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一
护士分级分类管理细则
为配合我院护理垂直管理改革的有效实施,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临床护理质量,护理部拟在我院全院实施护士分级分类管理。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护理专业人才梯队,促进护理垂直管理的,创建平等、互助、竞争的工作氛围,全面提高我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推进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此次分级分类管理细则的实施以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关于试行临床护士分级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我院实际,保证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最大潜能,以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护士的职责要求,根据护士等级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水平,确保医疗安全,实现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医院发展作出贡献。
三、分级分类标准
根据医院护理工作特点、整体护理工作要求及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参照《山东省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试行)》将我院护士设定为临床一线护士和非临床一线护士二大类。临床一线护士再根据标准设定临床一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四级护士、五级护士五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1、分级护士实施积分制滚动管理,根据《护士能级评分表》每年测评一次,各级规定分值标准如下:
一级:评分达到190分及以上(最后结果尚需通过竞岗产生);
二级:评分在170分—189分;
三级:评分在150分—169 分;
四级:评分在120分—149分;
五级:评分在120分以下。
2、原则上一级护士比例仅占临床一线护士的5%-10%,在全院竞岗产生。各科室根据本科室人员情况可设置一级护士1-2名或不设置一级护士。如本科室无符合一级护士条件的人员可空缺或由护理部调剂他科一级护士担任;如同一科室竞岗产生的一级护士比例超标,可由该科室护士长优先选择,未被选择的一级护士由护理部统一调配,不服从调配者降低一个级别在原科室工作。
3、工作未满一年的护士归类为五级护士,但其绩效分配原则上参照医院对新职工的绩效分配相关规定。
四、有关待遇
各级护士根据等级标准将依次享受相应待遇,医院护理、财务、人事等相关部门将结合医院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岗位风险、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专科水平等因素确定分配方案,尽可能做到按岗取酬,按能取酬,体现不同层次护士的劳动价值。医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除双方约定的协议工资外,只要符合相应护士等级标准,其绩效部分在相应的岗位应享受与医院在编护士同等的其他待遇。
五、考核评定
护士分级分类方式主要由护理部集中护理管理人员和各层次护士的意见,制定护士分级分类的条件、依据和比例,各级护士制定相应职责和级别系数,做到责任和利益的一致性,各级各类护士每考评一次,考评内容结合实际工作、三基考核、科研论文、同事测评等多个方面,根据考评结果核定护士下一年的等级或岗位。
六、实施要求
1、非临床一线护理岗位不设五级护士,未经注册的护士不得单独值班。
2、急诊室、危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职责,可根据各科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及工作量在遵循原则的基础上自行制订并实施,但必须报护理部审核。
3、非临床一线护理岗位的等级设置,根据具体岗位的重要程度及工作内容另行设定。
2.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二
1 相关领域发展的现状
按安全风险级别的大小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是一种新的农机安全监管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按类分级, 依级监管”, 即将不同安全系数的农业机械按照对社会公众的危害程度, 由不同级别的农机管理部门进行差异化监管。事实上, 这一概念在公众安全的其他行业已被采用。例如食品药物、危险化工品等都已经实行了相应的分级分类管理。在农机安全监管上, 由于农业机械种类较多, 不同地区对免费实地检验的理解和采取的措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各地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水平差异较大, 因此对农机安全监管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的可行性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尽管有部分地区已经提出, 由基层乡镇试着管理一部分农业机械, 但哪些机械可以下放管理权限, 基层如何管理有关机械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因此, 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模式, 难以促进免费实地检验的深入贯彻落实。
2 实施农业机械按安全系数分类管理的意义
(1) 农业机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将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农机分级分类管理以农业机械排查摸底或抽样调查为依托, 将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和事故情况全部进行整理、研究分析, 并建立有关农机使用和事故情况的数据库, 从而建立农机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平台, 可掌握特定区域农机安全生产整体状况, 为政府部门决策以及制订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依据。
(2) 农业机械分级分类管理将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农业机械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是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农机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有效手段。在分级管理过程中, 必须研究农机分级分类管理的安全系数评定标准, 而该系数评定标准应从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七大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使用周期、安全操作情况、事故情况和对应各类机型的农机部门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事故处理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通过对安全系数进行量化, 细化隐患排查频次, 明确安全检查标准, 督促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用机单位和农机户、机手个人消除隐患, 规范和服从农机安全生产各项管理行为。
(3) 农机分级分类管理可解决农机部门一级管一级的工作抓手问题。农业机械分布面广量大, 而各级农机部门从事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人员均相对不足, 且存在执法权限小、安全责任大的情况, 面对数量众多的被监管对象, 实行农机分级分类管理, 农机部门可以把有限的监管力量放在需要重点监管的机型上, 有利于提高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针对性, 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监管目的。
(4) 农机分级分类管理有利于形成农机安全生产科学监管机制。分级分类管理将科学制定各级农机部门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内容、任务和要求, 量化各种管理指标, 通过明确监管任务, 健全监管机制, 落实监管责任, 实现农机安全生产齐抓共管。同时, 科学的分级分类管理还有利于量化各级财政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 真正实现各级财政分担相应类别机械的免费实地检验经费, 逐步形成科学的考量标准, 最终全面实现免费监理。
3 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
分级分类管理应重点研究解决提高农机“三率”的有效办法和本地常用机型的备案登记方法。具体有以下六个方面:
(1) 对特定区域的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分门别类的普查, 对各类机械的分布和占比进行分析, 对各类机械的事故发生率进行估算。
(2) 对特定区域的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制度、设施建设, 工作承受能力以及各级财政投入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调研, 将安全监管责任按监管能力科学落实到位。
(3) 对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与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配置方法深入进行研究。针对各级财政投入、机具分布的动态变化特点, 制订出有利于逐步实现全面免费监理的监管方案。
(4) 研究制订适合乡 (镇) 、村等基层农机管理部门操作的检验标准和装备标准, 与分级分类管理相匹配。
(5) 将分级分类管理的方案、措施通俗化, 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实践等方式, 将深奥的管理原理转变为一般管理人员所能理解、接受的管理知识, 便于组织实施, 使该管理模式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地区。
(6) 为乡镇、村等基层农机管理部门建立更加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 解决农机安全在基层无人管的问题。
分级分类管理的实施, 能够帮助各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管理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权力) 管好各类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 使监管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 可为制订省级农机安全监管条例提供参考依据。
4 对农机安全分级分类管理的一些建议
(1) 在分级分类管理过程中, 对国务院《条例》中所规定的必须领取牌证的纯农田作业拖拉机, 应采取由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乡镇监理员联合进行 (以乡镇为主) 登记注册、核发牌证、检验考试, 由乡镇组织免费实地检验的做法;牌证管理以外的农业机械, 则由乡镇和村按安全系数划分的等级分别组织备案登记和免费实地检验。地市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培养一批乡镇级检验员和考试员, 省级则应争取实现乡镇级检验员考试员在特定级别的农业机械上检考工作合法化。
(2) 以客观反映实际情况为衡量标准, 普查登记表、图表曲线图以及调研分析报告要严谨且具有说服力, 特别是分析报告要有理有据, 论证结果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从而支持项目的实施。
(3) 在分级分类管理的空间和时间方面, 应当先搞试点, 并进行整村、整乡推进, 试点地区尽量集中连片, 实行整村推进, 发挥规模带动效应, 并重点向农机安全监管、服务薄弱的村组倾斜。
3.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三
西城特色与呼之而出的标准体系
记者:刘主任您好。我们知道,西城区的城市环境一直是北京的标杆和旗帜,在全国城市管理领域更是毫无疑义的榜样,所以请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西城区的城市管理特点。
刘主任:好的。首先,任何一个城市和城区都必然的包含了诸多要素,我们称之为城市要素。西城区也不例外,辖区内既有全国金融监管的最高机构以及金融企业密集的金融街、又有富含北京市历史文化内涵的什刹海等文保区;既有国家机关集聚的月坛区域、又有成片的居民区;既有西单、马连道这样商场云集的区域、又有生活服务业高度集中的小街小巷;既有高楼大厦林立的区域也有老旧平房区……由此从西城区的区位特点、建筑形态、居民生活及工作场所,以及它的人口分布这些要素得出:这个区域的城市主体生活习惯和生活品质不一样,想法、需求千差外别,对服务的要求高低错落。
用不同的角度如从北京看西城和从西城看西城是不一样的。从北京看西城区都是“高大上”的,它是首都的核心功能承载体、首都形象的聚集点。这些特殊的区位性质使它承载着展现首都形象和承接重大活动的任务,无论城市形象还是环境卫生、绿化都是“整齐划一”的最优最好。而从西城看西城,就会细化和具体地看到,西城区既有长处也有短板、既有亮点也有亟需改进和提高的问题区域,不一样的城市要素使得人们有对生活品质不一样的需求和要求。我们把西城分为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重点区域代表着首都形象、北京形象,非重点区域则是我们需要提供差别化的管理和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从2008年奥运会开始,西城区重点区域如西长安街及其沿线、金融街、西单等区域一直执行的是城市环境管理的最高标准,形成西城区的亮点。为了巩固和保障这样的成果,西城各部门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有效的保障体系,不但服务保障了重大政治任务,辖区在全市市容环境综合评比中也连年名列前茅。而在非重点区域,尽管辖区一直全力以赴补短板,但由于承接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多,原来那种“大而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使得基层城市环境治理中存在着统筹协调能力不够强、条专块统不到位、责权利不统一、行政执行力弱、监察执法手段单一、痼疾顽症时有反弹等矛盾与问题,以及城区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由于城市要素不同、基础条件不同而无法达到统一的高标准。特别是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管理存在的标准“一刀齐”、考核“一刀切”问题使重点地区管理倾斜越来越重,力度越来越大,环境建设越来越好,而非重点地区环境建设问题严重,管理力量薄弱,广大城管工作者失去积极性,从而严重阻滞了区域各项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记者:听您介绍,发现西城一面是“闪闪发光”,一面又困扰重重。而在这个进程中,西城区立项、修订完成了《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并通过国标委验收,很想知道为什么要订这样一套标准体系出来?
刘主任:您说的非常对,西城的“闪闪发光”是靠西城全体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者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以保障和保持的,而“困扰和困惑”是源于管理模式不够精细化,没有标准。所以我最真实的感受是这套标准体系是被一件件具体工作中的问题“逼”出来的。
城市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进步。西城的城市管理一要面对首都体制和行业专业的影响与制约、面对城市管理体制的复杂多样形势与局面、面对广义城市管理与狭义城市管理的历史渊源与既成形态、面对西城区的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问题,还要面对西城区作为首都形象、北京形象的代表,必须承担承接举办重大庆典、重大活动的任务,且这样的任务几乎天天有,辖区的城市管理者必须思考不仅要在重要庆典和重大活动中塑造好城市形象,保持好环境卫生、市容绿化的最优状态,更要持续性、常态化的保持最优效果,这就“逼”着我们要找到保障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办法和机制;二要面对城市主体多样性、多元化的需求和要求,以及区域内部条件和要素的不均衡特性,要面对管理标准不再适用以前那种“大而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这种差异“逼”着决策层必须思考如何通过差别化管理保护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三是由于长期奋战在高标准、高要求的区域管理一线,塑造了西城管理者“逢标必夺、决不认输”的特性,这种特性同样“逼”着我们要在辖区的城市环境管理中不断学习创新,保持常态化的高标准;四是要面对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新要求,“精细化”的核心要求是“精、准、细、严”,体现的就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执行文化,同样“逼”着我们必须在管理中挖掘亮点,不断创新。记得有一句话说得好:巨匠是在严格的规矩中施展他的创造才能。西城必须要成为这样的巨匠。
在这种情况下,西城既要保持最优,又要解决困扰和问题,《标准》必然呼之而出、应运而生了。
分类分级管理与统一实施
“菜单式”作业
记者:我们知道要架构一套体系,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相关信息的分解和再聚合,繁琐而辛苦。修订这套标准,大家一定也是历经辛苦,翻阅百千册,参读无数规章制度。接下来请您谈谈关于《标准》的情况。
nlc202309082148
刘主任:首先是辛苦。我觉得《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的立项和最终修订成功并顺利通过验收,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这件事对外界来说或许只是一个消息,对业内来说又或许只是一套标准,但幕后确实有很多同志为此付出了努力,做出了牺牲。参与修编的人员历经两年多的攻坚克难,参考参阅的相关国家标准、领域内规章制度无以数计,他们对涉及内容进行了横向纵向多角度分析与结合。仅被本套标准体系收录的标准就有251项,其中包括国家标准57项、行业标准35项、北京市地方标准86项、西城区自制标准73项。
其次是意义重大。当时即2014年4月,国标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审议通过《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不仅是国标委首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全国以及城市管理领域更是首次获批。现在《标准》修编成功及发布同样也是全国以及城市管理领域的首例,因此意义重大。
更要说明的是,这套《标准》并不“高大上”,很接地气。若从2014年4月《标准》试点项目立项算起,这项工作扎扎实实进行了两年多,而从实际的一线工作经验算起,西城区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就开始了在城市环境领域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当时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就实施了区别化管理标准,只是当时的标准是零散不成体系的被应用于各专业区域,所以说《标准》一直就体现在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实践工作中几经验证和巩固,吸纳了原有环境管理模式的很多优点,紧密结合西城区的区域功能及属性特征,把曾经应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优秀经验变成了统一执行的《标准》,与城市管理领域内的一些国家标准、市级标准相衔接的、符合西城区情特色的“区级标准”服务于西城区域。
再从内容上说,整个标准体系包括建设指导层和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涵盖西城城市环境的管理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监督考评全过程。标准体系编制中,还形成了一批具有西城区特色的标准与研究成果。如《西城区城市环境管理要素指导目录》、《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指南》、《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规范》、《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和西城区各个功能区域划分与管理规范等标准,在全国是个创新。
记者:刚刚听您介绍《标准》立项、修编情况以及《标准》的意义,请详细说明《标准》体系中关于“分类分级”的具体内容。
刘主任:说“分类分级”的具体内容其实就是说到了《标准》的具体执行和具体做法。首先涉及到从环境要素、区域特征、运行机制等三大方面解决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怎么分的问题;其次涉及到从分类分级的目标与所涉及的环境专业等两大方面,解决城市环境在西城城市管理中分成什么样,以及怎么实现分类分级管理的问题。这里,我们总结了三句话:即城市区域功能分类、环境管理分级、专业工作支撑,前两句就是说的分类分级问题。
所谓城市区域功能分类,是指根据城市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功能定位将所在城市或者辖区划分为若干类型的功能相对突出、环境特征鲜明的区域,即西城区针对辖区各个区域的环境功能特征和管理要素划分出政务活动、金融商务、繁华商业、传统风貌、交通枢纽、公共休闲和生活居住区等7个类型。经过认真研判,对全区不同区域要素强弱的不同分析,将全区细分为7个政务活动区、2个金融商务区、3个繁华商业区、3个传统风貌区、1个交通枢纽区、10个公共休闲区和其他若干生活居住区。同时针对“看得见、管得了”的范畴,将区域的专业部门作业相匹配地分为包括市政道路、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和环境保护等7方面管理领域。就管理角度而言,分类就是为管理执行者提供的研判区情的依据和具体方法。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区域管理者可以一目了然根据辖区内要素高低强弱的不同,准确辨析不同区域的工作侧重点。而我们编制的服务标准是与区域类别管理等级进行匹配的,并根据提供服务的级别再确定相匹配的资金、人力、资源等。在当前城市管理精细化、管理职能下沉的大前提下,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承担着城市管理职能的最低层级,担负着属地内所有的城市管理的责任,所以它是具体执行标准的层级,更是城市管理的最具体执行者。所以分类就是给街道办事处提供一个数据分析的工具和辨析区域属性的工作方法。
所谓环境管理分级,首先是针对已经划分的7个类型的区域制订出三级差别的基础条件标准,使得功能区域有了级别的区分。其次是根据划分出的区域级别制订出符合各个区域环境特征与要求的不同的管理目标和工作标准,并针对区域作业部门的7大类别制订出分等级的作业标准。即将管理目标、考评考核标准针对具体区域功能分层级区别化管理,并纳入城市监督中心平台与系统。所以环境管理分级是为专业部门提出的管理作业要求。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要素的不均衡导致城市管理的投入力度和难度不一样,从前那种“一刀切、一码齐”的管理方法在惯例上,一般都是由相关部门进行制订,大致以全国范畴内大多数城市作为参照物,不能吻合任何一个区域的情况。因为有的标准,要素基础不好的区域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达到,基础差的和基础好的区域在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上永远不可能划齐,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或个人可以做到统一高度统一标准。长期处于这种状况,导致管理工作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管理人员情绪低落,甚至对工作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才提出并编制出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当然,我们制订的《标准》是一个创新,参照了很对相关标准和法规条例等,对这些参照标准进行了横向对比和纵向分析,选择的都是符合西城区情,适合在西城区域内真正落地和执行的内容。既有类型的区分,又有级别的区分,是正确分析投入力量的一个指标,从而达到城市管理的动态平衡。说通俗点,执行《标准》就是实现“菜单式”作业、考核、监督,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完全可以照单处置问题。
“标准化”与“精细化”的结合
记者:近年来,城市精细化管理被提到非常的高度。请教一下,这套《标准》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又有着什么样作用,相互是否有交叉?
4.零售药店会员分类管理与分级营销 篇四
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现在好多药店开始了大张旗鼓的会员制营销。于是大家纷纷上了会员管理系统,加大了对会员的开发力度,甚至出现了“抢”会员现象的出现。会员的执行方案或者叫政策也是大同小异,无非积分返利,会员日9.5折,积分送大礼……纷纷闪亮登场。于是乎,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消费者张大爷,当他去买药的时候,兜里面揣着N张不同药店的会员卡,然后他就有可能拿着会员卡,东家看看,西家看看,看谁家的价格低,看谁家的优惠多,那就在谁家买。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会员制?这样的会员制能塑造忠诚顾客吗?这就是简单的、变相的价格战!
前两天笔者去策划一家单体药店的会员营销,药店老板居然想出这样一条政策:会员本人持本店会员卡,可在会员日免费领取精美礼品一份。然后我问她,你是想让领一年还是两年,如果不是,你印到会员卡上,会员会怎么想?我又问她:我们做会员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不是红十字会,更不是慈善机构,我们做会员的目的是:塑造忠诚顾客!难道一瓶酱油,一袋大米就能让你的会员忠诚吗?我感觉不应该是这样的,最起码是不完全正确的。
那么会员具体应该怎么做哪?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和感悟,笔者认为:
一:会员制的意义在与加深我们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作用,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我们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的进行差异化营销。这是
也是零售药店品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知道,品牌是如何和消费者联系到一起的?第一,品牌有承诺,而所有的促销包括(会员制)都是我们对消费者做出的一种承诺;其次,我们说了,为什么现在“伪品牌”众多,是因为他们这些所谓品牌缺少“实现”,你答应别人的话要做到,这就是品牌实现,还是刚才笔者做的案例,你说会员日送礼品,我承认,这种方法对吸引会员会起到很大作用,但如果你送了一段时间坚持不住了,不送了,你的承诺在哪里?第三,一个消费者认可的品牌,还需要消费者“认知”,你要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这个东西,不但是会员本人。最后,这样我们建立起和消费者的情感纽带了,顾客忠诚度就高了。
二:会员的管理
会员管理的核心是什么?我想不同人又不同看法,但是我个人认为:会员的分级管理是核心内容!
我们一下有5万,10万,甚至是20万,30万的会员,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怎么办?只有分级管理是出路,20/80法则,就是在这10万会员里,肯定有20%的会员为我们创造的80%的利润。我们把这20%的会员先选出来,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消费者,他收入水平很低,甚至生活在贫困线下,这时候我们送他一瓶酱油,送他一袋米之类的东西,他会感激你,会对你有感情,会忠诚于你,可是如果他生活水平很高,消费意识也很强,他会在乎一瓶酱油,在乎一袋米吗?也许在乎,但是我想现在守财奴应该不是特别多了吧?所以,会员管理必须分级。
例如:我们把所有会员分成ABCD四类,A类:每月消费1500元以上,消费水平高,自我保健意识强。B类:每月消费1500-1000元,消费水平中等,有自我保健意识。C类:每月消费1000-500元,消费水平较低,保健意识较差。D类:每月消费500元以下,消费水平低,保健意识差。(可根据自己企业实际情况而定)
三:会员的分级营销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大型活动,那么针对A类消费者,我们可能就不在重点给他兑礼品,可能消费者对体检,健康知识,健康讲座更感兴趣,那么我们以这些东西为纽带,根据消费者情况,给他传递他需要的信息,比如他是个糖尿病,那么我们就要传递诸如此类的信息(糖尿病的危害在病发证,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蜂胶对糖尿病的作用,如果我们多元化,还可以传递:苦瓜对血糖的影响……),那么对于会员的另外一个极端:D类会员,如果是个心脑血管病患者,我们只需给他传递这样的信息(五一大回馈,白云上复方丹参片2.5,积分送大礼,)把他吸引来,然后通过联合用药,包括宣传健康知识去弥补损失。
5.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五
督管理规定的通知
食药监械监〔2015〕158号
2015年08月17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提高医疗器械经营监管的科学化水平,明确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0号)和《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5年8月17日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管理科学化水平,明确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效能,保证公众用械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中的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是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业态、质量管理水平和遵守法规的情况,结合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产品投诉状况等因素,将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为不同的类别,并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实施分级动态管理的活动。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第四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和检查全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省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并监督实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实际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管级别,明确监管重点,规定检查频次和覆盖率,并组织实施。
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二章 经营企业的分类分级
第五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根据经营环节产品的特殊储运要求和监督抽验、不良事件监测、风险监测、召回等情况,以及质量投诉多、社会关注度高的产品,制定公布《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及现场检查重点内容》。
第六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为三个监管级别。
三级监管为风险最高级别的监管,主要是对医疗器械经营环节重点监管目录涉及的经营企业,为其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配送服务的经营企业,上存在行政处罚且整改不到位和存在不良信用记录的经营企业进行的监管。
二级监管为风险一般级别的监管,主要是对除三级监管外的经营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的批发企业进行的监管。
一级监管为风险较低级别的监管,主要是对除二、三级监管外的其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的监管。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涉及多个监管级别的,按最高级别对其进行监管。
第七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管级别确定工作按进行并向社会公布,对于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或新增经营业态等特殊情况可即时确定并调整企业监管级别。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确定的级别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
第三章 监管措施
第八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按照《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障经营过程中产品的质量安全,防止发生重大医疗器械质量事故。
第九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管级别,制定监督计划,综合运用全项目检查、飞行检查、跟踪检查和监督抽验等多种形式强化监督管理。
第十条 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结合监管实际,依据确定的监管级别,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频次和覆盖率,原则要求如下:
(一)实施三级监管的经营企业,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每年检查不少于一次,角膜接触镜类和计划生育类产品各地可根据监管需要确定检查频次。对整改企业跟踪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直至企业整改到位。
(二)实施二级监管的经营企业,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每两年检查不少于一次。对整改企业跟踪检查覆盖率要达到100%,直至企业整改到位。
(三)实施一级监管的经营企业,县(区)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要求,随机抽取本行政区域内30%以上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3年内达到全覆盖。
第十一条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随机抽取本行政区域内一定比例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对于经营企业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检查,并同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般质量事故由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检查。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于监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突出问题或企业质量管理薄弱环节,要结合本行政区域的监管实际,制定加强监管的措施并组织实施。涉及重大问题的,应当及时向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监督检查的结果、对企业经营的产品开展抽验的结果、查处的意见等监管信息,合格的、不合格的企业都要公开。
第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及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档案。监督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和备案、监督检查、监督抽验、不良事件监测、产品召回、处罚情况和投诉举报等信息,同时应当录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监管信息系统并定期更新,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
第十六条 上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分类分级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落实监管责任。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可以通报当地政府。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实施的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全项目检查、飞行检查、跟踪检查等。
全项目检查是指按照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逐条开展的检查。
本规定飞行检查是指针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开展的不预先告知的监督检查。
跟踪检查是指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有关问题的整改措施与整改效果的复核性检查。
6.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六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动态管理模式探析
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简称新课程要求)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层次变革.文章从教育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心理学的多元智力理论、语言学的`i+1理论三个方面,探究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分层施教原则渗透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环节.
作 者:李成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五家渠,831300刊 名:宜宾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年,卷(期):7(10)分类号:H319.3关键词:分层施教 学习方式 教学理念
7.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七
一、对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的税务管理机制是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综合管理的征管模式。应该说新的征管模式的运行相对减少了税收流失, 对增加税收收入起到了明显的保障作用。但由于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方式灵活多样, 税收管理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 少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纳税申报数据不真实, 而税收管理一
定程度上依赖于纳税人申报信息, 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应用不够, 信息不对称, 纳税人隐匿收入、少报收入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而造成税收的流失。
2. 税源所依存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以及税源流动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造成税源流失。
3. 税收政策存在不完善之处, 使得税源管理实际操作难度加大。
4. 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职责不明、相互脱节或管理缺位, 同一纳税人税种之间的管理衔接不够等, 造成税源的流失。
综上所述, 根据不同税源的特点和变动规律, 对不同的纳税人进行梳理分类,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才能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事半功倍, 有效监控税源。
二、如何对纳税人实施动态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不同特点, 将其划分成若干类型, 找出规律, 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理。在实际工作中, 相对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是按规模和类别分类, 也就是把纳税人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别:一是重点税源企业。这类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纳税规模, 对当地财政、税收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同时还具有财务核算相对健全、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等特点。二是非重点税源范围内的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数量较多、分布面广, 经营灵活, 由于它的灵活性和纳税法律遵从意识相对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是矛盾问题多而且繁杂, 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三是集贸市场。集贸市场具有商户集中、地点固定、行业稳定、税源客观等特点, 但由于场内纳税人构成的不同, 如既有一般纳税人, 又有小规模企业、个体户, 还有不达起征点的纳税人, 征收管理方式存在差异, 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四是个体工商户。这部分纳税人相对比较分散, 发展不平衡, 规模有大有小, 经营多变, 底数难清, 一直以来都是税源管理的难点之一。五是特殊税源。主要是指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非正常户和待注销户。
1. 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
首先, 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税源监控对象。要根据经济发展不同、税源状况不同, 为了更好地加强管理和组织收入, 结合本地税源结构以及某一阶段重点或中心工作实际来确定重点税源监控对象。其次, 对重点税源进行分析。重点税源分析是对重点税源群体、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情况的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相关财务、税收等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综合比较, 以判断重点税源群体经济、税收发展变化趋势, 以及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生产经营状况是否异常,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为税源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三, 加强对重点税源的日常管理。对重点税源户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制度。重点税源户管理应分解任务, 明确责任,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严格照章办事。建立预警指标、开展纳税评估。总之, 要做到依法、规范管理行为;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 做好相关信息的储备和分析;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 灵活分析和掌握企业相关涉税行为, 实施有效的税源监管。
2. 非重点税源企业的管理。
一是加强对零低申报企业开展纳税评估。对长期零低申报的企业, 要加大巡查巡管的力度, 调查核实零低申报的原因, 及时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 据实核查。同时, 对月申报额低于起征点的、辖区内户均纳税低于同类行业个体工商户户均税负的, 要作为监控评析对象进行深入分析。二是定期核查非重点税源纳税人普通发票的开具情况, 既要从量上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 也要核查发票原件, 发现“大头小尾”发票线索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罚或移交稽查。三是征前减免企业的管理。对征前减免企业应重点在日常巡管巡查中了解掌握纳税人经营范围和事项, 是否存在应税事项不申报情况等, 对国家税收政策已经调整的, 及时要求企业按规定恢复征税, 避免税收的流失。四是核定应纳税额。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 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同行业中经营规模相当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 或按照营业收入或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 或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方法核定其应纳税额。
3. 集贸市场的管理。
对大型集贸市场, 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税务机关实行专业化管理, 并由市 (地) 级税务机关负责重点监控;对中型集贸市场, 由所在地税务机关负责管理;对税源零星的小型集贸市场, 可以由当地税务机关管理, 也可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代征税款。对实行委托代征税款的,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与代征单位签订委托代征协议, 明确代征范围、计税依据、代征期限、代征税款的缴库期限以及税收票证的领取、保管、使用、报缴等事项, 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规定支付代征单位的代征手续费, 并加强对代征单位及其代征人员的业务辅导和日常管理, 适时开展检查, 促使其依法做好代征工作。
4. 个体工商户的管理。
一要加强日常巡管巡查, 及时掌握业户的开业、变更、注销、停歇业等情况, 减少无证经营户和假停 (歇) 业户。对新办个体工商户应逐户实地核查基本情况、经营面积、主要费用等相关信息, 并参照同行业、同规模、同地域业户经营情况及应纳税收入额, 初步拟定纳税人每月或每年应纳税额。二要实行集中清查和巡回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重点地区、地段、集贸市场, 要增加检查次数。对漏征漏管户、假注销户应作为清查的重点。把假停业、假注销、假未达起征点户、走逃失踪户等列入“黑名单”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形成信息共享, 加强监控, 一经发现,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采取相应措施, 防止税款流失。三要加强对临时经营户的监控, 对从事经营活动的零散税收要及时征收入库。四要加强定额管理, 提高税额核定的准确性。充分利用税源监控系统等对辖区管户数据进行调查测算, 确定分地区、分行业的定额等级和标准, 认真解决业户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税负不公的问题, 增强定税依据的科学性。五要督促个体工商户建账建制, 逐步规范管理。
5. 其他特殊税源的管理。
其他特殊税源主要包括关、停、并、转企业、非正常户以及待注销户。对这部分税源应分户到人, 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 定期开展清理。如果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 要提前介入, 依法对应征税款进行清算, 防止税源流失。
8.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 篇八
自2014年4月30日,国标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批准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来,西城区市政市容委严格按照国标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要求,紧密结合辖区环境特征与管理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区质监局、环境办、环保局、住建委、商务委、园林绿化局、房管局、城管执法局、城管指挥中心、环卫中心、园林市政中心、西城工商分局、西城交通支队等部门踊跃参与,狠抓落实;目前全区基本完成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计划今年6月编制发布标准体系,建成集政务活动区、金融商务区、繁华商业区、传统风貌区、交通枢纽区、居住生活区等功能相对突出、环境特征鲜明的七类区域,涵盖城市市政道路、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绿化和工地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等七个专业领域,包括环境建设、管理(维护)、施工(作业)、监督、执法、检查、考评等七大方面环节的标准体系,形成建、管、考一体化的工作流程与体系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档次高端、和谐宜居、精致精细、市民满意的西城城市管理新面貌,促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精细化,增强城市魅力与活力。(通讯员 胡世钦)
nlc202309041028
【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广州市分类分级管理办法10-31
2018年上海保险销售资质分级分类试题08-19
骨科手术分级制度08-11
用血分级申请管理制度10-01
县医院分级诊疗制度09-05
矿井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整改制度07-08
医院分级护理制度的意义07-17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09-02
手术室分级培训制度10-15
煤矿安全风险分级工作制度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