1.8亿元,××局为此贷款进行了担保。

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得为国内企事业单位间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已经提供担保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给以纠正,××局未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1999年12月,中国建设银行将所拥有的中国××公司借款的债权转移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并向××局发出“担保权利转让通知”,××局未按国务院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终止担保事项。2001年2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判决××局对此担保无效的同时,判决××局对中国××公司逾期本息承担赔偿责任。

(四)越权处置资产及权益

1999年3月,××局发文,将已授权且经国家计委和财政部批准由中国新型××集团公司管理的福建省××厂中央级“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0.8亿元,自行授权福建省××总公司经营管理。对上述四个问题,L同志负有一定的领导责任。

××审计机关

二OO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2.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篇二

关键词: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对策

修订后的《审计法》第25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进行审计监督。”从而明确了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 为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大高校纷纷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然而“与常规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 经济责任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更特殊、更复杂, 审计风险因素更多。” (王道成, 2003) 各大高校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各持己见, 在实际工作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面临很大困惑。本文就当前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进一步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以利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利于节约审计资源, 降低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一、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 高校在教学、科研、产业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 在经济管理方面仍然屡屡出现相关的问题, 与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不够、范围不广、时间较少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如何从多方面大力加强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应加以重视。当前很多高校在经济责任制审计还处于初始阶段, 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十分完善, 在具体实施审计工作方法上更是没有借鉴的依据。

1.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不明确。 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细则规定中只说明了什么可以评价, 并没有规定不可以评价或不可以过多评价的内容。因此, 在部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 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 往往存在审计评价内容过于全面化的倾向。表现为:一是充分肯定责任人的成绩, 对存在的问题只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这种对成绩、问题避重就轻的评价, 不利于审计目标的实现;二是把被审计单位的社会效益、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把被审计单位可持续发展纳入评价内容, 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内容过多, 造成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 许多审计单位将经济责任审计同一般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等合并进行, 把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在单位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过多, 这就产生了审计评价目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避免矛盾, 审计评价往往就事论事, 泛泛而论, 只谈事实, 对经济责任的归属采用回避的态度, 违背了审计评价的重要性原则。特别是不能区分被审计领导的个人责任和单位集体的责任。

3.经济责任的不确定性和审计对象种类的复杂性, 给审计评价带来困难。 在高等学校中,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种类非常复杂, 涉及院校职能部处、院系所、教辅单位和后勤产业等不同经济运行模式的单位, 以后还有可能涉及到校级领导。有些干部上任后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经济责任, 学校没有直接授权。有些院长、系主任和所长是专家学者型的人物, 他们甚至不直接分管其单位的财务和行政工作。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不明确给评价带来困难。

4.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 审计报告文本非标准化。评价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指标和标准。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 但是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未能建立, 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缺乏标准, 比如对重大经济事项、重大经济损失的判断标准不一致, 对审计责任大小的评判就难免存在偏差。

此外,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报告并未采用严谨的、规范的标准文本。在实际评价中没有严格遵照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文件规定, 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 评价用语不够准确规范, 使人难于理解或产生歧义, 有些评价结论过于绝对化。

5.审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责任大, 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 审计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被重视, 审计人员地位不高, 造成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差异较大, 不能满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改进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 笔者认为, 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是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环节, 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对策:

1.规范审计评价的范围和要求。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 使评价与目标一致, 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范围。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评价主要是界定和确认其经济方面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主管责任是指其任职期间, 单位在财务收支不真实、资金使用效益差和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上应负的责任。直接责任是指被审计领导任职期间在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问题上应负的责任。由于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中层领导工作重点大多在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在审计调查中, 被审计对象自然会过多地介绍一些非经济行为的情况。因此, 在评价领导干部工作业绩时, 容易偏离“经济”这个主题, 过多地评价领导干部的非经济行为。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审计机构在干部监督机制中的职能。审计机构不是干部管理部门, 而是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从事经济责任审计也只是为干部管理部门提供领导干部在经济行为方面遵守财经法规、履行工作职责的相关情况。因此, 在做出审计评价时, 审计机构应从经济角度, 而且仅限于审计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 紧扣经济责任这个主题, 客观、公正、谨慎地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和经济责任。评价工作业绩必须是审计对象采取经济手段, 通过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形式取得的业绩;评价经济责任必须是审计对象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发生的, 或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经济责任。

评价必须突出重点, 应做到:不超越审计职权, 对非经济责任, 对非被审计人的责任不评价;评价不超越审计目的及其应审的范围和内容, 对非审计事项不进行评价, 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 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应避免涉及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人事管理、工作作风甚至生活作风等非经济方面的表现。遵循重要性原则, 抓住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进行评价;要依据事实和规章, 遵循一定的程序, 定性结论要恰当、准确, 不至于引起误解和错觉。但对某些与经济活动有关的非经济行为, 如某领导干部为节约单位费用压缩各种会议、精简机构人员等, 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需要强调的是, 为使审计报告更容易得到被审计对象的认同, 对被审计对象非经济方面所取得的贡献, 如科研项目的争取情况、培养学生的情况等方面可以在审计基本情况介绍中简短说明, 但无须放在审计评价中表述。

2.区分不同审计对象, 确定重点评价内容。高校组织机构比较复杂, 因此审计评价的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对不同单位的审计对象, 在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领导干部应遵守廉政条例等方面是一致的, 但对有经营目标和仅有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职能的院系领导, 经济责任评价的重点有较大差异。前者要重点评价单位资产的保值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情况, 而后者则应将评价重点放在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方面。因此, 高校审计部门对不同的审计对象, 应规定不同的审计评价标准。

3.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关键问题是把握好评价的尺度和参照标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根据审计评价所确定的重点内容, 参照以下四种标准进行评价:

一是定量评价标准。即根据审计查证的事实, 用具体数值来评定领导干部工作业绩与经济责任。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失误或管理不善等原因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任职期间国有资产增减变化情况;领导干部自身违反廉政规定、违法违纪等情况。由于定量评价直接引用了审计查证的具体数据, 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经济行为的本身, 既直观明了, 又可以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二是定性评价标准。即应用审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与事实, 将要评价的内容划分若干档次来评定某项经济行为的性质。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财政、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 领导干部对本单位存在的财政、财务活动不真实、不合法及损失浪费等问题应负的责任, 这里关键是将审计数据量化成评定某项经济行为性质的具体标准。笔者认为, 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财务核算可以采用百分率法制定评价标准。即将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及符合性测试中发现的失控点数量占应有控制点的百分比划分若干档次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基本健全、不健全, 运行上的有效、基本有效、无效。将查出的违纪违规金额或虚假账金额占单位总资产的百分比划分若干档次, 评价财务核算的合规、基本合规和不合规, 真实、基本真实和不真实。界定经济责任可以按照审计署印发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规定的标准, 确定领导干部对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

三是对比评价标准。即将审计确认的某项经济行为在某一时段或某一时点上所取得的量化指标, 与其他可比口径的同类经济业务量化指标进行对比, 用比值来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这一方法适用于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可以采用多种比较方法, 如计划与实际完成指标相比较;历史同期与当期指标相比较;规模、条件相当的不同地区、同行业与本地区、本行业各项指

四是分析性评价标准。即对一些没有可比口径的经济行为, 应用综合分析方法确定一个标准, 以此来评价这项经济行为的优劣高低。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一些专项资金使用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经济决策实施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评价一项投资或一个决策, 应围绕该投资和决策所处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投入规模, 确定应该达到怎样的效益标准。如果明显低于这个标准, 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也不应给予较高的评价。如何确定一项经济行为所应达到的效益标准, 既是评价的难点, 也是评价的重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用综合分析方法, 结合资金投入的项目论证报告和经济决策的可行性报告等资料, 充分考虑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等客观因素对经济行为效果的影响, 确定评价一项经济行为效益性的标准。

4.审计评价结论必须做到规范、科学、严谨。审计评价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以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为准绳, 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 不带任何偏见或成见。既要进行一般的定性分析, 还应进行定量分析, 与本单位历史上的水平或兄弟单位、同行业先进指标比较。可以将调查询问笔录、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作为确定领导者应负直接责任的依据, 做到证据充分, 结论科学

5.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保证审计评价质量, 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 增加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除了定期的业务培训以外, 主要是鼓励审计人员自学, 定期开展审计工作经验交流, 针对审计评价中出现的问题, 采用典型案例分析等办法, 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和技能;三是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使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的职业道德。只有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专职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专职人员的作用, 才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降低审计风险。

三、高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未来展望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 不断研究新情况, 注意解决新问题, 突出审计工作重点, 逐步规范审计行为, 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努力规避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张素梅, 李天舒, 梁建华.试论完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中国农业会计, 2006 (5)

[2].罗宗毅.浅谈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及防范[J].财务与会计, 2006 (12)

[3].蔡芳红.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审计实务.2006 (8)

3.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篇三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方法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治建设的大力推进,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前,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各级次、各类别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全面展开,包括省部级领导干部也已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逐步建立起了重要领导干部任期轮审制度。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法规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或在审计机关认为必要时委托社会审计组织,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通过审查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重大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效益性和其个人遵守干部廉政纪律的情况,来正确界定并客观地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具体内容为:本地区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对直接分管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本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和利税上缴情况,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经济管理和监督职责情况。

四、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

(1)检查法,指通过查阅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及相关财务资料,以查明该会计资料及其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规并取证的一种方法。确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2)核对法,是指审计人员将会计资料的相关数据按照其内在关系互相对照,复核检查以取得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3)计算分析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的有关数据进行验算或另行计算,对经济活动反映的会计信息数据进行指标计算,以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经济活动指标的变动是否合理,是否增值的一种方法。(4)查询法,是指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书面或口头询问,从而验证其他审计证据或为取得新的审计证据提供线索的一种方法。(5)观察及监盘法,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进行实地察看,对财产、物资、设备、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进行实地监盘以获取审计证据的一种方法。(6)其他审计方法,如民主测评法,审计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测评结果可作为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评价的依据。通过上述审计方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责任制审计目标,并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五、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所承担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展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按照新形势和新要求,审计评价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干部考核评价等规定,结合地区、部门、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审计查证或认定的事实,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进行审计评价,审计评价应当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对审计过程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不充分的事项不评价;审计评价应当与审计内容相统一,一般包括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审计评价应当关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关注任期内举借债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等重要事项,关注领导干部应承担直接责任的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实施有效的审计方案,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4.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标准 篇四

为正确评价领导人员任期工作业绩,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对领导人员任期内经济责任实绩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本标准由**发电厂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审计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4年4月第一次制订。

本标准由审计部负责解释。

****发电厂标准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

Q/SFD-2.091-2004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范围、管理的内容及要求、审计工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厂(****发电有限公司)。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及二十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国**集团公司审计工作标准(试行)》、《中国**集团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办法》。

3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对担负经济责任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施的审计,包括对其所在企业或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真实、合法、效益性的核查,对其经济责任和相关经营行为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并对其应负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界定。

4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发电厂及****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在任届中、任期届满,以及因退(离)休、调离、免职、辞职等各种原因而离开现任工作岗位的,均需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未经审计,不得解除其任期内经济责任,调出公司系统外的不得办理手续。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限范围,一般审计近三年内的相关经营情况,重要事项和重大问题可延伸至以前。

5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及要求

5.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5.1.1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企业有关规章制度规定情况;

5.1.2执行企业内部战略决策、重大经营决定,执行职代会决议情况;

5.1.3实现任期经营目标的情况;

5.1.4财务预算管理和执行情况;

5.1.5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决定重大经营事项所实施的决策行为,资产保值增值及企业发展情况,防范经营风险情况;

5.1.6依法经营、建立内控制度及激励约束机制情况;

5.1.7收益分配、关联交易情况,对外投资、融资和担保情况;

5.1.8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情况;

5.1.9履行任期经济责任中的其他行为。

5.1.10 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其任职期间,未能正确履行经济责任应负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5.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求

5.2.1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应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企业规章制度为准绳,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5.2.2审计人员应当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保守秘密,遵守回避制度;

5.2.3审计人员依法审计,受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干涉、阻碍审计人员行使职权,不得对审计人员打击报复。

6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程序

6.1审计准备阶段

6.1.1根据组织(干部)管理部门提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建议计划,审计部门编制审计计划,安排审计资源,报企业审计主管领导批准后,下达审计任务通知,做出审计工作安排。

6.1.2审计部门在审计准备阶段,应当征求组织、人力资源、纪检监察、财务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应向审计部门准确通报有关情况。

6.1.3审计部门依据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审计项目名称,审计依据、时间、范围、重点内容、步骤,确定审计组组成员,下达审计通知。审计通知书应在进点7日前送达,主送被审计人部门,抄送被审计人员。

6.1.4被审计的部门负责人收到审计通知后,准备书面述职报告,报告应具备以下内容:

1)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经营成果,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主要经营业绩;

2)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和企业规章制度情况,执行集团公司和企业决策、重大决定的情况。

3)大额度资金使用、重大项目招标、大宗物资招投标和采购、重大经营决定情况;

4)领导干部廉洁自规定执行情况;

5)有无重大违纪违规、重大损失浪费和失职、渎职行为;

6)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6.1.5被审计人部门收到审计通知后,准备任期内以下资料:

1)部门承包合同及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

2)部门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财务会议资料,经济活动统计分析资料,重要经济合同、协议;

4)审计期内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外部检查情况,对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5)审计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6.2审计实施阶段

6.2.1审计组进点。审计组负责人主持召开进点会议,宣读审计通知书,介绍审计工作

安排和要求,听取被审计人部门和人员介绍迎审准备和自查情况。

6.2.2实施现场审计。审计组依据审计方案,通过审阅述职报告,审查会计账簿、凭证和会计报表,查阅相关的文件、资料,检查实物资产,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核实情况等方式取得审计证据,并做好审计工作纪录。

6.3提出审计报告和审计意见(决定)

6.3.1审计实施终结后,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纪录进行综合分析,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实事求是,情况清楚,数据完备,客观公正。

6.3.2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实施审计任务概述。包括审计依据、审计范围、主要程序、征求意见、主要结果等。

2)被审计人员和部门基本情况。

3)主要经营业绩。应包括部门负责人任期内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经营成果,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等。

4)执行制度和履行职责测评意见。包括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情况,执行集团公司和企业决策、决定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等。

5)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审计情况。包括审计期内财政、税务、物价、审计等检查结果。

6.3.3审计报告经审计组长审定后,征求并记录被审计人部门和被审计人的意见一并上报。审计部门对审计组报告复核后,向企业主要领导书面报告审计结果,包括主要工作业绩、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意见、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审计建议应简洁明了,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并附送审计报告副本。审计评价应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肯定成绩,又反映问题,对被审计人员应负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做出界定。

6.3.4根据审理结果,经企业领导批准,下达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审计部理意见或决定,送达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部门。

6.3.5审计部理意见(决定)连同经审定的审计报告抄送组织(干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抄送其他部门。

6.3.6任期经济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对被审计人员任免、辞职、退休等考核审查时的重要依据。如有涉及违反党纪、政纪的应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涉嫌经济犯罪的移送国家司法机关处理。

6.4审计意见(决定)的落实

6.4.1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审计意见或决定,制定相应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并将整改结果报告审计部门。

6.4.2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监督和督促被审计人员和部门执行审计部理意见和决定。

6.4.3被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部门对审计部理意见或决定如有异议,应在收到审计决定后规定的时间内向审计部门提出书面复审或复议的申请,审计部门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复审或复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复审或复议的结论或决定。

7经济责任审计档案

7.1审计部门应建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查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应严格履行批准手续。

7.2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内容包括: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表回复件、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书、被审计人员述职报告、有关座谈会议纪要、审计工作记录底稿、审计取证表及其他重要相关资料。

8检查与考核

8.1本办法的执行情况由审计部门负责检查与考核。

5.开展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篇五

(一)当前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审计过程中,有的审计人员不能全面把握审计的基本内容,审计人员只重视账面情况审查,轻视原因分析;运用的审计方法不当,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制度基础分析的基础上,不以资产、负债和损益真实性审计的结果作为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的依据;评价时所运用的指标不当,或只摆绩效指标完成数,不做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对任期内不良资产认定不正确,影响了资产质量评价的正确性;评价意见过于笼统,对于领导人员任期前后财务状况不做区分;所出报告中,总体评价和具体评价出现矛盾;经济责任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存在审计任务重与审计人员少的矛盾;有的管理部门没有真正把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评价和任用人员时只是委托审计机关走走形式而已,有的在被审计人员已被提拔任用后,才委托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做好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

审计评价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要全面地历史地看问题。要注意分清领导人员本人应当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分清领导人员对本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中不真实、资金使用效果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对因受审计职责权限和审计手段限制,或者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原因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而没有查清或没有完全查清的问题,对涉及重大经济责任的事项应采取写实的方法进行表述,一般不作评价。

1、评价的原则。评价的原则有五方面。一是围绕审计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评价。二是要抓住履行职责最重要的环节与经济责任的联系,寻找经济责任和履行职责最佳的切入点进行评价,防止单纯的财务收支评价或单纯的履行职责评价。三是找准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最突出的方面和最差的方面。四是对存在的问题,既要明确责任,又要对问题造成的结果、危害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五是评价要简明扼要,避免和审计结果部分重复。

2、评价的标准。初步确认最终的评价标准暂定四种。一类的标准:一是没有发现违纪违规问题;二是经济指标超额完成或者指标完成并有几种硬指标有突破;三是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履行经济责任有创新;四是重大经济决策实施效果好。评价为很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成绩突出。

二类的标准:一是有少量的一般的违纪违规行为,情节不严重;二是内控制度健全有效;三是有证据证明履行职责较好。评价为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

三类的标准:一是有较多的违纪违规行为,情节不十分严重;二是内控制度基本健全,执行情况一般;三是有证据证明基本上履行经济责任。评价为基本上履行了经济责任。

四类的标准:一是有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单位财经管理混乱;三是没有很好地履行重大经济决策的决策程序,经济决策失误或者造成损失浪费。评价为没有有效地履行经济责任。

3、评价的顺序。(1)围绕领导人员所在单位财务账簿、报表的真实性、合法性,资产管理情况。(2)围绕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有关经济发展目标的真实性、完成程度,本部门最重要的职责与任期经济责任联系起来进行,对发展业绩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评价。(3)围绕领导人员任职期间本单位、本部门遵守财经法纪情况进行评价。(4)围绕领导人员任职期间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程序和效果进行评价。(5)围绕领导人员任职期间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价。(6)围绕领导人员任职期间廉洁自律情况的评价。

对存在的问题,要作出明确责任界定,在划清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外,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最后,是做出概括性的结论。

(三)撰写好审计报告

为提高审计质量,写好审计报告,要坚持和遵循客观性、明确性、建设性、完整性、清晰性、重要性等原则。审计组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审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客观地做好审计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在审计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精炼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尽量减少使用专业术语,避免非经济责任评价出现。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导言部分。主要写清经济责任审计概况,所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和政策,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写清审计所采取的手段。

2、基本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实施审计工作的情况。还需要说明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情况,承诺情况。

3、审计评价。根据审计结果和主要问题,对被审计的领导人员进行综合评价,并划清领导人员本人应承担的责任。在评价的基础上划分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类别。划分标准如下:第一类:很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成绩突出。第二类:较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第三类:基本上履行了经济责任。第四类:没有有效地履行经济责任。

4、审计建议。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建议是针对被审计的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单位存在的违纪和管理问题,提出的审计建议。

5、需要反映的其它情况。这是为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所要说明和反映的问题,如审计中未涉及的事项,或因特殊原因未能调查和询证的事项,这些也不能遗漏。

总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的、全方位的审计,应从经营、管理、效益、守法等多方面对经营者进行评价,从而作出客观结论。

从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审计报告仅仅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的鉴证,范围较小,时效也较短;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则是对“……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的鉴证,范围广,时效也较长。正因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对过程的鉴证,审计报告是对结果的鉴证,所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会对注册会计师的报表审计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表面上的意见类型的一一对应,即不能认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无保留意见,则审计报告也应该是无保留意见。由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某个时期的全过程的鉴证,而审计报告是当财务信息发表意见,故财务报表所示财务信息的合法、公允及会计处理方法保持一贯并不表示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也一定是完整、合理及有效的;同理,企业内部控制在完整性、合理性或有效性上存在重大缺失也不等于企业当年财务报表一定不可信。内部控制对财务信息的影响是一种基础性的影响,是一种过程性的影响。

6.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篇六

(二)专项支出费用无报批程序。组织村、社干部外出考察学习虽书面请示办事处同意,但未经本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会议通过。如外出北川进行学习考察费8000元,虽经上级批准,但没有村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通过的会议记录。

(三)报刊订阅超越标准。订报刊为4420元、订报刊为3495元,均超过了《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减轻村级负担的意见》(渝委办发[]19号)从严控制村集体报刊费用开支,每村每年不得超过500-800元的硬性规定。

(四)退耕还林等涉农资金集体部分未及时纳入帐内核算。

7.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篇七

(一) 立项依据及目标

该审计项目根据《W大学中层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受学校党委组织部委托 (学院院长在学校组织部在年初下达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建议名单函中) , 主要针对该学院院长在任职期间, 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 包括对院长聘任合同以及目标任务书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学院的财务收支、预算完成、经济决策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

(二) 学院基本情况

该学院是W大学工学部的二级学院, 成立于2001年, 有3个一级学科, 教职工142人, 学生近1600人。学院院长为面向海外公开招聘的外聘院长, 本次审计期间为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

(三) 审前调查

审计组通过研究学院上次内部审计报告、审前调查及对审计风险的评估, 确立了审计重点, 具体为:学院重要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效果、内部控制测评, 包含学院对所属技术分院的管理、合作办学合同的签订与收入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

二、审计过程及方法

经审前调查和编写审计方案, 并获处领导的批准, 审计组即按照审计方案实施步骤实施审计, 主要是进行对风险较高领域的取证工作:

(一) 重要经济决策的程序和效果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会、群众评议会以及会上回收的院长经济责任审计调查表, 审计组了解到学院院长未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预算编报和通报决算情况, 而且学院与合作机构成立的技术分院的管理情况也未在学院领导班子中讨论, 审计组认为该学院重要经济事项决策未做到充分民主。

(二) 合作办学合同的签订与收入管理

该学院在网页上公布了某工程硕士专业的招生简章, 并在审计组要求下, 提供了学院各类包括工程硕士和继续教育招生规模数据, 但学院财务部门账上却无该工程硕士专业的学费收入, 审计人员结合前期对另一学院合作办学情况的了解, 判断该学院存在类似合作办学事项, 且合作办学收入很有可能体外循环, 形成“小金库”。

当审计组问询、索要相关办学合同协议时, 学院审计联系人矢口否认, 经过对其他学院类似事项的仔细梳理和思考, 终于找到该类合作办学事项的共性, 并以此查找资金链,

审计最终审定, 与该学院合作的中介公司的法人代表系学院一教师, 该公司在学院教学办公大楼里开展业务;从2009年至2012年, 该中介公司从GR学院收到办班管理费近500万元, 后续支付该学院200余万元, 学院则全部用于教职工的年终福利发放。

(三) 科研经费管理

审计组在对学院财务部门电子账套有关科研协作费、劳务费支出的筛选中, 结合对原始记账凭证的查阅, 发现该学院一教师的横向科研项目向其配偶注册的公司分次支付科研协作费共计151.00万元, 该课题组亦未能提供该资金支出与科研项目内容相关性的支撑材料。该重要审计线索的发现, 缘于该教师的配偶在课题组和外协公司分别担任财务人员和公司法人, 并在科研经费支出报销单上和外协合同作为关联公司法人代表均签字、确认, 遗留了书面文件证据。

(四) 学院对关联公司的管理

近年来, 高校二级学院纷纷成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表现形式为学院成立、控股, 学院领导担任公司法人代表, 而学院对所属子公司的管理和与之业务往来, 成为院系经济责任审计关注事项频发的区域。

审计期间, 根据审计调查了解的情况, 经处领导研究, 要求审计组对学院所属技术分院进行延伸审计, 审计重点为学院对该技术分院的管理情况。

2011年, 该学院与学校参股的B公司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在学院内成立了某技术分院, B公司承诺每年根据共同承接的业务量拨付相应款项至该学院。

处领导高度重视, 并参与到审计现场工作中。审计最终发现, 学院对该技术分院的管理存在明显漏洞, 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院未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 具体表现为:提交B公司虚假的支出明细资料;学院在两次经济责任审计 (任中、任期) 提交的2份《技术分院管理暂行办法》中, 制定时间相同, 关键条款却不一致;且未按审计要求提供分院报销单存根联。

2.该技术分院未实行关键岗位亲属回避制度, 相关内部控制和牵制机制缺失;

3.该技术分院的财务管理未做到主动公开、透明。具体表现为:制定财经制度未经学院集体决策, 相关资金收支情况未在学院进行通报。

三、审计结果及成效

(一) 审计结果和建议

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组分析、总结学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 审计认为, 学院应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工作, 并加强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审计组提出几点管理建议, 主要是:

1.建议学院认真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 建立健全学院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进一步落实重要经济事项必须经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规范决策行为, 防范决策风险。

2.建议学院认真执行《W大学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办法》, 切实履行科研经费监管责任, 防范科研经费支出风险,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3.建议学院加强对技术分院的管理, 规范分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实行关键岗位亲属回避制度, 切实做到财务公开、透明。

(二) 审计成效

审计组在审计报告初稿征求意见阶段, 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交接阶段, 与被审计学院领导就审计关注事项的整改、落实审计建议事宜做了进一步沟通, 该学院按照审计报告的要求, 积极整改, 并及时提交了整改报告。

1.籍此整改、落实审计建议的工作之机, 该学院领导班子着力加强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理顺学院与技术分院、B公司的关系, 建章立制, 规范对学院所属技术分院的运行管理。

2.针对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学院领导约谈了相关科研项目负责人, 强调项目负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同时, 科研课题负责人主动将违规转出的外协经费退还至学校账户, 及时挽回了学校的经济损失, 规避了学校接受外部审查面临的声誉风险。

由此可见, 内部审计在业务实施中, 帮助确认高校二级学院在内部控制执行中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并且予以提示和督促整改, 达到减少内部控制设计上的先天缺陷, 和执行中的薄弱环节、缺失链条, 堵塞内控系统的漏洞。

四、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上述审计项目和审计事项的分析和思考, 审计组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方法, 以资参考:

(一) 在审计现场灵活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 查找审计问题线索

全面采集信息、综合数据分析, 既要关注财务信息, 又要注重业务信息, 既要能处理格式化数据, 又会处理非格式化数据。通过了解、分析同类审计事项的共性, 在全校范围内查找审计线索, 不拘囿于对个别学院的分析审查, 其他院系、职能部门等二级单位的审计经验成为内部审计可随时取用的智能资源库。

(二) 严格履行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注重以调查问卷、座谈会、人员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查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和院务会会议记录, 通过合规性审查, 例如审查评价学院“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执行情况, 能够为定位审计关注事项提供线索。

(三) 在院系经济责任审计中嵌入科研经费管理审计

将抽查科研项目经费 (包括专项) 管理情况嵌入到对其中层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 尤其是针对创收以科研服务见长的院系。实践证明, 这种审计模式对发现违规、违纪事例, 监管、促进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合规使用是著有成效的。

(四) 发挥审计团队的合力效应

审计团队应从多渠道收集审计项目的关联信息和资料, 共同分析、研究复杂的审计项目, 形成合力;内部审计旨在促进规则的优化, 为组织增加价值, 必须超脱浩繁事务的羁绊, 提升对规律的把握能力, 为学校的运行提供洞见, 切实为学校发展规避风险, 增加价值。

五、结语

总之, 复杂审计项目的成功实施, 关键在于发挥审计团队的集体智慧, 借助内外部力量, 形成合力, 查找审计问题线索。另外, 审计人员的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亦很重要, 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制定高效率的审计策略和方法, 勤于思索、善于批判性的思维模式, 加之明晰洞察, 才能找到坚实的审计证据。

参考文献

[1]张新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09) .

8.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篇八

经济责任审计立项依据是组织、人事和纪检部门的提请和委托,其审计服务对象主要是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而常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立项除了审计法规外,可以根据审计机关自身的判断,确定审计项目。

二、监督性质不同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属于党内的监督,属于政治范畴。主要是对党政班子及主要成员的监督,而财务收支的审计属于业务管理和行政监督。

三、审计目的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目的是核实家底、查清问题、明确责任、加强行政监督和权力监督。其目标是通过对被审计对象在履职期间的经济管理行为和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效益性的审计,来认定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衡量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评价领导干部个人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等行为。其作用是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正确规范用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审计,揭露其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四、工作着重点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的是人,通过监督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各项工作,包括过程和结果,再回过头来对其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在于审计被审计对象任期内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下达的经济指标情况,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情况,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管理、使用及其保值增值情况,执行和遵守廉政纪律情况。同时,还要对惠民工程建设、涉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审计。而财务收支审计针对的是事,即业务或财务工作做的如何,如果其中存在问题,再回过头来追查具体的责任人和决策人。并界定各自应负的责任。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计财政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性等。

五、工作方式方法不同

经济责任以听和查相结合,主要与单位领导及群众座谈,听取情况汇报和反映,再对一些问题线索进一步调查核实,出具审计结果报告。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则是以看为主,通过调阅大量的报表辅之以适当的延伸调查和座谈了解,出具审计报告。

六、工作报告的风格不同

经济责任结果报告是向其派出机构的工作报告,属于内部语气,一般比较缓和,如:比较注重实效、注意完善管理机制等,应对问题的提出一般留有余地,如哪方面做的还不够,哪方面还有待加强。对建议更是比较谦和,一般用“有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仅供领导参考。”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则是一种对外的公文,是站在执法者、第三人的角度叙说,即面对被审计单位,也是面对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在语言上比较直截了当。

七、对工作的评价面不同

经济责任评价面比较宽,即对一把手和集体的,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政绩、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评价,对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和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的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行为,内部控制及相关经济活动与管理的情况,考察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真实、合法及效益问题。其中也包括管理工作、业务、财务工作方面的评价。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只涉及到被审计单位业务和财务方面的工作,如有重大问题时才会涉及到领导的决策等方面,但总体上讲评价的面相对较窄。

八、责任认定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认定,是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了解和具体分析,并对其责任进行划分: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是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是主要责任还是主管责任、是直接责任还是间接责任、是以权谋私还是决策失误等等。只有通过分析和评价,才能准确界定被审计对象应负的经济责任,为党委政府管理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对责任认定。

九、指出成绩和问题侧重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个人和单位各方面工作的整体评价,是一次全面体检,因此对其成绩和问题一般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考虑,做的好的方面实事求是提出加以肯定,存在的不足认真提出加以提醒,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由于是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去做,因而一般是讲成绩少,有时一带而过,讲问题多,问题说得一般都非常详尽。

十、最終处理方式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向委托的组织部门和本级人民政府提交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只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不能直接处理。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要抄送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则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如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直接处理,业务方面的交给相关监管部门处理,而涉及到违规违纪行为的责任人员或交给其上级机关和同级监察机关进行行政处理,涉嫌犯罪的则移交给司法机关去处理。

十一、解决争议途径不同

按照规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审计报告之日起30日内向出具审计报告的审计机关申诉,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仍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复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审计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审计机关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为最终决定)。由于审计机关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属组织作为,是上行文,不送达被审计对象,仅供组织部门、干部监督部门和党政主要领导参考使用,不存在争议和司法救济问题。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对所在单位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所在单位对审计报告有异议的,可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五十三条之规定提请政府裁决和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上一篇:教研组如何抓教学质量下一篇:项目检查及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