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儿童歌曲有哪些

2024-08-31

重阳节儿童歌曲有哪些(精选9篇)

1.重阳节儿童歌曲有哪些 篇一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集锦」

重阳节习俗一:饮菊花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重阳节习俗之二:赏菊花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重阳节习俗之三: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节习俗之四: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重阳节习俗之五:放纸鹤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重阳节习俗之六:重阳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儿童计划外免疫有哪些? 篇二

1乙型脑炎疫苗 该疫苗为灭活疫苗,安全有效,人群保护率可达76%~90%,应于乙脑流行期(每年6~8月)前1~2月注射,对象为6个月~12岁儿童,注射2~3周后产生抗体,保护期1年,第一年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日。用量:6个月~1岁每次0.25毫升,1~6岁每次0.5毫升,7~12岁每次1毫升。

2甲型肝炎疫苗,为灭活疫苗,儿童及青少年为甲型肝炎易感人群,1~18岁每次用量0.5毫升肌内注射,半年后可作强化注射1次,接种后15~30日产生特异性抗体,至少保护20年。

3水痘疫苗 水痘在儿童中传播性极强,又与成人所患的带状疱疹同属一种病毒引起,预防接种用的为活疫苗。对象为1~12岁儿童,用量为0.5毫升皮下注射,仅用1次,安全有效,保护时间为10年以上或终身。

4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接种后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风疹,此三病均为儿童期易感染的急性传染病,而麻疹近年来有病发率增高的趋势。另据调查显示,若妊娠女性怀孕早期感染风疹可导致早产、死胎或胎儿畸形,而我国育龄妇女风疹易感者的比例近年明显加大。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节中在托幼机构和学校也时有爆发。该疫苗为病毒活疫苗,既可作为婴儿初次接种,也适用较大儿童及青少年的加强,用量为0.5毫升皮下注射,保护时间15年以上。

5流行性脑膜炎疫苗 为死菌苗,仅供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膜炎之用,对象为6个月~15岁儿童,初免年龄从6个月开始,3岁以下接种2次,每次用量0.2毫升,皮下注射,间隔为3个月,接种应在本地流行(即冬春季)前进行,3岁以上仅用1针,每3年复种1次,保护期为2年。

6流行性感冒疫苗疫苗为三价裂解灭活疫苗,可预防流行性感冒中的甲1、甲3及乙型,皮下注射,1~6岁每次用量0.25毫升,共用2次,间隔为1个月,6岁以上只注射1次,用量为0.5毫升,在每年的9~10月份进行,保护时间为半年至1年。

7肺炎球菌菌苗 预防肺炎球菌所致的各型肺炎,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人群,接种后均能获得极好的抗体反应,安全性好,只需注射1次,用量为0.5毫升。三角肌注射,保护时间为5年。

8流感嗜血杆菌菌苗 预防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等,适用于2个月至5岁的儿童,6个月以前的婴儿每次0.5毫升,初种3针,间隔1~2个月,6~12月龄婴儿初种2针,间隔1~2个月,1~5岁只需接种1次。安全有效,保护时间为终身。

以上各种疫亩已经卫生部批准使用,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给孩子接种,使用前需对拟接种者确定无接种禁忌证如发热、活动性肺结核、过敏性体质、心、肝、肾疾病,既往有无神经系统疾病等。接种后应加强观察,注意有无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倦怠、皮疹或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一般情况下应在2~3日内自行消失,无需处理,重的需休息及对症处理。

3.关于重阳节有哪些诗句 篇三

2、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李白《九日登山》

3、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王孙莫把比蓬蒿》

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6、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7、万里秋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8、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9、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韩琦《九日水阁》

10、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11、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12、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3、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4、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5、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16、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7、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赵时春《原州九日》

18、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19、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曹雪芹《螃蟹咏》

20、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4.2021重阳节民间习俗有哪些 篇四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然而知道重阳节要吃重阳糕的人,却少之甚少。重阳糕与年糕相比较,前者要小得多。重阳糕是以米粉、豆粉为原料,外加栗子、杏仁等作为馅,制成糕点。后来人们为增加美感,将重阳糕制作成各种颜色的糕点,并在糕点上撒上桂花。因此重阳糕也有桂花糕之称。

2.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从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可知,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风俗习惯早在唐代时期盛行。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在重阳节的这一天登高能够躲避凶邪;佩戴茱萸所制成的香囊能够消除灾难。如今消灾避难的寓意慢慢淡化,仅存过节的欢庆,而重阳节爬山登高的习俗仍然被沿用。

3.赏菊、饮酒

每年的重阳节恰逢是菊花盛开的金秋,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诗酒出名。于是,后人效仿他并召集文人雅士赏菊、宴饮畅谈,故重阳赏菊、品酒的风俗由此而来。

4.拜祭祖先

珠三角地区有着重阳节祭扫祖墓、纪念先人的习俗,而福建沿海地区不仅有“三月小清明,重阳大清明”之说,而且每年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离世的日子,信奉妈祖的人们也纷纷到妈祖庙祭祀、拜拜以求得庇佑。因此,这些地区的人们十分重视重阳节祭祖的风俗。

5.艾叶水洗澡

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年轻的人会将重阳糕赠送给长辈品尝,而长辈们就会将事前准备好的艾叶回赠给他们,并让他们在这一天用艾叶水洗澡,除去身上的凶邪。现代医学也指出,用艾叶水能够有效地驱除痱热,避免蚊虫叮咬。目前,海南的部分地区还存在着用艾叶水洗澡的风俗习惯。

<<<返回目录

重阳节各地的传统习俗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四川省】

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广东省】

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返回目录

重阳节的来源

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老年节,并于2013年7月1日起实施。因此重阳节这天又是“敬老日”、“敬老节”或“老年节”、“老人节”。

重阳节期间,中国各地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节日主题活动和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营造尊敬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氛围。

<<<返回目录

重阳节传说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於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返回目录

重阳节气象谚语

◆重阳晴,一冬凌;重阳阴,一冬温(京)

◆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苏)

◆重阳无雨一冬晴(苏、浙、鄂等)

◆重阳无雨,九月无霜(皖)

◆重阳无雨,冬至多雨(湘)

◆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

◆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

◆重阳有雨,下年雨缺(陕)

◆过了重阳节,一怕霜来二怕雪(鄂)

5.重阳有关的习俗有哪些 篇五

重阳有关的习俗有哪些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节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习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陶渊明。陶渊明一生酷爱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闲居》诗序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魏晋之后唐代也盛行饮菊花酒。权德舆《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诗云:“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历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对菊花人文风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紧密联系。

当然茱萸和菊花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如《梦梁录》云:“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姑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可见除了饮菊花酒之外还有簪菊花的习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头上之外还可以吃,也可以佩带于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等。这种习俗后来发展成各种变俗,如重阳节在门窗上挂菊花枝叶或贴剪纸,或者把彩缯剪成茱萸、菊花形状来相赠佩带等。

重阳节的起源

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清代,明代的风俗依旧盛行。

现代重阳节介绍

6.经典圣诞歌曲有哪些? 篇六

《铃儿响叮当》

这首歌恐怕是最为人们熟悉的圣诞歌曲。可是这首歌最初并不是为圣诞节所写,而是为感恩节所作的。1857年,词曲作家吉米·皮尔邦德的父亲在波士顿一所学校任职。这首歌是吉米写给父亲的学生们,帮助学生们参加感恩节演出用的。难怪我们在歌词中找不到半点耶稣基督的影子。歌中唱道:“雪橇奔驰在雪地上,我们欢笑一路上,铃声儿响彻四方,我们情绪高涨,笑得多开心,雪橇之歌今夜唱。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明快的旋律、欢乐的场景、动人的童声合唱,使这首歌成为150年来最重要的圣诞节保留曲目,也是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歌曲。

《白雪圣诞》

这首歌温暖深情。歌词大意是:“我梦见圣诞夜白雪茫茫,就像我熟悉的那样,圣诞树闪闪发光,雪橇的铃声在耳边响,我要写好每一张圣诞卡,祝你们圣诞快乐健康,祝你们圣诞瑞雪吉祥……”这是一首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歌曲,它是百老汇词曲作家欧文·柏宁1942年为电影《假日客栈》写的主题歌,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由歌星宾·考斯比演绎的《白雪圣诞》灌制成唱片出版,销售量高达3100万张。1954年,好莱坞用彩色胶片重拍这部片子时,片名、歌名都改为《白雪圣诞》。

《平安夜》

这首歌沉静肃穆,是圣诞颂歌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它创作于1818年,由奥地利乡村牧师约瑟夫·马赫作词、风琴师佛朗兹·库柏谱曲。这首歌是在仓促中完成的:风琴坏了没法用,他们就用吉它伴奏。歌曲首次演出是在奥地利乡村教堂,随后走向了世界。这首歌还有—个真实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圣诞除夕,交战双方临时停火,战线两边的士兵打开收音机,收听国际广播电台播放的歌曲,其中有奥地利歌剧明星奥莉丝·舒曼演唱的《平安夜》。而此时,她的两个儿子就在战场上,一个在联军,一个在德军。奥莉丝·舒曼唱到:“平安夜,神圣的夜,宁静和光辉把圣母圣婴笼罩,多么慈祥,多么温馨,圣婴在天佑和平中安睡……”此时此刻,这首歌产生出强大的感召力,天佑和平的美好一幕戏剧性地成为了现实。

《红鼻子驯鹿鲁道夫》

是从商家云集的写字楼里飞出的歌——它恐怕是惟一一首商人写的歌。1936年,大零售商蒙格玛利·沃德公司的老板要求他的撰稿人罗伯特·麦编一套系列丛书供应圣诞节市场。罗伯特·麦写了一个故事,讲一只受人嘲弄的驯鹿最终被委以重任的经历。这本儿童读物销量几百万册。随后他的妻弟约翰尼·马克提炼了歌词,再配上曲子。1949年,牛仔歌星吉恩·欧迪的演唱使这首歌在国际上走红。歌词大意是:“红鼻子驯鹿鲁道夫,它的鼻子真可笑,如果你曾见过它,会说它的红鼻子放光华,所有的驯鹿都嘲笑它,不肯和它一起把雪橇拉。一个有雾的圣诞夜,圣诞老人发了话,鲁道夫的鼻子亮堂堂,今晚为我们带路吧……”

《我想要的礼物是两颗门牙》

这首歌最早刊登于1946年的圣诞歌集上,词曲作者是邓·格德纳。60年代正是披头士乐队的鼎盛时期,英国喜剧演员多拉·波里安用甲壳虫的音乐伴奏演唱这首歌,使这首有趣的歌流行起来。它的主要歌词是:“我要的礼物是两颗门牙,没有门牙怎么说话,只要有了两颗门牙,我就可以对你说圣诞快乐吧……”

《上帝赐福于你》

7.儿童养生常识有哪些 篇七

儿童养生常识:

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利于人体化生气血津液,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是孩子生长发 的黄金季节。在这美妙的季节里,他们的消化吸收能力将会增强,进食量随之增加,身体迅速生长发育。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父母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机,合理给他们增加营养。

五行中,春是木,肝也是木,所以春养肝,可以为孩子选用一些”药食同源“的养肝食物。

养肝血:食用大枣,桂圆肉,蘑菇,香茹,木耳,鸡蛋,鱼虾,鸡肉,牛肉,奶制品和豆制品等,主食上多选用大米,小米,小红豆等。这些食物味甘性平,只要适量进食,不失为孩子强身壮体的天然食物滋补佳品,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蛋,肉,鱼 尽量不要用油炸,米不要淘洗得时间过长,也不宜放在热水中浸泡。

养肝筋:食用豆制品,骨头,鱼虾,芝麻和海产品等食物。现代营养学认为这些食物含丰富的钙,注意要限制孩子过多地吃甜食,否则易使孩子体内的钙和维生素D被消耗掉,导致身体缺钙。

养肝阴:食用芹菜,菠菜,番茄,青椒,卷心菜,花菜等蔬菜外,还应多吃胡萝卜,山芋,马铃薯,荠菜,香椿,苋菜等,主食上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如玉米,麦片和豌豆等。如果肝阴不足,孩子易患口角发炎,牙龈出血,皮肤粗糙等症状。为了引起孩子的食欲,春令蔬菜可炒,可炖,还可以包成馄饨,饺子和春卷等。烹调蔬菜进要用猛火,时间不宜长,减少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蔬菜一次不要煮得太多,以免回锅使水溶性维生素丧失殆尽。

8.儿童运动有哪些呢 篇八

首当其中推荐的则是“游泳”,适合的年龄最好在6岁以上,因为之前儿童的身体的大肌肉与小肌肉并不能完全控制的好,并且也很难理解游泳导师所讲的内容。儿童透过游泳可以练习控制身体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整合一些发育的反射,这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建议每天游800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儿童的安全。

骑自行车,适合的年龄在7岁以上,这里的自行车指的是两个轮子的,呵呵。自行车需要非常好的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因此骑车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更重要的锻炼了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一个儿童的平衡能力好的话,他(她)也能够更好的掌控身体内在于外在的压力,这是一个非常棒的运动。

乒乓球,最佳的年龄在9岁以上,这个时期儿童的肢体运动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这项运动可以锻炼儿童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可以练习儿童的思维反映能力,也对于将来的物理数学的弧线运动理解有着帮助。除了游泳之外,这个也强烈推荐!

9.重阳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篇九

第二,是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第三,是吃花糕。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 “糕”与“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所以“重阳花糕”成了普受欢迎的节日食品。秋高气爽,登高辞青,品尝花糕,赏菊吟陶渊明诗句,举办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充满了人间亲情。我国南方普遍有重阳节插茱萸驱邪的习俗,而北京则以敬老为主要内容,所以赏菊多,而插茱萸者少。

<<<返回目录

重阳节习俗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登山祈福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古时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仍盛行,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

<<<返回目录

重阳节忌讳

忌行房事。男女交合必以时,才能达到阴阳调和。否则,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生出许多祸患。“重九"是阳数之巅峰,过后则转为阴数,所以禁忌一切冒失的行为,小心慎行,房事也在禁忌之列。

忌煮饭。过去传说”重阳不蒸粑,老虎要咬妈“。重阳节是老人节,过节这天要让老母休息,不能因做饭而劳累。当时没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就拿这个俗语来吓唬人。

忌回娘家。在重阳节这天,忌讳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回娘家,否则会给婆婆带来灾难。有谓: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

<<<返回目录

重阳节小故事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返回目录

重阳节登高来历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返回目录

★ 饮食文化英语范文

★ 饮食文化作文

★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报告

★ 中国饮食文化论文

★ 中国饮食文化标语

★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论文

★ 日本的饮食文化作文

★ 元宵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

★ 中国潮州菜的饮食文化

上一篇:关于新婚祝词下一篇:父爱如山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