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2024-08-08

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通用10篇)

1.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篇一

一次幸福愉悦的培训

3月25日,阳春三月,久违的阳光格外耀眼,凑热闹似的和我们一起聚集在这个周末,相聚在铜仁学院的大礼堂。一起走进这次幸福而愉悦的培训之旅。聆听了全国知名教育家高金英,李镇西,冯恩洪老师的专场报告会。

做一个有阳光味道的老师

用李镇西老师的话来说,听高老师的讲座就是在听相声。的确,高老师生活化的词汇,风趣幽默的语言,精彩的措辞,出人意料的魔术表演,信手拈来的故事,妙语连珠的笑话,会场上接二连三的笑声和掌声就是对她充满智慧的语言艺术最好的诠释。

我想做一个充满阳光味道的老师应该象高老师一样有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吧!她说:老师要想丰富你的教学内容,使你的课堂充满趣味性,必须肚中有一批可以信手拈来的诙谐的语言。当学生学习疲惫时,当课堂出现意外时,当和学生发生摩擦时,老师就能拿出一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荡涤学生的心灵。有的学生为自己的卫生区内总有同学丢过来的垃圾而抱怨时,高老师用“弯腰拣纸团拣到好工作”的故事来教育学生,使丢者羞愧拾者无怨。每个小故事都是一个真理,每个小故事都使她的学生深受教育。

高老师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她会变小魔术、指挥合唱、吹奏乐器。她是一位心理学专家,把成功的心理暗示效应运用得精彩极致。她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可以和学生一起歌唱。请问,如果你是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师,你的学生能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吗?“亲其师信其道”,做一名充满智慧和阳光味道的老师,才能拥有一批热爱你的学生啊!

做最好的老师

用李镇西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他的讲座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一个个感人的事例,一个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洗涤着我的心灵,告诉我们怎么去做一个最好的老师,那就是对孩子们投入大量的情感,那份情感就是“爱”。

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的缤纷,用孩子的耳朵来倾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帮助他们走出对现实世界的困惑,因为只有用童心能够唤醒童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教育不能没有爱,但爱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爱,教育还需要智慧。一个好的班主任真的需要智慧。对学生的爱是基础,而智慧是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中提升的。”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爱”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做最好的自己,做幸福的老师

由于会场的条件有限,有的老师没有靠椅坐,有的站着,冯恩洪老师为了向各位老师表示敬意,站着讲完了整场报告会。再加上他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语言那么流畅而优美,情感那么投入而幽默,举例那么生动而确凿,见解那么深刻而新颖,我被深深地被他的职业素养折服了。

泰戈尔曾经说过:“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要帮助学生播种好的信念、行动、习惯和性格,帮助学生收获幸福的人生。当学生幸福着,那么我们也就快乐着,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走进学生,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进步很大;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非常懂事;蹲下身子,我们还会发现孩子很勇敢……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两天的培训时间非常的短暂,但影响却是深远的,他们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故事都是我今后的工作的范本,相信在这些名师的引导下,我们的教育会走向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2.浅谈班主任教育策略 篇二

人们常说,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广阔而又复杂的,取得成功时,他们会高兴自豪;遇到挫折时,他们会颓废愁闷。有的学生乐观开朗,有的学生羞怯恐惧,有的学生自傲自负,有的学生自卑自叹。形形色色,千姿百态。因此在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要拥有爱心,懂得宽容,善于因人施教,时刻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去体验,设身处地地观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与他们进行“心”的交流。

一、做班级的“心理医生”,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我的做法是:

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人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2、循循善诱。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如我班唐启彪同学有一次因与别人打架而使班级失去了学校的流动红旗,拖了班级的后腿。我没有训斥,而是帮助他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并指出了努力方向。最后,我真挚地对他说:“你因打架而影响了班级荣誉,拖了后腿,我知道你心里也很难过。不过,我从你的眼神中发现,你是憋足了劲,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我接着问他:“你敢不敢向全班同学保证?”回答是肯定的,效果也是理想的,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

3、重视心理健康,做学生的心理“医生”。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二、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月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三、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小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四、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

3.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篇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责任感,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该有更广泛的爱、无私的爱、真诚的爱。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心心相通,心灵交融,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好班级工作。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爱是班主任教书育人的动力基础,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便是“爱的教育”。

一、师爱,严父慈母般的爱,给与学生家的温暖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会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家庭中,父母要对孩子负责,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负责。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像慈母一样:耐心给予学习上的帮助,教给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其学习进步;细心给予生活中的关怀,学生病了,捎去问候,天气冷了,提醒加衣,失败了,给以信心,成功了,予以赏识,衣服不够整齐,轻轻地帮他拉一拉,广播操动作不到位,认真地教他们做好;诚心给予思想上的指导,做学生的导师,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时时处处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处事,引导他们积极追求、勇于上进。

但是仅仅有母亲般的关怀还是不够的,“爱”要有度,不能溺爱,要管好班级,还离不开父亲般的严厉。“严”是治班之道,在治理班级、维护班级稳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师表,才能在学生中树起威信,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还要“严纪”,制定严明的纪律,纪律是一切成功的保证,能够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不致有所偏离,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自控力差,有时难免控制不住自己而违纪。对于违纪的同学不能听之任之,一定要有严父式的严肃批评与教育,否则,条约、规范、守则、制度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甚至还会助长违纪的风气而影响班级稳定。

“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教育上的一句名言,学生犯错,在所难免,毕竟只是十几岁的成长期的孩子。班主任教育时,要将心比心,“假如是我的孩子”,会怎么办?所以说,是严父也好,慈母也罢,管理时“爱要适当,严要有度”。该宽容时要宽容,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体会到家的温暖,从心里明白:老师如父母一样关心你、爱护你,这样,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分歧情绪,而是理解班主任的苦心,使得“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二、友爱,同学朋友间的爱,给予学生知己的感觉

全国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得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突出品质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学生个体生命的理解,培养适应社会进步的具有主体人格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要尊重就必须理解,而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即换位思考,更容易互相理解。家庭当中,两代人容易产生代沟,师生之间处理不好关系照样会有较深的代沟,不利于沟通与教育,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把自己变小,变成学生的同龄人,想想“假如我是学生”,会愿意做一些不愿做的繁琐的事情吗?这样想来,便会天高云淡,处理问题也能驾轻就熟。正如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班主任论文)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深入班级与学生打成一片,做他们的同学朋友,以学生的眼光看待事情,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关心,那么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在学习中失去信心,甚至不愿与家长说的悄悄话,都会乐意与班主任交谈,寻求解决的办法。班主任应适时给予朋友间的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体验到你的爱心,有了知己的感觉,他们就会信任你,努力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的原理。

三、别样的爱,特别的爱给与特别的你

教育上经常强调“一视同仁”,其实,在某些情况下,真的不能做到完全一致,对一些特殊的学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爱。让爱的光芒洒满教室,甚至多洒向一些容易被人遗忘的角落。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是存在的。作为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学习困难的,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能硬性规定,不能要求全班整齐划一,要相信:“没有坏学生,只有不成熟的学生”,要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要用爱心欣赏他们,就像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鲜花,努力做到“有爱无类”,让每个学生都从班主任那里得到温暖,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著名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需要赞美,正如植物需要水分。”赏识就像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着收获肯定和赞美。班主任需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播撒赏识的种子,对于那些学困生、留守生等更要多多关注,付出更多的爱心,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灵不再受伤,享受生活中的种种美好,感受着师爱的温暖,咀嚼着友爱的芬芳,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4.浅谈班主任与美育教育论文 篇四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学生们道德养成、知识学习、形成能力以及锻炼体能、发展美育和劳动意识的主阵地。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教育活力与教育生命的象征。在班级中,学生们和班主任组成了一个群体,他们朝夕相处,学习、生活、活动、交流,彼此之间建立起了相互依存、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在对学生们的影响和教育中,班主任责任在肩,任重而道远。

一、实施美育教育,班主任要从自身美育做起

大多数学生只要提起自己的老师,首先想到的就是班主任,可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的确,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多,除了教学,还有班级事物管理、各项活动的组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评语的撰写等等。学生们关注班主任,班主任的教育风格、举止言行、处事态度等无不影响着学生。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首先要从自身的美育做起。我们知道,美育教育是以陶冶人的审美情操为目的的教育。通过美育教育,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眼光;培养向真、向善、向美的心理意识;形成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素养。班主任要在班级中实施美育教育,首先要以身示美、以言达美、以行践美、以情促美,展现自身美好的表率形象;其次,班主任要从关爱学生入手,奉献爱心、善待他人、动之以情、以身垂范;再次,班主任要树立理想、追寻梦想、热爱生活、钟爱艺术;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凝练自身审美品格和美育素养,带领全班学生朝着美育教育的目标不断前行。

二、实施美育教育,班主任要设定班级美育目标

一个人的成长就好比是一棵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它既需要自身的勇气和力量,也需要自然界中的阳光、和风、细雨的浸润。在学校美育中,班级为学生们提供了一快温暖湿润的土壤、一个阳光健康的场所、一条驶向理想彼岸的航船。班主任和所有教师一起,担负起给班级群体和学生个体精心设置美育目标、美育内容、美育途径等美育通道的责任。要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让健全的人格伴随人的一生,让真、善、美融入学生们的心田,让学生们成为美育滋养的生命体,班主任责无旁贷。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奇在他的专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就美育教育的目的谈了他的观点:“美育的最直接的目的是培养学会寻求非功利精神快乐的任何职业的个体。通俗的说,就是培养一个精神快乐的人。”一个精神快乐的个体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学习和工作、人际关系和谐、与世和谐的健康的人。由此可见,由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将是一个和谐、安定、轻松愉快的班级。而由这样的一个个班集体所组成的一个个学校终将连接成一个和谐、安定、充满欢乐的社会。所以,简略的说美育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前进目标和终极目标,美育的目标培养的是会审美的普通人。在班级中,美育教育应当是轻松愉快、人人愿意接受的教育。班主任应当分析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设置切实可行的班级美育教育目标。班级美育教育目标的制定,应涵盖美育教育的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是理想、是憧憬、是追求;而过程目标则是实践、是操作、是行动。过程目标就仿佛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段的导航,终极目标则仿佛是学生在成长历程中的一个个期待。班主任应当和学生们一道共同书写美育教育的理想,共同设定美育教育的目标。

三、实施美育教育,班级是主要途径和重要通道

美育教育的内容从理论上看,应涵盖“审美体验教育、审美趣味陶冶、审美兴趣养成和训练”。在这一点上,落实在班主任对班级层面进行实施的,目前来看还比较缺失。班主任将更多的经历放在学科教学中,部分精力放在德育和处理日常事务中。而实际上,班级美育教育的内容已经与艺术教育、艺术学科混淆起来,以为唱了一首歌、画了一幅画就是实施了美育教育了。其实,班主任只要稍加留心,时时处处都充斥着美育教育的契机和元素。试想,班级的环境布置、学生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跟美育教育挂钩吗?学生课间语言的文明、校服的整洁、红领巾的佩戴可以跟美育教育挂钩吗?教室内外的卫生、保洁可以跟美育挂钩吗?文明用餐、轻拿轻放可以跟美育教育挂钩吗?谦虚礼让、帮助他人、学会分享可以跟美育教育挂钩吗?爱护书籍、作业本的清洁可以跟美育教育挂钩吗?尊敬长老、关爱弱小可以跟美育教育挂钩吗?等等,答案不言而喻。对班主任而言,对班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时机无处不在,关键在于班主任以及所有参与班级教育管理的教师,心中装着美育的目标,言行中把控好美育的尺度,把班级日常工作与美育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机,将美育教育落到实处。这样,学生们读到一篇文章,不仅学到了文体知识、掌握了字、词、句,还能够在教师的审美启发和美育引导下,理解文章背后蕴含的美的因素、理解作者撰写文章的心理感受、理解今天学习的实际意义。这就将知识学习与美育教育进行了有效链接。除此以外,班主任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还有许多。例如,可以对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审美体验的主动影响。班主任要用审美的眼光审视和评价客体;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将正在进行的审美活动有关的艺术知识进行及时地现场传授;用正确的审美评价和审美鉴赏去影响学生。除了校内,美育教育还可以延伸到校外。班主任可以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的校外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如何以有趣的方式记录活动的过程,可以文字记、可以图文记、可以语音记、可以视频记;再例如,班主任与家长们建立联系,共同完成美育教育任务。指导家长利用孩子在家中的时机,寻找美育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使美育教育真正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实施美育教育,班主任要为学生们精心配餐

众所周知,美育教育在人的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班级是美育教育的落脚点,而班主任就仿佛是美育教育的营养师,承担着为学生们的成长和进步精心配餐的重任。在班级中,如果将班主任比作五线谱,那么学生们就是跳动在五线谱上叮咚的音符;如果把班主任比作调色板,那么学生们就是五颜六色的色块。班级是美育教育的摇篮,班主任应当是引领学生们获得幸福人生的美育营养师。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整体美育教育建设中,可以将每一次的班级活动与美育挂钩、每一个学生的演讲主题与美育挂钩、每一期的班级版报制作与美育挂钩;还可以将班级的班徽、班旗、班歌的设计与美育挂钩;将班级的口号、班级的布置、班级的卫生与美育挂钩;等等。班主任在班级学生的个体美育塑造中,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发现一个好的事例就好比发现了一束亮丽的光源,用它来照亮和影响周围的一群人,感染和带动一批人。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捕捉班级群体和学生个体的闪光点,善用鼓励法宝,依美造美、借美传美,使班级整体及个体美育不断涌出佳话。总之,班主任要和学生们一同设计班级的美育理想,书写班级的美育宣言;可以和学生们共商人类的美德教养,唱响班级的美育旋律;可以跟学生们一道绘制班级的美育蓝图,画出班级的美育群像;可以跟学生们一道撬动美育的天平,放大美誉的力量。担当起为学生们的美育教育精心配餐的重任。

五、实施美育教育,班主任要研习美育教育理论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和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鲜活的借鉴意义。蔡元培之倡导美育,主张“以美立教”,使整个教育充满美的因素和作用,以更好地实现美化人生和美化社会的任务。在《蔡元培美学文选》中曾说道: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是美育(和智育)不能包含在德育里的原因。从美育与智育的关系讲,二者同为意志定向,所以,蔡元培向来认为,知识与情感不好偏向,就是科学与美术,不可偏废。蔡元培还进一步指出,美育和智育在帮助德育完成的作用效果上是不同的:智育形成的知识只能为意志提供实用的、有限的目标,而美育陶冶的情感却能为意志提供超越性的目标和更深厚的动力。这就进一步指出美育不能由智育代替的原因。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美育工作者、实践者的班主任们,首先,要将传统塑造性的美育教育转变成帮助型、服务型的美育教育,为学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长做好服务;其次,要知道当今世界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几千年来人都是在教育的关照下学习,而今,学习这个角色已经成为了巨人,学习的问题比教育更为重要;再者,班主任们要深入探寻个性化美育教育,更新美育教育观念,学会快速学习、享受学习、跳跃学习、超前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做善于研究、把握美育教育时机的探索者和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张奇.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1:254-257.

5.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心教育 篇五

盐亭县林农初级初中2013级1班班主任何金波

去年的10月18日,我受学校委派,参加了在南山双语举行的绵阳市初中班主任培训,受益匪浅。我深知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育人的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我们说不尽的话题。多年来的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使我领悟到:要用爱心去对待教师这一职业,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崇高职业品质。

一、多观察、多了解、知其短、明其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面对46个同学,要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关键要有细心、有耐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的开展工作,找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不足点”,从而告诉他们怎样扬长避短,实现自我的转变,争取不断的进步。像我们2013级1班的赵亚洲同学,刚入班的一段时间,上自习课总爱说话,传纸条,影响自习纪律,影响别人学习。我发现这一现象后找他谈话,他还老不承认错误。可有一次,他帮助同学做扫除,我知道后,立即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非常高兴,随后几天,课堂表现也有较大好转,抓住时机在班会上我又表扬了他遵守课堂纪律的好的一面,结果他表现得更好了,学习也较努力了。在期中考试中,年级前进了10名,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进步,我又不失时机地鼓励他,在其后一个月后的考试中,他在年级里进步了17名,终于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又前进了42名。这样,他由初一有名的违纪生,变成了上进、守纪、成绩不断进步的好学生。在第一学期结束时,我还给他发了 学习进步奖。另外,我们班还有不善发问的徐跃、苏艳玲同学;爱说爱笑的黄萧、冯欣同学;差科突出的姚沛辰、赵鹏程同学;思想波动大的梁慧娟同学;动力不足的李佳同学;爱玩的张飞、勾锟同学;

爱起哄的刘小东同学;有“厌学”情绪的赵芡同学等等,我都同他们多次谈话,指出他们的不足,放大他们的优点,使他们充满自信,把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补差上。通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些同学逐渐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

二、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成人教育

初中生,十二、三岁,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他们的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个年龄段,他们自控能力差,还经常自以为是。针对这种情况,开学初,我在班会上说,人有三种:一种是损人利己的人,一种是“自扫门前雪”的人,还有一种是有益于他人的人。我们最起码要保证做一个不损害别人的人,进一步做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孝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又发动学生以“我长大了”为话题,让学生每人写一篇周记并在班会上朗读自己的文章。结果 冯兰同学的朗读很动情,读着读着哭得几乎都读不下去了。通过这个活动,使同学们深深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对家庭负责,对自己负责,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有目的、更有动力。为了规范学生的言行,我班举行“感动2013级1班人物”的评选活动,两周一期;在评选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发言。像同学推荐的朱茵同学,处处能为别人着想,有一次上课间操时,不知谁的车放在本来就很窄的路边,前面有个同学差点撞在车上,绕绕道过去了,而朱茵跑操经过时,主动出列把车推到靠墙边处,使后面的同学不会再出现危险。还有徐晴、赵博、何阳等同学心地善良,陶利荣同学诚实可信;蒋震同学孝敬老人帮助同学;杨丽萍同学学习刻苦努力;徐飞、何威同学见校园地面上的塑料袋等垃圾主动捡起,放入垃圾筒里;杜仲逸同学身为寝室长,以身作则,处处想着集体,使他所带的寝室每次卫生检查都能奖励加分;还有何杰、李玉等等同学,他们做的事虽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都是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但我觉得,只要同学们能够发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好人好事,就一定能不断的规范自己的言行,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只要我们人人都做好了身边这些小事,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学校,乃至整个世界将会更加和谐、美好。

三、让爱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间

爱是教育工作的基础,爱能融化一切。如果缺乏了爱,老师和学生就会疏远,进而产生隔阂,学生出现一些问题,总是批评的多,训斥的多,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给自己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我从一点一滴做起,对学生学习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通过“爱”最终感化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沿着老师所期待的目标努力,实现新的转化。

四、做好考后总结,及时鼓励和引导

每次考试后,我都带领同学们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并公布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

1、班里进步较大的十名同学

2、单科成绩第一名

3、总成绩前十名

4、一个整体进步较大的寝室

前三项奖是个人奖,获奖者各得笔记本一本,后一项是集体奖,全班 男女住校生 共二个寝室,评出整体进步较大的一个寝室,获得洗衣粉两袋,奖品在班会上逐一发放。这样做,大大激励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五、共同协作、形成合力

在教学过程中,培优补差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都需要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一致。为此,班主任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要齐心,我经常在办公室里和任课老师交换意见,讨论某某同学近期情况,和学生谈心,共同探讨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班里面经常倡导“步调一致得胜利”的思想,使我们师生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用心去抓实、抓紧、抓好,坚持不懈,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6.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篇六

--------------范丽华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在西方众多的节日中,感恩节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据说,感恩节的设立最早是用来感谢印第安人的。我们中国虽然现在没有感恩节,但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很早就闪烁着感恩的思想火花。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光辉思想,这种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的中国甚至被其他国家借鉴。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更是集中中彰显了感念亲恩,回报父母的美德。从古代三字经中孔融让梨的故事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就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古今中外,人们之所以特别敬重感恩施恩之人是因为学会感恩是一个人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表现,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学会感恩,一个人的道德才会日臻完善;学会感恩,合作才容易成功,学会感恩,友情亲情才会长久;学会感恩,人际关系才会和谐。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缺失了感恩之心,那么人们就会变得自私冷漠,唯我独尊,放纵自我,甚至会导致整个道德滑坡,危害社会。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

中职学生是国家的建设发展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但是目前中职学生的感恩现状却令人十分担忧。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他们耳濡目染,他们的感恩意识日益淡漠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他们为何忘掉恩人》,讲的是沈阳沈河区84岁的老人王儒臣捐资助学,却遭到所助学子冷落的事情。13年来,老人先后资助了4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其中有10名是大学生。如今他双目失明,卧病在床,却从未收到受其恩惠而完成学业的大学毕业生的来信,更别说来人探望了!还有前不久刚刚去世的“感动中国人物”深圳歌手丛飞曾经耗资300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而当他重病住院时,受过资助的个别大学生就在深圳工作,也没去看他。上面说的事情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却代表相当一部分无情的现实。

中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集中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不知恩。他们觉得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生养教育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生在福中不知福。其二是只想得到更多而不想多付出一点,记住自己对别人的帮助却淡忘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其三是报恩形式采取虚无主义。他们认为只要心里知道就行了,很少用具体的行动去体现。面对我国感恩的现状,已经有人在两会上振臂疾呼:“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

中职学生思想现状表明,学校加强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特殊工作者,责无旁贷。与一般教师相比,班主任作为一班之长,肩负着管理整个班级的任务,且与学生交往最为密切,也就承担着更大的责任。那么,班主任这一角色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首先,班主任要动员各科教师共同参与感恩教育。进行感恩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单靠班主任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常言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作为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连接学生与老师的桥梁作用,利用好各科教师的合力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才能强化教育的效果。一方面,班主任要积极带头和其他教师一起怀着感恩之心与学生相处交往,在感恩方面做好班上学生的表率。当老师得到了学生的帮助以后,每一位教师都要及时表示真诚的感谢。如果其中任何一位老师不能在感恩方面为人师表,都会严重削弱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班主任要努力使各科任课教师保持高度的统一性。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协同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当中的感恩素材,在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

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写有关感恩的作文,思想品德老师可以借助爱心和责任进行教育;音乐老师可以教学生唱感恩歌曲《感恩的心》;地理老师可以利用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感谢自然的教育;物理老师可以结合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尊师教育。班主任在此过程当中要充当导演的角色,统筹安排又不要牵强附会。

其次,班主任要认真开好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并且与家访相结合。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班主任首先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感恩主题班会的流程。通过主题班会的讨论和老师的总结,班主任要加深学生们对感恩的正确认识。班主任必须使学生清楚:什么是恩?什么是感恩?最应该向谁感恩?感恩的方式和途径有哪些?正确的认识是培养高尚的道德观念的前提。学生的感性认识是比较肤浅的,班主任有必要通过班会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认识,告诫他们今天今天拥有的一切并不是想当然的,是需要感恩图报的。在感恩的对象上,班主任最好以学会感谢父母为切入点,因为父母之爱是世间最伟大最无私最浓烈最深沉最真挚的爱。一个学生如果连感恩父母之心都没有,其它方面就无从谈起。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感谢父母,然后才推及老师,朋友,国家,社会和自然。在开好感恩主题班会的基础上,班主任要结合班上学生的表现和问题,有选择性的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班主任在与家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过程中可以从父母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把刻苦学习作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具体行动。家访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班主任有必要提前考虑好谈话内容,以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班主任对学生对家长一定要以诚相待,以心交心,流露真情,以情感人,否则教育效果会降低。

再次,班主任要积极营造一种感恩的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在工作中是这样做的:我在班上的墙壁上张贴用毛笔书写的和感恩有关的标语,其中有的标语是由学生自己提供的。这样的标语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标语定期好要更换内容,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让课代表领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父亲》。这些歌曲内容健康,积极上上,歌词也很容易引起人的共鸣。每当学生放声歌唱时,一种浓烈的、温馨的氛围便在整个教室弥漫,在师生的心间弥漫。

最后,班主任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实践活动持之以恒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仅仅停留在口头的讲解上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应该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机会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恩,感恩,报恩,施恩,使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践中得到强化,最终转化为自发的感恩行动。这也是学校进行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理想境界。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班主任既可以让学生为感恩对象做一件有意义事情,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一做家长与老师做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例如,班主任可以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献给家长,或是回到家为父母端水洗脚刷碗等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这些特殊的作业需要及时检查反馈,对其中表现积极突出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其行为,强化其荣誉感。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作文,然后挑选出来几篇写的比较感人的文章在班上宣读或者展览。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班主任在开展各种感恩活动各基础上,需要及时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并且把学生的感恩表现纳入个人评价体系当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恩习惯。

7.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 篇七

摘要:学校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最基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领路人。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班主任工作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倾向,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班主任就必须在学生参与的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堂或是每一件事情中渗透德育教育。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究,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教育 道德倾向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不但要负责管理好班集体中学生的关系,确保学生和睦相处,而且要负责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以及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情操、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素养品质,同时通过不断改革自己的管理方式,将自己的班集体建设得更加团结、友善,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感。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班主任要竭尽全力地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便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支配和管理自己。为此,在管理班集体时,班主任绝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或太苛刻,而应大致给学生制定一个最终的努力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培养的能力。实践表明,这样的做法能够放手还学生自由,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和需要,然后采取相关的教学方式来有的放矢地实施德育教育。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道德需要,这些道德需要会激励学生产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重视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在工作中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表现自我,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

二、教育管理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信念

道德情感是学生在一定的道德信念为基础和前提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道德信念是学生内心深处深刻的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们能够支配学生的行为,成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强大内动力,因此成为了德育教育中最高的教育目标。

我在自身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组织学生背一些名言名句,通过一些名人奋斗的事件或是爱关主义故事来激励学生的一腔热血,并要求学生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前进和奋斗,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实践表明,通过一些名人、英雄等故事的引导,学生普遍树立了自己学习的榜样,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情感,从而更加讲道德、讲诚信,将德育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锻炼、自我教育以及自我陶冶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觉悟,这是学生进行自我培养和自我控制的一种表现。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运用自己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热情的态度来管理和教育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最民主、最友善、最自主的管理和学习模式。例如,班主任在平时一定要注重自己教育的表情和语气,用最适宜的语速、语态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给学生一种十分亲近、十分和蔼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班主任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终有一天将成为独立的成年人,他们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为此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思想,确保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必要时还可实行包办政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奋斗目标,这样学生才会拥有自主管理的意识,进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智慧。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并为学生制造充足的机会,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班主任一定要抓好社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上一些良莠不齐的思想逐渐透渗到校园之中,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作为班主任,我们必须抓好社会大课堂,利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摆正思想。如聘请社区民警每周进行一次法制讲座,加大正面舆论宣传;建立课外、校外活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健全学校教育设施,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吸收优秀的精神食粮等。

总之,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在管理教育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不被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所束缚,抓住德育教育的本质,真正找到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形成高尚、健康的道德思想,建立自己正确的道德信念。

参考文献:

8.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篇八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营生外出打工,挣取家庭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儿童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在这种条件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为,单亲式、隔代式、委托式及兄长式四种家庭教育新方式然而父母亲未能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大义务和责任,而是把本应是自己义务和责任的家庭教育留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兄弟姐妹、邻居、老师等,这样就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

我校地处万州偏远山区,有70%的留守儿童是和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由于留守农村的老人有大量繁重的劳务,同时又和孩子缺少沟通,所以农村留守儿童有了情感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倾诉的对象。总的来看,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发展都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

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2

三是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道德品质问题

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R1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基木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见表4,主要表现为: 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普遍采取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从而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缺失他们只知单向的接受爱。不去施爱,对家长、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二是由于抚养人或监护人忙于繁重的农活或是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暇重视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而是放任自流。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抚养人或监护人毕竟不如孩子的亲生父母更为肖接和严格,留守儿童离校后的监管几成空白。三是在亲子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道德意志薄弱有的吸烟酗酒、赌博、迷恋网,甚至走上违法犯罪路。

5、身体发育问题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亲在身边的照顾,从而使他们较之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其表现为:一是抚养人或监护人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时,常常忽略其合理的生活饮食结构。一般情况下,抚养人或监护人往往给予留守儿童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饮食结构,因此使得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失衡;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常表现为瘦长型或粗短型。二是在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问题表现得尤为严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抚养人或监护人出于一些传统伦理纲常的束缚,很少给留守儿童涉及到青春期的教育当留守儿童青春期到来,面临生理剧烈变化的问题时,常常陷人尴尬或迷惑的境地。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制度与体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二元体制的产物,这与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城市中的现代工业与农村中的传统产业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劳动力收 3

益差距吸引农业中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这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配置的规律。在中国,由于长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和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得原本就已存在的城乡鸿沟更趋深阔。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了,富裕了,实现了现代化,留守儿童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父母观念的影响。现实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与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明显的。有些父母在外面挣钱后,看到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觉得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与其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供孩子读书,还不如让他们早些走向社会。于是,“蠢孩”逻辑颇为盛行。这在客观上也加剧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3.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学校、社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显然的。学校除了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外,还应该是社会的一分子,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担当起培养关爱孩子的责任。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由于经费、编制和校舍等因素的限制,往往爱莫能助。另外,社区本来是个熟人社会,在帮助、教育、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但是,社区在这方面的行动还是有限的,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作用。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从根源上来讲,是因为长期的城市优先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以及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造成的城乡发展差距的结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谐社会是一个内部诸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系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结构的影响。为此,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城镇化水平。这样,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2、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是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保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不为”,而非不能。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 4

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规定“农民工子女就学应该以流入当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很多地方也出台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相继取消了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借读费。但还有很多城市,在学校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依然对农民工子女的入校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导致了大量儿童留守,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在制度机制上不断创新,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

3、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关爱留守儿童

9.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篇九

班主任工作主要是班主任对于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由于其教育的对象是各类学生,因而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结果是能使学生的先天潜能和个性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所以笔者认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应符合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以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具体要求有: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以学生为本,就是应把学生的切身利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首位,多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考虑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班级的服务者。因而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应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在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及生活等方面多为学生着想,排忧解难,多为学生服务。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是素质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思想要求。开展和实施符合这一要求的班主任工作,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从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班主任工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教育启迪、锻炼,促进学生各方面更好发展。

开展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思想的班主任工作,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在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指导作用的前提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其二,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并让学生的潜能优势和个性特征得到更好地发挥;其三,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处理好一切班主任工作。

(二)将爱贯穿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学生都是富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班主任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使学生将外在道德、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将爱贯穿于班主任工作之中呢?

1、作为班主任,应当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对班主任工作充满激情、热情

在关于“什么样的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的调查中,有关资料显示,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班主任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喜欢渊博知识型教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富于爱心的班主任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班主任更具有教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班主任,他们会自觉尊重班主任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班主任,希望与班主任合作,把班主任看成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班主任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共和国四大演讲家之一的彭清一教授曾在他的演讲中多次提到:“没有激情、热情,一个人很难成功!激情、热情是什么?就是一个人对工作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一个对工作充满激情、热情的班主任老师,才会把学生教育得更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取得教育的成功!

2、必须爱中有严,严中有爱,做到严爱统一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爱学生的的基础上应当严格要求学生。这里的“严”不是严厉、严酷,而是指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对他们提出合理的、严格的要求,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够不断上进。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在爱学生的同时又不失严格要求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又流露出真爱,需要把握好严与爱之间的“度”:爱而不严则容易变成班主任对学生的溺爱,会使学生因缺少必要约束,而变得松散懈怠,犹如“一盘散沙”,导致班主任难以控制和驾驭学生,难以正常开展班主任工作;严而不爱,过于严厉则会容易产生对学生讽刺、体罚或变相惩罚等等,进而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的僵化,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前我国某一些学校仍存在这样的“怪”现象。对于优秀学生则过于偏爱、溺爱,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过于冷漠、失爱;同样是违规违纪者,对于优秀学生则过于偏袒、庇护,缺乏严格要求,而对于后进生则过度惩罚、过分严厉,缺乏人性化教育……这一切,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没有把握好严与爱之间的“度”的典型体现。其实,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应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接受必要的批评教育。只有对于每个学生都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爱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德育实效性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近几年来,“问题”学生增多,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例逐年上升,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大量涌现早恋现象、学生荒废沉迷网吧、学生聚众打架斗殴甚至杀人……这些现象的涌现,既折射出当前青少年学生道德意识的薄弱,也是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导致这些不良现象涌现的原因有:其一,学校重“分”轻德,德育工作过于简单化、方式化。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许久了,但教育仍出现表面上响应素质教育而实际上却一直搞应试教育的现象,在分数这一指挥棒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德育成了一句空话;其二,德育过于依靠空洞说教、强制命令,而忽视了学生良好品德和习惯的自觉形成。一味地依靠“灌输”,难以让学生接受,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其三,德育目标大而远,虚而高,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如过度地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而忽视了小学生日常基本礼仪、基本规范的教育,造成了小学生对大理论虽倒背如流,但日常的礼貌、行为举止却有所欠缺,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0.班主任论文-浅谈德语教育 篇十

一、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如果班主任从内心里爱护学生,必须首先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敬重她们人格,站在互相平等立场上同他们交往、谈话,在谈话当中去寻找教育机会,班主任只要认真调查研究,弄清楚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好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及时寻找出教育时机,思想教育工作就会主动、积极有效。重要的是对后进生更有利于思想教育。

1、及时捕捉学生“亮点”。尤其是对后进生来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一种奋发进取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要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亮点”的出现,应是积极主动地扑捉或创造条件,启发后进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转化后进生的最佳时机。

2、及时选则思想教育时机。在教育时机未出现的时候,班主任要耐心地等待,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这一机会进行思想教育,此时教育学生,它们最容易接受,教育效果最好。如新入班的后进生,他们会在这新的环境中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这是转变后进生的最好的机会。因此要提前做好后进生的调查工作,主动地接近他们,从开学第一天起就关爱、激励、帮助他们,促使他们把调整自己思想动向变为争取积极进步的实际行动。在后进生经努力仍然不能改掉自己的缺点时,而受到某些同学的歧视时,心灵上会受到创伤。在这时班主任及时地热情的伸出双手关爱和帮助他们,在他们感受到温暖、安慰和鼓励时就会振作起来,那么,后进生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也会得到新的时机。

二、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对学生一份关爱,再加上扎实努力的工作,与同学建立起了团结、亲密的师生之谊,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同学,师生关系融洽,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就会有较大进步。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主动的去做他们的一员,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敬重,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前进,才真正尽了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

1、课堂上要多些微笑。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因此班主任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会使班主任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

2、遇事要有耐心。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班主任要研究青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只有让学生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3、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得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和亲近,形成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1、用爱激励学生。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像高明的琴师一样在学生的心弦上弹拨出动人的乐章。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同时,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中品学兼优者有之,班主任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班主任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用爱温暖学生。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事的原则,使学生“悟”出做一个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注意引导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心理。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你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才能排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四要从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想办法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如学生生病后,我总能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与班上的同学一道照顾他,使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班集体的温暖。

上一篇:校长国庆节讲话稿下一篇:爱生如子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