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

2024-08-05

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共8篇)

1.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 篇一

人生如梦,时光流逝,新的工作接踵而至,迎接我们的是最新的挑战,这时是不是该好好做一份工作计划了呢?但是要怎么样才能避免自嗨型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关于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1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平,我在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本班学生数学

(一)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6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去问书本上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2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和活力,让我们的教学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计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学校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坚持“以研促教强质量,培训培养促成长”的宗旨,确立使学生“会学、乐学”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为研究专题,加强年段教研。采用多种措施,多种教研形式,致力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致力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力求教研工作做到“实、广、活、新”,得以有效落实。按时按量地完成学校规定的各种常规工作。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

1、扎实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教研组要认真研读教材,集体备课,要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学习目标;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感,重在落实,实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讲究实效。

2、加强年段教研工作。

(1)继续坚持做好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教研组确定教研主题,及时交流研讨。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有效教学的相关知识,并写好学习体会,然后根据研究专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听评课的方式在课堂生上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研究专题,组织教师们交流研讨,并将研讨结果运用到课堂上,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规范数学教学常规管理

1、要加强管理,做到没有教案不进课堂,加强教学反思。

2、作业布置与批改:

(1)、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巩固个各种能力的养成。

(2)、作业设计要难易适度,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别布置作业,以达到都有发展的目的。

(3)、作业量要适当。

(4)、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5)、作业批改及时认真,要给予评价,做好批改记录。

3、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书写等习惯的养成,采取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教学质量监控。要将数学教学质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课每一单元的评价上,减少或消除错误积累。特别是每个单元的测试卷,我们要加大对命题的研究,努力做到“依标脱本,活用教材”,切合新课程理念,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期末要制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特别重视提优补差工作。

四、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个性发展

本学期将开展“计算小能手”竞赛、最佳作业评比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数学。

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篇3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培优补差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必要性。通过学前班结业测试进一步了解到班上学生的情况,班上的学困生主要有:周志超、梁海川、廖丽萍、黄伍展、魏航鹏、曹寒林等;优等生有:熊久乐、肖圣杰、杨博文、余婧瑶、辜晓芳、刘年旺、杨芷谦等.针对这些情况我定出了一(2)班的培优补差计划: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早上、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每周进行一次“周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首先我做到真诚,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宽容,即能从差生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优秀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放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而学困生的主要目标是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

5、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差生经常会出现作业没做好的情况,教师应该分清楚是什么原因,大多数是懒惰造成的,有的是其他原因。比如:①学生自己不会做.②不敢向同学或老师请教.③不认真,马虎等等。教师一定要找到学生不做作业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的帮助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会努力去学习.6、不定期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及时反馈矫正,耐心辅导。

2.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 篇二

一、在作业的形式上, 应体现层次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既要有对基础性知识的强化巩固, 又要有课堂相关知识的开拓与延伸。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可选择性。如:八年级 (上) 在学完平方差公式后, 我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第一个作业属于基础性作业 (直接应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如计算 (x+3) (x-3) ; (2+x) (2-x) ; (101×99) ;是学生的必做题目;第二个作业是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作业 (如:若已知3a+b=7, 9a2-b2=14, 你能求出3a-b的值吗?和同伴们一起讨论;你能利用平方差公式算出下面式子的结果吗?和同伴一起试一试:求 (2-1) (2+1) (22+1) (24+1) … (232+1) +1的个位数字) ;第三个作业是创造性作业:让学生以教材为榜样,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编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作业, 结果有的学生编出了这样的题:相邻两个整数的平方差必为奇数;计算: (a8+b8) (a4+b4) (a2+b2) (a+b) (a-b) 。布置三个层次的作业, 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 学生可视个人的知识基础量力而为, 自由选做, 作业分层次布置, 破除了传统作业设置的“大水漫灌”, 变整齐划一、机械重复为灵活多样,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有所选择, 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在作业的内容上, 应突出综合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 不要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巩固上, 应树立“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 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八年级 (上) 在学完《生活中的轴对称》, 我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如: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民间剪纸、树叶、生活中的“喜”字等等) , 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以美术史中的作品和趣味向学生展示镜面对称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对称的文化价值 (如:荷兰著名画家凡高创作的《抽着烟斗、包扎着的耳朵的自画像》;也可以设置一些数学知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题, 体会数学与建筑的紧密联系 (如:在一条河的同一岸边, 有A、B两个村庄, 现要在河边修建码头P, 要求使PA+PB最短, 请你确定P点位置, 画出图形如图1) ;可以查找一些有关科学家做实验的小故事, (如爱因斯坦废寝忘食做实验等)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将体会写出来, 通过转变课后作业的设置, 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体现课后作业设置的综合性。

三、在作业的答案上, 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 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新课程环境下, 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 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 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如学完《全等三角形》后, 我设置了两道题, 第一道题是开放性题:如图2, 有以下四个等式①AB=CD, ②BE=CE, ③∠B=∠C, ④∠BAE=∠CDE, 要求同学们从这四个等式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 推出EA=ED, 并说明理由 (写出一个即可) , 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答案一共有4种:①、③ (或①、④, 或②、③, 或②、④) , 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道题是探究性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1cm和2cm, 一个内角为40°。⑴请你借助右图画出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⑵你是否还能画出既满足题设条件, 又与⑴中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的三角形?若能, 请你用刻度尺和圆规作出这样的三角形;若不能, 请说明理由。⑶如果将题设条件改为“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和4cm, 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这一条件, 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几个?

3.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 篇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 分层次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83-01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知道,传统教学在作业布置方面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的确存在许多弊病。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和发展思维。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简单的“一刀切”的作业模式,很难兼顾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长此以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丧失自信,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在教学上分层要求,评价上更要分层评价。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归纳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要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这应该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内容。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为了克服这种弊端,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學有所用,有必要对分层教学进行细化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大家正在尝试分层教学法。分层次作业布置正是其中的一部分。笔者阅读了许多这方面的论文,参照其他同仁的做法,笔者在今年做了尝试。

很多教师在分层次教学方面作了研究提出,将学生分为若干个等级,用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获得不同发展。可实际操作有很多困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缺乏自信是从无法完成作业开始的。而好学生也对他们认为简单易完成的作业没有太大兴趣。因此,我从分层次作业布置开始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研究。

笔者今年正好带初一,起始年级较容易开展。开学前,笔者拿着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单,笔者的班共63人,大致划分成四组。笔者的设想是,好,中上,中,差。生源程度差异非常大。最高和最低相差50分左右。四组人数也不同。安排座位时,每小组有好,中,差。开学一周多,笔者并没有分层次布置作业。现有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第一章是《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对学生的小学基础要求不高,笔者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心里有了一个底。第一章结束了,笔者进行了一次章检测,成绩分布和小学毕业成绩相差无几。笔者和家长们做了沟通,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开始进行分组。为了不引起学生反感,四组分别起名叫做香蕉,苹果,桃子,桔子。分别代表好,中上,中,差。对认为自己分组不当的同学可以进行调整。

作业的内容,从类型上可分为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每次给学生布置何种类型、形式和题型的作业,依据每单元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按好,中上,中,差四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

课外作业主要针对好和差两组。我发现第四组的学生不爱学数学,最主要的原因是没信心。我布置一些课外智力题,有时第一组的学生做不出来而他们可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收作业时,笔者指定四组组长收齐并检查是否完成。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的评价过于简单、单调,甚至评价不当,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脆弱的自尊心。评价时要客观,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多元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从而使学生增强自信,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期中考试结束了。笔者根据学生成绩做出小组微调,许多学生升了一组。第一组,也就是香蕉小组,有学生进步明显,笔者又建立了柠檬小组。其实,这意味着笔者又给学生树立了新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的这些尝试在实际开展时很困难。工作量比之前大了几倍。评价学生有时不应该仅仅靠分数,而灵活调整又有学生认为教师在偏袒某位学生。但是和另一个没有进行分层次作业布置的班级比起来成绩又有进步,此时笔者还是认为,这种做法是有效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S].2012.

[2]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

4.关于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篇四

近年来,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中,基础题的分值都占有很高的比例.中考试题中,多数基础题来自于课本原题或其改编题.有的试题虽然“高于教材”,但是通常能够在教材中找到原型,它们或是教材中某个例题、习题的条件或结论的简单变化,或是题目呈现方式的适肖改变,或是几个习题的简单组合等.这些题的出现警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务必高度重视对教材中例题、练习题和习题的研究,要力争每一道题都会做.要适时地以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习题为题源,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把握数学基本方法,多方位、多角度地审视这些例题和习题.同时,要重视课本中阅读思考、课题学习等内容的学习,因为它们也是命题的重要素材

2.狠抓重点,关注热点

方程、函数、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一直是中考考查的.霞点,我们要切实复习好这些内容,近年来,应用数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明显提高.对实际应用题的考查,不仅有列方程解应用题,而且有函数类应用题、不等式类应周题、统计类应用题、概率类应用题,以及解直角三角形类应用题等.这螳应用类题型不仅可以有效考查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有效考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我们务必要在读题、审题上下功夫,善于挖掘题日中每一句话、每一个条件的含义,并善于用数学形式(数、式、函数、图形、表格等)来表示,逐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现实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规律探究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开放探索题等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题型,这些题型有利于考查发散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解这些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明确其中的数学原理,尝试使用已知的数学模型予以解决,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这些题型的训练,多选编和解答这一类题型,进而了解解答这些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注重方法,领悟思想

基础知识是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的载体.在复习中,我们要善于从基础知识中挖掘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配方法、待定系数法、代人法、坐标法等数学方法,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我们应该尝试从如F-j个方面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

(1)通过变更命题的表达方式、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等方法.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养成仔细读题、审题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2)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式,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维方式,不断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逐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3)通过变换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对课本例题和习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变换和拓展,观察、探究其中的规律等措施,努力发现知识问的纵横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最后,提一个问题供有兴趣的朋友思考:类似上面的探究,你能发现某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断条件吗?

4.学会反思,提升能力

一定量的训练和作业是提高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的必要手段,但是如果只有简单化的考试和重复式的训练,没有考后的反思分析和纠错改正,就如同跳入“题海”,低效而少益.我们提倡课后、作业后、考试后及时对所学、所练,特别是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从中分析和查找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订正.我们提倡解题后认真反思,深入探究解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回顾用到了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解题时哪些步骤容易出错,是否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进行解答,这个问题的难点在哪里,怎样想才能做到有效突破,在解题时自已有哪些失误等.这样的反思,既可以有效地、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又可以使复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5.减轻压力,增强自信

对待学习、复习与考试,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在于积累,学习目标的达成是逐步实现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和知识缺陷,相信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可以逐步改观,复习韧期,由于相隔新课学习有一段时间造成遗忘,面对各种习题,暂时不能正确而及时地解答是正常的,复习正是帮助我们将知识结构系统化、层次化,通过一定量的解题训练,帮助我们熟练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领会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形成一定的解题能力.考试无外乎是对自己平时学习、复习效果的一次检测,只要按部就班地、仔细地审题、答题就可以了,要善于挖掘和分析题目的条件与待求结论之间的联系,有条理地表述解题过程,对于暂时找不到求解思路的问题,先放一放,过一会儿再调整思路思考.总之,对待困难,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增强信心,要勇敢面对,努力攻克,切不可惊慌失措,失去自信.

6.认清自我,把握目标

5.关于小学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四(1)班,共有学生51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还比较好。对本班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培养本班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数学广角是教学难点。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成“要我学”为“我要学”。

3、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的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4、赏识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5、利用各种形式帮助中下生赶队,狠抓双基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6、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好每一个学生。

小学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线上教学工作还在继续着,为了能够更好的去做好接下来的工作我也会全力以赴,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深刻的知道自己的方向所在,我认为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一个时间去过度的,下一阶段的学习的当中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我也相信我是能够把线上教学工作做的更好,这是一定的,也就即将到来的工作我规划一番。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时刻的清楚自己的工作方向,做好日常工作当中每一件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线上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我是有着一定的压力,这对于我而言也是一次挑战,数学这一门是逻辑思维较强的一门功课,在网络上进行上课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方便,学生们在线下的一个学习情况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不能够第一时间去了解,这就需要做出足够多的准备,一方面是我自身讲课的时候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跟耐心,再有一个就是学生自己需要自觉,这是一定的,线上教学充满着挑战,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首先一定会做好,教学准备,每一题堂课都做好相关的教案,我相信我肯定是能够处理好这么一件事情的,现在我也在 一步步的把自己这规划到位。

在上课的时候我需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学生们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我作为老师肯定是需要带头的,这也是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学生们的一个负责,工作当中没有什么的理由去违反这些,我作为一名教师也是需要及时的跟薛学生们的家长做好沟通,学生在上课的.情况我是未知的,这个时候需要上心一点,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我相信我是能够做好相关的准备,在工作当中有些事情本身就需要时间去归纳好,现在我也在一步步的处理好这些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一定会重视起来,跟家长们紧密联系,我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当然了下一阶段的工作当中有些事情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比如说在网络上课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们有很多问题会提出来,我也会做好足够的准备为他们解答,这是需要抽出一部分时间的,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会落实好这些,我相信我是能够处理好这些的,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当中我肯定会全力以赴,做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

小学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学生情况分析:

培智一(1)年级目前有学生11人,学生智力障碍程度不一,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A类学生语言较丰富,能力较强,能够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B类学生能力一般,基本能够达到教学目标;C类学生几乎什么都不会,能够遵守课堂秩序,跟着学和说就已经很不错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争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都能够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

二、指导思想:

1、通过学习实用数学,了解与生活相关的简单的数学知识、基本计算技能,初步学会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争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

三、教学目标:

1、绝大多数学生能遵守课堂常规,做好课前准备,部分学生能够跟着样子学。

2、能够初步了解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力争大多数学生能动口说,动手写,动脑想,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力争部分学生建立长与短、高与矮、快与慢、轻和重等基本数学概念,建立数4、5、6的概念,能够数6以内的数,能够区分6以内的数。能力差的学生,能够在老师帮助下跟着学。

4、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说,动脑想,就是不会说、不会想的学生也要跟着一起玩,一起动起来。

5、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他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

四、教学重点:认识数4、5、6各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五、教学难点:数的概念以及数准6以内各数。

六、教学进度:

二月份和三月份:数前概念。

四月份和五月份:认数4—6以内各数。

6.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 篇六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本人这个学期担任高二(9)(10)班的数学科的教学工作,两班人数为132名学生,是理科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态度一般,个别比较积极。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

2、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

3、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

4、采取直观教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五、教学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9、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8、所有考生都学习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理科考生还需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这部分专题内容。

六、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七、提高自身素质的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多进行总结与反思。

2、积极参加教研课改活动,多听同行老师的课,经常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交流心得。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小编准备了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文科教学计划,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指导思想: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中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的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能力要求: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所学内容中的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有立体几何、解析几何、逻辑知识和圆锥曲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立体几何是研究的是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通过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以及几何直观能力。

直线和圆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它们的几何性质及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不等式的重要应用,也是数学实际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节要求学生能识别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并能根据区域正确地用不等式(组)来表示,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常用逻辑包括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和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则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能正确地对含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圆锥曲线研究的对象是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使用的方法也是代数方法。这一部分的题目的综合性比较强,它要求学生既能分析图形,又能灵活地进行各种代数式的变形,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坐标方法是要求学生掌握的。但是,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能以绝大多数学生所能达到的程度为标准。

高二第一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组的领导下,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严格执行三规、五严。利用有限的时间,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数学能力方面能有所提高, 为20xx年的高考做准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教学措施

1、以能力为中心,以基础为依托,调整学生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讲多练,一般地,每一节课让学生练习20分钟左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坚持每一个教学内容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的力量,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上课效率。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模式为:

基础练习典型例题 作业 课后检查

(1)基础练习:一般5道题,主要复习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过关,所有的学生都能做完。

(2)典型例题:一般4道题,例1为基础题,要直接运用课前练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由学生上台演练。例2思路要广,让有生能想到多种方法,让中等生能想到12种方法,让中下生让能想到1种方法。例3题目要新,能转化为前面的典型类型求解。例4 为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本节课的基础问题,典型问题及下一节课的预习题。

(4)课后检查;重点检查改错本及复习资料上的作业。

3、脚踏实地做好落实工作。当日内容,当日消化,加强每天、每月过关练习的检查与落实。坚持每周一周练,每章一章考。通过周练重点突破一些重点、难点,章考试一章的查漏补缺,章考后对一章的不足之处进行重点讲评。

4、周练与章考,切实把握试题的选取,切实把握高考的脉搏,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能力的考查,注意思维的层次性(即解法的多样性),适时推出一些新题,加强应用题考察的力度。每一次考试试题坚持集体研究,努力提高考试的效率。

5.注重对所选例题和练习题的把握:

(1)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近课本;

(2)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4)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5)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6)试题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7).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6.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7.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三、对自己的要求落实教学的各个环节

1.精心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从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备课组分工合作,利用集体智慧制作课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

2. 严格控制测验,精心制作每一份复习资料和练习

教学中配备资料应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老师要给予检查和必要的讲评,老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三类练习(大练习、限时训练、月考)试题的制作分工落实到每个人(备课组长出月考卷,其他教师出大练习、限时训练卷),并经组长严格把关方可使用. 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3. 做好作业批改和加强辅导工作

7.关于数学课工作计划 篇七

一、对数学形象思维的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 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R.柯朗在《数学是什么》中这样解释:“数学, 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 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我们常说的数学思维, 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等.形象思维是指借助数学形象或表象, 反映数学对物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数学形象思维中, 表象与想象是两种主要形式, 其中数学表象又是数学形象思维的基本元素.

1. 数学表象

数学表象这一概念, 是指对已经感知过的观念形象的一种重现.数学表象常常以反映事物本质联系的特定模式, 即结构来表现.例如, 数学中“球”的形象, 已是脱离了具体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形象, “球”这个概念在数学概念中是表示定点距离相等的空间内点的集合, 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 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集合内的点 (球面上的点) 与定点 (球心) 之间的本体联系, 距离相等.数学的表象就是对事物的本质联系用一种可以分解的结构模式进行拆分和重组, 从而分析其形式和特征.

数学表象在人的头脑中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模型、几何图形、代数表达式、数学符号、图像、图表等的重现而形成的, 而数学的形象思维恰恰是以数学表象为主要思维材料的一种形象思维.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课程中抽象的内容, 善于利用表象思维能力去分析事物的性质特点等, 从而利用这些特征学会解题、学会认知.培养学生的表象思维就是要使学生在几何学习中, 对基本的图形形成正确的客观的表象, 抓住图形的形象特征与几何结构, 辨识不同关系的各种表象, 在代数、三角、分析等内容的学习中, 重视各种表达式和数学语句符号等所蕴含的构造表象.

2. 数学想象

数学想象是组成数学形象思维的一部分, 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学科里通常把数学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类型.首先, 再造性想象指的是, 根据数学的语言、符号、数学表达式或图形、图表、图解等提示, 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新的数学形象的思维过程.再造性想象具有两个特征, 一个是生产的新想象虽然没有感知过, 但是并非是自己完全独立创造出来的, 是根据别人描述或者示意再造出来的;另一个新形象是头脑中原有的表象经过再加工或改造, 其中包含着个人的知识与理解能力的作用, 因此又有创造的成分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的想象, 很多都属于再造性的想象, 因为学生的心智发育还未完全成熟, 很难对新的表象创造出独立的、全新的想象, 所以, 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学习中, 经过再加工、再现等方法去展开想象活动.其次, 我们要分析的是创造性的想象, 它一般指不依靠现成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符号的描述, 也不根据现成的数学表达式和图式等方法的提示, 只依据思维的目的和任务在头脑中形成独立的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这种想象能力一般多出现在数学家和科学家的头脑中, 一般中学生是比较难达到这个高度的, 但是可以朝这个方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对数学逻辑思维的分析

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两大组成因素.形式逻辑思维就是依据事物的形式, 有规则、有逻辑地反映数学的对象、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这属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辩证逻辑思维, 就是一种从运动过程及矛盾的相互转化中去认识物质客体, 同时还要遵循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去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需要学生运用更多的是哲学的思考能力, 坚持客观的评价和认识事物.因为, 就数学这门学科来说, 本来就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是一门论证严谨、逻辑严密的学科.数学中的公式、定律和法则等, 都是通过严谨的逻辑思维才能推导归纳出来的, 所以在教学当中, 我们一定要教会学生层层论证、逐步证明、反向验证等方法, 这是一种掌握数学学习的技巧之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就很难把数学学好.所以, 在平常的习题练习当中, 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论证和检验, 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数学直觉思维的分析

直觉思维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主要是指以一定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 通过对数学对象作总体观察, 而在瞬间顿悟到对象的某方面的本质, 从而迅速地对数学对象作出估计判断的一种思维.在表现形式上, 一般有以下特征:直接性、快速性、整体性和不可解释性.数学的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的思维活动, 是知识能力经过长期积累和反复思考以后, 某一瞬间触发了灵感而不自觉地对事物本质作出的一种判断.这种思维能力在学生的身上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发性的好奇发问, 或者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直接的认识, 这种认识不一定正确或者全面, 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学会如何尊重学生的直觉思维, 懂得将其不全面的直觉思维, 加以逻辑的锻炼, 从而帮助学生从数学的学习中, 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学习数学.

四、结语

数学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 加上利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才能从综合的方面去锻炼学生的思维, 培养其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摘要:在素质教育观下的初中数学教育, 要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就必须对数学思维这一核心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以为当代的初中数学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

8.关于数学课兴趣教学的思考 篇八

一、数学课中对铺垫教学的巧运用,使学生产生接受新知识的兴趣

所谓铺垫教学,就是指在讲授新课前,精心设计好复习题,以旧带新,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新知识。铺垫教学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知识迁移的规律,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然获得新知。数学知识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一般说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和综合。例如我在讲“实数”这节课时,精心设计了复习提问:什么是有理数?通过有理数引出了这样的数——无理数,这样让学生在有理数的基础上来学习无理数、实数这节课,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符合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都要力求导语设计的新颖,它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精心设计导语,似石头投入平静之水,如奇峰突兀而起,能使学生大脑保持最兴奋状态导入的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①设疑导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在这种动力的作用下,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②情景导入,现在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如利用电教手段设计一些精美的动画,形象的实例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③直观导入,教师在讲授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时,往往采用习题导入,我认为这样不如直接导入。如在讲有理数时可以直接出示一些有理数,然后说出象这样的数就是有理数,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对它产生兴趣;④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我在讲“垂径定理”这节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我们语文课学过赵州桥这篇文章,赵州桥是我国隋代建造的,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仍坚固如初,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赵州桥的桥拱是圆弧形的,如果已知桥拱和跨度,怎么求半径呢?这就要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这样设计导语,给学生留下悬念,使其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⑤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导入;⑥利用对比实例导入;⑦故意找出错例,从否定中推出结果导入;⑧抓住脉络复习法导入等方法,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讲授新课时,应注重语言的趣味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风趣的语言,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灵活的教学方法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节课时采用了“引导发现法”,通过“操作——发现——结论”三个教学环节。操作:即让学生亲自动手(1)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画出它的三条中位线。(2)让学生用刻度尺量出所画三角形各边及中位线的长度。发现:让学生依据测量结果发现规律。结论: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记忆深刻,同时我在教学时还注重直观教学,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精心设计课堂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设计训练时,要形式多样,题量适中,要有层次,由易到难,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各类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各有所得,使课堂效果最佳。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游戏法”、“夺红旗法”等方式,开发学生智力,是学生产生参与和竞争意识,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发展。我在讲授“因式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乘方”等知识时,都采用了上述方法,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适当的引导,恰当的评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学困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他们进行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也积极的思考,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同时有创新精神

五、课堂小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小结,总结重点、难点,使学生理清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脉络,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通过学生的总结,教师知道学生还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在下节课教学时,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不留疑点,为后面所学内容打好坚实的基础。

六、耐人寻味的结束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捷、精炼并且恰当的结束语,对整节课内容的理解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将结束语设计的耐人寻味,就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讲授“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时,结束语是这样设计的:对于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更快捷的解法呢?甚至我们可以设想,是否会存在一个公式帮助我们来解一元二次方程呢?这将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这样的结束语会使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课后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更好的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后作业应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出发,但又要让学生对每一节课的知识都能达到消化,理解和巩固,我经常采用分层训练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不同的作业题,让各级各类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八、简洁的板书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板书应遵循简洁、规范、字迹美观、内容系统、重难点突出的原则。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师精心设计好板书,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我在课堂教学时,注意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由“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的程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姜家奇下一篇:《沂蒙山小调》初中音乐教案